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20:2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技术培训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技术培训个人总结

篇1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撰写了不少教学论文,并在我校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

    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

    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

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

    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共2页,当前第1页1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大学英语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0―0093―04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外语教学转向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注意力转向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即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这种多媒体教学模式是指把各种媒体和技术整合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的信息进行储存、加工和传播,进而优化英语教学与学习环境。但是由于大学英语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与实际需要还存在差距,他们将教育技术整合于外语课堂教学的信心和能力都有待提高,还未能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中, 即未把计算机作为有机的组成部分整合到外语教学中,外语教育至今还未能由于使用计算机技术而产生根本的变革。因此,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为切入点,分析了在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过程中影响教师进行技术整合的诸多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育的变革正在朝着教育信息化的方向深入。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 还是帮助教师获取信息、教学科研、培养能力和增长知识的一种手段。现代社会中,外语和教育信息技术之间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网络上的大量信息,特别是许多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基本上都是用外文, 尤其是用英文书写的。外语教师可以从各种资源中选择各类所需信息,将其应用于教学。这就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跃[1]认为,教师应具备九大信息素养:①信息获取能力;②资源整合能力;③ 网络工具应用能力;④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能力;⑤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驾驭能力;⑥信息时代的学习评价能力;⑦利用网络进行交际的能力;⑧网络道德修养;⑨终身学习能力。这九大素养的培养与教育技术息息相关,但这些要求目前还是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一大挑战,因为教师们尽管在语言方面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 但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 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还是不尽人意的,而时展和教育改革又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今后必须具备这些信息素养。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环境下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 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迫切性

整合指的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教学系统中处于分化状态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的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 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和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 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整合主要是针对外语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来促进师生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及以人为本学习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构建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形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2]

对于英语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Johnson[3]认为,教师面临的问题通常是由教学实践所发生的社会、文化、经济及教育背景所引起的,也就是学校和课堂。然而这些问题并不主要是由计算机辅助学习这一模式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英语教师经历着由学校和课堂这些环境因素变化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人们在校内外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技术,学生们在网络世界里跟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合作,个人电脑在课堂内外的联网使用,使得纸质材料和音响设备在课堂上显得有些过时了。在这种信息环境下,应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外语教学就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Beatty[4]指出,目前对CALL研究的核心已从是否在英语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转向了如何使用技术及为何目的。Hubbard[5]也认为:CALL的未来是与英语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自己选择用于教学的技术工具,决定着学习者上课时所处的技术环境以及学生如何使用这些技术。此外,日新月异的教育信息技术和无处不在的技术环境都赋予教师在将信息技术成功整合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跟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为了将信息技术成功地整合于大学英语教学,教师们必须在培训的过程中熟悉并学会使用这些技术。

为了解大学英语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笔者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调查了上海三所大学的50名大学英语教师,其中男教师18名,女教师32名。 br>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1):虽然很多教师意识到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在课堂上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英语课程的做法并不普遍。参与此次调查的大学英语教师,无论其信息意识、知识和能力,还是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英语课程的操作技能,都没法达到实现二者有效整合的要求。数据显示,由于受到教师自身的信息意识薄弱、信息技术能力不强以及学校硬件环境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只有少部分教师能在英语教学中经常使用现代信息技术(28%)。在曾经接受过系统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英语教师(20人,占40%)中,仍然有40%的人认为培训的结果不能完全满足在课堂上实现技术整合的需求。这表明英语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与课程整合这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认为,在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背景下,为了让教师熟悉和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大学英语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已经成为当前的一种迫切需要。

四 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中的诸变量关系分析

对于影响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中的各种因素,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都做过分析和调查,他们认为,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自身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学校的技术资源和技术实践以及学校的有力支持等都是影响外语教师进行技术整合的因素[6]-[8]。Mumtaz[9]和 Penuel[10]也都指出,教师所接受过的技术培训,使用计算机技术的态度及学校所具备的技术资源和技术支持等因素,都会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认为,在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诸变量中,主要变量是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教师,环境和学生等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图1中,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诸变量中的核心变量。这是因为,我国当前很多高校都在展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到计算机辅助学习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学校还为大学英语教学配备了所必需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语言实验室,在硬件上为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打下了基础。而当今的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信息技术能力,他们在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应用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教师已经成为了学生知识来源的众多渠道之一。在此背景下,教师要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进行提高。

国外研究也表明,有组织有准备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比教师变量和环境变量更有利于技术整合[5][11]。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整合中的一个变量,之所以能在整合中处于核心地位,主要是因为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师们的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而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又是决定教师能否将技术整合于课程的关键因素;通过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及对信息技术的关注等在培训后都会有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还会影响到学生。英语教师们通过有效的培训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教学中可将能利用到的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媒体,如多媒体电脑、投影仪、数码相机等整合到教学中去,并能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文件、模型、幻灯片、挂图等,再加上自己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从而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满足学生多元智能开发的需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主观能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不是一个单一建构,即教师是否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这一片面的理解。相反,它是一个包含多层面的整体建构,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用信息技术配合不同的教学目的,也有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互动,还有鼓励学生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等等。所有这一切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都是以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为前提的,而要实现这一前提就要依靠教师们去接受系统的、多层面的教育技术培训。

在教师变量层面, 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教师利用新信息技术的能力,即必要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 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等,都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同时,教师变量的各要素都直接对教学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学环境的改变。在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下,教师通过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从而又会影响到学生变量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各要素。

环境变量主要指硬件和软件,其中硬件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语言实验室和教材等;软件则指教学目标、学校技术整合的大环境和领导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支持等等。环境变量中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语言实验室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但同时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它们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但是,环境变量中的软件因素容易被忽视。例如不少学校花了大量的财力建设语言实验室,购置电脑设备,领导却忽视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教育技术培训,教师也不注意将技术和具体课程的目标相结合等,从而导致这些现代化信息设备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因而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因此注重环境变量中的软件建设是课程整合中又一大关键因素。相对于其他变量,环境变量与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相对孤立一些,但国外已有研究者就缩小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差距做过一些尝试,例如针对实际课堂情景为教师设计的技术培训、鼓励教师之间在技术实践方面的合作等[12][13]。

最后,学生变量既是整合的受益者,也是推动力之一。整和的终极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更为有效地学习,整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挑战,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发展。同时,学生的需求从一定程度也会对环境变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促使环境变量中软硬件的改变,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从该模型图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学生,环境等变量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整合的目标。其中教师、学生和环境变量会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发生和发展,而作为技术整合推动力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又决定着整合的成败。只有这几个变量的有机结合和合理发展,才可共同推进信息技术和外语课程整合的顺利发展。

五 结语

信息技术与大学外语课程整合的终极目标是促使教师将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于课堂中,从而更好地让技术服务于教学。这一过程的实现受到多种变量的影响,其中外语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是最主要的因素。教育技术培训本身又是一个多层面的建构,其内容需要进行系统分析和挖掘。有研究认为,外语教师之所以不擅长将技术整合于课堂,并不在于课堂上是否具备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而在于外语教学目标和教师,学生,教育、信息资源及课程目标、教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或者是教师在将技术整合于课堂方面并未表现出很大的信心[14][15]。因此,我们需要多角度、多方位地系统分析和研究影响教育技术和外语课程整合的诸变量间的关系,不断完善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使之更好地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对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我们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1) 大学英语教师需要何种类型和程度的教育技术培训?

2) 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的形式有哪些?

3) 那些有着更多或更好教育技术培训经历的教师是否更有可能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

4) 何种形式的评价机制能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鉴于大学英语教师在以技术为导向的课堂上的协调功能, 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在协调各种关系的平衡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既要充分重视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同时又要兼顾其他变量在技术整合过程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将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于外语课堂中。

参考文献

[1] 王跃.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9大信息素养[J].教育技术资讯,2007,(1-2):13―15.

[2] 陆宏,孙月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3] Johnson, K. E. The role of theory in L2 teacher education [J]. TESOL Quarterly, 1996, 30(4): 765771.

[4] Beatty, K.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2003: 14.

[5] Hubbard, P. CALL and the future of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J]. CALICO Journal, 2008, 25(2): 175188.

[6] Lam, Y. Technophilia vs. technophobia: A preliminary look at why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 do or do not use technology in their classrooms [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2000, 56(3): 389420.

[7] Meskill, C., Mossop, J., DiAngelo, S. et al. Expert and novice teachers talking technology: Precepts, concepts, and misconcepts [J].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2002, 6(3): 4657.

[8] Meskill, C., Anthony, N., Hilliker-VanStrander, S. et al. CALL: A survey of K-12 ESOL teacher uses and preferences [J]. TESOL Quarterly, 2006a , 40(2): 439451.

[9] Mumtaz, S. Factors affecting teachers’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eacher Education, 2000, 9(3): 319341.

[10] Penuel, W. R.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s of one-to-one computing initiatives: A research synthesis [J].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06, 38(3): 329348.

[11] Kassen, M. A., Lavine, R. Z., Murphy-Judy, K. et al (eds.) Preparing and developing technology-proficient L2 teachers: CALICO Monograph Series Volume 6 [C]. San Marcos, TX: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Institution Consortium (CALICO), 2007.

[12] Debski, R.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project-oriented CALL [A]. In Hubbard, P. and Levy, M. (eds.), Teacher education in CALL [C]. Philadelphia, P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6: 99114.

[13] Egbert, J. Learning in context: Situating language teacher learning in CALL [A]. In Hubbard, P. and Levy, M. (eds.), Teacher education in CALL [C]. Philadelphia, P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6: 167181.

篇3

通过本次的培训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通过培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我们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并初显成效,可以说终于尝到了信息化教学的甜头。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但是,信息化教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年了,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6月,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山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辅导教师的网上远程学习,在这之前,已经参加过初级培训的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当时就已经确实感受到远程学习的优越性,使自己在教学理论上又上一个台阶,在此,我记录一点自己中级培训以来的一些收获。

一、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

此次培训,在每个学习模块中,都设置必选案例和可选案例,这些案例非常有代表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会遇到的情况,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现代教育技能得到了提升。

随着学校信息化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也得到了更为有效的整合,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的,通过这次几个模块的学习,使我掌握了更多的电脑操作技术,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4

     一、师德修养

     1、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师德启思录》学习,时时处处为人师表。

     2、工作中,学以致用,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博大的胸怀,演绎人性的大爱。

     3、能按时参加进修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主学习,在教学中,不断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之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个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习内容与措施

    1、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

    lntel teach to the future,是为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而设计的。在此基础上,根据美术学科特点,熟练的在课堂上播放课件,业余时间制作课件,用以展示课程相关的作品、范画。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学习方法:利用网络,以中文教育资源网站问依托,以《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为重点教材,学会在课堂教学中使用microsoft'excel。建立excel式学习档案,并建立参赛作品连接,资源共享,师生互动。

    2、学习内容:精读了《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师心理健康》。还学习了《儿童像科学家一样》、《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等书目,并认真做了学习笔记。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信息技术;社区教育;有效性;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G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53-01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得到大家的认可。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工作繁忙的社区工作人员来说,怎样培训更具有效性,是一直在寻找的答案。使用案例教学法对社区人员进行培训是培训实践的课题之一,因此,需要探讨的是:案例教学在何种情况下更为适用?一旦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应该如何保证它的有效运作?总的来看,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培训者把这种模式的优势发挥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二、提高案例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对于社区人员的培训,可以通过完善每一个实施步骤来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从培训者的角度来说,就是做好整个培训过程的管理工作。不妨先来看一下实施案例教学的三个基本步骤。一是案例呈现:培训者通过分发阅读材料、介绍相关背景、展示音像素材等方式,吸引社区人员对案例内容的关注与兴趣。二是讨论分析与实际操作:社区人员在培训者的引导下,明确案例中的问题所在,分析疑难情境,找出操作的难点,提供备选方案,探讨如何实施和操作。三是概括总结: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上述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对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下面,从三个基本步骤入手,分别探讨如何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1)案例呈现。首先,案例呈现环节会涉及案例选择的问题,也就是培训者决定把什么样的案例呈现给社区人员。案例教学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案例的运用,案例本身的选择是否精当可以说是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可以用作案例的操作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案例的实用性,不实用的不能拿来作为案例;第二,案例的疑难性,那些平淡无奇、让人一目了然的操作,不能称之为案例;第三,案例具有典型性,透过它可以反映出类似的情况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给人以一定的启示。其次,从入选案例的内容来看,它最好是既能贴近培训目标,又能吸引社区人员。从入选案例的数目来看,应当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案例太多,像走马灯似的轮番轰炸,必然会打断整个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流畅性,同时导致每一个案例的研讨由于时间的关系而无法深入下去,造成讨论不够充分、观点肤浅。

(2)讨论分析与操作。讨论分析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流于形式的讨论可以说是案例教学的致命伤。为了确保讨论的质量,培训者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帮助社区人员为参加讨论做好准备。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讨论刚开始时容易出现的“冷场”,对刚接触案例讨论教学法的社区人员尤其有效。二是营造积极主动、轻松融洽的讨论氛围。培训者要尽量消除妨碍社区人员充分参与讨论的种种疑虑,培训者可以建立促进社区人员参与讨论的激励机制。要让社区人员知道:他们这门课的成绩将部分地取决于自己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三是提出一些有利于讨论深入展开的基本规则,通过这些规则来保证参加讨论的社区人员有平等的发言机会。培训者可以限定每个人发言的时间和频率,例如,事先限定每次发言不得超过多少分钟;要求每个人发言之后,至少要等其他三个人发了言,他才可以再次发言;规定小组发言代表不能总是同一个人,等等。四是必要时适当引导社区人员讨论的方向,调整讨论的进程。培训者可以在进行表述、梳理和汇总之后,让大家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讨论。这一过程,将有助于社区人员调整自己的视角或改进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案例讨论的深度。五是实际操作与展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练习过程,在讨论的基础上,社区培训人员接下来要在电脑上进行实际操作,把案例在电脑上做出来。培训者要及时指导,保证他们遇到的困难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待所有人员完成之后,再进行展示。社区人员可以交流自己的经验和不足,这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3)概括总结。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培训者要说明案例中的关键点,揭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帮助社区人员对案例产生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还要对社区人员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简要的评价,指出他们在该案例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鼓励他们在今后的讨论中继续积极参与。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对培训双方的要求都比较高,培训者尤其需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多重角色,做好案例讨论的设计者、主持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并从根本上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案例教学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操作性强的特点,被应用于社区人员信息技术培训中,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利于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人员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梁俏,林琼.微课在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2).

篇6

信息素养内涵

信息素养一般是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指基于网络获取、分析、生成、使用和创造信息的综合素质。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要求,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现代的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当中,主要指学科教师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技术与本学科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育下信息素养培养的意义

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当代教师适应信息社会要求 信息素养已成为公民必不可少的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它能使人们在整个一生中有效地寻求、评价、利用和创造价值以达到其个人的社会的职业的和教育的目标。教师每天要吸收和传播各类信息,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不仅是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还是有效指导学生提升信息素养的前提。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最好的技术如果没有与使用这种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它在教育环境中就毫无用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表明,信息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主体地位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基本条件和保障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人的信息化,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应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将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责应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冲击,教师还应在教育观念上跟上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教育发展中加强自身的提高和发展,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化教育下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

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进行有效的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首先得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帮助教师提高对信息素养的认识,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不断强化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明确的理论认识。

营造良好的教师学习信息素养的氛围,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首先,为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提供必要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如为教师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鼓励教师多在网络上学习应用,使网络活动成为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其次,开展竞赛活动,搭建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再次,建立学习团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由于年龄、学科结构等因素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可以结合学校教师队伍的团队建设,进行信息素养的共同提高。第四,学校办公信息化,促使教师提高。采取办公诱导的方式,促使教师学习提高。如电子教案、教师个人学习空间、教师工作QQ群、微信群,电子白板在课堂应用、教师的工作计划、总结及教育教学常规的一些材料均用电子信息的手段等等,充分创造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开展针对性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必须通过接受适当的计算机学科培训达到对计算机硬件和现代通讯设备的初步认识,理解信息来源、途径和方法。信息素养应从培养教师大胆操作和实践开始,只有首先克服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畏惧心理,信息的情感和意识加强了,才能提高信息知识容量和更高层次的应用信息的能力。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网页制作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一系列课程的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有机整合,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培训最终目的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使用信息技术的思维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量。因此,必须鼓励教师尽可能多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将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能,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更加深了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搭建教师展示平台,提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鼓励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此外,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育活动,这样一方面开阔教师的眼界,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篇7

论文摘要结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实践,从培训定位、培训内容与实施、培训评价及培训后措施几个方面,思考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效能,提出培训过程中要突出强调培训者和学员不断的反思,采用传递理念、互助行动、竞赛检验、观摩展示的形式开展教育技术培训以及培训后确保培训成果的措施,希望藉此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有所启发。

教育部2004年12月正式颁布的《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江苏省的“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选择祝智庭教授主编、北师大版培训教材,以“江苏教师教育”网站为技术和学习平台,学员培训由1天的面授和45天的网络远程培训组成。作为此次培训项目的参与者,笔者对教师参加此次培训的效能进行了积极思考。笔者认为,虽然此次培训项目教材、平台统一,但作为培训者,应该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培训方式、整合合理的培训内容、采取科学的培训策略,只有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的交互优势,才能搞好这个培训项目。

1培训项目的定位

通常所说的教育技术能力,实际上是能力的一个集合,它包含了若干的子能力,它们分别是设计能力、开发能力、管理能力、应用能力、评价能力[2]。在培训中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是全员培训,培训的学员包括从校长到普通学科教师,他们大多将教育技术培训自然地等同于计算机技能培训,因此大都抱着一种应付但又无可奈何的情绪。

因此,作为培训者,首要的任务就是改变学习者的理念,在有限的面授时间内,必须要让学员明白培训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和应用水平,要让学员明明白白地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教育技术”。培训过程要始终围绕提升教育技术能力展开,要让学员非常清楚地感受并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绝不等同于“物化形态的信息技术”,明确项目的定位。

2培训内容与实施

教育技术能力的养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教育是动态的,教育技术也必然是动态的。因此,培训者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技巧对于培训的效果影响显然是巨大的,正如英国教师培训署在总结影响“新机会基金”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时所指出的:在培训者方面,“培训的质量并不取决于培训者是不是专业信息技术人员,而是其教学经验和培训技巧”[3]。

针对此次培训的形式与特点,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然的。根据学员的学科专长、教学风格、教学惯例,程序性与情景性的知识和工具要素构成,在面授时就建立若干学习小组并指定组长,随后就将小组搬进课程讨论区,延续随后开始的45天网络远程学习。由小组确定学习的范围和目标,运用启发式和对话式学习方法,强调思维训练,注重激活已有知识经验,灵活选择最佳技术工具,鼓励不同观点,致力于通过模拟情境解决真实问题。

2.1面对面的传达,理解什么是教育技术由于采用网络平台的远程培训,在仅一天的面授中,培训者与学员的面对面交流机会有限,培训者必须紧抓教育技术培训所要传达的新理念和新理论,调动各种资源(包括人力和物力),运用有效的策略,组织活动: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强调培训过程中的体验,通过小组活动,突出混合式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充分展示教育技术的魅力,而绝不是“带领学员划重点以应付考试”。

2.2充分运用班级讨论区,养成思考合理运用教育技术的习惯网络的最大优势应该是其强大的交互能力。网上学习以班级为单位,网络课程中要完成的任务有课程内容浏览、测验、作业以及班级讨论区(论坛)。学员完成网络课程浏览、测验及作业是非常简单的,但一定要让学员明确,完成讨论区的讨论任务是有相当难度的。讨论区内可根据学员的学科等进行分组,在讨论区中设立场景,要让更多的学员分享教学情景中的教学活动,参与讨论。

在班级讨论区中进行讨论,虽然是培训合格的必要条件。刚开始培训者必须要加以引导,否则讨论的内容大都是有关如何应付考试的话题,培训什么和为什么培训被淡化。培训者必须在开始就向他们提出一些需要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如“教育技术能做什么”,“你对课程整合的看法”,“你觉得技术重要还是理念重要”,“我在教学中运用媒体不合理的地方”……学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会提出许多新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培训者可以转向其他班级提出来,在更大的区间内交流讨论。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学员不像课堂中容易受到约束,因此培训者要努力督促学员参与学习与讨论,使他们养成习惯,从而初步达到教育技术培训的目。

2.3以学员带动学校,在学校发动一场教育技术革命校校通使一些学校有了计算机,但被用来应付检查。管理者思想观念落后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总是受一定的教育思想影响或支配,观念变革是先导。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校长的观念更新尤其重要。就某些领导而言,由于其对教育信息化认识模糊,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到学校对信息化教学工作的具体部署,从而影响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与提高。有的校长本身就是教育技术培训学员,更要借培训之机使校长改变传统的观念,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所在。即使没有校长亲自接受培训,也要趁培训之机,借学员的热情,激发周围教师的教育技术热情,从而在学校从上到下发动一场信息技术革命。

3培训评价

此次教育技术培训的评价主要有3种手段:一是教学内容及其中的测验,这是统一的一个内容体系,主要以基本知识和概念为主;二是作业,根据培训基地的统一部署,作业基本也是统一的,虽然可能完成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往往不能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现实问题;第三是班级讨论区,要求学员积极参与讨论,根据讨论的情况评分。

笔者认为,这几种方式中,最能体现教育技术内涵的评价就是学员参与班级讨论区讨论。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首先,它对文档的收集和整理已经全部数字化、网络化,非常便于形成过程性档案袋,快速反馈;其次,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培训者与学员都参与评价的实施,同时学习者在实施评价时既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第三,评价注重的是评价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评价应定位于鼓励教师,强调体验,关注学员学习过程的表现,并且由于是网络远程教育,所以评价应尽量减少记忆性内容,从协作学习的角度考虑,对最终的教学设计、学习方案、成果展示给予客观评价,培训者要及时总结问题,作出判断,肯定成绩。

由于“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是全员培训,并且是网络远程教育,培训者的时间精力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位学员,培训者对学员的印象更多的应该来自讨论区学员的参与。要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讨论,讨论的内容与话题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确实得到提高,这就是培训评价的意义所在。

4培训后措施

教育技术培训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应付教育技术能力考核,而是课程改革的新起点。在培训过程刚结束时,培训者应协助学员克服培训后的茫然,指导学员个人并通过他们在其所在学校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技术能力提高计划”,将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

培训后的教师应该把新的理念、新的理论大胆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当中去。由于培训后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才去参加教育技术能力考核,因此也为教师继续不间断学习提供了动力。培训者可按班级建立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核QQ群,建立邮件组,相对有组织地、长期性地讨论教育技术。

5结束语

在职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要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强调主体参与,动手动脑,使学习者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轻松学会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并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传递理念、互助行动、竞赛检验、观摩展示,通过首先接受培训的教师来带动整个学校的教育技术研究和运用氛围。

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教学设计,在培训过程中要突出强调培训者和学员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是个人行为,还是学习的一部分,反思是个体建构与社会建构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不仅可以促进个体反思,而且与他人交互可以更新自己学习的思维和讨论方式。培训过程中的反思,由于参与反思的个体多,因而成长需要就多,也容易得到他人对自己表现与理解的反馈,容易就实际问题进行审视,从而找出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20-21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多媒体

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对教育发展起到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正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教师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学的各个领域的形势,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中去,才能避免被教育现代化快速更新的大潮所淘汰,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教师提供发展的大舞台。

一、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虽然班级教学仍然是组织教学的主要形式,随着幻灯、录音、影视、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逐渐发展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应用多种媒体”的教学模式。

以我自身经验来谈,我所在的学校教学设备就比较先进,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每位教师都能娴熟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尤其在突破重难点时多媒体教学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我校不断引进先进设备,供在校老师学习并鼓励老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设备应用到教学中去。

针对小学生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将学习内容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建立小学生入学初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发展潜力。

通过对近几年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研究资料进行翻阅,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多媒体技术能够很好的将学习内容和思维过程很好地用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同时,先进的教育技术也能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增光添彩。同样的教学内容,有了媒体的帮助,就可以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式,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了媒体的帮助,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使教学得到优化,让教师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不断提高学生认知层次上。

此外,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信息技术更是一个功不可没的好帮手。很多乐于学习先进教育技术的老师,不断钻研技术的使用,并在使用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和环节,在总结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自成一派。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使用中仍存在的问题

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的接触所学知识、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等优点都是信息技术能够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占有绝对主要地位的原因。但是,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成为了牵制整体教学质量进步的不利因素。

(一)多媒体展现形式过多,影响教学效果

低年级教学时,重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中,图、文、声并茂,使课堂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量大,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有利于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视频动画的形式更是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追求形式,过于频繁地变换花样,颠倒了教学和技术工具的地位,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注意到运用多种媒体呈现形势,一味增加信息量,而忽视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认知水平处于低级阶段等特点,使得学生一时难以消化,难以产生师生间的互动。时间久了,学生接触的形式太多,也就难以对学生再产生吸引力。

(二)教师过于依赖课件,压缩学生自主探索时间,降低教师专业技能

先进的信息技术,有利于优秀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教师很容易找到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目了然,方便快捷的同时,其实是在扼杀学生的思维发散的能力。在低年级教学中还是应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规律,过于频繁地使用课件演示,会压缩学生自主探索时间,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此外,对于低年级学生来时,老师的亲身示范很重要。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指导部分,教师的板书示范很重要。许多教师依赖于课件演示,但是很多孩子仍然难以将屏幕演示迁移到实际书写中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教师的专业技能的锻炼与提高。

(三)校园设备跟不上,教师学习愿望低

先进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现代的教学理念日益更新。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目前还不能保证每所学校、每个教室都配备齐全的多媒体设备,所以设备不齐,也难以带动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

此外,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比教育历史上任何时候更离不开信息技术,甚至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翅膀”,但也势必会提高对教师的技术水平的要求,牵扯教师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探索技术的使用。有部分教师还没有认清信息技术时代下教师的角色定位,没有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因此会怠慢与新技术、新理念的碰撞,信息技术的优点难以发挥,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着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

三、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针对在教育实践中所发现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过程存在的问题,在翻阅前人研究资料之后,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用以推动低年级教学实践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要学习如何进行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最优整合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时普遍感到教学过程不错,效果却不理想,还难以做到教学形式和教学质量的双赢。这其实是教师没有很好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工具进行整合。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是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学生更好地学习而服务的,教师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绝不能过度地使用和依赖多媒体设备,而降低了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

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高直接受到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影响,所以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解决这两个问题。因此,若展开对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的培训,不能仅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和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如何进行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最优整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整合和创新能力,使教师能自如地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的最优处理,高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推动效用。

(二)教师要认清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形势,正确定位,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绝对的主人,他更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认清形势,接受新鲜的教育理念,给自己赋予新的角色定位。教师不再是知识来源的唯一渠道,如果想要信息技术为自己教学更好地服务,而不是阻碍个人专业发展的话,那么教师就需要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学习者和实践者,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当中去,这样才能不被这个改革的时代浪潮所淘汰。

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才能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方法的变革的巨大推动作用和在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帮助教师建立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三)重视技术硬件设备以及技术应用培训,形成数字化办学特色

要想结合先进技术工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但是很多教师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却苦于硬件设备的落后。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并鼓励教师的专业发展愿望,努力增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硬件设备,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

具体可以安装多媒体CAI网络教室、投影机、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展示台、白板等设备。学校还应具备专业的电教工作人员和数字管理人员,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熟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为学校、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其次,专业人员要对在校教师进行及时的培训,不断更新技术知识,让教师在第一时刻接触到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

此外,还可以组织教师集体研发具有自己办学特色的多媒体教学软件,集思广益,总结、创新出最优的教学设计,制作出优质的教学软件,并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校内师生共享,这样既提高了教师们教研水平,增强了师资队伍,而且还形成了学校特有的数字化办学理念和特色。

(四)建立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

篇9

(一)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导致教师素质不高,教育相对落后。特别是英语教师存在数量不足,质量偏低的现象。一方面,有正规本科学历的英语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学校工作,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原有的少数英语骨干教师“跳槽”到好的学校或其它行业。中学英语教师学历偏低,专业背景不够合理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善。根据调查结果,甘肃农村地区(包括民族地区)的中学英语教师中,接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的外语教师只占总数的15.4%,而且全部是通过自学考试、函授或成人继续教育等形式完成的本科教育课程;24.2%的英语教师缺乏正规的英语教育专业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大都是通过短期培训上岗的其它专业教师。低学历背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低专业知识水平和低语言技能,在教学中突出地表现为语音错误、语调变味、讲解不正确、目的语文化知识欠缺等。大多数农村英语教师习惯于用汉语、方言或民族语言讲授英语,有些甚至长期不说英语,造成口语能力下降,难以张口。而且,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很陈旧,难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因此,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成为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储存、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它的内涵包括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和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储存、交流、应用的方法)。在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指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英语学习环境,介绍语言知识;利用网络英语资源开展语言学习和教学。但是,西部农村地区的中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容乐观。首先,西部农村地区地处山区,属于经济落后地区,一部分一线教师对信息技术一无所知,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英语教师也不是很多。其次,即使参加过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也会由于没有受到和英语学科知识整合的培训,在教学实践中不能顺利、熟练地应用技术。“缺乏教学必备的网络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整合于英语课程的能力”制约了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西部农村英语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利用信息技术的英语课堂教学被证明要比传统的“粉笔+黑板+教材”的讲解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将成为衡量英语教师质量的一个标准。因此,提升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发展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能力应该成为英语教师培训的重点。

(一)信息技术的培训要为学科教学服务

到目前为止,各培训项目或教育部规定的信息技术培训大都以计算机知识和上网知识为主,属于政策性的普遍培训,难以满足各科教师的具体需要。而英语教师最需要的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获取和课程相关的资源,如何选择、处理、储存和呈现这些资源,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网上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既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大量的素材,又可以为教师的自学提供方便。英语教师不但要学会利用网络教学和自学,而且要学会网络教学管理。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需要专门的指导和亲身实践。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专业知识教学结合的培训有利于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和知识素养的提高

英语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英语语言能力一般指听、说、读、写等能力。英语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体现出英语语言水平的高低。英语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是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作为英语教师,没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自然难以胜任英语教学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平台。尤其在缺乏英语使用大环境的我国,网络为广大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使用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英语学环境缺失所造成的影响。英语教师要教学生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开展英语学习,首先自己必须学会学习,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这些技能的获得,一方面必须通过英语教师自己的不断摸索和尝试,另一方面,还应该得到培训机构的正规训练。特别是那些语言技能较差的老师,更需要这方面的培训。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专业知识结合的教师培训的作用

1、示范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接受培训时,培训者采用的方法及示范往往给他们很大的影响。大多数教师都遵循这样一种定势,即用自己的老师教自己的方法去教自己的学生。要使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培训者就必须身体力行,为受训教师提供通过技术促进教与学的范例。许多在职英语教师承认他们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起到技术使用的示范作用,因为他们缺乏这一方面的技能。他们愿意使用录音机等简单设备,而不想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特别是那些工作了十多年的在职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对他们来说是完全的新鲜事物。因为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他们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在教学中,他们觉得传统教学比使用技术的教学更得心应手。而一般的英语教师培训倾向于理论讲解,教师实践的机会少,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离,教师回到教学岗位后不能很好地运用。所以,对在职英语教师的培训,培训者应多使用技术,为学员提供良好教学的示范。

2、亲手操作的作用

理论知识学习必须和实践有机结合,否则知识难以转化成技能。一些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的英语教师虽然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技能,但是他们反映没有得到将技能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中的训练,因而技术的学习对他们在课堂上的使用并没有多大帮助。在英语教师培训中,各培训机构应该创造条件,多给英语教师亲手操作的机会,在他们实践的过程中,随时提供指导,这样受训教师才能获得良好的实践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才能运用自如。从而为自己的学生树立运用信息技术的榜样,使学生自觉运用各种信息资源提高英语综合素质。

三、基于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现状的整合模式的构建

针对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现状,该培训模式主要在于通过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知识的整合培训,使他们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自学和课堂教学的能力,全面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更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一)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整合培训模式的课程内容

整个培训内容分为信息技术与英语听、说、读、写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两大部分。

1、信息技术与英语听、说、读、写

这一部分是针对英语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而设计的。目的在于教会他们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工具搜索、选择、储存相关的内容开展学习。主要包括:听力和口语训练(英语语音、语调的训练和语篇听说训练);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写作练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时间和进度,辅导教师为学员传授下载资料和在线收听的各种技能技巧。这些英语网站大都集英语听说读写于一体,题材广泛,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相应内容,有针对性地给自己“补课”。

2、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

这一阶段主要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进行培训。(1)远程教育设施的使用和远程英语教学资源的获取要获取远程教育资源为英语教学服务,首先必须学会操作基本的设备。西部农村的远程教育设备主要有三种:一是光盘播放设备。该系统主要由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组成。二是卫星教学收视系统。主要由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组成。三是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教室由卫星接收系统、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教学光盘组成。计算机教室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学习环境。以上三种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光盘播放最简单,最容易操作,后两种相对复杂,需要英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使用流程和操作步骤,学习在远程教育环境下选择、储存和应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资源,学会利用各种模式开展英语教学。(2)多媒体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运用多媒体英语教学课件开展英语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一个典型范例。但是,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涉及到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要求英语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因此需要提供专门的指导。

3、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整合培训模式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1)教学阶段:培训者的任务是向受训教师传授技能和学习方法,提出学习目标,管理办法和考核方式;示范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提出具体的和日常教学密切联系的整合任务,如创建适合某一对象的英语听说教学多媒体课件,建立个人学习文件夹等;受训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2)学习与实践阶段:采用自主学习和专家答疑相结合的形式。经过了教学阶段的学习后,受训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受训者如遇到难题,可随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等向专家寻求帮助。(3)巩固提高阶段:反馈评价和总结相结合。完成了实践阶段的学习后,培训者和受训教师一起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开展进一步学习。(4)实际应用阶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包括使用多媒体课件、语音设备和网络等开展的英语教学。

(二)培训效果的反馈与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用来评价教师在英语语言知识方面的提高程度。形成性评价主要考察教师在培训前后课堂教学的变化,以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为主。评价指标包括;

1、语音、语调的准确程度(比学习前有提高,发音基本正确);

听说能力(能听懂简单的对话,能听懂一般英语新闻的主要内容,能使用正确的课堂用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至少达到大学英语四级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2、课堂教学方面的行为变化:

目的语使用的相对频率;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进;技术的使用情况;学生的反应等。

四、结语

篇10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在分析信息时代对传统教育变革影响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时代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阐述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途径。

教师素质决定着教育质量,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要求教师应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技能,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改革。本文通过对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及其培养途径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些许参考。

1、信息时代对传统教育的变革影响

1. 1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 在工业文明中产生的传统教育观念己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必然会引发一场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观念变革包括2层含义:一是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接纳,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单纯是手段的更新,更主要的是由认识时代特征而产生的观念上的认可;二是教育指导思想的变革,由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带来的信息交流,要求每个人都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在大量信息之中分析、挑选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

1.2对传统教育教学的革新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对“读、写、算”这一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产生巨大冲击,使阅读方式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多媒体和高效检索式阅读,使写作从单纯的文本和手工写作转变为多媒体写作和各种自动化输入方式,使计算从纯数学计算扩展为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

1.3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育管理带来无限丰富的内容。管理内容的丰富性、价值标准的多元性、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信息质和量的变动性等,要求教育管理变得更具有专业性、灵敏性和技术性。另外,由于信息的流动性急剧增强,使得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加强保密工作,另一方面又得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产品来传播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这也必然要求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改变自己的管理态度与管理方式。

2、信息时代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

2. 1现代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观念不再只单方面强调如何教,而是更关注学习者如何学习。现代教育观念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学习过程的帮助者、调控者和评价者。现代教育观念追求学习者能力的全面发展,不只是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是社会型人格和能力的全面培养。现代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同,它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面对急剧发展的社会作出的必然反应,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2. 2教学研究与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的研究能力,应偏重实践中应用层次的研究能力,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尝试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总结规律,进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教师来讲,终身学习能力是指教师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能够有意识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不断地学习各种最新的教育理论,保证自己职业能力的适应性。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更新自己的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2. 3信息技术环境下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教师备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有着更加广泛而新鲜的内涵。首先,从设计的观念和方向上,强调运用现代教育观念。它强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一切教学的安排从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出发,改变以往只重视“教”而忽视“学”,造成学习者被动接受、缺乏原创精神的现象。其次,从设计的策略上,强调运用系统观和整合的思想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对各要素之间关系进行协调的、整体的把握。同时强调设计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强调设计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其三,从设计的方法上,强调对学习者的分析,强调师生间的关系和角色的重新定位,强调教学过程的整体化设计,强调信息技术和教学过程的结合,强调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教学策略与方法在学习者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2. 4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信息素养,即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以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

2)多媒体素养。信息时代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媒体。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

3)网络素养。网络时代的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教师应该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开展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电子公告牌或自己制作的网站自己的认知和观点,同时必须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

4)课程整合素养。教师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具备把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 5教育信息资源获取及应用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因而教师必须具备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并能够有效应用于教学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求教师要非常明确地意识到获取教育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获取有关教育信息资源,而且应该具备较强的对相关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资源(如设计撰写课件脚本、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建设专题学习网站)以应用于教学,并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利用资源的最有效的方式,即使运用常规电教媒体或传统媒体,也能体现崭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

3、信息时代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途径

3. 1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主要是培训在校师范生,具体方法是开设选修课、指导毕业论文和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等。

1)开设选修课。开设实用的选修课程,学生可结合兴趣自由选择。课上师生一起分析、讨论课程内容及其反映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鼓励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探索。

2)指导毕业生论文。这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机会,在指导他们的过程中,注意将毕业论文与实际情况及教师的科研题目结合起来,以锻炼学生的创新和研究能力。

3)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都是对此有兴趣的自愿者,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关专业的创作;课下组织学生到外面参观,了解专业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3. 2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终身教育中备受推崇的一种形式,它有助于教师队伍中所有成员提高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3种方式。

1)学位进修。此方式主要指教师为了获得相应学位而参加的进修活动,主要包括本科学位的自考与函授及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学习等。

2)短期培训。这种方式主要是指短期集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进修活动,主要包括由各大学院校、教研部门等组织的短期培训、由政府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