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的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2 17:1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规划的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规划的总结

篇1

关键词:M企业;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计划;结合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2

一、M企业的基本情况

M是根据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性质应运而生的企业,现正处于转型期,主营业务是道路施工、养护,正经历由国家保护向自主参与市场竞争的转变,整个企业缺乏竞争力、缺乏活力。

该企业人员结构复杂,事企混编,人员老龄化且学历水平偏低,员工对自身发展无定位,缺乏目标,对企业的发展缺乏信心,竞争意识不强。

后备人才储备不足,工程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不能满足实际工程施工及企业资质的需要。

二、M企业的培训计划分析

为扭转这种对企业发展不利的局面,企业努力尝试把年度职工培训计划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

1.加强对职业生涯相关内容的培训学习,提高从管理层到职工个人对职业生涯的认识

职业生涯对于大多数员工及管理层人员都是陌生的概念,大家并不了解个人的发展、组织的发展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设计的关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缺乏规划,因此安排了这方面相关内容的培训学习,加强大家对职业生涯的认识。

2.加强对员工的引导,提供培训信息,鼓励员工自学,提高学历水平

由于着力于提高企业内年龄偏大员工的学历十分困难,为改变企业整体学历水平偏低的现状,M企业将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提高年轻员工的学历上。结合现在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实际,M企业引导员工将提高学历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为降低缺乏培训信息对员工取得学历的阻碍,M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积极收集培训信息和渠道提供给员工,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提高学历。

3.鼓励员工提高专业技能,积极开展技术等级升级工作

为明确员工专业技能的努力方向,M企业积极开展工人技术等级升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工作,树立从业资格、持证上岗的观念。对于工人,通过培训使员工取得上岗合格证,加强对青年技术工人的培养,引导他们要沿着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的方向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对于专业技术人员,M企业除了引导他们沿着助理、中级、高级的方向不断学习,理论结合实际发挥技术中坚力量外,更加鼓励个人参加与单位息息相关的各类职业培训并获得资格。

4.大力开展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

由于内事业身份人员众多,且大多承袭了老事业单位松散的作风,这部分员工基本处于安于现状的状态,甚至是过一天算一天的等退休,不再积极争取上进,如果不能调动起这些员工可能对其他要求进步的员工有相当的负面影响。M企业为了构造整体积极进取的氛围,采取走出去上课、请师傅进门授课等方式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补充更新员工的知识,使员工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自己的将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5.重点加强施工企业十大员及特殊工种的培训,为工程施工储备人才

企业的发展与职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相关,职工的发展与企业的生存发展也息息相关。对于已经出现的储备人才不足的情况,M企业为了保证现在生存以及将来发展的需求,对于十大员(安全员、质检员、测量员、制图员、资料员、预算员、施工员、试验员)及特殊工种(驾驶员、司炉工、修理工、电工、电焊工、重机驾驶员)培训采取符合条件尽量送培的方式,并要求保证合格率,为单位发展储备人才以备不时之需。

三、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培训计划相结合的思考

M企业的培训计划已经尝试将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培训计划相结合,但有些地方还是不够的,为使两者结合能产生更好的效果,还应可以从以下方面多加考虑:

1.应让企业的管理层充分认识职业生涯与培训结合的优势与必要

做好职业生涯管理与培训结合的工作不仅仅涉及企业的人事部门,也不是某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它还涉及企业的领导层和执行主管们,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因此必须让企业的管理层充分认识职业生涯与培训结合的优势与必要性,以提高他们对两者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其执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应从自身具备优势资源出发,由资深员工或上层主管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

由M企业的培训计划可以看出,该计划一直在强调外部培训,而忽视了内部本身具有的大量资源。企业完全可以从自身具备优势资源出发,由资深员工或上层主管通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工作、了解、磨合以后,结合员工的个人特长和员工的职业倾向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设立职业目标、制定发展计划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技能培训。

3.应坚持“协作”的原则,共同向组织目标迈进

协作是指职业生涯规划及培训都要由组织与员工双方共同实施、共同参与完成。企业为员工的职业生涯提供发展的平台,公平公开的提供有关职业发展的各种信息、教育培训机会、任职机会,使具有不同能力素质、不同职业兴趣的员工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上升路径,给予员工不断上升的空间。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技能后,发展创新进取的精神,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和员工互相信任,共同向组织目标迈进。

4.应做好检查评估工作,及时分析调整,力求使计划的实施效果达到最佳

培训及职业生涯设计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应注意结合PDCM循环法,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的顺序,周而复始的循环进行计划管理。为保证计划的实施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企业应定期组织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可参照培训效果的四级评估),同时对员工进行能力、绩效的评估,确定能力开发成果,分析员工的状态是否达到或超出预期的目标,员工技能是否满足目前所在岗位资格要求。跟踪评估结束后,应将结果及时的进行反馈。根据评估的结果,重新科学定位计划的科学性及实施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或者建议,及时进行调整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5.应帮助员工找到自己的“职业锚”,准确定位,提高培训效率

职业锚的概念是由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职业锚能告诉员工,对员工个人来说到底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让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更加明确地定位,也就是有了更加明确地努力方向。确定目标然后义无反顾地向前努力,使个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高培训的效率,使企业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与企业的培训计划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总结

职业生涯规划主体是员工和企业,分别承担个体职业生涯的计划和企业职业生涯的管理。这两个主体彼此之间互动、协调和整合,共同推进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企业若想实现组织目标,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就要让员工看到自己的前途、看到自己的希望,让员工的个人发展跟上企业的发展,为员工营造一个有上升空间的舞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就要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相结合,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与企业的培训计划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安鸿章.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3][英]莱斯利·瑞,著.牛雅娜,等译.培训效果评估[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4][美]杰弗里·H·格林豪斯,等著.王伟,译.职业生涯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杨河清,主编.职业生涯规划[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6][英]莱斯利·瑞,著.王婷婷,等译.培训技术[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篇2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7.38

前言:因中职学生普遍社会经验较少、对未来人生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清晰的计划,学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职学校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在指导中力图使学生设计出目标明确,符合自身情况、社会职场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一、中职院校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足

笔者根据多年任教经验,总结的中职院校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足有:

(一)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佳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普遍注重职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对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使得该项工作的开展较为形式化[1]。在职业规划指导中,学校教师往往缺乏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案,课程中充满着抽象、空泛的理论,也缺乏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这样致使指导工作枯燥、乏味,实用性不佳,教学收效不高,根本无法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预期目标。

(二)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职业生涯教育应当可以通过教学及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及社会、明晰个人人生方向,科学规划自身发展路线,以逐渐走向成功的职业生涯。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在教育、心理、管理、社会等多个领域均有个人见解及实践能力[2]。而实际情况是,多数院校并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而是由德育课教师兼任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他们根本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资格证书、对职业规划的专业知识一知半解,不会根据学生实际状况提供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强师资建设、提高职业规划指导的专业性、实效性。

(三)学生对职业规划缺乏足够认识

很多学生因年纪轻、家庭教育不足等原因,并不具备足够的职业规划意识。他们入学时并未仔细考量自身、社会及将来发展等问题,专业确定较为随便、也不会主动设定贴合实际的人生目标,职业规划能力较差。在职业规划时,学生往往不会结合社会需求与个人专业、能力、兴趣等因素,目标不明确、计划较松散、且与实践相脱节[3]。这样使得学生很多时候的职业规划流于形式、没有明显效果。

二、校企双主体育人下的职业规划教育介绍

(一)“校企双主体”下的职业指导原则

1.有效结合各类资源

中职学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应注意将校内外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整合应用。学校管理层在扩展校企合作方式时,可施行学徒制、建立职教集团等。这样会有机串联起学生就业、企业的人员培养及校方招生等部分内容,合理配置各类人才培养资源。校方、企业及社会都会因此而受益[4]。

2.实现差异化及系统化的结合

中职学校的职业规划须综合多类的知识及资源,并贯穿在学生入学至毕业期间的方方面面的教学培养中。校方应注意其连续性,并做到学科教育及职业规划的有机融合。并且,职业规划还应当做到因材施教。校方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其发展需要的不同来使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培养途径。在进行有差异的规划教育中,教师还要做到指导的专业性、系统性及实用性。这样可使得职业规划工作既科学有效,又全面具体。

3.注重理论结合实践

让中职学生根据其专业、并结合所学,系统、有效的规划职业生涯并付诸行动是规划指导的预期目标[5]。职业指导教师不可一味的讲授理论,应做到指导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专门的社会情景、并带领学生去特定企业实习、实践。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自身实践的不足之处,并总结经验、找到提升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的方法,以更好的掌握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这样有助于中职学生深入反思个人的目标设定及成长方式、并开阔思维,以从更高层面理解职业规划、提高其规划能力。

(二)“校企双主体”下的职业规划过程简介

校企双主体模式下的中职职业规划工作全过程如图一所示:

图一:校企双主体模式下的中职职业规划过程示意图

三、“校企双主体”下的职业规划教育实施对策

(一)校企合作加强师资建设

第一,中职学校可邀请企业技术精英、高层管理等人士建立专业团队,向学生传授职业规划、职场生存等经验,并组织专业测评等。校方还应依据此专业团队的建议,组建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委员会。委员会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开发、教材选择、大纲设计、制定考核方案等工作。这样,中职的职业规划指导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符合现实需要等;第二,中职学校应培养一批专业、富于经验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接受规定的培训、考取资格证书,并不定期参加教育交流、研讨会及去企业中实习、工作等。通过培养,教师们可具备系统的就业规划指导理论知识及优秀的教学能力。

(二)教学中做到分类分层

中职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使得学生们可根据其个人情况制定出实用、高效的职业规划方案。

1.一年级的职业规划教育

一年级生入学不久,对其学习生活及人生发展还处于探索时期。教师应强调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并在教学中渗透社会形势、企业用人需求等内容。教学中还可组织专业测试,并据测评结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确定大致职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拟出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

2.二年级的职业规划教育

教师应在学生二年级时引导学生逐步明晰发展方向。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可去企业参观、见习,全方面了解职场环境及企业用人标准,并据此将职业规划方案加以完善、细化。同时,专业课教学中也应渗透职业规划指导,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职场竞争力得到全面提高。

3.三年级的职业规划教育

三年级生会步入社会实习、参与社会实践。校方应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为其提供切合本人实际及社会需求的职业规划辅导。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习中的思想动态及心态变化,及时给与专业、科学的辅导,使其职业规划更为合理、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教师还应适时组织职业能力培训,使学生具备更强的求职能力及职场适应力。

(三)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第一,学校在入学教育中引入“职业前瞻”培训。学校应带领学生去专门的实习基地、特定企业等去见习、访问。同时,校方还可请专业人士对学生讲授市场用人需求、社会形势等内容,让学生尽早具备职业规划意识;第二,学校应使用各种平台宣传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了解、体验科学的职业规划设计内容;第三,学校可邀请企业精英开办系列讲座、撰写文章等,分享职场经验方面内容,使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不断进取,更快确立合适的职业发展方案。

结论:本文认为,采用“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可充分体现中职特色、迅速提升学生素质,并使中职学生被社会所青睐。在此模式下,学校应将各类校内外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贯穿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保证学生素质过硬、以高效完成中职办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衔.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质量如何提高[J].现代企业,2016,01(9):62-63.

[2]张登宏,方桐清.“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企业学院”进校园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1,03(3):75-76.

[3]余燕,杨丽芳.基于“校企双主体”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探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8):18-22.

篇3

第一大高发期:刚入职场之时

高发指数:

病毒来源:职场新人从开放、浪漫、求新的学生时代,转到工作岗位上,往往发现工作是那么的枯燥无聊,待遇低、经常加班、工作内容重复没有新意,最讨厌的是条件艰苦,于是制造出许多职场“跳蚤”,而且跳得往往盲目没有方向。

药方:抓住机会进行职业资本积累是解决职业倦怠的最佳途径。职场新人们应当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份量,忌自大、浮躁。

第二大高发期:工作4 ~ 5 年

高发指数:

病毒来源:经历了几年的锻炼和积累之后,当初的职场新人变老人,要么现在仍然一事无成,无聊地得过且过;要么已有一定成就。前者更加感觉到工作的枯燥和无奈;后者则发现自己在公司又到了一个职业发展瓶颈,只能原地踏步,原来的那些目标都已经实现,失去了拼劲,没有新鲜感,又感觉到疲倦。

药方:失败者先反省自我,寻找职业突破点;而成功者也很有必要调整心态,如何适应新的职业平稳期。在关键的时刻,两者都需要职业规划,重新定位。

第三大高发期:工作10 年

高发指数:

病毒来源:工作10 年左右的人,已经到了35 岁上下的光景。职业发展失败的,自以为没什么看头了,只能认命,工作成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做的事情,相当疲倦。而职业成功的人,经过10 来年的拼搏,虽有一定成就,但面临更多的家庭、房子、教育下一代等棘手的问题,职业方面的兴趣、精力往往不足。

药方:在这个时候,应该用生涯规划来代替职业规划。由于不仅仅单纯是职业上的问题,牵系到家庭、个人等等多方面因素,必须站在生涯发展的高度重新平衡、协调发展,帮助自己走出职业倦怠期。

预防职业倦怠复发策略

走出第一次职业倦怠后,有了经验和一定的免疫力,可是许多人往往又会重蹈覆辙。这是因为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环境在不断变化,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困惑、干扰。那么,如何有效预防职业倦怠复发?向阳生涯CCDM 职业规划师认为,要以不变应万变,练好内功,从职业测评、职业创新、职业规划三方面来着手。

首先,通过职业测评重新认识自我。

定期进行职业测评,以真实地认识自己。往往在工作和生活中,某些方面在悄悄地改变,危及到自己的职业的健康发展,而单凭直觉很难察觉。职业测评就像是定期给自己体检一样,让职业倦怠等不良病症在早期就被检查出来,以做到有效防控。

其次,不断进行职业创新。

不但走出职业倦怠需要创新,而且预防职业倦怠也需要不断进行职业创新。平凡的职业,如果不断创新,也能找到新的发展平台。同时创新还能不断给自己新的动力和源泉。创新让自己摆脱枯燥与无聊,让自己充满激情和斗志,创新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最后,时时盘点和检查职业规划。

篇4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就业指导

前言

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被提及一个很热的高度,在这种高度下,各种职业规划和测评办法和手段的大量使用,利用专业的软件测评,是比较流行和时髦的一种做法,但是也出现了完全一味的以某个测评结果为依据,不加判断,不考虑信度,导致毕业生盲目的职业规划和指导,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只有正确的认识职业规划,合理的利用测评结果,才能做好职业规划。

1 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测评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强调人职匹配。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个人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

职业测评是职业规划的理论基础,职业测评是以特定的理论为基础,经过设计抽样、问卷、统计分析、建立常模等程序编制的用于客观、全面了解被试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方面的情况。测评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信度――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效度――测验结果的准确性;常模――每一位被试都有一个原始分数,通常情况下这个分数没有实际意义,除非这个分数能与别人进行比较,与此相关的标准便是常模。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区别、比较、探测、评估等多项功能,通过职业测评可以实现人适其职,职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2]。

2 高职学生职业测评现状的弊端

通过多年从事就业工作的经验来看,高职学生职业测评现状存在以下弊端:

2.1 对职业测评认识偏差。

职业测评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和职业倾向,找到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起点。但同时也应认识到职业测评是一种间接测量,是一种心理素质和特征由样本进行推测的过程,不可能达到完全准确地测定,测评结果只是统计意义上的标准,所以测评结果中推荐的职业主要供参考。过分依赖方法、技术来达到对人才职业的测评,往往在测评某些素质的同时,遮盖了另外一些似乎无足轻重的素质。一劳永逸想通过职业测评来控制并解决人的发展和事业发展问题,必然引起职业测评的不健康发展。

2.2 测评队伍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职业测评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操作过程和结果解释中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这是保证测评结果不被滥用、确保测评意义的前提。

职业规划及职业测评对于高校来讲是一个全新的业务和行业,大部分就业人员对于职业规划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出现了过分依赖于测评软件的情况,对于大学生没有进行适当的辅导和指导,盲目的认为依据测评结果就业可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陷入到测评的误区中,导致学生也不能够客观的认识自我,为自己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3]。

2.3 学生不了解职业测评或者对其不感兴趣

学生本身对职业测评也不甚了解,以某校为例,毕业生2000余名,学校要求学生用测评软件参加测评,并进行了动员和宣传,实际参加测评人数不足1400人,而参加测评的毕业生也有约10%的人对测评也是完成任务,测评的数据可靠性值得商榷。这些问题造成了测评软件的滥用。

职业测评仅仅是一个工具,用得好会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则可能误入歧途。所以清楚地了解这些测评、掌握恰当的使用方法、以良好的心态看待测评结果是进行测评前必要的准备工作。更需要说明的是,再好的职业测评也只是给出一份准确的分析报告,并不是“盖棺定论”式的准确结论,进行测评的目的不应是为了测评而测评,也不应是为了得到一个与个性匹配的职业名称而进行测评,测评的结果,主要是指导进一步探索、激励后面的学习和提高[4]。

3 正确进行职业测评的建议

3.1 加大宣传和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职业规划和职业测评

通过就业指导课、宣传板报、广播、网络、职业规划竞赛等手段对大学生来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一方面,让他们充分了解职业规划及职业测评,有兴趣参加职业测评活动,从而提高测评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积极的引导他们对测评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使他们能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3.2 加强就业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学习

学高为范,身正为师。要正确的引导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也需要提高,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3.3 采用合理的方法,多手段的进行测评

职业测评始终强调客观、真实,因此采用合理的多样化的手段进行测评是非常重要的。

3.3.1 选择具有良好效度和信度的标准化测评工具(如世界或国内知名的心理测验),并保证测验内容、施测条件、评分规则、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3.3.2 结合谈话、调查、问卷、观察、肢体测试等方式,多手段的进行测评。测试的实施与解释应与专业职业咨询人员或心理学工作者共同实施,尽量避免人为的误差。一次测试不要超过三个。测验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凭第一印象完成。测验以个人测验为佳。测验结果只是一个参考,测验结果与个人的特质有明显不同时,有必要持怀疑态度。测评结果保密。

参考文献

[1]王天哲.大学生职业规划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

[2]曹建斌.职业规划之重要性个性化指导的研究[J].北京:教育与职业,2011.20.

[3]黄敏.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和对策研究[J].北京: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0.

[4]朱若霞.做完职业测评后,她更加迷茫?[J].北京: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22.

篇5

关键词:外语专业;高职;复合型人才;主观意识;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217-02

职业规划,一般是指个体对自身职业生涯及人生进行持续、系统的规划的过程,完整的职业规划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必要因素。即将进入社会,开展社会工作的学生,包括大学生、高职生等,都需要于在校期间提前、系统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好准备。这一过程完成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

一、外语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由于市场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原有单一的语言要求提升为复合型、国际化的外语人才需求,根本上就是外语能力+专业的模式。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外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选择指导,使其适应社会需求,成为职业性、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

二、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与存在问题

外语专业学生普遍面临着复合型专业技能需要提高等问题,针对不同的外语专业方向,通过大样本分析,总结出学生的就业现状,并以此分析其求职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帮助其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一)商务英语专业

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三资企业、外企、中外合资企业和私企。对样本高职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表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没有职业规划的情况下,认为最理想的工作,按人数比例自高至低分别为公务员、公司主管、企业家和商人,前两项的比例更是高达29%和23%。实际上,从最终调查统计的就业情况来看,54%的高职学生进入私企,24%的进入外企,占了一大部分。这一情况的对比,说明学生对于社会人才需求情况、自身职业定位的意识很不准确。出现这一不利状况的原因,就是高职学生缺少自身职业规划,对于以后从事工作的针对性投入不多,导致无法进行更高综合性、专业复合性的工作。

因此,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指导十分重要,且应将职业规划重点放在侧重个人定位、明确个人目标上,并结合最新的行业需求度调查进行落实。

(二)英语教育专业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是需要学生有扎实的英语语法等基础性知识,并能很好地运用语言进行写作和交流,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进行小学或中学的英语教学工作,或者从事翻译或管理等专业性工作。但目前的高学校教育过多地、片面地放在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上,对高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由于不能结合未来工作需求,往往有所忽视。同时,高职院校对就业政策、安置、派遣等工作上的投入很大,而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并不重视,使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等同于求职技巧一类,主观上并不重视。

(三)俄语专业

对高职学校俄语专业学生的调查表明,仅有15%的学生对于学校为自己提供的就业帮助感到满意,而高达60%的学生认为自己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就业指导,同时有84%的俄语专业高职学生明确提出职业规划对该专业的就业非常重要,说明该专业学生在主观上对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视。同时调查显示,高达70%的俄语专业学生对于自身特长并不了解,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无法进行预期。对于专业的职业规划知识的需求,与高职院校不足以提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矛盾,使俄语专业的高职学生迫切需要专业的机构来提供择业、规划方面的帮助。

(四)旅游英语专业

以新疆为例,我省有着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经济不断提升,仅2016年“十一”期间,接待的游客就达到620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5%,实地消费总额达70亿元,同比增长26%。对于旅游大省,旅游业平均新增3万/年的岗位缺口,但目前一所高职院校对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输出平均不足5千,其中英语导游仅占5%,完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随着入境旅游走势的良好发展,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建立良好的、适应社会市场的专业能力,是对高职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国内的旅游业发展,甚至全国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的一项工作。

三、外语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根据以上分别对外语专业不同类别的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调查结果,可以总结出其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1.外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设置依旧以语言为主,且绝对单一,这样就降低了其学习领域的宽度和深度,不能满足现今企业对于复合型、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兼修的人才的需求。

2.选择专业时,由于高职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目的的认识,对于外语专业的选择可能并不是出于兴趣或者自身能力、特长,而是存在盲从的情况,选择热门专业学习,这导致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度很高,关系对自身定位的确认。

3.外语专业高职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不足,没有主观上主动培养自身规划的能力。参加社会实践或者实习时,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内容对自己的将来就业并没有帮助,比如做家教、促销员等,无法利用实习机会积累工作经验,对自己能力进行目的性扩展,所以无法利用自身积累做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外语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解决方案

高职院校担负着对人才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负有不可推卸的指导责任,而外语专业高职学生存在着一些独特性的问题,需要高职院校通过适当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学习外语专业的高职学生,在学习语言能力的同时,可以利用西方较为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来指导学生,将其与中国国情结合,这样在世界观的作用下,学生将更容易认可该规划行为,并主动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宣讲会,提供有益的实习机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从而自主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2.高外语专业学生由于在校内,接触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客观上的困难,所以高职院校应该通过专业的方法,引导、指导学生进行自身特长能力分析,有意识地拓展自我专业能力,使其向复合型、被需要的人才类型发展。具体方式可以是高职院校针对不同分类的外语专业学生,介绍其可以进入的行业或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即除了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外,需要的其他专业性知识,如外企管理人员、政府公关人员等职业所需要的其他能力,让学生有意识地、及时地去培养。

3.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适合市场需要的外语专业人才,瓶颈囿于传统专业的设置,因此,院校可以进行课程设置制度改革。比如将第一专业和第二专业的学分比重进行调整,鼓励学生进行专业复合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自我培养。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对自身职业进行初期规划,在兴趣为主要影响因素的第二专业选择的情况下,学生扩展了自己的专业深度和宽度,逐渐培养起职业意识。

4.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可以更紧密地联系市场需求。在学生选择课程时,能对课程对应的职业大类有认识,从而不断认识职业内容,既改变外语专业学生的单薄知识结构,也能更明确地做出职业生涯规划。

五、结语

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时,必须是培养社会、市场需要的人才,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至为重要。高职外语专业学生由于市场的特殊性、自身专业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也会不断更新,高职外语专业的学生如果要在市场有较强的职业竞争力,就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对语言专业和其他复合专业的学习,扩展学习深度和宽度,完成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刘淑艳.关于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4):33-34.

[2]徐昶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初探[J].惠州学院学报,2002,22(5):109-111.

[3]张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57-59.

[4]何明霞,王冠.大学英语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素质发展实证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0):70-73.

篇6

On the Role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YU Meiling

(Shanghai Zhongqiao College, Shanghai 201514)

Abstract 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for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Counselors as a group, the close connec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has three main functions: guiding role, urging role, the role of a goal. Counselors should help students do a good job in career planning, play its proper role.

Key words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最主要的步骤就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就是充分了解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目前的社会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制定方向性的计划。我国在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处在学习、模仿和探索的起步阶段。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易于出现以下几种问题:(1)大学生没有强烈的规划意识,导致现实和理想相背离;(2)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方法不明,认识片面(一方面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大学生对环境分析的静态性);(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缺失,规划不科学;(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不足,缺乏职业准备;(5)学校和社会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不健全。尽管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但是普及的面还是比较窄。为了快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求职技巧,有的高校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和岗位培训工作,但是这些措施没有比较系统的策略,都没有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目前许多高校出于不同考虑,试图通过不同渠道来改善现状。如笔者所在的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并设有专职授课教师一名,兼职授课教师两名,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传授系统的职业规划知识。笔者认为,在各种渠道中,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者、实施者和组织者的身份,他们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这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一,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第二,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是特殊的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辅导学生,做好专业课程教育之外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己。由于辅导员和大学生的这种关系,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笔者结合大学生职业规划规律,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1 导向作用

(1)辅导员可以高屋建瓴地从思想上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目标。受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正之风的影响,有的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出现了扭曲变形;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使大学生面对就业显得比较困惑和迷茫。这些变化,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职业规划观念和职业目标缺乏的主要因素。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学生在思想政治领域中所遇到的困难。辅导员对大学生注重信念和理想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不断的弘扬民族精神。就笔者所了解,大多高校的专职辅导员基本都能做到通过召开系列主题班会、班级制定集体和个人“我的大学规划”等不同方式,引导学生重视职业规划。也有辅导员注意激发个别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对一些贫困学生、心理上比较脆弱的学生,经常进行特别的关注,让他们及早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

(2)辅导员可以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在大学职业生涯中形成良好的人格。高校辅导员的人格,是影响学生人格成长的外部因素,辅导员为了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而做出不断的努力,这也是大学生人格优化的过程,是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一种熏陶。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可以通过大学生的表现体现出来,大学生要想真正的了解自己,可以不断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反省和自我检查,进而有益于其职业规划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辅导员整体人格方面尽管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在正确引导下,辅导员必然会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比如扎实的专业技术、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美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人格、灵活适应和应对问题的能力、达观的人生态度和谦逊而幽默的处世风格等。绝大多数的辅导员都胸怀满腔热情,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和牺牲,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培养,比如态度、能力、知识和品德等,这必然对大学生人格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2 督促作用

(1)辅导员可以协助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观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素质修养。职业生涯规划中比较重要的基础就是自我认知,职业生涯只有充分的认识自我以后才能开展,才能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性格、兴趣和能力。学生只有自我关心未来的发展情况和成长情况,才会自主的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积极的为自己设计人生目标,才能慢慢的走向成功。辅导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选修人文素养课程,使其与专业研究和专业学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征。也常常通过与学生、与学生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督促其自我理念的成熟。

(2)辅导员要注重培养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督促其职业规划目标的落实和职业规划方案的调整。据笔者了解到,目前至少上海高校辅导员都有探讨将学生素质教育、成才修养与职业定向三者结合起来的意识。平素日常工作中,大部分辅导员本着分专业,“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既注意关注学生整体的发展,又不放松个别学生的长期发展。不少辅导员能采取不同措施,长期跟踪学生个性素养的形成及其职业规划方案的落实。当然,不可否认,就笔者所了解,这方面的发展目前还存在很大欠缺。

(3)辅导员可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培养的过程中,不断的建立健全激励制度,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使辅导工作可以顺利的展开。辅导员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辅导员一定积极的给他们提供帮助,使解决学生生活问题和思想问题融合在一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3 达成目标作用

(1)辅导员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辅导员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比如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点、调整择业标准、制作简历、辅导制作就业计划以及参加面试等。大学生要毕业的时候,辅导员要通过主题班会等集中的形式来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马上就要毕业的时候,辅导员要采取个体指导或者是小组指导的形式,通过制作表格的方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制作的就业表格中详细记载学生的基本情况,还要将学生参加面试的有关情况做详细的记载,这样辅导员就可以详细的掌握所有学生的求职情况,帮助他们分析解决所有的困难,可以使辅导员全面掌握所有学生的就业情况,方便今后统计大学生的就业率。辅导员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完善自我,帮助学生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辅导员要及时关注大学生就业信息。辅导员要随时关注就业指导动向和需求,并作出认真的研究。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中心的招聘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大学生,依据就业指导中心的计划合理安排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将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上去,尽快得到解决的办法,做好大学生的就业调查和详细的跟踪记载工作。

篇7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职业规划意识 职业倦怠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加快,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我国的政策导向是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要实现二分天下,这意味着国家将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数以万计合格劳动者的重任,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早已实现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毫不隐讳地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国要大规模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带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将是“中国制造”和相关服务行业。因此,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一定要有前瞻性,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不断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这样中职教育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严格地讲,中职学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5至18岁之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因为社会观念和中职生就业种种问题的存在,中职生还被看成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大多数地方的中职生因种种原因不能升入普通高中,而不得不选择职业教育,许多家长感觉不光彩,学生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和纠结,在心态上多少存在自卑心理,学习目标模糊,对未来缺乏自信和希望。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一种“倦怠”,也就是学生不爱学与教师不爱教的恶性循环。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不管是接受普高教育还是中职教育的学生,将来都要走向社会,都要从事一份职业,中职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只不过更直接地超越传统观念。中职教育者必须用更清醒的头脑寻找解决职业教育困惑的“引子”,而这个“引子”就是职业规划意识,即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大力开展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一入学就让学生明白自己来干什么,尽快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中职学生一旦有了自己的职业倾向和为之奋斗的职业目标,就意味着有了人生理想和追求,就能重塑学生的自信,职业教育的“倦怠”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要解决职业教育中的“倦怠”问题,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必须重视职业规划教育,加强中职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

职业规划,又称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社会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和市场需求,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中职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首先要重视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岗位的认同、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总和。职业意识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就业准备影响极大。中职学校现在比较普遍的办学模式是就业教育和升学教育并行。一方面招收大量的就业班,学习各种专业技术,三年毕业后联系企业安置就业。另一方面招收专业高考班,学习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知识,围绕三年后的专业高考组织教和学,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或通过“职教”与“普教”的立交桥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但是不管就业教育还是升学教育,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目的非常明确,就可更好地就业。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教育要求,结合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将相关的职业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大脑里,使中职学生在学校就形成一定的职业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人生观大有裨益。学生正是因为不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才显得无所事事,学习上缺乏动力,精神上萎靡不振,给班级管理和教学带来不便。我们如果正确引导,让这些曾经备受歧视的后进生不要再受“伤害”,对他们经常渗透“天生我才必有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人才观和职业观教育,相信他们的创伤会很快愈合,因为他们毕竟是15至18岁的少年,可塑性极强。有计划的职业意识培养能够迅速增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力,更能为中职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职业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8

上司在面对下属长篇大论式的工作总结免不了会头痛,尤其当下属不只三两人时,但工作总结通常关系到业绩评估,既要写全面,又不可能一一道来,怎么办?要保证年度工作总结简洁,使用PPT的形式写总结是一个值得提倡的方式。

举个例子,一个招聘主管的年度工作总结中有一部份是如此表述:

1、人员由年初的420人增加至600人;

B、新增人员组成:技术与专业服务人员占55%、销售人员占32%、其他人员占13%;

短短数行,却把招聘工作中的数量、人员素质组成、岗位组成、成本写得非常清楚。与WORD文档中令人昏昏欲睡、密密堆积的文字不同,PPT可以使用图片、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演示,令PPT的亲和力大为提高。

2、要用数据说话

在上例中也能体现该点,用数据对工作进行汇总,既简单明了,又能清楚地说明总结者的工作能力。但在工作中搜集、汇总、使用数据是一项有一定难度的工作,需要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有心地对工作进行记录。别忘了年度工作总结的数据,来自于每月、每周、每日,甚至每时的工作总结。在向阳生涯,公司每一位员工都进行过时间管理方面的培训,每个人每天都有详细的工作计划表,一天中计划完成几项工作,实际完成情况如何等,都有记录,有备可查,这就是积累数据的好方法之一。

3、要有成绩,也要有不足

成绩肯定是工作总结的重头戏,但人无完人,总不能事事都做得那么圆满,没有一点进步空间也不行。不足该怎么提?既要提出问题,还不能让问题变成自己真正的“问题”或“毛病”,引起上司对自己不好的看法。可以在工作总结中,将问题以挑战的形式表现,尽量表现问题的客观原因,及外部形势发展变化所引起的新挑战。

4、要总结过去,更要面向未来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应该基于挑战之上。例如还是招聘主管身份来写,强有力的招聘,适应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

1、挑战(工作中存在或将要面对的问题):

A、在新的一年,招聘工作需面对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人才短缺;

B、产品研发成功,市场与销售全面展开,实施项目的人员储备不足;

C、按业务发展计划,2012年员工将由600人增加至800-1000人,增幅较大;

2、应对:

A、网络招聘占71%,继续利用网络招聘的方法,并评估新兴网站,加大力度;

B、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荐人才,设置内部人员推荐奖励机制;

C、加强与本行业猎头公司的合作;

D、加强员工自我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留住人才,杜绝人才过度流失。

篇9

关键词: 高等院校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教育策略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定义

1.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当代大学教育中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当前就业形势。

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学生就业形势为例,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我院学生就业率都达到了较大比例的提高。究其原因在于:(1)就业工作开始时间早,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报考研究生比例逐年增加,研究生录取率高。(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提高毕业生自身含金量。(4)利用奖学金制度,拓宽毕业生就业面,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5)利用网络、电话等信息平台与院系内部及相关院系交流就业工作,定期召开就业工作总结会,稳步推进就业工作。

2.问题所在。

当代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如下:(1)大学生职业规划较差。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就应该有较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就业规划指导,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职业规划。(2)部分人数较少、就业需求量不旺的专业应进一步开拓就业市场,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3)对一些需求旺盛的专业和方向,要有效利用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形势,以免产生骄傲的情绪,导致毕业生质量下降。(4)更好地建设大学生就业基地,使得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自身就业优势以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5)就业率广泛提高的同时应该看到就业质量还有提高的空间。(6)部分高校部分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不合理。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则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整体自身素质较差,不能通过职业规划教育进行很好的自我规划,因此在读书期间丧失主观能动性,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错失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最佳时机。研究表明,18岁―25岁是一个人人生经历当中最重要的职业探索阶段,这个时期如果不能广泛接触各种职业,广泛经历各种职位,那么其很难在35岁左右找到自己的职业锚所在,从而确定自己终身从事的职业并为之奋斗,进而取得一定范围内的成功。

三、当代大学生为何毕业即面临“失业”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困扰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1999年高校全面扩招,2001年高校毕业生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特别是2006年,我国应届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就业形势更显严峻。下面结合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对当今大学生失业问题进行分析。

1.缺乏社会经验制约就业。

调查结果显示: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就业的主要因素。此外,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制约因素。

2.近三成单位有性别倾向。

据调查显示,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为55.71%,而女性毕业生该比例则为41.08%。可见,求职者的性别对于求职成功与否还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3.“托熟人”成求职主要途径。

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整个用人环境的公正、公平,但就个体而言,它仍不失为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本次调查结果就显示,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关系、托熟人是求职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比例更高达51.29%。

4.缺乏专长。

大多数大学生除了具备专业技能以外拥有的即是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证书,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英语、计算机不做硬性规定后,大多数学生也就没有学习这些技能的兴趣和压力,即使考过了也只是应付,很少有能真正将英语或者计算机编程等任何一种能力应用到极致的能力。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不喜欢专业的情况下念完了四年,结果不能凭专业找工作,英语能力也不强,如果社交能力再差一些就立刻变成了找不到工作的待业者。

四、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具体实施的建议

职业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我们应该承认并正确对待我们在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切实做好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可以从个体和社会两方面着手。

1.建立和发展职业咨询机构,开设有关职业规划的课程。

职业规划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单凭个人的经验是很难实现目标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是有限的,职业选择的每一个步骤都与个人的年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此过程中,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个体职业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至少是少走弯路。学校在建立职业咨询机构时应该注意到这类机构必须由一批具有广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并精通各种科学测评手段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组成。学校应该在大学生大学生涯开始之际就开设有关职业规划和发展的课程,从理论上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懂得应该为什么,并且如何去规划和发展自身的职业生涯。再次,教育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如,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社会实习等,注重学生对社会工作经验的积累,每隔一段时间邀请社会上各种职业者到学校介绍各自的工作;定期组织一系列的模拟实践活动,允许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外打工,积累宝贵的工作资本。

2.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和就业指导机构的建立。

各地高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与当地或者各省市相关专业用人单位联系紧密,历年来毕业生良好的信誉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使各个高校与多家用人单位都签订了奖学金制度或3+1等定向协议制度,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能够进入就业准备状态,并且由于这些用人单位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许多学生在签订了3+1协议后,暑期即到该单位实习,使得各个高校都建立起一些实习基地。全面了解单位情况的同时也让毕业生们提前进入了工作状态。独特的就业模式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面,也督促毕业生在最后一年针对即将走入的工作岗位更努力地学习,以免迈入企业即遭到淘汰。当然也要看到这些实习基地还是局限于传统优势行业学科,大量新兴学科的实习基地都没有建立起来,导致新兴学科发展受到较大局限。

3.个体的自我定位。

每个大学生对自身都要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摆正自己的位子。首先,大学生入学前最好对所学专业、自身潜力、将来职业发展等作适当的评估和规划。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其次,具体确定职业目标。许多人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一种预期,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对个体年龄和发展的考虑,就业目标定位过高,过于理想化。对于职业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分阶段制定。尽量寻找最喜欢的和最擅长的相结合,而不支持一味寻找最喜欢的工作。兴趣是前提,但能力是更重要的,现在更提倡的是将专业与兴趣相结合找到契合点,才能更好地实现理想。最后,相信自己的实力,寻找个性发展。许多大学生在入校初期有着多种多样的性格和爱好,经过四年大学反而失去了许多优秀的品质逐渐变得面目全非、人云亦云。大多数学生失去了个性,成为了普普通通的社会一分子,到用人单位面前,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也没有更突出的某方面的能力和个性。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也都有他人没有的潜力和特长,在大学四年不断将自身特长再挖掘再延长再拓展,到了毕业的时候即使不能靠专业寻找工作也能靠特长寻找工作,有了一样特长也能更自信地面对企业招聘,技多不压身就是这个道理。

五、结语

总之,做好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工作,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高校的任何职业指导方案和规划与职业顾问只能起引导作用,帮助个人自身作判断和选择。再好的顾问也是基于了解你的基础上帮助你分析现状,放眼未来,而真正了解你的只有你自己。真正的职业指导只能通过自己考虑,加上专业的建议,最终规划出一条与众不同最适宜自己的道路才是正解。

虽然当前高校的就业率较低,但这与当今世界的经济环境有较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还是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因为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不可能不需要新鲜血液,一定会表现出巨大的人才需求态势。对于大学生而言,首先是认清自我、评价自我、思考自我、规划自我,最后应该是成就自我。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职业规划;现状;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成为世界各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取优势的关键,因此,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各国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学前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是未来幼儿教师培养的摇篮,其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前儿童的成长,因此,我国对学前教育专业改革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现状

1.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规划教学形式单一、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现阶段就业形势及最新就业情报两个方面所展开教学的。除此之外,还会针对一些较为细节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如何设计求职简历、如何良好地应对应聘企业的面试等。这些教学内容较为单一陈旧,缺乏丰富性,对学生不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而对如何扭转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如何使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或素质来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缺乏针对性教育。就这一问题,高校应努力转变之前的就业指导方式,并丰富教材内容。

2.课程体系缺陷,缺乏实践环节

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受限于各种客观条件,学生的实践训练匮乏。很多师范生毕业后的教育工作,都是参照于以前课堂上教师的行为甚至是自己小学时期教师的教学行为,导致师范生的工作能力普遍偏低。例如,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育实习仅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4%。虽然学校也会安排几个周的实习,但除去学生的准备和总结工作,实习时间也所剩无几。此外,实习内容单一,学生实习收获不大,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

3.学生对职业规划定位不准确

据调查显示,将近55%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明确的就业目标,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更适合参与何种工作认识模糊,导致学习过程缺乏针对性,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负面的作用。

二、加强学前教育职业规划能力对策

1.转变授课方式,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各所学校致力推进的教学模式,而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想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就应致力于将原有的纵向教学方式转变为横向教学方式。每位教师负责一个专题,并针对该专题轮流为多个班级讲授,这样可以将就业指导工作分散至各个班级中,且分散在各个学期中进行。这种授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

2.应系统地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持续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一般来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内容包括学生自我分析、职业目标选定、职业目标实现策略和职业生涯实现路线的反馈和修正。在设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时,应该将以上内容合理地安排在职业规划教育教学中,并且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实行职业规划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同时,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制订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职业生涯教育和指导。

3.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职业规划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师范生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如何教学,如果未来的教师不能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他就不可能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因此,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至关重要。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教学活动与实践活相融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伴随一些课堂实践。例如,在完成一个章节的讲授时,可以让学生上台当教师,模仿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找出优缺点。此外,还可以进行教学角色互换,教师安排一些小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备课,然后课堂上进行讲解,锻炼学生的授课能力;其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实习是师范生走上讲台前一个必经的实践、锻炼环节,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教师的工作。传统的做法一般是联系幼儿学校让学生进行旁听,实际上这种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应该尽可能拓宽实践平台,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真正地走上讲台,体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重要学科,必须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帮助学生找准职业目标定位,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马鸿凌.以就业为导向,对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培养途径的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