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培训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12:0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技术培训研修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Moodle;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20-03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各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都以各种项目形式进行,如“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的项目。因受项目经费、指标、时间、内容和培训模式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更多的只是针对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培训,骨干教师在接受集中培训后,再回所在学校为学科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如何保障参培教师培训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没有时间参加集中培训的中小学学科教师提供有效的培训,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将集中面授培训与基于网络培训相结合,采用混合式培训模式,可有效地解决学员工学矛盾,培训效果更佳。
二、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平台的构建
(一)Moodle网络平台的特点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Learning Environment),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它是由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博士主持开发的一套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1]该网络平台操作简便,具有个性化、共享性、开放性和社会化等特点,在突出学科培训与在线学习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在课程教学管理及培训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二)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平台的构建
结合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实际需求,提出培训平台构建的主要思路:充分发挥Moodle环境的优势,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主要从资源和活动二方面进行设计,突出培训与研修。
1.培训资源设计。(1)培训内容设计。培训前以调研为前提,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教育部提出的“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合理设计培训内容。主要有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学研究方法与课题研究能力四大模块的内容。专业理念模块主要包括新课改新理念下对信息技术的再认识、优秀信息技术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心理分析等专题;该模块着眼于提高学员的信息教育教学理论修养,转变学员的教育理念,丰富学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专业知识模块主要包括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网络信息技术安全与学生发展、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不同类型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课程设计与评价等专题;该模块着眼于提高学员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策略、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员的可持续发展。专业能力模块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文本、音频、视频、图形图像)的编辑与处理、Flas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软件制作规范与技巧等专题;该模块着眼于培养学员具有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制作及应用的能力,从而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方法与课题研究能力模块主要包括信息检索与科研实务、基于课例的教学反思、协作备课的行动研究等专题;该模块着眼于培养学员的教育科研能力,使学员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能够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利用校本教研的方法,引领学员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本学科教师发展,帮助其他学科教师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和能力。(2)教学资源设计。针对培训的内容,本平台相应设计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培训案例、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专题讲座以主讲教师的授课内容为主,学员打开后可以直接阅读主讲教师的讲课信息;培训课件为主讲教师授课内容的PPT课件;培训案例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典型教学案例;网络课程包含电子教材、课程录像、优秀课例、基本技能训练、多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动画)、试题、文献等。
2.培训活动设计。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活动策略和协作学习活动策略的设计,Moodle支持多种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以Moodle平台作为学习者进入学习情境的载体,进入培训者事先设计好的各种学习情境中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教育技术知识、技能、方法。根据Moodle本身特性以及集成在Moodle平台中各个模块的特点,可实施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如主题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案例学习、任务驱动学习及基于网络课程的拓展学习等。[2](2)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Moodle提供了丰富的协作学习活动模块,如通过添加讨论区、Wiki、Blog、聊天室等,可以有效地创设供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协作学习环境。通过Wiki,教师可以协同教研,协同备课,协同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通过Blog,教师可以分享教学经验,学员可以分享学习心得。[3]
3.在线评价设计。Moodle在线评价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作业、测验、互动评价等。利用Moodle平台的问卷调查工具设计两份调查问卷:一份是培训前调查问卷,用来了解参培教师的基本信息,以及对培训的需求;另一份是培训后调查问卷,主要用来了解参训教师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以及对培训的建议。作业模块主要方便学员上传各类文件格式的作业到服务器,便于教师批改;测验模块主要通过题库出题,检测学员在不同阶段对所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互动评价为教师与学员提供交流评价的平台,可以对教师给定的范例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学员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打分。
三、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应用研究
本研究以广西教育学院2012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为例,分析基于Moodle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应用。本次培训综合采用集中培训、网络平台支持下的自主学习、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基于Moodle的在线学习对培训效果及对校本研修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Moodle构建一种混合式的培训模式。为解决集中培训时间短,而内容又相对多这一矛盾,本次培训采用了课堂面授和基于Moodle的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课堂面授主要采用专家讲座、教师讲授与示范、实践教学和分组讨论方式。专家讲座主要是帮助参训教师转变课程教学新理念,引导参训教师自觉投身于新课改的实践中去;教师讲授与示范则关注教师本身的教学问题,用生动的教学案例引领教师参与解决教学问题;实践教学要求参训教师掌握教学资源的收集、设计、开发、制作、应用等技能,着眼于培养学员具有开发教学资源和课件的能力,有效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分组讨论方式可吸引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让教师从讨论中发现自身的存在,最大限度地引发教师的探究兴趣,使教师伴随培训,经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洗礼,从而实现“我被培训”到“我要培训”的思想观念转变。
基于Moodle的在线学习主要采用基于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专家引领和小组协作交流方式。Moodle培训平台提供的培训主题内容及资源,方便了学员的自主在线学习。平台上的专题讨论区、课程答疑、在线作业、论文提交、博客、QQ群等多种工具,为专家、辅导教师以及学员之间创设了互动交流平台。例如,通过专题讨论区,由培训教师或专家组织学员进行话题讨论交流,也可由小组成员发起话题讨论,同时激发其他组的学员参与其中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员的交流热情,有利于学员之间思维的碰撞。当设置了参与讨论的时间段,教师和学员同时上线便实现实时讨论。
2.有效地创设共同协作和相互交流的学习环境。Moodle采用了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为协作活动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弹性空间。网络协作学习有多种方式,如竞争、角色扮演、辩论、讨论、协同、伙伴、小组评价和问题解决等。Moodle为实现这些协作学习方式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实现,如即时聊天、E-mail、Wiki、BBS、Blog等,教师可以根据培训情况选择性设计,按需组合。[4]利用Moodle提供的这些活动模块可方便地创设共同协作和相互交流的学习环境。培训过程中体现在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习资源、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双向交流。学员们可以互动交流,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解决疑难问题,积极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能实现资源共享,如把学员的优秀作品在平台上展示,让更多的学员分享他们的精彩。
3.为培训后的校本研修提供网络学习支持平台。将Moodle引入培训,为教师和学员提供了一个后续研修的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资源的建设,如利用Moodle的资源功能、活动功能、评价功能等强大的协作和互动功能,为校本研修创设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在这个平台上,开设了与培训内容相关的讨论区和答疑区,方便解答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我们把历次培训经过精选的教学资源,如培训的专家讲座、多媒体课件、各学科优秀教学课例、调查问卷等资源上传至Moodle平台,供学员校本研修参考。另一方面,我们选择性地将Moodle平台讨论区、聊天室、博客、论坛等互动模块产生的学员学习材料和作品加以整理,形成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供大家分享。此外,我们将本次培训的校本研修阶段要求学员完成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课例和教学反思、多媒体作品、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等资料上传至Moodle平台,共同构建学习共同体,共享资源,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参与性。
四、结束语
通过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远程培训与学习研修平台,作为集中培训的有效补充形式,在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模式、资源共享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初步做到培训的“互动、协作”和资源的“开放、共享”。通过学员完成的任务、提交的作品及培训后信息的反馈,验证了本次混合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概论――Moodle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洪福,张家年,李怀龙,徐影.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模式转变的研究――基于Moodle平台的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0,(7).
[3]邓国民.Moodle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7).
[4]潘娟,瞿,钟晓燕.基于Moodle的协作学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8,(9).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我汇报的题目是《携手能力提升工程2.0,助推学校信息化发展》,请项目组领导及各位同仁多多指导。
首先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校的信息化教学现状。下初镇中心学校共有14个教学班,330名学生,现已配备办公电脑100台,达到办公全覆盖,并全部接入互联网,所有教室、功能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和多媒体电脑等设备,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创造了基础条件。目前,学校的软硬件设备配置基本到位,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都已完成建设。智慧校园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全校师生的教学、教研、学习等方面的服务和管理,在家校沟通方面也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
我校共有中小学教师94人,这其中40岁以下的教师仅有3人,总体年龄偏大,求知欲不强。大多数教师都可以简单操作计算机,制作WORD文档、EXCEL表格和简单的课件制作都没有问题,但也只限于简单制作,再深一点的比如需要进行音视频编辑之类的事情就不行了。而且随着近些年教育技术和装备的不断革新,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一些教师墨守成规,不愿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新技术新平台的接受度不高,使用能力不强,这个时候到来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了。
我校自从开展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 0以来,扎实研修,积极配合,不断探究,深度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市教研中心领导的好评,今天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科学谋划在前,确保顺利开展
自从《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 0实施意见》以及乳山市能力提升工程2. 0相关文件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全校领导班子会议和全体教职工会议,分析时展趋势,树立时间紧、任务重的紧迫意识,加强教职工提升信息化水平重视程度;成立了以衣月光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管理团队,积极参加管理员培训会议、能力提升工程2. 0启动会、推进会,提升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素养与工作落实能力;鼓励教师抓时代脉搏勇于学,顺发展潮流敢于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破解教学难点问题,使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基于工作推进要求,我们首先要制定本校的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方案和发展规划以及对教师的考核办法,这需要对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进行评估。
前面已经简单介绍过我校的信息化教学现状,依据现有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多媒体覆盖程序与操作水平,可以确定我校为多媒体教学环境。另外根据我校教师的思想意识状态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掌握情况,为了保证能力提升工程2.0的顺利开展,制度保障要先行,在制定各种制度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做到:
(1)发展规划下接地气。结合我校推出的“金拇指”特色教育发展理念,致力于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看清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切合教师最迫切需要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作为线下培训目标,提高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改变落后观念,使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还会继续全面推进校园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网上备课、网上教研、数据分析、学情诊断等目的。另外我们还特别关注个性化教育理念,引导学校全体教师和管理层人员思考并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学生数据、学习数据、教师数据、教学数据等信息,为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提供支撑,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推进方案切实可行。在制定整校推进方案时,我们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和教师的技术水平,通过管理团队的多次集体研讨,确定了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明确信息技术学习重点,明确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短板和努力重点;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优化课堂教学和转变学习方式,引领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我们将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组织动员,通过宣传动员,组织摸底,成立下初镇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机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并确定采用分组培训的方式,将全体教师按学科相近的原则进行分组;第二阶段为实施培训,主要是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各种各样的线上线下培训、组内研讨、听评课活动等;第三阶段为测评验收,主要是完成参训教师的校内考核和评价,完成校级培训过程性资料的整理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应用考核评价,力争全体教师顺利达标。
(3)考核方案切实可用。管理团队共同研讨制定了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方案,通过评价和激励的双向措施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数据分析技术;以赛促学:通过教师教学设计比赛,促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学习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育资源共享化:基于学校的信息化平台,将本校教师优秀的教学设计进行资源共享,提高全校教师的数据分析水平。总之,各种方案的可操作性使能力提升工程2. 0项目得以在本校顺利开展。
二、团结一致选点,齐心攻坚克难
为了将能力提升工程2. 0切实做好,经专题会议研究决定,我校成立了下初镇中心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工程领导小组,其中衣月光校长为组长,负责能力提升工程整体工作的安排部署,业务校长为副组长,负责能力提升工程在学校推进的具体工作部署,业务骨干教师为成员的信息化培训管理团队,以技术骨干教师于蕾为主负责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的全部技术培训和督导工作。有了领导架构,接下来的就是教师的分组了,我们定下的分组研修的总方针就是分工合作、组长担责、综合考量、合理选点。
先来说一下分工合作。今年4月份我校召开了全校能力提升工程2.0启动大会,解读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 0校本研修实施及考核方案,并以教研组为核心,根据学科相近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下面我以初中部为例,我们将初中部教师分为5个大的研修组,一线教师按学科相近和技术骨干合理分配的原则分为四个大组,分别是语数英组、物化地组、政史生组和音体美组,全部后勤教师单独分为一组,每组设两名组长,一名为技术组长,一名为督导组长。
组长担责就是说每个研修组的组长都由信息化能力强的教师担当,技术组长负责全组成员线上学习的指导和跟踪工作,指导学习困难的教师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指导并完成作业的上交;督导组长由工作细心者担当,负责研修过程材料采集工作,搜集组内成员研修计划,研修简报、活动图片,作业的发言稿、课件、案例、反思等等成果。每日利用工作空闲时间,确定为组内研修时段,沟通交流能力点应用的同时,完成作业的录制、上传等,两位组长的配合,将此项工作完整、完美的呈现出来,效果明显。
接下来是综合考量、合理选点,我们根据教师的能力水平、教学环境等实际条件,根据教体局下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规定,从6个基础能力点中选取了4个能力点,分别是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在6个基础能力点之外选取了两个能力点,分别是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这些能力点的选择主要针对的是我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力的短板以及急需的技术,我们希望通过学习与培训,可以使教师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三、混合方式研磨,校本应用整合
我们的研修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方式,线上课程学习,线下讨论实践,培训与校本研修活动深度融合,通过校级信息技术能力测评、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骨干教师认定等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校量化考核和评先选优工作。
1、线上研修,线下培训
每位教师共需要完成50学时的研修学习,教师按照个人选择的能力点,完成线上25学时的课程学习。线下活动的25学时平台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所以我们经过讨论,规定了教师按时参加线下课程部培训与实践,完成并上传三个“能力点”成果15学时;研课磨课5学时;教学展示与分享5学时。线下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市教研中心举办的市级培训内容,再结合教师完成三个能力点任务的需要来确定的,通过讲练结合、组内研讨等方式来帮助教师消化培训技术。由于时间紧张,截至暑假前我们一共组织了四次培训,教师们参与积极性非常的高,培训效果也非常显著,到暑假前所有教师全部完成了研修任务的制作与上传工作。
2、校本实践,丰富多彩
有了知识和技术,自然要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去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我们多次开展研修组内的教学与技术相融合的教研活动和讲课磨课活动,要求每个研修组每月开展一次能力提升工程2.0专题教研活动,并在研修组内选定两名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展示活动,其他成员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为了丰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我们还尝试了最近很火的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联系市直学校的优秀教师参与我校的教科研活动,为我们的学生进行网络直播授课,而我们学校的任课教师则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答疑、查漏补缺、巩固练习等工作,这种新颖的上课模式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虽然受平台条件所限,还不能达到真正的“双师教学”授课条件,但就现有的尝试来看,这种先进的授课模式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效果非常理想。
3、扩充资源,方便共享
为了深度融合校本研修活动,我们借助威海市智慧云平台建立一系列的信息技术校本实践成果展示任务,寻找一般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专业技能与微能力的切合点,建立学校教学资源数据库,借助智慧教育云平台的资源展评和网盘等工具,分学科、分学段将教师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类和展示,便于教师备课使用和了解学生,在畅通的网络环境下,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安全、高效、便捷地接入互联网,使用校内资源和互联网资源,从而使信息化教学的推进有了最基础的保障。同时鼓励教师建立个人资源库,方便进行网络资源共享。
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全面提升教师对研修和培训内容的熟练掌握和使用,同时也对把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激励评价、测评助学
所有研修组长都是测评项目学员,以测评活动为契机,提升其业务水平,达到以一带整的目的。以学校研修组、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利用研修组、教研组贴近教学实际的优势,立足课堂,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组内总结交流,提炼经验做法,打磨学员成果,通过对比,提取他人经验做法,完善自己的成果,上传至平台。首先采取组与组、人与人互评的模式,简单、直接的评论是对成果的最好的见证,然后对参加研修的每一位教师,管理员和组长根据上传内容的质量进行评分,数据及时进行公布,科学的数据反馈,既是指导又是督促,使工作开展更为顺利。
四、多样性校本教研,信息化成果展现
通过几个月的研修学习,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尤其是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有了大幅度地提升,不仅提高了研修质量,而且感受到了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魅力与能量,提升了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
1.参加网络研修的所有教师全部按照要求完成了三个能力点的学习与任务上传,校级管理员已经完成点评,等待专家最后赋分。
2.以研修组为单位,组内讨论推荐两位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其他教师参加观课评课活动,并提交听评课记录。
3.以研修组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能力提升工程2.0专题教研活动,集体讨论研修重点和难点,并提交教研活动记录。
4.智慧云平台开展的系列活动,极大地充实了校级资源库和个人资源库的内容。
5. 教师每人撰写了一份研修计划,每个研修组上交了一份组内研修计划,学校制定有校级研修方案。
6. 研修平台简报14份,导学和研修组完成研修总结10份。
自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在我校顺利开展至今,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热情高涨,教育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攀升,2021年用教研中心初中部领导在全市分析会上的评价是“下初初中四个年级成绩优异,全线飘红,六九年级都进入前三”。初中部和小学部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部进入全市乡镇前四名。仅上学年,我校教师就获得了威海市优质课8节,乳山市优质课31节,乳山市公开课7节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能力提升工程2.0的全面推广,今后我校将继续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上层楼!
谢谢各位领导!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篇3
1.1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
各级教育部门组织了许多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及时更新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和知识,提高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1.2参加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培训
教师短期内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参加教育机构组织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如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
1.3通过自学掌握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师德修养
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机会毕竟是有限的,而学习与掌握的信息知识又是无限的和迫切的。要想在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能有突破性的发展,就必须自觉学习,就必须树立终身的学习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出现,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教师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2实践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教师师德修养
2.1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
教师们对于多媒体应该多接触、多练习、多使用,熟能生巧,教育信息技术水平一定能够不断提高。
2.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写作
利用网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写作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通过研究、利用、管理和评价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帮助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并能更数字化教学资源这条有效途径实现有意义的研修、反思。2.3与学科紧密结合进行学习与研究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次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教师根据所教学科自己的特点,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如汇报课、研究课、课题的研究等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训练学生的信息技能,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4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评比活动
教师应把每一次活动作为提升自我素质、展示自我、学习经验的一次重要机会,积极参与活动研讨和反思,撰写活动总结和相关文稿,既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提高,更是提高教师师德素养的良好途径。
3教师博客的开通,提供交流平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带动教师的师德修养
教师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通过教育博客,能够及时学到新时期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理论的变化、师德素养的要求等等知识,将对教师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4远程教育的借鉴,提升了教师的师德修养
篇4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体化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0-0064-04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先后开展计算机培训、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新课程培训、Intel未来教育培训和省培国培。培训的有效性问题越来越凸显:面对一般都有繁重工作任务的教师,培训者面临重重困难和种种挑战!一方面,广大教师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希望培训方实行按需施教,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希望培训内容前沿和与时俱进,避免与其之前参加过的培训内容重复。另一方面,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却在下降。“身在曹营心在汉”和中途放弃培训的学员比例逐年增加。面对大量的培训机会和唾手可得的网络学习资源,广大教师不再视培训为“稀缺资源”和“福利”,有效性和培训机构的品牌、声誉和口碑成为教师是否参训的主要考量点。
那么,如何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基于多年的教师培训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一体化改革才是有效培训之出路。培训者必须加强培训项目的顶层设计,进行包括培训理念(指导思想)、模式(方式)、内容、方法(手段)、课程资源和教学评价在内的一体化改革,方可达到优化组合培训系统各要素、各子系统,实现系统整体优化,从而大幅度提升培训有效性的效果。总体策略是,视培训为项目研究,做到培训设计系统化(一体化)、培训研究常态化(课题化)、培训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培训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培训方法多样化、培训人员团队化、培训师资专业化、培训内容模块化、培训教学个性化、培训资源微课化、培训成果可视化(数字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体化改革策略
1.培训理念改革
培训理念在整个培训项目中处于最上位,是培训项目顶层设计的核心,决定着培训项目是否既立意高远(顶天)又贴近一线教师(立地)。
(1)一体化改革理念
培训是个大系统,人员构成方面包括培训决策者、培训者、受训教师等。其中,培训者又包括项目负责人、学科首席专家、主讲教师、助教(辅导教师)、班主任和其他支持人员。要素构成方面包括培训的需求、目标、理念(指导思想)、模式(方式)、内容、方法手段、课程资源和评价方式等。因此,培训项目必须以系统论和系统方法为指导,进行一体化改革,实现以上人员和要素的优化组合,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2)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师学习信息技术,而是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进而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此,必须确立“技术培训、教育理论指导和专业发展引领并举”[1]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信息化教研教改、网络化学习、个人知识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一盘棋思想[2],走出“理论、技术、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油水分离的困境[1]。
(3)“学思行省”与“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理念
“学思行省”是“学习-思考-行动-内省”的缩写。波斯纳提出了著名的教师专业发展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专业发展”,可见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学思行省”理念应贯穿于培训全过程,包括课程模块设置、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专题教学、技能操作、作业任务设计、教与学活动设计、教学管理与评价等环节。“学思行省”与“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理念一脉相承。
(4)“导-训-研-赛”一体化理念
“导-训-研-赛”一体化是指“引导(理念、理论知识、方法策略层面)-实训(技能、实操、工具层面)-研究(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竞赛(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课件、微课等)”一体化,与“学思行省”一脉相承,贯穿于培训全过程。
2.培训模式、方式、方法和手段改革
(1)针对集中培训的弊端,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学习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
(2)探索以微课、慕课为主要载体的“导-训-研-赛”一体化培训模式
开发系列培训微课程、慕课,方便教师利用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指导学员开展基于微课的说课、上课、评课、分享和交流,提升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能力。
(3)综合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创建网络研修社区
发挥教师博客(博客群)、QQ(QQ群)、微信(微信群、微信公共平台)、K12教育网络空间、网易云课堂、慕课平台、教师工作坊的各自优势,创建适合不同类型学员需要的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
(4)组建复合型培训团队,探索教研式培训新模式
例如,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的教学中,组建包括教育技术专家、信息化教学专家、教研员、名师(学科教学专家)、一线优秀教师、行业企业职教专家在内的复合型研训团队,开展现场教学诊断和观课磨课,提升学习实效性。
(5)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专题学习
对于理论专题的学习,主要采取专家讲座、问题研讨、课后反思与课题拓展等培训方式,充分发挥专家讲座高端前沿、专业引领、信息量大、引发学员深度思考的优势,配以问题研讨、课后反思和课题拓展,引发学员观念转变和行动跟进。对于设计、开发和技术应用专题的学习,主要采取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项目学习等培训方式,采用“范例演示赏析评价基本技能训练模仿借鉴改造改良创新”的教学模式[1]。
(6)开放机房,加强实操实训
中午和晚上开放机房给学员上机操作,多安排上机辅导教师,兼顾两端。根据学员学科专业背景的差异,主讲教师为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员提供多样化的案例素材,更贴近学员的学科专业。集中培训学员人数较多,可采取理论课大班制,技能课分班制,充分发挥优秀学员对其他学员的带动作用,使学员获得比较充分的技能指导和训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点受限和学员基础差异大、教学进度难统一等问题。
3.培训内容改革
依据现代教育技术最新发展、相关培训标准、学员基础和需求,确立以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开发、应用为核心内容模块,以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的培训方案,设置理论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四大课程模块,并且保持滚动式迭代更新。其中,理论提升模块包括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新角色、信息化教学现状与趋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路径等专题。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包括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什么是说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常见误区、说课常见误区、全国获奖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赏析、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及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模块包括网络搜索与下载、动态与可视化PPT制作、国内外优秀微课赏析、微课设计与创作、慕课开发、Flas技法、课件艺术性与美工、数字校园资源建设等专题。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模块包括信息化教研教改项目的选题、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论文写作、教学成果培育,翻转课堂课例研讨,数字校园教学应用,教育新媒体新技术等专题。依据学科最新发展态势,每年新增2-3个前沿性专题,依据学员培训效果反馈删减2-3个旧专题,保留的所有专题保持20%以上的内容更新。
4.培训课程资源改革
由于培训对象大多数为各学科专业一线教师,部分为教学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其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迥异,必须开发支持学员自主选学的多样化、多层次课程模块:①除公共必修课程模块以外,面向不同对象开发针对性的选学课程模块。②面向不同学习基础的教师开发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梯度、递进式课程资源(案例)。③开发培训管理平台,实现学员基础评测分级、分级呈现课程模块,在完成相应必修课程模块后,可自主选学扩展课程模块。培训管理平台具有注册、选课、在线学习、在线作业、在线测验、反馈诊断、在线互动、学分管理等功能。④培训课程微课化。开发培训课程系列微课,形成短小精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微课程,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方式。⑤创建以微课程资源为基础的系列培训MOOC,支持大规模学员在线自主学习。⑥与参训教师和参赛教师合作,将培训班课程资源和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作品纳入中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重点建设各学科专业优秀微课资源。⑦根据时展、技术更新和教师实际需要,开发前沿新课程模块,更新原有课程模块。
5.培训评价方式改革
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性、开发性、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主要采用电子作品集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培训过程中各技术学习专题教师适时组织课堂学习竞赛,评选技术学习优胜奖进行教学激励,最后培训团队根据学员出勤、纪律、提问、回答问题、专题优胜奖、电子作品集汇报和评价结果评选优秀学员,实现培训成果可视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鼓励、推荐和指导优秀学员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说课大赛和课件大赛,充分体现“导-训-研-赛”一体化的培训理念。
6.培训研究常态化、课题化
围绕培训有效性的提升,将培训涉及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培训理念的创新、培训模式的建构、培训理论的整合应用、培训内容的更新、培训方法的优化、培训流程的标准化,以及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网络化学习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和专业化发展能力的提升策略等,作为常态化的课题研究内容。近年来,笔者先后主持了“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师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中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理论整合研究”、“面向教教育的示范性精品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中职教师品牌培训项目设计开发与实施研究”等8个自治区级教研教改项目,尝试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培训中,提升了培训的有效性。
7.培训团队专业化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依托专业化培训团队。例如,笔者连续十年主持广西中小学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相关培训项目,均依托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学科(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该团队以信息化教育研究、信息化教学人才培养和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教师培训于一体。团队成员长期从事中小学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各有专长,配合默契,已打造成为颇具实力的专业化培训团队。
8.培训标准化
培训者必须总结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标准化培训流程:
每次正式培训前,首先要进行相关课题研究,集中解决以往培训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培训的有效性问题。
其次,进行培训调研,分析参训中职教师的真实需求。
第三,组建培训项目团队,研制培训方案,参加培训项目竞标。
第四,竞标成功获得培训项目后,第一时间根据学员需求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开发培训新课程(专题)资源包,更新原有课程模块资源包。
第五,成立培训班筹备小组和备课小组,召开筹备会和集体备课会,总结以往培训的经验教训,对历届培训班学员的学习基础与学习需求调研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初步掌握我区中职教师的学习基础与学习需求,明晰培训的总目标、总要求、基本理念、基本模式和专题目标。
第六,多渠道培训通知和培训信息。除了邮寄纸质版通知,还利用博客、QQ群、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微信等多种现代化通信方式,确保参训教师及时获得培训通知和后续培训信息(例如住宿订房、路线图、训前学习准备等),同时解答学员的一些问题,使学员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第七,提前做好训前准备工作。代学员联系就近宾馆,订购桶装水,安排学校食堂就餐,确定教室和机房,打印课表,购置资料袋;放置欢迎牌,打印并粘贴前往报到教室的路标;安排接待人员轮流接待学员;在网络教室的每台机子上安装培训要用的软件;检查设备,布置会场,确保开班典礼和培训的顺利开展;制作和安放学员学习证,提高学员的学习角色意识。
第八,学员报到前或报到当天,安排学员填写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息技术基础、学习需求、教研教改和专业发展现状的网络问卷,第一时间将统计分析结果发给各专题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以提高培训教学的针对性。
第九,加强教学监控和反馈。通过课后面谈、QQ群 、短信、微信、电话和邮件等方式加强学员与主讲教师、班主任、辅导老师之间的沟通和反馈,及时获取教学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各专题协调、有序地进行。
第十,加强班级管理和人文关怀,为学员创造最佳学习环境[3]。主要做法包括:佩戴学员证,严格考勤;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加强作业管理;安排最好的机房;中午和晚上开放机房,辅导教师重点指导基础差的学员,多听取学员意见。
第十一,将往期培训资源和本期培训新生成的优质资源汇总刻录成光盘发给W员,以支持学员的后续网络自学、校本研修和可持续专业发展。
三、培训一体化改革成效
培训一体化改革实施以来,笔者所主持的培训项目均获得满意效果,满意度均在95%以上。学员在问卷调查、座谈会、QQ群留言和培训日记中纷纷表示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意识与态度、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均有较大提升。以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为例,300多位参训教师参加2009年全国中职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2010年-2012年全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和2013-2016年“创新杯”全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46个、二等奖110个、三等奖120个、组织奖16个、最佳单项奖2个、大赛闭幕式最佳展示3个的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郑小军,杨满福等.基于Web2.0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整合培训模式创新实践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2):73-76.
篇5
一、继续扎实地做好非英语专业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工作。根据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要求,今年上半年,将开展初中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及测试工作。针对全市初中的特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在全市的校长会议及教导主任会议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各学校要将教育局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全文再在教师中组织学习,对培训的意义及目的要求要讲清讲透。
2.周密布置,确保培训及测试对象全员参与。继续教育办公室在XX年底,就已经下发了调查摸底表,新学期一开学,将及时地下发正式培训、测试报名表,要做到学校花名册、调查摸底表与正式报名表三表基本吻合,确保每一个培训及测试对象都能参与。
3.合理安排培训点,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管。针对本学期在各初中全面推开,点多量大的特点,我们继续教育办公室将本着方便教师,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而合理地安排相应的培训教学点。每个培训点上,继续教育办公室将安排专人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做好培训出勤的点名工作及培训监督。对各学校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及时通报。
4.严密组织测试,确保比较高的通过率。认真做好测试的组织管理,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参加测试。严格把好测试关,坚持测试的标准。
二、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测试前期准备工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是:首先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明确目的意义。其次是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对各个不同层次培训的人数。三是合理安排培训的顺序,与目前进行的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错开时间。四是选定相应的培训教材。五是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学校培训与本中心培训的内容安排,充分发挥各学校的培训资源。六是组织建立一支集全市最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培训骨干师资队伍,对培训师资进行先期培训,为全面推开面上的培训打好基础。
三、继续做好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
1.认真做好目前正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结束阶段的培训工作,确保这些培训班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有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中学物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班。五个培训班在学期初要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结束阶段的相关工作。
2.切实做好见习期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见习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检查力度,争取对所有见习教师都能进行听课检查,把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试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确保见习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3.抓好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结业组织工作。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是教育局培育名师工程的重点项目,继续教育办公室要与教研、教科室的相关部门一起全力抓好该班的结束阶段工作。要组织开展与导师的研讨、重大活动观摩、论文集的出版、培训工作总结等活动。
4.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已经制订的相关培训规划,继续在本学期中开设新的短期教师培训班。主要是开设小学语文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中小学艺术青年教师培训班。具体培训班的计划及开班时间将另行下发通知。
篇6
关键词: ADDIE模式;中职教师;培训;应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2-0078-03
2008年,广西率先实施“职教攻坚”,对中职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为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我们应用ADDIE模式对该培训项目进行了系统设计和优化,效果良好。
一、基于ADDIE的培训设计流程
ADDIE是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中最常用的系统设计方法,包括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评价(Evaluate)五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输出结果可作为下一个环节的输入,而每一个环节的结束也能给前一个环节以反馈信息并据此进行调节。[1]我们将ADDIE模式应用于广西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项目,设计框架见图1。
二、ADDIE模式在培训中的应用分析
本文以2010―2011年第三、四期广西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2013年广西“区培计划”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等为例,具体分析ADDIE在培训设计中的应用过程。
1.分析环节
依据ADDIE模式,在培训前需要对一些关键要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学员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并确定教学目标。
(1)学员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分析
广西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主要通过问卷调查、QQ访谈、博客交流等途径,了解学员先前知识、达到的基础水平、期待的学习需求等。例如,2013年广西“区培计划”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开班前,培训项目组向参训的100位学员发放了“培训学员基础与需求调查表”,回收83份,71份有效。问卷主要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基础”、“培训需求”等维度进行调查。由统计结果可知,70.42%的教师教龄在6年以上,而教龄在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只占19.71%,这说明参训教师大多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这从一个侧面提示大部分参训教师可能是网络时代的数字移民,其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较弱,而且不易提升。
“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基础”方面,主要调查了学员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各类工具软件使用情况、资源开发能力和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其中,61.27%的学员认为自身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已达到熟练或精通水平,而且学员的教龄越小,其熟练或精通率越高。55.16%的学员认为自己对一些工具软件没有掌握甚至没听说过。认为自己没有掌握微课、网站等资源开发能力,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些资源的学员高达90.85%。此外,仅有13.15%的学员表现出自己具备了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综上可知,从整体上看,该培训班学员的信息技术能力较弱,基础水平较低,且偏向一些简单的技能操作,对新技术新媒体了解不多。
“培训需求”方面,33.58%的学员希望培训能采用案例教学法,而18.98%的学员希望培训者能手把手地辅导。大部分学员希望培训班能开设课件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设计与开发、可视化PPT等课程,且希望获得教学范例及配套教程、优秀课件和优秀网站等学习资源。总之,参训学员希望能从培训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2)分析教学内容并确定教学目标
对培训的分析除了来自调查问卷,还来自培训项目组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对数字化网络技术更新情况的把握,对信息技术时代教师授课的需求,同时,第一、二期培训总结时的反馈调节意见也成为分析时重点考虑的一部分内容。例如,在举办2013年广西“区培计划”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时,除了考虑当年参训学员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培训项目组还考虑了当年新媒体新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加了微课的设计与创作这一新专题。另外,考虑到大多数学员无法在短时间内学会较难较复杂的技术,培训者决定将培训目标定位在提升教师学员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基础能力和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能力。对较难较深的技术,只做适当引导,而不要求花费过多时间深究。
2.设计环节
分析的输出结果作为输入项进入流程的第二个环节:设计。设计是ADDIE模式中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关系着开发实施的过程和结果。整个教学系统相当于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根据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如图2),它应该分为五个部分:Who(谁),Say what(说了什么),To whom(对谁),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2]由于受众研究(对谁)已在分析阶段完成,所以培训需要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培训课程(内容分析)选择培训教师(控制研究)选择培训地点及教学媒体(媒介研究)评价教学效果(效果研究)。广西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包括了上述设计内容。
(1)设计培训课程
课程内容主要根据分析阶段的分析结果进行设计,同时配以相应的学时。例如,针对学员“信息技术基础弱,对新媒体新技术了解不够”的问题,2013年广西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班新增了7个颇具前沿性和指导性的教学专题,包括E-learning技术与应用、可视化动态交互性PPT制作、微课赏析与设计、微课制作、快速课件制作、思维导图概念图教学应用等。另外,为满足学员“希望学习课件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课程需求,培训班开设了“课件艺术性与美工技巧”、“中职信息化教学设计评析”等专题。
在设计课程时,培训者还根据学员的学习水平,按照同一知识的难易程度将一些授课内容进行分层设计。例如,2010-2011年第三、四期广西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班将PPT课件制作的内容分为基础篇、中级篇和高级篇,Flash分为基本动画技法和高级动画技法。如此设置能满足更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适合不同水平的学员。基础差的学员可从基础学起,逐级学习,逐级“登高”;基础较好的学员可以巩固和提升。
(2)选择培训教师
项目组精心选聘的课程主讲教师都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优秀教师,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和高工4人、讲师1人,其中硕士生导师6人,他们来自承办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学团队以中青教师为主,分为主讲教师、助教(上机辅导)和技术人员三类成员,他们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网站开发、视频编辑、微课创作等方面各有专长。其中,主讲教师主要负责课程专题的授课任务,一般是在所负责专题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原创了大量优秀范例资源的资深教师。助教主要负责辅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方面为任课教师的教提供支持,协助其备课、准备教具和资源、维持课堂秩序等,另一方面为学员的学提供帮助,在课前、课中、课后全程跟班,手把手辅导学员操作,面对面或通过QQ解答学员的疑难问题等。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维护机房、拍摄课堂教学录像、解决机器故障、开通上网账号等任务,为学员无顾虑地安心学习提供技术保障。
(3)选择培训地点及教学媒体
在确定授课内容及培训教师之后,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来选择培训地点和教学媒体。由于培训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旨在通过实践使学员自主建构有意义的学习,提高学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学习与教学的能力。因此,项目组决定采用“多媒体教室与计算机机房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培训。由于理论性专题需要统一讲授、广泛研讨和充分的师生、生生互动,一般安排在多媒体大教室,研讨交流时分组展开。对于需要学员动手实操的课程,则分基础班和提高班,安排在计算机网络机房,边学边练,快速提高。
(4)评价教学效果
为了有效地评价教学效果,了解学员的习得情况,培训项目组主要从学员学习效果反馈问卷、个别访谈、课堂观察、专题评优和学员作品集等方面展开评价。其中,学习效果反馈问卷和学员作品集评价(评出优秀学员)主要在培训临近结束时进行,属于总结性评价。个别访谈、课堂观察和专题评优(专题优胜奖)在专题学习期间进行,属于形成性评价。
3.开发环节
开发阶段主要是为主讲教师选择、编制和开发培训材料,为培训设置评价量规、调查问卷等。
(1)选择、编制和开发培训材料
主讲教师根据各自负责的课程内容准备课程讲义、授课案例和教学辅助材料等。例如,“微课赏析与设计思路”、“微课制作”的主讲教师开发了大量的原创微课资源,总结了微课创作的思路和软件,并汇总分类了典型微课案例。“E-learning技术与应用”的主讲教师准备了iSpring、Adobe Ultra、PowerCam等大量快速课件制作软件和相关案例等。“中职信息化教学设计评析”专题的主讲教师则为学员提供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设计范例和课件范例。此外,学科组还将精选的教育技术素材、教程、微课示例和课题研究资料(共4.28G容量)刻录光盘发给学员,以支持学员的后续校本研修和专业可持续发展。
(2)设置评价量规、调查问卷
根据分析和设计环节的结果,培训项目组制作了评价量规表、满意度调查表和教学效果调查表等。针对每一个课程专题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
4.实施环节
实施环节是在前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展开的。项目组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例如,针对“微课赏析与设计思路”课程专题,学科组将课程建设中最新开发的微课资源、可视化PPT等运用到教学中,引导学员思考并分析何为微课,如何构思和制作微课,使学员领略了近期的新技术、新媒体、新理念和新理论,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中职信息化教学设计评析”专题,学科组将近几年信息化教学大赛和2013年广西“创新杯”教学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作为案例运用到教学中,并邀请参加国赛的广西代表队选手现场说课和演示作品,让学员感受到国赛作品和选手的水平,激励他们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5.评价环节
评价环节,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学员作业完成情况等确定培训的目标实现程度,并据此调整培训方案。
基于评价的需要,项目组主要采用自制的培训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并辅以学员的培训日志,多方面来采集学员的教学反馈信息和满意度等。调查表主要针对“广西中职教改立项申报及问题分析”、“创建学习与知识管理型博客”、“中职信息化教学设计评析”、“E-learning技术与应用”、“可视化PPT制作”、“微课赏析设计思路及制作”等12个课程专题的开设必要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总体情况5个方面进行调查。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下发纸质问卷60份,回收问卷53份,有效问卷47份。由问卷可知学员普遍对本期培训感到满意,学员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评价较高。学员在培训期间建立了自己的教学博客,并通过博客留言、评论和培训日记等方式纷纷表达了对培训的感受和反思,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认识等。
三、总结与思考
从ADDIE模式在广西中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应用情况中可以看出,ADDIE适用于师资培训,而采用了ADDIE模式的培训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每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彼此提供反馈调整,从而使整个培训趋于一种不断改进的“良性循环”。然而,问题的症结也在于这种紧密相连的关系,倘若在分析阶段错估了学习者的基础水平和学习需求,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设计、开发和实施阶段的开展。因此,我们从2008年开始便在培训项目的三个阶段展开分析,培训开始前对学员进行基础与需求调查,培训过程中通过座谈、访谈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培训后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员的反馈和教学效果,以期从多方面了解培训的开展情况和调整方向,为下一次培训的开展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可以说,分析贯穿在培训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支持阶段性反思和总结,有助于每一环节行动的及时调整,为下一个环节提供正确的导引方向。
参考文献:
篇7
下面将XX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XX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XX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着,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XX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XX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活动。本学期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XX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XX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XX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篇8
【摘 要】教育信息化作为我国教育发展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互联网服务的角度出发,借鉴现有服务模式的优点与经验,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远程服务的模式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北京市试点的教师在线服务为例,总结新模式下的服务效果,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互联网服务;教师在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2-0024-03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全国各级教育单位经过多年的积极投入,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初见成效,多数地区已经实现了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与此同时,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却明显滞后,在全新的信息化条件下,多数教师尚无法有效利用信息化设备和网络教学资源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工作。近年来,虽然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培训,但存在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教师们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服务模式。教育部在2013年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提出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采用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于此,笔者研究了当前互联网服务的应用现状,利用其他行业的优势经验,面向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了教师在线服务,希望借此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乃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互联网服务的应用现状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服务通过互联网的渠道送到人们手中,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的行业都在尝试以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自己,希望借助新的渠道和模式提升核心业务的竞争力。从服务的模式上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 线上自助服务
这种模式适用于交互较少的场景。在金融行业,各大银行推出了网上银行服务和手机银行客户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账户余额,进行转账或其他理财操作。在电力行业,智能电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随时查询自家电表中的用电情况,当剩余电量不足时,还可以通过手机购电,1分钟内就能充入电表。
2. “线上自助+线下人工”服务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这种模式适用于实体消费的场景。以京东、淘宝等电商为代表,用户在线上选择商品,生成订单后由物流送至手中,这种服务模式已经被人们普遍使用。另外,以餐饮行业为例,用户可以通过大众点评网获取美食信息,在网上参与团购等活动,在线下用餐时出示电子消费券完成购买。
3. 线上人工服务
这种模式适用于交互性较强的场景。在IT行业,很多软硬件厂商推出了线上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故障诊断和修复服务,通过互联网远程连接到用户的设备或系统,边沟通边修复故障。相比传统的上门服务,大大节约了时间和资金成本。这种模式在医疗行业和家电行业也被广泛应用。
从前面的各种服务场景中,我们不难看出,互联网服务不再受到工作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同时面对大批量的用户,高效率、低成本地帮助最终用户达成目标。如果将这些优点应用到教育信息化服务方面,结合适当的服务模式,必将给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带来质的飞跃。
教师在线服务的应用
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的信息化发展速度快、普及程度高,大量教学设备和应用平台进入校园。教师们面临很多的应用问题,但系统内现有的服务人力和培训资源远远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发挥前期投资设备的价值,提升教育质量,经过2年多的调研和准备,北京市建立了教师在线服务中心,在一些区县和学校对互联网线上人工服务的模式进行了探索,以期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 服务简介
教师服务中心由专业的人工服务团队,通过互联网远程桌面、热线电话、视频培训、微信等服务方式,面向北京市近郊和远郊的中小学教师,提供个性化全天候的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信息化教学应用技能提升服务、IT基础维护服务,解决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 服务内容
结合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内容和特点,教师在线服务中心从不同层面提供三大类服务: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信息化教学技能提升服务、IT基础服务。
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由服务工程师远程帮助教师快速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信息化教学技能提升服务以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由教育技术专家、服务工程师共同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IT基础服务以保障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为主要目标,由服务工程师解决技术问题,辅助教师掌握基本的IT技能和知识。
具体服务内容见下表:
3. 服务方式
(1)远程服务接入。教师在线的远程服务平台集成了即时通讯、桌面接管、文件管理、隐私保护等功能模块,由专业的工程师通过互联网远程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各种应用支持与咨询服务。
(2)现场服务。对于复杂的技术问题,教师在线派出工程师进行现场服务;同时,为教师提供的线下培训也通过现场服务的方式完成。
(3)在线视频直播。教师在线服务中心拥有功能强大的在线视频直播系统,定期将信息化教学应用相关的培训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分享给全市的所有教师,同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直播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与讲师就具体问题展开咨询和互动。
(4)微信。关注教师在线的微信服务号,一线教师可以及时接收最近的教育教学资讯和资源,在点滴中提升教育水平和信息化应用能力。
4. 应用效果
2013年-2014年,北京市在大兴区和西城区开展了教师在线服务试点,一年来对外服务4万多次。通过对教师提出的服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服务在所有服务中的占比约为70%,多数服务的时长分布在20~40分钟,服务满意度为90%以上。这些数据说明,教师在线这一新型服务模式获得了一线教师的认可,很多学校和教师的活跃程度很高,说明教师对于服务有了一定的信任和依赖,确实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在线对推进学校信息化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远郊区县的教师而言,不再受到地域和资源的限制,同样可以快速、便捷地获得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服务和培训。
展 望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各个行业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创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效、合理地借鉴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对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教师在线服务平台具备的强大功能和优势,以及跨时间、跨地域、高效、低成本等特点,为中小学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和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和便利的服务方式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虽然教师在线服务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但笔者认为,模式的创新仅为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建立了一种渠道,应当在此之上加以优化,探索与教学本身相关的服务内容,最终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一方面,教师在线服务平台既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通过整合优秀的师训资源和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科教师的教研教法服务,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联合优秀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公开课)服务提供商,借助教师在线服务平台的高互动特点,让优秀教师面向不同区域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
[2]史陈新,詹伟华.面向中小学的远程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1).
篇9
一、遵循原则,突出特点
1、培训方向突出创新性。我们的培训工作在充分总结和吸收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求质量,以创新求效益,以创新促发展,按照终身学习的要求,遵循干训师培规律,积极推进干训师培制度、体系、模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促进了干训师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培训方式突出主体性。培训工作坚持把领导教师当做培训主体对待,如果不考虑领导教师的需求,没有领导教师的主动选择和参与,没有领导教师的自主配合和接纳,培训必然是低效的。培训部门在培训过程中随时听取意见,及时调整工作,加强培训实施质量的监督和调控,培训结束后注意收集反馈信息,促进了后续培训工作的改进。
3、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以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为载体,组织中小学领导和教师“三新一德”的全员素质提高培训,通过新理念培训,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新课程培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新课程改革创新;通过新技术培训,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通过师德教育培训,改革师德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
4、培训过程突出实践性。培训中如果脱离了领导教师实际成长和发展的根基,就无法解决教师课堂实践和领导教育管理工作中所生成的实践性问题。在培训中我们结合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观摩研讨、读书报告、案例评析、问题研讨、讨论互动、主题作业等丰富的培训形式,使学员不仅和授课教师之间相互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也让同伴之间保持良性互动。
5、培训结果突出实效性。根据我市领导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培训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坚持分片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坚持因校制宜,按需施培,注重实效。既有集中学习,也有分散实践;既有面授指导,也有远程网络教学;尽量采用案例教学、微格教学、互动参与、观摩诊断等灵活、多样、新型的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二、分类培训,增强素质
1、培训全员,打造业务精良队伍。教师全员培训,我们以“三新一德”为主要内容,以网络课程资源为载体,以网络远程研修为主要学习方式。2013年有4798人参加网络联盟学习,998人参加文本学习。我们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使每位承担新课程教学的教师接受不低于80学时的培训,新课程培训帮助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在我市已经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计算机等级检测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其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做到了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普遍接受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在师德教育上,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师德典型,广泛宣传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
我们把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作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最高准则,切实转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贴近教师工作,途径多元,形式多样。在培训方式上,我们以自学和现代远程教学为主,辅之以必要的集中培训,并与校本培训活动相衔接,既充分保证培训质量,又最大限度方便教师学习。
2、培训班主任,打造教育管理团队。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因此,围绕着培养一流的师德、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管理这三个目标,我们对全市1782名班主任进行了培训,一是把班主任培训工作作为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长期任务,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二是在抓好班主任工作“知行中国”网络远程教育课程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校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三是开展以案例分析研讨、课题攻关和创新实验为主要形式的培训研讨活动。班主任培训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一是请国家级的专家学者王文湛、魏书生、高金英、丁榕、关鸿羽等来我市做理论学术报告;二是由具备相当经验并在现有岗位上取得一定成绩的班主任做专题报告;三是学习与观摩相结合,新老班主任成立师徒结对关系,促进新班主任的迅速成长。
3、培训骨干教师,打造精品特色人才。骨干教师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培训骨干教师的目的是让他们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因此,我们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主要关注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科学的前沿理论,这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教师的理论视野,为教育研究寻找理论支撑;二是教育科研方法,骨干教师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但还没有经过科学、严格又系统的总结,所以教育科研方法作为工具性课程显得十分重要;三是综合实践课程,我们坚持骨干教师做一到两个个案追踪,采用所学的方法,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通过培训,骨干教师均感觉到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很强。从受培训骨干教师的作业、笔记、个人总结和考核情况来看,骨干教师们对培训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掌握和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均达到培训的要求,所有受培训骨干教师均综合考核达标,这些骨干教师培训后,均能培训本校的其他教师,发挥辐射作用,能主动收集教学信息,自觉研究教学资源的教师不断增多,从而带来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重大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推动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4、培训新任教师,打造新生力量。我们对2010——2013年新招聘的127名教师在上岗前进行短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师德教育专题,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政策法规,教育教学常规专题,教育技术、课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内容。坚持教师个人提高为辅,鼓励新教师加强自修,提前进入角色。新教师都制定了自学计划,在学校和帮教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加强教育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学校建立新教师培训档案,精心选派指导教师,督促并定期检查带教情况。通过案例教学、情景体验、现场诊断、网上交流、自主学习等方法,组织新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培训,使新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快速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的建设者,从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创新理念,积蓄能量,提升水平
1、完善机制,更新知识。对校长的培训,我们主要以研究探索“专家主题”形式进行培训,使校长进一步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学习新知识,探讨新问题,交流新经验,适应新形势。解决校长“应知应会”问题,根据校长专业成长特点进行专题讲座、交流互动和考察学习,尝试案例教学,挂职锻炼等模式,完善校长兼课、听课、评课制度。我们对55名校长和121名副校长进行了培训,并对他们兼课、听课、评课作出具体要求,提升了校长教学管理综合素质。
2、明确职责,积累经验。对教导主任的培训主要是引领教导主任关注新形势,发现新问题,研究新策略,积累新经验,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掌握科学的工作原则和方法,提高其组织、指导、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对全市小学214名、中学138名教导主任一是坚持按需施培、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二是采用专家引领、实践考察、小组交流、自主研修等方式进行培训;三是突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四是促进其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3、选拔人才,做好培训。后备干部的人选主要是在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较好的工作业绩、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富有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优秀班主任教师中选拔。通过选拔后备干部定期到优秀学校和机关挂职、刻苦研修。对他们进行更新理念,优化思维,完善知识结构,学习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等内容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四、探索模式,集中培训,校本研修
1、依托国培,短期集中。无论是哪一类人员的培训都安排集中培训、集中辅导的过程,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优势课程资源和专家型教师来为教师面对面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了专家的引领,有了课堂教学的现场示范和指导,教师能把问题看得更高,看得更远,看得更透彻,提高培训的效果。仅2011年,我市就有936名教师参加国家、省、州里的培训,时间最长的有三个月,最短的也有一周。
2、三级研培,校本为主。我市三级研培网络基地的建设,形成了“以强带弱,基地辐射、城乡联动”的教研师培格局,依托三级研培基地,通过校本研修的培训方式,改变了过去教师培训模式的单一化,形成集课堂教学展示、专题讲座、名师送课、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主题研讨、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多元化研培模式,教师参与的多了、积极性高了,真正起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发展。
五、确定目标,注重过程,达到效果
师培干训是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保证经费投入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各学校对教师参加各种培训都给予政策和财力的鼓励与支持,仅2012年全市就投入411万元资金作为培训教师的经费,其中各学校投入306万元,教育局投入105万元。
篇10
关键词: 中职数学;多媒体教学;现状分析;解决策略
新课程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多媒体教学在职高校园内逐渐盛行。但也存在很多误区,如很多老师是为了应用而应用,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无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中职数学多媒体教学现状分析
1.对中职数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两种极端认识
现阶段教师对在中职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存在两种极端的态度。一是部分教师认为没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该部分教师认为多媒体的使用只不过是“黑板搬家”,而且太快的切换速度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所以这部分教师对多媒体的态度是全盘否定的。二是部分教师认为多媒体是时尚、万能的。该部分教师认为,无论什么样的知识点都可以采用多媒体,他们在课件中堆砌了很多没有必要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导致多媒体的滥用。认为这样可以将多媒体的功效最大化,不但没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的使用成为做“秀”。
2.缺少适合中职学生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它是将图形、视频、动画等融为一体,变单一媒体为综合媒体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但现在中职教师在实践课改的过程中,缺少适合中职学生的数学多媒体课件,致使中职数学多媒体教学处于尴尬的境地。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缺乏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既有技术上的要求和难度,也存在内容构思和设计创意上的智力付出,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很多中职教师不愿意制作多媒体数学教学课件。
第二,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不明显。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对教师使用的多媒体关注更多的是图文并茂的表层信息,而对于具体内容的逻辑过程并没有真正在意。所以,中职学生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的学习效果不明显,也打击了很多中职教师开发、使用多媒体从事教学的热情。
3、授课方式单一,造成“生机交流”代替“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目前中职数学课多媒体的使用普遍存在过分依赖多媒体,缺乏互动交流。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点击鼠标播放PPT制作的课件,站在投影仪前根据课件内容照“本”宣“读”。这种授课方式仍是传统的“讲授——告知”型模式,缺乏师生间的思想与情感交流,也忽视了生生间的必要交流。
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机交流”的优势,不利于来自不同对象之间的对话,也不利于锻炼和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鉴别和交流探究的能力。
4.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熟悉,不规范
教师熟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学功能、应用特点和使用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然而,有些教师因为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没能很好的熟悉多媒体设备及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这也是很多教师不使用或不能很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有的教师不会用几何画板,不能让这一强大的数学软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有的教师不懂多媒体的使用流程,采用不规范的操作致使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缩短。
二、多媒体教学应该成为中职数学课改的有效抓手
(一)多媒体技术对于中职数学教学的优势分析
首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导致一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重心发生了改变。例如,在上“函数”这一教学内容时,传统的板书教学把教学重心放在训练学生绘制函数图形,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绘图工具,从而将课堂教学的重心转到讨论数字对图形的影响上来,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优化教学结果。
其次,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不可能进行的数学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模拟。例如,以前学生难以理解的“空间与图形”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得看到一个立体图形在二维到三维之间的转化。
最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发生了改变。借助多媒体,一些过去不能教或难教的数学概念、定理或原理现在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阐释,为课堂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介入多媒体技术
1.多媒体教学内容的选择
数学教学一般分为概念定理基础课、习题应用巩固课、研(探)究课等课型。这些课型都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但也不是每课必用。例如,概念定理基础课中的集合概念、不等式性质及解法、均值定理及应用等,就不必一定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函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是最明显受到多媒体技术影响的数学领域。
2.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介入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表现为:
(1)情境式: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或相关专业问题入手,利用多媒体设计情境,导入课堂教学,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等教学内容,以直观的景象呈现出来,在情境中组织学生活动,获取相关数学结论,体会数学与专业的联系;
(2)探究式: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形式,教师设计展示学习课题,安排学生分组,借助信息技术如学习软件、网络资源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习题式:教师开发电子习题本,设计数学题库系统,允许学生自行选择相关内容,自行练习巩固知识,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分层测试考核。
(三)多媒体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体现“提升教师、服务学生”的教学理念。多媒体进入课堂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教师的教学起辅助作用,同时也是让数学课堂从技术和文化等多角度一起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作用。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要强调学生的“参与”,不能把改变教师的“教”作为设计的唯一目标,应注重“学”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脑、动手等活动掌握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其次,应把握“质与量”有效统一的教学尺度。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把静态变动态,把抽象变形象,但是也不能滥用,不能用多媒体的“形象”来代替数学学习的“抽象”。所以,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把握“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一个很好的集合点。
三、中职数学课堂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能力
目前,大多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尚不能独立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因此数学教研组及各研修组,要充分利用周研修活动,组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参与信息化教改的能力。具体包括:
1.树立新型教学理念
在对“教与学”的理解上,要改变传统的“告知——接受”思想,努力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式,利用多媒体所呈现的重要信息,理解理论,构建结构,并尝试巩固和应用”。
2.熟悉基本软硬件的操作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熟练操作多媒体演示平台资源,如常用软件WORD、EXCELL、PPT、FLASH、几何画板等,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
3.摸索新型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建“电脑—学生”、“学生—学生”、“教师—学生”等各种合作交流互动模式,实现“人机对话,自主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软件资源的整合开发,不是一种短期行为,要求数学教研组及全体教师,统一思想,逐步推进,通过长期的积累,努力构建完整的中职数学教学资源。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项研究。
一是系统梳理教材,结合中职学生实际,确定可以设计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并形成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目录;
二是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通过教师形成合力,边开发,边摸索,边修改,边完善,充实教学资源;
三是收集现成多媒体教学资源,并结合实际加以修改整理。比如,基础教育资源网、浙江教育资源中心、黄牛课件网等资源的充分利用、整合与入库。
四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要分门别类,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如:
(1)按教学内容分,可以分成“集合与函数部分、向量与直线部分、圆锥曲线部分、空间图形部分、概率统计部分”等;
(2)按教学功能分,可以分成“概念定理的情境化辅助学习、数学服务专业学习、数学服务生活化应用”等;
(3)按教学类型分,可以分成“多媒体教室环境的小组合作学习、局部网络环境的一对一人机探索学习”等。
(三)开展多媒体教学观摩,探索有效教学策略
首先,组织全体数学组教师学习信息化教改方法,总结成功经验,反复修改完善,以集体的力量推进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其次,构建完整的课改内容体系。有效课改成果的积累不仅仅是“多媒体课件”的收集、开发,还包括“典型教案、优秀教学设计、成功教学模式、自编教辅资源”等各种师生用教学资源,以服务下一批教师和学生。
最后,推出精品,打造中职数学教学特色。精品可以引领教师,可以辐射教学,用一批精品课程打造中职数学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但它终究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工具。但现代信息技术是否能对数学教学起到大的作用,还要看使用它的数学教师。只有教师深入研究数学知识和熟悉掌握多媒体教学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中职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朱慕菊主编
- 上一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 下一篇: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