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00:0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总结

篇1

一、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有听、说、读、写、画、唱、跳这些基本功。这次,我听了几天课。这些老师们都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令人耳目一新,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邱婷老师,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拓展,注重了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为了帮助学生巧记单词,她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相同的读音单词,帮助学生认读新单词。阅读中的任务设置也很到位,阅读时采用了略读和细读。在教学中,老师充分体现了阅读课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话题,帮助学生化解了重难点,指导学生掌握了阅读技巧。邱老师在教学中,也注重围绕故事情节展开教学,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语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语言。

还有廖老师的课,也让我开了眼界。廖老师课堂教学技巧娴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了突破重难点,老师运用了抢答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自制了教具,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愉悦了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 理念和思想的更新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还使我们明白了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终身培训的意识,不断更新观念,勤于学习,与时俱进。随着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英语词汇的不断更新,社会需求对英语教师的口语、语音、技能等水平要求会越来越高,如果教师不注意加强自身的学习,势必会被动挨打,还误人子弟。

三、自身英语能力的提高

这次培训,领导、老师根据我们学员的实际情况,给我们安排的一些提高自身英语能力的课程,如精读,让我们重温了以前学过的一些语法知识;还有语音课,语音老师准确的发音让我们佩服,她对每个音素的生动讲解让我们对牢记在心;她还给我们上口语课,让我们感受了标准的英语口语,掌握的了一些基本的口语交际;在这几天里,我们不管是英语口语、语音、语调,还是听力都有了很大进步。

四、了解了最新的英语新课程改革理念

在这一次培训中,让我了解到了最新的英语课程改革理念。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境,运用一些游戏,使英语课堂“活”起来。我们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而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以小学生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一切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篇2

关键词:教师培训;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

一、“种子培训模式”的探索

(一)紧贴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提供培训服务

1.国际化培训模式的探索――中英合作广东省小学英语教师PETT培训项目

基于2001年国家教育部首次颁发的新课程标准将英语列入小学主课程的缘故,为提高广东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的质量,我们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有效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了“政府―国外教育机构―学院―小学”四方联动,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种子培训模式”。所谓“种子培训模式”,是指由中方选派一批优秀教师作为“种子”赴国外接受培训;然后由这批“种子”教师将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国内两级培训辐射到全省所有小学教师的一种金字塔式培训模式。具体模式为:种子教师(国外培训)骨干教师(国内一级培训)所有教师(国内二级培训)。这种培训模式能够做到及时推广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大面积覆盖培训对象,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实现培训效益效率的最大化。

2.培训模式的实施

中英合作广东省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PETT)是广东省教育厅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英国利兹大学、广东省各小学以及我院共同合作的项目。基于2001年国家教育部首次颁发的新课程标准将英语列入小学主课程的缘故,我们与合作单位对项目实施之前进行调研论证,调查结果显示:在广东省,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山区,英语师资非常缺乏,很多小学英语教师是其他学科的,通过短期培训、强化训练后就匆忙上任,真正科班出身的少。于是,中英双方制订了以我们学院为培训基地合作培训广东省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通过多方调研,探索,选择了英语教育专业是王牌专业,在世界上位居前列的英国利兹大学,作为“种子”教师的培训基地。具体培训分作三级,第一级培训在英国利兹大学进行,即选派102名省内的小学英语教研员和优秀英语教师作为“种子”,赴英国利兹大学接受关于英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的培训;第二级培训在本院进行,即通过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形式,由在英国接受培训的“种子”培训员分期分批地培训省内的小学骨干英语教师;第三级培训即通过送教下乡等形式,由广东省教育厅统筹安排,本院负责实施,组织接受过培训的各地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我院教师的指导下,培训全省小学英语教师。可以说,该项目就是通过“种子培训模式”,在全省迅速推行国外小学英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目前,全省共有大约6 000名小学英语教师接受了培训,并且取得良好效果。

3.培训模式的推广

“种子培训模式”的成功运行,受到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吸引了福建、湖南等省的教育机构纷纷来我院学习、取经。目前,这种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种子模式”,为广东基础教育“多、快、好、省”地培训了大量急需人才,得到了教育部和英国政府的肯定并在国内多个省份推广,为创新培训模式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英合作广东省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准备一直延续,作为送教下乡的项目,计划把培训成果推广到全省21个地市,覆盖到全省所有小学英语教师。目前已经推广到了粤东、粤西、粤北等十四个市。

(二)探索培训中学英语骨干教师的模式

1.中美合作培训项目的模式

继中英合作项目之后,为进一步提高广东省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的质量,我们又继续积极探索中美合作项目的培训模式,逐步形成了“政府―国外教育机构―学院―中学”四方联动,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另一种“种子培训模式”。

该项目的所谓“种子”,享有国内国外双重种子之誉。即是指由美方选派一批优秀教师作为“种子”到国内来当老师,然后在全省的中学选派一批英语骨干教师来培训(国内种子一级培训),由这批“种子”教师通过封闭式的环境、全英教学的条件,将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法通过国内培训,再由通过强化训练的骨干教师回到各市作为“种子”,由各市再组织培训,播种辐射到全省的中学教师的一种金字塔式培训模式。具体模式为:国外教师国内骨干教师(一级培训)未参与培训的教师(二级培训)。这种培训模式,培训效益收效甚大。

2.培训模式的实施与推广

(1)项目管理实施:鉴于培训班是中美双方合作举办的,其教学管理可分为两条线进行,一是由美方领队主要负责管理北美派遣的教师的教学工作。二是中方对项目的管理工作,这是教学管理的另一条线,中方项目主任与美方领队坚持每天一会面制度,互相交流学员学习的情况和教学情况,出现问题,及时解决。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建立了班长例会制度。每个教学班有一名班长,负责班务。每周一次例会时间,班长把过去一个星期各班的情况作了交流,提出学习上或生活上碰到的困难或问题,反映学员意见,交流学习体会。中方项目主任正是通过例会了解到了很多自己了解不到或从美方领队处不能了解到的情况,从而改进了项目的管理。同时也将学员提出的有关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和美方领队沟通。

(2)上级领导、政府部门的支持:取得上级领导、政府部门的支持,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几年来,在整个项目开始的前前后后过程中,一直受到广东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和外事处负责领导为该项目提供的帮助和指导,拨出专款支持该项目。使到该项目从2004年至今一直延续下来,得到学员和美方的赞赏。这个项目还将继续进行。

(3)注重反馈的信息:每次项目开办后,通过北美英语协会和培训学员反馈的信息途径可以了解项目的评价。美方巡视员到我院检查工作,对我院的组织工作、管理工作、设备、学员质量、外教教学等赞不绝口,表示非常满意。美方领队在给北美英语协会的汇报传真中谈到我院的项目管理(LOCAL LEADERSHIP)、膳食、教学设施设备和住宿条件等,给出的评价词是“SUPERB”,即优秀上等。在培训班结束前,我们坚持在培训学员中做调查,以2007年为例,我们对参加培训的137位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

调查结果表明,学员对这种培训模式是欢迎的。学员觉得参加这种培训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提高了听说能力,使学员认识到听说教学的重要性。经过5个星期的强化训练,学员达到了提高听说能力的目标。外教不仅带来了语言知识和教学方法,而且带来了西方文化氛围和语言环境。封闭式的环境使学员在听说能力的发展上达到了惊人的进步,这对于那些无法出国进修的教师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会。

二是在理论与实践上加深了对英语教学法的认识。教学法是始终困扰着教师的问题之一。许多学员通过学习之后,都对教学法有了新的认识并尽力将所学的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教学观念从而得到更新。

三是学员的交际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为以后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地使用教学法提供了保障。

四是外教不仅给学员们带来知识,而且为学员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外教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敬业精神将永远激励学员们努力学习和工作。

(三)广东省小学艺术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培训模式手段的创新。

进行“种子培训模式”探索的培训项目还有广东省小学艺术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该项目的培训,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培训方法和手段的束缚,采取了将音乐和美术合二而一综合培训的手段,为小学培养艺术类综合型人才的培训方法。该项目的培训目标,是使参加培训的教师,更新小学综合艺术教育观念,开阔小学综合艺术教育视野,增长小学综合艺术教育新知识,提高小学合二而一综合艺术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在推进我省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该项目培训模式为:“政府―院校―国内专家―小学”。培训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学习形式为脱产三周集中培训。第二阶段学员分散回到各地市教育第一线进行教学实践与开展教育科研、撰写有关论文。第三阶段脱产一周集中培训,进行论文宣读、展示综合艺术课程课件、专家专题讲座、进行结题报告等。

参加小学艺术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后的学员,又是各市在开展本地区培训工作的主要授课人,他们作为国内的“种子”,将培训班学到的艺术教育新知识又进行传播,使到更多的小学艺术教师受益。该项目也是基于“种子培训模式”思路而展开的培训项目,对于提高我省小学综合型艺术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该项目得到学员们的高度评价和专家的肯定。广东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领导称赞该项目在广东的艺术培训项目中起到示范性的作用。2005年8月中旬,我们将《广东省首届小学艺术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有关资料送往北京参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的评选活动,得到专家们的公认,获得了优秀培训项目奖。

二、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平台立体化

基于教师培训引领和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我们主动适应广东基础教育在不同阶段的需要,针对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推出了中外合作教师培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形式。除此以外,我们还探索、建立了培训平台立体化的结构,这也是暨“种子培训模式”后的又一种培训新思路,也是培训模式手段的创新。我们经过多年实践,建立了“课堂――网络――期刊”立体化的培训平台。学院建立的网络培训平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培训工作不断延伸,达到了“种子培训模式”的效果。网络平台包括中英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资源中心、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网,开通了视听资源数据库、各类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等专业数字化资源库。近来又建立开发了集各类培训资源为一体的广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资源网,该网站信息非常丰富,包括培训进修、教学资源、培训资源、教改论坛、在线交流、名师巡礼、教育管理等栏目。这些网络资源的建立,不仅实现了全省中、小学师资培训资源的共享,为培训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论文的平台,而且为全省中、小学教师进行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一个便利快捷的信息化平台。

学院编辑出版的《南方教师教育》杂志。该杂志以教师教育为主要内容,集时代性、教育性、实用性、指示性于一身,成为广东省内中、小学教师相互交流和探索的平面媒介。参加培训教师所撰写的论文,可以通过该杂志进行发表,为培训教师提供了与全省中小学英语、艺术教师进行交流的又一平台,被教师们亲切地誉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三、“培训高素质中小学教师,服务广东基础教育”的人才培训模式与手段已见成效

坚持“培训高素质小学教师,服务广东基础教育”,主动置身广东教育发展战略的大格局,积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训模式体系,教师教育培训质量稳步提高。办学以来,培训在职基础教育师资13 000多人次。在各项培训工作中,我们均按绩效管理的要求,将每个项目的类型、培训模式、培训目标(目的)、培训各项指标和标准都在事先明确,再按照计划的要求逐项进行,并按要求逐项进行检查及进行必要的监控,最后将培训过程进行绩效评价和总结。基于“种子培训模式”的思路,在人才培训模式和培训模式手段的创新上进行的探索与尝试不断延续,以培训中、小学教师项目带动广东省小学师资培训资源网的建立与完善,使培训工作持续发展,达到培训资源全省共用的长效机制。并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普通班全日制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曾仲.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2007.

[2]曾仲.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评估特色报告,2007.

[3]林红.小学低年级在职英语教师培训3+3+3模式的研究.现代教育论丛,2000,(6).

篇3

一、新模式培训特色

1.港渝联合组建机构,管理举措明晰落实

港渝双方联合组建了专家委员会、评估小组和管理办公室,以加强对项目工作的宏观统筹和组织管理。四个项目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当地受培教师名单,配套激发英语教师参与培训的一系列政策,项目办在四个区县投入资金建立四个英语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并研究制定加快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办法和措施。各项目学校充分发挥培训学员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营造英语教师教学改革、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的教授志愿者和香港教育局的教师志愿者组成港方讲师团,每年四次赴渝对学员进行培训。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教育学院等高校、对口援教的主城区四个教师进修学院认真履行培训职能,为整体提升贫困地区英语教师素质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2.采用梯级辐射培训模式,培训质量得到保证

培训分三个阶段完成,即培训者培训——一线教师培训——辐射带动全员培训。

首先,通过集中培训、片区培训、主城送教、合作研修、网络指导和赴港见习等方式培训100名骨干教师,培训内容包括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教材分析与单元课时教学设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立、组织和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方法和策略等,以便使这批骨干教师结业之后能够胜任对一线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然后,启动300名一线教师的培训,继续组织港渝高师院校讲师团、四所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送教下乡、驻校跟踪指导,特别是发挥先前受培的骨干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通过培训,提高其英语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能发挥引领、辐射、带动其他一线教师的作用。

3.组成港渝专家共同体,培训形式内容新颖高效

香港教师自愿者、重庆市高校英语教师、主城四所教师进修学院英语教研员、主城八所重点中小学英语教师构成了培训的教学团队和助教团队,形成了培训“一条龙”。整个培训采取港方教师到重庆对学员进行集中培训,采取“做中学”“工作坊”等培训方式,使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港方教师每年也到四个县上示范课、指导学员集体备课和观课评课。高校教师主要对一线教师进行一次为期10天地集中培训和演习;主城四个教师进修学院的送教下乡培训和农村学校派教师到主城八所中小学跟岗影子培训相结合,有助于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新颖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培训资源功能的整合和释放。

4.设立第三方评估组,跟踪评估,培训效果得以保证

新模式培训的一大特色是设立了第三方评估组,对整个培训项目和培训中的每一个阶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评估报告全是基于客观数据之上的,不带有个人感彩;评估组成员既不是港方专家,也非渝方管理层和培训团成员,而是聘请了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授这个第三方来担此重任。评估组全程跟进培训的每个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培训结束后都出具一份评估报告,供项目专家委员会和项目管理办公室讨论,并对下一期培训做出相应的规划与调整。评估机制的引入促进了培训管理、培训团队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培训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极大地提升了培训效果。

二、新模式培训成效

1.构建了一支高效务实的培训导师团队

建立了由项目办主管领导、香港专家团队、大学专家团队、主城区对口区县英语教研员、主城对口支援的8所中小学指导教师组成培训导师团队,团队成员相互沟通、密切合作,发挥了团队作用的最大化。港方和大学专家团队为受培教师带来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特别是港方教师把最前沿的香港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带进了内地,主城英语教研员既熟悉中小学英语教育理论又兼具丰富课堂实践经验,对受培教师进行符合本地实际的教学指导,还有骨干教师以助教的角色参与其中,既能使他们作为骨干教师担当起辅助培训一线教师的义务,同时也能在实际培训中巩固他们自身在此项培训中所获得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培训团队的建立为保证培训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港渝深度合作,创新了教师培训模式

这项培训采取了港方教育专家团队和由重庆各大学教授、教研员、骨干教师构成的渝方培训团队共同担任培训教师。港渝双方教学团队就每一个培训方案进行沟通、磨合、调整,既保证双方特色,又兼顾协调配合。比如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渝方团队主要对学员进行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对教师“三课”技能进行训练,对学员教材分析解读能力进行培养;港方教学团队结合自身特色,以工作坊、团队合作、做中学、经验分享等多样教学形式,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和活力。港渝双方团队在项目培训中都充分关注了学员实际需求,双方课程互为补充和强化,一步步充实了港渝合作培训新模式的内涵。

3.参培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升迅猛,成为当地骨干教师

新模式培训以人为本,遵循培养人的规律,不急功近利,而是在三年时间里精雕细琢,精心培养了英语教师443名。其中,培训者(骨干)培训143名、一线英语教师300名。通过集中脱产培训、教学反思和研修活动、主城教师送教下乡、英语教师合作学习组织、英语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等形式,让四个贫困县中小学英语教师迅速成长,投身教学实践,大胆尝试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辐射、示范、引领和带动了一线英语教师,他们成为了当地县的骨干教师,有些甚至成为重庆市骨干教师。

三、新模式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启示

此次渝港合作培训对西部其他贫困地区的英语教师培训有着借鉴参考作用,给我们很多启示。

1.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实地调研,充分了解各个主体的现状和需求,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

在每一个培训项目之初,走进受培教师,充分了解教师基础、需求、周边环境等,并结合培训者自身的优势所在,制定详细的针对性强的培训方案是非常必要的。比如重庆师范大学的培训团队在对一线教师进行第二次培训之前通过问卷和访谈,深入课堂观课,参加教研活动等方式了解了受培教师的教学理念及培训现状、培训需求和培训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的建议,又通过座谈和访谈了解项目县教委领导、教研员、项目学校领导和第一期培训者对整个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和方式的建议。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充分尊重各方的意见,充分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结果他们的培训受到受培教师的欢迎,效果非常显著。

2.培训前组织专家、教师等多方代表进行“磨课”,体现出一个培训项目的严谨性

培训教师或单位在撰写好培训实施方案后,项目主管要召集有关专家、学者、教师等多方代表对方案进行“磨课”,这是渝港合作新培训模式的一大特色。培训方案的制定者要解说自己的方案理念,设计意图等,参与评审的专家、教师提出疑问,制定者当场答疑,对方案进行再修改,直至各方满意为止。这样体现出了培训项目的严谨性、科学性,从而保证了培训质量。

3.工作坊式的培训形式,保证了理论和实践的初步结合,为培训学员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可以模仿的模式

渝港培训模式的最大特色就是工作坊的培训形式,在培训中让学员“在做中学”。比如如何做语法呈现,授课教师亲自展示一个语法项目的呈现,让参加培训的教师自己当学生,体验语法知识的呈现过程中有哪些因素的参与,知识是怎样被感知、理解的、学生是怎样得到该语法结构的意义及构成规则的。和受培教师一起分析完后,再让学员小组一起就另外的语法项目设计语法呈现的操作步骤,并达到学生理解该语法结构的意义和自己得出该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然后展示,教师让其他学员作为学生体会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然后一起分析,目标达成和没有达成的原因,怎样改进,让学员对理论和实践都有透彻的认识,并能真正过手。

4.加强教师培训的科学管理,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评估、激励机制,以提高培训的质量

田家炳基金会扶助重庆贫困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从一开始,便得到了市政府、市政协和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领导的高度关注。为此,港渝双方联合组建了项目工作督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评估小组和管理办公室,以加强对此项目工作的宏观统筹和组织管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

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指的就是教师通过参加相关培训机构组织的英语教学方面的培训学习,从而获取更加优秀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中小学教师顺利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尤其是针对现阶段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水平和职业能力良莠不齐,继续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更是一目了然。

一、现阶段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

(一)继续教育培训内容脱离实际

现阶段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多数都是私人成立的教育培训机构,他们很少能够实际的与中小学校达成协作合同意识,而且大多数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成立目的都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因此在培训过程中经常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在继续教育培训中,中小学英语教师接收到的培训内容很多都无法应用在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甚至有很多培训内容与教师平常所教的内容相互重复,比如说在一些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中,所讲的都是人教版英语教材,而最近几年我国的省市自治区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很多中小学早已不再使用人教版英语教材,因此教师参加了很长时间的继续教育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内容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完全用不上。

(二)继续教育培训方法一成不变

继续教育的培训方法万年不变,现在市面上近九成的继续教育培训方法就是组织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有关方面的知识培训讲座。作为一名成熟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他们无论是在英语基础知识还是对英语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运用上都有着比较强的能力,而教师现阶段最缺乏的就是如何针对教师的实际水平和真实情况进行专业领域的教学技能指导,能够充分发掘教师在教学中的长处,找到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其成为更加全面优秀的英语教师。然而现在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显然没能够做到这一点,大部分培训机构给每一位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内容和都是一样的,培训方法则多是组织若干中小学英语教师聚集在一起参加学术培训,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

(三)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已经比较繁重,在非教学时间中还需要完成备课、批改作业、出题出卷子等种种教学工作,因此能够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时间少之又少。其次,继续教育培训并不是无偿免费的,是需要教师支付一定数额的培训费,有很多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工资并不高,额外支付一笔数目不小的培训费也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大部分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并不是出于自愿,很多教师并没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意识。

(四)继续教育培训没有检验培训成果

绝大多数的培训机构在对中小学英语教师完成继续教育培训之后没有对教师的培训成果进行及时的检验,更没有在教师日后的英语教学中监督教师是否将培训所学知识运用和落实到教学之中,因此继续教育培训没有想成一个良好的反馈和追踪机制,使得培训收效远远低于预期所想。

二、构建完善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

(一)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

由于很多中小学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师缺乏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资金等原因,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可以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实现网络培训,比如说开设网课、网络讨论室等等,不仅打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大大降低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成本,与此同时,发达的互联网还能够实时更新培训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二)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紧跟实际

培训机构在进行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培训内容和教师实际教学相结合,通过加强和教师坐在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协同合作机制,掌握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且根据学校所反映的教师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有效提高培训质量,让教师能够在继续教育培训中有所收获。

(三)选拔领域佼佼者作为培训讲师

继续教育培训是对在职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职业再培训,因此讲师或者导师的专业性需要非常强,可以选择在英语教育行业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或者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讲师和导师,通过对中小学英语教师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授自己在实践教育中总结出来的办法,有效提高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存促进其形成一种良好的培训模式。另外,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与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实际教学密切先关,这也能有效激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四)校本培训

继续教育培训除了中小学教师到正规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之外,还可以通过校本培训方式不断进行专业提升。比如说在教育部和培训机构的规划下,各学校之间可以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授课的观摩和交流,或者让学校中教学经验丰富和英语教师带一带年轻教师;教师之间也可以结成学习小组共同研究教学课题,在此期间校领导需要重申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教师也要回顾学生的想法和角度进行教学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职业水平,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结论:总而言之,作为构成完整的英语教学课堂要素之一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想要有效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需要在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上下功夫,不断参加英语教学的继续教育。通过国家制定出相应的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培训机构优化办学质量,加强与学校之间的有效互通等方式从而不断完善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敏.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现状及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3,03:7-9.

[2]魏淼.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调查分析与设想[J].继续教育研究,2004,01:9-11.

篇5

【P键词】教育生态学;一条龙;英语教学;生态因子;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192-03

英语教育政策直接影响英语教育规划,英语教育政策的失衡势必造成英语教育规划不当,政府部门对于英语教育从未制定过长期规划,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这方面的工作。[1] 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缺乏连贯的政策指导,各个阶段的英语教学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致使大中小学英语教学各自为政。目前,大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相互脱节和重复教学的低效现象,其原因是小学英语教学重听说、轻读写;中学英语教学重读写、轻听说;大学英语教学听说读写译齐头并进。各教学阶段相互独立,缺乏统一的教学目标,无论是在语言教学的词汇层面、句法层面还是在篇章层面,均有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复,从而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知道,语言学习是一个有机的连续统一的过程,各个教学层面应延续连贯,反之便会导致语言学习既费时又低效。由于此问题涉及范围较广,研究周期长,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实质性研究,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影响我国英语教学质量。

一、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生态学(Oikologie)一词是由勒特(Reiter)合并两个希腊单词logs (研究) 和oikos(房屋、住所)构成的。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Ernst Heinrich Haeckel)初次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1935年,英国的Tan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在生态学的原理基础上创建了十几个与生态学有关的交叉学科。美国学者劳伦斯・克雷明(1976)首次提出“教育生态学”的概念,该概念强调教育管理机构应统筹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支配关系,在此各个生态因子便是隐喻的各个教学部门。古德莱德(1987)认为,[2] 教育生态学主要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自然、社会、生理与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教育生态学认为,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应当坚持三点原则:第一,教育生态平衡。主要分析教育各个环节的不均衡性以及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问题,最终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第二,协同进化。从整个教育生态系统到每个群体、个体,各个教学阶段的有机整合,从而促进各个教学阶段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提高。第三,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教育圈是一种大的教育系统,按层级分为初始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主要研究教育圈内的人才流、能量流、物资流,有其良好的循环机制。利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研究大中小学英语教学各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提升我国英语教学质量。

二、构建教育生态学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设计

教育生态学指出,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框架生态要素包括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教材。生态要素之间相互竞争、协同发展、保持平衡。

(一)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教育生态定律。

根据生态学的定律,总结出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教育生态三定律。

第一定律:大中小学英语教学各个环节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内容逐渐递增,环环相扣。小学英语是中学英语的基础,大学英语在中学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在三个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失衡或游离于教育生态系统之外,必然会导致英语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其生态因子为学校、教师、学生和教材,其生态环境为教学环境,若对其有任何侵犯都会产生无数的效应,其中有许多是不可预料的。根据G.哈定(G.Hardin)提出的生态学定律,此现象可称为多效应原理。

第二定律:学校、教师、学生、教材与教学环境中的每一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此定律又称相互联系原理。

第三定律: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任何生态因子,如学校、教师、学生和教材不应受任何其他事物的干扰。此定律可称为勿干扰原理。

(二)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种群、群落和生态因子的共存共生。

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各个教学阶段英语教育生态进行分析。 在英语教学环境无明显变化的条件下,一个种群即学生的数量应保持稳定。对一个学校来说,学生可利用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只能承载一定数量的学生,承载量接近饱和时,如果学生的密度再增加,英语教学质量就会下降;当学生的密度减少到一定限度时,英语教学质量再度上升,最终使学生数量达到该环境允许的稳定水平。

大中小学学生与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存在着依赖与制约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由大中小学英语教学链连接。在英语教学链中,大中小学学生的数量与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应保持相对平衡。在语言教学中,每个群体是互相共生与依存的关系,其表现在语言学习者与语言教师上。语言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以及语言教师与教学环境存在着相互独立但又互惠的一种共生关系。以上几种关系使大中小学学生、英语教师和教育环境表现出复杂而稳定的结构,即教育生态平衡,如果该平衡关系被破坏,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只有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任何生态因子达到平衡,才能共生共存,蓬勃发展。

(三)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

教育生态学是生态学和教育学衍生出的一门交叉学科。教育生态学努力构建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学习框架。[3]大中小学英语教学要学基本要求,根据教学基本要求统一制定长期教材规划、材编写,使其具有连贯性,达到大中小学英语教材协同发展。

三、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生态因子失衡

(一)课程基本要求的缺失。

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由不同部门分管,中学英语教学执行的是《新课程标准》,大学英语教学执行的是2007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各高校在制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时,很少参阅中学英语《新课程要求》,缺乏相互的连贯性,例如:小学英语教学以口语教学为主,词汇、句子教学为辅,中学英语教学以读写为主,大学英语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读写译听说能力为教学目的,因此,中学学的是“哑巴英语”,中学六年对听说能力训练的缺失,必然会给大学英语口语和听力教学带来问题,出现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费时低效的局面。

(二)教材编写连贯性缺失。

大中小学英语教材是根据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编写的,由于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办法等不同,导致大中小学英语教材体系的差异。小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以及基础词汇和句子操练;中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大学英语分为两门课程,即大学英语读写译和大学英语视听说,由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要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英语教学同样融入了应试内容,教材的编写缺乏连贯性,语言点重复率高。

教材编写连贯性缺失使大中小学英语教育生态系统失衡,出现英语教学费时费力、高投入低回报的局面,导致英语教学质量很难提升。

(三)师资队伍的失衡。

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的要素之一――英语教师,是提高大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失衡必然影响英语教学质量。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是专科毕业生,中学英语教师大多是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教师多数是硕士毕业生和部分博士毕业生,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的差异从某方面可以反映出英语教师的教学小平。

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只专注自己的教学领域,很少涉及到其他领域。大学英语教师从来不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中学英语教师对大学和小学的英语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小学英语教师不关心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内容。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各自为战的局面,导致他们对相互教学内容缺乏了解,也使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

四、大中小学英语教学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均衡发展

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种群之间通过竞争而共生。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三种种群,任何一个种群的数量发生变化,必将影响整个教育生态系统。根据教育生态因子的相互联系原理,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教材与教学环境中的每一个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 ,任何一个失衡或游离于教育生态系统之外,必然导致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4]

(一)机构和政策的平衡。

大中小学教育由不同部门分管,要达到教育生态均衡发展,相关部门在制定有关英语教学政策时要相互协调、相互参照,制定一份供大中小学共同使用的英语教学基本纲领,其中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模式、内容、方法和手段、评估方法等。重要的是规定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分别应掌握的词汇、语法和句型等。其原则是:第一,听说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第二,听力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第三,大学英语一年学基础英语,一年学专门用途英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二)英语教师种群的均衡发展。

根据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学生与教师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1.英语教学链。在英语教学链中,学生的数量与英语教师的数量应保持相对平衡,这样才能保C教学质量。但是,在现实的大中小学英语教学链中,普遍存在需要学英语的学生多,而英语教师缺乏的现象,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全负荷运转。要保持英语教学链的稳定,就要增加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增加英语教学中的师生比。

2.互利共生。学生与英语教师之间是共生关系,英语教师与英语教学环境之间是共生关系,学生与英语学习环境之间是共生关系,这说明了物种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这些关系使学生、英语教师和教育环境表现出复杂而稳定的结构,即教育生态平衡。平衡遭到破坏,会导致英语教学质量下降。英语教师之间的竞争表现在竞争上岗、职务的竞争和职称的评定等方面。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要改变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提高其素质。

教育部启动了国培计划,小学教师培训应增加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教学内容,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师培训应增加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反过来,大学英语教师培训应增加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只有相互熟悉英语教学内容,才能在每个教学阶段把握好语言点的讲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真正把教学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

(三)学生种群均衡发展。

在教学环境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可容纳学生量是一定的。学生为了获得接受较好教育的机会,相互之间进行竞争。小学生之间的竞争是为获得教学资源,通过努力学习英语,以课堂上用英语积极发言和测试纳入竞争机制。英语方面的竞争使英语学习好的学生通过特长生考试进入较好的初中学习,为自己考上重点高中打下基础。中学生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获得使用有限资源的权利,在英语学习中进行竞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学习。大学生之间通过竞争选择知识渊博的教师,通过竞争获得各种奖励等。学生之间的竞争是适者生存和强者生存理论最佳表现形式。

(四)英语教材的连贯性。

大、中、小学三个层次教育专管部门应组织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专家,联手制定《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编写一套连贯的供大学、中学和小学英语教学使用的视听说教材和读写译教材。第一,要合理设定教材的培养目标,将其分为小学、中学阶段性目标和大学阶段终极目标,使学生大学毕业时能具备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其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熟练应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5]第二,要在语法、词汇、内容等方面逐渐递升,循序渐进。第三,要注意教育水平和地域差异,做到教材内容丰富,有选择余地。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清华大学已走在了前列。清华大学的“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教材是教育部立项的“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教学”实验项目研究成果,其中小学阶段12册教材已经被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此套教材力求体现新的教学思想、新的语言观和英语学习观,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及工具性特点,以发展语言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生动有趣,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小学阶段在听、说方面有重大突破;初中阶段在阅读和写作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如果在高中阶段能更加重视翻译能力的养成教育,则必将能满足大学阶段对于学生全面能力培养的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大中小学各个阶段的英语教学缺乏统一的目标与互相连贯的整体观念,与教育生态学所倡导的学习模式是背道而驰的,故笔者呼吁,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应以教育生态学的教育理念为基准,创设各个学习阶段、各个因子之间的有机架构,真正实现各个学习阶段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与分配;同时现阶段的语言教学忽略了语言学习是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诚然,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4],教育教学部门应统筹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分配好各个学习阶段在管理人员、教材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上的连续性,从而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提升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各个阶段的英语学习呈现出教育“一条龙”的发展态势,使得语言学习在“应然”与“实然”之间达到最终的和谐共生。[5]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华维芬.中国英语教学理论研究(1949-2009)[M].上海:上海英语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霄翔,杨军.“一条龙”英语课程改革可行性评估及校本改革管理机制研究[J].英语与英语教学,2003,(10):45-49.

[3]邓小泉,杜成宪.教育生态学研究二十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12-16.

[4]王永亮.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学生需求分析模式建构[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57.

[5]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篇6

一、培训基本情况

(一)培训班级、培训内容及授课教师

培训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及教师

上午

下午

小学科学教师

7月4日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李学战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汤华

思品教师

7月5日

迎难而上

王全刚

课改新理念

汤青松

心理健康教师

7月6日

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林崇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室的建设

苏玲

7月7日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与自我调适

彭香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介绍

韩桂莲

中小学校长

7月20日

开班仪式

为将为帅驰骋人生

周章荣

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发展

肖川

7月21日

校园文化建设

课改新理念

黄萍

初中班主任

7月22日

开班仪式

以心灵赢得心灵

李镇西

班主任经验交流

谢艳,马富荣,沈忠莲

7月23日

爱的智慧

王伯珍

学校常见法律问题及其应对

易康

小学班主任

7月25日

开班仪式

学校常用法律问题及其应对

易康

班主任经验交流

袁绍萍,温蓉

7月26日

班主任经验介绍

王维

以心灵赢得心灵

李镇西

小学英语教师

7月27日

开班仪式

小学英语教学经验介绍

黄琼等

英语语音

成文辉

7月28日

常用小英教学方法与手段

黄琼

PEP教材解读

成文辉

英语教学评价特点

成文辉

7月29日

小英阅读教学策略

成文辉

英语语音

成文辉

小学语法教学特点

成文辉

7月30日

英语教学设计与说课

成文辉

小学口语教学特点

成文辉

中小学英语教学有机衔接

黎艳

7月31日

英语课标解读

黄萍

小英教学技能展示

成文辉

(二)教师到训情况

暑期培训各班级指标分配与到训人数对比表

小学自然

思品

心理健康

校长

初中班主任

小学班主任

小学英语

到训合计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芦溪镇中

2

1

2

2

2

2

10

7

12

芦溪镇二中

2

2

2

2

2

2

10

10

16

林家坊学校

1

1

1

1

1

1

2

2

4

3

2

2

1

1

11

路行学校

1

1

1

1

1

1

2

2

3

3

2

2

1

1

11

芦外

2

1

2

2

1

1

8

8

10

10

10

6

篇7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师知识基础;英语教师培训;教师教育改革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eachers' knowledge base and the demands of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basic education on teacher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training curriculum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of English can be pided into six categories:language skills, subject matter content knowledge, pedagogic knowledge and EFL teaching skills and techniqu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ntextual knowledge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applied linguistics.

Key words: curriculum setup; teachers' knowledge base; English teachers' training; teacher education refo

一、导言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积极配合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指出各级师范院校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调整。2004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也再一次提出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根据新课改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办学质量。作为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最重要课程之一,英语课程目标的设置日趋完善,而随着基础阶段英语新课程标准在我国中小学的全面实施,在职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已成当务之急。本文首先对普通教育和外语教育理论中关于教师知识基础的研究进行简单描述,并以此为依据对比某师范学院英语系自1992年以来为培养中等学校英语教师所设置的历届本科函授课程教学计划,分析其培养目标,找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针对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提出高校英语师资培训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二、理论依据──教师的知识基础

(一)普通教育及外语教育中的教师知识基础类型

美国著名教育家舒尔曼认为教师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三大类:学科知识、教育学和方法论知识、课程论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了解学生及其学习特点,熟知社会文化环境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以及教育的目的等。[1]在他的研究基础之上,很多学者都围绕教师的知识基础类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国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沿用了英美国家的研究模式,其研究成果也都大同小异。

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教师的知识基础是教师为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而需掌握的所有的知识和技能。[2]由于外语教育是与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紧密相关的,所以外语教师知识基础也来自不同的学科。早在1987年Richards就曾指出,在TESOL领域,典型的师资培训课程为教师提供的知识基础来源于语言学和语言习得等学科的理论,以及在这些理论指导下依据语言教学方法论进行教学所获取的实践知识。[3]随着教师职业化教育的发展,构建TESOL教师知识基础的组成部分也逐渐发生了变化。Richards认为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及其教学实践活动,一种与学科知识、学科课程论和教学论知识有关,另一种则与教师本人对待教学的主观态度有关。[4]Richards在舒尔曼关于教师知识类型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TESOL教师的知识基础应该由以下六个方面的核心内容构成:①教学理论,如广义上的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社会心理学等理论,该学科领域的听说法、交际法和自然法等理论;②教学技能,如最基本的课堂学习活动的选择与展开,对学生的提问方式及检查其学习效果的方式,对学生语言错误的处理方式等;③交际技能,一般技能方面,如教师的性格和举止风度、声音的清晰度、对声音的高低及语流速度的控制调节、建立和保持与学生间和谐关系的能力等;语言熟练程度方面,如是否能够流利地执行言语行为或语言功能;④学科知识,指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提供理论基础的基本概念、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如语音学、英语句法、英语语法、英语语言学、二语习得、课程和教学大纲的设计、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TESOL研究、方法论和测试等;⑤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⑥背景知识,如语言政策、语言教育政策、学生个体差异、学习环境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等。[5]

(二)我国英语教师知识基础类别

我国有多种形式的英语教师培训机构,每个独立的培训机构也都随着国家英语政策的变化及英语教学大纲的改革相应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但迄今为止笔者发现国内对英语师资培训课程设置方面的实证性研究还很少。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针对培养目标对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依据关于教师知识基础的理论研究,结合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笔者认为中小学英语师资培训课程设置中所有的课程可划分为六种基本的知识基础类别,即:①语言技能(Language Skills),如听、说、读、写、译的技能;②学科知识/基础理论(Subject Matter Content Knowledge);③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与技巧(Pedagogical Theory & EFL Teaching Skills and Techniques),包括课程论知识(Curriculum Knowledge);④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Educational Technology & Application),如信息与通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等;⑤背景知识(Contextual Knowledge);⑥科研方法知识(Knowledge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Applied Linguistics)。

从这六类教师知识基础的角度入手,笔者对某学院英语系自1992年以来为培养中等学校英语教师所设置的本科函授生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对其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及实用性进行了研究。

三、研究结果

我们选择的这所师范学院英语系自1992年开设本科函授以来,每年的课程有增有减,但变化不是太大,按照前面所划分的六类知识基础类型可以把这些课程归类为:①语言技能:高级英语、英汉/汉英翻译、英语写作(1995年始)、英语听说(2004年始)、高级英语阅读(2004年始)、英美文学及选读、欧美文化;②学科知识/基础理论:英语语言学、英语文体学、英语语法概论、英语词汇学、语言测试理论、第二语言习得(2001年始);③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中学英语教材教法(2004年始)、现代教育理论(2002年始);④其他课程:第二外语(日语/法语)、教师职业道德(2000年替代语言测试理论)、毕业论文指导(2001-2003)。各课程所占总学时的百分比见表1。

表1 该师范学院英语系本科函授课程课时分配比例

从表中数字可以看出,自1992年至今,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背景知识和科研方法知识一直都是空白,所以为了更有利于研究,使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各知识基础类型间的关系,笔者借助下面图1的形式来分析其他四类课程比例。

1.语言技能和学科知识

历年来语言技能方面的课程比例一直高于学科知识方面的课程,尤其是自2000年开始,在语言技能课程比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学科知识比例逐渐下降,两种类型间的比例2000年相差大概10几个百分点,2001年开始超过20个百分点,到2004年更是相差56个百分点。从2000年起学科知识类型中取消了语言测试理论,降低了该知识基础类型的课时分配比例;2001年又取消了英语语法,虽然同时增加了第二语言习得,但文体学和词汇学课时的相对减少使得该类型语言技能类的课程课时比例差别继续加大;直至2004年又增添了两门新的语言技能课:英语听说和高级英语阅读,但文体学和词汇学又被取消,从而使两种知识基础类型中的课程比例出现严重的不平衡。

图1 不同知识基础类型课程比例

2.学科知识和其他课程

2000年以前学科知识方面的课程比例一直要高出其他课程很多(其他课程共包含三门:第二外语、教师职业道德和毕业论文指导,学时比例未单独计算),但从2001年开始却少于其他课程所占课时,一个原因是上面所讲的学科知识课程和有关课程课时的减少,另一个原因是增加了第二外语的课时并增添了一门毕业论文指导课程。虽然毕业论文指导在2004年又被取消,但其他课程所占学时比例依然要高于学科知识类型所占比例。另外从图1可以看出,这两类课程与语言技能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变化不是太大,只是在2004年这些课程总课时数要远远低于语言技能课程所占学时。

3.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与技巧

图表显示,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方面的课程一直到2002年才开始开设,2002和2003年同为一门现代教育理论课程,学时为63,2004年增加了一门105学时的中学英语教学法。

四、分析与建议

(一)课程设置与英语教师知识基础的建构分析

1.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指的是英语的听、说、读和写的运用能力,该英语系根据国家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增加了英汉互译能力。20世纪80年代我国英语教学开始提倡交际法的应用,随着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已成为新世纪的导向,所以英语教师本人的语言运用能力便成为重中之重。该英语系一直坚持这样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培养教师的语言技能,尤其是在2004年又加大了比例,增加了英语听说和高级英语阅读。

培训和提高教师语言技能一方面体现在课程的选择和学时分配上,另一方面也应体现在传授方式上。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授课策略,使接受培训的教师最大限度地提高语言技能,这样才能体现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2.学科知识/基础理论

TESOL学科知识是英语教师需要了解的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能为英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国内外对TESOL领域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举不胜举,本文不再赘述。

本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从1992年至1999年,所有学科知识/基础理论方面的课程一直是语言学、文体学、语法概论、词汇学和语言测试理论,并且课时安排和所占总学时的比例几乎未变,2001年虽增设了第二语言习得,但语言测试和语法却相继被取消,2001年起又取消了文体学和词汇学,到2004年就只剩下了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另外,与英语教学密切相关的课程如课程论和教学论、社会语言学、TESOL研究等从未被涉及过。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变化是,其他课程类比例自2001年起要高于学科知识课程的比例,其中第二外语(日语/法语)在1999年以前(含1999年)的学时比例一直是学科知识学时的41%~50%,但2000年教师职业道德替代了语言测试,2001年又增设了毕业论文指导,致使其他课程的学时比例增大,而2004年仅第二外语一门课程的学时比例就超出了学科知识类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学的总和(13.1%和10.7%)。

从这些变化结果来看,该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尚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规范性,课程设置的标准、选择课程的依据以及增减课程的原因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与技巧

按照Richards的观点,外语教师培训的核心课程是教学理论,因为它能为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施提供依据;而教学技能与技巧则是一个语言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5]该英语专业自2002年为本科函授生开设了现代教育理论,在2004年又增设了中学英语教材教法(有些学员在专科阶段已经学过教育学、心理学和中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本研究未加统计)。根据其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说明,现代教育理论包括教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成果和新观念,国内外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介绍;中学英语教材教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基本技能、基本素质,中外英语教学法的流派及其特点,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等。但是,如何让教师真正掌握实用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与技巧是培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的来源与选择、教学内容的确定及传授方式等都是这个环节中重要的因素。

4.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背景知识、科研方法知识

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而英语教师的知识基础也要随之变化和更新。新英语课程标准和该英语系函授生培养目标中都有这方面的描述,要求英语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辅助英语教学等,但目前该英语专业本科函授培训课程中却还没有设置相关课程,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介绍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于背景知识,笔者赞同Richards的观点,它应该是教师知识基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学生个体差异及其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不同需要、课堂学习环境、学校的办学目的和整体教学规划、不同地市的文化氛围及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国家的外语政策及外语教育政策、社会文化背景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对英语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它们为英语教学提供条件,同时英语教学也要受到这些社会因素的制约。如果能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把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纳入英语教师培训计划,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如一门课程或者几个学时的讲座,这样会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帮助。

科研能力是该英语专业为本科函授设定的培养目标之一,并且在现代教育理论课程说明中也提到要通过学习加强学员教育实验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但在培训过程中却没有界定和体现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科研水平,也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有研究表明,我国教师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实证研究不够,研究成果大多是以发表意见、总结经验等形式来表现,这样很容易出现研究与教学现实分离的现象。[6]如果中小学一线教师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基本的科研能力,那么他们把在不同教学环境中直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这样得出的结论将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提供直接的帮助,也会在我国英语教育政策的制订方面为英语教育专家提供可借鉴范例。如国外比较普及的行为研究是在教师任教的课堂上进行的小规模的调查研究,教师可以选择课堂行为的某一现象,使用适当的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然后制定计划以帮助改进课堂行为(James,2001)。[7]我国的英语教师培训课程中是否可以介绍如行为研究之类的知识和基本的科研方法,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是否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要达到什么样的科研水平,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于其他课程,第二外语(日语/法语)、教师职业道德和毕业论文指导,本文没有列入教师知识基础,故不做进一步分析。

(二)结论和建议

依据国内外关于教师知识基础的研究,按照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我国英语教师知识基础可以分为六类:语言技能、学科知识/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与技巧、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背景知识和科研方法知识,前三类是教师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后三类是教师应该掌握的辅助教学实践、完善教学过程的相关知识。

数据分析表明,该英语专业尤其重视教师语言技能的培养,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语言技能类的课程总学时已经是学科知识类总学时的两倍以上;教学理论课程是近期才开设但课时不多,而与其他三种知识基础相关的课程一直没有开设。从数据比例可以看出,该英语专业的本科函授生课程设置缺乏整体宏观规划,在课程选择和课时分配上没有明确的依据和标准。笔者认为,如果要检验其课程设置合理与否,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否使学员达到所规定的培训目标,那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国家教育政策,尤其是国家英语语言教育政策,了解国家在新时期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做需要分析,通过调查、访谈等有效的研究手段获取学员的语言和知识需要,了解他们所在学校对英语教师素质的需求;

借鉴发达国家外语教育先进理论,根据国家和当地学校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依据教师需要分析所获取的数据,为及时更新教师知识基础在不同时期适当增减个别课程调整学时分配,使其课程设置规范化;

合理选择教材,并对该专业实施函授教学的英语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函授教育系统化。

参考文献:

[1]Shulman L S.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2):4—14.

[2] Fradd S H, Lee O. Development of A Knowledge Base for TESOL Teacher Education[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8,14(7):761—773.

[3]Richards J C. The Dilemma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ESOL[J].TESOL QUARTERLY,1987,21(2):209-226.

[4]Richards J C. Teachers'Maxims in Language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1996,30(2):281—296.

[5]Richards J C.Beyond Training: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M].Cambridge [Engl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6]Li D. Modernization and 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9,(15):179-192.

篇8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学;情感态度

学习英语能帮助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与能力;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情感态度指对客观事物表现出的情感、体验、评价和行为倾向,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学习责任,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能够很容易地发现语言规律,从而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学生要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且相辅相成的。教师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也要注重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一定的文化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另外,教师要注重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帮助学生认识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使学生养成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品格。英语课程的开展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进而间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感觉。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为目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把情感融入学生原有的认知体验之中,使之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与信念。

二、传统教学中情感教育缺失的表现

(一)“重知轻情”,情感教育处于从属地位

传统课程教学目标比较单一,主要强调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知识记忆。因而,大多数教师比较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而忽视了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为德育所替代,情感教育变得“形式化”

情感教育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被称为德育,就是指学生在思想品德或者思想政治课中所受到的教育。很多学校认为,开设品德或政治课就是在开展情感教育,这其实是错误的认识。因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德育有很大的不同。情感教育要渗透到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里,让学生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教育。

(三)情感教育简单化

在传统教育中,很多教师认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是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殊不知,大部分的教师只能作为学生的“良师”,而难以成为学生的“益友”。要做益友,就需要教师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想法,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照顾他们的情绪、理解他们的冲动、站在朋友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建议

(一)显性的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课堂出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相关内容,专门进行教学活动。或教师讲述,或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教材是情感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中小学英语教材中也渗透着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这是中小学英语教师可以信手拈来的情感教育素材。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领会文章的精髓,善于并乐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并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隐性的教学

隐性教学就像班主任工作一样,教师可以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参透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教师更要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他人的情感,而他人的情感反过来也会影响自己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互动。在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忽视了自身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保持高昂的情绪,并以此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工作的执着、对英语学科的热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而学生的学习态度反过来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因此,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外语教学专家J.H.Schhumann认为:“情感与性格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发动机。”英语教师要重视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一、儿童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1.儿童学习英语的途径

很多地方的儿童英语教育基本上同成人英语教育的发展趋于同步,到了本世纪,英语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各类的英语培训点,如:幼儿英语班、儿童英语兴趣班、少儿英语培训班、儿童英语培训基地或学校、英语家教等,真是琳琅满目,比比皆是。儿童选择学习英语的场所很多,这无疑极大地促进了儿童英语教育的发展。

2.教师资格

在小学,每个学校都有两名以上的英语教师,任课教师多半接受过正规英语专业教育或正在接受培训,但也有极少一部分是其它学科老师兼任,目前还没有一所小学聘请外籍教师。社会力量办学的教师有专职教师担任的,有聘请大、中专院校英语教师担任的,有聘请初、高中的英语教师担任的,甚至还有用英语专业学生担任的。有些培训点则聘有外籍教师,但为数不多。

3.课程安排

在小学,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整学年都开设英语课程,每周两课时,每课时45分钟,采用大班教学,学生人数一般都在50人左右。社会力量办学因校而异,有每周两课时的,也有四课时的,班级人数相对较少。

4.教材采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小学英语教材已有一百多种,有中国人编的,有外国人编的,也有中国人和外国人合编的。小学统一采用全日制新课标的教材“英语”。其它培训点所采用的教材种类比较多,有“沛沛英语”、“黄波英语”、“突破英语”、“快乐英语”、“小星星英语”、“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疯狂英语”、“新概念英语”等,有些采用自编教材。至于采用什么教材,因校而异,但最流行的莫过于“剑桥少儿英语”。

5.评估手段

由于现在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生毕业时都可以按地段升入初中,所以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评估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评估手段也因学校、老师不同而各异。主要采用两种手段:笔试(默写单词、翻译句子)和面试(读书、对话、回答问题)。其它评估方式还有真实活动、学生表演或展示和学生自测等。

二、几点思考

1.校方重视不够

有些校方认为,英语课程不如其它学科(如语文、数学)重要,课时安排不足。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小学英语应每周开设四课时,但实际上只开两课时,有时就连两课时也不能保证。在我国单一的语言环境里,绝大多数儿童一旦离开英语课堂便与英语完全失去联系。所以,课时安排存在严重不足,这显然无法为学生提供英语习得所需的足够的语言输入。还有,有些人认为,小学英语老师很容易当,英语也很容易教,会读几句英语就可以教了,所以会出现其它学科老师兼任英语老师的现象。对英语教育重视不够也表现在资金投入不足:教学环境不理想,教学空间过于拥挤,班级大,人数多,缺少必要的教学设备。即使有些小学有多媒体教室(数量不多),也不是用来上英语课的。如果用多媒体教室来上课,多半是公开课或者是示范课。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儿童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严重束缚了儿童创造能力的发挥。

2.家长急于求成

各类英语兴趣班如此红火,除了有些家长对小学英语教育信心不足以外,跟有些家长“急于求成”不无关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讲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所以,许多孩子(包括学龄前儿童)除了在学校繁重的学习外,还要参加各类英语兴趣班,家长还在家里准备了各种外语书籍、磁带、光盘和复读机等外语工具,不惜一切代价向他们灌输外语方面的知识,要求孩子去背那些他们根本无法理解的单词、短语和句子,使他们整天陷入记、读、背、说的重压下,这不仅无助于他们的智力发展,反而扼杀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严重制约了儿童智力的发展。

3.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还没有颁布统一的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因而,我们就无法按照教学目的和要求去培训老师、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老师上课无纲可循,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师只知道小学开设英语是形势所趋,却不知道小学生应该打下什么基础,获得那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有些老师只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进行教学。

4.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1)过分强调课堂形式“轰轰烈烈”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儿童英语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所以有些老师陷入了这样的一个误区:教儿童学英语,就是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课堂形式“轰轰烈烈”,只注重教学形式,仅在直观兴趣和表演上下工夫,课堂上看上去生动活泼,轰轰烈烈,但儿童没有真正学到英语。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兴趣固然重要,但仅仅培养兴趣是不够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教会他们说英语,读英语,写英语,直到能用英语进行交际。

(2)将英语条文化少年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但有意的记忆不如成人。许多教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的理解过于肤浅,用教成人的方法来教儿童,把外语当成纯粹的知识来讲授。比如在教oneapple,twoapples的时候,就把名词变复数的几大规则抄于黑板,供学生们背诵。教学活动开展得少,过于强调对词汇和句型的背诵,使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固定的规则,英语课成了死记硬背的代名词,教学过程枯燥无味。

(3)忽视儿童个性儿童的心理特点表明:儿童生性好动活泼,爱表现,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短。如果老师忽视这些特点,就会削弱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好奇心。许多老师希望儿童乖、听话,要求他们在课堂45分钟内自始至终都要坐得端端正正,“遵守纪律”,稍有些动作就当众批评。教师鼓励少、表扬少,不少教师上课缺乏表情和激情,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无动于衷,很少鼓励较差的学生试一试。提问不够全面,领读、带读、对话和表演相对集中在一些较积极、基础较好的学生,致使有的学生成了课堂中的陪衬,造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5.课程衔接脱轨

课程衔接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小学开设英语就是要为学生升入中学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初步的基础,很好地为初中英语服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过三、四年英语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在英语方面并没有显示出多大的优势,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初中英语重复教学,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

三、几点建议

1.加强政府对英语教育的领导和重视

政府有关部门要对英语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教学设备,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英语课堂;改善教学环境,吸纳贤才;组织专家对儿童英语进行理论研究,制定适合我市的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加强管理;努力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加快英语教育发展的步伐。

2.全面提高英语教师素质

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儿童学好英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我们要加大培养英语教师的力度,使英语教师不仅在语言上过关,而且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深谙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来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第一,加强老师的岗位培训和分批对英语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优质课,参加各类外语教师培训班,以开阔视野,启发思路,鼓励教师创新。第二,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听专家讲座,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外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第三,组织教师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掌握儿童的喜好,促进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3.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好英语的老师。实践证明,儿童喜欢这个老师就喜欢他教的这门课程,所以首先要使学生对老师感兴趣,用老师的个人魅力去打动学生。老师在课堂上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深远的影响。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甚至会改变孩子的一生。表扬好的学生,鼓励较差的学生,关心“特差”的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和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这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其次,用新颖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因而要有采用最佳教学方法和最新教学媒体的学习策略。有些老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不少的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多角度感知法、交际法,等等。无论我们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认真研究,做到备课本、备学生、备方法,因材施教,不能流于形式。再有,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学生。老师有一身过硬的工夫,如你能说一口流利的、纯正的英语,能懂各行各业的很多词汇,能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学生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教学生愿学,教学生会学,教学生学到所学的内容才是我们的目的。

(2)Input和Output相结合。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这对于学母语的人来说也许是正确的。而英语是母语以外的语言,没有习得的语言环境,老师不教,学生怎么会呢。笔者认为,一方面,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增加听的输入。听可以分为仔细听和随意听。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仔细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听清语音、语调,听懂词意和句意,也可以随意听,听些英语歌曲、英语故事或英语广播等。只有扩大语言接触的量,输入大量的可供理解的语言信息,才能有效地输出。另一方面,加强有效的输出。会听、会说、会读、会写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模仿老师、模仿录音、看图说话、唱英语歌曲、猜谜语、学画结合等,都可以加强有效的输出。以听、说为纽带,统领语音、积累词汇、丰富句型,分阶段地打基础,学技能,抓能力,做到输入和输出有机地相结合,使儿童能真正学到英语。

篇10

关键词:网络教学;多媒体;英语;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互联网的全球普及,利用网络时效性、便捷性、经济性等有利条件所构建的互联网远程教育教学培训平台现已被世界各国视为国家战略和 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 。基于此 ,本文拟对 当前我国利用互联网技术较多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问题略加探讨 ,以期对互联网远程教育之良莠利弊有清醒认识的同时,还可对远程网络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方法手段 的改进与提高有所裨益。

、中小学远程英语教师网络培训的优势性(一 )对于 网络课堂 的课程可 以达到重复收 听的 目的:一 个 人 不 能保 证 上 课 的所 有 时 间都 是100%注意力集中,稍微一走神,可能老师上课教授的知识就漏掉了,而这一知识点恰恰是其所不掌握的,但是如果利用 网络教学 ,学生可以反复收听、收看老师讲解的知识,就不会存在知识点被遗漏的问题,这样保证了授课老师的最终目的;而且针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可以做更为详细的笔记,这样在 自己觉得重要 的部分不会漏掉授课 的每一个 细节 的同时,将 自己薄弱的知识环节全部弥补上 ,从而更加有利的提高 自己的专业水平 ,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 )利用 BBS如遇问题可 以随时和授课教 师沟通 :1.一般的课堂,如果老师上课,学员只能在课堂休息期间提问,那时很多学员没有领会全部的知识,只能是提出相对肤浅的问题,而且一旦下课,无法找到授课教师,那样没有办法沟通 ,往往是在课后学员经过消化理解之后会 出现大量的更为深层次的问题 ,这样沟通就会 出现问题 ,而问题得不到解决。如果应用 网络教学 ,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出现 ,在网络平台上建立针对各个教师的 BBS,或者针对授课教师和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沟通 ,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有问题的时候就提问,每天保证教师到 BBS上浏览学员的问题,保证学员的问题在几个工作 日内必须做出回答 ,这样 ,学员的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好 的回复 ,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深层次问题的解答。

2.课堂教学中每个学员所问的问题只有其本人能够知晓,同时教师也只能面向某一位学员的问题进行解答,而其他的学员不知道这一问题是否也是自己所未了解的知识点。通过 BBS这种方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某学员在网络上提出问题,所有学员是可以看到这一问题的,然后通过老师的解答,不仅提问的学员可以了解相关 的知识 ,其他学员也可 以看到问题以及答案,这样就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其他学员如果存在相关的问题,也可以在别的学员提问的基础之上继续提问,老师也可以继续答疑 ,这样一个问题可能会引发多个不同角度的问题出现,从而解决了一系列 的相关问题。这样一来 ,所有的学员都能对最初的同题以及从该问题引发 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做一个系统的了解 ,如此就可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对一个问题的深入讲解能够达到全班的学员的理解 ,大大提升了问题解答的效率 ,提高了知识面的拓展。

(三)普通课堂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让学员在课堂上所学的资料可能很多人 只是稍微熟悉 了一下就结束了,没有深人的了解到每一个细节 ,老师讲解 的地方对于学员来说也未必面面俱到。如果下课之后学员还能继续学习课堂上的资料那么对于学员来说可以把课堂上的知识进一步消化理解。网络教学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课后教师可以将本堂课程中的所有资料上传到学员空间,大家都可以分享这些资料,在空余的时间就可 以把这些资料进行 反复整理 ,进一步消化老师上课所教授的知识 。这些资料的形式不仅是文本的,同时可以是视频、音频、图像等多种多媒体的形式 ;内容也可以是多种的,比如可以是新闻的,那么这种多媒体形式就是视频信息,不仅从画面 ,而且从声音 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可以是一位主要人员的讲话,那么这种多媒体形式就可以为音频信息 ,从听觉的角度 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可以是相关文化的介绍,那么这种多媒体形式可以为图像、图形、相关的动画等,从视觉上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这样就省掉了老师上课时的担忧 ,可 以让学员下课后更好的学习课堂上没有那么多时间讲解的课堂资料。

(四)作为语言学习 ,教师不仅需要 了解学员写的情况 ,同时所 留的作业还包括学员的说的能力 ,这种作业在课堂上虽然也可以做到,但是由于学员太多,对于个人来说有用的时间仅仅为几分钟,这样的效率实在是过于低下了;同时这种作业对于课堂式教学还不能课后完成,这样就导致教师无法了解学员的说的能力 ,不能有效的安排后续 的课程。通过网络教学却可以做到这一点:教师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口头训练 ,布置 口头作业之后 ,学员可以根据作业要求课后完成相应的口头作业,利用录音设备将 自己完成的口头作业制作成电子版的作业,然后上传到教师的空间中,这样就能够达 到教师 了解学员 口头学习的情况。这样从说的角度对培训的学员进行有的放矢 ,从而达到一对一 的说的训练 ,这样就能够达到大幅度提升学员说的能力,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也大大提高了针对性 。

二、中小学远程英语教师网络培训 中的弱势 问136题解决策略目前很多中小学英语教师都存在着基础相对薄弱,尤其针对教授给学生的英语知识很多是所谓的“中国式英语”,很难 和外 国友人进行有效 的沟通。

这种情况主要是 由于对“英语思维”模式的不解所致。

就以受诟病最深的写作为例,英语世界的人们在陈述问题和作文时一般思维模式是 以“总分 ”的方式来说明观点,也就是每段的开始部分直接说明观点,然后再对该观点进行非常详尽的论述 ,同时举出大量的事实作为该观点的支撑;每一个段落只有一个核心的“idea”,所有的论据都要围绕着这一“i-dea”而论述 。当然 ,有一些习惯我们的国语也一样,但是大部分的国语思维和英语思维不同。比如:国语思维中存在的分总模式。我们更习惯于“分总”的方式 ,即先阐述论据 ,然后经过利用这些论据来总结观点;同时国语的写作中喜欢在开始部分写入铺垫,给人以渐进的方式,最终才是我们所要阐明观点。这与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恰恰相反,英语的写作思维中以总分的思维方式为主,当我们使用分总的方式时,英语思维的人就无法理解我们所要表述的含义,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所以我们应该致力于将中小学的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使他们可以针对现在的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得国人的后代可以轻松的掌握真正的英语,为今后这些国家的未来不至于走弯路、在花费大量的精力去修改 自己从小所学的知识。同时利用网络培训这种模式,无论在精力、经费等方面都可以达到节省的目的,在学识重复、知识重点 、与授课教师沟通等多个方面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