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校本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09:4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个人校本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个人校本培训总结

篇1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我逐渐树立了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努力优化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努力使自己朝着成为师德高尚、素质精良、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的方向而努力。

我认为,做一名现代化不落伍的老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为人教师的重要内容.

以前我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的确需要奉献。通过这学年的校本培训后,我又认为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的具有注重人文关怀的教师。如关于真才实学的老师。也许“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都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和谐地与学生相处,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首先,对学生胸怀要博大,情感的体验要细微,“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信任学生,把机会交给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当教师把这一机会交给学生后,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学生都比较能干,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寻知识的真谛。虽然在此过程中还是有一部分学困生感到无所事事,但长期这样影响,他们也会逐渐参与进来。

篇2

校本培训这项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中心校得力的领导下,这朵教育园中的一朵奇葩现在绽放了。校本培训,是新世纪教育领域的一项新的工程。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的兴衰。为国家教育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多次强调校本培训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每学期的开始,我们中心校都把这项工作摆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多次召开会议着力抓好这项工作。大会宣传小会布置,尽可能的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好。使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充电”,以适应教育形式不断发展的需要。在校本培训这方面,向教育行政部门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校本培训工作是一项新的工程。一开始有个别老年教师对这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总是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再过几年就退休了。学与不学无关紧要,针对这种想法,我们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向他们讲明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克服年龄大的困难,树立信心、提高认识、齐心协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首先,“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意味着管理者要努力创造适合于每个教师发展的空间;意味着鼓励探索、鼓励创造、鼓励形成特色;意味着每个教师能够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而又能宽容地对待观点的差异;在平和、平静、平凡、平实的教育实践中将“专业发展”作为我们共同的职业追求。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一定要做到校级每学期三次,每周两课时。在集体备课会上,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快使。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新老师促进老教师,在集体备课这方面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次,“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意味着每一位员工都是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意味着每个成人都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践行“身教胜于言教”这一朴素的教育真理;意味着家长、社会都是学校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重要力量。不断反省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哪些地方做错了、哪些地方成功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正因为这样,许多老师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得了一等奖。

篇3

教师专业能力的建设离不开培训,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培训精力或时间等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培训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未来适应性等问题,任何教师都不能被拒之门外。因此,寻找一条适合学校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显得尤为重要。校本培训在学校领导重视的前提下,也强调校本培训模式和培训支撑平台的作用。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笔者逐渐寻找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的校本培训之路。下面以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谈谈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实施。

学校背景与校本培训情况

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综合性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10年成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创建学校。学校现有教师369人,其中取得硕士学位59人,本科学历310人,教师平均年龄38岁。学校以往的校本培训大多采取“蜻蜓点水”式集中培训。培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集中培训,缺乏人性化和培训时间;二是培训形式单一,局限于单一的理论知识或操作技能培训,培训效果不理想;三是信息技术校本资源短缺,学校没有提供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学习上更多的资源支持。

培训的实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不断思考对策,经过多次实践,逐渐探索出“网络选课+现场培训+网络学习”校本培训模式。总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学校采用以上模式实施了四期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培训分集中面授培训和网络自主学习两部分。培训期间,每周安排主讲教师和教师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培训讲授,其余时间参加培训的教师根据主讲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和上交作业。同时,主讲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答疑和讨论。具体措施和做法如下。

1.做好培训的需求分析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重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培训开始之前,为了了解教师们的看法,笔者走访了各门专业课的部分教师,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要求以及他们所认为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选择地观摩了一些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对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初步的把握。学期初始笔者在网上设立信息技术校本培训需求的网上调查,对综合走访及网上调查的结果进行了需求分析,了解了教师最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并制订了每学期的培训计划。制订的培训计划经管理部门和主管校长审核后实施。在整个培训进行的过程中,笔者也综合考虑了教师的意见,不断调整培训的细节内容、难度和进度,尽量适应大多数教师的水平和需求。

2.创建培训平台和资源网站

考虑到教师的时间问题,进行集中培训难以实现。笔者开发了校本培训选课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和学校教育资源网站。校本培训选课平台提供教师参加培训的选课以及培训调查等功能。在网络教学平台里,我们为每位教师设置了一个学习账号,方便教师在集中培训以外的时间自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和学校教育资源网站为校本培训提供了大量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上平台与资源网站为校本培训管理与教师培训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和环境。

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和“学习反馈”是主讲教师和参加培训的教师在线学习、完成作业和学习交流的途径之一。主讲教师在培训前通过平台做好培训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指引,提供各类型的学习资源,布置好课程培训作业。教师在自主学习或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出。笔者定时对教师的提问给予解答。网络教学平台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了书写学习反思、分享经验的机会。经过约一个月的培训后,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完成一个大型作业,作业包括一堂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及与这堂课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师完成的作业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作业”功能上传。主讲教师可对作品进行评价与分享,促进教师作品分享与交流。

对于技术基础较差的教师,为了让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笔者使用了屏幕录像工具将示范操作过程制作成视频文件,到资源网站的相应栏目上,便于教师在课后进行学习。视频文件中有操作的详细过程和讲解,教师可以重复观看、学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3.明确培训的重点

培训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是技术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整合,而不仅仅是技术本身。针对存在的“学会技术却不会用”的问题,笔者在培训伊始,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试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具体任务为所有的教师针对个人的学科准备一堂完整的课,在课程的准备、实施中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这堂课的准备贯穿整个培训过程,教师也可以在个人的教学中实施,随时发现问题并与培训者交流、解决。培训结束后,要求教师上交作业作品。学校为教师搭建平台,由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组织全校性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和德育课件比赛等活动。通过比赛活动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同时,在校园网中展示教师参加培训的优秀作品和竞赛中的获奖作品,实现成果分享。

4.恰当采用培训的方法

在实施校本培训的过程中,笔者采用案例引领及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和单纯的技术学习。虽然笔者以前做过多次信息技术培训,资料也比较充足,但是教师反映这些理论太抽象,技术太深奥。鉴于此,笔者选择了一些比较典型的课例,包括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等,在集中培训的时间内展示给教师看,然后组织教师开展讨论,结合好的教学设计案例进行理论学习。

对于技术的学习,笔者的示范讲解同样是结合具体内容,目的是让教师明白技术如何使用。例如,在“PPT课件制作”培训中,笔者结合各类课程的教学课件案例来讲解如何用PowerPoint及相关软件技术制作课件。然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给参加培训的教师布置作业,要求教师亲手制作任教课程的教学课件。为了让教师顺利完成任务,笔者在作业中提供了大量与作业相关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等。在具体任务的驱动和指引下,技术的学习显得容易了很多。此次培训比以往“蜻蜓点水”式培训更具实用性和实操性,能够让参加培训的学员做出实用、精美的PPT课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培训结束后,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反馈中学员们了很多满意的培训感言。

培训的管理、评价与总结

管理是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校本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员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员把培训成果尽快地应用在教学工作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制定详细而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培训效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等关系其切身利益的事情挂钩,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组织制度,如制定严格的考勤和考核制度及相关标准,以便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管理与记录。我们的做法是:一是上级教育部门与学校制定教师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定挂钩的管理制度,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继续教育72学分(其中校本培训42学分)。二是教师先选课,参加培训时现场签名,培训结束后结合培训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考勤情况由教务处给定校本培训学分。

培训中应做好教师作品的评价工作并及时处理教师在培训中的反馈,再根据反馈调整培训方案。目前,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已从过去单纯的制作课件走向信息化教学设计。因此,在校本培训中要改变评价的方式,可根据教师通过培训后设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付诸教学实践的情况进行评价。

校本培训要结合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每次完成培训后,要做好培训总结、评价与反馈工作。从培训内容、过程和效果等方面、深入总结培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再培训打下基础。

培训反思

回顾多次校本培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所有开展信息技术培训的相关人员注意。笔者把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做了以下整理。

1.分层培训有助于解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由于学习经历、个人特质不同,教师的基础、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尤其明显的是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存在分化。因此培训的实施,尤其是技术部分的培训,存在很大的困难。为此,笔者采取了“分层培训”的方法:设置不同难度等次的教学内容和作业任务,对技术基础差的教师,提供详细的操作视频教程,为学有余力的教师提供拓展的学习资源。在集中培训的时间内,尽量组织教师之间的合作,这样既能保证进度,又促进了互帮互学。在集中培训后,积极通过在线或其他途径帮助学习困难的教师。

2.提供学习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几期校本培训中,笔者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仍然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学习,如在学习软件操作的时候需要把操作步骤记录下来,集中培训后并不进行在线学习和参加在线讨论、不完成培训作业任务等。这使得培训的开始部分进行比较困难。对此笔者的解决方法是:提供具有良好结构性的学习资源;在集中培训时做好引领工作;设置具体的自主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供良好的支持,使参加培训的教师有动力进行在线学习和完成作业。

小结

培训结束后,通过教师的作品以及整个培训过程中与教师的交流,可以看出笔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有了提高,自主学习及相互合作的意识也有了明显改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一方面可以真正满足教师的实际培训需要,把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工作繁忙的教师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培训,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这方面的实践,笔者会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篇4

1、下移工作重心,改变工作方式,突出培训,体现参与和合作

校本培训是教师进校的中心任务之一,是教学指导、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校本培训应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围绕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的问题,有目的、有原则、有组织地开展培训。 校本培训强调了培训的起点和归宿将是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自身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问题的提出和问题解决的行为主体,不是别人,而是学校和教师自己。实践主体的变化,使校本培训必须下移工作重心,改变工作方式,建立一种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培训运行机制。而教师进校工作重心的下移,就能促使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也必须转变角色,找准位置,明确职责,从指挥者、评价者、管理者和检查者转变为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和引领者,因为对于校本培训的实际问题,感受最深的是一线教师,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只有参与问题的研究,才会从教师那里受到启发,受到生动的教育,才能对存在的问题有切肤之感。在亲身参与培训的实践中,对于校本培训中的实际问题,才有可能同教师共同解决。所以,只有放下架子,积极参与校本培训,才是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有所作为的根本途径。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要做好研究,首先要将其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学校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从指挥者变为参与者;其次,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要善于与教师对话、交流、互动。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是全新的,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也是全新的,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观替代了以知识传授为本的价值观,从观念到实践,一系列的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在接受新理念上,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很可能比教师要快,但是,具体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还是需要一线教师本身。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脱离了教学第一线,从实践论的角度说,没有新课程实践的积累,他们的理性认识,只能是来源于书本和他人,他们没有经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需要补上实践这一课,但是,要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同受训教师一样坚持一线教学,那就是苛求,从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的实际来看,在校本培训中应该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合作,结合调研、听课、评课、参加培训活动,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共同探讨,共同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合作中提倡共同实践,共同反思,平等对话,互相交流,以求共同成长。其三,明确各层次研究目标,解决好训与研,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当前,随着新课程实验在全国大规模的推进,各个层次的教师纷纷投入“培训”的浪潮,大学教师在“培训”,中小学教师在“培训”,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在“培训”,这是个好现象,但如果各个层次的教师的培训目标不明确,则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明确各自培训的目标,对于每位教师来说,则是非常必要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跟专业人员尤其是大学教师的培训,重点是不一样的,大学教师的培训重在出理论成果,中小学一线教师搞培训旨在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的校本培训应落实在解决自我教学的真实问题,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落 脚点上。而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在与教师共同培训的前提下,必须充分发挥其专业引领的作用,努力帮助教师解决训与研分离脱节,理论与实践低层次结合的问题。“训不研则浅,研而不训则空”,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缺乏亲和力、指导力,便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充其量只成为一种概念游戏和文字堆积。因此,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一方面要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重建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与一线教师的关系,同时,要注重在实际教学中,总结、改进和完善教学理论,把教师的经验总结,通过反思与探索,提炼成有规律的东西,这样才能促进校本培训向纵深方向健康持续发展。2、更新管理理念,突出指导和服务职能

培训工作的重点是指导教学,教师进校应重在指导。对学校教学和教学研训的指导,要以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为重点,注重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和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要尊重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善于发现教师教学的优点和长处,并和教师一起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要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培训文化氛围。

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指导者,应该在专业研究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强调水平指导。首先要做好跨学科、多视野,综合性理论研究和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在校本培训中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一线教师创造性的经验。并且要善于学习和运用教育教学的理论,把经验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其次,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指导”的着眼点应放在帮助一线教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落脚点应放在引导教师的“独立思考”上,培养教师独立教学,独立研究的能力上,最终实现“不导”。通过启迪、激励、对话、交流、互动,唤起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用自己的头脑指挥自己的双手;其三,注意在教学实践中捕捉不同的信息,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予不同的指导,鼓励教师个性化的教学。从教师成长角度出发,侧重的是“经验”的指导,对于已上门入路者的指导,侧重是“理论”的点拨;其四,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要通过以身示范,专题讲座,跟踪培训,现场指导,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专业引领,努力提高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训工作的宗旨在于服务,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还必须履行服务职责。培训工作的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二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三是为教育行政领导的管理和决策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要更好地体现培训工作服务性的特点,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勤于服务、乐于奉献、甘为人梯、敢于吃苦的思想;其次,千方百计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及时的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

三、教师进校在校本培训制度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本培训是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为此,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本地区校本培训制度建设的规划工作,并指导,督促和参与学校的校本培训研究,引导学校逐步建立完善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

1.加强校本培训理论的学习与宣传,转变观念,让教师从情感上接受校本培训的新理念。明确新时期教学工作改革的目的和任务、方式和方法,深刻认识校本培训是校本教研的最重要的体现,是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等活动的纽带,是创办学校特色的重要支撑。各级中小学均是校本培训制度建设的基本单位,全体教师均是校本培训制度建设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推动校本培训的实施。①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行政和业务领导;②建立校本培训岗位责任制度,全员参与,责任到人;③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努力让学校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④完善县、区、校三级培训网络,树立大培训观,充分整合培训力量,建立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机制;⑤建立教学反思制度,让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⑥建立教师集体合作培训制度,让教师们共同成长;⑦建立专业引领制度,让教师在教学中得到专业支持;⑧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⑨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培训成果奖励制度,定期开展优秀培训组、优秀备课组、培训工作先进个人及培训成果的评选表彰活动,促进校本培训的发展;⑩建立校本培训的督导与评估制度,使校本培训工作有效促进学校发展。

3.建立教师进校与学校的伙伴关系,组成发展共同体。帮助教师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培训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并努力与教师建立起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虚心向教师学习,在课改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4.通过互动式、专题式、沙龙式等培训新形式,开阔培训新思路;通过典型引路、课题带动、活动推进、专家支持等有效措施,促进校本培训的广泛开展。

篇5

[关键词]校本培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

一、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倡导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形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上个世纪末以来,校本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校本培训特点决定了它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校本培训是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以高校模式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忽略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参与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学的主动权,学习者只能根据预设的课程结构进行学习,参与机会很少。对于教师来说,参不参加培训,参加什么样的培训,“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选择,而非教师自主做出的判断”[2]。总的来说,高校培训模式依然是一种外控式模式,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加非正规学习”[3]。教师是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学习者,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主体,结束了他们以往培训中的被动局面,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3.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训学习成本较高。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包班,有的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偏远学校教师甚至要从事复式班工作,任务更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加离职培训。其次,从经费上来看,农村教师的收入较低,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让他们不堪重负。很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的主要是经费问题。有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负担培训费用的为79.3[4]。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接受培训都有一定困难,而校本培训正好避免了这些问题,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末,校本培训在全国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展开,但目前的校本培训活动并没有得到农村教师的广泛认同,校本培训的实施陷入困境。

1.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

适应教师需要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需要”一词反映了校本的灵活适应性,但是到底什么样的需要适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来选题培训?有些学校在开展培训是注意到了教师的需要,于是就围绕着所谓的“需要”展开了:基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现代教育理论依然无法深入其中,农村校本培训总是在这个层次徘徊,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校本培训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5]。然而,有些农村学校将校本培训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抓,为了应付检查,学校将一些日常活动统统划在校本培训的名下。校本培训成了教师的“作业”,因为上级要来检查,学校就要求教师“交作业”,有些老师也就随便抄抄了事。笔者曾就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对某地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其培训内容是教育局发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师85元;培训形式是教师自学;评价方式是开卷考试。学校有关负责人根据教师的读后感,撰写校本培训报告会记录等材料(有些活动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展,负责人只能闭门造车),以备上级检查。这样的校本培训已经退化成一种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农村优质的师资资源、教育资源有限,可是这些有限的资源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同一区域内不能针对本地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开展培训。甚至有些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在本学校,由本校教师组织学习,于是,关起门来读读报纸书刊也算组织了一次校本培训。

4.不同区域农村教师差异性难以关照

培训教材没有取舍,不考虑城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就用。有的培训内容与农村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5.农村教师主体意识丧失

确立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自主发展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应该充分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农村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某学校为体现和巩固校本培训的成果,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之后精心设计并上交一份优秀教案。一个多月过去了,竟没有几位教师主动上交。负责人督促了几次,效果甚微,结果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教师进行了扣分与批评后,很快全部交齐,但是内容雷同,相互抄袭的痕迹明显。

三、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

首先,高等院校应深入教育一线,加强理论引领。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在职继续教育,高等院校都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减轻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负担,但并不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训中没有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单纯理论的演绎,而是要竭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姻。高校教师应深入到教育第一线,关注教师的需求,真正走进教育的天地去研究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论以潜移默化、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农村教师眼前,使其逐步理解、接受,进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对于学校(或者学区),如果能够鼓励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转化,通过共同体在学校组织机构传递,基于共同系统价值观的专业知能将得以建立起来[6]。在校本培训的引导、管理、评价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将校本培训当成文件下发,当成任务下达;二是应及时发现优秀案例,总结经验;三是要宣传优秀成果、推广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农村校本培训经验,值得借鉴。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是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乡镇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资源,实现各种资源因素在校本培训中的整体优势[7]。

第三,教师即研究者,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8]。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较差,对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教育科研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从事教育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可能,农村教师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践行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但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中老年教师的本土知识较为丰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虽然很多出身于农村,可是本土知识缺乏。农村校本培训应有效地结合本地区特色,对教师进行本土化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二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兴起,校本教研逐渐成为热门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9]。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对教育研究很陌生,针对教师畏难情绪,校本培训可以结合校本教研选择培训内容,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从而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针对性

第一,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农村优秀教师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农村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很小。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0.3%,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5%,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这些有限的优秀师资也集中在乡镇中心学校,在偏远的村级学校和教学点,优秀师资严重缺乏。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让骨干教师担当起培训重任,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教师。第二,要推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日渐普及,网络也走进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遥远,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展现在农村人的眼前。2004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全员培训的意见》出台,加快了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步伐[10]。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网联计划”要求中小学相互沟通,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如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本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11]。广大的农村教师亲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获取信息的资源库、交流合作的俱乐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本着“合作学习,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当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第三,要实施区域联片培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较为分散,很多村级学校规模较小,只有几名到十名左右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少,甚至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尚有一人一校现象存在。由于学校规模小,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在教师学习资源上投入较少,教师学习条件较差,自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区域联片培训,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资源。

4.注重教师差异,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

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农村校本培训应针对农村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宜盲目设置培训内容。农村教师群体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培养造就年轻教师的同时,不能忽视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乡镇为中心的学区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引导中,应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二要实施农村本土培训。农村校本培训要有农村特色,将农村教育资源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是走农村特色校本培训之路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本校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活动时,总是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的资源,不忘与农村社会的联系。他带领师生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块葡萄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乡村大叔交朋友,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学校空地上选择一片贫瘠的土地进行小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12]。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资源,这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师生共同认识、共同开发。鉴于中老年教师农村乡土知识丰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合作,开发优秀的本土课程融入到校本培训内容体系中去。

5.完善学校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主体性

篇6

认真落实浙政办发[XX]39号中《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浙教师[XX]151号)、《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精神及相关计划,以“面向全体、突出骨干、追求实效”为原则,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重点。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促进我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目标要求:

1.通过培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我校教师新课程培训成果,确立利用新技术和网络环境实施教育教学的理念。

2.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学习和讨论,把自己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和参加培训学习的收获提供给一线教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实践需要,努力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课堂教学实践,网上学习、交流,专题竞赛为主要形式。

三、培训对象:我镇全体在职教师(已参加省、市级及以上骨干培训的教师可以不再参加本地的集中理论培训,但须参加校本培训,并发挥引领作用。)

四、培训内容:

1、《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

2、《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

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

4、《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

5、《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

五、培训形式和学时安排:

结合我镇实际,采取集中培训、骨干、分学科和校本培训以及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采用集中培训形式;《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由进修学校对我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在骨干培训基础上,负责组织对全镇教师进行培训。《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由各学科分别进行培训。集中培训、骨干培训由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集中培训力求做到精心组织,全员参与,严格考勤,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进行校本培训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做好读书笔记和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重视教师的实践反思,精心组织校本培训活动,让教师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

五、培训安排

    1、准备阶段(XX年4月-----XX年5月)。主要工作:

    A、针对我镇教师目前对信息技术掌握现状,确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课程培训计划。

    B、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考核表。

    C、根据《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和《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培训计划,并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D、选派《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校本培训骨干一名(曹益伦),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2、实施阶段(XX年6月--XX年8月)。主要工作:

A、组织骨干培训(进修学校)。(XX年5月底)

时  间

培训地点

培训对象

主  讲

5月30日

教师进修学校

曹益伦

郑国平;张  谊

B、组织集中培训(进修学校)。(XX年6月底至7月初)

时  间

培训地点

培训对象

主  讲

6月24日上午(8:00-11:00)

骆驼中心学校报告厅

我镇全体在职教师

谢敏海;邬卫东;樊耀州

C、组织校本培训。

从XX年6月至8月,认真实施学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精心组织两次校本培训活动,重点围绕《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联系各校实际进行交流研讨,重视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每位教师至少上交三次培训作业,作业内容参考本培训计划中的附件三《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把培训教师的出勤和业情况及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上,并按要求上交培训考核表。

具体培训进程、内容:

①、5月份制订专题培训实施计划;

②、5月下旬辅导员(曹益伦)参加区级培训;

③、6月上旬开展第一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一部分“理论篇”; 《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发放“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建立学困人员专人帮困机制;完成作业1;

④、6月中旬开展第二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二部分“操作篇” (结合“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统计情况调整培训内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分学科培训);完成作业2;

⑤、6月下旬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完成作业3;共2页,当前第1页1

⑥、7-8月实践操作,要求建立“个人工作室(BLOG)”;完成作业4;

⑦、9月份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写好个人学习体会,培训总结;复习迎考。

六、考核、评价

培训结束后,接受区教师进修学校对我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理论与操作)培训工作进行考评,对宣传发动、组织管理、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参训率、合格率、培训效果、档案管理等情况提出恰当的评估意见。

对每位参训教师实行过程考核和书面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成绩40%记入总分,统一书面考试成绩以60%记入总分,两成绩之和为教师培训实际统考成绩。

1.过程考核。教师全员培训过程考核由区、校两级组织实施。以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自训自练为基础,主要通过对其平时学习的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的观察记录,给出恰当的培训过程综合性评价。

2.书面考试。主要测试《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理论与操作)的基本理论知识、理念等。实践考核主要考察教师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课堂教学实践,网上学习、交流,专题竞赛为主要评价依据。

3、考评阶段(XX年9月底)。

培训结束后,接受区教师进修学校

对我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理论与操作)培训工作进行考评,对宣传发动、组织管理、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参训率、合格率、培训效果、档案管理等情况提出恰当的评估意见。

对每位参训教师实行过程考核和书面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成绩40%记入总分,统一书面考试成绩以60%记入总分,两成绩之和为教师培训实际统考成绩。

①过程考核。教师全员培训过程考核由区、校两级组织实施。以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自训自练为基础,主要通过对其平时学习的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的观察记录,给出恰当的培训过程综合性评价。我镇在9月底完成课程培训考核表并及时上交区教师进修学校。

②书面考试。9月底全市统考,主要考查教师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由省统一命题,区进修学校组织考试、阅卷。考试不合格(60分以下)的教师允许有补考机会,但补考前必须重修。考试作弊的教师本课程总评不合格,并记录在案。

③学分登记。过程考核和书面考核合格后,进修学校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在继续教育登记手册中记入相应学分。如考核不合格,则不能登记继续教育学分。

④总结评价。XX年9月底建立《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档案(包括校本培训计划、考核表、培训总结、每位教师的学习笔记、3次作业等资料),同时将《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总结及时上交区教师进修学校。

七、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1、培训成绩和证书载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评优、评先和考核的必备条件。

2、教师培训学习(出勤率、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与学校的月考核、年度考核挂钩。

 

 

九龙湖中心学校

篇7

笔者认为,校本培训评价不应只注重量,更应注重质;它不应只关注教师的现在,更应关注教师的未来;不应只考虑学校、社会的意愿,也应考虑教师个人的意愿;不应只考虑教师个体发展,也应考虑教师群体发展。解决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群体,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教师专业成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教师都不能拒绝成长、要在端正态度、勇于实践、勤于反思、善于合作、乐于学习中成长。

第一,教师应成为评价的主体,应把评价的权利交给教师。教师通过自评、互评找到问题,明确方向,获得动力。这也是校本培训的基本理念。教师通过反思,发现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第二,校本培训评价的对象不仅要包括交教师,还应包括培训者、管理者。在评价的时空范围上,不仅包括结果评价,更应该包括预评价、过程评价。评价耍注重过程。注重结果的评价,对教师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校本培训往往是一个较长周期的行为,注重过程可以更有利于实现不断反思、不断探讨、不断行动,使研究更有成就。关注过程,就要慎做结论。关注个体的心理感受,引导主体反思总结,才是评价所追求的目标。

第三,建构校本培训评价体系是以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为导向,制订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发展指标,通过多元化评价,指导教师发现问题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1)评价目标协约化: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参照学校的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2)评价指标梯级化:不同阶段评价的侧重点不同。从教师的年龄差异、基础差异入手,本着为学校、为教师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制订具体的评估指标;不同阶段有不同层次的发展追求。根据教师不同发展阶段制订相关评审条件,构建以校为本、分层评价、梯次提高的校本培训评价体系。可持续发展性评价在一个教师不同的成长阶段的评价是不同的,前一个发展性评价应该是后一个发展性评价的基础,后一个发展性评价应该是前一个发展性评价的提高,并依此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3)评价主体互动化:教师评价实行家校互动、师生互动、师师互动、上下互动,强调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

(4)评价方法多样化:运用课堂调研评价法、典型案例评价、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袋评价等形式,实行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共性比较评价与个体差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参与激励、目标激励和信仰激励等不同的激励方式,以期达到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大值”。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①积累了一套开展校本培训评价的基本做法。一个重心——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为重心。两条路径——一条是自我发展路径,另一条是外部支持路径。三个特点——实践性、创新性、生成性特点。四个方法——学、思、做、写。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定位更合理。课题研究促成教师不断检查自身的教学言行,重新审视和考察已有的专业水平,围绕合理的发展目标定位。从课堂观察发现,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更加平等,开始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学生也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③教师的学习习惯得到改善。主要表现为“三多”——是虚心求教的多了、自我反思的多了、撰写教后记的多了。④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校本培训评价课题研究,湖北省当阳市草埠湖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我校师资队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现有省骨干教师人数1人,市、镇骨干教师13人,市优质课二、三等奖获得者10人,与课题研究前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提升。通过课题研究,我校已形成了写论文成风的良好氛围,每学期总有七、八篇论文在国家、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学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⑤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反映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人数逐年增多。

篇8

一、以师德建设为支撑点,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主攻方向,夯实校本培训的坚实之基

为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桃江县重点做好了五项工作。一是做实师德体验工作。师德是教师的生命,必须抓牢、抓实。近年来,桃江通过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做好自我提高的各项事务,举办了教学理念辩论会和捐资助学等活动,要求教师撰写师德学习计划和日记。二是认真组织理论学习。采用教师自学、理论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形式,让教师不断进行理论更新。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文件和相关规定。三是开展专题教育。对教师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了教师以法治教的意识,整体提高了教师思想素质。四是完善了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机制。把师德水平作为教师职务评聘和学校评优树先的重要条件,增强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五是开展了“正师风、立师德、铸师魂”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大力倡导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师德风尚。

二、以转变观念为立足点,以服务新课程改革为目的,构筑校本培训提升之柱

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转变观念是重要的前提,而观念的转变,最根本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是校本培训的核心问题。首先是目标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心中装着新课程的目标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发掘他们的一切潜能,自觉地研究学生,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切实改进教学,变传授知识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消除偏见、偏爱等阻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心理因素,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是教法观念的转变。我们让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要培养勇于创新、开拓型的人才,只注重知识传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健全个性。教学方法要体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真正体味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校本培训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和新课程改革接轨的问题。新的形势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善于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各自优势,找准它的结合部,把线性的接受式学习与点状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过程的培养、教育功能。因此,我们的校本培训立足于学生、教师乃至学校今后的发展;教师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学会教学”。让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完成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任务。

桃江县开展的校本培训努力克服了传统教师培训的局限性,将培训目标直接指向学校和教师的具体实际困难,有效地解决了集中培训所带来的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有效缓解集中培训所带来的工学矛盾和经费困难的问题。桃江县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研究制定并下发了《桃江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对各乡镇中心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乡镇中心学校成立校本培训组织机构,制定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各中小学校要有校本培训的长期规划、学期计划;教师要有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等。另外,校本培训工作在一年一度的师训工作会议上和年度师训工作计划上都有专门强调。

三、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主线,打造校本培训管理之梁

校本培训是一项综合工程,要求全面提高教师的各项业务水平,使教师成为专家型、学者型人才。桃江县注重教师业务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本着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的原则,不断改革校本培训模式,建立起了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运行机制。

为了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桃江县构建了由县教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乡镇中心学校、各中小学校的校本培训四级管理网络,制定了专门的校本培训工作年度考核评估细则。细则从中心学校到各中小学校再到教师个人,分层次对校本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归口对各中心学校校本培训进行指导、督促与管理,一年一度的师训工作检查与评估,校本培训工作是重头。对校本培训工作进行检查、评估,肯定先进,鞭策后进,使全县校本培训工作呈现出了你追我赶的的良好氛围。许多中心学校探索出了一系列校本培训的管理办法。桃花江镇中心学校的“四个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考核机制、校长负责机制),修山中心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方略,灰山港镇中心学校的各类教师培训制度等,措施得力,制度过硬,确保了校本培训的高效有序开展。

近年来,桃江县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来确保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⑴举办校本培训骨干班,培养校本培训“领头雁”。为了培养各基层学校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县教师进修学校共举办了三期由中小学教务主任参加的校本培训“骨干培训者和管理者”学习班。主要了解什么是校本培训、为什么要进行校本培训、怎样实施校本培训、以及学习国内外校本培训的先进经验与研究成果。骨干班学员结业后必须组织所在单位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有关知识的学习,指导所在单位教师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并协助学校制定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⑵明确校本培训指导员。为了又好又快地推进校本培训,教师进修学校指派了一部分资深教师担任校本培训指导员,定期到各乡镇指导、督促校本培训工作。校本培训指导员系统地向一线教师讲授校本培训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和一线教师一起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帮助他们克服校本培训过程中的困难。指导员们既能掌握校本培训的第一手材料,又能在校本培训中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校本培训的质量。

⑶设立校本培训点校,及时推介校本培训典型经验。要求每个镇中心学校都要明确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作为校本培训的点校,各点校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研究和探索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为其他学校的校本培训树立榜样,做好示范。目前,许多点校的校本培训已经形成特色:桃花江小学的研训一体、灰山港镇小学的自修反思、小山湾小学的校际合作、双江完小的案例培训、瓦渣湾小学的师徒结对、新桥小学的教师读书、大栗港小学的沙龙对话、高桥中学的教学论坛等点校的经验在全县推广,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007年,原湖南省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顾松麒同志亲临灰山港小学的校本培训活动,对灰山港小学的“自修学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反思提高”的培训方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08年《教师》杂志第一期报道了整个活动过程。桃花江小学制定的《教师成长十年规划》和教师“三格”发展性培训目标,为全县的校本培训工作树立了标杆。该校共培养出了特级教师9人,被人们称为特级教师成长的“摇篮”。益阳市教育局局长熊国平同志考察、了解桃花江小学的校本培训情况,指定该校为2008年益阳市师训工作现场会会址。

⑷开发校本培训课程。调查发现,“什么是校本培训”“怎样进行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有何异同”等诸多问题,在许多教师中仍然概念模糊。为此,2007年,桃江县申报并立项了《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十一五”市级研究课题。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积累,课题组成员编写了《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实践指南》一书,此书涵盖了校本培训的概念、模式、方法、制度、管理等内容。现在,《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实践指南》已下发给全县的每一位中小学教师,作为2009年教师业务学习的主要理论读本。2009年5月,申报的课题《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有效性策略研究》又立项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的一般性资助课题。2009年4月,桃江县教育局召开了由各中心校校长、业务副校长、各中小学校校长参加的中小学校校本培训研讨会议。会议进行了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专家引领、领导讲话等活动,高桥中学的“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和桃花江小学的教学沙龙活动,使与会人员深受启发。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桃江县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一是课题培训。从课题研究入手,通过学习、研究、实践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二是“案例式”培训。观看名家高手的“示范课”“观摩课”“课堂实录与说课评课”,以案例展示理念,以理念回归课堂,让教师在“做案例”(在收看一堂课的同时,要求教师仿学一堂课,创新一堂课)中去体悟,达到以案例来培训教师的目的。三是“教学反思”的培训。引导每个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各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组织发动,查找自身存在的缺点,讨论加以解决。力求通过教学反思,让教师在工作上、思想上,达到明朗化、任务化、实效化。四是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五是开展自我培训。要求教师们针对自身的不足,开展多方位的教学自补、自救工作。六是组织班主任的培训。提高班主任培养学生养成性习惯和自主发展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七是搞好校本教研活动。注重抓好年级学科教研工作的改革问题,加强全体教师的合作,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理念。八是组织教师论坛。让教师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悟和外出学习的体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以调动教师参与热情为推动力,以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艺术为目的,搭建校本培训创新之桥

⑴目标明确。桃江县把培训的目标直接指向学校的实际和全体教师。一方面,让学校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培训的课程、内容和方式有充分的主动权、发言权和选择权。另一方面,培训突出以教师为本,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在培训中注重了教师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重视教师的个体需要和自我教育,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和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

⑵现实针对性强。校本培训的内容直接取材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紧紧围绕着教师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重视教师的实际缺陷,特别是在课程教法、教育技能方面狠下功夫,努力解决实际课堂教学问题,使培训真正落到了实处。

篇9

校本培训 有效性 策略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与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

校本培训是在集中式大面积的教师机构培训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指责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培训方式,并且已成为基层学校开展教师培训的重要方式。校本培训较传统集中式培训的优点在于:首先,关注本校的实际需要,使教师所学到的教学技能理论迅速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培训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中,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其次,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培训方式,机动灵活,培训更是结合本校的实际需要有别于其他学校。第三,重新配置了教师在职培训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利用各校现有的条件开展培训工作,既节省了经费又解决了工学矛盾问题。第四,培训者与受训者都是主动参与、地位平等的,双方可以互动学习,既可是培训者也可是受训者,有利于教师积极性发挥。

校本培训在在职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但是就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不足、有待继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样,校本培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校本培训的现状调研

基于对校本培训的思考,我们选取了某省的中小学教师及校长、教师培训及管理部门相关责任人开展了校本培训的有效性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研究校本培训。其中教师277名,校长30名,教育行政相关管理人员10名。调查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与访谈,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对校本培训认识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教师对校本培训的内涵只是“了解一些”,有4%的教师“一点都不了解”,16%的教师了解。85%的中小学校长、教师认为,校本培训最大的好处是省时方便经济,“反正必须参加培训,在自己学校最方便”。个别校长认为“校本培训就是自己学校组织的培训”。部分教师认为,“学校怎样要求我就怎样做”,“专家到学校开讲座,教师听报告”,“要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参加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业务培训”。有的校长认为,学校教学任务重,实行校本培训是必须的,但不能太多,不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精力。28%的教师因教学任务重不愿意参加校本培训。

2.对校本培训开展方式的调查

校本培训的方式主要是:专家讲座、观摩听课、集体备课、自我反思、师徒结对、课题研究、外出学习。学校常用的方式前三位依次是:集体备课、观摩听课、专家讲座。对于培训方式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40%的教师满意,35%的教师不太满意,25%的教师认为一般。不满意的原因有:“同事间的听课流于形式,并没有深入探讨,怕说话得罪讲课教师”,“别的学校组织外出学习,我们总是备课、听课”,“走出去,请进来,说的容易,需要经费,需要联系”。除教研活动外,城市及重点学校校本培训方式更多的倾向于专家的报告及指导、课题研究、外出学习。教师认为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前三位依次是:专家的讲座及实践指导、观摩听课、自我反思。最集中的建议是要给教师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不搞形式,要追求实效,增加外出学习机会。

3.对校本培训内容的调查

学校在校本培训中是否对培训内容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教师反映“没有调查”,40%的教师反映“有调查”。学校校本培训内容对不同层次教师是否有差异?结果显示,36%的教师反映“有”,36%的教师反映“少部分有”,而反映“很少有”的教师占28%。校本培训的内容依次是:学科的教学、师德修养、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理论、改革信息。对于培训内容是否适合学校及教学实际的问题,87%的校长、79%的教师认为比较适合。但大部分学校实施的校本培训内容是停留在原来的教研活动这一层面。“听课和评课”成为了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占到了44.6%。60%的教师认为“结合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培训更好”。

4.对校本培训的组织与管理的调查

结果显示,80%的学校都有文本的培训计划,各个年级组和教研室也有计划安排,负责人大多是教研室主任。64%的教师反映学校对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评价不详细,16%的教师反映几乎没有评价内容。学校是否有关于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监督管理制度?64%的教师反映没有监督管理制度。关于学校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有奖励激励措施问题,70%的教师反映没有奖励措施。关于培训结束后,培训方组织教师进行评价或反馈,54%的教师反映“有”。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评价标准主要是:是否参加讲座、完成听课任务;检查是否有教案;目的是否是“督促教师学习”。在校长的个人因素对校本培训的影响上,72%的教师认为校长的个人风格、能力对校本培训存在很大影响。对校长是否发挥好第一负责人的职责上,52%的教师反映校长在校本培训中没有发挥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于教育行政机构是否介入培训管理,80%的校长表示主管部门主要并不介入具体过程,仅看汇报材料。

5.对校本培训的效果调查

培训结束后,您有对培训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吗?在实际工作中,您是否运用培训时所学内容?调查结果显示,60%的教师偶尔有对培训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另有20%的教师对培训内容不进行思考,有20%的教师经常对培训内容进行思考。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时所学内容的运用,经常运用的只有28%,而多数教师即56%的教师只是“偶尔运用”,另有16%的教师“没用过”。教师对校本培训的效果评价是:非常好18%,好35%,不确定25%,不好12%,一般10%。访谈中,教师认为,教学任务繁重没时间、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缺乏管理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原因是:“校本培训的主题并没有完全根据本校的实际需要,也不是教师急需学习的问题,只是按照大的教育趋势,跟风走,或是单纯的完成上级领导的要求,并没有联系日常教学实际”。部分教师习惯了灌输、接受式的活动方式,拘泥于教材和教参,没有积极研究和反思个人教学。

从校本培训现状调研中得出以下结论:(1)校本培训已成为基础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其目的主要是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本校教师专业的发展。校本培训更多的表现为学校自主性活动。(2)以课堂教学实际开展的各种培训活动对教师的专业帮助最大。校本培训并未充分发挥其优势,主要影响因素有:校长的重视程度、制度的保障、教师自身的动力、师资的力量、培训信息的沟通、培训方式、培训的经费。其中,校长对校本培训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校本培训的质量。(3)校本培训发展不均衡。城区及重点学校校本培训普遍好于农村地区学校、薄弱学校。缺乏经费与师资的学校,更多靠校内教师进行培训,校本培训自我封闭,只能成为材料的堆砌与经验的总结,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办学条件的差异是导致校本培训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因素。(4)评估与监督制度不健全。校本培训并无完善的评价机制,各校评价的标准不统一,评价的方法也不一致,所以培训多是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另外,还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校本培训,各校有各种文本,但却不一定有实施保障。学校主管部门认为校本培训是学校自己的事,也缺少必要的监督与管理。

二、提高校本培训有效性的对策

“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培训有以下基本理念:学校是校本培训的基地;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是校本培训的主体;促进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的发展是校本培训的最终目的。结合以上理念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导向,提高校本培训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我国已初步研究制定了教师专业标准,它是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基本要求,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依据。学校是培养教师、促进教师发展的场所。教师从初级的专业人员发展到成熟、高级的专业人员,这一过程大部分是在学校进行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在本专业内拥有实践经验和价值理解。由学校提供的某种专业发展活动,可以调整到适合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实际状况。校本培训中应以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结合学校教师实际开展,切实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校本培训在教师培训的目标定位上,应突出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专业知识的增长、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师专业态度的发展,改变校本培训中忽略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性的状况。培训内容上应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学设计、学习指导、学生教育及班级管理等,并体现差异性,注重更新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不忽略解决学校及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培训方式上避免集中讲座式培训方式,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自主性、合作性,主张灵活多样、开放多元的培训方式,在教师的日常工作及学习中促进教师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培训的评价中,注重教师的情感、态度、专业能力发展,注重学生能否发展得更好,真正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2.学校要重视校本培训,立足本校,联系实际,加强对外合作

校本培训是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校本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应突出解决本校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促进师生发展、学校发展,体现针对性。在培训工作开展前要明确学校发展目标,考虑师资、经费和设施等培训资源,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制订相应的培训方案,实施以自培为主。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需求,按需培训。培训应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避免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以使教师能够将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这样才能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校本培训并非本校培训,应借助外力,建立培训共同体、避免自我封闭。可通过以下途径:(1)专家引领,包括理论专家与实践专家,可以是校外及本校优秀教师。理论专家可以为学校提供专题讲座进行理论指导,教师可以跟随实践专家,充当其助手锻炼实践能力。(2)与兄弟学校合作,结合本校实际吸收其他学校良好的培训经验,多到其它学校观察学习,实现区域内校际间的交流学习。(3)与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与教师培训院校和教科研部门沟通信息,为学校提供校本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实现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纵向信息共享以及学校与学校的横向信息共享。农村及薄弱学校可以适当通过网络培训解决培训资源及经费的问题。

3.校长要做好培训的第一责任人

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负责人,是培训工作的决策者、执行者、引领者、合作者。其作用至关重要。首先,校长必须提升对校本培训的认识。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培训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培训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校长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作恰当决策,得到全校教师的认同。其次,学校要建立校长为首的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学校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助理负责抓、教导处具体抓、教科室协同抓的校本培训管理网络。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学校领导联系制,校本培训才会落实到具体的学校工作中。第三,为了提高校本培训的成效,校长在资源上予以大力支持,包括时间、经费、场地等。如保证培训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保证外出学习经费、保证校内奖励经费等。第四,校长应将培训工作日常化。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最后,校长要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研究教育现象,才能引领好校本培训。

4.注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形成校本研修文化

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是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主体必须实践的三要素。教师的职业极富个性化特点,只靠外在知识的传授,没有自己的实践,没有找出自己身上的问题加以改进并创造,没有主动探索教学实践的意识,没有自我监控与调节教学行为问题,那么外在的培训、引导都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培训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理清自身教学实践的问题,力图改进,只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寻求有经验的教师指导,进行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讨论、教学设计等,吸收同伴有益的经验。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专业引领中的人员应包括: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各级教研室的研究人员以及中小学教师中的骨干教师。

校本培训也需要学校文化的支持。只有当反思合作为成员所理解、接受、认同并内化为内在价值时,才能促进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可从两个方面考虑:(1)营造安全的、主动的、积极探究的反思氛围。反思是教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审视的过程,本质是一种理解和实践之间的对话,反思必然公开揭示自己的错误不足,公开自己的困境,因此学校应积极营造教师反思的安全环境,让教师主动反思,敢于公开暴露自己的失误以求帮助。(2)培养民主、和谐和合作的学习文化,形成学习型组织。学校应努力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打造成为学习型组织,通过团队组织的合作、互助学习保证校本培训的开展。

5.建立规范灵活有效的培训制度

校本培训的评价与监督是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如果缺乏一定的权力和制度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校本培训的预期结果很可能成为一种理想或奢望。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化是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开展校本培训的有力保障,它对于保障培训活动的有效展开,防范、抑止培训中的消极因素,当会生发有效且久远的功用。校本培训制度的建设可以从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规范过程管理的制度,如读书活动制度、培训活动制度、定期交流制度等;二是落实结果管理的制度,如培训组考核制度、成果展示交流制度、培训组评比表彰制度等;三是为培训活动提供服务的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学校领导联系培训组制度、培训组长选拔和定期测评制度。制度化的过程应包括:(1)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通过引导促使教师对培训活动意义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2)制定规范。根据共同的价值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规范,把教师的培训活动行为纳入比较一致的程序中,规范的制定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互动,尽力提高教师对规范的认同度。培训制度不能只是向教师提要求,而应更多地考虑如何让教师在行使权力时,自觉地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3)建立机构。规范的实施要由组织机构保证,制度化过程也是组织机构建立和健全的过程,这样形成的制度才确实可行而非流于形式。学校要建立校长为首的校本培训的管理机构,整合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的力量,形成教学研究进修密切结合的培训系统,由教导处日常监督,课题组、年级组、学科教研组等具体实施。

――――――――

参考文献

[1]陶玉凤,朱虹.基于“教师发展学校”的校本培训的再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2]张雳,郭勇.试论实施校本培训的有效策略.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5).

[3]肖远军,张俊珍.教师校本培训的反思及其改进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4]胡庆芳.我国校本教研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综述.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4).

篇10

教育的起点是以人为本。按照人的发展规律,人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自然人,第二层次是社会人,第三层次是精神人。因此,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关注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心态阳光的自然人;其次,我们要教育学生成为懂得礼孝、诚实守信、宽容大气的社会人;最后,引领学生成为知识渊博、注重能力、素质全面的精神人。教育的主题和核心是培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教育发展的动力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主要落脚点是教师的校本培训。有效实施教师的校本培训是促进教育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正能量,它的切人点是把培训学时积分和作业成果积分相结合的综合积分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机制与教师的校本培训紧密结合,切实改变目前校本培训实效性低下的现状。

一、教师校本培训实效性低下的归因分析

第一,学校办学思路与教育理想有偏差。当前有不少学校只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生命理念、做人理念和能力培养。学校办学方向以社会和家长的评价为导向,片面认为拥有高升学率就是一所成功的学校。实际上,一所成功的学校取决于一个务实创新的校长,一个实干和谐的领导团队和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关键是教师群体的素质.教师的整体素质是破解当前教育畸形发展的利器。有的学校领导办学理念模糊,导向不明,以升学率评价教师的实绩,不是把教师的素质提升和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导致校本培训走过场。

第二,教师对培训主动性不强。学校对教师的培训没有完整的科学考核和评价机制,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过分自信,没有学习的压力,使教师对培训缺乏危机感和主动性。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按培训要求准时出席,在培训中获得多少知识和提高多少能力不是他们所关注的切身利益和努力目标。

第三,学校对培训定位不准,需求不明确。学校对校本培训的作用认识上不到位,行动上不落实,措施上欠有力。学校主要精力集中在升学率上,眼光停留在优秀学生上,认为校本培训花时间,不能立竿见影,又耽误教学工作,对学校发展作用不明显。在这种思想氛围的感染下,教师对校本培训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没有培训照样上课,照样考出好成绩。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没有静下心来,仔细分析阻碍学校发展的一些问题,没有认真考虑教师最需要哪些有利于学校发展和个人专业成长的培训。

第四,缺乏有力的保障机制。教师的校本培训缺乏对学校实际情况的针对性,缺乏科学可靠的措施和评价考核机制。把校本培训与教师的实绩考核分割开来,功利性地认为教师的校本培训与学生的成绩是两码事,没有因果关系。因此,许多学校把校本培训纯粹当成完成上级的任务和教师个体学分。

第五,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方式单一。不少学校进行校本培训时,只是简单地读几个学习内容,搞几次活动,看几个视频,没有作业,没有反思,没有总结。缺少典型的案例分析、同伴的互助研讨、教师个体问题诊断分析,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没有新颖性和可行性。

第六,培训缺少与专家、名师的互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困惑,需要有理论来指导,需要专家和名师来指点。校本培训中,我们缺少的是与科研机构、高校的联动,使教师的理念和思维禁锢在狭窄的校园内,不了解其他学校和教师的教改动态,信息闭塞。

二、综合积分机制的培训方式:案例与实践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培训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因此,立足于工作岗位,针对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校本培训的三大特征。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要根据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专长和创造能力的要求,从改革传统的课堂灌输式传授知识的陈旧方法人手,攻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此谋求学校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建设一支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较强的创造能力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教师校本培训课程建构一般分为五大模块:(1)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2)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格。(3)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4)现代教育技术。(5)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要确保教师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必须建立方案可行、检查到位、措施有力、成果显著的考核保障机制。

1.以任务和问题为导向,科学建立校本培训的综合积分考核机制

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学校把抓好教师的综合素养作为学校管理的突破口,通过理念引领、政策导向、专题讲座、规范解读、案例研讨、榜样学习、阅读经典、撰写反思、视频观看、主题论坛、问题破解等校本培训方式,打造一大批具有业务能力、驾驭课堂的底气,安心教书、潜心育人的静气,知识渊博、志存高远的才气,关爱学生、刻苦钻研的正气,勇于创新、勇于改革的勇气的教师群体。

教师校本培训内容的构建应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任务和破解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为导向,制定培训计划,列出培训菜单,坚持桌菜和自助菜结合原则,坚持群体化和个性化相结合原则,坚持学时积分和作业成果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建立校本培训的综合积分考核机制,把教师的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如,我市某校把教师的校本培训分为教师师德培训、自律规范、安全教育、经典阅读、实践反思、命题能力、论文写作、视频制作、课堂教学、认真工作、课堂组织管理、潜能生辅导、合作研讨等内容,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专家专题讲座、布置经典阅读任务、校际观摩交流、课题带动、研讨问题破解方法、实践案例反思、远程视频教育等方式引领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汲取教学名家的教育风格和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了解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

这所学校结合进修学校培训情况和校情,制定好阶段性培训计划,并把各项教师校本培训内容按学时积分和作业积分建立综合积分考核制度,针对学校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和教师急需提升的能力等方面,加足学时并提高作业成果考核分值。如,在教师的命题能力、课堂效益、师德基本修养、对学生的沟通教育能力等方面安排足够多的课时和提高作业成果分值。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青蓝工程结对等方面个性化培训实施附加综合积分。对各方面培训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针对作业完成质量邀请专家和学校校本培训评议小组进行A、B、c分层次评估,综合学时得分和作业得分,汇总累积成培训综合积分、培训综合积分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和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的依据。

通过培训综合积分考核机制,提高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主动性和热情,加强了教师校本培训保障机制,破解了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统一的矛盾,使教师校本培训真正走向制度化、实效化、科学化,促进学校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2.以检查和整改为手段,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计划和任务预置是教师校本培训的基础工作,是提高教师校本培训实效的前提。把学校的平时有效检查、及时整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学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是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综合积分考核机制的一项重要手段。教师的校本培训主要目的就是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和教育管理中,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人文素养、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通过强化平时检查,发现一些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疑难问题,及时破解问题和整改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市一所学校在加强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基础上,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实际管理过程中一些问题,开展了教师师德治理行动,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三个结合”:授业与传道相结合;育人与育己相结合;保质与保廉相结合。树立教师“三种意识”:形象意识,表率意识,服务意识。行动的具体内容有:在网上一些歪曲事实、内容失实的帖子或言论的。上班期间上网玩游戏、观看与教学无关的娱乐性视频、网上小说、炒股或购买基金的。无视学校安全规定,课堂组织无序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按时参加校本培训或其他继续教育培训的。上班迟到、早退现象严重,私出次数过多的。私自征订资料并收受回扣的。参与赌博活动或变相赌博活动的。工作不落实,备课不仔细,作业批改不规范,单元练习不到位,监考不认真的。擅自离岗,课堂管理出现空位,无故推诿学校临时性工作的。

平时由校长室会同值周领导和值周教师进行不定时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相关教师下发整改要求,并把检查结果与培训综合积分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挂钩,对屡教不改的教师与学校优秀教师建立同伴扶助小组,帮助其及时加以整改。这样通过平时的检查和有效的整改,提高师德培训的实效性,也不断完善了培训综合积分考核机制。使教师明白校本培训的终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科学发展。

三、综合积分机制与校本培训实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