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22:0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铁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地铁车站;应急演练;工作研究
地铁车站应急演练工作在维护地铁安全方面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行地铁车站级的应急演练,可以让地铁员工熟悉应急情况下需要采取的措施,也可以帮助乘客掌握一定的应急逃生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生命财产损失。
一、车站级应急演练形式
(一)按演练形式划分
车站级应急演练包括:模拟跑位演练和桌面演练。
1.模拟跑位演练
模拟跑位演练是指在生产场所模拟特定的意外事故,营造特定的事件情景,然后组织演练人员按应急预案程序的要求,并且规定相关岗位的人员相互配合执行的应急演练。必要时,参与人员可以实际操作相应的设备,在演练结束之后,由相关专业人员检查设备并将其回复正常。模拟跑位演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情境模拟训练的真实性,在紧张高压的环境下也可以提高检测工作人员应急事故处理能力。
2.桌面演练
桌面演练是指在模拟事故、事件情景的情况下,在非生产场所组织演练人员采用口述对话、多媒体、板书、画图、模拟操作设备等形式,按应急预案程序开展的救援模拟行动。桌面演练以类似“上课教书”的形式,它不需动用车站设备、设施,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员工的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不足的现象,使得演练效果大打折扣。不过演练成本小,人员组织容易,是该演练方式的最大优势。
(二)按照演练实施时间划分
1.突击演练
突击演练主要是指在事先没有通知的情况下,随机抽取一部分人员,组织参与的专项演练。由于突击性较强,只有人员演练真正掌握了必要的技能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失误。
2.日常演练
日常演练主要是指按照演练计划定期进行演练,此种演练方法具有规律性,演练频度比较高,有利于员工熟悉演练流程。但是由于相关人员事先知道演练的项目和时间,因此对于其演练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二、地铁车站级应急预案的编制
(一)组织编制
第一,明确应急演练方案的目的和方向,确定演练的形式、演练的内容、演练的针对性。第二,根据第一点的演练目的制定相应的演练方案,演练方案的制定严禁“闭门造车式”的加工制作,而应该根据地铁的建设模式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确保演练方案能够满足地铁的正常运行,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损伤及财产损失,从而实现应急演练的实效性。
(二)形成初稿
在明确演练工作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后,将这一系列应急演练方案形成初稿。在初稿制定之前,要全面考察地铁站的情况,包括周围的基础设施和逃生通道等,初稿的制定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详细化、准确化、具体化,结合地铁站周边环境特点,提高预案编制的质量。
(三)内部讨论修改
对于应急演练初稿,还应当加强分析和改进,以确保其实施的可行性,因此,内部人员应当组织讨论,就其中的不合理地方进行分析,并得出最后的结论。相关人员应该积极献计献策,指出初稿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需要修改的地方在经过商讨之后,直接进行修改;对于大家普遍存在疑问的地方,可以事先进行模拟实验,尽可能的降低演练初稿的缺陷。
(四)专家评审
应急演练方案的制定关乎实际实施效果,因此,不仅要经历内部讨论修改,还应当经过专家评审,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及科学性。根据专家的意见或建议改进方案,不断完善方案的细节之处,是提高预案有效性的关键。
(五)定稿组织会签
在确保应急演练方案定稿后,由专门部门负责组织本应急预案会签工作,由预案中涉及到的部门组织本部门内部讨论,形成会签意见。组织部门汇总会签意见,并反馈给编写部门,再由编写部门对应急预案做出相应的修改。
(六)签发
对于会签完的应急演练方案,由公司领导负责签发、,应急预案自签发日期开始生效。签发前将应急预案提前交由领导审阅。
三、地铁车站级应急演练组织流程
(一)应急与预案培训
地铁车站级部门应当组织员工进行应急与预案培训,培训过程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员工熟悉应急流程。培训要注重实用性及科学性,并保证人员培训的实效性。
(二)应急演练实施
应急预案培训可以在理论方面和逃生技巧方面给员工提供相应的指导,为了达到满意的应急演练效果,进行实际的应急演练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帮助员工将培训中学到的应急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应急环节中,同时也可以提高应急演练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三)应急演练总结(观察员)
观察员对于应急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进行分析,并总结报告,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应急演练效果。
(四)应急预案再次演练
在修改和完善应急预案后,应当再次进行演练,不断总结预案中的失误,并进行再次改善。对于上次演练存在的问题,相关人员要提高注意力,找出合适的措施,着重解决。
四、地铁车站级应急演练存在的问题
(一)地铁应急物资管理不善
地铁应急事件发生概率不高,相对应的抢险物资使用频率也不高,若平时疏于清理、检查,已损坏的物资会直接影响到应急处理。
(二)演练流于形式
因个别地铁车站人员对应急事件的危害性理解不够,在演练过程中的会出现态度消极情况,流于形式的应急演练工作难以满足地铁安全需求。
(三)演练员工提前知道演练,真实程度不高
应急演练不是真正的地铁应急工作,在某些时候不能引起车站人员重视,员工提前知道演练任务,演练前提前准备,演练时,真实程度会降低。
五、地铁车站级应急演练改进的建议
(一)加强地铁应急物资管理
地铁应急物资对于保证地铁车站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车站应当加强地铁应急物资管理,不仅要保证日常物资存储的安全性,避免潮湿,同时还要定期清理,清除废弃物,及时更换新的物品,以保证物资状况良好。
(二)确保演练工作的真实性
在应急演练过程中,保证演练工作的真实性,能够促使演练人员端正态度,提高演练人员的紧张度。因此,对于地铁应急演练工作,应当保证演练过程的真实性,不能应付了事,如果演练人员态度消极,应当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观看地铁事故片等,在演练过程中要提高真实性和科学性,以强化演练效果。
(三)避免员工提前了解演练工作
如果员工提前了解了演练工作的时间、地点等,就会有意识的做好演练准备,演练过程中的紧张度会降低。危险事故发生前,员工是不会提前知晓的,地铁车站应急演练应当尽量避免员工提前了解演练的时间和项目,做好演练的保密工作,尤其是演练中的关键环节。
结束语:
地铁建设在各大城市进行得如火如荼,随之引发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地铁车站级应急演练工作的分析讨论,希望能为将来地铁演练工作的改进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郑雍.对地铁车站级应急演练工作的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0(6).
[2] 余博.关于构建地铁车站四级应急演练体系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3(3).
[3] 韩嘉.城市地铁应急预案研究[J].中南大学,2010(11).
篇2
关键词:地铁生产施工;物资管理;科学化;思路
一、采取弹性管理措施灵活调控库存,保障地铁物资供应
弹性管理措施是降低库存积压率,减少流动资金呆滞率的有力手段。因此,在践行科学化地铁物资管理措施时,应以地铁实际物资需求为基础,明确地铁物资管理人员分工,严格按照物资管理计划目标实施弹性管理措施,而这也是实现科学化物资管理的首要前提。具体地说,首先,地铁物资管理人员应清晰列明并熟悉掌握地铁运营中各类物资的现存数量、所需数量、预备数量,以及各个设备及其材料的使用现状、使用寿命。其次,基于上述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物资管理计划。比如,可建立一套以条码管理为核心的物资库存管理系统,利用条码技术将地铁日常所需的各类材料进行编码设置。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条码管理的过程中,要及时更新物资数据库,务必保证每次出库的零配件都有经过扫码处理,以便于事后及时跟踪、查询零配件的去向,了解各专业对材料的需求变化。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及时调整材料的采购周期,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变化来确定库存数量的上、下限值,保持动态化管理,以满足地铁物资库存管理的基本需求。此外,在物资管理过程中还要注意区分总站和分站的不同物资需求,根据各站点的实际施工进度情况,采取分级式管理;同时,建立健全物资采购体系,确保采购渠道的稳定性。简单地说,就是先由总站来制定全局计划,再由分站来实施具体措施。但要注意,由于部分进口设备材料的采购周期较长,所以必须提高库存量,以施工生产需求,同时不断寻求匹配的国产零配件,以避免进口设备材料垄断对采购周期、资金的影响。最后,运用信息化管理软件来有序对接分站库存管理数据库与总站物资库存管理数据库,以分级管理、集中采购、整体分配三种灵活方式来最大限度保障地铁物资库存管理的实效性,降低采购成本。
二、优化资源配置,逐层完善地铁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环节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此可见,物资管理在地铁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如何在地铁工程项目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保障物资供应,是当前地铁项目物资管理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从下述几点入手:第一,紧密结合地铁工程项目生产所需,重点关注相关市场信息,做好信息的收集、分析、对比等工作。比如,对主要原材料进行价格前瞻性和跟踪性分析,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坚持凡事“有计划、有审批、有落实、有结果、有评价”的原则。第二,完善各项物资管理制度,基于地铁企业运营实际、工程目标、发展战略,构建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和规范有效的地铁物资管理制度化体系。比如,可参考同类行业企业中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物资机械设备管理办法》、《现场周转料使用管理办法》、《大宗材料限额发放制度》及《废旧物资设备报废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以有效指导地铁工程项目部物资管理工作。第三,加强对地铁工程项目部物资设备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团队管理水平和廉洁自律能力;制定明确、细化、可行的物资机械人员岗位工作流程,并确保任职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类物资验收、发放、统计和分析工作。同时,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办法,细化合同具体约束条款,防范市场欺诈行为,以保障采购提货付款等全过程,减少不必要的运营风险。此外,还要重点抓好地铁项目工程的物资盘点工作,做好主材与二、三项料的统计盘点分析考核工作。第四,增加现场周转材料的周转次数,严格把控地铁项目施工生产过程中的计划、采购、发放和使用周转次数,最大限度地发挥周转材料的使用率。同时,对于地铁项目施工现场的物资应做到整齐分类堆放,既保证使用上的方便,又保证现场的整洁;既保证使用上的安全,又保证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先进先用”,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三、重视地铁物资管理队伍建设,强化物资管理专业能力
不论是从现代管理学角度来看,还是从实践结果来看,决定物资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即是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而这也是保障地铁物资供应稳定,实现地铁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因此,在推行物资管理科学化的进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大对地铁物资管理队伍的建设,严格按照地铁物资管理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比如,可通过调班培训、持续性培养等方式,以现代物资管理先进理论为学习蓝本,以物资管理实践应用操作为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改善和提高地铁物资库存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借助物资管理队伍的强大凝聚力和执行力,促进地铁物资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保障现代地铁施工中对物资的需求。
四、总结
综上,地铁物资管理必须遵循科学化、严谨化的管理原则,根据地铁企业实际现状有针对性开展物资管理工作,堵塞漏洞,开源节流,增加地铁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积极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全方位了解物资动态,及时与现场形成有序对接,以保障地铁沿线每一站点、每一环节的物资供应,切实满足地铁日常营运需求。
参考文献
[1]郑锦坤.地铁物资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
[2]赵亚军.试论地铁运营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策略[J].房地产导刊,2016(11).
篇3
(昆明铁路机械学校 云南 昆明 650208)
摘要:围绕打造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人才培养需要的培训平台,以昆明铁路机械学校与地铁公司共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案例,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从总体设计、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同时对共建过程中校企双方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校企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作者简介:段渝波(1970—),男,硕士,昆明铁路机械学校高级讲师,昆明市首席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工程、教学管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
篇4
摘要:地铁作为新兴的城市交通工具,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由于我国地铁行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诸多运行问题尚待解决,其中运营安全基础管理的问题更是受到广泛市民关注。本文从地铁运营安全集成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的管理构建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构建;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地铁建设迎来了新发展机会。地方政府及相关建设部门高度重视地铁的建设运营项目,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工具。但是,地铁运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要求我地铁行业要将安全运营摆在首位,对安全管理模式进行调节升级,实现地铁运用的全面发展。
1. 地铁系统的含义
地下铁路简称“地铁”,狭义上是指:以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交通运输轨道系统;广义上是指:为了多种此类交通系统配合建筑修筑环境,从而引起地面的交通路段存在,所以通常包含了城市地区各种地面上与地下的高度密集交通运输体系。地铁是城市交通运输中运量最大的交通工具,相较于轻轨更加复杂和庞大。从地铁运营功能的角度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列车出行、客运服务与检修保障三大系统
2. 地铁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根据相关交通制度标准,地铁运营安全就是不发生列车运行、客运、车祸爆炸、乘客人身伤害与设备故障等事故。运营安全集成问题与较大的客运任务以及城市交通系统的人员、空间极易设施密切相关,是现阶段地铁运营安全集成管理无法顺利进行的影响因素。
2.1地铁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安全意识
地铁运营体系中最易出现安全事故,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环节是地铁候车站。地铁候车站具有人员密集的特点,是拥挤导致恐慌或踩踏事件的高发地点。由于地铁的空间封闭性强。隐蔽性高等特点,一旦发生运营事故,人员疏离极为困难。因此,抓好地铁运营的安全工作就是要加强安全集成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
2.2地铁运营相关应急措施
地铁因为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的因素使其成为目前媒体和社会关注焦点,严重影响了社会交通的稳定、经济发展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问题,导致人民对城市地铁运营安全的信息减少。有效的应对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制定相关处理措施,提高城市地铁交通事故应急管理是地铁运营的首要问题。
2.3地铁公共辅助设备维护
在地铁的车站等候口、紧急疏散通道、楼梯的设计不科学,或者紧急疏散通道、集散厅堆放阻碍人群疏通的物品,容易引起安全隐患,引起遭遇突发事件或人员踩踏事件。乘客在使用疏散通道或楼梯会发生碰撞等伤害,等候口或站台的地面铺设材料不具有防滑功能会导致人员滑倒。地铁站内设备出现故障,或地铁件建筑材料选用不到位,乘客携带易燃或易爆的物品、烟头乱扔,会引发火灾或爆炸。
3. 树立建设安全地铁理念
地铁的列车运行是地铁核心安全点,发生任何问题都会引起社会与民众的广泛关注,这对地铁运营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地铁的整体形象。这要求地铁运营的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要严格把控安全集成管理模式,将安全工作的规范落到实处,引导地铁职工树立“高度安全,质量运营”的意识,将安全集成管理的各个环节划分到各部门,高效的工作有助于打造安全地铁。针对我国目前的地铁运营现状,在建设安全集成地铁运营时要注意以下五点:
第一,加大对安全隐患排查的力度,建立相关检查部门,重点对地铁运营设备设施的故障与运用管理模式进行检查,达到地铁运行全路网安全隐患的规避和预防。第二,提高地铁运营现场保驾标准,地铁全路网需要进行升级到最高等级的保驾模式,增设加强地铁信号、连接设备等主要设施进行现场保驾,强化地铁设备供应商的增员。第三,将地铁全路网的运营进行开通准备,地铁管理部门建立相关工作团队进驻地铁运营单位,对地铁运行前现场设备安全、调度、列车司机等重要操作岗位进项监督管理,制定应对突况的应急措施。第四,严格执行地铁作业安全运营把控制度,将安全任务落实到个人,有效的预防设备故障降级运营条件下行车步骤,高效协调地铁连控与岗位互控,将地铁工作安全规定与地铁工作人员行为有机融合。第五,引导地铁员工及管理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定期展开操作技能及地铁管理制度的培训活动,不断调整和完善各类方案制度。工作职责和操作要求精细化,并进行相关考核。
4.地铁运营安全集成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路
地铁作为现代化新型交通工具,受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广泛使用,地铁运行的安全管理是地铁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地铁运营的管理部门要全面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建设安全集成管理制度,树立安全操作意识,推动地铁运营的安全建设。
4.1调整完善地铁安全集成管理模式
地铁建设与运营要时刻把握安全管理这一核心标准,规避各种运营风险,并提出解决突况的应对措施。地铁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安全操作标准、危险品识别、危险品检查等方面培训,实现对危险源的预防,在地铁安全集成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融合安全与防范的理念,要求地铁工作人员树立讲安全、懂安全。在检查地铁这一工作环节上要做到万分仔细,预防和规避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建立地铁专项整改方案,对地铁各级、各流程的安全检查进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或调整措施,并对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二次检查,每日的运营情况和数据分析都要记录在案。周期性的对地铁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探究,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将工作按期进行划分,增强工作人员安全管控意识和安全分析能力。深入分析运营安全和晚点到站的事件,将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查找原因、总结规律,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数据参考,进一步优化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
4.2调整并完善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
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是根据已发生的事故和危险源对地铁安全运营事件的预测评估,从应对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规划。应急措施主要包括:突发事件预测、发生过程中报警和接警、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善后以及突发事件灾后重建等方面,主要目标使对突发事件及时作出判断,并进行正确的落实方案。这要求地铁安全管理人员在制定应对方案的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并进行反复检查和实践,对方案进行调整改善,进一步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方案落实过程中,加强运营管理部门和地铁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风险的观察力。对应急方案进行讲解和实际情况模拟演练,提高地铁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在对地铁应急方案的建设上要注意结构的合理,保证地铁各部门对方案建设的高度协调,实现资源配置、信息传递、现场处理方案相结合的科学方案体系。
4.3建设地铁智能化防控体系
在地铁站增设车站监控、巡查的设备,对地铁乘客携带物进行仔细检查,提高地铁安全集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例如:在地铁等候处、售票处等地安装智能化监控器,人流密集的地方部署管理人员,实现对地铁内外部人员的进出管控,保证地铁秩序的安全有序,进而实现地铁智能化防控体系的全面建设。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地铁建设事业尚不成熟。安全作为交通运运输的核心内容,这使得地铁运营的安全集成管理模式构建势在必行,地铁建设与运营方面要以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为主,将地铁运营管理模式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应急管理方案,定期开展地铁员工培训活动,推动地铁安全集成管理模式的建设及落实,保障地铁运行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列车故障;列车救援;救援效率
前言
文章针对提高地铁列车救援效率主要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一是,分析了影响地铁列车故障救援效率的原因,通过分析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对策提高地铁列车的救援效率。二是,详细的探讨了提高地铁列车救援效率的措施。下面针对于上述所谈到了两部分进行详细的探讨。
1 影响地铁列车故障救援效率的主要原因
1.1 地铁列车发生故障救援工作的处理过程
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列车司机需要及时的对故障进行诊断并处理,同时,还会把列车故障第一时间通报列车的调度工作人员,调度人员将会对整条列车线路进行控制,进一步避免故障的扩大化,整个过程叫做“行调”[1]。“行调”执行之后,将会把后续运行的列车全部扣停,并对整个线路列车的运行情况进行相关的调整,再通过列车的技术调度人员,对故障进行处理,尽量以最短的时间恢复列车故障[2]。一旦列车司机确切的判断出列车的故障不能在短时间内排除或故障已经超出了一定的时间标准话,那么,就需要行调人员及时的组织对列车救援。当救援的列车启动后,后续受到阻塞的列车就可以逐个的恢复正常的运行,故障列车启动后,需要把故障列车运行到铁路存车的地方或是折返线,这样才算是完成列车的救援工作,其他列车也将恢复正常的铁路运营服务[3]。
1.2 列车故障的发生地点
在对地铁列车进行故障救援的过程中,需要把故障列车运输到存车点。而列车发生故障的位置离存车点的距离远近,将会直接影响着对故障列车的救援效率。因此,列车的发生故障地点距离存车地点的距离越远,对乘客以及列车的阻塞时间的影响就会越大。
1.3 技术人员的操作熟练度
除上述2个原因会影响故障列车救援的效率外,还有就是技术人员的操作熟练度也会对救援效率产生影响。如果技术人员的实践知识较为丰富,有着很好的操作技能的话,那么,解决列车故障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相反,如果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较低,会影响故障列车的救援效率,也会对后续列车恢复正常运营以及乘客的出行时间造成一定的影响[4]。
2 提高地铁列车故障救援效率的措施分析
2.1 优化故障列车救援的规章制度
制定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并严格的执行下去,是提高故障列车救援效率的有效方法。首先要从列车的驾驶模式说起,一旦列车发生故障,首要的是要从列车的驾驶模式以及运行速度进行改变,可以根据列车发生故障环节的运行速度和驾驶模式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优化车辆救援的配线设置,设置最快的有效的推进速度,并且在列车发生故障的时候,要组织有效的行车预案。对每次发生的列车故障,都要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不断的完善“车辆故障处理指南”,防止列车在后续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同样的故障;对故障列车进行救援的过程中,调度是一个必经之路。因此,应合理优化调度室执行的故障列车救援的方法以及内容。列车故障救援制度只有不断的完善,才会避免或减少后续列车运行过程中故障的发生率,同时最大程度的确保广大乘客的乘车安全。
2.2 优化故障列车救援的程序
在对故障列车进行救援的过程中,缩短救援时间是提高后续列车恢复正常运营时间以及降低耽误乘客的出行时间的关键所在[5]。因此,在优化故障列车救援的程序时,首先要从缩短救援时间来考虑,救援列车的选取非常重要,要选择离故障发生点最近的救援列车,切忌舍近求远的选择,故障列车在推进的过程需要救援列车与故障列车连挂的前后驾驶模式进行相应的控制,这样才能有效的缩短故障列车推进的运行时间;在救援列车赶到故障列车发生点之前,故障列车司机要做好充足的救援准备,在此过程中要保持与救援列车司机的实时通讯,这样才能保证救援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误差,才能提高故障列车的救援效率;救援列车与故障列车连挂后,要进行试拉,在此之后,故障列车的司机要对列车的联动模式、制动、推进运行等进行有效的设置,这样才能保证故障列车以最快的时间运行到存车点,才会让后续的列车尽早的恢复正常运营。
2.3 对车务人员的处理能力进行培训
车务人员处理能力的好坏,会对故障列车救援的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完善列车故障救援系统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车务人员处理能力的培训。培养车务人员的应急能力,设计救援方案,并且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进行有效的指挥;要求车务人员对“车辆故障处理指南”手册熟悉和掌握;进行列车故障救援的模拟实践演练,不断的增加车务人员的实践能力;培养车务人员对列车发生故障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全面的提高车务人员的处理能力,促进地铁列车故障的顺利解决[6]。
2.4 做好清客广播等客服工作
在地铁列车出现故障的时候,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清客广播的工作。由于很多的乘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如果不对乘客进行解释,容易造成乘客的不良和不安的情绪,因此,在实际的救援中,站台的服务人员与司机需要进行配合,做好乘客的疏导,一方面节约救援的时间,另一方面确保乘客的安全和情绪的稳定,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还有一种非常紧急的情况就是一旦地铁出现火灾的情况,需要对乘客进行正确的疏散,疏散完乘客之后再进行火灾的救援。在疏散乘客的过程中,如果秩序混乱,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因此,在实际的救援中,需要安排工作人员维持秩序,保证乘客疏散的安全进行,及时的安抚乘客紧张的情绪,确保火灾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将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情况降低到最小,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结束语
文章针对地铁列车救援效率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文章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实际的地铁列车故障救援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结合地铁列车所在的故障发生地点,故障列车的实际情况以及当时乘客的实际情况,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救援措施,才能够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地铁列车的故障,确保地铁列车的顺利运行,促进我国地铁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济堂,钟文娟,李文玲.北京地铁事故敲响城市公共安全警钟南昌将对扶梯进行专项检查[J].质量探索,2011(7).
[2]张景华,杜弋鹏.地铁事故敲响城市公共安全警钟[J].政府法制,2011(22).
[3]宋朝斌,温志强,宋福.深圳地铁3号线列车牵引系统通信故障分析及改进[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2(3).
[4]敖鸿,周桢豪,李立明.深圳地铁罗宝线列车受电弓升降弓电路分析及整改设计[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3).
篇6
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地铁工程也逐渐发展起来。地铁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涉及到设计、施工、装修以及设备采购与安装等,而地铁的运营必须以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前提。与其他工程项目相同,地铁工程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不容忽视。地铁工程建设合同是对双方进行约束,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因此有效的合同管理是建设管理单位项目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关键词: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地铁合同;管理
地铁工程作为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不仅具有涉及范围广、数量大的特点,而且其施工周期长、投资规模比较大。现阶段,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了多个地铁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在人员构成上,多是来自不同城市和行业,因此项目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对地铁工程而言,投资的有效控制,项目管理期间管理人员面对的管理风险是建设管理单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中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等可以指导地铁工程进行合同管理,使地铁工程顺利建设,充分发挥其效益。
一、地铁工程项目合同特点
地铁工程不同于房屋建筑工程,其集中于发达城市市区内,在建设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拆迁,且施工过程中需要占用较多场地。在地铁工程中涉及诸多工程项目,如车站工程、车辆段土建工程等基础工程,除此之外地铁工程还涉及到通讯工程、屏蔽门、牵引供电、信号以及自动售检票等项目,可见地铁工程涉及范围之广,因此地铁工程需要耗费较大资金和较长时间。通常情况下,若地铁线路运营长度在20公里,则需要投入人民币一百亿左右,历经四年左右时间才能建设完成。对地铁工程而言,合同管理尤为重要。并且合同也包括很多种类,合同数量多达几百个,不仅包括设计方面的合同,也包括施工方面的合同,另外还有监理和检查等方面的合同。在地铁建设过程中,需要与多个单位进行合作进行,包括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同时建设管理需要多方人员的参与,包括合同管理人员、法律工作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以及施工技术人员等。因此要想完成建设目标,则应对各个合同、专业之间进行协调处理。就我国而言,地铁工程属于基础设施之一,因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收回投资的时间比较长,因此通常情况下,地铁工程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财政收入。政府是地铁工程的投资主体,不仅需要关注工程质量和安全之外,还应通过监控审计的方式确保财政资金利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现阶段,地铁工程相关管理单位成立时间均比较短,部分城市仍处于筹备建设时期,多在政府指导和带领下进行建立,其中管理人员通常来自多个城市和行业,尽管在我国范围内项目管理理念已经得到有效应用,但其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却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人才不足方面。地铁工程作为建设领域新兴工程,所以对于不同来源的管理人员应进行统一的培训和学习,使其专业素养得到提升,为管理效率提升奠定基础。
二、合同管理组织模式
(一)模式确定
现阶段,以地铁工程管理现状为依据,建设管理单位的管理工作不仅要保证工程稳健开展,同时还要兼顾效益,使专业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项目管理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优秀管理人员的培养打下基础,基于此,就现阶段地铁合同管理而言,矩阵式为最优选择。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矩阵式指的是三个部门分别负责三项管理内容,第一为合同商务管理;第二质量与工期管理;第三预算成本管理,其中最主要的管理内容为质量与工期管理,另外两项管理内容为主要管理内容提供服务与支持,即一个项目小组对一个具体项目进行管理,小组成员由上述不同部门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经理由工程管理部门人员担任,预算和商务两个管理部门对项目经理进行协助实现管理。在这一管理模式中,各个小组成员并不是只能管理一个工程项目,而是可以兼顾其他几个工程项目进行管理,要想合理的管理地铁工程项目,项目经理应取得预算方面和合同商务两方面的管理支持,项目目标的实现需要预算、工程以及合同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
(二)矩阵式的优势
第一,利用预算成本和合同商务两方面管理的参与,在管理权力上建立起制衡、分散的关系,使管理人员出现腐败的现象得到有效避免。第二,利用预算成本与合同商务两个管理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使管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第三,利用预算与合同两个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实现管理经验的共享性,对建设管理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第四,此种管理模式可以快速的反应出合同变更以及纠纷事件等,在同类项目中变更同类合同时,承包商处理不会出现差异。第五,由于地铁工程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合同管理中矩阵式的应用可以使不同项目接口的处理更加容易。第六,在工程建设结束之后,矩阵式管理合同,可以避免项目组人员因去向问题而影响工作。当然,在地铁合同管理中,矩阵式的应用也面临一定挑战,主要体现在管理期间不同部门职责的界定上,如果各部门之间可以清晰的界定管理职责,则可以使部门之间冲突事件发生概率降低,从而降低各部门工作对项目管理效率的不良影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矩阵式管理属于综合管理模式,利用此种模式对工程合同进行管理对工程项目管理有积极影响。
三、在地铁合同管理中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
(一)合同范围与目标确定
第一,工程管理部门就工程工期和技术提出项目策划和需求,从工程工期、管理以及协调等层面上制定合同标段策划,并对合同范围进行确定。第二,从合同管理层面出发,合同管理部门不仅需要将标段划分的市场响应度进行考虑,还需要考虑其经济合理性,并与初步标段策划内容相结合,审核并确定合同具体范围以及标段策划内容。使合同标段划分的更加合理,工作范围确定的更加合理。第三,从成本管理层面出发,预算成本管理部门应为标段规划和工作范围提供可靠意见,同时以项目整体概算为依据,对标段概算进行分解确定。
(二)合同关键原则确定
第一,工程管理部门应对合同技术内容进行编写,并对技术内容与其他内容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审查,同时参与制定并修订合同范本,并参与确定合同原则。第二,对于合同范本,合同管理部门应做好组织和编写工作,并管理好范本内容,对合同关键原则进行组织和审定,同时对合同商务条款进行编写,确保合同结构整体的完整,同时保证各项条款之间合理、协调。另外合同管理部门应组织资格预审工作,并对审定资格评标和预审办法进行编写。第三,合同预算成本的编写由预算成本管理部门负责,对财务及其他条款进行严格审查,保证其协调性。同时参与资格预审、制定并修订合同范本、确定合同原则等工作。
(三)合同谈判
第一,工程管理部门参与谈判,同时就工期、技术等方面的管理问题进行把关,对合同中相关内容进行再次审核。第二,合同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并主持谈判,同时就商务相关问题进行把控,管理合同范本,针对合同进行最终审定与汇总。第三,预算成本管理部门参与谈判,并就预结算以及支付问题进行把关,对预算相关内容进行再次审定。
(四)合同实施
第一,以合同内容和相关管理制度为依据,工程管理部门应控制和管理工程进度和质量,并初步审核承包方的付款申请。第二,合同管理部门负责召开合同变更审核会议,并参与合同款的审核中,并以变更内容和支付款项就项目总体进行总结。第三,以合同与管理制度为依据,预算成本管理部门审核完成计量支付申请的工程价格,并处理扣款事宜,对合同变更金额进行审定。
(五)合同收尾
第一,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就合同管理工作进行报告编写,并总结合同管理经验,参与相关培训,参与结算。第二,合同管理部门需要就合同管理工作进行报告编写,形成经验库,将典型案例编写并收纳其中,组织相关培训,参与结算。第三,预算成本管理部门需要就合同管理工作进行报告编写,对经验库进行完善,参与相关培训,组织结算。
四、结语
在地铁工程中,合理管理非常重要,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为合同管理提供了支持,在组织环境和目标的差异中实现有效管理,使地铁工程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促进了我国项目管理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洪侠.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23).
[2]张双德.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科研,2016(4).
[3]何鑫林.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商品与质量,2015(33).
[4]邢文峰,黄东升.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
[5]陈宾业.试论工程管理中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运用[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6(6).
[6]秦宇.试论工程管理中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运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1).
篇7
一、重要工作事项
1、综合大联调。综合联调是今年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t27综合监控与bas系统联调(站内bas监控大、小系统设备、冷水机组群控设备、扶梯、水泵)补测和t01bas系统与fas、气体灭火专业联调两项。其主要针对全线17个站内的各项设备的性能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调试,以备运营后设备的良好运行与正常工作,确保地铁开通后各方面实际工作,全方位有序的顺利开展。在此期间,我低压配电专业主要负责对相关电气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检测和调试,主要设备包括:通风空调电控柜、eps应急照明装置、照明配电箱三大部分。细致划分为:1、通风空调柜各风机连锁风阀和风机运行数据监测以及故障模拟等工作重点;2、eps应急照明装置11个状态测试和9个故障点模拟;3、照明配电箱各项照明回路测试。按照联调方案安排,我专业与车辆段occ中心、站内车控室、环控专业协作配合实现四级单元联动,充分实现了各项联调任务的扎实有效进行,也基本达到了公司部门等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和指标。同时,个人的业务技能知识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基本上熟练的掌握了对各项设备联调测试的相关步骤和要点方法。
2、全线设备巡检。根据车间领导安排,在相关技术人员的一致协商与指导下,车间各大专业分别组织成立巡检小组,对全线17个站各专业设备,实行循环制不间断的检查工作,并详细记录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并将发现问题作以详细汇总上报。我低压专业主要负责通风空调电控柜、eps应急照明装置、照明配电箱三大部分。
3、设备资产清点移交。按照计划任务安排,个人主要参加了南稍门站、凤城五路站的资产清点接收。期间,主要由厂家人员、施工单位人员共同协助,针对站内所有电气设备进行逐一清点核查。
4、参加部门车间相关培训及考试。
①相关培训:升降机理论实操培训,工器具使用方法培训,综合联调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等。
②相关考试:安全月度考试、技术月度考试,临时上岗证考试,行规考试等。
二、个人实际工作成绩汇总
1、专业方面:首先,个人主要通过综合联调,对低压系统的各项设备的原理、性能及操作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和掌握,主要包括有:①通风空调电控柜的三级(就地、环控、远方)的联动操控,及变频器、软启动器故障、风阀错误、故障、e3plus故障模拟复位方法等;②eps人机界面的运用操作方法、各项状态测试和故障点模拟复位等。③照明配电箱各项回路的测试。其次,通过参加相关具体的培训考试和相关设备清点、切非调试、巡检、设备验收等工作,个人对低压配电专业日后的具体工作模式和重点要点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2、宣传方面:个人作为工班宣传员,在阶段性的工作中先后撰写《梦想与蜕变》、《地铁与地铁安全简叙》、《综合联调概况总结》、《先进工班考核材料》、《我们地铁》、《党颂2011》等文章进行汇报和投稿,在锻炼自己的同时,在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作为宣传员的职责和义务。
篇8
【关键词】风险管控;地铁运营;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O434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实力上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私家车数量不断的上涨为城市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铁的建设使得城市的交通压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地铁在城市的运营将是未来城市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地铁在我国快速发展,但因其发展历程较短、经验不足,地铁的安全运营成为一大难题。本文先对我国地铁运营进行概述,再结合各国情况分析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最后对风险管控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我国地铁运营
我国地铁的运营是从1969年北京建立地铁1号线开始的,经过短期的发展,我国的轨道交通的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是无比迅速的。目前我国地铁存在建设速度快,项目多,规模大的特点,在建设和技术上存在技术不够先进、缺乏经验、抢工期、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对于地铁的安全运营增加了风险,也在现实中出现了较多的安全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营是地铁在我国得到发展的关键。
风险管控即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是指相关部门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价和预测,尽可能的分析出全部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因素加以分析,对结果加以预测,找出有效的方法控制或者规避风险,对结果进行不断的追踪和评价,最终将危险因素消除。风险管控包括危险因素的分析、风险的预测、风险的预警、应急系统、风险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等内容。在进行风险管控时要尽量的控制住风险,采取各种手段,例如安全监督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等,尽量的降低风险,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等。
二、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
地铁运营存在一定的风险,其运营安全涉及到人、车辆和轨道的系统因素,以及自然、社会等因素,常见的地铁运营的安全事故包括地铁的设备设施类的事故、在轨道上的行车类事故、客运类事故、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类的事故等。事故在发生时常常会造成地铁的设备运转的失去控制,地铁的主体损坏,甚至地铁脱轨等,情况不太严重时造成设备的损坏和列车的停运,情况严重时造成人员的死亡等,在地铁的运行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安全事故是在2000年的奥地利莎尔茨堡州发生的列车上的电暖空调过热,导致的保护装置失灵,最终导致列车上155人死亡,18人受伤。
地铁的跳轨自杀案件发生的次数最多,其次是火灾,之后分别是技术故障、列车脱轨、供电故障、爆炸事件、撞车、地震等。地铁运营中的事故的不仅损失了设备,更对乘客的生命造成威胁。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事故本身会带来乘客的伤亡,另一方面地铁的拥挤使得在事故发生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应急机制,导致人员相互拥挤踩踏也带来了乘客的伤亡。因此,在对地铁的风险事故进行管控时,也要注意应急机制的建立。
三、风险管控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分析
地铁的事故不仅损失了设备,更对乘客的生命造成威胁,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为了对地铁的风险进行管控,首先应对地铁运营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具体的分析步骤应该是先调查危险源,对危险的区域进行划定,然后对事故发生的导火线进行分析,再对潜在的危险进行鉴定,最后将危险源进行记录和总结。然后通过对危险源的分析进行地铁风险的管控,以消除危险因素对地铁系统运行带来的风险,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减少事故发生对事物和人身的损害。
地铁运营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工作,在地铁的运营所涉及的多专业间关联密切,使得地铁的运营更加的繁琐复杂。地铁运营的风险管控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对地铁运营进行风险调控时要充分的考虑人员、机械、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完善应急机制,在对为先进行检测后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危害性,之后断定应急的计划区域,实现区域性的应急或者单位性的应急,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计划,实施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措施补救,实现地铁运营的安全。
1、策略性措施
在对风险进行管控时可以采用策略性方法,例如在地铁进出口增加设备和人员,加强对于地铁的安检工作,提高地铁的安全防范等级,也可以设置屏蔽门。一般来说策略性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减轻风险措。减轻措施就是对于已知的风险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不利影响。第二,转移风险。转移风险就是当风险避无可避,必须面对时,借助一定的协议将风险转移到第三方,并对第三方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第三,回避风险。回避风险就是采用改变计划行动的方式对计划急性转变,避免风险的发生。第四,自留和后备措施,就是通过最简单的方法地铁运营企业将风险承担下来,并在发生意外情况时,通过后备措施减少风险。
2、预防机制
首先,建立地铁运营事故预防中心。通过现代化设备的安装和通信设备的引进,加入排烟设备、消防设备和疏散设备的使用,对于客流量较大的地铁系统建立现代化的运营事故预防管理信息中心。为了在发生事故时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还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保证预预防中心在地铁营运时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控,在发生事故时为了及时有效的救援并疏散乘客,优先将预防中心设置在站务室。其次,建立事故应急系统。一旦地铁发生事故,应急系统将自动报警,并指挥乘客安全疏散。并在此过程中开启自动检测装置,对事故进行检测和应急。例如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应急系统通过感温和感烟装置对事故进行检测报警,关闭电源,然后开启自动灭火装置,对地铁系统进行通风排烟和自动喷淋。
3、严格管理
对地铁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的培训,宣传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规范,对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上的标准化管理。在地铁乘站口进行人工安全检查和自动安全监控,杜绝危险因素进入地铁中。同时加强人员的巡视和应急机制的演练,提高各部门的配合协调能力;并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以防在事故时出现问题;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急救培训,提高应急能力,以应对地铁事故,减少人员的伤亡和损失;并在正常运营时加强对乘客的地铁事故应急的宣传,提高乘客的自救能力。
结束语:
地铁的事故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加强地铁运营的风险管控,相关部门应制定策略性措施,加强管理,完善应急机制。
篇9
【关键词】地铁;明挖基坑;施工技术
目前,地铁以其安全、快捷等特点深受群众好评,在时展和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地铁建设逐渐成为各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土质差异、环境差异等,在完成明挖基坑工作时,很容易出现施工受阻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势必会对地铁工程的总质量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还会发生安全事故。为此,地铁工程建设的相关人员还需从实际入手,掌握地铁明挖基坑施工技术的基本特点,找到容易出现问题的施工环节,通过加强管理、引进新型技术等方式,解决地铁明挖基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一、地铁明挖基坑施工技术的基本特点
明挖基坑施工技术实际上就是地铁区间施工的其中一种。一般而言,明挖基坑施工技术更适合在人口稀少、交通流量小的环境下使用。由于该施工技术对周边环境的要求过于苛刻,所以在实际的情况中,该施工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只要地面条件符合施工技术要求,明挖基坑施工技术会带来十分明显的效果。明挖基坑的施工步骤为:首先在指定位置开挖路面,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开挖土石方,开挖深度需在设计限度之内。然后从基坑的底端开始逐渐向上施工,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完成地铁隧道结构的初步建设。最后将土方进行回填,并尽快恢复到开挖之前的状态。
纵观国内外地铁施工建设发现,虽然明挖基坑施工的要求较为苛刻,但它仍然是地铁建设的首选技术,这种施工技术所带来的效果是不可取代的,具有传统施工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从理论的角度讲,明挖基坑施工技术属深基坑范畴,所以在地铁中运用此技术,能达到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明挖基坑施工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和缺点已经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总结,主要的优势为:施工简单、经济性高,而缺点为:施工噪音大、对周边环境会造成较大的破坏。此外,明挖基坑施工技术对开挖区域周边地面状况有着严格要求,必须在回填之前保持原状,否则会出现地表沉降等不良现象。
二、地铁明挖基坑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一)围护技术
明挖基坑施工中的围护技术实际上就是坑道周边的支护结构。目前,为了切实保证施工安全,施工支护方面的设计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支护结构不牢固的现象并不少见,究其原因,大多都是为了节约施工成本,运用不合格的支护材料,从而降低了施工的安全系数。另外,在雨季频发的地区中,如果支护结构不牢固,还有可能发生崩塌,进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从施工的角度讲,由于施工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止水帷幕在构建时经常受到阻碍和限制,使其并不能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构建,最终可能造成支护结构的崩塌。比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施工区域中,连续墙之间夹杂着大量的泥土,如果水砂迅速涌入,将会酿成基坑被淹的严重事故。
(二)开挖技术
地铁明挖基坑施工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施工进度会在实际情况中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盲目追赶进度,私自省略重要工序,或运用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施工工艺,这样可能会造成地面沉降、房屋开裂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在开始开挖工作以后才发觉地质勘测报告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施工已经开始,再进行整改和设计都已为时已晚,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发生坍塌事故。从技术层面讲,支护是地铁明挖基坑施工的主体和关键,而支撑架则是支护的根本,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对支撑架的设计引起高度的重视。但在实际情况中,支撑架的围檩封闭存在疏漏的现象十分常见,使得支架的支撑点与立柱的位置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最终降低支护体的安全性能。
(三)应急处理
地铁工程的施工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由于明挖基坑所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所以检测量控具有极高的实际价值。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施工危险,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但在实际情况中,检测量控工作经常会受到施工人员专业知识及施工设备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误区和盲点,阻碍了应急处理环节的正常运行。在地铁明挖基坑的施工现场中,检测信息遗漏、缺乏应急准备等现象是十分常见的。
三、改善地铁明挖基坑施工技术的措施
(一)加强安全管理
管理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举措,在明挖基坑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施工之前应加强地质勘察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工程地质勘察信息的准确性,将地质条件对施工产生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的水平,杜绝一切违规事件的发生。其次,同样在工程的地质勘察阶段,相关部门完善施工成本的预估工作,注重细节。最后,工程地质的勘察人员要与地铁工程施工建设的设计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二)优化施工工艺
从整体的角度讲,地铁明挖基坑施工相对简便,开挖与支护两部分是施工的重点。在正常的条件下,规范的支护流程为:坑道外侧坑道内侧地面。如果支护结构发生险情,应立即实施土方回填,土方回填完成以后还需进一步完成混凝土回填,从而有效缩减塌陷范围。在施工环节中,每一道工序都需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如果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存在小范围差异,可在不会对其结果造成影响前提下,对设计方案实施整改,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三)强化人员培训
高质量的施工需要在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队伍基础上完成,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不仅可以确保工程的总体质量,还能有效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有利于地铁明挖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活动,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施工生产的安全意识,从而起到规范行为,强化管理等作用,切实提高地铁明挖基坑施工质量。
四、总结
地铁是现阶段人们非常喜爱的公共交通设施,完善的地铁建设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人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主体。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明挖基坑施工技术以其简单快捷、成本低廉等优势占据了重要地位,这样的方式在为施工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安全性、可靠性等指标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因此,相关机构还需充分了解地铁明挖基坑施工的特点,找到存在问题,从管理、工艺、人员三方面入手,切实解决明挖基坑施工技术在地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地铁建设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凯,马福东,石伟强.复杂条件下盾构穿越既有线设计与施工技术[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3):25-26.
[2]郭燕花.基于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6):11-15.
[3]张润钊.明挖地铁车站施工中基坑变形及控制[J].市政技术,2010,(6):24-26.
篇10
【关键词】地铁;施工管理;施工技术
1地铁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概述
与其他交通道路施工相比,地铁项目的建设投资较大,而且主要在地下空间完成施工,一旦地铁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将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要求。在地铁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专业以及部门较多,需要各专业以及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才能保证地铁项目施工的顺利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铁施工的的难度。因此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应做到事无巨细,以此提高地铁施工水平。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想要保障施工质量,就要加强地铁施工管理,充分掌握施工技术。在1956年,我国开始对地铁施工管理以及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国第一条地铁项目兴建于1964年,之后地铁项目的建设逐渐增多,到如今,地铁项目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的出行工具,为人们出行带来了较大的便利。近年来随着我国地铁工程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管理逐渐有所提升,但是在地铁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系列的问题,不利于地铁的安全运行,对此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增强地铁施工管理以及施工技术水平,进而促进地铁施工的不断发展。
2地铁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铁施工较为复杂,而且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地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目前我国地铁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水平已经逐步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施工管理法规制度不完善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地铁施工的质量,还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目前虽然我国有关地铁施工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当前地铁施工的需求,由于施工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造成了许多问题,如施工企业管理比较松懈、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不够规范,进而对地铁施工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地铁的服务质量。
2.2地铁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低
在我国地铁施工过程中,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没有接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同时在进入施工企业之前,也没有进行专业的施工技术培训,导致农民工的施工技术水平较差,无法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同时在地铁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导致其施工行为不够规范,使得地铁施工出现了较多的质量问题,而且施工人员还缺乏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未戴好安全防护措施,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对于地铁项目的建设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2.3地铁施工方式不合理
目前在地铁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自身条件无法满足要求,一些项目承包商将项目进行分包和转包,在此过程中,承包商选择的分包和转包的施工单位,在人员素质方面以及施工技术能力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无法满足地铁建设项目对施工技术要求。同时一些承包公司由于经费有限,采用的机械设备也比较落后,无法提供施工技术的精度,进而导致地铁整体的施工质量下降。
2.4材料管理不到位
材料与地铁施工质量具有直接关系,但是一些施工企业对原材料的管理不够到位,没有严格把关材料的质量,同时在保管原材料时,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原材料受潮变质,影响材料的性能,将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应用到施工过程中,会大大降低地铁工程施工的质量,严重的还会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
3提升地铁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
施工企业应根据地铁施工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制度执行,落实相关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责任,对地铁施工进行严格的监督,及时发现地铁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此保障地铁施工质量。目前国家虽然制定有关地铁施工管理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使有关地铁方面法律法规更加的全面、科学以及合理,进而为地铁施工项目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3.2采用合理的地铁施工方式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承包商如果需要进行分包和转包给其它施工单位,必须选择具有较强施工技术能力的单位,同时对于分包和转包的单位,还应进行资质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在进行项目的分包和转包,以此保证地铁施工质量。
3.3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的施工机械,这些施工机械对地铁施工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机械设备质量检查,保证施工机械的精度,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性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加强施工技术的运用,并对施工技术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地铁施工技术实施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3.4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以及施工技术越来越先进,所以需要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加强对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应用,同时还应提高施工人员的道德素养,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以及安全意识,进而做好每个工程施工环节,促进地铁施工质量的提升。
总结:
随着地铁项目建设的逐渐增多,其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管理逐渐受到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所以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认真、详细的施工,要求施工人员充分掌握施工技术要点,加强地铁施工的监督和管理,使得施工人员的行为更加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进而保证地铁施工项目的质量,促进地铁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赵莹. 浅谈地铁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1:132.
[2]毛立坤. 浅谈地铁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J]. 经营管理者,2014,03:328.
[3]屈振岩. 浅谈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J]. 铁道建筑技术,2011,S2:197-199.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地铁运营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