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岗前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8 20:4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岗前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 实践教学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38-03
一、实践教学信息化的背景
国家与政府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政策为学前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2010年1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尽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指出,进一步强调把信息化教育手段应用于各级各类教师教育。
近年来,随着国家与政府不断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各种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名额剧增,许多幼儿师范类院校面临着在政府指导下的急速扩张,出现了分散多校区、招生规模扩大而专业规模发展不平衡、办学成本高而收费低、培养培训任务繁重而技术手段落后的情况。在扩张的同时,如何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定位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技能的落实则需要实践,如何在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寻找一条破解诸多难题的改革与发展之路,势在必行。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要“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实践教学的信息化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解决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有待于学界加强研究与探索。
二、实践教学信息化的指导原则
(一)以教学模式改革为着力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也有教学模式改革的论述。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刚升格的高等专科学校,应积极贯彻国家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把握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机,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改革。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教师与企事业技术专家共同参与教学,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采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正式聘任的企业兼职教师达到50%,企业兼职教师所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专任教师每两年下企业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根据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是不可能达到此要求,不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比较难以实现实践技能的培养,而破解的唯一方式就是信息化。
(三)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改革的突破点。信息化模式的改革不是凭空的,必须要有所依托,要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能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支持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信息化校园网,是改革必经之路,是改革的突破点。
三、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与建设措施
(一)建构空中教室,共享优质资源。建构空中教室,可以实现职前与职后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办学成本,做好、做实“2+1”实践教学改革的前期工作,提高办学效率,可以较好地解决前面遭遇到的种种困难。
1.打破常规见习模式,提供远程见习渠道。“2+1”教学模式改革中,前2年的教育见习,通常是采用集中式见习1~2周,由于跨地区办学,运营成本高。通过建立空中教室,实现试验点场景现场直播,让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中实时连线试验点,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信息化平台建构的空中教室,可以免去两地来回迁徙之苦,提供更多的远程见习机会,见习的时间可以大大地超过2周,从而积累更多的实践知识与经验。
2.提高教学效度,加强见习共性问题集中性指导。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人员比较紧张,教学任务比较重,再加上见习指导任务,以致教师的工作强度相当大的现状,建构空中教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强度,把远程见习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远程见习、教学观摩等方式,发现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性指导,对于个别性问题则可以灵活处理,从而有效地提高指导效率。
3.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职前职后资源设备共享。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该校除学历教育外,还承担着广西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任。建构空中教室不仅可以让全日制学生获益,同样也可以让参加职后教育的学员受益,而这些设备与资源可以实现充分地共享,有效利用校内各方资源,降低办学成本,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资源设备充分共享。
4.拓展教研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来回两地奔波,没有太多的时间深入幼儿园等实习基地观摩学习,而空中教室的建立,提供了远程观摩的机会,极大地拓展了教研资源,组织专业教师观摩学习,研究一线的教学,保持良好的教研氛围,对于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有特色的优质课程,可以利用高清录播设备,进行录制收藏到特色课程资源库,以备日后反复观摩研讨,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善用微格教室,提升师生教学技能。微格教室是在装有电视摄像、录像系统的特殊教室内,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媒体,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的教学环境。微格教室已经被国内外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技巧的一种有效方法而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需加强微格教室的建设,充分利用微格教室来提升学生的教师教育技能。
1.在教育见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技能训练。“2+1”教学模式中的“2”,是在前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微格教室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或片断的分析,如语言、表情、动作、演示、提问等教学技能,训练学生的导入、强化、组织、试误及结束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2.促进微型教学常规化,提升师生评价水平。信息化模式的改革,需要时间来推进,利用微格教室可以有效地促进微型教学的常规化。在微格教室中,教师借助摄像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每一组学生的训练状况,学生在模拟教学训练后,通过及时重播录像,也可了解自己训练的情况。在微格教学训练过程中,具有多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角色扮演者通过重播自己训练的录像,肯定成绩,分析问题,进行自我纠正和评价;也可以是同组训练的“学生”角色扮演者通过听课、一起观看重播录像,对“教师”角色扮演者的模拟教学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此外,指导老师也要对“教师”角色扮演者的模拟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这些评价方式,对于帮助“教师”角色扮演者提高教学技能是及时有效的。有效的多种评价方式可以真实地反馈信息,客观、全面的评价,有效地提升师生的评价水平。
3.以较少的教学实施,传授较多的教学技能。进行微格教学的一般方法是:由受训者(人数以10人为宜)用10至15分钟的时间,对某个教学环节,如“组织教学”或“授新课”进行试讲。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时间短、人员少、速度快。试讲情况由录像机记录,指导教师和受训者一起观看,共同分析优缺点,然后再作训练,直至掌握正确的教学技能。经过信息化手段的介入,使得受训者教育教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技巧。
4.实施资源信息化管理,实现异时点播教学或同步教学。借助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利用微格教室,可以对优秀教师、外聘特级教师的示范课程进行转播或实况录像,供其他师生观摩、学习。学校重大活动,如外请专家、学者讲课,做报告,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校园卫星电视网结合,把微格教室的活动和课程向全校同步实况转播,供全校师生观摩、学习。利用信息化平台的资源管理功能,对优秀资源可实现异时、异地点播教学。
(三)教育实习实训信息化。“2+1”教学模式改革中的“1”即最后一年是到幼儿园或幼教机构进行实习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教育实战能力。加强教育实习实训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教学模式改革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可以选择有合作关系的幼儿园作为示范点,包括四种类型:亲子园示范点、幼教特色示范点、区内优质园示范点、区外先进地区优质园示范点。这些示范点的信息化改革具体表现在:
1.岗前技能训练信息化。岗前技能训练是指学生在完成全部专业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在进入幼儿园实习之前或进入幼儿园实习初期,应对学生强化技能训练。岗前技能训练信息化,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各实习点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阅读岗前技能训练方案,了解训练项目内容、训练要求、实训地点和时间进度安排、分组与指导教师安排、过程考核模式、经费预算等,逐项完成训练任务,并通过训练日志汇报实训过程,以便学校对训练过程的了解、检查、调整,做好质量监控。
2.实训过程管理信息化。实习过程包括集中实习和顶岗实习。集中实习是指学生到学校统一安排的(下转第51页)(上接第39页)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是指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进行的具有就业倾向的实习。实习过程包括在工作岗位观摩、见习、岗位实践、完成实习任务或项目、总结反思、能力提升等。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教师对实习工作的指导到位、系部对实习工作的管理到位、学校对实习工作的监控到位,提高实习任务完成的效率,保证实习工作的质量。
例如,在实习准备阶段,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帮助学生阅读《毕业实习任务书》,了解实习目的与要求、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和地点、实习步骤与内容、指导教师安排、学生管理办法、成绩考核办法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每日(或每周)实习日志和教师指导日志,加强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互通,系部、专业带头人可与实习基地和兼职指导教师加强信息沟通,实习生与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沟通,实习生与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实习生互相之间的信息沟通;帮助学校、系部对实习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等;在实习的总结阶段,通过管理软件,开展多方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社会评价等,检测实习效果,以便进一步开展团队交流、技能比赛或专业技能展演等,展示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化。学生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接受老师指导,进行选题调整、资料收集、论文撰写或毕业设计作品创作、作品修改、成绩评定等。
4.人才培养质量跟踪管理信息化。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和工作情况的信息跟踪,分析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方向。
此外,信息化模式改革还包括校内课务管理信息化、学籍管理信息化、师资管理信息化和教学计划管理信息化等方面,通过管理软件模块和网络信息技术,科学安排课程、教师、教学场地与教学时间等,以解决学校多校区、系部多级管理状况下的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强化质量监控,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2010教育技术规划》解读[J].开放教育研究,2010(8)
[2]谢应琴.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6(5)
[3]唐林兰.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4]史丽君.应用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实践研究,2010(12)
[5]米庆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7)
[6]张宏星. 网络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10)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12)
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特色美术;模块化;自主学习育;论坛
多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陈旧的教学方法、参差的教学水平、脱离实际的课程内容,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坚持以学前教育专业名师工作室为纽带,以实习实训基地为交流平台,以学前特色美术课程及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不断研讨实践的意义在于:建构以实践课程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美术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毕业生质量为评价标准,以模块化教学模式为主导,提高专业建设。我们通过对2011年123名毕业生就职的金州区吉地堡、樱花等13家幼儿园,2012年115名毕业生就职的金州区中长街道、拥政街道等15家幼儿园,2013年106名毕业生就职的开发区格林、金石滩等23家幼儿园的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走访得知:教改后的毕业生直接上岗并能独立带班上课的毕业生由改革前的38.6%上升到现在的78.5%;毕业生的保育合格率由改革前的69%上升到现在的93%,节约再培训人力成本79.1%。实践证明,如何解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供需的矛盾,提高办学质量并服务社会任重而道远。我们因地制宜,特别是在传承传统特色美术教育中,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为抓手,反复实践形成自己的特色模式:坚持职业能力形成模块;选择传承内容主体模块;形成自主创新合作模块;拓展全面多元评价模块。
一、坚持职业能力形成模块
借助见习、实习实践课程,利用美术课在幼儿园教师指导下“做”专业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人才需求标准,结合职业与专业特点,通过幼儿园实践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或项目,习得职业工作能力,积淀职业素养和知识经验,解决实践课程中幼儿美术的显性问题,储备“职业”能量。
二、选择传承内容主体模块
在实践中融合传统特色传承内容。1.采取行动研究法,在美术活动中不断实践研究,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方法。2.践行体验法,实践对接,形成有效、可行的模块化活动方案。与幼儿园园本对接形成特色校本,筛选剪纸、扎染、陶泥、国画内容。我在《扎染》课程中,尽可能利用一切资源平台,结合艺术教育的开放性与宽容性特点,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层次化。在园本中采取介入式,重在简易认知体验。在校本中采取深入式,系统学习与传承传统体系,有序地运用“双做”理念下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模块,课前形成初步的理论与感官认知,课堂中将知识与技能层层深化推进形成统一认识,课后积极拓展,完善体验扎染的惊喜与奇妙。在体验中、在活动中、在探究中,形成特色继承与发展的模块,能更切实地解决师生、师幼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形成自主创新合作模块
通过我们校内外调研实践看到,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一般方法即观察法、范例演示、游戏练习、语言指导。而且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别注重幼儿对事物有自己特殊的观察方式和独特的认识感受的培养教育。因此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主要坚持实践性、启发性、自主性、创新性的原则,要留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造的余地。例如在国画《金鱼》的教学中,把国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传授给学生,把表现形式留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和手创作。通过反复实践,启发学生学会剖析问题,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语汇去说明表现,大胆释放与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定具体形象,通过形态、动势、颜色的认知复述,我再把金鱼的画法分步示范讲解给学生,强调传神达意的笔法与墨色、水分与墨色、笔锋与形象的处理关系等,最后布置学生临摹并思考:怎样使你画面上的金鱼更生动?让学生注意总结,自行发挥,体验创作。而幼儿教师在应用水墨教学时则要时刻鼓励幼儿大胆绘画,一步步清清楚楚地演示讲解---先把羊毫笔蘸清水后笔尖蘸浓墨,侧锋画出金鱼的头和背;再蘸淡墨画鱼肚鱼尾、鱼鳍。待全干后用浓墨勾画出嘴、眼。要尊重稚幼的表现手法画出的各种有趣儿的、不规范的个性形象。
四、拓展全面多元评价模块
利用课外拓展,注重对我们学生和幼儿们的兴趣培养与能力体验的全面多元化评价。设计方案:我们的学习任务以生活、学习、归纳、表达四大块为着陆点,设计方案的全面、系统、规范更能满足学生职业成长的需求。行为实践:紧密围绕职业教育“三贴近”原则,把学生未来实际工作的可参内容植入到课堂动态检测评价中。分享感受: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在学生角色转化的职业素质教育中,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环节,有目的地进行故事插图、课件制作与语言表述的教学能力培训,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地发挥美术专业优势,因材施教形成“新”的综合技能,以满足“准职业人”学岗结合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在长期的改革实践中发现,还有幼儿教学的实际工作有待于完善与细化。所以我们力求把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化岗前培训常态化,打造出更多“做人讲忠诚,做事肯吃苦”的高品质毕业生,为用人单位输送倍受社会赞誉的实用型人才做出应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布鲁纳.教育的适合性[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1.
[3]杨景芝.启迪儿童绘画[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篇3
一、河南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与问题
总体上讲,河南教育资源总量不断增长,质量不断提升,但是与需求的增长还有较大差距,各种结构性矛盾普遍存在。
2013年河南省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中教育支出为128.9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4.5%,注明的用途为提高高校生均拨款、高校奖学金和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等。鉴于历史欠账,学前和义务教育财政资金依然紧张。
公共财政拨款是源头性的教育资源,是较为宏观的资源配置。财政教育支出近年主要用于高校生均拨款、职业教育攻坚、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子项目。如2012年,河南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100所,在建1300多所,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基金2000万元,同时设立引导专项资金1.69亿元,用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目前河南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职业教育资源质量较低,大学教育品牌性资源少,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亟待完善。其中较为突出的表现有:
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实行城市优先,致使城市和近郊学校教师严重超编,而偏远乡村却严重缺编,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专业结构方面,农村英语教师十分稀缺,全省2.8万所农村小学或教学点中英语教师仅有8765人,平均3所学校还不到1名英语教师,而且这些教师多数是通过自学转岗的,还有相当多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很多学校音美课缺乏专职教师。学历结构方面,目前全省农村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学历的占49.35%,比城市低35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22.19%,比城市低41个百分点。学校内部人员配置方面,非教学人员在教职工中所占比重太大,影响了教育质量改善。
在综合资源配置方面,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学校没有吸引力,导致农村教师普遍存在学历不达标,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教育教学理念陈旧等问题。特别是偏远山区,现有教育政策往往难以惠及,媒体报道常常催人泪下,仅仅依靠教师的个人情感、奉献精神在支撑,危如累卵。
在资源配置决策方面,锦上添花过多,习惯打造亮点,普惠思维欠缺,雪中送炭不足。很多县市将教育经费划拨给一些设备条件较好、升学率较高的学校,而那些本来就落后的学校则只能分到很少,区域性和身份性教育差距不断被人为拉大。
二、河南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与措施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目的是教育投入的合理有效利用。应从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益两个视角及其如何统筹兼顾出发来确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与措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可以概括为三个协调: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相协调;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
优化配置的原则
原则是规范的灵魂,是对价值选择、利益调整的导向,原则贯穿于所有规范之中。基于使河南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综合效益,提升教育公平性,提高教育经济性,增进教育协调性之目的,教育资源配置应当坚持如下原则:
(1)公平为主兼顾效率。公平是分配的正义,公平与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必须区分出谁先谁后。走过了城乡二元、公办民办二元、户籍非户籍二元、打造名牌名校的历史阶段之后,教育公平成为当下资源配置的热词和公众评判的首选。在资源配置时公平与效率如何兼顾,黄金分割点如何把握,是个难点。比如对弱势区域和弱势群体倾斜力度的考量,适度倾斜保护弱者是公平的内在要求,但是如果保护过度则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同时,追求公平势必影响效率,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2)均衡为主兼顾特色。均衡可分为外延式均衡和内涵式均衡两种形式。外延式均衡是通过增加教育资源要素的数量,对获得资源较少的教育主体给予补偿。内涵式均衡是通过教育资源要素的流动和共享,使存量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用。资源配置的首要原则是均衡,这是形式公平的要求,倾斜照顾是实质公平的指向,只能是对形式公平的补充和调整。在历史遗留了严重不均衡的境况下,均衡更是当务之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是消弭教育差距鸿沟的不二选择。应在均衡的前提之下,有限地扶持特色,这种对特色的扶持,不能是财政投入和财税优惠政策的扶持,只能是其他行政服务的扶持,比如搭建平台。
(3)基础为主兼顾差异。教育公共财政的义务,只是满足公众最基本的教育需求,没有义务满足高层次的差别性需求,那是市场的范畴。只有在教育公共财政相当充裕的情况下,才可以有限地配置资源去满足高层次的差别性需求。如此,需要奖补性教育资金的运用理念、项目设置与发放方式的转变,需要政府把锦上添花的习惯转变为雪中送炭的责任。
(4)扶弱为主兼顾培优。教育弱势群体包括农村群体、流动群体、残障群体、贫困群体等,都需要教育资源配置的特别关照。如2012年河南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比上年增加,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3.69%,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比上年增加,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21.56%,需要依据动态需求的增长相应地增加教育资源配置。对于成绩特别突出的尖子学生,可以适当关照,但不能冲淡扶弱主题。
优化配置的措施
从操作的角度来看,资源优化配置就是依据既定的价值比较原则,确定各种教育主体获得公共资源的顺序和获得公共资源的比例。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措施,简单来说就是在依据各种不同标准进行的分配中,确定谁是主要的保障对象,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可通过政府配置、市场调节、自主配置三种配置模式,层级配置、地区配置、部门内部配置三类配置途径,沿着区域性优化、结构性优化、要素性优化和程序性优化四条主线,以法规、政策性制度构建为落脚点。主要靠法规解决公平,靠政策解决效率,靠监督促进落实,运用好中央在河南的教育试点政策。
区域性优化方面,主要是地理意义上的教育资源规划布局,以均衡为主。结构性优化方面,主要是政府对不同教育阶段总投入的比例、人口与学校的比例、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优质招生学位分配比例、经费与基金项目内部结构比例等宏观与微观结构的设计与调节。要素性优化方面,主要是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和要素个体优化升级资金的分配,如教师无校籍管理、“一人双岗”、大学区名校托管、学校规模适度性、教学管理改革投入等。程序性优化方面,一是如何把资源需求科学排序,在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原则指导下,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二是如何用程序保障公平,如“阳光招生”等彰显学位分配公平的做法。
不同教育阶段资源优化配置的侧重点可以概括为:学前阶段重在普惠,义务阶段重在均衡,职业阶段重在质量,高中阶段重在特色,大学阶段重在服务,特殊教育重在实用,成人教育重在社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可以总结出以下资源配置的侧重点:
(1)区域分配,农村优先。鉴于历史欠账太多,应加大对农村的教育转移支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具体项目如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配备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提供资源共享平台等,破解教育洼地的恶性循环。
(2)要素分配,教师优先。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育的灵魂,是必须充分尊重和优厚待遇的群体。名师在哪里,哪里就是名校,哪里就能够教育出合格的学生。所以在软件和硬件配置、师资和其他办学条件的配置中,要着重教师个体的素质和教师群体的结构。
(3)项目分配,培训优先。在成人教育领域,与学历教育相比,应该分配给培训项目更多的资源。在岗前、在岗、脱岗培训中,以在岗培训为主;在各种培训对象中,以教师培训和农民培训为主。教师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打铁先要自身硬。农民是农业生产者,也是河南省人数最多的群体。由于目前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供给的不足,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仍然主要依赖传统的种植经验。而农民自身所受的教育又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求,不得不依靠经验低层次重复传统的农业生产。应重点扶持农村社区的农民职业培训和文化培训,突出农业大省教育为农的主旨。一般来说,职业素质与公民素质正相关,农民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关乎农业。
(4)阶段分配,基础优先。公共财政应该主要用在不适宜市场化的基础性领域,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诸阶段中,资源配置应向包括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倾斜,基础教育对家庭与社会和谐的贡献、对个人潜力的滋养远远大于其他教育阶段,而且基础教育的效果显示于当下和当地,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泽被。学前阶段应该纳入义务教育保障范围,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因为学前三年的幼儿已经开始主要的心智成长和初步社会化历练,保障学前教育获得至关重要。
篇4
1.乡镇中心幼儿园缺乏专任教师,师资薄弱。
乡镇中心幼儿园大多设在小学,没有固定的办园场所,大部分幼儿园仍然是小学附属的“幼儿班”。幼儿园没有教师编制,所以教师多数是小学教师转岗或外聘教师,几乎每年都要交换教师或有教师转行。由于不是幼儿园正式在编教师,所以积极性较差,责任心不强,部分幼儿园也不愿在教师培训上进行投入,担心有了工作经验和教学水平之后教师就会跳槽。教师的频繁流动,经常换岗,也给乡镇幼儿园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教师素质是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幼儿接受不到优质的学前教育,甚至享受不到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这有悖于我国当前强调的教育均衡与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
2.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不规范,难留人才。
虽然现阶段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现阶段条件限制,大部分乡镇幼儿园虽然是国办园,但办园极其不规范,幼儿园没有独立建制,大部分幼儿园仍然是小学附属的“幼儿班”。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受过专业学前教育的教师由于基层幼儿园条件差、幼儿多、教师少,所以工作繁重,难以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另一方面,乡镇中心幼儿园又很难招到新的专任教师。由于大城市幼儿园教师有巨大缺口,每年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专任教师大部分都流向了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其次选择二、三线城市,最差选择在县级幼儿园,乡镇幼儿园则是无人问津。由于招不到新任教师,得不到“新鲜血液”补充,也就不可能将最新的幼儿教育理念根植到乡镇幼儿园,同时也丧失了与外界接触、吸收新理念的机会。
3.教师没有提升渠道,缺乏工作热情。
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低,专业化程度不高,而乡镇幼儿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提升幼儿教师个人专业化的程度,对现有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但是,对幼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面临重重困难:首先是经费短缺。目前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只能保证部分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和办公经费,外聘教师及雇佣的勤杂人员需幼儿园自筹。很多地方根本没有继续教育的经费,能得到的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则更少。资金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的短板。其次,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培训工作。2008年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一半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既没有幼教专门管理机构也没有幼教管理的专职人员,一些地区的学前教育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教师培训处于无人管理,无人组织的无序局面。
二、幼师生“顶岗实习支教”模式内涵及培训思路
顶岗实习是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学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河北师范大学开创了“顶岗实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主题是强化师范类学生的从教技能,同时为河北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引入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以期促进河北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幼儿师范学院毕业学生现在的实习模式大多采用“基地式实习”,由幼儿师范院校教师统一带队,在同一时间将学生分配到实习点实习。这种实习模式的优点是计划性强,便于组织和管理。但是随着扩招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实习基地数量有限,出现了现有的实习岗位与不断增长的实习生数量不相符合,僧多粥少达不到实习目的情况。“十二五”时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众多高校提出自己的发展思路,教育信息化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幼师生“顶岗支教模式”的基本内涵
幼儿师范院校毕业生“顶岗支教模式”是在大专学生完成两年半的在校学习,系统掌握了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课知识后,通过学生报名,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对学生进行岗前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派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到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为期半年的支教活动。学生在实习期间要按照所在幼儿园对在岗教师的规定要求履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置换回部分乡镇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为期3~4个月的培训。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幼儿师范毕业生真实的参与到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又为乡镇幼儿教育的发展培养、保留优秀师资,同时又有利于乡镇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幼师生和一线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这种“顶岗支教模式”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实现双赢。离开了双方的参与,“顶岗支教,置换培训”工作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对于双方而言,这一模式可以在短期内提升自己教学水平,进一步适应幼儿园教学工作,促进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发展。
(二)“顶实习支教”置换幼儿教师的培训思路
受到各地区经济条件、教学安排和实际情况的限制,“顶岗支教”置换教师培训模式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出既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又可以使广大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受益的新模式,才能不断促进基层幼儿园的发展。
1.分散实习改为集中实习,教师带队送教下乡。
幼儿师范院校学生的实习工作不可能完全替代幼儿园的全部工作,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应在幼儿园主班教师的引领下逐渐熟悉和摸索教学过程。因此,组织学生实习只可以将部分幼儿教师置换到高等院校进行培训、学习,剩下的部分教师一方面要完成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带队的幼儿师范院校的教师将本园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现场指导。学生实习活动顶替了部分幼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但是他们也必须完成听课、评课、见习等实习任务,以及帮助幼儿园进行环境布置,制作教具,在规范化办园等方面进行见习。带队教师肩负双重使命:既要管理好、指导好所带学生,又要帮助所在乡镇幼儿园教师在业务水平、规范化教学方面进行指导提升,进而带动所在乡镇幼儿园的发展。
2.置换教师改为集中培训,加强专业与理论修养。
幼儿师范院校将学生顶岗置换出的教师集中到院校进行集中封闭培训,学员可以充分利用学院的各种公共资源和图书馆、琴房、实训室等专业设施。还可以聘请教育专家和一线优秀幼儿教师对这部分教师进行理论培训,系统讲授教育学、心理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乡镇幼儿教师的理论修养。学科专题培训将作为培训的重点,提高学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尽快弥补乡镇幼儿园教师在教育理论上的“短板”。
3.实习培训成果由不了了之改为跟踪指导。
篇5
幼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1: 脱离了学生这一躯壳,我们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新教师。
从学生要转换成一名教师,使我无从下手。但是,现在我很感激教育局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和讲师无私的分享他们的经验。在这一个星期里我觉得学习的内容很丰富,各个老师把他们所经历的经验都无私奉献的呈现给我们。
以前当孩子来寻求我的帮助时,我却无从下手,根本不知道怎样去帮助他、引导他,因为我不知道解决问题的重点是什么,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经验知识,但我觉得这些远远不够,我要把所有学到的东西分享给我周围身边的人,传授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培训期间每个人都认真地记笔记,惟恐遗漏过程中的每一句。课前的准备、课后的评析、幼儿的心里特点怎样把握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在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使我早就期盼有这样一次进阶培训。使我收获太多的专业知识及灵活的教学方法。
马上就要上岗了,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的完善自己。
(一)、读书:活到老学到老
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扎实的话语基础令我钦佩,这些与读书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要我要继续读书,特别是一些经典书籍,还有学前教育的文章,写好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课后评析,从而提高字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教育教学工作
选择幼师这一职业是我喜欢的,所以我就要更用心去做好它。现在的幼儿会提出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有时教师还不能一一解决,所以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一下几点:新学期我将抓好幼儿日常活动常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有序的生活,学习,游戏的氛围。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三)、幼儿第一
认真分析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较大提高。时时刻刻把幼儿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结合教育开展相关活动,让幼儿受到教育。
在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能将作为教师的美德继续下去,在不断的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幼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2: 前苏联教育家娜康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米哈伊尔 伊凡诺维奇加里宁也曾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幼儿园新教师入职培训心得体会。以前,我只是略微知晓这些名言名句。但是现在,当我真正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我才懂得了其中的深意与内涵。
20XX年9月24日至11月5日,宁波市20XX年新教师入职培训在宁波大学开班,来自老三区的新教师集聚于此,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经过10天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在培训的过程中,每位老师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焕发出激情,燃烧起斗志,受益匪浅。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的一段话: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质量在于勤恳;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灵魂在于创新。他用短小精悍的语言概括出了教育的真谛,更是指引了师者前进的方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阐释老;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是从德行卓越的角度来阐释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从人格魅力的角度来阐释老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从潜移默化产生影响的角度来阐释老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从身教的角度来阐释老师作为一名老师,不仅需要广博的文化知识,更需要专业的业务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新型的教育理念以及不竭的创新意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塑造年青一代正确的价值观和美好的心灵。
古往今来,对师者的称谓不胜枚举: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先生最历史悠久的尊称;夫子最古老的尊称;教员港台等地区最流行的称呼;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春蚕最纯挚的称谓;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这不仅体现出了师者的受人爱戴,更多的体现出的却是作为师者的重大责任和大众对师者的殷切期望。
儿时的梦想通过资教之路成为了现实,我终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老师。在新教师培训结束之后,我将继续不断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做好一名教师,以期不负师者这一神圣的称谓。
幼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我很荣幸地成为广大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母校淮阳中学为我提供了这次宝贵的机会。学校为了让我们新教师忙适应教学工作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特地为我们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岗前培训,并带着我们去参观了云舍的自然风光,体验了当地人淳朴的生活。几天的时间虽然短暂却使我受益匪浅。
篇6
关键词:需求理论;经济博弈论;产出最大化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260-04
一、研究背景
当前社会各界围绕“优质师资”争夺而产生社会矛盾和问题:社会、教师、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持续升温,围绕“优质教育”产生的供需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学前教育“入园难”现象普遍;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家长热衷于“重点”学校,致使这些学校“一座难求”而“二、三流”学校面临生源紧张的生存压力。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制约了各地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严重影响着这些地区的当前发展,而且从根本上制约着长远发展,给各地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上述问题,追本溯源,在于高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接环节脱节。鉴于此,本文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以需求理论为切入点,以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对接改革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归纳等研究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高等教育、高中非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初中、小学)、学前教育四个教育阶段,高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中小学现有教师资源配置两个角度,在充分调研论证高师院校专业设置与基础教育阶段师资需求现状基础上,运用产出最大化理论和经济博弈论,寻求有效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对接模式。旨在不大幅度增加师资培训投入的前提下,对高校师范专业现有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在职各阶段已有教师资源进行优化重组,有效提升教育投入的单位产出,扩大“优质教育”的普及面与影响力,彻底解决“优质教育”供需双方的矛盾,总体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助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现状
纵观当前学界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据中国知网1979-2015),仅有单永志[1]就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展开了初步探讨。
三、理论基础
需求主要指“希望得到的东西和现存状态之间的差距”[2]。需求一般包括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指社会、国家需求。社会、国家需求主要是指国家和地域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需求,本文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优质师资的需求;微观层面主要指个人需求。个人需求主要是个人为追求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而产生的个体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是指学生目前现状与其期望之间的差距。在本文研究中,根据需求群体的需求迫切程度(而非宏观微观层面,亦是为了突显当前研究的人文重点与民生特色),将诸多需求群体分成两个序列:社会(中小学家长,本文研究需求主体均包括学前教育阶段,下不一一说明)、用人单位(中小学校)和师范生这三个需求群体为第一序列,着重其需求诉求的反映;高师院校发展需求为第二序列,着重其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
需求理论“接地气”,反映基层各群体的基本诉求,是本文前期问卷调查和后期理论模型诞出的核心理论。
博弈论是解决两个或多个理性决策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决策及均衡问题的理论[3]。它通过把决策主体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理性化、抽象化,实现精确刻画事物变化发展的逻辑,从而使决策和抉择过程更加科学化,主要指博弈主体之间所开展的博弈过程,即博弈主体在“策略空间”,作为“理性参与人”在多个策略中选择及实现对自己利益最大化方案的可能性。在我国高校师范专业及课程设置领域,博弈主体多种多样:社会、用人单位(中小学校)、教育主管部门、高校职能部门、师范专业开设院系、师范生等博弈主体。
产出最大化理论就是在既定单位投入的前提下,通过统筹安排、优化组合,发挥既定单位投入的最大功用[4],简言之,就是获得单位投入的最大收益率。
博弈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决定了各个利益主体不能站在全局统筹的角度,实现总体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需要产出最大化理论起统筹作用。
本文认为,可以从社会(中小学家长)、用人单位(中小学校)和师范生三个需求主体,来研究高师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接问题。
首先阐明此两种需求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具体见下图:
从图1可以明确看到二者之间存在重叠部分,且这个重叠部分面积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化。重叠部分面积越大,则说明社会和中小学校作为需求双方在优质师资方面的认同度越高,反之则越不理想。
四、问卷调查
本文在调研论证阶段,通过在高校师范生、中小学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中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收集课题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资料。调查问卷主要针对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优秀师资缺乏”这一社会热点与矛盾设计,主要包括高校师范生卷、中小学学生家长卷和用人单位(中小学校)卷三种,主要从高校师范生课程设置、用人单位代表的社会需求、中小学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等社会热点与难点问题设计,问卷采用五级评分法,然后辅以在一定范围内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扩充资料,接着运用统计软件SPSS和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统计结果的基础上,以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对数据分析、总结;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同时辅以与家长座谈的形式,收集社会反馈信息,得出破解教师教育改革难题的动态模型。问卷内容及数据见如下系列表:
调查显示,普通小学99.9%的家长认为小学阶段属义务教育,不应收取任何费用;同时93.5%的家长在选学校时,考虑收费问题(这里的收费主要是额外的赞助费,一万到几万不等)。可见跨学区就读费已成为困扰家长的一个问题,也是资源不均衡分布造成的一种畸形社会现象。
五、高师院校传统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在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高师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及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高师院校开设课程严重脱离现实需求
高师院校所开设课程“老、旧”,严重脱离现实需求,尤其是脱离基础教育阶段以中小学校为代表的用人单位需求,造成尖锐的社会教育矛盾:一方面是优秀公立学校“倍受青睐”,另一方面是办学质量稍差、社会影响弱的公立学校“门可罗雀”,同时给私立学校异军突起留下广阔空间。但私立学校办学也产生两个极端:一是具有优质师资的私立学校学费极高,而师资力量薄弱的私立学校则面临与“二、三流”公立学校一样的命运。
(二)大学生攻读学业课程积极性受到影响
由于高师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不合理,传统设置的专业课程“沿袭”现象严重,甚至有些课程几十年不变,基本体现不出设置该门课程的初衷。而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不仅对新课程充满求知欲,而且已认真考虑当前所学专业课程对日后就业的作用及影响。
(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严重失调
我国各地诸多高师院校基本都是把教育实习作为毕业生一门课程,加之重视程度不够,操作不规范,使之基本流于形式,而开设理论课比重过大,造成毕业生就业后实战能力不强,大多用人单位基本实行“岗前培训”制度,在招聘新人后,直接先开展“岗前培训”,待职场新人实用能力提升后再使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高师专业培养体制滞后于时代的尴尬。
六、基础教育需求现状
在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基础教育阶段需求现状及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优质师资急缺
优质师资急缺,不仅优质教育师生比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就连中国各级教育机构所有教育资源的各种师生比也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网上收集相关数据引用)。该问题是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从优化高师教育人才培养、加大基础教育需求与高等教育供给对接、壮大各级教育师资队伍上下真功夫。
(二)课程开设“少”、“旧”,良莠不齐
当前基础教育各级各类机构开设课程主要依据自身所具有的师资力量,很难严格实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育部2011-10-08)》所严格规定的课程开设标准及门类。经与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座谈得知,他们之所以“就地取材”,主要在于长期积累造成的相关课程师资比例严重失调,且扭转乏力:高师院校批量培养的毕业生,只能够改变部分基础教育课程师资缺乏窘境,而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社会与学校需求呼声极高的新型课程,却如“隔靴搔痒”,爱莫能助。
该问题的关键有二:一是基础教育阶段需求未能及时反馈到高师院校;二是高师院校太过于注重基础理论课程的开设,而基本忽视了实用能力培训课程的开设。
七、对接分析与讨论
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接的关键,在于占需求群体大多数的基础教育所代表的社会需求。该需求群体诉求的顺利解决,可以从根本上充实基础教育阶段用人单位的办学实力,提升其社会影响力与知名度,缓解社会各界对优质教育追求的压力;同时也会大大提高高师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满足高师专业学生追求自我价值及社会价值的体现,也有助于高师院校提升其办学社会影响力,助力高校突显为国家培养建设者的社会服务功能。具体建议如下:
(一)以互联网络为依托,开发多方教育需求及课程设置平台
系统平台设置以基础教育阶段用人单位需求为轴心,尽最大可能拉近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与高师专业课程设置距离,从需求群体的不同视角,凝练基于满足各级教育需求的高师专业课程开设体系。
(二)优化高师院校理论课与能力培训课比例
大幅度缩减高师专业理论课程开设比例,大规模增设针对实践各个环节能力培养课程,确保高师专业毕业生在就职后能够学以致用,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优质师资的迫切需求。
(三)引入监管阳光,加大各方监督
加大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课程对接改革的监督力度,同时引入社会监督力量,用社会需求群体监管的阳光,确保该项改革落到实处。
(四)突出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职能
高等院校在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建设大潮中,应积极主动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满足社会对建设者的实际需求,更好服务社会,彰显教育的社会功用。
(五)设置教育改革监督系统,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统筹教育改革在“阳光”下健康运行
当前不同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争夺战”之所以成为社会热点,且步步升温,除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与高等教育阶段课程对接存在严重脱节外,“优质教育”供需双方信息和话语权的严重不对等、社会各界处于被动合作地位,亦是一直接原因。由于教育信息的获取和建议反馈渠道不畅,造成以学生家长为典型代表的社会各界不了解自己所处区域的当前教育格局,因误解而升级教育矛盾。
教育教学改革,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为确保改革举措不走调、不变味,落到实处,须通过设置教育需求信息交流与监督系统,全方位接受教育改革各方、尤其是社会各界的“阳光”监督,逐步实现各方教育信息享有权和话语权的对等,保证教育教学改革和谐运营,健康发展。此举亦有利于调动教育改革各方的参与积极性,争取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阶段“入学难”、高等教育阶段师范生“就业难”等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与支持,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教育合力,为降低教育成本、以最小成本博取最大教育教学质量产出提供监管保障。
八、模型描述
在需求理论驱动、博弈理论支撑、产出最大化理论统筹指导下,前小节单视角结论可耦合表达为:首先以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需求为基础,运用教育需求征询系统,有力拉近双方趋同率,在第一层级实现双方需求趋同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将该需求信息暂时存储,等待与师范生学业需求信息再次求同;接着通过该征询系统,将师范生需求与已存储的社会/用人单位信息求同,将三方趋同需求信息反馈至高师院校,助其制定基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培养针对满足基础教育阶段需求的合格人才;在两次、三方需求信息求同过程中,全程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至此,本研究成果模型诞生,简称“阳光-花-盆”模型。
本模型采用教师教育课程于基础教育课程对接开放式动态设置形式,摒弃传统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时效性差的缺点,引入需求机制,实时收集、反馈社会及中小学的需求信息;同时该系统是动态的复合系统,其中各个专业课程设置组成部分既可独立运行、又可复合运行,动态发展,实时反映社会和时代需求,顺应发展潮流。
九、结语
本文研究着眼于解决高校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各界对各地中小学“优质师资”需求脱节这一关键问题,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得出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俱佳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动态体系,以最小的教育投入,博取单位教育的最大产出,从宏观上符合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理论来自实践,正确理论对实践有指导推动作用”这一基本辩证法思想,顺应了时展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期待学界专家的批评指正与各级教育领导主管机构及大中小学校的肯定与采纳。
参考文献:
〔1〕单永志.浅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J].教育探索,2010,(1):53-55.
〔2〕Berwick,R.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n Johnson,R.K.(eds.).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ambridge: CUP,1989.
篇7
2019年幼儿园新聘专任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8月22——26日是我们新入职的教师经历了五天别开生面的学习培训。这次的培训充实而富有意义,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如幼苗般得到滋养,此次培训理论与实例结合,课程
丰富多彩,从全方位地精心诠释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本次听课内容有:《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教师体育活动的实施》《做个有职业道德修养幼儿园教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与优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规范》《幼儿园班级管理技能》《“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与实施策略》《幼儿园活动区设计与实施》《新入职幼儿园教师应知会》,她们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讲述了自己在幼儿园教育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还有自己的解决方式和方法,让我深受教育,并感受到了她们对幼教事业的那一份奉献精神、热爱之情。也学到了她们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理念、新思想,在思想上受到极大鼓舞,在业务知识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必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下面,将五天来的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实施
黎海波老师在上午为我们了解了我国3-6岁幼儿体质状况恶化严重性,幼儿的肥胖症、近视等持续上升,是全球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所以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给予幼儿的教育时先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指南》指出幼儿园的户外活动至少保证在2小时以上,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老师在为我们解说了在给小朋友开展体育活动游戏时方法:(一)在体育游戏时跟小朋友说好活动规则。(二)在活动过程中要有游戏化、情景化。活动过程先做热身运动-------。下午还选了两个教师去幼儿园上课,然后我们点评和老师点评,让我们把刚学到知识马上运用到实践中,这样的授课我们真的学到很多,也很容易学到。观看老师们上完公开课后,黎老师还亲自上了一节大班体育活动课《小马快跑》,他上课方式使小朋友们不但能锻炼身体而且很开心。使我懂得体育活动加入游戏化、情景化不但达到教学目标小朋友也喜欢。
二、做个有职业道德修养的幼儿园教师
莫教授问我们:一个有才能的老师和一个有道德的老师,你们选哪一个?我们都回答有道德修养的老师。老师说对了,就算你有才能但是你没有道德修养,你就是一个不合格的老师。因为网上出现了很多的幼儿园孽童事件使我们老师好的形象都磨灭了,所以我们要重拾我们的好形象做个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的老师,更不要让孩子死在你的手上。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学会清点班级小朋友人数,避免漏掉每一个孩子。虽然莫教授说话有点夸大,但是真的很有道理,如果稍不注意真的会出大事。我们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自主的环境孩子才能快乐成长,要尊重理解他们。我们老师要以身作则道德规范才能影响幼儿。如果一个人没遇到好老师的话,他就是潜在的罪犯,这就是老师的作用。莫教授的风趣幽默、易解易懂、有理真实,作为一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以正能量的方式教育,而不是反面教育,要用爱来教育幼儿,幼儿更能接受。所以通过这节课我否决了以前的教学方式,一定要改变它。
三、幼儿园一日生活与优化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保证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课程是手段,课程是活动,是幼儿在园的所有活动。“一日生活皆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在一日生活中的活动中都可以渗透到课程。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感,责任感是教育价值的社会价值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自主性,心中有他人,不给别人添麻烦。莫教授给我们一日活动的流程:晨间(老师微笑接待)——用餐(在过渡环节可以背古诗,自己端饭收碗等)——坐圈游戏(给
小朋友讲故事)——户外活动(清点人数,管住老师的嘴、手)——点心等--------。很详细的让我们了解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做法。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规范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涵义: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形式有集体、个人、分组。活动要求:如美术活动不能提供范画,这样就扼杀了幼儿的想象。整合性:五大领域都互相渗透。生活性:一日生活皆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学前教育保教结合,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做中玩,玩中学,生活中学。动态性:学会教,先了解,从故事中延伸到生活。赵海
老师出示列子叫我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设计教学活动,教我们怎样设计教学活动;(一)目标:活动的向导,预期性的规定。方法:看幼儿、看指南、看结果,有情感、技能、认知。了解各个领域的目标的方法。(二)导入:提问、情景、儿歌、谜语、实物等。时间3分钟不宜过长。问题一两个不要问太多,要有承上启下的句子。
通过节课让我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技能
班级管理的含义:是班级保教人员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对幼儿实施保育与教育。(一)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特点,有针对性地带班。让幼儿动手了才能更加理解(做中学),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育方法,尤其是“教学做合一”目的是建立幼儿兴奋劲。幼儿的学习:我听过的,我忘了;我看过的,我记得了;我动手过的,我理解了。(二)生活活动特点:学会放手,从管住孩子走向自我管理建立常规。以情感管理班级:老师先喜欢幼儿,幼儿才喜欢老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与拥抱,维护孩子的尊严,用爱来打动孩子,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常规制定:小班与老师一起定,中、大班幼儿自己定,定规则先让幼儿理解为什么定规则,定规则的好处。由活动的开始逐渐调整等---------。韦凌云老师详细介绍了班级的管理的方式,让我对以后幼儿园班级管理要以榜样、鼓励等进行管理。
六、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与实施策略
“让游戏点亮幸福童年”游戏是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殊性所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去小学化”“去学科化”,对幼儿来说:游戏的重要性在于他们的年龄特点。1、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2、游戏具有一种自发练习的功能。3、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了最近发展区。游戏使幼儿聪明。实现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课程化:实现游戏与学习的融合,游戏环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让幼儿做中学、玩中学,坚持杜绝“小学化”,以小学的方式来授课。
七、幼儿园活动区设计与实施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学习不一定是游戏,游戏一定是学习。幼儿的游戏活动具有独特的特征:想象和真实、自由和约束、紧张和放松。活动区的设计让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在环境进行自由、自主的活动,幼儿的情感是愉悦的,行动是自由的、可以在游戏中表现现实生活,更可以想象和创造。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活动区域,准备了一个特定的“环境”,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在区域中自由交往,自主操作,获取经验,获得发展------。由此可见幼儿园的区域环境创设对幼儿的重要性,我们千万不可忽视要绝对的重视。
八、新入职幼儿园教师应知会
作为一个新入职的教师一定要先熟悉《纲要》、《指南》、《工作规程》、《专业标准》、《职业行为》、《行为十项准则》、《规章制度》,这是对每一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带班秘笈:爱(看、听、说、记、做)爱每个孩子,让孩子爱上你。户外活动:用哨声加动作指挥,活动要求: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一起游戏,不争抢玩具乐意与同伴分享----。听了韦琨明园长的讲述让我们对幼儿班级管理与幼儿之间关系的处理有了更深的了解。
参加这次培训后,我感到,要提升工作质量,首先要学会反思。反思对于激发
篇8
计划的种类很多,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主要分类标准有:计划的重要性、时间界限、明确性和抽象性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早教老师个人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早教老师个人计划范文1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追求科学有序管理,发挥管理与教研效能,强化教研的实效性,促使我校学前教育工作新跨越。
二、工作重点:
1、以《纲要》的培养目标为指导,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论导向,更新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幼儿,面向全体幼儿的每一个方面。
2、继续加强学前班教研活动的管理,积极进行幼儿素质教育的探索和研究,为幼儿作好升入小学学习的心理准备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准备。
3、培养幼儿综合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继续加强德育教育。
三、管理工作
(一)追求科学有序管理,促使学前教育规范发展。
1、加强教育常规管理。
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办学理念,建立在《纲要》理念指导下的管理思路。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准。不加重幼儿课业负担,不留书面作业,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学习兴趣为重点,建立能指导和帮助幼儿发展需要的评价体系;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和家长。
2、加强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各类规章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完善并落实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使各项制度在新的时期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能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3、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办人们满意的学前教育。
(二)抓实各项学习及教研,促使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1、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认真学习《纲要》内容,深刻领会《纲要》精神。
2、制定并落实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纲要》和现代教育理论书籍。
要求各班主任上交:(1)学期初上交工作计划,(2)每月检查一次学习笔记的记录。
3、落实教学研究工作。
(1)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方案,并依照方案组织教研活动;(2)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3)不定时听课。4、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教研活动。
5、抓好各项制度管理,各项工作抓落实,抓实施,抓检查。
6、发挥组长作用,严格落实学前班各项规章制度。
7、加强教育过程管理,鼓励教师针对班级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寻求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8、坚持学前班教研活动,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情况,了解各班幼儿情况,商量制定改正措施。
9、学前班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对于学前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及时讨论解决。
(三)改革安全管理制度,促使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
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落实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责任明确,层层落实。
牢固树立安全意识,重视并加强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建立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幼儿进行疏散和逃生演练。
2、高度重视安全工作。
着重做好六个方面的安全工作:一是门卫、二是设施,三是消防,四是传染病防治。开学前、学期中要对周边安全、校舍、消防、玩具、教学具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排查和维修,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可能。
早教老师个人计划范文2一、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升早教老师工作能力
1、为了提高早教老师专业理论水平及工作能力,了解2至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本学期重点学习《宝宝心语》一书,从宝宝的内心、身心发展特点、人际关系表现、心智、性格以及教养难题方面进行系统学习,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宝宝心理,丰富早教老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水平,更好地指导社区家长做好科学育儿。
2、积极参加市、区教委、计生等机构组织的早教人员培训学习,提高专业化水平,持证上岗,更好地胜任早教工作。
二、规范整理过程性资料,迎接区督导
1、继续修订和完善早教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早教老师和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各部门明确各自职责和义务,形成良性工作机制。
2、整理早教活动的各种过程性记录,做到规范、全面,迎接区督导工作。
三、深入社区及家庭,做好调研工作
三月份,早教组将深入新家园社区进行调研,了解0至3岁婴幼儿的育儿需求,除了开展问卷调查之外,重点走进5个家庭,了解0至3岁婴幼儿的家庭结构、婴幼儿教养情况、家长对婴幼儿早教的需求等,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适宜的早教指导和服务计划,使早教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同时开学初向社区家长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家长的育儿需求,听取家长的意见及建议,使早教指导工作更加有效。
四、通过多种活动提升家长科学育儿理念
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模式,形成多样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早期教育服务,科学指导家长对婴幼儿实施家庭教育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职责,本学期,我们将根据社区家长不同的育儿需求,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指导与服务,促进家长科学育儿理念提升。
(一)早教沙龙:
依据问卷调查,以小组“互动式”研讨方式,邀请社区家长来园与老师共研育儿方法及策略,针对幼儿易发生的认知、情感、生活与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研讨,发掘深层次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家长最实际的帮助。
四月份:透视宝宝社交及习惯中隐藏的心理障碍。
五月份:揭示宝宝性格及行为背后的内心世界。
(二)亲子体验:
根据季节、节日开展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亲子游戏活动,突出个性化指导,为家庭育儿更加科学,促进宝宝健康快乐成长搭建平台。
四月份:结合春季开展亲子种植活动。
五月份:结合“母亲节”开展亲子制作活动。
六月份:结合“六一”开展大型游园活动。
(三)专题讲座:
本学期发挥早教志愿者的自身优势,为社区家长开展专题讲座。
三月份:让国学伴随宝宝健康快乐成长——《浅谈传统文化中的蒙学教育》
新的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为社区0至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指导与服务,更好地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职能作用而努力!
早教老师个人计划范文3一、现状分析:
——优势
回望过去的一年中,我园对附近社区0—3岁散居婴幼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项早教活动。通过咨询活动、大喇叭广播等对0—3婴幼儿家长早教知识宣传及指导。6月初的入学适应也得到了领导及家长的好评,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的早教工作奠定了基础.
——弱势
一直以来农村家长在观念上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缺乏一定的认识。由于父母工作忙,大多由祖辈家长带领孩子,他们又普遍比较重视生活上的护理,而忽视婴幼儿其他能力的发展。为了推进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养工作,发挥幼儿园教育指导功能,为0-3岁婴幼儿、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的指导服务使宝宝在人生最初的阶段,身心健康地发展我园通过早教中心服务站的辐射。本学期,将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吸引0-3岁家长来参于各项活动,使他们的受早教指导率有所提高,从而不断转变他们的育儿观念。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幼儿园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功能,以促进婴幼儿发展为本指导思想,根据家长的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提高1—3岁婴幼儿看护人的家庭教养知识,充分挖掘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开启潜能,使宝宝健康活泼的成长,使1-3岁散居婴幼儿受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三、工作目标:
1、加强家长对0—3岁早期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的育儿经验。
2、自觉学习早教理论知识,提升设计、组织、开展早教指导工作的能力。
3、开展早教教研活动,注重早教活动开展中各类早教资料的积累4、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服务活动,使家长更乐于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5、配合幼儿园开展其它工作。
四、具体工作安排:
9月份:
1、制定早教工作计划,学习早教各种制度,定制家长培训与教学内容。
2、亲子班的宣传招生工作。
3、根据幼儿月龄划分班级,填写花名册。
4、亲子活动活动的开展
5、入户指导活动
10月份:
1、组织第一次形式多样的亲子指导活动,做好记录与反馈。
(请邀请领导听课指导)
2、开展一次送教下乡活动。
3、大喇叭广播宣传早期教育知识。
4、户外大型玩具对外开放。
11月份:
1、亲子活动的开展。
2、开展《美食大赛》活动,并评选出5名获奖者
3、以集市为舞台,开展一次亲子游戏大赛。
12月份:
认真做好小结工作,交流、反思,制定下学期工作思路。
早教老师个人计划范文4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幼儿29名,其中男孩18名,女孩11名,部分幼儿上过托儿所,其余的都是第一次上幼儿园,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行为习惯各不相同,大多数孩子在家受家人的宠爱,以自己为中心,对父母或祖辈的依赖性较强。在和家长的接触和交谈中我们发现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如:不会自己吃饭、不会上厕所;有的个性强,形成了许多坏习惯,时常与同伴之间争夺玩具发生攻击行为;有的幼儿不合群,任性等等。为了使这些孩子们尽快稳定情绪,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我们三个老师将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争取在家长的配合下使每位幼儿都能愉快的生活,取得可喜的进步。
二、总目标
根据园务计划和班级情况,以二期课改的精神为指引,以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园务计划为工作准则,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认真踏实的做好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以创新教育模式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保教质量,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注重智力的开发,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使每个幼儿在其最近发展区上都有的提高。
三、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优化班级环境,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
具体措施:
1、组织本班老师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友爱和睦的集体,安静、整洁、美丽的环境,为幼儿自选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游戏、学习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
2、活动室、主墙及活动区材料及时更换、充实,并与主题活动密切配合,以提供成品或半成品材料为主,鼓励幼儿动手、多操作,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在室外创设作品栏,展示幼儿自己的作品,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展示作品及欣赏作品的机会。
3、活动区的设置涵盖幼儿身心诸方面发展需要,満足幼儿的游戏兴趣,依据本班实际,建立合理的活动区规则,密切配合教学需要,定期添置、更换活动区材料、多提供半成品和非成品材料。
4、更加合理的利用社区资源。
(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一日活动安排注意动静搭配,室内外平衡。
具体措施:
1、根据本班幼儿的能力和兴趣安排不同的活动,在时间的分配上做出弹性的安排。
2、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与自选活动、安静活动与运动性活动,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及每周各学科的课时分配有一定的比例,给予个别辅导和随机教育。
3、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学习适用于小班的早操,要求幼儿动作合乎要求。
4、根据本班幼儿动作发展水平现状及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指标,制定本学期幼儿体能训练要求及活动内容,并将贯穿在一日生活中。
5、保证每天1小时户外体育活动,户外体育活动能作到:有目的、有要求、有内容、有器械。
6、每周开展一节体育课,体育课能做到有教案、有准备、有效果分析,能根据每次分析结果进行改进。
7、组织幼儿到户外进行参观、秋游等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加强幼儿常规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帮助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好习惯为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服务。
2、重视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及幼儿游戏活动和课间活动时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幼儿在自主、自由的游戏活动中习得经验、习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合作能力,让孩子终身受益、童年生活幸福快乐。
(四)重视对幼儿的观察、评价,通过对幼儿的评价,了解教学的重点,从而更有针对性改进教育工作。
具体措施:
1、认真填写《幼儿成长记录册》,体现幼儿的成长过程及进步。
2、重视收集评价幼儿的基本材料,如:通过录音、相片、作品的方面的材料,对幼儿进行纵向评价,并定期向家长展示,以便家长了解幼儿成长的动向。
3、重视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作用,定期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评估,以便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及需要,从而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五)安全教育工作:
注意根据天气的变化给幼儿增减衣服,做好幼儿的保暖工作,对体弱幼儿要多加照顾。户外活动前,着装是否整齐,鞋带是否松弛等问题;还要看一看,摸一摸幼儿手里或口袋里是否藏有坚硬细小的物品;不给幼儿玩细小的物品和玩具,防止幼儿把它们塞进嘴巴、鼻子和耳朵里面。教育他们不能推别人和用玩具打人,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
(六)家长工作
1、个别接触。
通过家访、电访、个别约谈,了解其在家情况及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约访率达到100%以上。
2、资料信息。
利用通知、定期更换《家园栏》的内容,及时展示主题活动情况,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情况,向家长推荐教育、育儿资料,家园共同克服育儿中遇到的难题。
早教老师个人计划范文5一、根据孩子习惯教学
孩子小,虽然早教能够让他们比其他人有更大的起点,同样他们年纪小,想要教导好他们就必须要了解孩子们的习惯,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教育好孩子,让我们完成教育工作,在教学的第一天,观察孩子的情况,然后掌握孩子的习惯,然后根据孩子的习惯安排工作,比如孩子一般习惯在几点睡觉,上课时间多长为准,经过了长时间的教导在教学中发现规律这样也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一般早上是孩子精力的阶段,我们会抓紧好时间教育学孩子,孩子的经历远不如我们大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做到让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保证孩子有精力学习。
二、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世界
孩子和我们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想要教导好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发现他们长处和缺点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有些孩子比较外向,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他们性格开朗活泼,我们教导起来也更加容易,对我们来说更方便。但有的孩子他们性格比较柔弱,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更不愿意接触外界的事物,所以他们的学习相对要弱一点,但不管任何时候都必须要记住一点,我们了解孩子内心的世界,然后尝试与他们沟通,从而更好教育他们,了解他们内心的世界,就是让孩子不要排斥我们,接受我们老师的教导,认可我们这些老师,成为孩子名心中的好朋友。
三、工作积极主动
在工作的时候只有积极的去引导孩子,主动与孩子沟通,我们才能够占据到有利地位,在与孩子沟通之际,对我们老师应该主动与孩子沟通,而不是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如果不了解学生情况,不主动与孩子沟通,除了少部分孩子其他孩子都不会有多大变化,他们开始早教,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劳累的工作,有的孩子甚至还不会走路,这些得靠着我们教导,哪怕这些孩子不学,但是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它能也会有一天成长成才。当然任何时候孩子的教育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引路,我们早教就是把孩子引导进入到更高的学习层面,让他们对于学习慢慢认可,减少磨合时间,这对我们来说才是重要点。
早教老师个人计划范文6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委学前科和进校工作要点为指导,结合学前教研室工作总体要求,继续坚持“项目管理,任务驱动、研训一体”工作模式,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以市区级基地园验收为契机,以“社区早教基地园建设”和“早教教研工作”为载体,以系列教研、培训、交流为主要途径,以提升0—3岁早教师资队伍专业化素质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区早期教育工作质量。
二、重点工作
1、进一步加强早教中心教研组研究力度,提升研究水平。
2、加强各类园所早教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完成早教师资培训工作。
3、组织早教工作系列观摩研讨活动。
4、继续加强“在早教活动自选环节中如何有目的的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的专题研究。
5、做好早教示范基地验收前的视导工作。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早教中心教研组研究力度,提升研究水平。
1、结合11所验收园的需求,组织中心组成员学习、掌握0-3岁幼儿发展目标,作好指导、示范准备工作。
(9月15日)
2、中心组骨干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做教学设计展示,按各环节活动内容进行目标、材料投放、对幼儿要求、对家长指导等全方面说课指导。
(9月22日)
3、做教学活动观摩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0月13日)
(二)加强早教教研活动,专题引领基层研究。
将教研工作与验收视导工作有机结合,发挥教育的价值。
1、活动时间:每月二次(单周四)
2、研究内容:“在早教活动自选环节中如何有目的的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
3、研究形式及目的:以中心组研究、示范为抓手,以专项培训、学习和专题观摩研究为主要途径,提高教师研究力;
通过专题交流提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步提高专业素质。
4、以基地园观摩研讨为途径,引领、提升早教教师研究水平;
本学期中心组活动在房幼、良幼、韩村河等幼儿园进行。在市级示范基地园开展区级早教观摩研讨系列活动,提高幼儿园早教教师组织、指导活动的能力。促进房山区早期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以座谈交流形式为抓手,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实践经验的能力。
5、本学期重点活动:进行专任教师亲子活动方案设计评比活动。
活动方法:
(1)各园在11月中旬进行园内评选,按专任教师40%的比例评出优秀活动方案;
(2)12月16日前按比例上交学前教研室。
(三)做好早教示范基地验收前的视导工作
加强对申报区级示范基地验收园的视导与管理,促进早教工作的开展。
本学期对申报示范基地的11所幼儿园进行全面视导。
结合区级教研,充分发挥中心组成员优势,将说课、做课、反思、交流有机结合起来,施行全方位引领。
1、组织11所园早教负责人、专任教师共同学习纲要精神,掌握0-3岁(分段)婴幼儿发展水平,使教师有目的的备好每节活动课方案,使幼儿身心都得到发展。
并能有的放矢的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2、骨干教师根据教研专题,结合验收标准,有目的的为验收园教师以及其他园所教师进行说课指导。
3、骨干教师观摩课展示,与教师一起研讨活动课优势与不足,了解并掌握活动策略。
4、观摩验收园所教师活动课,研讨活动效果,提高教师组织活动课水平。
5、以市级示范基地验收标准的要求对11所幼儿园早教基地验收文字材料的准备进行细致的指导,逐步完善,逐步提高,达到标准。
城关、长沟、琉璃河、霞云岭、石楼、张坊、长阳、河北、原子能、矿机、西潞、昊天、小英才、希望之星。
(四)充分利用早期教育网,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发展的平台。
本学期重点活动
将示范基地好的活动方案、案例等在网上与大家交流、研究,实现网上教研。
突出不同年龄段教养重点,要有主管领导(负责人)的点评。
(五)根据需要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市级早教师资培训。
1、统计需要培训人数。
2、继续联系幼师培训中心做好教师岗前培训工作。
3、教研员王彩红准备参加早教上岗培训。
早教老师个人计划范文7一、情况分析
在镇、园领导的重视下,20__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设了三位一体的早教点,包括三个点的环境创设、设施设备的添置、教师的任课安排等,并能按照早教半日活动正常地开展活动。完成了市的优生优育指导服务点的评比、区早教指导点的评比任务,也为我园的早教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教育指导经验。在我园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也得到了家长的满意与好评。但同时我们在对社区散居婴幼儿的排摸、调查及访谈中了解到,居住在本地段的0—3婴幼儿家长很多由于教育文化水平及生活条件等各方面限制,在观念上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缺乏一定的认识。所以,需要进一步地加强早教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多为家长提供指导的机会,让我们社区的03家长积累更多地育儿知识、育儿内容,提高全社区的03早教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精神,围绕本园园务计划要求和任务,积极探索以幼儿园为核心,依托家庭、社区,创新地对六灶镇地区0-3岁婴幼儿及教养者进行教育,提高我园教师指导社区家长、婴幼儿的能力,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我园在社区中的声誉,幼儿园、社区共促婴幼儿发展,为家长的满意、社会的信任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工作目标
1、不断丰富活动的组织形式,宣传科学的早期教育方法,努力提高附近社区早期教育水平和家长们的教养水平。
2、发挥幼儿园教育资源优势,重视早教活动的实效性,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加强对教师早教工作的指导,提高教师的早教工作指导能力。
四、主要措施
(一)丰富活动的组织形式,有效提高附近社区早期教育水平和家长们的教养水平。
1、实施完成好一年四次的早教大活动。
按年龄段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组织好四次大活动,提供幼儿学习、运动、交往的机会。
2、用科学理念指导亲子教育活动。
深入有效地开展早教推广及服务活动,准备开设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指导项目:亲子活动、早教指导咨询活动、送教下乡活动、发放小报宣传资料、家长沙龙等。
3、指导家长、服务家长。
为家长举办多形式的服务,如知识讲座、经验交流、专题讨论、个别咨询,抓好活动过程中的机会,有意识地做好家长工作。
4、送教进社区。
定期组织教师进入社区,将学前教育的观念思想、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向社区散居儿童进行宣传,提高本社区散居儿童的教养环境。
5、早教服务日的运作。
深入有效地开展早教服务日活动,继续开展宝宝成长档案等特色服务项目。丰富早教指导日的活动样式,切实的满足家长及婴幼儿的需求。
(二)发挥幼儿园教育资源优势,重视早教活动的实效性,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1、在幼儿园中成立了早教组,选择业务好、肯钻研、勤奉献的优秀教师学习早教,利用班级工作之外的时间从事早教指导与服务。
2、认真学习《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明确教养理念、教养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以便于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开展早教工作。
3、加强与外界资源的联系,充分发挥早教服务站及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镇儿保医师等资源优势,促进早教的推广与深化。
4、利用多种渠道和途径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调整,提高早教工作的有效性,使早教工作更科学化、合理化,以适合家长的需要。
(三)加强对教师早教工作的指导,提高教师的早教工作指导能力。
1、教师早教工作培训
(1)争取机会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早教项目培训活动。
(2)组织教师早教理论知识学习。
2、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早教教研活动
(1)调整早教指导队伍,定期组织早教指导人员学习一些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的指导策略,使服务更有指向性和适用性。
(2)研讨一些早教服务班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提高指导教师的服务能力。
3、开展早教课题的研究
(1)鼓励早教指导人员以课题引领的方式开展早教工作,使早教工作的过程更严谨规范。重视课题实施中过程资料的积累。
(2)定期与课题实施教师进行课题开展交流与沟通。
早教老师个人计划范文8(一)重视安全保健工作,营造平安温馨校园
1、有计划开展教师安全知识问答、幼儿安全教育和师幼安全实战演习,提高师幼的安全意识和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2、细化一日活动安全管理细则,规范日常工作要求,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3、规范卫生保健工作,严格执行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全方位做好防病防疫工作,确保幼儿身心健康。
(二)加强教师多方位培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深入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细则,每月交流学习笔记,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考核,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对《规程》《纲要》实际应用能力。
2、分别组织语言组和音乐组的教师进行图画书讲述和边弹边唱的技能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3、开辟“优秀园丁”和“幼儿园里好事多”德育栏目,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倡导家长和小朋友学习幼儿园里的好人好事。
4、继续开展“快乐10分钟大家谈”主题讨论,在原有基础上鼓励教师关注幼教事业发展方向,提高服务家长的意识。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1、要求各班结合幼儿园工作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工作计划,注重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通过每学期一次的教学评优和日常的有效教研,加强教学研究力度,增加领导推门听课次数,逐步提升日常教育教学质量。
3、深入开展早期阅读和诵读古诗活动,鼓励师幼读经典读好书,提高师幼文化素养,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4、结合全运会在济南召开的大好形势,组织各班开展“我运动我健康”的传统体育游戏,鼓励每位幼儿参加运动会,为其提供展示自我和健康成长的机会。
(四)密切家园联系,形成有效教育合力
1、更新幼儿园家长委员会成员,积极听取家长委员会成员对幼儿园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善办园条件。
2、组织家长和幼儿开展安全童谣的创编和朗诵活动,丰富幼儿安全的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和幼儿的安全意识。
3、通过家长学校和家长会的专题内容,与家长探讨教育话题,形成教育合力,达成教育共识。
4、利用“家园直通车”“撷海拾贝”“家园共育”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和培训,加强沟通与交流。
5、增设园长信箱,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加大家园交流力度,不断规范教育行为。
早教老师个人计划范文9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中心现有教职工22名,其中在编专职教师10名,大专及以上学历92%,幼儿园高级教师50%。中心内有两个全日制适应期早教班,双休日有130多名散居幼儿参与亲子早教班。中心吸纳了一批从事幼儿园实践教学10年以上的成熟型的兼职教师,参与中心亲子指导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目前分中心设施设备已经到位,尚未启动招生工作。
(二)发展优势
1、机构联动,多形式多途径推进全区早教指导。
在学前科的领导下,全区基本已形成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工作管理体制与服务平台,形成网格化布局,串联起遍布全区的早教指导服务网络。在早教中心的策划下全区联动开展“阳光娃娃”系列早教指导活动。
2、高起点定位,建成早教中心优秀团队。
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研究生引领推进中心的课题研究,专业水平较快发展。
3、课题研究,以科研促发展。
中心课题《生态化环境下0-3岁婴幼儿亲子互动方案的研究》以先进的命题设想被上海市教科院课题规划办立项为20__年度市级课题,同时吸纳了小红帆、童星幼儿园早教指导站共同参与研究,为课题的研究与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总结实践经验,面向全国辐射。
中心已接待近百次国内外专家与同行的参观交流,还应邀数次到外省市开展早教环境创设、亲子指导课程与实践的培训,把我们的经验向全国辐射。
(三)发展瓶颈
1、如何进一步发挥全区机构联动的早教指导专业优势,强化对早教指导工作的过程性管理,有待进一步探索。
2、中心亲子课程与入园适应期早教班课程尚需逐步完善。
3、如何激励教师实现自我超越,提高文化自觉、凸现早教指导的科学性与专业性,是中心发展的核心问题。
4、分中心的启动,显现出中心教师资源的严重不足。
二、发展目标
倡导生态文明的观念,立足“四大中心”功能定位,全力推进中心发展,完善亲子与入园适应期早教课程,形成一支研究型的早教指导师资队伍,实现教师自我超越、中心自主发展的生态校园,在全市形成以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品牌早教,努力创建全国早期教育指导示范基地。
三、工作目标及主要举措
(一)中心管理工作
在全区早教网络化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早教指导的过程性管理。在健全与完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中增强生态制度文明,形成文化自觉,构建生态文明校园。
主要举措:
1、完善早教指导站工作制度、早教负责人工作职责、早教指导教师上岗制度等,使各指导站工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操作规范,提高工作实效。
2、完善区早教指导三级管理网络,构建起以学前教育机构(指导中心、分中心、指导站)为中心,以社区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基地为依托向家庭辐射科学育儿理念、知识和技能的早教指导服务平台。
3、根据中心机构特点,重组中心组织机构,不断完善中心的管理制度,加强自我管理,形成自觉行为。
4、初步尝试普陀早教中心自主性督导评价机制,形成中心的督导评价小组,把控规划实施方向,监督规划实施过程。
5、在进一步理顺分层管理的基础上,中心重点项目采用项目管理制度,有序推进日常工作与重点工作。
6、统整中心与分中心的部门岗位及中层干部的配备。
7、加强中心文化建设,构建多元和谐、创新发展的文化氛围,创立既尊重个性张扬又强调和谐共进的团队氛围。
8、优化调研评优工作,注重对日常性工作的考量。
(二)亲子部工作
发挥区早教中心的专业指导功能,全区联动,全覆盖、高质量地确保一年6次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根据区情,开发适合社区特点的0-3岁亲子指导服务课程,以全面提高全区亲子指导服务的质量。
早教老师个人计划范文10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们托班有男生15名,女生13名。经过一个假期,老生对幼儿园又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应,加上新生的哭闹,更会影响大面积孩子的情绪。幼儿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与生活,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我们从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发现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与目标。在常规方面,孩子们虽对常规有了基本了解,但有些方面还达不到目标,没有一贯性。如洗手时爱玩水,饭后洗嘴不够干净,还需老师帮助等。许多仍没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个别孩子不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能主动与人交往;由于孩子多,上学期存在的问题,新年伊始,我们会根据园务计划、保教计划、教研组计划要求,切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拟订本学期更为完善的工作计划。
二、本学期教育教学目标
健康领域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稳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动作协调、灵敏。
语言领域
1、愿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说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社会领域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科学领域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器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艺术领域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三、具体工作要求和措施:
1、新学期开始,稳定孩子情绪,创设安全、温馨、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尽快与教师建立依恋关系。
复习上学期学习的内容,回忆过年的情景,逐步纳入新的教学计划。
2、常规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1)教育幼儿高高兴兴入园、离园,会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不随便带玩具和吃的。
(2)掌握洗手的方法,先学习挽袖子,排好队,一个一个轮流洗手,洗手时不玩水,水流要小一些,使用完肥皂,要用水冲净,洗完手不乱摸脏东西,用自己的毛巾擦手。提醒男孩小便时尿进盆里,养成活动、开饭、午睡前后入厕,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安静就座,愉快就餐,一手扶碗,一手拿勺,细嚼慢咽,不挑食,集中精神吃饭,不做漏嘴巴,姜片和饭渣放在桌上,不乱扔。饭后会自觉去送碗、擦嘴、放凳子。
(4)午睡时,进出午睡室要排队,自己脱鞋子放在床腿旁摆整齐,自己学脱外套放在脚头,安静入睡,起床时自己穿鞋,学穿外套。
(5)学会自己保护自己,正确搬凳、上下楼梯、使用体育器材、玩大型玩具。户外活动时按老师的指令做游戏。
(7)学习收放玩具。
3、提高保育质量
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配合保健医做好定期使用预防药、检查身体、每天做好消毒和记录、服药和记录等。幼儿杯中随时备有温度适宜的开水,注意提醒幼儿多饮开水。定期检查幼儿的指甲,以免有抓伤现象。春季多让幼儿晒太阳、多散步,呼吸春天的新鲜空气,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每天保证幼儿两小时的户外时间。选择有趣的户外体育游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孩子活动兴趣,鼓励每个幼儿都参加集体活动。及时为幼儿增减衣服和被子,提醒家长及时更换幼儿的被子。每天对室内、毛巾、杯子、碗勺进行消毒,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厕池水池便盆干净无异味,保持桌面、凳面、地面、柜子干净。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保证幼儿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和运动量。
四、家长工作
篇9
一、切实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做好培训规划设计
各省(区、市)要对“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摸清需求,并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实际,进一步明确“国培计划”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要根据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在职教师提高培训和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的不同要求,科学设计培训项目,确保按需施训。要重点关注未参训教师的需求,扩大培训覆盖范围。
二、进一步加大实践性培训比重,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要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合理确定课程内容,开展主题式培训,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要将师德、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和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要切实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大力推进实践性培训,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切实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各地要加强专家库建设,重点遴选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一步加大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在培训项目师资团队中的比重,应不少于50%。
三、积极推动培训模式创新,不断增强培训实效性
要积极变革远程培训模式,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培训常态化。要积极进行教师培训选学探索,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探索将国培学分纳入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推动教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激发教师参训动力。要加强教师训后跟踪,通过网络研修、课题研究、定期回访等模式,对教师进行有效跟踪指导。
四、严格项目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提升培训专业化水平
各地要切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师厅〔2013〕1号)要求,认真做好参训学员选派管理、项目招投标、项目组织实施、经费使用管理、培训质量监管等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学员电子档案,实行参训学员统一管理,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师资团队的培训过程监管。要严格培训质量监控,细化网络匿名评估,推动第三方评估,加强训后实效评估,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要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中西部项目”置换脱产研修经费安排55%左右,短期集中培训安排20%左右,远程培训安排25%左右;“幼师国培项目”置换脱产研修安排40%左右、短期集中培训经费安排35%左右,转岗教师培训安排25%左右。严格培训经费使用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经费须直接拨付至中标的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挪用,食宿安排厉行勤俭节约,不得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各地要落实必要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附件1
2013年“示范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特殊教育教师和体育学科教师培训,启动教师高端研修,推动远程培训模式变革,开展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设置以下子项目。
一、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对担任兼职教师培训者的6 000名中小学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技能专项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教学和组织实施能力。开展骨干教师高端研修,将集中研修与教师工作坊相结合,将“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培训300名“种子”教师,辐射带动不少于3万名教师。
二、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对1 800名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校本研修指导能力。要对从事盲教育、聋教育、培智教育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为全国每所特殊教育学校至少培训1名骨干教师。
三、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5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其中,对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能力;对5万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远程培训,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高骨干教师的保教能力和园本研修能力,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四、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对5 000名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双语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其中,对100名农村兼职体育教师和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探索兼职体育教师培训模式;对1 000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骨干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引领各地开展教学点教师培训。
五、培训团队研修。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高等学校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16 500名专职培训者进行针对性培训。其中,对1 500名高等学校、省级和市级教师培训机构骨干培训者进行10天集中培训,对15 000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进行50学时培训,提升其培训项目组织实施能力。
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采取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对5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少于80学时的专项培训。变革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建设网络研修社区,推动网上研修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七、骨干班主任教师研修。对1 000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包括150名骨干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研修,提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八、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研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制定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指南,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包括文本、网络课程和微课程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各地实施“国培计划”和教师培训工作服务,提升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水平。
附件2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转岗教师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园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一、置换脱产研修。各地要进一步创新完善置换脱产研修模式,细化项目实施流程,落实“双导师”责任制,增加教师返岗实践环节,实现院校集中研修和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实践有机结合,推动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改革。要积极利用网络研修平台,探索“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的机制,切实发挥“种子”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严格参训学员遴选标准,落实参训学员公示制度,切实选拔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训。
篇10
关键词:顶岗支教;师范实习生;工作
1.研究目的
“顶岗支教”作为一种教育实习模式和支教方式,目的是为了使相对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获得持续的、较高水准的师资补充,以解决对口地区师资问题并促进师范生培养模式和教育实习的改革。本研究通过对顶岗支教实习生工作状况的调查,为继续落实师范生顶岗支教计划,改进支教实习工作提供合理建议。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对2012年下半年在喀什地区进行教育顶岗支教的师范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师范类高校顶岗支教期工作情况调查问卷”150份,收回142份,回收率为94.7%,其中有效问卷131份,有效率为92.3%。
3.结果及分析
(1)顶岗支教师范生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顶岗支教实习生是由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选派到喀什地区中小幼学校,顶替该地区学校缺岗师资或由于培训等原因的离岗师资的在校大专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生具有双重角色,在大学对其管理的层面说,他们是大学实习生,在基层学校,他们是有区别于当地学校教师的全职教师。本次调查的顶岗支教学生中女生123人,男生8人,正常地反映出新疆小教师范专业的性别比例;其中语文教育44人,数学教育42人,英语教育27人,学前教育18人,除了一名维吾尔族学生,其他学生有87人进行过7到时简单维语口语学习。实习单位分布在喀什市和疏附、疏勒县所属市、县、乡、村的中、小、幼学校。
(2)顶岗支教工作状况。在新疆,顶岗支教教学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与新疆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结合起来,与“两基”工作的基础教育服务结合起来。在调查的喀什地区顶岗支教中,中小幼学校接受师范学生实习,提供的大多数是民族学生双语基础教育工作。承担教学课程一门课的59人,两门课的37人,三门课26人,四门课6人,五门课3人。喀什的学校,尤其是小学的规模比较小,很多学校一个年级仅有1~3个班,多数又分双语班和普通班,总体上课的门数多,平行班、平行课少。对于实习支教师范生来说,熟悉教材也需要一个过程,承担1~2门课比较合理,承担三门及以上课程的同时,再要求教学质量就难度过高了。
调查显示,支教师范生每周规定课时量10节以下的46人,10~14节的61人,15~18节的17人,18节以上的7人。独立承担班主任工作的9人,副班主任79人,基本上是完成一个全职教师的工作。半年的实践活动,使师范生超前体验了当教师的滋味。经常与民族学生在一起组织和实施各种活动,师范生逐步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来了解和认识当地民族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征,思考当地究竟需要怎样的“双语”教师。
在被调查的131名顶岗支教师范生中,在小学工作的有62人,中学53人,幼儿园15人,其他教育单位1人。访谈调查显示,在教育顶岗支教中,师范生始终以“教师”的身份与中小幼学生在一起。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师范生时时提醒自己:必须以一个“好教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因此,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美好起来。
(3)支教管理和师范生对顶岗支教的接受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是我国最集中的维吾尔族聚居区,人们通用的生活语言是维语,尤其在乡村,不懂维语的人在当地生活和人际交流存在相当大的障碍,不懂维语的教师通常不愿意在民族学校教学。也因此,当地接受过“双语”培训的教师,回到当地后,汉语听、说能力迅速下降,这也是南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师资紧缺的因素之一。虽然目前教师补充也有特岗教师、青年志愿者、在职教师支教等多种形式,但顶岗支教依然是短期迅速解决当地“双语”教师数量短缺和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顶岗支教学生大都是第一次以工作者的身份接触社会,部分学生对实习过程中的困难预见不足,虽然有每月预先发放的400元生活补贴,但还是因为不熟悉当地情况,可能半个月就花完了。而由于支教管理环节多,指导教师管理范围大,实习生个体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难以迅速解决,所以,部分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反映上课学生听不懂,当地教学条件落后,缺少教辅材料,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据喀什地区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2011年在喀什地区经过“教育顶岗实习”的学生,2012年回喀什地区,在教育单位就业的就有27人。这也说明顶岗支教有利于高师学生理解国家发展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举措是行之有效的。
(4)顶岗支教对实习学校教学的帮助。在此次调查中遇到这样一个可以解决而没有引起重视的问题――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数量和专业的安排与实习学校现实需要没有很好的对接。高校要与实习学校或当地教育部门进行沟通 ,安排实习之前,首先应收集当地学校所缺教师数量、学校教师学科结构的信息。从内地院校顶岗支教经验总结中了解到,有些高师院校在这方面已做了较成功的尝试,比如四川师范大学安排顶岗实习之前,向实习基地提供了本校的专业信息,方便当地教育局统计各中小学的顶岗实习教师需求计划。
民族地区中小幼学校的教师不乏教学水平较高、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师,但是总体看来,教师水平普遍不高。对顶岗支教生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65.7%和77.1%的被调查师范生认为实习单位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有点严重、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分析原因:首先,当地教师大多是本地人毕业于当地院校,学缘接近,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学习渠道受局限;其次,维文教育科研文献数量少,汉语以及外语阅读和理解能力较弱,在职培训效果受局限;最后,缺乏优秀教师评比奖励机制,不利于优秀教师的成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八小学、喀什市第十五小学、喀什市第十九小学等学校的顶岗教师在学校的公开课不仅有本校教师、领导听课,还有其他学校教师以及当地教研室的老师听课、评课,实习师范生在家长开放日的教学公开课也得到本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赞誉。关于顶岗支教师范生对当地教师的影响途径所做的调查显示,顶岗支教学生与实习学校教师的交流途径是多样的,有了这样一个自主自由的交流平台,可想而知,师范生对当地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5)顶岗支教对实习学校学生的影响。顶岗支教师范生对当地学校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中、小、幼学生个体来说,实习老师和学生的年龄更接近,没有代沟,即使存在一定的语言沟通困难,实习教师的笑容和耐心讲解态度也使学生对实习教师喜爱有加。
考虑到支教对当地学生的影响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对学生学习成绩情况和顶岗支教给学生学习成绩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86.26%(113人)的师范顶岗实习生认为当地学生学习成绩差的现象“有点严重”“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当问及顶岗支教对学生成绩的正面影响程度时,顶岗实习师范生中选择“中等程度及以上”的人数达到了55.73%(73人)。
从推进“双语”教学的角度,顶岗支教对当地学生的影响是尤其深刻的。由于语言问题,民族地区、尤其是乡村的少数民族孩子,长期处在相对闭塞的环境里,高校顶岗支教老师的到来打破了孩子们学习汉语的“哑巴”学习状况。
4.结论
(1)顶岗支教对师范生到农村、民族地区任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师范生在校期间有了为农村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服务的体验,为毕业后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或者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顶岗支教对当地教师工作有帮助。顶岗支教师范生为民族学校创设教师汉语交流环境,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推动教师采用信息教育手段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3)顶岗支教对落实民族地区“双语”教学计划,提高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实习地区的中、小、幼学生来说,对每学期换一名教师有着新鲜好奇的一面,但是每学期都要适应新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这对于他们的学习会有不小的影响。
(4)高校与实习地区之间沟通不畅,关于高校的职责、各教育局的职责、实习学校的职责、实习生的职责等方面并没有做出具体规定,且未出相应的规章制度,致使有些责任无法落实到个人。
5.建议
(1)赴民族地区顶岗支教前集中进行短期语言(维语)培训,高校尽力配备“双语”指导教师,缩短顶岗支教师范生的工作适应期。在传统短期实习模式占主导的情况下,与南疆民族地区教育顶岗支教相适应的师范生培养计划并不成熟,学生支教需要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和环境的转变,在支教前应提前到达实习地,通过集中培训(不少于一个月)掌握基本的生活语言和适合当地的优秀教学方法,随队指导教师应配备懂当地民族语言的教师,保持与当地教育机构人员的无障碍协作和沟通,尽可能缩短顶岗支教师范生适应期,提高顶岗支教效果。
(2)高师院校应建立与实习基地的长期联系,根据需要控制顶岗实习学校接受实习学生的数量和专业,保证对口地区基础教育质量。顶岗实习学校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实习支教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人员流动频繁可能会引发教学质量的不稳定,增加必要的“岗前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培训”很有必要。与其他实习模式不同,顶岗支教实习的“全职”性质决定了实习师范生必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负责。因此,建立制度,调动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很有必要。比如建立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档案管理制度,奖励优秀指导教师等。
(3)高师教学应重视教学理论和教改思想传授,并开设专门的班主任工作课程。一般高师都将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实习前的一学期,实习内容则重于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这就产生了错觉:因为要实习,所以学科教学论应该教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忽略了对准教师进行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的思想教育和培养,缺少“教学相长”的原则,更少涉及教学过程中学习、研究能力的培养,使得教育实习仅停留在指导师范生上课,锻炼备课、上课的技能或充当教学助手等少量“规定动作”上。“理论伴随实践、实践证明理论”,课堂中一味的理论学习,使高校师范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难以深入,这与实习学校希望能够从高校带来关于教育教学的新理念,给学校带来关于学科课程改革的新知识、新方法还有一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陈秀玲,王 涛.新课改与高师教育实习的矛盾兼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9):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