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20:2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教育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教育培训总结

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ybszbbs”为你整理了这篇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教育网络培训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教育网络培训通知要求,我校认真谋划,精心组织,选派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工作,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合理安排

为做好本次网络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取得实效,我校党委组织部根据工作需要,选派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共4人参加培训,统筹组织部副部长和一名工作人员专门为培训人员搞好服务保障,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认真学习

为合理安排网上教学和网络培训时间,便于沟通交流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我校专门建立学校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教育网络培训微信群,及时解答网络培训遇到的各种问题。参训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学习培训内容,详细做好笔记,写好学习心得。

篇2

2010年民航局提出“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在民航系统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行业的活动,这对每一位民航员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民航各级单位及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员工家庭宽带的普及,使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成为可能。本文结合民航行业的行业特点,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对提高民航培训教育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探讨。

一、民航培训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航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货邮运输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5.6%、14.1%和12.9%。航空运输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提升2.7个百分点。运输机队总量达到1597架,是2005年的1.85倍。航空机队规模不断翻番、新兴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其本身所具有的高技术,高风险等特殊性,都要求相关人员的增加,工作量的增加,专业技能及管理知识的提升。而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民航“十二五”期间技术岗位培训总需求应达到50万人次以上。[2]《民航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要求统筹推进造就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民航业人才队伍。我国民航远程教育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飞行、机务、空管、机场管理、民航运输、空中交通服务以及空港安全检查专业等紧缺专门人才。但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且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利用远程教育对员工培训的力度。可能由于民航业教育培训的内外环境、体制机制环境、协调机制不完善、政策措施不配套等因素的影响,使民航教育培训,特别是岗位培训、新技术新项目的及时转化等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远程培训系统普遍存在培训投入不足,培训资源短缺,供需比例严重失调,培训时间难以保证,培训系统性科学合理性不够等问题,甚至出现培训的短期化、福利化倾向、敷衍了事等情况,导致培训效果严重下降。[2]

二、民航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

1.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是民航业发展的需要与国内其他交通运输行业相比,民航业具有高新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高风险等特点,且具有国际性、行业系统性极强和安全生产运行要求高等特性。对此,民航总局始终在寻求多种培训模式在实际中的开发与运用,远程网络教育既可保证授课质量,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也可打破时间和空间范围限制。建立开放型教育的新方式,将允许根据每位员工个人的爱好倾向、所需和时间上的便利而得到教育与培训,故引进远程网络教育试在必行。

2.确定教育培训目标定位与实际需求的有机结合

(1)突出民航特色的远程网络教育体系。民航远程网络教育体系的构建包括硬件及软件设备的建设,各级单位应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从根上认识人力资源提高的重要性,加大计算机的采购以及网络建设,构建覆盖各航空公司、航空培训基地、员工宿舍的远程教育网络,从而迈出实践“科教兴业”战略,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第一步。软件建设包括教育队伍及相应管理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一支由专家学者、一线的业务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及干部队伍。培养一批工作责任心强,熟悉网络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为远程教育提供人力保障,确保民航重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民航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建立与重点网络高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引入高校网络学院学习资源,如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国外著名期刊收录数据库。广泛应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等高科技学习载体,搭建方便快捷的现代化学习通道,促使现代化远程教育落到实处。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联合民航院校和重点培训基地的力量,建设民航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基本形成覆盖民航行业的开放教育网络系统。

(2)突出特色,加强培训创新,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坚持学习与实践、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激发受训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不断开发新课程,推广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重点是突出民航本身所特有的优势与特色。有优势,有特色,就有了发展的生命力,持久发展的动力。面向民航从业人员和各类在职人员,为民航行业培养出技能型、实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逐步建立起以民航机务、空管、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机场运行为主要业务领域的民航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的网络教育基地,在行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飞行、空管、签派、航空器维修等执照培训大纲,保证民航在职员工教育培训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各行业务的发展保持同步更新,紧跟欧美发达国家民航各专业发展新动向、新技术、新观念,推出相应的培训课程。同时不断吸取一线职员在实践中的各种经验总结,推广那些可以帮助提高效率,又能减少成本,切实可行的方法。将所要讲授的具体内容按专业细化,授课内容和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一项新技术的宣讲,将新技术出现的背景、发展过程、具体应用情况、缺陷、未来发展方向等用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影像方式表现出来,图文并茂易于理解与接受,更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且提供在线学习指导和帮助。教学设计以提高员工岗位胜任能力的课程,设计岗位资格认证培训课程,设计适应员工职业发展培训需要的课程,确保每名员工找到主动想学的东西;应用体验、见习、实践采用渐进的课程设计方式,制订和规范特有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大纲,完善有关培训课程及教材。例如为配合民航员工的岗位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教育中心可自编教材《民航机务实习》、《空管实习》、《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机场运行机械基础》放到相关网站上。员工可以利用空闲时间随时学习,将实际工作与理论相结合,将理论用于实践,同时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准确性,不仅提升员工的实践操作技能与理论水平,最重要的是提升了员工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效能。

(3)民航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完善民航行业培训机构。国内民航体系的民航管理局、航空公司、空管局和机场四个重要部分中的从业人员专业结构均有其共性,如各系统均配置劳动人事管理、地勤、安保、通讯导航、经济管理、财务管理机务等专业人员。所以形成以“总局统领全局、各个航空公司、空管局和机场协作、具体的培训中心管理具体实施,面向全行员工、多方协作、共求发展”的远程教育模式,充分行使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等职能使民航教育培训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及高效利用,重点建设面向全行业的远程网络培训基地和相关网络建设;支持各方面力量,建设一批针对民航飞行、机务、运输、机场等重要岗位,以岗位培训为主的远程网络培训机构。

(4)加强远程教育培训的评估与考核,切实保证学习质量。远程教育教学建设的评价,是培训教育的基石,通过动态监控与定期评价教育培训效果,筛选优秀的远程教育单位及个人,将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建立民航远程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具体如下:其一是验证培训的预期是否达到民航员工个人培训前的期望。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在网络环境下的推广值得各级行政部门探究。既是对学习者的奖励与认可,也是一种有效刺激;其二是为今后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为改进教育培训机制提供可靠的实践证据;其三是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可以据此制订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从而调动和提高各部门培训组织机构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员工了解远程网络教育,让更多的员工从远程教育中得到实惠。

篇3

【关键词】E-Learning;网络教育;学习策略

1 E-Learning的现状

1.1 E-Learning是什么

E-Learning源于Electronic Learning,中文译作“数字(化)学习”、“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等。所谓 E-Learning,简单地说,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当然,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1]

1.2 E-Learning的应用情况

当前,E-learning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据统计在美国,1999年就已经有超过7000万的美国人通过E-learning方式获得知识和工作技能、技巧,超过60%的企业通过E-learning方式进行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人数正以每年300%以上的速度增长。[2]E-Learning这种新的教育、学习方式不受时空及教育资源的限制,能够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为人们学习所用。

2 E-Learning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E-learning教育的兴起,是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变革的一个典型体现,这种方式充分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交互式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等优势,然而,即使再强大的新生事物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问题,E―learning当然也不例外。

2.1 E-learning在应用中的硬件问题及解决措施

2.1.1硬件问题

我们要实现E-learning教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学生拥有可以上网的电脑,并且有可以足够传输信息的途径,以及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基本常识的普及,但在中国目前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即便是计算机资源相对丰富的沿海发达城市,也并未达到较高的普及程度。这是E-learning目前遇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2.1.2解决措施

成功的网络教育自然离不开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设施,随着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和各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网络教育的系统环境、教学平台、软件工具以及各种管理、收费的越来越完善,此外,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同时解决网络教育提供者和接收者两端的适用方案,网络教育也可以有组织对组织和组织对个人两种解决方案。在这种全球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下网络会大面积的普及,当然E-learning教育也会实现。

3.2 E-learning在应用中的思想观念问题及解决措施

3.2.1思想观念问题

E-Learning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教育,对于我们长期习惯于传统的学校教育的人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这种挑战不仅是对学校教学模式、课程、教材等的挑战,而且也是对已经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挑战。如果我们不能适应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树立和形成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即使我们有很好的硬件,有非常先进的课件,我们也很难真正达到网络教育的目的。

3.2.2解决措施

当然,对于E-Learning需要什么新的思想和观念,我们也在探索和思考,力求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新的教育观念方面来进行简要说明。

1.新的学习观、课程观、讲授观

我们必须由过去的那种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之间的互动为主,或者说,从过去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分享,转变为以学生之间的分享为主。简单的说,就是形成一种分享式的学习模式。

2.新的学习策略

进行E-Learning的学习,要帮助学生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该主题应该是有意义的并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还应当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学习资源或进行导航,其中包括相关的网络地址、参考书目、文献索引,以及其他多种媒体资源,从而减少学生查找信息资源的盲目性。而学生在学习过程重要具备高度的甄变能力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组织、综合。[3]

3.评价、展示学生成果

当前,不少中外专家提出“快乐学习”的概念。我们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享受这个过程。而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空间,利用E-Learning丰富的学习资源、交互式协作学习方式,把知识性、挑战性充分融于学习之中,一定可以使学习变的更有趣。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递交的答案或结论,教师应当按照既定的标准适时进行评价总结,并且给与学生一定的鼓励,这对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3.3 E-Learning在应用中的感情交流问题及解决措施

3.3.1感情交流问题

E-Learning在发挥它优越性的同时也人为地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直接的感情交流设置了障碍。它始终是缺乏情感的交流。学员间、学员与老师间,没有了充分情感、情绪上的沟通,学习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

3.3.2解决措施

要真正掌握一项技术,必须让学员能够亲自练习,在现实环境中去应用。这也需要我们多练习,多参与,多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8]

在E-Learning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团队学习的优越性,可以让学习者进行小组学习,互相进行交流。现在,已有教育培训以及一些企业意识到有一些培训仍然需要人们进行相互的接触,如:一些角色扮演的培训方式,就需要受训者做面对面的交流。[4]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与学习手段,E-Learning尽管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在探索在改进。而且,随着全社会对于网络教育的理解、支持和推动,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采取这种方式来展开自己的学习。因此可以说,E-Learning在中国将会有远大的发展前景,他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掀起一场新的革命。

参考文献:

[1]张妍.E-Learning带来学习新概念.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25卷;

[2]李世红.论E-Learning的概念与教学设计.广西名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8卷第1期;

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辅助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141

1 引言

所谓网络教学,就是将计算机和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运用到教学中,是一种远程教育模式。网络教学作为教学的载体,在计算机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以往的书本教育,网络教学是一项教育方面的改革,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计算机教学被广泛接受,不仅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因为网络是一个资源库,对于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渴求是一个极大的满足。虽然网络教育受到极大推崇,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2 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2.1 教学软件少

由于利用计算机教学才刚刚起步,教学软件比较缺乏。虽然现在市场上有许多有关于教学的软件,但往往质量都不高,不适用于课堂。所以一般情况下,都需要老师按照教育大纲,编出稿本,然后由专业人员开发出教学软件。这一过程不仅要花费精力与时间,而且对教学也有一定的滞后性,老师不仅要专注课堂还要注重课后的教学软件,加大了老师的工作压力。虽然CAI得到许多老师的认可,但往往因为资源不足,只将其设为“观摩课”。[1]

2.2 教学软件缺乏针对性

计算机是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这也就要求教学课件必须有良好的效果。由于计算机的普及造成许多商家盲目跟风,虽然有许多课件,但是这些课件存在不少问题,诸如教材简化、知识组织不够完善、只是用演示文稿进行讲解等。像这些有问题的课件都不能在课堂中使用。课件的制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件制作往往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同时,老师将一个课件运用到不同的课堂中,使得课件没有了针对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2.3 课堂纪律涣散

老师一般是利用课件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枯燥的电子文档容易让学生疲劳甚至厌烦,导致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纪律涣散。这些原因使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在课堂,老师也不能专心讲授知识,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使得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教学质量不高。

2.4 老师不愿意运用网络教学手段

关于网络教学,老师往往会有以下两种误解:第一,过于依赖计算机,认为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工教学[2]。第二,由于网络的负面影响,使一些老师对于网络教学有很深的抵触情绪,认为网络教学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不是传播知识的途径。另外,网络教学许多都是在网上直接观看视频或是电子演讲,老师和学生比较新奇,容易忽略课堂的重点,对教育造成负面影响。

3 解决网络教学的策略

3.1 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由于网络教学课件相当缺乏,所以建立一个网络平台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教学网络的建立,要使之具有Internet的功能,形成交互式的多媒体系统。这样的设计,不仅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平台,也为课件的开发提供了环境。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把准备工作都做好了,老师以后的教学活动才会没有后顾之忧,把每堂课当作“观摩课”,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也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3.2 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课件

利用已经构建的网络教学系统,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课堂。通过在线课堂,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找与课堂相关的视频或者是电子演讲稿,这样就可以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的针对性教育。同时,老师可以进行多媒体的、播放、制作和管理,达到与教学同步的目的。通过这个平台,老师可以获得许多具有针对性的课件,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3.3 建立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网络教育的引入相对于以往的传统教学,会让许多学生感觉新奇,进而会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而这种情况也是老师应该注重的。这是让学生好好学习的一个契机,使学习变得有组织有纪律,提高课堂效率。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可以配备与教学相关的学习软件、电子讲稿、视频、动画等素材,把在线课堂的内容及时整理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学习的进度,进行自主学习。

3.4 对老师进行网络教育培训,提高老师对计算机及网络教育的理解

对于那些过于信任计算机和网络的老师,要通过培训让他们认识到,网络教学也是通过人脑来操作的,也不是一直都不会出错的,要把它当作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而对于那些盲目排斥网络教学的老师,通过培训让他们正确认识到网络的正面效应,采用辩证的眼光认识到它的作用。对于那些负面的东西,要教会他们认识,而不是以偏概全,盲目排斥,忽视网络教育的正能量。通过在线学习论坛、答疑系统,以及考试系统,帮助老师解决现实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在线教学,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通过网上的学习讨论区,师生之间可以进行问题的讨论,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3]

3.5 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所以也应纳入教学系统中。网络中有许多有用的资源,学生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提高知识的深度,使他们学得更全面更系统。

4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现在教育来说,不管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升教学质量,缩减学生领悟知识的周期。因此,老师在课堂上既要注重借助网络教学这种辅助手段,也要做到亲力亲为,不能太过于依赖计算机,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要利用网络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计算机网络是教育的资源库,所以在现代教育中应正确对待计算机网络教学,使之为以后的教育创造更多的奇迹。

参考文献:

[1]冯强.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和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4).

[2]蒋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和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1).

篇5

一是从实际出发,建立员工培训制度保证体系。结合员工队伍所需,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完善了《**局教育培训暂行规定》、《**供电局继续教育工程三年实施计划》、《**供电局技能提升工程三年实施计划》等多项教育管理办法,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科学规划、稳步实施,认真抓好教育培训基地和培训师队伍建设。依据省公司《建设教育培训基地规划》,编制了3-5年《**供电局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规划》,客观地分析了实训基地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设基地的构想,提出了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方案、专业设置和保障措施。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兼职和外聘教师队伍库,选拔热爱培训事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表达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兼职教师队伍。对从事培训的骨干教师建立了定期召开座谈会,分析和总结当前培训工作的存在的系列问题。三是加强研发体系建设,搭建网络教育培训平台,有效解决了基层单位分布广、员工分散不易组织集中等客观因素。四是投资40万元,年底建成继电保护培训室,进一步为生产一线员工提供练兵场所。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步伐是有效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

一是切实利用好现有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农电工岗位技能脱产培训。今年来,在培训基地共举办了4期农电工岗前持证培训班及4期计算机培训班,二是采取多种激励办法,促进员工提升业务技能水平。进一步激励了员工岗位成才,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员工队伍知识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三是抓好各项常规培训工作,为企业生产服务。

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强化基层培训是我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篇6

有关的经济环境是指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经济走势等。国家的经济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网络教育的市场需求、投入和整体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当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面临有史以来最好的经济环境:

(一)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保证了对网络教育的持续投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依然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十报告中指出,过去十年期间,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总的来说,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国库殷实,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同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增加,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首次实现4%,居民对教育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企业内部的教育培训支出也持续增加,从而保证了网络教育的持续投入。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创新体系

建设的要求为网络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十报告进一步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十报告同时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部分劳动力不得不选择新的工作岗位。他们在走向新的工作岗位之前,必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科技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更需要各级各类劳动者和管理者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网络教育为各类在职人员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甚至开展协同研究提供了最便捷的方式:通过网络教育手段,他们可以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业余、碎片时间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二、社会文化环境与网络教育有关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般包括社会成员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教育水平、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流动性等。影响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传统上学观念受传统文化影响

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且在教育的投入上不惜血本。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家庭在教育上的消费已经超过养老和住房消费,成为居民储蓄的最大目的。这种重视知识和教育的思想,构成了网络教育的市场需求基础。

(二)年轻一代的成长环境

现在的年轻一代成长在信息唾手可得的互联网时代,娱乐和学习在这一代中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他们习惯了使用网络和各种社交媒体工具;相对于面对面交流,他们更愿意在线发表意见和参与讨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一代和他们的前辈相比,学习方式必定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他们会更加适应和喜欢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方式。

(三)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已经逐步取代工业经济,成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科技和知识成为经济活动甚至生活中最核心的要素。而科技和知识的最大特点是发展迅速,这种迅猛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为了与这种变化和发展相适应,人们必须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必须持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首的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很多国家把终身教育作为本国的教育改革总目标;我国也大力推广和积极实践终身教育理论,将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先后写入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报告,并作为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参与率达到40%左右”,并将“推进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和“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并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被包括决策层和普通民众普遍接受并积极实践。而“终身学习”的首选形式就是网络教育。

三、技术环境与网络教育相关的技术环境

是指能为网络教育顺利实施提供支持的信息技术水平、条件和学习者及从业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等。以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是网络教育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具体来说,影响网络教育的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软硬件技术能为网络教育服务的软硬件信息技术

主要包括服务器、通信网络、多媒体技术和远程学习及管理平台等。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服务器的性能越来越强大。高性能的处理器、大容量硬盘和内存、基于PCIExpress和HyperTransport的近乎完美的系统总线架构等技术,保证了服务器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得到极大的提升,为网络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硬件技术基础;融合了卫星广播网、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综合网络系统的通信网络为网络教育中各种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高清视频录制设备和技术、音视频转换、动画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和视频直录播和点播技术,在网络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具备强大功能和良好易用性的网络学习和管理平台,在具有更强交互性的web2.0和web3.0出现后,为网络教育提供了完美的远程管理和虚拟学习环境,并通过“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实现实践和实验教学内容。另外,各种功能强大的即时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也为网络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交互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伴随着“云计算”出现的“教育云平台”是未来网络教育的基础架构。这种教育云平台包括了网络教育所必须的一切硬件计算资源、教学资源和教育社交平台,这些资源经虚拟化之后,可以向网络教育机构、从业人员和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教育云平台广泛应用会使得网络教育进入一个高质量、低成本、覆盖面广的崭新发展阶段。

(二)终端设备网络教育中的终端设备

是对学习资源进行处理、传递和接收的平台,也是学习者和学习资源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以及学习者相互交流的平台。现阶段所倚赖的终端设备主要包括pc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高性能的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成为一般民众的生活必备物。据CNNIC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3G和4G技术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便捷性和高性能不仅为现有的网络教育学习者提供了便利,更为网络教育提供了规模庞大的潜在学习者。

(三)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网络教育的核心

前文所述的软硬件技术和终端设备都是为处理、呈现和传输学习资源服务的。它为网络远程学习创造了一个虚拟的课堂环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材料,对学习活动进行管理,并对学习者给出学习结果评价。网络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学习资源建设的理念和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在此基础上,各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网络教育学习资源,为网络教育的质量提高并吸引更多学习者参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阶段网络教育的学习资源完全实现了数字化,其特征主要包括非线性、超文本(超媒体)、动态性、交互性、海量性、易重组与易复制等,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设计合理、内容丰富、媒体多样、导航清晰的网络课程,高清视频课程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微课程。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能满足学习者对资源的知识组织、多样化、泛在性、可选择性、个性导航等需求,也能支持各种学习终端,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泛在学习”。

四、总结与建议通过对影响

我国网络教育发展主要环境的分析,我们能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即我国的网络教育正在得到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的大力支持,处于一个最佳的发展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如果以目前的节奏发展下去,网络教育虽然不至于会取代传统的全日制教育,但至少代替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形式,会成为各类成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主流教育形式。尽管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网络教育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但是也不能忽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如学生支持薄弱、网络教育基础设施和学习资源大量重复建设、学习成本居高不下等。

(一)加强学生支持

如果说软硬件基础设施和学习资源等是网络教育的基础和核心,那么学生支持应该是网络教育质量的保障。学生支持包括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学习内容方面,后者包括技术、情感、经济等层面。有效的学生支持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而且能帮助他们克服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孤独感,增强存在感和成就感,提高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从幼儿园到大学,学生的学习一直在有老师现场教导、学习目标明确这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学生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一旦他们的学习时间、方式、任务和进程等完全由自己控制,许多人往往会不知所措,他们还不能完全适应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我国目前的网络教育,无论是学历还是非学历,都存在强调基础设施和学习资源建设,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支持服务。

(二)强化基础设施和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

篇7

当地党委政府,各乡镇办事处、居民委员会要举办教育培训班,对各级党政领导、各乡镇办事处负责人、各居民委员会主要成员等进行专题教育培训,在他们之中进行家庭友爱教育,朋友亲情教育,同事互帮互助教育,儿女儿孙教育,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引起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本居民区范围内的家长及其监护人进行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学会教育儿女和儿孙,学会教育、引导周边的亲戚朋友,学会引导、教育周边的留守儿童及青少年,学会引导周边的家长及监护人,真正做到大家都会做家长,大家都会采用适当的方法教育自己及他人的子女,成为名符其实的家长及监护人。

二、建教育活动站,吸纳留守儿童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许多多的儿童及青少年滞留在家乡上学或者游玩,未能与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面对这样的一种现状,各级党政,各级人民政府,应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因素,向建设养老院、敬老院那样建立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活动站。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活动站主要是用来接纳学校放假后无家可去的儿童及青少年,学校放假后不愿意回家在外四处流浪的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既没有读书又不愿意到父母身边的留守儿童及青少年等,给这些留守儿童及青少年一个可以栖身的地方,付让他们的心灵或身体又一个暂时的栖息之地。

各级党政应该将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活动站的建立、管理与发展纳入自己的议事日程,进行常态化的建设与管理,将管理的效果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之中。国家在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活动站的建立方面,应按一定比例进行长期投入,将这一投入纳入财政规划之中。各级政府应该从自己有限的财力中抽出一部分用于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活动站的基础建设与维护,社会名流及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集团或个人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为家乡建立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活动站献计献策献力,社会各界人士应主动积极地向留守儿童活动站的建设进行有组织的募捐。

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活动站一旦建立起来后,就应该全面收集本乡镇、本社区、本村委会所辖范围内留守儿童及青少年的现状,全面掌控这一部分人的信息,把他的一举一动纳入活动站的管理之中。其中,包括学习、生活、情感等诸如此类的事情都应该进行全盘的掌握。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活动站应该加强与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当地党政、各社区、各村民委员会的联系,建立起一个全网络教育网。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活动站应坚强硬件投入,让每个留守儿童及青少年喜欢到哪里来,愿意到哪里来活动,把那儿当成自己心目中的一个家庭。其中,包括游戏、网络、健身、娱乐、生活、住宿等。四、增强学校活力,留住未成年人学校是留守儿童及青少年心中的乐园,也是他们精神生活的圣地。作为不同类别的学校都应该积极进行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教育方法的探讨,从中找出具有实效性的教法,具有吸引力的方法吸引他们、感化他们。

三、总结

篇8

刁庆军(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近几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都提出了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2011年12月召开了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可以说,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开发人力资源,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强国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高等学校是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骨干力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充分体现高校在继续教育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和国家队地位,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打造高校继续教育品牌,2011年5月,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由清华大学牵头,50所高校参加,项目学校兼顾了各类型、各层次、各地域的高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希望通过项目实施,在继续教育理论上有创新,为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在继续教育实践上有突破,为全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示范性案例和经验。增强高校继续教育服务能力,形成全新的继续教育服务机制和服务模式。从而在高校继续教育乃至全国继续教育中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和骨干作用,推动继续教育科学健康发展。

二、该项目的总体目标、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刁庆军:项目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理念,拓宽继续教育办学领域,增强高等学校办学能力,扩大继续教育受众面,推进多种形式办学,探索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办学与服务新机制、人才培养新模式。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维度,在4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一是高校继续教育内在机制创新,即结合高等学校自身优势和特色,探索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面向地方、行业、企业服务所需的内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二是外在的服务模式创新,就是结合行业、企业需求,探索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与服务模式,以及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的衔接、沟通机制;三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者多样化学习需求,改革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课程内容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探索建立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办高质量、高水平的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四是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探索,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现状,加强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共享,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与机制。项目拟于2013年下半年结题,各项目学校对示范基地建设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并对项目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和宣传。

三、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刁庆军:清华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一方面按照教育部的指示,积极组织项目实施,把项目的顺利实施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以项目实施、为抓手,积极推进学校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效果非常明显。一是研究制定学校继续教育发展规划,使继续教育更好地服务清华大学新百年发展战略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二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大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力度,主要是面向党政干部开展能力建设培训,面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实战型培训,面向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利用现代远程技术开展大规模远程教育培训。目前,面授培训每年已达到10万人次以上。三是管办分离、归口管理的继续教育管理运行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保证了学校继续教育健康持续科学发展。

毕根辉(中国传媒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承担了子项目“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获得了学校的鼎力支持,并贯穿到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各个层面。同时,我们按照研究计划成立了5个子课题组,明确了各自目标任务,签署了任务承诺书;并按照“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鼓励责任人在实践中创新,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工作实绩。

张树军(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

东北财经大学示范基地为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组织研究团队进行理论探索,确保了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积极参与总课题组组织的总结与交流会,在互通信息的基础上推进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三是为大力推进继续教育服务于企业、政府和行业,我校“东财在线”大力推广“基于组织的财经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模式”,在会计、税务、保险和银行等行业和领域逐步发展起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基于网络的继续教育合作项目。

四、各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刁庆军:通过这两年的项目实施,我们觉得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既有高校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高校对继续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继续教育没有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缺乏继续教育发展目标、规划和思路;二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还存在体制机制瓶颈,大部分高校都存在着继续教育市场化机制要求与事业化管理的矛盾,给继续教育从业者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惑;三是教育培训资源建设滞后,不管是校内资源整合还是社会资源、国际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都存在不少政策方面的制约和限制;四是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缺少有效的办法;五是继续教育合作协调机制不畅通,校内、校外合作上存在着部门分割、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浪费低效现象,一些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六是缺乏统一权威的继续教育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通过改革。50所高校的示范基地建设,其实是希望带领大家,通过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的实践,谋划更好的外部环境,实现正向的良性循环,或者正能量。

毕根辉: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的定位是面向传媒行业提供人才培养服务。近年来,随着传媒业体制改革和技术革新,导致人才需求变化大、变化快,以往的继续教育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业界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对紧缺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了突破这种瓶颈,我校加快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首先,加强了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合作,根据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的人才建设规划,形成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项目,如我校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合作实施的面向基层和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的远程学历教育项目,面向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的岗位培训项目。其次,在充分调研和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开发急需的专业和培训项目,满足行业对紧缺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第三,充分发挥学校品牌优势,整合学界、业界优质资源,开发高端人才培养项目。另外,我们积极发展网络培训,利用数字化学习的时空、资源、成本优势满足大规模、持续性的岗位培训需求。通过这些努力,我校紧紧把握住了行业人才发展趋势,发挥了人才继续教育基地的引领作用。

张树军:我校继续教育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面临着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管理与考核等方面的挑战。在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方面,需要以结合企业、政府和行业发展战略,服务于实际工作需要为着眼点开展工作,这就产生大量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的实际业务类课程,而这恰恰是高校的师资难以满足的,所以我们整合了行业和企业内部的骨干及其他高校师资资源,形成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保证能够按需定制课程,保证课程的质量和实用性。在管理和考核方面,我们为企业、政府和行业引进高校成熟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根据客户属性与学员岗位特征,确定学习计划和考核方式,强调形成性考核。在学习模式上,采用网络、移动与面授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适应在职学习者的继续教育需求。

五、各校项目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得到了哪些方面怎样的评价?

刁庆军:项目实施两年多来,各项目学校以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继续教育综合改革为中心,精心组织,大力推进,取得一定进展和成就。我觉得,大体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继续教育地位得到提升,并被纳入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各校在继续教育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政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方面,也做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三是人才培养成效突出,教学改革逐步深化,清华大学目前面授培训量达到每年10万人次以上。四是继续理论创新成果丰富,两年中,示范基地院校190多篇,总结有推广、示范、借鉴价值的案例200多个,另外,还撰写了50多份研究报告。这些,将由出版社出版。

毕根辉: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首先,形成了与政府部门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模式,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北京市教育工会等合作实施了一系列面向从业人员的远程学历教育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为促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构建了标准化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量化和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使我校网络教育课程正式纳入全日制本科生公共选修课。第三,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形成了覆盖传媒行业、高层次、数字化、国际化的培训发展格局。第四,积极推进精品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共享,自主研发了移动学习平台,形成了涵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支持计算机、手机、PAD等终端设备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体系。

我校继续教育为行业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备受业界瞩目。例如,我校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合作实施的“广播影视专业技术人员远程学历教育项目”,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蔡赴朝部长的高度评价,受到基层单位和从业人员的极大欢迎。蔡部长指示要“充分发挥中国传媒大学的资源优势,进一步面向基层扩大远程培训规模”。我校举办的“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项目”意义重大,成效显著,被人民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

张树军:在理论研究方面,我校课题组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向总课题组提交案例分析4篇,研究报告1份;在项目实施方面,我校先后与安徽省、大连市、沈阳市、天津市、厦门和吉林国税局、本溪市地税局,大连、安徽省、苏州市、张家港、吴江等财政局;大连保监局、大连保险行业协会等10余家政府机关、行业及企业客户进行继续教育合作。截止到目前,我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在线人数近50万。

我校开启了在财经领域网络继续教育的新模式——为企业、政府和行业提供集技术、资源和服务为一体的网络教育整体解决方案(KPO,知识业务流程外包),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在大连保险网络大学举办的正式启动仪式上,中国保监会原主席吴定富出席启动仪式并作重要讲话;大连市国税局网校成为国家税务总局的样板,大连财政局会计一体化解决方案成为会计行业的样板。相关媒体对于我校财经行业继续教育的模式及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予以高等关注,如《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会计报》、《中国税务报》、《中国财经报》、《中国保险报》等分别报到了我校的开展网络继续教育的情况。

六、课题即将结束,贵校如何进一步推广、应用项目成果,促进继续教育的新发展?

刁庆军:我感觉,结题以后示范基地高校会继续密切联系与交流,大家更愿意绑在一起做事情,联起手来搭建这个平台,互相之间交流学习继续往前走,引领示范。继续推动高校继续教育实现“四个创新”:一是创新高校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是创新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创新高校继续教育服务模式;四是创新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我们希望,教育部能够给予持续的支持、关注和参与,包括政策支持、研究上的支持。甚至经费上的支持,给予适当的指导,使示范基地成为一个核心,带领高校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在大的培训行业里成为一个重要的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9

关键词:企业人才;继续教育;培训

现代企业人才的继续教育是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职业生涯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可以加快人才融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员工受教育成果转化成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可以增强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与理解程度,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有利于企业构建更高效的工作绩效体系;储备人才等。对员工个人而言,增强新员工的就业能力,快速融入企业;提高技能、胜任更多的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促进员工不断学习,提高员工自身的竞争力。

一、继续教育相关理论研究

(一)培训需求相关理论

麦格希与赛耶在《企业与工业中的培训》中提出“三层次分析法”,即结合企业的战略对组织、任务和人员进行分析。该方法要求对组织的每一个层次都进行测量和分析,每一层面的需求分析反映了这一层面的独特要求,这些分析对于组织选拔合格员工、设计培训方法和编制培训计划都有着重要作用。约翰•阿诺德等人在研究知识需求时,提出从三个方面进行培训需求评价,即对专业性知识、产品服务和竞争者知识以及组织系统和人员信息网络知识进行分析。而依•瓦伦其等人则认为,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的基本组成单元,因而组织培训需求分析应包括个体的感知、需要、个性、动机和态度等。

(二)资本培训理论

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与土地、资本等占有量的增加相比较,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同等甚至更强的作用。加里•S•贝克尔认为,企业员工在学习新技术时,能增加员工的人力资本存量,加上培训,会使人力资本存量继续增多。他还指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其作用越来越显著。上述理论的共同点就是把人看成一种资本,通过培训可以使人的资本存量增加,企业培训理念从“培训是消费”向“培训是投资”转变,培训能够为企业带来资本收益。

(三)终身教育理论

法国学者保罗•朗格朗首次提出了持续教育培训与终身教育理论。他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终身教育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一开始到最后结束这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方面和连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伦纳德•R•赛利斯和乔治•斯特劳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讨论了持续培训的问题,他们认为新的知识、问题、工艺、设备和新工作都在不断增加培训的需要,培训本身是一个持续且变动的过程,它不是一种短期的行为。

(四)学习型组织理论

美国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彼得•圣吉在1990年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全面更新了培训理念。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彼得•圣吉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彼得•圣吉将“系统思考”放在其他四项修炼之上。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是企业要成为一个具有系统思维的组织。

二、我国企业人才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企业人才继续教育的现状介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才的继续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人才的继续教育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我国企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一方面,企业在教育培训方面的投资较以前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一些知名大型企业,如海尔、联想的员工培训则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培训体制的完善与创新都足以体现这一点。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企业人才继续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我国企业人才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在人才继续教育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从根本上看,企业管理者并不重视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第一种情况是培训无用论,他们认为员工的培训不能增强员工的技能,反而会浪费公司的资源。第二种情况是人才继续教育走形式,不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开展继续教育工作,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第三种情况是培训万能论,认为企业的人才教育会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助力,一旦开展教育工作,企业的绩效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人才继续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企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应该包括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实施和结果反馈等。但是,在我国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往往是临时制定的,并没有进行需求分析。企业的这种教育工作往往会与真正的需求脱节,造成目标盲目。企业继续教育的前期准备也不充足,导致实施过程比较被动,教育培训的结果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继续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各教育培训工作之间缺乏联系性,培训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等。

3.教育培训方式相对简单,缺乏针对性。很多企业在开展人才继续教育时,往往开展课堂式教学———都是理论性。由于继续教育的主体是技术人才,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性,教育培训内容往往也与员工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在很多培训组织实施者的观念中,认为员工培训和学校教育并无二致,很多培训师还习惯于单纯的理论讲授,没有熟练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育培训与实际组织的需求相脱节,导致培训效率低下。

三、JH公司的人才继续教育分析

(一)JH公司的人才继续教育现状分析

JH公司的性质为民营性质,经过资料收集和访谈,发现JH公司对人才的继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领导重管理人才,轻技术人才。企业的领导者重视管理人才,缺乏对基层技术员工的关心。在JH公司制造部,员工往往只有在入职时会得到一周左右的入职培训,包括军训、安全生产理念、机器的操作等内容。基层技术员工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埋头生产,而接受不到培训。2.企业管理不到位。JH公司目前主要依靠提高员工的个别劳动时间来提高公司的产品产量,下班时间不固定,不重视员工个人感受。由于公司刚走上正轨缺乏人才,所以公司的管理比较混乱。3.员工对公司缺乏向心力。尽管JH公司给员工的公司待遇好,但是员工感觉太累,渴望得到公司的重视,又渴望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多员工工作往往一整天对着机器,公司内气氛比较沉闷,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交流,员工的工作经验很难转化为技术,员工的生产技能和知识很难得到提升。4.没有培训需求分析和缺乏针对性培训。员工的培训方式不是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也没有培训需求分析,而是完全走公司的培训流程,员工只会基本工具的操作,没有更深的技术知识储备。一般JH公司对员工进行培训时都是临时决定的,员工有时候并不需要这些方面的培训。

(二)JH公司的继续教育方式的创新研究

1.确定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培训内容要保证其适应性、实效性和针对性。JH公司最重要的是制造,但是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汽车市场,只是制造汽车,没有自己的技术就很难参与汽车市场竞争。所以公司要有超前的战略眼光。

2.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就是企业员工拥有共同的愿景,形成企业的价值观,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去进行创新与实践,这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产生;学习型组织注重对每位员工的培养,尊重员工,有助于改善改制前的人才流失问题。JH公司拥有大量的技术人员,如果每位员工只是埋头工作而不与其他的员工进行交流,在这种氛围下,公司员工就很难产生创新思维。

3.提倡终身教育。在原材料既定的情况下,汽车行业的竞争比的就是汽车的性能与舒适,汽车性能的提高需要靠技术员工与工程师的通力合作。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如果还停留在过往的一学管终身的思想上,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JH公司要为公司内的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提倡终身学习,提高知识水平,提高创造力。

4.试点网络教育。网络培训的时间更加自由,企业可以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员工在培训时可以更加轻松,没有面对老师的紧张感,很多企业的员工在培训时面对老师都心存紧张,精神紧张往往不利于与培训老师之间的交流。网络教育学习气氛相对轻松,而且是集体学习,大家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更容易放开去讨论,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大家共同进步。

5.观察法和实践相结合。JH公司的员工以技术型员工为主,作为专业技术人才拥有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和设计理念,所以他们更需要去观察他人,学习他人。把通过观察学到的知识与经验再付诸于实践,往往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报告”课题组.中国企业员工培训现状调查[R].2007.6

[2]杨菁,李曼丽.当前美国企业培训的现状、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

[3]史建芳.我国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管理论坛,2010(4)

篇10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整合;数字平台;信息化重要因素

0 引言

当前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已经开始把教育信息化程度作为衡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2]

提高信息化水平、打造数字化平台,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是大势所趋,也是加速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坚实力量。

1 研究背景和信息化现状

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与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与发展,信息化建设已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实施有效的综合业务管理、品牌形象展示、高效信息沟通最方便、最快捷的现代化手段。

当今时代,数字化平台建设的进程不仅仅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水平,而且还直接标志了该国科技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面对数字化技术带来的高效率的工作环境,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也毫无例外的加入到数字化办公的行列中来。

信息化手段的产生,打破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理念。对于一个机构来说,当面临诸如“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树立品牌,打造精品”等问题时,相当于在解决“如何宣传自己;如何提高办公效率;如何降低运营成本”的命题。

1.2 信息化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迅速兴起,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从1999年开始迄今,已有67所高等学校开展了网络教育试点工作,注册学生近百万,高校网络教育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且开发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管理方式,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投入网络教育,促进了高校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少数试点高校思想观念不适应,管理制度不健全,办学条件建设相对滞后,优秀教学资源相对缺乏,特别是个别试点高校严重违规办学,影响了高校网络教育的正常秩序。[3]

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是近几年教育部工作的重点内容。

教育部2010年工作重点中曾谈到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与此同时,随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的出台,配套政策逐渐明晰,对于建设人才的培训需求日益高涨。

2 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作用

2.1 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面对新时期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好现代科技技术带来的数字化平台的优势;如何依托数字平台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如何借助数字化平台做好教学工作中的综合业务管理成为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如何利用好信息化、建设好管理平台成为树立自我品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办学成本、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

2.2 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信息化的潮流引导了新的宣传、管理手段。信息化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宣传自我,更多的在于展示学校产教研学的综合实力与高效的标准化办公流程——这不仅与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相一致,也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趋势相一致;信息化可以提高培训效率,创造好的交流平台,成为展示高校自我创新的教学管理手段,也是提升高校形象的重要方式;信息化可以在许多环节实现无纸化办公和公共信息共享,有效降低办学成本,同时也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保密性和有效性(访问权限和加密技术作为技术保障)。信息化在“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中,将自身高度和视角提升到全球范围内,有利于紧跟最新科学发展动态和展示自我科研实力;信息化可以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除了可以便于学生在线学习查阅外,还可以激励教师相互学习不断进取,达到“共享优秀成果,改善教学方法,保障教学质量,扩大科研规模,提高科研水平”的目的。

3 信息化建设内容及要求

学校网站是学校的“商标”,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个性。根据学校业务的特殊性,需要制定与之匹配的需求要求和预期目标。

3.1 信息化建设内容

根据我校的定位、优势和特色,以及在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和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在第一阶段的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内容主要为:

1)明确市场需求,立足外延内涵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中长期规划角度出发,审时度势,寻找国家所需、社会所急的需求,结合我校优势学科特色,构建与之匹配的教学信息化平台,使之符合现代化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教学的需要。

2)以优势学科为依托,开发优质的课程群。教学资源的研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在打造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的同时,开发系列化的培训项目,形成具有符合现代化教学特征的课程群。

3)建立研发团队,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当前很多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课程内容过多依赖兼职教师本人,继续教育机构在课程内容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培育项目自主研发能力非常关键,这主要依靠专业化的研发人员和研发团队的组建机制。这方面可借鉴马里兰大学学院(UMUC)的项目研发模式。首先学科专家设计出课程大纲(包括学习目的、主题、达标要求等),课程大纲被学校核准后,由学科专家和继续教育项目协调人、课程设计专家共同创建课程框架。然后由授课教师根据这个课程框架,个性化地运用到自己的授课过程中。[4]

4)重视课程群平台的系统性。从平台初步建设的角度出发,此处的系统性目前可定认为:

① 课程群的相互支撑,防止出现信息孤岛。[5]

② 从发展的角度出发,课程开发不仅仅是使用网站制作工具做出静态页面,应该提供非计算机人员进行数据更新的功能。

③ 数字平台具有弹性和可塑性,以应对未来若干年内课程群的扩充、相互支撑和新增数据存储。

④ 从传播途径上,可以有效利用不同的电子媒介作为载体,在各种可用设备上展示信息。

5)采用适合时展趋势的交互方式。根据时展的趋势,选取符合现今时代的主流交互方式,不但便于教学,而且便于学员日常工作中自学。

6)对已有资源的逐步整合。原有信息化资源从语法和语义上可能会出现与系统整合的兼容性问题。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分批次、有步骤的将原有系统整合到平台中。

7)对系统运行环境的选型。选择适当的系统运行环境,考虑到软、硬件的各种兼容性因素,充分发挥软硬件的特点,为系统做好运行环境的支撑。[4]

3.2 信息化建设要求

1)教育环境的信息化

它是对学习环境的信息化的要求,像网络、多媒体、实验室等,必须具有足够的硬件设备。

2)教师的信息化与学生的信息化

教师、学生甚至生活中的人们信息化的能力,不但要掌握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的信息化,而且还要适应信息社会的信息能力。

3)教育过程的信息化

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技术来实现教育的信息化。

4)展示学校的实力

除了美丽的校园建设,招生的简介,丰硕的研究成果之外,还需要利用好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来加强教学管理,准确的信息,师生教学中的交流平台,教师内部的交流平台搭建,教师教学成果展示平台的建设,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个培训的效率和高校培训权威形象的宣传。我校在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上已经落后于政府,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平台对接也成为当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3 我校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教学平台建设步骤和目标

我校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业务最早可追溯到1988年。学院从1988年开始承担陕西省建设系统员的培训工作,二十二年来共累计培训近3万人。近几年又承接了注册监理工程师、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面对如此大量的培训人员数量,为了便于信息、综合管理和教学活动,无论是学员获取有效信息还是教学需要,数字化平台的需求孕育而生。对于我校继续培训信息化建设来说,应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首先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有效对数量庞大的学员群体进行信息、教学通知、资料下载、考试通知、国家政策的宣传。其次针对我校已有课程和优质课件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制定出中长期课件发展规划。再次,通过之前的系统使用和资源整合,提出较为完善的数字化平台需求,从系统的角度整合和扩展各种电子资源,并且制定适合市场需求、教学需要的中长期平台信息更新计划。

初期建设,通过立足我校品味建设需求的分析,找出提高信息传播和信息收集的效率、准确的教学信息的方法和手段,从理论上论证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减少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提高办学效率、整合优质教学资源,而且为塑造华清品牌提供有力支持。

4 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因素

对于构建数字平台来说,它集成了当前流行的技术以达到满足不同方式和途径的信息交互.对于近几年的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考察,信息化建设需要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

4.1 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的选择

目前流行大型网络运行服务器中,主流的服务器操作系统运行环境分为windows、linux、unix三大类产品。从多年来实际经验角度考察,以linux/unix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不但有较高的系统稳定性、并发性、数据安全性和运算负载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优秀的网络性能,为下一步海量数据量处理的集群应用做准备。[6]

4.2 软件系统架构

现今流行的软件系统架构为B/S模型;软件制作框架可采用Thinkphp、SSH等软件框架;部署模式可采用站群系统模式。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平台的使用带来了良好的软件运行效率,同时将各自不同的优点和特性融入到平台中。对于中长期系统建设来说,尤其要重视SOA技术的使用。[7]

4.3 数据存储

数字平台运行后,体现其价值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系统内在的信息(数据)价值。面对海量信息(数据),需要考虑存储产品的可靠性和存储系统的运行效率。就目前流行的产品而言,mssqlserver,orcacle,mysql都是不错的选择。由于考虑到运行成本和数据的可迁移性,对于数字平台初步建设阶段,可以选择mysql作为数据存储容器。等到平台初见规模且对海量数据管理的需求提高时,可将数据迁移至mssqlserver,orcacle产品中。(注:通过数据库的设计保障数据迁移的实现)

4.4 开发语言

目前流行的软件开发语言主要是JAVA,C#,PHP,c/c++,vb等。诸多开发语言各有特色,各有各的市场领域,借鉴大型运营商的经验和实际工作的经验,JAVA和PHP可作为候选开发语言;JAVA和PHP语言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其具有跨平台性,既可以不加修改的运行在windows、linux、unix平台上;借助操作系统平台的良好特性JAVA和PHP可以表现出其卓越的特性。

4.5 富客户端(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RIA)

富客户端技术利用具有很强交互性的富客户端技术来为用户提供一个更高和更全方位的网络体验。该技术尤其对于网络教学及信息共享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网上在线学习、无纸化办公、电子简报等应用)。

4.6 移动智能终端

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就是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信号将信息传输到该设备上,并且将信息还原展示的电子元器件,目前广为使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就是具体的产品。对可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良好支持,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趋势。

4.7 容灾备份

“设备有价,数据无价”,这个流传在信息产业内的信条证明了数据的价值所在。电子元器件虽有其先进性,其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异常断电、设备故障、磁头老化、黑客攻击等问题威胁着数据的安全性,容灾备份的目的是为了在某些对数据产生危害的事件发生后,我们能将数据还原到正常的时间点上。这个技术能较为有效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5 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化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等院校的应用中,它不仅体现了高等院校的信息化的技术实力和水平,还为展示学校的学科综合实力和教科研水平起到的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无纸化办公的便捷,其优势更多的体现在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学校的工作做到“信息准确,及时有效,权责分明,安全可靠,数字办公,透明高效”。

随着教育部支持的力度和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必将迎来信息化数字平台建设的。

参考文献:

[1]曹卫真、王卫东,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继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初探[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期第21卷.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4]阎桂芝、王爱梅,继续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S1期.

[5]董雨、袁晓斌,教育信息化视野下高校学习型校园建设的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8月,第10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