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9 09:1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语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分院党组:
根据地区分院、林业局政法委的安排和部署,全区检察机关从今年五月份开始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我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定社会主义法治信念,提高执法能力,促进影响我院检察事业发展和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检察机关干警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落实“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增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构建林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林区提供坚强的法治保证。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院党组积极组织全体干警参加学习教育活动,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全院共有干警19名,活动参与率达到100%。在学习培训阶段,院党组组织全体党员认真通读中央政法委编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学习同志关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讲话;学习、同志在全国政法机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以及地委政法委副书记朱洪祥、地委政法委书记郝敬江同志在全区政法机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鼓励干警积极参加省院、分院和林业局组织的培训活动。按中央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方式,组织全体干警分五个专题进行大学习、大讨论。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整个学习培训阶段的始终。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我院党组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是在分院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开展工作,院领导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活动的开展,并做了周密安排和部署,随即抽调人员组成“十八站林区人民检察院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在学习培训阶段全院干警认真参加每一项活动,把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作为提高自己政治素质、法律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执法能力素质的一次机会,真正做到了“内化于心、外鉴于行”,达到了省院提出的“六个进一步”。
在开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专项讨论中,每名干警均认真撰写发言提纲,在五次专题讨论中都做了专题发言。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院领导亲自抓日常工作、亲自撰写理论文章、亲自记学习笔记、亲自总结心得体会,并把“三个到位”和“四个带头”的每一项工作认真落实到位。
二、认真学习,初见成效。
篇2
1、教导广大群众遵守村规、民约,广泛宣传“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观念,宣传治安防范知识,构造开展各种形式的治安防范活动。
2、充分发挥退伍军人和民兵构造在维护社会治安工作中的作用,乡专门成立了义务治安巡逻队,巡逻队成员实行编班巡逻,让其参与综治工作,同时根据需要,构造民兵退伍军人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完成应急任务。
3、增强对青少年的教导治理,聘请派出所所长为法制副校长,每月为中小学生集中上一堂法制课,使青少年法制观念明显增强,有效地预防减少了青少年犯罪,中小学生无辍学现象发生,违法、违纪情况明显减少,法制宣传真正发挥了作用。
4、健全治保、民调、巡逻、帮教、普法及综治构造,并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了各成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了其职能作用,增强了群防群治效果,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5、增强对“三放人员”的治理,对我乡3名“三放人员”落实了帮教责任,鼓励和支持他们发家致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帮教率达到100%,改好率达100%。
二、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构造建造。
乡政法委是领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增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建造,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方面的构造、调解作用,通过政法委调解各部门齐抓共管,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共同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方面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空体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1、年初稳定工作会议后,乡党委及时召开了政法工作专门会议,并针对我乡实际情况,研究部署了全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调动并成立了乡政法委员会,由乡党委书记任主任,乡长、人大主席、政法书记为副主任,派出所、法庭、司法所、中心校、纪检、武装、、青年、妇联、土地所、民政所主要负责人为委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构造,同时由政法书记牵头,分别与各村、乡直机关签订了2009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各村、乡直机关也相应地建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各村由书记、主任负总责,由治保、民调、普法、帮教构造负责到人到事,逐层抓好落实,乡直机关由机关负责人负总责,各分管人员抓具体工作。
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制定议事制度、例会制度、民事调解制度、治安防范制度、奖惩制度、矛盾定期排查、调解制度、月排查制度、挂帐督办制度、首问责任制、追究制、上报制度、零报告制度,同时做好排查登记、普法登记和民事调解记录。
3、推进农村四级联网工作机制,落实10户联网责任制。
4、增强培训,提高素质。乡政法委对村两委负责人,群防群治构造骨干和治安积极分子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业务能力,在有效地维护全乡社会稳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全乡经济发展。
1、继续深入开展双创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深层次问题。
(1)、创安工作:为确保农村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全乡按照居民居住情况共划分10个安全小区,落实了区长责任制,做好思想转化工作,特殊人员转化不了的逐级上报,集中力量把治安隐患解决在基层,形成了责任到人,齐抓共管,没出现矛盾激化,无治安隐患,无集体上访,创安工作真正得到落实,农村治安秩序明显改进。
(2)、创模工作:我乡按照县综治委的安排部署,积极构造开展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活动,层层建立构造,制定了规划。主要做法是:综治办工作人员经常深入群众征求意见,制定了村规、民约六章43条,及时掌握存在治安隐患的人和事,每月向乡综治委报告一次工作,综合全乡存在的问题,乡综治办每季对全乡进行一次综合治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现隐患,随时向乡党委报告,例会研究解决。
2、乡综治领导小组在全乡巡回排查,进行民主与法制宣传,强化治安治理,增强对重点人的监控。
四、积极开展“平安家庭”、“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一)##村建立了以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依托的民间纠纷调解“四级联网”制度,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使村“两委班子”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进行谋划和实施村经济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充分发挥了党小组长、群众代表、村民组长应有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防止了矛盾激化。
(二)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各项构造健全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民主监督有力,村干部依法接受村民理财小组监督。
(四)法制宣传教导深入人心,村民保持学法、守法、依法讲法。全乡各村建立健全了普法构造网络,由村委会成员对普法员进行宣传讲解,然后再依次宣传,一传十,十传百,以点带面,实行村民自我教导。
篇3
【关键词】中短期 法语培训生 语法习得
在法语教学中,究竟何种方法更为科学呢?我们首先需要区分两个概念:FLS(fran ais langue seconde)和FLE(fran ais languee tranhere)。FLS是指以法语作为第二语言:这种情况出现在一些国家(包括一部分原法国殖民地),在这些地区,法语虽然不是当地居民的母语,但它是教育语言;或指一些法语国家的新移民。在这种情况下,法语的习得时间虽然晚于母语,但其语言环境相对成熟,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法语。相反,FLE是指以法语作为外语:学习者因职业、文化、旅行等个人原因学习法语,但不是以生活或移民为目标。对于这些学习者而言,他们接触法语的主要途径是课堂。缺少自然的语言环境。
很显然,对于大部分的中国学生,尤其是中短期法语培训生而言,他们的法语学习属于后一种,即FLE。他们生活在汉语语言环境中,课堂之外的语法实践机会有限。因此,他们很难在课堂之外“自然习得”法语语法,而若想正确地用法语进行表达,语法的讲解无疑是必要的。那么,语法在课堂中究竟应有怎样的地位、占怎样的比例呢?
习惯上,我们经常从教师的角度考虑怎样的讲解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学生对语法学习的认识以及他们倾向的学习方法,笔者对100名法语中短期培训生进行了关于语法学习的调查。
通过对该调查结果的总结,首先我们注意到:大部分的学生(56%)认为语法会影响语言的理解与表达,并且94%的学习者都希望在法语表达过程中接受教师纠正自己的语法错误。也就是说,他们充分认识到了语法的重要性。并且有意愿提高自已的语法水平,提升语言的准确性。这与我们的设想是一致的。法语的语法体系与中文有较大差异,如果没有系统的语法讲解,仅仅依靠对于母语语法的认识,在法语表达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甚至会产生歧义。
除了语言表达的要求,另外一项调查结果也显示出对于中短期法语培训生而言,语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被调查者中。因“兴趣”学习法语的占到21%,而其余79%的学生都表示因为留学(32%)、公派(26%)、移民(16%)、工作需要(5%)等客观原因学习法语。学习法语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只是他们下一步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一种工具。这些学习动机决定了他们中大部分(70%)需要参加各种形式的法语水平测试。即使是那44%认为语法不影响理解与表达的学生,他们中也有一部分必须接受语言测试。众所周知:对于准备去法国留学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通过TCF或TEF考试,在这两种考试中,语法部分都占了相当大的分值。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们希望通过几个月至一年的法语学习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从而顺利进行他们接下来的人生规划,语法的学习与认知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语法讲解在课堂上应占怎样的比例?应采取怎样的方式呢?
目前,在大部分的法语课堂上(59%),语法讲解所占比例在1/3~1/2之间,且83%的学生认为他们接受的语法学习比例是合理的。在被问及:“认为语法教学过程中中文讲解、翻译是否必要”时,94%的学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这项结果显示:在目前的中短期法语教学中,完全的直接法教学是行不通的,语法讲解占到了一定比例。而且学生们对于这种方式是认可的。由于缺少足够的信息源,仅仅依靠课上的目的语交流,学生们很难完全理解所学内容,他们需要母语的辅助才能够对其有充分的认识。也就是说,中国教师若采取全法语教学也许并不是最佳方式。对于中短期培训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与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同,大部分都是从零起点开始学习法语。在经过3个月到1年的培训之后,法语水平仍然十分有限。且被调查者中86%的学生年龄都在20岁以上,对于语言学习来说,这是一个不占优势的年龄段:他们的模仿能力、记忆力都受到限制。要求他们在短期内用法语理解法语是不现实的。因此,法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用中文对语法点进行讲解。如何讲解,是教学艺术问题: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及例句选择适当等,均须顾及到。否则,也难达到事半功倍。
在具体的语法讲解方面。60%的学生偏向首先理解课文。再进行语法讲解。在课文中一般都会出现一些语法现象,如果在课文之前把涉及到的语法内容首先讲解,那么学生们是完全被动地接纳。他们能做的只是用规律检查文章中的应用。然而,规律恰恰是晚于语言习惯出现的,这样做与自然相悖,效果不尽如人意。相反,如果首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将本课中出现的语法现象交给学生自行总结规律。再由老师系统讲解,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相对主动的接受过程。他们对于该语法点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忆也更加牢固。
其次,69%的学生希望一次性接纳某语法点的所有相关内容,另外31%的学生则只愿意了解本课所涉及的语法部分。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即使当时并不能做到完全消化,他们仍然希望能从整体上全面地了解某个语法点。这样的方法确实有其优势:在语法点第一次出现时让学生有系统的认识,今后每次的重复对他们的记忆都可以起到加深的作用。但笔者仍然认为,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区别对待不同语法内容。对于较为简单的语法。教师应尊重学生们的学习意愿,全面地给予阐述。而对于复杂的内容,若分毫不落地全部解释,有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不利于语法内容的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介绍本科涉及到的语法部分,并对其做适当总结及延伸。
为了巩固对语法点的认知,语法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学生们认为哪种方式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呢?56%的学生认为依靠整段文章进行的练习方式优于单独的题目。的确,在考试过程中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单独出现的,但这是基于学生已对某语法有过了解和锻炼。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初次接触某个语法点的学生们而言,情景的设置和事件的对比是十分必要的。
篇4
关键词: 法语 口译教材 编写原则
一、当前口译教材的分类
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于口译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在需要大量口译人员的同时,对口译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逐渐提高,这都促使市面上各种口译教材的诞生。总的来看,目前的法语口译教材可以分为三类:
1.针对某一从事专业领域工作人群的教材,比如关于导游、经济、航天、机械、财会等。这类书籍并不少见:《法语导游》、《商贸口语脱口说》、《商务法语教程》、《经济与管理法语》、《医学专业法语教程》等,书中大部分都是各类场景的交际对话。
2.针对需要掌握口译主要技巧和方法的人。很显然,口译技巧是口译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尤其是对记忆的训练,记笔记、对数字的翻译、译前准备、跨文化翻译等。比如《法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等。
3.口译备考书籍。例如《法语口译实务》《法语口译综合能力》。该类书籍一般分为二级和三级,其练习取材于报纸、杂志或其他法语出版物,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科技及司法。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扩充词汇量,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了解更多社会事件。
4.综合类书籍,其中包含口译理论、口译的方法技巧,并有配套的口译练习等,当前大部分的教材都属于这一类。比如《法语口译教程》、《汉法口译教程――教你从容地表达》。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口译教材出版,但口译教材的编写还有待完善。笔者将目前口译教材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目前的口译教材很多都是由大量词汇和阅读材料堆砌而成的,单纯强调语言的能力,不够科学也不够系统化。虽然有些教材按照主题分单元,但大多是阅读材料改编为口译练习素材,再配以同语注释、口译评析和参考译文,忽略了口译材料之间的衔接,没有很好地将口译技巧和材料结合起来。再者,一些口译材料过于专业,没有梯度的递进,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口译的阶段性。
2.一些口译材料机械地选取了报纸或杂志上的文本,没有引入真实的口译材料。而且教材中的同声传译的比例较少,大多都是交替口译。刘和平在书中提到许多口译教材都要求学生完成非日常生活中的口译任务,比如谚语、寓言故事、诗歌或者文学作品。这些材料并非实际的交际场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笔译教材类似,对于提高口译水平帮助有限。
3.口译作为一种交际活动,译是一个方面,听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环节。因此,作为口译教材的补充,音频或视频类的语音材料是相当有效的。口译区别于笔译,因为口语是自发的且不可逆,在时间链上衔接而成。此外,口语不仅涉及选词,还牵扯手势、动作、眼神交流、语调、重复、口误等。所有这些特点只有通过音像或者影像材料才能直观地表现出来。这些语音材料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现场的氛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加易于学生练习。由于口译教材的纸质印刷品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往往在运用语音材料方面有所滞后。
三、编写原则和方法
如今的口译研究已经不断深入,与语言学、认知科学、跨文化交流学等交叉借鉴,口译教材的编写也应该注意其特点和规律。笔者认为,口译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口译教材中的内容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每个单元侧重讲解一种口译技巧,并有配套的练习,以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些口译技巧应当作为一个出发点,总结口译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并通过这些口译技巧,在今后的口译实践中规避这些问题。此外,口译教材中的题材应由普通到专业。当今不乏以主题来编写的口译教材,这类教材的主题的专业术语相对较难,学生一方面会从心理上产生畏惧,另一方面在接受程度上也不是很理想。
2.真实性。口译教材中的内容应当取材于真实的口译场景,通知、公报、散文、报纸或杂志的内容不应被选为口译教材的内容。此外,现在许多口译教材有配套的语音材料,其中需要有标准发音,也需要适当加入一定比例的方言发音或非母语人的发音,以呈现在真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同口译场景。学生通过这些真实的语音材料,能更好地理解不同的交际状况及处理突发状况的方法。
3.多样性。教材的例句与练习应当涉及各类主体,形式也需要多变。在日常会话中,人的讲话都不同程度地带有语病或逻辑不明的现象。这就要求译员在翻译之前进行逻辑分析,明确脉络,才能恰当地表达说话人的意思。
4.创新性。随着网络的发展,口译教材不应该局限于纸质书,网络也同样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但目前的口译教材还没有和网络结合。今后的口译教材可以更多地利用网络资源多、传播速度快和易普及的特点,推出一些软件帮助学生在线进行口译实践。
四、结语
在所有影响口译教学的因素中,口译教材起着首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能给予学生口译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书中的口译技巧及练习也能更好地为学生今后的实战口译打下坚实的基础。口译教材作为转载口译知识的主题,除了要以口译理论为基础外,还应与时俱进,真正与口译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接轨。随着口译市场的发展和口译经验的累积,相信口译教材的编写会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刘和平.法语口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徐岚.同传捷径:法语高级口译技能训练与实战演练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陈伟.法语口译实务(二级).外文出版社.
[4]唐杏英.法语口译综合能力(二级).外文出版社.
[5]蔡小红.法语口译实务(三级).外文出版社.
篇5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文化融合 国际合作 石油企业
Abstract : 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economy has offered Chinese oil and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the chances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going global. As different nations and ethnic groups have inherited different histories and cultures, joint venture cooperation is facing a collision brought about by th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which also have posed serious challenges to corporate cul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only way to broaden the path of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s to constantly enhanc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vigorously promote cross-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transform the "soft power" of corporate culture into the "hard support" in development.
Keywords : corporate culture; cultural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il company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持续的发展,能源的供需矛盾也日益凸显,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是保障能源供给的重要途径之一。进入21世纪,中石化实施了“走出去”战略,目前已经在全球23个国家执行着40多个油气投资合作项目,遍布非洲、中东、俄罗斯-中亚、南美、北美和亚太六大战略油气区,呈现“油气并举、海陆兼顾、常规和非常规协调发展、资源接替序列清晰”的良好发展局面。但是,伴随生产的不断推进,合资合作也面临一个很大难题——文化冲突。合资合作企业不仅面临企业文化的摩擦与冲突,而且也面临由不同国家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碰撞。在推进海外上游油气业务做大做强做优过程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提出了“要大力推进跨文化融合,努力把企业文化“软实力”铸就成为发展的“硬支撑”。 [1]笔者以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国勘公司)的海外项目为例,就文化融合对实施“走出去”战略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两种企业文化的融合作一探讨。
1. 语言是文化融合的桥梁
人类学大师泰勒认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文化是形形和无处不在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中语言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国际合作不但要掌握语言,而且也要掌握制约语言的运用、赋予语言特定意义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要减少在相互沟通合作中的误解,增进双方的交流,需要有意识地学习和比较,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异国企业文化的适应力,培养恰当表达和理解话语(口头语和书面语言)的能力和技能,更好地实现合作与发展。
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如何用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与阿尔及利亚扎尔则油田提高采收率项目合作过程中,按照合同规定该项目合同语言、工作语言是法语。合作初期,中方所有的管理、技术人员都不懂法语,所有的工作和交流要借助翻译。由于翻译人员不懂技术,连中文专业术语有时也难以明白。初期交流十分困难,一个简单的问题翻译人员听懂后再进行交流;工作人员看不懂法语资料,更不用说独立工作,事事离不开翻译。日常交流经常出现误解,以至于影响了工作效率。为此,项目部加大法语培训力度,派出9名同志赴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脱产学习法语4个月。同时,聘请石油大学法语教师到项目部培训法语,所有在国内工作的同志都坚持每天半个工作日的培训,打下了通过语言交流的基础。
尝到了语言交流的甜头后,项目部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新招聘到项目部的人员,必须利用在国内等待办理工作许可和签证的时间,参加项目所在国语言培训班的学习,使项目上所有人员在出国工作之前都已经至少进行了一次语言脱产培训。另外,针对一些自身语言水平较好的同志进行了更高层次的口语或中级培训。例如:项目驻阿尔及尔办事处的同志,为了尽快提高法语水平,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已经能够在商务接待、法律合同、通关运输、财务税务等方面独立开展日常工作和交流,特别是与索纳塔克公司的相关部门进行日常性的业务联络。在联合作业体(GROUPEMENT SONATRACH SINOPEC以下简称GSS),技术人员学法语,翻译人员学专业,学习气氛非常浓厚。GSS中方人员白天上班达九个半小时,晚上还坚持学法语。目前大部分人员可进行法语交流,也能看懂资料,翻译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所有的部门经理在跟阿方的会议上均能用法语沟通,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为实现联合作业文化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理解是文化融合的基础
美国管理学家戴维·A·利克斯曾说过“大凡跨国经营的失败,几乎都是仅仅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基本的或微妙的理解和体会所招致的结果。” 没有跨文化的理解,也就不可能实现文化的融合,也就没有跨文化合作的成功。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传承着不同的文化。在国际工程合作中,应当努力消除“本文化中心主义”,即不能认为自己的文化优于他文化,也不能用本土文化的范畴和价值观念去评判他文化,不要对他文化存在偏见和歧视,要树立动态的、关联的文化观,这是对参与国际合作人员素质的极大挑战。阿尔及利亚是一个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与我们中国人在文化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他们每天定时进行祈祷,不论当时正在做什么,大都会履行这项程序;他们每年除去公民法定假日之外,还有宗教假日。如每年的斋月期间,白天禁止饮水、进餐、吸烟、喝咖啡,每天工作结束时间大大提前。这些禁止的方面都是人的正常生理需求,许多阿方人员到中午就会十分饥饿口渴,以至于情绪波动较大,难以相处,导致工作被迫拖延。另外,阿方人员坚持严格的工作休假制度,无论工作进展程度和紧急程度如何,到期都会去休假,如果没有人员接替工作,就只有中方人员单方面推进工作,即使安排别的部门人员接替工作,也会由于部门工作性质、内容的差异和责任心方面的问题,影响工作进度。
在阿尔及利亚的公司和政府部门中,上下级界限严格,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按照工作程序开展,往往很多事情下级都会等待上级的决策和许可,工作时间大大延长。在与索纳塔克公司的相关部门联系工作时,必须事先进行预约,才能进行商谈和交流,而且有时必须用书面传真来确认或者协调。GSS阿方人员认为自己更先进,很多人瞧不起外来文化,而且索纳塔克公司是真正的油公司,有比较先进的管理体制以及西方公司为其量身定做的工作程序,它和世界二十多家公司签了三十多个勘探、开发合同,其中不乏世界知名的石油公司。另一方面它是由国有性质的公司改制而来,员工惰性以及不计效益的思想依然十分严重。我们认识到上述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差异,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将会难以沟通甚至误解,最终导致工作无法开展,导致我方的利益受到损害。工作中,我们坚持、兼容并蓄,理解文化的差异性,尊重其民族文化,做到既“入乡随俗”,又“处之超然”,从而实现联合企业的文化融合。
3. 沟通是文化融合的纽带
作为国际合作企业必须通过跨文化理解、跨文化参与及融合,建立适合跨文化合作沟通模式,消除偏见,减少盲目性,双方共同构筑沟通的桥梁,才能确保企业国际合作沟通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合作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促进合作人员的跨文化理解,形成高效的跨文化沟通,必须有意识建立各种正式和非正式、有形和无形的跨文化传播组织与渠道。在阿尔及利亚合作项目中,我们建立了GSS会议制度,凡重大问题提交联合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讨论形成共同意见,然后付诸实施,减少了不和谐因素。项目部组织阿方人员参加我们的一些活动,在活动中了解文化的差异、了解工作的方式,促进工作的合作;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如文化同化法、敏感性训练法和实地经验法对合作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跨文化沟通的技能。在合作开发扎尔则油田项目中,多次邀请阿方管理人员到中石化胜利油田进行实地考察,对企业文化进行亲身的感受,对职工队伍进行广泛的了解,有效地促进了两种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沟通与融合。
在工作中,我们特别加强了与阿方的沟通、交流,坚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如在谈到某一方案时,如果过分强调效益,对方会误解为我们不想投资。最大的差异是开发思想的差异,如何让对方理解日常动态分析、油水井的注采平衡、油藏分析方法的重要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也只有多沟通多交流,遇事相互妥协,严格按合同和工作程序办事,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做到高效合作,执行好项目。2010年,在尼日利亚劳资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国勘公司在总结和吸取中国一些海外公司工会管理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Addax尼日利亚公司工会主要成员到中国石化进行培训考察,系统学习了中国石化企业文化,学习中国公司工会职能、企业与员工共发展、工会与公司同呼吸共患难、加强对话交流减少对抗罢工的和谐劳资理念。返回尼日利亚后,工会负责人给Addax公司CEO写的感谢信中说,“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团结协作,相互鼓励,投入热情和汗水,就必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将会与Addax管理团队通力合作,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
4. 文化融合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企业文化的融合至关重要。在并购、重组、合作过程中,通过逐步解决文化冲突,减少文化的碰撞,兼容并蓄,实现文化融合与再造,共同推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石化是一个国际化公司。走出去不仅世界需要深刻认识,同时也需要深刻认识世界。中国石化海外并购的企业均保留了原国际公司先进的管理制度,这是他们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每种文化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力量。多元的文化帮助人们适应多元的世界。Addax公司在收购之初,就制定并坚持遵循“学习Addax、服务Addax、管理Addax、发展Addax”的方针,通过文化的优化整合,实现资产、资源的优化整合。
针对个别外派人员认为中国石化是世界500强第五大企业,因此不够重视收购企业经验的倾向,哥伦比亚圣湖能源公司中方经理提出持续学习先进的理念,这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建设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决不能骄傲自大。同样,中国石化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受到了国际员工的认同认可。我们收购的Addax、安第斯和圣湖能源等公司,原由西方石油公司管理,被收购前正经历资金链紧张、社区关系复杂、资源国政治和法律风险加剧、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等诸多困境。收购后,仅派出少量高管人员进行管理整合,在坚持保留原公司先进管理体系的同时,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适时引入大型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理念,在企业整合过程中不断创新完善管理体制、努力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圣湖能源公司根据自身发展规划,针对发展中的文化融合问题,加强了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企业文化建设,在生产发展的同时,逐步建立起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Addax公司原总裁每天由秘书端送午餐到办公室,中国石化接管后,以总经理为代表的中方高管主动利用午餐和员工大会等机会,与外籍员工积极交流、打成一片,赢得外籍员工的尊敬、信任和认同,有力促进了工作展开。
目前,Addax公司正在公司范围内开展文化融合的珍珠工程(PEARL PROJECT)和多文化整合计划(MCIP),实施文化审计和文化培训,以培训增理解、促融合,实现文化双向互动,强力推动文化融合向纵深稳步开展。安第斯公司原高管遥控指挥,不敢深入现场,与当地员工和社区关系紧张。接管后,中方高管主动深入当地员工、深入油田社区,与相关各方共商建设“和谐社区”大计,真诚解决历史遗留的复杂问题,获得员工和社区群众高度认可。圣湖能源公司中方员工身先士卒的敬业、奉献、专业精神深深感染和影响着外籍员工,不仅赢得他们的尊敬并且成为他们竞相学习的榜样,少有加班习惯的外籍员工也加起班来。国勘公司还通过评选“洋劳模”、选派优秀外方员工参加中国石化组织的各类培训班、专题会议和大型文化活动,使中西文化双向互动,推动了不同国家不同企业的文化融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实践证明,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只有坚持开放包容,注重文化融合,充分尊重彼此的意识形态、和道德风俗,构建中外员工和谐共处、共同成长的“家文化”,做到油田与心田共建,才能不断增强加快海外油气事业发展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共同推进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天普.在中国石化海外上游“十二五”规划目标部署动员会上讲话. 2012年1月8日.
[2] 桑德拉·黑贝尔斯(美),李业昆译.有效沟通.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 马尔科姆·沃特(美),郝继涛译.跨文化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 中石化思想政治工作部、国勘公司考察组.中国石化海外企业文化融合考察报告. 2011年8月.
篇6
关键词:字幕组;字幕翻译;误译;成因;语言语境;非语言语境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很多海外地区的优秀剧集日益流行。因有权引进境外节目的影视机构引进的速度非常慢而且数量有限;广电总局相关的审批手续也非常繁杂;相对于经过普通话翻译配音的版本,部分观众更偏爱节目原音;加上中国大众的外语水平通常尚未达到直接观看原声节目的程度,字幕组便由此诞生。字幕组是指将外国影片配上本国字幕的爱好者团体,属于一种民间自发的个人团体组织。由于字幕组成员大多为兴趣所致,并没经过专业培训,故翻译水平良莠不齐。本文拟从语境的角度出发,总结现今美剧字幕组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影视字幕的误译及其成因,对字幕翻译从理论到实践做出初步探讨。
1 语境视角下影视字幕的误译及其成因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他区分出两类语境,即“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也可以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包括词汇语境和语法语境;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情景语境、社会语境以及文化语境,具体是指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王建平先生从语用学的角度给语境下了定义:“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
纵观字幕组的影视翻译,其中不乏佳译良作,但也存在不少翻译失误。其误译类型可分为语言语境误译和非语言语境误译两大类。前者可从词汇语境误译和语法语境误译两方面分析,后者可从社会语境误译、情景语境误译及文化语境误译三方面探讨。而引起这些误译的成因主要不外乎两点:译者译才和译德的欠缺。译才指的是译者对语言能力、语用能力以及文化能力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译德是指译者的责任心。下面笔者将从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方面分析影视字幕的误译类型,探讨误译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参考译文。
1.1 语言语境误译
1.1.1 词汇语境误译 英文单词的含义取决于它所在的上下文,其中包括类连接、搭配和语义韵等。因其灵活性和复杂性,一些字幕组成员往往不能忠实地传达原文含义,而造成这种误译的原因往往是译者自身语言能力的欠缺。请看下例:
例1:T-bag: “Lessons, talk by our founder, Mr. Harvey Hall……The passway to personal freedom.”
Gretchen: Do people really buy this nonsense?
(Prison Break, S4E10)
T-bag: “我们创立者的教诲,Harvey Hall先生的教诲……通往个人自由之路。”
Gretchen: 人们真会买这些无聊的东西吗?
(《越狱》,第4季第10集)
看到上例中的译文,观众一定会一头雾水——人们怎么会“买”教诲?原来问题出在“buy”这个词上。英语学习中即使初学者也知道“buy”是“买”的意思,但这里的译者显然不知道“buy”在俚语中还有“接受;同意;相信”之意。结合语境,此处应取“相信”之意,故“Do people really buy this nonsense”应译为“人们真会相信这些无聊的东西吗”。译者语言能力的欠缺,确切地说是没有考虑到词汇语境因素造成了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误译,不仅没能再现原文意义,而且对观众理解剧情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1.1.2 语法语境误译 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语法就组不成句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语法语境误译,说到底也是因为语言能力的欠缺。
例2:Morgan: Are you ready to do some work?
Garcia: What are they?
Morgan: There are e-mails from Bale''s account. Reid forwarded them to me.
Garcia: What are we looking for?
(Criminal Minds, S1E03)
Morgan: 准备好做些工作了吗?
Garcia: 那是什么?
Morgan: 这些是Bale账号里的邮件。Reid把它们转给我的。
Garcia: 我们在找什么?
篇7
关键词:陕西高校;外语专业布局;外语人才培养;分析
笔者对陕西高校外语专业布局与外语人才培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对陕西高校外语专业设置进行全面而客观的了解,并为陕西高校外语专业的设置提供有益的参考。
1.语种单一,非英语语种开设严重不足。
如今,国际社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建设人才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而且还必须要具备过硬的外语技能。而且当前尤其紧缺的是具有精湛专业技能的非英语语种人才。如今,全国各大高校所教授的外语语种有53种,而在陕西地区的各大高校中,英语是最主要的外语语种,开设有其他外语语种课程的仅仅只有两所院校。
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当前陕西的英语人才供需大体处于平衡状态,但是明显缺少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德等其他语种的外语人才。所以,从外语教学的语种设置而言,陕西地区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没有合理地布局英语和其他语种之间的比例关系。戴炜栋就曾经指出,比如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英语等不同专业语种应当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地区优势进行综合考虑。因此,陕西地区各大高校应当进行统筹规划,加强小语种人才的培养,促进陕西的经济建设发展。
2.专业方向设置趋同,缺乏个性
高校英语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陕西地区高校主要是从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英语语言文学以及师范英语等专业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就专业方向设置的科学性而言,虽然陕西多所高校都开设了本科英语专业。然而,他们的专业口径大,针对性不足,缺少特色化的专业建设,大都是以培养能从事商务活动、翻译、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的“大而全”的人才为培养目标,
然而在课程设置上,很多院校并没为“大而全”的培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教学保障。比如,有些院校虽然提出其毕业学生可以适应“教学”工作岗位,但是在培养计划中,却没有设置相应的师范方向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还有的学院虽然提出培养能胜任“管理”工作的英语人才,但是在课程设置上,却缺少相应的课程规划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这种育人思想的最终目的虽然是为了让毕业生拥有更宽的就业口径,但在学生毕业之前其所获得的职前培训并不充分,使得其就业后需要较长的适应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明确的就业导向,很多毕业生在校期间并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缺少清晰地职业规划,在面临毕业时往往不知所措。如今,很多外语专业学生证证必考,陕西地区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存在诸多共性,而缺少个性。
3.各学历层次办学稳步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有所突破
要想教育能够面向现代化、而向世界、而向未来,那么就必须进行外语专业的学习,外语专业在全国各大高校都十分普及。就陕西地区高校而言,其所涉及到的外语语种主要有英语、法语和日语。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在外语专业办学层次上也存在差异。
首先,陕西地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就陕西师范大学而言,其于199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其英语专业开设有英语语言文学和英语课程教学论两个方向。
其次,本科外语专业教学点较多,不仅开设有英语、日语等专业,还包括了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个外语专业,具有较广的教育面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外语专业人才,陕西师范大学在陕西地区具有十分悠久的外语教学历史,1995年陕西师范大学外语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其英语教学从2个班扩张到了5个班,日语教学则从1个班扩张到3了个班,随后,其办学规模也得到了扩大。从原来的4个本科教学班扩大到了8个班。其教学方向也不仅仅局限于英语师范方向,增加了商务英语和英语语言文学方向。
最后,就专科教育而言,从1995年到如今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教学点由原来的5个扩大到了现在的15个,外语的培养方向也变得更为丰富。
4.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层次教育急需突破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从1993年开始实施硕士教育,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张。陕西地区英语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的社会需求非常大,但是由于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所招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数量有限,离开陕西再深造又存在很多限制条件,因而很多教师都难以完成其继续深造计划。就当前陕西地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来看,仍难以满足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陕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本科专业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多,陕西师范大学是陕西外语教师最重要的培养基地。在1993年之前,陕西地区各大高校的外国语学院主要是以师范英语为人才培养方向。但随着陕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外语人才培养的规模也逐步扩大,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输送了大量的外语人才。
结束语:
陕西地区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高等教育地区,因此,有必要对陕西高校外语专业布局与外语人才培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从而针对外语专业教育进行必要的整合和改革。外语专业布局和外语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和国家及地方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及质量会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就陕西省而言,需要对社会需求进行积极地了解,紧密围绕陕西实际情况,加强外语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从而使陕西地区的外语教育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黄雪英.外语人才需求与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布局对接研究――以温州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05:390-395.
[2]戴炜栋.我国外语专业教育的定位、布局与发展[J].当代外语研究,2013,07:1-5+12+77+79.
篇8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学校的科研、教学和提供信息服务的重任,传统图书馆只是一个被动性的服务机构,其主要工作就是借还书的重复过程,很少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和高校师资、设备并列为高校三大支柱的高校图书馆具有知识资源,馆舍,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丰富的藏书,良好的学习环境,象磁铁一样吸引着读者。因此利用优势吸引读者,本身具有多维的校园文化内涵,应积极建设自己的图书馆文化,把自己的系列的工作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教育、学术、文化于一体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图书馆,许多课外活动都需要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来开展,科技活动,演讲、阅读欣赏和引导,读书小组等文化活动,还需要图书馆的直接参与。
一、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必不可少的设施,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学生课外学习和知识的巩固、科研课题的开展及学术交流的进行,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图书馆作为空间和内在纽带开展的,因而图书馆理所当然地成为高校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1]图书馆是隐形的教育课堂,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它具有强烈的文化辐射功能,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源、先进的网络设备、优雅的人文环境、完善的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优质的服务等营造了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
二、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知识殿堂、精神家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的载体,以其巨大的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强大的优势。
1.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大学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源泉,是文献信息的聚集地。随着音像、电子出版物、光盘数据库、网络信息等的产生和发展,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更加丰富。它以多样的、多载体的文献资料为物质基础,以兼及古今、囊括中外的学科文献,为青年学生的科技、文化、思想、道德及专业知识的教育提供了重要条件和便利。这些文献资源提供给学生们阅览、学习,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对他们品德的修养、情操的熏陶、文化的积淀、学问的拓展、思维方式的改进和精神境界的升华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4]
2.先进的信息设备,快捷的信息查询系统
高校图书馆借助丰富的知识存储和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信息服务环境,向大学生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的深入开展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激发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欲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意识逐渐增强。[2]做好信息导航及咨询辅导工作已逐步成为现代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样可以节省读者的时间和精力,提高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促使学术性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展开。
3.多层次多形式的读者服务
图书馆以优秀服务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发展,是图书馆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在丰富馆藏的基础上,我校图书馆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读者服务工作。周开馆时间近90小时,并采用借阅藏合一的图书管理模式,馆网络每天24小时开放,校园网用户可自由地利用电子文献信息,访问各种数据库,更方便了读者。
三、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途径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紧跟时代步伐,唱响主旋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我馆在新馆建成后,利用环境和资源优势,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1.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保障文献质量
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源泉。图书馆要有重点地、有计划、按比例地采集各种类型、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确保将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及时地提供给大学生,抵制和阻止那些文化垃圾和有害信息的侵扰。近年来,学校不断增加对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投入,我馆在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紧密结合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合理配置纸质、电子文献,探讨文献采购新模式。我馆每年对图书和数据库的借阅、利用率进行统计,减少和停订利用率较低的图书和数据库,新增认为使用效果较好的资源。通过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更趋合理,资源极大丰富,文献保障率进一步提高,充分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了基础。
2.增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素质。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开发利用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应以信息技能为核心,以各种专业知识为背景,为读者开展导读工作。在做好专业学习用书引导的同时,认真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和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育,定期开展各种专题用户培训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意识并增进综合驾驭信息资源的能力。[2]
3.加强数字化建设,净化网络环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我馆有目的地建设和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建立了适合高校发展和教学、科研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引导学生利用健康的网信息,自觉远离非法的不健康的东西。[5]
4.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图书馆主题活动
运用丰富的馆藏资源、技术设备优势、人员的潜质优势,突出个性,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强化图书馆的学术气氛。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文化、信息、交流、娱乐多功能中心。
(1)走进读者活动。为了充分了解读者对图书资源的利用、需求情况,我馆不定期开展面向全校师生的“走进读者”活动。通过发放读者手册、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读者对图书馆馆藏资源、服务、发展定位等问题的意见,对新图书馆布局和功能方面的建议,把图书馆的最新馆藏信息、最新服务手段介绍给全校读者。尽可能地使不同读者群都能在图书馆获得满意的服务。以期通过与读者良好的互动,促进图书馆的全面、协调发展。
(2)书目推荐。我馆采编部从书商处收集来的当年新书书目,按医学类、社科类、自然科学类三大类整理成新书目录,通过学校网络OA系统定期向学校各二级部门及处以上领导发送新书书目。收到反馈的选书意见后,按照老师们的意向选书。对于没有按时提供反馈意见的部门,还进行电话联系,力争把工作做到位,同时收集到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3)相约图书馆活动。我馆从2009年开始在新馆推出了以讲座、现场交流答疑、影视欣赏等为一体的活动,每月以围绕一个主题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①新生入馆教育,我校图书馆每学年针对全校读者开展新生入馆培训,及时开设“怎样利用图书馆”讲座,介绍图书馆布局和主要馆藏,引导读者有效利用自动化、网络化的查询和借阅手段,提高读者对图书馆馆藏的认知率和认知深度,使学生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学生进校之初就发挥好图书馆的学术吸引力,做好树立图书馆学术中心、文化中心地位的基础工作。
②数字资源使用与检索讲座,主要包括常用数据库介绍、数据库检索途径选择、数据库检索策略调整、数据库检索结果分析。邀请数据库专家到我馆向师生做专题讲座,介绍使用功能、范围;我们还为新推出的数据库专家积极提供平台,组织相关读者听课、试用,及时了解反馈意见,为采购和更新各种专业数据库提供依据,提高数据库的使用率。针对教学开展某些专题性很强的数据库,如“康健循证医学支持平台”数据库,通过培训,使同学们感到,原来很抽象的循证医学课变得更加具体,循证医学中一直困扰学生的“证据查找”问题迎刃而解,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如何分析、评价和利用证据。老师们感到高兴的是,作为一门新开的专业课,原本教学资源匮乏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③面向读者的专家讲座。依托大学里的人才优势,从其他科研学术部门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举办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讲座,既可活跃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可增长师生的知识。以此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学术气氛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
专家讲座是我馆目前重点开展的活动之一。涉及的内容包括教学交流、科研探讨、工作经验、专题报告等。
教学经验交流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常规工作。以往由于时间、场地的限制,教学经验交流往往局限在某个教研室内部,或者是全校性课堂教学比赛时。2010年以来,图书馆利用硬件设施的优势,更发挥长期以来在信息服务中积累的各种“人际资源”,邀请在教学上有个人特色的老教师,面向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示范课教学,同时和大家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理论。很多老师在现场的问答中,既学习到了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更被他们严谨、务实的学术品格所打动。这样的学术交流,给读者带来的不仅是技能,更是一次生动的职业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一些慕名而来的研究生也表示,在这样的学术讲座上,向老教师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科研经验。
针对学生面对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年轻人的困惑、恋爱观等选择讲座内容:如何概览课题?如何锁定高影响力论文?如何分析课题趋势?系统介绍Web of Science的引文报告功能、排序功能、分析检索结果功能等帮助进行轻松选题;神雕侠侣,帮你评说世间情为何物,给大家建立健康的爱情心理;从科研人员的需求出发,涉及科研选题、基金申请、英文论文撰写、选择期刊投稿等多方面内容,其内容覆盖了科研评价与评估等内容,足不出户参加在线培训。本馆的老师也积极参与讲座,有的将自己平时工作中积累的,关于如何收集、整理科研资料的方法交给了大家;有的以实例为线索,教会同学如何将自己下载、保存的各种学习资料分类处理,做成目录、摘要和索引,建成自己的小型图书馆,由于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反响强烈。
④我馆还定期向同学们放映一些优秀的纪录片,内容涉及医学、生物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身边的各种现象,通过纪录片,向他们展示另一种分析事件、认识社会、感悟人性的视角。校园文化生活受客观条件限制,可供学生娱乐休闲的场地相对匮乏,图书馆提供了影视服务这项服务,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去处,可调剂和缓解课业的压力。这一举措同时缓解了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压力,通过放映优秀名著改编的作品、原声作品,对读者进行高品位的文学熏陶,实现了艺术教育的功能,提高了他们对影视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影视文化传播,开辟图书馆服务新局面,影视文化超越了印刷文化的理性特征,是当代感性文化的滥筋。[3]
(4)读书日活动
“书是为了用的”,图书馆馆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有效地利用。我们联合团委、学生会举办"大学生读书节暨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包括爱心捐书,书签设计大赛,读书成果展示、评选优秀读者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读书日的起源、发展过程,强调了读书的意义,利用活动向读者推荐优秀图书,号召广大同学享受读书乐趣,接受文化熏陶,营造了书香满溢的校园文化氛围,较好的承担了高校图书馆对创建阅读社会的引导及宣传作用。
(5)尝试建立相关沙龙。文化沙龙活动是一种融知识与娱乐为一体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校园师生能了解到最新的学术动态、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的信息内容。我馆利用学院的法语教学渊源,在法语大学联盟的资助下,在学校有关领导、国际交流合作处及外语部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法语数字化学习空间。这是法语大学联盟在国内资助的第一个数字化平台。建立一个有我校特色的法语数字化学习空间,加强了图书馆外语阅读境和视听环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姜秀花.从校园文化的角度谈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02):35-38.
[2]孙颉,原保忠.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12):153-156.
[3]潘雪华.高校图书馆的影视文化[J].图书馆,2005(04):90-91.
[4]顾柯巍,李红霞.论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02):130-132.
篇9
论文关键词:语块,语块教学,语言输入,语言输出能力
一、引言
二语(外语)语言输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对二语(外语)语言的掌握程度,反映了学习者用二语(外语)进行书面表达或口头交际的能力。目前,我国高职学生虽然学习了多年的英语,掌握了一定量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绝大部分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或交际时仍感到非常困难,甚至部分学生组词成句都有困难,这与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是有现实意义的。
语料库语言学家,如Pawley,Syder和Peters等人,提出语言中存在大量的预制语块。他们提出,语言并非全是由单个词通过语法规则生成的,有一大部分语言是建立在语块基础上的。语块被整体地提取用于语言表达,使得语言输出更加地容易。Michael Lewis(1993)提出的“语块教学法”提倡以语块为中心进行教学,他认为“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并强调语块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语块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形式较为固定语言输入,在真实语境中出现频率高,能够被整体地提取和使用,是理想的学习单位。本文主要研究在英语学习中有意识地加强语块辨识、记忆以及产出训练是否能促进英语语言的输出,进而探讨高职语块教学与语言输出能力之间的相关性。
二、语块的定义与功能
Wray(2002)发现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术语”来定义语块,因为没有一个术语可以概括语块的所有特征。语言学家们采用很多不同的术语来称呼语块,如lexical phrases(词汇短语)、prefabricated chunks(预制语块)、formulaiclanguage(预制语言)等。濮建中(2003)指出,用于描述“语块”这一现象的术语有40多个,讨论的其实都是本质相同的现象中或大或小的一部分。
Wray(2002)定义语块为“一串预制的连贯或者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它以整体形式存储在记忆中,使用时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可直接提取使用”。Nattinger 和DeCarrico(1999)把语块视为“一种介于传统的词汇和句法之间的多词语言现象,是形式和功能的综合体”。卫乃兴(2003)形容语块“是一些高度惯例化的搭配,长度不等,结构繁简不同,是预先装配好的词组”,因而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将这些语块组合成话语的过程。濮建中(2003)则定义语块为“一个具有一定结构、表达一定意义,容许不同抽象度的、频繁使用的、预制的多词单位”免费论文。为了便于研究,本文对于语块的界定是:固定或半固定的多词词组或词串,在语言输入输出过程中能被整体地获取和使用的固定搭配。
语块普遍存在于语言中。心理语言学家认为,语块能被学习者整体加以记忆储存,也能在语言输出中被整体地提取使用。Becker (1975) 提出“为了在社会中生存,人们知道应该说什么,而且通常在这之前已经记住了这些表达”。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在一定的语境下,他们可以从记忆中调取现成的语块来生成话语,而不需要每次都通过语法规则把孤立的单词组合成句子。这样可以帮助减轻语言学习者语言产出的压力。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Miller1955;Wray1999;Pawley & Syder1983;严维华2003)都表明,语块具有以下一些功能:(1)可以减轻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入输出压力;(2)有助于学习者产出地道的语言,向目的语靠近;(3)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语用能力。以上功能,使得一些语言学家建议把语块作为理想的教学或学习单位。
三、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在20世纪80年代,Krashen提出了“语言输入说”,对于第二语言习得或外语习得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理论主要由5个假说构成:习得与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其中“输入假说”是指学习者要想习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除了置身于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语言输入,还得得到适当的语言输入。Krashen强调,语言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可理解的,即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学习者语言输出的必要条件和保证。
Krashen的输入假设虽然对二语习得研究产生极大的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输入假说强调了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输入的决定性作用,忽视了语言输出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性。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许多学习者虽然能够很好地听懂和读懂目的语语料,却在用目的语进行书面或口头的表达或交流时存在困难。
随后,针对Krashen的“输入假设”的不足,Swain(1985)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她同意语言输入在语言习得方面非常重要,但是她认为仅仅有语言输入是不能让学习者在语言表达或交流方面获得近似本族语者的语言水平。学习者只有通过语言使用才能达到近似本族语者的语言水平,因此她强调语言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的重要性。她于1995年在加拿大进行的法语“沉浸式教学”研究实验表明,尽管学生经过几年的法语浸泡,获得了足够量的语言输入,他们的法语理解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接近本族语者的水平),但是他们并没有获得近似本族语者的语言产出能力(口头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Swain认为这不是由于学生获得的语言输入不够,而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输出活动不够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使用语言,语言的产出机会不够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认为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出训练才能促使语言学习者达到近似本族者的语言水平。
由上可见,语言输入与输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语块作为高度惯例化的固定或半固定的搭配,在语言输入过程中能有效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因为出现频率高),促进语言输入。同时,语块在语言输出过程中能被学习者整体提取使用,减少了组词成句的压力,因而减轻了学习者语言输出压力。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加强语块的学习具有极佳的意义。本文提出的语块教学既强调学习过程中对于语块的辨识、学习、累积,也注重语块的产出训练,把语言输入与输出训练结合在一起。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在此次研究中,本文作者主要关注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语块的学习及产出训练与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尤其是在词汇教学方面,研究加强语块的学习能否促进学生产出更准确、地道的语言。
(二)研究对象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的两个公共英语平行班的学生参加了本项研究。公共英语分层教学在本院已经实行了多年语言输入,入学初按照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划分为A层和B层,A层学生相对于B层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些。两个参加研究的班级都来自A层,英语水平整体相当。作者随意指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40人,对照组38人。男女生之比分别为3:7和2.5:7,两班的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相当免费论文。
(三)研究工具
1)采用的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职业英语》(第一册)。本书包含八个单元,使用两个学期。
2)统计分析工具:采用SPSS15.0 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过程
整个教学实验历时大约4个月,从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实验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周各安排两次英语教学,共3个小时。在实验班进行语块教学试验,而对照班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过程如下所述。
1)前测。在实验之初,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前测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0个句子的英翻中,第二部分是10个句子的中翻英。
2)实验相关准备工作。培训实验组学生,使他们了解语块的概念、类型及构成,培养他们词汇学习的语块意识和在课文中发现、辨别语块的能力。
3)试行NPP模式语块教学法。NPP语块教学是指基于Chunks Noticing(语块注意)— Chunks Presentation (语块展示)— ChunksProduction (语块输出)三个步骤的教学法。具体如下:第一步,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的语块,特别是那些含有新词汇的语块。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然后把他们找出来的语块记录下来。经全班讨论,去除大家都掌握的那些语块以及不对的那些。第二步,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分组,4至6人一组。对于第一步讨论出来的语块进行例句搜寻。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些例句可以从书本、词典、网络文章等渠道获取,就是不能由学生自己编造。然后,小组内对于找到的例句进行分析讨论,确定最有代表性的例句,在班内进行展示。然后,学生被要求记住这些总结出的语块以及常见的表达。第三步,教师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学生产出这些新学的语块,如语块听写、造句、翻译、课文复述等。
与此同时语言输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课前让学生预习新词,课上教师讲解词汇、短语和例句,采用课后练习进行新词学习的巩固。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进度保持一致。
4)后测。在实验末期,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参加后测。后测与前测一样包含两部分,10个英语句子翻译成中文和10个中文句子翻译成英文。后测设计的时候,每个句子都包含至少一个实验期所学的新词或者短语。
5)数据收集。前测与后测兼包含英翻中句子翻译和中翻英句子翻译,每个句子译得准确给2分。翻译得不妥处酌情扣分,但是关键词句出错严格扣分免费论文。学生的最终得分为两位老师阅卷的平均分。
五、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英译中句子翻译测试结果
实验结束后,作者将测试所得结果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5.0 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英译中句子翻译t检验结果
Group
N
Mean
St Deviation
T
P
Pre-test
实验组
对照组
40
38
16.75
16.21
3.643
4.503
.583
.562
Post-test
实验组
对照组
40
38
18.10
15.32
1.317
2.132
篇10
为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更好地发展,便于交流和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扩大国际的交往和合作,学习和掌握英语等外语对中国人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对外交往迅速扩大,对外语和外语人才的需要更加突出。相比之下,亚洲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甚至孟加拉、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国由于英语比较普及,对外交往就比较容易,而且成了它们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和吸引外资的一大优势。我国由于英语等外语普及不够,影响了对外交往的规模和效率,也吃了不少亏,对我国许多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对外交流合作也受到很大制约,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后进的地区甚至制约了对外开放的进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亟须研究改进,我国在各阶段的教育(基储高教)对外语教学一直是重视的,开课很早,课时不少,从中学(有的从小学三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很多学生经过八年或十二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却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这说明我国的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扩大对外交往的需要。
因此应当重视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的外语知识,提高外语水平。外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教师问题、语言环境问题等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教学方法问题。我总是在想,什么时候我们能找到一种适合于中国人更有效的学习外语的方法就好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有个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并用了一个星期天的时间从头到尾看了他在北京介绍他的教学方法的录像,看后感到很高兴。张思中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的一位特级外语教师。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有效的,为我们改进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提供了一项可贵的经验。
对于教学,我是外行,但根据我们自己学习的体会,张思中老师的教学法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利用青少年记忆力好的优势,集中一段时间,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大量常用词汇,熟背经典课文,然后再通过反复阅读、翻译,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掌握文法,强调按照记忆的规律,通过反复和循环,加深记忆;注意调动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性、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趣味性,还有一条就是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自信心。我们中国人在学习外语方面有不少优势,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张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在长期实践中(将近四十年时间)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在几十年的探索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老师也参加了这方面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工作,并作出了不少贡献,甚至有新的创造和发展,所以说,这种教学法也是许多老师共同努力探索的结晶。这种教学法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实际情况,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学外语,我看对成人学习外语也是有效的;既适用于英语,又适用于其它某些外语,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现在提高外语教学水平还有一个难题是教师队伍问题,而张思中教学法恰恰对教师水平的要求并不高,只要经过一段培训,一般外语教师都可掌握,解决了我们师资问题上一个人的难题。总之,它比较符合中国国情。见效快,容易推广。
正确的理论对指导实践是十分重要的,但正如《实践论》中讲的,“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断理论是否正确,“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我们不论搞现代化建设,还是搞教学改革,都要提倡实践、实验。
凡是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取得了好的实际效果的经验、方法,就应该加以肯定,进行总结、提高和推广普及,使之在更大的范围产生更多更好的效果。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一种好的经验、作法并不排斥其他好的经验和教学方法。我们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学术上可以有不同意见。但不要因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和争论影响了对基本上是好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的推广。
进一步总结和推广许多老师的外语教学法,扩大推广面,要采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编制计算机教学软件(在制作外语教学的音像制品及计算机教学软件时,要注意尽可能采用母语国的教师的录音,以便外语的发音更加准确),加快师资培训,提高外语教师的业务能力,下一步还要研究教材和教学体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