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1 04:3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本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园本教师个人培训总结

篇1

一、规范园本教研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

幼儿园为了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提出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努力把教师培养成研究型教师。

1.建立健全幼儿园园本教研组织机构。幼儿园成立了园本教研研究小组,由园长担任园本教研的第一负责人,由园长、教学主任、市县级骨干教师等组成,发动全体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

2.规范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在园本研训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我园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把以往自上而下贯穿式的教研,改为由教师主动参与的教研。教师变以往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产生了对教研的关注,突破“一言堂”的格局,开展了“互动式”教研、专题研讨、案例分析、设疑问答、教学观摩等,创设与教师零距离的教研环境。

二、加强学习培训,优化教育理念

教师是园本教研的主体,没有他们的理解、支持和热情参与,园本教研工作就难以开展。因此,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园注重多种培训形式和渠道,做到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为教师创造各种短期的外出学习机会,开阔教师视野;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征文和论文比赛;鼓励教师多阅读《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并认真摘录。在学习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要求教师在学习时,要做到边学习、边理解、边应用,使自己尽快更新观念,形成新的理念。

三、勇于实践和探索,因地制宜开展园本教研活动

开展园本教研的基本方式和核心要素是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我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了园本研究系列活动。

1.寻找问题,共同提高。我们在园本教研中搭建平台,寻找问题,共同提高。“在教学中发展,在教研中成长”,是我园园本教研工作的核心。我们以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着眼点,展开研究,引导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寻找、发现和收集问题,将问题深入到教研中,成为园本教研的内容。我们组织教师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提高教师发现、分析、反思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课题研讨,整体提升。我园一直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以课题为线索,伴随课题进行课题式教研,成为园本教研的一个闪光点。几年来,我园一直致力于各类课题研究,先后开展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在“十一五”期间,幼儿园课题《家长学校指导家庭培养幼儿爱心教育的研究》被黑河教育研究院列为重点课题。同时,由我园自主研发的园级课题《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也在各班级开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园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策略等方面加强引领,帮助教师明确研究方向,提高研究能力,全园教师积极学习、不断探索,逐步成长为对教育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型教师,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程。

3.示范辐射,带动成长。我园一直是逊克县的示范园,在发挥示范园带头作用方面,主要采取了“实地调研”、“观摩学习”等形式。我园组织骨干教师到乡镇幼儿园公开展示教育活动,并给予具体指导。教师在听、说和讨论中,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形成了“实践―问题―研讨―共识―新问题―再实践”的巡回指导模式,提高乡镇幼儿教师整体实力,实现资源共享,带动城乡幼儿园共同发展。

4.骨干联动,促进发展。在园本教研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强岗位练兵和专业培训,以教师的“一帮一”工程(一名骨干教师与一名新教师)作为基础保障,开展多形式、多方位、多渠道的培训,发挥省市县优秀教师、学科带头教师、教学能手的作用,突出个人专长,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提出问题,骨干教师结合实践与其讨论,教学主任将共性问题集中组织讨论和学习,并利用每双周的教师培训时间集中培训,使广大教师学有所长,展现个性,持续发展。

四、开展园本教研,初具成效

通过近年来的园本教研活动,我园培养了一支具有反思能力,且能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研究型教师队伍。目前,园内市级教学能手3人、县级骨干教师5人,还涌现了一批省、市级科研先进个人;教师撰写的论文、经验总结、教育教学案例等,先后获省市级一、二等奖。我们深刻认识到,实施园本教研是促进师幼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有力保障。

篇2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调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6-0032-04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各地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国家有关部门还实施了“中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中西部地区农村闲置校舍改建项目”“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等,以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农村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的确有较大改善。然而,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村学前教育需要下大力气加强师资培训。值得注意的是,当下许多农村幼儿园将园本教研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朱家雄指出,园本教研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的范式能有效回应儿童生成的低结构课程和教育活动。园本教研背景下,教师关注对创生课程的反思,在反思、对话过程中提出新问题,从而获得个人化的默会性知识。〔1〕但是,目前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对此,本研究选取四川省某县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了四川省某县6所乡镇小学附设幼儿园为研究对象。据了解,该县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每个乡镇建好一所中心幼儿园”的设想。随着乡镇幼儿园的新建、改建与扩建,幼儿园教师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大。近两年来,该县通过多种形式招聘,共新进教师120余名。目前,该县幼儿园教师队伍主要由中小学转岗教师、幼教专业毕业的熟手教师和新手教师组成。

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对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研究:(1)园本教研开展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2)园长、教师对园本教研的认识。(3)园本教研内容的选择。(4)园本教研的组织形式。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开展现状

1.园本教研的组织

从调查的6所幼儿园来看,园本教研的主持人主要由园长、教研管理人员或年级组长担任;园本教研有分年级组或不分组别全园统一进行两种组织形式;园本教研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态化的。

2.园本教研的形式

调查得知,这些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活动形式主要是组织公开教学活动,其次是主题研讨。

3.园本教研的目的

调查发现,有些幼儿园并没有真正把园本教研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工作来抓,而是仅把它作为迎合上级验收评估的手段,某些管理人员并没有在园本教研活动中认真引导教师去发现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个别幼儿园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数量,等等。

(二)问题分析

1.存在对园本教研误读的现象

从6所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形式来看,有的幼儿园存在误读园本教研的问题,如错误地将集中学习教育文件、传达上级指示、制订常规活动方案等也视作园本教研。例如,A幼儿园某次园本教研记录如下:“迎新活动安排:1.请新生家长带着孩子作自我介绍。2.教师介绍师资情况。3.亲子游戏。4.带家长、孩子参观幼儿园。”B幼儿园某次园本教研记录如下:“教研组长安排近期工作:1.拟订学期计划。2.收集各班幼儿情况。”很明显,这两所幼儿园将幼儿园的常规活动也视作园本教研了。根据朱家雄的研究,园本教研与幼儿园教研是有区别的,园本教研的实施要点是以个体(或群体儿童)和教育事件为案例,通过对话反思,让教师发现新问题,建构属于个人的独特的默会性知识。〔2〕

2.选题与农村日常保教实际相分离

研究者观察发现,园本教研的一些选题脱离农村幼儿园保教活动实际,研究的问题不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问题,而是幼儿园管理者认为应该研究的问题。一些园长热衷于从书本、杂志上选取园本教研的主题,或是以自己参加培训时了解到的某个新理论为园本教研主题。园本教研活动的进程安排也大多相似:一位教师提出话题,其他教师泛泛而谈,简单讨论后,另外一位教师再提出一个话题,大家讨论后,又转向另一个话题……总的来说,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化倾向。

3.园本教研组织缺乏专业性

以下是被调查农村幼儿园的两次园本教研记录:

案例1:主题——一日生活中幼儿常规的培养

过程记录:

主持人:班级环境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和教师所组织的一日生活活动的质量,那么一日生活中该怎么培养幼儿呢,请各位老师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段老师: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举例:食堂排队买饭)。

王老师:根据幼儿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制订一日生活常规。

……

主持人:各位老师说的都有道理,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需要榜样示范,包括同伴相互影响和教师的引导。谢谢大家的参与,今天的研讨就到这里。

案例2:主题——如何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记录:

主持人: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培养幼儿复述的能力、对话的能力、大胆表达的能力等,在幼儿园怎样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呢?

康老师: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敢说、想说、会说。教师要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

唐老师:与幼儿开展主题谈话,根据幼儿知识经验围绕观察对象等来选择谈话主题,教师可围绕事物主要特征提问。

郭老师:引导幼儿讲述,看图讲述、拼图讲述、绘画讲述、听音乐讲述、排列图片讲述、看展览讲述等都可以。

杨老师: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如故事、儿歌等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主持人: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幼儿会有惊人的发展,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

分析以上记录与深入现场观察可发现,第一,园本教研主持人的主持不够专业:一是主持人完全掌控话语权,整个活动以主持人讲述、点评为主,带有指令性;二是主持人通常在开始时简单引入,抛出讨论话题,结尾对活动稍加总结或提出自己的观点,中间由教师自己讨论,过程中没有引导,研讨活动浮于表面,缺乏针对实际的剖析;三是有的主持人不作任何总结或点评,教师讨论后,研讨活动便草草结束。第二,园本教研活动缺乏教师的反思与追踪。研究者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在园本教研活动结束后,不会对本次园本教研活动所分析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以及将有关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一些教师参加过园本教研后就“不了了之”了。事实上,园本教研是“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循环的过程,教师只有主动借助这一“循环”才有可能实现自我专业成长。第三,园本教研成果展示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一些园长在接受访谈时表示,他们希望园本教研的成果最好以论文形式发表,至少也要每次都做好记录以方便上级检查。第四,园本教研活动组织缺乏层次性,多数幼儿园只要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就是全园教师一起参与,而不会根据教师发展水平的不同分组分主题进行。

三、相关思考

(一)立足实践,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和开展园本教研

幼儿园园本教研不同于幼儿园教研,它更关注在不确定的情景下,面对不同儿童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3〕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明白,并非所有的研讨活动都是园本教研。园本教研强调从教育实际出发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构建独特的默会性知识。〔4〕只有能满足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的学习和研究,才称得上是园本教研。在开展园本教研时,教师一定要立足于自身教学实践,挖掘和提炼问题。一般而言,找准问题有四步:收集、整理、归类和提炼。例如,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要善于发现问题,抓住关键事件,活动后要积极反思,并在下一次活动中注意解决之前存在的问题,如果出现新的问题,则要继续反思、实践。通过“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的不断循环,实现专业成长。

(二)健全机制,多形式开展园本教研

园本教研的开展需要从政府管理部门到幼儿园都形成一定的机制作为保障。首先,政府应设立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专项资金,保证园本教研以及一般教研活动都能顺利开展。例如,安排经费鼓励农村幼儿园教师走出去学习或组织专家到幼儿园实地指导。相关管理部门还应深入农村幼儿园开展调研,提供符合农村幼儿园实际的教师在职培训。其次,幼儿园内部应细化园本教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可以制订园本教研常规管理制度、园本教研评价体系、教师专业学习制度、常规教研模式等。园本教研常规管理制度应对园本教研的时间、地点以及各类参与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园本教研有章可循。园本教研宜设立多元评价标准,注重过程评价、现场评价,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让教师感受到在园本教研中的成长,让园本教研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幼儿园管理者可通过建立教师专业学习制度,引导教师针对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或帮助教师分析检查进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幼儿园应根据本园实际及教师发展水平探索符合本园及本园教师的多层面、多形式的立体交叉式园本教研模式,鼓励教师采取案例分析式、互动式、辩论式等形式开展园本教研;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组织开展不同层面的园本教研,鼓励教师按不同入职年限、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组成不同的园本教研小组,等等。

(三)加强培训,尤其是提升关键角色——园本教研主持人的专业水平

主持人是园本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活动中起穿针引线作用。主持人担负着把握教研方向、教研重点和研讨节奏,引导教师对话、思维碰撞、积极参与,对研讨中的观点进行概括、总结和提升等重要责任。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组织与设计策划能力以及对教研现场的整体掌控能力等直接影响到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效果。园本教研活动中,主持人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引导教师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主持人可以根据研讨主题,拟出系列题目,引导教师围绕主题进行研讨,也可利用现场观摩的公开教学活动、案例材料等,让教师展开研讨。在活动过程中,主持人应鼓励教师各抒己见。第二,主持人应适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引导。比如,有些教师会提出一些大而空泛的问题,对此,主持人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不断追问等方法促使其明确问题,从而引导教师深入讨论。园本教研探讨的某些问题可能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得以解决的,主持人可鼓励教师带着问题进一步研究,日后再进行研讨。第三,主持人应学会适时调整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节奏。当一个问题的讨论趋于清晰时,主持人应及时小结、提升,并自然导入下一个问题;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讨论跑题等现象,主持人应及时调整,以确保园本教研活动的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2〕〔4〕朱家雄.幼儿园教育:理论的错读、误用与实践的纠结、无奈(三)〔J〕.幼儿教育,2013,581(5):4-5.

〔3〕朱家雄.幼儿园原本教研再议〔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6):6-8.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Kindergarten-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Kindergarten in Rural Areas and Thinking: Based on the Survey of 6 Kindergartens in Sichuan Rural Areas

Wen Xin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Nanchong, Nanchong, 637000)

篇3

多年来,我们坚持立足本园、以人为本、以教为真、以研为实,针对现阶段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营造和谐快乐的教研氛围,通过自我反思、同伴合作、团队引领,让教师自主参与、合作分享、乐在研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智慧,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积极打造“会学习、会思考、会做事和有诚挚爱心、有专业技能、有合作精神”的“三会三有”品牌教师团队。

一、调查关注,了解教师需求

我们关注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首先对教师的心理发展和专业成长需求,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本园教师们的想法和需要,挖掘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疏理和归类。

从问卷汇总分析情况看,在幼儿教师心理发展需求这一方面,“愉快”“和谐”“轻松”基本上是每位教师都想要的工作状态,教师认为最能影响自身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领导的态度、同事的合作、自身的专业心理、培训的条件和机会以及工作环境等等。教师最需要获得帮助的教研内容分别为科研方法、游戏指导、理论充电、课堂教学以及班级管理等等,而在“教师比较受欢迎的园本教研形式”调查中,教师提出了“轻松愉快的互动沙龙”“专家的现场指导”“有案例的讲座”“观摩活动与交流”等教研活动方式。通过调查问卷,我们深入了解了本园教师们的想法和需求,也为园本教研内容和形式的确定提供了客观、现实的问题依据。

二、探求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我们采用个体、班级、年级、课题组以及全园教研组并立的“五研”方式,分别以新教师、工作一年、五年以内、十年左右、十五年以上的不同层次教师为发展点,从每位教师的实际出发,帮助教师合理定位。以个人发展目标书引领教师分层培训,以师徒结对形式发挥优秀教师的帮带作用。激励和督促教师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要求、新方向,使园本教研成为教师挑战自己、展示自己、激励自己的平台!

在开展园本教研的研究中,我们充分采用团队学习的形式,让每个教师都在团队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获得了有益于自身的经验,搭建成长的平台。

三、挖掘切实有效的教研内容

我们根据幼儿园自身条件和教师发展需要,确定研究计划、组织和实施园本教研的内容,教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突出各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彰显教师各自的教学风格和个性,体现以园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

我们总结和归纳教师在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家长工作、班级管理和教师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推广多元化的教研内容。如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分享与思考、自主性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与指导、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有效性、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等,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园本教研活动,从而提高园本教研的实效性。

四、探索互动参与的教研形式

根据幼儿园需要和本园教师的实际需求,我们以专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杠杆,通过多种途径、不同形式、多元模式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转变视角,以寓乐于研、以乐促研的教研氛围为主要目标,创建关注教师需要的园本教研新模式。

1.换位体验

让教师扮演教师以外的角色,从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立场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获得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经验。如在家长工作案例研讨中,我们请教师扮演家长,从家长角度来审视案例,体会家长的心态,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2.团队竞赛

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基本功竞赛,如说课评课、绘画、弹唱、舞蹈比赛等。为教师提供相互观摩、学习、切磋的机会,使教师们在竞争中成长、在锻炼中提升,切实促进了全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一课多研

年级组老师以自愿或推选的方式,组成一课多研小组,成员进行了集体备课,根据教研中存在的问题,重新修改活动设计和观察记录。通过以连环跟进的方式,进行实践反思、伙伴合作和专业引领,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跟进。

4.同题异构

多位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开展相同内容的教学活动,试图寻找同一题材通过不同教师的执教,深入挖掘教材内涵、集思广益,在反复的实践与反思比较研究中,归纳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5.情境示范

把典型教师当成看得见的教育资源,让他们为教师提供优秀的教学行为示范;使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参与讨论,集大家智慧,通过归纳总结初步形成一个相对的实践策略。

6.主题沙龙

针对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引导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表不同看法,你一言我一句,分析现象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交流实践做法,享成功、解困惑,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凝聚起来,形成具体对策。

还有课题引领、案例分析等等。通过头脑风暴、辩论游戏、经验分享、专题讨论、信息交换、案例反思、现场研讨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了园内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五、整合园本教研的多种资源

1.设立执行教研组长,教师当主持

我们初步尝试了园本教研轮流主持制度,设立“执行教研组长”。业务园长确立教研主题内容,每月由一位教师策划和组织教研活动,使教师成为园本教研真正的主人。

2.巧用网络互动平台,交流更便捷

幼儿园还利用QQ群等聊天工具创建即时交流平台,创建论坛、相册、共享文件等进行多种方式的交流,巧用这些平台将为教研开辟另一个互动的空间。

3.加强园际交流互助,携手共成长

此外,我们还打破区际、园际界限,与民办、私立、乡镇幼儿园进行姐妹园互动教研,以“整合资源”为途径,实现资源共享。

篇4

关键词 学习同共体 教师工作坊 形态 机制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园本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对教研内涵的不断挖掘,改变和创新幼儿园教研的运作方式,已成为必然。但由于传统的教师园本研修主要依托园内各学科教研组开展活动,其内容多重复、形式少创新,难以唤起教师研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园本研修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受到限制。为了创新培训方式,突出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培训效果,笔者以“教师工作坊”这样一种新的研修模式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幼儿园的教研水平及管理体制。

1问题的提出

1.1实然性:园本教研的问题与不足

幼儿园普遍开展了针对实践的教研活动并已形成初步的规范性,但还缺乏明确的园本教研的理念。近两年来,随着幼儿园办园规模的扩大,教师队伍配备严重不足、骨干教师覆盖面减少,新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处于学习摸索教育教学实践阶段,需要手把手的帮扶,骨干教师教科研任务繁重,存在不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问题,教研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各层次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教研形式单一,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以下是笔者在园本教研面临的主要问题:

1.1.1水平参差不齐

幼儿园教师工作项目繁多。教师不是单纯承担一项或两项任务,而是承担多项任务,工作责任重,压力大,而有部分教师不安心工作,教育意识淡薄,再加上盲目的横向攀比,产生:“孺子可悲,夫子可怜”心理。促使教师专业成长存在困惑。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整体资历普遍低于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存在专业知识结构不强不全面,骨干教师缺乏,从教能力、研究能力都略显不足,难以适应新《纲要》的贯彻实施。

1.1.2园本培训不足

在现实工作中,教师内部教研活动、外出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专业发展困难。有些培训只是基于形式,不符合实际,培训的内容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缺少针对性,教师从中获益较少,因此,部分教师感到收获极少,且浪费时间,认为此类培训还不如不参加,这也阻碍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由于培训的缺失,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难得到更好的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不足,幼教理论也难以得到较快的更新。

1.1.3教研方式单一

园本教研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碰到困难和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故而园本教研的研究内容应立足于本园的工作实际,以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为切入点,突显幼儿园的自行策划、组织、考核的培训特点,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平时开展的教研活动有教学观摩、集体备课、每周三教研组学习等,园本教研主要由副园长进行组织引领,在教研活动中往往只限于学习相关理论,观摩课例,外出观摩学习,讨论活动反思几种方式,比较单一,缺乏活力。无法达到实质意义的园本教研的要求,想要通过园本教研来实现保教质量的提高显然是空谈。大部分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较弱,教育科研能力较差,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注重写上课,备课等常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搞教育科研,不少教师每学期的教学总结流于形式,质量低下,缺少理论指导,教学论文的写作也是应付了事,通常在教研中被动反思,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互动。研究的效果不佳,导致“教而不研”或“研而不教”。

1.1.4缺乏专家引领

制约幼儿园当前园本教研得以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专家引领。这是因为:一是教师的自身研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园本教研的有效性,普遍存在管理者与教师的研究能力不足和理念知识匮乏的问题,包括问题意识、反思能力、教研态度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目前,本园的教师队伍建设的主体是来自各级各类幼儿师范学校、职中高中幼教专业的毕业生。存在专业知识结构不强不全面,骨干教师缺乏,从教研能力、研究能力等都略显不足,难以适应新《纲要》的贯彻实施。二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科研素质离不开专业引领和指导,目前;只是本园的园长和教研组长充当专家的角色,缺少省、市、区级幼教专家的专业指导成为教师的专业指导、合作者。让教师将自己平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困惑向专业研究人员请教、促进教师本人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升园本教研的质量。

1.2应然性:教师工作坊的涵义与特征

“教师工作坊”(简称“工作坊”)属于外来词,它与英文“workshop”相对应。“workshop”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工场、车间、作坊;二是研讨会、专题讨论会、研习班。[1]本文所使用的“工作坊”一词,为其中的第二层含义。教师工作坊一般是在某一区域内,由一名优秀、高级教师主持,多位不同层级教师参与的具有共学、导教、引研性质的学习型组织。[2]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种子”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内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参与研修,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搭建一个宽松自然,集参与性、自主性、反思性为一体的合作平台,以促进区域内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工作坊模式运用于教师教育与培训,一般主要针对微观类教育问题,或由专家引导、或由主持者组织,在小范围人群内开展交流和互动。具有探讨问题深入、交流互动性极强、参与人员感受深刻等特点,可以就某一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工作坊,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的网络课程研修和基于问题解决的网络园本研修,还可以进行网络空间教学等活动。

1.3使然性:教师工作坊的价值与意义

尽管对“教师工作坊”有不同的界定,但笔者认为:“教师工作坊”是以参加研修教师为主体,以专家同行互动为形式,以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为载体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工作坊”从根本上变革幼儿园教研的制度体系,从研究的有效性出发,以教师主动的专业成长为核心,为教师构建了一个自主研究的平台, 为实施自主有效的研究活动提供基础和保障,是幼儿园现有教科研机构的有力补充。工作坊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并自主选择研究内容,是教师们为着“共同的意愿”(即要达到的共同研究目标),“心甘情愿” 地结合在一起的合作研究团队。工作坊在活动内容和时间上都十分灵活,能对研究中生成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和处理。 在活动中,面对有着共同问题的亲密伙伴,没有领导的参与和怕说错的压力,教师可以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因此在工作坊中研究的问题是最自然、最真实的。同时,工作坊在运行机制上实行完全的自我管理、 自我发展,无需外界指令而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系统。教师研究工作坊的运作极大地激活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使教师真正成为实践的主体、反思的主体、行动跟进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由此形成一种新的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通过“工作坊”系列的研修活动,全力打造本坊在专业一体化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培养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以此推动骨干引领带动全员的常态化教师研修。

2教师工作坊的基本形B

2.1组织形态

“教师工作坊”是对现有教研制度的创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建立工作坊。在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上均可以实现自主安排。幼儿园对工作坊活动只定任务,不限制也不硬性规定工作坊的活动次数。同时,工作坊可根据自己的活动内容申请活动经费,幼儿园根据申请提供合理的经费支持。所拨经费也由工作坊自行安排,教师的自主空间很大。为保障工作坊的良性运转,本园采取如下具体做法:

2.1.1自荐“坊主”--强化发展内驱力

组建“教师工作坊”,“坊主”自荐是关键。“自荐”旨在引导教师“自主发展”,而不是“要我发展”,唯有“自主发展”才有工作的内驱力。以自荐的方式慎选“坊主”,作为工作坊的负责人是工作坊活动的灵魂人物。由于工作坊的活动均为自主开展,活动能否有效的进行,坊主对研究内容的计划与把控是关键。“坊主”应具备以下条件:一要热爱教科研工作,有工作激情;二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三是能挤出时间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并带动大家一起研究。同时,幼儿园赋予“坊主”一定的权利,如“坊主”有权利对活动进行安排和修改;“坊主”有权根据坊内教师的参与情况,填写积分表,期末参与优秀会员评议。

2.1.2控制“人数”--保障研修的高效性

要保障“工作坊”研修的高效性,必须要严格控制人数。工作坊以4-6人的成员范围最为适宜,容易开展活动且比较灵活,沟通与交流都较方便。在这样的工作坊活动中,每位教师的观点和想法都会得到重视。对一个或几个问题的讨论与研究,通常大家能畅说欲言、集思广益,获得较好的效果。

2.1.3建立“制度”――保障研修的规范性

要保障“工作坊”研修的规范性,我园统一制定了“工作坊”系列制度:《教师工作坊申请表》《教师工作坊计划表》《教师工作坊记录表》等表格,以帮助教师聚焦研究问题,进行目标导向,使教研有目的的开展。为了鼓励教师的积极参与,本园采取积分加自荐的评优方式,设计《优秀会员积分表》《优秀坊主自荐表 》《优秀工作坊自荐表》,针对不同项目设立了不同的奖项,根据自荐及优秀会员积分表的积分显示给予奖励,由此激发教师们参与研究活动的热情。

2.2学习形态

基于“教师工作坊”的学习共同体,是以自组织性、团队合作性、自然真实性、灵活性为特征的学习研究组织形式,面向全园公开招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教师作为教师工作坊的成员,明确工作坊的任务和职责。教师工作坊分学科带头人、骨干成员和后备人员三个层面,并建立各项制度,要求工作坊每学期制订计划、每月有工作重点。教师工作坊在运行上形成了“规划-实践-沉淀-反哺”四个动态培养过程。

(1)规划:为让每位工作坊成员的个人规划和团队的愿景相一致,定期在团队内开展“生活会”,团队成员共同讨论工作坊的每一个发展方向。同时工作坊依据教师个人发展需要,鼓励教师提出自我成长计划。结合成员的自我成长计划,为成员制订专业发展的三年规划,从而促使每位成员尽快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推动成员的专业成长。

(2)实践:教学实践与课程开发同步。工作坊的主要成员都是教学一线的能手,能在教育教学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幼儿园通过园本课程的研究,在园本培训方面形成以广州市岭南文化、番禺区民间艺术、石镇、大龙街以及结合本园的本土特色课程建设为“工作坊”的主题研究。幼儿园提供园本培训的交流平台,让各项目的成员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工作坊成员依照幼儿园确定的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的计划与研究过程的记录、整理、反思、总结、交流等,并深入到课堂教学中,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与纠正;定期跟踪课题实施进度,检查阶段性成果,汇编课题研究成果等。

(3)沉淀:教师工作坊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园本文化,提供专业成长的学习环境,鼓励团队成员按时学习与按需学习。工作坊积极为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书籍,如《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和《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等专业书籍,要求教师们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类专辑,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在工作坊博客发表读后感,交流心得体会,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实现成员的共同成长。幼儿园开通“本土课程开发个性工作坊”博客,使工作坊成员将学到的知识经验和个人心得及时发表与分享。通过网站窗口报道幼儿园科研动态,发表教师学习心得体会和教育教学经验,使之成为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

(4)反哺:教师工作坊根据每位成员的个人特点,培养众多具有自身教育特色、能够发挥骨干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的教师。如有的教师专门负责幼儿园的信息管理工作,建设幼儿园网站,管理网站新闻,及时传播先进的教科研理念;有的教师在教科研能力方面突出,就带头进行一些课题研究或论文案例的撰写并指导带动其他教师;有的教师组织管理能力比较强,就负责策划关于教师和幼儿园的各类活动等。让工作坊的每位成员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2.3交流形态

“交流”是教师工作坊研修主体“共学、导教、引研、共进”有效形式,直接关系到主题的合理选择,研修内容、目标以及最终成效等。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通过共同学习、交流研讨的方式直面教育中的问题,其学习研讨的结果对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有直接的指导价值。真实的教育实践场景既是研究进行的主要依托,同时又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所在,正是教育场景蕴含了大量的甚至是无穷尽的待研究的问题。教师研修的根本目的是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开发适合园本的课题研究。

3教师工作坊的运行机制

3.1合作机制

“合作”是保障“教师工作坊”有效运行的外在机制,即”工作坊”运行过程中一切可合作的资源。专业引领是教师工作坊得以深化的重要支撑,幼儿园应注意凝聚力量,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专家、同行、省级、市级、县级学科领头人作用,对教师工作坊进行专业上的引领。

3.1.1坊主力量,勇挑大梁

教师工作坊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领头羊起引领作用,把工作坊的模式运用于教师培养,其主题必定要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相关联。要求坊主定期定时线下检查指导,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承担教研公开观摩活动指导和引领等任务。笔者在教师工作坊的工作紧紧围绕着本园本土课程的开发,从“礼仪教育、特色小吃、民间体育游戏、岭南文化”五个板块出发,教师制订计划、搜集资料、选择整理,深入思考,把握方向,把每个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反思、教师研究与专家指导等相结合。工作坊所有成员获得了“计划、分析-行动、观察-反思、总结”这一螺旋式的互动上升式发展。通过专题研讨、汇报展示、主题活动、特色课程等形式,让成员们根据课题内容和地方特色,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

3.1.2同行互动,连锁带动

以工作坊研讨交流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同行、省级、市级、县级学科领头人作用,对教师工作坊进行专业上的引领。以点带面,同行互动、连锁带动。深入教学第一线,发现问题,了解教师的困惑,并努力提供策略上的支持与帮助。在工作坊建立的过程中,承担任务向全市、区、镇街幼儿园开放、介绍本土课程开发的经验,同时工作坊成员向当地的姐妹园介绍“我爱番禺、我爱大龙”本土课程的内容。承办市级幼教教研员会议,争取在区学做经验介绍,为了让更多的同行了解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通过幼儿园的网站平台,设立工作坊专项博客页面,促进园际间的交流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3.1.3专家进园,点晴拨雾

幼儿园积极创设条件,经常邀请教研室、幼教专家来园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为教师提供与专家面对面对话交流的机会,以此拓展教师的眼界,丰厚教师的幼教理论知识,进行专业上的引领。

3.2交互机制

“交互机制”是保障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运行方式。通过以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为载体进行启动学习研究模式,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发展。工作坊吸收的成员都是工作积极性比较高、内驱力比较强的教师。优厚的学习条件和政策倾斜,激发了成员们主动学习的愿望。工作坊创设条件,激励教师向书本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与教育大师们进行对话,聆听来自教改最前沿的声音;向优秀教师学习,努力发现和借鉴别人的长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3评价机制

“评价”旨在促进“研学主体”内涵发展和持续发展。“教师工作坊”作为在园本教研实践中的一种积极尝试,其自愿选择、自主活动及其内外结合的激励机制,以工作坊研究的基本经验为依据,以教研组为评价主阵地,注重日常教育科研的反馈作用,注重教师自评、组内互评、专案点评、家长议评等多角度、多层面的反思,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以推进工作坊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工作坊”是以参加研修教师为主体,以专家同行互动为形式,以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为载体的“学习共同体”。其基本形态有组织形式、学习形式、交流形式,其运行机制包括合作机制、交互机制、评价机制。“合作”是保障“教师工作坊”有效运行的外在机制,即“工作坊”运行过程中一切可合作的资源,“交互”是指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评价”旨在促进“研学主体”内涵发展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闵艳莉,周燕.教师研究工作坊:一种新的园本教研组织形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9.

[2] 沈杰,苟中华.走出盒子--开放式国际工作坊的教学理念与实践[J].建筑学报,2008.

[3] 周毅刚,袁粤.工作坊--实现公众参与规划设计的一种有效易行模式[J].新建筑,2006.

[4] 杨敏毅.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J].大众心理学,2007.

篇5

保育员工作培训心得范文精选   通过这次保育员培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的幼儿园教育理论知识,学到了教学技能,而且还发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初冬季节,寒风瑟瑟,我的内心却沐浴阳光,温暖似春。16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陕西省乡村幼儿园“保育员”培训。我非常感谢园领导给我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次培训,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在短短7天的集中培训中,我聆听了来自省内外专家、教授和骨干教师们的精彩讲座,他们用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还参观了机关幼儿园。无论是理论上的学习,还是实地考察活动都收获颇丰,感触很深。现将我的感触总结如下:

  首先使我重新认识幼儿教育,明确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培训中我聆听了国培专家欧从容老师的《静待花开,润泽生命》从教育理念,对幼儿专业化的管理是我很受启发。张丹枫老师的讲座内容是我对学前教育有了新的认识。美女老师王双伟的音乐律动课使人难忘。窦敏娜老师的讲座《保育员职责与价值》和《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窦敏娜指出了幼儿园保育员职责与价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关注重每个孩子的快乐成长,明确了新时期的保育员基本素养———“保”“育”结合,表面安抚与内在需求的有机统一。讲座让老师们明白了,做好各项保健工作,其主要是耐心、细心的对待幼儿。保育员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幼儿园教师的助手,她辅助幼儿教师负责幼儿的保健,并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老师们将用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保教工作中。

  让我认识到了幼儿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对幼儿而言,幼儿教师应是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丰富儿童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的“导师””;在幼儿园教学管理中,幼儿教师应是能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艺术家,能够促进家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对教师自身而言,幼儿教师则应扮演好“学习者与学者”的双重角色。

  而我们的责任则要保护他们的安全,教导他们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从一日常规开始,从各方面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让我们的小朋友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在健康方面除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我们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未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老师必须得不断反思,分析自己的教育言行,努力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目标,规划新的发展,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保育员工作培训心得范文精选   20xx年7月5日——7月19日,我与全省幼教界的700多名园长相聚在美丽的避暑之都贵阳,共同参加贵州省幼儿师范学院组织的贵州省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在这短短的15天时间内,我们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参观了著名幼儿园,观摩了优质教育活动,听取了知名园长的管理经验介绍,课余时间我还与来自全省各地的部分园长同行就办园经验、管理方略、幼儿园特色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这次培训活动不仅使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洗礼,给我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聆听讲座,更新理念

  此次园长岗位培训班受到省教育厅、省师资处领导的高度重视,省教厅副厅长李厅长、幼教处处长谢晶亲临现场并作重要讲话。最近发生了两件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大事情:首先,国务院出台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里面,有一章节是专门写学前教育的;其次,国务院专门召开常务会研究学前教育并且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1号),从中央到乡镇都召开了学前教育会议,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它让我看到了“学前教育事业规模空前发展、多元化办园格局已形成、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制度基本建立、公办优质幼儿园辐射作用强化、建立了较完整的教师培养培训方式;贵州省《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了更让我领略到了省的政府逐年在学前教育加大财政投入的欣喜。随着乡镇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园长培训等紧锣密鼓地展开对学前教育的前景充满期望,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前教育的盛夏已经来临了。

  丹麦幼教总监蔡伟忠对“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研究”提出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现实的或潜在的领导力这种观念让我对加入幼儿园园长队伍充满了信心,听了他关于领导者的专业解释更是对领导者有了重新的认识,懂得了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知道了领导者应该是行政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等多重角色的综合体,也知道了园长与校长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根据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周刊总编苏令教授提出的“五向度模型”对照自己,认识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贵州大学法律系教授陈玉斌的“幼儿教育政策法规”让我回顾了幼儿园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了解了幼儿园事故产生的僚本特征;懂得了幼儿园安全事故处理可遵循的原则,如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原则等;学习了幼儿园安全管理与事故处理的政策法规。

  贵州省幼儿师范学院副校长翟里红教授的“标准”视野中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探讨向我们解读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了解幼儿教师发展的历史,才知道是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第一次提出了幼儿园教师,也就是把有幼儿教师归入专业队伍中了,名称变了,地位也提升了,相应的收入也提升了。而幼儿园教师的地位不高跟专业性直接相关,现在整个教师队伍正朝这个方向走。也学习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必须具备的的六大特征。

  听了杨先予博士的讲座后,我对如何开展幼儿园园本教研有了更深的认识。目前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是教研内容指向不明;其次是园本教研组织建构缺少活动;最后是园本教研策略缺乏系统设计。造成了活动形式单一,大部分是研教材或是同课异构,我们的教师大都是在模仿,而不是原创,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杨教授在分析了这些问题后并指明了园本教研的出路:园本教研的内容指向应该是帮助教师建构学科知识也就是PCK,所谓PCK,就是指领域学科知识加教学法知识再加教育情境知识。并指出教研改革应基于教师的PCK以领域分类选择首席教师,建构首席教师负责制的新型教研制度。

  二、跟岗实践,参与管理

  参观了贵州省第五幼儿园,现代第九幼,E智幼儿园,真是让我眼界大开,不论是总园还是分园,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每一处、甚至每一个角落都布置得独具匠心。绿草、大树、花园生机勃勃,点缀着美丽的幼儿园。各种专业设施和教玩具齐全,墙面的装饰与布置展现出积极、博爱、专业的文化氛围。我禁不住感叹:这才是孩子幼年的幸福摇篮啊。

  第五幼儿园是一所省示范幼儿园,在建园以来,迎来了累累硕果。在生活中学,在规则中养,在探索中寻,在行动中知是他们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通过“师徒结对“充分发挥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基本功比赛“使新教师尽快提供业务能力;通过“教学沙龙“提高教师教科研的能力,幼儿园就这样通过通过多途径的教科研、园本培训使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学者型的优秀教师。如何通过园本教研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正是我们这些乡镇中心园园长最困惑的一大课题吗?此次在机关幼儿园的`跟岗实践,无疑让我们茅塞顿开呀!的确,通过园本培训、园本教研,帮助青年教师在业务上成长起来,已成为我园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任务。

  另外,我们还跟岗观摩了“贵州省语言文字教学活动研讨会”,通过听专家讲座、名师上课、专家评课等形式,让我们今后对如何开展幼儿早期阅读、如何选择适宜的幼儿早期阅读图画书有了更深、更准确的认识,收获很大,对今后的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很有帮助。

  通过实践引领,我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总结自己的管理得失,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

  三、交流互动,分享经验

  在这次园长培训开班仪式上,谢晶处长就向我们所有成员提出几点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要我们在培训中积极互动,及时反思。我们不仅在专家讲座时积极互动,在跟岗实践时,我们与跟岗幼儿园的领导、教师甚至保育员也不时地交流、沟通。另外,在餐桌上、寝室里也会不时的听到我们交流办园心得、互传管理经验。当然,这种交流还延续到了培训后,我们培训班专门建立了一个QQ群,我们跟岗实践小组也另外建了一个QQ群,以供以后继续交流、学习。

  最后,真诚地感谢贵州幼儿师范学院的各位领导以及班主任王新华老师的付出,给了我们这次开阔视野、激活思维、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我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学习各领域的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一定能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好好总结,好好反思,争取早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当中去,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保育员工作培训心得范文精选   2012年3月23日,在教育局的关心与爱护下,在园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阳光幼儿园进行了幼儿园保育员岗位培训,全区各幼儿园都派员参加了这次培训会。经过一天的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作为一名保育员,我很高兴能够胜任这个工作。虽然只是一天的培训,但通过学习与培训还是引起了我的深思:怎么做好一名幼儿保育教师呢?怎么样照顾每一个孩子?怎么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在心中有了自己的答案,回家看了一些保育的书籍及其儿童成长方面的书籍,我悟出了我认为“宽严结合”是幼儿教育的基础,“沟通合作”是幼儿安全的保障。现将培训后的心得记录如下:

  首先,要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点滴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树立起“一切为孩子”的崇高思想。

  其次,在生活中对孩子要奉献我无私的 “爱”,因为“爱”是幼儿园教育的前提和核心。我坚持用“细心、耐心、爱心、热心”对待孩子,我把每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从心底里关心爱护他们,努力做到对他们的生活照顾更多、更细。我以亲切的语调、温暖的拥抱、细致的照料、友善的笑容来吸引幼儿。

  从开始进园起就要努力营造舒适干净的环境以迎接小天使们的到来,早上第一次见到幼儿开始,我们就是细心的观察每个幼儿的穿着与精神状态,一旦有不正常的现象,立刻引起注意加以防范,平时发现幼儿有小的失误与过错,当耐心说理不责骂他们,对每一个幼儿

  都要有爱心,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特别是体弱幼儿更当给予更多的关怀。在小孩进餐时,也就从进餐的各个环节加以重视:如偏食的幼儿,要注意纠正;进餐时间与速度上要不紧不慢;进餐的量上不宜过饱等等。当幼儿午休起床时就及时加衣与梳洗,同时还要看看有没有小朋友把大小便弄到了身上或床上。

  再次,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上对幼儿要从“严”要求,“严”其实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负责任的“爱”。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如果我们不严格要求,而是放任自流,就会给孩子们养成一些恶习,甚至误人子弟。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可以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当然常规也不是以牺牲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我们班个别幼儿生性好动,比较调皮,我相信如果和其他老师步调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渐能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捣乱的小朋友少了,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多了。。

  最后,加强“沟通与合作”也非常重要:保育员与老师沟通合作,能使幼儿在每个时间点上得到大人们的关爱与保护,能使保育员与老师更全面的了解幼儿的学习生活情况,更好的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遏制一些不良现象。

篇6

关键词: 园本教研 效能 教师专业成长

园本教研:园本教研强调教师的主体参与和个人反思,强调每个幼儿园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在教研活动中的整体作用,以研究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核心。通过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种基本的力量,促进幼儿园、教师及儿童的共同发展。园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提高幼儿园的办学层次,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设计思路:我们发现现阶段幼儿教育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过于注重教学模式,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不足;过于看重幼儿作品评价,忽视幼儿在过程中的其他发展;过于注重创作结果,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表现创造发展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刨根问底,改变教育现状要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我听到了,随后就忘;我看到了,也就记得了;我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在本次园本教研活动中,我设计了四个让教师“研、疑、思、行”的环节,转变落实教研目标,通过参与体验、反思讨论、分享提升、现场践行,针对“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自主、创造性发展”,以提升教师在活动中的教育观念及组织引导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次园本教研的目标。运用参与体验式学习方法开展教研活动,让我园的大、中、小班教师全部参与,通过带入问题情景;现场跟踪式反思学习(现场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寻找解决的策略);反思经验分享引领学习。让各位教师在参与体验活动中,换角度去感受、理解、关注孩子,审视反思自身的教育理念及行为,分享有益的教育智慧及经验,梳理更新教育理念,“从知到行”地现场实践设计教育活动,充分激发教师头脑,调动教师们的积极参与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活动纪实:以“活动中教师如何促进幼儿自主、创造性发展”为主要研讨内容,通过本次园本教研中体验・讨论・思悟的活动,让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及教学策略进行有益反思感悟,相互间进行合理的梳理和经验分享。通过现场实践,让教师把获得的教育新启笛,从知落实到行。设计四个由浅入深的参与体验式活动,以问题为线索串联各个阶段的教研活动,循序渐进开展,反思梳理有益教育经验。为了消除大家的紧张情绪,在园本教研活动开始时,从观看周杰伦搞笑图片热身活动开始,让各位教师放松身心投入到体验活动中。整个教研活动主要围绕“参与体验(研)――问题反思(疑)―理论提升(思)―现场实践(行)”这样的一体化教研模式进行。我采用了让老师“分组互动―分享合作”的形式,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要听和记,更重要的是要想、说、做和分享。教师们在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体验活动中,不断地调动自己原有的经验,丰富与调整自己原有的教育认知,更新教育认识。在和谐、平等、活跃的氛围中,通过反思讨论、理论提升、互动分享、现场实践,教师们讨论思考分享了“活动中促进幼儿自主、创造性发展”的策略,并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分享交流,实现了资料经验共享,然后通过反思、总结升华为理论,最终应用到现场实践中。研讨体验活动经历了一个“从实践(个人的体验)――理论(包括个人的认识)――实践(教育的具体活动)”的过程。教研活动最后我们还收集“好奇心集”,收集记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困惑,为下一次教研活动准备。

案例分析:教研活动中,我们可喜地看到:广大教师参与积极性强,针对问题讨论反思积极,在学习中收获、交流中思考、表达中地成长、实践中锻炼;在教育上能更多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各年级组都能集思广益,体现了各年级组年龄特点,尤其是在小班组教师现场反思讨论上更深入细致和剖析深刻。而且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广大教师能从幼儿出发,转变教育观念设计活动,分享了许多灵活多变创新的方法及思考。园本教研活动的实践,让我感悟收获:1.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应从实际出发,切实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个个小而实的问题,避免教研活动“浮而虚”,流于形式。2.“教条式”地告诉各位老师如何做,不如设计体验情景让老师们思考讨论感悟来得更深入和有效,要深入地了解教师,不做教育理念的告知者,而做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启发者。3.尊重教师的体验感悟,开放包容式的教研环境更有利于教师的发挥和发展、园内学习研讨氛围的形成。4.加强创造教师间多维度的互动交流,更能促进老师分享成长提高,要充分挖掘利用好身边教师的有益经验。5.丰富的教育理论积累支撑,幽默、简洁、精练的语言主持,更能为教研现场添光加彩。6.在园本培训活动中,作为活动主持人,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示范的榜样。

从本次园本教研案例分析研究中我们发现:要提升园本教研效能,教研活动组织开展就要注意:

1.“研”和“疑”相结合

从本体论角度来看,“园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园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设计问题情景,让“疑问”促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中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体会“此在”的乐趣和“当下”的价值,体验什么是“研究”。围绕幼儿教育工作中一些小而具体的问题,如:小班幼儿怎样开展趣味性线条训练等问题,以竞赛、教育反思、观察分析、研讨等多种形式带动教师思考。教师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研究的意义,实现从教育浮光掠影的“经过”到能够记得住、说得出的教育“经历”,再总结提升为可迁移运用的教育“经验和智慧”。

2.“研”和“思”相呼应

对于一线幼儿教师而言,研究更是一种思考和梳理,是把一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加以整合的过程。作为一名教科研管理者,指导教师开展园本教研的核心是让理性思考逐渐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和习惯,从而能够有深度和广度地分析孩子的表现、反思自己的理念和方法,调整自身教育教学的行为的行动,实现研究“学生、自己、教学”三维一体的研讨探究。“园本教研”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给教师一些现成的研究方法,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最后辅以相同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不同教师的彼此交流,互相感染和强化对研究的认识,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认识”到“接受”的转化。只有将一线教师的研究与其需要、兴趣和能力相结合,从研究具体实践问题开始,打实基础,才能真正解决一线教师的研究之惑,让“园本教研“真正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参与能动性才能加强。

3.“研”和“行”相渗透

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园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出现新教学理念、思想,新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这些研究探索的新理念、内容和方法的落实,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研究。因此,研究和实践合一,在教育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教育行为看做是下一个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中展开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为改善自身的行为而不断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

利用研、疑、思、走一体化教研模式,“唤醒”教师沉睡的研究意识,幼儿教师才能在“园本教研”中学习、分享、交流、碰撞,打造团结、共同成长、上进的教师互惠共赢的团队,建构和谐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篇7

首先,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确定园长是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还是参与者、指导者和支持者。要成立以园长为组长,业务园长为副组长,各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园本教研组织机构,进一部落实各人员的职责,分层管理。形成一个教研工作管理网络。同时进一部完善园本教研的管理制度。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园本教研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备课制度、家长工作制度、继续教育工作制度、年级组长工作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等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并运用园本教研考核制度,奖励机制,发挥学科带头人示范作用,如: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几年内承担或参与市级科研课题有阶段性成果,并在市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本人撰写的有关文章的教师聘为学科带头人。使优秀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职称评定,个人评先,外出学习等方面给予倾斜,这样更激励教师的园本教研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其次,树立教师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是推动幼儿园发展的根本动力,新《纲要》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必将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在我们着手开展园本教研前,通过组织教师讨论、与个别教师谈话等方式,发现教师在工作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重教不重研,二是教研功利化。针对这两大问题,我们制定了调查表,旨在了解教师的生活状态与工作状态之间的联系。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们普遍认为社会地位不高,社会期望过高,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面对这些社会压力和职业压力产生了职业倦怠。针对此类问题,园领导层应积极应对,努力为教师提供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利用各种形式(如心理拓展训练等)调节教师的心理状态。寻找让教师感到亲切、能引起共鸣和思考的问题并使之成为研究的核心,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让教师真切感受到教研带给自身专业成长的作用,体验教研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改善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帮助教师消除职业倦怠,带来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顺利开展园本教研奠定基础。

调整好教师的教研意识后,怎样有效地开展园本教研呢?我认为可从园本教研三机制入手。

一、引领机制

(一)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园本教研的理论,弄清什么是园本教研,园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通过学习、实践,让管理者理解到园本教研应以幼儿园为本位,由研究者和骨干教师作引领,以教师自己或他人的行动为基础,使教师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应做什么,能自动地、无意识地做出最佳反应,与幼儿、家长进行有效的互动。

(二)园内学习

收集问题(各位教师以纸条、口述等形式将问题提供给保教处)――选择问题(保教处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分析、讨论(继续教育中心组织全园教师讨论)――实施(全园试行)――反馈(教师反馈给保教处)――研讨(继续教育中心,再次得出结论)――推广(全园)。问题出自教师,教师的参与性提高了,同时提高了教师的研讨能力。

(三)请进专家

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省、市等专业研究人员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教师也将自己平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惑,列成单子,归好类,把不能在教师交流讨论中解决的单独列出来,向专业研究人员请教。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促使教师本人的专业水平不断的提高,从而提升以园为本教研的质量。

二、反思机制

(一)课题研究:通过在课题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在全园也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

(二)活动反思:针对教师对一些教学活动消极处理,不分析原因,不想办法解决,没有反思习惯的状况,应引导教师将自己工作中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并及时地体会与反思不足之处,在下一次的活动中加以改进。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使教师进一步理清自己设计活动的思路,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同时让也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拟定教育策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参加培训,使自己更有明确的方向。

(三)个案评析:个案记录所收集到的各类反映幼儿活动状况的资料不仅折射出幼儿发展的整个轨迹,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把尺子。在个案记录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所呈现的材料及时进行思考,判断这一材料可以提供哪些信息。每进行完一次个案记录,教师都可通过幼儿对各种活动所做出的反映去判断活动的内容、方法以及指导过程的组织是否正确,估计活动对幼儿所产生的影响,并根据所列举的材料作一次总结分析。

三、互助机制

(一)帮扶制: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指导,特别是与名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必须全力做好帮扶结对工作,承担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导任务。

(二)观摩制。新教师听老教师的课是一种教学观摩活动, 在教学现场领略老教师在驾驭课堂、幼儿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用心体会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将老教师的闪光点为我所用。

篇8

一、实现教研网络信息化

教师个人的智慧如何快速传递给更多的教师?在网络时代当然要借助现代信息平台来推波助澜,为此我们提出了网络教研。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网络教研能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和互动,最大限度地放大“智慧传递”的后续效应。

1.在线讨论。我园由电教教师牵头建立了网络教研QQ群,所有教师都加入群中。每个月由教研组长或者年级组长有目的地发起话题,教师们自由参与,在线讨论,在讨论中逐渐掌握先进的理念和正确的做法。如最近有位年级组长发起“是幼儿游戏还是游戏幼儿”的话题,教师们在热烈的讨论中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引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2.撰写微博。现在年轻教师一见面,话题往往是“我看了你的微博……”,因此,我们倡议教师把班级中发生的有趣故事或者教育感悟写成微博,每个月评出“微博教育明星”。教师们坚持写微博,不但锻炼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观察孩子、发现故事、提炼问题的专业水准。

3.资源共享。我们建议教师把好的活动方案、自制的教玩具等随时上传到共享中。外出培训的教师,要及时把相关的信息和PPT、视频等资料上传,让所有教师共享资源。

二、用科研的思路做教研

用科研的思路做教研,科学、严谨、创新、系统,有助于教师们在教研中获得成长,也有助于管理者有序、深入地组织,整个教研易于形成良性循环。下面,以我园的一次科学专题研讨为例,和大家分享我们的具体做法。

开学初,结合江阴市要举行科学活动比赛,我们确定了以科学专题研究为主的教研活动,并用科研的思路开始进行园本教研活动的策划。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我们翻阅了大量的科学领域的资料,掌握了当前科学教学的主流价值和存在问题,并选择其中的一些文献进行学习。

第二阶段:问题调查。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了解当前我园教师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和难点。最后汇总出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不知道如何选题,即什么样的内容符合幼儿年龄水平又具有挑战性。二是教师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缺失。三是缺少科学活动组织与师幼互动策略。

第三阶段:设计教研方案。针对主要问题。我们设计了一学期的系列教研活动,如沙龙活动“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教师试操作活动“科学活动中材料的选取和利用”。视频学名师活动“科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等,一步一步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第四阶段:实施方案。我们采用丰富多彩的教研形式,让园本教研既生动有趣又不断深入。如观看名师的教学视频,让教师自己来发现科学活动的选题和组织策略:分层次模仿再创,由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操作实践;与名师零距离对话,聆听名师的言传身教;人人参与大比武,检验学习的效果;推选出代表参加高一层次的比赛。

第五阶段:总结反思。专题活动结束后,每个教师都要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总结,园内再组织集中交流。

三、开展园际间的教研活动

我们和上海科学教学的名师共同策划了一次大型的两地五园的园际教研活动,主题是“与名师零距离——同课异构科学教学园际交流”。从策划到组织、实施、协调、主持,再到最后的报道,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进行了精心设计,目的就是充分利用资源、整合资源,让活动效益最大化。例如:利用QQ和上海名师联系,设想和碰撞了多个方案,最后确定同课异构,让教师感受真实的课堂设计。再如:同课异构怎么组织?园际讨论用什么形式?讲座讲些什么内容?我们都和参与的园所、名师进行了反复的沟通。

这次的园际交流,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大家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上都有了明显的转变和提升。此外,我们还积累了搞大型教研活动的经验,拓展了园本教研的思路。

篇9

关键词: 铸就办园品牌 园本培训 园本教研 园本研发

我园是江苏省首批示范性实验幼儿园,10多年来,精心策划品牌发展战略,逐步实现品牌办园的目标,扩大影响力,迅速腾跃为颇具知名度的学前教育品牌。实践证明,铸就办园品牌的关键,是继承和完善人格课程核心思想与教育教学理念,把握课程与幼儿人格培育的核心。

一、注重园本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解读力

《人格摇篮课程》对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对幼儿人格、行为的深刻理解和认可,对幼儿开展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有效教育。

(一)思想引领――全面理解课程。

一方面,专家引领。我园推出专家引入制,建立专家库,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专家来园作讲座,开展教师论坛,进行具体指导。我们还采用“走出去”专题学习、互动式培训等方式,以保障课题的开展。

另一方面,自主研究。课题领题人曾给教师做《人格摇篮,面向未来》等多次讲座,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真正理解人格的涵义、《人格摇篮课程》的内涵、课程价值取向;懂得“人格摇篮的教师”必须努力修炼自己的人格,不断追求人格的完善。

(二)拜读名著――深入解读课程。

从根本上来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倡导教师乐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亲近名著、感悟生命、灿烂人生。我们聚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创设学习阵地――“侨谊摇篮书屋”,制定长效学习机制,每个月都有读书日、交流分享日、网上阅读日;教师人手一张学习卡,一本《阅读心得册》,随时随地记录下阅读学习的摘记、感悟、反思等。

(三)专业平台――努力践行课程。

《人格摇篮课程》的实施,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努力让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提升专业水准,具体做法是健全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教师梯队”培养计划。

我们制定了《教师发展趋向参考意见》,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和八项发展类型:“新手期”、“适应期”、“稳定期”、“高峰期”,“入门教师”、“入行教师”、“合格教师”、“成长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特级教师”,提出每个时期、每个类型教师的发展目标。教师参照《发展趋向参考意见》,寻找自身发展目标,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园领导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给予相应的支持,让每个人有自主选择发展的空间,确保教师专业发展总体规划得到较好落实。

二、立足园本教研,历练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我们从园本需要、教师需求和课程特点出发,倡导“有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的园本教研模式,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师发展,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采用的园本研训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年级部行动研究――让教师成为课程主导者。

我园是一所拥有54个班级的大型幼儿园。为扎实有效地实践课程,我们将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落实在年级部,由市、区教学能手担任年级部长,带领教师开展各类园本研训活动。在“链接式主题帮对”、“金点子会”、“新问题研讨沙龙”等课程研讨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大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课程实践与改革,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承担责任的课程建构意识,成为课程实践的主导者。通过“参与式”和“浸入式”的课程研讨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课程的忠实“传教士”,逐步转变为课程实施的领导者。

(二)学科组课例研究――让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

为充分发挥教师所长,我们首先成立学科组课题研究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和擅长的学科,开展教学研究。

其次,完善学科组管理机制。其中,课例分析会是我们课题研究又一有效载体,是让所有参与园本教研的教师经历一个融入教学与研讨的实践和反思过程;是与课例的实践者共同实践的过程,更是共同产生问题、困惑,以及在思维碰撞中,共同寻求解决问题与方法的过程。首先,在学科组内开展“一课多研”的教研活动,即选择主题,确定内容,共同讨论,然后,由一个老师承担执教活动。通过多次实践、研究和反思,最后向全园展示,让大家得到共同发展与提高。

(三)班主任叙事研究――让教师成为课程反思者。

班级是课程实践的主阵地,班主任是课程实践的一线工作者。我们要求教师具有问题意识和课程意识,自己的研究应紧密联系每天的教学工作。通过对个人教育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认识自己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进行有意识、系统和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改进教学实践。

三、重视园本研发,提升教师的课程构建力

(一)全体参与课程开发。

我们让全园教师明白幼儿园课程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应根据教育目标,结合本班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适当加以调整完善,逐步树立起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均是课程内容的“大课程观”。

我们鼓励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课程构建中。年级部长和学科组长带头,组织发动大家,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各种渠道,收集有关人格课程讯息,成立“课程资源库构建小组”。各年级部经常组织和发动教师开展“网络教育论坛”、“班级网页制作大碰撞”、“多媒体教学分享会”等活动,多渠道收集适合人格摇篮课程的信息资源。

(二)动态生成课程资源。

在日常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对幼儿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是指在师幼互动中,随着教学情境的发展,流动的、瞬间的和短暂出现的教育信息。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就能抓住契机,作出及时反应,即能及时捕捉、激活和利用,使之成为重要的、个性化和生活化的课程资源。

(三)整合社会各方资源。

生活即教育,环境即课程。幼儿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是来自于他们生活与环境的活动资源。我们鼓励教师要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生活;与孩子们一起看动画片、一起捉迷藏、一起玩风筝。只有和孩子玩在一起才能了解孩子,上好属于孩子的课程。因此,生活中的花草树木、日常用品、玩具图书、父母长辈、同伴教师等各类元素,都被老师们充分地、有效地、巧妙地、整合地融进《人格摇篮课程》中,构建了一个个生动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库。

四、研究成效显著,实现特色办学新跨越

(一)丰厚了教师素养,铸就了健康人格。

在践行《教师人格标准》、《教师工作守则》中,老师们努力培养自己成为热爱工作、富有爱心、诚实正直的人格摇篮教师,学会微笑和赞美,学会坚强和勇敢,学会勤奋和努力。

通过对教师的分层专业培训,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达到35%和64%。培养省、市、区级骨干教师28名,新增市学科带头人3名、市教学能手5名、市教学新秀5名。骨干教师比例达22%。培养省、市、区优秀教师27名,占教师总人数的21%。同时,涌现出一批省优秀共青团员、市“十佳女教师”、市“青蓝工程”活动优秀指导老师、市青年岗位能手、市优秀青年教师等先进个人。

老师们通过思考、总结和整理,撰写出了许多有质量、有价值的教育论文。三年来,共有22篇文章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另有239篇文章在各级各类论文评选中获奖。

(二)彰显了特色课程,培养了健康儿童。

我园《人格摇篮》教育资源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已有上万个文本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有49节优秀教育活动课,在全国、省、市进行展示,获得好评。我园多次承办全国科技教育课题、全国幼教研讨培训班、市、区园本教研现场会36次,获得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在省、市、区组织的小铃铛文艺汇演、绘画、围棋、电脑等各种重大比赛中,共有1934人次获得金、银奖、一等奖。近三年来,无锡电视台新闻频道、无锡教育电视台、无锡日报、江南晚报等新闻媒体,对我园课程实施的相关内容,作了300余篇次的专题报道。

篇10

一、用心制定园本培训目标

我们鼓励教师结合幼儿园发展目标、自身发展需要和专业成长的特点,制定教师个人三年成长计划以及每年的个人专业成长目标。以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口,建构引领指标,搭建成长平台,使教师在自我定位、自我规划、实践反思等的层层深入和不断循环中实现自我发展。此外,每学期初,我们也根据教师的需要来汇总,制定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幼儿园培训计划,具体规划到“每位教师本学期主攻的领域”“想要进行哪方面的培训”等等,使培训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有据可依,为教师的发展需要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精心安排教师参加实践活动

继续传统年级式教研。我园选择了将教研组具体管理任务交给年级组长的方案。因此,在配置班级、年级成员时,我们都从年龄、职务、知识、能力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例如,在年龄结构上体现新老结合,知识结构上使经验丰富的教师与资历较浅的教师搭配等,尽量做到优化组合。通过“监管”和“梳理”,以课程为载体,让年级组长成为本教研组工作的引领者、推动者,让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每周一次年级组集中教研,针对主题活动内容、主题环境、区域内容和材料、教学策略等,开展年段审议与评价,还鼓励教师提出自己在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年级组长组织大家进行研讨。

注重分级项目式培训。每学期初,根据教师培训的需要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五大领域研究,除了年段的教研,我们还建立了多个“同质教师联盟”,通过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语言引导策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优化指导”等主题研讨、论坛、教学观摩等,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还鼓励教师轮流主持,共同策划与组织活动,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我们也鼓励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申报子课题,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创设观摩与学习平台。无论老师们到哪里学习,都养成了“三必须”的良好的习惯:必须记下最好的经验、必须写下自己的感悟,必须回来交流。正是这种好的习惯养成了老师们不分你我、互帮互助的优良园风。为了更好地提供新教师学习的机会,幼儿园营造了良好的观摩活动文化,定期开展不同层次的公开活动、观摩活动,提供新教师向他人学习的机会,或组织开展新教师教学竞赛,以赛促培。

倡导现场研修式交流。我园采用一课三研、教学沙龙、现场教研、联盟活动展示等形式,为老师们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在同伴、同行的建议和有效的引领下,得到启示,在真正的教育情境中得到历练与提高。我们还经常提供教师“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机会,如实施项目负责制,把每学期的大活动设立成项目,例如大厅布置、公开教学活动展示等,让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等轮流参与和报名,给予每位教师展示、锻炼的机会。这也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每位教师的长处和独特之处,以便今后开发她们的潜能,塑造出个性各异的教师。

三、 真心组织教师开展评价工作

要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就必须在幼儿园营造一种良好的民主氛围。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及时地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能有效提升教师进取的动力。为了激发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我们还让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记录、总结和规划,并量力而行,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提出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只有通过自主规划和发展,教师才能实现由“要我发展”变为“我要发展”的个人意识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