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03:4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美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美培训总结

篇1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1

  为了强化乡村医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掌握基本的中、西医适宜技术,提高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推进我县三级工程深入实施,县卫生局和我院于10月份全面为全县乡村医生进行全面培训。

  此次培训我们请来了省医院的专家和哈医大的老师,同时还有我院核磁科的专家和呼吸科的主任为乡医们进行讲课,老师们精彩而专业的讲课为乡医解答了许多疑难的问题,让他们满载收获。

  卫生局采取三项措施确保乡医培训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一是加强领导。乡镇卫生院成立乡医培训领导小组,卫生院院长为组长,做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健全考勤制度,严格培训纪律,力争使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达到100%,确保培训人员按规定要求时间参加培训。我院院长是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于不按时参加培训,不认真学习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并报卫生局备案,对于屡教不改者,年终考核为不合格,取消其乡医资格。

  二是保证学习质量。参加培训人员必须认真听讲,做好记录,遵守培训纪律,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三是加大监督力度。卫生局将培训点进行巡回监督检查,发现培训班点人员不齐,培训纪律松散,追究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点负责人责任,并予以通报批评,情节较为严重,造成一定影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和处罚。乡医培训工作结束后,各培训点要向市卫生局上报培训工作总结。

  此次乡医的培训非常的成功,我们相信第二期的培训会更加的圆满,这样的工作以后要多加开展,为提高我县乡医的专业水平多努力。同时也要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更积极主动的推动乡镇文化的发展,真正的做到位百姓谋福利!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2   

  您好!

  我于xxxx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院校毕业后到本院工作,xxxx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多年来一直从事骨科临床工作,xxxx年1月调任二甲办。xxxx年调任质控办。现将本人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工作中,积极围绕医院工作方针、制度,以提高业务能力为前提,以增强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努力工作,能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订阅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经常参加学术会议,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并发症及合并症,熟练诊治各种急症、重症。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

  自任现职以来,从无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担任质量控制员工作期间,严格按照作要求,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指标和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定期检查落实,掌握科室质控情况。配合科室领导,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在创建办期间,积极努力工作,服从安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创建任务。

  医德医风方面,严格自律,从不收受红包和开单提成,对待患者热情主动,态度和蔼。工作认真负责,遵守上岗纪律。综上所述,本人从政治表现、任职年限、业务技术、医德医风等方面符合评审标准,本人将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医院发展贡献力量。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3

  为贯彻落实《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队伍整体素质,结合村卫生室建设步伐,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根据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乡乡村医生进行分期例会培训,切实提高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村卫生所防备、保健、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人口3024人,辖7个自然村,6个卫生所,每月例会及培训一同进行,为强调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我乡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乡村医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院领导身体力行,亲自参加并督促每次例会培训的安排和落实,正是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重视,才使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每期培训结束后组织考试,今月6人参加考试,全部及格,培训合格率为100%。

  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学员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应用较新诊疗技术手段的能力,使他们的知识得到了充实和更新,知识结构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1、培训的内容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篇2

【摘要】针对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云浮市人民医院在全院实行标准化管理,努力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制定了与临床教学相关的多项制度、职责和流程。进一步强化了临床教学的管理。本文联系我院临床教学实际,总结了主要的内科临床教学实践经验.以期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临床教学;内科;实践

临床教学实习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的桥梁,是培养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阶段:是继续完成和达到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目标的最后环节,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院针对影响内科教学质量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找出对策.加大对内科实习生的管理,增强内科带教安全意识.尽可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1 加强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院是一所公益性教学医院,除了具有救死扶伤的共性任务之外.还具有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责任。一直以来,我院在教、医、研三个方面瓦相促进、协调发展,并始终坚持重教强医、科技兴院的办院方针,把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素质放在首位。选派教学意识强、临床经验丰富、工作负责、思想端正的教师承担实习生教学任务,并且分出承担大学、大专、中专医学生教学任务的层次,并与职称聘任挂钩。另外,对带教老师实行聘任和任期制.每年对带教老师进行业务培训和资格考核,评学评教,在已设立优秀教学科室奖、优秀带教老师奖的基础上加大奖励力度。提高老师的带教积极性。从而鼓励带教老师不断进步。

近年来,针对临床老师带教工作出现的问题,相继修订出台了《临床教学管理制度》、《临床带教与住院医师培训导师职责》、《临床教学工作考核标准》、《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工作考核标准》等规章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临床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规章制度.使临床教师认识到,带教老师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也是合格人才的塑造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医院必须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认真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鼓励教师多学写论文。把教学质量作为年度考核奖惩的重要标准。加强教学查房,每次查房做到有督导,有改进。从而调动了临床带教老师的积极性,提高了内科临床教学质量。

2 加强素质培养和管理

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和改善临床实践教学。各科室严格按照实纲的技能训练要求.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参与完成某些基本操作。加强日常带教中对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分别以笔试、口试和实践操作的形式对实习生逐一考核。要求学生撰写不少于2份的住院大病历.按照指标逐项评分,提高其病历书写能力。通过典型病例、疑难病例的临床教学,提高学生对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疾病的横向和纵向分析能力,提升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科教科及有关科室参加与实习生一起讨论是否完成了实习目标,同时总结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之处与需改进的部分.尽力为实习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医患互动是以人为中心的活动,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个临床医生的必备能力。因此,如何与带教老师、护理人员、患者进行交流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在学生刚来院实习时带教老师就要积极鼓励和指导他们与医、护、技工作人员积极交流。使他们了解医疗工作中与各岗位人员的相互协调和合作关系,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能与各岗位人员顺利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要求学生尊重带教老师的同时又能主动积极与老师保持沟

通。保持与老师的平等对话.能与老师共同探讨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医疗活动中学会与患者的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关注,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需求,获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4 加强实习生医德教育

4.1 注重带教老师的形象。2007年以后在我对带教老师的资格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只有基础理论扎实、医术水平高、工作作风好、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的老师才能成为带教老师。把品学兼优的医务人员纳人临床带教队伍,使学生找到崇拜的对象、效仿的榜样。当实习生看到带教老师在诊疗过程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处处为患者着想,待患者如亲人,不怕脏不怕累,拒收钱物等,就能从中受到教育。

4.2 加强实习生医德教育。学校和医院管理部门急需制定医德教育监督、考核和奖惩制度,可通过挂牌上岗、患者评议实习生等制度,把实习生的行为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带教老师经常到学生宿舍、办公室明查暗访,对实习生的思想动态、出勤、病历书写、实习手册填报、出科考试等均从严要求,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绝不姑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表现优秀的实习生予以表扬和奖励,并作为评选优秀实习生、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培养实习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以严格的管理督促实习生养成良好的医德和行医习惯,使医德教育落到实处。

4.3 开展“双优”评比活动开展“双优”活动。即:评优秀带教老师和优秀实习生,其中优秀实习生的条件是“三好”.即思想品德好、实习工作好、劳动纪律好。开展“双优”活动在儿科带教中起到激励作用,促使带教水平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毕业实习阶段是学生从课堂进入临床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课堂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为以后更好的适应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通过改革毕业实习带教方式,使得学生既能掌握临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实行双重教师带教。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和进一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铭燕.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加强实习生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22

[2] 赵建美.我院儿科毕业实习带教现况分析与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916-2917

篇3

1我国临床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依然不够

在现今的医学教育过程中,我国的医科院校大多数仍是单独办学[7],很少具有系统性的合用教材,这也导致各大医学院校的人文精神培养课程和培养方式存在多样化特点,尤其是与医学模式相一致的医学教育模式仍还处于探索阶段,实用的成果很少。这一方面于医学教育模式发展必然滞后于医学模式的发展有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相应的教材、相应教育模式的重视仍显不够。而很多医学院校没有将人文精神教育培训纳入核心教育层面,将其边缘化。

1.2社会风气仍是障碍

在医学教育中,仍存在无用化、表面化和知识化的问题。无用化是指与医理医技教育的重视相比而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种倾向性认识,认为人文精神的培养要么没有实际作用,要么所用不大,因而对之十分轻视;表面化是指在形式上医学教育体系中做到了突出人文精神培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而在具体教学中并不重视,使得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知识化是指即使在认识到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但也没有更好的教学实质内容与之相呼应的情况下,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便只能更多倾向于人文精神知识的灌输,这样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所能起到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8]。之所以会这样,与整个社会中泛滥的不正风气关系甚大,利益的获得比人文精神素质所能起到的深层次长远作用更为实际,如此社会环境也是人文精神培养的障碍[9]。

1.3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与其他成熟的学科相比,在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师资力量仍旧是一个弱项,一直以来讲授相关课程的教师大多要么是医务人员兼职,要么由单纯的人文教师承担。如果授课教师由人文教师担任,由于他们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所以理论课的授课当中只侧重人文而忽略了临床,无法有机地将人文与医学结合起来,这样以来过于空洞泛泛,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如果授课教师由医务人员兼职担任,尽管能将临床知识穿来,但对人文精神缺乏深层次的提炼,加之大部分医院人员受繁重复杂的临床工作所影响,导致没有太多的精力关注人文,所以使授课停留于表面。因此受到专业素养所局限,人文授课效果很难达到最佳效果,对于这一点在医学教育中实属无奈,毕竟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专业化程度远远不够。

1.4人文精神培养缺乏全程性[10]

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往往只存在于在校期间,停留在书本之上,隔绝在社会现实之外,变成了一种医学生学习过的课程性、知识性、技术性的素质,而未能贯彻到整个医学教育全程(学医之初、习医之中和实习过程中),这一点最为明显。缺乏全程性的人文精神培养,只能导致在学习过相关课程后,到了具体的医务工作中,所应用的、所努力的、所看重的都与在校期间所学相差甚远,这无疑会更为降低之前所受培养的效果。上述四个方面,想要解决前面三个,达到在良好社会风气之下、以成熟的教育模式、专业的师资队伍来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这不是一时三刻便能实现的,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积累经验,不断突破和完善之下,方有可能,我们对之不可过于心急。但是对于第四种情况,人文精神培养缺乏全程性的问题,尤其是在医学生即将行医之前的实习过程中的相关培养不足,无论对于其日后的行医生涯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医务事业发展,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瓶颈,只有打破这个瓶颈,做好临床实习生的人文培养,这才是可以尽快见效的最佳出路。

2加强临床医学实习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几点建议

2.1合理制定并落实实习计划,将人文精神的理论与实践培养融合

由于人文课程理论授课与实习开始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所以实习开始时容易忘记先前所学的人文知识。对此,建议采取实习初集中培训和实习中科室分别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在实习之初进入临床科室之前,抽调医院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短期重点集中培训。采取多媒体教学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讲解临床工作中存在的人文方面的共性问题,让学生重温先前所学的人文精神理论课程,唤醒学生的人文意识,为下一步具体实习工作中人文精神培养奠定基础。其次,实习生入科后进行实践培训。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此时他们会实实在在地接触到患者,将所学的人文知识转换为所用。另外,各科室面对患不同类型疾病的病人无论在医患沟通还是人文关怀的方法都是不同的,所以这时候培养的方法、方式及内容又各有区别。因此,通过上述方法,将人文精神的理论培养与实践培养进行融合,让实习生在真实的医务工作中学习和掌握人文关怀的方式和方法,并作为实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来,学生会将人文精神视为自身知识架构中的重要部分,成为将来医疗实践中发挥知识力量和智慧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2言传身教,临床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临床教师在带教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守护生命的精神,明确工作的对象不仅是“疾病”,而且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应站在这样一个完整的“人”的角度去看待病人,去感受疾病可能给他带来的痛苦与不安;坚持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患者自主和社会公平的原则,必须尊重病人的自,诚实地对待患者,并使患者在了解病情的基础上有权对将要接受的治疗做出决定,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相互协商诊治方案,建立医患平等的和谐关系;注重言行的示范作用,在治疗中始终贯穿对患者的尊重、关怀,多与病患进行情感的沟通,体现“医乃仁术”的基本精神,以自身德行修养的种种具体工作中的展现,带动实习生乐于加强和提高其人文关怀的水平。

2.3认知总结,不断填补临床工作中的人文漏洞

医学模式新旧更替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要提高对人文精神培养的警觉性,在带教过程中也要及时发现各方面存在的人文关怀缺失的漏洞,虽然短期内这种漏洞是很难避免,但是经过不断找出漏洞并不断填补的努力下,必然能令临床教师把更完善的学识、技能和德行传承下去。

2.4对症下药,着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篇4

【关键词】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取得成效

我校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举办技能竞赛,用企业的岗位标准引领学校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和训练,积极引进企业最新设备来支持技能竞赛,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帮助培训教师使用最新设备和参与技能竞赛的训练及评判工作,有效地提升了职业技能竞赛水平。同时,校企合作举办技能竞赛,对于学校竞赛和专业实训实验条件的改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带赛水平的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竞赛成绩的提高及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参赛的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我校2017年市赛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我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具体做法

我校承办2017年南平市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财经、旅游、服装设计和美妆形象设计等8个项目,计有11所学校120多位选手参加,学校借助校企业合作这一平台,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各项竞赛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竞赛成绩。

1.1 校企共同制订训练方案

为使竞赛内容更好与职业岗位对接,更贴近生产实际和企业要求及竞赛标准,学校按竞赛项目与企业行业共同策划竞赛的有关事项,包括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参与参赛选手的选拔、竞赛场地和设备选择、竞赛内容确定、竞赛标准制定、指导教师培训和学生训练、命题、担任评委和到赛后点评及总结等全过程。

1.2 企业帮助培训带赛教师

由于技能竞赛中使用的专用仪器设备和软件都是目前企业生产中正在使用的最新设备,带赛教师对这些设备有的没有接触到或接触较少,或使用不熟练。为使带赛教师尽快熟练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企业派出专家到学校对带赛教师进行培训,传授竞赛技能技巧,使教师的使用设备的技能和训练的技巧得到有效的提升。

1.3 企业参与训练学生

学校在明确竞赛目标,选拔选手前,根据教学计划,有意识地安排相关竞赛项目专业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跟岗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实施贯彻现代师徒制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岗位师傅带徒第”技能培训为主要方式,跟着企业里专门指派的师傅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学习,使职业与专业、岗位与课程完全对接和融合,实现竞赛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如我校酒店服务管理专业学生到福建中辉集团酒馆公司、福建建发集团武夷山悦华酒店、大红袍山庄等五星级酒店的餐厅和客房跟岗实习2个月;导游专业学生到武夷山多个旅行社跟岗实习1个月,美妆形象设计学生到福建医世家健康服务有限公司跟岗实习2个月,通过跟岗实习,为学生竞赛选拔、训练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后在企业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选拔,在学生集中训练期间,企业不定期地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和教师一起训练学生,帮助解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训练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1.4 企业参与竞赛评判

学校作为承办校,为使竞赛公平公正,聘请校企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到学校当评委,并对竞赛结果进行点评,提出今后提高竞赛成绩的努力方向。由企业第三方进行竞赛评判使竞赛成绩真实地反映出比赛的竞技水平,对比赛评判结果师生都感受到满意,使竞赛达到了校际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

2 取得成效

学校技能竞赛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不仅使竞赛质量明显提高,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竞赛和教学实训实验条件的改善,同时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带赛水平、学生竞赛成绩和职业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并进一步推动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参赛的积极性,促进了校企合作办学深层次的开展。

2.1 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竞赛和实训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

为办好职业技能赛,使各项竞赛达到竞赛要求和符合竞赛标准,校企合作企业为技能竞赛提供部分比赛专用设备。这次比赛,福建医世家健康服务有限公司为学校捐赠了美妆比赛设备,福建中辉酒店赠送了客房、中西餐摆台等设备。同时,学校筹措资金,配置了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等,改建了旅游实训室,财经实训室,解决了多年来教师提出要求更新的设备而因资金困难无法解决的问题,使竞赛和教学实训实验条件得到有效的改善,为技能竞赛的顺利举办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2 提升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带赛水平

教师在和企业专家一起指导培训学生技能竞赛过程中,可以了解和学习本专业企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职业标准,给合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评判标准和技能要求,邀请企业专家一起通过实施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将行业标准融入实践教学各环节,突出实践教学,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带赛过程中,还到企业基层学习锻练,积极主动接受企业专家的指导,互相学习交流,使带赛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2.3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赛成绩

在摸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比赛,对参赛选手是综合考验,选手仅有出色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技能竞赛不但是对每个选手技能的检验而且是对选手各种综合素质的考验。如比赛中选手的应变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是选手必须具备的。参赛学生通过赛前集中训练,在带赛教师和企业专家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刻苦的训练,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加强,综合职业素质和竞赛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2017年我校市赛各参赛项目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其中会计电算化取得第1、3名、手工记帐取得第1、2名、客房取得第1、2名,中西餐摆台取得第1、2、3名,沙盘取得团体第第1名,服装设计、美妆形象设计取得第1名的好成绩。

2.4 促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参赛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以竞赛为平台,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教育、管理和技能培训的工学结合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技能竞赛水平的提升,学生在竞赛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独立性及令人可喜的创新精神、协作能力,受到了企业一致的肯定和好评。许多参赛获奖的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很受企业界的青睐,有的企业在赛后及时与参赛选手沟通,开展招聘工作,预定优先安排到相对较好的工作岗位,推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实现了校企深层次的合作。学生在竞赛中用到的是先进设备,学到的是最新技能,得到的是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缩短了上岗适应期。这种高质量的就业,使学生参赛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市赛一结束,为迎接省赛,冲刺国赛,学生放弃休息,积极主动地加班加点训练,力争取得更好成绩,由于借助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学生以优异的竞赛成绩取得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对今后其他学生踊跃报名参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5 促进“双师”队伍建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和企业技术人员及评判专家共同指导学生竞赛过程活动,带赛教师们开阔了的思路,认识到自身在理论知识更新和生产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无形中督促教师自觉地深入到企业锻炼,主动向企业专家交流、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双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徐辉,郁汉琪,朱军,等.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践与探究[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9,28(12):187-190.

[2]严薇,杨火怡,袁云松.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8,27(12):107-108.

[3]王艳艳.职业技能竞赛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2(6).

篇5

试点工作运行情况汇报

20*年1月*日,我县*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议》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县长办公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决定我县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主要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家庭为单位,以农民缴费和政府、集体支持为筹资方式,以大病统筹,互助共济为保障形式,以提高集体抗风险能力为目的,以提高农民整体健康素质为目标,并由分管副县长牵头,县卫生局具体组织实施。先后组织有关部门到*等试点县学习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定*两个乡镇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在策划、筹备以及试行过程中,原创: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试点乡镇农民的普遍支持,进展顺利。这为我县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开了个好头,打下了良好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将近一年来我县新型农保试点工作的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运行情况

从*年*月1日正式开展以来,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措施有力,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运行良好,基本赢得

了农民的认可。同时也为增强农民集体抗风险能力,缓解参保农村居民因病致贫、返贫,改善参保农民整体健康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承保情况。*镇、*乡两个试点乡镇共有农业人口*人,其中学生人数*8人,参加商业保险人数2*人。本年度两个乡镇应参保人数*人(包括五保、低保户6*人),实际参保人数*8人,参保率5*42%;全县共筹集农保基金580元,其中县财政拨付补贴资金30*元。(具体见表1)。

2、补偿情况。截止2年月2日,共2××人次获得保险补偿,给付补偿金额累计v.54元,平均补偿金额为每人次××14元,单次最高补偿金额为××元,最高赔付比例为××,平均赔付比例为v60%。在县内县级医院住院治疗的,赔付金额占总赔付金额v65%;在县外医院住院治疗的,赔付金额占总赔付金额27.57%;选择在基层卫生院住院治疗的,获保险补偿的仅有2例,赔付金额占总赔付金额0.××%。(具体赔付情况见表2、3、4、5、6)。

二、主要措施

1、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先后召开县长办公会、试点工作管委会成员会议及××等乡镇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座谈会,深入开展基线调查,在基线调查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并通过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管理办法》,为开展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依托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支公司对试点乡镇开展业务理赔工作,实现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专业化管理和运作。

2、健全组织机构。一是成立由县长为主任、分管卫生的副县长为常务副主任、分管农村的副县长为副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管理委员会(简称“县医管会”),下设办公室(简称“县医管办”),具体负责日常事务。二是设立县新型农合作医疗保险试点管理中心(简称“县医管中心”),建立农保网络服务平台,实行电脑网络化管理。三是确定县医院、县中医院及三班、美湖卫生院为定点医疗机构,并设立“医保管理站”。四是两个试点乡镇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五是成立由县人大、政协、监察局及参保人员代表组成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监督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机构、人员、基金管理和赔付运作的监督。

3、广泛宣传发动。一是通过召开干部动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座谈会,认真做好县、乡镇、村三级动员工作。对每一个参与农保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引导,明确政府责任,详细安排和部署运行办法,使试点工作一开始就高标准、高效率运行。二是印制“××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宣传单××000多份,分发到试点乡镇的每家每户。同时采取领导干部包村,村两委干部包组,小组长、党员包户,把农村医保的优惠政策、实施办法给群众讲明,让群众清楚。三是利用广播电视、《瓷都××》报、宣传车和标语等方式,加大宣传参加农村医保的好处,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此外将受惠农民的典型事例制作成专题片在有线电视台予以宣传,使农民群众从实际事例感受到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投资意识,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4、抓好基金管理。本次合作医疗基金筹措主要是实行农民(居民)个人缴纳保险基金、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五保户、低保户由县政府统一缴费参保。农保基金由乡镇政府负责收缴,在规定的收缴截止日前向县医管办上缴全部保险基金;县医管办在保险生效之日前一天,把全部基金一次性汇入县医管办在县会计核算中心设立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专用帐户,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管理。资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地管理,试点乡镇、村每月对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5、强化工作职能。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跟踪、调研和总结,及时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及时核实并兑付医疗补偿费用,以优质服务取信于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赔付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赔案,实行现场理赔;赔付金额在××元以上的赔案,一般在七日内向参保人给付补偿金(据统计,全部案件中××按照要求及时结案。在未能及时给付的v件赔案中,有××是发生在××)。在定点医院里,把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手续和报销制度、程序、报销范围、报销比例等相关制度张贴上墙,让群众清楚明了。同时要求试点乡镇农保管理小组及时掌握本辖区参保人员住院情况并提供指导服务;各个定点医疗机构以住院病人健康和利益为重,实行重点服务、规范服务;医保协管员对住院病号实行跟踪服务,及时答复疑难、解决问题。

三、主要成效

1、提高了农民对疾病治疗资金的储备意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为农民储备疾病治疗资金提供了新的有利的载体,农村居民可以每年做好计划,预留新年度合作医疗个人缴费款。从而使参保农民治病、防病的行为更加科学、效果更加明显、意识更加增强。

2、建立了弱势群体参保费用代缴制度。试点乡镇的农村“五保户”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由县财政代为缴纳,使农村居民弱势群体享受到与其他农村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解决了弱势群体因贫困参保难的问题。

3、增强了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在××9人获得保险补偿中,获得500元以上医疗补助的农民有129人,其中有××人达到10v0元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充分展示出大病统筹、互助共济的作用。

4、简化了办事程序。和以往的合作医疗制度相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强调“简单”、“方便”。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管理办法》中,明确了参保人申请医疗费用补偿所需的简要证明和材料,同时规定了赔付金额和时限。县医管中心还经常深入参保农民家中,把医保补偿金直接送到农民手中。

5、融洽了干群关系。过去一些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农民因生活困难,而找政府寻求帮助。政府由于自身财力有限,往往是只能救济一时,不能长期解决。通过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从根本上缓解了农民就医用药的问题,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融洽了干群关系,又改善了政府形象。

四、存在主要问题

1、政策宣传有待进一步深入。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启动初始,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宣传工作还不够深入,还有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认识不足,存有疑虑。

2、试点乡镇参保率总体不高。由于各试点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了试点工作的全面铺开。基础较好的村参保率可达到100%,较差的村仅为××%。××两个试点乡镇的参保率分别为××%,有将近一半的农民还没参保。

3、基层卫生院服务功能较低。由于我县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服务设施简陋,基础条件较差,技术水平有限,尽管这些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收费较低,但农保补偿的优费标准和县级医院差距不大,加上农村居民大量流入城关,群众选择在乡镇卫生院看病的愿望不高。从补偿情况来看,在乡镇卫生院诊治的只有××人次。

4、县外医疗费用控制难度大。尽管《××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县外诊治的费用,原创:按县内标准的××补偿”。但是从目前的补偿情况看,县外赔付案件件数及赔付金额所占比例均偏高,尤其省级医院治疗的案例平均赔付金额将近是县级医院的××倍。因此,制定更为合理的医疗费用补偿机制有待今后进一步解决。

五、下阶段工作打算

1、继续强化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入农村了解分析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存在的疑虑,通过身边事例等方式广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益处,使广大农民真正树立互助共济意识,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适时扩大试点乡镇范围。

篇6

【关键词】 继续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综合性医院;体会

继续医学教育(CME )始于上个世纪20-30 年代的欧美国家,50 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它是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和学历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终身性、连续性医学教育制度,目的是使广大卫生技术人员能快速了解医学科学的前沿动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也是培养和造就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1,2]。我院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始终秉承“科教兴院”的宗旨,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对综合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

1 继续医学教育存在问题

目前继续医学教育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较多问题,如:科类结构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学科框架格局上,缺少主动适应和应变能力;项目内容反映科学新进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够;在教学目标上,对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重视不够,同时也缺乏对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及教学方法、效果的系统评价和研究等。总的来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数量上较少,层次偏低,有些项目质量不高。部分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意识淡薄,不清楚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只是为了片面追求学分。这些想法或做法极大地阻碍了继续医学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2 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

我院作为盐城市最大的高等医学院校附属教学医院,具备较完善的教学设施,丰富的教师资源,承担临床、护理、药学、检验、影像等专业的教学与实习,以及科研任务。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开展了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9项,涵盖21个专科门类。平均每年开展80 余次院内学术讲座,年均受训人员12 000 余人次,在院内通过卫星接收上海中山远程教育的学术讲座100余个专题,年均受训人员9 000 余人次,基本可以满足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初步形成了开放式、交互式、多功能的继续医学教育环境。

3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几点体会

3.1 领导重视是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关键 医院党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只有拥有高新技术和大量的科技人才我们才能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占有一席之地,继续医学教育是提高卫生技术人员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组织上给予有力保证,进行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全方位的投入。做到周期有规划,年度有计划,年底有总结。医院专门成立“继续医学教育及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作为继续医学教育的领导机构,由院长亲自担任组长,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医院领导还亲自抓项目实施、组织安排,在执行继续教育相关管理规定时,院党委统一思想,敢于较真斗硬,真正落实了继续教育不合格就一票否决的制度,为继续教育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2 规范化管理是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根据我院医、教、研相结合的特点,先后制定和完善了《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及授予标准》 、《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办法》 、《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及举办暂行规定》 、《关于专技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暂行规定》 等规章制度,参照规章制度不断规范继教对象及学分获取、审核、登记等环节,逐步完善继教工作的过程管理;同时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保证继教工作有序开展。医院将每周二、五下午四点半后为继续医学教育专用时间,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考核、技术职务评审、聘任和职业注册的必要条件,在今年的晋职晋级报名工作中,先后3名同志因学分不足没能参加职称评审,切实做到了继续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3.3 与科研紧密结合是继续医学教育生命力的源泉 继续医学教育既可为科研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又是一种有力推进医学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的方式[3],是因为科研工作的本质在于创新。因此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如果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以科研工作为后盾,就可以不断地使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得以更新。即通过各种信息手段密切关注与自己相同或相近的他人的科研工作进展,既可以使继续医学教育相关内容更加完整,同时在与他人科研成果的比较中,完成对自己的科研成果再一次检验、修补、完善与提高,可以使继续医学教育内容更加充实可靠[4]。实践证明继续医学教育与科研工作之间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在学科建设中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 全员参与是搞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多年来,我们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全员参与、临床为主、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的基本要求,把全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注重加强初级人员规范化培训,完善住院医师轮转制度,并将轮转完成情况同晋升职务、考研、外出参加学术活动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初级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加强国内外、院内外各学科间横向与纵向联系,坚持外派学习,有计划地选送科室优秀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及出国考察,为医务人员更新知识、开阔眼界、掌握先进继续医学教育技术创造条件。对外出学习人员交任务、定目标,实施全程管理,并支持他们回科后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促进医院发展的动力,真正做到学有所为,学有所用。坚持开展院内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医院管理、经济管理、专科进展等专题讲座;针对医疗工作中经常涉及的难点问题、卫生部、省卫生厅及市卫生局指定的培训项目,以全院医务人员为受训对象举办重点传染病防治策略、法律、急救等知识的系列讲座;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和临床医疗工作紧密结合,收到很好的效果。

3.5 全面质量控制是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 医院每年约开展180 次左右的继续教育活动,这给广大医护人员较大的选择空间,也对授课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讲授者必须选准切入点,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外医学科技的最新动态,不断进行内容更新,注重授课艺术和效果。与此同时,医院还根据授课效果有侧重、有目的地安排授课教员,以期促进授课质量的稳步提高。

4 探索继续医学教育发展新思路

4.1 继续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重新认识继续医学教育已刻不容缓,传统的观点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它运用适当的资料,采取适当的方法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人们往往认为,只要它的信息有价值、讲得生动、环境舒适,那就很成功。但实际上它常常对医疗实践不起作用。新的观念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应当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它是方便学习的手段。继续医学教育应当系统地、有目的地为医务工作者改进工作提供便利[5]。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为科教兴院、科教兴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2 完善软硬设施环境,搭建现代继续教育平台 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着手抓好网站建设,不断提升医院网络教学的水平。医院PACS 、LIS 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医学知识管理平台及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启用为远程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使更多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就近、方便地参加和学习相关的卫生技术知识。体现了“按需学习”的教育理念,合理解决了工作、学习矛盾,并为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选择空间[6]。但其质量和收效尚需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实践中,要在强化硬件设施平台建设的同时,特别注重软件管理的水平提高,通过系统完善、软件研发、功能拓展等方面的建设,切实提高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4.3 重视学分管理 在继续医学教育开展上,仍然存在重学分获得、轻过程学习的现象。医院要通过激励引导、惩戒规范等措施,促使卫生技术人员不断增强学习现代医学的自觉性。强化继续教育项目的学分管理,严格学分授予,规范学分管理;要加大医院继续教育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度,规范流程管理,增强各类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

4.4 丰富内容,活跃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氛围

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必须在内容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吸引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各类人员参与继续教育[7]。因此,需要我们在项目计划前,进行深入调查,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将新的医学概念和研究成果、临床实践与培训需求有机地紧密结合。

续续医学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是继续医学教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重要时期。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紧迫感、贵任感和使命感,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适应医院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郭海涛,陈自强,彭霞,等. 综合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重庆医学,2007,36(2):116-118.

[2] 孙庆毅.继续医学教育与学习型医院.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9):553-554.

[3] Robert D Fox .Nancy I Bnnett learning and change :Implicatlons for contlnulng medlcal educatlon.BMJ,2000 , 7 ( 316 ) : 466-468.

[4] 于湘友,韩中华,张敏,等. 再接再励开创继续医学教育新局面.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35):18-21.

[5] Hams Asbloern Holm . Quallty issues in continulng medcal education .BMJ , 1998 , 21 ( 316 ) : 621-624.

篇7

古代,医学被宗教神学束缚,自然哲学与神灵相结合的医学模式成为医学与人文融为一体的早期模型[2]。近代以来,自然科学不断发展,对人体结构的深入了解使得医学逐渐转成专业性的自然学科,但以技术至上的理念基本上泯灭了人们对医学人文素养的追求,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离。20世纪后,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理论知识高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医学表现出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基础自然学科与社会、经济、伦理、心理、法律、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形式。医学模式也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3]。医学人文素质成为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能力。

二、国内高等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伴随全球经济化资本主义浪潮的影响和医疗现状的严峻,加之新型医学伦理问题的不断涌现,医疗资源紧缺、医疗费用高涨、医务人员思维功利化,人格地位降低、医患关系疏远、医疗纠纷增加[4-5]。国内一些医学院校提出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三者并重的教学模式,开展了医学人文素质方面的研究,开设了医学人文系、医学人文研究中心、医学伦理学课程和实践活动,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过程中。

三、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医学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医学教育受功利思想侵蚀,重专业轻人文。随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生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逐渐扩大,实利原则严重侵蚀我国教育制度。学校偏重学科教育,忽略了对学生人格的熏陶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导致医学人文教育严重不足。据统计,其中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2.医学人文教育与政治教育混为一谈,人文教育流于形式。某些院校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政治教育混为一谈,相关课程偏重于政治信念方面的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占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总课程的86%,医学人文教育缺乏其应有的空间。医学教育缺乏对医学生的道德、人格的培养以及对生命伦理的思考。此外,医学人文课程教学的内容偏重于概念与理论原理,学科的内在联系不紧密,与社会脱节较为严重,缺乏实践教学。教学方式传统化、应试化。3.文、理、工分科以及医学专业化,及教学资源不足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影响。人文素质依赖于终身的培养。但现在高中、高校的分科制度,文、理、工泾渭分明的培养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医学专业的老师对人文教育不了解,人文教育的老师缺乏医科背景,导致课程趣味性或专业性不强。相关课程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及再评价体系。同时,作为人文和医学的交叉学科,师资队伍薄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

四、以中山大学为例,谈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对策

结合目前国内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及对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中山大学创新工作方法和活动形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提升我校医科教育质量。1.成立医学人文教研室。充分利用中山大学人文教育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2015年10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与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共建中山医学院医学人文教研室,将医学人文正式列入教学大纲,成为一项课程,定期组织教研会议,讨论制定课程计划等,使医学人文教育走出了由讲座、报告等短期教育模式所造成的困境。2.大力开展“心系社会,医路同行”科普宣教。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学校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以医学标本馆展厅为中心,以爱心网站为对外窗口,依托医学模拟中心互动平台,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努力提升中山大学医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使培养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做到“心系社会,服务大众”。组织青年医学生进行义诊服务、健康咨询以及生活急救技能的教授,把优质的服务、前沿的知识带入广东各社区街道、中学高校,使医学生能够早期接触医学与社会,培养医者的博爱之心与挚诚情怀。联合地方医院,组织医生下乡义诊,开展身体检查、中医诊疗服务和科普宣传活动,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知识缺乏的状况。将纸面上的医学人文教育转至现实生活中,将课堂上的医学专业知识移步到课外,参与度高,受益范围广,医学人文教育成效显著。3.开展“医心遗意,爱满人间”科普活动。2012年4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成立广州市首家遗体捐献志愿者服务基地,创建了“医心遗意”遗体捐献志愿者协会,通过宣传遗体捐献志愿活动,向社会普及相关信息。在校园组织“感恩大体老师、践行医者使命”的横幅签名活动,在学校人体解剖课室张贴感恩标语、建立爱心纪念园区,为每一个大体老师打造一个专门的纪念盒,并设置图文展、留言墙,开展清明祭扫纪念活动,举办以遗体捐献为主题的科普之夜,充分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青年志愿活动中。中山大学师生共同编撰出版《生命华章》一书,切合医学人文主题,总结了遗体捐赠志愿者活动,提升了公民的医学科普素养,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医学人文教育作用。4.积极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相关实践活动。通过安排医学新生在开学典礼上宣读医学生誓言,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坚持“三基三严”教育传统,结合“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的三早模式,积极开展寒暑期预见习活动,充分将医学人文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五、总结与展望

高等院校医学人文教育应完善课堂建设,在成立医学人文教研室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推进第一课堂工作,引进优秀的医学人文教育师资,拓宽教学思路,充实教学大纲,打造医学人文教育精品课程。与此同时,各高校仍应着眼于第二课堂建设,以公益志愿活动、预见习等形式为载体,结合目前医学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开展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普查及临终关怀活动、针对如今医患纠纷频发的现象,开设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针对群众对医疗保健服务日益提高的需求,提供康复医学治疗与心理疏导服务等。医学人文教育是一门贯穿职业生涯的课程,高校应将医学人文素养纳入毕业及规范化培训考核之中,并引导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坚持人文关怀,勇于自我反思,成为德才兼备的理想医生。各高校应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统一,医科学生与普通民众共同参与的方针,在探索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的道路之上鉴往知来,培养出一批批集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科研能力与临床素质于一身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

作者:徐睿 朱琳 单位: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恬.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J].江苏高教,2013,(01):71-72.

[2]刘震雄,孙盈盈,黄裕新,闻勤生,王旭霞.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5,(05):479-481.

[3]蔡志刚,林丽.医学人文教育困境之根源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04):50-51+5.

篇8

一、地理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

1.教师对新课程的不适应是制约新课程实施的“瓶颈”

地理教师对新课程的不适应既表现在心理倾向上,也表现在教学行为上,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消极抗拒。由于惰性或受传统教学思想和行为的支配,这类教师将对新课程实施的不成功进行了错误归因,认为新课程离自己的教学相距太远,表现出了对新课程不认同、不信任的态度。二是盲目接受。这类教师亦步亦趋,但又限于浅尝辄止,表现出一种浅表层次的适应。三是新理念接受快,但行动迟滞。这类教师认同新课程,却不知如何落实新课程,认知和行动存在较大落差,表现出言行不一的教学行为特征。

2.地理新课程本身尚处于不断探索和修正过程中

就高中地理新课程而言,2004年开始进入课改实验区,它所提出的课程理念、目标和方法尚需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实证支持。比如,地理新课程评价与现行考试评价方式尚存在“二元结构”,初中地理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未做好梯度衔接,选修课并未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选择性等。对于这些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需统筹考虑,协调解决。

3.新课程外部支持环境不理想

新课程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学校层面的决策管理和社会的认同与理解,而地理新课程的这些外部环境支持力度尚不理想。如地理活动课程就遇到了各种实际操作困难,活动开展不仅缺乏相应的基地、场馆和仪器设备,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从心理上也不赞同、不支持这些活动,怕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怕出现安全问题,影响高考等。所以,在相当多的学校,地理活动课程根本就没有开展,地理实践性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也仅局限于理念层面。

二、适应与适切:确保地理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对策

1.科学认知,主动适应新课程的基础

(1)认识到课程实施的持续性与复杂性。作为课程实施者,教师需充分认识到,课程不是一个一个等待执行的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变革的过程;理想课程不是一种存在于“彼处”的明确的现实,而是内在于现在的行动和存在之中;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并不是孤立的、“无活力”的观点和事实,而是充满精神活力和富于创造性的;教师和课程专家、学生一道,都是课程共同体中的一员,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中互相“关心和批判”,从而有效提升自我。教师只有具有了这样的课程视域,方能正确地看待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教育问题,才能够理性评价影响课程有效实施的各种因素,并能深刻意识到自身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作用与担当,主动适应新课程,积极投身课改浪潮。

(2)认识到地理教育的核心价值。面向21世纪的《地理教育国际》在序言中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地理教育的发展方向:“地理教育要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承接这一价值追求,提出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地理素养”的核心课程理念。地理教师只有具有这样的教育视野,才能走出对地理教育理解上的肤浅和狭隘。然而,不少地理教师却仅仅看到了地理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和地理高考的选拔。近年来,地理高考改革正在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及方法上接轨,“能力立意”、“素养立意”已非常明朗。因此,地理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之间的关系,超越“自我生存关注”,走向“自我更新”,并追求教师关注的升华,以实现地理教育的核心价值作为自己的教学追求。

2.内化改造,主动适应新课程的对策

(1)心理调适。根据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1],一个人由于关于自我、自己的行为和环境的“非配合性”会引发认知不协调,产生心理不适和心理紧张。面对这种认知失调,有人会对自己与环境的不协调作出错误归因,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合理化解释,有人则会为消除这种不舒适感和心理紧张而努力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因此,教师要做好心理调适,调整认知偏差,从心理上认同和接受新课程,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实践新课程,改善教学行为。

(2)勤于学习。“21世纪的教育需要灵活且好学的教师,他们堪称教师的先锋。”[2]教师要做积极的教育研究者,敢于承认自己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打破自我封闭和隔离,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课改先行地区学习。只有持续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教师才能对教育发展趋势、教学规律、课改实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更为迅捷、准确、深刻、系统,也才能够成为课改舞台上成功的“舞者”。

(3)勇于创新。柏拉图曾经说过:“奴隶之所以为奴隶,乃是他的行为,不是代表自己的思想,而是代表别人的思想。”新时代的地理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作被动的课程“消费者”,而应时刻开放自我的心灵,保持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成为思维活跃思想充盈的新教师。在正确把握地理教育的历史航向前提下,能够敏锐地预见到未来社会对今天地理教育的影响,对预定课程方案进行积极理智的改造,使自己创造的课程知识成为与专家所创造的课程知识同等重要的课程。

(4)实践反思。面对新课程,许多教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顾虑,担心培训时间短而未能充分解读新课标,担心知识结构老化、现代信息技术掌握有限而无法应对新课程。其实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和教育行动研究者,关键在于行动与实践,在做的过程中反思,在做的过程中调整,在做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只要有一颗乐于接受新事物和勇于面对变革的心灵,一切问题都能在做的过程中找到解决的途径。这也就是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3.调整变革,提高新课程的适切性

(1)系统运作,考虑连贯性。相关研究显示,目前地理教师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上尚不能满足地理新课程高层次高标准的要求,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既与职前教育有密切关系,又与职后培训分不开。因此,要确保地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一个既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的“职前—入职—在职培训”的一体化运作体系。作为21世纪的教育机构,如果不对必要的培训进行投资,学校注定要失败[3]。因此,除了“国培”、“省培”外,还应该加强校本培训的研究。只有建立一个高效科学、纵横交织的地理新课程培训体系,教师素养才能够切实提高,也才能够确保新课程的实施成效。

(2)统筹规划,解决地理课程实施中的教育问题。地理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系统,涉及诸多因素,地理课程实施过程也会存在许多困难和“壁垒”,而这些困难与因素都不是片面孤立地存在的。比如,新课程评价与高考评价的冲突问题,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衔接问题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以系统论为指导,采用统筹兼顾、整合协调的方式来进行。应深入研究相关教育问题所涉及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践与课程评价及其相互关系,厘清改革方向,明确改革思路,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深化,推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从实然到应然的进程。

4.反馈指导,体现地理新课程培训的针对性

(1)关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实践情境和教师需要。目前相关对地理新课程实施的研究,大多数倾向于探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师应然状态的指令性要求,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教师教学实然状况的关注;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素质的要求过于理想化、全面化和系统化,而对教师自身的教学、学习和生存状况关注较少;过多强调课程标准和课程理念的解读,而缺乏对课程实施具体情境中产生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实践证明,课程计划的成功实施必须首先尊重具体实践情境的特殊性,体现教师的需要。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规划组成员与课程培训人员应继续保持与课改实验区的互动会话,深入了解课程实施的真实情况,比较分析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的差距与原因,收集一线教师关于课程改革与实施的反馈评价,从而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2)跟进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指导。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实施建议、教学方式、师生关系、评价方法等与教师旧有的教育目标观、教师角色观、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评价观冲突交织在一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也在不断显露,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尚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案例教学、决策教学的教学实践远不成熟,地理实践活动基本上没有开展,地理3S信息技术的应用仅处于知识了解层面,所有这些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实践问题和教学困惑都需要跟进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篇9

一是要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普惠资源。从今年起启动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各地要不断完善并落实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提高幼儿园的覆盖率。力争再通过三年努力,使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二是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各地要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逐步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积极探索实施以奖代补方式调动基层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社会办学、民间投入、民办公助,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三是要加强规范管理,坚持科学保教。严格执行幼儿园《办园标准》和《管理办法》,继续做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抓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贯彻落实;深入开展省示范园创建活动,引领各级各类幼儿园注重内涵、突出特色、提升质量、科学发展。四是要尽快补足配齐幼儿教师。通过公开招聘、富余教师转岗、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足配齐幼儿教师。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启动实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攻坚计划。

二、促公平,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围绕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总要求,改革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方式,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完善机制,指导和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和奖惩机制,进一步明确各地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抓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创建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这一机制,推动落实县级政府责任,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促进均衡。2014年有验收任务的县(市、区)要制定创建和迎检工作方案,按照评估验收标准,逐校排查,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逐一整改。二是创新机制,推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促进各地落实《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督察、验收机制和媒体展示平台。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会,督促指导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基本标准。做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装备类项目的评估验收等收尾工作。启动实施新一轮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指导各地加强城镇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和建设,扩大城镇教育资源,努力化解“大班额”问题。三是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014年要在继续搞好试点的同时,重点抓好试点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一些地方实行的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交流、绿色评价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试点的基础上变成政策,在全省推行。

三、强内涵,破解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瓶颈

2014年普通高中教育将以“多样化、特色化”为抓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内涵发展。一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动学费标准调整工作,鼓励各地完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14年普通高中改造项目建设任务,以条件改善带动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二是要启动学校多样化发展试点,推动内涵发展。启动实施普通高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学校创建工作,各地要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改革。三是要创新服务管理举措,确保招生规范有序。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信息化建设,完善中招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中招招生运行体系。四是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根据教育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研究出台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四、兜底线,保障特殊困难群体接

受教育权益一是加强特殊教育。研究出台我省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贯彻实施意见,健全配套制度措施,完善服务保障机制,通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各地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积极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示范校创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到2016年我省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都建成一所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措施扩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规模,同时加快“两头延伸”,扩大残疾学生接受非义务教育的机会。要尊重残疾孩子的差异,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进一步推进“医教结合”,提高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加强普特融通,在推进随班就读的同时,适时组织特教学生到普通学校交流学习,逐步形成制度,促进融合教育的全面实施。加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二是继续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要把常住人口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应入尽入”。要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等五厅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

五、求突破,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围绕贯彻落实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及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全面深化教师教育综合领域改革,完善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中小幼教师培训制度,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要落实政策,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农硕计划”及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要加强特岗教师面试环节的学科性,并加大到村小、教学点的比例,以及体、音、美、信息技术等短缺学科教师的补充数量。同时,要认真做好2014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三是要深化改革,创新教师教育工作。制定我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各地要加强与师范院校的沟通协作,通过“国培计划”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以及“双导师制”的建设,共同推进高等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的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四是要创新培训模式,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要依托“国培”“省培”,引导和启动“市培”,带动“县培”和“校培”,形成一体化管理、差异化培训的五级联动培训机制,着力构建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继续实施中原名师培育工程,形成教师梯队建设体系。要深化教师培训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各级教育部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五是继续开展省级示范性和标准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创建工作。各市、县要加强指导,采取必要的倾斜政策,加大投入。六是认真做好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等各项教师专项培训计划,推进中等师范学校博雅教育计划,继续做好教师教育各项技能与优质课大赛及援疆支教等各项工作。

六、破难题,促进体卫艺及国防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要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以“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为基本平台,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止跌向好。二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努力教会学生使用一两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三是今年我省将组团参加全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各地要提前布置,认真组织,积极配合。四是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8月份完成所有试点县学校食堂建设任务,9月份实现食堂提供完整午餐为主的供餐模式。各地要加大力度,提早着手,争取早日完成任务。五是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调研。按照教育部要求,我省将在18个省辖市、4所高校开展第七次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各地要认真组织,积极推进。六是组织实施第四轮中小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定工作,并对前三轮一级食堂进行复查,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七、抓创新,实现基础教研工作的转型升级

一是要创新教研内容,研究探索立体综合的育人模式。各地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选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教师对学科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学习和研究,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科学的课程观,促进课程资源整合和优化。二是要创新评价方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各地教研部门要根据国家考试改革走向,加强研究,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新路径。三是要创新教研方式,搭建便捷高效的研修交流平台。各地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名师的作用,积极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创新教师研修方式。四是要创新管理机制,保障教研工作规范运行。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不断增强教研工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能力。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标准化教研室建设标准和评估办法,开展市县教研室标准化建设评估,请各地根据自身建设情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

八、重应用,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各地要按照去年年底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强力推进。一是要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上的广泛深入应用。启动实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指导基础教育优质学校开设网络学校和名师课堂,扩大优质资源快速共享。探索构建有效机制,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二是加快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到2017年年底完成全省1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各地要积极发挥底部攻坚的作用,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和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探索实施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提供针对性培训和训后跟踪服务,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统筹安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现有各类培训项目。

九、鸣警钟,全力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

篇10

【关键词】病情记录

护理质量

法律意识

护理病情记录反应了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的全过程[1],是护士收集患者资料、观察和评价护理效果的过程记录。在内容上既如实地反映患者病情的变化过程,也反映了护士的护理活动、防病宣传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情况。但目前护士书写护理记录还存在着多种问题,如记录的核心只围绕医嘱的落实,而关于护士围绕病情观察、发现健康问题、采取的相应措施及如何为患者解决问题方面却无记录;记录中只注意患者表面征象,未记录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内心体验及对疾病预防保健知识的需求;护士对主观与客观的判断相混淆,对动态观察病情描述不准确、用词不确当等。针对这些问题,我院制定出护理记录书写要求与具体内容,制定相应模式,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并对全院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检查、点评病历,使护理记录的内涵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1 强化法律意识,明确护理记录的作用

护理记录是患者在医院接受诊疗过程的记录,是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健康状况的依据,是监察及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资料,是护理研究及教育资料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医疗文书。

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明确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护理记录。因此,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如何,不仅反映了护理质量的好坏,也为医疗、护理纠纷的举证、责任倒置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我们对全院护士进行法律培训,通过组织学习法律条文、《条例》、法学考核,提高护士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达到自觉维护护患双方权益的目的。

2 认真学习护理记录书写原则,明确护理记录要求

举办学习班,组织护士认真学习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请专家讲课,以各科室为单位组织讨论,使护士对书写原则理解透彻,深刻领会《规范》精神: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在此基础上制定我院的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要求护士做到“记你所做,做你所写,没有做的不记录,做了一定得记录,做与写相一致”。

3 以护理理论为指导,规范护理记录内容

护理记录是护理活动的客观描述,记录内容应体现护理专业特点,需要以护理理论作指导。我们通过护理查房示范护理程序的应用,锻炼、提高护士应用护理程序的能力。要求临床护理工作要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护理记录要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工作中要连续动态的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和护理效果的评价,适时修正护理措施。记录中随时记录评估出的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

3.1 新入院护理记录 强调护理评估,新入院患者应从下列几方面认真评估: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饮食、睡眠、活动与锻炼、排便、对疾病的认识及社会心理状况等。对评估出的阳性症状和体征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加以记录。 转贴于

3.2 侵入性特殊检查和治疗护理记录 着重记录特殊检查或治疗前的准备与健康教育,检查或治疗后的护理与指导以及患者的心理状况。如:患者于今日在局麻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0∶00行双侧腹股沟备皮,碘过敏试验,简介手术检查大致过程及需配合的要点。患者情绪稳定,配合术前准备。13∶30患者进导管室,于16∶10安返病房,创口敷料外观无渗血及局部无血肿,遵医嘱敷料外给予2kg砂袋加压,右下肢制动,右足背动脉搏动良好,80次/min,与术前无差别,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正常无差别。嘱患者多饮水,24h内勿下床活动。患者情绪乐观,能复述术后注意事项3条。

3.3 抢救护理记录 详细记录病情变化经过、所采取的抢救措施,抢救结束的时间和结果。如:10∶10:患者叹息一声后,口吐白沫,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测颈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呼救、拳击心前区,徒手心肺复苏,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10∶20患者恢复窦性心律,72次/min,BP 90/58mmHg,无自主呼吸,行气管插管,接多功能呼吸机辅助呼吸,设定呼吸频率22次/min,潮气量500ml,每分通气量10L。给予吸痰,吸出泡沫样痰,量多。11∶03患者心跳停止,瞳孔散大至边缘,对光反射消失,查心电图全心停搏。

3.4 特殊问题护理记录 可按“问题—措施—效果”的方式记录,如:患者于17∶30自诉心慌,出冷汗,全身无力,测BP 100/60mmHg,P 90次/min,BG 3.7mmol/L,汇报医生,指导患者吃饼干1块,水果糖1块,18∶00患者主诉症状缓解,向患者讲解低血糖的防治措施,患者能复述。

3.5 出院记录 评估患者一般情况,着重记录出院指导。如:患者明日出院,16∶00向患者讲解饮食、活动、个人卫生的有关注意事项;讲解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注意事项;再次指导起搏器的自我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告知复诊的时间和地点。患者能复述6条。

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增强了我院护士的法律意识,加强了工作责任心,护理记录内涵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当然护理记录内涵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业务水平,需要对护士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专科理论水平,甚至文字书写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培训。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