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23:2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检察院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检察院培训总结

篇1

为了使这次计算机全员培训取得实效,真正确保全体干警的计算机水平有全面的提高,院党组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从组织到学习,从学习到考核,从考核到奖惩,四位一体,充分考虑到了可能遇到的难题,将工作落到实处。具体措施如下:版权所有!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对培训的领导,确保培训计划的正确实施,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次培训活动。由检察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检察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不仅如此,为了加强对培训的督导,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满完成,院成立活动督导小组,具体督促检查培训过程和效果。这体现了院党组对此次活动的高度重视,以工作落到实处为出发点和归宿。

二、培训内容

(一)历时长

此次计算机全员培训历时3个月,这就从时间上保证了全体干警有充分的时间能够掌握、(消化培训内容,并且逐渐将其应用于工作当中,这为培训的圆满完成奠定了时间上的基础。

(二)结构好

为了便于集中和分散学习的组织协调,实行了三级递进的培训体系,首先,党组成员和院领导带头学习,先由技术科的培训人员对党组成员进行培训,这体现了此次培训的“全员”性质;第二层,以科、室、处、局为单位,成立培训学习小组,科、室、处、局领导为学,二级网管员为副组长。将各个小组的网管员集中在一起进行培训,这解决了全体干警培训针对性不强的弊端;第三层,由网管员具体组织、督促、检查本部门人员的学习,他们在掌握计算机相关技能后对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培训。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时间。网管员对本小组内的情况比较了解,能够根据培训的要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一举多得。

(三)奖罚明

为了激励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培训效果,鼓励、督促练习和应用,设立以下奖惩办法:

1、奖励:在培训结束后,举行计算机知识竞赛,评出一等奖一名,奖励1000元和优盘一个;二等奖两名,各奖励200元和优盘一个;三等奖三名,各奖励100元和优盘一个。同时,通过这次培训竞版权所有!赛活动,选出“十佳电子检务应用能手”,纳入信息化人才库,各奖励优盘一个。

2、惩罚:培训后考核不合格的,离开岗位再集中培训10天,并且学习小组组长作出书面检查。考核仍不合格的,继续待岗培训20天,并取消全年目标奖和一切评先资格。待岗培训20天结束后,考核仍不合格的,下岗。

篇2

一、开展“三项岗位人员”培训持证情况普查及企业安全培训专项检查

全面摸清我村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等“三项岗位人员”的培训持证情况是开展安全培训工作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实现“应训尽训、应考尽考、应发尽发”的培训目标,我村严格开展检查行动,主要检查内容如下:

(一)特种作业人员是否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并持有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操作证是否在有效期内、所操作的项目类别是否与操作证所注明的类别一致;

(二)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对特种作业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并建立特种作业人员相关档案;

(三)特种作业及人员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四)特种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的配备及佩戴使用情况;

(五)企业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台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等情况;

(六)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情况。班组长培训情况;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落实情况;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培训落实情况。

二、检查情况

根据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三项岗位人员”培训持证情况普查及企业安全培训专项检查,严格依照安全生产培训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到认真细致、高度负责,确保不走过场。从该项检查行动开始至今,我村组织检查行动1次,共出动人员16人次,对5间企业进行细化检查。发现其中4家企业从事特种作业人员5名,均为低压电器作业人员,已取得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频发的资格作业证,经我村安全办人员查询,其证件全部信息真实,并在证件的有效期内,同时督促各企业单位负责人与特种作业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并做好相关的台账记录。

三、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查无证上岗行为

开展“三项岗位人员” 培训持证情况普查,企业安全培训、特种作业操作证持证上岗专项执法检查,是今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我村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结合有关检查要求,明确工作步骤和任务分工,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从严、从细、从实抓好检查工作,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给辖区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篇3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社会转轨期,人民内部矛盾凸现,大量社会矛盾和问题所涉及的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矛盾调处大多以诉求表达的方式进入司法领域。虽然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法制建设成果辉煌,但依然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由于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是法治经济,法律作为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必须维护自由、平等、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而民事行政检察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监督制度,直接关系到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影响着社会对司法机关的整体评价,对于促进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拟就目前基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以及在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框架内如何改进基层检察院民行检察工作的途径与措施作如下思考。

一、基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

一是工作不饱和,线索来源渠道不畅。在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中,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同级人民检察院不能够对同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直接提起抗诉,只能够通过上级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因此,上级院办理的案件多于下级院,尤其是省院、市院等上级院受理案件数量多,任务重,而基层院受理案件少,任务不饱和。如*5年武汉市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共受理各类民事行政申诉案件430件,其中市院民行处受理264件,各区院民行部门受理166件,仅占受案总数的38.6%。[①]同时,正如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徐汉明副检察长在*7年3月22日全省民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明确指出,目前基层检察院民行检察工作中普遍存在坐堂办案的状况,因此,仅仅依靠当事人的申诉而被动启动提抗程序,势必造成案件线索来源少,不利于对当事人的权益进行有效的保障。

二是人员数量和素质上不能够满足目前工作的需要。首先是在当前基层检察机关普遍存在“案多人少”的现状,而刑事案件发案率又逐年升高,如笔者所在单位*6年与*5年同期相比,办理审查批捕案件上升12%,审查批捕人数上升18%。审查案件上升15.8%,审查人数上升了17.2%。[②]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基层人民检察院不得不将有限的警力向刑检部门倾斜,从而导致了基层人民检察院民行检察队伍不断萎缩,据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公布的数据表明,*1年武汉市各区院民行干警共有71人,*5年就仅有48人,短短几年就减少了23人。[③]笔者单位同样如此,民事行政检察干警由原来的7人逐渐减少到3人,减幅达50%以上。

其次,目前基层检察院民行检察人员中,受过民商法、行政法以及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专业训练的,所占比例很小,总体专业水平不高,尤其是缺少既懂法学理论,又精通司法实践的专门人才。同时,忽视民行检察业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某些单位的领导对民行检察工作重视不够,对民行检察人员进行的专门培训和教育不够。这也是基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队伍业务水平总体不高的原因之一。由于民事行政检察人员的个人水平不高,难以发现生效的民事行政裁判中是否存在程序和实体方面的问题,从而不能够熟练适用法律,准确把握提抗的标准。因此,基层人民检察院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在解决了前些年“不敢抗”的问题后出现了“不会抗”的尴尬局面。

二、通过修改法律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国目前人民检察院不能够对同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进行直接监督,而只能够通过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抗诉,以曲折、间接的方式实现监督,使得“民行抗诉案件一般要经过两级检察院审查,有的还要经过三级检察院审查,而且每一级检察院都要履行差不多相同的办案程序和许多审批手续,一起抗诉案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办好。”[④]造成了“抗诉案件拖延时间过长,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甚至有的案件因为时间的原因致使本该胜诉的而败诉,降底了抗诉的意义和价值。”[⑤]大多数学者提出要修改和完善抗诉法律制度,“对目前不再适应民行检察需要的制度加以废除。应取消上级检察院抗诉制度,赋予同级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权力。”[⑥]

虽然就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基层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来说,上述通过修改现行法律解决问题的观点有其理论上应然的积极意义,但是就目前面临的情况而言,缺乏实然的可行性。因为,就法的运行过程来看,这样的解决方法注定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依靠等待立法机关修改相关法律看来是不能够迅速解决目前基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工作中存在的、又亟待解决的两大突出问题的。

三、推行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是解决两大问题的捷径所在

在民行检察工作中推行一体化机制的法律依据是我国现行《宪法》第一百三十二条:“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的工作”。其目的是通过整合上下级检察机关民行检察干警人力资源,达到提高提抗、建议提抗水平,确保办案质量。

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概念从字面上理解,是指按照司法管辖的需要划分为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区域的各个检察机关,以及组成检察机关的最基本“要素”——检察官,相互之间应该形成上令下从、相互协调、关系密切的统一的有机整体。其总体要求是“坚持在各级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按照检察工作整体性、统一性的要求,实行上下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的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强化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领导关系,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支持下级;加强各地检察机关之间的工作协作,互通情况,加强沟通,相互支持与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全省检察机关结成运转高效、关系协调、规范有序的统一整体,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整体效能。”[⑦]

通过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总体要求的实现,我们认为,可以在既要兼顾下级检察院的工作量,又要实实在在地处理申诉案件,提高工作效率,且在不能够依靠等待修改立法来及时保障申诉人权利的同时,探索建立更加合理的工作机制,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就能够找到一条解决基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两大突出问题的途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上令下从”——缓解上级院压力

从理论上讲,我国检察机关具有独立于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的特定地位,上下级检察机关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检察官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同时还具有职务的继承性,因此,是可以将其组成统一组织体的。可以这样设想,对于不服维持一审裁判的二审案件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由二审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安排一名检察官,和一审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进行联合办案,以二审法院的同级检察院的名义办理申诉案件,对于符合抗诉条件的,直接提请抗诉,对于不符合抗诉条件的,以二审法院的同级检察院的名义直接息诉疏导。也就是说,在不服二审法院维持一审裁判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中,一审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的民事行政检察官可以办理这类申诉案件,但不是以一审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的名义办理,而是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的名义办理,审查决定的法律后果均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承担。

这样,通过整合上下级民行检察部门办案资源,推行民行检察办案一体化机制,能够进一步理顺上下级民行检察部门关系,共同办好建议提请抗诉、提请抗诉以及抗诉案件。

如广东省云浮市人民检察院打破级别管辖与辖区界限,由市院检察长任命各县(市)区院民行科科长为市院助理检察员,赋予他们独立办理二审案件的权限,并报市中级人民法院备案,建立了“以市院为主体,县院为协助,省院指导把关”的办案体制,该院通过推行民行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提请广东省人民检察院院抗诉的案件支持率,从*3年以前为零,到*4年为57%,再*5年为100%,明显提高了办案质量。这样就实现办案重心下移,既有效解决基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不饱和的现状,又缓解了上级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人员超负荷工作的困难,还缩短了办案周期,提高了效率。

(二)“内部整合”——拓宽基层院案源

通过加强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与其他有关内设机构的协作配合,可以大大拓宽案件的来源渠道和提升办案质量。如侦查部门在查办审判人员职务犯罪的过程中发现有枉法裁判的情况,应当在侦结后及时反馈给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从而可以增加案件线索来源和提高审判监督工作的质量。同样,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在办理申诉案件的时候,发现有审判人员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的线索,可以按照规定进行初查、侦查,或经检察长指令移送并配合侦查部门查办。

如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检察院建立的诉讼监督与查处司法腐败互动工作机制很值得我们借鉴。该院将以往仅强调对事的监督转变为对人、对事监督并重,既要抗诉纠错,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正当权益,又要注重发现、查处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行为。通过查处司法腐败来增强民行诉讼监督权威和实效,充分发挥民行检察部门熟悉民行诉讼规律的优势,注意分析、发现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线索,强化对审判人员职务犯罪的初查和侦查工作,纳入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一体化运作机制之中,实现了诉讼监督与查处司法腐败两者的良性互动。

(三)“横向协作”——增强兄弟院交流

同级人民检察院之间要加强协作,经常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在业务方面检察系统还应当总体统筹,必要时,上级检察机关通过整合本辖区内的各种专业人才资源,进行跨区域调配使用。进一步加强民事、商事、行政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通过办案实务、案例研讨、汇报等形式培养干警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不断提高民事行政检察人员的素质。

(四)“总体统筹”——提升民行工作水平

还需要在上下级检察院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息交流系统,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定期对下级检察院的依法办案进行检查,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定期向上级人民检察院定期报告工作情况。通过上级检察院的全局调配,总体统筹,对有规律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能够在整体上对整个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给予指导、提升。如我院于*5年1月21日受理的喻长利、喻伟、刘国华、姚天奇、章爱琦等五起申诉案件,就是通过同武汉市人民检察院进行请示、沟通,在市检察院专家的指导下,仅用2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对五案的审查并提请市人民检察院抗诉,大大缩短的办案时间。

四、结语

司法环境作为经济建设的整个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建设,加强对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加大对民事审判活动、行政诉讼活动中审判人员贪污受贿、、枉法裁判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净化司法环境,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护平等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参考书籍:

[1]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3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7年版

[2]田平安,民事诉讼法学(修订版)(高等政法院校法学主干课程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7年版

[3]俞静尧,检察权的利益分析,人民公安出版社,*7年版

[4]李泽明,检察基础理论与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6年版

篇4

针对目前社区矫正工作还未专门立法,还缺乏系统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制度的情况,由检察院监所部门牵头,公、检、法、司四部门联合起来,结合工作实际,共同制定相关的法律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所辖区域的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专项联合检查或抽查,严格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执法行为。成立监外执行犯罪监督管理办公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四部门的协调配合下,从组织管理、衔接工作、档案管理、教育纠正、考核奖惩、基础管理等六个方面对社区矫正执法工作组织大规模的专项联合检查,同时检察院也要定期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检查考评,使社区矫正工作得到进一步顺理,保证刑罚的进一步正确执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二、加强社区矫正业务的培训和宣传

首先,对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进行每月至少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国家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政策方针等,并通过以考代训的方式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综合的考评验收。此外,还积极采取集中培训、以岗代训等多种方式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社区矫正工作专职工作人员采取由专业人员亲自授课,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进行全面系统培训的方式来达到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和达到规范化管理水平的目的。其次,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开展“法律服务乡村行”活动为平台,进村入户,向基层人民群众宣传社区矫正工作的内容和目的,以提高人民群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知晓率。

三、完善制度建设

一是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启动以后,人民检察院及时出台《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工作规定(试行)》,在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登记、监督考察、教育改造、外出管理、帮困矫正终止等方面做详细具体的管理规定,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操作的管理办法。

二是为进一步促进社区矫正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人民检察院督促,司法局出台《司法局关于对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考核的实施办法》,明确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及办法,做到一月一检察,一季一排队,半年一考核,年终一总结,对检察考核的结果在每月的基层工作例会上予以通报,好的通报表扬,并予以全面推广;差的通报批评,并限时整改。明确规定对不能及时有效地按标准进行日常工作的处罚办法,便于社区矫正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为了全面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检察院与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组召开会议,研究发展决策,统一制定社区矫正工作例会、衔接、档案管理和社区服刑人员学习教育、思想汇报、公益劳动、请销假、考核奖惩等配套制度,为全面规范、有效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机制保障。

四 、全面运行格式化管理

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要求,参照相关的《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工作规定(试行)》,人民检察院分别从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监护人的确认、公益劳动、思想汇报、谈心谈话、监督考察、考核考评、解矫、社区矫正活动记录、档案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统计表等方面着手,分析社区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社区矫正管理模式,创造性地制定出一整套社区矫正对象格式化管理程序,为该地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详细、完整、规范的基础性模式,对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工作中,制定并向每个社区矫正对象及监护人发放《检察官联系卡》和《检务公开手册》,将社区的相关规定、社区矫正工作监督电话、咨询电话公布告知社区矫正对象,使其在遵守社区矫正相关管理规定的前提下,遇到问题或者困难可以电话咨询或者求助。

篇5

达川区检察院在院党组的直接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高检院、省市院的有关规定,遵循“坚定、深化、提高、规范”的工作思路,将人民监督员工作作为落实“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执法理念的重要载体,扎实开展工作,推动了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深入开展。多年来,我院采取不同方式定期向人民监督员报告检察工作及宣传情况,使人民监督员进一步了解、关注、认可和支持检察工作,深化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空间。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检察工作总结、“公众开放日”、 领导班子考评座谈会等重大活动,充分听取人民监督员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及时向人民监督员通报检察机关的重大事项。定期召开人民监督员座谈会,扎实做好信息收集工作,了解社会大众对检察人员行为规范、执法办案活动情况的反映,并书面征求人民监督员意见和建议,把征求的意见作为本院开展和改进检察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联系人民监督员工作的检察干警,通过与本院3名监督员的工作联系和交流,笔者就人民监督员的角色问题进行一点理论的探讨。

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贵在坚持检察工作的人民性,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扬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保持检察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所以,在选择人民监督员的时候必须要坚持人民本质,在确保人民监督员的纯洁,做到从群众中选来,选来就是为群众做实事,从而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基于此,我院历来高度重视人民监督员选任工作,在听取各方意见并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人民监督员选任条件,初步提出候选人名单,通过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最终确定人民监督员名单,呈报达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核批准。选任的3名人民监督员既有基层代表,又有来自企业、行政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较强的议事能力。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监督员要兼具“三者”关系。

一、人民监督员要成为检察业务的精通者

因为检察机关是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部门,责任重于泰山。而人民监督员是代表社会公众监督检察工作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监督员,缺乏专业知识,是难以胜任工作的。如果是一个没有法律学历或法律工作经验的人被选为监督员后有必要参加检察院组织的各项学习来不断地提升自己。通过学习,明确了监督员的权利和义务,懂得了解人民监督员要按时列席有关会议,及时了解检察工作情况,依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要踊跃参加了人民监督员检察业务学习交流活动、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的相关执法检查活动,参与了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监督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作为聘请人民监督员的检察院一方,也要主动认真开展人民监督员业务培训,组织学习人民检察院的性质、职责及最高人民检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使他们充分认识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人民监督员应当具备的条件、人民监督员的职责、监督工作程序等,更加熟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向人民监督员赠阅《检察日报》、《检察工作文件选》和《人民监督》等报刊杂志,不断提高其监督能力和水平。

二、人民监督员要成为检察形象的塑造者

作为国家重要的专业机关,检察院的外在形象关系到执政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执政基础。检察院在群众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公平的法律法规、正义的执纪执法,而且还体现在规范的工作流程、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工作机制、先进的系统文化、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及干警良好的精神风貌等方面。所有这些不仅需要广大干警的共同努力,全心打造,也需要人民监督员的积极配合。作为检察院一方,要充分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与人民监督员密切联系,除主动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本院重大活动,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将检察工作动态通过手机发送给他们,不断完善人民监督员实现知情权的方式,积极为人民监督员履职创造条件,更好地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让人民监督员认真履行职责,把“七种情形”作为重要监督内容,按照规定的程序扎实开展各项监督活动,做到监督及时、监督准确、监督到位。实践证明,一名合格的人民监督员,入则代表公众,出则代表检察院,不仅要有良好的公众形象,而且还要有优秀的检察干部形象,要用出色的个人素质代表公众监督检察工作,要以自己良好的监督业绩展示检察干部的风采,在公众面前树立检察系统干警的良好社会形象。

三、人民监督员要成为检察文化的传播者

篇6

一、当前基层检察院统计工作的难点

检察统计工作从过去手工填报、人工统计审核到如今使用计算机进行案卡式录报和巡逻车检测审核,可谓是既先进又快捷、准确,但对于检察业务工作复杂和数据量庞大的基层检察院来说,还存在以下难点:

(一)统计硬件设施配备滞后使得统计效率和质量难提高。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办公办案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基层检察院逐步增加了业务部门的办公电脑,但几乎没有为业务部门配备统计专用电脑,多为部门共用,各种运行软件安装杂乱,且配置较低。加之由于网络建设尚未完善,导致业务部门的电脑未能连接到案件管理系统的服务器,目前各业务部门均是由内勤集中将案件信息录入到案件管理系统,极可能由于集中填报案卡数量较多,在填报过程中出现数据错报、误报的问题。

(二)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使得统计录报和审核难到位。目前承担案卡录入工作的各业务部门内勤多由新进人员担任,到岗后很少接受专门的统计业务培训,导致部分内勤统计业务不熟,填报案卡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填录。部分基层院在挑选办公室统计员时,仅考虑到其是否熟知统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而忽略了作为检察统计人员还应当具备扎实的检察业务基础,导致在进行全院统计数据审核时,只单纯地审核报表上的逻辑错误,而没有更深入地去检测是否存在关联部门之间的数据冲突。

(三)统计奖惩考核机制不健全使得统计监督职能难履行。在历年的目标考核中,统计工作仅被纳入上级院对办公室的考核,而没有将统计责任落实到各业务部门,导致部分业务部门负责人只注重本部门业务工作的开展,把统计工作看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不重视统计的准确性和严肃性,部分部门内勤则仅仅将统计数据上报作为每月的例行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填报案卡信息时不及时、不仔细,造成漏报、错报的现象。这一现状下,由于没有明确各业务部门对所上报的统计数据的责任归属,使得统计监督职能难以实际履行。

(四)统计标准不统一和数据修改不规范使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难确保。各业务部门向上级业务部门与本院统计部门上报数据的统计期间不一致,造成数据难以衔接。统计部门的数据汇总期间为上月26日至当月25日,即以统计月为准;而一些业务部门则是从每月1日至月底,即以自然月为准向上级业务部门报出。这样,由于口径不一,造成同一业务部门两种数据结果。还有,在统计数据更正上,部分业务部门在上报数据后,发现存在漏报、错报、误报的情况,没有及时与统计部门协商就自行修改,致使统计部门无法及时修改上报,造成月案卡出现非正常覆盖和数据错误。

(五)综合统计分析重视不够使得统计分析的“参谋”功能难发挥。目前基层检察院的统计分析工作中,由于统计人员对统计分析的重视不够,加之缺乏较高的政治敏锐性、信息鉴别力和写作能力,没有利用有效的统计数据资源去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往往错失了围绕检察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去及时撰写有事实、有分析、有建议、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综合统计分析报告的机会,往往忽略了通过对内定期统计分析报告的方式引导业务部门对执法办案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预警研究的作用,从而使得统计分析服务检察决策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

二、加强基层检察院统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确保基层检察院统计数据录报及时、准确和全面,进一步发挥检察统计分析服务检察科学决策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基层检察院的统计工作。

(一)强化检察统计工作责任。一要提高统计认识。检察统计工作是整个检察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反映检察业务数量、质量和发展变化趋势的重要形式,是分析、指导、改进检察工作的基础资料。各业务部门负责人要亲自抓检察统计工作,内勤要严格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完成案卡和其他统计任务,统计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数据审核工作。二要明确统计责任。基层检察院在制定目标考核办法时,应将统计工作纳入各部门考评范围,对涉及统计各环节、各岗位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与目标考核评分挂钩实施奖惩,以确保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全面。三要严格统计规范。无论是上级院对下级院的考评、上级院业务部门对下级院业务部门的考评,还是本院的考评,均应以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不能以业务部门的总结报告为准。首先要确保统计时间段的一致性。各业务部门内勤每月向上级业务部门与向统计部门上报相关业务数据的统计期间应当一致,即按照上月26日至当月25日为准。其次要确保上报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各业务部门每月上报上级业务部门的案件数据必须与报本院统计部门的数据一致,已向本院统计部门报送的有关案卡,如发现错报、漏报、误报的要与统计部门商讨后统一调整,不得擅自更改。四要注重统计审核。基层检察院统计人员对各业务部门报送的案卡和报表应认真审核,不仅要审核案卡填报的规范性、统计报表的逻辑性,还要细致地审核业务部门之间关联数据的一致性,发现问题及时汇同业务部门纠正,遇到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及时与上级统计部门沟通解决。

(二)坚实检察统计工作基础。一要配够统计电脑。目前,检察统计工作基本上是在电脑上完成。基层检察院一定要尽可能为内勤和统计员配备专门的统计电脑,确保统计软件和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确保统计工作的高效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二要配强内勤和统计员。在内勤的任用上,要克服“不重要”、“谁都可以干”等片面认识,安排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电脑操作强的人员担任。统计员负责全院检察业务数据的汇总、审核及分析,需要同时熟知统计业务知识、计算机操作和检察业务知识以确保数据统计准确无误,同时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信息鉴别力和写作能力以确保统计分析及时到位。三要加强统计业务培训。经常组织一些统计专门培训,不断提高统计队伍的业务素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培训的内容,除了检察统计的基本要求,还应当包括一些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检察业务知识更新。

(三)发挥检察统计分析功效。一要增强信息敏锐触觉。通过加强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提高统计人员对新形势下加强检察统计分析工作的认识,增强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开展统计业务培训和信息调研写作培训,使统计人员围绕检察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撰写有事实、有分析、有建议、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综合性信息。二要建立内外协作体系。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联系协作体系,挖掘潜能,整合优势,共享资源。对外加强与上级检察机关沟通联系,及时了解上级机关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统计数据的深度分析和综合研判;对内定期信息工作要点和季度统计分析,采取约稿、部门合作等多样方式,引导业务部门对执法办案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预警研究。三要促进分析成果转化。对一些优秀的专题统计分析,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开发,既加工成质量较高的综合性信息,在检察系统、党政机关内部交流利用,将其中的典型经验、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渗透到制度、文件之中,提高统计分析服务领导决策和检察业务的水平,使统计分析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效应。

篇7

第1章 绩效管理的内容与作用

绩效管理是上个世纪西方比较成功和普及的管理方法,它首先应用于企业,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政府为克服传统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提高行政效率与效能,通过借鉴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推行了绩效管理,这项改革有益于在系统内部的各个部门引入竞争、效率意识,创建高绩效组织,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

1.1 绩效管理之定义

要确定绩效管理的定义,就必须了解何为绩效。绩效是一个外来词,它是从英文“performance”译来,有学者整理了众多英汉字典中对于绩效的解释,发现有三类十四种之多①,基本包含了成就、成绩,效率,行动完成的过程,甚至可以解释为语言表现度等内容。一般认为,绩效指的是那些经过评价的工作行为、方式以及结果,在管理理论中它还包括了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两个层次,但组织绩效的实现离不开员工绩效,尤其是离不开组织管理者的个人绩效,因而我们讨论绩效主要是指员工绩效。从绩效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要理解绩效应注意三点,第一是绩效是与评价相联系的,评价的前提就是要有固定的、客观的评价标准,绩效中的评价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这个评价必须是合法的评价,它包括了评价内容的合法和评价程序的合法,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在讨论评价时往往忽视了它合法性的要求。合法性的要求来源于我们对于绩效的定义,我们所说的绩效是个人或称员工的成绩、成就,是为实现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而履行职能的有效活动,如果履行职能的活动是非法的就不存在评价的可能,同样的,如果评价的过程是非法的,也就失去评价的意义。如李某虚设个人股东和投资单位,注册了一家资金为1000万元的商场了。由于商场管理混乱,1999年,该商场负债3200余万元。为了弥补漏洞,被告人李某在商场制定了所谓绩效考核办法,就是业务人员拖欠货款时间越长,奖励幅度越大。从总经理到贸易部经理,相互勾结,蒙骗一个个寻求商机的企业,先后骗取货款共计600多万元,日前被告人李某、万某、杨某、王某、钱某均被长宁检察院以合同诈骗罪提起公诉。①这种“成绩”当然不是我们所说的绩效。第二是绩效反映在行为、方式和结果三个方面。是对员工履行职能的全面评价,正如关于绩效的一个解释所说的那样,是评价一个过程,因而研究绩效必须考虑时间因素,员工的绩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还要考虑环境因素,环境会影响员工的心情,还要考虑资源因素,资源的配置也会对员工的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于绩效管理,存在不同的解释,英国人力研究协会对1000多家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的调查中发现,“即使是在那些宣称已经采用绩效管理的组织中,对绩效管理也不存在一致的定义。”

有的专家认为,所谓绩效管理,就是我们围绕绩效目标这个中心,在不断地进行整合、沟通、交流的管理过程,我们的组织、领导和我们的员工之间以协议的形式,形成共同合作的工作价值链,发挥好绩效目标的导向作用②。

有的专家则认为,绩效管理是通过识别、衡量和传达有关工作绩效水平的信息,从而使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逐步定位的方法③。

美国国家绩效评估中的绩效衡量小组给出了绩效管理的一个经典定义: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简而言之,绩效管理是对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①。

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中,对政府绩效管理也给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表述。所谓政府绩效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作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②。

上述四个解释各有其不同的侧重点,第一和第二种观点强调的是绩效目标或组织目标的实现,是强调了绩效管理的目的,而第三和第四种观点更加强调的是绩效评估的作用,是强调了绩效管理的手段。笔者认为,上述定义各自叙述了绩效管理的几个侧面,但都不能给出绩效管理的全部内容。其中绩效评估或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它只有和绩效管理的作用结合起来,才能起到真正的考核作用。

笔者认为,所谓的绩效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它通过组织与员工的沟通确定绩效目标作为管理目的,通过持续的和不断改进的绩效考核来肯定员工的价值并保证组织绩效的实现,通过管理者与员工的绩效面谈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通过绩效改进与培训来帮助员工实现自身更大的价值,通过绩效考核结果而实施绩效激励来保证组织的不断发展。因面,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我们不能强调某个侧面而忽略了整体。

1.2 绩效管理在检察机关建设中的作用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在西方国家的企业和政府的管理中取得

了很大的成功,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于九十年代传入我国,我国于1999年与欧盟开展合作研究项目,最高人民检察院将铁路检察机关作为试点,其中哈尔滨铁路检察分院在这一方面的探索成绩显著。2003年2月18日至19日全国铁路检察机关绩效管理现场会在哈铁检察分院召开,哈铁分院绩效管理制度受到了广泛好评。《检察日报》在回顾1998-2003年全国检察工作时,将检察事业成就高度概括和生动印证,总结了各种新名词、新概念,这些新概念已经或正在深入我们的社会生活。人民检察工作“新概念”,反映了人民检察工作新举措、新突破和新成就。《检察日报》也将铁路检察机关绩效管理作为检察工作“新概念”加以重点推介,《检察日报》指出:“这是高检院铁路运输检察厅在与国家行政学院的专家进行过多次研讨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哈尔滨铁检分院、上海铁检分院的管理制度为蓝本,通过修改转化为以绩效评估为核心,通过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开发现有人才资源,取得最佳的工作业绩和效率的绩效管理模式。目前,一些铁检院实行的效果非常明显。铁检厅在哈尔滨分院专门召开了绩效管理现场会,与会的国家行政学院的专家对哈尔滨分院的管理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①。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与人民法院、行政机关并列的独立行使职权的国家机关,但长期以来检察队伍的管理却一直按照公务员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贾春旺检察长在200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中将进一步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实行科学管理,探索新的管理机制作为2004年工作重点。有的同志指出,新时期检察机关的工作目标是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工作主题,实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核心思想。检察管理的作用就是围绕检察工作主题,建立内部价值评价机制,引导干警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超越的同时,促进或保障检察工作主题的实现。因此,重新设计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制定有效的评价程序,努力建立反映检察干警与检察机关共同价值观的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检察管理的目标尤为重要②。

笔者认为,应将绩效管理纳入检察机关的管理模式之中,尤其是应纳入基层检察院的建设之中,借此建立具有检察特点的,符合检察职能的特色管理模式。首先,应按照绩效管理的要求,设定基层检察院工作人员的绩效目标,长期以来,基层检察院年终考核所适用的多是所在地区同级行政机关的管理目标,这不符合《宪法》关于检察人员的要求。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一个业务性很强的机关,但是我们奉行的却是行政机关的管理方式,评价一个人能力大小不是看他的业务能力有多强,而是看他的行政级别有多高,有什么样的行政职务。鉴于这样一个评价标准,许多人一进到这个机关里来,业务刚刚一知半解,就忙于拉关系,套近乎。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优秀的业务人才脱颖而出。所以,检察机关才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就是在这样一个本来应由业务人才唱主角的司法机关,叫得响的专业人才却很难找。同时,现行检察官考评制度主要是套用公务员的考评标准,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考评检察官,忽视了检察官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的培育。比如,检察官考核中的“德”过于抽象、主观。现在重点考察的是政治是否合格,是否廉洁自律,而极少关注检察官个人的道德操守、社会良知和正义情感。对“德”的考评,没有包涵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全部,更未及于《检察官法》所规定的检察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没有新时期要求检察官必备的诚实、正义、忠于法律的责住感和人文关怀精神,也就无法体现检察官职业特征。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文各地法院检察院不再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评议活动也体现了这一点①。

其次,最高人民检察院一直强调要在检察机关管理中建立绩效管理机制,除在《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明确规定外,在当前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的“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又作了重申。高检院认为,强化基层管理重在机制,各级检察机关要从事关长远、事关根本的高度认识整改建的重要性,研究建立起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长效机制,以规范执法办案活动为重点内容,以工作流程管理和绩效量化考核为基本方式,以信息化管理为重要手段,把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引入检察工作,建立和完善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检察工作长效管理机制②。

第三,实行绩效管理,也是创建学习型检察院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已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要创建学习型社会,就要创建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植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2003年12月全国检察长会议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开拓型、实干型的检察机关。创建“学习型检察院”,实现检察干警的五项修炼,此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绩效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了机关权力的等级化,任务的专门化,只有最高等级的人员才知道所有的事,这种模式对于基层干警来讲强调了责任与服从,缺乏学习的动力,更不能形成检察机关与干警的共同愿景,也不可能形成团体学习的局面。绩效管理作为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基层检察机关与干警持续的双向沟通确定组织和个人绩效目标,帮助干警发现自己内心的真正愿望,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通过持续的和不断改进的绩效考核来肯定员工的价值,帮助绩效目标的实现来达到五项修炼中“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模式”。通过管理者与员工的绩效面谈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建立检察机关与干警的“共同愿景”,形成“团体学习”的氛围。绩效管理的不断深入,必然促进干警对于学习型组织的认识,从而使干警在前四项修炼的基础上形成“系统思考”的能力,完成这最重要的第五项修炼。

绩效管理可以分几个相互关联的部份,首先是从基层检察机关的实际出发确定绩效计划、绩效目标,其次是绩效考核,绩效面谈,绩效改进与培训和绩效奖励。我们可以将绩效计划、绩效目标、绩效考核这几个部分称为绩效管理中的“绩”,而将绩效面谈,绩效改进与培训和绩效奖励列为绩效管理中的“效”。下面本文将按此分法分别简述。

第 2 章 绩效管理之“绩”

绩效管理中的“绩”主要是解释“绩”从何而来,即分析绩效目标的确定,以及用何方法来考核这些绩效。“绩”是为“效”服务的,它是“效”的基础,而“效”则是“绩”的目的。

2.1 绩效目标的确定

所谓绩效目标,有人也称之为绩效标准,它实际上是针对特定的职务工作而言,是要求员工在工作中应达到的各种基本要求。它是与职务联系在一起的。职务是指组织所规定的应承担的工作。对于检察机关而言,为了实现本身的绩效计划,必须让干警在某项工作中发挥作用,也就必然要把检察机关所承担的某项工作交给这名干警去完成,那么这项工作任务就是职务。绩效目标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做什么”,即什么任务,再一个就是“怎么做”,即如何才能完成此项任务。

关于“做什么”的问题,首先是要明确组织的目标,具体而言,也就是要先明确基层检察机关要达到什么目标,明确了组织目标,再将总目标分解到每个干警就成了干警的绩效目标。套用一句常用的话就是“任务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目标有长期和近期之分,作为基层检察机关,其长期的目标就是实现我国宪法所规定的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的职责,基层检察机关的任何工作都要以此为总的目标。在这一总目标的指导之下,基层检察机关还有其近期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制定的《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高检院也要求:把《纲要》的基本要求量化分解,责任到人,真正落实到基层。我们确定基层检察机关干警的绩效目标,就应该以检察机关总目标为原则指导,以《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作为机关绩效计划,以此计划来分解任务,确定每个干警的绩效目标。《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中对于“先进检察院”的要求是: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管理机制好,检察业绩好,社会形象好。从此“五好”中我们还可发现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确定绩效目标时不能仅仅落实业务建设的要求,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对干警本身素质的要求,这一部分可称之为绩效目标中的行为指标,也有人称之为职能标准,就是指承担特定职务工作所需达到的能力标准,一般认为,它包括了两个能力,一是经验性能力,一是知识性能力,可以表现为工作态度、协调能力、学习能力等。由此,我们可以总结绩效目标包括两部分,一是任务目标,即根据组织目标而分解到干警个人与其职务相关的任务;另一个就是为实现任务目标而要求的干警个人素质的行为目标。它们各自所对应的评价内容不同,任务目标所对应的是干警工作业绩的评价,也就是干警对本身职务的完成情况;行为目标所对应的是对干警个人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潜力的评价。在制定绩效目标时,不同干警的任务目标有所不同,他们的行为目标也是不同,行为目标在整个绩效目标中的比重会随着职务的上升而逐渐加大。同时,对于不同部门的干警的行为目标的确定也会有所不同,国外有管理专家指出,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不同层次的组织构成的:技术层次的组织关注的是组织具体工作的效率问题;管理层次的组织关注的是做技术群体与客户的中间人的任务和为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体制层次的组织关注的是作为独立建制的组织与它所置身于其中的社会体制问题①。相对于检察机关,笔者认为,专家所说的技术层次的组织就是我们机关内的办案部门,如刑事检察,贪污贿赂检察等,这些组织主要是考察它们的办案效率与效果,而像办公室、技术部门、后勤行政部门就是属于专家所说的管理层次的组织,它们是为办案部门提供相应的资源,由此对他们的协调能力等相关的行为目标的要求就应高于办案部门,检察机关内部的政工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就是专家所说的体制部门,这些部门的干警行为目标在绩效目标中所占比重就是最高的。

关于绩效目标中“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确定每个干警的绩效目标。广州市某中学评选“三好学生”的做法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为了公正地评选出“三好学生”,该中学每年刚开学时,就会组织全班同学根据《学生手册》制定一套班规,其中包括了非常具体的评分标准,随后由班干部负责在《班务日记》上如实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表现,等到评选“三好学生”时,全班同学就会对照《学生手册》和《班规》,结合《班务日记》的记录,推选他们认为符合“三好”要求的同学②。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特点:一是班规由全班同学一起制定,不存在老师一言堂的问题;二是班规有详细的、具体的标准,便于实施;三是每年开学时都重新讨论,也就是说班规是在不断地更新之中;四是制定好班规后有专人对照规定记录。笔者认为,这一过程就基本体现了我们所说的制定绩效目标的基本原则。

首先,绩效目标的制定必须是全体干警共同参与的结果。国外管理学者有一句名言:“我的愿景对你并不重要,惟有你的原景才能够激励自己”③。所谓“愿景”,就是干警发自内心的,渴望得到某种事情的真正愿望。每个干警所处的环境不同,其内心的愿景也会不同,其反映在个人绩效目标的制定上就是对自己的要求也会不同,如何将这些个别的“愿景”汇集为检察机关的“共同愿景”,使每一干警的绩效目标都成为检察机关绩效的一部份,就成为我们实施绩效管理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种现象,一些刚刚参加工作的人往往充满活力,敢想敢干,但他们超过了三十五岁以后,很多人就失去了以前的使命感和兴奋感,对于工作,他们只投入些许的精力。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传统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他们对于组织的目标没有认同感,没有明确的且自己参与制定的绩效目标。如果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①。所以,我们要实施绩效管理,就必须改革这一现象。

篇8

【关键词】科技强检;信息化需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深刻地改变着社会发展环境和人类生活方式。伴随着国家电子政务重点工程―金宏、金财、金税等“十二金”工程的不断深入,在《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纲领性文件指引下,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强检战略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技术保障。

1、科技强检的提出与发展

从最高人民检察院2000年1月做出实施“科技强检”战略的决定,至今已经过了整整十一年的时间。全国检察机关通过努力实践,不断对科技强检战略发展的定位、目标、策略进行充实和调整,丰富了科技强检的内涵,使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检察各环节应用覆盖面逐步扩大,应用层次逐渐加深。回顾十一年来的实施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1以“213”工程为重点的科技强检发展阶段(2000年-2002年)。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在2000年1月通过了《关于在大中城市加快科技强检步伐的决定》,提出:到2002年底,大中城市检察院要紧紧结合检察工作实际,以运用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加大现代科学技术在检察工作中的含量,提高办案水平和工作效率,初步实现办案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同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科技强检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213”工程目标,即:200个大中城市检察院联入检察专线网,并建成计算机局域网,1000个检察院联通专线网或建成局域网,3000名检察干警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科技强检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通过大中城市检察院在科技强检方面先行一步,建立较高水平的检察科技体系,同时带动全国检察机关的科技强检工作;全国检察机关深化了对信息化的认识,选准信息化作为科技强检工作的突破口;检察信息化由零散建设转入到整体推进阶段,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到检察机关办公层面。高新技术也逐步运用到文证审查、检验鉴定中,多媒体示证系统开始在公诉工作中发挥作用。

1.2“三位一体”思路指导下的科技强检发展阶段(2003年-2007年)。

2003年,贾春旺检察长到高检院工作后就提出,全国检察机关要建立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管理机制,以信息化建设推动检察业务、队伍工作创新发展。2004年11月,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工作会议做出了“1521工程”部署,即:全国检察机关要建成一个由各级检察机关专线网和计算机局域网组成的具有专线电话、电视会议、数据传输功能的检察综合信息网络(“一网”);要建成“职务犯罪信息库”、“诉讼监督信息库”、“队伍管理信息库”、“电子学习数据库”和“综合信息数据库”五大基础数据库(“五库”);开展“检察专网和计算机数据应用”(“两类应用”);建设检察机关互联网门户网站(“一个门户”)。2006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应用推进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全国检察信息化工作重点要从建设向应用转移,要全面推进在检察业务、综合办公、队伍管理和检务保障四个方面的信息化应用。科技强检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信息化建设摆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信息化作为科技强检的首要任务和着力点的地位越发明确;全国检察信息化也从由重点建设阶段进入到重点应用、以应用引导建设阶段;信息化应用由办公层面向业务层面深化,队伍管理和检务保障方面的应用有效展开;先进的科技手段逐步应用到侦查、批捕、、监督、预防等检察工作中。

1.3以“四统一”为基本原则的科技强检战略发展阶段(2008年以后)。

2008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针对全国检察机关应用系统特别业务系统分散建设、重复开发、资源无法共享的问题,提出检察信息化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原则来开展,并多次阐述和强调了“四统一”原则的重要性。2010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应用软件统一实施方案》,以业务软件统一为重点推动全国检察应用软件的统一进程。2011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又先后出台了《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软件基础平台建设标准(试行)》、《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软件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标准(试行)》,为全国检察机关推广应用全国统一检察业务软件提供了建设依据。目前,全国统一检察业务软件已如期完成了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软件实现、系统测试等四个阶段的工作任务,正在广东、湖北、甘肃等三个省份进行软件试用工作,将于明年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始推广应用。2011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了《“十二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时期科技强检规划纲要》,为全国科技强检的进一步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科技强检战略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明确了统一是检察信息化工作乃至全国信息化工作最基本、最主要的原则;以全国检察机关推广应用统一业务软件为主线,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应用方面和基础网络建设目标更加明确,信息共建、资源共享的步伐明显加快;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实验室认可工作健康发展。

2、科技强检的定义

科技强检是指检察机关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信息、视听等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增强履行检察职能、行使检察权的能力,提高执法办案、综合办公、队伍管理和检务保障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的活动。

就科技强检的各种手段而言,检察信息化是国家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特征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是:均有主体,且其身份地位明确; 所借助的手段都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所使用的工作平台都是信息网络平台;目的都是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无论是实施政务还是检务都是依法进行的,并有时限要求。其区别是:实施的主体不同,实施电子政务的主体是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实施科技强检的主体是各级检察机关; 实施的内容不同,实施电子政务的内容是国家管理活动和对社会的公共服务活动,实施科技强检的内容是辅助检察工作;实施的功能目标不同,实施电子政务的功能目标是在网上实现国家党政机关的内部办公、对社会的行政管理及对公众服务,实施科技强检的功能目标是在网上实现检察办案、综合办公、队伍管理和检务保障等。

3、科技强检的需求

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检察机关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加强检察业务和队伍建设、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如何乘势而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科技强检战略步伐,检察机关应明确以下几方面需求,并开展好相应建设工作。

一是统一业务软件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全国检察机关已基本建成覆盖所有检察院、集数据、视频、语音功能为一体的全国检察基础网络平台,为各项检察信息化应用特别是推广全国统一检察业务软件的提供了有效支撑。在此基础上,全国检察机关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检察信息化基础网络平台建设,优化网络布局和设备性能,提高网络交换处理能力和数据支撑能力,实现各级检察院检察专线网和局域网全覆盖,并实现互联互通。同时,要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安全保密工作的部署,以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建设和非信息等级保护建设为主线,重点建设符合国家安全保密要求、满足检察信息化需要的安全保密平台,积极构建主动防御、综合防范的安全保密防护体系。建立数据存储备份系统,逐步建设灾难恢复系统,实现异地远程备份。制定并完善安全保密制度和策略,健全安全保密管理机制,形成统一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

二是数据交换平台建设。以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级人民检察院(包括较大的市人民检察院)为单位建设数据中心,为各项应用系统提供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承担信息集中存放、数据交换共享的任务,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级人民检察院应依托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检察信息资源库,重点建设检察业务、综合办公、队伍管理和检务保障等基础数据库,形成“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一方采集、多方使用”的检察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为检察信息的存储、处理、传输、交换、共享与支撑业务系统运行提供保障。各级人民检察院要积极推进与同级司法机关、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三是网络化办案系统建设。网络化办案的目的在于提升案件办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全国统一检察业务软件为检察办案提供了高效的网络化办案平台。全国检察机关在推动网络化办案的同时,应同步开展政法机关网络互联、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网络共建和信息共享等对外联网工作,开展以网上检务公开、网上便民服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上联系、阳光检验鉴定为主要内容的检察机关门户网站建设。在办案数据大量积累的基础上,应加强以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智能管理为技术手段的数据利用和辅助决策工作,提高信息化统一应用软件的应用规模和层次。同时,实现职务犯罪信息情报体系、在线举报系统、审讯监控系统、监管改造场所应用系统与统一应用软件的联网。

四是侦察指挥系统建设。当前,多数检察院的职务犯罪侦查手段上仍处于人工办理阶段,在管理模式、情报共享、侦查机制、侦查模式等方面与现代化办案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通过引进科技手段进行辅助。各级人民检察院应根据本地实际,按照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方针,建立和完善案件线索管理、侦查基础信息、公共信息查询、网上办案及侦查指挥、信息情报等五大系统。引入移动侦查指挥等系统,建立资源丰富、涵盖广泛的职务犯罪侦查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侦查工作信息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全面提升职务犯罪侦查能力和执法办案水平。

五是领导决策辅助系统建设。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在全国统一业务软件基础上,可通过个性化程序开发,实现以下四个功能,以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并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辅助。一是实现案件全流程动态监控功能;二是实现案件超期办理、超期羁押等预警功能;三是办案情况分类统计功能;四是业务动态分析功能。在个性化开发过程中,除要实现以上几方面功能外,还需要注意应用的多样化和人性化,如:统计数据能实时更新,预警预测实现桌面信息、手机信息等多种发送方式。

六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办公自动化是检察机关实施科技强检战略的重要方面,也是检验成功与否的重要侧面。各省检察机关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已深刻的变革了传统的检察办公模式。下一步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应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办公规范化为重点,通过信息的实时、动态管理、多功能检索,进一步提高日常办公的质量和效率。

七是队伍管理系统建设。全国检察机关应以省为单位,加快开发利用网上绩效考核系统,围绕提高办案及业务工作质量的要求,科学记录检察人员实际工作成绩,形成工作和执法档案,逐步实现对检察人员的绩效考核和科学评价;应逐步建立纪检监察、检务督察等信息系统,推进内部执法监督工作的信息化应用;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积极推行远程在线教育、考试、考核等应用,丰富培训方式和培训手段,提升检察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建立检察队伍信息数据库,为干部考核、任免提供决策支持。

八是检务保障系统建设。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可根据自身需要,开发检务保障系统,提高检察机关日常工作的效率与管理水平。

九是检务公开建设。检察机关互联网门户网站应具有检务信息公开、网上举报申诉、案件公开信息实时查询等功能,实现检察院与社会公众之间双向互动,便于公众了解检察机关职能,检察工作动态,查询案件公开信息,及时为公众提供法律服务。要加强互联网检察舆情搜集分析系统建设,引导检察舆论导向,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

十是提高检察业务的科技含量。除以上信息化系统建设外,检察各业务环节对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也提出了明确需求。如:反贪环节需要借助公安机关的人口信息查询系统,建立职务犯罪信息查询系统;建设与当地纪检监察、工商、税务、房管、电信等部门联网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案件情报管理系统;全面推进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建设,依法规范办案,保证办案质量。在控申环节,需要大力推进12309电话举报平台、互联网站和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等建设,为群众举报提供现代化平台;实现控申接待室音、视频监控,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发挥控申窗口作用。在公诉环节,需要进一步发挥多媒作示证系统的作用,为出庭公诉提供有力支持。在监所检察环节,需要以监管场所信息和视频联网为先导,提高监管检察工作的效率;发挥视频录像器材作用,震摄违反监管行为的发生。在司法鉴定环节,加大司法鉴定实验室建设力度和应用深度,提高检察机关司法鉴定的权威性;引进数字技术设备,固定、分析、鉴定电子证据等。

篇9

1994年张子栋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罗庄区检察院。回首间,从不知道检察院是干什么的“门外汉”到现在经历了公诉、反贪和反渎等部门的资深检察官,张子栋不知不觉已经在检察院工作了二十余年。2015年,张子栋开始主持罗庄区检察院反渎局工作,以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直接侵害群众利益的渎职侵权案件为重点,在短短半年时间就共立查渎职侵权类案件4件6人。

“握紧拳头,才能出拳有力。”张子栋身上有一股山东男人的气势,往往一眼就能抓住案件重点。他告诉《方圆》记者,反渎工作需要适时调整办案思路,通过变分散办案为集中办案、把办案人员都培养成“杂学家”,适应各类案件的办理,克服基层院办案人员少、办案力量薄弱的现状,做到拳头握紧,发力集中,大大提升办案效率。

从体力活到技术活

方圆:毕业时为什么会选择检察官这个职业?

张子栋:在我毕业的那个年代,其实很多普通老百姓只知道有公安局、法院,却很少知道还有检察院。大学刚毕业分配工作的时候,一方面是由于我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是服从学校安排,最终进入了罗庄区检察院工作。

方圆:什么时候开始正式进入检察官这个角色的?

张子栋:一开始,穿上标志性的大盖帽制服,自己还沉浸在初次工作的喜悦中,等到真正工作了,才知道这个是专门面对罪犯的法律专业,学中文专业的我心里就有压力了。立刻就去买了一本厚厚的刑法书开始认认真真地学习了起来。我从1994年到2003年一直在公诉部门工作,十年的公诉人生涯对我一直影响很大。我非常了解审查所需达到的证据标准,在自侦环节就按这样的标准对证据进行采集、固定。

方圆:自侦部门的工作和公诉工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张子栋:我从2003年开始调到自侦部门,最大的不同也是最大的难点在于侦查取证,相比于公诉部门,自侦部门需要主动去取证。同时,审讯是一项经验活和技术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有的时候也是体力的较量。比如刚开始在自侦部门工作的时候接到过一起案子,案情大致是一个国有企业的老总涉及贪污受贿上百万元。当时工作非常辛苦,经常加班。外出取证,讯问犯罪嫌疑人,汇总、研判证据,最后这名犯罪嫌疑人被判了十二年有期徒刑。不过,随着审讯经验的积累,“体力活”渐渐也成了“技术活”。

从一则通报里发现线索

方圆:你担任反渎局长之后,罗庄区检察院的反渎工作的开展情况如何?

张子栋:一直以来,发现线索是反渎部门查办案件的一个瓶颈。近年来,罗庄区检察院接到和渎职侵权有关的举报信不多,来自控申部门的线索几乎没有。于是,我们调整思路,变被动为主动,将重点放在线索发掘上。全局干警在工作过程中捕捉有关信息,人人做反渎案件线索收集的有心人。今年办理的原罗庄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闫某等人涉嫌、受贿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方圆:能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案子吗?

张子栋:好的。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在阅读区纪委一则通报的时候发现其中的一项内容,“区农业局局长闫某挪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违规超标购买公务车辆”。当时就考虑,闫某挪用专项资金购买车辆背后是否涉嫌渎职犯罪,便着手开展线索初查。

方圆:在初查时做了哪些工作?

张子栋:闫某是与我同一年分配到罗庄区工作的,虽然没有交情但是一直彼此认识。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我们就安排了反渎局的年轻检察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连续五天接受他人吃请,几乎天天是喝醉酒回家。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已经调任区商务局局长的闫某,除有重大渎职行为以外,还有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贿赂的经济问题。我们便对其果断立案。

方圆:立案后,闫某的反应如何?

张子栋:立案后,依法传唤闫某,在其办公室的走廊上将正开门的闫某找到。简要说明来意之后,闫某无奈地同我们一起回到检察院接受审讯,一路上几乎一言未发,气氛显得很凝重 。

渎职背后查出受贿犯罪

方圆:后来对闫某的讯问顺利吗?

张子栋:闫某到案后一直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我们并没有掌握他的犯罪证据,对自己挪用、套取农业专项资金,用于单位开支的事实矢口否认。

方圆:最后是如何突破的?

张子栋:我们转换突破方向,将闫某任职的工作单位区农业局的财务科科长席某传唤到案,并调取了相关账目。在审讯席某的同时,指派专人查阅账目。在大量证据面前,席某终于交代了他在闫某的指使下,挪用、套取国家农村沼气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测土配方施肥、农技推广等农业专项资金用于购买公务车辆等单位开支的事实,并提供了其保管的小金库账目。这些证据让闫某渎职案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方圆:听说通过渎职案件的办理,还深挖出了闫某涉嫌受贿的犯罪事实?

张子栋:是的。在查办闫某等系列渎职案件时,我们用好用活贪渎并侦和并案侦查等策略,将案件查深查透。通过查询、梳理涉案人员的工作履历、银行账户交易明细和社会关系网络等,先后查明了闫某在担任罗庄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广播电视局局长、区有线电视台台长、罗庄循环经济示范区管理办公室主任、罗庄区农业局局长、区商务局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所送现金、购物卡、礼品卡等贿赂22万余元,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受贿犯罪事实;2012年至2014年3月,经时任罗庄区农业局局长的犯罪嫌疑人闫某决定,临沂市罗庄区农业局在开展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和小麦高产创建项目期间,收受供应小麦种子企业临沂某种子有限公司、供应播种机企业郓城县某机械有限公司给予的回扣共计35万余元,为其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单位受贿犯罪事实。

同时,供种企业在供种过程中对临沂市罗庄区农业局行贿的犯罪事实也浮出水面。目前,该案已开庭审理。

农村危房改造也有猫腻

方圆:据了解你们还查办了一起违规套取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案?

张子栋:是的。这是我们去年办理的一起科级干部涉嫌、受贿案。主要犯罪嫌疑人罗庄循环经济示范区管理办公室社会事务科科长王某和罗庄区傅庄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兼办事处建委主任尚某都已经被至临沂市罗庄区法院。目前王某、尚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1年5个月。

方圆:能介绍一下具体案情吗?

张子栋:2015年年初,临沂市检察院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补助领域渎职犯罪专项活动。我们对辖区内农村危房改造补助任务比较重的傅庄街道进行了重点摸排,通过对其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发放情况的逐村检查核对,发现了一个问题。傅庄街道殷旦子村全村都进行了旧村改造,已无危房,但还有4户村民申报并获得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这4户村民总共获得了5万多元的补助资金,涉及资金并不多,我们刚开始认为只是需要核实一下。但是在对傅庄街道窑南头村、陈岭村和西徐林村的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进行检查时,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这就引起了我们的重视:这些危房改造补贴背后有猫腻。

方圆:事实上,上述傅庄四村申请补贴的村民获得了补助资金吗?

张子栋:以这些村民名义申请的补助资金并没有到他们手上。针对该案,我们专门制定了一个“下访巡访”计划,对殷旦子村、窑南头村、陈岭村和西徐林村进行了有计划、有目的的重点巡访。通过数次有针对性地对村民进行走访,发现殷旦子村、窑南头村、陈岭村和西徐林村的登记申请补贴村民不知道也未收到相关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此时,我们就确定这些村的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很有可能被套取并被挪作他用,相关人员可能涉嫌犯罪。

方圆:最后是如何确定犯罪嫌疑人的?

张子栋:按照农村危房改造的相关政策,申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需要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农户提出个人申请、村集体评议、乡镇政府入户审核、县级主管部门审批,签订协议、组织实施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发放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据此,我们认为农村危房改造监管部门主要是镇街房建办、县住房建设部门。我们认为农村危房改造可能存在渎职犯罪的关键环节是镇政府入户审核不严,而这项职权对应的人就是王某和尚某。

方圆:最后查清了他们哪些涉嫌犯罪的行为?

张子栋:证据表明,王某伙同尚某共同利用职权将傅庄街道办事处窑南头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的搬迁安置户41户、陈岭村10户、西徐林村11户、殷旦子村4户农户审核为合格并上报,致使国家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损失48万余元。而这些钱已经被各个村当作日常支出、垫付工程款等名目使用。同时,我们还查出王某和尚某利用职务便利,每人非法收受他人现金、购物卡等款物价值人民币9万余元,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受贿行为。

把每个案子都当作大要案办

方圆:办理了这些案件之后,会对每个案件进行归纳和总结吗?

张子栋:对案件进行总结、反思几乎成了惯例。每一起渎职案件办理终结后,我们都会对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这既是对有关工作人员的警示教育,同时也是对我们的办案历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同时,在办案部门内部也会召开座谈会,讨论案件办理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然后乘胜追击、扩大办案效果。如在查办王某、受贿案中,我们参加全市检察机关反渎部门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背后渎职犯罪专项查办工作现场会后,在专项活动部署后不到一周内,就在全市率先立查发生在农村危房改造背后的、受贿案2件2人。

篇10

一、工作基本情况

进行系统预防3个部门、行业,共进行个案预防6件。进行工程专项预防1次,开展法律宣传4次,省院预防专栏发表简报、信息2篇。进行预防调查5次,开展预防调研3次,预防调研报告被县委转发2篇,发检察建议7份,率先在全省引入惩防一体化工作机制。

二、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深入开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工作。按照省院《省检察机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市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和部署。制定了县人民检察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实施方案》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授课内容,认真编写了培训材料,共开展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法制培训2次,共培训农村基层组织干部200余人,占农村基层组织干部人数的98今年年初,院又配合县组织部、纪检委、农委、司法局等部门,对新选举上的村级“三职”干部,进行专题法律知识讲座。

抓住农业设施、水利设施、畜牧业投入、交通建筑业、新农村合作医疗投入五条主线,同时我以服务“三农”为重点。围绕资金的来源、支出、用途进行全程预防,确保资金用到实处。今年月份,针对群众反映的打抗旱井上级配发的喷灌设备,被水利站工作人员私自收费,涉嫌贪污的线索,配合反贪部门进行了案件初查,并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向县水务部门及相关乡镇发出检察建议,提出具体预防措施。

(二)积极开展个案预防工作。对自侦部门所立的案件。并结合案件的不同性质,从发案的原因、特点,认真进行分析犯罪的起因,从中探索发案的规律,找出预防的对策。如:年月份,查处的县林业局某干部涉嫌一案,由于这位干部在年至年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时,对乡镇上报的不符合国务院颁发的退耕还林管理条例》协议没有进行认真审查,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违规发放补助金,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80余万元。对此案进行预防时,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对国家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工作不尽职,相关领导对所管辖的部门工作情况掌握的不够详细及对相关职权部门缺乏监督措施,及时下发检察建议书,建议他应从加强具体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不断完善制度、强化责任追究意识等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认真开展工程项目专项预防工作。院积极对由国家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并向劳动部门报告。

(四)着力开展系统预防工作。以国税、教育和采油十厂系统等部门为系统预防工作重点。设立了预警机制,注意通过开展预防工作,发现或提供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年初,县国税局和县教育局被评为全市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

(五)积极探索职务犯罪工作新途径。为了更好的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年,院就把尝试运行惩防体一体化工作机制作为一项创新工作来抓,今年年初,院派人到区人民检察院,学习他预防工作经验。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县人民检察院惩防一体化工作实施办法》把预防、控申、反贪、反渎职四个部门做为一个整体,工作中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相服务,共同发展,这一做法,有力的推动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省、市院两级预防部门的领导两次专门到院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调研,准备在全省推广,现经验材料已经完成,并上报省、市院,已被市院做为经验在全市进行了交流介绍。

三、工作中存在问题

只是国税、教育等几个系统进行了预防工作。

一是行政执法领域的工作开展的辐射面不够宽。对于工商、国土资源、交通、技术监督、林业等行政执法的职务犯罪易发部门,还没有开展预防工作。

二是预防工作开展的深度不够,有些工作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调研分析报告的理论深度还有待于提高。

三是法制宣讲方式单一,还是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上,预防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

四、下年的打算

不断完善预防调查和案件线索处置制度。

一要在全面开展预防调查工作中。不断规范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