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6 23:0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打击乐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国打击乐乐器品种众多,多类风格之丰富可称世界之最,我们的祖国各地都有着自己的不同风格的打击乐音乐乐种与创作流派,就传统风格的青少年打击乐队而言,比较突出的有京剧锣鼓、评剧锣鼓、粤剧锣鼓、花鼓戏锣鼓、越剧锣鼓、广东潮州大锣鼓和小锣鼓、苏南十番锣鼓、山西威风锣鼓、福州十番锣鼓、四川闹年锣鼓、陕北打谷鼓、上海十番锣鼓、佛山十番锣鼓及锣鼓柜、福建南音锣鼓、云南锣鼓等,各边远之青少年锣鼓队伍更是多不胜数。上面所列举的各种乐种的演奏队伍。在既保留该乐种地方传统特点的基础上,都能与时俱进、大胆改革与探索创作出很多风格浓郁而又及时反映本地人文精神、反映幸福现实生活和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风向的大量高质量的节目,得到观众们的赞扬与喜爱。
众多成功的民族打击乐团(队)关键是三个大的方面。这也是音乐表演节目的重点。(一)有其地方独特的民族打击乐器,(二)创作出有高水平的音乐作品。(三)培养出有演奏基本功过硬的队伍。
本文中着重就粤乐地区(珠江三角洲)的打击乐器的特色和青少年乐手的培训以及合奏节目中的特点进行论 证与小结,为粤乐地区的打击乐器之运用发挥和发展作出一点学术方面的努力。
十多年的青少年和儿童打击乐教学、创作探索,让我感受最深和着力打做的是粤乐打击乐器。也是我多年体会最深的其中重要一环。粤乐打击乐一般是指珠江三角洲(锣鼓柜)和粤剧伴奏打击乐。它们从乐器制造、演奏技巧、到音色的演奏效果与音乐特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千万众多民族打击乐器所没有的,可谓是在打击乐行业中独树一帜,其特质是任何其他乐种无与伦比的,也是我们珠江三角洲的前辈先人赋予我们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继承传统、不断创新是我们新一代音乐工作者应努力担当和探索的历史责任。
粤乐打击乐器的使用,多年来让我在打击乐节目创作与演出中独具珠江三角洲民族特点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少好褡宕蚧骼趾献唷端乡龙娃闹金秋》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龙擂》《鼓越》等获广东省少儿花会金奖,《游梦三国》《觅龙》获广东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佛山地区金奖等。
珠江三角洲特色的民间打击乐器在演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奠定了几个获奖节目浓郁的广东韵味,根据打击乐创作过程中的体会,本文提出一些看法和经验总结。
一、粤乐打击乐的乐器问题、种类与特点
粤乐打击乐泛指珠江三角洲的民间打击乐(锣鼓柜及粤剧打击乐器),种类很多,包括:广东大镲、中镲(记谱为镲)、小镲(七)、广东大文锣(婆)、二锣(太)、高边锣(丁)、单打(粤语-轰轰)、星锣(空空)、广东大鼓(龙)、格(击鼓边)、战鼓又名堂鼓(冬)。近三十多年来,与多个能可通过调整鼓皮松紧度控制音高的排鼓合并使用,裙鼓(笃)因鼓面如女性裙子散开而得名,木鱼(角的)长方形两个分高低音。
广东的大镲又叫大钹,直径有尺八、尺六、尺四、尺二几种大小之分,在不同的配器中使用不同的尺寸,而少儿乐手由于人小体力有限,一般只使用尺二镲为宜,广东大镲音色宏大、音墙反射宽阔、推力充足,在演奏中一般战鼓与大鼓、大文锣、高边锣一起演奏重音,是热闹、喜庆、宏伟的音乐乐段中必不可少的。如粤剧的《六国大封相》和武场打斗及宫廷喜庆等场景使用。
广东大鼓(一般使用大的花盆鼓或狮子鼓)威力大、有气势、声音厚实、富于重力。鼓心、鼓边、响奏、弱奏、闷击多种演奏手法效果各异,变化多端。大文锣音色低沉,浑厚而高远,使听众容易进入遐想。
高边锣发出高音和中音的丁丁之声,尽显庄严而又极富金属性。锣声一响传及远方,明亮而又极具穿透力。单打又名轰轰(粤语)(民间十番锣鼓柜)其造型实际上是微缩的高边锣,声音独特,在打击乐合奏中与高边锣同样是音色特别突出,再多的别样乐器也不能将其遮盖。
二锣是比小京锣略厚一点的小锣,其(太太)之声常与单打一唱一和,前后半拍的音色交替使用。再加上小镲的进入,在打击乐器的高音区演奏,往往使乐曲表现出轻快、活泼又带点滑稽的音乐形象。广东音乐的木鱼为长方形,既为粤剧掌板的主要乐器,在合奏中也是表现节奏形态与音乐积体的极佳手段,至于十番锣鼓中的裙鼓所发出的(笃笃)之声,也可作为乐曲主要节奏型来使用。音色可给人以略带神秘之感。
星锣又名乳锣,锣心向外突出,发出(空空)之音,又是另有一种跳跃活泼的韵味。
从十多年来节目多次获奖的创作心得,本文认为除了处理具有技术训练有素的队伍和地方特色乐器之外,最重要还是需要有好的作品才能成功。合奏作品的主旋(或称锣鼓谱)与配器手段的创作是第一创作,演奏是二度创作。故作品的质量高低是打击乐团能否表现良好水平的关键。
为青少年打击乐团创作节目,本文认为必须注意有几个方面的原则。首先,作品要具有童真、童趣、青少年年龄特点;其次,作品要有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第三,在乐曲的曲式结构和时间长度方面要把握好尺度。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在演奏技术的难度、情感表现、舞台表演设计到乐器使用、每段每句的配器乃至灯光、服装、舞台装置配合等总体设计各方面都要全面考虑。
(一)少儿节目一定要有少年儿童的特点,在排练与演出的全过程中,让孩子们敲起来、舞起来,让他们的兴趣与天真活泼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的提高与发挥。在不断的磨练之中孩子们在享受其中的乐趣,从而更热爱打击乐专业艺术,更热爱自己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的打击乐团队,也就是我们平常常说的乐团意识,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必须在该团队中自觉学习、自觉训练、自觉提高技术、提高音乐感的重要性,才能让每一位小乐手与乐队同步前进。
(二)节目的时代特征和节目表演的特色也十分重要。我创作的《水乡龙娃闹金秋》他是表现现世纪、现时代在一日千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金秋时节一群水乡的孩子通过“边打边闹”的打击乐与动态表演,折射出开放改革后的农村丰收新景象和孩子们天真活泼的幸福生活场景。达到了歌颂现实生活的社会主义颂歌主旋律的创作目的。而节目《龙擂》《鼓越》在创作目的意念方面力求表现现代精神,即龙的传人―少年一代以中国龙的精神贯穿于整个节目的表演与音乐演奏之中。通过中西打击乐器和加入丰富的合成器音响效果等让节目以新时代、新节奏、新音色、新色彩、宏伟宽广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使节目既有打击乐的特色又能表现二十一世纪的时代情感,孩子们也从中体会到他们是真正的“龙”的传人,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而欢欣鼓舞。
(三)在《游梦三国》的节目里,通过服装、道具、灯光布景、定制乐器等有效配合,让舞台上展现爱好“动漫”的小朋友穿越时空,从今至古、从古至今的别具情趣的历史与角色的变化,从中体现与享受现代舞台高科技的美丽和亮丽与恢弘。在不同主题,不同表演方式的多年实践中,本人和小演奏员们都体会到打击乐器的多种表现形式功能,多种不同特点组合,更体会到青少年打击乐团音乐节目创作几种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我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地的打击乐都各具特色,都有无法替代的魅力
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岭南地区的民族民间打击乐器更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这是我国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所以把这些民间民族特色乐器运用到我们的打击乐创作表演中,是我们每个打击乐创作者必须意识到并尽力为之的,多年的探索和尝试让人看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收益。每当节目在全国和全省少年艺术比赛中名列前茅,获奖无数的时候,更坚定了以地方特色创作音乐作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的信念。
曾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的民族打击乐合奏《水乡龙娃闹金秋》的创作是我2007年为南海大沥少年民族打击乐团创作的民族打击乐合奏曲。
为了突出粤乐中珠江三角洲打击乐器的特点,在乐器配置方面使用了大鼓3个(花盆鼓)、特大鼓2个、五音排鼓一套、战鼓4个(兼广东木鱼)、高边锣2面、大文锣2面、中音文锣2面(兼碰铃)、十三面锣一套(兼铃鼓)、大镲2面、小镲2面、中镲2面(少儿运用)、二锣2面、单打2面(兼刮瓜)。参加全国群星奖时按规定由十六人演奏,一专多能,乐曲主要是表现珠江三角洲金秋季节青少年活泼、欢乐、热闹的喜庆丰收场景,人物性格定位在龙的传人--威武而活泼的刻画,场景则定位在热闹而欢快的环境中。
1.引子以中镲与铃鼓和十三面锣的轻奏,表现水乡潺潺流水的意境。接着是高边锣---丁--丁丁三声,乐声划破长空,喜庆钟声由远而近。紧接着大鼓、战鼓、排鼓由慢渐快渐强,让人倍感振奋。在三声大、中文锣(婆--婆婆)与高边锣的音色叠置,场上顿显光芒万丈、热力四射,水乡金秋一派丰收景象呈现眼前。
2.中速跳跃的中段以单打、二锣、木鱼、小镲、铃鼓等各种节奏型与音色的交替出现来表现水乡龙娃欢乐、崮帧⑻跃的舞蹈性场景,接着使用一套五音排鼓的小演员SOLO炫技来表现出水乡龙的传人那灵气、向上的内心世界。SOLO后乐队开始进入每分钟160拍的快板和各种不同特色乐器音色的突显和大三连音有力的节奏型演奏,让乐曲逐渐推向。在全体数十件民族打击乐以fff震撼力度的全奏手段及加入(嘿嘿)人声的助力下,把乐曲推上了辉煌、有力的最而结束。
该曲达到了表现新时代青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幸福生活的创作效果。其中独具珠江三角洲特色的民间打击乐器所产生的魅力功不可没,配合精心设计的灯光、舞美、服装与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该作品荣获2006年广东省少儿花会的音乐金奖与2007年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等荣誉。
三、关于青少年与少儿打击乐团的演奏训练
1.乐器的挑选:青少年乐团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要因地制宜、从小到大、从人少到人多,根据人力年龄、条件购买配套的打击乐。有西洋的木琴、钢片琴、马林巴、颤音琴、铃鼓、定音鼓、沙锤、管钟等固定的以外,特别是民族民间打击乐的挑选是十分重要的。孩子们正在长身体的过程中,如鼓、锣、镲等铜器要根据他们的身高、体能挑选,尽量选择轻巧、有亮度、不要有过渡的体能负担才能演奏好的乐器,而对于青年(高中以上)的乐队均可以使用成人的常规乐器了。因为小乐手们一般在舞台上都需要边敲边舞边表演,如果手头的乐器过重、过大则体力承受不起,达不到效果,适得其反。况且从视觉角度来说,演奏员的身高形态与乐器形象大小配合,舞台才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2.现代青少年和少儿打击乐团的打击乐器很多,本文重谈一下民族打击乐的技术训练问题的体会。民族打击乐按其音质和制造材料可分为四类:①金属类―锣、钹、铃、钟、方响等,②竹木类―竹板、拍板、梆子、木鱼等,③皮革类―大堂鼓、小堂鼓、排鼓、潮州鼓等,④石头类―石磬等,而以上乐器按音响效果和演奏方法又可以分为四类:①板类―如拍板、木鱼、梆子、南木鱼等,②鼓类―大堂鼓、小堂鼓(战鼓)排鼓等,③钹类―小钹、中钹、大钹、碰铃等,④锣类―小锣、二锣、单打、高边锣、京锣、大文锣、乳锣等多件。
不论是白丁、初学、还是有一定音乐素质的学员,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老师一定要注意几方面的训练要素:
首先,俗语有云:“根要正,苗要直,小树才能很好地快高长大”。那就是教学规范化,如不管是坐姿还是站姿,必须让学员养成正确的演奏姿势,平常的练习也要求如同在台上表演的状态,首先需要长期培养学员的内心素质,要有“我是一名演员”的表演欲望。
其次,在演奏各种乐器的基本功训练方面,要循序渐进,特别是不同乐器的演奏姿势,如坐姿、站姿、持锤方法,注意学员的手腕关节,手指运动,肘关节运动 ,肩关节运动配合等,一定要打好正确、规范化的基础,这个“关”非常重要,他能直接影响到学员能否沿着正确的训练提高、发展水平问题,作为教员是要十分重视的。
再其次,作为学员的必须学习知识,就是学会读谱和视奏,由浅入深,与基本功的练习同步进行,再者是乐理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在严格个人技术训练规范化的原则上,对学员的每一点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让小朋友不断地加强自信心与上进心。
第五,无论是任何曲目的训练都要注意加强学员的音乐感,让他们懂得自己是在演奏音乐,对乐器的不同音色、音质的演奏效果要有一种形象的思维,这样对学员的训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很多富于想像、音乐感好的孩子进步快,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3.青少年、少儿乐队的组建。
介绍了各类型的乐队和乐器的演奏风格,那么要正视的一个问题:组建什么样的乐队。
十多年来的经验,让我意识到,我们地处南粤珠三角,乐队的组建必须要从开始就要注意发挥地方风格特点为基点,因此在包括训练用的乐器、每件乐器的人员分配和演奏作品、创作的风格等方面都要在开始的时候就全面地考虑清楚,这也就是说要给乐团(队)的艺术发展定基调,有了这个基调上述所提及的问题,方能一一解决,成为一个有一定演奏技巧及地方特色的打击乐团。
参考文献:
〔1〕李民雄.中国打击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李民雄.民族打击乐演奏教程(技巧与练习).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篇2
一、专家引领,思想震荡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6个模块中专家的讲座。学习中笔者在原课标中把新课改修订的内容一一做出标记,并对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了记录。每次学习的内容和体会笔者都会记在一个固定的记录本上,这样不断积累,一是不至于随便记记容易丢掉,二是有利于自己的持续性学习。其实,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自己也曾有很多体会。这次在专家的理论引导下,很多方面豁然开朗。比如,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课改中我们在音乐课堂中确实有所忽视,也一直感觉不对,这次经过学习,修订版中又一再强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再比如,课标中鼓励学科的综合,一时很多音乐课上成了其他的综合课。这次学习又使笔者清楚,音乐课就是音乐课,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笔者的理解是,音乐课的载体就是音乐,一节音乐课贯穿始终的应该是音乐。教师要用音乐来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乐意去表现出自己所理解的音乐。在执教《魅力的打击乐器》一课时,课堂开始,笔者就给学生展示了不同的打击乐器实物,并且让学生上来认认、打打、听听。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乐器,听辨了音色。
学习中无论是报告还是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特级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令人高山仰止。他们的教学观给了笔者深深的震撼,那种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脑海里浮现的还是特级教师上课信手拈来的精妙发问,形象生动的讲解。笔者想,这充分体现了他们教学基本功相当过硬,所以才会达到教学随心所欲的境界。各位知名专家、学者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在畅谈中国教育的过去、现在的同时,给我们展示未来中国教育的远景,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笔者对教育的理解更加透彻,为今后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线交流,共同成长
本次培训,每位参训的教师都是来自一线的音乐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学习期间,我们不仅聆听专家的讲座,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成了每位参训人员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培训过程中,笔者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在线回答热点问题的方式了解各学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留意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有时也会看其他教师的回帖,从中学习好的做法,吸取好的经验。比如,某位教师的“不脱离孩子生活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的观点,笔者就很有同感。课堂的一切活动设计,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脱离学生生活的课堂设计,是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的,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笔者在教学中就会尽力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潜力的活动;还有教师提出农村教学的现实状况,通过大家的交流感觉确实不容乐观。很多学校的艺术教育得不到重视,音乐教师也很无奈。当然,回帖把自己好的想法或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印象较深的是关于农村中学音乐课中的乐器教学。说实话,农村中学能进课堂的乐器也就是竖笛了。笔者在教学中也曾做过尝试,但没有坚持下来。一上课,全班学生唧哩哇啦地吹起来,那声音还真是不太好听,而且课堂的秩序也不太好控制。但笔者把竖笛学习发展成兴趣小组在学生中开展,效果还是不错的。人数少,能逐一指导,再给学生充满情趣的乐曲来吹奏,很多学生还是很乐意参与的。
三、观课议课,提升能力
学习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视频,笔者基本都认真观看,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确实精彩。在视频学习中有一段戏剧教学的片段,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做,学生很兴奋。从学生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节很成功的音乐课。但很多课堂,学生从开始到结束,表情没有惊喜,没有兴奋,更没有成功后的自信和喜悦。笔者想,这也是自己今后教学的一个标准,要围绕这个标准去设计课堂活动,去确定教学目标,去落实课标修订中的种种理念。
四、认真总结,促进学习
学习过程中培训方每隔一个阶段就会对近期的学习情况做以总结,并用简报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笔者很荣幸地上了第一期简报的表扬榜,这也给自己学习增加了动力。从表扬榜上笔者也看到了大家对这次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收获。
篇3
基本现状
本次在全区调查的中小学(完全小学以上)共62所,占全区农村学校的72.09%;应该配备专职音乐教师70人以上,实际只有12人。能按时组织开展艺体学科教研活动的只有1所,对艺体学科教师进行专门考核、有评价方案或意见的2所,学校领导的听课记录中有音乐课的只有1所,能开展传统音乐活动的有15所,设有课外音乐活动小组的3所;在12名专职音乐教师中,音乐专业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的2人,能经常参加市区教研培训活动的有4人:近三年来,参加过区级以上的音乐优质课、音乐学科基本功、音乐教育论文写作等比赛活动获奖的有五人次,自己认为能够胜任音乐学科各种教学内容的有4人;抽查的15节音乐课中,优秀课1节,合格课2节,其余为不合格课:除专职教师外,其余兼职教师均不能用风琴等乐器辅助教学,只能上唱歌课,并且发音不准、识谱能力差:只有-三四位教师能按时写好教案,多数是无教案上课。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音乐素质几乎是空白。唱歌时音准节奏差,绝大多数学生不会识谱(极少数仅限于初识简谱);器乐课堂教学均未开展,无A会演奏乐器。
各校由于专职教师严重缺编,音乐、美术等艺体学科教师多由主课教师兼任。调查发现,尽管有的学校教师还有相当多的富余人员,有的学校甚至让教师专职管理学校伙食团、小卖部,但是音乐、美术教师却是兼职。音乐、美术学科成了语、数教师为凑足工作量而增加的附属“休闲课”,学生也认为音乐美术课是“耍耍课”。因此有些学校把艺体课当成可上可不上的课,随意占用或调整,也就不足为怪了。
只有一本音乐教材,教师只凭一张嘴上课,其余辅助教学的音响、风琴、打击乐器、“课标”和教师用书等都没有,在农村音乐课堂上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由于生源的收缩,有不少空余的教室,但却不设立专门的音乐教室的学校也不在少数。由于多种人为因素使然,有的学校常年不开展常规的课外文艺活动,难以听到歌声、锣鼓声和欢笑声,显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例如,渝北区教委在2008年10月举办了一次全区性的“祖国在我心中”红色经典歌曲合唱比赛,要求教师和学生分别组队参加,但农村学校参赛的教师组只有8个队,仅占9.3%,学生组有12个队,占13,95%,学校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学校对音乐(包括美术)学科的评价管理中,因为不是中考、高考学科,便认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领导评价学校只看中考上联招学校、高考上重点本科的人数;中学教师在计算课时量的比例时,艺术教师每节课只占0,8,而主课教师却占1,2,有的达到1,5;音乐教师的课外辅导工作包括节目辅导、组织演出、舞蹈、合唱兴趣组活动等均不计算在内;学校的福利待遇、进修培训、评职晋级、评先评优更是无望。这种评价管理的不公,造成了音乐等艺体教师严重的职业倦怠,其工作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策及建议
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必须开设艺术学科(音乐或美术)课程,这说明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应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为此,各级各地各校的领导应该本着“教育整体均衡、校园内部和谐、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局思想,本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办学基本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教育的法律、法规,大面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确保农村中小学的音乐、美术等课程正常开展,使广大农村儿童能享受到公平而全面的教育。
1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音乐课有专职教师任教,保证上课质量,只有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自己想办法。从工作量来考虑,以一位语文老师一周18节的课时量为例:语文课6节,音乐、美术课3节,体育3节,综合实践3节,科学课3节。这种“一正多副”的现象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如果采用“一正一副”的方式来安排这位老师的课时量:语文6节,全校8个班的音乐课(每班每周1.5节)总数12节,总课时量也是18节。在工作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这样的排课方式显然减轻了这位老师的负担,学校的音乐课也就有音乐老师任教了。这样也就只存在如何选派有学科爱好或专长的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分科专职教师培训的问题了。通过这种“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方式,是可以解决没有专职教师任教的问题的。
2 政策扶持――稳定队伍
要解决好音乐美术教师安心并专心于本职工作的问题,首先应该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合适的工作环境。比如为音乐学科配置必要的教学设备设施:专用音乐教室(舞蹈教室)、钢琴(风琴或电子琴)、VCD或DVD音乐播放机及音响、与教材配套的教学磁带或音像资料、一定数量的打击乐器或其他特色乐器等;在布置排练节目、对外演出、各类业余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等工作任务的同时,每项活动均应设一定的专项经费、工作补贴等等,这样教师工作就更有积极性了。
其次,在参加学科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学期工作量和工作待遇等方面,从学校管理者的层面消除学科歧视现象,应该机会平等、一视同仁。在评职晋级、评优评先时,采用定向定人数,予以扶持,并作适当倾斜。各级主管部门可以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师设立专项政策予以鼓励,让他们有工作激情和动力、有敬业奉献精神和职业幸福感、自豪感。
3 加强研训――提升素质
农村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是关键因素。而现实中,真正从音乐院校毕业的、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极少,多数是音乐爱好者,会识一点简谱、能唱准歌曲就相当不错了,因此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基本素质的培训和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必不可少。
首先是培养音乐教师的学科素养,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本的歌唱方法、钢琴入门(拜厄下册水平以上)、歌曲配奏与自弹自唱、合唱与指挥、民族舞蹈基本知识、课堂乐器(竖笛、口风琴)演奏、音乐欣赏知识等。针对农村音乐教师流动性比较大、每年新增教师较多的情况,市区教研部门每年或每两年应该举行一期音乐学科新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全员培训,每学期举行两次以上学科基本功专项培训研讨或单项、多项学科技能比赛活动,以此来保障和促进音乐教师的学科素养。
其次是加强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新课标的学习、备课、上课、音乐课作业的设计、学
生课外音乐活动辅导,其中要以常规课为主的上课基本环节的把握和音乐学科特点的体现作为重点。先上好入格课、合格课,再锤炼研究课、公开课,打造优质课、示范课,最后形成精品课、特色课。
再就是要实实在在抓好音乐学科的教研活动。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较少,有的只有1人,常规的音乐教研活动难以开展,多是与综合学科教研组中其他学科一起举行,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教师主动研究的愿望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先确定以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内容,以一学期一个专题,甚至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有步骤地开展音乐学科基础性的、原本性的研究。再结合校本教研、校际教研、片区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空中课堂等多种交流研讨方式,逐步形成教研活动的常规化、制度化,不断加大研究的力度和深度,扩大研究的范围和视野,以此增强音乐学科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4 结对流转――共同进步
师资力量、个体素质、环境条件、教学水平等方面,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教学资源的不均衡是显而易见的。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试点城市之一,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城乡中小学的结对帮扶,城市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的教学基本设施、课堂教学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等,定时定期开展“送课下乡”、“送培到课堂”等,农村学校也派老师“上挂”到城市学校锻炼打造、学习提高等。这项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时间一长则流于形式,效果不很理想的弊端。
要想真正落实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没有合理有效的措施推进和成熟配套的政策导向,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比如我认为有效的措施是:每年教育系统招聘新教师时,针对艺体学科教师进门难的情况(有时一年只有1至2个),可以采用向农村学校定向投标、定员招聘的方式来逐步扩大艺体教师队伍;同时,新招聘进来的老师必须在农村学校工作三至五年以上,才能凭教学业绩申请向城市学校调动。这样,可以保证农村学校艺体教师的起点,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尽快缩小或者等同。其次,可以借用职业运动员转会制度的办法,来控制农村教师的流转。比如,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要想调到城市学校,除了要达到规定的服务年限外,还必须由本人或者接收学校交纳一定数目的经费,作为原校多年来对其培养的补偿,这笔经费又将用于下一个接替教师的培养。另外,城市的教师也必须人人到农村支教锻炼一至两年以上,作为评职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采用这样比较有力的流转控制措施,才有可能逐步缩小城乡师资的差距,逐步达到城乡均衡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
5 评价监控――规范管理
篇4
明确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意义
音乐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地快乐音乐之旅。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音乐课程游戏化,正是根据幼儿对游戏的基本需求,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用肢体、用心灵去感知、去体会音乐,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中国学前教育专家陈淑琴指出:“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的方法来组织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他们也许没有美妙的歌喉,没有优美的舞姿,没有灵动的演奏技巧,但是在孩子接触音乐――融入音乐――品味音乐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孩子是非常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并快乐地学习着,这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所以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要立足于儿童本身,能将音乐教育用游戏的方法和幼儿的学习、生活、玩耍融为一体,让他们在自由、自在、自主的游戏化音乐活动中,享受快乐。让游戏化音乐课程成为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提高想象力和认知能力、丰富音乐才能的良好手段,让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成为孩子追求身心愉悦与成长幸福的快乐音乐之旅。
践行环境与音乐的渗透
环境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幼儿园通过创设结构合理化、美观化、儿童化、教育化的显性环境和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渗透音乐教育的隐性环境,激发和挖掘幼儿的音乐潜能,感受音乐的真谛,在愉悦的气氛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灵、形成良好的个性。
创设富有音乐气息的显性环境 离开生活环境的教育是苍白空洞的。幼儿园创设音乐氛围的环境,包括幼儿园大环境和班级内的小环境。大环境,如:艺术楼设有开放式的“梦幻星空”小舞台,幼儿园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小舞台上自由、自主地表演、舞蹈,真正实现“我的舞台、我做主”。有专门的奥尔夫音乐教室,配置全套的奥尔夫乐器,每个班、每个年级都有专门的奥尔夫乐器,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已成为覆盖全园范围的常态教学。
每一层走廊墙壁的布置都赋予不同的音乐内涵。有世界各国音乐家的介绍,让孩子们能耳闻目睹地接触到一些音乐名人、世界名曲;有奥尔夫音乐故事绘本介绍,以其唯美的画面、生动的故事,引导幼儿进入音乐作品的神秘世界中;有图文并茂的乐教礼仪示意图,怎样正确使用乐器,看到是由小伙伴或自己展示的影像图解,孩子不由自主地止步将注视于此;有亲子互动园地,一个个亲子小游戏介绍,亲子自制乐器展示等,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获取相关的有益经验。音乐环境的创设是提高幼儿音乐素养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幼儿情感和心灵接受音乐的陶冶。
在音乐环境创设中,除了幼儿园的大环境创设,班级内的音乐环境创设则是不可或缺的。各班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设计,有悬挂式“音乐是我的‘第二语言’”音乐活动剪影;有图文并茂地介绍各类乐器的“乐器坊”;有亲子互动的关于对幼儿音乐领域的“调查问卷”;有卡通可爱幼儿的好伙伴――“小动物节奏王国”等等。精致多样互动的环境创设让音乐教育不再枯燥,成为渗透到孩子生活、游戏中的快乐玩伴,让音乐成为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的无价良方。
体验音乐区域活动自由的“玩”性 富含音乐元素的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是幼儿积极体验与参与的伊甸园。在这里幼儿不需要按部就班地学习乐理知识,不需要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在这里幼儿的耳朵、嘴巴、手、脚,腿、肩,小屁屁等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能成为可爱的音符,明快的节奏;在这里幼儿离不开一个“玩”字。如:《音乐魔盒》,一根线的长短就能形象地帮助幼儿去理解长音和短音;《好玩的小雨点》,是来自孩子平时观察到的下大雨和小雨时的滴答声,从中去发现声音的大小;《呼啦圈节奏游戏》,就是将原本机械的节奏训练转变成幼儿易于、乐于接受的游戏,这一创意来自民间游戏“抢椅子”;《听辨节奏》,听一听哪个音符宝宝不见了,灵感来自孩子玩的“捉迷藏”游戏。
区域活动注重幼儿自主的尝试、操作、探索和交往,每个幼儿都能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活动。如:“我的舞台我做主”红地毯走秀、随心境舞动感知“音乐中的色彩”玩色游戏,日常生活用品作为乐器的现代爵士王等,还有专门培养孩子乐感的“动感地带”,让幼儿在动感小天地里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自由、自主地“玩”音乐。当然材料的投放不是“一拥而上、一成不变”的,如:专用打击乐器和自制乐器,有节奏卡片、奥尔夫节奏图谱、柯达伊声势练习卡片、音乐符号,以及一些节奏很明显的幼儿歌曲、乐曲。材料的投放是根据幼儿的情况不断调整的,让幼儿在适宜的材料支持下最大限度表现自己,也能够深刻体会到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第二老师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启动渗透一日生活的“乐教模式” 音乐是生活,它能激发人内心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积极向上的情操。幼儿园在一次次探讨、实验中初步形成一套园本的适宜全园孩子的“乐教模式”。即: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渗透音乐教育。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地。
入园、离园:播放耳熟能详的经典童谣。晨间活动:是各班级的区域游戏时间,老师可以利用谈话时间和孩子们商讨,也可以征求每天入园比较早的孩子的意见来播放音乐,这样孩子为了拥有音乐的选择权,会带着愉悦的心情早早入园参与活动。整理区域:区域活动结束后,老师会选择和之前播放节奏不一样的音乐,当孩子们听到变化的音乐旋律,无需老师提醒,就会自觉整理、收拾区域活动材料了。进餐时分:会播放进餐歌或有关幼儿园礼仪歌。比如:小饭碗扶扶好,小调羹,拿拿牢,一口饭,一口菜,不撒不漏,送嘴边。孩子听着进餐歌,不需要老师单一枯燥地说教,大多就能很好地进餐了。散步午休时分:午后散步幼儿园一般会选择轻音乐或钢琴曲,午睡时班级会选择经典曲目《摇篮曲》或舒缓的曲子让孩子在轻松安静中自然入睡。不同的时间段,播放不同的音乐,当孩子一听到特定的音乐,就知道某个时间点到了。
幼儿的音乐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就让音乐成为一种习惯、让音乐成为一种素养、让音乐流淌在每个孩子的生活中。
推进音乐教学与游戏的有机融合
适宜、有效的音乐课程游戏化追求的是幼儿、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倡导是音乐教育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方式,其快乐来源于幼儿在游戏化音乐活动中的各种合理需要得以满足,追求的是“游戏音乐,健康成长”的主旨。
教学内容上渗透游戏的理念 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无论是歌曲、韵律、欣赏、还是打击乐,都可将内容情节化,趣味化,将它描绘成一种情绪,设计成一种情景,让单一的内容有更多样的展示空间,激起幼儿对每个音乐活动感兴趣。游戏既不是学习之余的犒赏,也不只是认知疲劳后的放松,好的游戏本身就是学习活动。幼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能够乐由心生,能够专注投入,从微笑到嬉笑,再到创造后的欢笑,那才是追求游戏化音乐活动的效果。
教学方法上融合游戏的特色 音乐课程游戏化,并不是游戏与音乐简单而生硬的黏合。比如:传统教学中,老师习惯于将游戏安排在音乐教学之后,习惯于割裂游戏与其他音乐教学活动的界限,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的,实际上没有引起幼儿多少思维火花。教学中老师应注意设计易于表现游戏化的教学内容,选择利于创造的游戏化教学方法,注重研究幼儿在自然游戏状态下的音乐学习方式,使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真正获得艺术的享受。
如:中班歌唱活动的《咕呱呱》是一首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的歌曲。孩子们在青蛙宝宝跟青蛙妈妈散步的情境中熟悉了音乐旋律,学会尝试用打节奏讲故事的方式记忆歌词,在走走、跳跳、玩玩中感知节奏的快慢,还以角色扮演、图谱、乐器、游戏多种元素的介入不由自主地学会了歌曲,还能创编歌词。这样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与单一重复的教唱,谁能引起以幼儿共鸣,激起幼儿兴趣不言而喻。
教学形式上体验游戏的内涵 音乐课程游戏化重点在于“化”,即“转变”,如何让幼儿在“转变”了的音乐教学上乐此不疲、流连忘返。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中,有唱歌、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音乐欣赏,针对同一个教育内容,转变应该是多元化的,如欣赏教学中,可让孩子去演绎,去玩音乐,“滚动的旋律”“音乐中的色彩”“音乐中的手工”“快乐小乐队”……多元的形态中,幼儿完全是在不知不觉的游戏状态下学会歌唱、学会律动、学会演奏,并享受随乐舞动以及与同伴间的快乐交往。
提升教师音乐课程游戏化能力
合理建构音乐教研组合 教研组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幼儿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能力、年龄等方面合理组合教研网。建立园所音乐教育管理网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以年级为单位划分年级教研组;成立“园内名师工作室”即学科领域教研组;开启青蓝结对等。在有了灵活自如的教研组合、主题明确的教研活动、安排便利的教研时间的条件下,逐步形成一个能满足教师个体需要的学习共用体,引导教师发挥其领域优势,培养一批音乐学科专长的特色教师。相信这一策略一定能成为有效促进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以研促教,拉动教师音乐课程游戏化能力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要素,高水平的幼儿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为了让音乐教育有益于每个幼儿,本园根据教师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做好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为每一个教师搭建“领域教师”“骨干教师”“潜力教师”等不同的发展平台,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音乐素养及专业能力。
以园本音乐课程为依托,由专案负责人牵头带领园所教师进行优化组合,在音乐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以年级组为单位对质疑内容进行梳理、汇总,通过观察、对比、反思等方式,对音乐课程方案进行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的改造,进行有效的课程游戏化组织策略调整,在不断的实践、调整、再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专业能力。
以课题为载体,在实践中进行音乐课程游戏化的研究,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结音乐教学经验,探索音乐游戏化教学规律,寻找独特的研究视角。这样的课题研究,能够从教师的实际工作出发,也能使课题研究更深入更有价值,让教师们逐步从“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使教师不仅能运用理论来解决自己的实践问题,而且能利用理论来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
篇5
设施齐全的校舍、宽敞明亮的教室,十几个男孩女孩站成三排,正在快乐音乐教室中合唱。他们仰起稚嫩的小脸,齐声唱着一首思念爸妈的歌。歌词里爷爷奶奶年岁已大,爸爸妈妈却远在外乡。歌曲勾起了孩子们对亲人的思念,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些微忧伤浮现在他们脸上。
但这种忧伤很快随着后续打起的非洲手鼓而渐渐散去。
孩子们每人拿一面手鼓,和着节奏拍打鼓面,脸上也露出了轻松愉快的笑容。教室里欢声笑语与鼓声交织成一片。
这是今年4月的一天,四川省什邡市回澜慧剑寺梅赛德斯・奔驰小学的孩子们在快乐音乐教室上课。
这所小学全校6个班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共195名学生。学校原校舍在5・12汶川地震中损毁严重,在戴姆勒的援助下进行重建,2010年汶川地震两周年前夕正式落成使用。
同年9月,全国首个“梅赛德斯・奔驰快乐音乐教室”在这所小学落户。当时,希望工程快乐音乐大使羽泉组合、国际打击乐大师李飚的青年打击乐团,以及来自奔驰的志愿者们共同走进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难忘而又有趣的音乐课。
也是在那一年,125所“乐动未来”梅赛德斯・奔驰快乐音乐教室在河北、辽宁、新疆、安徽、福建、四川、甘肃等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建成,为孩子们的音乐素质教育提供了硬件基础设施支持。
在很多偏远乡村小学,由于缺少音乐器材和师资,孩子们无法像城里的同龄人一样享受专业的音乐教育,感受音乐的魅力。梅赛德斯一奔驰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启动快乐音乐教室项目,就是想给这些孩子提供一个平等接受音乐教育的机会。
今年4月末,《汽车商业评论》记者来到四川省什邡市回澜慧剑寺梅赛德斯・奔驰小学和雅安市天全县始阳镇梅赛德斯一奔驰希望小学,探访两所学校的快乐音乐教室。奔驰不仅援助这两所学校在地震后进行重建,还资助学校分别建立了快乐音乐教室,让音乐素质教育在这里生根发芽。
在这两所学校,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在外出打工,孩子则成了留守儿童。始阳镇梅赛德斯・奔驰希望小学三年级的学巧就是其中的一个。由于爸爸妈妈在不同的地方打工,她现在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快乐音乐教室一同唱歌的同伴当中,她显得比较安静。家里墙上贴的除了她获得的三好学生奖状,还有她喜欢的歌星的照片。一款旧手机里,她下载了很多歌曲。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和伙伴一起唱唱歌、听听那些音乐总能给她带来安慰。
音乐给孩子们带来温暖,也给他们以战胜困难的力量,陪伴他们一路成长。在什邡的快乐音乐教室,我们还认识了小学三年级、喜欢吉他的董浩。他和吉他结缘是因为音乐陪他度过了生病不能下床的几个月时光。现在他的病好了,吉他也成了他不能割舍的爱好。从前腼腆的他现在能抱着吉他在陌生人面前谈定地弹奏一曲,人也因此变得开朗了许多。
在什邡梅赛德斯・奔驰小学的快乐音乐教室里有一行大字,“用美丽的音符编织灿烂的人生乐章”。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欢喜忧愁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共鸣,它安慰和充盈了幼小的心灵,丰富了乡村儿童的童年生活。
除了为孩子们资助音乐器材,打造音乐教室之外,奔驰还进一步与高校合作,建立了“音乐教育・星愿基地”,为受助小学提供常态化的音乐教师培训。梅赛德斯一奔驰小学教音乐的高老师告诉我们,他已经在成都的星愿基地参加三次培训了。
截至目前,奔驰已经在全国为500所学校建立了快乐音乐教室,并建立了8个“音乐教育星愿基地”。
为了给孩子们搭建一个长期可持续的展示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梦想的舞台,每两年,奔驰和青基会都在受助学校中选拔音乐才艺突出的孩子,组织他们到北京来,在最大的舞台上展示才华。
今年六一儿童节来临,奔驰携手青基会为孩子们准备了特别节日礼物一一“2016星愿基金夏令营”。450余名来自奔驰快乐音乐教室项目支持小学及经销商资助学校的孩子齐聚北京,成为夏令营为期四天活动的快乐营员。
5月31日,中山公园音乐堂,第三届希望工程.梅赛德斯・奔驰快乐音乐汇在此演出。孩子们历经几个月的排练,终于登上了梦想的舞台。欢快的山西民歌《大红公鸡毛腿腿》,孩子们唱出了小鸡相互嬉戏的生动画面;“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这是贵州孩子们唱出的侗族大歌一一《歌唱美好生活》;《羊角花儿云里开》则唱出了灾区孩子们的快乐与希望……孩子们在台上尽情歌唱,台下的听众也陶醉在稚嫩纯净的童声中。
除了音乐汇表演,孩子们还被邀请到北京的国家大剧院观看了木偶剧《大闹天宫》和中外经典曲目合唱音乐会,到奔驰北京总部参加童趣嘉年华等活动,度过了一个快乐的节日。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李宏鹏已经担任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席三年多,谈到快乐音乐教室,他很有感触:“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在音乐的熏陶下快乐成长,是星愿基金持之以恒努力的方向之一。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这些有才艺、有梦想的快乐音乐教室孩子们把最棒的节目带到了北京,在最大的舞台上展示才华。通过孩子们的表演,我们看到他们在音乐教育方面得到的培养和锻炼,也能看到我们的公益项目对于一个孩子未来的影响。未来,我们也希望带动更多的志愿者和参与者,借着这样的平台加入到公益活动中,关注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成长、关注乡村素质教育话题。”
为了提升公益项目的成效,奔驰与公益合作伙伴一起不断总结项目问题,探讨创新的发展方向。
在硬件方面,今年奔驰还会开展音乐教室的翻新项目,为之前的几百所学校维护、更新音乐器材。
在软件方面,奔驰发现在乡村老师普遍稀缺的大环境下,老师全职担任音乐教学对学校来说也是个挑战。未来,在师资支持上,奔驰将和青基会探讨如何进行下一步工作。
而在公益项目的长期规划方面,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奔驰已经在教育支持、环境保护、驾驶文化、艺术和体育以及社会关爱这五大领域做出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得益于公司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奔驰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公司几乎每一次管理层会议上都要讨论公益话题。
其次,稳定的资金投入也是保证公益项目长期发展的原因之一。从2007年起,奔驰从售出的每辆车里面提取一定的公益基金,纳入到专门的公益账户,从而保证了公益资金的稳定来源。2010年,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成立,建立了更专业的基金管理体系,让公益基金更加透明、公正。六年以来,奔驰在五大公益领域的投入近1亿元人民币。
未来,奔驰在开展公益项目的时候,将更加关注国家政策导向以及社会热点,并注重星愿基金公益项目之间的联动、拓展。
以500所音乐教室覆盖学校为依托,奔驰将素质教育拓展至体育教育领域,加深与劳伦斯的合作,完成对体育老师及志愿者的培训,全面拓展希望小学素质教育。
篇6
关键词:音乐;律动;幼儿;节奏感;能力
1实行音乐律动的必要性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音乐和运动教育是其启蒙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和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儿童人格的塑造。一般来说,幼儿感官运动发展的最关键时期是从出生起到四五岁之间,在儿童时期,要特别注意对儿童感官运动的训练。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幼儿通常会在音乐的身体律动中对音乐的情感情绪有更强烈更直接的感受,其表达方式也会更自主。在幼儿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肢体动作对音乐的基础要素进行感知,他们能很准确的分辨出音乐节奏的快慢、音调的高低、音乐力度的强弱以及段落之间的划分。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注重对音乐律动的教育,能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使其在听觉方面更专注,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作即兴反应能力。动作是一切感官教育的最终目的,它对人类感性与理性的融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帮助幼儿更轻松的理解音乐音调的高低,加强幼儿对音乐开始和结束的感知能力,对幼儿抽象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音乐律动对节奏能力发展的影响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重要元素之一,能够增加音乐的美感,使得音乐充满活力,包含情感和抒情意义。所有的音乐节奏都必须通过肌肉和动作才能反映和感知出来,这就意味着只有通过运动才能培养节奏感。众所周知,体验和感受节奏感最佳的年龄阶段就是儿童时期,因此必须在幼儿阶段采用音乐律动对幼儿节奏感进行培养。达尔克罗兹对体态律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人天生都具有节奏本能,但这种本能需要在幼儿阶段就诱发和培养,通过做身体运动或者听音乐的方式,都可以激发儿童的音乐潜能。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可以将音乐与运动相结合,通过具体的运动、声音和节奏加强儿童对音乐的理解。此外,还要注意将音乐表现出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等与儿童运动时的感受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让他们更透彻的理解音乐的情绪,锻炼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音乐节奏通常是通过身体运动表现出来的,通过身体运动能够更好的更准确的感知音乐节奏,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一定要重视节奏感的培养。
3音乐律动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方式
3.1激发并提高孩子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要想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孩子在幼儿阶段大多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很难集中注意力。因此,相同的学习环境或氛围会使得孩子学习枯燥无味,要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兴起,必须采用情境交融的方式,通过听、看、动、辨、唱等多种形式使幼儿体会到音乐节奏活动的乐趣。2)注重音乐选材。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对教材的选择,在音乐律动课堂上选择《海鸥》、《小燕子》等歌词,更加具体形象,也会加强幼儿对这些动物的了解。3)给幼儿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根据其兴趣和需求,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他们充足的自由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在节奏感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主探索,这样既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又能使其学到知识。
3.2加强幼儿对音乐节奏的认识
要想使得幼儿很好的掌握音乐节奏,就必须让孩子了解节奏的类型,明白节奏的节拍。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下雨“沙沙”声和闹钟的“滴答”声作为幼儿感知音乐节奏的材料。两外还要通过鼓声的变化让幼儿知道音乐节奏是多变的,这些常见的音乐教材可以让孩子体验到节奏的奇妙,增强孩子的好奇心,使其对节奏进行主动的探索和认识。
3.3重视并加强对幼儿语言节奏感的训练
加强幼儿语言节奏感的训练就是加强对幼儿说节奏能力的训练,在幼儿音乐节奏教育中,要多让幼儿唱一些儿歌,这是对孩子进行语言节奏教育的基础。语言节奏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既能说又能唱,培养孩子的节奏感,让孩子在锻炼说和唱的同时体验到节奏的类型。在教孩子唱儿歌的同时,可以先教孩子按照歌曲的节奏说出这首歌,并且在说的同时用小手拍出儿歌的节奏,这样孩子在说出节奏的同时也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对幼儿语言节奏感的训练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4重视并加强对幼儿动作节奏的训练
众所周知,音乐节奏和音乐一样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幼儿的思维通常具有形象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节奏不能准确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运动觉来感受节奏,因此,在幼儿节奏感培养中要让肢体运动参与到其中,使得幼儿对音乐节奏的理解更透彻,假设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和体验。幼儿动作节奏训练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节奏。幼儿可以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到节奏,在训练幼儿节奏感的时候可以让他们玩拍皮球,他们通过拍皮球的高度和速度可以感受节奏变化的快慢。幼儿可以在运动游戏中感知节奏,并不断提高他们对节奏的感受力,增强他们对节奏活动的兴趣。2)通过练习舞蹈让幼儿感知节奏。舞蹈是一种非常优美的动作体系,幼儿们对舞蹈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在进行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可以教孩子跳一些简单易学且节奏感强的舞蹈,让孩子按照节奏来跳舞,这样能让孩子在跳舞的过程中牢牢掌握音乐的节奏,感知到音乐节奏的魅力。3)通过感觉器官综合游戏让幼儿感受节奏。所谓感觉器官综合游戏就是在游戏中将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活动起来,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将身体的各个感官都调动起来,培养孩子参加节奏活动的兴趣。
3.5运用打击乐器增强幼儿的节奏感
在幼儿节奏感训练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打击乐器对其进行训练,更直观的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得幼儿音乐课堂的气氛更轻松、更活跃。由于幼儿都具有好动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特性,引导他们用乐器进行演奏,在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同时,让他们更好的掌握音乐节奏。教师可以先进行敲打示范,让孩子了解到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然后再引导他们按照熟悉的歌曲节奏进行简单的演奏,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创造和改编节奏,增强孩子学习音乐 的信心,并使找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小就让幼儿接触乐器,能很好的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掌握乐器的使用方法,在培养孩子音乐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文化水平和动手能力,为孩子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总结
在长期的幼儿音乐教育中,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他们的节奏感一直是一项重要且繁琐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孩子学习和创新。此外,还要对音乐律动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创新,找出适合幼儿音乐学习和节奏感培养的最佳教学模式。通过身体运动和游戏的模式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加强对幼儿节奏感的培训,能够有效拓宽幼儿音乐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娟.浅谈幼儿的音乐教育[J].幼儿天地,600.
篇7
关键词:奥尔夫教法;智障儿童;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针对智障儿童身心、智力等各方面发展不健全等问题的基础上,对这些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方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老师教谱、学生唱谱的模式上,而是通过加强节奏训练,去培养这一类孩子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觉性,通过乐器教学以及音乐游戏教学去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提高音乐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去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1奥尔夫教法在音乐课堂教育中的特点
1.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奥尔夫教法在其音乐教育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了“人”的因素。在很多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担任唱谱的角色,发挥在课堂的主导作为。但是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之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可以在课堂上表达自己与音乐有关的任何想法,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上,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自我意识都得到了很大锻炼,音乐的课堂也就成为了他们自我表达的课堂。对智障儿童实施这种音乐教育法,对智障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都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1.2寓教于乐,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加入“游戏”环节
无论是在音乐课堂还是在其他课程的课堂教育中,单纯的理论教育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不仅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制约,而且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打破了这一传统的教育理念,寓教于乐,在音乐的课堂上加入了很多游戏的环节,一次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对智障儿童来说也是同样如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的部分,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逆反和抵触心理。
1.3运用包括“人体乐器”在内的各种乐器
单一的唱谱练习会使得整个音乐学习的过程枯燥乏味,奥尔夫教法也意识到了传统音乐教法的这一不足,因而在其音乐课堂上运用包括“人体乐器”等众多乐器。比如用手打拍子等,这样的人体乐器对音乐技巧和学习能力没有很高的要求,也十分适合智障儿童的音乐学习。各种打击乐器可以帮助学生去找准音乐节奏,提高音乐学习的能力。“人体”乐器的应用较为广泛,也能够被普遍学生所接受,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因此这也成为了奥尔夫教法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和内容。
1.4音乐课堂以及音乐教育思想的开放性
开放的教育课堂以及开放的教育理念会使得整个音乐教育充满活力,这不仅是智障儿童唱游与律动课堂所需要的,在整个音乐教育中都显得十分重要。音乐的教育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更加亲近生活,就拿智障儿童音乐教育这一点来看,奥尔夫教法则提倡主动与这些智障儿童交流,不再用传统的一套教育理念去禁锢孩子的思想,而是真正去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与开设音乐教育这门课的初衷相吻合。
2奥尔夫教法在智障儿童唱游与律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有限
奥尔夫教学法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通过寓教于乐等各种形式去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只有接受过专业的奥尔夫教学体系培训的老师才能真正掌握这种教学法教学的精华。专业化的师资力量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奥尔夫教学法在智障儿童唱游与律动课堂应用的发展,很多老师只是掌握了一点这种教学体系的皮毛,一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虽然我国很多机构会经常请一些国外著名专家开展讲座,进行专门的指导,但专业化师资力量有限的问题并没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为了很好得解决专业化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我们要加强这种教学体系的培训,多以地方培训为主,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鼓励教师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和创新这一理论体系,从具体问题出发,了解这一类智障儿童对音乐的心理需求,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2.2乐器等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各种乐器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已经成为奥尔夫教学法的一大特色,但是我国很多地区乐器等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由于乐器的采购成本比较高,很多地方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采购这些乐器的时候不能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采购,这也是目前存在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家需要加大相关教育经费的投入,做好各类乐器的购进工作。此外,可以通过手工制作简单的乐器来缓解乐器等设备不足的现状。
2.3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
很多人对于音乐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单纯地认为音乐只是用来享受和放松的工具。由于智障儿童本身在的学习能力就比一般的人要低,其家长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度不够清晰,因而会忽视孩子音乐的学习。由于奥尔夫教学法的有效开展需要家长、学生以及教师三者的有效配合,孩子和家长对音乐需诶的重视程度不足问题也会阻碍奥尔夫教学法在智障儿童唱游与律动课堂中的应用。我们要加大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宣传力度,改变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整个社会对于智障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奥尔夫教学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对智障儿童的唱游以及律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宣传和推进这一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不断对这一理论创新完善,提高智障儿童的音乐学习能力和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洋.奥尔夫声势音乐教学对促进智障儿童音乐课堂同伴互动的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篇8
新学期开始了,这学期到目前有30位孩子与我们共同步入小班的生活。我们本着同一目标: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愉快地生活,全面发展成为会学习、会思考、会交往、有创造性的新一代儿童。以“尊敬幼儿、尊敬家长、一切以幼儿利益为优先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以幼儿园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计划为依据,制定出以下的班级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及工作重点
这学期幼儿人数30人,男孩14名,女孩16名。个别幼儿以前上过幼儿园,在生活自理能力、语言交往能力及其它能力都有一定基础,但大部分幼儿在常规习惯、自理能力、适应性、语言发展等方面较弱。针对以上情况,这学期我们将重点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音乐素质的培养。在工作中加强个别幼儿的指导,通过把主题探究活动与日常的保教工作结合起来,让幼儿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幼儿发展目标
1.健康领域
(1)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情绪基本愉快。
(2)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餐,保持愉快情绪;初步培养幼儿良好
的进餐习惯,懂得就餐卫生;培养幼儿爱吃各种食物和主动饮水的习惯。
(3)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口内;懂得不亲信陌生人的道理。
(4)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独立喝水、进餐、洗手、入厕,学习穿脱简单的衣裤、鞋等。
(5)愿意和同伴参加体育活动,发展走、跑、跳、钻、攀爬等动作。
2.语言领域
(1)学习普通话,乐意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与需求,学习用普通话与人交流。
(2)学习安静地听他人讲话,不随便插嘴,能听懂语言指令并按其行动。(3)喜欢念儿歌、听故事、看表演、看图书等,学习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3.社会领域
(1)愿意上幼儿园,能参加幼儿园的活动,愿意亲近老师或熟悉的成人。(2)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尝试学习分享等待,体验其中的快乐。(3)在成人启发下学习关注他人明显的情绪表现,学习关心他人。乐意招呼熟悉的人,学习求助和感谢。
(4)学习在性别、外形等外在特征上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5)学习接受老师的建议和批示,学习在集体生活中遵守基本规则。4.科学领域
(1)在成人引导下,学习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物。
(2)乐意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的物品、现象,了解物品颜色、大小、形状等明显特征。
(3)喜欢操作、摆弄。
(4)亲近大自然,喜爱与学习爱护周围的植物。
5.艺术领域
(1)在成人引导下,能逐渐注意和亲近周围环境中熟悉的诸如花草树木,小动物等美的事物,并产生愉悦的情绪。
(2)喜欢听音乐,能借助动作,语言等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3)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材料和工具进行美术活动,学习用画、剪、贴、撕、等技能。
(4)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唱歌,学习用身体动作自由地进行歌表演、做律动,喜欢打击乐活动,学习和老师、同伴一起做音乐游戏。
三、教育教学工作。
1.做好新生入园的情绪安抚工作。由于大部分孩子第一次入园,因此他们会产生哭闹、不愿来园的情绪,我们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开学前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接待孩子入园,召开家长会,介绍班级情况,让家长填写一份幼儿家庭生活调查表,使家长、教师、孩子三者之间能尽快熟悉,减轻孩子来园的消极情绪。
(2)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舒适、有趣的教室环境
(3)教师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消除他们的陌生感。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做到生活有序。
(1)认识自己的标记;
(2)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3)能安静午睡,不吵醒别人;
(4)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能学习自己吃饭等。
3.培养良好的学习常规。
(1)愿意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注意力集中;
(2)爱护幼儿园的玩具,不与人争抢;
(3)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将玩具归类收好;
(4)学习看书的正确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前阅读习惯。
4.深入实践园本课程,将主题探究活动与区域活动结合进行,从他们的兴趣入手,让孩子主动学习,从而获取各方面的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5.注重活动区活动的计划,做到学习有序。在活动时,教师将加强对孩子的观察与记录,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孩子。
四、家长工作
1.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各方面情况,以及帮助幼儿消除入园焦虑的有效方法,并增强家园协作,共同开发教育资源的意识。
2.向家长推荐有价值的家教经验,并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活动内容、周教育目标等。
3.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为家长提供了充分参与、互动的机会,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4.不定期的做好家访工作,并做到有记录。
5.请家长配合老师收集家里的废物支持教学,参加园内的各项亲子活动。
五、卫生保健
1.认真落实卫生保健制度,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为幼儿创设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3.提高教师及幼儿的安全意识。
(1)参加保健知识培训。
(2)真搞好班级卫生,定期消毒、清洗。
(3)做好晨检及全日观察,并认真填写记录。
(4)在生活中教师与家长一起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5)提醒幼儿剪指甲,要求幼儿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保持衣服、手脸干净。
(6)配合做好体检及疾病预防工作,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7)加大活动量,加强密度和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锻炼和培养。
六、每月工作安排
9月份
1.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各方面情况,帮助幼儿消除入园焦虑情绪,让幼儿尽快熟悉、适应环境,愿意上幼儿园。
2.环境布置做好各项工作,做好各种计划。
10月份
1.常规教育,初步建立盥洗、用餐、午睡常规2.秋季“花样童年”体操活动
11月份
1.家长半日公开活动
12月份
篇9
一、“毓正教育”的推行背景
“传承”与“创新”是四海小学办学一直推崇的发展观。2009年,我校结合实际确立“毓正教育”的办学文化,以期在周边学校林立的环境中凸显自身品牌,培养具有“正”素养的学生。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毓正教育”在四海小学已经扎下根基。学校在管理、教学方面融入“毓正”理念,在环境教育、艺术、科技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如“浩然正气太极队”“防震减灾活动”等已成为学校重点项目,语文、英语、体育、音乐等特色课程在天河区已有一定知名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海小学在特色办学探索中坚持传承“毓正教育”中的“正”精华,并在现有学校资源的基础上,创新思维,归纳升华“毓正”理念在管理、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应用到学校各方面建设中,提出打造“毓正教育”特色办学文化。通过对原有“毓正教育”的丰富与创新,校园文化形成一股强大的“正”气场。校领导和教师在管理、教学中实践“毓正之法”,并率先垂范,将“正”精华、“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不令而行”,达到“毓正教育”知行一致、自觉而为的效果。
二、“毓正教育”的内涵创新
1.以“正”为核心的“毓正教育”特色文化
“毓正教育”的核心为“正”。“毓”,同“育”,指教育、培养。“毓正教育”在心灵气度层面可诠释为“正心、正德、正气”;在习惯养成层面,可诠释为“正身、正行、正学”,即习惯良好、行为端正、好学善思;在学识才艺层面可诠释为“增识长智、兴趣广泛、特长鲜明”。
具体来说,“毓正教育”包含以下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萃取“正”精华,打基础、树根基,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基本素质;二是坚持发展与创新思维,依托科技、体育、艺术特色项目,渗透“毓正教育”内涵,使教师、学生有一技之长。
2.“四海毓秀、正心精艺”的办学理念
围绕“毓正教育”的特色文化,我校将办学理念定为“四海毓秀、正心精艺”。其中,“正心精艺”是育人手段,“四海毓秀”是育人目标。“四海”是四海小学的简称;“毓秀”即让学生成为人才;“正心”是德行品格的匡正;“精艺”是学生不仅要学识丰富,还须身怀技艺,这也是建立特色学校的内在要求。
总之,该办学理念可诠释为:四海小学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塑造学生正德包容、仁厚有爱的心灵,为其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毓正教育”的路径探索
1.推进“四化工程”,美化育人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是体现“毓正教育”特色文化的外部途径。基于以“正”为核心的育人元素,我校积极推动“四化工程”,即绿化、美化、文化、净化,为师生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教学环境。四海小学是首批“广州市绿色学校”,并于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校园内树木郁葱,为学生阅读、活动提供了“正”能量的“绿化”环境。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充满了书香味,每个教室精致典雅的图书角,教学楼一角以小屋为模型的流动书吧,都成为学生的阅读乐园,“文化”味浓郁。学生徜徉在干净明亮的校园里,奔跑在7 110平方米的运动场上,求知在宽敞的教室中,这些环境“净化”的生态空间、人格健康发展的心理空间、具有“毓正”底蕴的学习空间,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校园氛围。
2.坚持“正身管理”,营造公正氛围
(1)让领导班子“动”起来
学校领导班子的特色管理方式,是实践“毓正教育”特色文化的内在助推力。我校在“毓正教育”引领下,总结出“正身管理”理念。学校管理者需要“动”起来,率先垂范,身正行端,只有正己之身,才能上行下效、同心合力、事业进步。为此,四海小学成立特色办学领导小组,由校长带头探索创建特色学校管理方式,为全体教职工创设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围。
(2)让科学决策“多”起来
我校领导班子强调“正身管理”,构建多层次的科学决策体制,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教职工大会”和“党支部”的科学决策体制,倡导和实行校内民主。全面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特色学校规划方案,建立有效的教师个人专业技术发展制度,如建设教师档案袋,记录教师的成长历程,促进教师对教学经验的积累、教育得失的反思、教学工作的交流。
3.实施“精细教学”,培养毓正之师
(1)加大校本培训力度,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为适应“毓正教育”的需要,我校不断加大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力度,如定期开展师德培训、信息化培训、专题讨论、学习等,使教师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学校不断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与检查,规范教学过程,重新修订课堂教学评价表,引导教师把“正”品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目前,我校青年教师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都有高的追求和目标,“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形成了具有“正德”和“正艺”的教师群体。
学校在加大校本培训力度的基础上,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人人有专题”的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在科研中自主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合理安排各学科组的选题,跟进过程管理,培养科研骨干,创建学校科研特色,带动全校教师投身于教科研的行列之中,逐步形成“人人有专题,个个搞科研”的新局面。
(2)教师贯彻“精细教学”,强化质量意识
“精耕细作”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是人一生发展的基奠,这就要求教师既精于业务,又能细心、耐心教导好每一名学生,这也是四海小学“精细教学”理念的宗旨所在。因此我校教师在特色学科建设中,将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精细化,把“毓正教育”的思想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尊重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端正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四海小学致力于“毓正教育”进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如语文课力求将“毓正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成立研究小组,对语文科新课堂模式进行探索,构建“关注学生成长”的课程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依托“四艺工程”,建设特色课程
四海小学在创建“毓正教育”特色文化的过程中,总结出学校的四大特色项目,并以此为载体开展特色课程建设。四大特色项目又称“四艺工程”,分别是“科技之光”“体育之星”“韵律之灵”“雅言之美”。围绕“四艺工程”,我校努力打造“精艺课程”,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上,以引导学生才艺发展方向为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立足优势项目,打造特色课程。
第一,在“科技之光”工程上,我校将“防震减灾”项目作为一项长期推行的特色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依托该项目,我校开展了以科技环保为主的发明和技术技能训练活动,让学生对科学有了正确的认识。四海小学地处广州瘦狗岭、佛山三水市交界处的东西向断裂带,具有研究地震减灾的地缘优势。学校一直致力于“防震减灾”“群测群防”的实践,校科技小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编写了《地震知识知多少》等校本教材,并应用到地震观测综合实践课程中,成为特色课程的代表。我校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与推广中,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同时加强引导和指导,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创新,启发学生由单纯的地震观测转向观测与预防并重的研究。
第二,在“体育之星”工程上,我校依托“浩然正气太极队”等,开展以体育健身为主的特色项目活动,将“毓正教育”培养学生“正之人格”的理念融入学生的运动中。太极拳作为一种亦静亦动的运动,可以让学生在一招一式中体会“正”之内涵。
第三,在“韵律之灵”工程上,我校旨在通过音乐和舞蹈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学校成立校艺术团,包括合唱队、舞蹈队、语言艺术队、打击乐队,均取得优良的成绩。学校艺术团参加广州市各项比赛斩获颇丰;定期举办的科技艺术节,穿插大型文艺展演,并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仅使艺术教育得到全面落实,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依托音乐、舞蹈课程的优质教师资源,开展艺术类特色活动,开展“音乐之星”“艺术之星”等评选活动,通过激励措施培养学生的兴趣及特长。
第四,在“雅言之美”工程上,我校将毓正教育与传承经典文化相结合,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依托“国学经典诵读”项目,开展传统文化素养训练等活动。规定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每天大课间,通过练习“太极拳”“太极加吟诵”,落实“经典教育”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能以史为鉴以“正身”。
5.坚持“正心德育”,滋养学生心灵
“正心德育”是学校“毓正教育”特色文化在德育方面的实践总结。塑造品格,滋养心灵,这是德育的意义。在“毓正教育”的引领下,四海小学的学生恰需这种由“正”而萌发出来的优秀气质。
(1)德育管理
围绕“正心德育”,我校在管理上成立了三个层面的德育队伍:以校长、德育主任和工会主席、大队辅导员为核心的管理队伍,以班主任和思品老师为骨干的实施队伍,以班级学生干部为桥梁的自我监督队伍,形成了系统的德育工作格局。
在上述德育队伍的带领下,我校积极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将“毓正教育”内化至学生的道德实践中。如开展“四海之星”特色评比活动,当中不仅有“学科之星”,还有“艺术之星”“孝顺之星”“诚信之星”“环保之星”等;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一班一特色的活动,有书香班、创新班、活力班等,将“毓正教育”贯彻落实到实处。
(2)家校合作
为更好地完善“正心德育”工作,我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对学生的“正心德育”;加强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如针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难问题,通过各种途径,与附近的派出所和居委会等有关部门成立共建单位,共同整治周边环境。
篇10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虽然我们无法改变整个社会大的教育环境,无法代替家长的教育行为,但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让孩子在幼儿园度过快乐的童年,获得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不要让孩子长大后回忆童年时,留下的只是教师的教诲,只是完成不了的作业……多年来我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持“寓教于乐”,让孩子留下“最炫身影,最美歌声”,让教师和孩子共同成长是我们的目标。现将我园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几点做法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规范教学行为,克服小学化倾向
自2009年安徽省教育厅下发规范办园的文件以来,我园严格执行文件精神,不使用任何教材,不办各种兴趣班、实验班,不进行蒙氏、珠心算、识字、英语等违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教学教研活动,克服小学化倾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区域游戏的开展方面下足功夫。
(一)以培训、学习为载体,转变家长和教师的观念
记得在执行文件精神之初,许多老师有疑虑有困惑,没有教材,我们老师将依据什么上课?如何上课?家长更是不能理解,没有教材,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干什么呢,整天就是玩吗?尤其是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保守。为此,我们多次召开家长会,邀请专家给家长讲座,告诉家长幼儿发展的规律,强调游戏活动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并借助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观摩幼儿的半日活动,感受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的快乐,让家长明白什么是“玩中学,学中玩”。
与此同时,我们还对教师进行了专项培训。几年来,我园教师的学习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树立教师信心,消除教师的畏难情绪。
(二)以园本教研为依托,促进游戏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
“一人献一课”是我园传统的教研形式。自我园办园至今,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上一节公开课,自制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目标以来,我们要求教师所呈现的教研课内容必须以游戏活动为主。几年来,我园的音乐游戏活动、体育游戏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们设计、挖掘出了许多新颖、有价值的游戏活动内容和形式,教师对游戏活动的组织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师组织的音乐游戏和体育游戏活动均在市级优质课大赛中获得名次和奖项。
(三)以孩子发展为宗旨,利用区角环境,实现主题教学与区角活动的高效融合
区域活动的创设是主题开展的切入口,也是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所以,区域活动的创设利用,一定要根据主题的开展进行及时地填充和更新。创设中要开动脑筋,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创设区角,投放丰富的材料,对幼儿实施兴趣强化和行动诱引,真正发挥区角活动的功能价值,让各区域都“活”起来、“动”起来。
(四)以大自然为课堂,拓展幼儿游戏的空间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都会组织孩子走进大自然,让孩子们呼吸户外新鲜的空气,感受春天绚丽多姿的美景,让孩子们在大自然这个广阔的游乐场中自由嬉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五)以竞赛为平台,提升游戏活动的内涵质量
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园的区域游戏活动已实现常态化。为了提升区域游戏活动开展的质量,我们经常开展竞赛评比,促进教师设计出许多新颖的、有价值的游戏内容和形式,教师们在探索中感悟,在感悟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在快乐中体验,在体验中长大。
实践证明,只要树立正确的游戏活动理念,认真组织好每一次游戏活动,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需要,创设适合本班幼儿的区域活动,并根据活动中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就会看到我们每位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夯实教科研活动,以课题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幼儿园教科研水平
早在2006年,我园就开展了市级《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课题研究,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老师们摸著石头过河,积极探索实践,于2008年顺利结题。通过课题的研究开展,老师们的多篇论文获得市级等次奖,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市、区级幼儿说话比赛活动中,我园幼儿分别获得 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教师们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获得了成长的快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办园质量,2010年,我们又申报立项了省级课题《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的实践研究》。几年来,我园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提升管理水平和办园质量,围绕着音乐课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知识素养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 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时,更主要的是先更新教师的观念。为此,我们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书籍,观看了有关音乐教学的光碟等。为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幼儿园领导还特别邀请了市群艺馆馆员兼市导演协会会员袁老师莅园任教,利用每周日上午的时间,组织幼儿园全体教师参加黄梅戏唱腔培训。我们还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育书籍及报刊杂志,做好学习笔记,相互进行交流。同时,为了促进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选拔教师参加市级优质课大赛,在园内开展一系列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现在,弹、唱、跳等比赛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的常规活动。以上活动的积极开展,丰富了教师理论知识,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
(二)立足课堂教学,开展“一人献一课”活动
在业务园长的组织下,课题负责人带领课题组成员,立足课堂教学,开展课题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反思,努力实现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每学期,由教研组牵头,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一人献一课”活动,全程参与课堂观摩、课后评议、教后反思。此举促进了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改进和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三)开展园际交流和帮扶活动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去、取真经,我园经常组织教师观摩市教研室组织开展的幼儿园公开周活动及优质课大赛等,并要求每次外出学习的教师返园后及时汇报学习收获,不断将吸收的先进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式、成功的教学行为自觉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专业素养,实施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主体性。同时,为发挥我园在区内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开发区教育中心的建议,我园与老峰中心幼儿园结对帮扶,多次派教师前去听课、授课、评课、开专题讲座,同时,在本园向她们开展示课。在帮扶活动中,我园教师们的专业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四)借助专家引领,促进课题有效开展
为了让教师们更多地接触学前教育的前沿信息,拓宽教育视野,我园多次安排教参加各级机构组织的培训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园在组织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专家、学者来园指导,专家的指导为我们课题的深入顺利开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专家的引领,帮助我们解决了教学中的诸多困惑,也使我们的研究活动避免落入形式化、平庸化的窠臼。
(五)搭建各类舞台,让幼儿充分展示自我
为了使音乐活动更加丰富,我园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创设了有利于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音乐区域,让孩子们有了更多、更自由的机会按自己的意愿无拘无束地表演,在开放的音乐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另外,我们还经常组织家长走进课堂与老师、幼儿一起同演同乐。
以上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幼儿以及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课题的顺利结题,教师们在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了六种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即韵律活动:创编――提炼型,示范创编型;打击乐活动:故事表演型,小组汇报型;歌唱活动:填充创造型,图谱记忆型,并结集成册为音乐园本教材。课题组获得了市先进教研组的称号,课题负责人获得了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的称号。课题研究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大家纷纷拿起笔来,写出了自己对幼儿教育的独特感悟,多篇论文和心得在幼教杂志上发表,在市级论文比赛中获奖。
- 上一篇: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总结
- 下一篇:医院培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