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1 14:4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标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1

一、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几天几位辅导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二、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

三、拓展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篇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

一、新课改带来的积极作用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1.转变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新课标开始实行以后,人们认为教师变成能与学生面对面平等交流的指导者,不再像以前一样主宰课堂,而以前的苦口婆心的填鸭式教育已不符合教育的要求和形式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改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变为课堂的主人,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只有最大限度地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全方位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因此根据个体的差异性和需要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让每个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其发光点,如果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平时对其给予合理评价,这样会使其学习成绩有更快提高。这就是新课程改改最大的优点——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2.可让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新课标实施后,不少教师体会到只有改变之前的教育方式,适应教育形式的需要,通过更多途径找到新的资料,在扩充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合理化教师的知识构架。同时,新课标还能强化教师自身的学习,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武装教师队伍,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到最高程度,以使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各种课堂资源。从以上几点来看,教师对新课标的教材持肯定态度,认为新课标的教材内容丰富,架构安排合理,知识层次也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新教材的改变比之旧教材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充分好评,不但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认知,使其水平有所提高。

(二)新教材内容、结构合理

在使用新课标的教材后,很多老师觉得新教材的内容、知识结构和新颖的主题训练都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这就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演变为自主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也很容易接受到综合素质教育,因为新课标的教材内容在编选时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加入了人文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学习到一些社交知识,了解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从而使学生学到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理解、勇于承认错误等非常好的品质。同时,新课标的教材内容层次性强,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新教材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的教材有利于学生德、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能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充,在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同时,由于多种教学方式——自学、合作、探讨——的联合使用,不但使学生能初步了解社会及其复杂形势,而且也使教学过程充满惊喜和乐趣。

(四)改善师生关系

新课标改革后,教师由以前的只关注尖子生的学习,改变为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同学的进步,这就使得师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改善。这非常符合当前的教育要求——一切为了学生——教师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从而达成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能与学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带来的挑战

(一)教师的角度

1.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新教材使用后,很多语文教师觉得,在实际教学中备课要准备的资料增加了,比如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工作总结的完成、调研学习、制作教学课题等,这些工作占据了大量时间,因而基本上无法再改进教学方法。并且,大部分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内务的各方面工作也需花费不少时间,再加上批改作业、课后的教学辅导、各类测验、考试等,都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因而其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很多语文老师都觉得平时只有工作、工作、工作,根本没有休息时间,还要承受备课、上课、参加多种培训、写多种材料等方面的压力,每天都很疲惫,无暇他顾。

2.影响教师培养综合能力

作为语文老师,工作量本就大,任务繁重,有大量作业需批改。新课标实施后,由于语文学科结构的特殊性,其知识繁杂,这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加重了教师的任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却没有时间学习新课标的内容,导致目前无法很好地与教学工作相衔接,这就使得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同时,一些培训工作也占据了教师的时间,增加了工作量。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老师们虽然认同新课改,但只有想办法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研究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改的目的。

(二)教材也有一些问题

1.新教材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基础知识把握不够,也没有对学生的实质性训练,只是简单地追求形式的多样,这就会导致学生不但对知识掌握得不熟练,而且难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因偏远农村地区没有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教材的内容也没有将城乡差异考虑其中,因此偏远农村地区的教学工作不好开展,不符合那些地区的实际教学现状。

3.新教材内容信息含量大,涉及面广,这就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压力,因此造成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工作有一定差距。

三、结语

课改之初,由于不少教师茫然于改变教学方式,没有注重教学内容的变化,因此学生成绩受到一定影响。再有,大部分培训只要求年轻教师参加,而实际很多教师都没有参加这种培训,还在使用以前的教育模式,这就导致在相当一定时间内,教师队伍的大部分人还需通过多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强自身学习,以尽快适应新课改。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义务教育;新课改;音乐课程;实施

音乐新课标推行十年来,在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领域取得了普遍的认同。新课标基本理念先进,在课程目标上,强化情感态度培养,弱化知识技能传授,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分为三个方面,依次排序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教学领域上,义务教育阶段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在基本理念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审美体验,关注兴趣培养,鼓励音乐实践,倡导学科综合。整体来讲较之以前的教学大纲实现了较大创新。同时实施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下问题供专家们思考:

一、淡化知识技能,失去了音乐课的特点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享受,要淡化知识技能,不能枯燥地给学生传授和训练知识技能。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一线教师很困惑,知识技能到底该不该教?如果教授知识技能就好像是坚持传统观念,没有贯彻新理念;不教,则教学中又无所适从,音乐课不知该干什么好。

现在的小学教学过于强调快乐,没有教给孩子们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这些孩子在应该训练音准和节奏的关键期,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而只是照着谱子拉琴,也就是说耳朵没有被开发出来。如果抓不住10岁之前的敏感期训练音准、节奏,那么日后这些感觉就很难再培养起来了。如果在小学阶段没有培养起良好的音准,基本上一个孩子在学校所受的音乐教育可以用“失败”来总结了。进入初中,初一初二正值变声期,学习音准很困难,而初三为了应对中考,音乐课往往被停课。就这样进入了高中,那些艰深的音乐赏析和力求激发青少年创造性的创作模块的课程,当然形同虚设。到高中毕业时,很多学生不仅不懂“五线谱”,甚至“简谱”也不会。因为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了感受音乐的耳朵和技能,用音乐培养创造性的思维的窗口又关上了。

二、师资与需求相脱节,造成知识无体系化

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教材中的知识无体系。现在课程标准中所呈现的音乐知识技能是零碎的,是不成体系的,这是违背音乐艺术自身规律的,不利于为学生打好音乐基础。

在新课程标准的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大量教师达不到备课上课的要求,需要重新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大脑风暴多,理论讲授多,分析评价多,示范实操少,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实现不了培训的目标。

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师师资培养和小学音乐教育需求严重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沿海发达地区,中小学音乐师资大部分为重点院校或211工程院校的本科毕业生,部分是研究生,他们在学校都有自己的主项艺术技能,学生大量精力都用在主项的学习上,结果只能是能弹的不能唱、能唱的不能跳、能跳的不能弹,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锻炼即兴伴奏、合唱指挥、音乐赏析等方面的能力,致使学校的教育跟社会实践相脱节。

2、教材设计与教学方法的系统性相脱节。音乐院校的教材设计只是把内容教给这些将来要做教师的学生是不够的,他们如何将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中小学生们,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空白必须予以填补。三大教学法之一的奥尔夫教法在各地流行,但我国目前对此研究并不深入没有形成体系,教育毕竟是一门科学,如果没有系统性、科学性的教学方法指导,无法真正实现其推广价值。

3、中小学音乐课标的许多内容与师范教育内容明显脱节。中小学音乐课程不断被附加太多其他元素,如“美术”、“舞蹈”、“戏剧”、“影视”、“表演”等,让音乐教师整天忙于培训和补课,搞不清楚自己的音乐课程到底应该如何上。音乐课应该尊重音乐本身独有的审美需要,音乐课应该回归纯净和简单。新课标改变了过去音乐课单一的教学形式,让人眼花缭乱,让教师无所适从。音乐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多年所学竟然教不了一个初中、小学生,这些培训让年轻的老师更感到迷茫。现在的教材要求音乐教师要精通十八般武艺,而师范生在学校只学习一门专业课,说明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高校的课程、高校培养出学生的能力与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岗位的需求脱节。

4、新课标的目标要求与社会现实状况相脱节。新课标从实施到现在历经十年,为何实施较慢,不仅因为新课标本身存在一定问题,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的理念存在问题。师范院校年年扩招,而用人单位却招不到合适的音乐教师,中小学“体音美”“小三门”课程是弱势学科,绩效考核中教师待遇参照“数理化”等静态学科,抓升学率,对工作时间无法量化的很多音乐教师来说不公平,导致音乐教师专业队伍质量滑坡,人才流失。

三、音乐课教学内容领域的划分还有待商榷

义务教育新音乐课程标准,重视学科综合理念,倡导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为此,将音乐教学的内容领域分为四个,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就是说,把“音乐与相关文化”单列为一个教学内容领域。表面上看,这是强调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实际上可能适得其反,因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应该是在渗透在音乐教学活动和音乐活动中实现的。也就是说,应该在其他三个内容领域中进行结合,在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中都渗透相关文化。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那是在每节课中都必须关注的事情,而不能只靠某一节或几节课来解决,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不是内容层面的问题,而是观念层面的问题。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要有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将其它一切可以用上的形式有选择的用于音乐教学中,为音乐服务。 四、农村学校作为课改重心更应受到关注

谈到教育提到教改,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发达地区、投向城市,在我国有80%的学校在农村,有75%的学生在农村的学校,教改的重心应该在农村,新课标的修订也应关注城乡差异,关注农村课改。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是导致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新课标实施的主要阻力。1.教育经费的欠缺阻碍教学的正常运行,尤其对于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不具备基础的教学设备是很难进行教学的,而这些均需要大量的教学经费投入。农村经济落后,教育资金的投入相对于城市来说还远远不够,相应的教学设备跟不上。教学条件的落后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不能很好地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学生不能很好地感受、领悟音乐课的魅力,因而音乐课就成为普遍不受重视的“选修课”了。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音乐教育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局限。2.音乐教师严重缺乏。由于农村相对的落后,音乐教师本身已经极度缺乏,新课标要求教师能够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态度、情感,弱化知识技能的传授,对师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地区本已经匮乏的音乐教师资源更显得捉襟见肘。新课标在修订时应该体现城乡差异,某些标准应该具备一定弹性,考虑课标在农村地区推行的可适应性,加大地方教材及校本教材的建设,避免因课标水土不服造成课改无法进行的局面。

要解决音乐新课标实施中出现过的问题,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修订新课标的时候汲取各方的智慧,特别是倾听广大一线音乐教师,学生的声音,他们是新课标实施的行动落实者和受益人。新课改不是专家说了算,不能是专家制订了政策策略,一线教师只管执行。专家必须多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真实看法,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教师不仅是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更是课程改革的决策者。

关注农村音乐新课改的实施,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城市学校的设施相对较好,在课改中更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基本的教学设施。不要因教学设施的落后导致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夭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郭声健.大陆中小学音乐新课标的特点及其实施现状[J].作者参加在澳门举办的《两岸四地中小学音乐教育论坛》发言稿.

[3]杨迎.课改的重心应在何处——对农村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6).

[4]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336-01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十分关注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并在学校教育中不断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在新课标下,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信息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和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掌握一项社会生存技能。本文就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分析。

一、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可选性和灵活性

新课标下,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体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可选性特点。同时,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是按照学分制进行的,这样就要求学生必须修满自己的高中学分,防止学生出现偏科、重视技术类或艺术类学科的现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综合性和基础性

新课标下,高中的学科有所整合和调整,为了使高中生能够适应目前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具有十分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如果要使学生能够扎实地学习基础课程,要就不断调整学科内容以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将学科内容相近的学科进行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好基础。

3、均衡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到基本的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体现出均衡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为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两部分,设置了技术类和艺术类的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不合理

目前,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不合理的现象,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任课老师自身的专业技能不够成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同时,也未能接受正规的、系统的、专业的培训,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无法学到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新课标要求的实践、开放、先进等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2、教学评价趋于形式化

在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老师对教学质量和过程进行评价时,只是单方面的以教学成绩为主,没有很好地将教学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老师的教学评价逐渐形式化。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对教学评价的整体认识不够,没有真正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进而导致教学质量出现问题。

3、学生没有积极的学习主动性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虽然学校开设选修课和必须课,但是在选修课方面,学生的选课情况还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的,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新课标下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加强培养老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为了解决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要加强培养老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使老师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教学模式,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不断通过学习、深造、培训、参观、考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并通过不断接受和学习新知识,使老师能够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

2、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认真研读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掌握基本的教学重点和关键,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信息特点,合理组织教学方案,不断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进而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下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篇5

本学期,我们以“实践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按新时代对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全方位的素质要求,在培训中注重提高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提升专业化水平。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宏大的教育观,忠诚教育事业,有“自我更新”的意识和行为,真爱所教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培育良好的师德修养,健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树立于平平实实的工作中踏踏实实、努力工作的意念。

结合骨干班培训工作和学员们的学习情况,对本学期骨干班培训工作做如下的总结:

一、积极完善培训实施过程

(一)集中分散,齐头并进,强化理论学习。

在一学期里,组织学员们学习了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对新课标的解读、现代语文教学理念、新教材适应性研究,结合本市、本班教学现状,组办了《新课程培训-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新世纪小语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的检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走在行知路上》、《语文课中的人文教育》等专题讲座。

从理论学习中,学员们了解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最新动态,接触了课程标准的各种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员们更明白了当今教育创新学习实践迫在眉睫,正如学员张小芳在总结中所说的:“初入骨干班时,我正好接手新的年级,使用的是新教材,遵循的是新课标,缺少的确实新理论。而骨干班的学习正好为我补上了这一课。”确实,来自一线的老师们渴望得到理论的提高,他们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缺少理论的指导,还感到非常迷茫,因此,我在广泛听取学员们的意见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开展了理论学习。

在学习了当今教育最先进理论以及发展态势之后,我们在认真学习理论和总结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对学员们进行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听了这些大量理论知识与生动活泼的实践课例相结合的讲座后,学员们获益匪浅。学员们在总结中写到:“蒋老师大量理论知识与实践课例相结合的生动活泼的讲座,让学员们感叹前辈及上课教师钻研的精神与刻苦的同时,更知道了在实践中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努力方向,学习到了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题的许多知识和经验,明白了关于创新学习的各种理念以及实施方法;讲座为学员们头疼的作文教学、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等实践工作提供了大量的范例。让学员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范例似的讲座为学员们提供了大量科研信息和撰写教学案例教研论文的写作方法。而且,在这之后的每场学员的“教育案例”展示交流中,她都会就学员们的交流精心进行点评。为学员们成长为新世纪需要的科研型骨干教师奠定了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严格要求,力求实效,提高学员教育教学能力。

本学期,我们坚持每次活动有专题,有落实。结合专题研讨,提供了大量的观摩课例,共计活动25次,观摩研讨课、实践课共计16节次。其中赴南京观摩名、特教师的示范课10节。每次活动我们坚持主题鲜明,安排紧凑,追求实效。先观摩两节课,然后围绕活动主题结合研讨课进行评议,下午,又进行专题讲座。这些活动和课例,既有理论学习,又有专题研究,深受学员们的欢迎。学员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有理可依,有例可仿。学员们认真听课,作笔记,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评课,既有理论水平的提高,又有源于教学实际的深切体会。每次听课之后,学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自己所赞赏的、所质疑的教学行为提出来共同斟酌,在你来我往的交流和讨论中,学员们的教学认识、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学员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人均有发言记载。在无形中强化学员们掌握先进教育理论知识,指导了学员们课堂实践。学员们在研讨中逐步提高了理论水平、评课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

另外,作为新世纪的一名小语教师,还应有乐于献身教育事业,敢于展示自我,善于展示自我的自信和风采,我们培养出来的骨干教师也应该具备这一点的。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往这个方向发展。并开展了“以高尚的师德培育人”为主题的师德专题演讲活动,人人上台展示,研讨与评比结合。先由各位学员分组演讲,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演讲,每位学员都能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进行演讲,声情并茂,急富感染力,在全班演讲的基础上,我们又推出两位选手参加所有培训班的演讲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班选手的演讲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正如学员罗锁花在总结中所说:“骨干班是个锻炼人的地方,它不断给你压力,鞭策你前行,促使你不断超越自我。虽然我们有时感到蒋老师工作太认真了,有些怨言,但回过头一想,就觉得正是由于蒋老师工作认真,我们才克服了惰性,才学有所得。拿研讨中的发言来说吧,蒋老师制定的高压政策要求人人发言。几次活动开展下来,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信心,找到了与大家交流沟通的乐趣。”

(三)分析案例,重在随堂,提升学员课堂教学水平

自九月中旬起,我们对各位学员进行了随堂听课,实行面对面的培训,针对学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着力提升学员课堂教学水平。在听课中,各位学员认真对待,充分发挥创造精神,涌现出许多好课。从这些课中,我们发现每个学员都努力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学以致用,把新的教学理念付诸于教学行为,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充分尊重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落实“双基”,并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要条件允许,都使用了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课件制作精美,使用恰当,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如:开发区中心校的夏玲红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没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发挥创新精神,因陋就简,充分运用简笔画、图画、头饰、贴画……同样以助教学,产生较好的效果。如陵口中心校的束东华执教的《小镇的早晨》。这充分说明本届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勇于创新,勇于实践,有较强的教学创新和实践能力。

(四)模拟考试,学以致用,夯实学员学业管理

针对当前考试命题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专门按试卷的容量、效度、结构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模拟考试,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解,安排相互之间的交流,彼此借鉴,资源共享,互相启发,共同加深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提高和把握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能力。同时要求每人每学期完成了两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结合自己的学期总结;完成了“个人档案”、“课题实验方案、论文”、“教育案例”、“教学六认真修改意见”、听了专家报告、学员的课之后的思考练习……作业。学员的这些作业不仅按时完成,而且质量高。这一切,体现了本届骨干班的学员们有现代自我发展的意识,良好的职业修养,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自我,追求发展。

二、努力提高学员学习收获

从平时的座谈、交流、交谈中,了解到学员经过这一学期的培训,主要有了以下一些方面的收获。

(一)观念得到了更新。

不少学员谈到,这学期的培训最大的收获是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教材观、价值观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对课改的重要性,对课标的内涵,对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学员表示,以后,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推进课改,使教学面貌发生一个大的变化。

(二)理论水平有了提高。

培训期间,学员们学习接触了有关语文专业、课程改革等新理念,接受了语文教学的最新思想和观点,了解到语文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对语文教育多了一些理性认识,逐渐将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从而减少了平常教学中的盲目性和困惑感。

(三)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通过听取讲座,通过研讨交流,学员们对如何提高自己的讲课艺术,如何搞好教学设计,如何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设计。特别是,新课标、新教材成为这次培训过程中的热门话题,通过学习、研讨,大家对新课标、新教材的“新”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对下一步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视野得到了开阔了。

大家特别感到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和文化视野都有了明显的拓展,对语文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比较明确的了解,课标中许多新知识、新理念令人大开眼界,思维比以前活跃了,这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重新认识了自我。

通过学习,学员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从而对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充分认识,进而拟定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计划。有的发誓要尽快成长为科研型的教师,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学科带头人。有的急于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实践自己的所学、所想。有的不仅对自己进行了反思,还对本学校的教学进行了反思,表示回去以后要为推动本校的课改贡献力量。有的学员说:“参加培训的最大收获是扬起了理想的风帆。”有的学员说:“我学习我终于找到了今后的航道。”

三、深刻反思学期培训工作

总的说来,这学期培训的效果是好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主要的体会是: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承担培训任务责任的重大。只要这样,才会全力以赴,才会真正把培训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才可能真正把培训任务完成好。

(二)把前期准备工作做深、做实、做好。

准备工作包括硬件、软件的诸多方面,而作为学科来说,最重要的是把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设计好,使培训方案和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学员来自各学校,基础不一样,对他们的情况和需求事前不可能了解得很细,语文新课程改革本身也在不断改革、发展、变化,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对方案和内容有时也有必要做一些微调,使之更加切合实际,从而有利于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三)把各项具体工作做好、做细。

集中培训期间,各项具体工作千头万绪,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环节之间怎么衔接,都颇让人操心。我们的做法是,头脑中必需装着整个方案,目标要明确,视野要开阔,但对众多一件又一件小事,也要解决好,处理好,不然也会影响全局,影响效果。现在回顾起来,培训任务之所以完成得比较圆满,与我们做好了一件又一件具体事情有很大关系,我们比较好地处理了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

篇6

在这段时间里,我充分利用工作之余和休息时间上网学习,认真聆听了众位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

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对“教师专业标准”有了全面的了解,这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大有裨益。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新课标下的小学口语交际》,我对新课标下的习作教学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从而学做最好的教师。

通过培训,我的观念得到了更新,视野得到了开阔,是我这次研修的最大收获。也拓宽了教学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探究合作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给他们提供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培训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认为培训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学有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边缘化;现状

我国近些年来推行的新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变革,然而由于新课标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实施遇到了种种的困难,因此农村小学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偏离了新课标下的教育轨道,这极其不利于农村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农村小学教育脱离边缘化的过程中作出不懈的努力,以促进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所面临的尴尬现状

(一)教学配套资源不足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小学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广大教师认真开展小学生的教育工作,同时也对学校的相关配套设施作出了硬性的规定。在此情形下,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处境。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以及乡镇政府未给予农村小学教育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配套设施数量严重不足、新式教学设备稀缺、现有教学设备老化等问题的出现。这就使得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逐渐背离新课标的要求,从而被“边缘化”。

(二)教师资源困乏,总体素质较低

我国的农村小学目前拥有的师资配备与城市相比有着明显的不足,这是由于农村的生活条件较差,教师普遍工资较低,因此多数教师不愿留在农村开展小学教育,而且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教师的总体教学素质不高。由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尚不深入,因此许多重大的改革只是在城市进行试水,农村作为教育改革的薄弱环节,相关的教育制度并不能得到良好的贯彻落实。因此,农村部分小学教师未能参加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技能培训活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小学老师们难以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1]。

二、有利于农村小学教育摆脱教育“边缘化”的有关措施

(一)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教师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教育部门应当定期开展有关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号召广大小学教师们开展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工作。在技能培训活动中,教育部门应当向教师们传递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们对于小学教育产生新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教育部门还应开展针对小学教师们的心理咨询工作,由于农村的生活条件较差,部分教师们可能不太适应,长久以往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不利于教师们正常地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教育部门们要注意帮助教师们形成安贫乐道的心境,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对于国家教育事业和农村孩子们的重要地位,从而积极投入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2]。

(二)加强农村小学教育配套资源的建设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于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在教学设备的购置上尽量满足小学教育的需求,考虑到部分乡镇政府确实无力承担过多的教育投入,笔者建议这些政府积极向上级政府寻求政策帮助,同时从社会募集资金,求助于社会团体或者相关的公益组织,力求能在最大限度上保障农村小学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三)减小班级规模,方便教学活动开展

由于农村小学的建筑规模较小,师资力量不足,从而容易导致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量较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教师们的正常教学。新课标要求小学课堂应当具有高效的特征,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的班级规模较大,因此教师很难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育部门要增加农村小学的师资配备,同时努力扩大学校建筑规模,将单个班级的学生数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如此便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防止农村小学教育背离新课标的要求而“被边缘化”。

(四)建立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

新课标的灵魂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特征便是拥有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目前我国一些发达城市推行了素质教育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然而作为教育改革的薄弱环节,农村小学教育模式仍较为落后,教师们通常只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其既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广大的农村小学教师们应当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而不单单通过学生的分数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

农村小学教育的边缘化是因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而产生的,因此我们要加强教育的合理分配工作,加强农村教育的师资水平建设,努力解决办学规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如此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使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摆脱边缘化,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一、制订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努力做好课改实验工作。我校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粤教基[2004]47号)和汕头市《普通高中一年级课程开设指导方案》,按照汕头市教育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积极稳妥、合理有序、逐步推进的原则,并结合我校高中生员、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新课标的学习、研讨和实践。

1、参加培训,积极研讨,更新观念面对势在必行的新课改问题,关键是教师要真正更新观念。因此,开展高中新课改实验工作,首先必须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加强学习,认真理解新课标,彻底转变教育理念。使教师领会新课标的思想,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其次是让教师在各种培训和自身的学科教学实践中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从而能够更新观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主动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2、成立领导小组,初步形成方案我校在校长领导下,班子成员高度重视课改工作,加强管理,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各部门分工落实,明确责任,积极配合,推进课改工作。

3、落实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过程实行学段制与“模块”这一课程核心概念相联系。学科内容划为模块,每门学科每周4学时,一个学段36学时完成一个模块的内容。每学年共4个学段,三年共12个学段。每学段10周,其中9周授新课,1周复习考试。

二、积极稳妥搞好常规教学工作首先,严格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1)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因此,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教导处一如既往做到把好“二关”:

一是把好教学环节关,要求全体教师针对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提出“四要度”,即导入新课要有强度;讲授新知识要有参与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主体性;巩固练习要多角度;课堂总结要高浓度。加大课堂教学密度。向45分钟要质量。认真按时按质批改作业,做好培优转差工作;教导处通过开展作业、教案大检查,课堂教学情况调查,领导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分头深入课堂听课,并认真评课,及时评议、总结了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集思广益,共同提高了课堂效益。通过作业布置,批改情况的反馈材料,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地把好了教学环节关。

二是把好测验考试关。高一按照新课标要求实行期中考核、期末考核;高二、高三实行阶段考,教导处制定严密的方案,交叉监考、交叉评卷、登分,写出成绩分析,认真总结,使每次考试都能真实反映出教学实绩。特别是高三级的各班科任老师,既上好课,又出好卷、评好卷,使每次考试都确保了质量。

(2)班主任要求全天坐班,认真做好早读、午习、课间操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工作;每位科任每周要求两天到校值日坐班,科任能够积极配合班任、领导做好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每天下午放学后到校务处向值日领导汇报当天值日情况,保证了管理质量。

其次,配合校长室强化教师管理。

教师是传承人类文明之火的传教士,文明之火必须在教师手中永放光明,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首先是一个学习者。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并用自己学习的精神影响和鼓舞学生,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本学期教导处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强化教师管理方面做了以下工作,效果很好。

(1)教师基本能做到“三勤”:勤读书,不断丰富和积累知识,学习更多的知识,跟踪他们所教学科知识的最新进展,认真学习“新课标”;学习教学管理,了解教改动向,掌握教改信息;勤思考,去伪求真,去粗存精,探索规律;勤总结,日积月累,由量到质,认真总结自己和他人的成功经验。通过这样做,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教学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校教导处教务工作总结,

(2)教师对学生能做到关心、关注、关爱,确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心理、家庭以及各方面的需求,裨使学生能打心眼里希望用成绩来回报老师的关怀。

(3)举办职业道德教育系列活动,使教师树立安教、乐教、善教思想,形成“勤、严、细、实、全”的良好教风。实行“三定”(即定编、定员、定工作量)和“三制”(即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激励教师“创优争先”。提高教师心理和身体素质,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和心理教育理论。从而使整支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提高。

(4)积极做好青年骨干力量的培养工作。学校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鼓励青年教师终身学习,多做贡献。此外还发动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经验文章和教学设计,每位教师上缴“最佳一节课”教案及论文,并总结评比,从中挑选优秀论文和教案作为学习的典范,重视总结推广教师自身的经验。我校的郑成伟老师撰写的《语文课堂教学与语文教师的素养》获得潮南区教师教研论文评比二等奖;吴耿杉同学参加汕头市初高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获得三等奖;同时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函授、自学考试,接受继续教育。

三、努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

(1)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争取多让老师走出去,开拓视野,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校各科组都有老师往市、区其它学校参加听评课活动及参加市、区学科会议,人次达155之多,这些教学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对新课标精神的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有了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2)各教研组,都能拟订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并认真实施,积极开展说课、听课、评课的教研教学活动及各级各科的竞赛活动。本学期各教研组举行公开课节数:语文组3个,英语组3个,数学组3个,物理组3个,生化组2个,政史地组3个,图音体组1个。各教研组开展的竞赛活动有:语文组读书月征文活动,高二级数学竞赛(第14周),高二级英语综合知识竞赛(第14周)高中生作文竞赛(第16周),高二级生物化学综合知识竞赛(16周),物理学科动手动脑竞赛活动(第17周),效果显著。

篇9

一、按照学考选考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推进课改实施。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我们积极投入新课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活动。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前教学中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会学生的"学"代替以前要求学生知道什么就行的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参与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

一学期来,我们继续组织学习以《教学指导意见》为主的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等,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如:参加高考复习培训、参加县组织的新课程教学研究讨论会,利用教研组活动学习新课程理念,明确新教材的课标,使自己进一步领会新课程、学习新课程、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从而实现用理论支撑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向培养学习型的教师迈进。

三、加强集体备课。

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了各位教师处理教材和独立备课的能力。保证了每一课时都能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位教师再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修改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采用了"统一定内容,分头准备—个人钻研备课—个人主讲,集体讨论—深化吸收,形成共识"的操作程序,保证了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检查、有总结、有记录、有效果,使每一位教师做到"心中有底"进课堂,把新课程理念和精神落实到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同时,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工作,要求实验教师在每一节课后应写好教学后记或反思,及时把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从更高层次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策略。

四、坚持定期互相听课,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学习。

篇10

〖关键词〗新程标;新理念;新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0

课程标准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教学的依据,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学校发展和新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为切实让广大教师学习好新课程,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实施并推进课改工作,用新的课程标准统领教师的教学行为,用新的课程标准来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举办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示范性远程培训。

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国培计划(2012)——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的初中美术培训。通过培训,使自己有了不少的收获。

一、认真学习,全面总结

在深入、全面地培训学习课程标准过程中,我深刻理解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了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熟练地掌握了本学科课程标准设置的目标、内容、阶段、建议等等,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积极撰写理论笔记与体会,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这次培训给我提供了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培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培训学习,聆听了专家的精辟讲座,积极参与了学员与学员、学员与专家间的互动交流,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冲击。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

二、深刻理解新课标,实现两个转变(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思维方式)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结合以往的课程标准我明确地认识到必须落实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思维方式: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新课标在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对探究性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在课程实施上,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4.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得到发展。

5..新课标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学生生活的倾向和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而提出来的,它要求从学生生活和社会中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以致用,全面落实新理念

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了解新型美术教学方式,建立在主动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学习的层面上。学生是美术课程教学环节的关键因素,由于现代社会的信息渠道多,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已经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作为课程的关键因素,必然要得到我们的关注。如果调控得当,团队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方式不能玩表面,而是真正改善教学而做的努力,所有的学习方式都离不开严密的组织与学生有效的参与。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生产力,研究美术教学方式是根本的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完全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我们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好。下面就我个人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几点看法,学以致用,仅供同行们参考,并希望提出宝贵的意见。

1.合理调配自主性强自信心高 在画画时可以采用2人一组画一张作业,以比赛的形式共同来完成。在教学手工制作、泥塑活动等课程时,一般来说小组规模控制在4-5人左右,并选好一个小组负责人,组织、管理好小组活动,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又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教室的桌子可以两张两张对拼,学生面对面地坐在一起,这样既能看到对方,学习对方的长处,又不会相互干扰,有自己独立的学习空间。 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对于组合中形成的强弱差异不同的小组,教师要根据每一小组能力的不同提出相应要求,并对弱势小组重点帮助,多启迪他们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科学分组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小团队,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可取长补短。为此,我有意识地将爱动的和爱静的,反应快的和反应慢的,兴趣浓厚和兴趣淡漠的,各自特长不同的的学生编排在一起。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每小组成员都有各自的角色,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定期让组内各成员的角色互换,这样做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激发竞赛合作学习发挥团队

教师安排学生以分组学习的形式,并采用竞赛的方法,使学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增加了参与的热情,对于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有促进作用。因为,个人与个人的竞赛多数挫伤一方的积极性。而合作学习是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团结,发挥团队精神,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4.积极评价合作学习共同发展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所以本人建立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的收获和成果进行评价,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学习收获,创作意图。学生互评是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可以在同桌间、小组间或全班之间,以学生自身的眼光来评判他们自己的学习表现和创造成果,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全面的和个性化的。全面的评价就是从各角度去评价学生,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比如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方面,从操作技能、标新立异方面,从合作精神、交流表达能力方面,不仅仅评价学习结果,更注重评价学习的过程;个性化就是肯定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方式方法,保护学生的创造成果,注重对学生个体纵向发展的评价。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人人有事做,人人都承担一份任务。小组间用竞争机制,那么每个小任务完成的好坏都会影响整个组任务的成绩的高低。这样大家既参与了活动,调动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又增强了小组的团体精神。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桥》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分组,由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课前带领组员收集一些废弃物,上课了,学生带来了许多新奇的材料:胶卷壳、泡沫板、牙签、吸管、饮料盒、电线、快餐杯等。组长组织全组讨论,他们为了集体的荣誉献计献策,把各自的建议充分表达出来,然后统一最好的方法一起动手完成作业。组长把这些剪、刻、贴、画的工作分给每一个人,组员按各自的分工进行剪切、穿插,那些小组内实在胆小不爱动手的学生就安排他帮忙贴双面胶,做一些简单的剪刻等,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同时也可以使课堂秩序得到控制。 首先,小组学习中的互帮互助体现在师生间的互帮互助,如今的学生已是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探索者,学生间的讨论和制作有时也会出乎教师意料,并启发教师的思维。在教八年级下册第二课《黑白世界》时,我依据教材展示了几种对印版画形式,如脸谱的对折印制,小鸟的对印添画,树木的对印添画等常见物体的对印。小组讨论制作想法时,有的小组说要印制乘小船在河面上钓鱼的人,在纸的上部画出乘小船钓鱼的人,对折印制时就会在纸的下部出现水中的倒影,还可以在倒影中添些小鱼。多好的想法啊。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对印的风景。而作为执教者的我却忽视了生活中的艺术。在这个小组的启发下,我又提出了诸如“镜子中的我”“庄严的大门扣”等生活中常见题材的对印设想,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进行启发性帮助。如学生在作画时颜色画得很淡,自己也很不满意,他们问我时,我启发他们回忆平时自己或别人画画时鲜艳的颜色是怎样调出来的,学生回忆思考后明白,要多放颜料少放水颜色才能鲜艳。 其次,体现为学生间的互帮互助。针对学生忘带工具的问题,我加强小组团结教育,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如果没带工具时希望别人怎么做?他现在没带工具我能做些什么?换位思考问题。这样学生会换个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能力强的学生多做些,能力弱的学生少做些,人人都动手做。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请教别人,教的学生只讲自己的理解,而不替对方做。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为了集体的荣誉,学生会齐心协力形成一个整体,在这种全员参与中学生的知识技能都会有所提高。

5.学科整合合作学习信息共享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打破学科界限,结合实际进行学科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能更好的实施学科整合教学。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讨论?首先讨论要有目标。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讨论的议题、范围、方向。一般说来,讨论的内容很多来源于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美术知识结构相对松散,学习新课时对课前相关资料准备不足而无法全面深入地展开。资料的收集可以是告诉学生相关的网址,引导他们查询,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的小知识。加强对相关资料的收集能使小组讨论更加活跃,并且在资料整理过程中也能加强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其次讨论要有方法。这是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优劣成败的关键。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做到,独立学习在前,合作交流在后。学生应根据学习目标,自己先认真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再小组议一议、辩一辩、问一问。当然老师与同学的合作要诚心,不讲题外话,不议浅显明了的问题,着重商讨有广度、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做到各抒己见,学会博采众长。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改善了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合作学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运用合作学习法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学美术的宽松环境。因此,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要有效利用合作学习,使小学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