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9 13:5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专业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从古至今都承担着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任务,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中药在我国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影响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都与中医中药打过交道。其中,“我与中医的故事”一定不少,欢迎您带着“故事”走进“健康大家谈”――
李幸:我与中医的缘分
我们祖国的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上古时期,就有神农尝百草之说,从那时流传至今的医家经典则以《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脉经》、《神农本草经》和《百家针灸歌赋》最为著名。随着历史的推演和后人的不懈努力,中华医学得以发扬光大,生生不息,惠及古今万民。
我自幼体弱多病,是中医屡次救我于病痛之中,于是我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还记得儿时的我,有一次高烧不退,用尽方法也不见起色,于是,父母携我去求教中医,幸遇一位名为曹英的儿科主任,她只用了三帖中药就将我的热度退尽。从此,我们全家都对中医佩服不已。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疾病总是不时地前来骚扰,因此,我总是徘徊在家和医院之间,去得最多的就是中医院。7年前,我得了慢性结肠炎,再加上自己服药不慎造成了肝损伤。母亲提议可到中医内科的金士璋医师处就诊,她相信这位医生一定能治好我的病。而事实也是如此,金医生的第一帖药就控制了我的病情,随着治疗的深入,我逐渐康复。金医生不但医术高明,而且慈善和气,他在与我闲谈的过程中询问病情,并教导我如何自我保护,今后,应将防病作为首要任务。金医生开的药方我至今仍然保存着,看到它们,回想起金医生对我的关心和精心治疗,心中总是感到很温暖。从此,我对中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外祖父也酷爱中医,他家中的医书很多,他有整套的《本草纲目》和《千金要方》以及《汤头歌诀》等,还有多部药性词典,我经常拿着医生的药方去外祖父家询问每一味药的作用和疗效以及该药方为何如此配伍等,并查询药性词典,全面地认识中药,从而使我在治病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中医药知识。
中医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需要有人去继承和发扬光大,我也曾受益于中医,我为自己与中医结缘而感到庆幸。因此,我特赋诗一首来赞美国宝中医:
神农尝草得天灵,中华医学方闻名。 病愈多亏此神术,结缘中医乃吾幸。
黄智生:我与中医的故事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四川省凉山州一个三县交界的乡村中学任教,常步行往返于学校和县城之间,路程有60多里,全是山路,往往走得全身大汗长淌。却又要涉河而过或者冒雨前行。天长日久,双膝得了严重的关节炎。每走一步都疼痛得钻心。于是,我到公社卫生院去就医。医院里一位胖胖的扎着双辫的的邬医生,给我开了一些消炎止痛的药,又让我每天两次到医院针灸。刚开始时,我有些害怕和担心,看着那长长的细细的银针,心里直打鼓。能行吗?会不会发生事故?小邬见我有些不放心,就解释说:“不怕的。有的病扎针比吃药管用。你不要紧张,紧张了,肌肉收缩容易弯针。只要放松心态。很安全的。”听她这样一说。我也就不再紧张,任随她扎针。银针扎进去,有酸、胀、麻的感觉。小邬告诉我:“越是酸胀,效果越好。”有时,她又转动扎进去的银针。酸胀的感觉便增强。几次下来,自我感觉良好。这样。我就每天坚持按时去扎银针。经过1个多月。我的关节疼痛完全消失了。直到现在,再也没有发过。
后来,我调到西昌市教书。1983年的一天起床后,我发现我得了一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怪病:头只能略向前伸着,再抬头或者低头,脖颈都要疼痛。于是,我赶紧到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治疗。我告诉医生,我是用过银针的,知道效果很好。医生很高兴,给我扎了针,又接上电,酸胀感顿时加强。扎了1个星期。脖颈的疼痛便烟消云散,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医银针的神奇效果。
我的父亲也懂一些中医,他是广西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高级畜牧医师。在“”期间,他常常用中草药免费给农民治病,医好了不少人的常见病,并且从来没有出过事故。他长年在山区工作,每次外出,都要带上小背兜和小锄头。见到草药就挖了放进背兜,背回住地,然后摊在木楼板走廊上晾干。他用的药全是自己采制的。患者对他的报答是逢年过节,给他送鸡蛋或者猪肉。
张体英:赤手空拳治愈了我的腰肌劳损
1990年,我所在的单位因经营不善破产了。为了生活,我在一家农贸市场里摆起地摊,经营小吃。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可能是久坐的缘故,我的腰部经常疼痛,特别是阴雨天气更为明显。我去中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腰肌劳损,一位中医师要为我推拿按摩治疗,并自信地对我说,一定能治好。
那时,我对中医推拿按摩治病的机理还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对不打针、不吃药,赤手空拳能治病,有点不相信。老公得知后,就劝我说:“试试呗,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只要能治好,管它什么法!”于是,我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这家中医院,并让那位中医师给我医治。
她让我俯卧,开始沿着腰部两侧,用滚法上下往返滚动,由轻到重,约5分钟,又用双侧拇指端沿着脊柱旁向外点,按,拨,并着重在腰部痛点及有关穴位施术。接着,用掌根推擦腰部两侧,横擦腰骶部,至有发热感。最后,拍击腰背部两侧。
就这样,我坚持治疗两周,病症逐渐减轻并销声匿迹了。
此后,医师又建议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忌腰部长时间固定不动,避免腰部受风寒湿邪,睡硬板床等。我把医师的话铭记心中。从那以后,我的腰痛病再也未曾复发。
听医师说,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方法,它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吸收,解除肌肉痉挛、消炎镇痛等。
赤手空拳治愈了我的腰肌劳损,我深感中医的推拿按摩疗法真是太神奇了!
张伟杰:小银针 疗我顽疾
记得,上高中时有一段日子,我特别喜爱球类运动,经常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打篮球、排球,每次都玩得汗流浃背才肯罢休。当时为了贪图一时凉快和痛快,打完球后就到风口处或电扇下吹吹风,谁知这样天长日久,竟酿成了祸患,不幸得了风湿性肩周炎。发病时肩部广泛疼痛,活动受限,特别是在阴雨天气、寒冷天气时更为难受。那时,我心里非常烦恼――这么年轻就得了这个怪病,将来会对我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呀?!我去了医院看医生。吃了多种药物,可效果甚微。正当我愁眉不展的时
候,我认识了一位老中医。他是我父亲的同学,姓李,我便把我的病情告诉了李医师。他欣然答应给我治疗。
由于治病心切,在次日,我就与父亲一起来到李医师家。我们彼此寒喧之后。就“言归正传”,各自进入了角色。李医师让我放松,然后认真取穴,消毒,行针。细细的银针慢慢地扎入我的肩部、背部等处,酸酸的、麻麻的、痛痛的,那是一种特别的感觉,至今还记忆犹新。在回家的路上,我半信半疑地问父亲:“这小小银针能治好我的病吗?”父亲说:“治几天看看再说吧。”我按照父亲的吩咐,一连10余天不间断地到李医师家治疗,病情日渐好转,最后竞奇迹般的痊愈了。且多年来一直未曾复发过。
说真的,我从心里佩服这位高明的中医师。更为这小小的银针能驱走病魔感到神奇莫测,不可思议。
后来,我才慢慢知道,小小银针是中医的瑰宝,针灸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主要依据人体经络分布网,通过穴位刺激,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它可治疗400多种病症,其中100多种单独施以针灸,就可取得较好疗效。
小小银针的神奇功效,让我感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愿我们的国粹――中医更快地走向世界,惠及全人类。
王秀兰:中医治好了我的“腰突症”
3年前,我被确诊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当时,腰、臀、胯、骶、腿等部位的疼痛使我走不了路,夜不能寐,昼夜躺在床上,好像瘫痪一样,病魔折磨得我痛不欲生。于是,赶紧去医院就诊,医生一方面为我复位治疗,一方面往痛处注射进口的“止痛药”,治疗了两个星期,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疗效不显使我有了想法,我便同老伴商量,去中医院治疗如何?老伴点了点头说:“那就试试吧!”市中医院针灸科的王大夫既会针灸还会按摩,真可谓多面手,他仔细看了CT片后先按穴位针灸,然后,为我按摩腰部和腿部。看我那愁眉苦脸的样子,王大夫风趣地说:“老周,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既来之则安之嘛,疼痛像弹簧,你强它就弱呀!”他那金子般的语言,给了我抗病的力量和信心。此后,我坚持治疗了两个疗程,同时又到康复科牵引,采用中药热疗(以乳香、没药等中药装入布袋,加热后置于腰部、腿部);每天睡前,黄酒做引口服腰痛宁胶囊,1个多月后,我的病情缓解了,腰、骶、腿不那么痛了,能睡觉了,也能走些路了,我十分高兴,以为大功告成了。这时,王大夫笑着说:“老周,别高兴得过早了,这种病容易复发,不可大意。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养’,这七分养就靠你自己进行自我保健和自我调理了!”于是,我便在王医生的指点下,进行了自我保养,并总结出了“八不”、“两护”的经验,即:不久坐,不久站,不负重,不弯腰(必要时蹲下取物),不坐矮板凳,不让腰腿受风寒,不做有损腰部的动作,不劳累;“两护”,即:寒冷天气穿上毛背心或棉背心护背,用纸样薄的塑料泡沫围腰护腰。此外,我还加强了锻炼,每天坚持做悬垂动作,前后左右弯腰,转腰,倒退走等,这既使腰部增强了血液循环又增强了腰椎的功能。
3年过去了,我的“腰突症”没有复发过。看来,中医的综合疗法还真管事哩!
吴 剑:小心中医被中药搞垮
一位老大爷,也是位中医药的铁杆病友,来到一家中医院就医。他先把医院的名老中医了解了一遍,并对老中医的望、闻、问、切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然后选择了自己中意的一位老中医。开方子时,为了一味中药,老中医斟酌再三,这位老大爷感到了老中医下笔的分量。就是这样一点点的差别,可能就决定了治疗的效果。
到了取中药的地方,这位老大爷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取药的年轻人手里并没有必备的戥子,而是用手非常随便地抓药,而且全部是凭自己的感觉在抓。到了这个环节,老中医的严谨精细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随意和粗糙。老中医的心血在这里化为泡影,老大爷对中医的信任也一落千丈。于是,老大爷给医院领导写信投诉了!
中医药的存在根本是治疗效果,而治疗效果也取决于许多因素。既有中医师的认真负责、理论基础、实际经验、谨慎诊断、创新精神、精细态度,也取决于取药、煎药、服药等环节,如果哪个环节受到影响,其最终治疗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老中医可能还不明白,自己那么认真地开药方,为什么病人的疾病却不见好转。过去的传统中医都是自己诊断,自己开方,帮助抓药,指导煎药。如今,现代化了,分工合作了。由于取药人员的工作不严谨,一味药的分量是否精准、煎药时放多少水、哪味药什么时间下……均关系到中医药的治疗效果。但是,正是因这一系列细小的问题,就可能毁灭了中医药。
由此可知,中药是否地道、是否有污染、如何炮制等,均直接关系到中医的生存与发展。如果传统、规范没有了,中医的疗效就谈不上,中医就可能会萎缩。如果没有了中医,谁来使用中药?所以。中医的灾难也就意味着中药的灾难。
范永梅:我遭遇的“神奇中医”
我是一个年轻的老胃病患者,说年轻,是因为我才二十几岁,说老,是因为我的胃病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年轻,平日里不注重保养,生冷热辣乱吃一通,胃疼了,就去拿几片丙谷胺和西米替丁吃一气,肚子不疼了,也就万事大吉了。就这样,断断续续,成了老病号。
结婚后,丈夫说不能老这样,建议我去看看中医。他说有一个中医,名声很响,极会把脉,擅长看胃病。据说,此人医道极神,看病需排长队。听丈夫说得如此神奇,我也就动了心。
早早来到诊所,门面很普通。还没开门,门前就站了长长的一溜人群。一打听,都是来看病的。看衣着打扮,绝大多数都是农村的病人。坐堂问诊的中医,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人,眼皮下垂,谁也不看,表情肃穆,用手放在病人的手腕上,嘴里喋喋不休,说着一些诸如受凉、血脉不通、胃有病等,中间还偶尔夹着一些新名词。他口齿不清,说话有气无力,想听懂是很困难的。我排了一上午的队,终于轮到我了。一番把脉之后,他就开始开药,纯中药,每服二三十元钱,五服为一疗程,还有一个小纸包,内有一些小药片。医嘱喝中药的同时必须要吃小药片,说是药引子。
我吃了两个疗程,花了300多元钱,也未见起效。丈夫劝我再去拿一个疗程的药试试,我坚决不同意,自己去医药公司买了两瓶西米替丁。打开一看,居然跟那位中医给我的小药片一模一样。我这才明白,中医给我开中药治胃病的同时,还给我开西药止痛,所谓的药引子只不过就是显效快的西药罢了。
我赶紧去正规医院做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做钡餐透视的时候,医生问我:“你还有饥饿感吗?”我茫然不解,不知什么意思。医生说:“你的胃根本就不蠕动了。”我着实被吓了一大跳,原来,这神奇中医给我开的中药非但没治好我的胃病,相反,却把我的胃给治坏了,都快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