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商直播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4 14:1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电商直播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产品电商直播培训总结

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DDSS”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电商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电商扶贫工作总结

(一)2020年电商扶贫工作主要任务

2020年,按照省市商务主管部门有关电商扶贫的安排和部署,电商扶贫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当地复工复产部署,指导和帮助有条件的电商企业、电商服务网点有序复工运营,通过“电商企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帮助贫困群众参与网上销售。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电商培训,大力培养农村电商实用人才。开展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信息收集,加强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和社会需求等信息对接,发挥农村电商服务网点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上行和生产资料下行功能,帮助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支持有条件的电商经营主体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并按政策给予补助。

(二)工作完成情况

目前全县所有电商企业均已全部复工;全县288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已全部复工,其中68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已全部复工。2020年,全县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22.29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下行商品交易额14.51亿元,同比增长15.4%,农村产品上行网络销售额7.783亿元,同比增长17.2%,农产品网络销售额4.274亿元,同比增长19%。通过微信、直播、快手、抖音等社交电商平台累计促销滞销农产品350余万元,电子商务促进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幅100.6%。位居全省100个县区增幅第八。新增电商经营主体93家。累计电商知识培训297人,培育“电商企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电商企业1个。

(三)工作推进举措

一是加强领导,推进电商服务网点有序复工。成立复工复产帮扶领导小组,对符合复工条件电商企业和电商网点“应开尽开”“应复尽复”,加快推进电商网点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

二是大力宣传,抓好省市县相关促进政策贯彻落实。认真学习省市县针对疫情有关促进政策措施,切实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掌握政策措施,同时对政策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及时了解网点在复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最大能力帮他们解决。

三是加强指导,充分发挥电商网点的民生作用。引导和鼓励电商网点充分发挥电商优势,在能够为村民提供水、电、话费缴纳,快递代收等基本便民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品及生产资料的代购服务,引导和鼓励村级网点进一步加强村级网点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收集上报贫困户农产品信息,力所能及的开展农产品上行并帮助周边贫困群众进行线上销售自产农产品。

四是加强培训,提升电商人才专业知识能力。针对农村电商人才瓶颈制约,我局按照不同层面的需求,大力实施电商培训,重点开展电子商务实务培训,提高参训人员实战能力。5月20日,我局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在县委党校举办了为期3天的全县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以及73个贫困村网点负责人和联络员全封闭培训,共计186人。7月23日开展了电商直播培训,共有111人参加。通过培训,有效缓解电商人才匮乏之痛点。

五是拓展渠道,积极组织开展产销对接。一是引导鼓励电商企业、超市(便利店)、网点负责人充分利电商无接触优势,利用网络直播、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电商平台推进本地滞销农产品线上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在疫情期间,通过这些社交电商平台销售包括贫困户在内种养殖的杂粮、蔬菜、水果、鸡鸭鹅等农产品达300多万元,其中,虞姬浩园果蔬合作社首次通过直播就订购200多单、安徽思悠悠食品有限公司首次通过直播不但获得100余份订单,而且获得2个长期经营商。二是利用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公众号进行推介,宣传推广我县的好网货、好产品,扩大社会影响,引导更多社会力量通过电商途径助力脱贫。灵璧县下楼镇蕊龙土鸡养殖合作社因疫情期间禁售活禽,养殖的红瑶草公鸡饲料短缺无法继续饲养,通过县公共服务中心公众号宣传推广,成功将该养殖合作社的草公鸡宰杀后推售到泗县等周边县区及超市。三是大力推广“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导农村龙头电商企业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自产农产品网销,达到“你种我销、你养我卖”的扶贫效果,带动群众增收脱贫,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等助力脱贫。灵璧县七稀商贸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电商资源和比利时杂交野兔养殖基地的优势,在疫情期间,通过微信、直播及七稀商城收购信息,不仅按高于市场价收购贫困户养殖的成品野兔,同时收购贫困户养殖的滞销鸭鹅等,经进一步加工成熟食,再通过微信、直播等社交电商平台及七稀商城进行无接触配送销售,解决了养殖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四是引导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与贫困户对接,鼓励电商企业与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发展订制化电商消费扶贫模式。鼓励电商经营主体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并按有关政策给予补助。

六是组织开展灵璧县首届助农直播大赛。为充分发挥网络直播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推介能力强的优势,推动农产品进城,拓宽优质产品销售渠道,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同时带动一批本地直播电商机构、孵化一批本地网红品牌产品、培养一批本土带货达人。2020年7月23-26日,灵璧县商务局组织开展了以“助农发展直播,助力灵璧腾飞”为主题的灵璧县首届助农发展直播大赛,大赛邀请耀你直播参加,全县有80余名选手报名参与,同时邀请了本地网红夫妻直播“庙街林哥”冉林、“沈大美”沈梦雅参加了助农直播大赛。此次大赛选取了我县的派杰食品、兴程食品、匠米辣食品、达园粮油和绿信现代农业五家企业的产品作为本次大赛指定销售产品,本次大赛现场交易13228单,销售金额16.02万元。通过举办此次大赛,一方面宣传推介大美灵璧,展现“魅力灵璧”的风采,另一方面扩大了我县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将网红主播的粉丝关注度转化为了购买力,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8月12日,举办了“记录美好灵璧,美食快来偶遇”美食专场直播带货活动,充分利用“电商+直播”这样的创新型销售模式,将农副产品的供给和消费需求进行快速匹配,通过主播带货,让产销之间建立充分的信赖,助力我县农副产品插上直播的翅膀,为我县本地企业拓展出一条新的销路,累计销售金额1.7万元。9月22日,借助“丰收节”开展电商直播带货2.8万元。

七是组织开展扶贫产品展销会。10月23—25日我局在钟灵广场组织开展了灵璧县2020年消费促进月暨灵璧县首届百业博览会,组织我县23家被国家认定的扶贫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展示展销,推介销售灵璧扶贫产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扶贫,积极倡导“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消费理念,通过现场采购、签约采购的方式购买扶贫产品,以消费促销售,以销售促增收,畅通销售渠道,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此次会展共现场销售我县扶贫产品36.63万元。同时组织了直播带货活动,现场销售343单,计9604元。

篇2

(一)打造一个“模式”

按照“党委施策定向、支部共建落地、党员挂点联系、政策支持保障”的“大党建”思路,以“红色惠农”为切入,创建“政府+企业+支部+合作联社(基地)+党员挂点”联结机制,党建综合体为基础,整合党建及业务资源,实施标准化打造,通过“红色惠农”路径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以“惠农合作”为落地,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群,解决“融资难、销售难、物流难”三大痛点,深度嵌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提供“销售+寄递+金融”的一揽子综合服务方案,打造惠农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色模式。

(二)畅通两个“循环”

市分公司按照农业农村改革思路,依托万达模式思维,“内循环”聚焦协同优化,释放助农惠农新潜能;同时,将邮政业务全面嵌入惠农全产业链,驱动实现“外循环”。

1.“内循环”实现路径

优化邮银协同落实机制,做好惠农项目协同组织和推动,跟踪推进情况,总结好的做法,解决存在问题。联合制定激励方案,针对基层协同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通过建章立制方式,理顺协同流程,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协同发展态势。按照精准服务、分类施策的原则,培育推广以资产端带动负债端、优势业务带动综合业务的协同发展典型案例。在杉荷园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红色惠民服务点,针对农村居民的生活便利性需求,开通助农通代缴费业务,同时在社区叠加设立了“快递超市”“金融服务站”“便民服务站”等,为村民提供助农取款、寄递、代缴水电费、代购商品等服务。

2.“外循环”实现路径

一是深化政府合作,拓展农邮合作范围。以市县两级农邮合作为基础,构建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扩大与商务、组织、邮管等政府部门在涉农、助农、惠农领域的合作,以党建联盟、万企联万村等为纽带,做大邮政惠农“朋友圈”。宿迁邮政、宿迁市邮储银行、宿豫区委组织部、宿豫区农业农村局等共同签订的“豫见邮情”党建联盟协议,城区分公司与宿豫区杉荷园、怀仑、双河里等社区建成党建联盟,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村企共建新模式、新途径,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放大协会承接效应。充分发挥联合会秘书处的组织功能和纽带作用,不断迭代服务内容,发挥会员影响力,实现由点带面,吸引更多合作社加入联合会。市分公司先后举办三场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班,引入农担公司、保险公司、社会流通企业等战略伙伴的各类涉农服务资源,丰富联合会服务内涵,擦亮服务品牌。以联合会会员、龙头农业企业、合作社联合社等为切入点,加强整体对接和服务输出,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渗透率。

(三)创新三种“形式”。

一是推动基地共建。与规模合作社、龙头企业深入合作,建成泗阳花生、泗阳鲜桃、沭阳血糯米、泗洪稻蟹共生等基地。通过“共建基地+生产车间+合作社+邮乐平台+共建单位”的运作形式,打通农产品进城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关键环节,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开辟农产品上行通道,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类似新庄镇振友社区藕虾共养合作社,莲藕套养龙虾规模达15000亩,可以尝试推动基地共建,打造农产品示范基地。

二是推广团购引流。一方面,通过金融网点社区团购微信群,将邮政庞大的客户流量赋能惠农合作商户,帮助惠农商户打开宣传局面、突破销售瓶颈;惠农产品既可作为员工每日餐桌上的佳肴,又可作为维护客户的有效手段,实现互利共赢。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战略客户资源优势,把精选的农产品设计包装成组合包,为战略合作单位的员工及食堂等提供新鲜、实惠的“果蔬大礼包”。

三是推进场景体验。全面梳理惠农合作社中产品丰富、接待能力强的农庄开展邮政客户“体验游”活动。网点以“现代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为特色宣传卖点,向优质客户提供休闲采摘类增值服务。市分公司已与新庄草莓采摘园、杉荷园莲藕基地、金康园观光采摘基地等开展活动十余场。

(四)用好四个“平台”。

一是中邮惠农平台。与邮储银行成立中邮惠农运营推广专班,全力推进惠农服务平台业务验证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各项指标要求。

二是金融智能营销平台。借助农业农村局提供的农民合作社数据,全面启动新型农业主体的现场走访与需求对接。与金融“百千万”大走访相结合,做到两访合一、一次建档、常态维护,提升客户走访效率和源头获客成效。根据客群属性,将每日走访数据同步录入至金融智能营销平台中,实时管控惠农客群建档转化情况及资产变动情况,通过分类、分层、分户管理和开发,做到因地制宜、因社因户施策,提高对接服务的精准度和针对性。

篇3

今日垄上

2009年1月8日,荆州电视台集纳从前7年开办《垄上行》栏目的经验,报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开播全国第一个地市级电视台对农频道——垄上频道。2011年8月18日,国家广电总局特批垄上频道作为湖北广播电视台面向全省的对农频道。

2012年5月,湖北广播电视台与荆州市人民政府合作组建湖北长江垄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这是全国首个以服务“三农”为主题的现代文化传媒企业集团,注册资本5000万元。

长江垄上传媒集团的业务格局分为五大块:垄上频道、湖北垄上行新公社三农服务有限公司、湖北垄上行新农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垄上优选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正在筹备中的垄上保险公司。

垄上频道以“服务乡亲”为宗旨,开办有《垄上行》《打工服务社》《垄上气象站》《村委会值班室》等一批对农服务栏目。早在2009年,《垄上行》就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舆论传播工程,是全国媒体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

垄上行新公社率先开启中国新农村产业营销革命的探索,打造了农资连锁服务体系。2013年投资2亿元建设农资直营超市100家。到2015年,新公社拟在湖北全省农村乡镇建设800——1000家农资直营超市。

垄上行新农会全力打造开放式的新型农村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形成门槛低、容量大、覆盖面广的对农信息流和服务流。2013年6月,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全国首批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垄上优选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绿色农产品品牌推广和营销,探索打通优质产品的上行通道,为城市人群输送绿色、有机、安全的农副产品。

垄上保险公司正在筹划中,李海昌介绍,保险在农村尚是个空白点,筹备中的垄上保险公司做的是保险。垄上频道早已在各村里设有情报站站长和农民记者,这部分人对农民朋友们的实际需求十分了解,按照李海昌的计划,把这一部分人充分调动起来,经过专业的保险知识培训,能够针对农民的实际情况售卖保险。“我们的这一举措,有可能开创农村保险事业的蓝海。”对这一探索,垄上传媒很谨慎,在不熟悉的领域扬长避短,广招贤达,引进社会上专业的人才,弥补媒体人的不足。 “成立公司很简单,但做好很难。” 李海昌说,未来,乡镇银行和小额信贷都在规划中。

线上节目红火

垄上频道缘起自荆州电视台的《垄上行》节目,这档节目已有13年的历史,是中国广播电视服务“三农”最优秀的栏目之一。2012年,长江垄上传媒集团成立后,《垄上行》的服务范围辐射至湖北全省。2013年,《垄上行》升级为每天90分钟直播,节目宗旨未变,仍是农民要什么,就做什么,从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和农民站在一起,随时把专家、技术、服务带到农民身边。

《垄上行》栏目还衍生出大型电视媒体行动《春天垄上行》《金秋垄上行》,目前已经成功举办15届,成为当地农民的盛大节日。

根据制作《垄上行》的经验,以及对三农群体的深入了解,2013年垄上频道新开了三档节目——以“打工路上有困难,服务社里找娘家”为口号的《打工服务社》6月10日开播,致力于打造一个服务农民工群体的超级平台;6月17日开播的《垄上气象站》颠覆中国电视气象节目传统播报方式,为农民送上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气象情报;《村委会值班室》是一档热线直播服务类节目,7月12日开播,妇女主任、村长等虚拟角色在线服务,每天直播时段电话量超1200个。《垄上气象站》《村委会值班室》《打工服务社》,这三档节目从名称一望即知节目内容和服务对象。垄上打造的不是传统节目形态,而是服务平台,所有节目一律针对对农服务展开。

垄上频道今年还做了一件吸引眼球的事:一个地面频道,提出悬赏20万招募“农民工星主播”。这档旨在为《打工服务社》选社长的《农民工星主播》选拔活动是中国农民梦的现实版,全国各地共有3000多名农民工报名参赛,通过海选——晋级赛——总决赛选出农民工代言人。

目前进行中的《垄上牛人》是垄上频道打造的另一档草根类选拔节目。“垄上牛人”大赛今年5月份正式启动,历时7个月,走遍湖北全省近30个乡镇,举办26场海选比赛,吸引上万人参加。

频道、渠道相辅相成

风光的《农民工星主播》其实是为了吸引社会对打工平台的关注。2013年8月7日,垄上频道了两个新项目,宣布推出“农民工星主播”的同时宣布上线“打工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打工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延续了李海昌“两条道”的思路——频道+渠道,由湖北省农民工工作联系会议办公室和湖北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该平台包括《打工服务社》栏目、《打工服务社》专题网页、《打工服务社》APP、965333呼叫中心、打工手机报等多种终端。

频道和渠道相结合的模式是垄上频道一直所坚持的。今年垄上频道的广告收入6500万元,比预定目标多了500万元。这一成绩在地面频道来说并不突出,但垄上的精彩更多在线下:线下产业链今年收入3.5亿元,远超线上广告收入。

李海昌一直强调三个切换——新闻模式到服务模式的切换,广告模式到产业模式的切换,事业单位到市场主体的切换。“作为比较弱势的平台,我们一直在摸索、磨合、纠结。”讲到未来的规划,李海昌的语气非常慎重。

10月份成立的垄上优选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试图发起一场有机农业运动,解决城乡之间消费者和生产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负责运作“垄上优选”的长江垄上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何青松期望“垄上优选”能成为一个标准,成为市民心中安全健康农产品的代名词。

农产品销售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也有很多形式,武汉市内就有多家公司涉足这个领域,但都处于不盈利的状态。从传统电视涉足农产品销售,垄上另辟了一条路径,打造一个介于电商和电视购物之间的模式。垄上的优势在于常年扎根农村,拥有丰富的上游资源。垄上频道曾有一档节目叫《致富好榜样》,专门报道农村的各类致富榜样,与众多养殖大户和种植大户结下深厚情谊。在丰富的资源中,把好的产品推出来,经过媒体手段的包装,孵化出品牌。这样的运作思路与如今大热的禇橙相似,用故事和文化包装产品,同时借助新媒体渠道广泛推广,以节目和活动带动产品销售。

价格方面,垄上也相当有优势,一只两斤的人工养殖野鸡,别人的收购价是100多元,垄上却只需60元。有的农户只收一半的定金,更有甚者,出于对垄上品牌的信任交货时不要钱,等到产品在市场上卖出去了再结算。

在何青松的计划中,延续频道+渠道的运营思路,还要做一个垄上优选频道,开发一些关注市民生活,比如做菜、乡村旅游等的节目,吸引市民关注,以此带动线下农产品销售。

新探索

2013年是垄上传媒集团全新出发的元年,在所有媒体把目标都锁定城市的时候,他们把目标锁定并且完全植入到城镇化进程中。

长江垄上传媒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接峰直言,由垄上开启的这场电视媒体生存模式的变革将改写中国电视媒体的生存版图,“业界评估垄上传媒的视角会发生变化”。陈接峰是被垄上模式感召过来的,他原本是安徽芜湖广播电视台台长助理,按照传统电视生存模式奋斗了几十年,他越来越觉得只靠广告不行,一条腿走路走不远。而垄上是用两条腿走路,垄上频道只是垄上传媒集团的产业集成平台,频道+渠道的运营模式,成为新的增长点。

陈接峰到垄上后,负责节目。对垄上来说,只有通过节目进一步树立起公信力和扩大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带动线下产业。今年新推出的节目细分受众群,做更精准的服务。在李海昌看来,还是细分得不够,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也是很大的群体,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这一群体的节目。另外,现在城市和农村是双向流动,很多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这些都值得关注,也是垄上未来着眼的方向。

篇4

1、完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阶段性工作。一月份迎接自治区中期验收评审组检查。根据评审组反馈的问题进行了整改。按计划,国家中期评审组4月份来我旗验收。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2、电商培训情况:第一季度共组织电商基础班、与农广校合作组织新型农民电商培训班、电子商务服务站站长培训班等各类培训16场,培训989人次。

3、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情况:截止3月底,我旗在20家乡镇场共建设19个示范(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80家标准化服务站,207家常规服务站,合计306家服务站。目前各服务站站长培训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所有服务站设备投放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服务站与快递物流企业基本完成对接,近期即可实现快递进村,方便百姓的工作和生活。

4、电商扶贫情况:截止目前,分别在巴彦塔拉镇、代力吉镇、腰林毛都镇三镇,每个镇选择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设电商服务站;分别在敖包苏木和腰林毛都镇选择1户残疾人家庭,建成电商服务站。并对上述家庭的服务站给予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使之通过电商服务站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5、电子商务交易情况:2018年一季度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9147.07万元,同比增长74.19%,其中成峰黄牛交易市场实现网上交易额7276.56万元,同比增长77.43%。

    二、成品油市场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按时按质完成了2017年度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年度审核工作。通过年审工作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每年度成品油市场动态情况。全旗有70个加油站,其中:中石油23个,中石化3个,民营加油站44个。

    2017年度成品油销售量91217吨,同比增长4%。其中:汽油销售量33946吨,同比增长4%。柴油销售量57271吨,同比增长4%。总销售额为75706万元,同比增长4%。

2、进一步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力度。2018春节前我们组织人员对全旗加油站进行一次专项检查,专项检查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加油站经营状况、各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等。累计检查120人/次,行驶4000公里。下发限期整改意见书6份,经复查,存在问题均得到整改。确保了我旗成品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三、物流体系建设情况

    (一)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3月末全旗物流总量为84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1%。其中:公路货运量为61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1%,铁路货运量为22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1%。

截止3月末物流总额为47.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物流业增加值为4.25亿元。

(二)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情况

通辽市科左中旗保康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截止目前,园区道路、管网、绿化、硬化、亮化、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汽车贸易园区入驻企业22家,8家4S店、2家汽车检测企业、1家加气站、1家二手车交易市场、车管所等13家企业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另9家企业今年可建成投入运营。商贸综合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综合楼主体工程已于2017年完成,精装修工程已接近尾声,近期即可投入运营。日用品配送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

五金建材市场、果蔬批发批发市场、小食品作坊一条街、农资农机区、物流企业区、装饰装潢区、家电家居区规划、设计已完成,等待PPP项目的批准。

    四、内外贸情况

    (一)外贸进出口情况

    2018年截止2月份(进出口统计数均来自口岸,因此数据统计相对滞后),我旗外贸进出口业绩保持持续增长,全旗完成外贸出口额646万美元,同比增长6.1%,完成进口额7万美元。

(二)市场运行监测工作  

2018年元旦、春节期间,及时各类市场供求信息及食品安全消费信息,对引导居民消费,保障市场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3月,撰写、了各类商务新闻稿105篇,其中各类监测分析及相关报告24篇。每月都能将消费促进活动情况总结、价格信息采集等内容,及时、准确上报国家商务部网上直报系统,为国家商品流通信息、价格信息和市场预测提供了准确的第一手数据资料。

    (三)成峰牲畜交易市场一季度交易情况

今年第一季度,舍伯吐成峰牲畜交易市场交易量达到23.1万头,总交易额达到23亿元。

    (四)积极开发“达尔罕全牛宴” 

按照旗委旗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牛产业链的有关部署,促进“牛”产品的提档升级,我们分别在保康镇、舍伯吐镇联系2家餐饮企业,共同合作推出“达尔罕全牛宴”,开发全牛宴特色菜品,实现“牛”产品增值,同时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餐饮品类、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餐饮需求。

目前,保康镇“万喜草原明珠全牛宴特色餐厅”前期筹 备工作基本就绪,拟定于4月下旬开始营业。与舍伯吐“胜

哥蒙餐饭店”的合作洽谈也已基本完成,筹备工作正在积极

进行中。有望在4月下旬开始营业。

    五、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成功举办第二届“达尔罕年货节”

2018年1月11日—2月5日,第二届达尔罕年货节系列活动分别在沈阳、长春、通辽等地举办。

选择春节这个年货热销的时段,通过“年货节”的展销形式,配合电商平台,为广大农产品企业、经销商和消费者建立一个年货交易平台,便于农产品企业打通信息渠道、拓宽销路、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产销对接。

在旗委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达尔罕年货节已成功举办了两届。随着经验的积累,年货节效应日益显著、影响力逐步扩大,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了推介、宣传科左中旗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媒介。

第二届“达尔罕年货节”呈现如下特点:

1、举办场次增加。第一届只在通辽举办了一场,而今年从一月中旬到二月初在沈阳、通辽、长春连续举办了三场。

    2、媒体宣传增加,曝光率增多。本届年货节与上届相比媒体宣传种类丰富了,宣传面变广了,曝光率增加了。上届只在通辽地区进行了宣传推广,而本届年货节走出省外分别在沈阳、长春、通辽等地举办,扩大了宣传面。

活动前通辽交通文艺广播电台以每天12个时段进行广告播放,同时还以宣传单发放、手机微信播发、博物馆电子屏滚动播放等方式进行了配合宣传,极大的提高了市民的关注度,营造了活动氛围。活动中通辽电视台时政栏目、关注栏目和旗电视台进行了采访报道,通辽交通文艺广播电台进行了面向全球的网上现场直播并对现场盛况视频进行了重复播放。长春站时,吉林电视台新闻频道、都市频道都进行了采访报道。

3、产品销量增加,销路变广。除了现场零售,线上销售增加外,订单量也比去年增加很多。省外厂商看中了我旗本土品牌的质优价廉,纷纷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4、企业从消极应对到积极参与。起初本土企业对达尔罕年货节信心严重不足,多家企业不想费力参加年货节活动。而且第一届年货节产品销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多家企业对第二届年货节抱着怀疑的态度消极应对。但第二届年货节因有了充足的经验,加之增加了场次,扩大了宣传,活动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本土企业不仅现场零售额同比增长幅度较大,还签订了多份长期供货合同。超高的业绩让企业喜出望外,最后一站年货节结束时,多家企业纷纷表示活动时间太短,希望下次年货节早点到来。

    六、粮食收储工作情况

    1、粮食收储工作。去年,全旗粮食产量达259万吨,其中玉米248万吨。为促进农民手中余粮销售,使广大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大粮食收储、销售力度。特别是通过网上销售这种新模式,使粮食购销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通过全旗上下共同努力,去年的秋粮收购工作进展顺利,没有出现卖粮难和农户坏粮现象,到目前为止,全旗农户手中余粮基本销售完毕。加之去冬今春的粮食市场价格较为理想,广大农民在粮食顺利售出的同时,卖粮收入也显著增加,实现了丰产增收。

    2、安全生产工作。年初安排部署了春季企业安全生产、安全储粮自查工作。“两节”期间,我们组织人员进行了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储粮检查工作,历经7天检查了28家粮食企业,下达整改26份,截至目前存在问题的企业已经全部完成整改。 

3、制定了科左中旗产后服务体系三年规划方案,今年力争7个苏木乡镇开展实施。为全旗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储存、代销售、代烘干、代加工等服务一体化。

七、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快推进科左中旗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舍伯吐电商扶贫产业园和贫困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建设,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两个电商园全部投入运营。

2、尽早进行筹备,做好前期工作,办好第三届“达尔罕年货节”。初步计划仍在沈阳市、长春市、通辽市等地举办“达尔罕年货节”系列活动。

3、加快推进“达尔罕全牛宴”特色餐厅建设步伐,力争早日为全旗人民奉献出极具民族特色的、精美的“全牛盛宴”。

4、4月份在保康汽车园区举办首届汽车展销会。

篇5

一、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农牧民收入稳步增加。

上半年预计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含农场)达30657万元,比去年增加8457万元,同比增长38.1%;农牧民人均收入(不含农场)1048元,比去年增加353元,同比增长50.8%;农牧民人均劳务创收77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元。

二、粮棉生产稳步推进,设施农业步伐加快。

*年,我县小麦播种面积10.3万亩,单产466.17公斤/亩,较去年增加3.77公斤/亩。其中冬小麦8.5万亩,较去年增加44475亩;平均单产470.65公斤/亩,较去年增产8.25公斤/亩;总产40005.51吨,较去年增加21266.51吨;春小麦1.8万亩,平均单产445.0公斤,总产8010.0吨。完成优质小麦亩产550公斤高产技术推广0.375万亩。完成复播作物播种面积8.7万亩,其中套种黄豆面积7.7万亩。

综合我县实际和棉花市场行情,今年我县在棉花生产品种布局上作了适宜性调整,今年全县种植棉花面积72万亩,其中长绒棉种植面积48.37万亩,陆地棉种植面积23.63万亩。上半年,全县已落实新建温室土地面积149.8亩,新建大中小拱棚面积7460亩,亩均效益万元以上设施农业面积2300亩。全县已投入生产的日光温室面积3235.2亩,大中小拱棚面积8594亩。

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全面展开。

围绕节本增效,高产栽培,丰产增收任务,在已有成熟实用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高新技术进行科学组装、配套,不断改进完善作物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大面积推广运用,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

1、大面积推广运用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

*上半年全县推广果棉间作棉花高产技术面积(陆地棉120公斤/长绒棉85公斤,次宜棉区陆地棉80公斤)4.2万亩、滴灌棉花150公斤(长绒棉100公斤)面积15.08万亩,推广优质小麦550公斤高产技术0.375万亩,落实棉花滴灌高产示范面积(陆地棉180公斤/长绒棉120公斤)0.5万亩,完成滴灌棉田套种小茴香2.58万亩、直播酸枣地套种小茴香12.42万亩。

今年全县落实复播作物面积8.7万亩,其中复播套种黄豆亩产50公斤以上面积7.7万亩、复播套种特色经济作物0.8万亩。冬小麦播种面积计划种植12万亩以上。

2、大力推广运用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技术,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根据全县土壤调查,结合历年土壤养分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提出全县各乡(镇)、村(连)施肥推荐方案,并印发给各乡(镇)、村(连),使全县农田施肥配比更加趋于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年上半年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65万亩,完成“3414”肥料试验10个。

3、狠抓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确保农作物生长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充分发挥病虫害四级网络监控体系,认真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年上半年我县各类病虫草害发生面积57.6万亩次,防治各类病虫草害57.6万亩次,其中:棉花病害防治5.7万亩,农田杂草防治33万亩,果蔬病虫害防治18.9万亩;推广“绿色植保”(无害化治理)6.5万亩;结合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及时各类病虫预测预报18期,制作农事顾问电视专栏5期。测报覆盖率达95%以上,准确率达90%以上。

4、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针对以往我县棉花、小麦、玉米种植品种多、乱、杂的局面,加快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狠抓种子田的申报、办证、标牌生产制度和田间检验工作。全县共四家制种单位申报32660亩制种田,我局严格按照产地检疫规程进行操作,并建立和完善产地检疫田间档案。*年全县72万亩棉田全部使用良种,良种覆盖率达100%,落实棉花原种繁育田面积0.6万亩,落实小麦种子田面积3860.5亩。

5、农村能源环保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农田“白色污染”治理成效显著。据调查统计,*年上半年我县农田废膜亩均残留量2.41公斤,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二是狠抓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面积落实和技术指导。按照无公害技术操作规程,全县共落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25万亩,占农业用地的10%以上。三是加快农业检测中心体系建设和计量认证步伐。现农业检测中心计量资格认证前期工作已基本就绪,并已提交上级部门审核验收,力争年底通过资格认证。四是农村能源建设有新起色。今年全县大力实施农村户用沼气2500余户农户,现已建成565户沼气池,已建沼气池使用率达50%,建立沼气服务站5个,其中县级1个、乡级4个,目前上级部门资金还末到位,现乡村级服务网点规划选址、人员配置等工作已准备就绪,等上级部门资金到位后启动建设,确保沼气服务覆盖面达到100%。

6、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充分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三下乡”活动,采取集中培训、举办讲座、现场授课、试验示范等方式,开展以农作物高新技术、节本增效实用技术培训,同时还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现场会、观摩会、检查评比等活动,促进交流和宣传。联合科协、科技局计划开展绿色证书培训人数170人,现已完成绿色证书培训53人,目前节水滴灌、户用沼气、设施农业培训班正在进行之中,截止目前全县共培训农牧民实用技术人数达6000人。

7、狠抓防雹减灾体系建设,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上半年全县共发生重大天气过程8次,累计防雹作业252班次,作业高炮炮弹2982发、火箭弹424枚,保护农田面积约90万亩,有效遏制了冰雹灾害的发生。

8、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促进农资市场规范运作。上半年,我局牵头组织农技、种子、农业检测、工商、质检等部门对全县的农资市场开展了3次集中式拉网检查,共检查了52户种子经营户、4家制种单位、25家店面、30个流动摊位销售的农资,共出动执法车辆13车次,执法人员72人次,累计检查各种农药、微肥、生物调节剂共计60多种,合计4000余吨,产品合格率达95%;调运检疫300余吨棉种,产品合格率达98%。有效地净化了我县农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9、狠抓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一是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两免一补、三补贴”惠农政策。近期我局将联合相关部门认真抓好棉花良种补贴政策的落实,切实将棉花良种补贴资金449.4万元补贴资金补贴到户。二是加大对农村“三乱”和各种达标升级活动的治理力度,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确保各项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上半年全县实现减轻农民负担总额3018.6万元,人均减负204.16元。三是严格规范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认真调解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上半年共调解4起农村涉地纠纷案件,处结率达100%。四是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力度,健全了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上半年共完成12个行政村的财务审计,审计金额达944.5070万元,查处违规资金22.4186万元,现金短缺17509元,挪用金额13200元,涉及违纪人数23人,已追回违规资金30709元。五是认真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上半年我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4748人,实现外出劳务创收1288万元,人均创收77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二是农业科技事业经费不足,制约着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三是技术人员素质不高,在高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上,跟不上形势发展和需求;四是乡镇农技站剥离中心后,技术人员岗位流动性大,业务工作严重脱节。

五、下半年工作打算

结合地县“三干会”精神,下半年农业系统将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重点抓好棉花中后期管理、复播任务落实、设施农业任务落实、冬小麦面积落实和管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任务落实、以及良种补贴政策落实等工作。

一是树立全县农业生产一盘棋的思想,充分发挥职能,抓好全县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是加强棉花田间中后期管理工作力度,重点抓好滴灌棉田的田间运行管理、棉田病虫害防治、水肥运筹、化学调控等关键环节,为实现我县今年棉花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全力抓好复播作物和冬小麦播种任务落实。力争全面完成8.5万亩复播任务,重点抓好7.5万亩复播玉米套种黄豆和12万亩冬小麦播种的各项工作。

四是进一步加强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和服务,提高温室生产效益。一是重点抓好新建温室的“五落实”,尽快协调有关乡镇及早动工,完成新建任务。二是及早安排落实秋延茬集中育苗工作,原则上做到秋延后蔬菜生产100%进行育苗移栽。三是提高温室大棚利用率,确保利用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