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9 00:1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培训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力培训个人总结

篇1

一方面认真组织学习电网公司、供电局以及县供电公司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精神,2011年上半年。使每一位员工在思想上就有所准备,明确当年的农网工程的工作任务、工作重点以及本部门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为配合公司‘十四项’基础管理达标工作,组织了本部门员工就工程建设方面的管理要求、管理标准进行了全面学习。

二、工作情况

1、完成了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竣工资料制作、验收、结算、审计工作

该工程计划投资3852万元,工程于年10月20日开工,于年12月11日完工。工程完工后,工程部积极组织工程验收、工程竣工资料、工程结算的编制,及时申请供电局城农网项目部进行验收工作。本批工程累计完成181个工程项目;新建10kV线路177.287km,低压线路245.2775km,其中:0.4kV线路41.628km,220V线路(含接户线)203.6495km,安装配电变压器162台,总容量13485kVA,改造无电户数5081户,工程初步结算3851.76万元。目前本批工程正在审计中,预计6月底审计工作结束。

2、完成了年中西部农网完善项目建设及县级验收工作

该工程计划投资815.15万元,涉及9个乡镇、11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共计33个工程项目,新建10kV线路34.43km,400/220V线路40.51km,变压器29台,容量2645kVA,“一户一表”1066户。

工程于年12月20日开工,于2011年4月21日实物工程完工,现在验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目前正进行工程竣工资料、工程结算工作。

3、完成了-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建设工作

该工程计划投资2002.1万元,涉及17个乡镇、61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共计105个工程项目,新建10kV线路91.12km,400/220V线路57.18km,变压器87台,容量13170kVA,“一户一表”1011户。

工程于2011年4月14日开工,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0%,预计2011年6月底完工。

4、完成了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的设计任务

根据《供电局关于下达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35千伏及以下储备项目设计任务的通知》(曲电计[]64号文)要求,已完成工程设计任务,工程预计投资5098.21万元,新建10kV线路166.94km,400/220V线路122.5km,变压器81台,容量10200kVA,“一户一表”14479户。于2011年3月7日通过设计评审,并按评审要求完成设计修编工作。

目前,该批工程正处于招投标阶段,预计8月份可启动实施。

篇2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力 创新体系

创新,作为一个社会、一个企业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当前引领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精神之一。实际上,整个理论界和优秀企业均认识到,企业的创新不仅仅取决于领导者个体,更多地依赖于企业职工创新意识与创新力的整体水平。因此,如何培养提升电力企业职工创新力,是当今亟需考虑的重要内容。对此,本研究基于某电力企业基层员工创新的相关措施和情况,对如何培养职工创新意识和提升其创新力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一、创新意识与创新力相关研究评述

本研究涉及创新意识与创新力两个概念。学术界对创新意识的认识较晚,且更多的被视为个体对创新的认识和态度。在总结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内很多学者也对创新意识提出的自己的见解。如李志认为创新意识包括3个方面,即需要与动机意识、手段意识、价值意识。相比于创新意识,创新力理论的路径则要清晰许多,即从创新水平研究到创新类型研究;再从环境影响到主观感知的研究。

可以看出,目前对于创新意识与创新力的界定比较丰富。但是,现有的研究涉及了太多复杂的特质,曲高和寡,使创新力和创新意识的评估难以简单化。同时,现有研究中有关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力的对策与方案过于宏观,实际中难以把握与利用,从而结合某电力企业实际对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力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对此,本研究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相关调查问卷进行计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电力企业培养职工创新意识、提升其创新力的方案与对策。

二、概念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本研究首先分析某电力企业的创新体系,并以此为切入点,构建本企业员工创新力与创新意识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某电力企业职工的创新力与创新意识体系

从图1中可以看到,创新行为并不是静态或者一次性的活动,而是循环往复的动态的过程。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外部环境中除了市场的需求拉动,还有同业对标的创新压力以及作为公用事业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推动。这些外部环境的相关因素会作用于单位内部环境中的要素,其中主要包括组织创新氛围、领导支持与组织创新条件。

在电力企业中,创新氛围包括工区创新的传统、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已经取得的创新成果等等。这种知觉会影响员工个体对创新的态度,进而影响员工的创新力和创新行为。领导支持是管理者对于职工创新行为的态度和对创新受挫的容忍程度。创新条件则是指除氛围、领导支持等“软”环境之外的“硬”环境,以电力企业为例,创新条件包括实验场所、材料、设备等创新所需的资源,检验创新成果的机会,应用创新成果的场地等。创新条件越是优越,越能够提高职工的创新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与内部环境相对应的,是员工个体的先验知识和所采用的交流渠道对创新力与创新意识的影响。个人特质指职工本身的禀赋特征,先验知识是指职工通过自身学习与经验总结而内化的知识储备,交流渠道指职工从外界获取知识、资源的路径以及消化和吸收的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外部、内部和个人环境三者共同构成了创新体系,从而可以构建随后分析的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某电力企业职工创新力与创新意识概念模型

据此,可进一步提出本文研究假设:H1:创新氛围、领导支持、个人创新特质、先验知识、正式交流、非正式交流对职工创新意识有显著正向作用;H2:先验知识、正式交流、非正式交流、创新条件、创新意识对职工创新力有显著正向作用。

三、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1.问卷设计。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来分析相关要素。在各变量定性与定量方法上,尽可能以那些成熟的量表作为设计问卷的基础。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68份,回收17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22份,问卷有效率为68.2%。

2.信度效度分析。本文以Cronbach 系数作为评判信度的标准。经测算,所有题项的相关系数大于0.5,各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5以上,可知问卷信度较高。同时,本研究利用AMOS17.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通过分析可知,各变量的标准化因素载荷量的t值均大于2.6这个参考值,即模型的各变量的度量指标是有效的。

3.实证分析。本研究同样利用AMOS17.0进行实证分析。相关拟合数据如表1所示。通过与参考值相比较,可看出模型拟和效果较好。

通过AMOS17.0软件运算知,除假设H6外,其余假设均得到了验证。说明创新意识在创新氛围、领导支持、个人特质、非正式交流四者与创新力的关系中起到了完全的中介作用,而在先验知识、正式交流二者与创新力提升的关系中起到不完全的中介作用。

四、创新力提升体系构建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可知,影响内部和个人环境的构成要素同电力企业职工创新意识和创新力的作用较为显著。基于此,构建电力职工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力提升的体系。

1.要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氛围。电力企业领导要意识到知识、创新、人才的重要,要致力于促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实现。领导者需不断地在企业内部强调“知识成为资本”的观念,这既是对职工创新支持的体现,亦是对当代不稳定和高风险的科技创新劳动的强利益刺激和物质保障。

2.增加培训师数量,提高培训师质量。电力企业分有不同的地域和专业,不同的地域和专业,培训师的数量和质量也不尽相同。对于培训师数量不足的专业,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同时制订相应奖励制度,吸引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员工向培训师方向发展、进步,也确保培训师队伍有更高的热情和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与此同时,培训师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参加创新活动,获取创新经验,以便更好地培养企业职工的创新能力。

3.建立健全知识体系结构。新员工入职后,企业和培训师应该根据新员工的特点、兴趣等制订学习和培养计划。电力企业要不断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以及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和创新模式,不断改进理念,改进培训方法,建立健全知识体系结构,从而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

4.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创新交流平台。电力企业应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善于利用现有资源和努力寻求新资源为企业职工搭建实践平台,激发创新热情。同时,企业还要合理分配资金,加大对企业实操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创新实践场所。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基层供电企业;现状;电力安全管理;

一、基层供电企业电力安全生产的特点

基层供电企业电力安全生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涉及范围广。基层供电企业区域内电网直接面对的是工业企业和千家万户。其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二,工作难度大。基层供电企业电力安全生产难度主要体现在部分配电线路及设备陈旧、分布比较分散、制度规章落实情况差等方面。

第三,在电力设施配备上,基层供电企业供电网络面积广分散,这就使得基层供电企业面临电力安全生产压力巨大。

第四,安全措施不足。电力安全上产的主体是人,单纯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安全措施本身的重要性,使得对危险点分析等工作难以落实,存在着安全隐患。

二、基层供电企业电力安全生产现状

1.思想观念对电力安全生产认识不足。电力生产安全是基层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第一要务,关系到企业财产和个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当前基层供电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安全思想不牢,责任心不强,安全管理水平低等,在面临安全隐患时缺乏相关重视,往往会导致电力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人员素质较低,电力生产安全性缺乏保障。基层供电企业电力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员,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电力生产工作的综合水平。在基层供电企业实际的电力生产中,一些低级的、常规的、简单的人员责任事故时有发生,暴漏出了人员素质的缺陷,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更是难以得到保障,主要表现在现场监护不到位、规定执行不严格、管理责任不清等多个方面,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为基层供电企业电力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3.安全教育形式化。安全教育的形式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于安全培训缺乏认识,其重要性没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思想上过分注重管理与设备的配置,往往将安全的培训当做是一种义务,这种消极思想的存在往往使得安全教育成为一种形式活动。

第二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化,内容缺乏针对性,究其原因是企业自身培训规划不完善和培训机构实力综合因素导致的,从而致使在安全教育在盲目性中进行,缺乏实质性的安全教育意义。

三、基于基层供电企业电力安全生产现状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需要从领导方面入手,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要深入生产班组一线,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了解每一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喜怒哀乐以及工作中的困惑,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心关心他们。这是因为,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例如,尝试将大安全机制融入职工家庭,充分发挥职工家庭、子女的积极性,让全家人共同关心安全生产、共同维护安全生产、共同为安全生产出谋划策,贡献力量。营造出一个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共同维护安全的以“小家’ 大家”,全家保安全的良好氛围。

企业领导在电力安全生产中身体力行的同时,各领导干部能够做到敢管、善管、会管,从而真正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当前形式下,应当以规章制度化、组织网络化、活动经常化、设施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生活区清洁化、公共场所标语化、摆放定量化、管理精细化为突破口,以事故预案和设备档案为主线,重视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奖惩结合地开展电力安全生产工作。

2.重视规范化操作,防患于未然。这一对策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开展:第一,明确电力安全生产责任制。基层供电企业应遵循“安全第 ,预防为先”的方针,对安全职责进行定期完善,充分发挥责任落实到人的作用,对待已发事故,对责任人进行严格处理;第二,稳抓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突出对现场人员的管,特别是临时工和外来施工队伍的管理,实施超前管理形式,将事故的预防摆在重要位置,防范于未然;第三,做好设备安全的防护。做好设备的试验、检修、运行及维护工作,避免受损,延长其使用寿命;第四,做好电网维护工作。制定事故紧急处置预案、调度规程、调度操作命令等一系列的管理标准和预防性工作,并严格地加以执行。

3.推行安全生产培训,增加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海因里希在调查了美国75000起工业伤害事故后,发现98%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而在可预防的工业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而这些违章中大多数又是由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和技能培训不足造成的。所以推行安全生产培训非常重要。依据不同岗位特点,针对具体培训内容加以明确,管理人员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事故处理及赔偿、安全管理学等方面为培训内容,安全监察人员以安全管理手段、方法及安全标准规程等方面为培训内容;操作人员以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劳动纪律为培训内容,并加以对现场模拟、知识讲座等培训形式的合理选择,将安全生产培洲落到实处。

各级行政正职是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各级行政副职协助正职开展工作,是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向行政正职负责。

4.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各级、各部门人员,都应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为上,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和规程制度,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接受安全监督部门的安全监督和指导。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安全工作(以下简称“五同时”)。

四、结束语

篇4

供电企业身系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能源方面的支持,工作中离不开电力能源,生活也需要供电企业提供足够的能源。电力企业中的组织机构众多,各部门的职责不尽相同,工作人员在上岗前需要经过特定的培训并在考核考试中通过才能上岗,但是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许多经过岗位培训的工作人员仍然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说明供电企业岗位培训中存在漏洞,上岗人员不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方面都没能完全掌握。

1 必要性分析

当前,我国电力事业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攻坚时期,供电企业要想适应时展的需要,就必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促进电力服务水平的提升。所以加强对其的岗位培训,不仅有助于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还能更好地促进电力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强岗位培训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供电企业岗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对供电企业加强岗位培训工作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一工作的开展,就必须认真分析和总结供电企业在岗位培训中存在的不足,才能更好地针对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不断促进供电企业岗位培训工作成效的提升,着力提升供电企业的电力服务水平。

2.1 学员问题

供电企业岗位培训所针对的学员,一种是还没有上岗的新员工,他们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培训,也没有实践经验,在培训过程中能尽快掌握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运用能力,进行实践训练时就会感到吃力,也不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另一种是供电企业的老员工,他们虽然有一线的工作实践能力,但是他们不能及时地顺应新形势,对新的技术设备操作感觉吃力,在经过培训后,忘记的速度也快。学员的决策能力差,在培训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对学习的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分析不了案例中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学员在培训过程中,急于求成,也不能正确地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各学员的情况不同,由于培训时不能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这会影响培训的效果。

2.2 培训方式问题

供电企业在实际的岗位培训中,往往把培训环节放在相关机构或学校,试图使学员在学校期间就能进行岗位培训,但是学校的培训与企业培训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区别,企业培训除理论授课外,还会在企业工作中进行实践学习,而实践锻炼是学校培训所缺少的,所以培训方式跟传统的讲课方式没有区别。

2.3 重视程度不够

供电企业的岗位培训是由供电企业的管理层进行培训指令的,但当指令下发到企业部门后,各部门的关注点都是本部门的业绩,对岗位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各部门就会随意派人去进行培训,往往造成培训人员负面情绪的产生,这会影响岗位培训工作的开展。

2.4 经济成本的增加

供电企业对一年内岗位培训的人员以及次数都有规定,每次培训都会消耗一笔费用,随着培训次数、人数的增加,这必定会给供电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作的进程与效率。

3 完善供电企业岗位培训的相关措施

供电企业要想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在科学技术设备支撑的基础上,仍需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作为后盾。因此,岗位培训在供电企业中起重要作用,供电企业进行岗位培训时,需要对岗位培训的目的进行转变,试图通过岗位培训实现供电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1 致力于培训策略的转变与培训重点的转移

供电企业在岗位培训开始前,应加强供电企业的管理层、各部门、各员工对岗位培训的重视程度,尤其需要对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才以及技术人员进行思想工作,转变他们的立场;供电企业需要对当今岗位培训的策略进行研究,培训工作应该由原本的战术性培训转变到新时期的战略性培训,并且转变岗位培训的内容,培训内容的关注点应该是供电企业在一定时期中的生产工作内容,这样才能促进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培训内容应关系供电企业的未来并应该有所超前;针对当前的培训情况,供电企业岗位培训的内容以技能培训为主,但是供电企业中的员工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需要对培训的重点有所转移。原本供电企业岗位培训的重点对象是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他们培训的内容大多是普通的管理知识,但现在需要把岗位培训扩展到生产一线中,让一线员工在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所掌握后再继续投入到工作中,这样才能促进一线员工的工作更顺利,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2 致力于培训内容的转变、培训模式的创新

对我国当前供电企业的岗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反思过去的岗位培训内容,可以分析出过去的培训内容具备简单、涉及面窄的特点。当前供电企业岗位培训的内容变得相对广泛,也注重培训内容的一些细节之处。原本的岗位培训旨在员工能在培训后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使员工的技能更完善,但现今进行岗位培训需要把培训的内容转移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安全意识、抗压能力、人际关系以及组织能力等方面,并且把供电企业的企业文化、精神也渗透进培训的内容中。供电企业除转变培训内容,仍需要对培训模式、手段进行创新改革,尽可能地使用新颖的培训模式,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让员工去一线基层锻炼。通过培训内容与模式的转变,必能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例如当前很多供电企业的员工逐渐以90后年轻人为主,采取论坛、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QQ企业平台等新型交流平台进行培训和交流,及时地找出日常企业职工在自身岗位中面临的各种困惑和心得、经验的总结,以不断强化企业岗位培训方式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3.3 利用案例进行培训

培训教师在培训前会制定自己的培训计划,但必须对学员进行了解,了解他们的岗位情况、薄弱环节,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培训计划的制定,由于学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授课方式,尽可能有的放矢进行培训;培训教师应对第一堂课格外重视,注意开场白的阐述,积极地与学员互动,吸引学员的兴趣,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培训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案例培训,案例的数量不可太多,需要适量,并且每个案例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多个案例的总和能涉及供电企业的多个方面,并且切近学员的实际情况;对学员进行案例培训时,注意导入案例的语言表达,使学员能身临其中,拉近案例与职工之间的距离,随后需要用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且需要加以实践训练;案例讲解完毕,需要对案例进行总结,并结合以前的案例进行归类比较。

篇5

关键词:农电;低压线路;运行维护;管理;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70-02

电力系统主要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一系列设备和相应的辅系统组成,其网络结构复杂多变。目前,随着农村电力事业的增长需求,如何更好的维护和保证电力事业的正常运行,已经成为电力工作人员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低压线路是否需要更新换代,低压线路中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负责低压线路维护的工作人员应该如何分配,尽最大努力维护农户的整体电力供应的稳定性等等,都严重的控制着农村电力工作人员,本文笔者在从事农村低压线路运行维护管理的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低压线路运行维护管理方面,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看法,特总结如下:

一、农电低压线路存在的问题

1.农村低压电力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国家对电力事业的大力发展,农村电网的建设也在不断地跟进,但是对于网改资金不足,电力改造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而言,低压线路改造的标准较低,国家先进的电力设备无法供应,安全设施投入和维护工作相对缺乏,然而,农村的低压用电设备逐年的增加,与现有的低压线路供应技术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亟待需要解决,缓解低压电力设备的隐患。

2.低压线路网络通道容易受堵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农村低压电网已经挨家挨户进行普及,但是低压线路的分布范围比较广,分散性强,部分线路需要穿过树林等比较偏僻的地方,树木和低压线路容易发生交叉,在刮风下雨时,线路就很容易发生短路等,导致低压线路网络通道受阻,另外,由于有好多的住户搭建棚舍等,线路和其支架就容易碰撞,如果天气不好,也会出现线路短路等现象,阻止线路网络的畅通。

3.低压线路保护装置安装不当

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其目的在于阻止人身触电,并根据需要对线路进行保护,比如在变压器台区安装了总保护装置,在农户家中安装了末级保护等,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农村对线路的总保护和分保护大多采用的是户外柜形式,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损坏后还容易受到资金的限制,不能及时进行更换,导致农网人身安全问题受到极大的影响;其次,农户用电意识严重缺乏,室内的布线等规范性较差,极容易导致线路安全等故障的发生,造成线路的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

4.农村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在农村供电所,很容易能够发现,电力人员的工作票和工作日志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根本无法对应,相关的记录不明确,并未进行任何的危险点分析,防范措施缺失,可能有的农村供电所制定了详细的电力供应安全工作章程等,但是这些制度在基层工作中根本没有得到落实,也容易造成线路问题的隐患。

5.农村电力管理操作不规范

目前,农村电网的供应,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从事农村电网工作的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过多的注重电力供应的技术指标,而忽略了电力的安全管理理念,以及电网的运行和维护管理,有的地方管理疏忽,甚至根本就不进行登记和备注,维修人员经常是考勤时间不签到,工作层面不分,有的地方甚至是找个兼职的维修人员进行简单的维护和操作,这样的情况,就极其容易造成线路的安全隐患。

6.农村电力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在农村,大部分从事电力工作的技术人员,很少进行专业化的技术培训,一部分农电的工作人员只有初中的文化水平,业务水平相对较低,作业范围也仅仅局限于线路之间简单的操作等等,大部分工作人员只能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判断;对于近几年上岗的工作人员,可能会接受公司短期的培训,然而其与承担的工作性质等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电的安全生产和电力事业的发展。

7.农电用户安全意识淡薄

随着国家对农村电力事业的大力发展,供电企业的安全用电宣传力度也逐步增强,但是由于农户用电的知识不足,部分农户仍然存在着侥幸的心理,认为电力供应与自己无关,电网安全知识的宣传对自己没有任何的价值,这样就极容易导致出现安全隐患。

二、农电低压线路运行维护管理的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农村电力维护和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事农电供应的相关工作单位就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提供农村用户安全的电力供应。本文笔者对农村低压线路运行的维护和管理方面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总结如下:

1.农电供应管理工作需要准确定位

农电供应的管理,首先要从农电管理公司着手,找准农电工作的重点,规范低压电源的安全管理,防止其低压电网故障和电力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做好工作票等工作制度,对电网维护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尽最大努力避免基层供电的风险和隐患。

2.落实供电部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农电低压线路的管理和维护,离不开规范化供电部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只有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农网安全管理系统,农村电力的维护和管理才能做得更加全面,对农民的用电供应更加的负责。农电管理公司每年年初根据需要都要重新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划分线路和设备区域,以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台区为基础,将安全责任逐层分解给个人,实行分级考核;农电管理公司需要跟农电工签署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细则,并根据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真正使得农电工管理工作管理到位,实行全方位管理的新格局;其次,农电低压线路的运行维护管理,还应该成立反违章稽查小组,对每个作业现场监督检查,实行违章通报批评制和安全生产流动红旗制,以此来增强和约束职工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视。

3.抓好农电低压线路职工教育培训

农电管理公司需要制定健全的职工培训制度,针对目前农电职工系统化专业知识的缺乏,文化程度良莠不齐的现象,需要对其定期进行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农电工的培训,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其工作中的岗位,采取岗位讲解、现场考问、反事故演习等等形式,从整体上提高农电工的业务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其专业性水平;另外,农电工培训,需要结合安全知识教育,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比如面对当前的农村排灌用电高峰期,经常容易发生用电事故,这个期间,就需要加大临时用电宣传教育和管理制度,狠抓其安全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其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迅速化解问题的能力,从安全意识工作中入手,分析用电不安全的现象和设备可能存在的隐患,并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4.强化农村低压线路电网设备管理,确保农村低压电网安全

供电所对低压线路电网的管理,应该根据不同的时节存在的隐患进行区分和规划,分别统计出期间存在的缺陷,并划分其轻重缓急。如果低压线路电网出现紧急缺陷,农电工需要立即奔赴现场,及时处理;如果低压线路电网出现重大缺陷,需要根据月度生产计划,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处理;如果低压线路电网出现一般缺陷,应该根据需要制定生产计划,逐项进行排除,消缺资金材料费用提前向农电管理公司进行申报,经过农电管理公司批准之后开始实施。其次,为了强化农村低压线路电网的设备管理工作,台区负责人应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定期的进行低压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台区进行巡视,把发现的隐患登记入册,并以书面形式反馈给供电所管理人员,供电所管理人员责令台区负责人进行限期整改,如果实际操作中,确实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可以由供电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整改,保证低压线路正常运行。

5.强化农村用电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农村基层供电所,需要在常规性安全配电检查的基础上,强化临时用电的安全检查,规范安全用电行为,根据农村现有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配电检查方案,通过电视、农村村民专栏、宣传广告等,针对性的宣传和普及安全用电的知识教育,尽最大努力避免人身事故的伤亡。

6.加强电力设施的保护和管理,确保线路通顺

农村供电所应该根据国家下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以及《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指示,加强其宣传力度,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并根据需要让供电所和各村委会之间签署电力保护和维护管理责任书,最大努力的维护农村电力设备的良好局面,严厉打击电力设施,对违规操作的村民进行制止并给予相应的说服教育,帮助其改正错误。其次,加强电力设施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就需要将工作落实到个人,分工合作,同时加强与义务护线员的联系,如果线路出现故障,可以第一时间处理故障,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7.提高剩余电流工作保护器运行率,减少触电事故发生

加强剩余电流保护,其目的是防止低压电网中剩余电流造成的故障伤亡。为了降低风险,配电变压器的总出线均安装了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和分路保护装置,用电的农户受电端也装设了末级剩余电流保护器。供电所和台区责任人应根据需要加强各级保护管理,根据季节的变化对保护器及时故障处理或更换,同时,加强用户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村用户正确操作,降低电流过剩带来的危险和财产损失等,尽最大努力降低风险。

三、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低压线路运行维护管理的改进和完善,能够从根本上弥补农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基础薄弱环节,提高和加强农户用电的安全系数和可靠性,更好的维护农村的电力改造建设。电力工作人员只有不断的提高自我技术水平和潜在安全意识,从根本上消除农电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并根据需要及时的管理和维护,将风险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农村用户的生活才能安居乐业,无后顾之忧,更好地改变农村的整体经济面貌。

参考文献:

[1]霍丽芳,李利.浅议降低线损应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7,(S3):131-133.

[2]蔡玉桃.农电降损节能措施的探讨[J].山西电力,2007,(6):63-65.

篇6

变电站现场培训的重要性

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从事电力科研、设计、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力结构都将发生相应变化。正确分析和估计这种变化,是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的基础工作,只有了解对人力的需求,把握发展趋势,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最佳的战略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需要

作为一个有潜力有活力的电力企业,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首个要件。企业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对电力企业职工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培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做为电力企业的生产前沿的变电运行行业,以技术要求高,生产安全责任大为特点,因此如何提高变电站运行人员现场技术水平成了各个运行管理部门乃至整个电力企业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必然是学习型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立“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对供电企业的创新能力及职工的素质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企业要想长远的生存发展下去,与企业职工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及其素质的提高是息息相关的,参加教育培训学习既为企业发展,也为个人进步,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是联系个人进步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纽带。生产现场是我们企业直接赢得效益的地方,现场培训的成果也应是效益中的一部分。现场培训的质量高,就意味着效益大,抓好这一项工作,无论对安全生产的保证,还是对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是最便捷的途径、最值得的投入。因此,抓好现场培训就等于抓住了企业的脉搏,效果会更显著、更直接。

变电站现场培训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变电站系统培训质量管理现状的分析,可知员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是在现场岗位上完成的,技术理论的升华与实际操作水平的再提高也必须要经过现场岗位培训的反复磨练,这两种境界的达到也必须依靠现场才行。因此,抓好现场培训就等于抓住了企业的脉搏,效果会更显著、更直接。然而目前培训工作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现有现场培训方式方法单一化

一般意义上的现场培训,形式固定,且有明确的指标要求与时限,所以任务下达、开展、操作起来都比较方便。但是,效果一直是个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也就是说,在现场开展的几种培训形式(技术问答、考问讲解、技术讲课、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等),每个班(站)所及个人都能按时、按期完成指标要求,可这种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抄抄写写,一定程度上已流于形式,作用不大。反而在现场个别员工的潜意识里被认为是累赘,不应付会被考核,只能敷衍了事,就更谈不上效果了。

缺少行之有效的培训材料

因为行业的局限性,市场上用于变电运行培训的书籍较少,专门贴近现场的培训教材更加缺乏。仅有的一些培训教材教条化,纯理论的部分过多,可指导现场实际的内容太少,并且缺乏形象的图表。到目前为止,企业职工培训教材建设仍未摆脱陈旧的教材模式,内容编辑、体系结构过于死板。

变电站培训系统研究

怎样让我们的员工在日常工作当中运行技能得到提高?现场培训是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和生产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掌握电力设备的工作原理、构造、性能,熟悉本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技能、工作职责,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化电力发展的需要,才能使员工更好地将所学到的业务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场培训的质量问题。但是目前我局所有运行部门的特点是:变电站集控化,而且多以大站带小站模式建立起来,设备老,人员相对少。人员技术上存在原220KV变电站人员需要学习10KV馈线及开关、消弧线圈等,而原110KV变电站人员又对220KV主变、线路及保护不是很熟悉。而由于是老站组合而成,因此各集控中心组织大家集体现场学习不太可能,因此我们利用现有的人员和技术,创造条件,强化培训效果,让每一份投入都有收获,利用计算机将现场培训指导制作的更加生动易懂,避免大量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图表和图册,使运行人员在日常巡视中参照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下边分两方面对本系统进行介绍:

(1)课程内容

本系统主要分课堂培训和现场指导两个方面,采用生动形象的自制系统的多媒体教材,异常处理的Flash以及带有说明的图纸为培训手段,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培训:

1)专业知识:变压器、高压断路器、熔断器和隔离开关、主接线和继电保护。

2)基本技能:一次和站用电系统、保护、监察、操作和控制、电气仪表及通信装置。

3)专门技能:运行监视、倒闸操作、安全措施和事故处理、电工仪表及常用备品、文字、记录、计算能力。

4)相关技能:掌握触电急救的原则和方法、会使用一般消防器材。

5)其他知识:电力法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调度管理和运行管理规程、现场运行规程、电力营销知识、线路、检修、调度知识。

(2)培训特点

通过对传统培训方式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总结,本系统扬长补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生动形象。针对传统培训方式单一,蜻蜓点水,涉及面过宽而深度不够,难以指导现实工作的问题,本系统从具体子站出发,采用实时对应的方式,具有实用价值。元件按被仿实物位置仿真,可操作元件(如连片、熔断器、转换开关等)按被仿实物仿真,保护屏上的保护装置按真实设备仿真其面板,面板上的电源开关、信号灯、按钮、选择开关、小键盘及仪表用仿真物理元件其它元件及符号用图形及符号表示,仿真面板应给人以真实感。

2)图文并茂。针对传统培训教材纯理论部分过重,体系过于死板,难以吸引职工的问题,本系统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注重实际操作,简单易懂。

3)具有实用意义。本系统注重现场运行,立足于使具备一定运行经验的运行人员到站通过本向导可以迅速熟悉本站,可进行操作与事故处理的原则,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价值。

篇7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电力档案;工作水平;管理创新;档案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1-017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1.083

电力档案主要指的是以图像、文字、录音、录像等形式,详细记录电力工程中各环节、各工序、各步骤及各类文书、各类会议、各类资料等原始信息的一种档案类资料、材料。这些看似普通的电力档案材料,不仅记录了电力工程的建设轨迹,还为电力企业加强和改进运营管理工作方法、提升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档案工作也开始呈现出电子化、信息化等特点,原有的手工记录方式已经与时代脱节,不能满足实际所需,尤其是在有关信息的调档、查阅方面极为不便,影响了工作效率。在档案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力档案的管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当然这种变化也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水土不服”现象。

1 新常态下电力档案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的改革也开始逐渐进入深水区、攻坚区,一些破冰之举正在艰难推进,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为电力档案工作开启了一扇创新的窗户,对电力档案工作的思路、方法、手段、理念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具体要求。作为一种记录电力企业发展状态的原始资料,电力档案的信息量伴随着电力企业腾飞发展而越来越丰富,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内容也越来越详尽。充分发挥好电力档案的作用,为电力企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措施等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是电力档案作用于电力企业最直接的表现。经济新常态下,不仅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也对电力档案工作的创新性提出了严峻挑战。可以说,电力档案管理创新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不得

不行。

2 当前我国电力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各级对电力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

“重效益、轻管理”,是我国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由于企业管理者眼中只有效益,而忽略了包括档案管理等在内的一切管理行为,这就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无人问津,档案管理工作漏洞重重、危机频现。如有的企业单纯把电力档案工作当作一种硬件设施建设来抓,只是保证“有”,而从未想过“用”。这种认识严重影响了电力档案的管理水平,也遏制了电力档案为企业管理运营服务的功能发挥,使电力档案成为了一种摆设。

2.2 电力档案搜集存在顾此失彼现象

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是目前我国档案的主要分类,其中尤以记录各类声像资料的电子档案最为便利,记录最为真实,调阅最为方便。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电子档案记录、整理、存储麻烦,且受传统档案管理思维的束缚,很多档案工作人员仍然停留在重视文字搜集、忽略声像搜集的初级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有:(1)电力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设施配备落后,没有为档案工作人员配备专用的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2)档案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存有应付差事的思想,不愿多费功夫。确切地讲,任何一个档案系统,如果缺少了电子档案这个重头戏,就会大大降低档案的实用价值,影响档案的作用发挥。

2.3 电力档案信息化建设迟滞

信息化条件下,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档案搜集、录入、登录和整理等工作已成为一种新常态。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切电力企业因为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不严、档案作用发挥不够等原因,使电力档案管理工作处于一种弱势状态,因而在设备设施建设上仍显得有些滞后。这种滞后使得很多重要的图纸、表格,不能以图片的形式进行高保真保存,只能以原始纸质材料进行保管。

2.4 电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领导对电力档案重视程度不高、电力档案作用发挥不够等原因,也致使绝大部分力企业在选配档案管理人员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既不注重责任心的考量,又不加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这就造成了电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工作积极性较差等。做好档案搜集、整理、归档、查询等工作,既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主动作为、积极工作,方能使电力档案管理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和改进。

2.5 电力档案管理经费保障不力

电力档案管理工作因为常常被边缘化,因此在经费保障上十分困难。这种困难直接体现在档案工作,就会出现电力档案管理设备陈旧、电力档案手段落后、电力档案工作人员收入不高等现实问题。陈旧的设备、落后的手段、不高的待遇,是很难推动电力档案工作创新,也是无法实现电力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的。

3 提升电力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思路

3.1 提高电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人才是事业的基础。没有一批高素质的优秀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实现电力档案信息化就成为了一句空话,毫无实际意义,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电力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培训。一方面,要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组织电力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提升档案搜集、记录、整理和查询的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岗位培训的方式,引导电力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学习电力知识,了解电力档案的特点、规律,力争成为电力档案管理的行家里手。此外,电力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以满足电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

3.2 创新电力档案管理工作思维

新常态下,电力档案原有的管理水平显然是不能满足现实所需的,这就要求电力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要强化创新意识,树立一种与时代同步的工作思维,主动学习先进知识、先进理念和先进方法,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电力档案管理实操技能,彻底摈弃以往单一、原始的工作方法,逐步形成一个传统与现代、人工与科技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损耗,依靠创新和改革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积极学习借鉴他人的先进做法,结合本单位电力档案管理实际,进行有的放矢地创新、结合和融合,从而有效提升本企业电力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3.3 加大对电力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

当前,由于很多电力企业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力档案对于电力企业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人员选配、设施配备、资金保障等方面并没有明显支持力度。各级领导要彻底改变思维观念,高度重视电力档案管理工作,既要定期举办培训班对电力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又要在硬件设施、资金保障方面予以倾斜照顾,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强有力支持,彻底改变原有的落后现状,进一步提升电力档案的工作水平。

3.4 注重电力档案价值的发挥和利用。

现阶段,电力档案的作用仍处于未开发或轻微开发状态,很少有人会想起或利用电力档案来加强和改进工作水平,大多停留在查询个人信息或工作记录。这就造成了重投入、轻使用的现象,大幅降低了电力档案的作用发挥。随着电力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入,很多管理者的思维较以前相比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开始逐步认识到电力档案对于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逐步在提升电力档案的使用率,如为了总结工作经验,加强风险评估,提高工作效益,查询有关档案记录,详细了解相关过程,认真借鉴学习以往好的做法等。

应当不断丰富档案的库存量。要高度重视日常各类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归档,把各种与电力企业发展相关联的所有资料都保存以来,以备不时之需。要根据电力企业的部门设置、业务开展、时间节点等情况,科学分类现有电力档案,使之存放科学、摆放有序,便于管理、便于查阅。同时,要结合电力企业的业务范围、工作实际等,积极总结档案管理服务办法,归纳出一条既利于使用方、又便于管理者的科学手段。

应当加强对电力档案的宣传。要通过内部刊物、电子显示屏、橱窗和集中教育等载体或形式,大力宣讲电力档案的重要性,让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电力档案与自己的工作、生活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从而树立一种“有困难查档案”的意识和观念。此外,还要不嗲炕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做到微笑服务、热情服务,帮助档案查询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所需的档案资料,解决查询者的燃眉之急。

3.5 积极推进电力档案信息化建设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提升电力档案管理水平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引入电子信息技术以后,管理者不仅可以依托计算机等介质,录入图文、影像、声音等资料,还能高效、快速地开展档案查询服务。

电力档案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化设备设施,也离不开具有信息化素质的电力档案管理人员。因此,要不断加强现有电力档案设施设备的更新力度,尽快配备高新技术设备,从硬件设施上给予电力档案有力支持。同时要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电力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拓宽电力档案管理人员的视野,使其具备操作相关技术设备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好地开展电力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

4 结语

综上,新时期新阶段新常态对电力档案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具体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电力档案管理工作勾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因此,各级电力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电力档案的作用发挥,切实把电力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列入日常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对电力档案工作的支持和建设力度。广大电力档案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学习就是创新力的意识,积极学习各类档案管理新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创造性开展相关工作,为电力档案管理创新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贺超,徐朗,龙玉兰.电力设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20).

[2] 寇杨.电力设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培训;利电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191-02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个人和团体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企业培训的目的就在于使得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价值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业绩,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发展。企业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不仅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思想、新规范的教育培训,也注重人才潜能的开发,注重培养开拓型的智力和方法,突出创造力开发和创造性思维。

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策的不断深化推进,电力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而培训能够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能够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学习力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电力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适应电力行业激烈的竞争,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培训,更须注重员工人文素养和团队精神的培训,同时培训模式也须灵活多样,适合行业发展的需要。

1 江苏利电概况

江苏利电(江苏利港电力有限公司)于1989年1月11日正式成立,主要建设、经营江苏利港发电厂,位于经济繁荣的长江三角洲,坐落在江苏省江阴市利港镇,是国内第一家利用境外资金、以合资形式建设、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型火力发电企业。江苏利港发电厂一期、二期工程各两台370MW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于1998年8月全面投入商业运行。三期、四期工程各两台63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于2007年12月全面投产发电。至此,公司装机规模达到了3960MW,成为中国最大的发电基地之一。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发电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多元化经营的发展,2009年下半年,公司经过审慎研究,提出了“做优主业、做大辅业、做强检修、做久利电”的战略目标,开启了利港电力集团化之路。集团化运作为利电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走集团化发展之路,是历史赋予利电人的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利电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前进的推动力。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公司现有培训体系出现了种种问题,员工能力和素质跟不上发展的要求。

2 利电培训存在的问题

(1)员工自主学习的氛围没有形成。电力企业一线员工素质相对不高,缺乏学习压力,自恃具有行业优势,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危机感和压力感。员工学习目的性不强、浮躁、惰性高、自我意识强,平时不能潜下心来学习,往往只是为了升岗或者应付考试而学习。同时,企业有时考试结果不会公开公布,或者考试成绩与员工晋升或奖金关系不大,这也导致培训得不到重视。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氛围,好多时候培训成为一种被动学习,给人感觉不是一种福利行为,而是一种惩罚行为,好多一线员工被班组长压着、逼着,勉强学习敷衍了事。

(2)培训的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不够。培训大多仅限于岗位培训,常着眼于当前,没有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培训项目往往被动地依赖于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只注重培训的短期效益,缺什么就补什么,随意性较大,很难促使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从思想上到组织行为上都到位,他们经常说培训很重要,但平时事务性工作很多,一忙起来,就把培训放到了另一边。

(3)培训监督不力,班组培训往往流于形式。通过检查发现,不同部门、不同班组的培训活动记录质量参差不齐,不乏应差式的敷衍了事。班组培训员、安全员更多的培训时间是用在独自编写完成培训记录上。由于班组长岗位工作与培训工作无直接考核关系,多数班组长对培训员的工作一般只从数量或形式上进行督促,并没有把主要的培训内容和培训需求放在自己的主要工作内,造成班组培训不力甚至较长时间不开展,而说出来、写出来的活动记录或总结却像模像样,造成实际培训监督缺位。另外,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监管不力,受训员工的培训学习需要企业配合培训内容进行监督跟进,督促受训员工将培训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有效的将培训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4)培训评估方式简单。电力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培训效果很难评估。利电人力资源部门为了简化工作难度,减轻工作压力,往往对企业培训效果测评采用简单方法,主要以卷面考试或培训后的小结汇报为主。培训后的实际效果评估往往被忽视,没有从受训者能力提高的角度去评估,也没有从员工绩效改善的角度去评估,更没有从公司是否受益的角度去评估。由于缺乏对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很多人都认为培训只是浪费时间,而培训只是给企业增加成本。

3 利电培训的解决对策

(1)全面开展集团安全文化建设。电力企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生产永远是我们的生命线。安全始终是我们利电集团稳定发展的头等大事,是集团效益的基础、前提和保障。安全文化的建设实施营造的是一个集体安全的理念。每一个人的安全行为或违章行为都与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息息相关,通过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员工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作出自己的贡献。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形式,将安全警句汇编成册的基础上,要求每天班前、班后进行学习讲解,自觉指导并运用到生产工作中,同时定期开展理念渗透、专题研讨、讲座交流活动,强化员工对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

(2)有效建立系统性的培训课程体系。所谓系统的培训体系,是指形成一个前后相连、互相补充的培训系统。企业要打破原来那种只有在培训结束后技能才会提高的传统观念,将培训的思想、技能和要点渗透到培训的全过程中。培训前,组织者与员工的充分沟通,使员工明白培训的重要性;培训中,教材应少理论赘述,多实践操作;教员应少泛讲模式,多分析案例;学员应少被动接受,多主动参与。培训结束后,企业应积极建立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另外,培训课程体系要从企业目标和科技发展角度两个层次上进行分析,分析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战略,考虑与此相关的管理思路、管理观念和工作重点的转移、组织流程的改造。

(3)积极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培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经验交流法、专题研讨法、技能训练法、游戏活动法、小组竞争法等多种互动式讨论学习培训的方法,使受训者积极参与,投入到培训之中去,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目前集团发电运行部二车间采用的专题技术问答考问的形式就能够很好地促进学习,值得全面推广。他们把当前生产上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当前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由班组先进行讨论解答,然后得出一致意见,再要求每位成员进行消化、掌握,次月初由班组、专业、车间领导联合组织随机抽考,将每次的考问结果及时记入个人培训档案,作为绩效考评的依据。这种方式与绩效考评紧密结合,首先从制度上对培训能够起到约束和激励的作用,然后从选题、讨论答案,包括口头考问的时候其实也可以相互讨论,这样就对需要培训的内容起到多次反复强化,无疑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

(4)通过“培训记分卡”形式,建立员工学习培训档案。利用利港电力集团目前一直使用的电子生产管理系统(EAM),对其“培训管理”栏中的“培训学员”里面的记录项目进行优化,增加考试成绩、各级评价(包括专题技术问答、分析或者论文)、劳动竞赛结果等,建立员工学习培训档案。将员工参加的公司各种培训活动、各种考试评价成绩进行折算打分。记入个人培训档案,培训得分要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同时作为升岗考评,或者作为动态考核的重要依据。个人培训档案便于查询了解员工的培训学习情况,便于统计分析,便于检查督促,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另外,通过奖励学习优秀者来促进员工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年轻有为的业务骨干和技术尖子,培养比学赶超、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

(5)建立培训配套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培训激励制度。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在对激励问题进行了专题性研究后提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激励,则可发挥到80%~90%。可见,激励对员工能力的发挥有多大的促进作用。企业的培训激励机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将培训本身作为现代企业中激励员工积极向上的一种必要手段。给员工“充电”的机会,会使他们感觉企业对自己的发展是很重视的,使真正有能力、有潜力的人获得应有的培训机会。另一方面,根据培训的效果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物质、精神或晋升激励。把培训结果与奖惩挂钩,把是否接受培训以及受训学习的好坏作为晋级、晋职、提薪的重要依据。

篇9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管理措施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究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于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电力企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工作。随着这一工作的不断推动,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解决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企业人才。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意义

(一)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开展人力资源培训是提高员工工作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究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员工的工作能力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二)增强企业凝聚力

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可以加强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输出,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精神,认同企业文化,培养相同价值观,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只有企业上下齐心协力,凝聚力强,共同进步,才能让电力企业在越来越强劲的企业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三)确保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只有加强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管理,才能提高培训效率和培训质量,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存在问题

虽然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开始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工作的开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电力企业的发展。

(一)培训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的培训仍然是“灌输式”教育,培训老师在课堂上单方面的向员工灌输相关知识。这样的培训方法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员工的学习兴趣。同时电力企业的工作实践性很强,员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单一的说教式培训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员工培训也失去了意义。

(二)培训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化

一些电力企业的领导不重视员工的培训,疏于管理,导致人力资源培训流于形式化。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任期责任制让部分领导只重视眼前效益。对于人力资源培训这样前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工作,收益见效却相对较慢的工作来说,往往很难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缺乏管理和监督,具体开展起来难免会有人在其中浑水摸鱼,培训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三)资金投入不足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开展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带来的效益不够快速、直观,有些电力企业就不重视相关工作,不愿投入资金开展培训工作。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聘请的老师能力不够,培训内容不够全面,培训形式也太过单一。员工的工作经验,个人学习能力不同,所需的培训方式也不相同,企业投入成本低,培训内容和形式“一刀切”,培训效果就得不到保障。

(四)缺乏科学的培训考核机制

电力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到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去,但缺乏管理,也没有一个科学的考核机制,员工的培训情况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员工就容易产生懈怠心理,敷衍了事。另外,很多企业的培训也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无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培训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改进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培训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应该根据培训人员的不同状况,建立一个科学的培训管理机制。要做到这点,首先就要转变企业领导对人力资源培训与管理工作的态度,让领导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对企业发展的长远影响。其次,是要有相应的奖惩制度。奖励那些积极参与培训,进步明显,学习态度好的员工,将员工的工资收入和晋升融入到培训奖励机制中,同时惩罚培训中浑水摸鱼、敷衍了事的员工。只有奖惩得当才能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让员工积极参与到培训中去,提高培训质量。最后,要根据员工不同的工作经验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培训课程。

(二)丰富培训形式

单一的说教式培训课堂是很难引起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企业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应该丰富培训形式,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配合多种学习方式,用生动有趣的培训课程来提高培训效率。

(三)加强监督

为了保证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有效性,电力企业应该加强监督力度,既要监督开展培训的负责人员,防止其渎职,也要监督参与培训的员工。对于开展培训工作时欺上瞒下从中谋取私利的负责人员,应该予以辞退,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总结

总之,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究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电力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就必须重视起对员工的培养。但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还存在培训形式单一、培训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化、前期资金投入不足、培训考核机制不科学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电力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重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管理制度,对于工作经验、学习能力不同的员工应该开展不同的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管理卓有实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有效性,确保培训质量,从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岗位胜任能力 生产技能 人员职业能力 培训 规范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高素质的生产技能人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服务水平。对于生产技能员工培训,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员工弥补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从而使员工能够符合岗位技能的要求。对于培训来说,主要遵循的原则是投入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因此,电力企业要结合本单位员工的实际情况及岗位要求,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从而来提高培训的效果。

一、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的主要做法

1.岗位胜任能力评测。对于公司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的评测,也是公司培训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岗位胜任能力评测主要流程有:①进行岗位测评的调研,以及前期方案的制定。摸清相关技能人员以及生产运行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技能的测评方案,以考试、答辩等方式进行测试,对企业员工的基础、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相应的测试,从而对员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②岗位测评的实施,要在公司内部进行理论测评的实施,利用笔试的方式,在考试中一定要加强监督,杜绝抄袭现象的出现,以保证成绩的真实性。另外,也要对员工采取答辩测试,将员工分成几组,分别进行相应的答辩测评。③岗位胜任能力差异性分析,在进行岗位的测试结束之后,要针对员工的成绩进行相应的分析,对员工的综合成绩进行全面探讨,根据其成绩能够了解到员工的知识及技能水平,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2.制定差异性培训方案。根据岗位胜任能力差异性分析报告,可以充分地表现出电力公司员工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电力知识掌握方面,员工对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不够了解,对电网运行方面的知识掌握有所欠缺;在员工岗位技能方面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一些操作不够规范,对事故处理不是很熟悉、判断能力差等。因此,电力公司应根据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3.培训的实施。在电力公司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员工培训的积极性,可以设置相应的鼓励以及奖励措施,设置一些进步奖,并且对进步较大的成员进行绩效奖励。

二、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效果的评估与改进

1.组织措施。通过成立员工培训小组进行全员的考核和学习,制定相应的合理的全员培训考核办法和制度,以此来充分调动生产技能人员参与岗位胜任能力培训的积极性,鼓励员工更高标准的日常工作和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此外公司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各项培训工作的完成,激励员工积极进取、勤学苦练的精神,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员工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达到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的目的。

2.评估过程。考核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内容是在公司单位绩效考核情况;另一部分是培训效果的考核。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负责考核的各层级领导和同事对被考核人员进行考评,对被考核人员在公司单位期间的工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被考核人员的德、勤、绩、廉进行评估。培训效果的考核,以公司单位下达的培训计划及培训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对培训人员的理论和技能实操成绩的变化和分数进行逐一评价,做到公平公正,最后按百分制进行考核总结,每项得分的总和为考核最后成绩。

3.岗位胜任能力培训存在的不足。通过岗位胜任能力培训可以找出员工的技能与岗位要求的技能之间的差距,通过比对,可以清晰地分析出员工存在的不足和确定员工所需的培训需求。但如果想要解决培训中动力的问题,还要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相互结合,真实地实现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由培训人员需要到培训人员想要的观念。

4.对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的改进方法。岗位的培训应该以培训人员为中心,将培训规模和形式与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进行有机的结合,把培训过程中组织需求与员工的需求相结合并统一,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员工自身职业发展能力和技能。通过正确和科学的培养渠道,为每一位员工解决职业困惑,提升岗位的胜任能力和技能。

综上所述,企业要针对不同的岗位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同时要建立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岗位胜任能力培训体系,从而促进企业岗位胜任能力培训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孙家宽,赵洪波.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