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感悟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0 12:4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培训感悟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培训感悟总结

篇1

一、“协作―聚焦

―探究”的内涵

1.协作

是指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为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而形成的,以教育专家、培训部门教师、各中小学校长与教师等培训资源有效聚合为基本特征的合作关系。

(1)管理性协作

是指为开展教师培训而形成的教育行政部门、专职培训机构、学员所在学校之间的协作关系。在管理性协作关系中,有三个管理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培训部门、学员所在学校。我们通过“校长督导组”形式,将教师所在学校的校长吸收到培训团队中来,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培训管理主体之一。校长要依据相关的培训政策,完成相应的培训组织与管理工作,为学员参加培训提供时间保证和必要的物质支持,并以主体身份参与对学员培训学习状况及培训机构工作效果的评价;同时,校长作为培训受益者,可依据本校发展目标和教师发展需求,向专职培训机构提出具体的培训要求。

为实现“管理性协作”,我们组建了三级管理机构:区教委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学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区教委与培训机构联合组建的继续教育办公室。教委将教师培训工作情况纳入校长工作绩效考核,培训机构建立教师参加培训情况的反馈制度,同时成立了由校长组成的教师培训督导组,逐步形成了教委对校长评价、校长对教师评价、校长对培训机构评价、教师对培训机构评价、培训机构对教师评价的统一。“管理性协作”关系的构建,使教师参加培训不再是屈从于行政命令的个人行为,而成为有政策保障的教师个人行为与学校行为的统一。

(2)资源开发性协作

是指为开展教师培训而形成的专门的培训机构内部各部门、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高校教育资源、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教师之间的协作关系。

教师培训的需求来自参加培训的教师,因此,“协作―聚焦―探究”培训模式,强调被培训教师的主体性,视被培训教师为培训资源。以此为基础,“资源开发性协作”关系首先表现为以参加培训的教师为核心的多元网络。

同时,我们强调培训教师角色转变的意义,要求专职培训教师从单一的培训者角色,向兼具培训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学习者、指导者、实践者、研究者特征的复合性角色转变。

学员所在学校校长并不是培训实施者,他们之所以成为培训资源,是因为他们一方面是培训需求者,他们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在一定意义上制约着被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校长介入培训过程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发展需求与学校组织需求的整合和协调。

(3)实施中的协作

是指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培训者与参与培训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为实现培训教学中的有效互动,我们实施了“下位教学,同伴互助,追踪指导”的培训策略。

“下位教学”即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学员常态课分析为切入点,专家在对学员现存问题或特色亮点的深入剖析中,阐释相关的理论,介绍掌握这一理论的方法和意义。

“同伴互助”即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打破教师的一言堂,让学员真正参与到培训中来,在反思与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培训学习任务。

“追踪指导”即专家在培训教学之余,深入学员课堂,参与学员的教研活动。

2. 聚焦

伴随着培训资源开发性协作关系体系的建立,新的问题随之而生,即:由于各方培训者看问题的视角及自身特长不同,所以培训过程常常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将多元培训者的培训指向“聚集于一点”的“聚焦”,便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培训的聚焦点确定为帮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运用新理论观点或新教学方法,解决现存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的培训要在大量的教学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得教师真切体会到理论的价值,真正使培训聚焦于“高观点”。

3. 探究

只有调动起学员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实现学员的自主发展。在此,探究被凸显出来。

探究的主体首先是参训教师,目标指向是解决教师在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或困惑,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本特征是参训教师的主动参与、自主选题、理性思考、有效互动、亲身体验、反思研讨、总结提升。

探究的主体还包括培训者和专家。培训者的探究,包括对培训需求的调研、制定研修方案、寻找相应的专家资源等。专家的探究,包括了解教师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围绕教师关注的问题展开自己的研究;在教学中不仅关注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解决,更要关注教师探究能力的提高等。

二、“协作―聚焦

―探究”的培训流程

1. 问题发现诊断

发现问题的基本途径有二,一是同伴互助的教师反思,二是专家介入的现场诊断。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形势下,教师通过积极反思,会发现一些现实困惑,并转化为培训需求。但教师的一些困惑在自我反思中尚未被发现,这种对潜在培训需求的“不自知”,恰恰是制约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训的关键。因此,专家介入的现场诊断,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教师的困惑,同时还具有唤醒教师培训需求的特殊使命。

2. 确定研修方案

我们建立并实施了“培训项目负责制”,作为项目负责人,专职培训教师首先依据培训需求调研结果设计研修方案,在与主讲专家反复研讨修订后,征求被培训教师及其所在学校校长的意见,形成定稿;再由项目负责人向审定小组陈述说明,审定小组论证通过后方可付诸实施。

3. 专业引领、同伴互动

基本流程是:常态课教学个案分析,专题理论学习,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体验等。

4. 体验感悟

让学员获得知识与技能,绝不是培训的根本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坚持学习与体验相结合的原则。以学习引领体验,以体验激发感悟,以体验与感悟促进发展。培训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培训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感悟,第二阶段是培训结束后的体验感悟。

5. 反思调整

体验能否形成感悟,取决于反思;感悟能否转化为发展,取决于调整。反思调整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被培训者的反思调整,包括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反思自己的成功和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确定自我发展的新目标。另一方面是培训者的反思调整,包括培训管理者和培训实施者的反思调整。

篇2

[关键词]乡村;英语教师;培训

职业培训是教师职后专业提升及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为了完善教师培训,提高乡村教师的专题素质,2010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共同下发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的通知,启动了“国培计划”的实施工作。“国培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乡村教育教学改革,更好服务于乡村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自“国培计划实施以来,乡村教师的培训现状及需求如何?如何使培训与乡村教学实际相结合?本文结合桂林师专“国培计划”英语学科项目实施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听课、查看学员总结等方式,分析乡村英语教师培训的现状及培训需求,并对乡村英语教师职业培训提出相应对策。

一、乡村英语教师培训现状

2015年,桂林师专参与“国培计划”实施的英语学科项目包括: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和送教下乡项目,共六项,以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为主;学员构成为:桂林市和百色市的乡村小学英语教师,共计428人。笔者通过参与该项目的管理、问卷调查、听课、访谈、查阅学员总结等形式,对乡村英语教师现状及培训情况有了一定了解。

(一)乡村教师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以上六项“国培项目”实施前,我们对项目县的乡村英语教师现状进行调查得知,乡村小学英语教师师资力量较薄弱,相当部分是转岗或兼职英语教师,有的是语文、数学老师转岗教英语,有的是音乐老师转岗教英语。他们参加的培训以转岗培训为主。存在英语专业基础亟待提高的问题。

(二)乡村教师参加培训机会参差不齐。项目县边远乡村的教师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原因是学校边远,师资缺乏。教师如果去参加培训,就会造成无人代课的情况。近县城的乡村小学的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多。原因是学校近县城,资源共享的机会多。也有学员谈到,由于县教育局在培训人员安排上统筹不够,有的学员参加了好几次培训,有的一次机会也没有。

(三)乡村教师对培训效果的认识莫衷一是。绝大多数乡村英语教师对参与培训活动,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具有一定的愿望。有的学员谈到,他们很愿意参加培训,出来接受新观念,开阔视野。但也有学员认为参加培训用处不大,因为乡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培训中获得的新观念,新方法回到乡村学校用不上,反而带来很大的反差和失落感。

(四)培训内容不符合乡村英语教育教学实际。以往的培训存在教学手段过于前沿或现代化的问题,乡村英语老师通过培训后,难以将这些内容用于教学实践。此外,部分学员反映,以往参加过的一些培训,培训方式比较单一,通常采用讲座形式,培训理论课时多,拓展活动少。

二、乡村英语教师培训需求

在对桂林师专2015年“国培计划”英语学科项目的学员进行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设置需求。随着“国培计划”的深入开展,参加培训的乡村英语教师数量在不断增多。调查和访谈显示,国培计划项目中“送教下乡”和“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是乡村教师普遍欢迎的。送教下乡项目,集中在项目县城某学校进行培训,对大多数学员而言,学习生活都相对方便。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集中在桂林市几所名校进行跟岗培训,这个项目形式受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普遍欢迎,这类乡村教师年轻,思想活跃,勇于改革,加上没有家庭方面的负担,他们迫切希望接受新的信息和新的观念。

(二)培训内容需求。乡村英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要求包括:1.根据乡村与城市教学条件差异,适合乡村教师教学的培训内容2.结合乡村英语教学实际,涉及乡村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培训内容。3.少理论,多实践和互动环节的培内容。4.同课异构,促进教学的培训内容。5.课件、微课制作的培训内容。

(三)培训方式需求。调查显示,在国培计划,访名校、顶岗置换、送教下乡和网络研修项目中,超过60%的学员希望参加名校的跟岗或送教下乡。在培训形式上,85%的学员希望同课异构及课堂教学展示,70%的学员希望专题研讨与交流互动,55%的教师希望专家授课。

(四)培训团队需求。构建完善的培训团队,提高培训团队的综合素质,这是落实“国培计划”,提高乡村教师培训效果的重要条件。调查发现,乡村教师最需要的培训者是优秀的一线教师和教学名师,90%的教师希望一线优秀教师担任培训教师,65%的教师希望教学名师担任培训教师,也有25%的教师希望高校教师担任培训教师,另外有不到10%教师希望学校领导、教育行政主管领导担任培训教师。

(五)保障条件需求。“国培计划”的实施和乡村教师培训效果提升,促进教师队伍职业发展,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条件,主要包括培训时间、管理方法、培训经费等。调查表明,80%的学员希望在学期工作时间内参加培训,以摆脱繁琐的教学任务和家庭琐事,进行7――10天的脱产培训;30%学员表示短期培训可在寒假或暑假进行。80%以上的学员倾向于每次培训时间不超过10天。在培训管理方式上,85%的学员认同学分制管理,同时还希望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实行人性化管理。

三、乡村教师职业培训的有效对策

为促进教师培训发展,结合培训工作需要和“国培计划”的要求,我们根据乡村教师培训现状及需求分析,从以下方面人手,采取对策。

(一)重视调查研究,科学实施培训项目。乡村英语教师培训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工作,为促进“国培计划”有效实施,我们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和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教师培训队伍、培训场地、资金、设施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为乡村教师培训提供条件,有利于乡村教师职业培训和培训效果提升。

1.重视培训前的调查研究,了解培训需求。我们在培训前对学员开展问卷调查,并与项目县教育局进行座谈对接,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愿望和建议,并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整理归类,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提升乡村英语教师培训效果。

2.明确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非常关键的内容,首先要明确“为什么培训”,并深入学习“国培计划”文件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培训目标和要求,了解培训需求和参与教师的基本情况。有针对的制定培训计划。重视培训成果转化,推动乡村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探索出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乡村教师培训方案,并创新培训内容、形式和途径,推动乡村英语教师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3.注重教师培训队伍质量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为了让学员在培训期间能了解到国内前沿的教学理念,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我们聘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桂林市教科所小学英语教研员、区教育局小学英语教研员、桂林市一线小学高级教师组成培训团队。她们将自身多年实际教学与教研员的经验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带领学员对新课标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并将许多实用的技巧现场演示给学员。她们丰富的知识面、扎实的基本功、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带动学员思考,引领学员前进。

(二)精选培训内容,合理设置培训方案。在明确培训目标的前提下,精选设计培训内容和形式,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有效组织乡村教师培训的各项活动。

1.紧跟目标制定培训计划,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课程设置以学员需求为主线,以“两部分,三维度”的形式展开,分别是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观摩和同课异构实践两部分,着眼于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维度。培训内容模块包括专业理念、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等模块及相关专题。

2.围绕计划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方法,注重学以致用。在培训形式和方法上,根据学员的具体特点,精心设计培训形式,采用“参与式专题v座+名师课堂观摩+同课异构展示+学员实践汇报+后续跟进”的“多样交融”的培训模式,增加互动和体验活动,突出乡村英语教师主体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形成互动的培训场景,并通过相互交流和反思,加深对培训活动的感悟,总结经验,让乡村英语教师相互学习和进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创建“学员讨论QQ群”,为学员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既可以交流学习期间的总结、心得、体会,也可以探讨、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还可以分享学习期间的各种音像、课件资料。邀请授课专家人群,解答和指导学员的困惑及问题,巩固训后的效果。

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方法,帮助学员转变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同时强化他们的英语语言素养,提高他们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和教学活动设计的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

(三)采取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由授课专家、一线教师及管理团队组共同组成考评小组根据学员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考核成绩由学员的出勤情况20%,课堂参与40%,展示及任务20%,总结性成果20%构成。

篇3

一、培训收获与感悟

虽然仅几天的时间,让我对美术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美术不再是以前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台下照画了,现在的美术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术。对美术的知识也得到了提高,教育观念也得到了冼礼。兴趣是学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用真心、真情的去教美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教师要放的开,注重师生互动,大力利用肢体语言及优美的语言的应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教书过程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的、主题丰富的作品。

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课堂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培训活动已经结束,通过活动,我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提升、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在新学期,我一定会与时俱进,抓住时代的脉搏,争当课改的排头兵,做学生、家长满意的教师。

二、培训工作评价

回首三天的学习, 各位老师不仅授给我们专业知识,还分享了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深刻的人生体会和心得,使我们领略到了别样的教学体验,给了作为美术老师的我深深地感悟,对于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通过培训,我意识到正确理解素质教育体系下的美术教育是设计课堂教学的前提。今后,我将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努力使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美术教师。

三、教学工作反思

反思教学工作,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设计一个教学任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充实自己,使自己适应时展的需要。面对日益复杂的教学需求和学生更高的学习要求,很多时候仍让我们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我们很需要学习,而教师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时代在前进,教材在更新,理念在转变,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放下身子去学习,及时、虚心、坚持学习。此外,一个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的选择自己的行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会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教师总是面临新的选择考验,教师道德修养也就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要求越来越高,永无止境。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长期修养,不断磨练,做到坚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质修养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水平,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篇4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覆盖我市教师全员,涉及面广,层次复杂。原来分设中小幼三个教师培训中心,分别挂靠两个市属大学,头绪多,条块分割,每年教师培训工作缺乏系统规划;职能不明,责任不清,已与高速发展的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需求不相适应。后经市教育局广泛调研、论证,通过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实施职能归口,终于成立了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并通过委局的统一领导和教师工作处的具体指导,统一协调与管理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心成立后,注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强化市级培训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规范区级培训的立项审批制度,还组织开展全市教师培训工作的运行与交流。这样,全市教师培训工作有序运转,市级教师培训项目逐步形成特色,区级培训异彩纷呈,既有效推动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又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二、深入一线做调研,按需立项接地气

开展按需施训是落实“以师为本”的培训理念的集中体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不同,城乡及不同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也不同,因此,只有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培训,才是有效且能赢得教师欢迎的培训。每年进行市级培训项目设置之前,市局教师工作处会同市继教中心认真开展培训前的项目调研,坚持与一线教师、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师训管理者座谈、交流,以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并在坚持我市教师培训的连续性的基础上,科学、整体地规划教师培训项目,努力做到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结合,短期培训与长线培训互补,理论学习与实践研修兼顾,力求项目设计针对我市教师实际,最终提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指导。教师培训项目根据教师的需求而设定,深受参训教师的欢迎。特别是近年来,每年市级项目参训教师近15000人次,参训率接近100%。由于项目设置和培训内容能吸引教师,所以参训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大有裨益。

三、课程设计精品化,资源整合优质化

教师培训,即给教师专业的引领和发现、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个人素养。只有做好教师培训,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市场化运作项目招标,优质培训成效显著

从2009年开始,市级教师培训实行项目外包,即通过公开招标,广泛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整体规划,基本实现了“项目专业设计、政府公开招标、资质机构承办、区校两级协同、市级整体管控”的操作模式。通过招标信息的,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被引入武汉的教师培训活动中。这样,教师便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例如,常青第一学校的刘佳老师这样说:“我有幸来到位于首都北京的北京师范大学,参加由武汉市教育局组织的首届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研修班的学习。虽然11月的北京秋风瑟瑟,满地落叶,让我这个一直生活在南方的人感到无比寒冷,但培训课程如火如荼,专家高屋建瓴的讲座以及特级教师理论结合实践的剖析,不仅让我从理论高度了解到新时期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必要性,更让我从实践角度理解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既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又使我获得新的感悟,还令我明白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2.开发本地优质资源,锻造精品课程

我们注重本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并组织名特优教师集体研讨,以形成适合武汉教育发展现实的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市一线教师的优质资源库,旨在向全市教师培训基地推出一批精品课程和优质师资,以丰富教师培训的内容,最终适应教师专业的发展需求。同时,各区也在积极行动,采取“内强队伍、外联优质基地”的策略,通过内修外习的方式,打造骨干队伍,提升区域教师的整体水平。

四、优化培训打基础,立足基地抓争创

1.认真学习文件,建立市级标准

教师培训基地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器。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全市大力推进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服务与支撑作用。

2.优化资源配置,探索“研训一体化”

各区级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完善机构、规范管理、创新模式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使教师培训基地基本成为本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集散地。例如,武昌区、洪山区积极开展“研训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整合区内教育资源,实现目标融合、内容兼容和过程协调,以突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特点,基本形成区域性教科研、中小学教研以及教师培训一体化的“大研训”格局。又如,新洲区教师培训中心根据区局教育规划的总体目标,强化自身建设,努力把培训中心建成促进教师发展的服务中心、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中心和品牌中心。总之,教师培训中心首先要发展自己,然后引领教师发展,最终带动学校发展。

3.争创达标建设,以便强基固本

2011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重启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给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各区级教师培训基地对照教师司的评估标准,深化机构内部改革,既抓硬件的达标,又重软件工程的建设。例如,武昌区教培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基地,通过内挖潜力,外学经验,不断提升“研训一体化”的工作实效性,更好地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并经专家组评估考核,一次性通过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的认定,是继东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后又一个国家级示范基地,有力推进了区域教育的发展。此外,我市还创建市级教师培训示范基地3个,市级教师培训合格基地7个,为全市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跟踪考核查实效,学分管理网络化

1.出台管理规范,促进培训多样化

为了有效保障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教育局出台了《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就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业务管理以及学分考核细则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具体有四点。其一,完善管理体制。在五年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完善、落实三级管理、三级培训和三级考核,使全市教师继教工作层层有人抓,层层有活动,层层有督导,层层有考核与评价,努力使继续教育工作不留死角,全方位运转。其二,更新培训理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培训理念,充分尊重受训教师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师为本”的观念,关注教师的需求与发展,并在继续教育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让他们有选择权,使他们由继续教育的顺从者向专业化发展的践行者转变,最终不断开创教师继续教育丰富多彩的新局面。其三,改变培训模式。注重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校本研修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紧密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创新思路,改变培训方式、方法,突出教师的“自主性、开放性、合作性和发展性”原则;积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优势,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员听;教师写,学员记”的被动接受的培训模式,把交流、研讨、辩论、沙龙以及合作学习与名校访学等方式引入培训课堂,使培训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师的灵感、智慧、创造力以及新思想、新思路在互动和碰撞中生成、升华。其四,创新考核方式。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教师是否按时完成学习内容,更在于教师的个人成长,也就是说,教师继续教育既要重视结果考核,又要重视过程考核,还要强调训后的实践。2009年,参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开展训后实践研修开始实施,为此,市教育局了《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市级集中培训后期实践研修工作的通知》,通过研修将培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发挥培训的效益,更引导教师注重反思,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最终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2.实行网络管理,提高学习效益

2010年,市继教中心积极筹建武汉教师教育网(以下简称“教师教育网”)。2011年3月,教师教育网建成开通,全市在职教师个人专业业务档案及继续教育信息全部实行网络管理。意义有五个:一是教师个人可随时登录教师教育网查询个人专业发展信息及继续教育学分;二是市区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可通过教师教育网了解全市和区域教师继续教育的完成情况;三是为制订教师继续教育年度及短期规划提供可靠数据,方便学校管理和市区考核,以提高工作效率;四是网页开通的“继教管理”“继教动态”“继教研究”和“培训心声”等栏目,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并扩大了对我市教师继续教育的宣传,不仅营造良好的教师培训氛围,更增强教师个人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五是网页开通的“师路心语”栏目,既加强与教师的实时互动,倾听教师的培训心声,又广泛采集教师的培训需求,为教师培训计划的制订提供有力支持,使培训更适应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最终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效益。

六、转变培训观念,推动继续教育

委局领导高度重视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作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将教师培训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目标,从人员、经费和制度上给予充分保障。具体有三点。其一,经费到位。每年市教育局拨出专项经费2000万元支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以打造各区及各学科的“领头雁”。其二,指导及时。委局主要领导须听取各方意见,以宏观指导每年的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设置工作,并从教育政策、委局中心工作以及全市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认真审核年度工作方案。三是积极参与。分管领导经常参与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讨会,并深入培训一线,以充分了解一线教师培训的现实需求,及时解决培训中的问题,最终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高效运行。

1.创出特色,树立品牌,助推发展

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创出特色,树立品牌,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大培训”格局

在汉阳区,每年局领导牵头,组织召开“诸葛亮”专题工作会,集思广益,共同商议培训大计(论证培训项目、研讨培训主题、选择培训内容、推荐培训师资和确定培训方案),以使全区形成各方关心培训、共同实施培训的“大培训”格局。

(2)落实保障机制,划拨专门款项

在江夏区,既坚决落实保障机制,又拨专款对培训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还出台了《区教育局关于落实市区两级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以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圆满完成。在江岸区,坚持将每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信息刊登在局周安排上,以体现行政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推动力。

(3)加强工作保障,实施“双线”管理在蔡甸区,2012年既出台了《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和《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管理办法》,又实施“行政线”和“业务线”的“双线”管理模式。局师训科、区教师进修学校、区

教研室、各乡镇教育总支以及各中小学分级负责,层层签订责任状,时时加强过程管理,事事纳入绩效目标;同时,区教育局加强工作保障力度。

(4)努力打造平台,促进内涵发展

区教育局按照办学标准,加强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保证培训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例如,东西湖区基于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围绕内涵提升、区域协同、全员参与、整合优化和校本导航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内容,精心策划和严密组织各项培训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

2.注重宣传,资源共享,有效促进

良好的舆论导向有利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推进,因此,我们注重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宣传,实时信息传递、优质项目推介和创新模式等都是我们宣传的内容。通过宣传,可形成良好的氛围,并激发全市教师对培训的热情,以提升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1)加强舆论导向

2009年,《中国教育报》以“培训教师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武汉市2009年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侧记

(一)”和“让教师培训成为教师最大的‘福利’——武汉市2009年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侧记(二)”为题,报道武汉的教师培训工作,从教师培训是政府的责任到让培训成为教师最大的“福利”,既体现武汉市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担当,又达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促进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的共识。2010年,《中国教育报》以“让更多优秀教师迅速成长——武汉市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辐射效应”为题,专版介绍我市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及工作成效,于是,武汉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的影响力逐渐形成。2011年,《中国教育报》以“教师培训交流‘撬动’城乡教育天平——武汉打造十万‘魅力’教师纪实”为题,全方位回顾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强调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的共识。

(2)促进资源共享

我们通过教师教育网,及时传递有关我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信息,以使教师有更广泛的学习渠道。例如,我市与《成才》杂志社联合,编辑出版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专刊,有力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3)促进区域交流

我市各区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专刊,加强了区内和区际之间的交流。例如:武昌教育培训中心的《教育改革与探索》提出“促进‘研训一体’”的理念,既服务基础教育,又呈现区域教师研训活动的实情实景;江岸区创编的《江岸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园地,既立足江岸教育,又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设“政策法规”“教师培训”“支教援教”“校长论坛”“名师风采”“园丁心曲”“他山之石”和“读者信箱”等栏目,旨在交流教师教育经验,探讨教师教育理论,研究教师教育问题,传播教师教育信息,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硚口区推出的《师道研究》、蔡甸区编发的《师训简讯》等都从不同侧面深入探讨了区域内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旨在推动教师培训从盲目走向有序。

3.均衡发展,以师为本,符合需求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以师为本”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宗旨,让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走进教师的心灵,符合教师需求,特别是向农村边远薄弱学校倾斜,使教师继续教育真正成为边远薄弱学校教师的最大福利。“以师为本”,即最大限度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并为这一发展提供支持,使教师在培训中提升素养和增强能力。“以师为本”体现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旨在尊重教师,发展教师,最终增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具体有四点。

(1)一线调研

每年市教育局在设置培训项目前,都会在一线调研(既调研培训的方向,又调研课程的需求),以最大限度满足教师的需求,使教师有机会表达专业发展的愿望。之后,教育局根据教师的需求和愿望,科学设置每个年度的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并及时向教师继续教育单位反馈教师的课程需求和发展愿望,力争在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为教师提供精品课程和优良师资。

(2)突出过程

教师继续教育过程应凸显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报告式的培训模式,让参训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加强参训教师信息的反馈,以开展项目中期评估,及时调整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最终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

(3)重视项目

每次市级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完成后,都坚持对全体参训教师开展无记名问卷调查,既总结项目的实施情况,又为日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最终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的改革。

(4)均衡发展

我市教育具有多元结构,且发展不均衡。由于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关注农村和针对薄弱地区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另外,针对农村和薄弱地区的专项培训,既要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要解决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以推进农村及薄弱地区的教育向前发展,最终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4.创新模式,坚持研修,提升效能

要提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就要在创新中收获经验,并坚持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后的实践研修。

(1)模式创新

我市努力改变授课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授课方法,注重引导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参与教学互动。例如,班主任培训采用任务驱动、协同合作、主动竞争和有效激励等方法,围绕班级管理和班主任专业成长等问题,探寻班纪班风的建设、特别学生的应对、班队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班级叙事的撰写(用教育情景剧)以及班级教育游戏的开展,然后由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进行自我展示,最后由专家点评。这样,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便在自主学习与快乐分享中相互促进,进而获得共同成长的体验。又如,江夏区实验小学的教师罗彩虹说:“这五天的培训真是痛并快乐着,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因为担心第二天的展示。虽然展示的结果与自己的期望还有距离,但在展示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无穷的快乐和诸多的感悟!就拿今天的分区交流来说,东西湖的教师的情景表演惟妙惟肖,生动体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新洲区的教师列举了自己班级的案例,使大家意识到,班主任的工作不仅是走近学生,更要深入学生的家庭;蔡甸区的教师展示的‘复杂环境下的科学教育’,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平朴无华,打动人心;在初中化学骨干教师的继续教育中,他们从改变学习方式开始,制定、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评价机制,并围绕培训内容,适时开展小组活动,让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亲身体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感受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杜威的“做中学”理念。总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受到教师的热烈欢迎,并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最终形成良好的教师继续教育文化。

(2)后期研修

篇5

关键词:高校新任教师培训;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2)07-0027-05

高校新任教师培训是促进新任教师角色转变、提高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新任教师培训,主要面临两大新挑战。其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其二,部分高校新任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师教育。高校新任教师培训任重而道远。文章从我国高校新任教师培训的现实困境出发,阐述新任教师培训的基本要義,进而对其改革路径进行探析。

一、高校新任教师培训之现实困境

1 培训制度及相关保障缺失

我国高校新任教师培训的相关规章制度主要是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教师资格条例》以及1997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规定了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培训的组织与职责、培训的主要形式、培训的考核与管理、培训的保障与有关待遇等方面,很少涉及新任教师培训。在该规程的指导下,全国各高师师资培训中心也忽视了新任教师培训。例如,教育部华东高师师资培训中心的“教师培训类别”仅仅包括国内访问学者、高级研讨班、骨干教师进修班、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助教进修班、专题研讨班、单科进修、高级研修班。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仅仅简单地对培训对象、培训科目与课时、考核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致规定。根本没有提到培训时间如何保障、培训经费从哪里出这些最基本的实施细则。在暂行细则的指导下,各省颁布的诸如《关于做好××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有关具体事项的通知》中,没有具体规定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上的投入,更没有构建新任教师培训框架体系,只是规定培训科目以及培训费用。

2 培训内容狭窄

新任教师培训内容主要是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4门课程,总学时不低于110学时。培训内容狭窄具体体现如下:过分寻求全国统一,很少或没有考虑高校、新任教师自身的需求,针对性、可选择性不强;培训科目还是1996年、1997年确定的,近二十年不变,没有随着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高校教师自身发展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培训内容局限于部分教育基本理论与知识,实用性不强,没有涉及教育实践、相关教育能力的培养,难以引导教师把学到的知识与理论有机地与实际的教育教学相结合,难以形成实践智慧。

3 培训方式机械被动

高校新任教师培训方式机械被动主要体现如下:政府对新任教师培训的集中计划和直接管理过多,高校与新任教师自身没有主动地参与其中,高校只负责发通知,教师只是交钱、听课:在实际培训中大都采用课堂教学为主的灌输式讲授方式。近百人济济一堂挤在一个大教室里,培训者在讲台上对着书本或PPT念,新任教师在下面听,培训者与新任教师、新任教师与新任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和交流,形式过于枯燥和呆板。难以激发新任教师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训内容在100多个学时内完成,很多内容难以深入展开,教师不得不念讲義、画重点,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很少考虑培训效果:大都采用短期内集中培训方式,培训难以形成长期性和常态性,难以真正实现培训的目标与功能。无疑,如何让新任教师培训方式多样化,更加灵活机动,多一些高校与教师的主动参与,多一些互动与沟通,多一些探究,多一些案例分析,多关注一些老师的需求、状态和反应,从而更好地发挥新任教师培训方式对新任教师教学方式的示范作用。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4 培训评价单一

当前高校新任教师培训评价就是在培训结束后采用纸笔考试的形式考察他们的培训情况是否合格,最后给他们一个总结性的等级或分数,从而区分优劣。无论是教师培训管理部门,还是新任教师本人,最关注的就是这个等级或分数。如果这个等级或分数达标了,新任教师就可以达到获取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以及评职称的最基本条件。无疑,这样的培训评价太单一了,具体表现为“四有四无”:只有笔试,缺乏口试、教学实践及其他评价方式;只有针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评价,缺乏针对教育教学能力、师德等方面的评价;只有总结性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只有培训者与管理者评价,缺乏新任教师自评、互评。这种单一的培训评价,难以保证培训评价自身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难以准确地反映培训的质量和实际效果。

二、高校新任教师培训之基本要義

1 促进教师角色转变

新任教师一踏上工作岗位就开始了“我为人生”到“我为人师”的转变。“教师”是一个庞大的角色集,包含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角色。例如,教师与同事交往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角色,教师与学生家长交往的角色等等。这里主要谈谈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角色:教师至少扮演着教育教学组织者、学生学习指导者与合作者、课堂管理者、学生评价者、思想品德教育者、学生学习楷模等角色;教师在课堂外,还要成为学生喜爱和亲近的朋友。新任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有个“教师样”,就要学会由“只管好自己读好书”向“如何教好书”、“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由“只考虑自己”向“考虑学生”转变,还要尽快改变自己当学生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以一个教师的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

根据美国教育学家维恩曼(Simon Veenman)的研究成果,新教师遇到的最困难的10种问题依次为:维持课堂纪律、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处理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公正地评价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与互动、处理学生个人问题、日常组织工作、大量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相对较少的准备时间之间的矛盾、人际关系、获得充足的上课资料。根据以上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能有效地促进新任教师角色转变。因此,高校新任教师培训要致力于解决以上问题,尤其要对实际教学情境中面临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引导他们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学会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进行决策、采取行动与控制。显然,当前偏理论的培训内容、机械被动的灌输式培训方式、单一的纸笔测验的培训评价,难以促进新任教师角色转变。

2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增长专业能力、提升专业道德的过程。可见,教师专业发展,从横向来看,有知识、能力、情感道德等不同侧面。教师要求具有双重专业(所教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虽然我国高校新任教师几乎都是刚毕业的硕士、博士,所教学科专业的知识、能力等方面达到了应有的水平,然而许多新任教师没有接受过教师教育,教育知识(理论)、能力(技能)等缺失。因此,在短期内解决高校新任教师专业发展在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缺失,应重视在新任教师培训过程中对这些缺失的方面加强培训。正如古斯基(Thomas R.Guskey)所言,当教师知识和技能“不足或缺失”或在实践中“无效”时,应建立培训范式(training paradigm),通过“不足-培训-掌握模式”(deficit-training-mastery model)来实施。

从纵向来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纵贯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伯林纳(David C.Berliner)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阶段说:新手阶段-熟练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刚进入教学领域的新任教师处于新手阶段。这个阶段一般经历1年,教师的任务是学习一些陈述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如一般的教学原理、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并熟悉课堂教学的步骤和各类教学情景,获得初步的教学经验。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过程来看,前一个发展阶段是后一个更高发展阶段的基础,后一个发展阶段则是前一个发展阶段的目标和方向。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在这样一种动态链接中不断提升的。如果新任教师没有在新手阶段为后续发展阶段奠定基础,就会止步不前,其专业发展水平永远达不到专家阶段。总之,无论是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横向还是纵向而言,都要重视新任教师培训,尤其要关注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与利用、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师德的提升。

3 提高高等教育教育质量

自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召开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以来,如何保证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21世纪国际高等教育政策与行动中的核心理念之一。为了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国颁布并启动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工程。例如,“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00)、《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3)、《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201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等等。

无疑,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对教师素质、教育教学水平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样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以及小班制的推行,每年增加几万名专任教师,例如2009年专任教师共129.52万人,比上年增加5.77万人,2010年又增加4.79万人。新任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师德、职业素养如何,直接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密切相关。因此,应改革当前高校新任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素质,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

三、高校新任教师培训之路径选择

1 完善培训制度及相关保障

修订我国当前《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中关于教师培训的内容与条款以及《教师资格条例》、《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中的内容和条款,健全和完善新任教师培训的各项配套规章制度,如与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教师资格的再认证以及教师的考核、晋升有机衔接。在此基础上出台专门的高校新任教师培训制度。同时,高校新任教师培训制度与修订后的系列法律法规相配套,作为新时期新任教师培训的制度保障,使培训常态化、制度化。

重构的高校新任教师培训制度及相关保障主要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改变政府对高校新任教师培训的集中计划和直接管理,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培训中心集中培训、高校自主组织、教师自我提高”四位一体的培训新体制,明确政府、高师师资培训中心、高校、新任教师个人等主体的权责,并对培训目的、原则和要求、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者、培训时间、培训经费、培训评价与考核等各个方面提出指导性要求,保障培训顺利实施。二是拓宽高校新任教师培训经费筹措渠道,建立多元经费投入体制,明确并落实专项经费,保障经费的供给,并提高经费使用率。将高校新任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中央和地方设立专项经费,高校建立新任教师发展基金,并明确其划拨的来源与具体比例。同时,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建立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捐资支持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与补偿机制。

2 优化培训内容及其结构

拓宽高校新任教师培训内容,重视理论性,更重视实践性;重视知识积累,更重视能力提高;重视观念的更新,更重视行动的改变。根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新任教师的实际需求,以一些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切入口,选择一些必需的、有长远价值的培训模块以及新任教师在工作上最想解决的困惑、最感兴趣和最想学的问题为培训专题,包括角色转化模块、师德建设模块、教材分析模块、教学方法与技能模块、教学观摩与实习模块、计算机技术与课件制作模块、班级与课堂管理模块、教学改革模块等板块。每个模块都由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两部分组成,有的放矢地解决新任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际中将要遇到的问题,实现学用结合。

增大高校新任教师培训内容的选择面,增加培训内容的个性化、多样性、菜单化和选择性。充分考虑教师的个人素质、学科背景、教学环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实际情况,设置大量的任选培训内容。加大培训内容中的选修模块的分量,引导他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更好地实现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他们的发展。

3 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高校与新任教师自身从培训的从属和边缘地位走向中心和核心地位,在功能上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运行上更加灵活机动。高校立足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经过遴选与双向选择,为新任教师配备教学导师、科研导师,新任教师在导师的引领下,参加各种教研和科研活动。如课堂观察与记录、集体备课与设计教案、说课活动、听导师的课和评析活动、自己上公开课与评课、撰写课后总结、科学研究等。同时,搭建新任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新快、信息海量以及开放性、灵活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和优势,提供优质培训资源,使网上培训学习成为新任教师自主进修学习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另外,引导新任教师常常主动反思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成败,获得启示和感悟,不断提升自我。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所言,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通过学校搭建平台,导师榜样示范、行为矫正、肯定、激励以及新任教师自学、自我反思等方式帮助新任教师形成实践智慧,提升教学水平。

在培训中,根据具体的培训内容灵活采用适当的培训方法,如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分析法、收文篮练习法、现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以及根据培训内容设计的相关练习和拓展活动等,激发了新任教师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认识。将新的理念和做法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4 实施发展性培训评价

篇6

一、初步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

为实现我区基础教育“二圈层第一,成都市一流”和职业教育“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发展目标,我们在学年初明确提出了我区教师培训的工作思路,即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立足校本,覆盖全员,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师把新的课改理念转化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这样的工作思路下,全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深刻认识到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实现我区新的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各校以行事历的形式落实校本研修工作,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制度在我区已初步确立,有效地规避了校本研修的风险,教师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建立健全了培训机制,完善了评价制度

1、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前几年的培训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为培训提供制度保障。因此,区教育局近年来每年都以文件的形式对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出台了《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细则》、《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考核细则》等工作规范,要求学校做好五个方面的保障:第一,机构保障。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校长牵头,教导处或教科室主管并由专人负责;第二,制度保障。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订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月考、期总评,并与评优评先晋级挂钩;第三,文化保障。学校以校长为首带头学习带头举办讲座,创设共生的校园文化,让每位教师都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使其不断反思更新自我;第四,经费保障。学校每年都把教师培训经费列入预算。龙泉实验小学、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初中部还对教师培训经费进行了分类使用,只要教师外出学习都极力支持。学校也千方百计为老师寻找和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航天中学、龙泉中学、同安中学、洛带中学一年利用暑假送教师外出培训或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研究培训就达数万元。大兴小学一年为教师订阅学习用书达4000元以上。各学校都投入了资金加大了培训力度;第五,技术保证。利用校内外的一切可能调动的技术资源,加强与校外有关专业机构的合作,为教师上网交流提供便利。由于学校努力做好了这方面的保障,使得校本研修得以有效开展。

2、建立了有效的评价机制

过去,我们对教师培训的考评过于刻板,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为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我们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培训机构和学校三个层面对教师教育评价机制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让教师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建立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内的组织文化、结构和领导角色,实现文化重构,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狠抓过程管理,突出培训实效

1、确定了教师教育的工作重点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现行的师资培训忽视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提升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软肋,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悟出基于学校实际,基于教师实践才是师资培训走出“效果不彰”的必由之路。为突出培训实效,我们确定了我区师资培训抓校本研修和骨干教师培训两个工作重点,初步实现了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和教师研修学习的教师教育实施策略。

第一、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育局建立了以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宁旺成同志为组长的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推进校本研修制度的有关文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狠抓过程管理,把师培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奖励先进,从评价激励、督促协调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强化对教师教育的组织领导。

第二、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区教研室紧紧围绕“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核心制订了相应的操作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网络教研,整合力量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于一体,把区教研室建成资料资源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

第三、学校行动跟进,教师主动发展。我们要求各校从校情出发,从教师培训需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针对本校亟需解决的教育教学具体问题,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并借助外脑开展以教育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各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研究课程的有效实施,营造研究氛围,关注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运行机制。

(二)充分发挥教师自主学习能动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把教师继续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解决好教师的学习问题上。区教育局在本学年度教师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六个一”活动,引导教师在学习培训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拓展自己的知识,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变革学习方式。一是要主动学习,把学习视为一种乐趣,更是一份责任,把它作为所从事的事业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自觉自愿地去学习。二是学有特色。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掌握已有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创新知识,更新技能。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观察和思考问题。三是要求结合实践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对原有知识进行再认识,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行为,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四是一定要带着问题学。要求教师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去对待。善于将所遇到的问题整理归类,去分析,去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三,不断改进学习手段。《龙泉教育》网的建立为教师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了平台,建立起了教研员与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互动的全新机制。教师通过《龙泉教育》网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正在一步步形成。

四、进一步完善了校本教师培训的操作办法

1、充分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学校和教师确定目标。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找准培训的切入口。在校本培训中,以学员的需要为中心,力求解决被培训者的实际需求和问题。使教师知道知识和技能对他们是重要的,是能够用于他们实际工作的。教师则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确立自己的侧重点,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内容体系。

2、转变角色,关注个体,重视教师的能动性。

我们开展的一系列培训活动中要求培训者成为引领者、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催化者,关注学员的需要和期望,正视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允许他们在培训过程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校制定培训规划、计划时,既规定学校培训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又给教师富有较为宽泛的自我发展空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3、预设有效的问题,注重培训的实践性

在上一学年度培训结束后,我们要求各校进行对教师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找出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设想。同时,区教研室每周两天深入学校了解教育教学情况,了解教师培训的问题和需求。在本年度制定规划时,我们要求培训者要不断地向教师提出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使教师处于激活状态,进行独自思考和反思。在培训中运用互动式的问题,注重调动参与教师的热情,进行了有效的双向沟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保持乐观的学习状态。我们在工作中还特别注意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意识,帮助教师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批判性反思,通过自我评价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4、创设“共生”愿景,共享教育资源。

在各级培训中我们十分强调为教师的学习创设一种相互尊重、合作的氛围。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始终处于一个平台,培训者作为平等之中的首席发言人,与教师充分交流,实现经验共享。为充分挖掘教师在学习中的集体智慧,培训者总是充当激发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给教师贴“是与否”的标签,让教师在培训中享受着自我评价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校教师通过相互学习将集体研究成果上传到《龙泉教育》网与全区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并以文字的形式推荐到龙泉《课改在线》上进行刊登。

五、全面高效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通过督导检查,各校完xx师培训任务质量很高。龙泉中学的学科组建设,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中部的集体备课、课题研究与网络教研,龙泉实验小学的行政领导深入课堂研究与资源中心建设,航天中学、洛带中学、同安中学的青年教师培训等都很有特色。许多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六个一”活动,建立健全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由于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课堂质量提高上,聚焦在队伍建设上,努力创设共生的校园文化,一批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茁壮成长。我们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我区教育质量一定能再上新台阶。

篇7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提升教育教学的实践。如何站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帮助、引领和指导中小学教师构建自己的价值观,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理应是师资培训。近些年,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各种各样的教师培训也异常火爆起来。但普遍反映缺乏实效,真正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培训倒还真不是很多,能让教师们感到满意的就更少之又少,听到最多的反而是教师们的抱怨。面对这一问题,培训者遇到了一道道很难迈过的坎。原因何在?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应着眼于务实操作,让教师从被发展走向自主发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资源整合,改革县级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农村;新课改;教师教育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一重要论述,是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提升教育教学的实践。如何站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帮助、引领和指导中小学教师构建自己的价值观,挖掘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素养,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理应是师资培训。近些年,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各种各样的教师培训也异常火爆起来。为抢占自己的一席之地,各路英豪,各显神通。但普遍反映缺乏实效,真正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培训倒还真不是很多,能让教师们感到满意的就更少之又少,听到最多的反而是教师们的抱怨。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已不再是“有没有”、足不足的问题,而是应着眼于未来,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构建教师教育的新体制与机制。面对这一问题,培训者遇到了一道道很难迈过的坎。原因何在?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务实操作,让教师从被发展走向自主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培训如何站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帮助、引领和指导中小学教师构建自己的价值观,挖掘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素养,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教师培训的本质是学习,有效的教师培训必须体现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必须遵循成人学习的规律来设计,注意满足教师学习特性与需要。真正的教师培训,需要关注教师需求,关注多样性的培训方式,关注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性,关注培训团队的建设,关注教师成为真正参与者与学习者角色的实现。唯其如此,才会体现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帮助教师实现其专业发展。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对于每一次的教师培训,都不应看作是一项任务,而是将之视为创新培训模式与方法的探索和促进教师有效学习、为教师提供优质学习服务的机会。

1.1 专业引领促使教师创造新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是专业,教师培训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专业引领,促进和培育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领悟能力,也就是要把“大智慧”和“小聪明”结合起来。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历程,这一历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在于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进而促使教师创造新的教育教学。教师培训中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是,参与培训学习的教师普遍有得到马上就能用、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新方法、新技巧的心理,这种心理值得尊重和关注。因此,在教师培训中,要非常重视对教师的专业引领,通过高水平研究专家参与理论讲解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利用新思想、新观念反思自己的教学习惯,让教师的日常经验获得新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应认识到,专业引领不完全是专家引领,专业引领也不一定是高水平的讲座。所以,聘请有思想智慧、有实践经验的校长、教师作为专业引领者参与教师培训,会取得良好效果。

1.2 合作学习让教师真正成为培训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培训的本质是教师的学习,而教师学习的实质又是成人学习。成人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为指向,以相互的合作与交流为主要方式。教师为什么要培训?答案应是,教师不是不合格、不适应才来接受培训,而是要学习、要发展才需要参与培训。基于此,要重视通过多元化的互动与合作方式,促进教师真正成为培训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在具体的培训活动中,我们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多元互动、合作学习”的培训方式,如案例研讨、角色扮演、问题咨询、游戏感悟、现场访问、实地调研、课堂观摩、集体设计、小组竞赛、话题征集、有奖问答、经验交流、拉手结对、导师协助等等,促使教师在互动合作中学习。这些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不仅使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培训学习中,而且通过相互的合作解决各自具体的问题。

1.3 共同进步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效教师培训不是日常的“教学”或“上课”,而是对作为成人学习者的教师学习愿望与学习潜能的唤醒与激发,是对教师反思、变革、实践能力的有效培植。因此,在开展每个教师培训项目时,都要进行对培训者的培训,使每个参与教师培训的培训者充分认识到,培训者不是已有知识、观念的讲授者,而是与教师一起平等的参与者,是培训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合作者,更是与教师一起的学习者。而且更要充分地认识到,参与培训的教师不是受训者,不是被动接受某种现成理论和知识的人,而是新知识、新思想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也是与培训者合作学习的伙伴。因此,有效的教师培训,一定是培训者和参与培训学习的教师之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训者也会从中体验到教师培训的价值,学习到新的知识和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师教育能力,成为活跃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培训者、研究者、引领者。

1.4 注重评估为教师培训提供依据:教师培训评估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和把握培训的过程与效果,更在于反馈和调节后续的培训活动。培训的效果如何,最有发言权的是教师自己,所以,来自教师的感受、意见和建议,是不断改进培训的重要依据。由此,依据多年教师培训的经验,参照国际和国内教师培训评估的有效做法,专门设计适合本土教师培训效果评估反馈表,在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填写。同时,每次培训结束,所有参与培训的培训者都要参加一次自我总结和评估的会议,梳理得失,提出改进意见。另外,还可尝试邀请有关专家利用独立观察员的身份进行过程评估,也尝试选派专家到学校、课堂、教师和学生中间,进行现场追踪评估。通过这些评估获得的反馈信息,为不断地持续改进教师培训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2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面对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农村教师培训面广、要求高、难度大、任务重。传统的培训模式已不适应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新形势,必须走出“经院式”的培训藩篱。

2.1 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教师素质能力和水平提高的聚焦点主要是在课堂上。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最需要的是教学实践方面的培训指导。课堂教学可以说是个“万花筒”,异彩纷呈,既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又能透视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还能反映出教师培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教师培训者走进课堂,把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以切实的帮助,这对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大有裨益。

当前一些农村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远不尽人意。在实施新课程中,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内涵精神理解不深,对教师角色把握不准,在课堂教学行为表现上“死抠书本”、“直接灌输”的不在少数。这些问题反映出了农村教师培训中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培训者走进课堂听课评课,依据新课程理念与教师对话,引领教师教学反思,会使教师感到有用有效。

2.2 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为使培训更好服务于农村教师,需要立足于县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构建多形式、多层面立体交互式的网络型培训格局。对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的通识培训和一些专题性应急培训,采取送培下乡、服务到校的形式,按乡(镇)中心校、中学进行巡回讲座辅导,以解决交通、工学矛盾和经费短缺等具体问题,会受到中小学教师的欢迎。

教师培训在形式上走近教师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培训者要倾听教师的心声,使培训走进教师的心灵,贴近实际,突出培训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和缺失的,培训学习才有积极性,这就需要在培训内容上有所选择,突出重点,以满足不同的培训学习需要。当前需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帮助教师解决好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定位问题,用教材教的问题,教学创新问题,以及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行为促变等一些重要问题。

2.3 增强教师培训的现实性: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发展的场所,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营地。教师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订,需要广泛调研听取基层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意见。教师培训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培训者走进学校,不断了解新信息,及时征询一线教师、校长的培训意见,获取可靠的调研分析资料,有益于真正了解教师培训需求,避免培训空对空,以增强培训的现实性。

教师培训者应是“校本培训”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走进学校,对强化校本培训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发挥教师培训者的引领、促进作用。教师培训者深入农村中小学,通过教学会诊、对话交流等方式,为校本活动的开展提供服务和支持,有利于引领校本培训活动健康开展。二是定期深入中小学校对校本培训进行检查、督导、评估,有利于促使校本培训活动开展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3 做好资源整合。改革县级教师进修学校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教师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县以下教师培训机构主要承担着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在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他们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与方法上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这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县域教师培训机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编制不足,师资来源渠道单一,不熟悉中小学教学实际,机构职能交叉,培训体制僵化,培训者整体素质不高等等问题。远远不能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培训者也较少发挥其专业引领的作用,基层学校和教师对参训、培训效果颇有微词。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一些培训机构人员却不熟悉新情况,导致教师培训长期局限于宏观的教育理论的通识培训,对中小学教学有直接指导作用的学科培训很少,培训缺乏针对性。加之培训体制僵化,培训总体还是自上而下、很少考虑一线教师的需要与意愿,形式基本是“你讲我听式”的专题讲座,辅导教师基本是单一色的培训机构自己的师资,地点基本是在培训机构内,或把参训者集中在所在乡镇的某一所学校内,还没有形成县、乡、校的培训网络。培训内容统一,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地点基本固定,培训者面孔经年不变,培训效益微乎其微。

培训者整体素质不高。县级培训机构师资队伍总体素质和水平不高,甚至可以说有些落伍于基础教育的需要。教师缺乏学习意识,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一些具体工作,学校缺乏学习氛围。教师教科研能力不足也是一个普遍现象。

篇8

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1

20__年_月_日—_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体育骨干教师技能培训为期_天的体育教师业务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学校体育热点、体能训练方法、业余训练方法、专项技术教学训练方法、观摩学习。通过这次培训给予了我们体育教师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一个个教学资源实例、一个个有效教学的内涵,使我们在感悟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学技能和运动训练水平。

此次培训我带着一种责任和压力而参加的。我们每一位学员都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在教学能力、理论水平上上一个新台阶。在培训中,__学院__学院副院长__教授为我们开设了一堂如何上好体育课精彩讲座。丰富了体育课堂展示了体育教师多才多艺的一面,也让技术动作更加的直观,给我们今后的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还聆听了__学院_教授的运动训练体制等、在这些讲座中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当前的体育改革动态和文件精神,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怎样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怎样做好每一个技术动作等等。我经常在领导、专家们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的实例中产生一些共鸣,从而让自己能从理论的高度来解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现象。通过领导专家的点拔,困扰了许久的一些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讲座中我们还不时的观看了优秀体育课图片,更直观地认识如何上好体育课,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新自我理念,使我在体育教学中有了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

四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可带给我的思考与学习才刚刚开始。当我来参加这个培训之前,只是抱着学到一些新东西的想法,可培训结束的时候,我们心中都明白,在这里所收获的远超出预计的设想。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如何设计出高水平的教学设计,上出高效率的课?只有我们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达到我们的追求的"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

通过这次培训我也真正感受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赋有的责任,我们从领导、专家身上不但学到了教学本领,而且学到了如何为人师。我知道培训只是一个引领,一个导航,主要是靠我们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本人”,年轻的老师们,努力吧!新课改给了我们成长的挑战,同样也给我们一个磨砺的平台。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为做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而努力!

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2

这次培训给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带给了一次相当不错的学习机会。透过这次学习,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我听课的感受:

在听完如何上好一节英语课的讲座中,我明白教与学这个双边关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把“短时高频率”作为教学的一个注意事项。英语教师要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帮忙学生预习新知和巩固复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不仅仅要加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个人魅力。还要不断反思,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不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善。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此次培训,更新了我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了我驾驭英语课堂的潜力,为我的英语新课堂教学打开新天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都会铭记这段培训的日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乘风破浪,远航。

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3

20xx年7月16——17日,昌乐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昌乐二中报告厅举行,根据学校安排我和部分同事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期间有幸聆听了臧秀霞、李玲、赵国防和郭美玲共4位专家、名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报告:臧秀霞主任的《魅力课堂是怎样炼成的》、李玲校长的《让数学好玩》、赵国防老师的《走在教学与教研的路上》以及本校同时郭美玲老师的《让学生的个性魅力在数学日记中绽放》四个报告使我受益匪浅;郭美玲老师的《小数乘法》课堂教学展示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让我懂得计算教学不仅要注重计算方法的总结叙述,更要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总之两天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如同醍醐灌顶,真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培训不仅是对自己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高,更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洗涤,为我下一步的生活和学习,指引了方向。在感悟的同时我还深深地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向一个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努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推进,不论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教育专家,都深深地感悟到只凭空洞的教育理论,是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共同参与,教育专家提出的新教育理念虽具有普遍性,但在具体实施中还有很多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来研究和实施,以此来证实新理念的正确性。因此,要做一名好老师,就一定要学会做课题研究,教师要做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要参与课题研究,否则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都是一句空话,教师本人也会被教改的潮流冲垮,同时,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使自己快速成长的一条捷径,好多的教育奇才,教育专家都是从一般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而一举成名的,因此,我没有理由,不去参与课改,参与课题研究。 滕州生活

二、做一个有计划有远见的教师。

经常听到老师说“我天天的忙忙碌碌,可到底在忙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更不用说什么成绩了,烦死了”,听起来好像很可笑,但这却是我们很多人的生活真实写照。整天的忙来忙去,到头来,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都忙了些什么,虽然教育教学本身就是由很多的琐碎小事构成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真的这么忙,而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头绪,没有计划性,也就是所谓的“碌碌但无为”。其实,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只要稍稍的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下计划,为自己的教育发展做一下规划,就会从中找到工作的乐趣,成为一个“碌碌有为”“忙碌并快乐着的人”!

三、做一个有危机感的智慧型教师。

近几年来学生生源在日益减少,教师资源却没有减少的迹象,而且还有大量新毕业的师范类准教师找不到工作,他们都在虎视眈眈的盯着我们的工作岗位,以确保教师的各项待遇和吸纳高素质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这样就对教师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我们现任教师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危机感、压迫感,趁自己还算年轻,及时给自己充电,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才确保我们工作的稳定性!确保我们不会在几年以后,被那些精力充沛、见多识广的年轻人所淘汰。

四、做一个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的教师。

且道出了我们做教师的真谛,做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更担负着一位位学生家长的眷眷之心。教师的职业境界有三种,最低境界“工作仅为养家糊口”,第二境界“为了自己的良心而教学”,最高境界“能享受教学的幸福”,当我们静心反思时,我又属于其中的那种境界呢?一名学生对我们老师而言可能只是几百分之一,但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那可是百分之百,甚至是百分之几百阿!我们大部分老师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谁能希望我们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公平的教育呢?而我们又是否做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我们的学生呢?是否用真诚、善良、谦逊、宽容、爱心、责任心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呢?

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4

短短的几天的培训学习,令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能够说是我近年来教学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交流。在学校这些勤恳敬业教师的发言中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流露出大光华人的那种朴实真诚、谦虚好学,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让我在这次学习中受益匪浅,百听不厌,百学不倦。

我想,“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学者,她更应当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入乎其内”,根据教学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来展示教学的真实面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经过培训,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经过培训学习,我更坚定了自我“教书育人”的思想,要逐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

(一)“做一天蜡烛,就要发一天光;做一只春蚕,就要吐一寸丝。”

这是我的教育观和思想观。我不会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逍遥懈怠思想,有的就是一种教师的使命感因为我深深地懂得: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职责心做代价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二)要鼓励自我“学无止境”

我要在新学年里,不断学习他人的新经验,使自我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问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

(三)要热爱自我的学生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应当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作为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忙,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

经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篇9

文集中学 王熊

2013年5月24日,钟祥市组织的初中生化教师培训已告一段落,在本次培训中,我感受到了现代教师应有的教学理念。钟祥市优秀教师的发言、耿传学科长的报告,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生动有趣,发人深思。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观看了兰台中学何涛和万芳两位老师的优质课、听取了我市14位名师生化教育教学心得以及耿科长的《课堂教学的理想标准》报告,并细心做好学习笔记,用心记下随时获得的学习感受,及时交流,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训过程中充分重视了学员的参与和体验,无论学员与耿科长之间的互动交流,还是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思想碰撞,都极大地调动了学员主动参与到培训中的积极性,让学员在亲身体验,深入思考中得到提升。

本次培训共分四块内容。第一块内容:学习兰台中学何涛老师《有关溶液的计算》和万芳老师的《初中实验探究专题训练》的优质课。两堂课都是初三的复习课,课堂上两位老师能很好的把握课堂节奏,以及丰富的专业功底、激情的课堂、生动有趣的演讲深受学生的喜爱。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驾驭课堂的能力值得我去借鉴和学习。

第二块内容:对何涛和万芳老师的课进行议课和评课。九个小组的学员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发言中把整个课堂的45分钟方方面面都细细的进行了点评,哪怕一个细小的问题都没有放过。听了点评,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深受启发,从中吸取了很多优点,以及在以前教学中的不足应如何改进。

第三块内容:听取了我市14位优秀教师在生化教育教学中的感悟。他们激情的演讲,多年来对教学的心得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了“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特别是旧口一中苏武老师关于《扎实开展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演讲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必须向他们一样,把一堂课上了“有亮点、有特点、有看点、有乐点”;还有双河一中陶永富在二十几年的教学中总结关于课堂教学中的实例,使课堂丰富而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了学生眼球,将学生的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很有帮助。还有很多优秀教师的演讲,现不一一列举。

第四块内容:听取了钟祥市教研室耿科长关于《课堂教学的理想标准》的报告。他将一堂课分成了九个评价标准,相当于所有老师的一个总结,非常实效,一针见血。“真实、科学、艺术、多元、生成、开放、和谐、主动、发展”虽然只用九个词概括了课堂教学标准,但是分量之重是无法想象的,能将这九个词的意义真正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驾驭课堂,还必须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篇10

>> 中职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中职教师心理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中职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探究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职教师企业实践之感悟 中职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中职教师培训课程现状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情况调查 昆明地区高校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关于中职教师动漫专业的企业实践的研究 中职教师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中德职教合作的贡献与趋势:调查项目参加者经验的总结 中职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思考 论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难点 中职教师企业实践“四四三”模式构建 教师企业实践助力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面临的问题 浅论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必要性 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中职业环境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5―31/2012―12―20

[2]胡定荣.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J].教师教育研究,2006,(7):65―70

[3]耿冰冰.高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大理工,2012,(3):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