体育教师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05:5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师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师自我总结

篇1

一、师德方面

我遵守教师的道德规范,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处处为学生着想。一方面,不断地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素质,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的新教师培训,参加学校里继续教育和体育组老师集体备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使学生对我的课堂感兴趣,努力提高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我不断的充实着自己的学科知识,通过同行的交流、网络的学习、走进体育学科的交流圈、图书的借阅、杂志的阅读等各方面学习。从教案走向课堂,积极训练自己的学科实践能力,并将它准确的运用到课堂里,从而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教学六认真工作

教学中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常规;坚持二次备课,超前备课,课后反思;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精讲多练为主线,探究式学习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心里拓展的练习,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质量。课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即时性评价和测试,通过及时反馈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风范。各方面都能以学校工作为重,踏踏实实的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三、我的教学模式

体育课我采用快乐任务式教学模式,即每一节课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一个教学任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只有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里,他的精神生活才会充实。正如体育游戏一样,它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对锻炼身体、促进体力、发展智力、陶冶美的情操,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特殊的作用。于是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课堂内容教学安排上尽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放松活动以身体运动配有音乐的形式进行,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运动参与能力。

同时,课堂上我还采用了师生交换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做学生的练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奖励小红花的方法也是我平时多用的方法,如遵守纪律、单项测试成绩在班里前五名、具有较大的进步的同学,以发小红花的形式给予奖励,对学生给予激励和肯定。我觉得这一设计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自己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产生不少缺点:例如课堂的总体把握上有欠缺,但是通过听课学习,领导的指导,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有的学生要求奖励的积极性过高,容易造成运动伤害等。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喜欢,学生不仅喜欢体育,而且还喜欢上体育课,感觉是较成功的教学模式。

四、副班主任工作

步入教学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三年级(2)班的副班主任,积极配合班主任高老师,向她学习,与高老师共同管理班级,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并且在这次运动会上,本班取得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五、学校工作

努力做好学校里的各项工作,做好自己本职,认真带好学校女子排球训练队,争取早一天参加正式排球赛,打出好成绩。两操和课外活动我尽力配合其他老师,一起把年级的体育工作做好,提高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并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组织做好阳光体育的工作,积极配合体育组老师,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工作,认真做好学校冬季三项的选拔工作,做好学校运动会的举办工作。做到边工作,边学习,积极提高自己各项工作的能力。

在这近一年里,我认真参加学校里的各项学习与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之星”的评比,积极准备上级领导的调研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向其他学科的老师学习,向同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充分做好体育教学的汇报工作,给领导一个满意的汇报。

六、科研方面

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策略

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还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加强体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是从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在体育不参与考试、学不学都不重要等各种因素影响下,体育教学质量比较低,根本无法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探究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加强小学体育教学,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总体而言,体育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体育能健全小学生的人格与个性

小学生正处在性格养成期与人格发展期,这个阶段分辨能力不高,无法有效分辨对和错,对客观事物只要形成了看法与认识就极难改变。所以这个时期成功开展体育教学,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极易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投身体育的意识,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健全小学生个性,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体育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自我协调能力

小学生自我协调能力不高,通过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自我协调能力。同时,小学生年龄不大,学生在学习时就不能正确协调个人的情感,一旦遇到各种学习压力,学生极难有效缓解,通过体育教学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体育教学中就要采取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效提升学生控制自我、协调自我及抗击压力的能力;体育教学不仅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促进学生健全生长。

二、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分析

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教师就必须结合学校实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我总结了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因小学生处于兴趣多、好奇心强烈及爱玩爱动的阶段,因此,教师就要结合小学生的实况入手,采用多种体育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游戏时掌握体育教学内容,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还能实现教学的目的。从体育教学实验来看,小学生喜欢采用游戏教学法,因这种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能学生爱玩爱动的性格比较符合,因此,小学生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加容易掌握体育技能与体育知识。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出社会需求型的综合人才,小学体育教学就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任务。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必须要以全面发展小学生身心作为重要任务。要有效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就一定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当然这些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并将适当游戏环节添加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游戏过程的同时还掌握了体育技能与体育知识,从而完成了体育教学的目标,提高了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3.规范化教学

要想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还必须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规范。规范教师主要包含规范教学设计、规范课堂组织教学、规范教学评价及规范教学器材、场地布置等。只有规范了教学才能确保顺利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对学生规范主要体现在规范常规课堂,例如,规范听课、规范体育练习,包含了学生器材布置的规范及自主探究的规范等。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要实现教学规范化,这样才能确保体育教学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4.增加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非常广泛的兴趣爱好,教师就要抓住小学生这个特征,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吸引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例如,进行“100米接力赛”教学时,体育教师必须要明白这节课程内容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全面掌握接力赛的正确姿势,提高快速跑步能力,培养学生的灵敏度与协调力。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好胜的特征,教学时选择竞赛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还能锻炼学生起跑的姿势与背向及侧向的听声能力,有效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5.增加教学中的互动活动环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合理设计互动活动环节,尽量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6.加强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事实上,无论多么过硬的教学质量,都必须由体育教师实现和实施。学校只有具备专业的小学体育教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学校选择体育教师时,就必须要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学校还应适当开展体育培养活动,通过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素质技能;学校还要成立体育教研组,通过教研活动引导体育教师多交流、多沟通,互相学习,只有提高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沈凤达.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与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2(1).

[2]郭跃福.抓住小学体育教学特征提高小学体育教育水平[J].赤子(中旬),2014(2).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

从201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小学正式将足球作为学校的一个特色项目来建设。各地师生对足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足球的一些基本技能,班级组织足球队,学校举行足球比赛和足球趣味活动更是将学校的足球运动推向,足球运动氛围的形成推进了足球活动向着普及与提高方向同时发展。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对于足球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有了更多的热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足球课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设的体育课的内容,它也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课之一,体育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足球运动最基本的技术要领,知道足球技术的基本专业术语。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有坚定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于此,我从实践出发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有明确的纪律要求

在进行足球教学时,我们必须让学生深刻地了解纪律要求对于足球课是多么重要,这是上好一堂足球课的安全保障,是提高教学水平最坚实的基础,所以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服从教师安排,听从指挥。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在进行纪律要求时一定要以身作则,并加入个人的情感,循序渐进,慢慢地使学生明白加强纪律教育的重要性。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足球的兴趣

第一堂课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绝大部分学生对于足球的了解很少,如果第一堂课就使学生感到毫无生趣的话,那么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该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体语言,通过对足球运动发展情况的概况讲解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以脚内侧运球的教授为例,这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脚内侧运球,前面的课堂已经为这节课做好了铺垫,他们喜欢足球课,非常乐于参加和配合教师设计的各种环节。

在课堂的导入方面,我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当你需要运球过人的时候,你怎么做才能有效地完成?让学生带着问题练习,自己总结重难点,这种方法屡试不爽,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预期结果。在课堂展开部分,运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手段,逐步让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开始学生自主练结脚内侧运球的重难点,学生先原地练习,找到球和脚的关系,熟悉球性,教师再进行讲解示范。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准确、幅度适当、轻松自如;讲解应语言精练,由浅入深,易懂好记。这样能够确使学生信服,更好地投入学习中。

三、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进行反思与总结,有效引导学生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紧密联系的,教师教的方法情绪会感染学生,而学生学习的状态、反应的灵敏性、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师教的状态,所以教与学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个整体的。我们在考虑学生完成一个动作完成程度时不能只考虑学生的理解力,更大程度上是总结教的方法,提高教学手段,增加教学趣味。

四、增加课堂内容的多样性

增加课堂内容的多样性是提高足球技能学习的直接动力。足球基本技术包括运球、传球、停球、颠球等技术,学生开始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学形式枯燥,很多学生兴趣会大大减弱,所以教师不论教授新技术还是复习学过的动作都要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比如在每次课前,教师都应给学生制订新目标,采用记数、比赛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表现较好的要表扬和鼓励。等学生对技术要领掌握后,两两学生行进课间练习,然后学生分成四组面对面运球,通过有无障碍物到有障碍物再到面对对手练习,逐步有序让地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再如带球绕操场的弯道跑,采用后一个追前一个接力比赛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绕杆障碍跑等方法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总结与反省才使教师业务与专业不断提高。

总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者要不断地自我总结,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地钻研,在课堂上设计各种教学小游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地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使学生学习了他们喜欢的并且该学的体育项目,掌握各种基本技能。要给学生创造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体验足球带来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峰.浅论游戏在足球教学中的作用[J].青春岁月,2011(8):24.

篇4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例1: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 德育;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1. 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2. 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3. 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4. 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5. 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2.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例1.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例2: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例3:在掷垒球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远,还认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改动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渐改了动作,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例4: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创新。在跳绳和呼啦圈教学中,在完成课的要求后,有几个学生自己玩起了绳子和呼啦圈。我并没批评他们,还表扬了他们,依次让全部学生进行了创造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2.言行避免粗暴;

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五、结语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4月刊

篇6

在体育教学中,三个问题值得体育教师关注:焦虑的小学生性格特征、体育实践课特征以及倒“U”型理论。

1.焦虑学生的特征

(1)焦虑的小学生性格特征。易焦虑的小学生性格表现为:内向或较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争强好胜,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表现力求完美。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对于自己的不良表现,他们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做法,既向外部环境妥协,又向自己的意志妥协。

(2)易焦虑的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程度。易焦虑的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向师性较强,比较崇尚权威。教师的德才学识、情绪人格、处事态度乃至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很大。学生对教师的面部表情、体态表情以及言语表情异常敏感。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价值,时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体育教学中的情绪指导》一文中也论述到体育学习焦虑产生于自尊心受到威胁时,只要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受到别人怀疑或受到贬低,其自尊就会受到挫折,焦虑也就产生了。

2.体育实践课的特征

首先,文化课的教学主要通过思想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教师传授的科学知识,而体育实践课教学则是以教师与学生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传授和掌握知识、技能、技术。大脑中存储的体育理论要想在实践中表现出来,还需经过神经、肌肉的整合以及身体各个部分协调的过程。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身体素质的差异,接受新事物能力等方面,学生在展示某项技能或某一动作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的显得灵活,有的显得呆板,有的协调,有的不协调,甚至有的学生不能完成动作。个体的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易于表现出焦虑。

其次,在体育实践课上,体育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技术或技能。这样,教师可以了解每一个同学掌握动作技术与动作技能的情况。学生一方面担心暴露自己的缺点,而不参与到学习中;另一方面怕老师批评,又不得不学习。在这一情景激发下,学生表现出担忧,采取逃避的行为方式,从而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

3.倒“U”型理论

焦虑与体育学习效率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关系,随着焦虑程度的升高,学习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当焦虑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学习效率最高。随着焦虑水平的再升高,学习效率反而不断下降。焦虑的学生随着某项活动的临近,焦虑会越来越严重,整日忧心忡忡,心神不宁,睡眠不好,此种状态会对学生临场发挥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应试时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头脑中总是萦绕着一些与活动本身无关之事,总是担心如果自己表现很糟糕的话,一定会让别人耻笑,而且因为辜负了老师和父母的期望而心怀内疚等,学生思绪转向一些无关事物上。

二、克服学生焦虑状态的合理建议

结合焦虑学生的特征、体育实践课的特点以及倒“U”型理论相关知识,我总结出克服焦虑的几点建议。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交流的机会较多,容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教师的言行仪表、文化修养、工作态度及工作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丰富的情感,要对教育事业怀有极大的热情,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

2.采用积极暗示法

体育教师应该采用积极暗示法,根据暗示的主体不同,暗示法分为自我暗示与他人暗示。自我暗示的主体是学生本人,学生可以采用更多的积极暗示——“我可以做得更好、我能行、我和别人一样聪明、我应该自信等”,提高学生自信心,缓和焦虑,逐步意识到“快乐不快乐全在于自己”的概念,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付难题,迎接各种变化的挑战,强调“心理上自助”。而他人暗示的主体强调的是教师,如在立定三级跳中,学生经常担心自己跳不到沙坑中,此时,教师的暗示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眼神暗示或语言暗示,尤其语言暗示,如“你一定能行,加油”或“预备,跳!”。学生的潜力易于在“跳”这一字的瞬间爆发出来,学生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与喜悦之感。在第二次试跳中,为了保持学生适宜兴奋性,教师应该多次给予不同的积极暗示。

3.设计辅助练习,转移学生注意的指向性

在操场上,学生受外界干扰比较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练习中常常无法集中注意力,常常担心别人在注意自己的言行,担心别人会嘲笑自己的不良表现。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利用整队或对教材的练习形式竞赛化、游戏化,来吸引或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抑制消极情绪。如学生由于对体育教材不适应,做动作僵硬不协调,导致情绪烦躁。教师可以组织协调性好、掌握动作快的学生和教师一起做示范表演,力求动作协调、健美、有力,请观摩欣赏的同学进行分析、评价。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图像给学生欣赏。还可以让技术较好的同学与技术较差的学生搭配,让他们互相辅导,互相帮助,使学生双方都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比较完整地完成技术动作或比较清楚地掌握新动作的技术要领,采用以上方法有利于消除学生的不良焦虑情绪。

4.其他建议

篇7

【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人格教育 学生

“学会做事先学做人,成才先成人”。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应该渗透人格教育内容,体育课也不例外,它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感知更具体,体验更直接、更亲切、更有人情味,有更多的机会释放、展示学生的个性等。

一、体育教师要构建一个适宜在体育教学中操作的人格教育框架。

在体育教学中究竟可以融入那些人格教育的内容,具体内容怎样“嫁接”于不同的体育项目。一方面需要结合学校实施人格教育的的专题计划,应有相对的系统性、稳定性和计划性;另一方面需根据体育教学本身的“承载力”,由于不同体育项目适宜“载”的内容不同,如耐久跑承载意志力、自信心的培养较好,它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体育游戏讲求公平、公正、协调一致、灵活创新,承载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和诚实美德的培养较好;集体舞、校园舞的互动性,轻松愉快、节奏鲜明使练习氛围轻松活泼,舞伴轮流换位增加了学生沟通的机会,使学生能尽情的释放自己的青春热情,坦诚交往、真诚欣赏别人,载大方优雅气质的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培养较好。所以各年级人格教育的目标应兼顾学校专题计划中该年级的内容和相应的体育项目。构建起相对稳定的框架,对平常的教学活动起到指导作用,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减少了在体育教育活动中实施人格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人格教育

1、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积极心态

首先,通过各种方法使大家明确体育课是让学生掌握运动知识、技能,培养体育实践能力,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的必备条件,是在校期间能够精力旺盛学习文化课的良好保证。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为国家、社会多作贡献。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来的,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激发学习动机,学生就会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在课堂中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心态。

教师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组织教学的艺术性,善于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一个美好的体验,一个成功的感觉,一个自信的信念,一个公平、公正的机会,一个中肯、善意的批评和劝告,一个诚心诚意的欣赏,一个真心真意的祝福,一次次无私的帮助等。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内容和形式,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玩得开心、学得用心,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2、教师要善于主导和引导

2.1教师垂范性的主导。常言说:“身教胜于言教,正人先正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高尚的人格,做到为人师表,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如:要求学生勤奋好学,教师就必须兢兢业业的工作;要求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教师就必须敬业乐群,不搬弄是非,不勾心斗角;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就必须言而有信,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等。做到与学生一起成长,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2.2教师要善于正面引导。抓住课堂上或学校内发生的事为素材,正确地、及时地进行引导,使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有正确而具体的感知,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辨别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正直与邪恶到等的能力,知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做什么,而不应做什么。要用实际行动来逐渐强化思思意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加再到形成自动化的行为习惯,自觉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遵守课堂常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阳光的、爱憎分明的,敢与不良行为作斗争的良好个性。

对课堂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能使当事人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愿意重复其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好习惯,而对其它学生起到楷模和鞭策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自我总结和反省,自觉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如对那些不务实、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教师要经常提醒他们;对那些拉帮结派、凌驾于别人之上、欺压他人或故意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者要敢于批评指正,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正气。让学生明白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和履行相应的义务。如人人都有言论自由,但作为学生你在课堂上不能随意说话,因为这会影响老师上课和同学听讲,又如上体育课学生有使用学校体育器材的权利,领取器材、合理使用器材、爱护器材就是应尽的义务,人为损坏必须赔偿。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能够遵守社会规则的社会人。

3、教会学生总结的方法

《论语》中说:“一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说经常反省、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使自己更快地进步。要求学生从遵守课堂常规、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班级学风、课堂好人好事等方面做好周总结、月总结和学期总结。体育老师应该鼓励和表扬学生点滴进步,使其逐渐内化并形成的良好习惯。

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1、制定人格教育的目标不能牵强附会,讲空洞的大道理,只能从属于体育教学活动,千万不可主次不分,或者是主次颠倒,为实施人格教育而教学。只有把体育教学搞得有声有色,才能根据不同的情景,融入相应的人格教育的内容。如果上不好课,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完不成,谈何人格教育。

篇8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渗透 德育 以学生为本

前言

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个体,尊重他们,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地确定德育的层次。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1. 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2. 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3. 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4. 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5. 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内容中渗透

德育,既是体育与保健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育与保健教学内容广泛,又为实施德育提供了丰富材料。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德育渗透在教学中。

体育锻炼运动量大,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常不愿参加,体育教师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常能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从而自觉刻苦地参加锻炼;

体育与保健教学的规范化要求高,操作必须掌握一定的动作要领,教师可以通过提示、示范、讲解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性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体育与保健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使用教具面广,在组织学生搬放,使用运动器材的过程中,能直观而自然地进行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教育;

体育与保健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师通过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的创设,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就能取得明显的集体主义教育之功效;

体育教材可以结合许多事物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身处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模仿练习和运动,达到身体锻炼和陶冶情操的目的。等等。

下面是3则范例:

例1.在六年级教材《奥运会简介》教学时,结合现代奥运会的历史发展过程,让学生来分析讨论中国为何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以此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例2.在高年级在学习体育课堂常规,如体操项目练习时的保护与帮助;球类项目练习时的听哨音停、迅速归队,练习时的团队协作;体育课必须穿球鞋、运动裤,可防滑、防震、防伤害事故、提高成绩;爱护场地器材;测验时成绩如实登记等等,通过以后的课的学习,逐步得到巩固,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养成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的良好习惯。

例.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以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二.过程中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几则范例。

例1: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例2:在掷垒球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远,还认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改动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渐改了动作,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例3: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创新。在跳绳和呼啦圈教学中,在完成课的要求后,有几个学生自己玩起了绳子和呼啦圈。我并没批评他们,还还表扬了他们,以次让全部学生进行了创造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评价中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2、言行避免粗暴;

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在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范例:六年级上篮球课时,一学生擅自将抢用低年级同学的篮球,任课教师及时制止时,该生竟然还用方言对该教师出言不逊、强词夺理,故意在低年级学生面前给该教师难堪,该教师为了不影响上课,下课后将这名学生找来谈话时,那为学生仍时强词夺理、态度极差。这时办公室另一位教师看处这位学生虽然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但为了面子仍故意不认错,便出面与这位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师:你是几年级几班的?

生:六(2)班的。

师:难怪!六年级学生师本校的最高年级,资格最老、知识面最广、能力最强、辩论水平也最高。请你把课上发生的情况再描述一遍好不好?

生:恩……(不作答)

师:知识多了,相信更懂道理、更知道明辨是非,是不是?

生:略点头!(脸开始变红)

师:我们来试想一下,如果六年级的同学都与你一样,情况会怎样?

生:(明显不好意思了)

师:你再冷静一下,想想这件事该如何处理才体现你平时做事、做人的原则?

生:(片刻,转向那位;老师)老师!我刚才太冲动了,很对不起,保证以后再不发生类似的事情,请你原谅!(并鞠了一躬)

教学中处处有生动的德育题材。如何捕捉鲜活的事例,如何把握身边的契机,以上的事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四.形象中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达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4月刊

篇9

关键词:高校;个性培养;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40-02

在本人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发现,新一代的大学生当中,出现了这样一部分人,他们由于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娇生惯养,许多学生营养过剩或由于挑食、偏食而造成营养不良,怕苦怕累,意志薄弱,不爱锻炼,体质极差,缺乏创新能力。而且相当一部分人还出现了体育自卑心理,主要反映在总觉得自己的运动能力不如他人,不愿参加各种运动,对学习丧失信心。这种心理不仅对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而且对整个体育教学活动都有消极的影响。

但是,在强调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经不起挫折的时候,其实也应该从教育者自身找原因。大学生缺少的是一个可以提供给他们、而他们又乐于接受的素质锻炼平台。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应该是高等学校的责任。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改革也应该对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承担一部分责任;而我们作为高校体育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去完善自己。具体来说,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进行努力。

一、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坚持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这就要求,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应重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生理健康、学习态度与成绩甚至影响学生今后个性的成熟与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应融知识、技术、技能、道德品质培养为一体,减轻和转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水平同时得到提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多给予学生鼓励表扬

对于体育差生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充分利用学习成绩的反馈作用去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正确对待自身不足,从而消除自卑心理。对学生提出的练习要求要适当,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定出不同的期望目标,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害怕做出的身体练习别扭好笑,在学习过程中不敢参与练习,敷衍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采用降低动作难度、加强个别辅导等方式,循循善诱,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自己的能力适应任务挑战时,人的愉快就会产生。如果缺乏挑战,就会使人产生厌倦感。相反,任务太富有挑战性,也会导致个体焦虑甚至产生挫折感。因此,人的能力适应挑战性是人产生快乐并坚持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体育教学中,要组织好多种形式和类型的竞赛活动,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让时赛”、“让距赛”、“让分赛”、“等级赛”等教学方式。在赛前要做好动员鼓动工作,使学生树立敢拚的决心和信心;赛后要进行认真讲评,使胜者不骄、败者不馁。在对体育课成绩的考核中也要建立激励机制,使成绩好的学生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成绩差的学生产生一种危机感,从而努力学习,争取进步。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适时合理运用各种竞赛法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教师设置一定的困难,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制定个人目标,树立成功的信念,在完成各阶段任务的过程中强化意志品质;开展勤苦锻炼,利用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增加练习的数量和强度等因素,培养学生在条件艰苦的环境里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四)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形式出现,人和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横向联系。民主与合作的关系,很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若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具体开展这类教育,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长跑练习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比赛,规定按照个人到达终点的次序得分,以同组成员得分之和计算团体成绩。这样,每个同学都会很注意自己的成绩,力争为集体争光。促使学生加强团结,协同配合,互相支持和鼓励,既培养了参与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又增强了集体观念。更因体育教学的多数内容具有群众性、协同性和交往性,只要进行精心设计并组织实施,就可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实施对学生的个性培养

众所周知,体育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由机械性、单一的认知性和接受性的教学向互动性、多维性和综合性的教学特征转向。体育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性能力,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学生的创造性和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教”与“学”的活动才能发挥其作用。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种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个性的方法:

(一)强化自我意识,调动主体能动性

在体育教学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应有目的培养其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培养和发展创造理想的体育环境。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让学生变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主动追求。学生都有荣誉感和好胜心,可多组织比赛教学,增加激烈性和趣味性,根据学生性别、体质、技能、技术等差异,采取“让时赛”、“让距赛”、“让分赛”等,刺激其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

(二)有意识地渗入心理训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其身心状态能经受胜利、失败、挫折、反复等顺境与逆境的不同承受力,达到能自我调控程度。如对体质、技术差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其树立信心,不能经常叫出来以错误的示范进行“表演”;要主动热情接近他们,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要耐心指导,必要时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尝到自己进步的喜悦,使之产生学习新技术的信心。例如,在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练习,这是有前提的。就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锻炼能力。所谓自我锻炼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动用所学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我们知道人的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能力与活动紧密联系着,人们只有通过不同的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各自不同的个性,自我锻炼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培养才能产生的。因此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极为重要。通过上述对自我锻炼能力的概念及要素的论述,我们可以推想出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既有目的又有目标,既有约束又无束缚,既有集体学习又有自己活动范围去自主、积极学习。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不仅有效,而且已被普遍承认是一种发展个性的好方法。

(四)按学生性格类型组合学习小组

学生的性格类型同样影响教学效果。属于外倾型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身体素质往往较好,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型的学生性格孤僻,反应较慢,一般体育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也较弱。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安排不合理,结果前者感到“吃不饱”,后者则“吃不消”,这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此,教师可按内、外向型两种性格,结合其运动技能而分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教师较易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量,避免伤害事故发生,让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身心,都能得以充分培养和发展。

(五)开设选项课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忘我地投入到这一行列中。传统的教学常常抑制学生对某一项目的兴趣,如果让某人放弃自己的爱好去从事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那么这岂不可惜。然而开设选项课却能弥补这一不足。对于开设选项课,虽然受学校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但在许多学校仍受学生和教师喜爱,而且效果较好。它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了学生的体育能力,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总之,从高校体育对学生个性培养和心理素质培养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来看,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和心理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健康顺利的成长。作为一名高校体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学习、钻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学研究,以满足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要以高尚的师德、正确的言行,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给学生作表率,才能使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 群.浅谈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EB/OL].http://省略/.2005.

[2] 龙之荣.试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体育函授通讯,2002,(9).

篇10

关键词: 体育; 角色; 转化; 沟通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71-01

课程标准改革中明确提出,体育教学应该确立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应当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状态过渡,注重实践性,着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等,实现“学会体育”到“会学体育”的转变。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这本身就确定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正式了解某个体育项目以前,他们或许对某一项目已有些感知体验,但从总体上来讲,他们的认识行动还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使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断深化,并逐步掌握健身方法,然后对体育项目再认识。这一个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的基础上,在健身活动中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兴趣,主动参与其中。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过多束缚学生,应当先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去活动,并在活动和教师的引导中感悟提高。这样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是教师说什么做什么,被动地接受,逐渐丧失了个性和创造。当然,教师对学生也不能完全地放任自流,而应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发现,利用评价机制,让学生们自我总结,自我完善,完成教学目标中设定的动作重难点,使学生正确、有效地掌握体育技能,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举一反三,提高认识。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所要求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这四个方面的相互促进与提高。

同样,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保证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同时,提出了具体的、可观测的学习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些环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程标准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这样一来,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较好的道德修养以及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身心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应始终贯彻于这一过程中,这也是体育素质教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体育教师在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的乐趣。

众所周知,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一种双边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情感性,这就意味着“强筋骨”练习的同时,还要重视师生间心灵的感受,情感的体验。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还十分注重寻找教育的契机,有效地融化师生间的隔膜,增进师生间的理解,初步掌握了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培养良好的个体素质的规律,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以情动之

1.自己有诚挚的感情,只有感情真挚,平等对待,才能获得情感的共鸣。

2.尊重、理解学生的感情,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只有尊重、理解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

3.心与心的交谈,是维持情感的一条重要纽带。每个人的心灵都是善良和纯洁的,而学生的心灵则是玻璃般的清澈和纯洁,心与心的交谈使学生感到朋友般的安全和信任。

4.注重“理”与“情”的结合,教学过程中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之,使受教育者共燃圣明之火。

实践证明,以“理”、“情”动之,即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缩短了彼此的距离,也培养了师生间的感情,融洽了关系,达到了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师生信箱”

因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极少有书面作业,在平时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悄悄写在纸上,送到自己特设的信箱中,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好每位学生所写的合理要求或建议,以此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只有如此,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和误解,促进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三、指导帮助差生

如同客观事物都有差异一样,学生的运动成绩也有优、劣之分,对差生不能一味地训斥,更不能施舍体罚。训斥或体罚是无能的表现,也意味着思想教育的失败,而最有效的办法则是让学生找出自己的弱点,鼓励学生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自我,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找“病因”,帮其开出合理的运动处方,安排几个疗程后,根据“病情”对症下药:

如去年我所教的班上有一名干部子弟,因家庭的溺爱,使他身上带有一股娇气和傲气,上课逃课,成绩差。我启发教育他,并给他写了一张运动处方,一学期后,该生成绩直线上升,成为了该班的优生。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使用以下常用方法和措施:

1.在备课过程中,准备充分多安排一些针对本课特点的游戏、韵律操等易接受的诱导辅助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和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有适度的兴奋状态,即教学心理气氛,也保证教学形式的诙谐和趣味性,教学要求的严肃性和可行性。

3.在教学练习中多表扬,少批评,并带有鼓励性语言,如“很好”、“不错”、“有进步”、“真棒”、“再来一次”等,都会引起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从而喜爱上体育课。

4.针对女生设立了专用信箱,将女生其独特的心理特征给予正确引导,加强了多渠道的沟通,并细心观察女生的身体状况,不好当面用语言来表达的特殊原因时,要准确判断并予请假。

5.教学过程时可多参与学生行列,使学生与教师在愉悦欢快的气氛中提高运动效果和成绩。

6.课余活动时多与学生聊天,接触了解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这样,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7.对待学生应该是事无大之分,要做到事事关心,多鼓励,少批评,强化感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