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8 11:2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才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才培训总结

篇1

张玲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王维的这首《汉江临泛》正是此次重庆仙女山之行的真实写意。

流连于重庆的佳景美食之余,静静回忆着这四天的生活,团结与温馨、活力与快乐、充实与挑战,想说的很多很多……

第一天——破冰。

新面孔的小伙伴很多,看得出咱们的后备人才团队不断的在强壮成长,顿时也觉得自己在其中有点"老"资历了,就像立民总说的:"差不多时候,也该让我们这拨儿毕业了。"但说实话,听到这番话心里有些许的难过,难过的是对咱们这个大家庭有那么的不舍。就像在自我介绍时说的:参加方正集团各种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会议很多,但从来没有像参加咱们财务后备培训会议这么让我觉得有归属感。

柳总分享了他的"方正路",曾经的牛气与傲气,如今的正气与大气,很鼓舞人,也很激励人。

没错,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千万不要忘了低下头来,看看脚下,脚踏实地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第二天——拓展。

这一天很放松,也很愉快。虽然只有简单的四个项目,但是全心投入其中,与团队小伙伴齐心协力,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在最后取得了团队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个成绩也绝不是任何人靠一己之力就可以手到擒来的,必须是在团队良好的协作之下才能获得。

所以,我们要辩证看待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而没有众多水滴的凝聚也无以成为海。

第三天——传统授课。

这样的授课方式虽然很传统,也算比较枯燥。但是无论讲师们个个讲得都很精彩飞扬。

杨骁总的投资管理,为我们从资本角度解读了一些普遍的经济现象,更了解了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赵强总的财务风险案例听得大家肃然起劲,更佩服审计人员的不畏强权,严谨细微。娟总在税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与精干,足以让我们敬慕。"突破常规,赢人而解",在陆华龙老师生动的讲解和演绎下,为在管理岗位上积累了一定经验和困惑的我,恰逢其时地提供了良药方症。

第四天——路演。

这是最具挑战和最辛苦的环节。路演比赛的方式很新颖,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培训期间,各组的小伙伴们夜夜挑灯奋战,每天睡眠不过寥寥三四个小时。大家都全身心投入自己路演课题的准备工作中,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快乐。

通过路演课题的筹备、组织分工、计划安排、演讲等一系列过程,大家收获了很多。

首先,建立了彼此间深厚的友谊,虽然现在各自身处异地,但是心里永远都记得大家一起奋战的夜晚,依旧互相关注彼此。

其次,总结在完成团队任务过程中,首先需要统一目标,明确分工,制定详细计划,然后按照计划逐步完成阶段目标,最终才能达成最终目标。

最后,团队协作最为重要。一个团队需要有个领头羊,这不在乎权利,而在乎责任。当明确分工后,我们每个人只需要各司其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为团队决策提供意见。当面对不同意见时,我们要虚心听取。一旦组织者给出最终决策意见,所有人都必须及时并坚决执行,这样才能确保目标的顺利达成。

篇2

——创新人才培训理念。要树立能力建设,突出抓培训的观念,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各级人才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实现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的转变;遵循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原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多样性和实效性,使人才真正学为所需、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用有所成。使各类人才真正认识到学习是成长进步之基,是提高素质之本,追求学习就是追求进步,把学习当作第一能力。把对人才的培养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实现由“阶段培训”向“终身学习”的转变。要树立质量效益的观念,充分认识对人才教育是最具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投入,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加大投入,努力实现对人才教育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创新人才培训方法。要学习借鉴当今国内外先进的培训经验,不断创新各类人才培训的有效方法:一是注重目标。经过规范的程序确定目标体系。二是注重技术。目标体系确立之后,要制定与之相应的技术要领和操作措施,使所有参与培训的机构和人员都能够按照一套完整的、分步的、明确的、可操作的技术要求开展培训工作。三是注重过程。要对实现目标的全过程和各个阶段进行监督。对实现目标的难易程度、技术措施是否得当、组织者和受训者是否满意、资金能否保证等情况,及时分析、调整和改进。四是注重效率。要把培训效率和效益作为对培训流程进行评估和对培训机构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五是注重结果。切实通过培训,提高能力,提升素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广和运用广播、电视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全方位、大视角、深层次、高品位地培训各级各类人才,开拓教育基地。

——创新人才培训内容。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实际,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优化培训内容,分级分类推进,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公务员培训。结合实施《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全面开展公务员初任、任职、更新知识和专门业务培训;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采取政策推动、典型带动等手段引导和鼓励各系统主管部门结合行业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为重点,认真开展企业管理人才培训。人才资本的增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条件,增加人才资本的存量,提高人才资本的能力,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靠企业人才培训,要通过培训,造就一大批掌握当今世界最新的企业理念、运营模式、竞争规则、经营之道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家队伍。

——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健全和完善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除运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机构外,要适当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管理,制定和执行准入规则,要加强宏观指导,放手微观操作,努力营造宏观管好、微观搞活的生动局面,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培训教育的宏观调控机制,努力构建适应形势和任务需要的资源整合机制。要更新观念,放开视野,建立开放的人才培训“大基地”。选择办学条件较好、师资力量雄厚的高等院校,建立政治理论、经济理论、行政管理知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高层次学历(学位)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训基地,负责实施不同类型的培训任务;充分发挥驻外办事机构的优势,开辟人才培训基地,逐步确定一批中长期培训合作项目,探索省外培训的新形式;与发达地区的施教机构建立长期的人才教育培训联系,开辟大批量培训人才的新渠道。在积极拓展培训基地的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采取挂职锻炼、进修深造、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专职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著名专家学者、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和优秀企业家中选聘教师,构建开放式、高层次的师资库,努力实现师资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

——创新人才培训服务。要逐步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服务制度。要坚持考试考核、绩效评估、总结通报等服务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考学、评学制度,根据培训需求设计和确定一批培训项目,并进行成本核算和效益评估,积极引导培训机构根据项目要求,开发一批培训模块和培训菜单,为人才自主择训创造条件。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先进的评价手段,对培训项目和培训基地进行跟踪服务与评估,努力推进人才培训教育的长期化、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 培训与开发 人才理念 人才体系 激励机制

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和意义

(一)培训与开发

培训与开发,是组织对内部具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培养、开发、提高的一种活动。是由组织设计实施的,旨在给其员工提供与当前或未来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以满足员工和组织当前或未来工作需要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

(二)培训与开发的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培训与开发有助于改善企业的业绩,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培养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对于员工来讲,一次正确的人力培训,是上级与下级双向沟通的过程,有助于加强员工对上级的了解,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生产效率,培训最后的评估活动有助于优秀员工的晋升,从而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积极性。

二、我国企业人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人才培训理念相对落后

1.企业人才培训意识淡薄

我国企业人才培训开发意识淡薄,人才培养缺乏正确价值观念和指导思想,企业未能正确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对企业培训的认识不到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存在培训无用论。很多企业对人力培训与开发的定义是形式主义的活动,缺乏明显的效果,长期以往使培训在企业员工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二是存在培训浪费论。很多企业认为培训是一个投资很大,回报很少的活动,是一项昂贵且得不偿失的活动。

2.企业人才培训观念侧重偏差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公司上层领导者仅仅看到企业创造大部分利润的部门,比如销售部和技术部等等,但是却忽略了其他服务性的职能型部门。许多企业领导层单纯的认为人才就是技术型人才,而忽视了企业中的综合型管理人才,这样就阻碍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企业的人才培训活动缺乏战略目标规划

在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离不开的一项活动就是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属于人力资源管理范畴内的一项活动,当然需要相应的规划,但是企业在规划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忽视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是实行培训活动的前期规划。但是在现实的企业培训过程中,很多企业仅仅看到培训活动的实施过程,却忽略了培训的基础工作――需求分析,导致在培训中缺失方向感,达不到预期效果。

2.企业缺乏人才的规划发展机制

这是很多企业的一个通病,企业只管引进人才,但是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规划。很多企业尤其是实力较小的中小型企业,认为只要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就足够了,觉得他们本身就代表着高素质人才,但是却忽略了对他们的后天培养,造成了企业人才的浪费以及招聘成本的流失。

(三)培训开发活动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不足

1.企业缺乏绩效评估体系

培训评估是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既是对整个培训活动实施效果的评价,又可以为以后的培训活动提供正确的信息支持。但是由于培训活动的收益见效期比较长,需要组织对员工进行深入的、长期的跟踪调查,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很多企业都忽视了这个环节,削弱了培训应有的提升作用。

2.企业培训缺乏激励机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其中一个基本的手段就是激励。企业培训缺乏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企业激励机制的缺失以及激励形式的单一,企业进行激励的主要形式依旧是以简单的物质激励为主,即薪酬激励。这种模式虽然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但是激励的时间比较短,可能存在薪酬的不公平现象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三、解决我国企业人才培训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一)规范人力培训制度、创造人才发展环境

1.创新人力培训理念

培训要做到制度化和专业化,制度化是指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在培训工作中,要有一套相应的培训制度来组织人才培训,这样使培训工作有序、有效率的进行。多样化一方面是指员工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采用内部培训方法,组织本公司高级员工或者管理者进行内部培训;可以采用外部培训,从专业的培训公司引进教师培训;也可以直接和高校校企合作,在学校中培训员工。另一方面,员工培训方法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之外,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新方法。

2.创造人才发展环境

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过程中,需要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偏向于从名校招生的原因,学习氛围好、人才发展环境具有优势,培养的人才质量也相对较高。

(二)建立合理人才培训体系

1.建立、完善人才培训体系

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不同,是一种可再生的、可提升的资源,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人才培训体系,提高人才的再生能力。企业在使用人才之后,还要对人才进行后期培训,因为人才的成长就是一个通过培训不断地接收新知识的过程。

2.完善培训与开发流程建设

企业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活动流程,严格按照“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培训评估”的基本流程。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的前提工作,培训设计是基础工作,培训的实施过程是主体工作,培训评估是总结工作,四者缺一不可。

四、结语

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资源,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活动才能完成,因此人力培训是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企业通过规范人力培训制度、建立人力培训体系、完善培训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培训好、开发好、利用好人才这一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无限的发展机会,克服人才培训中的困难,保证培训活动的进行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篇4

“高技能人才”是指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最关键的是具有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勇于投身于实践,能解决在岗位中遇到的问题,为社会发展和经济提升做出卓越贡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技能人才”是动态的概念,其涵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而变化的,不同行业工种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同。因此,不同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模式也不尽相同,笔者对电焊高技能人才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笔者学院现有条件,提出了适应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笔者针对船舶行业及地方企业对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广泛调研,深化校企合作,在培训模式和课程设置上,积极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及与之匹配的培训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材内容的改革,着力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1.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与区域内的企业共同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在行业企业的参与、指导下,共同探讨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学院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建立了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2.建立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动态课程体系

在企业、行业、院校专家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以职业定岗位、以岗位定能力、以能力定课程”的思路,建立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动态课程体系。将自动化、智能化焊接等前沿技术引入培训课程体系,以满足企业对“焊接智能化”高技能人才培训的需求。邀请合作企业专家对已经建立的培训课程体系进行检验,并根据市场需求和新工艺、新技术的引进,不断完善、调整课程体系。

3.重构教材体系,开发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培训教材

与行业企业接轨,在企业、行业、院校专家的共同参与下,严格按照高技能人才培训目标,按照最新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将职业鉴定与技能培训紧密结合,重构教材体系,开发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培训教材,进行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培训教材的开发研讨。

4.建立“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师德优秀、理论水平高,同时具备智能化设备操作能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高技能人才培训师资团队。其中,具有高级技师和高级实训指导教师职业资格的教师占实训教师总数的50%以上,师生比达到1:17。具备智能化焊接设备操作能力的教师至少达到3名,充实高技能人才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5.建立“六位一体、校企共享”的培训基地

按照高技能人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根据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在校内实习培训基地现有的基础上,建成集职业素质养成、生产与技术服务、高技能人才培训与技能鉴定、科研和智能化焊接应用研究与推广于一体的校企共享的焊接综合培训基地,完善焊条电弧焊培训车间、气体保护焊培训车间、新增智能焊接实训室各一个。

6.建立多元化评价考核体系

建立“两个结合、四方参与”的多元化培训质量监控与评价考核体系,使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行业、企业、学校与学员四方共同参与。组建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制定《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法》等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多元化的培训课程评价体系。

二、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企业支配着广泛的社会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基础、最典型的组织单元。依据区域产业以及产业集群的特点,高职院校应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与区域企业建立起稳定的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及框架,从而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对流”,齐力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并提升培训质量。

1.创新校企合作思路,实现多种合作项目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持续稳定的培训项目,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创建信息化网络学习平台,使“互联网+教育”应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训。2016~2017年度,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1个以上的科研课题;将校企合作开发的焊条电弧焊实训、CO2气体保护焊实训、钨极氩弧焊实训、焊接机器人操作等培训主要课程的教学课件、教案、习题、动画、视频、考核方案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2017~2018年度,开发新的科研课题,真正做到产、学、研有机结合,完善网络学习平台。

2.校企合作共同培训教师,构建一体化教师队伍

依托校企合作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大与企业的合作范围。一方面采取专业教师“走出去”的办法,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研究,并参与生产操作,同时了解和掌握新设备和新工艺在企业的应用情况,努力培养满足高职院校教学与培训需要的“双师”素质教师。另一方面,采用企业专家“请进来”的办法,从合作企业聘请技术人员和操作能手,充实学校兼职教师队伍,请企业技术人员和操作能手来校参与理论教学,指导技能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他们能够将企业生产实际工作与教学紧密结合,使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增加企业人才培训数量,提升人才培训质量

充分发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合,大力开展企业职工专业培训,在原有培训能力及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动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焊接设备使用的培训,提升培训层次,增加区域急需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数量,提高企业职工整体技术水平。

三、小结

篇5

“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总结,

2005年我县开展的“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按照《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管理办法》和《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项目操作规程》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组织实施培训工作,竭诚为我县农村青年的成才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通过和农业局、人事局、各相关部门、各乡镇通力合作,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努力开拓,圆满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具体做法如下:

一、充分做好先期准备工作。

为确保培训取得实效,真正成为服务青年的实事工程,在年初,专门召开培训工程工作会议,在全县范围内宣传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的重要意义,营造培训工程的强大声势,并主动征求各乡镇团委的意见。同时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做好调查摸底工作。以乡镇、村团组织为基本单位,把农村青年的基本情况摸清摸细,建立数据资源库全面掌握我县青年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求职要求和转移就业动态,并建立和完善跟踪服务机制。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参加培训的学员原则要求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一定相应服务技能,有外出务工意向的青年农民。

2、做好培训项目申报。团县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符合本地区农村青年需求,又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农村青年人才培训项目,并积极向团省委申报。

3、制订培训制度和计划。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是培训工程开展的保证,为确保培训工程有制度可依,有措施可循,团县委还制订了一系列培训制度和措施,并预先对每个乡镇开展内容进行了计划和部署,确保培训工程顺利圆满的完成。

4、做好培训资金筹措工作。为确保培训工程开展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团县委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向上级部门、相关部门争取培训资金支持,同时还主动寻求、联系愿意为农村青年提供能培训、就业帮助的企业、机构,以双赢的原则积极与他们进行合作,为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开展提供便利。

二、扎实开展培训工作。

2005年一共办班8期,培训青年612人。其中农村职业技能培训8期490人(其中订单培训157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2期122人。发放各类培训证书320本,通过培训转移就业325人。在今年的“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中,我们结合××实际,探索四种培训模式,即直接办班、订单培训、联合办班、长期办班。

1、团县委直接主办培训。利用天天青少年活动中心、××农村青年中心的场地、大学生志愿者人才优势,举办计算机培训班。2005年一共自主办班两期,培训学员70人,所有培训学员都通过人事局组织的考试。

2、订单培训。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培训。通过订单培训,切实加强工岗信息匹配,使广大青年解决就业的后顾之忧。2005年,和××万客隆超市、金根超市联合一共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170人,采用的教材既体现为超市输送员工的客观实际,有体现提高员工劳动技能社会要求,所有学员经人事局组织考试合格后全部到企业工作。

3、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办。为了提高培训的面和增强培训效果,和新世纪电脑培训学校、壶镇职业高中联合举办电脑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250人。大部分学员经培训后通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找到满意的工作。

4、长期办班。和××技工学校、××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一起,联合举办蓝色希望爱心助学班。根据浙江××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所下定单培养人才,学生培训期为三年,第一年上有关公共课,第二年企业派出师资上专业课,第三年到企业实习。学生毕业后考试合格可获得职高文凭,并可安排到浙江××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工作。目前共有学员37人。

三、培训的经验,

在培训中我们做到四结合,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不但提高了培训数量、质量和效益,而且增强了团组织的影响力,大大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1、与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除了团省委下拨的经费以外,还有很大的缺口。我们积极和县人事局沟通,将我们的培训纳入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今年共争取培训经费46680元。

2、与青年创业行动相结合。通过农村青年中心的人力资源中心,帮助培训过的青年优先实现就业,共安排就业325人。此外进行一系列后续服务,如进行劳动维权等,切实维护青年的权益。

3、与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我们专门举办了一期团支部书记培训班,不但进行计算机培训,而且专门请人上团课,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在团员青年比较集中的培训班中,我们建立了临时团支部,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培训学员实现就业以后,我们积极帮助进行团员关系的转接。在原来没有团组织的万客隆超市,学员经培训到超市工作后,我们指导建立了团支部。

篇6

摘 要:随着企业发展和产品创新速度的加快,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学校通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思考,确定建立“三合一”的新模式,即将国家大专学历框架作为基础,并与实际相结合,将工作的主线设定为对高级工的培训以及鉴定,补充完善理论知识,以凸显岗位能力培训的特色。同时,还要与拓宽视野、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新模式相结合。.几年的实践与探索,进一步证明了这种教育培训模式是将工学结合作为基础内容,培养知识技能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最为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三合一”培养模式 探索与实践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产品设备的升级改造,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承担企业技术工人培训的学校,必须尽快探索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总结多年职工培训工作经验,并借鉴职业技术院校和中船集团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的方式方法,笔者学校将高级工培训与大专学历教育相互结合,开展职业资格鉴定教育培训。此方案具有较高的创造性及策划性,将大专学历框架作为基础,将工作的主线设定为对高级工的培训以及鉴定,补充完善理论知识,凸显岗位能力培训的特色。

一、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企业的产品总量和种类日益增多,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现阶段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型及复合型人才。

为此,笔者所在学校的领导带领团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其他院校和兄弟单位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培训方式。其最主要的培训特色有三点:首先,是“三位一体”,即将教育、培养以及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使其共同发挥作用;其次,培养人才的“三项能力”,即专业、方法以及动手三项能力;最后,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得到社会、企业以及学员的认可。在经过一定的培训后,学员能够取得大专学历,拥有高级工或者中级工证书,将“工”与“学”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应用型人才。

所谓“三位一体”教育培训模式,即按照国家成人学历教育标准以及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培训内容需符合企业对高级工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培训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员通过国家职业技能资格鉴定。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开办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班主要针对企业,对参加国家成人高考的在职员工进行招生。在教学形式上,采用面授与业余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办学机制上,实行“三项制度”,即公费生制度、奖学金制度和双证制度;在办学措施上,采用 “六个结合”,即将高校教学计划与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相结合,将基础课、专业课教学与工厂针对性的高技能课题培训相结合,将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将业余学习与岗位工作应用相结合,将学分制管理与企业培训管理模式相结合,将大专学历教育与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证相结合。

二、精心策划,加强管理,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训实效

1.将学校培训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突显职教特点

在教学培训中,应该将应用作为主线,在此基础上,将“三合一”高技能人才的教学内容与其结合,从而达到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目标。对教学课程设置而言,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还要兼顾学员专业工种和岗位工作的要求,充分考虑专业教学的系统性,并对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成人教育的特殊性予以充分的考虑与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将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作为基础内容,加大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力度,强化实训课题培训以及岗位技能训练,重视企业文化和科学素养的熏陶。开设基础类课程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应用,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够用”和“实用”的原则;开设专业岗位类课程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实践,以使“有效性”和“针对性”的要求得到满足。与此同时,还应该成立课题开发小组,借助现场实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教学课题,使其能够与高技能人才培训专业教学的课程和课题相互匹配。此外,还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仿真训练软件的引进,与其他设计制造公司联合开发制造教学实验设备,并利用产学合作开发等途径,研发适用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模拟教学设备和设施,例如,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台、三相交流变频调速实验台、PLC教学实验箱、电机控制实例教学板等,从而使部分专业教学设备更具合理性、完善性以及逼真性,从而形成产学研教学融合化、课堂与岗位一体化的教学培训手段与方法。学员们也能够在身临其境的教学培训过程中,拉近知识应用与能力培养之间的距离,达到提高教学培训有效性的目的。

2.立足企业,将能力提升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该秉承的办学原则就是为企业服务、为现场服务以及内容与岗位实践相相结合,这也是“三位一体”教育培训模式的出发点。对于课程设置而言,借助操作技能训练环节的强化及开展专业岗位实践活动,使学员从事本专业工种的岗位技能得以提升,从而使理论知识加速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学院的岗位技能提供用武之地。

在学习期间,学员应该充分将培训内容与自身的岗位工作相结合,将自己所学知识全部应用与现场技术改造、工艺编程、作业优化等环节中,以使理论与实践能够充分结合。学员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可以提出并实施工艺和设备的改进方案,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设备使用的质量和效率,真正体现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

3.以学员为主体,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突出办学实效

学校是企业的培训基地和人才中心。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培训制度,笔者所在学校探索出了一条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新路,总结了一些新的经验,即应用是培养企业高技能人才的主线。根据这条主线,学校提出了既立足岗位、突出应用,又将工与学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为企业船舶制造专业的技术和技能岗位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

学校侧重于应用教学,岗位培训侧重于拓宽知识面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与此同时,学校还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实训教学与现场技术应用有效地联系起来,并使素质培养充分符合员工发展的需求,打造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学校将深化岗位技能作为培训目标,将综合知识水平的提高作为培训宗旨,将以上各项相互结合,制定有效的教育培训方案以及专业教学计划和管理措施。

三、充分发挥学校作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

近年来,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教学模式和实践经验表明,从企业角度出发、面向社会,是通过培训使企业得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时,还需要将企业的发展作为基础条件,并依靠社会的进步,加快企业全面发展的步伐。

在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培训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制订出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师资培养和培训计划,借助生产现场调研和技能培训取证,使教师的实践经验得以提升。

篇7

一.背景分析与关键问题分析

二.培训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1.基层员工培训需求调查结果总结

2.中层管理者培训需求调查结果总结,

3.高层管理者培训需求调查结果总结

三.培训目标

四.培训体系运作计划

1.课程体系

2.培训师培训

3.培训设施

4.培训管理制度

五.人才培训开发计划

1.确定人才需求

2.确定人才来源

3.培养的方式

六.培训课程安排与预算

七.培训业绩评价方法

1.培训体系运行计划评价指标

2.人才开发计划执行评价指标

3.培训课程实施计划的评价指标

一.背景分析与关键问题分析

xxx百货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百货企业。在将要结束的2003年,公司先后开办了珠海店、兰州店、阳江店,积极筹备东莞店、连店等,这一年是公司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2004年,xxx将继续在全国迅速扩张,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人才的数量要求增加,无论是分公司还是总部都需要增加量的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二是对现有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管理观念有待于更新,原有的管理方法有待于改善。随着公司的迅速扩张,公司员工数量急剧增加,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凝聚力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深入宣导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是培训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几年,百货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激增,而人才数量的增加受一定的时间限制。在2003年的招聘中,公司所需的许多职位难以招到合适的人选,特别是具有行业特性的职位,如招商、分公司中高层管理者。鉴于此,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制定2004年人才培养开发计划,重点培养公司急需的人才。

二.培训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2003年11月,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在深圳总部及三家分店(华侨城店、量贩店、华发北店)、分公司(管理顾问、音像)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培训需求调查,共发出665份调查问卷,收回645份有效问卷。本次调查广泛收集了员工的实际培训需要、了解员工的工作心态和现状,为合理、科学的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总部、分店、分公司基层员工认为:

1.需要进行管理知识培训的51%;

2.愿意休息时间参加培训的45.2%;

3.内部培训师对公司发展作用较作用以上的约50%;

4.个人可以承担培训费用的占32.5%,不承担费用的占51%;

5.认为培训能够提升工作绩效的占35%,不能够的占15.2%,说不定的占37.9%;

6.可以接受签订协议的占32.7%,不可以接受的占43.2%。

分析以上数据,说明基层员工对培训有了较初步的认识,在某些方面仍有较的改善空间。在课程的需求方面,较急需《沟通技巧》、《人际交往谈判技巧》、《顾客服务技巧》等课程,而绝多数员工认为《百货业岗位技能》、《百货业营运知识》是必须的培训课程。

总部、分公司经理助理以上、分店组长以上员工认为:

1.个人可以承担部分培训费用的占35.8%;

2.培训能够提升工作绩效的占34.3%,不能够的占11.9%;

3.可以接受签订协议的占37.3%,不可以接受的占49.3%;

4.愿意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培训的占50.8%,不愿意的占43.3%;

5.认为内部培训师对公司发展作用较以上的占52.3%。

从数据上看,中层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和基层员工的相差不,在某些方面略有提高。这是培训组织部门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层管理者急需的是人际交往谈判技巧》、《时间管理》等课程,《企业文化》、《有效领导与激励》、《职业经理的绩效管理》、《如何塑造优秀团队》等课程是必须的课程。

公司高层管理者认为:

1.可以承担部分培训费用的占62.5%,

2.培训能够提升工作绩效的占100%,

3.可以接受签订协议的占87.5%,

4.愿意利用是休息时间参加培训的占62.5%,

5.认为内部培训师对公司发展的作用很的占62.5%,较的占37.5%;

6.现场评估培训效果最佳的占37.5%,闭卷考试的占37.5%,岗位技能测试的占25%。

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明显比基层员工及中层管理者高很多,这为公司开展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高层管理者对急需的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必须的课程包括《企业文化》《人际交往谈判技巧》《影响力与领导风格》《如何授权》。

从问卷反映的其他数据还可以看出,员工在公司任职期间参加的由公司组织的培训较少,且难以形成系统,而员工对公司培训的期望还较高。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能反映出公司的培训需要力提升,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管理技能。

三.培训目标

xxx百货迅速发展的2004年,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将在培训方面为公司发展提供力支持,力求达成以下培训目标:

1.完善基层员工的培训课程,加强培训,显著提高基层员工的专业知识、服务技能;

2.执行人才开发计划,培养一批公司急需的中层管理者;

3.提高现有中层管理者的职业素质与管理技能;

4.为公司高层管理者提高自身管理技能提供条件;

5.进行规模的团队建设培训,加强部门、员工的沟通;

6.积极宣传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

四.培训体系运作计划

2004年,在既有的《xxx培训课程目录》的基础上,继续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重点开发一线员工(导购员、收银员、防损员)的业务技能与服务意识培训课程、中层以上员工职业素质培训课程,同时引进重要职位所需的技能培训课程、管理技能课程。引进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派遣内部培训师参加外部培训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公司内部培训课程;一是直接聘请外部培训师,形成外部培训课程及外部培训师团。通过以上各种方式,最终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

培训师资的培养是2004年培训组织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按照新的培训管理办法,2004年5月1日后,所有的培训师应取得资格证后才能开展培训活动。总部需要培训一批较高素质的公共课程培训师,各分公司(分店)需要培训一批担负一线员工技能培训的培训师和一些公共课程培训师,在新的培训管理办法生效后,至少保证每个分公司的每个现场部门有一名岗位技能培训师。在本培训年度内,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为内部培训师创造多种机会提高培训技能,提供开发课程便利,使内部培训师能高效地实现培训目标。

2004年,继续完善培训设施,力争总部能建立一个独立的合适的培训教室,各分公司有自己的培训场地。总部应添置光学投影仪、摄像机、数码相机、便携式cd机、dvd刻录机等培训设施。

2004年,继续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根据执行反馈的情况修改现有的管理制度,增添新的培训管理制度。在整个公司(包括分公司)内部建立培训管理员体系,年底前达到每个分公司(分店)有一至两名素质较高的培训管理员,有一个运行良好的培训管理体系。

五.人才培训开发计划

近期人才培训开发计划主要以培训行业特色较浓的职位人才和具有很高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的中层管理者为主,包括营运经理、楼层主任、防损经理、防损组长、收银主管、收银组长、物管部,主任、财务主管等分公司(分店)中层管理者和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层管理者,同时培养现有的中高层干部,提升其职业素质,提高其工作效率。通过培训开发,培养xxx自己的人才梯队,使公司的人力资源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较长远的人才培训开发计划则主要考虑到公司两年以上的人才需求,通过较长时间的培养完全融入xxx企业文化、独挡一面的人才。

人才培训开发计划的采取以下步骤执行:

第一步:确定人才需求

人才需求主要是依据两个方面的情况来确定。一是公司的新店开业计划。根据开业计划,确定适合分公司需求的人才;二是动态人才需求。公司的人才可能因员工离职、人才晋升、职位调动、公司发展部门增编等情况而出现的职位空缺。根据以上两种情况,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统计整个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第二步:确定人才的来源

人才的来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竟聘、选拔。通过在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源中选拔来实现人才需求,可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而选拔的人才也更了解公司的情况,更易于融入整个团队当中。另一种方式是外部招聘。通过招聘选拔适合公司需要的人才,能及时满足公司的人才需求,并可以使公司获得较新鲜的观念、方法。

第三步:培养的方式

人才的培养采用以下方式,一是进行岗位锻炼,在岗位锻炼中由上一级管理者进行工作指导,这是一种最直接、迅速其岗位技能、积累行业经验的培训方式,;一是在不同岗位、不同的地区进行实习,通过此种方式,培养较高层次管理者的;一是按照职业素质模型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管理技能。

六.培训课程实施计划与预算

见附表一

七.评价方法

培训体系运行计划评价指标有以下三项:

1.培训课程开发数量;

2.内部培训师数量与技能;

3.培训制度及人员体系完善状况。

人才开发计划执行评价指标为人才培养数量与公司人才需求满足程度。

培训课程实施计划执行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四项:

1.培训课程实施的数量;

2.员工素质及技能提高的程度;

3.员工满意度及士气;

篇8

关键词:企业人才效用;管理机制;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及原因

从目前来看,企业冗余人员较多。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对企业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国有企业中,现职人员大多是由计划经济时代过渡而来的,这些员工善于管理、精通业务、对企业经营情况也比较了解,与企业的感情很深。但是,这些人员由于年龄较大,在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由于企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缺乏,人才管理比较分散,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从人员管理的模式来看,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的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相符合。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人才管理模式不合理。大部分企业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模式。加之企业管理体制不科学,导致企业工作效率较低,在岗位设置时也存在问题,人才的稳定性较差。

(二)人员比例严重失衡。从企业员工的结构来看,中年员工的比重较大,占据了企业的核心岗位,新生力量很难进入企业中,导致企业创新人才不足,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员工培训机会较少。企业没有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导致员工知识结构老化,不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也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脚步,工作能力也明显较低。

(四)企业奖惩制度不合理。企业没有充分发挥晋升、福利、工资等激励方法的作用,工作绩效的评价指标也不科学,员工安置保障工作没有落实好,员工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意识,人才流失严重。

二、加强管理与激励机制,发挥企业人才效用的对策

(一)重视人才的作用,加强人才管理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企业应加强人才管理,注重人才开发和利用。企业在人才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员工,了解员工的需求,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同时,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最基本的要素,充分发挥人才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合理规划企业人才资源

企业在人才管理中,应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员工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服务对象,倾听员工的想法和意见,发挥员工的创造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对企业发展前景、人才需求、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合理规划和布局企业人力资源。根据企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目标,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情况及影响进行总结分析。再者,企业应加强组织机制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明确人才管理的方法、目的和任务,对现职员工进行有效管理。

(三)改变管理思路,对人才流动进行合理控制

企业在人才管理中,应注重人才的个人发展。人才管理是一个系统性过程,在管理中,应形成领导者、员工互动交流的模式,加强沟通与合作。一是在人才选拔时,应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选拔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通过岗位轮换制度,定期更换工作岗位,让员工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和能力。再者,企业还可通过劳动合同来明确劳动者、企业的权利及义务,让员工有更多的自主决定权,在双向选择中实现员工、企业双赢。二是加强新生力量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及综合素质,不仅能激发其工作兴趣,还能提高其工作能力。

(四)加强人才培训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应加强人才培训。在培训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应根据企业发展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健全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二是应丰富培训的形式,如通过座谈会、讲座、研讨会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提高培训的效率。三是应强化培训监督及考核。在培训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考核计划,在培训完成之后进行考核。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可给予适当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员工应进行处罚。

(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细分考核指标

1.企业在人才管理中,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以员工的行为表现、工作能力、工作成果为依据,对表现好的员工给予奖励,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企业管理者应注重激励机制的作用,根据员工工作绩效,给予适当的晋升、薪酬福利待遇。再者,企业应推行人性化管理理念,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对其进行奖励,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凝聚力。

2.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提高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加强沟通与交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指标。在制定考核指标时,应以具体的岗位为依据,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和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员工和企业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人才的作用和价值,加强人才管理,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人才的价值,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但从目前来看,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在人才管理时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由于人才管理模式不合理,人才结构失调,人才培训机会较少以及企业奖惩制度不合理,影响了人才效用的发挥。因此,企业应加强人才管理,将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结合起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党旗.加强管理与激励机制发挥企业人才效用[J].中国合作经济,2013,(1):61.

篇9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经营形态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异军突起,环顾世界零售业的发展趋势,连锁超市压倒百货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连锁经营高速发展的同时,企业更应该注重对业内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利用连锁经营的人才优势,有利于雇用优秀的管理人员及员工,进行科学的管理。

连锁企业人才培训的特点

系统内克隆

在一个连锁企业内,各分店遵循统一的标准,如服务标准、外观装饰、商品质量、价格等等,每家分店就如同从同一个模型中复制出来的。连锁企业在扩张发展时,培训人才的一条关键途径就是将新员工送到各家分店顶岗见习或者将老店中有能力的员工派到新店担任重要的角色,以指导和训练新员工。通过这样的方式,连锁企业可以在企业系统内成功克隆出它的各级员工。

波动的周期性

连锁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面对客户的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并形成一定规律。因此,对于连锁企业来说,如何合理地在各个时间段,根据客流量的大小来安排工作人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才培训中,连锁企业可以利用客流量少的时候,轮流组织部分员工和钟点工进行在职培训。一来可以充分利用空余时间,二来可以合理安排工作人数。这是连锁企业与其它企业相比的独特之处。利用这一点,连锁企业可以解决在职培训组织难、时间紧的问题。

培训层次的差异性

连锁企业对不同职位的人才要求是有差异的。因此,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内容,这就是培训层次的差异性。这一点要求培训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学以致用,为而用学。反映在具体培训工作中就是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培训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人才培训是企业的战略性投资

培训是关系到企业今后发展和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仅为了培养和训练企业眼前岗位上的空缺员工或眼前发展新店所需要的各种人员,更重要的是服从于企业的长远战略,并与企业各领导阶层的培养机制结合起来。满足这一要求,关键在于做好人才预测和培训计划,其中包括对企业员工进行继续培训的工作。要考虑其最终效益,这是人才培训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连锁经营的培训方法及内容

连锁经营的培训基本上分为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脱产培训和自我教育四种。实际培训中四种方法又分别用于不同的人员培训,各有各的优点和特点。更多时候,对于同一培训内容要同时采用几种方法,或交替使用,通过几种培训方法的叠加效应和综合作用,使员工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主要是针对新员工进行的,既要使新员工学识丰富、见闻广博,也要使新员工充实特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与认识。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准确考察新进人员的才能和特长,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用其所长,发挥潜力。职前培训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教育,另一部分是行为培训。基础教育进行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企业历史、规章制度、企业文化、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观念等等。以此培训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帮助员工适应新的环境,尽快地融入企业文化。

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往往由上司寻找出每个人需要加以培训的部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从时间上来说,在职培训可以理解为边工作边接受培训,不脱离工作岗位按照每个人的能力进行实践性教育,直到学会为止。在职培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培训内容:一是职务转换;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化需要灌输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给员工。具体采用的培训办法根据培训需要的不同而各有侧重。职务转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员工在各个岗位每隔一段时间的调动——即企业的横向交流。横向交流的好处是一来可以使员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员工之间相互协调和培训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二来管理层也可以发现下属最为适合的发展方向,以便做到人尽其才。通常这种职务转换的培训,可以使用中国传统的的培训方法:即师徒式培训。由岗位上熟练员工给职务转换的员工进行指导,或指定专人来做这项工作。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做起来也行之有效。另一种职务转换是员工晋级前的培训。晋级是企业人事管理的必然过程。一个员工晋升到未曾担任过的新职务时,总是需要一个适应与学习的过程。因此人事部门必须对其进行培训。这类培训可在工作中进行,也可在空余时间进行,还可以根据晋级员工的具体情况采取脱产培训的方法。脱产培训

脱产培训是指企业的员工暂时离开现职脱产到学校或有关培训机构以及别的企业参加为期较长的培训。脱产培训的主要对象是管理人员。他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中间力量,他们必须不断充电。进行脱产培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把受训人员送到高等学校内学习一段时间,因为对于管理层来说,重要的是理论方面的提高,而不是实际操作的培训。因此,企业应于大专院校建立稳定密切的长期联系。除院校培训以外,另一个途径是送员工到外单位接受训练,开展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需要注意的是,派到外单位学习的目的是得到本公司较难得到的信息技术以及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否则价值就体现不出来。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也称为自我启发式培训,指企业鼓励员工利用日常的空余时间各自学习。鼓励企业员工求上进的积极性,不施加个人压力,帮助员工顺利成长,这是员工教育组织者的成功经验。实行自我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做训练员工的工作了。这正是自我教育在员工训练中的价值所在。实行员工自我教育可以有效的把企业宗旨、经营目标、企业制度等在内的企业精神灌输给企业员工,并使之深深扎根于员工的脑海之中。日本松下公司的员工进行自我介绍时,往往一开口就是我是松下人,这就是他们把企业员工的自我教育作为人员培训的一个重要途径加以重视的结果。因此员工自我教育搞得好,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有利于员工自身的成长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员工的团队精神,使员工与企业抱作一团,同生死共患难。这一点正是我国企业的一大缺陷。从这方面来讲,对员工教育的最本质目的是改变员工的思想。这应当成为衡量员工教育成功与否的准绳。

自我教育的方式有好多种,例如企业可以为员工创造一定的条件,征订一些报刊杂志和购买一些书籍,并定期组织员工交流心得,对其中的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还可以把这一活动同员工的工资奖金挂钩;还可以鼓励员工进行函授、夜大、自考、资格证书等学习,企业可以有条件的为这部分员工承担一定的费用,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励员工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建立培训考核制度与员工培训档案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了各种培训之后,还要看看他是否达到了培训的标准,这就需要对其加以考核;同时鉴于人才培训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意义,建立员工的培训档案也是很有必要的。

建立考核制度

一是对理论水平进行考试,检查受训者文化知识的掌握和提高程度。二是实际操作考核,采用不定时的抽测或定期的技术比武。如营业员排列商品的规范性、对货柜上商品的了解程度、货物上架的规范操作和特殊商品的处理等等。通过实际操作考核可以获得上岗证;同时,每次抽测,考核的结果应当与职工的效益挂起钩来,记入员工培训档案,作为奖金发放和升降职的依据。

建立员工培训档案

在员工人事档案之外,还应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员工培训档案是企业人力资源库的核心,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基础。其基本内容如下:第一,收集员工现有的培训资料,包括其文化水平、各种资格证书、从事的工作岗位和要求,然后进行统一整理,登记在案;第二,员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拟订培训计划书,向人事部门申请。这一步主要是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的制定。第三,人事部门对员工自行制定的计划书的审核。人事部门可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总体培训规划和人才需求方向以及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确定对该员工的培训计划书。第四,把员工接受培训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培训结果详细记录在案。应该说员工档案的建立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尤其是刚开始阶段,困难尤为突出。然而建立培训档案是企业人才再培训尤其是连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训档案的建立需要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员工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培训资料混乱的状况。

人才培训是我国连锁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长此以往,人才的缺乏会成为制约我国连锁业大踏步前进,使我国连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瓶颈,因此重视培训工作,加大企业内部的培训力度,应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培训是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提高连锁经营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资料:

1.[美]凯普著,金雨编译,没有任何借口——最完美的企业员工培训读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

2.扬剑、金国、金小玲编著,人力资源经理培训标准教程,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1.1

3.万力主编,人力资源新档案,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5.1

篇10

据2005年党委工作会议要求,为更好地服务于集团公司新一轮创业发展,加快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步伐,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结合企业实际,特制定《某矿集团2005~2007年职工技能振兴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教兴企”、“人才强企”战略,制定并实施职工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按照分类指导、针对性培训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及知识技能型人才步伐;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努力营造技能人才快速、健康成长的学习和

工作环境,为集团公司创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技能人才基础。

二、培养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即从2005年到2007年底,实现中级工占生产工人队伍的60%、高级工占中级工队伍的15%、技师和高级技师占高级工队伍的50%的培养目标,缓解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按2005年至2007年集团公司在册生产工人平均人数2.4万人计算,到2007年中级工人数将达到14000人、高级工人数达到2100人、技师和高级技师1000人。每年须完成中级工5000人、高级工800人、技师及高级技师300人左右的培训、鉴定或考评任务。

三、具体措施

㈠采取自培、委培、自考和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技能人才培养

1.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和矿(厂、处)两级培训基地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职工参加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班,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矿(厂、处)重点开展中级工和部分工种高级工的培训;集团公司重点开展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同时承担职工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及考评工作。

2.实施“职工技能等级达标培训工程”。普及中级工等级培训,凡现在岗的综采支架工、矿井维修电工、地面电工、值班电工、液压支架(支柱)修理工、矿井维修钳工、井下电钳工(综采维修电、钳工)、矿井通风工、瓦斯检查员、防爆电气设备检查员、主提升机司机、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救护队员、采掘班组长、电(气)焊工、车工、钳工、锅炉操作工、起重机械作业、企业内车辆驾驶作业、营业员、餐饮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通讯机务员、通讯设备检修工及其它特种作业人员,应在2007年底达到中级职业技能水平,取得国家《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3.实施“职工学历达标培养工程”。通过举办“双证”(文化学历证、等级工证)培训班、业余文化学习班等形式,集团公司45周岁以下,从事煤矿通用工种、特种作业人员以及班组长,到2007年底,一般应达到高中文化学历;晋升技师的高级工在晋升前必须达到高中(或中专)或以上学历。

4.推行“自学考试”模式。职工根据国家制定的工种岗位技术等级职业资格标准和规定的教材,通过自学、自主钻研或拜师学技等途径获得的知识、技能,集团公司将采取国家自学考试模式,于每年7月份的第一周和11月份最后一周,组织岗位技能应会和专业理论应知考试、考核。对成绩和鉴定合格者,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可直接发给相应的国家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证书》。

5.推广“以师带徒”等传统培养方法。倡导已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资格的高技能人才,通过“传、帮、带”等方法,积极主动向周围职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努力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各单位应将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带徒工作列为评聘条件之一,并纳入薪酬分配考核内容。

6.借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优先培养紧缺人才。煤矿紧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可借助有关高等院校、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力量,采取“校企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形式,立足实战、实用、实效,缩短培养周期,加快紧缺专业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方面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7.通过技能竞赛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技能竞赛是提高和检验职工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集团公司和矿(厂、处)两级职工技能竞赛要与职工技能等级鉴定工作相结合,对基础理论扎实、操作技能拔尖,在技能竞赛中成绩优秀的职工,除了给予表彰奖励外,经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可直接授予中级工或高级工职业资格,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晋升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

㈡完善考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建立“职工技能等级CBA递进培训模式”。“职工技能等级CBA递进培训模式”就是职工技能逐级培训和递进考评机制,即C代表中级工,B代表高级工,A代表技师、高级技师。各单位要运用CBA递进培训模式,结合职工职业生涯设计和素质教育,制定职工技能人才培训、考评递进目标规划,按照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序列,使他们普遍每两年上一个台阶,优秀的一年上一个台阶。各单位要将每年评选出的“劳动模范”、“六好职工”以及热爱煤炭事业、有培养前途的青年职工,优先纳入技能人才培训和递进考评目标规划。

2.改进技师资格考评制度。在不断完善技师考评机制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促进集团公司技师考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坚持每年开展一次技师考评、鉴定工作,打破工龄、年限、资历等限制,使具备技师、高级技师素质和能力的职工及时晋升技术职业等级,取得国家《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对评聘在岗的技

师、高级技师,坚持“一年一考核”和优升劣汰制度,不搞技术等级终身制。

3.完善“技术能手”和“首席职工”评选机制。集团公司和矿(厂、处)每两年开展一届“十佳技术能”、“百名优秀技术能手”评选活动,对被评为集团公司、矿(厂、处)级“十佳技术能手”的职工,报上级批准,分别授予技师和高级工技术等级职业资格;对各单位产生的“首席职工”、“首席技术工人”、“专

业工种(岗位)带头人”和“内聘技师”,符合条件的,可通过相关程序,纳入高级工鉴定和技师、高级技师申报评聘范围,并优先授予较高一级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证书。

㈢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激励机制

1.鼓励各单位建立技能人才业绩与政治待遇、薪酬分配和职业生涯发展“三挂钩”的激励机制,既要营造用事业、感情、待遇留人的社会环境,也要完善制度留人的约束机制,参加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签订培养服务协议。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2.落实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岗位津贴待遇,

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岗位津贴分别不低于50元、100元、200元。还可通过技术创新奖励、岗位津贴、协议工资等多种形式,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贡献特别突出的,实行重奖。

3.保护技能岗位职工的学习积极性,经费投入要向技能人才培养倾斜,妥善处理工学矛盾,及时帮助技能人才解决在实习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足额提取使用职教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且用于工人安全和岗位技能培训费用的比例要占60%以上。各单位要按照职工操作技能特点,配备必要的现场生产设备、多媒体教室,添置投影机、摄像机等教学设备,提高教学实验、模拟操作设备和实验室的装备水平,推广现场教学和实际操作模块化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工作

㈠加强领导

集团公司成立“2005年~2007年职工技能振兴计划”领导小组。某某同志任组长,某某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组织人事部、工会、人才培训中心、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劳动工资部、财务部、经营管理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人才培训中心,某某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基层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㈡明确责任

组织人事部、劳动工资部负责专业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的制定;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工会负责职工技能专业技术知识、安全知识培训及文化学习的指导和检查;人才培训中心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和协调、处理年度培训计划的汇总拟订和组织实施,并负责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年度考评工作。

㈢强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