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08:4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政治课培训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政治课培训个人总结

篇1

关键词 中学 思想政治课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1影响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1.1外部因素

1.1.1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地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中学政治教师的地位对其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就是中学政治教师在社会上和学校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是由于在过去的传统教学过程中,中学政治教师在社会上以及在学校里的认可度并不高,总是位于边缘化的地带,政治学科长期处于忽视甚至不重视的地位,中学政治教师研究学问以及教学积极性并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1.2传统评价机制影响了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

传统的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对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进行评价,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这种评价机制己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能对中学政治教师目前的工作状态进行较为正确的评价,只能对部分教师好与坏进行评价,对其进行奖励或者是惩罚,对全体政治教师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传统的评价机制导致中学政治教师缺乏教学的热心和责任心,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种评价机制己经严重地影响到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1.1.3学科发展机制不健全

完善的学科发展机制是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依托。当前中学政治课程的教师选拔机制和培训机制还不完善,阻碍了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首先,教师选拔机制不健全。大多数中学在政治教师的选拔条件上,以注入新鲜血液为由,盲目发展青年政治教师,造成师资年龄结构非均衡化,这样不仅不利于发挥政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更不利于学科教学科研的良性发展。其次,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目前,利于教师进修、培训的机制还未形成体系。由于多数学校着重打造特色学科,政治教师参加教学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即使有机会参加培训,又多是低水平的、脱离实际教学的形式培训,严重打击了政治教师学习和培训的热情。

1.2内部因素

1.2.1专业基础薄弱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大部分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基础还不扎实,主要是我们现在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需要,大部分政治教师具备政治教学的知识,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上较为缺乏。部分中学政治教师体现出来是在学科知识上缺乏创新性,很少参加大型培训学习,不能够定期进行职业道德学习,这些影响因素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逐渐体现出来的。

1.2.2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不足

首先,教师并没有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反思,只是对自己的课程进行简单的反思与总结,对现在的和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教W手段进行了一定反思。其次,部分中学政治教师往往自我否认自身的专业价值,对自身专业水平的认同感不强,对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不明确。第三,部分政治教师在入职后并没有对自己的职业进行系统的规划,而是简单地对其专业发展进行定位。

3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3.1课堂观察

思想政治课堂观察,就是指通过观察对思想政治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促进思想政治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思想政治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是由于思想政治课堂观察的专业品性:它不是为了评价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面向过去,在观察之后对被观察者评出三六九等;而是为了改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面向未来,在观察之后与被观察者进行平等对话,探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专业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思想政治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得无论是在哪个发展阶段的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2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在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与其他的老师直接交流对话,获取教学知识。此外,思想政治教师可通过广泛参加各级思想政治教学研讨会,思想政治学术报告会或讲座等主题活动,与学科同行及有关人员切磋交流获得提高。另外,对公开课后的教学点评,尤其是公开课现场的教学质疑与舞台上下的智慧互动,使思想政治教师不仅了解执教者外显的课堂教学行为,更了解执教者内涵的设计理念。这样观摩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操作与智慧的双丰收中获得了专业发展。

3.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下转第49页)(上接第47页)待自己的教学思想、观念,以及参与的教学活动,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获得一定的有关教学的新认识,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合理性,并使自己更好地成长的一种方式和途径。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可以丰富实践知识,增长教学智慧,提升教育理念。因此,教学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3.1撰写教学日记

教学日记是思想政治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创造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通过教学日记进行反思,是教师获得教学洞察力最重要的源泉。经常翻阅这些日记,会让教师以旁观者的感觉,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自己;同时,教学日记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通过教师冷静的思考,也能有效地发现和弥补,有助于教师重塑自己的教育哲学和实践。

3.3.2学生评教反馈

许多研究表明,学生评教具有较高的信度。因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师生关系是否良好都有较深刻的了解,对学习环境的描述与界定比较客观。反思学生评教结果,有助于教师全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剖析自己,既总结好的一面,又找出自己不足的一面;有助于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反思实践中获得专业品质的发展。思想政治教师要重视学生评教结果,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

3.4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教师评价的方向,它与传统的教师评价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明确把教师评价的发展功能置于核心地位,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评价的方向是面向未来,它不仅注重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而且更加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学校的未来发展;评价的目的不再是对教师进行奖惩,而是要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分析产生不足的根源,探讨克服问题的措施与途径,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丽莉,李永洪.新形势下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07:138-140.

篇2

在思想政治方面:

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在教学中能够积极学习,宣传并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党的十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心国家大事。本期上交了题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学习十报告精神心得体会。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坚持升国旗仪式。积极要求上进,能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9月份,参加了县组织部、县党校组织的建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取得了合格证。一期末,能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顾全学校大局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本人身体和心理健康,能适应各项工作。能做到出满勤,从无无故迟到,早退,旷工现象。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且能结合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教书育人。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同时,较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团结同志,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宜章县教师三十个不准。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在教学工作和教研教改方面。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较注重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能积极探究符合学生实际的,先进科学。实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本期在扎实搞好常规教学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施行自主、合作学习方法,深受同学们欢迎真的实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综合能力的培养的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均得到了提高,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效果较明显,所教学生的合格率起过90%,优秀率达48%,实现了本期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本期能够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本期实验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四化教改的研究课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结合初三政治的教学内容和新课程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感性材料理性化,书本知识生活化、语言表达多样化,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多角度化。并能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本期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理论。与思想政治新教材的创新教学论文获县政治论文评比二等奖。《守护我们共有家园》活动课教案设计。《谈四化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中的运用》一文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能够充分运用教改,教研与教学在互相促进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争创质量一流的意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本期观摩了县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课,参加了《新课程改革》培训、全期听课(校内外)达52节。能做到虚心学习、不断进步。

在教务处工作方面:能较快地适应工作性质的变化,进入角色快。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务实、落点。以身作则,不辞辛苦和常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人员少事务多不计较个人得矢,牺牲了大量节日、假日、和休息时间。教务处的日常工作开展正常、有序,每周的工作安排具体全面,各自管理制度不断得到了完善健全。能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争取利益。

能做到勤政廉政,率先垂范;并具有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工作中大胆改革,果断决策:职责、目的明确,能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开展工作,能够积极组织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和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教学潜能:充分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发展五中。能切实抓好教研、教学各项工作。当好校长的助手和内参。配合协调其它部门搞好各项工作,本期成功地组织了南部片18所中学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各项工作开展有声有色。在督导评估检查中。教务处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督导评估组的充分肯定。

篇3

作为高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主阵地,高中思想政治课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教学组织方式上,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讲授法作为采用多年的常规手段,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新教材改革后,教材编写者从培养新一代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出发设置了“综合探究”内容,通过倡导学生个人自主研究,小组、集体合作研究等丰富的形式来感悟、实践课本理论。然而,受制于长期的应试思维和教学模式,有些地方综合探究课的实践并未有效推开。笔者曾对江苏某四星级重点中学约200名高一的学生进行了小型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1 学生对探究课实际组织的评价

80%学生不满意探究课 主要原因:课堂组织方面和平常课没有区别和操作上的亮点。

76%学生期待上探究课 原因1:43%的学生认为探究课知识难度较浅,容易学懂。

原因2:60%的学生认为探究课能充分参与,发挥自主性,在过程中可锻炼组织、表达等能力。

原因3:45%的学生认为通过搜集相关课外知识可以掌握更多课本以外的能力和知识。

10%学生无所谓上不上 主要原因:政治是副科,考什么讲什么,只要学简化的内容即可。

另据调查,在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方面,有44.5%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39%的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偶尔听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42%的学生认为政治课的作用不大。

调查结果初步显示,当前学生对现有的满堂灌输知识和用PPT罗列素材的教学组织模式的兴趣渐失,对自我组织知识、表达观点等能力发展的要求大大提高,课堂组织模式若再不改变,政治探究课终将流于形式,也直接损害了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那么,我们释放探究课活力应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呢?翻转课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选择。

“翻转”模式下,教学过程发生颠倒,学生站在了课堂的中心位置,传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消费式课堂变成了生产式课堂和创造式课堂。[1]这种模式的运用在教育先进国已被证明是对个性化教育有益的选择。在这一模式下,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之要素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各要素的对比表[2]

传统课堂 翻转课堂

教师 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 学习指导者、促进者

学生 被动接受者 主动研究者

教学方式 课堂讲解+课后作业 课前学习+课堂研究

课堂内容 知识讲解传播 问题探究

技术应用 内容展示 自主学习、交流反思、协作讨论工具

评价方式 传统纸质测试 多角度、多方式

二、例证

基于前文所述,笔者选择高一下学期《公民的政治参与》中操作性较强的《社会听证》一课进行课堂翻转的尝试。

“社会听证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直接表达诉求的一个重要途径。掌握好这种方法对公民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国家社会的进步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课内容虽少,但不可浪费这一宝贵的锻炼机会。经过设计,笔者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

时间节点 主要内容 目标

课前 ①通过班级网络平台上传教师制作的微视频《社会听证》,微视频中包含知识脉络、部分重难点分析以及各地围绕“电价”、“油价”、“水价”开设的听证会实例;

②选拔并培训学生主持人,再由其组织学生分组,组内合作答疑解惑,获取资料 1.使学生了解教材基础知识和参与听证活动的方法;

2.用部分重难点的讲解,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更多思考

课堂前段 分小组进行学生互相提问并互助回答,教师补充讲解相结合,针对微视频答疑解惑 答疑解惑,强化理论认知

课堂中后段 由主持人现场演示模拟听证会 体验并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学生的现场演绎是对“翻转”尝试的最好检验,笔者以表格形式将模拟听证会的活动过程进行回顾。

听证会主题 《关于高中生在校用餐价格的听证会》

参加学生 高一(6)班全体同学

主持人(召集人)预热工作 1.课前组织学生分小组;

2.在正式活动前提出以下问题(以问代讲)请各小组分别回答:

①听证会的特点是什么;

②用餐价格听证会所需的参会人员及其工作目标有哪些;

③开设听证会的意义是什么。

3. 结合微视频,小组间学生相互提问并互助回答,主持人和教师补充讲解 配套工作:事先组织各小组查阅资料并分别采访

①校总务主任;

②盒饭公司或学校食堂负责人,了解运营机制;

③菜场负责人或菜馆老板;

④本校学生

主持人正式

现场工作 1.致辞;

2.宣布本次听证会纪律;

3.介绍听证会各方代表,包括政府部门、校方、人大、媒体及家长等;

4.请各方代表发言人结合资料及采访结果,陈述本方观点和理由;

5. 自由辩论阶段;

6. 主持人总结,并请现场学生畅谈活动感受;

7. 邀请教师总结,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新的提升 (摘录)主持人的专业致辞:

本次听证会是苏州市物价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国家纪委《政府价格决策听证会》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建立和完善教育收费决策听证制度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主持召开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充分听取各界的意见,规范管理在校用餐工作,保证在校学生用餐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和身体素质,减轻家长负担。

充分和规范的准备使该班的模拟听证会得以顺利实施,并由于听证探究活动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并参与的,故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场面活泼而有序,演绎不同角色的发言者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媒体”代表全程精心摄录,提问指向清晰、切中要害。参与者对探究活动高昂的兴致,让作为旁观者的笔者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当代中学生的理解力、领导力和组织力以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许多学生意犹未尽,期待着更多类似模拟听证的探究活动。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社会听证》以及其他政治探究课进行“翻转”的尝试,笔者感受到了翻转课堂对探究课的重要价值。

首先,“翻转探究课”有利于拓展师生的知识深度。由于教材设置的探究课皆取材于生活,教师需要查证丰富资料才能将探究课微视频做得简短、饱满和生动,学生小组只有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有如古希腊苏格拉底和学生对话那样灵活互动也需要足够的知识,因此在不增加课堂教学时间的前提下,对探究课进行“翻转”有效拓展了知识深度,使教材越学越“厚”,知识越学越透。

其次,“翻转探究课”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翻转”的手段再结合探究课自身的开放性特点,使学生的倾听力、知识消化能力、质疑释疑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现场参与与协调能力都在课上得到了锻炼。以《社会听证》为例,高一6班扮演各种角色的学生由于兴趣浓厚,“入戏”很快,学生语言丰富,条理清晰,即便是唇枪舌战也能沉着应对。

最后,“翻转探究课”有利于推动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政治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培养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只有在交互中才能影响或改变。以翻转的方式来上探究课及常规课,既可达成“满堂灌”模式的知识目标,也能让政治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培养出会思考的学生。根据重庆市江津区聚奎中学对包括政治学科在内“翻转课堂”实验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82.9%的学生比较喜欢或非常喜欢;88%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88.9%的学生认为增强了学习信心;88%的学生认为知识要点更易理解;99.6%的学生认为帮助自己做好笔记;63%的学生认为作业完成质量更好。[3]

当然,由于“翻转课堂”模式在笔者的高中教学工作中尚属试行阶段,且受制于考试压力和学生课业任务等因素,翻转教学要进一步推开还必须重视以下方面―这也是笔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探究课的翻转教学要回归高考

与高考对接不等于应试课堂。目前高考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政治素养和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高中政治探究课的教学翻转怎样确保叫好也叫座,就要求教师在微视频制作中将基础知识和能力素养相结合,化繁就简,高度重视重难考点、易混易错点的讲解,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同时强化运用基础知识对社会热点话题的深度思维的讨论和训练,提高课堂效率。

2.运用“翻转”模式需要发挥教师团队协作精神

翻转教学要求各科教师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重构课堂教学模式。新的理念和模式是为减负增效服务的,翻转课堂的实质就是提高课堂时间利用效率。但学生每天的时间总量是一定的,提前预习微课必然也增加了学生在电脑前逗留的时间。因此,各科尝试课堂的翻转应注意一定的学科协调性,不可一窝蜂,盲目延长学习时间,主副科的视频时间量要有所区分,在这点上政治学科更需注意。这才能达到释放活力,减负增效的目的。

3.教师需积极主动参加技术培训,优化“翻转”效果

根据翻转课堂实施中的几大环节,教师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如何录制微课程视频、教师如何将微课程视频上传、学生如何下载教师的微课程视频、学生如何在网络平台中提问、教师如何在平台中解答以及教师如何查看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在目前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这些工作对我们教师来说比过去的确更耗费时间,因此教师只有积极参加培训,提升技术水平,方能提高效率,优化效果。

4.探究课翻转仍需保持教学常规要求

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即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要求教师需要保留必要的板书,段落朗读,师生对话,理科还需保留必需的运算推导过程。而探究课对这些要求则更高。华东师大的钟启泉教授认为:“教学的过程一定是人际互动智慧碰撞……没有思维碰撞,教育就无法完成。”如果教师在微课中的问题不是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现场生成的话,教师就会像一个视频播放员,而翻转教学就只是穿上了现代化外衣的接受性学习。[4]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的王奕标老师认为翻转教学的本质是智慧教育,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以优质的教学视频解决基础知识学习,在课堂上进一步深入讨论和探究,内化知识并促进思维和智慧的发展,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智慧教育。高中政治课特别是探究课选择“翻转课堂”是一种对智慧教育的积极探索,在实践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和挫折。因此需要我们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目标的前提下,不断明晰理念,改进方法,让“翻转”模式得到更广泛深入地应用,让我们在“翻转”后依然能平稳“落地”,赢得喝彩。

参考文献:

[1]桑新民, 李曙华, 谢阳斌. 21世纪: 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课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 开放教育研究, 2012(4): 46-51.

[2]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4): 46-51.

[3]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课题组. 基于“八字”教学法的翻转课堂研究[Z].2013.

篇4

思想政治课的发展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而课程资源范围比较广泛,又缺乏一定的标准,不过根据其外在形式主要可以分为文字影像、人、物质条件、信息资源、活动五个部分。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实践活动方面,通过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的阐述,以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实践活动资源结构失衡

关于实践活动资源结构失衡这个问题,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呈现方式

人们对于课程资源开发往往集中精力在文字影像资料、信息资源等方面的研究上,而对于人、实物资源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却比较少,这就导致了各种资源利用率的不协调。一方面这样造成了某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不能发挥这些资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

(2)空间分布

现在的思想政治课主要的教学场所还是集中在课堂,一些学校虽然在开发相应的校内实践活动资源上加大了力度,但是还是局限在校园范围内。而对于学生家庭、相关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却明显不足,这不但造成了实践活动资源的不协调,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开发与利用不协调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资源利用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价值比较高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资源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这些资源的限制或是利用不完全,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发挥到最大程度,利用效率很低。诸如教师针对某节课的内容对学生布置了相关的实践任务,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不得不删减自己的内容,以适应课堂的安排。实际上,这些资源的教育功用很大程度上没有被开发出来。还有一些资源,虽然其价值比较大,但是只用过一次就被闲置或者销毁了,对资源的利用率缺乏考虑。

3.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开发实践活动资源是为了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准备的,其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准备这些资源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其是不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利、能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有益的帮助。而受到开发能力、自身素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现在开发出来的实践活动资源往往没有明确的开发目的,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但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反作用。这些实践活动资源质量存在的差异,难以保证学生能从这些资源中获得相应的收获。还有很多教师,主观地认为实践活动资源数量越多越好,于是不考虑学生的因素,盲目开发了一些实践活动资源,既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帮助,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开发的主体存在局限

(1)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比较单一

对于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往往需要依靠专家,而专家毕竟是少数的,虽然其有很强的学术造诣,对很多问题的见解都非常精到,但是单一的开发主体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特点。没有对相应地区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难以开发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实践活动资源。

(2)教师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有所欠缺

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由于受到教材以及教学传统的影响,缺乏创新精神,对于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是照本宣科,并没有经过一定的逻辑处理与缜密设计,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在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往往对于课程资源开发这方面的培训比较少,使得教师很难接触到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因此在碰到需要开发相关课程资源的时候,习惯性采取回避的态度。认为开发课程资源是专家的事,与自己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就造成了教师自身在意识上与能力上都存在着不足,使得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学生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地位容易被忽视

我国的思想政治课教育,往往拥有大量的知识点,课程上仅是讲完这些知识点就需要很长时间,这就剥夺了学生思考以及表达自己意见的时间,缺乏必要的讨论过程,使得学生对于很多知识还存在着不解,但是迫于学习压力,只能将这些知识点死记硬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地位遭到了很大的压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机会越来越少,这对于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4)家长对课程资源开发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家长对于孩子的作用是巨大的,虽然说现在的孩子基本上不是在家里就是在学校,但是家里才是学生得以敞开心扉的地方,而现在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却很难取得家长的协助。家长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他们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可以结合家中所拥有的书籍、计算机等信息获取渠道对学生的品德、性格等产生良性的影响。教师应该与家长取得联系,这样才能发挥家长对于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的重要作用。

二、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的途径

1.转变观念,增强开发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资源的意识

要想进行良好的实践活动资源开发,就需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对于课程的资源起着引导性,使资源开发具有明确的开发目的,使资源的开发更科学。实际上,课程教学的开展,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是人们没有注意到这点,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以及开发意识是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

教师应该转变过去过分重视教材资源开发的单一性,应该提高课程资源认识,只有增加对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的认识,才能进行更好的资源开发。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对于课程资源开发显得更加重要。正确把握课程资源开发的类型以及特点,要明确每种资源的利用的方式,加深对实践活动资源的了解,这样才能增加对于实践活动资源的敏感性,才能更好地筛选那些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的实践活动资源。

2.扩展主体,实现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资源的多主体开发

(1)教师要自己成为主体,提高自身开发实践活动资源的能力和素质

以往的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少数的专家手中,这样既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课堂主体的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充分的发挥,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比较弱,长此以往,对于思想政治教学来说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的整个环节中,教师作为重要的一环,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但需要对课程目标、计划等进行必要的安排,在课程讲授环节中教师也是重要的力量,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教师应该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实践活动资源的筛选、构思、运用等环节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而这项工作需要教师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本身就需要教师对于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根据自身的逻辑推理来组织实践活动课程,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进步。现在很多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缺少必要的动力,对于自己的工作缺乏必要的热情以及创造力,而这主要就是由于其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开发热情,教师就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树立这样的理念,才能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才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其次,要肩负起使命。教师不但是课堂的主导者,还是课程资源的重要开发者。只有教师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这个使命,才能使教师自觉投身到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当中去。以往教师普遍认为开发实践活动资源这类的事情应该是专家去做的,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对于思想政治教学来说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不利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增长。在现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果教师不能认识到自己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使命,不能认识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将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同时也影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

(2)学生要成为实践活动资源的重要主体

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学生是开发这些资源的受益者,同时这些资源能否发挥其作用完全取决于学生,因此应该发挥学生在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这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情况,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去,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掌握学生对于实践活动资源的理解程度以及相关的开发可能性,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灵活地设置相关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其次,教师应该尊重多元化的探索成果。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往往不拘一格,对事物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够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必要的支持,不能因为学生的观点脱离了主流的思想就进行压制,而是应该通过耐心的教育,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学生的探索成果往往都具有很大的参考性,教师应该把学生的探索成果充分与自己的授课相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树立自己的主体意识。

最后,教师要亲身经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以自己的角度来思考事物,因此将心比心,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更加了解学生。比较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设置一定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3)利用家长等社会资源

为了能够使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应该将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的社会人士放入到实践活动资源主体中来。教师虽然是课堂的主导者,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每个人都存在自己的短板,教师也是一样。而学生的家长、社区人员以及其他各界的人士形成的综合主体具有的能量往往更加强大,在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中所能取得的成果也更大。通过这些家长、社区工作人员等的参与,能够增强他们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将教师不能带给学生的有益的方面传递给学生。关于具体的形式,主要有讲座、实地考察、访谈等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避免了思想政治课只有“一个课堂”的弊端,使学生走出教师,真正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3.拓宽视野,延伸开发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资源的范围

以往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的主要范围还是局限在校内,对于校外的资源的开发相对不足,这样就限制了学生与校外环境的交流,这样对于学生的成长并没有好处,只有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在加强校内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加大对于校外资源开发的力度,才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收获。这就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1)校内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

对于校内资源的开发应该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其一,就是对已经开发但是被闲置或放弃的资源要进行有效的利用,很多资源都具有一定的价值,由于某些原因,这些资源往往被闲置或者是放弃了,诸如学生的实践活动总结报告,这些报告都凝结了学生大量的心血,但是为了迎合课堂的时间,这些资源并没有被及时地开发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资源的数量不在多,而在精,只有稳扎稳打,充分利用好我们现有的实践活动资源才能去发掘更多的资源。其二,就是开发新资源。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兴趣总是有期限的,所以才需要不断开发实践活动资源以满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教师可以采取时政沙龙的形式来开发实践活动资源,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相较于以往更加宽泛,对于时事学生们都有一定的了解,为了能够使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促进其自身的发展,通过时政沙龙的形式,在班级内每周选定一个话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来搜集资料,而后进行集体的讨论,通过这样的讨论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加强。

(2)开发校外资源

校外的实践活动资源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开发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地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多种形式的资源。通过讲座、野炊、参观等形式,让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得到提高。只有发挥各个主体的共同作用,才能将这一资源有效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卞祖武,赖肖冰.试论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强化.教学与管理,2007(33).

[2] 李华鑫,祝光会.高中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5).

[3] 唐建国.转变教师的课程资源观.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05).

篇5

首先,要正确认识本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政治课被认为是“副课”而得不到学校、家长、特别是学生的重视。一些教师也因此“自轻”而放松了对政治课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我们常说: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政治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政治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国内外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习政治课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好各科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哲学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论指导,没有一定方法论指导的实践都是盲目的实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本学科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其次是备课。“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细致和充分的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备课一般都按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三个环节来进行。备大纲(课程标准)能使教师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掌握好这些教学的层次和要求,并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备教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内容、重点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备学生是备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怎样的教法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能力,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第三,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是明日黄花。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个人认为:

(1)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严格要求。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使学生乐学。如,我在讲授《货币的职能》这一课时要求全体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对全部内容设计问题,然后找出五名学生分别扮演货币的五种职能。作为嘉宾(教师要对其提供培训)上课后,先由“第一嘉宾”、“价值尺度”做自我介绍,然后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提问。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后四种职能依次类推。这个过程基本上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是从旁补充、指导和做最后总结,一节课下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3)要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成长需要激励,学生需要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景,力争创造更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如课前的认真预习,工整漂亮的作业,课堂上大胆发言,有创意的问题,成绩的进步,有独到见解的回答,丰富的课外知识等等,都会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更浓了。与此同时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亲其师,信其道”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第四,课后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俗话说“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的好”。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富、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新的作业形式,如通过对本地企业进行调查,撰写报告,根据教材的内容排练情景剧,用数码相机拍摄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场景,对某一专题做展板、做一次用品制作等等,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诸多方面的能力。

篇6

[关键词]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同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又成为其中的亮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一、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000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目前,各校、各地区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的进程,探索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由此拉开帷幕。

2、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导师资源可以通过专门师资培训和能力应用培训实现,而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主导,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

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

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

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过程的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且,资源的共享和时空的超越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自由选择机会。

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3、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技术本身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信息的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二、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的探讨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整个明日的社会”。的确,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随时代步伐,着力教育改革,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另一方面,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已经续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继承型、“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实践型人才。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组织、单位、学习内容、形式、学习的周期、评价,教师与师生关系等教学元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向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与方法冲突,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思想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的过程。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

从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至今,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更是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课程的更新上。

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以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如下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

(1、)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粉丝、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在指导学生对研究专题(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着眼强化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网络技术教学尤其是泛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

(4、)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

(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本文以“加入WTO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对在网络技术教学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简单叙述。

[1]研究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入世”对我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络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着力解剖“入世”后,同学们身边的微妙变化和对未来形势的展望。

[2]研究课题的具体实施:

阶段一:准备和指导。专门安排一节课,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程序,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较晚的学校,可请校外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做一个专门讲座,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同学理解和增强实验信心。

阶段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与为“入世”条款做怎样的承诺。其次,了解本市的经济基本概况,尤其是对本市历年经济的发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效益如何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可参考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规方法进行),得出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阶段三:评价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

篇7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1从教学理念看,学习是很费力气的事情,许多难关有待学生自己去闯,许多暗藏着的学习障碍要靠学生自己去克服

1.2从教学方法看,长期以来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支配者,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是知识权威的象征。

1.3从信息传递看,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传递单向、偏向,较多的是教师和少部分积极发言者之间的交流,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课堂表现机会多,大部分则表现机会少,久而久之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1.4从评价体系看,我们一直把政治课看成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考分而设置的课程,把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其深刻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分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认识,近年来,我们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教材的实际及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实验工作。

2课题实验的理论初探

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把教学因素与活动因素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在增进兴趣的条件下,较自然的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类型。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正确的认知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社会化,使之身心获得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从小学进入初中,这对孩子们来说跨越的是一个不小的台阶,小学生活有着强烈的集体生活体验,小学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幼儿园的模式,是与游戏密切相连的。到了初中,学科增加了,内容加深了,节奏变快了,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给正处于心理、生理发生激变的初中生带来很多不适应。因而在初中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利于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教学快速有机的衔接,体现“九义”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3课题实验的主要内容

3.1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基本内涵

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通过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一个个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引出疑问、引起思考、引导创新,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3.2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基本程序

3.2.1每学期授新课之前,全班同学自由分组,每组4--5人,推选召集人一名。

3.2.2小组成员共同浏览全册教材,确定活动课题,分工协作,将课题内容演化成一个个形式多样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活动。

3.2.3正式授课时学生用30分钟左右时间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3.2.4剩余15分钟由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通过今天的活动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在那些方面感到困惑?”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在学生深化学习内容,巩固学习成果的同时教师及时答疑解惑,完成教学目标。

3.2.5课后由每组推选的一名代表组成的评估团,对课堂活动的策划组进行评价,采用百分制,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中心环节是小组学习。小组学习的有效开展既离不开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也离不开班集体的讨论参评。小组成员面临的学习任务只有在通过各自的独立思考和齐心协力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同时小组学习的结果还要靠班级这个大集体来检验。综上所述个人自学是基础,小组活动是关键,组际交流是提高。

3.3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保障途径

3.3.1教师作用应更突出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运用并不是使教师变的无事可做,当“甩手掌柜”,而是要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不再唱独角戏,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重要了。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导学:如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索,明确重点难点,解答自学困惑,提供活动建议,引导质疑和争论;协调关系:如培训召集人,使之成为组织者和带头者,处理好小组内(召集人和组员,学优生和学困生)和小组间(课题选择,讨论评价)的关系;及时总结:?如每次活动结束后在听取学生讨论互评的基础上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并对教学内容作科学归纳和小结。

3.3.2评价体系应更激励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我们积极构筑新的评价体系。建立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将直接制约课堂教学改革能否取得实效,能否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可见建立与课堂教学改革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对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评价观不仅要重视结果,更应重视学习的过程,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起点,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是成功,不管步子快慢,只要在走;不管力气大小,只要在使;不管能力高低,只要在干,就要加以肯定和鼓励。

篇8

角色 角色冲突 缓解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师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他们面对复杂的环境与不同的要求,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协调好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只有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才能解决好各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包括知识的讲授者、课堂管理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开展者、道德的践行者、学生心理的辅导者等等。本文结合结构角色理论与过程角色理论,分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缓解教师角色冲突的一些措施,希望能给思想政治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形式

1.情感角色与工具角色的冲突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角色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身心成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以规章纪律来制约学生,不以学习成绩来评断学生,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流,以朋友或者长辈的身份来指导学生学习,这样的环境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有益;而在工具角色的影响下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经常扮演教条、死板的角色,为了既定目标来完成教学,把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放在了首位,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较少关注,和学生的交流非常不足。

2.魅力角色与权威角色的冲突

教师的个人魅力会使教师扮演魅力角色,这种角色的扮演需要教师利用自身的气质、人格、能力、处事等多方面的特质来进行驾驭。具体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利用这些特质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被教师的这些特质所征服,从而自发地产生尊敬和爱戴之情。教师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力,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这些权力就会演变成为权威,形成对学生的约束和压制,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主要是靠权力来管理课堂,缺乏对学生的感召力,如果教师过分依赖权威进行管理的话,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也很难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两种角色冲突可以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冲突,另一个方面是教师自身的内心冲突。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希望能够和学生拉近距离,但是在教学管理的目标下,教师又不得不进行权威管理。

3.本色角色与表演角色的冲突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总会有自己的特色,按照其自身的性格、气质、习惯来组织授课,这就是本色角色的扮演,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刻意的修饰,完全和教师的风格一致,教师对学生表现出的都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对自己的职责、任务、特色、实现方式等方面都进行确认之后,教师就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演员的角色,只有表演得到位,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这两个角色具有不同的标准,一名好的教师如果不善于运用自身的情感的话,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师扮演这两个角色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教师这个角色的深度发展,既要对自身加以约束,防止信马由缰,也要改善模式化的教师角色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角色冲突问题。

4.完美角色与缺陷角色的冲突

教师都对自身有着一定的要求,都想扮演一个完美角色,成为一名好教师,其认为自己能够在角色的扮演中身心统一,在教学中成为师德和能力俱佳的教师。然而教师还扮演着缺陷角色,缺陷角色指的是教师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教师的职业并不能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这样自然不会有归属感,难以调动自己的工作热情。实际上,这一角色冲突体现出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形象是神圣的,外界对教师的要求十分之严格,都认为教师应该奉献,应该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但是在现实中,完美是很难达到的,因此教师只需要趋向完美就可以了,这样才能够使其自身有幸福感。

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冲突的缓解措施

1.改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使教师角色回归本真

第一,增强评价的开放性,强化思想情感的评价。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感情,坚持评价的开放性,调动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民主公开的氛围,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自由度,真正发挥评价的效力。

第二,注重发展性评价,增强评价的过程性。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注重发展性,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记录档案,使其能够鲜明地表现出学生发展的轨迹。此外,还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像,使其成为第一手的研究资料,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以后的评价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记录学生的点点滴滴。

第三,重视个案的研究评价,增强评价的灵活性。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其特殊性,在评价的时候,不应拘泥于固有的评价方法,应该加强对个案的了解,坚持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在评价的时候要灵活,给予学生适时指导,把握其成长目标。

2.营造良好轻松的教学环境,消除教师角色发挥的障碍

第一,课堂教学物理环境的营造。教师进行教学时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这些条件不但包括那些有形的,还包括那些无形的,其中教室的环境、设备的状态、时空因素等,这些都是影响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只有保证这些环境的质量才能够更好地建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角色冲突也有着很大的调节作用。

第二,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营造。在课堂的教学中心理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课堂心理环境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学生的心理特质,另一个方面是教师的情绪状态。学生的心理特质主要包括学生的情感状态、与教师的亲近感、在课堂上的安全感、学习情绪等方面,而教师的情绪状态,则表现为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控制程度,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状态等。这些心理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互动的开展情况,只有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反馈,促进其关系的和谐。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能够消除或减少角色差异带来的冲突。

3.注重对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提高其角色扮演能力

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来说,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用情感来教育学生的话,那么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教学情感的培养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情感,那么整个教学就会显得很干瘪,难以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缺乏情感,知识就变成了理论的灌输,学生不会有深层次的理解,也就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此,对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以激发潜能,尽量使学生多参加一些教学实践,增加自身的心理体验,以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调动起学生对于教学的情感。

4.注意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消除角色冲突的能力

第一,提问的艺术。提问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方法,其不但能够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引导和启发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是有所不同的,有复习提问,也有新课导入提问,有直接提问,也有间接提问,有针对性提问,也有开放性提问,其中复习提问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其是否对知识有足够的掌握,是否把握住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一般来说,复习提问的问题都很明确,一般都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要求学生输出必要的知识,来完成提问过程。而新课导入则不是为了检验知识,而是为了学习新知识,其主要作用就是铺垫、引出,所以一般不会用直接提问的方法,而是用间接的提问,这样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提问不是为了让学生复述相关的知识,而是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因为在提问的方式上要有一定的层次,要做好铺垫和引导,否则对于学生缺乏“营养”,也不能锻炼其能力;学生的思维、思考、学习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提问是为了引导、检查,要使其发挥作用就必须要尊重这些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提问就涉及到评价的问题,一般来说不应直接给出对错,而要考虑学生的感受,不能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组织的艺术。为了把握教学的节奏、学生的学习情况、意外状况的应对等,需要教师加强课堂的组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组织,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设置等,这些方面都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很强的作用。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这就需要教师掌握课堂组织的艺术,只有遵循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加强对课堂教学的钻研,精心备课,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为此,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二是要加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激励的艺术。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而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激励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表扬、奖励的话,将会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刻板的话,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其实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手段有很多,不但包括口头的表扬,还可以颁发奖状、奖学金、纪念品等,这些都能取得很好地激励效果。

5.进行课后反思,升华角色内涵

第一,课后小结与札记。完成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过程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回顾和总结,这样才能找出课堂教学的亮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充分分析教学中学生的反馈、专家的意见、同行的建议、自己的心得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使以往的经验成为自身教学能力的一部分,为以后的教学添砖加瓦。为此,教师需要进行课后小结与札记,这样才能更好地审视课堂教学的概况,从而更好地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获得全新的教学体验,在自我升华中就能很好地消除或减少角色转换带来的紧张和冲突,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之中获得乐趣。

第二,以“日志”的形式反馈学生的学习。“日志”的形式不但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反馈工作,通过日志来了解学生内心的变化与需求,从而为其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个过程由学生自发完成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的引导对于这种学习形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针对自己想了解的话题,让学生们写下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对这些看法进行总结,并及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这种课后反思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对一些知识的回顾,还能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有很大的帮助,这就为教师消除角色冲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第三,专业生活史研究。相较于其他两种方式而言,这种方式有着明显的专业性,其主要是通过教师对自身从教经历的回顾来发现一些影响教学的因素,从而改善现在的教学状况。一般来说,影响教学的因素可能是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也可能是心理因素。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挖掘教师对其扮演角色内涵的理解,能够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职业发展脉络进行一个梳理,才能够使其更好地分析内其内在的一些特征,明白自己想要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这样能够促使其更好地教学。

――――――――

参考文献

[1] [美]海克,[美]威廉著.教师角色.康华编译.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

[2] 奚从清,俞国良.角色理论研究.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

[3] 陈开和.思想品德课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Z2).

[4] 李志雄.多学科视域中的教师角色冲突.文教资料,2010(27).

篇9

我来自农村,从小家境不是太好,能够有幸读完大学,一方面靠父母艰辛的供应,另一方面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有同学、老师、学校还有社会,正是由于他们的帮助,他们的爱,让我顺利完成了学业,也让我下定决心将来要成为一名教师,让自己心中爱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孩子的心中,让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再由他们传播到更远更阔的地方去,如此继续,永不间断,让这爱的种子撒遍全中国,撒向全世界。

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教师,一名莒县四中的政治老师,作为教师,我个人认为,除了要教授学生一些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他们那种关怀他人、关注国家的态度,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政治老师,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有知识的教育也有爱的教育。

记得有一次课上,针对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我设计了一节讨论活动课,当我描述四川汶川地震的情况时,特别是描述几所学校的抢救情况时,每个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听,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那么凝重,有不少同学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接着我又借助多媒体,让他们看了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看过之后,有很多同学举手踊跃发言,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次事件,其中有一个同学的发言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从这次事件让他对党和政府有了一个全新的看法。过去,他只看到了政府消极的一面,所以总认为《政治生活》中的很多知识都是一些虚假的口号,没多少实质性的价值,而从这次地震中让他深深的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看到我们的温总理冒着生命危险,在一线指挥救援,很多人潸然泪下。讨论到最后,我做了如下总结:同学们,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接受知识的洗礼时,我们四川的很多兄弟姐妹却挣扎在死亡的边沿,看到伤亡如此惨重,令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心痛,但在这个时候四川的亲朋好友们需要的不是伤心的泪水,而是我们充满爱的援助之手,所以我们应该尽其所能,向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是一节令人难忘的政治课,因为爱的种子已经撒在了他们心灵的土壤上了。

篇10

关键词:高中政治;模联;课堂

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突破旧有的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是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所面临的艰巨任务。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把辩论形式引入政治课堂,举办政治辩论活动是一种有利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也是符合高中生心理特点,且喜闻乐见的一种授课形式,是素质教育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种可行的尝试。但是传统的辩论形式存在一定的缺点,就是学生参与人数太少,大部分学生被遗弃在幕后或者甘于幕后,使得真正得到锻炼的学生比较少。如何突破传统辩论模式的短板,我认为“模拟联合国”这一活动还是值得借鉴的。

高二政治介绍了有关国际关系、国际组织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这些是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但又因为远离自己实际生活而缺乏理性判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国际社会,认同我国外交政策,理性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国际事件?特别需要生动活泼的教育材料和形式,空洞的说教,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大忌。为此,我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尝试着改变上课的形式和传统辩论的形式,改变传统的座位排列,结合学生当时所关注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采用模拟联合国的课堂布置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保留了传统辩论中“辩”的思维训练功能,又保证了学生全员参与。

一、模拟联合国的具体操作流程

第一步:教师对班级同学进行模拟联合国流程介绍。介绍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的相关背景资料。

第二步:组建模拟联合国主席团,包括主席、副主席和书记员。

并由教师进行培训《主席团用语》

第三步:指导学生确定议题和会议名称

经讨论决定将“国际合作应对全球变暖”作为此次议题

会议名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第17次会议(上海站)

第四步:每两位学生一组,根据学生个人倾向确定所要扮演的国家角色。并制作统一格式国家牌,用于大会点名和发言。

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形成会议简短发言稿。并且根据自己本国情况是否会针对某类国家进行提问、辩论、反击等做好准备。

受制于课堂四十分钟,因此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十五个国家参与此次会议发言。分别为日本、美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巴西、印度、南非、印度尼西亚、图瓦卢、马尔代夫、卢旺达、索马里、巴巴多斯。分别是5个发达国家,5个发展中国家,5个不发达国家。这样有利于在活动中出现国家利益冲突,实现学生的思维碰撞。

第五步:课堂模拟联合国正式开会

主席组织流程:

1、点名

2、宣布议题

3、确定主发言顺序(主席随机)书记员 打在大屏幕上

4、主席呼吁“地球环境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因果关系千丝万缕,生态破坏绝对没有国界。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望与会代表能以最大的诚意,最大限度的促成国际协作,应对全球变暖。

5、代表发言

6、出现动议“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与环保技术援助的实施”3分钟,代表自由发言。

主席总结宣布闭会

第六步:教师总结

对学生活动过程作评价,根据会议上的国家之间的分歧与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在争论的背后是各国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但全球性的气候问题我们必须各国必须合作。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地球村民的一份子,我们各位同学在自己生活中如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比暖?”

在此次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各位“国家代表”的发言极其精彩,尤其是在出现动议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激烈争论成为本次课堂的亮点。例如对与在会议上出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的发难,中国代表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援助资金,中国一分都不会争。发达国家作为后工业化国家,在全球气候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哥本哈根会议中,发达国家所做的资金援助承诺是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预期和实际需要的。我想说的是,援助资金应由各发达国家政府直接承担,而不应述诸于还未建立的基金会。”

二、体会与反思

通过这个模拟联合国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了国际成员之间为什么会有分歧?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在各种利益纠葛中国际间是如何合作的?联合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议事机构是怎样进行运作的?我们自己能为气候变暖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何去践行?第七课第一节的内容通过这次模拟活动,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了许多重点难点。学生把自己融入到了特定的国家之中,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体验了当时会议的情景,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主体意识。

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模拟联合国活动过程中,学生必须像外交官那样,作为国家的代言人,必须考虑所处的角色的国家利益、设身处地地分析自己的国情,全力以赴地争取最佳结果。他们的角色已经不是学生,而是国家外交工作者,因此也就必须像外交官那样工作。这不仅仅是一个角色的转换问题,而且是学生的地位和视角的转换。它对学生产生的潜在而深远的影响远远超出传统政治或德育教育模式的作用。举例而言,当一个人作为乘客坐车时,他不一定会记住行车的路线。但是,当他坐在司机的位置上时,他就必须认路、记路和分析路线。模拟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置于司机的位置,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去学,从而在学习效果上也就会有根本不同。老师在其中起的作用是辅的,即挑选或编写适当的背景材料、提供一般性指导、评价学生的表现,等等。模拟联合国中中的老师应当切忌成为所有资料、观点的提供者,切忌用自己的思维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是应当成为引导学生自行思考、从而由学生解决国家争议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进行斡旋。

这次次活动前后,学生的积极性被普遍调动起来了,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也积极主动地去探讨一些时政新闻,在这里我进一步体会到了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情境中,能在高层次思维中主动地实践、体验和探究。

但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亟待研究:①如何预防和处理在准备和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②模拟联合国的准备需要大量的课外时间,这与有限的课余时间难权衡。③模拟联合国活动使用的教学内容有局限性,不能像传统辩论那样,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多样辩题选择。

三、结束语

著名学者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政治课的最大特点是: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而且必须联系变动着的具体的实际。思想政治课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觉地在参与思考、辨析和议论的过程中,主动认识社会现象,领悟正确观点,解决思想问题。如果没有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热情,缺乏对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导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学只能在空洞的说教过程中,增加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厌烦情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势必成为空谈。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把模拟联合国这以活动形式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辩论和角色扮演增长知识,提高口才水平,锻炼胆量,培养思辩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觉悟,发挥潜能,展示个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