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3 13:2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招生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XX年度办公室工作忙碌而充实。全体办公室工作人员紧紧围绕宫内中心和重点工作,结合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计划,以招生、培训工作为中心,努力发挥好办公室协调、督查、管理、服务职能,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尽心尽职为我宫领导、为招生培训、为广大师生做好服务工作。积极完成各项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为保障我宫工作正常运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常规工作组织、协助安排好重大公益活动、行政例会、宫务会、教师会等,保障单位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做好各类会议记录。立足全局,注重与培训、活动、财务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沟通,从而确保整体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呼声和关切,忠实地向领导反馈信息,并对各种动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当好参谋助手,服务主任决策,并向教职工及时传达贯彻单位决策,加强督办检查,促进各项决策的落实。做好办公室日常行政事务工作。完成单位的目标制定、管理、督促工作和年终目标自查报告,组织教职工填写事业单位聘任合同书和签定好安全责任书。做好法定节日、寒暑假的值班安排工作,督促检查上级和单位领导部署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传达领导指示,反馈各种信息,做到了快捷和实效,保证上下政令畅通。在宣传工作上,坚持围绕我宫的中心工作,从提升单位的知名度,推进招生培训的宗旨出发,加强宣传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年来,加强与媒体沟通,配合各部门进行宣传,在《乐山日报》《三江都市报》《广播电视报》“乐山电视台”宣传报道12次。通过宣传,扩大了影响,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加强了活动信息的报送工作,在市课堂作文网域网上挂信息近62条,在中国宫协网站上信息58条,在四川青少年活动阵地网站上信息63条(截止11月20日)。按照宫内的工作要求,做好征稿、排版、文字审定、版式设计、工作,全年共出版简讯2期,每期4个版面,内容丰富,有工作的新举措、工作动态、大型的活动、单位和师生的获奖、培训班公益活动等等。并发至有关领导和兄弟单位及每个学员。及时报道我宫工作动态,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与沟通,强化社会对青少年宫的了解。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宣传橱窗、宣传条幅配合单位各类活动开展,宣传单位办学成果,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市教育年鉴所需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报送工作。认真做好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单位交流以及职能部门同志的检查、调研、来访接待工作。
二、人事工作及时办理法人年检、验资报告、一年一度的核编、每个教职工的社保、医保等系列工作。认真做好了教师职评工作和调薪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1名教师的晋升材料的展示、整理、审核、上报、聘任等系列工作;制定了XX年招聘、招考人员的资格认定条件,完成了2人的考核招聘、1人的考试招聘的各项工作和相关材料;完成了1人的转正定级的相关材料;办理了1名教师的退休手续,没有出现任何差错。按照上级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专业技术结构比例表、XX事业单位人员统计表、XX招聘计划一系列表、岗位设置方案、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花名册、乐山青少年宫教师津补贴发放方案等各类表册100份左右。组织完成了职工的年度考核工作,整理上报考核汇总表和结果登记表。
三、档案、社区工作
篇2
一、全方位宣传,营造招生的良好氛围
面对各个学校的无序竞争,我们清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审时度势,认真确定以宣传为招生的突破口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1、精心选择宣传材料,编印招生简章,印发《致学生的一封信》,制作录取通知书,根据招生彩页实用性不强、易流失的特点,编制了图文并茂的2018安达市高级技工学校的招生指南,让学生、家长及社会其他人士全面了解我校的办学特色、成果、专业设置以及国家的技工教育方针政策等。
2、安达市高级技工学校协同6个乡镇(万宝山、太平庄、升平、青肯泡、先源、任民)的中学对学生、学生家长及班主任进行了思想动员,开好教师会、学生会、学生家长会,通过入室宣讲、广告宣传、走访学生家庭等形式,宣传技工教育,引导毕业班学生到我校学习。
3、市中考期间,安达市高级技工学校到三所考点进行了落地宣传,对部分考生及考生家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宣传。
二、组建一支专业招生队伍,做好招生的各阶段工作
招生就业办公室从历年招生任务完成的较好且工作认真有一定的招生经验的教师中选拔4人担任专职招生工作,担负招生的主要任务。校领导实行包片责任制,目标层层分解,把学校招生任务分解到每个教师的身上,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开展各阶段的招生工作,这样使得整个招生工作做到了定人定点定任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深入千家万户,做好鼓动宣传
进入招生季以来,招生就业办公室一班人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深入一线,入室宣传,特别是利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的时间,家长及部分学生都在家的这一有利时机,我们走村串户,力求把我们的招生政策宣传到位,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及学生家长对我校有所了解和获得基本认知,以真情和温情感动学生及学生家长。
我们宣传招生途中,遇见集会,还不失时机地宣传,散发彩页,回答学生及家长所提出的有关技工教育的问题,继续树立我校社会形象,以求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中考过后,筛选出意向生,进行重点攻关,和学生及学生家长认真交换意见,推心置腹,屈膝长谈,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入学的机会。
四、转变工作作风,发挥窗口作用
招生就业办公室是我校窗口,如何发挥窗口的作用,更好的展示我校的形象,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决定从自身做起转变工作作风,治懒,治散,同时整顿工作纪律,接人待物,实行礼貌、文明用语,给来访的学生及学生家长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
来学校咨询的,我们都热情接待,仔细询问学生及家长的意向,揣摩学生及家长的意图,认真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做到百问不厌其烦,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在接电话方面,我们尽量和气、耐心,以真诚的心态来感动对方,引导他们到校参观和入学。
五、招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资金紧缺,专业教师稀缺,现有专业设置还不能完全满足我市经济发展和众多学生学习的需要,工作仍然面临着十分繁重和紧迫的任务。
1、对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认识不高。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重普高,轻职专,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读普高,考名校仍是许多家长和学生的执着追求,而学技术则成了“行为习惯差、文化基础差、家庭条件差”的“三差”学生的无奈选择,甚至一些技工学生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转变观念有待我们的艰苦努力;
2、中专招生秩序混乱问题。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和市外技工职业学校非法招生,中介花大量的成本进行不正当“招生”,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招生秩序,某种程度上损害了技工教育的声誉,给安达市高级技工学校今后的招生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私立技工学校以高额的回报,打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据了解,目前我市仍有超过200以上的学生流失到外地其他学校;
3、对安达市高级技工学校的认知度不高。由于安达市教育局规定,不允许任何职业技术学校入校、进班等宣传,安达市高级技工学校只能以走街串巷、进屯入户、市集市场和中学幅员以外进行宣传等活动。
六、2019年,招生就业办公室准备对招生工作重新部署,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做到:
1、找寻市内外的大中小型企业,与其进行相应的校企合作,建立新型学徒制的技工教育机制和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2、在学校内部组织精英团队,进行有组织并适合城市与农村相对应的短期培训和创业培训;
3、组织一支学生招生队伍,挑选素质高,纪律好的学生,进行招生培训,以他们的所见、所学、所闻告诉广大在读中学生,取得同龄人的共鸣;
4、对已经涉足的6个乡镇进行跟踪回访,继续拉拢生源,同时踏足其它8个乡镇,对安达市高级技工学校进行从不知到知的落地宣传,进行入户走访;
5、进行与各乡镇中学和市内中学的深度对接,积极寻找校校合作的具体事宜;
6、发挥技校的实训实操优势,组织有规模的以技校为单位的线下活动,同时与同事积极走动,以人传人的模式,以线上平台为载体,进行地毯式宣传;
7、建立和完善安达市高级技工学校百度百科、网站和贴吧等线上宣传平台,合理利用市内公共设施平台,进行不定期宣传;
篇3
关键词:校企合作 文化对接 教师 企业实践
一、实施步骤
1.第一步
教师提交个人申请,部门负责人审定签字,学校汇总,选派教师到相应企业相应岗位参加实践。
2.第二步
教师将实践中了解到的情况和思考、心得、成果写成实践日志,每天不少于300字。
3.第三步
实践结束后,教师要写出企业实践报告,不少于3000字,内容充实,观点新颖,要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学校工作有指导意义。教师要填写企业实践鉴定表,由企业人事部门加盖公章,填写评语。
4.第四步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教师,量化赋分,纳入工作量,职称评聘时加分,对实践中有突出成果者进行奖励。
二、实施过程
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对教师实行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建立并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教师要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深入生产第一线,熟悉行业、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新观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引入教学过程,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提高技工教育的实效性。以实现“校企一体、工学一体、理实一体”的目标,强力推进校企合作。
从2010年起,笔者学校已先后选派出10批次共32名教师分别到兖州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光磊钢构、联城集团、五征集团、永华公司等10多家优秀企业进行历时2个月的生产实践活动。通过近两个月的学习,教师在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管理、经营理念、工作理念、质量理念、团队理念、发展理念、现代工艺、先进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多收获。在实践中,教师细心观察、深入思考,感受了企业文化内涵,熟悉了企业的生产环节,了解了先进的操作工艺及最新的技术信息,并参与了企业技术革新,丰富了实践经验,增强了专业技能,开阔了视野,充实了社会实践知识,使自己原有的理论知识得到了一定的升华,回校教学时能及时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改进实训课题,充实了相关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经验总结
1.校企课程文化对接——强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以推进校企合作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寻求优秀合作企业,找到与企业的对接口、切入点。
(1)采用“订单式招生”培养新模式。与太阳纸业、华勤集团、五征集团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联城集团、齐鲁特钢等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根据企业特点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开设所需课程,学生进校就签订就业协议,培训合格后直接进入企业,解决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2010年底,“太阳纸业”二期班已顺利毕业进入太阳纸业。2011年3月,学校与“华勤集团” 签订定向招生培养协议,培训共四期学生,第四期班已经毕业到企业就业。2011年4月,学校专为刚开业的“银座商城(兖州店)”定向招生培训的一期开班。2011年5月,学校负责的联城公司中层员工的拓展训练也已圆满结束。目前,“五征山拖” 定向培训一期班、“太阳纸业”定向培训正在进行中。
学校还在企业中开展了“金蓝领”技师培训,深受各企业欢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长、中、短期的不同模式,为联城集团、翔宇化纤,益海嘉里等企业培训员工上千人次,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
(2)“顶岗实习”培养模式。随着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实习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要“无缝”对接。学校选择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建立对口专业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联合制订培养计划,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调整课程专业设置。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严格按照“七定”(定课题、定学时、定岗位、定师傅、定期考核、定期转换实习岗位、定期交流学生实习情况)安排实习,把因需施教落实到实处,使人才的培养更贴近市场需求。企业根据生产情况提供实习生的实习场地、设备和实习作业岗位,提供专业技师、高级技师进行指导,派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系统培训和考核。学生在校完成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后,到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实习期满后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合同继续留用,将实习与就业连体,实习生即是“准员工”。
2.制度文化对接——实行工作项目主管制
实行工作项目主管制,是借鉴企业管理模式的一种全新的岗位责任制,主要目的是调动更多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是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革的发展方向。为确保学校“校企合作、工学一体”模式培养的技能人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在学校“四制改革”的基础上,推行并完善以“工作责任项目化、业绩考核指标化、岗位管理契约化”为标志的学校工作项目主管制改革,使岗位职责更清晰,工作项目更明确,管理层次更简单,培养的技能人才更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具体分为校级主管、教学部主管、科室主管、校企合作课程创新主管、校企一体化教学创新主管等50多个主管,每位主管都编写工作项目责任合同书,制定各自的任期核心指标,主要内容有:主管岗位职责、主要工作项目、创新拓展项目、责任指标、事业发展思路与措施等。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采取上述举措后,教师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3.制度文化对接——班级企业化管理
按照企业技术岗位标准,制定《班级企业化管理制度》。学校相当于企业,各班级相当于下属分公司或车间,在班级中模拟企业车间管理。采用“千分制”对学生进行考核,从思想、纪律、学习成绩、劳动态度、团结协作等方面量化赋分,且与奖学金挂钩,让学生提前熟悉并适应企业管理模式;全力推进实训车间“6S”管理制度,让学生接受企业管理制度,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缩短与企业的距离,实现“零距离”对接。
4.校企文化活动对接——企业文化有机融入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中,让师生感受企业文化。
“细节决定成败”是联城集团企业文化的核心。联城集团对待员工实习“三留人”,即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要做就做太阳人”是世界造纸百强之一的太阳纸业员工的名言,“工厂是我家,爱护靠大家”深入到每个人心里。太阳期刊《你在为谁工作》《为自己工作》对员工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珍惜每一天,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让每一个太阳人都无比骄傲和自豪。华勤集团内部杂志《倍耐力之音》中提到“眼到、手到、心到,一个不良也逃不掉”“违章操作等于自杀,违章指挥等于杀人”“正常的加以保持,异常的加以纠正”“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企业文化真可谓内容丰富,内涵深刻。
笔者学校把这些企业的文化引入校园,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借鉴和传播企业文化,利用教室、车间、校园里的“文化角”营造企业文化空间。学校还邀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来校介绍企业的用人观,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价值观;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授课讲座,内容包括管理规章制度、生产经营发展、产品知识、质量标准、机械设备知识以及技术指导等等。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车间,实现学生与企业“零适应”对接。
四、后续实施方案
1.进一步完善、深化、扩展
继续贯彻落实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制度并进一步完善、深化、扩展。学校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了企业员工技能水平,为其开展专业理论与技术的培训,承担企业委托项目。目前已有多家企业与学校签订了培训合作协议。
2.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市场需求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开展了兖州市“高技能人才在企业现状调研”活动。学校专门成立了调研工作小组,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填写调查报表、实地走访等形式,全面调查了解兖州市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重点掌握了各有关企业的人才现状、人才项目需求情况、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从而有效地指导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学校根据所了解的培训对象、内容、形式、课时以及师资等方面的需求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培训方向,并逐步实施。
3.通过大赛,引导学生尊重劳动、重视技能
学校成功举办了两届“兖州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展示各行业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和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尊重劳动、重视技能、苦练技能,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对企业的适应能力。
篇4
关键词:县级农机校;农业机械化;超前教育;必要性;途径
前言
我国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农机总动力保有量指标已相当可观,但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仍然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不够,对农业机械的性能、应用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对农机化的要求还不够迫切。从顺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角度看,应该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农村青壮年的技术素质,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农民进行超前教育。所谓超前,一是在人员数量上超前,二要在技术水平上超前。
一、县级农机校实行农民超前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提高认识是农机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农民对农机化的认识程度是农机化发展的决定因素,任何一种新生产力的发展都需要有它的物质基础和意识基础,农机化的发展同样也不能例外。农业生产者和农业生产组织对农机化的迫切需求是农机化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当前,我国实行或农业生产组织进行适度地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是否使用农业机械涉及到每个农民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者,其应用科技的意识直接制约着农机化的发展。但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从整体上看还比较低,科学知识掌握较少,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还较差。较多的农民对各种农业机械的性能不甚了解,对机械化作业技术没有把握,即使有人向他们推荐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作业,让他们通过观看现场农机化作业表演来了解这些机具的性能和生产效率,他们也有可能还对所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怀疑,这是发展农机化的不利因素。
一个人如果掌握了一个行业的从业本领,他就会对这个行业产生感情和信赖,一谈起这方面的事情,他就会津津乐道,会随时随地地自觉关心这方面事情的变化,一有机会他就会努力去从事这项工作,充分运用自己的专长去创造财富,即使有困难,他们也会千方百计地去克服。认识、了解和使用农业机械也是一样,“我要机械化”比“要我机械化”潜力大得多。笔者对白山市76家种粮大户进行走访调查发现,他们的平均受教育的时间为7年(包括同等学历),高于一般农民的平均水平。其中从事过一定社会工作(包括从事过乡镇、村社干部或、退伍军人、退职职工等)的有4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4%;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包括各种农机手、农村能工巧匠及从事过其他技术工作)的有4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2%(包含重复统计人数)。以上2种类型的农户,他们对新事物、新技术和新机具感兴趣、有热情,平均每户耕种4.33hm2土地。从以上的调查可以看出,人们的思想意识、科学观念以及所掌握的技术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影响十分重要。
1.2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农机化发展的关键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农机化发展的关键条件。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全民的事。要让亿万农民都有这个积极性,就要对所有农民普及文化和进行技术教育,进一步增强他们运用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的理想和勇气,所有农民迫切要求使用农业机械之时,就是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之日。查阅白山市农机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改革开放前农业机械全由国家投资,国家虽然进行了大量投资,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却不快,198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为10.8万kW,改革开放后,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一起上,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实行农民和农业经营组织购机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农机总动力和农业机械保有量有了迅速地发展。截至2009年底,白山市农机总动力为43万kW,比1980年翻了近4倍,各类农机具的保有量为3.1万台(套)。
现在各地的驾驶员数量虽然比拖拉机保有量多,但这不能说明农民技术员数量较多,实际上还较缺乏。以白山市为例,目前全市农民中具备1种以上农业技术的人有15680名,仅占全市农业劳力总数(24万人)的6.5%。而且,其中绝大部分只能熟练掌握单一操作技术(多数为拖拉机驾驶员),不懂农田作业等其他技术,这样一个技术构成对农业生产机械化是极不适应的。因此,要加强对农民进行文化和教育的普及力度,培养熟悉多种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人才,以促进农村农机化的发展。
1.3县级农机校实行农民超前教育的可行性
我国的教育事业自建国以来迅猛发展,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农民中、高级技术教育仍是空白,各类正规大中专院校是全民教育的主体,各地县级农业机械化学校,本来就是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主要教育基地,其可以向“三农”输送扎根农村的技术实用人才。因此,应尽快将县级农业机械化学校纳入全民教育体系中来,以填补我国农民中等教育的空白。“五大”解决了在职人员的深造问题;各类岗位培训、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为在职人员提供了进修的机会;多层次的教育使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获得了各个层次的人才。但是,在广大的农村情况则不相同,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来到农村,农民进修的积极性又较小,原因是文凭在农村没有体现出相应待遇。因此,农民很难得到系统化教育的机会,导致农民中间掌握中、高级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匮乏,由缺乏专业知识的农民去系统有效地运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不现实的,应当抓紧时间对农民进行中、高级农业专业技术教育。分析现有的教育体系可以看出,县级农机校是建制较完善、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中等成人教育学校之一,从学校的服务宗旨到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吻合,只要落实一定政策,县级农机校完全可以承担起这样一个担子,弥补教育体系上的这个缺口。
二、县级农机校开展农民超前教育的途径
2.1对农民进行不同层次的农业技术普及教育
作为中等成人教育学校,县级农机校不能只搞短期培训,只满足于服务于当前的短期思想,这会使农机校难以发挥其作用。应从发展的角度出发,超前进行农村人才培训、人才储备,逐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除在校内招生培训以外,还可以走出校门,利用乡村农民夜校的场所,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在各个乡村开展培训,可以较系统地进行阶段培训,也可以开展单项的技术培训,还可以运用专题讲座、利用幻灯、电视录像或开展网上培训等多种方式来开拓农民的视野。
2.2开展农民中等技术教育
随着农机事业的发展,农村亟需较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由县级农机校和乡镇农村中学联合开展中等专业农民教育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农村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学员,参照中等专业学校制定实用的教学大纲,教授系统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毕业后,户口不变,仍回农村工作,使其不需要远离他乡,就地参加学习,学习费用低,群众乐于接受。例如,吉林省的白山市农业机械化学校从1996年开始在八道江区红土崖镇开办了1个学制为2年的农机技术班,除基础课外,开设了机械制图、拖拉机、农机修理等专业课程,这些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劲头大,毕业合格后拿到了三证(毕业证、拖拉机驾驶证、农机修理证)。据跟踪调查,他们到农村后很快就成当地的技术骨干,第1届23名毕业生遍布红土崖乡的9个村,1年之后都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8人办起了家庭工厂,加工粮米、粉丝和饲料。1个开办了农机修理部,第1次实现农机具修理不出乡。1998年春,有些学员首次在家乡进行机械铺膜作业。这些活跃在家乡的毕业生对农机化发展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快了该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引起当地农民及各级政府的关注,镇农机站的同志认为这些毕业生的技术全面,回到家乡后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此,市政府专为这个班拨出3万元专款支持办学,由市宣传部拍摄了名为“一个办到农民心坎上的学校”专题,并在省电视台作为典型题材播放。以上情况表明,这种办学方式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2.3开展多种技术培训
当前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另一个较大阻力是人多地少,想要实现机械化生产必须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找到新的生产门路,从土地上转移出去。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有一部分人开始往非农业生产方面转移,但数量不够多。农民迫切希望致富,只是苦于一无目标,二无技术,他们尚不具备种田以外的其他技能。针对这种情况,农机校可以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环境,开展多种技术培训,诸如饲养、种植、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等,用实用技术去武装农民,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致富之路。农民有了生财之道,既可以为农村经济积累资金,又可以加速土地适度集中流转,为农机化发展创造条件。
三、结语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广泛对农民进行超前教育,使其应用先进技术,进行社会化农业大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实现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到来。分析对农民实行超前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意在充分发挥县级农机校的作用,填补我国农民中等技术教育的空白,把县级农机校放到我国教育体系的必要位置上来,加速提高农民的素质,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章正德.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思路[J].现代农业科技,2010(7):284,286.
[2]魏效宏.彭阳县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