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跟岗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15:5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师跟岗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师跟岗培训总结

篇1

——某县教师继续教育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师培科的指导下,在县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下,既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又真正把培训工作做细做实,成效显著。

一、基本情况

梓潼面积1443.92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全县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45所,其中县城学校7所,乡村学校38所。共有中小学教师1600余人,县城教师440人,乡村教师1200人。

二、领导高度重视,指导督促到位

县教体局范晓彬局长、张仁宝副书记、政工股赵国邦股长特别重视教师培训提升工作,对教师培训作出了重要指示和决定,多次主动参加师培会议,给予指示;积极参与培训活动,给予督促和指导;多次亲自策划县级专项培训。县教体局成立了教师培训领导小组,由范晓彬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张仁宝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相关股室和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县各级培训的组织领导,同时将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师培工作目标年度考核内容。近年来,县教体局大幅度增加师培经费,确保各项培训活动顺利开展;师培设备设施投入持续发力,极大地改善了培训条件。市教体局师培科刘成福科长关心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多次莅临我县指导师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好的培训建议;多次带领我县教师和领导参加国家和省级短期集中培训;多次组织我县教师参加市级培训。

三、近年来我县师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开展“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1.工作措施。

2018年10月我县申报“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成功。为圆满完成国培计划,县教体局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多次召开“国培计划”专题研究会议,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充分整合、利用县局机关股室、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站、学区、学校等多方培训资源,制定了《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梓教体局〔2018〕271号),成立了梓潼县国培领导小组(梓教体局〔2018〕272号)。同时制定了各类管理办法,认真按上级要求组织开展各项国培活动,切实做好“五到位五落实”。

(1)宣传到位,职责落实。通过会议、新闻报道、简报、活动开班动员等多种形式加大国培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校长、教师充分认识到国培工作是国家扶持教育事业、关心教师成长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机会和平台,是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动力。校长、教师提高了认识,就能明白自己在国培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妥善处理好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校长的管理督导职责才能落实,教师参加学习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缓解工学矛盾、确保学员安心学习,县国培办、各学校实施了本校同学科教师顶岗、以空间换时间、分解化小培训时段等办法。

(2)重视到位,人员落实。为确保国培工作有序、有效地顺利开展,县教体局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建立健全了国培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

一是成立了县“国培计划”领导小组、国培工作办公室、国培工作督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

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职责及管理考核制度,权责清析,分工明确、责任到头。制定并实施的主要方案、办法、制度等如下: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团队研修成员考核办法;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学员考核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工作坊坊主、辅导老师、学员考评办法 ;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小学教师线下集中研修活动方案和考评办法;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经费管理使用制度。

(3)管理到位,活动落实。建立健全县、校管理网络体系,管理工作细化到每个项目、每次研修活动。建立健全国培工作管理制度;完各项考核评估细则,确保国培工作管理到位、研修活动开展实施落实到位、考评奖惩到位;坚持并完善对外出研修活动的训前培训、训中跟踪、训后考评的管理机制,使培训成果不断巩固、延伸和扩大。一是对学员外出集中培训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二是积极配合四川师范大学集中培训。如组织学员教育教学研讨、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三是返校后,将学员出勤、记录、心得等情况交进修校进行考评;四是学员回校后,要在学校内进行二级培训或汇报交流后,学校凭考核等级报销差旅费。

(4)督导到位,奖惩落实。加强并完善县、校督导网络体系,层层落实督导责任,传导压力、传递动力,强力推进督导工作。严格考勤考核,做到资料记录详实、情况通报及时、逗硬奖惩落实,保证国培工作制度有力、推进有序、措施有效。如教师工作坊网络培训阶段,除了电话、短信、QQ群、微信群督导外,县管理员、辅导员每周至少两次情况通报,重点加强对学习进度、线下实践研修活动的督促和指导;根据考评细则和督导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5)服务到位,保障落实。为保证培训顺利推进,县、学校均努力为教师学习提供热情周到的后勤服务,落实好学习条件保障。一是保证教师的学习时间;二是保障通畅的网络条件;三是建立返岗实践研修、总结反思的学习舞台;四是搭建成果展示的交流平台;五是营造良好的研讨互动的学习环境;六是解决好教师学习的困难和经费补助,让学员能安心学习、积极学习、认真学习,提升学习效益。

2.国培实施方式

(1)团队研修培训

教师团队研修小学的语文和数学各20人,初中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各10人,分别由张先树,何清萍,杨秀蓉,罗晓蓉,敬纪作为学科牵头教师。

教师团队研修成员每年由四川师范大学组织到院校集中研修20天,到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影子教师”跟岗实践研修10天,返岗和自主研修30天,同时参加网络研修80学时的培训,从师德修养、教学、教研和培训四个维度提升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培训能力,并在返岗实践中至少完成送教下乡和教师工作坊两类项目中的其中一项主持任务。期间县教师进修校与培训机构共同管理考核,多方搭建展示平台,推动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2)送教下乡培训。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对乡村教师需求的调研分析、在四川师范大学首席专家的指导下,以我县教师团队为主体,按照《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实施方案》及“问题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环节认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年4次,每次2天,共计8天/年。有力缓解了我县教师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问题,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自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两年来,各学科送教团队已共计开展40班次国培送教下乡活动, 3500余人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培。

(3)教师工作坊研修

按照《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教师工作坊实施方案》面向乡村教师遴选参坊学员,组建6个学科10个教师工作坊,每坊50人,完成每年不少于80学时的网络研修;并在参加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的学员中遴选工作坊主持人和“三人行”团队,主持工作坊开展线上线下研修活动。一是根据培训计划,各工作坊每年集中培训两次,由四川师范大学学科首席专家根据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收集的典型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对工作坊研修活动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解决策略的指导;二是在专家、辅导教师和坊主的指导下,各研修组长主持日常研修活动,开展以教学中的问题为主的学科专题研究,并督促学员完成网络研修任务;三是督导各研修小组教师切实开展好线下实践应用研修活动,积极推广研修成果,优化教师的日常教研行为,为我县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学辅导与研修管理团队,并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内教师的研修活动。两年来,各坊已共计开展42班次国培线下研修,3500余人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培。

3.国培取得的成效。

到目前为止,近七千人次参与了培训,培养出了70人的本地教学专家队伍,我县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促进了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增强了国培研修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积极应用,推动了我县教育事业提质升位。

(1)促进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两年的国培,我县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坚守教育、奉献教育、引领示范、为人师表,专业快速发展,很多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2)打造了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土培训专家团队。我县和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教育网的密切配合,通过集中培训、跟岗研修、返岗实践研修、教师工作坊研修和送教下乡等系列研培活动,使70名培训团队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培训能力上得到大幅提升。2018、2019两年,我县开展的县级培训和送教下乡培训活动中,教师培训团队有96人次通过上示范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收到了“名优示范、全员提高”的良好效果。教师培训团队现已逐步成长为一支组织者依赖、受训者欢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用得上、干得好”的一线本土培训专家团队,是我县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

(3)形成了特色鲜明、实用有效的研修成果。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为将我县国培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宣传最大化,2020年春季学期,根据县国培办安排,我县国培项目负责人和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六位学科老师精心整理了两年国培活动资料,精选学科优秀教学设计、教学PPT、典型例练卷、优秀教学反思、特色活动、优秀小论文、研修感悟等编撰成学科研修书籍26本(其中项目县6本,小学语文3本,数学4本、科学3本,初中语文3本,数学3本,英语4本);设计制作了29张项目县及学科展板;编辑宣传视频6个;录制了50节示范课;规范建设好了6个教师工作坊。

(二)认真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

近两年,我县精心组织参加了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暨艺术领域教育教学成果展评活动,我县文昌二幼郭桂华老师执教的《糖乐乐糖画》、何金梅老师的论文《浅谈梓潼折席在幼儿园美工活动中的运用》双双荣获市级一等奖,东风幼儿园园长白莉萍在全市作交流发言。认真参与绵阳市“文轩教育杯”小学语文和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暨优质课展评活动。积极参加市教体局组织的幼儿园和特教学校教师提高培训、中小学校长和培训者培训、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及紧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疫情期间网络研修、网上全员师德培训等。凡有市教体局师培科安排给我县的省级、国家级培训,县教体局和进修校及时安排参训人员,认真督促,确保完成参训任务。

(三)县级培训持续发力,努力提高全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1.以生本互动专题研修为载体,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采取同课异构、集众智慧,同课异上、互助提升,骨干示范、专家引领,同课竞赛、打造名师等方式,创新课堂模式,提升教学技艺,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活动组织严实,计划落实,过程扎实。全体参研教师共同感受到:研修长真知,评导识灼见。

2.积极推进教师工作坊工作。根据梓教体局〔2016〕175号《梓潼县教师工作坊实施与管理办法》精神,全县 21个教师工作坊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上示范课、上研讨课、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网络交流研讨、指导青年教师、送教到薄弱学校等,教师工作坊真正成为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中老年教师的加油站。

3.督促各校规范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根据梓教体局〔2016〕194号《县、校区域整合常态培研项目规划》精神,县教师进修校认真督促各校开展校本研修培训工作,要求活动要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既要有集体资料,又要有个人资料。校本研修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让学校充满了学术研讨的风气。

4.积极组织新教师培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增强新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他们的岗位行为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县坚持每学年开展一次新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分专题讲座与跟岗培训。参培教师专心听讲,受益匪浅,整个活动氛围庄重而热烈,有声有色,如沐春风。

5.持续开展专项培训。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时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培训、副校长培训、教务主任培训、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培训等,及时提高管理者水平,为我县教育教学水平上档升位提供管理人才支持。

四、我县教师继续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借助国培,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促使他们很快成长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2.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作用,进一步建好教师工作坊,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平台和展示的空间。

篇2

一、骨干示范,积极发挥培训实践基地的带动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学校积极申报省市学校长和教师培训基地进一步利用实践基地的平台拓展培训功能,形成培训特色,积极发挥基地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跟岗学习培训也是常用的培训形式,其目的是围绕新时期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素养的需求,以实践性取向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基地学校通过提供完善、细致、优质的培训学习课程和环境,通过精心安排教师跟岗学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提高跟岗学习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我校通过组织跟岗学员与名师平等的对话、学员上课、互动评课、外出观摩、聆听讲座等多形式的互动交流。期间研讨了多个课例,老师们从不同角度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很多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呈现了教师个人备课―上课―说课―同行评课的基本流程。直接让学员领略到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学习如何处理学科知识的技巧,能有效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还利用“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的师资力量,接受挂职锻炼、跟岗实践、学习考察、观摩参观、实习见习等实践活动任务和研究工作,及时总结反馈实践情况。例如:成为广州外艺学校毕业生的实习基地;接待师范学院毕业生到校实习;接收美国、加拿实习生到校实习等,不断积累丰富的教师培训经验。

二、科学规划,专业发展,培训行动有方向

国内外的研究资料都表明,骨干教师的成长主要靠自我。优秀教师只能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读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智慧碰撞,才能成长为名师。

1. 拟订个人发展规划,行动有方向

无数骨干教师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必须尽早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教龄不同,性格不同,优势不同,教师的发展方向也不同。课题组首先在专家指导下从寻找教师课堂教学特点入手,帮助教师充分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拟订较为详细的发展计划。包括学科骨干类型定位、中短期具体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细化到要读的书目,要上的研究课,要发表的文章篇数等等,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督促,有验收。

2. 科学规划落实各级各类培训学习

学校鼓励骨干教师全员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效果明显,积极参加网络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学校骨干教师完成继续教育达标,培训工作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3. 做好校本课程的申报与实施工作

为了让骨干教师有更多的学习科目,我们积极组织校本培训课程的申报与实施工作,根据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特色的发展,开设实效性和针对性强、受教师欢迎的课程。开设了多门校本培训课程:《小学品德课程教法研究与高效课堂案例分析培训》《掌握班级管理技巧,促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培训》《思想品德学科各类题材课型教学研究学习》《教师英语口语浸入式培训》《西关风情英语校本课程培训》《一校两址管理校本课程培训》等。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加强过程性管理,注重效果。充分发挥名校长、名师、骨干教师的作用,聚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与疑点,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师成长三个专题为主线设计。各科教学培训内容以案例为主,贴近实际、贴近课堂、贴近学科。采用讲座、经验交流、问题研讨、学员互动等方式进行。切实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具体问题,提高课堂实施的能力与水平。

三、科研导航,促使骨干教师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

吸收骨干教师加入专家导师的课题研究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题的研讨,是老师们普遍反映收获最大的方式之一。学校骨干教师参与了多个专家主持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小组中承担着研究者的任务,取得很大进步。教师们用科学方法管理科研工作,有效地发挥人、财、物、信息等要素的作用。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充分发挥“教师小课题研究实验基地”的先进性、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通过相关专题学习和交流活动,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

四、专家引领,从科研的角度引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成长离不开对专家思想、研究方法、治学态度等的学习和领悟。我们充分运用了专家导师团队的力量,使老师们进一步更新理念,转变思想,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理论修养。学校邀请各级各部门的专家从理念、问题、对策等方面将培训、教研、科研,有效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建立培训、教研跟踪链条,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完善,使校本教学与研讨成为相辅相成的螺旋向上的一个整体。专家的讲座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老师普遍感觉到专家用智慧引领着大家去寻求光明。

五、名师讲堂,提升骨干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

篇3

一、在培训中增加实践体验环节。让校长在实践中提升素质和能力

以往的培训,大都是院校式培训,这种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的培训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理念、轻实践,重形式、轻结果,培训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我们认为,校长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理论,但缺乏实践,他们有经验,但缺乏思想。而传统的培训模式已难以造就具有教育家素养的优秀校长。如何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寻找培训工作突破口,成为我们思考最多的问题。总理多次强调,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事业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让真正懂得教育的人来办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培训工作恰恰违背了这个规律,往往是让一些没有当过校长的人来培训校长,让一些缺乏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人来培训中小学教师。而实施“校长挂职锻炼”“校长工作室”制度就完全不一样。首先我们各工作室主持人和实践基地的校长都是基础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了解基础教育、比较懂教育的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室主持人和实践基地校长,是广东省名校长或名教师,且经过全省层层选拔,由专家考核评选出来的。其次,基地和工作室是一个培训团队,比如工作室由主持人担纲负责,再由主持人聘请三至五位国内教育专家加盟,还配有工作助理。再次,工作室是主持人和学员学习交流、研究、实践、成长的共同体。他们在实践基础上进行交流学习、对话和探究。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发挥现有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让名师来培养名师、让名校长来培养名校长。也就是让懂教育教学的人来担当培训者,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此,这种培养培训模式更加适合受训者的需求。更有利于受训校长的成长。

二、依托“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平台,培养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合格校长

我省从2005年起,先后在珠三角地区遴选了100所办学成绩突出、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小学名校作为“中小学校长实践基地”,在全国率先探索和开展校长“挂职锻炼”和“跟岗学习”。主要做法是,每年组织一批农村中小学校长到这些基地学校开展为期一至二个月的挂职体验学习。项目实施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校长到高校进行教育理论学习提升,时间为一周;第二阶段,分小组(3至4人)派往各基地学校实践体验,时间为三周;第三阶段,集中回到高校进行交流总结。其中,挂职锻炼是项目培训的重要阶段,主要是让受训校长深入一线学校开展全方位的体验学习,参与基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基地校长是第一指导者,也是第一责任人,担负着对受训校长的指导任务。挂职锻炼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师徒结对”。挂职锻炼最核心的环节是名校校长与挂职校长形成“影子”关系。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立竿见影。二是“身临其境”。挂职校长蹲点体验,现场观察名校长领导与管理艺术。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三是“经验借鉴”挂职校长本身的领导管理方法往往“固化”为一种定式,通常隋况下很难发现与他人的差距。而来到先进的学校,如同挂职校长一面“镜子”。让其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使其有“自新”的心理愿望和动因。四是“伙伴关系”。在深入交往过程中,学校与学校之间、校长与校长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且通过这个平台,形成长期的合作互助关系。五是“自主学习”。让挂职校长自己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在“差异”环境中自己选择学习对象和内容,并在经过深入反思后寻找适合自己的答案。

我省每年还组织一批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校长远赴江苏、浙江、山东、北京、上海开展异地名校“跟岗学习”,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项目实施以来,我省共组织了1500多名校长到省内各校长实践基地进行挂职锻炼;组织了600多名校长到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名校开展跟岗学习。从2009年起连续三年,教育部安排150名中西部六省区中小学校长到我省开展挂职培训。近年来,江苏、浙江、海南、广西等地一批批中小学校长来广东挂职锻炼和学习交流。

三、依托“校长工作室”平台,加速培养一批有教育家素养的优秀骨干校长

2010年,我省建立了首批33个名校长工作室并选拔了100名有培养潜质的中青年校长进入校长工作室进行为期二年的培养工作。旨在培养造就一批有教育家素养的骨干校长队伍。

培养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员到“校长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分配3—5名学员1所在学校跟岗体验。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可分段安排);第二阶段,学员带着课题回到各自学校开展反思性研究(期间与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和同组学员开展网上或面对面交流);第三阶段,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和工作室聘请的专家深入到各位学员所在学校。开展学校问题诊断,帮助和指导学员化解困惑和解决难题;第四阶段,组织教育考察:总结、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工作室培养工作启动后,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工作检查和业务指导,期终由专家小组对各工作室学员进行论文(课题)答辩及评价。

篇4

一、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⒈特岗教师成长的环境严重制约了其专业发展

特岗教师大都生活和工作在偏远农村或山区学校,他们所在的学校地处偏僻,不仅教师数量少,而且教师业务能力相对低下,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研究的意识不强,很难形成规模化学习的条件,因此他们很难感受到团体学习的氛围和推动力。特岗教师所在的一些学校无力关注他们的专业发展。特岗教师教育教学中所表现出的问题,其所在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改进,然而这些基层学校大多存在教学资源缺乏、校长教学领导能力不强、教师教学研究氛围不浓、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导致根本没有能力解决特岗教师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这样的成长环境,严重制约了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

⒉相关政策和保障制度没有充分考虑其专业发展

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政策和制度保障。从政策执行的过程来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关注有多少特岗教师下到了村小或教学点,也非常关注新补充的特岗教师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为了进一步促进特岗教师能够安心在村小、教学点工作并在三年期满后能够继续留任,近年来,国家开始关注特岗教师的住房、婚姻等涉及特岗教师生存和生活方面的问题。然而,政策和制度更多地关注了特岗教师“下得去、留得住”的问题,对“用得上”的问题关注不够,这样也影响了特岗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

⒊特岗教师自身的专业和能力短板遏制了其专业发展

首先是学科知识不扎实,教育教学知识欠缺。特岗教师确实给贫困农村地区的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很多年轻的特岗教师思想活跃、态度积极。但其中也有部分特岗教师学科知识功底欠深厚,相关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不强,基本缺乏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意识。

第二是教学设计能力不强,教学方法不灵活。调查发现,大多数特岗教师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实际编写教案,教学方法较呆板,课堂拘泥于教案的预设,不能根据教学实际有效生成。许多特岗教师认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但却没有及时有效地将这些教学方式体现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第三是对学生了解不多,对特殊学生关注不够。我国边远农村地区由于人们思想观念、医疗条件等都相对落后,使得农村学生中需要特殊关照的孩子明显高于城市地区。这种现状要求特岗教师不仅应意识到这种状况,还要想方设法关注这些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一些特岗教师说:“一是没有时间,二是也不知道怎么去关照。担心如果对一些学生关照多了可能会影响对其他学生的关照……”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很多特岗教师不能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

第四是激励和评价学生的方法比较单一。许多特岗教师虽然也会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进行评价,对发言积极且正确的学生会及时给予表扬,但这种表扬也仅仅停留在“很好”“真棒”等语句层面,方式较为单一,缺乏灵活多元的评价方式。很多特岗教师无法做到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每一位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二、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⒈营造集体学习的氛围,组建(特岗)教师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特岗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是特岗教师和其他有关人员(新老教师、教研员、主管领导等)构成的教、研、训一体的组织。学习共同体以解决实践教学问题为目标指向,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集体学习的形式更能激发新入职教师专业学习的动力。集体学习更容易使教师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有利于教育教学问题的及时解决。学校应改善特岗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突破原有体制、机制对特岗教师学习交流的限制,各地应该尽力改善特岗教师的住房、交通等问题,为特岗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提供方便和物质保障,从而培育特岗教师形成乐于从教、终身从教的职业理想。

⒉探索和建立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特岗教师的职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在深入了解农村特岗教师目前的职业状况和“特岗计划”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和构建农村特岗教师职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政府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是“特岗计划”提供理论支撑。此外,为相关部门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基层从事教育、扶贫开发等工作提供支持,为国家制定特岗教师政策提供参考,呼吁社会为特岗教师的工作提供合理的心理、精神与物质支持,为学校管理教师、制定教师管理政策提供依据,使特岗教师能以更大的热情与活力投入到教育工作当中。

⒊立足校本,扎实培训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在上岗前,都要接受岗前培训,主要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教学技能、新课程标准、青年教师现身说法、课堂实践等方面设计培训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培训,特岗教师们从观念和思想上飞速提高,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提升了特岗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同时,理解并初步掌握课程标准、教学新方式、新技能、新手段,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的能力。

除统一组织参加特岗培训之外,上岗之后,学校还应以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新模式为引领,以校本培训为平台,组织骨干教师每人结对1名特岗教师,实行导师式“一对一”指导,抓好教学素养关、技能关;实行全开放、互动式听课,通过老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讨课”,骨干教师“教改课”,特岗教师“公开课”,加强特岗教师研讨学习与互动交流,有效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使他们上岗后迅速进入角色。

⒋不断激发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

调动教师的内动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首要的问题,专业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调查发现,大多数特岗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需求和动力不足,缺少一种把教育活动当作研究对象并理性审视自身专业水平与职业活动的意识。一些特岗教师并没有从内心深处认同、接纳这一职业并将其作为自己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而仅仅将教育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想办法让特岗教师明确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同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第一,要继续训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里所说的教学基本功指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包括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和普通话等。有了这些过硬的基本技能,才迈开了成为优秀教师的第一步。

第二,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备好一节课对青年老师来说很重要。要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更要备课堂的预设和生成。一节好课需要花费很大的心血才能完成,要学优秀的老师用整个生命来备课。

第三,加强课堂教学技能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师素质的主阵地,有许多名师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特岗老师要多听课,听不同学科老师的课,更要多学习名师的的教学方法和风格,要博采众长,汲取精华。要抓住机遇,多请教,多展现自己,让自己尽快成长。

第四,培养和锻炼班级管理能力。青年老师,要想成长发展,就要勇于尝试,勇挑重担,尝试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学会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知道与学生怎样合作,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能更好地去协调与任科老师之间的关系,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第五,多研读教育专著,养成读书的习惯。特岗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有活力,只有不断读书,才能领略到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站在教育的最前沿。教师既要博览群书,更要注重研读教学专著,读苏霍姆林斯基,读陶行知,读魏书生,与教育家对话,与教育家进行心灵的沟通。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长就会越来越快。

第六,坚持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时间长了,对教育就会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就会产生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把这些想法整理出来,就是教学随笔和反思。这种行为是自发的,是由衷的,是经验的积累,是对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记录和总结。有位教育家说,写十年教案成不了名师,但你坚持写十年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你一定能成为名师。

5.精细管理,关注特岗教师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动态的。特岗教师是个鲜活的生命群体,他们的成长更是一个长途跋涉的过程。针对特岗教师的特点,可制定“特岗教师成长记录袋”,创设“自我发展设计、我最满意的课堂教学、印象最深的议课(师带徒)、我的经典案例(带教问题学生)、我最满意的随笔(反思、案例)、我发表过或获奖的文章、盘点一学期的收获”等一系列板块,梳理他们工作中的点滴,记录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做,让今天跟昨天比一比,明天跟今天比一比,实现他们对教师生涯的最全面的理想追求。

篇5

行政的力量――

校本研修最坚强的后盾

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始终把教研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坚持校本研修的重点工作地位不动摇,在顶层设计、行政管理、业务培训、人员培训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校本研修工作一年一个脚印,年年都有创新,逐步实现了全员参与,活动常态化开展。

“临渭区在校本研修工作中,党政重视,起步较早,制度完善,积极创新,产生和汇聚了一大批骨干人才。”渭南市教育局局长党福奎这样评价。

区教育局局长闵渭安表示,校本研修活动要作为一项具有长期性和重要性的政治任务来抓,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继续广泛动员,狠抓落实,群策群力地打一场攻坚战,真正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在推行校本研修上,^教育局上下思想高度统一,行政决策中始终确保“五个到位”:领导认识到位,坚持将校本研修列入区局教育工作报告中,把校本研修作为选拔干部、选聘教师的必考内容;规划到位,先后出台深化校本研修的系列文件,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决策到位,让学校的发展需求与教研部门的业务决策得到迅速落实;保障到位,利用全区“大课表”开辟集中的学科研修时间,划拨20万元专款用作工作室运行经费,争取200万专款用于教师培训;出台考核办法,对学校校本研修管理和教师校本研修学时学分定期考核评比。区教育局负责行政推动,区教研室负责策划引领,学校负责创新落实,形成了校本研修管理体制上的“三位一体”,合力推进长效机制的形成。

在工作中,出于落实研修任务、调动研修热情、激发工作活力的需要,临渭区特别加强了区校两级“三三联动”校本研修组织建设,即区级研修层面建立“三体”:学校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合作体和镇域研修互助体;在校级层面完善“三组”:课题组、教研组和学科组。

“三体”“三组”的凝聚核心是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方面,临渭区推行“双轨制”,即区教育局“自上而下”的综合类课题和学校“自下而上”自定的学科类课题。综合类课题以学校和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研、常规管理、师生心理健康、校园文化、德育工作、安全教育、后勤服务等为主要内容,主持人为校长、园长,课题组成员以学校和幼儿园领导班子成员、骨干教师为主。学科类课题由教师从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实际遇到的问题出发展开研究。在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力争将个人自修、同伴合作与专业引领有机结合,通过严格的科研步骤和方法让教师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业务能力,提高专业素养。仅2016学年度,全区立项综合类课题52项,学科类课题191项,学前教育类课题15项。

校本研修必须要依托学校和课堂教学展开,这是校本研修落实、落细、落地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校本研修不接地气、流于形式的重要抓手,因此课堂教学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2015年起,临渭区设立了课堂教学综合化改革项目,确定了课堂教学文化、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式、学校课堂管理等五个维度,要求各学校、共同体和工作室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来确定研究课题。目前已确立82个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分别由82个学校、学术团体或个人承担,引导学校和教师选择其中一个维度开展实践研究。通过单个项目的突破,实现区域内课堂教学改革的综合化推进,形成学校鲜明的课堂特色。如尚德中学探索“课堂目标导引下的四步教学法”,渭南实验初中探索“数学问题探究教学”等。

在“国家课程地方化”“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指导思想下,临渭区教育局既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师研修的重要内容,又把改革的过程当作教师研修的重要途径,指导教师在深入参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加快专业发展。如课程评价方面,选拔教研员、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组成工作团队,确立试点学校,组织编写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手册,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工作中,团队将评价手册的工具性、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和学生素质的适切性作为研修重点,融研修于研发,明导向于评价,汇提升于合作,推进了课程评价,提升了业务水平。

抓校本研修工作,除了要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倾斜外,关键是要在方法和管理上下工夫。意识到这一点,临渭区教育局相继出台了《临渭区教育局组建“校本研修共同体”实施意见》《临渭区校本研修共同体管理与考核实施办法》《临渭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考核办法》《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校本研修“学科活动日”安排的通知》等,使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和评价有据可考、有据可依,长效机制由此成型。

2016年以来,临渭区更是将校本研修工作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区局决定通过组建的20个校本研修共同体,构建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平台,从2016年到2018年,努力在教育资源短缺、学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学帮扶、精准扶贫脱贫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共同体特色鲜明――

“三体”协同推进

我们常说:一个人走得更快,而一群人会走得更远。一所学校的单打独斗,往往最后会陷入疲惫的泥沼里动弹不得;而将很多所学校聚合在一起,团队的活力就充分地显现了出来。

为了深入推进校本研修,临渭区将校本研修的基础――“学校”――范围进一步扩展,形成了校本研修共同体。

2015年以来,更是在原13个校本研修共同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升形成了“三体”――学校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合作体、镇域研修互助体,最终形成临渭区校本研修最鲜明、最突出的特色――共同体协同推进。

学校发展共同体由前期的“城乡学校研修共同体”升级而来,数量由初期的13个增加到现在的20个。在共同体内,由核心校牵头开展五项常规工作:聘请高层次专家和核心校骨干教师为成员校教师作专题报告;组织师徒结对、跟岗介入、听课评课和名师支教、教学“诊断”、同课异构为主要内容的双向互动式研修;在校园文化、班级管理、教学常规和教育科研等方面零距离指导;通过博客、QQ群、微信群等开展网络研修;为成员校捐助必需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这就意味着赋予更多的城区学校以业务引领职能,引领的内容也由校本研修扩展到校园文化、硬件建设、师资力量、德育工作和常规管理等各方面,城乡学校之间协作对接更加全面、及时、到位。随着共同体的升级和全员提升计划的实施,城乡学校交流的内容不断丰富,校本研修的合作更加深入。

“我们主要将共同体学校发展集中在教研活动、专题讲座、课题指导、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中进行,形成学习、研究、实践于一体的工作氛围。”渭南实验小学城乡发展共同体办公室主任王群英介绍。

教师发展共同体由前期的“教学能手工作室”升级而来,数量、辐射范围和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强化学科引领,组建44个“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每2周开展不少于一次研修活动,每月承担1次“菜单式送教任务”,每年至少承担一项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培养3名新入职教师;强化班务管理研修,新建7个“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成员83名,以提升班主任工作素养为切入口,开展德育送教、读书论坛和主题研讨活动,探索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策略和育人方法;组织学校管理人员研修,组建“优秀校长(主任、园长)工作室” ,提升管理人员业务能力。

镇域研修互助体以乡镇为单位,针对农村小学,特别是教学点规模小、教师少、研修难组织等问题,由乡镇教研中心牵头,发挥中心小学师资优势,安排全镇所有小学教学点的学科教师和中心小学教师一起开展研修活动。同时由乡镇中心校牵头,对教学点的教学常规管理、教师培训、专题研修等活动进行一体化设计,在镇内统筹安排集中开展。镇域研修互助体的建立,让镇域内的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无死角,实现全覆盖。

“三体”的全面布局,网罗了全区185所中小学校的6300余名教师,真正实现了无遗漏、全员共同参与的目标。“校本研修的特点是教师不脱离学校,不脱离教育教学实践,边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实践边提高,c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做到了就地培训、就地发展、就地转化。既符合教师的成长规律,又能有效克服脱产培训带来的工学矛盾和经费不足问题,是最普惠、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区教研室主任赵晓蓉告诉记者。

均衡发展――

提升农村薄弱地区教育质量

临渭区总人口97万,其中农业人口58万;中小学校185所,其中农村学校130所;现有在职教师6300余名,其中农村教师3100多名。从总体来看,农村学校改革与发展步伐还不能完全适应课改要求,教师视野有待拓宽,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因此,能否提高农村薄弱地区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制约临渭区教育发展的关键节点。

2013年,临渭区选取了师资力量较强、教研经验丰富、成效显著的13所城区学校为核心校,每所核心校分别选取不同区域的5~9所农村学校为成员学校,组建13个校本研修城乡共同体。至此,有73所农村学校在核心校的带领和指导下开展教研活动。

共同体成立初期,重点工作是组织教师培训和观摩。前期活动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员校及教师参与活动比较被动,研修成效受到影响。经过反复探索,各共同体采取了“任务驱动式”研修形式,即共同体各成员共同确定研修目标、内容,分头承担研修任务。在共同体统一安排下,成员校逐步独立承担研修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任务。有的共同体将农村学校教师纳入大教研活动之中,分配具体任务,要求必须有准备、有发言、有质疑、有收获。有的共同体将活动现场设在农村学校,扩大农村教师参与的范围。有的核心校将年级组与农村学校分别对应,组织会课、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等形式的研修活动。农村成员校的教研积极性逐渐调动起来,参与热情高涨。

临渭区130所农村学校中,农村小学有92所,其中79所为教学点。这些教学点规模较小,学生普遍在百名以下,教师人数普遍在5~9人,其中最少的一处教学点只有2名教师。这些教学点研讨交流范围过窄,教研工作难以开展。临渭区教育局就在乡镇组建教研中心,统筹管理小学教研工作,牵头将中心小学和教学点教师组织起来开展联片教研。

区教研室主任赵晓蓉说:“为使联片教研工作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教研中心定期到教学点进行教学常规调研,搜集教学中的普遍问题。针对分类整理的问题,安排中心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专题研究,集中教学点的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召集全镇小学教师按学科参加中心小学主题教研活动,教学点的教师也要承担一定的研修任务。组织提炼、推广典型的教学经验成果,指导教学点的教师应用经验成果改进教学。”这样的培训更切合农村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也着力解决了农村教学点的教学困难和问题,对提升这些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要改变农村落后的教育面貌,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是关键。临渭区教育局从农村教师中选拔了170名“种子”教师进入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并根据农村学校需要,将15个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直接建在农村学校,扩大农村学校教师的参与率,使附近农村学校教师也能就近参加工作室活动。工作室将教学常规中的突出问题作为起点,深入农村学校开展“菜单式送教”活动,提高了教研工作的针对性。临渭区还制订了三年计划,安排170余名农村学校新入职教师进入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开展跟岗研修,接受名师团队及时、具体、到位的学科教学指导。

为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开始,临渭区全面实施区管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先后制订了《渭南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临渭区支教实施方案》和《渭南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临渭区支教实施办法》。经过精心筛选,选派首批38名小学教师、34名中学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这些优秀支教教师积极传递着城区教育教学理念,使受援学校的常规工作发生了明显改变:科研能力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进步了,各种课外活动丰富起来了……

“这些优秀支教老师在交流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了区域教育发展,促进了临渭教育核心竞争力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随后,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农村教师、校长进城交流轮岗,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临渭区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告诉记者。

通过年度业务知识、能力测试、省市名师送教活动现场互动、区内特色现场展示、共同体专题研讨互动等方面显示,临渭区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2015年,农村教师发表或获奖的区级以上教学论文成果达860份,有12名教师被评为省教学新秀,21名教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65名教师被评为区教学能手。农村学校特色日益鲜明,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一系列工作,农村学校教研逐步规范。广大农村学校在共同体和工作室的指导下,经历了教研策划、实施和总结的过程,活动主题日渐明确,话题趋于集中,对策贴合实际,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彰显了教学研究对于教学常规的改进作用,农村学校教研悄然走向规范化、常态化良性轨道。

培育优秀管理队伍――

建立优秀校长(园长、主任)工作室

“ 一个人的前行是孤独的,高峰上不去,高原形不成。高手是要比的,形成优秀团队,让这些优秀教师到潮流中去,到漩涡中去,才能更快成长。”临渭区教育局局长闵渭安说。

校本研修实行校长负责制,因此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校本研修的水平。基于这一点,临渭区于2015年成立了优秀校长(园长、主任)工作室,培育校本研修的优秀管理层。

由闵渭安局长亲自挂帅,区教育局相关领导组成的工作小组率先挂牌成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作室的设置、负责人的审核聘用,对工作室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和考核。经过自主申报,区教育局严格筛选后,最终选拔了94名年轻后备干部进入工作室,分学段成立了11个优秀校长(园长、主任)工作室,其中中学段6个、小学段4个、幼儿园段1个。

为了规范工作室的运行和管理情况,领导小组对工作室的制度作了严格规定:“工作室开展活动的时间分规定时间和自定时间,规定时间为每月第一周的周三下午,其他活动时间由各工作室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工作室业务负责人要确定好活动的主题,按时组织开展研修活动;工作室成员要安排好各自的工作,按要求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参加活动,不得迟到、早退和缺席;行政负责人要做好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严格考勤,确保活动有效开展。”同时,还要求各工作室要建立QQ群、微信群等W络交流平台,实现研讨交流的常态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活动效果和影响。在年度考评后,对不合格者予以警告甚至撤销,对于表现优秀者进行表彰奖励。

“学校的有些规章制度引起了部分教师的抵触,该怎么处理?”“如何留住优秀教师?”“学校理念与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同步,如何处理?”……校长工作室的网上交流平台,已经成为解决长期困扰校长们的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位校长告诉记者:“给别人出主意,那是对自己管理经验和方法的总结提升;听别人出主意,那就是在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怎么看,都是双赢的事儿。所以,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每周半小时的网上交流,及时交流工作心得,交换工作思路,是乔丰年校长工作室的三项基本制度之一。每月第一周周三下午召开一次例会,进行集中活动,讨论学期计划、商讨课题进展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每学期一周的外出学习,走进省外名校观摩考核。前往山东即墨学习“管理备课”制度,在海南考察“综合实践”,参加了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组织的“校长高级研修班”……通过参观学习实践活动,校长们的理念和实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校园文化、课程建设等都在校长们中间形成共识。

同时,各工作室给每位校长推荐了涵盖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习惯培养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并定期组织读书交流活动,校长们将自己读到的对自己触动很深的文章拿出来共同分享。读书让校长们在与教育前辈的对话中静下心来,读书交流让校长们在与同伴校长的交流中沸腾起来。

区教育局副局长邢唯远自豪地说:“现在好多校长到区上开会的时候,跑到区教育局办公室要求新开设或加入优秀校长(园长、主任)工作室。这充分说明了一点,我们工作室的成效是显著的、有目共睹的,大家都愿意主动去学习。”

硕果初显――

校本研修魅力无限

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以来,临渭区先后培养“三秦名师”2名,省学科带头人16名,省级教学能手98名(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市级教学能手106名,区级教学能手640名。临渭区骨干教师承担省级讲学讲座185人次,承担跨县区送教或讲座335人次。全区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交流、获奖的教科研成果1600余项。城区学校累计向农村学校捐助资金300多万,教学设备7000余件,图书20万册,免费培训3800人次。农村学校160名教师被评为教学能手,有880份教学成果获得了区级奖励。

近三年,临渭区高考一本上线率从2014年的12.44%提升到16.70%,二本上线率从2014年的25.44%提升到31.07%,上线人数稳居全市前列。在生源减少的情况下,瑞泉中学共同体成员校陇海中学实现二本上线人数零的突破,规模较小的铁二处中学上线人数突破30人,杜桥中学共同体成员校自立中学各段上线人数也逐年攀升。此外,全区中小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展示交流活动获奖达1870人次。

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促使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的规划、营造与提炼,打造了临渭区中小学教育发展“同一目标,精彩纷呈”的品牌形象。目前,区内15所学校与省外名校建立教育联盟,省内30所学校与临渭区学校建立教育联盟。2011年以来,累计有12所学校管理经验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18所学校承担省级现场观摩会19次,市级现场观摩会48次,承担外省区现场考察87次。区内部分学校与韩国鱼尾市学校建立友好交流关系,2所学校承担了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百名校长高层论坛并作大会交流发言。8所学校承担了韩国、荷兰、美国、西班牙等国家教育团体考察交流活动任务。

篇6

一、课程设计应是专业化和个性发展的融合

研修培训面对着个性鲜明的教师,所以,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应对学员进行需求分析。如果缺乏对教师语文专业作针对性分析,语文研修课程设计就缺乏实用性和全面性。就如有的语文研修课程设计,以专家讲座为主要板块,把宏观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作为研修课程核心,不顾“语文”的特性,内容空洞而枯燥;有的虽以语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和反思培训开展研修,但如“蜻蜓点水”,研修形式呆板,不顾学员的个性,理论和实践成了“两张皮”,学员在研修培训时叫苦连天。

此处的“专业化”,指“语文”的“专业化”,其实质是紧扣语文学科特点,全面提升语文教师读、写、听、说、用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收集和筛选信息能力。作为母语教学,语文专业化应是研修课程设计的主线。

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应准确定位语文专业内涵,体现对语文专业化内涵的理解,把一线名师和一线教师对接,如设置课程模块有:“语文教育史漫谈”“名师心路历程”“教材研究探寻”“语文小专题研究路径”等等,充分利用语文专业研究最新前沿信息,用身边语文名师较高的哲学境界、广阔的视野,促进教师思考和感悟。笔者在具体的培训中,通过语文名师进课堂,在具体课例中感受名师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如设计课程“语文教学个性化研究”“写作教学本位回归”“古诗教学本真”等具有语文专业化实质的研修课程,由于准确把握语文课程专业化内涵,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由于参加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者教龄一般在8年以上,但他们同时承担了繁琐工作,研修学习的质和量得不到保障,合格教师要进一步成为骨干教师,还需要系统吸纳学科前沿知识。为此,还应增加“儿童文学发展与语文教育”“漫画、绘本与网络时代”“语文教育发展史”“西方母语教材解读”等专题,增强语文课程时代性内涵,加强教师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意识。

也有的语文研修课程的设计,虽然也以语文教学设计为主干,3年一轮的培训以语文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设计的讲座和课例分析为核心,看似满足学员在教学实践中的需求,在部分学员评价中获得好评,但没有满足语文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特殊需求。语文研修课程设计还要充分研究教师个性化教学行动,以教师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研究中进行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语文课程设计,切实落实教学行为跟进和全过程反思,融合教师语文的个性发展。

作为全程培训设计,应站在一定的高度,对教师个性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对于他们暂时还没有意识到的、深层次需要的内容只能采取多角度培训方式,甚至布置量化要求,使学员在学习中逐渐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如一些骨干教师,可在设计“同课异构”“与名师同行”等研修主题中,充当主角和专题发言人,给他们提供提前研修的机会,并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语文教学研究的要求,完成比一般学员难度大的语文教学设计及更有理论深度的语文教学反思小论文。而对专业意识较被动、教学积淀较薄弱的教师,可在设计“教材研读”“语文的观课和评课”等研修主题中,多给他们提供发言、讨论的机会,留下足够的时间,为他们解答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困惑,要求他们完成小学语文教学法有关的知识梳理的小论文。

设计语文研修课程模式,应立足于调动教师自我反省意识、研究的态度和及时的经验总结,如在语文研修设计时,把“集中研修”和“在岗研修”相结合,如“学员献课及研讨”“与名师同课异构”等,专家和名师一线引领,和名师、专家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全程跟进。让教师建立理性思考,用语文教育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在生动、鲜活的案例背景下的情景学习,正切合建构主义学习观,让教师参与到真实情景中学习,形成有效培训。当真正形成了独立的研究意识和反省思维时,教师才能成为骨干教师。跨学科语文课程研修课程设计,将使教师体会到生命质量与教师职业发展是多赢的,并力图丰富教师职业和生活情感,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语文教师丰富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活跃的思维,将有益于面对鲜活的学生和来自各阶层的家长,在解读教材、分析问题方面就可以高瞻远瞩、收放自如,面对日益综合化的课程时”,[1]就“有源头活水来”。

二、课程设计应为教师实现身心和谐发展服务

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实现教师身心和谐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但是,现在的一些课程设计未曾顾及教师的身心和谐发展,只是从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层面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对学员需求不够了解,缺乏对教师身心发展的分析,没有对学员进行“量身打造”,忽视了语文教师身心发展的需求。比如,有的语文研修课程设计,只是设计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研究,缺失对教师职业情感、职业内涵和价值观的研修,没有关注教师作为社会性的人,作为独立成长的个体,课程设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应以教师为本位。教师专业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教师个人的生活,教师的生活本身又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有研究认为“单一的教师职业发展,势必人为隔离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使教师陷入双面人格的冲突中”。[2]可见研修培训应为教师身心和谐发展服务,其内核还应以教师身心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

如设计“教师课例反思研究”课程模块,并设置完整而科学的“跟岗研修”制度,让一线名师引领,师徒结对。基于基本观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培养学员的反思技能和反思技巧,培养他们自我反思的习惯,养成教师的研究意识”,[3]如设计课程“语文教师小专题研究”“语文校本专题研究”等,梳理教学实践中的兴趣点或困惑点,进行小切口专题研究,让教师在研究中明确其在职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及职业发展水平,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开放、动态的发展心态。

语文研修课程设计面力求宽,内容尽量丰富。如心理学类,“语文教师心理调试与幸福生活”,艺术类“书画艺术与语文教育”“语文教师口语艺术和社交礼仪”“人际交往和理财技巧”,适当增加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专题,拓展教师视野,满足教师身心发展和谐需求。

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应成为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主线,通过与名师“同课异构”实践和研究,名师的教学风格渐渐渗透、滋养教师,而不是简单的复制。这样站在名师肩头,语文骨干教师的素养会渐渐提高。同时,设计研修课程应以经验总结和反思研究为核心。如:设计研修模块“教育名著解读与欣赏”“教育电影赏析和反思”等,学员共同阅读古今中外经典教育名著,共同观赏电影《地上的星星》《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等,通过研讨书中蕴含的语文教育教学的细节,通过影片中感人至深的画面,从另一个角度,打通教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的通道,形成属于自己的有效的语文教学反思,形成教师个体的教学智慧。如电影《地上的星星》所描述的情景,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有了教师的点拨,重建信心,找寻到阅读的兴趣。有试听冲击,有画面感染,有同行感同身受的研讨,并从中反思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语文研修课程设计将让教师的身心滋养在名著、音乐、美术和多元视角、多元文化中。

三、课程设计应为教师搭建全方位的交流和共享平台

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制度的建设及评价体系形成尚处于理论研究层面,操作层面缺乏一定的引领和规范,处于自发、自为实践中,缺乏课程研究和开发自主性,整个研修过程没有为教师搭建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如何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应关注语文教师的成长历程,进行系统研究和成果提炼。

在具体的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缺乏专业性操作指南,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虽呈现“百花齐放”局面,虽体现出一定的针对性和地方特色,但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尚未形成系列专业化操作体系,没有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比如,有的研修课程设计,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修呈序列化,但学员在研修期间的实践和反思如何及时得到反馈和交流,学员平时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与研修如何对接,如何及时整理和资源共享,尚处于混沌状态。

搭建全方位交流和共享平台,应是语文研修培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发挥参与教师的主体性,教师将获得更多的教育教学知识经验的补充,在同伴的思想碰撞、交流中,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

语文研修课程设计应以搭建交流和共享平台为主线,课程设计的专题如“精彩瞬间”“我读童书”“聊书吧”“书画赏析”“音乐涤荡”“语文教学细节回放”等等,激发教师进入交流平台,分享和共创鲜活教学资源。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将见证教师的成长,记录他们教育行动中的足迹。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还应“关注教师理智行为、健康的体魄、渊博的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儿童的热爱和了解、对学校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教育事业和现有生活方式的选择”,[4]发挥共享平台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由于参培教师个体呈现出差异性,有一些教师,热爱教学事业、热爱学生,具备较高职业道德,“特别是在实践中形成了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方法论知识,他们初步把握了本学科、本专业发展的动态,有丰富的教育经验”,[5]同伴互助的课程设计平台,形成培训学员“精英团队”,通过长期而有专题的互动交流,将起到双赢的效果,也会为教师成为学者型名师做好储备。

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应搭建高效有层次的交流平台,分层次设计交流和共享的主题,从初级的“会话沙龙―每周一书”,到中级的“习作探寻博客”,再到高级的“语文的知和行(电子图书)”等,用同伴互助、导师引领方式,让教师熟悉现代教育理论,拓展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这种方式,比集中的理论讲解,更易被教师理解和吸收。设计研修专题,可从初级的群聊话题“语文课外阅读”“面对网络阅读”“我看娱乐文化”等,到较复杂专题呈现如“名师教学风格启示”“教师下水习作赏析”等。还可汇集、整理、出版参研教师的随笔或文章,把语文教学方法和研究,渗透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使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还应在平台交流和共享中,设置讨论专题,加强纵向的理念引领,如“名师教学风格解读”“教师职业规划”“儿童绘本阅读研究”“语文与网络语言”等等。在交流和共享中,参培教师以其原有的文化积累和教育教学经验,去填充、确定研修课程设计中的空白点和定点,从而丰富和延伸语文研修课程内涵和空间。同时,与名师同行的教师常态性的教学实践,将形成语文学科发展共同体。

虽然在课程设计方案中出现了“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等培训方式,课程设计也千姿百态,但语文研修课程设计,针对语文教师,“什么是语文课程设计及实施的参与式?”“语文课程设计及实施的互动式的内涵和呈现方式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亟待研究和探索。再者,如何从学生层面去评价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效果,需要持续实践和跟进研究,寻求切实有效、科学的操作策略。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张进宝,宋媛.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8).

[2]苏尚峰,张景斌.教师教育中的理解与视域融合[J].教师教育研究,2011(3):23-3.

[3]谢维和.教师培训:补充还是转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

[4]邓睿,王健.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催生教育家的现实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1(3).

篇7

根据《教育部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系统》的要求,我园及时召开会议,明确责任,搜集材料,开展自评。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幼儿园始建于1977年9月,于**年、1991年、2000年分别晋升为二类甲级、一类甲级、呼伦贝尔市示范园,为本地区唯一一所托幼机构,肩负着推动乡镇幼儿教育科学发展的使命与重任。

占地面积9566.2平方米,建筑面积2834平方米,绿化面积2550平方米,幼儿户外活动场地共4326平方米。今年共收托幼儿93人,现有教职工49人,学历合格率、持证上岗率均为100%。

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因各项工作完成较好,被评为2017年度实绩突出领导班子。同时被评为“自治区幼教先进单位”。

二、评估指标完成情况

A1、办园条件

(一)保教设备

1.班级活动室平均面积51平方米,通风好,采光充足,有独立的寝室、卫生间。我园精心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标准桌椅、水杯柜、保温桶、毛巾架。新建155.93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动室“小熊之家”,有幼儿烹饪室、悦读书吧、手工坊、舞蹈室等九个功能室。

2.全园有触摸式一体机、教学一体机10台、钢琴8架。打印机、彩色复印机为教师办公提供了方便。

3. 为方便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我园设立了公众平台,每个班级建立了微信群,幼儿园与每个家长建立了校信通联系平台,及时将幼儿园的活动信息传递给家长,同时,幼儿园也能通过微信群及时捕捉到家长对幼儿园的意见和建议。

(二)活动器材

我园拥有联合运动器械、滑梯、攀登架、跷跷板、摇船等大型户外玩具。单一活动器械如脚踏三轮车、手推独轮车、轮胎、平衡木、篮球架、自制推车等多样。小型活动器械如篮球、沙包、提桶、呼啦圈、皮球、跳绳等均能够做到每生一件。

(三)材料与图书

为了适应教师发展需要,我园配备了丰富的专业用书1000多册,并订阅了《幼教金刊》《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以及党报党刊10种以上。,将二楼一个活动室设计成了悦读书吧,为孩子们提供了可随时进入的阅读空间。这里的图书来自于每一个孩子,去年又购买了幼儿图书400余册。

(四)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方面,很好地体现出办园理念:林区特色手工园。用原生态的树枝、松果、毛毛狗等材料,精工细作打造精品,让孩子们在富有艺术情趣的环境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领悟力。园所里种植了云杉、黄槐、稠李、芍药、百合等十余种观赏树木、花卉;蔬菜生态园里师生共同种植瓜果蔬菜,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生态环境;室内创设区角,开设养殖角,饲养小兔、荷兰鼠等小动物,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爱心。

A2安全卫生

(五)安全管理

切实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及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能有效应对地震、消防、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并通过系列演练活动加强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加大日常安全防范工作管理,坚持定期与不定期进行安全排查工作;保安人员保证24小时值班与巡逻值班,保证了安全的第一关;在日常工作中做到防火防灾,以及全体幼儿的安全教育管理,严禁组织幼儿从事危险性活动,室内外监控无死角,周界报警、一键式报警时时保持待命状态。得到了市教育局安全工作领导的高度认可。

(六)保健工作

加强幼儿保健、卫生防疫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建立了规范的幼儿健康档案,幼儿入园体检率100%。每日晨检坚持按“一摸、二看、三问、四查”来进行,及时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健康情况,并杜绝危险品的带入。认真执行幼儿园卫生防疫标准,对教职工定期健康体检,并制定卫生消毒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卫生保健和育儿知识。建立了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各项应急预案,发现异常或传染病做到及时隔离、上报。

(七)保教常规

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相关要求组织幼儿园管理和保教活动,不存在小学化、大班额、拒收弱势群体幼儿入园现象。我园制定了严格的一日常规制度,各项记录详实、明确。

A3教育教学

(八)教育方针

我园严格遵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以主题活动为抓手,以区域活动为平台,以游戏为活动方式,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内容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大领域。

(九)教学计划

我园按照《指南》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在园的幼儿一日活动安排科学合理,动静交替,丰富多样,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各项大型活动均有方案、过程指导、活动后总结,每一活动都经过精心策划、部署、各部门合作执行,并及时总结回馈。

(十)教学活动

加强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常规工作。要求教师在学期初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每周制定周计划,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日常工作的教案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业务领导也会定期检查指导。区域教学活动的设计结合主题教育内容制定或结合传统节日、突发事件、以及季节变化,因地制宜投放活动材料,力求完善。开展传统游戏活动,丰富幼儿游戏项目。每学期我园都组织为期近一个月的教学观摩活动,在活动中对每一节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都经过反复研磨,评价,指导每一位教师落实每个细节,直至拿出几近完美的教案。规范要求,做到课前准备充分、教学活动扎实有效。不定时抽查一日生活常规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平时的工作纳入学年考核,使各项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十一)教育研究

有效利用林区环境资源,将美工特色活动作为幼儿园的主线,积极探索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特色的园本课程,课题《幼儿林区特色美工活动融入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成功申报“十三五”立项课题。师生共同创作了大量美工作品,在自治区第七届幼儿美术大赛活动中20余名幼儿、2名教师获奖,去年6月被评为自治区美术教育示范基地。

A4教职工队伍

(十二)教职工配备

我园现有幼儿93人, 4个教学班,在编专任教师人数21人,保育员15人,每班做到了两教两保,学历合格率、持证上岗率均为100%。

(十三)师资培训

我园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业务学习,深入学习了《指南》、《规程》,引导教师转变教育理念。通过观摩课、区角交流、基本功展示等多种方式促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提高整体业务素质。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并优先在资金上全力保障,积极为保教人员创造学习条件,参加国培、名园跟岗学习,远程培训、线下实践等。

A5内部管理

(十四)行风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切实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落实教育价值观。引导教师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建立师德承诺制度,开展“廉洁从教、践行师德”、“爱与责任”活动,教师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了爱心、耐心和细心,真心对待每个幼儿,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在参与教师一日生活后,纷纷赞扬我园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强化师德监督,设立园长信箱、办公室举报电话、举报箱。

(十五)党建工作

坚持 “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执行教育局党工委的学习实践表,完成集中学习39次,党日活动5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3次,学习讲堂8次,主题研讨会4次,组织生活会开得很成功,每一位党员都本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原则,从自身找不足,找差距,努力检讨力争提高。

(十六)“三务公开”工作

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无不良收费现象;严格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坚决做到办事公开,杜绝暗箱操作。教师评先、评优、评定职称,实行量化考核、民主评议,不搞一言堂。

(十七)汉语言文字

汉语言文字工作已经列入我园日程表,我园全体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篇8

教务工作总结1

一、加强管理搞好服务,为一线教学保驾护航。

全体教务人员继续弘扬“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实高精神,认真落实“严、细、快、实、恒”的工作作风,从小事做起,从细处着手,进一步增强事业心与职责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努力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岗位的需要。教务处由于琐事多、事务杂、人手少,他们都是身兼数职,一人多岗,那里需要到那里去,及时为教学服务,为一线教师服务,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深化课程改革。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在新形势下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到达“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真正做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把传统教育价值观与当代教育价值观作一个全面进取的整合,为此,教务处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其次,在实践上落实到位,经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与交流表达本事、科学探究本事、解决实际问题本事等,促进学生有个性,有差异地主动发展,构成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时,教务处与其他部门协作,在教师中采用“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分散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使大家了解新课改,走进新课改。在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走进社区等形式,使学生得到学习与本事双提高。

2、考务工作。成功组织了三个年级的月考、期中联考和期末统考以及九年级的各项毕业测试。为了保证考试工作顺利进行,每次考试从秩序册的编排、考试用品的准备、考试的实施都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努力做到了提前准备、研究细致、精心安排、操作规范、优质服务。并在每次大考前,选准一个突破口对学生进行专项教育活动,期中考试进行了考试规范教育,期末考试进行了考试诚信、杜绝舞弊教育,这些教育活动起到了很好地教育效果,促进了我校考风考纪建设。

3、为全体教职工建立了业务档案,进一步完善了教师的教学管理档案,并实现了所有档案管理电子化,并及时向学校档案室供给教学档案资料。

4、及时清算、统计印刷数量,保质保量。教务处负责为教师印刷,及时完成,有效督促,很好地控制了印刷质量和数量,既保证了教学需要,又为学校节省了不少资金。

二、落实教学常规,抓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组织了两周的教学规范周活动,结合年级组对全体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听评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检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落实整改措施,同时进行跟踪检查,取得了较为梦想的效果。使教学工作很快进入了人人落实教学常规的良性轨道。

2、对各年级各学科组的教学常规情景,采用定时检查和及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格管理,抓好落实,认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由于全体领导的齐抓共管,各学科组都做到了:团体备课按时进行,人数齐全,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再讨论制定授课计划,找出教学重点、难点,商讨教学方法。都能先写出详细课时教案,全组教师认真讨论,集思广益,构成了先自备、后集备、再自备的集备方式,既发挥团体优势,又体现个人特色。每节课都有资料充实的教案,书写认真,项目齐全,并能注重体现学生活动和课后记的总结,完全杜绝了无教案上课的不良现象。

三、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1、举办了各学科教学研讨会。

本学期我校第3—4周,教务处成功举办了各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务处、教研组和备课组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了听评课活动。教师们深入钻研教材、全面分析学情、精心选择教法,吸取本教研组成员之智慧,展示了一节又一节高水平、有特色的示范课。课后各教研组都召开了高质量的学科研讨会,进行了评课和学科教学研讨,就自我的所思所悟进行了广泛交流。活动结束后各教研组组长对本次示范课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指出了可供借鉴之处和今后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本次活动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了骨干教师,给全体教师供给了一次很好地学习交流机会,提升了我校教学研讨氛围,增强了课堂教学创新的意识。

2、组织了多媒体教学模式观摩课。

在第17—18周,教务处又成功组织了多媒体教学模式观摩课。本次观摩课覆盖全部文化科目,授课教师18人,听课教师104人次;授课教师互相学习,大胆创新,丰富了该模式现有的资料,增加了在其具体运用中的深度;听课教师更是进取活跃,反映强烈,多角度、多层次地对该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更全面的理解,同时也对我校教研成果的转化,教师队伍的成长等起到了进取的作用。师资建设是学校发展之基,竞争之本,今后教务处还将经常举办各类教学技能大赛,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强化教师的自我提高意识,努力提高其教学基本功,尽快培养出更多的名师。

回顾本学期工作,完成了教务处计划,但成绩并不梦想,今后更要加强学习,加强研究,使教务工作更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化管理程度不够,离省级规范化学校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个别教务处职员工作进取性和标准不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本事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确立教学管理和改革,必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依法治教,规范运作,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勇于开拓创新,为我校教学成绩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务工作总结2

转眼间,一年时光又匆匆而过,回顾这一年来,感触颇深。借用老舍先生的一句话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工作的乐趣。为了肯优查缺、力促提高、以求发展,现对本学年度的工作情景,作一简要总结。

一、培训学习求实效

本学期,我们一如继往抓好校本培训。培训的主要构成有团体学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学观摩与反馈,自我反思与诊断等。

1、团体学习是校本培训的重要组织形式。

我们根据期初计划切实抓好理论培训、学科培训、业务培训,组织了教师参加了国培活动,以提高学校教学研究和管理;以提高教师领悟新课标以及驾驭教材的本事。同时,加大走出去力度。

2、自主学习是校本培训的重要方式。

组织全体教师利用休息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解读》、《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等。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不忘给自我“充电“:读读书,翻翻教学杂志,做做读书笔记,浏览教学网页,并在业务学习时间交流感想。

3、教学研修课是校本培训的实践环节。

我们教务处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青年教师讲课等,所有上课教师都能做到精心准备,课后主动对自我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根据上课情景认真写好自我诊断,真正实现理念的刷新,行为的改变。

二、教学管理求细化

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准则,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始终抓实抓好。

1、落实各项制度。

开学初,教务处严格按调整的《课程方案》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不随意增减。继续做好并完善了克什拉克塔木小学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做好各班学生名册的登记和上报工作。根据县教研中心的要求在教师会中重申备课要求,课堂教学常规、批改作业常规、教师课堂管理等制度和要求。

2、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继续以备课、作业为抓手,完善课前准备、课中教学、作业与辅导三环节的实施与管理。同时,加强了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开学初,教务处结合县级要求,针对备课、上课、测试、作业、辅导、听课常规检查进行了细化,以教务处全面检查和抽查的形式对我校8位一线的任课教师进行了检查和考勤、考核,并及时应对面向被查教师反馈检查情景,指出不足和整改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我校教学工作的质量。

3、加大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

开学初,虽然在教师会议上一再重申课堂教学常规要求,始终存在着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成了口号。为此,教务处开始对课堂教学常规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结果与教师教学教师考核相挂钩。在必须程度上改善了活动课堂松散的放羊式现象。

三、教学质量求提高

1、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举措。

开学初,我们继续抓好此项工作,进取探索转化途径。

做到对象明确,资料落实,辅导到位,记载详尽。本学期,结合公开课活动,教务处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开学,就要求各任课教师对照自我所任学科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跟同级别学校比一比自我在什么位置,找其中得失成败的原因,制订好本学期的计划。素质教育不能放松学科教学,学科成绩是教育质量的核心部分,加强提优补差工作,全面提高低分率、合格率、巩固优秀率刻不容缓。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异常是注重学生朗读、阅读、写字等习惯、本事的养成教育。在课表中,每一天早上开设了欢乐晨读,让学生每一天读经典,诵美文;中自习开设了一节课的写字课,提高学生写规范字水平,学校还组织了写字等多项达标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坚持学科教学质量的调研测试。

教务处对本学期语文、数学进行了期中考试。并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认真的阅卷分析。任课教师分别针对各科的考试结果,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

四、队伍建设求成效

师资队伍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大事。所以,构建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本学期严格执行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上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的观念,坚持开展以科学发展观学习为核心的师德教育;以廉政文化建设为契机,提高教师廉洁从教的意识;以教师基本功展示、家校通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教育阵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常规教育评比、比赛活动,例如:卫生流动红旗、红领巾监督岗、体育达标运动会、班级文化建设、手抄报的评比等,在一次次竞赛活动中不仅仅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更丰富了班主任的工作经验,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水平。此外,我们一方面引导教师不断总结自身的工作经验,反思自我的教育工作,以便找到进取的最佳切入点,尽快提高自我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大了班主任考核力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职责人,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班主任工作检查,并适时给与物质上的奖励。

以上是对本学期教务处工作的不完善、不成熟的工作总结。这一学期,能够说是本人学习、适应、反思得过程。工作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1、学校的教学机构还没得到完善和充分的利用;(比如说教研组、专用室管理不够细化,人员安排不够合理、分工不够明确。)

2、随堂听课的力度还不够大;

3、班主任工作考核还不够科学;

4、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抓的还不够扎实。

5、家长会召开较少,大部分仅有方案,没有落实,班主任在家校联系上还不够热情。

6、体育等活动课程、大型综合实践活动、大课间活动组织松散,开展不够扎实。

7、校本教研开展不够实在,水平还不够高。

8、教师业务水平整体还不是很高,异常是计算机应用水平亟待提高。

9、教师在参加教研,辅导学生学业,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活动等方面整体进取性不高。

教务工作总结3

我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以课程改革,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契机;以狠抓教育教学管理、狠抓学生行为习惯为落脚点;以实施《教师目标管理职责制》《班级目标管理职责制》《小学生一日常规》为重点。在上级部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通力协作下,加上本人的勤奋努力,做了很多艰辛细致的工作,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导处的工作。现对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绩

坚定不移的实施《目标管理职责制》,充分发挥教师的进取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校风校纪的构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没有全体教师的齐抓共管是不可能完成的。本学期开学第一个大动作就是以《目标管理职责制》为基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并坚定不移的实施,操作如下:

1、部门申报各部门根据各自情景,起草相关的管理补充条例,然后向学校进行申报。此举使我校的目标管理细则更加全面。

2、教师意见征求向全体教师征求意见,教师对现行的制度的任何一块提出的可行性意见,只要是合理的予以研究,适当采纳。此举使我校的目标管理具备了群众基础。

3、学校行政会讨论综合部门申报情景和教师反馈意见,对现行的目标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并构成初稿。

4、教师会讨论经过初稿构成后,召开全体教师会,学习讨论经过每一项细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让全体教师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监督者、实施者。

5、构建评价机制规则关键要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才能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此我校实施了系列评比检查制度。《教师月工作评比制度》《班级管理周评比制度》《学生一日常规检查制度》。每一天安排四重值日人员:1、行政值日。2、教师值日。3、学生大队干部值日。4、班级干部值日。坚持做好几项常规记录。如教师出勤登记,学生出勤登记,学生一日常规检查登记,班级日记,校务日记等。经过系列检查评比,使学校各项常规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为我校校风校纪的优化,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渐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校教师都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可喜的发展态势,学生也能较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深受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狠抓教育教学质量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全面、优质的教学质量是我校锲而不舍的追求。在此方面我们也有新举措。

1、抓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向40分针要质量。

2、抓学生的作业练习,做好知识的巩固一环。

3、抓学生的培优补差,做好面向全体与因才施教的工作。

4、分阶段及时检测,让教师时刻明了学生学情,有的放矢的做好复习补漏工作。

5、严格期末检查评价,做好阶段总结评价及奖勤罚懒工作。对期末考试中成绩优异的科目任课教师实行重奖,对考试成绩差的科任教师实施重罚。

6、开展教育教学先进评比表彰活动。教师的作业、教案按月评利比,期末进行综合评比,评选出优秀教案___本,优秀学生作业__科,优秀班主任___名,优秀任课教师__名,优秀班团体__个。

三、稳步实施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

(1)分年级组“问题”研讨。各年级组的教研课要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高年级组以“学生课内阅读与独立阅读中的盲点”为主题推出了2堂专题研究课。中年级组以“如何克服学生计算时粗心的通病”推出了1堂专题研究课。低年级组以“欢乐的生字宝宝”“让学生学会独立解题”推出了语文、数学专题教研课若干堂。

(2)撰写《我的教学故事》开展征文评比。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

(3)以赛促研,举行学校课堂教学比武采取自愿申报,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比赛名单。有12位教师参加了比赛,评出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进取参加区说、授、评教学竞赛。推出了体育课参加区赛,获得了二等奖。

(4)联系学校实际,开发《安全教育》校本课程为什么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开发课程,是因为我校处于特殊地理位置。我校学生比较分散,部分学生离学校比较远,为解决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学校争取镇政府的支持,租用交通车早晚接送学生。为确保安全,学校每一天安排教师跟车接送学生。此外仍有大批学生走读,上学、放学都要经过马路,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其二,此刻小学中学合并,使学生在校活动场地更狭窄,人员也更复杂,学校安全隐患也时刻存在。其三,学校食堂是仅次于博才学校的一个大食堂,食品卫生安全也是一大安全隐患。其四,学校校门口狭窄,坡陡弯急,一出校门便是车流密集的狭窄马路,安全隐患时刻存在。安全问题一向是我校的一块心病,如何确保安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教育、教育、再教育。

2、校本培训。

(1)全员培训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分语、数、综合三组进行。要求各组长做好相关组织工作,作好学习记录。参加学习的教师要作好学习笔记,并在学习中发言讨论。督促全体教师开展自学和同伴互助式学习,每期要求做三千字的学习笔记,定期写学习心得。购买必须课改刊物和著作供教师学习。

教务工作总结4

转眼间,一学年已经结束。首先感激各位领导对我的关心和信任,感激各位教师在工作方应对我的大力支持,才能使得我本人的各项工作得以全面顺利完成。本学期,我始终以百倍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各项工作,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团结同志,虚心请教,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个人的努力工作下,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必须的成绩,现将本学期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革新观念,提升理念,不断提高管理本事。

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作为一个学校的教学组织者和管理者,首先应具备的是过硬的专业素质的协调管理本事。本学年我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学校管理知识,学习市县有关学校常规管理要求,以很好的完成学校赋予的职责,并在平时的工作中主动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和学校领导请教,使自我的育人和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我的教学和管理实践,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二、转变观念,更新方式,推进课程改革,促使我校师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本学期,在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教研教改工作中,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使我校各项工作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1、更新教育模式,着力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一是组织开展了教师学英语活动,将日常口语打印发于教师手中,要求教师常学习,会将口语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平时的师生对话中,构成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课间项语活动,用形式多样的的方式教给学生英语知识。三是开辟英语书画、每日英语等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使我校学习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知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2、成功组织举办北区英语联片教研活动。__年12月,__县北区小学英语联片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我精心排,认真负责,活动开展顺利,到达预期效果,受到县师训中心和全体与会教量的一致好评。

3、组织全乡学生综合素质竞赛。为了使我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提高,本学期组织了全乡学生的礼仪、安全、生活、学习、社会等方面的综合知识竞赛,全乡共27名学生获奖,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了很好的检测和提高。从试题的编写、活动组织、活动开展,我始终高度认真负责,确保活动圆满完成。

4、组织开展全乡教师学科赛教。活动分初赛和决赛两部分进行,全乡教师参与讲、听、评课。在全乡决赛中,个个教师奋勇当先,亮点多多,经过活动开展,以点带面,使我乡教师的育人本事和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全县小学教师优质课展评活动中,由我校选送的教师李会民荣获语文组一等奖,同时被命名为县级教学能手。

5、组织教师进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本事培训,每位科任教学对电脑使用常识、课件制作等学习时间不低于10课时,大部分教师能正确操作。

6、定期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和教师业务本事帮扶活动,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强化管理,落实措施,提高实效,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1、做好课程设置和课表、作息时间调排工作。确保课程设置合理,课时开齐一足,课时安排科学合理,便于师生操作。

2、认真抓好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组织教研组定期对科任教师的教案、作业、学习笔记、工作笔记等进全面检查,以保证日常教学扎实有效开展。

3、巡查经常化。每一天早、午、自习和三操等常规时间对各班进行巡查,作到了腿勤,确保教学秩序井然。

4、认真做好缺勤教师的课程调整,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

5、自我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定,三操、上课等常规工作从无迟到现象,为教师了作好表率,做到打铁本身硬。

四、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使本学年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1、配合学校做好双高普九及教育强县迎验各项工作。亲自组织并参与学校文化建设、部室建设等工作,与教师们一道同甘共苦,进取出智出力。

2、建立教师档案卡和学生成长记录袋。

3、学校领导不在时,负责管理好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保证本学年学校各项事务无意外发生,并做到勤汇报,多请示。

经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教学活动,本学年我校全体师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先后有__等4位教师的论文在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__等8位教师的教育叙事、教学案例被录入__县第二届校本研论坛材料汇编,在全县交流学习,被命名为县级教学能手。异常是在艺术特色教育这一块,更是硕果累累,本学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艺术文化的交流、学习和创作,共有根雕、石刻、泥塑、千字文印章等各类优秀手工及艺术作品500余件被学校美术室、劳技室展览和收藏,极大的丰富了师生课余生活,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和社会实践本事得到了全方位提高,艺术审美本事得到了有效发展和培养,促进了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五、几点体会。

经过本学年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我有三点深刻体会:

1、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但要把教育教学当成是一项工作来干,更要把它当成是一项造福后代的事业来干。坚定的职责心和广博的爱心是每个合格教师必备的条件。

2、要教育好学生,或组织好学校的教学工作,自身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管理者自身要有表率、示范的意识和本事,要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益。

3、创新是现代成功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仅有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进取拓宽工作思路,才能为教育的良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学校的领导班子和管理机制决定学校的一切。在课改迅速发展的今日,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没有先进的理念、过硬的作风和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为先导,学校是得不到发展和提高的。如果在领导团体中有任何一个“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管理者,都将影响“能作为”者而“无作为”,也必将阻碍学校整体工作的和谐健康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才走上管理岗位的年青教师,我将一如继往的做好本质工作,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做一名发展型教师,紧紧依靠学校的坚强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大胆创新工作机制,锐意进取,努力拼搏。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我都永远将自我的梦想、信念和情操溶入到教书育人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去,不断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培养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而努力工作!

教务工作总结5

在过去的一年中,沿着校长室的工作思路,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遵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全开足规定课程门类,并要求教师严格按新课标上足规定课时,并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对新课标实施的各项培训研究活动。

(1)组织骨干教师继续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在这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再培训,经过培训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增加新课程实施的自觉性和信心。

(2)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认真钻研新教材,研讨新教法。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师生主角位置的转换、评价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进取探索,进取实践、进取改革。异常是课堂教学,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反映在本学期的创立省示范初中时随机抽查到的15节课,6节优秀、7节良好,优秀率达40%,优良率达87%,居三所创立学校之首。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要求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指导新教师备课,在教研活动上谈体会、谈收获,以此来影响带动其他教师用好新课程教材。

(4)继续抓住新课程实施这样一个机遇,进取开展教科研活动,一边实践,一边研究,本学期申报了一个市级课题和三个区级课题,使课题工作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加强“六认真”工作,向教师提出“功夫化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向四十五分种要质量”的口号,要求教师备课要改变“重知识点,重知识传授”的传统观念,异常要注意落实学生学习情感目标和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倡团体备课,加强教师间的听课交流。对作业、测验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精心布置,精心批改,并及时做好质量分析和反馈工作。

2、加强“六认真”的检查督促工作,每学期对“六认真”工作检查四次,并根据情景对个别教师进行抽查,并把检查情景及时通报到每位教师,另外要求行政领导,教研组长平时加强听课检查,并及时提出课堂整改意见。

3、抓好教研组的管理工作,各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特点,围绕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本学期又加强了备课组的活动,各课组的教研气氛比较浓。

4、抓好毕业班的管理工作,本届初三毕业班提出了“狠抓管理、务实拼搏、争创佳绩”的口号,分领导、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提出了工作设想,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优秀率、合格率,异常在中考中优秀率列区前列,有3名学生考入了苏高中国际班,20多名学生考入了省重点中学省招班,社会声誉良好,高三毕业班也注意抓好了各个工作环节,加强了分类辅导,切实抓好了拔尖工作,高考中使较多学生升入了高校,本学期高三年级重视了综合考试的研究、辅导,在全体教师努力下,在省会考中合格率超过了湘城中学。

5、继续实施“金牌行动”计划,并取了优异成绩,本年度共获全国省级一等奖11人次,省级奖61人次,市级奖20人次,区级奖9人次,共有90人次获奖。在最近举行的省初中数学竞赛中,又喜获丰收。初一、初三均获夺区最高分,初定获省级人数占区三分之一,异常是初三区前6名,我校占5名。初三的外语竞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能够说我校的“金牌行动”计划硕果累累,创出了我校的特色,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

1、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生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2、进取组织支持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培训活动,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并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效率。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启动我校的名师工程,本年度树了一名区学科带头人和五名校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