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11:5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编导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编导培训总结

篇1

【关键词】现代舞基训;舞蹈;编导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128-01

一、现代舞基训是现代舞编导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舞蹈事业的繁荣,现代舞的基础训练走进了各大院校的课堂,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现代舞的训练价值。现代舞的基础训练成为了舞蹈编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现代舞编导是现代舞基训的最终体现

现代舞编导讲究的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叫现代舞。而这创新则来源于现代舞基训,只有加强现代舞基训,才能不断地出新的动作。有了新的动作,才能编出新的作品。这就是现代舞编导对现代舞基训的最终体现。

(一)现代舞编导对现代舞基训的体现

现代舞编导要摆脱只作为图解内容的附属品而存在的状态,创编出新的、优秀的有自身价值的舞蹈。而在编舞技法中,捕捉舞蹈形象和动作发展变化是两个重要的基础技法,是舞蹈形象产生的重要手段。编舞技法的掌握程度取决于现代舞基训的掌握程度,现代舞基训掌握好了,才能更顺利地学习编舞的技法。只有这样,编导的现代舞才精彩。

(二)现代舞编导是现代舞基训的总结

作为一个编导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舞蹈表现技能和舞蹈创作知识以后才可能开始创作工作。知识是通过文化课来学习的,舞蹈表现技能则是通过现代舞基训来训练的。舞蹈动作是构成舞蹈的基本元素,是舞蹈作品中最小的单位,它的产生奠定了舞蹈作品的成立。而现代舞基训就是舞蹈编导的细胞元素,有了它的不断积累,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细胞,也就是完整的舞蹈作品。所以说,舞蹈编导是现代舞基训的总结。

三、现代舞基训与现代舞编导相辅相成

现代舞编导包含现代舞基训,现代舞基训反映现代舞编导,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舞蹈的编排,与基本功训练的好坏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舞蹈编排好了,可是因为一个动作做不好,就会影响舞蹈的整体效果。由于现在的编导主流是现代舞,所以现代舞的基训在舞蹈编导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在我看来,舞蹈编导的关键在于现代舞基训的好坏,现代舞的基训是舞蹈编导的基础。你只有打好了基础,才会走得顺当。一个现代舞的编导创作好的一部作品,需要通过演员来呈现给大家。怎么样呈现?这就取决于现代舞基训的好坏。所以,现代舞基训和舞蹈编导的关系就像盖楼房,只有地基打得好,楼才结实牢靠;现代舞基训好了,才能在带有感情的基础上,利用肢体和技巧去诠释一个作品,这样的作品才完美。

现代舞动作的训练是为了让动作舒展灵活、平衡协调。现代舞动作训练好了,才能做出许多的动作。呼吸的训练是为了让你所做出来的动作不是机械的,而是带有律动的,要在一呼一吸中找到舞蹈的律动。只有这样舞蹈编导才能出动作,出好的动作,编导才能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动作。更重要的是心理的训练,它可以让你编导出的动作或者作品,更具表现力和表演性。

现代舞基训的能力大小直接反映现代舞水平的高低,间接地影响舞蹈编导的素质。就好比,在一件产品面前,编导就像是产品设计师,基训就像是产品生产者培训。当然,好的编导会根据演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编舞,根据编舞的特殊需要,给演员以特别的基本训练。

现代舞基训和现代舞编导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二者本就同出一宗。现代舞基训是在探寻“理所当然却又意料之外”的动作轨迹。现代舞基训不单可以解放编导的肢体,更值得赞美的是思想的解放。舞蹈编导的第一章节的主要课程就是动作的开发。所谓动作的开发,即自身在寻找不同的动作、造型和运动的路线。恰恰是这种一贯的练习方式,让肢体更加灵活。现代舞基训就是为现代舞编导而生的。

四、结语

现代舞是社会文明的反映,与时代文化背景紧密联系。现代舞的训练不仅要求舞者具有一定的舞蹈技巧,还应具备驾驭技巧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舞者具有更高的悟性。笔者认为,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讲求呼吸训练、动作训练以及心理训练三者结合的训练方法。将舞蹈演员身体的每个部位与舞蹈技巧相结合,运用自如地表现现代舞的优美的艺术内容,创造出独具风格的现代舞舞姿,顺应新时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这样不仅能给予观众以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向世界展示出更具民族风格与文化底蕴的舞蹈魅力,体现出融入民族性格的现代舞舞蹈风格,为我国的舞蹈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使我国的舞蹈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冯思美.舞蹈基本训练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2][法]卡琳娜・伐纳.舞蹈编创法[M].郑慧慧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篇2

人才培养方向存在问题一些高校注重学科的交叉性,比较偏向文史方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技术方面。为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比较注重文化、文学方面的课程,对影视语言本体问题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再就是一些专业艺术学校非常注重技能化教育,以培养高技术水平的文艺人才为主要目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不同于一些分工比较细致的专业,缺乏一定的专业特色。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课程的设置包括许多环节,像公共通识课、专业主干课等。其中公共课主要包括计算机、英语、政史等科目,缺乏特色课程,而专业主干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陈旧,不能适应当前的时代需求。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实践活动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场地安排不到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最主要的目标是人才培养,只有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才能确保人才质量。而在课程安排上,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当前的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为了理论知识进行教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问题的发生。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师资力量出现匮乏。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师资力量的薄弱会影响专业教学质量,没有足够的教师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迅速的提高。尤其是在实践活动中,一些学生缺乏专业技能,达不到相关规定,而且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够。除此之外,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不断提高,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需要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而高校的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教师虽具有丰富经验,却因为职称、学历条件达不到要求而被拒之门外,从而阻碍了优秀教师队伍的扩展。而且多数教师在教学岗位上承担着比较繁重的任务,没有时间更新专业知识,缺乏教师进修的机会,不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2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措施

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社会中,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人员的全方面发展,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对于以往的培养目标,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在进行培养目标的确立时,需要着重于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创新理念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还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素质,还要有良好的人品,只有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才能够适应当前工作需求。高校作为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一定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水平。另外,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拓展性教学,扩大学生的视野,多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安排,按照四个层次来划分。第一个层次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像电视导播、栏目设计等。第二个层次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像电视导播、后期编辑等。第三个层次包括综合性专业课程,包括电视制片、编导创作等。第四个层次主要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包括电视媒体策划、受众群分析等。另外,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过程中,还要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既要体现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对于掌握程度相对较低的学生要加强辅导,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专业素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许多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它的专业性十分强,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在一些程度上,对学生的考核及创作能力、制作水平来进行评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就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先通过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然后通过验证性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是创作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完善自身的能力。另外,在课程体系方面,要把重点放到专业课教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多一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进一步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扩大专业师资队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有效保障。高校只有具备规模庞大、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专业知识的教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除了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外,还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道德榜样。另外,学校要不断完善用人机制,给更多的优秀人才来高校教学的机会;不断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他们提供赴外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总结

篇3

关键词:学生;服装表演

组织一台成功的服装表演晚会,执导人员须具备策划、引导、控场的能力和一定的艺术品位,将模特、服装、音乐较好地融为一体,才会取得较佳的艺术效果。

学生的服装表演与专业时装秀表演存在很大差异。首先,在服装设计上,学生的服装设计属于学院派风格,设计理念千奇百怪,服装材质五花八门,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意;在表演秀上,与专业时装秀差距较大,多为业余水平,很多学生模特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在走秀时不能完全把握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无法诠释到位。鉴于此条件的限制,服装教师的策划编导能力显得特别重要,囊括了对学生模特的表演指导。

因此,如何策划高质量的服装表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多年来专业教师进行改革探讨的问题之一。下面笔者尝试以服装表演程序为主线,对其工作环节进行归类和总结。

一、对展示服装分门别类

在策划表演之前,服装教师必须对展示的服装进行深入地分析。如何分析?这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要确定被展示服装的数量、特色、款式、色彩和设计者的创作意图,由此拟定学生模特的表演风格和舞台走步路线。

学生的毕业作品纷繁复杂,每个学生主打一个主题,因此,选择走秀服装时需要认真挑选。其中,款式色彩别致、造型夸张的服装,易于营造表演气氛,适合表演开场秀。同时,除了构思新颖,服装制作的质量也要把关,做工粗糙简陋、构思陈旧的服装会令观众乏味,产生厌恶之情,使整个演出失去意义。服装的经济价值与它的观赏价值成正比。

服装选择满意后要进行整理和归类工作。归类时,按面料、色彩、年代等属性分类;按服装风格分类;或者按休闲服、礼服、手绘装、婚纱等款式来分类。当然,也可以依据色彩构成,按同类色、相似色、对比色、互补色等属性来分类。

最后进入排序阶段。排列顺序时应注意服装的色彩、款式层次的搭配。排序得当,可令观众感到趣味盎然,从视觉上给观众带来一种色彩和谐的整体感观,从而使演出产生极佳的效果。

二、学生服装表演的具体指导环节

1.表演开场秀

在服装表演上,主要从模特、音乐、灯光、舞台等方面进行展示,服装教师要根据学生设计的服装类型,运用形象思维和空间联想能力,按照观众的欣赏习惯和心理适应需求,逐渐将演出推向。

进入表演环节,首先把节奏明快、色彩亮丽、特性突出的服装安排在“开场”时演出,以此先声夺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安排后面的演出服装,要能与开场秀服装主题相近或相似,然后慢慢过渡到其他主题的服装上,以此类推,环环相扣,让每一套演出服装都能很好地展现。最后的结尾部分展示一些具有画龙点睛之笔的服装。我在实践中以这种形式编排学生的服装走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编排具有开门见山、内容饱满的特点,适合在校学生服装走秀。

2.模特的选择

模特是整个服装表演的承载者,学生汇演挑选模特,首选服装专业,服装专业不够再从别的专业挑选。40套服装,一般需要6-10名模特,50套时则需8-10人,以此类推,并给选定的模特编号码。

对于学生表演者来说,学生的年纪尚小,其内心世界还不够丰富,阅历少,对作品的意境理解有限,形体仪姿方面的功底浅。服装编导教师要帮助学生模特熟悉T台、服装套数,让模特在心中明确设计师的表现意图,故此,教师的点拨和指导尤为重要。

3.音乐选编

选择表演音乐时,所选乐曲与服装的表现内容要符合,但随着服装表演形式的多样化,离经叛道的音乐选择也会使服装表演产生一种特殊的奇异效果。例如,我的一个学生的服装作品名为《骑士风采》,她的表演音乐选择了抒情的班得瑞轻音乐,以此来体现女子骑士的柔情与刚强。

4.旁白的选择

旁白又叫解说词,可以辅助说明表演内容和思想意义。解说词的撰写一般不宜超过总表演时间长度的四分之一。

例如,我的一个学生的设计作品为《破·重生》,旁白是这样设计的:灾难,让生命变得脆弱,然,生命因爱而伟大;人生,就是在一次次打破旧我,一次次获得新生中前进。对于过去,我们得出,珍爱生命,珍爱自然才是生命的真谛!本次“破·重生”礼服设计,采用自然色、自然形突出回归自然,在面料上选择仿皮革、仿皮草,意在提倡使用人造面料,反对使用动物皮毛。

5.编排创意实施

无论何种类型的服装表演,服装都是表演的主体,学生的服装表演可采用更简单的设计形式。教师编导者可预先根据服装系列套数制定几种不同的方案,如一人行走图、两人行走图、三人甚至多人行走图等。在编排过程中,只需依据服装的套数采用不同的方案,学生模特记住几种常规的表演路线即可。

策划教师在排练中要指点学生模特将编导者设计的行走路线、服装出场顺序以及一些特殊的表演动作做适当的记录,以便记忆。例如,我在组织策划服装汇演时,主要就是帮助学生模特掌握行走路线,确定具体的站位,明确出场顺序,让参与的学生放松心情。

综上所述,本文从策划表演前、表演中两个部分论述了如何策划一场学校学生服装表演,并在论述过程中强调了学校学生服装表演的具体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洁,《服装表演的组织策划技术应用研究》,广西纺织科技,2009

2.朱焕良,《服装表演策划与编导》,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3.徐青青,《服装表演策划训练》[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大创,创新思维,创业热情,实践感悟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000-00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对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对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热情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通过 “金话筒缤纷个性小主持人培训工作室”项目组的实践操作内容及感悟进行分析与阐述,希望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开展积累一些经验。

1 项目简介

“金话筒缤纷个性小主持人培训工作室”是以少儿主持培训为切入点,在尊重孩童情感和自尊的前提下,根据个性差异专为6-12岁孩童制定针对性主持技巧培训方案,力争让每个学员都成为拥有缤纷个性、手握金话筒的优秀小主持人,意在打破少儿主持培训市场忽略个性差异培养的真空区。

本工作室由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校生担任工作室总负责人,分别由专业知识过硬的播音专业、编导专业及设计专业的在校生担任成员。为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特邀了高校一线教师和大连广播电视台一级文学编导担任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成为本项目运营的坚强后备军。

2 实践中得真知

2.1 市场调研

为掌握小主持人培训的市场前景,项目组在各地各区域以投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市场调研。得出的结果喜忧参半。喜在于,现在家长对艺术素质的培养很重视,对于小主持人培训也抱有很大兴趣;忧在于,小主持人培训是一个新兴项目,很多家长不了解,相比之下更青睐于一些传统的艺术培训,比如绘画,乐器,舞蹈,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很快能出成效的培训。但是,相对于传统艺术培训,小主持人培训走的是中长期路线,不急于求成,根据孩子的个性针对性培养,比传统“走量不走心”的艺术培训更加细腻与系统化。所以,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如何把握市场,在于做好宣传,使家长明白与了解本工作室能做什么,能为孩子带来什么,最后可以使孩子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宣传到位,才能使往后的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

2.2 同行业走访

掌握了市场前景,还需要了解同行业的培训机构的整体运营方式,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应该避免犯的错误。项目组通过联系,分别对焦作市朗朗艺术培训中心和大连市开发区海任传媒有限公司进行了走访,分析与记录了他们的教材和授课方式,项目主持人进入了朗朗艺术培训中心担任了一个月的实习教师。同时,为了了解团队在运营方面的细节,主持人拜访了大连新动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耿震先生,学习了在组织分工,团队协作上的技巧。通过走访得出以下认识:现阶段的小主持人培训同质化严重,比较偏重于儿童口才,仅限于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粗略划分后教学,而忽略了儿童的个性差异。在教材方面,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有些培训班大有一碗水端平之势,对于所有儿童,不分性格,“一本教材教全校”另外有一些培训班教材存在篇目过老、错误多、不适合儿童、不够专业等问题。当然,还有一些优秀的少儿培训机构,他们的运作已经十分成熟,走上了加盟经营的道路,由总部负责教材的编写与安排,负责加盟商的教师培训,负责整体的装修与宣传,值得我们学习。

2.3 教材编写

经过同行业的走访,项目组得出一个认识:教材是硬件条件,拥有一套合适的教材,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为此,项目组查阅了大量的材料与市面上所售的少儿口才培训类书籍。同时,也借助自己的专业优势,查阅了播音主持类的专业书籍,向学校播音教研室有关老师进行请教。经过耐心的编写校对,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工作室的教材。

2.4 实践教学

经过前期精心准备,工作室进入了实践教学阶段。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了怎样与孩子沟通、与孩子相处技巧等很多宝贵经验。另外,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也很关键,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对孩子的改变最为敏感。项目组在对每个孩子有了更深的认识后,根据不同性格,确定针对性培养路线的正确性,为项目进行起到了引领作用。

项目组用“颜色性格分析法”将性格分为红、黄、蓝、绿四大类。选择4个学员进行重点研究。学员A属于典型的红色性格,勇敢、强势、是天生的领导者,但存在黄色性格中坐不住、耐心不足等特征。这种性格如果不加以调和,自负就容易成为最大的缺点。所以训练中,特别加入的国学的内容。在合作朗诵中让其担当领导者,极大发挥优势,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篇5

关键词 模块化教学 影视剪辑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1 什么是模块化教学

模块式教学(简称MES)是英文“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专用名词的缩写,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模块式教学法”。它是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简言之,所谓模块化指的是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主题式教学单位,即模块,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及考核内容的透明度,从而提高整个学习的灵活度。

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1)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有利于影视剪辑课程的体系化。模块化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的总体思路是理论课和实践课都不应过于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针对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有选择性地构建教学内容。

以电影剪辑举例来说,电影剪辑可不是一项纯后期的工作,剪辑者必须对影片的创作意图、整体构思、主题内容、人物情节乃至场景、气氛等都有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剪出一部好戏。因此,影视剪辑不仅仅考察的是对剪辑技术的掌握情况,还有对剪辑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镜头的把握等,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单纯的把剪辑理论课、实践课自成体系, 这样容易影响总体培养目标的实现。而模块化教学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会有选择性的构建教学内容,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把握,更好的实现总体培养目标。

(2)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来完成,是教师单方面传授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现在的大学教育是不适合的。

突出教学当中的实践性是模块化教学的一大优势。模块化教学理念首先反对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中心,强调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不主张教师权威和教学控制,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平等沟通、交往,共同参与探究。

(3)人性化的过程取向教学评价。以往的教学评价大都是简单地根据教学结果的达标程度来判断教学价值,这种教学评价过于倚重通过标准化考试来考核学生,过于以目标取向为主。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取向教学评价,注重评价的中期性和过程性,教师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及兴趣点的不同,把关注点集中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真理的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以及不同表现等,客观地实施教学评价。这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准确和人性化。

2 如何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

2.1 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

“模块化教学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接受、理解和建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到辅助和促进的作用,不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重视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的结合,改变以往教师教授的主体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的提高。

影视剪辑课程中剪辑理论和软件应用是相辅相成的两部分,为此,我们依据模块化教学理论,对影视剪辑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影视剪辑的兴趣及动力。例如,在实施镜头组接技巧这一理论的模块化教学时,将全班分成5~7人的小组,分别由学生通过组织策划和分工,亲身体验镜头组接的几种技巧,完成轴线镜头的拍摄以及掌握剪辑点的选择,并且组织学生互换及观摩其他小组的作品,相互指出优缺点。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影视剪辑课程的兴趣,同时老师能根据反馈信息对学生及时进行查漏补遗。

2.2 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行实验教学模块化

实验教学模块化,是指围绕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增强及职业素养的形成,把影视剪辑的教学环节分为基础训练型、提高型、综合设计型三个层次和应用训练等多个模块。

第一个层次的教学,属于基础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会基本的剪辑操作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重点是剪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严格训练;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属于综合能力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注重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其中增加综合型剪辑实践比例;第三个层次的教学,属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设计模块项目,让学生自己构思剧本,按小组模块设计拍片方案,然后按小组进行操作,这一阶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重点加强学生在影视编导方面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2.3 以学生为本,构建个性化、多元化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改革单一的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构建个性化、多元化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组织教学、辅导、协调和激励等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因材施教,让学生广泛参与到模块化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学校的影视剪辑设备采用索贝公司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共有机器设备20台,不能做到人手一台,通过分组以及确定每个小模块的目标,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上机进行实践剪辑的机会。

2.4 实行“平时累积+期末作品”的考核方式

篇6

根据地方学校的办学理念、师生和资源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发适合于本学校师生共同发展的媒体素养课程。在媒体素养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考察清楚媒体素养的理念、教育的目的、内容框架以及实施和评价,结合斯基尔贝克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通过长期实践,我们提出一套媒体素养校本课程开发流程。根据媒体素养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在国内我们于2004-2006年率先在广东省珠海市第三中学开发了《网络与生活》媒体素养教育的校本课程,包含《网络与商业广告》、《网络与新闻》、《网络与交流》和《网络与游戏、动漫》四个单元。课程采用了单元课程的形式,适宜教师根据需要自主遴选教学单元。课程围绕主题设计活动,适宜对特定问题展开细致而深入的讨论。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用webquest的形式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能力。课程注重学生成果的多方面展现,既有学生作业纸,又有角色扮演游戏、汇报演讲、表演等多种方式。2011-2012年研究团队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设计开发了基于媒体素养教育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校本课程,课程中包含《文字稿本的欣赏与创作》、《摄像与录像技能》、《非线性编辑制作》和《作品赏析》四个专题,并通过准实验研究验证了媒体素养校本专题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其实施,促进了学生媒体素养的发展,提高了中学生使用、分析、评估和交流媒体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对媒体文本的识读和编写能力、使用习惯、分析技巧和评估能力。让学生能够了解电视媒体是运用特定的技巧架构,同时能够合理的使用电视媒体、辨析媒体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形成自己的“媒介观”,并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来发展自我。

二、媒体素养与学科课程整合融入学校教育

除了单独开设课程外,国外还有些地区的学校是将媒体素养教育融合于各个学科教学之中来开展的。以美国为例,上世纪90年代美国媒体素养教育重新兴起的时候,美国已经完成课程改革,大批新出现的课程已经占据了课程表,所以美国的媒体素养教育只能整合到其它课程中,整合课程居多。1991年KathleenTyner和DonnaLloyd-Kolkin开发的新课程《媒体和你:小学媒体素养课程》融合于英语和西班牙语的课程计划与教学活动中,供K-5年级使用[4]。1992年,DavidConsidine和GailHaley出版了一本综合教科书《视觉讯息:图像整合于教学》,该书提倡跨学科的方法将媒体素养概念整合到现有课程中,用宽泛的目标如负责任的公民与合作学习、多元文化教育和批判思维技能相联系[5]。1995~1996年ReneeHobbs和Richard在Massachusettsschooldistrict作了一个测评研究,结论是最有效的媒体素养项目是将技能整合到所有学科中,包括分析和制作活动[6]。2000年马里兰州是全美第一个在全州公立学校将媒体素养课程全面整合到多门课程(语言艺术、社会研究、数学和健康课程)中的州,虽然还不是官方的要求。在国内,媒体素养教育研究者们也在尝试将媒体素养与学科课程整合融入学校教育的实践探索,比如上海、南京、北京等地的研究者在中小学都开展过相关探索,也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总结。媒体素养与学科课程整合有很多方面值得去探索和发掘,如语文课可增加新闻理念、新闻体裁和新闻事件内容,并可亲自采写新闻,张贴于班级报栏、投稿到校广播站或报社,亲历体验媒介的运作程序;信息技术课可学习电视新闻、专题拍摄,了解网络新闻运作流程及信息传播工具等,初步掌握电子媒介的表达和沟通技能;品德与社会课可把电影、电视中的国家和城市形象与现实的状况比较,用媒介再现历史的人事物,发现对某些国家和地区报道中存在的刻板印象。2009-2010年研究团队在广州市越秀区清水濠小学六年级开展了媒体素养教育融入小学英语的“浸入式”教学的行动研究,旨在学生在自然的英语环境中通过媒体素养教育活动习得语言,主要环节如下(如图2):(1)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导入媒体素养教育的目的,用英语提出小组所需完成的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方法,教师给予例子,引导学生组织活动,如学生分组查阅不同节日的习俗,确立各自要推销的广告活动。(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介绍各自的小组任务,搜集广告制作所需的资料,把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与别组同学一起分享。(3)教师用英语指导学生如何创作广告词和制作广告,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得到了锻炼,媒体制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4)学生展示和阐述自己的作品,其他组学生参与评价,教师也进行评价、点拨并帮助学生纠正语法上的错误,最终评选出大家心目中最精彩的广告作品。整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学生英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媒体素养。2008-2010年和2010-2012年研究团队分别在广州市第四中学和东莞中学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媒体素养教育的行动研究,总结出了媒体素养教育融入信息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如图3):教师呈现媒体知识,提供学习指南和知识概括。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选题,并在课堂的进行过程中和课后收集相关资料。教师为每个小组收集的资料进行指导性评价,摈弃不符合媒体素养教育目标的资料,并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接收媒体资料。学生小组协作进行相应的媒体作品创作,如DV作品、宣传视频、广告等。教师负责收集作品并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展示,如通过学校电视台、专题学习网站、校外公共网络平台等。教师为每个小组作品提供多种评价模式,如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网络评论等。最终选择优秀作品上传专题学习网站,并适时组织相应的竞赛和活动,强化媒体素养教育教学成果。学期末收录优秀作品到媒体素养教育资源库,为后续媒体素养教育提供支持。

三、通过社会组织活动(活动课程)融入学校教育

成功的媒体素养教育活动是一个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社会组织开展的媒体素养教育活动想要长久发展,渗透到学校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更加广泛的影响群体,达到更好的效果。社会组织活动输入学校,可以活跃学校活动课程的开展,而活动课程是学校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最为灵活的方式,如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板报、比赛等等。本文以广州少年宫开展的媒体素养活动为案例探讨通过社会组织活动融入学校教育的媒体素养教育活动模式。广州市少年宫是广州市少先队总部所在地。按照中国党带团、团带队的组织体系,在少先队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少年宫承接了部分少先队建设工作,从而通过少先队体系与学校紧密联系了起来。广州少年宫利用该职能属性将媒体素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中,少年宫媒体素养活动与校内活动结合的途径如下图4:在融入学校教育中,少先队体系起关键作用,即少年宫牵头、少先队体系作为活动渠道、以区、校大队辅导员为主要组织者来开展。广州少年宫的活动对校级的活动具有示范作用,同时也为学校提供师资、课程等资源,以及进行培训、讲座等。学校在少年宫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进行与媒体素养有关的活动,如少先队活动、学校小社团(红领巾小记者站)、校际课堂、融入性课程。

四、媒体素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实施策略

篇7

一、插播型电视教材概述

80年代初,录像技术进入电化教育领域,随之电视教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和应用。但传统的专题型电视教材,一般时间较长,播放时学员容易产生疲劳,降低学习效率;另外,这种电视教材,虽然有其典型性、代表性,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它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情境,或某一教员的教学风格,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而插播型电视教材以其不同于传统的专题型电视教材的独特优势,受到广大教员的青睐。

插播型电视教材,简称插播片,又称为片段片、素材片、资料片,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即时播放的教学录像教材。它以教学大纲为根据,以文字教材为依托,以教学目标为归宿,选择某学科、某年级所有适合电视媒体表现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重点和难点,拍摄制作成系列的电视教材短片的辑纳。

这种电视教材时间短、内容精。一般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长度在三、五分钟左右,可即停即放,运用灵活。它把控制权交给了使用者(即教员),使教员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教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播放其中的某一段,易于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有利于发挥电视教材的作用。它与语言、板书、投影、挂图、模型起同样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新形势下,插播型电视教材设计制作中新的要求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随着教育的发展及设备、技术的现代化,“电化教育”正向“教育技术”转化。传统的电教工作被称为“三子”(拍片子、放带子、修机子),而现在的电教工作,范围极其广泛(包括硬件、软件及潜件)。80年代中期教育专家就提出了“电教三深入”的思想,即深入教学、深入学科、深入课堂。三深入要求电教“融于”教学活动中,传统的电视教材只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补充,一种延伸,而插播型电视教材就以它独特的优势,成为实现“融于教学”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来,现代教育技术除了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外,也特别重视潜件的建设,对一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对教学人员进行培训等等,以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

三、如何使插播型电视教材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变化呢?

1.插播型电视教材的制作应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育思想的转变,同时需要教育技术的更新,反过来,教育技术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这就要求在编制插播型电视教材时应以素质教育为中心,要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在培养学员的全面发展上下功夫,要以电视教材的形式体现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另外应处理好插播型电视教材的声、形、色等特性,为学员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员在愉快中接受教育,改变以前的那种传统的、单调的电视教材。随着社会的进步,学员的审美能力也增强了,所以在制作插播型电视教材时应在保证其科学性、教学性的同时,兼顾其艺术性,让学员在欣赏优美电视画面的同时接受新知识,把学员的美育和智育结合于一体。

2.要注重ID(教学设计)理论的运用

把ID理论应用于插播型电视教材的制作中,也是使电视教材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一个途径。“教学设计是要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保证没有人处于教育劣势之中,而让每一个学习者都享有同样的机会,利用他们自己的潜能去完善自己。”(乌美娜语)

在插播型电视教材制作的前期准备中,我们应按照教学设计一般模式的要求,对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及学习者、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等进行详细地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分析、确定其教学过程中需要制作成插播型电视教材的具体内容。这两步是决定插播型电视教材成败的极为关键的两步。

3.要深入学员,了解学员

其实这是教学设计中所要求的对学习者的分析,这里单独拿出来加以强调。学员是电视教材的观众,电视教材编制之前,编导人员要深入学员的学习和生活中调查研究,要了解学员各方面的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制作的电视教材符合学员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及学员的品味、爱好等,这样的电视教材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4.要保证插播型电视教材各片段之间的独立性

插播型电视教材一般由空白画面、提示画面和插播画面组成,前两者所占时间很短,主要起各知识点间的间隔和提示作用,便于教员的备课。该电视教材的核心应是插播画面,也就是该片段的具体内容,它可以是一段动画,也可以是一段视频,或几幅照片、图片,或几者的组合,一般在两、三分钟左右。

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积件库的建设,存入积件库中的信息,可以在积件平台上当素材来用。教员可根据自己的讲授风格从积件库中调出素材,重新组织教学顺序。为使插播型电视教材符合积件库中信息的要求,也为了以后能方便地使用,编制插播片时要保证各插播画面之间的相对独立性,这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播放某一片段,不必一定按插播片的顺序播放。

5.制作过程中应加强专职电教编导与专业课教员的合作

院校的专业课程品种繁多,一名专职编导人员不可能精通各门学科,而学科教员虽对学科知识比较精通,但对电视编导知识比较欠缺,这就需要双方团结合作,协调一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负责的态度。专业课教员应始终把握好电视教材的教学性和科学性,而专职编导应在吃透文字稿本以后,努力实现画面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即追求电视教材的艺术性。

6、在制作中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制作的插播型电视教材宜短不宜长。因为若学员长时间观看电视屏幕,容易产生疲劳,使接受器官的兴奋程度降低,从而影响知识信息的接受和抽象的效果。

第二、不要片面强调插播片中插播画面的“圆满性”。现在的教学应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应在适当的地方有意地做些“悬念”,提出问题,吸引和激发学员的想象力,要求学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对画面的观察来解决这个悬念,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三、在制作之前,应尽量对国内、外已有的同类内容或题材的电视教材进行调查和评价,这样既可避免重复制作,又可以加以借鉴,保证教材制作的质量。

7.插播型电视教材新的应用途径及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传统的插播型电视教材都是记录在磁带上的,并且通过放像机来播放,这就存在着线性的缺点,造成使用中检索和播放的不便。如何改进这种线性缺点呢?我们从新技术的发展和自己的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改进这种缺点的途径:

1.利用VOD系统(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

视频点播(Video-on-Demond,简称VOD)作为一种数字多媒体网络业务,越来越被消费者所青睐。就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来说,可把插播型电视教材经过VOD系统的数字化压缩,存储在系统服务器中。教员在使用时,只需在终端选择要播放的节目即可,并且可以在播放中随意地进行快进、快退到任意位置,也可以通过编程,播放其中的某一段,操作比较方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磁带线性的缺点。不过视频点播系统费用比较昂贵,各院校要根据自己的经费情况选择使用。

2.把插播型电视教材转成VCD、DVD等数字光盘形式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VCD、DVD等新一代信息载体,以其记录密度高、存储容量大、易保存等优越性,正在迅速取代磁带而成为电视教材的新一代主流载体。

转成VCD/DVD或刻成光盘的插播型电视教材被称为基于光盘的插播片。这种基于光盘的插播片,不仅存储容量大,而且易保存,它没有磁带保存时要求那么苛刻。另外,通过VCD/DVD机的高速随机存取及编程播放功能,使得这种电视教材播放时可以不按记录顺序,而按用户设定的任意顺序呈现全部或其中一部分素材。因此,基于光盘的插播片,其结构是非线性的,这就解决了传统电视教材线性的缺点。VCD/DVD机还可实现高清晰静像、可变速快/慢播放,多画面浏览等。丰富多样、方便易用的播放控制功能,使得电视教材更加生动地呈现在学员面前,增强了教学效果。

3.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把基于磁带的插播型电视教材转成计算机硬盘文件或基于光盘的插播片

非线性编辑系统都有视频采集功能,利用这一功能可把拍摄到的视频资料或做好的插播片采集到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然后可以刻成光盘或VCD/DVD,转成基于光盘的插播片;也可以利用网络传到积件库中,当作素材来用。

4.插播型电视教材运用中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注意插播型电视教材片段的适时切入,与任课教员课堂“话外音”的配合。教员的“台词”是备课时大致设计好的,何时引入录像带效果最好,一定要事先计划好。

第二、教员对播放设备的操作要熟,这样可以使播放和讲授更好地连贯起来。上课前教员应先熟悉一下电视教材及播放设备,充分准备,在要呈现画面时马上使学员看到预期的电视画面,操作时间过长,必将导致学员注意力的转向,影响教学效果。教员还应具备对设备的某些常见故障进行排除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插播型电视教材优势的顺利发挥。

篇8

关键词 动漫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动漫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动漫是文化、艺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动漫产业需要的人才一般分为:编导设计人才、专业技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运营人才。动漫教育与动漫实践型人才需求不匹配是当前动漫专业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动漫人才培养目标逐渐明确,各高校在动漫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例如动漫教材建设、校企合作、开办动画工作室等。但是,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仍达不到动漫公司的岗位需要,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创作能力较差。结合近年来本校软件学院动漫教学情况,对动漫专业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1教学目标不明确,抓不住方向

一个动漫作品的创作涉及很多方面:概念设计、故事板、原画设计、三维建模、材质灯光渲染、三维动画、后期特效、后期合成等。仅后期特效又包括模型、材质、装配绑定、动画、动力学特效、数字绘景、摄像机匹配,灯光渲染等。如果所有软件都学习,首先师资力量跟不上;其次学生抓不住主次,所有环节和软件都了解一些,却不精通。

1.2师资力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和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

企业招聘的新员工往往不能满足实际岗位需要,需要进行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培训以熟悉动漫项目的整个创作流程。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动漫行业的软件也频繁升级换代,有的软件甚至退出企业应用。因此,动漫专业教师必须了解企业实际开发流程,紧跟软件技术的发展更新。

1.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方法需要多元化

动漫专业课程对实际操作要求高,要达到操作熟练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案例练习,学生需要有耐心、有毅力才能学有所成。目前机房硬件环境已经得到改善,并对学生开放,但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花费时间精力在实际操作练习上。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教学效果,就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法。

2动漫专业教育理念的思考和分析

为解决当前动漫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教学需要将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其中。

2.1重视素质教育和基础教学

高等教育学校是正规的学历教育,它与社会机构的各种专业培训相比,人才培养的周期要长很多,整体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社会上一些大型的专业培训机构在极短时间内恶补各类专业软件技巧,学员可以在短期内针对某些案例熟练操作。这类人才进入动漫企业后,往往后劲不足,创作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较差。高校开设的动漫专业应根据自身优势,培养动漫人才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我们将把素质教育作为动漫专业教育的基础,通过加强基础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软件技术学习能力,这也是与社会培训机构的重要区别。

2.2突出个性化教育理念,培养创新能力

个性是创新的基础。个性化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教育模式,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在实践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创造性理念,通过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学习方向,形成对动漫专业某一环节的熟练掌握,同时,兴趣教育也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动漫作品制作需要很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技术人才。作为软件学院开设的动漫专业,我们的重点放在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

3动漫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3.1明确动漫教育发展目标,合理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大学本科教育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合理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好专业基础,为将来继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动漫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分为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基础课程包括动画概论、素描、色彩构成、速写分镜、动画运动规律等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影视特效、后期合成等。在强调基础课程的同时,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分层教学,促使学生选择动漫创作的一个环节作为重点学习方向,做到“术业有专攻”。

3.2紧跟动漫企业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紧跟动漫行业的发展。首先,派教师进入企业学习,使教学内容适应企业的实际开发流程,同时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适时性;其次,学校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师进修,以了解各种软件技术的更新,例如,三维建模软件3ds Max的版本更新、后期合成软件Nuke的使用等。 (下转第39页)(上接第30页)

3.3开发立体化教材,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促进自主学习

动漫专业建设立体化教材,可以克服以往教材形式过于单一,提高其适用性,满足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需求,促进优秀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与合理运用。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教学法,选择两个相似项目,一个在课堂演示讲解,另一个作为学生的项目任务,在课程学习阶段思考项目实现方法,最后在课程设计阶段由学生独立完成,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立体教材的开发还包括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和教学资源服务器,搜集教学资料,创建和整理专业教学视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完整和便利的服务平台。

3.4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实践教学

通过选送学生到企业培训基地参加实训,优秀学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开发,请动漫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到学校作报告或短期讲学等多种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满足企业对于动漫人才动手能力的要求。

3.5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积极建立兴趣小组和动漫工作室,鼓励学生参加动漫类活动或者比赛。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既能提高专业兴趣,突出个性化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又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院结合南阳汉文化制作的二维动画短片“盘鼓舞”及其他创意短片作品都先后获奖,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有很大的促进。

篇9

摘要:从我国进入十二五规划的新时期后,动漫产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逐渐成为了动漫生产大国,在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动漫产业对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人才缺口不断加大,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动漫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分析了动漫行业人才需求特点,总结出我国紧缺的动漫人才类型,最后针对高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给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动漫;人才需求;专业培养

1.国内外动漫产业发展概况

动漫产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且庞大的“朝阳”文化产业,其特点为“三个密集”,即智力密集、科技密集和资金密集,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以美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动漫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有重要地位,属于支柱产业之一。以美国为例,动漫及文化产业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位居第二,动漫产品的出口额与年俱增;再以周边国家日本和韩国为例,日本动漫及文化产业同样是第二大支柱产业。韩国的动漫产业由于得到了政府的政策和财政的双方大力支持,得到了飞速发张,目前已经是第三大动漫产业国。

与国外相比,中国动漫产业起步较晚,综合实力还相对较弱。中国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都被国外动漫产品和企业所占据,其中尤其以日本为代表,其动漫产品几乎占据整个动漫市场的六成以上,而本土原创动漫产品,即使加上香港和台湾地区,这一数字也不过才10%,由此看来,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升潜力巨大。近年来,国家对发展动漫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尤其在十二五之后,国家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幅度增加,目前已建立了一批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财政部设立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原创产品的创作生产、动漫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动漫产业链。良好的政策环境必然带来好的发展机遇,我国动漫业正在步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

2.我国动漫市场人才需求分析

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前导,经调查和分析,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内有四类人才缺口较大,分别为:

(1)前期策划人员。通过市场调研、市场需求分析来引导动漫生产的方向,如目标人群、剧种类别、剧情安排、关注热点等。此类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市场敏感意识,否则策划的动漫产品就会陷入到盲目跟进和雷同模仿的死胡同里。

(2)编导。负责对前期策划及故事要素进行整合、场景资源的掌控与管理、情景编排设计等。此类人才必须有独立完成剧本的能力,并对剧情有独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目前此类人才非常缺乏,大量编导人员都是从其他行业或专业转行而来,对动漫的镜头语言理解不够,在编导时处处受到制肘,更无法做到挥洒自如、进退有据,这都影响了动漫作为影视艺术的画面感和质量。

(3)复合型设计制作人员。此方面包括两类人才,一是动漫美术人才,二是动漫技术人才。目前此类人才的缺口最大,也是当下各大高校在培养动漫人才方面设定的目标,但由于受到院系设置的制约,要么是由计算机学院开设相对简单的艺术类课程,要么是有美学设计专业开设计算机设计课程,毕业后的学生往往只能从事较为单一的工作环节,无法驾驭完整的制作项目,很难制作出高水平的动漫产品。另一方面,科班毕业实践机会少,更缺乏对市场变化趋势的敏感性,很难达到动漫制作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4)营销人才。完整的产业链开发离不开专业的营销人才,其作用是在生产制作和市场销售之间搭起重要的衔接桥梁,同时,通过合理的营销手段来增加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价值也是动漫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营销人才的缺乏会使动漫产业发展持续性不足,制作出的动漫产品无法及时的转化成市场利润或严重低于预期利润,动漫企业就无法及时回笼资金来继续投入研发制作,动漫营销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动漫市场发展的症结。

3.对培养动漫专业人才的几点建议

(1)充分借鉴、虚心求教国外的先进经验,例如教育方法模式、优秀教材等,在此方面可以同时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模式,一方面鼓励学生或代课教师出国深造,另一方面聘请国外优秀教师和企业人员来校教学和演讲,示范优秀动漫案例。同时参照国外先进的教育机制,设立一整套从小学-初中-高中-专业院校的培养方案,从动漫基础的兴趣学习到动漫制作的专业课程设置,最终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由简至繁,循序渐进的实现动漫人才的培养。这样,通过相对系统的动漫教育体系,为我国优秀的动漫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提高动漫人才的文化内涵,建立民族化动漫教育体系。以往中国大量的动漫作品都存在简单模仿国外的问题,少有立足本土文化的高水平原创动漫作品。,有些作品虽然试图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但往往流于形式,作品刻画的深度和细腻度都不够,甚至比不上国外的动漫企业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制作的动漫产品。要想打破这一趋势,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动漫人才时必须将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融入其中,要体现出我们民族的特征,重视对学生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培养,形成本土动漫教育体系,创造出中国自己的动漫作品和动漫形象,

(3)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目标。动漫人才的培养可以采用社会类教育和院校类课堂教育两种培养方式相结合的机制。社会上的动漫教育机构采取的是动漫企业办学的方式,学生既是学校要精心培育的对象,又是企业要悉心造就的员工,这种强劲的合力,为培养一流的人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在培养动漫人才是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从基础技术的系统教育出发,同应用实践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再生能力。高校的系统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需要了解动画、漫画及其发展历史等很多方面的知识。中国的动漫缺的是创造型的人才,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动漫专门人才,应以动漫理论研究为主体,其培养目标是从事动漫专业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或具有独立从事动漫专业创造性科研工作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提高今后动漫专业师资队伍的人才储备打下基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动漫产业面临全球化竞争,这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建设具有全球化视野、有国际竞争力的动漫师资队伍。强化师资力量可以多路并进,一方面引进国外的优秀教材和前沿的技术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动漫业的新兴理论和技术。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本国动漫企业的联系,从一线动漫专业人才中引入适合从事动漫业务课程教学的人才,以迅速扩充动漫专业师资队伍,加强动漫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5)动漫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借助学术优势和创作优势,高校可以广泛地与国际国内的动漫企业、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还可以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实现企业用人与学校招生相结合、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培训机构比较深入、真实了解社会的需求。再有,应该积极支持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培养高端人才。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是集人才教育与培训、技术研发与服务,龙头企业集约发展,中小企业孵化和国际经贸技术合作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产学研综合基地,充分利用动漫产业基地的优势,可以逐步形成动画软件开发、动画设计、动画和游戏产品制作、传媒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作者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民族舞蹈;表演;思考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43-01

民族舞蹈蕴含着一个民族深厚文化,是这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舞蹈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民族舞蹈的发展,有必要对民族舞蹈的表演进行更多的思考。

长期以来,无数从事民族舞蹈表演的工作中通过不断总结和创新,建立了一套丰富多样的表演体系,并且完成了无数优美动人的舞蹈表演。这些成果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对此我们应该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但是,随着世界舞蹈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民族舞蹈在技巧的应用和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舞蹈的表演技巧是实现舞蹈效果的根本保障,如果在舞蹈表演的技巧方面存在问题,那么会严重影响这种舞蹈的表演效果。

一、民族舞蹈表演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由于缺乏专业、完善的民族舞蹈技巧方面的教材,不少编导在剧目中直接运用其他舞蹈的表演形式。例如芭蕾舞、古典舞等,这种做法导致舞蹈作品脱离了应有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意识,影响了民族舞蹈的完美特征。

第二,一些民族舞蹈的作品中,生硬地加进一些表演技巧,与舞蹈作品不贴切,严重影响了整体的美感。这种方式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民族舞蹈的表演风格,影响了整个表演的效果。

第三,部分舞蹈作品,由于缺乏表现力,只好用大量的技巧动作进行填补。这种做法会导致观众看到的只是很多炫目的技巧,而无法感受到舞蹈作品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思想。还有一些舞蹈作品,缺乏民族舞蹈表演的特色,不同的任务和时代背景却采用了十分相似的表演技巧。例如“托举”动作在很多舞蹈作品中被广泛使用,观众在看过几个舞蹈作品以后,丝毫感觉不到作品的特色,印象中只是一些大同小异的表演技巧。这种过分注重民族舞蹈的表演技巧,缺乏对舞蹈内涵的深入研究,最终只会让人感觉乏味,影响了观众对民族舞蹈表演的观看热情。

二、推动民族舞蹈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促进舞蹈技巧的掌握

想要保证我国民族舞蹈表演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保证舞蹈演员对舞蹈技巧的全面掌握。具体的实行方式如下:首先,建立更多的民族舞蹈培训学校。通过建立更多民族舞蹈培训学校,可以使更多热爱民族舞蹈表演的人有机会进行专业的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其次,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增加社会各阶层对民族舞蹈表演的认可和熟悉程度。这是推动我国民族舞蹈表演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做好民族舞蹈作品的创作工作

好的民族舞蹈演员需要有好的作品来展现,好的舞蹈作品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观众可以通过好的舞蹈作品,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同时领略该民族的文化气息,因此,做好民族舞蹈作品的创作工作意义重大。在创作民族舞蹈作品的时候,不仅要让其蕴含民族文化,而且要有民族特色,要能够让人感受中国民族舞蹈表演的美感。这是每一个创作工作者需要面对和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宣传,增强对民族舞蹈的了解和鉴赏能力

阳春之曲,和者盖寡。如果观众缺少对民族舞蹈表演的了解和鉴赏能力,再好的作品、再精彩的表演都只能孤芳自赏。如果因为观众鉴赏能力的限制而制约了我国民族舞蹈表演的发展,那么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一种遗憾。为了增加观众对民族舞蹈表演的了解,增强对舞蹈表演的鉴赏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大对中国民族舞蹈的宣传力度。让人们能够更加轻松的了解到什么是民族舞蹈、民族舞蹈应该如何鉴赏。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激发了观众的热情,那么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我国的民族舞蹈表演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结语:

中国的民族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对不同民族特色文化的凝结。民族舞蹈的表演可以带给人们极高的审美情趣,同时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传播民族文化,推动中国整个文化艺术的发展。为了保证我国民族舞蹈表演的不断进步,需要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并在思考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