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5 12:4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团队建设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团队;建设
0 引言
21世纪,随着开放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团队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团队绩效的高低又直接取决于核心团队是否有效,进而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间为了不断增加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例如: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的团队运用饥饿营销在四年内占据全世界市场37%份额;阿里巴巴的团队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在美国上市;莎普爱思在2014年OTC销售规模达12.08亿,同比增长8.79%,占整个药品销售的55%。诸多事例说明,拥有一个良好的团队对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走向成熟,很多企业面临管理团队有效性问题,对于团队及其有效性的研究成为企业界和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探索和研究企业核心团队有效性问题,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团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它是由具有相互补充的技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团队中的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团队是一种群体,它具备群体的特征,但是它与一般群体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团队的绩效不但依赖于每个成员的贡献还应产生于有效性的团队成员意愿承诺实现团队目标。
团队建设是指为了实现团队绩效及产生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系列结构设计及人员激励等团队优化行为。
1 团队的作用
一般来说企业团队建设的发展好坏通常要用提出良好的决策的速度快慢来作出界定,因为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团队 能够对当前市场的竞争能够掌握得一清二楚,并且通过团队的组织成员所搜集的资料来预测将来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走向,这样就可以掌握其他企业中没能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同样团队具有整合稀缺资源、聚合组织优势的能力来进一步提高工作运行效率。因为团队是由不同个体组合而成,可以通过他们各自角度去发现问题从而充分发挥了团队成员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最重要的是通过团队的工作方式可以使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使成员间互相帮助逐步形成自己独特团队精神。
2 团队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
团队作为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组成部门,同样团队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团队的组织结构不同群体,团队成员具有相同的目标,为了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
团队可以是企业中的一个部门也可以是整个企业,例如销售公司其中销售作为主要的团队可以称之为核心团队。所以说团队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核心,是一个企业的竞争砝码,可以为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效益的群体,可以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企业团队精神。
3 我国企业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团队中的结构不严谨,目标不明确、缺乏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协作,更是存在了大量的保存实力而导致信息不流通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
3.2 团队成员基本素质不达标
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存在文化差异以及受教育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团队建设,团队成员之间的个人能力的不同也一定程度上对团队有影响。
3.3 团队成员中缺乏培训
团队成立初期团队成员之间能力不尽相同,有的成员刚刚上任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即上岗,这样不仅仅导致成员没有经历任何相关培训导致四处碰壁,不仅仅这样,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企业团队在将来的发展。
4 影响我国企业团队建设的因素
在我国现存的企业当中严重制约团队建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团队领导,以及领导者同执行者缺乏沟通、销售业绩未达到目标、人际互动不连续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团队建设。
4.1 团队领导
可以说一个优秀团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团队作为企业的核心,那么领导者就是团队的核心,他关系到整个团队在未来数年的总体发展方向,所以说团队领导者个人素质及个人魅力影响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4.2 缺乏沟通
在一个团队中领导者同执行者缺乏沟通也是影响到团队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因为由于双方未能达成一种共识而执行者按照错误的方案执行,及时做的再好也是错误的。
4.3 销售
销售业绩作为标准来衡量团队是否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体现出了团队是否竭尽全力来完成自己的销售业绩,也体现出了团队的价值所在,即使团队建设再优秀没有销售业绩来衡量都是徒劳的。
4.4 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即领导和成员之间的沟通,团队成员同客户之间的沟通以及企业团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等。只有企业团队之间能够为了某一目标进行相互协作、互帮互助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为企业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5 打造高效团队建设的途径
5.1 澄清团队的使命和目标
要想建设一个高效的团队,就必须把团队成员的使命和目标给予明确。了解到成员目标后要同团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团队的初期才能够稳固,后期要通过设立相应的目标(长期和短期),那么团队成员中逐步在有效的时间内分解任务,并且在一段时间内要对每个成员做出相应的工作总结,通过总结来评估现阶段团队的发展状态,存在问题解决问题,以此给予员工鼓励来增强对工作的态度。
5.2 设定适当的绩效标准和奖酬体系
团队确定目标后,要对工作细化,形成相应的绩效标准,通过对每个员工的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衡量。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奖酬体系。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存在等现象,利用现有的绩效标准对成员进行奖励和惩罚,对于表现优秀的成员给予鼓励,真正做到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建立成功的团队。
5.3 选择合适的团队成员并对其进行培训
要建设高效成功的团队,还需要选择适应本团队的成员,他认同该团队的共同目标,同时还要团队内部成员技能多样化,这样可以形成互帮互助的团队。
团队不仅需要成员拥有哪些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定期为成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训练成员如何在团队中沟通、和不同人员交往、如何解决在工作上随时出现的冲突问题给予相应系统性培训。
对团队成员的培训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①培训准备。应该根据团队自身情况、团队目标要求,建立固定的年报、季报培训预算和计划,设定现实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培训目标,并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
②常规培训和团队精神培训。团队建设时应该设立其成员的素质标准,然后对成员进行团队常规素质的培训,必须让每一位成员达到进入团队的资格,具备团队工作的基本能力。同时,对团队成员要进行团队精神的入门熏陶,整合心态,营造团队、凝聚、健康的团队文化。例如,一般高校都会组织素质拓展训练,这样可以培养每个成员在团队如何融入到集体中来,更好的把团队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
③专题培训。根据团队要求的素质和标准,分阶段检查每一位成员的进步和发展状况,随后根据团队存在的具有共同性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利用每个人的阶段性工作给予抽查运用相应的绩效标准来检查每个成员的工作状态。
④培训的反馈和完善。要针对每次的培训作好记录和效果调查,注意收集培训前、中、后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修改和完善的意见,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对于每一次阶段性培训做出相应的总结,并且对于存在的问题给予解决 。
5.4 建立清晰的行为准则
一个团队的建设必须拥有较为完善的行为规范,真正按照规矩办事,明确自身在团队中的位置。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出现权利滥用等腐败现象,团队领导也要遵守法规以身作则。
5.5 培养团队信念和外部支持
首先,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要百分之百的相信自己的团队和自己产品,依靠自己的强大的信念来完成目标,所有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成员间目标一致支持和维护团队的共同利益为前提,保证每个人的价值观接近相同。
篇2
——双鸭山王旭
首先,我非常感谢公司给了我这次培训机会,这说明公司对我的重视。经过这几天的培训,完全打破了我没培训之前认为这是个枯燥乏味的过程的想法。
在这几天的培训中我学到了,《外部环境建设》,《续期指标的经营与分析》,《会议经营》,《有效面访》,《中支业务督导与追踪》,《未收件管理》,《退保劝阻》,《利用基本法有效晋升与管理》,《团队建设与管理》,让我更加的了解续期工作是需要具备多方面能力和责任心的。
如果在工作中我们缺失任何一项技能,那么就不能有效的做好续期工作,失去续期部门应有的价值;另外《未收件管理》让我们学习到运用正确的管理流程,从而可以有效的进行保单回收,并提高指标上升。
公司的这一次培训,从培训的通关上就可以看出公司对培训是非常看重的,班主任及助教老师都做了很多准备,让我们在培训中充分感受到了公司对员工的负责的态度和良苦用心,让我们融为一体,在未来的工作中端正心态,加强技能,更加努力,自信。
回顾这几天来的课程培训的思路。一、是如何建设带领好一支团队。二、作为一个合格的续期管理者所要具备的能力。三、如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首先《会议经营》、《团队建设与管理》,都是关注于团队的建设。会议经营中说到要建立团队文化、交流经验心得、实施辅导训练、检查计划落实情况、阶段总结、落实规章制度,才能管理建设好团队。早会是鼓舞士气,贯彻思想。夕会是安抚疗伤,明日计划。周例会是上周工作总结、下周工作计划、同时点评,研讨问题反馈及时处理。专题进行培训。品管会中要进行续期、合规等相关知识学习。短期要指标,长期要改善业务品质,提高续期指标。团队建设与管理中学到了角色与定位,我在团队中有何作用、我应该如何管理团队。合格的管理者要具备哪十大能力。学会团队管理,奖罚分明,制度和感情都要用。以后工作中要经常开会。
《续期指标的经营与分析》、《有效面访》、《中支业务督导与追踪》、《未收件管理》、《退保劝阻》、《利用基本法有效晋升与管理》都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续期管理者所要具备的基础技能。
要掌握指标分析的八个步骤,弄清楚现状-宏观差距-明白差距的原因-分析现有资源-寻找问题突破口-搜索解决问题的机会-确定爆破-制定方法;启动意愿、追踪管理、训练辅导是落实面访的三个步骤;要在今后工作中明确督导与追踪的步骤:设定目标,全程参与,及时反馈,总结评估。针对未收件管理要严格按照流程走,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指标。退保劝阻要清楚退保流程,秉持热情诚恳、换位思考、尊重赞扬、给予考虑时间、赠送礼品、反馈及时、服务及时、决不放弃原则去做。利用基本法有效晋升与管理要明白配置人力的五大因素包含:服务区因素、保单结构因素、薪资收入因素、工作量因素、岗位生存因素。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基地;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2007年,教育部“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明确提出,在高等学校设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旨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008年,各省级教学主管部门陆续了建立省级教学团队的通知,教学团队建设已作为一项基本建设被提到高职院校的重要议事日程。
2006年,笔者所在的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后文简称“学院”)以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项目为依托,建立了“国家计算机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后文简称“本团队”)。近几年来,在中央财政340万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学院紧密围绕实训基地项目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已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职称、学历、年龄及梯队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在团队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初步显现。
1团队设置特色
(1) 国家级项目支撑:依托实训基地组建团队
本教学团队以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项目为依托,以项目实施为龙头,以课题研究(主持省级教学研究课题10项)为切入点,以精品课程建设(主持省级精品课程3门)为重点,以特色教材建设(出版专著1部,编著教材20部)为载体,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22家IT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主要途径,已基本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本教学团队现有成员20人,其中专职教师14人,来自行业和企业的兼职教师6人。从职称结构看,本团队共有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程序员、高级工程师11人,讲师5人,助理讲师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6人;从学历结构看,有博士2人,硕士13人,本科、学士5人;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的3人,40~50岁的4人,30~40岁的10人,30岁以下的3人。整个团队呈现专业方向优势互补、梯队合理的“双师”结构。
(2) 发展目标明确:围绕区域和地方经济建设团队
本教学团队建设旨在实施荆州“工业兴市”战略,服务“大三峡”社会经济发展,立足江汉平原,辐射“两湖”区域,将实训基地建成主要服务“中部崛起地区”的示范性计算机应用和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和集教学、科研、社会培训、职业鉴定功能于一体的计算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将本教学团队建设成在湖北省计算机应用技术行业和高技能人才培养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团队,为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3) 教学理念先进:以先进的职教理论指导团队
本教学团队以著名职教专家姜大源研究员“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和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为指导,依据计算机主要职业岗位群和应用领域建立计算机专业群,以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中心、网络技术实训中心、软件技术实训中心为支撑,建立了由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三个专业方向组成的,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优势互补的实训教学团队。
(4) 合作机制良好:校企优势互补做强团队
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引进国有民营机制,以董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形式,密切与企业、行业组织的联系,鼓励并吸收企业、社会培训机构以参股、合资、合作办学的形式广泛参与实训基地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实现管理模式由科层本位转为效能本位、人事制度由身份制转为全员聘任制、管理方式由过程管理转为目标管理、分配制度由结构工资制转为岗位工资制“四大”转型,健全了“合作、竞争、公平、效益”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资源共享、双赢互利,良性发展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
2专业建设特色
(1) 以“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为指导,建立实训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建设上,以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为指导,坚持“面向市场建专业,瞄准职业定目标,按照能力开课程,对准岗位学技能,依据工种考证书”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引入嵌入式等校企紧密合作教育,以工学结合、实境教学为基本途径,建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为特点的实训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
(2) 围绕计算机应用技术产业链,主抓专业群建设
以校企合作软件技术特色专业为龙头,带动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搭建并打通专业公共技术平台,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和企业,共享重点专业建设的优质资源和建设成果,集聚相近相关专业的教师资源,形成教学团队的数量和结构优势,形成专业群主动适应市场的优势,形成实践教学低成本优势,形成高职特色和品牌优势。
(3) 以就业为导向,加大专业改革步伐
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教学改革课题立项,建立计算机实验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实践研究,计算机类专业基本建立了“人、机,教室、实训室”统一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做”合一、“校企互动,实境育人”的教学模式。在工学结合方面,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专业与联想、华为、神州、荆鹏等大型IT企业合作,以“1+0.5+1+0.5”分段组合式模式为主,做到三年与企业结合不断线;软件技术专业与软件教育知名企业北大青鸟举行嵌入式紧密合作办学,主打软件教育特色牌。在2007年的办学水平评估中,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的肯定。
3课程建设特色
(1)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为指导,开发实训主导型课程和教材
在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本教学团队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行动为导向推进实训主导型课程改革,对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组织教学过程。在课程开发中,本教学团队彻底摒弃了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和内容编排上的“平行结构”,采用了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和内容编排上的“串行结构”,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过程性知识。目前,我们正在对已经出版的20部计算机专业教材进行彻底“改造”,其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主导型教材已出版,编写即将完成的《JAVA编程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也收到多家出版社的稿约。
(2)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推进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
本教学团队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进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目前,本教学团队主持的3门计算机类省级精品课程,正在按照工学结合的新要求进行颠覆式改革与重构,即将“完工”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正向国家精品课程冲击。
(3) 发挥团队信息技术优势,开发虚拟实验、实训软件
本团队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大力开展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与二次开发。通过研究职业特点和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以工作现场为依据,从知识、能力、素质多方位入手,精选、优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尝试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和虚拟实验等辅助教学软件,先后制作多媒体虚拟实训课件20余件(套),其中“计算机网络实训”、“计算机组装维护与实训”2套课件分别获得全国高校计算机课件大赛一、二等奖。
4实践教学特色
本教学团队以姜大源教授“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和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为指导,改革实践教学,跳出过去“围绕理论开展实践教学”的窠臼,构建以“七位一体”循序渐进式为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七位一体”指的是由课内实验、校内仿真实训、课程设计、技能认证、顶岗实习、专业竞赛、假期社会实践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整体。“循序渐进”指的是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行动导向理论,实践教学的展开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到综合、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四个阶梯循序渐进的过程,即:认识实习、单项实验、技能训练、综合实习实训。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感性认识基本原理认知基本技能掌握职业技能强化训练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顺序进行。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实践教学占到总学时的50%以上。
5青年教师培养特色
依托计算机实训基地,本教学团队立足荆州、面向社会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读书活动、师德培训、专业引领、案例研究、教师论坛、集体备课、典型引路、校际交流、参观考察、自我反思、课题带动、课程开发、技术培训、顶岗实践等形式和措施,加快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并总结出“专业定位指路子、实践锻炼厚底子、竞赛比武搭台子、拜师学艺结对子、项目开发建梯子、定期考核压担子”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几年来,本教学团队先后为本院、周边学校和县市职业教育中心培养、培训青年教师30余人次,受到一致好评。
本团队建立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表明,以项目或专业为依托组建教学团队是团队建设的基础,以先进的职教理论为指导是团队建设的灵魂,树立明确的建设目标是团队建设的动力,强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是团队建设的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团队建设的关键,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团队建设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 职业技术教育,2006,(1):5-11.
篇4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教学团队;质量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67-02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CM teaching team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using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as example
LI Wei1 WANG Zi2 ZHANG Jing1 BAO Haiying1
1.College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118, China;
2.College of Development,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600, China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project in universities, is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explore teaching resource. In addition, it can drive combination of old, mid-age and young teachers for teaching work, and enhance cultiv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ncrease of teaching quality is another function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scussing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CM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High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CM teaching team; Quality project; Teaching reform
2007年初,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意见》,“教学团队建设”被作为高等院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1-3]。高等院校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已有3年。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教学团队”(以下简称“团队”)被评为首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多年的团队建设实践中,作者深深的认识到,团队建设离不开多年的专业积累、良好的学缘结构、合理的梯队层次、深厚的专业文化内涵。本文就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进行总结,进一步提升本团队和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
1 深入挖掘学科内涵,发挥学科优势与特色,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中药学专业是于1998年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时,把原药用植物专业调整为中药学专业,在农业院校中属首创专业,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重点学科。团队建设的基础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药用植物专业。在原有特色基础上,外延有所扩大,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弥补了原“药用植物专业”的局限性,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能从事药用植物与利用、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中药生物技术的研究、中药炮制的研究,而且还能从事中药制药研究、中药药理与应用研究及中药新制剂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以药用植物、药用菌物、药用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药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团队根据农业院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及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深入挖掘学科内涵、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制订了明确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其相关知识和能力,在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领域中从事中药制药高级技术与生产管理型人才;培养药品质量控制、检验和安全用药的药师型人才;培养医药经营管理型人才;培养中药学基础研究与中药新药开发应用的高级研究型人才。
团队建设依托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团队带头人负责制订团队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制订团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各课组(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各课组长负责制订本组的建设内容和发展规划,本组团队成员的学习、交流及讨论等日常工作;团队成员个人完成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团队建设,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具有较强学术创新能力的教学队伍。
2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团队建设的长远发展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基础,能够确保团队建设的长远发展[4-5]。团队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水平,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团队建设的关键。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1人,其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专业交叉明显,老中青相结合,在教学和科研上体现了传帮代。
团队组建以来,一直坚持“人才立足,师资第一”的建设理念,确立了“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地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切实加强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到目前为止,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团队积极改善师资结构,努力形成合理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从2004年开始,团队接收毕业生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对具有硕士学位继续深造的教师,团队鼓励到知名院校攻读博士学位;近3年来,团队接收毕业生均具有博士学位,且外校毕业生比例高达85%以上;再者,团队以专业建设为契机,强化学科建设,构建不同师资队伍培养体系,鼓励骨干教师积极争取省部级教改课题,促使年轻教师在校级教改课题立项,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团队中的专任教师的授课水准。团队新近教师,不受学历和年龄限制,授课前均需接受省教育厅组织的岗前培训和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正式上岗授课。多年来,团队一直探索双语教学,将重点放在教师的外语培训与继续教育上。每年组织团队教师到国内相关研究机构、 重点大学进修学习。
通过上述措施,使团队师资队伍不断强化,整体结构趋于合理,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求。
3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并重,体现农业院校团队建设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基本规格及人才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农业院校“中药学”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团队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3-7]。
吉林农业大学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首创中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在最初药用植物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随着中医药学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结合农业院校优势与特色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现已形成了较稳定的、具有特色的、科学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创办50多年来,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已在国内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团队及时掌握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使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实践。此外,传统的中药学高等教育以四年学制本科为主,专业教学计划侧重于活性物质化学分离,加工炮制,制剂分析及配伍应用,对中药采收,种植(养殖)非常欠缺。团队结合农业院校课程开设的先决条件,在前期基础课程中,融入了《农业气象学》、《土壤学》、《遗传学》、《植物与植物生理》等农业院校课程强化中药种植(养殖)的重要性,在课程后期继而开设《药用植物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药用植物育种》、《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上述课程的开设体现了农业院校中药学人才培养的优势,从而构建出完整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多年来,团队一直完善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开设公共课、基础课同时,增设一些服务于专业课,且有专业针对性的课程(如药用植物学、药用菌物学、药用动物学)以及有关生命科学的课程(如生命科学导论、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继而完成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的教学,这能够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具有前沿的生命科学知识,与丰富的中医药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相融合,团队的课程体系能够给予本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中医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其次,选修课程辅助专业课程设置,团队尝试开设“中药养生与食疗”、“中药药膳”、“药用植物高产理论”、“中药安全生产”等选修课程,形成了完备的教学课程体系。围绕中药种植(养殖)、研究与生产、开发与利用,将新近的研究成果补充道选修课、讲座课。最后,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教材建设,近年来专业教师主编了《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化学》等3部“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更加提高了中药学教学团队在国内的影响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实现了《中药学》省级精品课,《中药鉴定学》省级优秀课,《中药制剂分析》校级优秀课。
4 着力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
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中药学复合型人才。首先,通过入学专业教育及基础课理论教学,强化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技能打好基础。其次,强化专业基础课技能培训,团队担任的重要专业课程,如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分析及中药药理学等,通过改进实验课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使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技能,最终采取过筛式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再者,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通过药用植物分类实习、中药鉴定与中药学实习、中药炮制学实习、中药药剂学实习及中药药理学的综合性实验等,不断强化学生识别药材、加工药材、中药制药与开发等能力。本团队培养的毕业生生能够熟练掌握近300种中药的来源、产地、鉴别特征和功效,学生头脑中对重点的药材形成了从资源、栽培、采收、加工炮制、鉴别、功效、药理作用到制剂完整的立体的知识体系。最后,专业课实验教学中设置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对复习、巩固和灵活利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同时,团队结合学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及早进入开放性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综上所述,多年来,“中药学教学团队”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以期为农业院校开展药学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11):10-12.
[2] 汪维伟,王亚平.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 9(6):774-776.
[3] 翟华强,张冰,闫永红,等.国家级中药学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878-879.
[4] 李玉梅.高校合作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7):166-167.
[5] 李晓菁,刘小丹,李卫东.高校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改革[J].药学教育,2011,27(4):10-13.
[6] 薛俊,刘会,林志东,等.注重学术团队与教学团队融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药学教育论坛,2010,12(30):93-94.
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教学团队 人力资源管理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即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四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强调: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基于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教学对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将明显地提高[1]。然而,在“双师型”师资培养过程中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地区的院校、同一院校内部的不同专业之间,“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均不平衡。特别是新增专业更是基础薄弱,师资匮乏,很难适应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结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实际,分析影响其建设的因素,寻找有效的建设途径,使其为今后不同职院的师资队伍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一、“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影响因素
自2000年以后,我国的高职院校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因专业分布广泛,所以多数属于综合性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任务较重。随着国家骨干院校的立项创建,部分高职就“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而言,与国内领先的职院相比存在一定的距离。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建构层面。
教学团队的理论起源于日本,是对传统科层管理理论的一次巨大挑战。西方学者有数种不同的解释,即一些才能互补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少数人员的集合;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或是一支支专业的教师队伍等。可见,教学团队的划分,不仅仅是专业内部,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与目标,随即进行跨专业组合,形成一个充满战斗力的集体。以专业组建团队,容易造成学缘结构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团队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的竞争力。仅仅以专业、课程组建团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才能的有效发挥。团队在结构上,应该是金字塔形,这样才能保证团队的和谐与高效。
2.管理制度层面。
首先,人才引进及其培训制度有待完善。在引进人才时凭个人简历、十几分钟的试讲或几分钟的谈话很难判定其水平和素养的高低。尽管教师培训形式较多,因没有送入专门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多数培训没有达到“新手”到“熟手”的预期培训效果。其次,“双师型”的资格认证制度不健全。虽然教育部有关于“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的总方向,但校情不一,对“双师型”的理解和认知态度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再次,对教学团体的“要发展、能发展、发展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构较晚。往往过多关注的是团队带头人[2],因对团队的子项目缺乏重新的审视与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队其他成员的参与团队建设项目的积极性。
3.个人文化层面。
教师的态度都离不开三个基本的价值体系,即正义、能力和自由。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中,由于时间和管理制度的限制,教师的个人自由度和待遇的公平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个别教师关注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由于个性的原因,个别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习惯于按部就班,缺乏应有的挑战与自我拓展;有的教师却因个性张扬,缺乏融入团队同化与顺应的心理准备;个别高职院校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处于自然适应状态[3],导致个别年轻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观念与意识不清晰,从而影响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和谐建设。
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保障
所谓教学团队,是指由少数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远景目标、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或工作方法而分工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4]。针对各地高职院校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项目化的团队运作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改革的需求,针对不同的项目或任务,组建课程、产学合作、基地建设、班级管理等建设团队,将每一项任务进行工作系统化的任务分解,分析完成项目或任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根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要求,选择人员,组建相应的团队。一方面,可以用人之长,另一方面可以弥补高职教师“松散组织”的不足,保障团队的学缘、年龄、知识与素质结构的合理性,优势互补,使其有能力完成规定的项目任务。
2.专业建设实施双带头人制。
团队带头人必须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具备高超的学术研究水平、教学责任和教学能力。立足各高职实际,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专业建设可以实行“双带头人”制,即在专业建设基地选择技术高、有一定资历的技师、项目经理或厂长担任专业的带头人,以弥补校内专业带头人在实践上的不足。企业人员的参与,有助于加强团队的和谐文化建设,因工作风格、文化素养、知识结构、能力、思维方式的不同,有助于彼此实现公平、宽容、平等、信任,形成合作开放的组织环境,促进教学至上的价值理念的贯彻实现。
3.工学结合,提高“双师”素质。
在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鼓励教师下到企业进行岗位锻炼,利用学生顶岗实习,选派优秀教师下到合作企业进行脱产实践或是对教师的教学时间进行必要的调整,即集中授课和岗位轮训相结合,为教师专业实践创造有利的条件。鼓励与支持教师参与行业或企业的资质认证,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通过考核,教师取得行业或企业的认证资格。引导教师自主学习,有一定实习成效的教师(如有实习、锻炼总结与心得)给予加分,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向生产第一线[5]。政府、社会、企业与院校四方结合参与教师的绩效考评等,促使教师真正达到双师素质。
4.尊重差异,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团队建设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成员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与共同发展,这也是团队共同的愿景。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应该了解教师的特殊需要,即个性化需求,在满足教师的特殊需要之间实现多元化的选择权,从个体需要的满足程度上实现平等性。由于差异性,为教师提供多种参与机会,体现着平等参与的价值理念。由于机会的平等,而给予教师更多的个别化选择需求,即实现更多的差异性。团队带头人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自主选择、精诚团结、相互支持;团队成员要分析自我,分析环境,找准职业发展方向[6],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高职院校的生命力最终依赖于高职教师的学习能力[7]。务实、高效,打造结构合理、理论与技能兼备、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将是高职院校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各方面能力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常兴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师素质提高途径的探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3.
[2]金南冬.把握关键,建设高职院校团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4):66.
[3]任静.科学规划教师职业生涯,促进高职教师成长与发展[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8.
[4]李蜀湘.项目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学团队的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15.
[5]杨军.高职教师评价体系构建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195.
篇6
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公司总裁助理
近期,我们对约300家一定规模传统企业的天猫店铺进行调研,分析发现,有高达43%比例的企业电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缺少专业团队。现实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运营团队也是诸多传统企业电商运营中最大的共性挑战,这一点比提升流量、ROI等问题更重要。
进一步分析,缺少专业团队主要集中表现在两大核心问题:
1.分工授权不明,北京某鞋类品牌商,产品的创新领先一直是竞争品牌的学习模仿对象,线下销售连年翻番增长,2008年进军电商,入住淘宝,但线上业绩平平,经过易观的电商360度体检发现,其电商团队执行力存在很大问题,表现为经理忙、执行人员闲,工作无法高效推进;各部门无主管负责人员,无明确、准确业绩指标和工作计划。
2.岗位、部门激励失效。上述案例企业,也存在该问题,基本工资低,仅部分岗位设定绩效工资,但目标偏高,很难完成,失去激励作用;而且缺少根据各岗位职责内容和特点所设定的关键绩效指标,未注重精神、荣誉层面激励。
电商的团队建设不仅与原有的企业文化、人力建设等相关,更重要的是符合电商的快鱼吃慢鱼、高执行力的特点要求。如何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电商团队,行业内普遍的做法是高薪挖人、专业培训;但重点在内部制度的建设,比较更健康可持续、高质量的人才团队建设来自于内部。如何建设?
1.合理、专业、明确、高效的组织架构建设。
以该企业为例(见图一):通常客服、营销、企划、分销、产品、物流6方面的业务单元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多数企业基本能实现,但更需强调的是,每个业务单元必须有清晰、合理的分工,且各单元必须有相应的部门主管负责部门月度总结和计划,并为部门KPI负责,经理为电商业绩负责,负责电商业务工作总结及计划,多个部门形成一个高效协同作战的团队组织。
2.制定高效、合理的岗位、部门激励制度。
首先,各部门必须有明确的绩效考核指标(见表一),每个部门的指标一定是符合该部门职责内容及特点的“个性化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如客户服务部的指标一定分解到询盘销售额、询盘转化率、店铺评分、老客户回头率。
篇7
关键词:通信工程;教学团队;武汉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31-02
一、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现状
通信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是由通信工程系全体教师组成,是一只由老中青组成的学历、学缘和职称结构合理的队伍。经4年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团队的专业结构,提升了学历层次,形成了结构更合理、学术氛围更浓、协作精神更佳、创新精神更强的教学团队;通过认真探索团队运行管理模式,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管理运作机制,带动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名师工程、质量工程等其他项目的建设,并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在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基地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产生了更广的辐射范围和更大的影响力。
二、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1.自身队伍建设。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坚持专业指导思想,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科研组织模式,科研团体与教学团队相互渗透。以学科建设引领本科教学团队的发展,以科学研究提升本科教学团队的内涵,以工程实践强化本科教学团队的素质。具体建设如下:①大力推行“名师工程”,构筑“人才高地”,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实现专业快速发展的第一资源的观念。对于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骨干,安排专项经费,保证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超前培训、适时培训、分层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养途径,不断深化“建设—培训—应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努力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积极进取、创新求实、触角敏锐、手段多样、教法灵活的、适应新时展要求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教师。②注重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特别是重点引进1~2名国内外的大师级人才,同时加强与国内外本行业知名企业的合作,并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加入教师队伍。③按照专业方向课群构成四个教学团队,分别为学科基础课群教学团队、信息处理课群教学团队、通信系统课群教学团队以及应用技术课群教学团队。各团队将在专业发展、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承接项目、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作用,注重学术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在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中,要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以专业方向为目标、以发展特色为重点、以课程体系为线条,形成科研和教学的双重团队。④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目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强化教学后备力量。对青年教师继续实行一对一的导师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鼓励教师到国外从事研究,同时每年派1~2名教师出国进修。⑤建立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到研究单位和相关企业单位交流学习,以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每年有3~5名教师到研究单位和相关企业开展科研工作,形成了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2.教学改革与研究。团队注意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形成教学科研互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使科研基地和项目服务于本科专业教学。具体建设如下:①以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班”的办学模式探索为先导,突出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摸索出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要求,具有时代特色,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②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若干意见》,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实施卓越计划。开办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全面提高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③在课程建设方面,通过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的课程结构。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多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为理论基础,形成贯穿“课程理论教学—综合型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的专业课群体系。加上课外创新设计活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形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完整的教学体系。④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牢固树立并不断提升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以学科建设引导、科学研究提升和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探索并构建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平台。按课群的知识体系构建实验课程体系,按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同时,提出坚持主讲教师是实验教学的第一责任人的制度,把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专业业务素质、科研能力和人格魅力作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⑤在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同时,发挥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研究单位和相关企业单位行业的窗口效应,为教师承担重点项目或重要项目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在提高教师工程能力的同时,加大科研工作的力度,提高专业整体承担大型科研项目的能力,努力形成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的局面。
3.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立项以来我院先后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牡丹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众友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船舶重工总公司等20家相关单位签订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协议,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以及社会实践提供了可选择的实习基地。中国湖北移动分公司还投资400余万元建立了移动通信联合实验室。
三、团队建设成效
长期以来,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高了整体素质,通过全程导师制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密切了师生关系。经4年的建设,团队建设成效明显,实现了队伍整体素质与层次的提升。团队建设通过一系列建设措施,明显提高了团队成员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教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改革,团队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学改革成果丰富。立项以来,团队承担省级教研立项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1个;首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立项建设)1个。
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历程和所取得成绩证明我们是一个特别团结的集体,是一个具有工作实效和高昂人气的集体。我们的目标是将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的办学水平和一流的学术成果的团队。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有信心实现我们的目标,为培养更多更好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汪源源,郭翌,吴晓峰.信号类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N].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02-15.
[2]张文,张新龙,史志玮.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N].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1-15.
[3]梁松鹤,王雨连.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依据与价值探析[N].中国成人教育,2013-03-31.
[4]周兰菊,顾青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研究[N].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5-11.
篇8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双师;团队
近年来,社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队伍,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更需要“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解释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总结了目前“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一、什么是“双师”教学团队
机电一体化“双师”教学团队,从表面上说就是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具体来说,双师素质指教师不仅要具有机电及相关领域讲师以上职称,还要有职业工作的资格证书,或者是在机电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等,也就是说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双师结构是指教师团队的整体结构,机电一体化“双师”团队应该由学校理论知识扎实的理论型教师和在企业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型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应该是一个梯形团队,既有专业骨干带头人,也有年轻教师,既能够保证教学的熟练与准确,又能保证教师队伍的生命力。
“双师”教学团队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知识结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三方面。首先,“双师型”教师应该熟练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促进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其次,“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敬业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再次,“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三种能力结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二、“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全面指导的能力不足
“双师”素质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师既具备理论知识,有具备实践经验,在实际中,大多数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双师教师都具备讲师以上的职称,并具备在企业实际锻炼的经验,但即使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在实践上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实际上,双师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本身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不但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还要求教师懂得电工电子、单片机等方面的知识,即使教师在日常的学习中了解相关知识,但是实际应用比学习要难的多,教师也很难了解所有机电领域内的前沿知识,因此全面指导是“双师”教学团队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对“双师”结构的认识不全面
双师结构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要求各个层面的教师组成一个梯形团队,而不单是对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叠加。有些高职院校对“双师”结构的理论存在误区,仅仅把双师结构看成是教师的叠加,校内有一些具备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然后再去企业聘用兼职教师,这样的做法也不是不可,只不过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雄厚,师资力强,在学校内建有校中厂,那么这样的聘任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学校的实力不够雄厚,没有建设校中厂的条件,要想聘任合格的兼职教师也非易事,即使能够聘任到,数量也是十分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双师”教学团队的数量要求,这对于校企合作不深入的高职院校来说难度很大。双师结构的梯形结构也容易被忽视,双师结构要求有专业带头人,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做到这一点。
(三)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离不开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都应该保持积极性,一起建立新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人员在校企之间的合理流动,但是在实际中,学校和企业都不愿意触碰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怕蒙受损失,不敢尝试。关于校企合作,企业的积极性一直不是很高,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并没有必须要为学校提供人才的义务,另一方面人才在企业中得到的待遇要高、成就感更强,在学校工作会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制约,待遇也不能保证比企业待遇要好,因此,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来说,在企业工作的吸引力要比在高职院校好,他们都不愿去学校工作,使得“双师”教学团队的建设不是很顺利。
三、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建议
(一)促进“双师”教学团队中个体的发展
双师型教师是组成双师教学团队的个体,个体的发展会提高整体团队的素质,因此,应该采取措施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首先,应该明确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方向,团队中需要有带头人,需要有骨干教师,教师队伍的层次、结构都是会发生变化的,这就需要做好统筹规划,把教师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结合起来。其次,教师的研究方向要与其所教授的内容和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来说,教师应该了解先进的机电技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电子技术,在了解这些方面的基础上,再有所侧重,针对某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使每个教师都有深入研究的方向,整体提高了教学团队的素质。
(二)全面认识“双师”教学团队的内涵
正确全面的认识双师教学的内涵是建设双师教学团队的基础,不仅要加强高职院校的认识,也应该加强企业的认识。双师教学团队是要建立一个由高素质专业理论教师、较高教学能力教师、丰富实践经验技术人员组成的师资队伍,双师教学团队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高职学生就业,促进高职院校发展,而且还能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双师教学团队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科研小组,促进区域内产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做好沟通交流,使企业了解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好处,从而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双师团队建设离不开校企合作,企业的配合与支持是双师团队建设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可以依据自身实力建设校中厂,鼓励企业在学校内投资建厂,由企业来安排技术人员的指导,使企业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对企业来说,在学校内投资建厂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一些小型机械的零部件制造、机械设备的简单组装等都可以在校中厂进行,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还可以利用学校的设备来进行开发研究,减少了企业的设备投入,由企业技术人员来给学生上课,既能够完成学生的实训任务,还能够完成企业的生产计划,再为企业减少成本的同时扩大的企业效益,由此可见,校中厂的校企合作是一共双赢的局面,并且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四)发挥政府作用
高职院校往往是为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一线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撑,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应该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政府首先应该认识到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益处,并大力支持和倡导校企合作,政府还应该发挥作用,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促进区域内机电企业与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衔接,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教育与企业的发展。政府还应该发挥政治功能,颁布相关保护政策,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把员工培训纳入年终审核,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实力,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到双师教学团队的建设中来,共同为学校与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张华.论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J].科技信息,2009(14).
[2]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信息网,2008,09,09.
[3]刘媛媛,张福杰.中美合作机电一体化专业办学的思考——基于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中美机电一体化专业合作项目[J].科教导刊,2010(28).
[4]赵永杰.浅析河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制约因素[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3).
篇9
关键词:教学团队 航天职业素质 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220-01
教学团队“是指为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建设目标,由教学任务相近的教师组成,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与负责,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有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有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的途径,经常性地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改革的教研,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经常性地开展学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实现携手前进的教师群体”[1]。教育部的“质量工程”中对高职教学团队的含义可以界定为:以产学合作教育为共同的愿景目标,为开发、设计某个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2]。根据不同专家的观点总结,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团队是一个具有共同教学方向、共同愿景的团体。本文将以数控技术专业市级教学团队建设为例,重点阐述团队文化建设和团队精神建设。
我院隶属中国航科集团,航天精神和航天文化应该在每位教师身上要有很好的体现。因此,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为:探索与航天企业共建教学团队的机制,打造航天职业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这里所说的“航天职业素质”可细化为:执行6S行为规范,树立“严、慎、细、实”的航天企业作风,体现“自强不息、无私无畏、敢想敢为、尽善尽美”的航天企业精神,贯彻航天企业管理理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一支航天职业素质的过硬的教学团队呢?经过深入研究与实践,笔者获得一定的经验与体会。
1 教学团队航天职业素质建设途径
1.1 建章立制,创造教学团队精神文化建设的土壤
教学团队建设要树立“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团队成员自身精神层次提升的自觉性和紧迫感[3]。另外,还要制定有关专业教学团队航天职业素质培养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从新进教师到专业带头人,每人每学期、每年除了有自己的专业技能、业务水平提升计划之外,还应当有自身的精神、文化层面的提升目标,每个人都不能游离于团队航天素质建设的良好氛围之外。将成员的航天素质考评渗透到职称认定和评优活动中,提高团队成员文化建设的驱动力。总之,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设,为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1.2 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进行团队精神文化建设
在团队航天素质建设过程中,可采取邀请航天专家、航天企业宣传部门负责人来校进行航天文化和航天精神解读,每年新进教师在上岗前必须参加一次航天文化和航天精神培训。另外,团队成员还可采取去航天企业挂职锻炼、与航天企业优秀现代班组对流、参加航天企业内部培训,以及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教学团队、共同研发课题和技术推广等途径,使团队成员多形式、多途径的接触航天企业,深入航天企业,与航天内部员工建立良好关系,耳濡目染的塑造航天职业素质。
另外,团队还可组织成员与航天企业职工进行文化联谊活动,通过轻松的氛围,与航天企业员工建立深厚的友谊,在生活中成为好朋友,在日常生活接触中,接受航天企业人员的优良品质和职业素质的熏陶。
总之,团队成员要塑造自身的航天素质,首先必须要接触航天企业、深入航天企业、和航天企业的人员交朋友,不拘泥于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进行团队精神文化建设。
1.3 分类型、分层次进行团队精神文化建设
团队成员的来源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应按类型不同,进行航天职业素质培养。如直接由高校直接毕业来校的教师,前往航天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在一线较为繁杂的工作中培养技能和陶冶精神;若是由企业进入团队的教师,则应定期参加团队组织的航天企业参观和技术交流活动,在不断的接触交流中,了解、学习航天精神,塑造个人的航天素质。
团队成员的航天素质培养采用分层次培养方式。这里的分层培养主要操作方式为:新进教师由团队负责联系航天企业安排培训和交流机会;双师素质教师由教师自行联系或由团队安排航天企业培训;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则采用定期互访、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交流。分层次的另一层含义指:新进教师在航天企业生产一线培训、双师素质教师在航天企业一线或车间技术部门交流、骨干教师在航天企业厂技术部门交流、专业带头人在航科集团下辖的研究所科室进行交流。
通过分类型、分层次的操作模式,使团队每位成员的培训活动实施起来易于实现,即有渠道去、有地方去,为团队精神文化建设铺提供了保障措施与手段。
1.4 树典范、从头抓进行团队精神文化建设
专业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推动者[4],是团队精神文化建设的“魂”,团队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时刻要围绕这个“魂”。团队要具有航天职业素质,专业带头人必须要有过硬的航天职业素质和深厚的航天文化底蕴。以专业带头人为领导,推动团队精神文化建设,要及时树立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典范和标兵,以榜样效应催进成员的积极性。
团队的精神文化要树立和传承,就要从源头抓起,即从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入手,可采用结对帮扶、导师制等途径提升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的航天职业素质。
1.5 人文关怀促进团队精神文化建设
为增多航天企业职工和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接触机会,并本着关注成员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宗旨,团队组织了一系列登山,红色旅游,社会调研考察等活动,一方面带动成员进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通过集体活动促进成员间,以及成员与企业职工之间的交流。团队文化建设工作从团队成员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时刻把成员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中,关心、理解、体贴成员,在全心全意为团队成员服务的过程中增强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2 结语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中心工作,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则是团队建设的根本,纵使团队的成员如何变化,团队的精神始终不变,这也是保障团队经久不衰处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对于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来讲,过硬的航天职业素质就是该团队的精神文化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俞祖华,赵慧峰,刘兰昌.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篇10
关键词: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资产管理
高校的经济是否能够顺利、健康地发展以及学校各项建设是否能够顺利地进行,都是由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控制影响程度。高校在社会中形象的好与坏都是由高效经济管理团队的建设程度来决定,通过这方面的分析,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展开的各项工作都是由高校经济管理团队的建设控制的,因此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在高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效经济管理团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需要长期研究和探索,不断地总结和改进。高校经济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经济管理团队人员的选拔
经济管理团队的发展潜力由经济管理团队成员的素质直接决定。团队管理人员应该注重优秀团队人员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升团队的工作能力。虽然团队人员的能力可以通过培训指导提升,但是,这样成效太慢,通过培训来提升队员的素质是有很高的时间成本的,而且队员去参加培训的时间是有限的,培训的不统一性对员工的交际能力、协作能力都会有影响。1.综合评价经济管理团队人员。高校经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高效经济管理不但需要熟悉文档管理知识和金融学知识,它不仅需要金融知识、文案管理等知识,而且团队人员还需要掌握一些会计专业的知识,所以,高效经济管理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总之,高校经济管理工作中包括财务的统计、整理、资金的预决算以及物资的分配和财产的管理等,经济管理人员还需要掌握文件转送等程序操作的方法。所以,团队管理人员在选择队员时,不仅要考察面试人员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知道面试人员对打印机、复印件、传真机等系统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同时,团队管理人员还需要考察面试人员对经济管理专业熟悉度,是否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目的就是为了选择优秀的复合型人才。2.全面考察,优选团队人员。需要很强的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才能良好地胜任经济管理的管理层,所以,经济管理对选择成员的要求很高。团队管理人员需要全面地考察应征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观察应征人员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最为重要的是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一定要高,最主要的是在工作中,经济管理人员对设备财产,在管理过程中是否能够做到公开公正。总而言之,在对员工进行录用时要保证录取的成员具备较强工作能力的同时还应该保证员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二、全方位提升团队人员管理素养
高校经济管理团队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否则就很难胜任当前的工作岗位。对于在工作中小有成绩就沾沾自喜的人是很难在工作中取得进步的,甚至还会在工作中不断地降低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团队人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修养,从而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然而对于经济管理团队而言,同时也需要为团队人员提供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通过制定培养方案使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都能获得提升。1.制定合理的培训规划。对于经济管理团队中的新成员而言,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工作时,其工作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重要是新成员还没有成熟的团队意识,综合上述问题对员工的工作能力是有影响的。对于一部分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成员而言,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因此,为了让刚出校门的新成员能够尽快融入团队,可以通过进行一些培训活动为新成员灌输一些实践工作的思维。例如:为新成员提供一些实践工作能力的机会,从而使新成员能够在短时间内积累工作经验。2.培养团队人员的新技能。为了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高校及管理团队应该随时为团队更新专业知识,通过更新专业知识才能使团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团队人员也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例如:通过网络教学视频学习相关的网络知识,并且将其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借此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
三、对高校资产管理及团队提出的建议
要想做好高校资产管理就应该有一支优秀的经济管理团队作为基础,根据实际工作的情况对高校的资产管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加快高校固定资产的制度建设。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遵循国家对资产管理建立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与此同时,高校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而建立本校能够操作和可以实施的国有资产规章制度。通过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高效管理,从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具体可建立以下制度:财产保存管理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资产的购置和验收制度。2.完善高校资产管理考核体系。首先,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从而完善固定资产的考核标准。为了方便统计和账本核对,可以使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其次,应该制定一个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考核的标准。各个高校还应该通过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针对本校固定资产制定一个考核指标。3.运用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大数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分虽然都创建了资产管理系统,但是并没有形成资源共享。因此,通过实现资产管理的集成化、数据化、和信息化来解决办公自动化的问题,是为了实现学校构建“国有资产综合管理平台”。4.建立运作资产管理的理念。创建使资产在运作中增值、保值的观点,通过将经营资产理念融入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中,从而推动资产管理的创新,逐步地实现资产有偿使用和效益评价制度,从而确保资产增值。
四、结语
高校经济管理的运转和各项教育工作正常运作都是由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的发展决定。因此,必须注重建设经济管理团队,从而促使经济管理团队能够不断地提升并发展。同时,做好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是为了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
参考文献:
[1]夏文红.浅析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及资产管理[J].江苏商论,2015(9):145-146.
[2]程小果.浅析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及资产管理[J].生物技术世界,2016(4):298-298.
[3]李茂.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燕山大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3-5.
[4]李金山.管理团队建设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分析[J].品牌,2014(8):1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