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7 03:43: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课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培训概况
1、基本情况
2006年6月,我们2名主讲教师参加了河北省第二期英特尔未来教育高级研修班。带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一种全新的授课方式,一份沉重的责任,回到了南皮。自此拉开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帷幕。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集体备课,协作上课,有问题共同协商解决,通过摸索,顺利完成了两期英特尔50名教师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使学员认识到“英特尔未来教育”对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他们在各自学校推进“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实施,为培训后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次培训我们采用了集中时间统一培训的形式,每期上满6天,严格要求,坚持签到签退。
2、过程情况
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一是、我们英特尔培训办公室提前起草了南皮县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方案,对英特尔培训的各项细节进行了界定。在10月份临开班前,又专门召开了各乡镇业务校长会,严肃强调培训的重要意义及各乡校需要提供的各项保障。开办前的舆论造势做的比较到位,为培训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好的基础。事实证明这样做也是有效的。原来下达的指标,结果完成几乎都不到一半,而今年由于力度比较大,基本完成了培训任务。二是、教学过程灵活创意。按着集体备课的思路,各位主讲教师倾心指导,创意设计。将精讲和过程讨论体验相结合;教师自己演示和优秀光盘学习相结合,有利地促进了参训教师的理解领悟。三是,严格管理,确保培训成效。教学中我们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学员,对出勤及任务完成情况均做了严格要求。第一期培训未能完成学习任务,要求第二期开课的时候继续学习,第二期为完成作业的延期学习,整个培训过程所有学员均完成培训作业并及时结业。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技术培训,而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教师如何实施研究性课程和问题导向式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学员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强弱直接影响该项目培训的正常进行。因此,要求各学校严格按照项目培训标准选送学科教师。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员,我们还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辅导,以保证所有学员都能跟上培训的进度。
3、集体授课二、培训成效
我县今年共培训学科教师50人,未来教育的理念给全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崭新的教育理念正在改变着培训教师的教学思维,一改传统教学的旧面孔,令人耳目一新。在他们的辐射、带动和影响下,英特尔未来教育必将成为教师争先恐后,急于探索的教学方式。
1、通过培训,多数学员认识到培训内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可操作性实践。尤其在解决问题起点,如何提出问题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起点,通过基本问题、单元问题的提出和问题提出时的角色转换,使教师更加明确了如何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出问题、探究性学习;通过基本问题、单元问题的提出与分工,给出了一个实践探究性学习的可操作性方法;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通过学员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对单元问题的分工和合作,实现合作学习等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的方式解决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多数学员认为教学应用的实际意义很大,并且认为收获很多,改变了过去对多媒体课件评价时单纯考虑为了应用而应用的问题,解决了制作多媒体课件费时多、实效小的问题,以及应用软件的掌握难度大等一系列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支持作用。
3、锻炼了主讲教师,增强了主讲教师对“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深刻认识。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主讲教师对“英特尔未来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方法的认识初步达到统一。
三、存在问题
1、主讲教师需进一步统一认识、掌握教学内容、熟悉教学方式。
2、培训中反映出学员的电脑基础程度不一,授课的时候教师不易掌握授课进度和难度。个别学员电脑基础差,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跟上进度,产生挫折感。在今后的培训前我们要进一步强调学员的电脑基础,并以此促进学员参训前的电脑基础培训。
3、培训中反映出部分学员观念转换较慢,不会按照学生的特点来提出问题,同时参训时多数学员的精力主要放在网络技术方面,忽略了对培训理念的理解和应用的实践研究。今后的培训中应当在教师的教学和案例中注意引导、示范,加强对培训理念应用的实践指导,促进学员观念转变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4、加强对学员的评价体系标准的研究,目前的评价体系操作性不强,不利于结合实际对学员们评价。希望通过研究重建对学员的评价标准体系。
5、加强对培训后应用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建立对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的跟踪调查体系和标准,保证教学效果落在实处,同时可以根据反馈对以后的培训进行必要修改。
四、学员反馈:
培训结束后我们对学员反馈表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析发现,对于“未来教育”培训,大多数教师是持肯定态度的,虽然短短几天很累,但认为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基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1. 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更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形式、手段、策略、模式等的革新。
2. 计算机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3. 学会多方位、多角度看待多媒体,体会到多媒体、网络对于教学的应用。
4. 体味并接受了这种全新的培训模式。
五、 反思总结。
篇2
关键词: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微课
中图分类号:G434;G726
在微课这种全新教学资源和方式兴起的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技能人才培训也应该引入微课教学方式,以求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在传统企业e-learning的基础上开发微型学习模块功能,针对企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微课适用在企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企业培训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如何借力微课,拓展企业员工自主探究学习的新途径,是一个新的课题。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并且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较大的改变。现在大家可以足不出户就能通过计算机远程购物、娱乐、办公、学习等、通过手机进行新闻浏览和书籍阅读更是普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微课学习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国外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人对现代人类的注意力匮乏做出了诊断,认为信息会直接消耗接受者的注意力,一旦出现信息的大量聚敛就会导致人们注意力的匮乏。而微课学习正是利用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开展学习活动,方便人们在如何时间和情境下能够富有弹性的获取知识,获得成长。
二、微课程与企业在线学习(E-learning)发展
(一)微课程含义及特点
微课最初是由微视频发展而来的,与当前流行的微博、微信、微视频一样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微课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通过对国内微课研究文献的归纳,笔者认为微课应该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一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环节,灵活、合理运用教育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难点突破、传技能授、兴趣培养、智慧启迪等教育教学目的的数字化资源集合。微课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微课虽然内容短小但是结构完整。微课内容聚焦在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点,利用10分钟的时间进行系统的教学,有效的利用了人们注意力集中的那10分钟。二是微课依托于网络和移动终端,能够让大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自由自主开展学习。三是微课灵活应用于多种对象,可以是在校学生,也能是企业职工。三是微课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开展互动交流,对教学质量和效果容易把控。
(二)企业培训在线学习(E-learning)概念及发展
企业培训在线学习(E-learning)的概念是指企业通过互联网对员工开展沟通和学习的新的方式。是以企业的未来发展、员工的业绩和职业发展为目标,由培训者、内容开发者和专家共同组成的在线学习培训活动。企业培训在线学习(E-learning)自1999年引入我国后呈现了快速发展阶段。据研究表明,自2011年开始中国企业进入了企业培训在线学习(E-learning)普及阶段。而我们本次研究微课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应用,就不能不依托企业现有的培训在线学习(E-learning)系统。微课虽然与在线学习(E-learning)有一定的区别,但只是方式上和特点上的。可以二者进行组合,而不是另起炉灶,造成资源浪费。
三、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类型复杂、人员较多
企业培训不同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虽然也有着很多科目和不同的年级。但是学校教育各科、各年级都有着专门的教师开展教学。但是企业培训往往是由几个人负责全公司的各类培训工作开展。从培训类型来看,有新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安全生产、技能、营销、管理培训,从人才队伍的类型来看有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操作人员培训。而且还有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培训。不同类别的各类培训不仅让培训组织人员忙得焦头烂额,也让普通职工忙于应付。
(二)培训形式单一,效果较差
从培训形式来说,企业培训几乎都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讲授的基础上应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展示。这种讲解式的授n,因为简单易用,对讲师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站在台上照本宣科即可,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员工被动听讲。培训效果根本得不到保障。企业大部分培训都是用脱产培训的方式开展,但是员工再照本宣科的讲授下,员工很难保证一节课都保持自己的注意力,对个人提升有限。
(三)企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企业培训大部分以内部讲师为主,极个别的采取企业和学校合作,聘请专业的兼职老师开展。对于企业的培训讲师来说,进行一些规章制度、政策文件、产品知识等类型的培训还是较为得心应手的。但是企业技能人才的培训,需要实打实的技术理论和实践操作经验。但是具备这些技术理论和实践操作经验的老师傅未必会讲。这就导致会讲的不会做、会做的不会讲。
四、微课程应用于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的优势
(一)降低培训成本、节约时间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目前都面临着技工荒、招工难的问题。而企业要转型,要升级就必须开展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内部“技能型”人才的比重。为达到这一目标,国内大部分企业都在员工培训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除了专门的讲师、培训教室、教材外,员工还要进行脱产参加培训。但是微课的有点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培训成本,节约培训资源。因为微课可以通过培训讲师的电子备课,员工提前进行观摩和学习,然后讲师再组织员工在课堂上反思和总结。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而且利用网络还能够实现培训效果的评估,形成客观全面的培训评价体系。
(二)培训内容多样化、直观化
与传统企业技能培训不同的是,微课培训可以提高企业对现有培训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是一些共有的技能培训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微课资源库进行补充,还可以多家企业共建培训微课资源。另一方面还能够开发自身特有的技能培训课程,通过视频、操作讲解等形式,让员工直观的进行学习和参考。微课培训资源不但能够解决员工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实操视频提高员工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微课资源还可以传递大量的企业、行业前沿知识,加深职工的理论学习知识面。例如对企业中的概念性知识、情景化知识、案例、问题化知识操作演示、技能训练等内容可以直接拍摄操作视频;而对软件工具的学习、操作演示类知识等可以录制成培训课程,让员工观看。而对一些管理类知识、理论性知识则可以制作成PPT等形式。多样化的微课制作模式,让企业技能人才的培训更加多样化、直观化。
(三)员工成为培训的主体,自主化程度高
随着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理念。同样的,在企业人才培养培训中,也要尊重员工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做到分析员工需求,从员工的现有技能水平和学习特点出发,做到因材施教。而微课正好迎合了企业职工的学习习惯,其短小精悍、直观丰富、简练有趣的培训内容吸引了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利用职工的碎片化时间开展培训,让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职工的生活。同时微课可以自主化学习,对于接受能力差的职工,可以通过多次观看和揣摩,理解培训内容,把一次性的课堂培训转化为终生教学,直到领会为至。微课迎合了现代80后和90后职工的学习习惯,从时间和地点拓展了培训开展的时空维度,激发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五、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微课模式的建立
(一)搭建企业微课平台
在企业开展为微课培训,首先需要搭建一个学习平台。要求平台能够同时支持电脑、手机和其他职能终端设备的访问。才能实现微课的移动化。碎片化学习特点。对于企业来说,线下培训依然是主要的培训方式。所以微课平台应该作为线下培训的辅助。而要实现线下学习辅助的功能,微课平台就必须设计科学合理。首先要能够对上传的微课资源进行管理,不同类别、面向不同职工的微课程要脉络清晰,方便职工能够迅速的进行寻找和定位,尤其是利用手机和移动智能终端时也能够方便的找到自己需求的资源。其次要有在线答疑系统和互动系统,这是互联网的优势所在。通过在线答疑系统和互动系统,职工和培训老师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沟通交流。职工之间也可以把疑问、心得体会等发表出来,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培训效果,还必须有自测系统和数据统计系统,对职工通过微课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估。防止职工虚假学习等。
(二)培训内容选择和微课资源开发
对企业培训来说,微课培训是一种辅助手段,面对繁多的企业培训项目,不可能每一项都采用微课培训的方式开展。因为微课的制作同样也会花费不少的精力和资源。要对微课引入的培训项目进行评估,尤其是一些企业中的长期或频繁的培训项目,如新员工培训课程、安全培训课程、基本技能培训等。培训内容要侧重在知识类和技能类项目上。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微课程的设计主要有培训目标的设计、培训策略设计、培训评价设计等。培训目标设计是整个培训的关键点,要明确培训的主题是什么,达成什么样的效果。培训策略设计则是对培训情境的引入、培训资源的提供进行设计。培训评价设计则是对培训练习题目、考试题目进行设计,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在培训内容设计方面,要找到培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让培训知识可视化、图形化。在微课制作时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进行选择。
(三)微课学习氛围创设、推广微课应用
微课的设计开发,最终目标是应用,并且起到对员工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的作用。所以要在企业内容加强对微课应用的推广,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首先在推广方面,要让广大企业讲师和职工了解微课,认识微课对于培训和自身成长的重要性。通过一些优秀的微课培训课件让职工发现微课对于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定期组织讲师和职工对优秀的微课进行观摩、学习、评价等。其次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因为微课的学习完全依靠职工自身学习。企业要明确微课在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可以鼓励职工自己开发和制作微课。把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操作技巧录制成为微课进行共享,企业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奖励,以职工参与微课的制作来带动自主学习的氛围。
(四)培训制度确立及效果评估
微课作为新兴的培训方式,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推广还面临着制度方面的问题。首先,要确定微课在企业培训中的作用和地位,笔者认为现阶段线下培训还是企业开展培训的主要模式,微课是作为线下培训的补充和辅助,是对部分技能和理论培训提供的新途径。其次,要在制度中确保微课的推广和质量。比如微课课件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对于课件制作讲师的奖励是必不可少。在制度中加入微课开发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引导讲师,保证微n资源的开发和应用频度。而且对于职工来说,微课学习虽然自主化程度较高,但是也不能忽视了职工不去学习微课的可能性。也要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例如对学习以后的职工进行测试,保证微课培训效果。效果评估还可以分阶段开展,例如在职工通过移动终端学习微课以后的一次评估,以及讲师组织线下培训,把微课内容归纳总结,重点难点精讲深讲之后的二次评估,以及职工在岗位上对学习到的技能和理论应用的三次评估。通过不同层次的评估,彻底了解微课培训的实施效果。同时培训效果评估还是企业讲师们对微课进行二次制作的依据,根据对职工培训效果的评估,完善其中的不足。
(五)强化在线反馈机制
一个高质量的企业内部培训活动,后期的反馈与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通过员工培训结束以后的反馈,才能在培训讲师和职工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微课培训也不能缺少互动、评价和反馈模块。这几个模块一方面可以为职工解答培训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另一方面培训讲师更加容易把握职工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也能更加有针对性的设计培训内容。通过双向沟通,更好的促进微课的制作和开展。而且在线反馈和评价模块有利于职工之间进行理论和技巧的讨论。很多职工的隐形知识不能转化为企业的显性知识,除了敝帚自珍的原因以外,更多的是因为这些技巧和经验并非系统性的理论,而是一些碎片化的经验和技巧,如果单独就某个技巧召开培训,结果两句话讲完了,并不合适。如果不开展培训,则永远是一个隐形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是通过微课的在线互动和反馈机制,可以有效地进行技术和技巧的交流,更利于技术性人才的培养。
六、结束语
微课目前虽然在教育系统如火如荼,但是应用到企业人才培养中的依然较少。笔者认为微课应用到企业人才培养中有着极高的价值和意义。虽然目前依然存在一些技术和资源上的难题,但是经过努力一定会让微课在企业人才培养中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胡秀明,庄天宝.运用微课进行企业培训的设计与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1).
篇3
关键词:微课;资源库;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32-03
一、微课的缘起
微课程又名微课,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提出的,他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问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相比Penrose提出的微课程,胡铁生从教育信息资源的角度深化了微课程的概念,他认为:微课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长度为5~10分钟的微型教学视频片段,此外还包含与该学习视频内容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练习测试、教学反思等辅教与学的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随着教学需求、资源应用、学生反馈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动态发展之中。
目前具有微课程理念的网络学习资源中,享有高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国外的可汗学院、TEDEd和国内的网易公开课,大部分的资源都是针对大学生。网络上现有的微课资源无法满足需要,微课资源的校本化是微课发展初期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二、校本微课平台的建设
微课平台应当是一个提供知识挖掘的平台,能告诉学生如何根据学习所需搜索相应的资源;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权,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它的设计与选择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便捷的导航与人性化的个人空间
在线学习者的核心需求首先是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海量资源中能利用多样化的导航,引导学习者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可以极大地提升学习者的积极性。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个人空间对于学习者同样很重要,学习者可以实现对课程信息的保存,学习过程的记录,交流互动的记录。个性化的空间页面设置还可以在方便学习者使用的同时增强学习者的存在感。
2.设置建立学习计划的服务
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享有极高的自由度。为此微课平台设置学习计划模块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养成为自己的学习做整体规划的良好学习习惯。此外,还可以利用平台中对信息的推送功能,向学习者推送由易到难的课程,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循序渐进的课程选择建议。
3.设置随时记录的服务
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也有随时随地记录课程学习过程中萌发的想法或知识碎片的需求,平台需要设置相关功能,可以通过提供标注与记录功能,实现精确标识与记录。
4.设置问、答服务
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也有社交的需求。不仅是分享和表达的需要,更常见的是在课程学习各个阶段的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的问与答。答可以是预设的解答直接推送,也可以是教师及时针对性的答疑,还可以是其他学习者的解答。提问者在提问前还可以在课程问答网页先搜索。对于所有的“问”与“答”,都保留有记录,方便整理与回放,也便于教师收集相关反馈信息。
5.设置练习与测试服务功能
根据需要练习可以设置成封闭式与开放式两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得学习者既可掌握基础知识,又能锻炼高阶思维。测试尽量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可以方便地利用教师事先设置的答案实现自动批改。
6.设置评价功能
引入游戏中的通关与积分功能。随时提示学习者在群体中目前的排名,针对学习者总积分累计给他提供不同身份,系统中为不同身份增开部分功能权限。平台中设置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甄别而是激励,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
7.设置对回馈的自动分析功能
对于学生的练习以及学生设置的标注情况,平台自动给出分析,学生可以根据分析找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教师可根据分析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做出进一步优化微课或者针对性地提供解释信息、甚至延伸出微课的决定。
三、校本微课资源库的形成
微课资源建设需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支持“线性”教与学更要支持“非线性”教与学。建设校本微课资源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员初级培训,为微课推行营造良好的校内环境
通过对微课的概念、应用的介绍让大家了解微课;通过微课应用的展示让大家感受到微课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实际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对微课产生兴趣;通过对录制软件的学习,让大家体验微课制作的过程,录制软件的学了可以录制微课还可以解决实际应用中某些视频无法下载的问题,这点让培训的普及性得到保证。
2.深入培训,为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组建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优质的系列微课也不可能通过强制分配任务来实现,它的制作者必须是一批对微课怀有兴趣、有激情的人。为此,需要在全员初级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双向选择组建队伍,再对这支队伍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全面的培训,这是进行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的前提。
(1)培训内容梳理的方法
系列微课的主线一般以实际教学时序为主线,总结性的专题以知识体系为主线。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微课定位重点是解惑,为此,首先要提炼出适合制作成微课形式的教学内容,如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中的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这些点与环节的梳理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研究与整体的把握。培训时大家共同观看典型的微课,分析作用,学习提炼的方法,然后集中分学科组讨论,分工梳理,再集中对各自梳理的微课制作目录进行审核,确保微课内容的针对性。
(2)规范化微课的设计
微课的结构:要求有鲜明的主题和清晰的讲述线索。用清晰的话题引入课题,评价方法和考试方法,力求时效的同时新颖。课中的讲解要求线索清晰,重点突出。收尾快捷的同时注意对关键概念的总结。系列课程,要注意风格的统一,前后内容的衔接。
讲解的设计:新颖的课堂结构、精确的语言表达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微课风格。为此,讲解人要充分准备,力求语言准确、简明、流畅。
配套资料的设计:配套资料包括课程说明、学习目标、所讲知识的背景信息,以及分层练习,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教学辅助资源,所有的资料的编辑格式力求统一,符合规范。这有助于微课被更广泛地应用。
(3)培训微课平台的使用
无论是微课视频、相关资料的上传还是作为在线学习的一个角色都需要熟悉平台的使用,不光是熟悉作为教师角色的空间功能还要熟悉作为学生空间的功能,只有同时熟悉课程提供者与学习者两种角色的空间环境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为学习者提供资料与服务。
3.分工协作,完成系列化微课资源制作
校本微课资源的建设可以根据成员特点,分工协作,各人做自己擅长的专题。制作时间可以利用平时教学,与教学同步完成相关内容,对于某些专题也可以利用假期。学校层面,对那些在微课资源建设方面做出贡献的教师们也给予相应的奖励与肯定。
4.多管齐下,实现优秀微课资源的推广
通过各种教研活动、评比让优秀的微课走出去,为更多的教育者所用,提高微课资源的利用率。在这个过程中,制作者能受到激励,进一步增强微课制作与应用的动力。毋庸置疑,优秀校本微课资源的最终流向是更大型的在线学习平台。
四、微课资源的应用模式探索
人们最为熟知的微课应用方式就是非正式在线学习形式,焦建利认为:“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资源,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关键概念和一些难以理解却要求掌握的技能。微课程的开放性及后续补充与开发的潜力也为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大专院校也正在尝试将微课整合于他们的正式课程之中。相比大专院校,基础教育阶段的微课发展与应用都相当滞后,胡铁生表示:微课今年的研究重点在应用。不过要在应用模式和应用技巧上下功夫。
微课资源在假期在线学习中的应用:微课非常适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学习资源。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仅仅寒、暑假就有接近3个月的时间,现实情况是对于大部分学生们,所谓的假期只是从大课换成小课,针对目前愈演愈烈的各种补课班,疲于奔命的学生、家长,焦头烂额的各级领导部门堵、疏无门。推广在老师的指点下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在线学习计划,在微视频和相关资源以及其他学习者、老师所组成的环境下进行在线学习。这样的举措应当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有利的探索与解决目前假期小课热的一种可行的途径。
存在的问题:这种高自由度的网络在线学习面临的问题是在网络这个嘈杂的环境下,静心学习需要有强烈的目的性、积极性、主动性,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严重影响学习的效率,另外目前谈网色变家长也很难在思想上认同这种网络学习方式。
微课资源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微课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使用。微课程可以作为颠倒课堂的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得到比较好的应用,学生在课堂之外观看在线的课程,在课堂上进行回顾和课堂活动。微课为观看者提供的一对一的临场感是大规模班级授课、拥挤的教室所没有的。由于微课小而精的特点,微课能够很容易地被整合于课堂教学上,以便学生能容易地理解所呈现的内容。此外,课后,它可以提供重点、难得、疑点以及技巧与操作的讲解,支持分层学习,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重新访问教学资源,以加强学习效果。
它的缺点:微课所要求的这种特别的授课方式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习惯的,尽管微课有助于增强课堂讨论效果,然而老师使用时必须能够动态适应新情况;此外,它在广度、深度和复杂度方面存在不足,同时因为它是提前录好的,也不能支持临时性的问题。
有专家预计:作为在线课程以及未来教学资源发展的新形式与新趋势,微课将成为最有前景的教育技术之一,正受到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探索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微课.
[4]梁乐明等.徽课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5]郑小军,张霞.高效网络化学习:理念、路径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43-45.
篇4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实验教学 微课模式 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HPLC" Experimental
Teaching Micro-lesson Mode
YOU Jie, SONG Feifei, WANG Qianwen
(Experimental Training Center, 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gineering, Fuzhou, Fujian 350002)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is different, it is employment-oriented, competency-based public educ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as a major fea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learning theory course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eaching.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micro-lesson as a new online teaching mode is gradually to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paper, "HPLC" experimental courses, for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to participate in the first national micro-lesson teaching the game explore the micro-lesson mode application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icro-lesson model; prospects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学习方式也逐渐多元化,微课模式符合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要求,因此微课正以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微课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方式,国内微课还处于起步期、探索期,已有的研究无论是从教育的宏观角度对微课进行研究,还是从微课的教学角度探讨微课的一些特点与基本要求,基本都处于一种理论化的构建,很少涉及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大规模应用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模式尚属空白。
1 实验教学微课模式理论探究
1.1 微课模式的概念
微课,从内容上看,国内外大多指的是音视频资源,国内特指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从形式上看,微课模式有微讲座、微课程和微课教学三种类型,在教育领域中这三种形式都由来已久,由于互联网技术及终端设备的发展,近年来才兴起成为一种普及型、常态化的教学行为。
1.2 微课模式的特点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微课模式是横向教学,强调的是深度而不是广度,它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目标,以具体任务为教学中心,针对性强,教学线索专一,讲授型、实用型、技能型是常见的微课模式类型,具有短、小、精、活、校本性的特点。由于微课模式教学时间通常为10~20分钟,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切入知识点要迅速,授课线索要清晰明确,教学节奏要快而有序,教学课件以及板书设计要力求简约,师生互动要收放自然,教学小结及反思要具有简洁性及延展性。
1.3 实验教学微课模式的研究意义
实验教学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对其进行微课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有助于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实验教学微课模式实践应用
2.1 实践理念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高效、快速、高灵敏度的分离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医药、生化、石油、化工、环境卫生和食品等领域。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各高职院校普遍加大实验教学的投入,特别是HPLC、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之类的大型贵重仪器的开放式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这类大型仪器由于造价高、数量有限,须按规定操作使用,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必然对实验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项目化实验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微课模式进行教学,方便学生课外学习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并且能在规定的实验教学时间内,安排尽量多的实验时间,让学生通过实践课程迅速掌握HPLC的实验方法。
2.2 设计思路
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课程中,选取(下转第176页)(上接第168页)“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结构及使用”作为一节微课的教学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前,已初步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结构及原理的基础知识,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2.3 模型构建
(1)导入新课:由于微课模式教学时间较短,所以导入新课,引入知识点时要迅速进入状态。微课模式为横向教学,因此无须对本课所涉及知识点进行承前启后的回顾复习,直接对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系统介绍,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由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色谱数据处理系统五部分组成,先让学生对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结构有了整体认识,再对各组成部分及其原理和作用进行逐步讲解。
(2)知识讲解:基础理论知识最终着眼点在于应用,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仪各组成部分进行细节展示,并介绍其原理,在视频制作上可在录像的基础上直观呈现知识点对应字幕或进行课件展示,例如在对分离系统中色谱柱进行讲解时,介绍色谱柱常用内壁抛光的不锈钢管,主要由柱管、固定相填料和密封垫组成。使用前柱管先用氯仿、甲醇、水依次清洗,再用50%的HNO3在柱内滞留10min,形成钝化的氧化物涂层。
(3)归纳总结:对高效液相色谱仪各组成部分进行直观展示及讲解原理后,归纳总结要力求简洁。教师要概括知识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难点。在进行收尾归纳时,讲授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原理,把各组成部分作用进行连贯梳理,适当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3 实验教学微课模式反思与展望
在实验教学中实现微课模式化,是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资源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无论是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验教学微课模式探究在国内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和探索期,通过对实验教学微课模式的实践和应用,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多样性、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有效促进实验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实验教学微课模式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基金项目: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研项目,批注编号2014sk03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 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
[3] 张田曦.微课应用及实践信息技术微课制作[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3).
篇5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体化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0-0064-04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先后开展计算机培训、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新课程培训、Intel未来教育培训和省培国培。培训的有效性问题越来越凸显:面对一般都有繁重工作任务的教师,培训者面临重重困难和种种挑战!一方面,广大教师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希望培训方实行按需施教,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希望培训内容前沿和与时俱进,避免与其之前参加过的培训内容重复。另一方面,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却在下降。“身在曹营心在汉”和中途放弃培训的学员比例逐年增加。面对大量的培训机会和唾手可得的网络学习资源,广大教师不再视培训为“稀缺资源”和“福利”,有效性和培训机构的品牌、声誉和口碑成为教师是否参训的主要考量点。
那么,如何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基于多年的教师培训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一体化改革才是有效培训之出路。培训者必须加强培训项目的顶层设计,进行包括培训理念(指导思想)、模式(方式)、内容、方法(手段)、课程资源和教学评价在内的一体化改革,方可达到优化组合培训系统各要素、各子系统,实现系统整体优化,从而大幅度提升培训有效性的效果。总体策略是,视培训为项目研究,做到培训设计系统化(一体化)、培训研究常态化(课题化)、培训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培训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培训方法多样化、培训人员团队化、培训师资专业化、培训内容模块化、培训教学个性化、培训资源微课化、培训成果可视化(数字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体化改革策略
1.培训理念改革
培训理念在整个培训项目中处于最上位,是培训项目顶层设计的核心,决定着培训项目是否既立意高远(顶天)又贴近一线教师(立地)。
(1)一体化改革理念
培训是个大系统,人员构成方面包括培训决策者、培训者、受训教师等。其中,培训者又包括项目负责人、学科首席专家、主讲教师、助教(辅导教师)、班主任和其他支持人员。要素构成方面包括培训的需求、目标、理念(指导思想)、模式(方式)、内容、方法手段、课程资源和评价方式等。因此,培训项目必须以系统论和系统方法为指导,进行一体化改革,实现以上人员和要素的优化组合,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2)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师学习信息技术,而是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进而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此,必须确立“技术培训、教育理论指导和专业发展引领并举”[1]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信息化教研教改、网络化学习、个人知识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一盘棋思想[2],走出“理论、技术、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油水分离的困境[1]。
(3)“学思行省”与“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理念
“学思行省”是“学习-思考-行动-内省”的缩写。波斯纳提出了著名的教师专业发展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专业发展”,可见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学思行省”理念应贯穿于培训全过程,包括课程模块设置、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专题教学、技能操作、作业任务设计、教与学活动设计、教学管理与评价等环节。“学思行省”与“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理念一脉相承。
(4)“导-训-研-赛”一体化理念
“导-训-研-赛”一体化是指“引导(理念、理论知识、方法策略层面)-实训(技能、实操、工具层面)-研究(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竞赛(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课件、微课等)”一体化,与“学思行省”一脉相承,贯穿于培训全过程。
2.培训模式、方式、方法和手段改革
(1)针对集中培训的弊端,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学习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
(2)探索以微课、慕课为主要载体的“导-训-研-赛”一体化培训模式
开发系列培训微课程、慕课,方便教师利用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指导学员开展基于微课的说课、上课、评课、分享和交流,提升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能力。
(3)综合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创建网络研修社区
发挥教师博客(博客群)、QQ(QQ群)、微信(微信群、微信公共平台)、K12教育网络空间、网易云课堂、慕课平台、教师工作坊的各自优势,创建适合不同类型学员需要的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
(4)组建复合型培训团队,探索教研式培训新模式
例如,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的教学中,组建包括教育技术专家、信息化教学专家、教研员、名师(学科教学专家)、一线优秀教师、行业企业职教专家在内的复合型研训团队,开展现场教学诊断和观课磨课,提升学习实效性。
(5)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专题学习
对于理论专题的学习,主要采取专家讲座、问题研讨、课后反思与课题拓展等培训方式,充分发挥专家讲座高端前沿、专业引领、信息量大、引发学员深度思考的优势,配以问题研讨、课后反思和课题拓展,引发学员观念转变和行动跟进。对于设计、开发和技术应用专题的学习,主要采取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项目学习等培训方式,采用“范例演示赏析评价基本技能训练模仿借鉴改造改良创新”的教学模式[1]。
(6)开放机房,加强实操实训
中午和晚上开放机房给学员上机操作,多安排上机辅导教师,兼顾两端。根据学员学科专业背景的差异,主讲教师为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员提供多样化的案例素材,更贴近学员的学科专业。集中培训学员人数较多,可采取理论课大班制,技能课分班制,充分发挥优秀学员对其他学员的带动作用,使学员获得比较充分的技能指导和训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点受限和学员基础差异大、教学进度难统一等问题。
3.培训内容改革
依据现代教育技术最新发展、相关培训标准、学员基础和需求,确立以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开发、应用为核心内容模块,以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的培训方案,设置理论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四大课程模块,并且保持滚动式迭代更新。其中,理论提升模块包括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新角色、信息化教学现状与趋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路径等专题。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包括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什么是说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常见误区、说课常见误区、全国获奖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赏析、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及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模块包括网络搜索与下载、动态与可视化PPT制作、国内外优秀微课赏析、微课设计与创作、慕课开发、Flas技法、课件艺术性与美工、数字校园资源建设等专题。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模块包括信息化教研教改项目的选题、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论文写作、教学成果培育,翻转课堂课例研讨,数字校园教学应用,教育新媒体新技术等专题。依据学科最新发展态势,每年新增2-3个前沿性专题,依据学员培训效果反馈删减2-3个旧专题,保留的所有专题保持20%以上的内容更新。
4.培训课程资源改革
由于培训对象大多数为各学科专业一线教师,部分为教学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其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迥异,必须开发支持学员自主选学的多样化、多层次课程模块:①除公共必修课程模块以外,面向不同对象开发针对性的选学课程模块。②面向不同学习基础的教师开发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梯度、递进式课程资源(案例)。③开发培训管理平台,实现学员基础评测分级、分级呈现课程模块,在完成相应必修课程模块后,可自主选学扩展课程模块。培训管理平台具有注册、选课、在线学习、在线作业、在线测验、反馈诊断、在线互动、学分管理等功能。④培训课程微课化。开发培训课程系列微课,形成短小精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微课程,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方式。⑤创建以微课程资源为基础的系列培训MOOC,支持大规模学员在线自主学习。⑥与参训教师和参赛教师合作,将培训班课程资源和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作品纳入中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重点建设各学科专业优秀微课资源。⑦根据时展、技术更新和教师实际需要,开发前沿新课程模块,更新原有课程模块。
5.培训评价方式改革
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性、开发性、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主要采用电子作品集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培训过程中各技术学习专题教师适时组织课堂学习竞赛,评选技术学习优胜奖进行教学激励,最后培训团队根据学员出勤、纪律、提问、回答问题、专题优胜奖、电子作品集汇报和评价结果评选优秀学员,实现培训成果可视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鼓励、推荐和指导优秀学员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说课大赛和课件大赛,充分体现“导-训-研-赛”一体化的培训理念。
6.培训研究常态化、课题化
围绕培训有效性的提升,将培训涉及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培训理念的创新、培训模式的建构、培训理论的整合应用、培训内容的更新、培训方法的优化、培训流程的标准化,以及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网络化学习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和专业化发展能力的提升策略等,作为常态化的课题研究内容。近年来,笔者先后主持了“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师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中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理论整合研究”、“面向教教育的示范性精品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中职教师品牌培训项目设计开发与实施研究”等8个自治区级教研教改项目,尝试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培训中,提升了培训的有效性。
7.培训团队专业化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依托专业化培训团队。例如,笔者连续十年主持广西中小学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相关培训项目,均依托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学科(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该团队以信息化教育研究、信息化教学人才培养和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教师培训于一体。团队成员长期从事中小学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各有专长,配合默契,已打造成为颇具实力的专业化培训团队。
8.培训标准化
培训者必须总结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标准化培训流程:
每次正式培训前,首先要进行相关课题研究,集中解决以往培训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培训的有效性问题。
其次,进行培训调研,分析参训中职教师的真实需求。
第三,组建培训项目团队,研制培训方案,参加培训项目竞标。
第四,竞标成功获得培训项目后,第一时间根据学员需求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开发培训新课程(专题)资源包,更新原有课程模块资源包。
第五,成立培训班筹备小组和备课小组,召开筹备会和集体备课会,总结以往培训的经验教训,对历届培训班学员的学习基础与学习需求调研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初步掌握我区中职教师的学习基础与学习需求,明晰培训的总目标、总要求、基本理念、基本模式和专题目标。
第六,多渠道培训通知和培训信息。除了邮寄纸质版通知,还利用博客、QQ群、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微信等多种现代化通信方式,确保参训教师及时获得培训通知和后续培训信息(例如住宿订房、路线图、训前学习准备等),同时解答学员的一些问题,使学员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第七,提前做好训前准备工作。代学员联系就近宾馆,订购桶装水,安排学校食堂就餐,确定教室和机房,打印课表,购置资料袋;放置欢迎牌,打印并粘贴前往报到教室的路标;安排接待人员轮流接待学员;在网络教室的每台机子上安装培训要用的软件;检查设备,布置会场,确保开班典礼和培训的顺利开展;制作和安放学员学习证,提高学员的学习角色意识。
第八,学员报到前或报到当天,安排学员填写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息技术基础、学习需求、教研教改和专业发展现状的网络问卷,第一时间将统计分析结果发给各专题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以提高培训教学的针对性。
第九,加强教学监控和反馈。通过课后面谈、QQ群 、短信、微信、电话和邮件等方式加强学员与主讲教师、班主任、辅导老师之间的沟通和反馈,及时获取教学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各专题协调、有序地进行。
第十,加强班级管理和人文关怀,为学员创造最佳学习环境[3]。主要做法包括:佩戴学员证,严格考勤;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加强作业管理;安排最好的机房;中午和晚上开放机房,辅导教师重点指导基础差的学员,多听取学员意见。
第十一,将往期培训资源和本期培训新生成的优质资源汇总刻录成光盘发给W员,以支持学员的后续网络自学、校本研修和可持续专业发展。
三、培训一体化改革成效
培训一体化改革实施以来,笔者所主持的培训项目均获得满意效果,满意度均在95%以上。学员在问卷调查、座谈会、QQ群留言和培训日记中纷纷表示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意识与态度、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均有较大提升。以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为例,300多位参训教师参加2009年全国中职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2010年-2012年全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和2013-2016年“创新杯”全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46个、二等奖110个、三等奖120个、组织奖16个、最佳单项奖2个、大赛闭幕式最佳展示3个的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郑小军,杨满福等.基于Web2.0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整合培训模式创新实践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2):73-76.
篇6
关键词: 微格教学;说课能力;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加快了教学改革,学生已经成为课程的主体,学生的“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微格教学是现代教育大背景下被广大院校认可的教学方法。它加快了教学理念的探讨与更新的速度,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给教师的训练与培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一、前言
微格教学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又被成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或“小型教学”等。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培训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主要体现在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分解,对单一教学技能进行专项训练,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单一技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以强化单一技能的练习,同时微格教学强调教学技能的反复训练,有利于说课能力的培养。
二、微格教学的现状以及重要意义
1.微格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思想的不足显而易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发展。微格教学在说课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从更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接近课堂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说课能力培养中使用微格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学互动的优点,实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向互动。在此过程中,不但教师的作用更好得到发挥,也从更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自我认识能力。
2.促进了教学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实践证明,微格教学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教学研究的科W化和规范化。如何培养教师基本的教学技能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如何利用微格教学进行说课培养,关系到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微格教学不但在方法论上为教育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验,并且它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微格教学创造性的将科学方法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实现了教学技能的研究开发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双丰收。如何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层次,始终是微格教学不断探索了问题。在探索过程中,微格教学不但实现了对复杂教学活动变量的控制和训练过程的系统控制,更使教师和学生对基础理论的实践达到了可控制的层次。
三、微格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说课能力的实践路径
1.进行基本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
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指导是现代教育理念,主要内容是对教学技能进行培训。让广大教师进行基本和系统的理论学习是进行微格训练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通过对教师进行教学目标分类、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教学目标叙写、课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课后评价等内容的研究和学习。保证广大教师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形成一定认知结构,进而更好的掌握必备的基础微格教学理论,切实提高微格培训效果。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相关视频观看等教学技能的训练
说课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微格教学中,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学习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自身不足,学习他人优点,取长补短。
参加培训的教师按照分组轮流进行说课微格训练,其他参训教师要认真聆听,找出说课稿存在的问题,发现不足和优势,并且写出评价总结。
培训指导老师应该帮助参训教师储存和保留说课展示的相关视频。教学视频是帮助参训教师认识自我说课状态,找到不足和优点的重要途径。在找到优秀典型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动全体学生进行经典案例分析,作为说课样板进行分析推广。在通过微格教学模式进行说课训练的过程中,培训指导老师不但应该做好做好理论指导者,还应该协助参训教师高质量的观看微格说课视频。在需要重点说明的关键之处,可以用暂停、快进、回放等进行突出强调,引起参训教师的注意,加深印象。为了保持示范过程的连贯性,保持说课思路流畅清晰,指导老师的提示、说明要尽量做到准确、及时并且不打断学生思路。
篇7
教师微课制作心得体会1:
六月初,参加了东师举办的“宽城区智慧教育种子教师培训”,短短的四天,让我得到了系统的学习,对其作用、模式、制作工具、设计理念都有了新的认识。
一、 微课的核心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构思
有很多老师常常说:“我也想做微课,可是我对电脑操作不太熟练,做不成。”其实微课最重要的是设计思路。有了巧妙的构思,总能找到简单的技术来完成它,不会录屏,可以录像;不会用PPT的复杂功能,可以用简单的图片加音乐加文字来体现;实在不行,我们可以采用老办法,一块黑板,加上教师的精彩讲解,然后用手机拍下来;不愿意出镜,也可以啊,能找到很多动画形象代替。只要想做、愿意做,技术不是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了解教学需求,了解学生需求。从实用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
二、 微课的制作固然重要,运用更重要
培训班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程帅老师的讲解,他使用了很多的前沿技术,让我极其羡慕。还有吉喆老师的“Camtasia Studio”熟练运用,也让我自愧不如,以前还觉得自己的信息技术用的不错,现在看到他们才知道,在他们面前自己还是个小学生。为什么平时沾沾自喜的我会如此呢?思考过后得出答案——自己运用得还不够!由此及彼,想到为什么现在的微课资源很多,但老师们却很少使用,有的甚至认为微课只能是学生在家使用,或者只能在平板电脑中使用。这大概是受了几所最先开展研究学校的影响,例如“可汗学院”就是做给孩子们在家收看用的。这种成功经验,在中国可以推广到边远山区,为缺少学校的山区免费建立网络,配备设备。这样也许每个教学点只需要设立指导教师,就能解决缺少教师的问题,以最少的投入,让乡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城里孩子的教育资源。但是如何用?在教学的哪些环节运用?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的,有了运用的经验才能做出更好的微课。微课一定是植根于一线教育这片土壤上的,而不是找些专家们闭门造车,就能制作出适用于一线教育教学的微课。在这点上东师和宽城区的领导们已经意识到了,所以这次参与培训的都是一线的优秀教师。用起来,在用中感悟,在用中不断修改思路,才能做出好的微课。
三、微课重要的不是为了教师的教,而是为了让学生更主动地学
看过很多大赛的微课作品,觉得现在的微课大有取代教师之势。有的微课就是照搬课堂教学;有的微课就是教师一味地讲,而缺少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还有的微课时间过长,缺少趣味。在这一点上我喜欢钟绍春教授不断追问的风格,他经常问我,为什么要制作这个微课?学生在学习这课时有什么难度?我还喜欢宽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校长的提醒:“要注意学科知识的体现!”这些交织融合在一起,让我时刻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微课要短小、有趣、有互动,这样的微课学生才会喜欢!
四、微课要多样化
以前我认为微课只是用于教学,通过培训我了解到,微课的角度很多样,有的可以用于让学生自学,有的可以用于指导学生学,有的可以用于课后辅导……。以前我觉得做微课只是老师的事,通过培训我知道了,微课的制作要有学生的参与,甚至放手让学生制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这样来自于同学的经验更容易让孩子们感兴趣而接受。写到这里,我不禁大胆设想一下,可不可以让家长也参与进来?现在不是流行用微信晒宝贝的成长吗?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发起一个活动,例如:“朗读刚学的诗歌”,让家长在家录成视频晒出来!
几天的学习,让我觉得时间飞快,意犹未尽,期待更多学习的机会!
教师微课制作心得体会2:
今天,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学习心得。
一、什么是微课?
1、微课的概念
微课又叫微课程,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
微课≠微视频≠课例片段
2、微课的特点
(1)短: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短(10分钟内)
(2)小: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
(3)精: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
(4)悍: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
3、微课盛行的原因
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5-8分钟)和认知学习特点(信息太多注意力难以集中)和科技的进步(无线网络/智能终端的普及)、学习者个性化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的迫切需要……
4、微课的优点
第一,学习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学习者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学习指定的内容,这个独特优势是其他学习方式所望尘莫及的,极大地满足了学员的需求。
第二,学习的自主性。学员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学习,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课程,这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知识的便利,使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掌握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组块。
第三、可以消除心理负担。从心理学角度看,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害羞等性格的学习者来说,移动学习能够弥补传统课堂和面对面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尴尬的场面,驱除交流的胆怯心理,从而轻松地学习和交流。
二、如何制作微课?
1、微课的基础——PPT
重点突出、简洁美观、引导思考、声画和谐
背景与模板、图画与布局、字体、字号、音乐、字数与速度
2、常见的微课制作方法
(1)录屏软件录制:录屏软件+PPT
(2)可汗学院模式:录屏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
(3)摄像机拍摄:DV录像机+白板
(4)More……
3、微课录制的常用工具
uCamtasiaStudio(CS6.0)
u屏幕录像专家
uPhotoshop(PS)
u会声会影
……
4、微课的录制流程(录屏软件+PPT)
5、优秀微课的评价标准
微课程功能理解透彻;
时间不超过八分钟;
知识点够细;
受众定位明确;
情景定位明确;
知识准确无误;
知识点讲解不照本宣科;
语言通俗易懂;
PPT有视觉美感;
视频画质清晰;
版式设计好;
音乐配合好,节奏感强。
老师们,微课的制作是我们新时代的每位老师都应该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只是抛砖引玉,跟各位作一个简单的交流,微课的制作实践性很强,主要还是靠大家下来多实践多操作。如果讲得不当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教师微课制作心得体会3:
通过这次的培训,感受到微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型方式,更是一种促进自己成长的新模式,通过最近制作微课程,我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一个知识点,精要的讲解,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五分钟的学习享受,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学习。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我们可以将一些重难点,易错易混点,拓展性知识碎片化,显性化,形象化,传媒化。
从微课制作方法上,目前我采用的方式是通过摄像机自己录制,课件加声音或背景音乐转化为视频格式。对教师使用各种软件的技巧要求很高,需要自己熟练掌握各种音视频软件的使用方法。
从教师层面,通过微课制作,不仅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制作微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经验积累的一个过程,做微课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微课程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优秀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过去没有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微课程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固化经验、传播方法,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从课堂操作方面,是将来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微课的应用弥补了农村学生家长素质低,不能很好辅导自己孩子的空缺,学生在家中也可以运用网络很好的巩固学习,对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及一些难点,盲点进行针对性点拨和指导,从而保证自己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篇8
关键词:军校;微课;比赛;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0-0089-02
微课程的概念及开展微课程比赛的流程
1.微课程的概念
如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 提出的。[1]他提出了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2]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们也分别从各自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微课”的定义。国内微课的创始人胡铁生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3]
2.开展微课程比赛的流程
一般院校开展微课程比赛的流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①技能培训主要是由院校相关教育技术人员组织任课教员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制作方法及技术规范的知识培训。②选题申报是院校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微课程选题的论证申报工作,同时院校的技术保障单位信息管理中心需提出相应的技术保障方案。③设计备课是参加比赛的任课教员搜集相关的多媒体信息资源、撰写讲稿、编写微课程制作脚本、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并准备备课试讲,同时信息管理中心也应参与脚本的设计,提供技术咨询服务。④录像制作是在信息管理中心的协助下进一步对录制内容作精加工处理。⑤评审奖励主要是验收作品。
军事院校开展微课程制作比赛的意义
1.提升教员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军校教员利用参加微课程比赛的契机,参加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认真学习微课程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打磨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讲授等方面的基本功,主动开展微课程制作和教学方法的研讨与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的能力。
2.激发教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微课程的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也不同于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它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工具及课程制作工具,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教员使用新兴教育技术手段的主动性,同时,要想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获得比赛名次,作品的创新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3.进一步丰富军校的数字媒体资源
遴选一批优质的微课程,建立具有军校学科特色的微课程群,不仅可以丰富军校的数字媒体资源,还能进一步推动学员岗位任职实战化培训由课堂教学向网络教学的延伸。
当前军事院校开展微课程制作比赛存在的问题
1.微课资源比较散
目前军事院校微课资源应用中普遍存在微课资源比较散的问题,没有形成系列化、专题化、结构化以及完整的微课体系,给师生的使用带来了不便。一旦教与学的过程产生障碍,就必然会导致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率下降,因此,无法真正发挥微课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功能和优势。
2.微课程的制作形式比较单一
微课程从制作的方法角度来看,可以分为拍摄型微课、录屏型微课、幻灯片型微课、改良型微课、动画型微课等多种类型。[4]而目前军事军校制作微课程的形式比较单一,一般只采取拍摄型微课的制作形式,拍摄型微课一般适用于语言类以及操作类的课程,这就使微课程的主题选择有了局限性。
3.比赛与常规教学易脱节
微课程在军队院校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面对这种新生事物,教育技术能力本身就不是很强的任课教员无疑有些力不从心。同时,学校也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及机制体制,因此,在微课程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作品也常常出现与实际课堂脱节的问题,使微课程制作比赛的教学效益大打折扣。
如何提升微课程制作在军校的教学效益
1.精选微课程主题
军事院校要制作微课程,应优先选择军事体育训练、政治工作能力实操训练、政治理论教学疑难点问题解答、国际国内社会热点问题剖析以及典型战例解读等学员关注程度较高且与提升实战能力密切相关的内容。精选了微课程的主题,微课程的设计就成功了一半。
2.开发微课程学习平台
军校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是为了达到真正应用的目的,那么,在网上开展优秀微课程展播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集资源上传、修改、、交流、共享、搜索、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微课程学习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微课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不仅要为课程提供者带来便利,还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考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其他平台功能,这样才有助于微课程的推广。只有建立了微课程学习平台,对各类微课程进行整合、分类,才能达到以建促用,促进微课程制作常态化、有序化发展的目的。
3.加强团队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一门微课程的内容一般只聚焦于某个很小的知识点。因此,微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仅凭任课教员的技术水平和力量很难做出一系列优质的微课程。微课程的制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对场地、拍摄方式、录音器材、课件、录制以及成片规格均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有专业的教育技术人员来协助完成。因此,军队院校应该加强微课程技术团队的建设,为任课教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4.协调好微课程比赛与日常教学的关系
“以赛促教”是军校开展微课程制作比赛的真正目的,应该坚持“以建为用”的原则,不搞形式化的突击比赛,让比赛常态化,鼓励任课教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程方面的教学设计,增强知难而上、抢占先机的意识,积极参加知识、技能培训,加强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努力提升微课程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A1,A13.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37.
篇9
关键词:微课;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一课多用;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H319
基金项目:1.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专业”(GD2013104);2. 广东省哲学与社会科学“十二. 五”规划项目“外语学科专项”(GD15WZ14)
一、引言
2010年,佛山教育局率先在国内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资源征集与评审活动,首次正式给出微课概念 并开展了一系列微课建设实践与应用研究。由此可见,在我国,微课兴起于中小学教育领域。随着微课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成功实践,微课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在各个阶段、各个层次的教育领域中迅速传播,成为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热点。
在中国知网(http:///)的搜索器中,用检索关键词的方法,查找以微课为关键词的文献,截至目前,共有2334个条目。按发表年度查看,会发现2013(92条)至2015年(1552条)间,相关文献数量增长迅速,并且有望进一步增长。
2012年12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推动和促进了微课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建设和应用。2015年6月,外研社组织开展了第三届“教学之星”大赛 ,并将本届大赛的主题设定为“微课与翻转课堂”,探索微课的设计、制作及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由此可见,微课在高校英语教育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已然备受关注与推崇。
随着微课在各教育领域中的建设与应用,对微课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现阶段普遍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本文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这一宏观的逻辑框架中,以英语专业某一门具体课程的教与学活动为微观切入点,探讨微课在变革具体课程的教与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具体来说,本文结合当前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学现状和该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提出借助微课来转变该课程现行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将微课运用到课前预习、建构翻转课堂、导师研修和即时在线学习中。
在以下论述中,笔者结合入职以来的教学工作经验,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与学现状为例,探讨在本校现有条件下,具体课程的微课建设与应用,希望借此为同类学校提供有益参考。
二、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与学现状
根据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外语系2012级英语专业本科生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术论文写作课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于第七学期,共计16个学时。笔者以旁听和随机采访上课学生的形式,深入调查了该门课程的教与学现状。
从教学模式的层面上来说,该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法,尽管课堂上也会有师生间的问答活动,但这类互动基本局限在概念性的问答。比如,教师提问摘要的内容应该由哪几部分组成,接着抽点学生回答。但学生光知道摘要的内容通常由六个部分组成(主题阐述、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研究结果和总结与启示[4]),是远远不够的,这充其量只能是在写作过程中起一个指引的作用。当学生实在无从下手时,能够以此为指В找到突破口。但如何才能写好摘要?什么样的摘要才算得上是一个好的摘要?关于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缺乏分析、讨论。又比如教师在讲授“提纲 (outline)”这一小节时,给同学们举例说明提纲有三种写法,第一种是标准提纲,第二种是小数点提纲, 第三种是短语提纲,并要求同学们要掌握第一种和第二种提纲的写法,以及第一种和第二种提纲之间该如何转换。但是,实际上是不是每个同学都掌握了提纲的写法呢?他们在写提纲的时候出现了哪些细节的问题呢?这些问题仅凭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解决不了的。
从师资力量的层面上来说,大多数院校在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时,都是采取一名教师包干整个年级该课程的教学工作的做法。仍然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外语系为例,只有一名教师负责讲授该课程,然而2012级英语专业需要学习这门课程的本科毕业生却有384名。就该课程而言,师生比例为1:384,客观上说,光靠一名教师是无法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也无法统计归类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尽管通过课后练习的形式,可以摸到一些问题。但不得不考虑只有一名授课教师如何能在一周内批改384份作业且还得一边归类由此反映出的同学们在知识点掌握上存在的问题。即便该教师能在一周内完成上述工作,但也很难做到连续8周都如此,且不说该教师可能还得承担其他课程的教学或是学术科研任务。
从学习效果的层面上来说,经过8周16个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在面临毕业论文写作任务时,仍然觉得压力山大,无从下手。从认知负荷理论 的视角来分析,很显然,学术论文写作课的课堂属于教学单元内容艰涩、知识点繁多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当中,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过高,其知识建构活动将受到阻碍,导致教学进行十几分钟后学生注意力开始涣散。借旁听之机,笔者观察了2012级英语本科1班和2班的课堂学习情况,发现:(1)到课率并没有达到100%,可见少数学习者在学习该课程时建构的知识体系并不完整。第二,到课的学生无法将100%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90分钟的授课当中,有不少同学尤其是位置靠后靠边的同学时不时会摆弄手机,或是整堂课都在做与该课程无关的事情(比如,赶下一门课程的作业、考研复习、备考专八。)第三,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学习上的同学也不能确保100%理解掌握授课内容。课堂的90分钟只能确保教师完成知识的传授,并不能确保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知识的内化需要通过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或实际操作来实现。考虑到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普遍偏低这一客观事实,即便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也无法确保所有学生会完成,更加无法确保他们能够认真完成。另外,鉴于该课程1:384的师生比例,即便所有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课后作业,教师也很难做到逐一批改并进行总结。结合笔者指导毕业论文写作和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经验来看,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选题缺乏新颖性、论文格式不规范、框架结构不严谨、理论基础薄弱、文献资料掌握不全面等。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同学们普遍不知道该如何选题、如何搜集文献资料、如何围绕中心论点统筹各个章节的内容以及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等。甚至有同学不知道如何清除地表述论点、如何提炼关键词、摘要和正文当中的introduction部分该写些什么内容。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术论文写作课无论是在教师的教学层面还是学生的学习层面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三本院校英语本科毕业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亟需转变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
三、以微课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
国内外微课建设与应用的成功案例表明,微课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突破口。与传统课件相比,微课既具备优化和辅助教学的功能,还具有自足性、易传播、一课多用的特点。为有效延长学习时间、弥补传统的90分钟课堂讲授的不足(例如,缺乏课堂讨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笔者提出建构一个以微课为依托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并使微课“一课多用”的特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具体设想如下:
第一,依据教学重、难点制作若干个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为确保准确把握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普遍遇到的难点问题,拟从三个渠道搜集数据确定视频内容:(1)抽样查阅上一届毕业生的论文,按成绩等级各抽十份,分别总结各个等级的论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再进行交叉比较,确定若干典型问题;(2)随机采访10位有论文指导经验和参加过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老师,请他们回顾各自在指导和评阅学生论文时发现的突出问题,并例举一些典型案例;(3)针对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学效果和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
第二,将微课视频应用到学术论文写作课的课前预习当中,并逐渐建构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过程的颠覆。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研究者,课堂内容以问题探究为主。 具体来说,要求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资料,完成视频末尾的思考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在下一节课前汇总给教师。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回顾视频中的关键知识点,集中讲解学生们在预习中碰到的难点、疑点,带领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或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段介绍具体的选题方法的微课视频。对于本科生来说,比较易于领会和操作的选题方法是检索已经学过的课程、清点知识储备、确定大致的研究方向。在这堂微课当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专业课程并从中归类几个选题范围,再逐个例举大的选题范围内可供参考的论题。学生通过微课中提供的选题思路,确定好大致的选题范围,试探性地搜索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将选题范围一样或类似的学生编成小组,要求学生就自己的研究兴趣、选题思路和搜集的资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依次进行指导。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扩宽研究视野、进一步明确选题,还能有效避免重题现象。
第三,将微课视频应用到论文指导教师的研修中。学术论文写作课是为毕业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服务的,但几百名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无法由该课程的任课老师一力承担。论文指导工作必须得由其他老师共同来完成,但是不是所有的指导老师都熟知学术论文写作理论呢?未必见得。根据以往经验,学生论文终稿的格式五花八门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此外,是不是所有的指导老师都足够重视论文指导这项工作呢?或者说他们有没有充分意识到毕业论文于毕业生而言的重要性呢?也未必见得。不少学生反映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从导师那得到足够的有效指导;导师也没有及时督促学生提交论文稿件,导致论文修改时间仓促。在交叉评阅论文时,仍然存在结构、格式、语法方面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借助第七W期毕业论文动员大会之机,以微课为依托对论文指导教师进行培训。第四,将微课视频应用到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论文撰写和修改工作主要集中在第八学期。作为应届毕业生,除了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还要忙着找工作,不停地参加笔试、面试,以及参加毕业实习。实际上,大多数同学的毕业论文都是在离校的状态下写成的。在这种状态下,导师很难实现即时的指导。但在移动终端设备和互联网的辅助下,学生可以通过再次学习微课视频寻求即时解答。甚至还可以通过微课平台和在线的同学进行讨论,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四、结语
将微课应用到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与学活动中,必将促成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微课的建设。在确定该微课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必须先系统地总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同时也将有助于各导师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规避这些问题。将微课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形成翻转课堂,有利于改善该课程的教与学效果,有助于挖掘学生的独立学习潜力、培养协作意识,从而有效提升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将该微课应用于教师研修,除了能解决一些论文指导工作中的切实问题,还能启发教师革新所教课程的教学方式、学习微课制作策略与技术。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启示 [J]. 远程教育杂志. 2013(4):36-42
[2]. 胡铁生,周晓清. 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J]. 现代教育技术. 2014,(2):5-13
[3]. 杨满福,桑新民. 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 [J]. 教育发展研究. 2013(23):1-5
[4]. 周开鑫. 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手册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5].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4):46-51
[6]. 刘名卓,祝智庭. 视频微课的实用学分析 [J]. 开放教育研究. 2015,(2):89-96
篇10
关键词:微课;教学;方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4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2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开始听到“微课”的话题,接受了“微课”的培训和学习,才欣喜地发现,原来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课堂。在不断的摸索、探讨和实践中收获良多,不仅个人制作的“微课”在省级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在节节提升,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也更是催人奋进,诱人前行,不止探索。收获的开心之余,我对自己学习应用“微课”的过程和学生使用“微课”的学习效果方面做了些总结,以求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一、正确认识“微课”的范畴
对一个新事物先要有一个了解,有了清醒的认识,才能去接受它、学习它、更好地利用它。有了正确的方向,才能保证实践的目的性和准确性。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对“微课”实践研究者胡铁生先生的理论感悟颇深。他认为“微课”应该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是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具有 “非常5+1”的框架:“1”是5-8分钟的微视频,以此视频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这“5”个配套资源,共同来组成微课。“5”部分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成完整的课堂,也可以单个分拆出来使用,满足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它可以用“短”“少”“小”“多”四个字来概括: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资源类型多。有了这些言简意赅的思想指引,我就基本做到了思路清晰,目的明确,不再盲目困惑,做事也有了底气。
二、掌握快捷的“微课”制作方法
“微课”的使用不是一次性,也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任务而交差,而是要做到经常化、常规化,始终服务于日常教学工作,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有效的操作过程,因此我采取了操作较为简单的录制方式,决定主要使用手机和电脑这两种工具,采用了KK录像机软件,既能保证个人随时随地能够把心中所想录下来,也保证了修改简单,提高实效。经过自己认真的学习,同事悉心的指点,以及网上的交流观摩,在多次的尝试后,已经能够熟练录制声音响亮、画面清晰、简短明确、结构完整的“微课”了,在教学中也已经尝到了不少甜头。
掌握了技能,接下来要做的录制工作就要有些难度了。由于地理学科包罗万象,牵涉到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相互关系的方方面面,联系其他的学科知识也多,既兼具文理科又偏向理科,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在选材上就要准备充分,精而不泛。首先就要做到熟悉教材和学情,熟悉重难点与课标要求,结合高考考点,根据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掌握学生的困惑点和障碍点,有明确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好的教学策略和创意。在此基础上,做到精选知识点,侧重能力的培养,围绕主线,问题明确,设计合理,整体体现精炼简明,思路清晰的模式。提供了精神食粮以后,就要保障学生乐于享用,那其次就要看“微课”视频的吸引力了。地理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图表能够较直接、系统地反映地理知识及知识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可以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起到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如讲到“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就利用几张板图,简单直接,结构清晰,学生不仅易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同时在利用PPT精心制作课件时也做到了幻灯片画面简单,颜色干净透亮,不杂乱花哨,既吸引眼球又不分散注意力。平时及时搜集一些生活中的资料,随手录制一些视频资料,使问题设计新颖、有趣、感染力强,做到既符合地理学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观点,又能拉近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不到枯燥。
三、收获高效的“微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