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我分析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00:2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自我分析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是指学生为了保证英语学习的高效和成功,而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将英语学习活动作为意识对象,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验、调节和管理,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活动的计划;二是在英语学习活动中进行有意识的检验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调节、矫正和管理。
目前,对于英语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对于从高中到大学学习自我监控比较相对较少。我们试图通过对大学生与高中生英语自我监控能力的调查,比较两者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并分析原因。
二、研究方法
1.被试对象
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三个年级的高中生与赣南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四个年级的大学生。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采取整群抽取的方法,在赣南师范学院共发放问卷100份,删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共96份,回收率达0.960;在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共发放问卷90份,删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共84份,回收率达0.9333。
3.问卷编制
该问卷分为五个维度:英语学习的计划、英语学习的控制、英语学习的调节、英语学习的检验、英语学习的反思与总结,对学生的英语自我监控能力进行调查。
4.分析方法
调查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处理。
三、测试结果
1.高中生与大学生英语自我监控能力的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高中生在计划、控制维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在调节、检验和反思总结这三个维度的得分较低,实际得分低于问卷平均分;大学生在计划、控制、调节这三个维度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检验和反思总结方面较欠缺,实际得分约为甚至低于问卷平均分。这反映出高中生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总体水平都还是比较低的,较多的学生不能对英语学习进行有效的调节,没有意识地、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不注意反思总结自己的英语学习,没有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
2.高中生与大学生英语自我监控能力的差异比较
由表2看出,高中生与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总体水平、各个因素经正态检验呈正态分布。高中生与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计划、控制、与检验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在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调节、反思总结以及总体水平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
3.调查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1)高中生与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总体水平偏低。(2)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调节、反思总结以及总体水平方面明显优于高中生,但在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计划、控制与检验维度却均无显著差异。
四、原因分析
1.高中生与大学生英语自我监控能力总体偏低的原因
(1)学生总体上被动接受学习。在高中,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大多教师讲授题目都重结论、轻过程,以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在大学,有些老师为了赶进度,只是注重了片面向学生灌输知识。无论在大学还是在高中均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反思总结,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
(2)缺乏意识,缺少训练。学生在平常的英语学习中缺少自我检验与自我反思总结的意识与训练,还没有形成相应的习惯。教师也很少给学生反思技能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3)教材问题。新课改之后,高中的英语教材内容增加了大量的应用题型,所需课时远远超过了实际课时。而大学的英语教材内容比起高中教材更抽象、枯燥难懂。这些都降低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影响了高中生与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
2.大学生英语自我监控能力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1)大学课堂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抑制了大学生自我控制与自我检验能力的正常发展。现在的大学教学仍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反思总结。长期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必然减弱,也影响学生的自我控制、检验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2)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目的不够明确。高中生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来自父母和教师的期待较高,而高考又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志向息息相关,这些都为高中生英语学习自我监控的计划、控制、和检验能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
(3)班级管理上的差异。在高中是班主任管理制,学生英语学习自我监控的控制能力较高,但是学生实际处在一种自我监控的低级阶段――他控阶段,主要由老师、父母控制;而在大学,施行的是辅导员制,大学生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实际上,他们正经历由他控到自控的过渡,很多家长、老师并没有把握好学生的这一过渡转变,导致很多大学生采取了放纵、逃避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在这种状态下,英语学习自我监控的控制能力也停滞不前。
(4)考试方式的改变。大学的“一学期一考”考试管理制度让学生变得懒惰,抑制了大学生计划与自我检验能力的发展。
综上,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计划、控制与检验维度上较高中生没有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胡竹菁,徐淑媛.影响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情境因素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4).
[2]毛红梅.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自我监控策略分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5).
篇2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⑤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①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③电视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上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三基”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篇3
获奖数学小论文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⑤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①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③电视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上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三基”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篇4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一、现状分析
自我国实施高考制度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于高考高度重视,每一位家长都期望孩子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顺利进入大学,拥有美好人生。鉴于这一现状,高中阶段的学习作为莘莘学子进入大学前的最后一站,必须也应该系统合理有效地规划,然而,尽管社会各个教育行政部门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各种各样改革的尝试,不论是课程改革还是课堂优化、考试制度改革,目前高中课堂依旧采用以学生听、老师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基本在老师的讲解与监督下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能力弱。学校教育仅占学生整个人生过程的很小一部分,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学校不仅是向学生传输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点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里程中会发挥巨大作用。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定义
所谓自主学习,简而言之,就是自己主动思考问题,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自己解决问题并达到最终学习的目的。“自主学习”这四个字看似简单,若要达到预期效果,并非那么容易,因为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各环节紧密配合:社会―学校―教师―学生个人―学生与学生―社会。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家长反映:“我家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就知道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怎么说都不听,作业也不写。”有的老师讨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不好好听课,不积极主动分析思考问题,不好好写作业。”这其实都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太差,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四、如何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依照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和进步的目标;其次,在实际学习进步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再次,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掘适合个人学习情况的高效学习方法;最终,实现自我控制、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进步,并自我评价的目标。
1.依照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和进步的目标。在高中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进度依据的是整个班级的平均学习水平,满足的是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可能适合每一位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思考这些问题:老师讲的我是不是都弄明白了?我还有没有精力再进行额外的学习补充?如果需要补充,那么应该如何补充?针对这些问题,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制订合乎自身发展的计划,这种计划要尽可能详尽。
2.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学生根据教师授课情况、自身发展情况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计划之后,下一步就是将这些计划付诸实施,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学生会发现其制订的目标计划太多,很难在有限的实践过程中顺利完成,或觉得目标太过简单,需要补充,做出调整,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在制订计划目标,实施计划目标,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3.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掘适合个人学习情况的高效学习方法。当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就需要用考试这种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可以在掌握教师课堂授课的全部内容的同时,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过程,考试结果一般来说会比较理想,但是仍然会有部分学生不满意目前的学习效果和目标。所有学生都需要总结,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他们需要思索的问题包括:我目前的学习习惯合乎我现在的学习情况吗?我期望达到的学习效果达到了吗?如果没有,那么下一步我该怎么做?在不断总结学习经验教训,不断发掘适合个人学习情况的高效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慢慢提高。
4.能够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进步,并自我评价。自主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需要学生具备自我控制能力,高中学生正处于叛逆,对生活充满好奇,贪玩的时期,在高中阶段,如果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教师需要渐进式地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控能力,凡是有着自控能力的学生大多都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生若是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内容,及时准确地完成学习计划,那么他就可以自主对之前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做出自我调整,对于之前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并最终调整再调整,学习效果会强化。
5.教师要积极鼓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吸收并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学生尚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老师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帮助,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的问题,面临的困惑,帮助其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悉心引导学生培养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自然而然,就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深远,如果学生具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他们高中毕业以后,在大学生活中,以及以后步入社会如遇到问题,都可以自主分析解决难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Ur,P.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Camb 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庞维国.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3).
篇5
一个将军带兵打仗不能只注重一次战斗的胜败,而应当考虑整个战局,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教师带领一个或几个班的同学们学习化学,不能只为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奋力拼搏,有一些知识点较难也不好理解,可以放一放,通过后面知识的学习自然就解决了,不要搞得人困马乏,大家都失去信心。要知道在高中化学学完后同学们掌握就可以了,因此,整体意识的形成有利于高中化学的教学和学习。
二、培养同学们建立化学知识结构体系
新课标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是学好化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培养化学素养提高化学能力的必然途径。没有知识结构体系的知识是零散的,既易忘又不便于用。新课标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必修1和必修2是让同学们知道高中化学有哪些内容,都是介绍性不宜太加深,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因此,在学习必修1和必修2时不要过多扩充,更不要穿新鞋走老路。由于必修1都是一些高中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且后续学习中经常用到,要放慢速度多联系多巩固;必修2速度可以加快,因为选修内容是对必修2的补充和加深。
三、培养同学们提高课堂效率能力
虽然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但由于高中学生的知识量有限、新课标知识结构不完全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教材中新授课内容要让同学们自己解决难度较大,我认为高中化学主要还是传授型教学,既然这样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关键。现在多数的课堂还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课记笔记,之所以这样主要是:教师只讲是什么不问为什么,学生只记笔记不想为什么,一节课师生互动很少,课堂枯燥无味。
四、培养同学们利用好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能力
教材是国家教育部提供的学习必备材料,它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知识内容,还提供了知识范围。不同版本的教材,基本内容是不同的,因此在高考中规定了哪些省份用哪种版本教材。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了解本地教材版本,让同学们利用好教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材中除了一些基本内容,还增加了“学与问”、“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科学探究”、“家庭小实验”、“实践活动”、“科学视野”和“习题”等相关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对基本内容的补充和扩展,同学们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同时,也要将这些信息进行了解。
五、培养同学们自我复习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归纳分析教学法;应用
在高中所学的课程当中,化学这门课程以各种各样的原理、复杂多变并且零碎的知识点而著称,这样看来学习化学这门课程就只能靠同学们自身的领悟能力和死记硬背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而“归纳分析法”能够将零碎而繁琐的知识点总结成系统化条理状的知识体系,同时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举一反三的归纳和总结,从而为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一、新知识传授中归纳分析法的应用
归纳分析法的使用可以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绝大多数知识点的学习当中。在高中一二年级的学习中适当地运用归纳分析法,使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知识点的方法发现化学学科的神奇之处,从而促使其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新知识传授过程当中采用问答知识的方式教学,将归纳分析法运用其中,使同学们将零散琐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融会贯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的过程中,在给同学们传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运用归纳分析法将旧知识点与新知识点之间的结合点联系起来,将各个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点挖掘出来并自然过渡到新内容的学习当中。在学习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时,将相似规律的元素归为一类进行集中学习,相异规律的进行个别学习,这就使学生能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结构,同时为老师讲授新的知识体系打下牢固的基础。所以说归纳分析法在新知识传授中的应用不仅能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二、课堂复习中归纳分析法的应用
教师可以用归纳分析法来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总结,同时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及欠缺之处,及时地对课程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每个知识点的小结,用以培养他们的自我归纳、分析、反思、总结能力,从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中的知识点。作为教师而言则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去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归纳能力的培养上去。对于学生来说侧重点应该在于归纳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知识点的牢固掌握方面。这样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在课堂复习中将归纳分析法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化学平衡这一课结束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生活和教材中关于化学平衡的知识点出来,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去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概括。这样不仅使他们看到了化学平衡的应用,并且能够快速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归纳分析法可以具体到:若物质是相同的,则生成速率=消耗速率;若同一边物质的逆向速率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化学计量数的比值相同;生成物的产率或反应物的转化率与原先的状态相同;混合物反应之后的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分子质量与原先状态相同。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牢固。
三、单元小结中归纳分析法的应用
我们可以将过去所学的知识点采用归纳分析法来对单元小结进行巩固,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单元小结不仅仅意味着对于知识点的堆砌,更多地是对于学生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和融会贯通。经过这样的单元小结复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吸收新知识、接纳新知识、复习新知识。
经过长期教育实践的证明发现,归纳分析法主要可以以两种形式运用于教学过程中:(1)顺序归纳分析法。将一系列顺序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按照某种方式将琐碎繁杂的知识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清晰明朗化,这就是归纳顺序法。顺序归纳法的使用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的思路向着更加明朗准确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由化学反应的本质内容进行观察,其中有非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一般都在3个之内,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失去电子之后表现出还原性。所以,有金属单质参加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在反应当中可以引出氧化剂、还原剂等的作用。(2)分类归纳分析法。将各个有衔接的知识点采用分门别类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按照类别形成各种结构体系明确的知识框架,这就是分类归纳分析法。首先教师将各个分好类的知识框架交给学生,让同学们自己将相关知识点添加到已建立的知识框架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点并能够发现自己没掌握的知识,从而得以添加补充。然后再依据各个章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各个章节串联起来,这就使得整个章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最后通过归纳分析总结将知识点补充完整就形成了一个知识链,使同学们将高中化学的知识有效串联起来并系统化的掌握。例如,在关于元素化合物学习过程中,采用归纳分析法将元素化合物按照金属与非金属归类,接着将金属元素按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进行二级划分;非金属元素依照单质、氢化物、氧化物、酸及盐类进一步划分。这只是归纳分析法在高中化学化合物中的一个简单应用,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的教学复杂而零散,要想使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都得到高质量的保证,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灵活地使用归纳分析法,使学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学习并理解化学知识的精髓。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意义;类型;步骤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148
要求高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生物科学知识,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能,最终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精神,还倡导学校的教学模式要以探索为核心。
一、探索性学习的意义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探索应用能力,这就是探索性学习。对此,《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基本理念,其内容主要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认识生物的有效方法是探索。
二、探索性学习的类型
生物学科探索性学习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物史探索、实验探索、调研探索。
1.生物史探索。要想了解生物学,就必须掌握生物史。生物科学具有很长一段历史,对其进行探索,主要是指探究那些经典的生物事件和研究方法。在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本里举了许多典型的科学发展史,比如生长素、酶的发现。通过这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并且体验科学探索的整个过程。教师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最终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实验探索。针对高中生物的实验主要是完成课本上的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应该将验证性试验转变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性试验学生只能按照课本上的步骤去验证实验符合理论,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疑惑。要想培养学生形成全面的科学素养,必须将这种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索性实验,这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和科学探究能力。
3.调研探索。在获取课本知识的同时,不断进行课外知识的扩展和延伸,用生物学的知识去探索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现象,这就是调研探索。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获取知识,还应该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获取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等。
三、探索性学习的步骤
1.提出问题。任何科学的探索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探索性学习首先要满足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其接受对象必须是全体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经验,制定出探索性活动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能力,所以教师要设置有梯度的问题,问题既要覆盖全面,又要做到有重点有条理,由易到难、由点到面。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参加到探索学习中去。
2.提出假设。假设不是随意提出,要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并且能够复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在现有条件能够完成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做不同的假设,在假设条件下对问题进行尝试性解释。
3.探索研究。在提出的问题和假设基础上,需要制定出实践探究方案。方案设计应能够解决提出的问题,因此,方案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方案要具有可行性;方案能够进行重复性研究验证;方案的应用条件方便,操作便捷。
4.分析与结论。学生通过方案的结果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和反馈信息。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总结学生的探究成果,并分析每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引导学生总结探索过程,将探索结果和已经获取的知识经验相互联系,从中提取新的观点,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构建出新的知识框架。在不断地实验和总结过程中,得出结论,获得创新实践的能力。
5.交流评价。在探索性过程中,每一阶段都要进行评价,在最终结束时也需要有最终的评价。通过每一阶段的评价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而最终评价是对整个探索过程的宏观评价,是对探索过程所取得的成果展示。最后将获得的成果与不同小组甚至不同学校进行交流,听取他人的客观评价,进一步提高自我的生物素养。
四、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
1.设置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要想获得较好的探索性教学效果,教师要能够设计出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问题,可以全面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从而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置也要符合不同能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探索性活动中去。
2.培养学生自我搜索资料的能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上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资料,提前进行知识的了解,在正式授课前,组织学生成立不同小组,进行小组内讨论,让后进行不同小组间的交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指导。通过这样的学习形式,增加学生间、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高中生物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众多学习模式中较为开放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引导不同小组进行互助学习,既能增加学生的沟通理解能力,还能在这样的模式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探索的能力。合作的学习模式,还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让整个班级更加团结。但在学习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更新自我观念,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让他们能够大胆去想象和创新。教师在引导的时候,可以将生活引入学习中去,这样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
4.教师自我提高。在新课标的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简单的知识讲解者变为学生的同伴和支持者。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人特点,制定特定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简单去判断对和错,要善于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专业能力,格外注意自身修养。
参考文献:
[1] 王兵.试析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5).
[2] 鲍世颖.浅谈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
篇8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
一、高一新生数学现状探析
1、环境和心理问题
对高一新生来说,环境是全新的,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集体、新教材、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理想、带着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带着好奇心、上进心和顽强拼搏的决心走进了高中,对一切都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高一老师的教学应注意采用由浅入深,由旧引新,由具体到抽象等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让所有学生参与教学。多关注学生,多与学生交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教材难易问题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这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在数学学科中,初中阶段,对因式分解基本方法的教学要求很低,只介绍了提取公因式法和利用公式法,对在高中常用的十字相乘法不做要求,不满足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基本局限于公式法,学生普遍使用计算器解题,计算能力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反而有所降低。二次函数教学没有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造成学生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形成过程认识肤浅,不能根据图像说明性质。这些都弱化了相关的知识点,不适当补充强化,学生就很难接受高中数学的相关知识。
3、内容多少问题
在初中,由于内容不多,题型转弯较少,课时充足。因此,每一堂课的教学容量小,教学进度慢,对重点、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化,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归纳总结,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练习。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减少(周一到周五每天1节),课堂容量增大,教学进度加快,对重点、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化,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讲到位。这也使高一学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因此高一教师应精心设计,创新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加强辅导、帮助学生消化,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一些解题规律和技能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解题过程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也是最重要的)。
4、适应问题
我对初、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了分析比较,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上表演的机会相当多(这是高中数学教师忽视的一个环节)。还有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的是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功夫。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授课时在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严格论证的基础上适当强调过程,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所选例题应和教辅资料上的习题有机统一。
5、方法问题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不会科学的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和辅导的过程中都应该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抓好高一新生数学成绩的措施
1、抓好入学教育
(1)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向学生介绍高中教学特点和学习方法,学生要预习、复习、作业、再复习,学习上做到四多,即多读、多练、多思、多问。课堂上认真听讲和做笔记。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比较初高中教学的大纲和教材,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1)我们的教学应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不拔高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课本,后延伸课本。在难点处理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
(2)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探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注意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
(5)重视专题讲座。教师可以在每一单元或每一章结束时进行专题讲座,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弥补弱点和拓展知识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篇9
学生不会自主学习是目前中学英语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学生之所以自主学习的能力欠缺正是当前“教师包办一切”的落后教学模式所致。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因此,教育部颁布的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曾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和探索,不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多数学生从小就习惯了抄笔记、被动记忆和完成老师作业, 因而自主学习的意识很欠缺。因此,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是第一步。在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一次月考中,许多初中英语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考试失利。因此应当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学会利用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来监控自主学习
自我总结与自我反思应长期化,规范化。
写学习情况小结/总结是进行自我反思的最佳途径,一般小结宜每周末一次,总结宜放在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进行,以月考后的总结为例,总结的内容应包括:反思前一学月的学习情况,如课前预习、课堂听课效率、作业完成效果,课外阅读,自主学习策略经验交流等各方面的长处与不足,并给予相应的自我评;分析本次考试的长处与不足,具体的失分原因;应考策略的运用;确定下一步目标 ,自我确立一个能不断强化学习动机的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体系对学习者至关重要。这个目标体系应包括长期目标(如三年后高中毕业时),中期目标(高一学年度结束时)和短期目标(每一学月结束时)。在月考后的总结中,主要确定下一月的目标,即短期目标,强化学习动机,更能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和判断力,形成良性循环。
三、建立学生自主评价、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在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自主评价(Self-Assessment)应占主要地位;学生的自主评价是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正确、客观的自主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身观,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也离不开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的参与,尤其在学生尚未形成有效自我评价能力的初期,教师与家长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其意义主要在于在学习者/学生对自我做出消极评价,妨碍其进一步发展时,教师与家长站在另一个角度在理性地找出不足的同时,更多地找出其积极因素及闪光点。学生自主评价的方式有书面总结,小结,分析报告,口头汇报等等。教师的评价方法有日常观察,书面作业反馈,口头汇报反馈,检测等。
篇10
1高中物理学科特点
翻开高中物理教材犹如翻开了整部科学史,物理学科是一门以物理实验为基础,注重事实和理性分析的自然学科,高中物理涉及到的是基础科学,不仅仅涉及到知识,更多的还需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与素养.细致地分析,高中物理学科具有如下特点(如表1所示).
B级要求如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等等.2.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物理学的原理、定理都是在总结大量的物理实验事实基础上概括出来3.知识具有系统性例如,电、磁场作为背景,最终运用的都是运动学知识和力学的处理方法;
电磁感应更是高中物理的大熔炉.4.与数学联系密切例如,运动学中的函数图象与物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电源输出功率中最值的求解等等2高中生的学习心理分析
学生步入高中阶段,整个学习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心理表现.
2.1能够保持批判性思维
说明高中生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例子可以有如下几个:
(1)从高中物理的教材来看,很多知识点或概念都会涉及到较大的运算量和推导,要想实现有效推导,学生就必须要能够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
(2)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要我在授课时出现了错误,总有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提出来,可见学生不仅具有批判性思维,而且时刻警惕着.
(3)能够刨根问底,有很多学生课后总能跑过来问问题,或是学生之间就自己不会的内容进行讨论,可见他们在遇到困惑和疑虑时有刨根问底的意识的.
2.2能够胜任自主合作学习
为什么说学生能够胜任自主合作学习呢?
(1)高中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的物理学习目的性就较为明确.
(2)在探究课上,笔者巡视后发现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学习策略不尽相同,由此可见学生在完成物理学习任务和探究任务时,对学习技巧和策略有自己的主见和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在探究学习实践过程中反复尝试和实践后沉淀下来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2.3具有积极的情感因素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是真心喜欢物理课的,只要将学生带到实验室,没有哪个学生是不高兴的,说明了学生对探究活动很感兴趣,这是学好物理必须的情感.
2.4能够科学有效的进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生认知发展比较成熟的表现,无论我们用建构主义理论或是元认知理论,又或是其他的教育学理论,自我评价都显得尤为重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地自我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反思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
3基于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的探究课评价策略
3.1明确评价在物理探究课中的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课模式如图1所示,评价是一个重要的拐点.评价与探究活动,与学生群体相互作用,通过评价能够促进物理概念更为明晰.
3.2注重发展性评价
由于当前高考模式的影响,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则往往更具有功利性,好与差都是围绕着选拔的需要,评价沦为了高考“选拔”的工具,最典型的评价方式就是排名次,对于一节课而言则往往是比一比谁做的最快,做的最好.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真实运动的性质如何?请从理论知识和实验共同验证体验.
分析:实验问题1中的“链”符合认知思维习惯,即从具体的活动中更易有直观感受,可以有效培养观察能力.问题1问题2的“链”易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培养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问题2问题3的“链”为实际联系理论,使书本知识和现实情景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索根”兴趣.问题3问题4的“链”为有一定意义的挑战延伸拓展,所设问题属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解决此问题,进一步巩固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之信心.
小结:从以上设计实例中看出,“问题链”中的“链”侧重点有所区别,但都是一组有中心、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锻炼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本文简述了“问题链”的设计原则和实例验证,从作业以及学生反馈看来效果较好,但笔者未对“问题链”中的“链”充分展开,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做出进一步研究.那么,这样的做法好吗?
实践经验证明,这样的评价方式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能够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不过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也是很突出的.尤其是物理学科不能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因为这样的评价方式,往往是让很多的学生的心理一次又一次感受到挫败感,对于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长期下去,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现象,或焦虑、或抵触,最终的结果长期的物理学习下去,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停于原地.
笔者认为,应该从发展的眼光来进行探究课学习的评价,将整个评价体系植入发展的过程中,借助于评价促进学生的知情能不断的发展,细分下来有3个原则:
(1)发展性原则,在评价学生的探究过长时,目的不是为了区分学生的优劣,或是直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活动的总结,同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指导.坚持发展性原则,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获得螺旋式上升.
(2)学生为中心原则,我们的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的成长.
(3)全面性原则,我们的发展性评价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还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更应该将学生的情感、态度纳入评价体系中.
3.3建立科学地评价方案和标准
对于知识和能力学习应该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下面以人教版必修1的概念课教学为例.笔者借助于随堂记录卡和口头评价的方法,达到了很好的评价效果,记录如2口头评价法能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揭示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能够逐步形成知识的基本结构,通过比较概念之间的区别,分清不同概念所反映的不同属性,纠正理解误区,完善和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3.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