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导师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17:54: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业导师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3年5月20日,距离汶川地震5年零8天、雅安地震1个月,YBC导师行“绵阳灾区创业青年巡诊回访暨牵手雅安”正式启程。有来自12个城市的73位导师参加,累计行程超过10万公里;3天绵阳巡诊时间和2天雅安援助时间,导师贡献时间累计超过2000小时:受益创业青年达75个,其中,绵阳巡诊创业青年25个,雅安座谈交流培训创业青年50个;导师自愿贡献50件爱心拍品,筹集善款达10万元,用于YBC雅安创业工作站工作经费:通过“YBC导师牵手雅安青年创业实习”行动,牵手78位创业青年,由导师自愿承担青年到自己企业参观学习的往返交通和食宿,累计贡献超过100万元……
五年前,他们的身影出现在绵阳,帮扶青年以创业重建家园;五年后,他们又从绵阳到雅安,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YBC导师志愿者!
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福建、丽江、辽宁、四川、宁夏等地的40多位YBC导师志愿者带着YBC大家庭成员的牵挂和期待,从全国各地汇聚一起,展开为期一周的“YBC导师行――重返绵阳,牵手雅安”之行。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导师与当地导师一起组成六个巡诊组,分别奔赴北川、三台、平武、江油等县,巡诊对象有:灾后重建兔舍猪舍的“坚强连环创业者”付贤华和龚兴兰、做自闭症康复的何艾晋、个人创办老年公寓的秦龙,还有在地震中失去双腿而后创办汽车美容馆的“可乐男孩”杨彬等25位青年。
YBC福建办的热心义举
福建YBC导师的身影也活跃其中,李凤、郑舟、丰收和YBC福建执总黄绍庆女士一起参加了巡诊活动,并与各地导师交流学习。导师们对YBC绵阳办和青年事业的快速成长深感欣慰,也给他们许多实际的建议,并进一步对接了帮扶政策和资源。
在5月21日晚的“情系雅安――YBC导师在行动”中,大家通过礼品默拍、牵手雅安青年创业实践等方式,为雅安筹集了一百万元公益款。YBC福建办承诺愿意像五年前接纳绵阳青年一样,牵手20位雅安青年来闽进行为期两周的创业实践,成为全国“牵手青年”最多的办公室。
23日,一行15人的YBC雅安建站小分队,经过近五个小时车程颠簸,终于到达雅安芦山县。当地人介绍这次芦山地震是上下震动,很多房子表面上影响不大,但内伤较重,内部裂洞严重,根本不能住,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令人心酸心痛的现状。
小分队先走访了三位青年,了解受灾情况。其中一位青年是开美发店的,震前营业额7000元/每月,震后营业减半,但房租要加倍,因为震后仍可用的店面不多了。她向导师们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的理发店开了四年,我家受灾了,我现在需要资金……”。
在接下来举办的创业青年座谈会上,十几位青年介绍了他们原来创办或想创业的项目,并提出目前的困难。一位男青年有个一岁的孩子,他表妹在地震中遇难,留下个女儿也是他抚养,他原来有间电脑店,震中损失五六万,现在他需要资金重新开门……这位年轻人感到肩上担子很重。
YBC导师们也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雅安,我们来了,我们会尽其所能,帮助青年以创业带动家园重建。25日上午,YBC援助雅安重建家园行动启动仪式在雅安举行,100多位当地导师与青年参加,并聆听了YBC第一课培训。YBC福建办和宁夏办向YBC雅安站赠送了贺礼……YBC落户雅安后,创业青年一定能在这个强大的集体里重新“雄起”!
YBC导师的心声:谁需要我们
“YBC导师行――重返绵阳牵手雅安”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回答了“谁需要我们”,并且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从模式、组织方式、募捐方式上进行了创新。YBC执行总干事、全国导师委员会主席杨华东总结指出,YBC导师行援助灾区重建家园行动,不仅满足了灾区青年的需求,也为企业家导师搭建了贡献商业经验的平台。
作为YBC的品牌活动,YBC全国办主任邹叔君还对导师行提出几点建议,“由全国办组织的导师行更需要强化示范作用,以此带动各地导师行的开展;需要更多的新导师加入,在导师行过程中体悟YBC文化;‘众包’思想落实到行动,更多地发挥志愿者的作用;注重后续的跟踪总结评估,以及活动的可持续性……”
YBC福建导师李凤:这次巡诊的目的不仅是给创业青年一些建议,还要带来一种精神,带来我们整个团队的帮扶力量与理念……关于“可乐男孩”创业项目的问题,可以在福建微信群,呼吁合适导师给予帮助……
YBC绵阳导师姜超:心系绵州灾区重建,举国导师齐聚绵,创业青年齐奋进,绵州大地焕新颜,爬山涉水送关怀,不忘芦山震灾援,集体默拍筹善款,风雨兼程赴雅安,倡行人间有大爱,导师帮扶星火传。
西安导师陈剑红:因为责任,我们传承爱与感恩,这是我们的使命感。因为生命,我们执着爱与坚韧,这是我们的价值观。
“可乐男孩”杨彬:因为YBC,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因为YBC,我站得起来。
劫匪的汽车被偷走了
不久前,有5000名英国最顶尖的马拉松选手参加了全英北马拉松大赛。可是,最后只有一个人跑完全程,自然也拿到冠军。因为,其他人都跑错了方向。情况是这样:第一名跑太快了,而跑在第二名的人又跑错了路,所以带着后面4998人全部跑错了。
一群劫匪在抢银行,有个同伴在出口处放风。抢完现金后,匪首带着其他人准备撤退。跑到门口,问放风的:“一切都正常吗?”那家伙说:“不太正常。我们的汽车让小偷偷走了!”
篇2
这是梦实现的地方,数个阵列着的脑袋在等待被灌脑浆,等待那场机械的、激动人心的、意味深长的工程,人人都在等着能洗练一番然后出去做自己的老板。这是一座梦工厂,主人是李开——2012年他还是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负责复制成功。
梦工厂如城堡般富丽堂皇,但篱笆深深,大门紧锁。我们定期能看到人出来,他们个个满面红光,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不久后他们中的不少人将挤进全球富豪榜。
梦工厂成就的中国硅谷中关村里,一个电线杆子能砸到数个CEO和准CEO。李开复身上被笼罩的是超出Y Combinator(YC,2012年左右美国最热的创业孵化器之一)那样的光环。
这当然是假想。如果成功可以复制,人人创业都能成功,神州大地上大小老板精彩纷至,那么,中国的经济早就可以翻云覆雨,我们也早就步入了发达国家。
现实的情景是,也有太多人相信“创业是件多么激奋人心的好事儿”。李开复李导师的意味深长已经几乎把那些青年人的耳朵磨出了茧子。很多人坚信,在创业的路上,有着无数个“忙碌的李导师”陪伴着候着帮助指导他们,创业不是什么难事,他们都期望着前途的美好,相信只要掌握到方法,成功即可复制。
果真那样,那么,这些创业营与制造企业富士康的生产链条将相差无几,一位业内人士对我们如是分析。
对于这样的未来李开复不敢想象,其实他也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眼下,李开复已经走在改变的路上,2012下半年,创新工场在获得第二期美元基金的2.75亿美元募资之后,他宣布其从孵化器转型成为一家不折不扣的投资机构。
尽管,李开复创新工场在这些项目上的平均回报率达到18倍,从2009年9月成立到后来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共投资了50多个项目。
但他老老实实地开始做起了投资。因为与此同时,他似乎也知道,自己几乎背上了“创业误导师”的骂名。为了不做未来那个终日给创业者和准创业者灌输脑浆的梦工厂主人,他和诸多身处中国创业服务链条中的人都必须改变。
如若不改变,创业孵化器遍地开花,大学生们,青年人们天天做着创业美梦,人人都热衷于创业选秀,遍地都盛产创业“复制师”,“天使”投资人将幻灭为“魔鬼”催化师。如果成功可以复制,举国将是创业者。
能分享的是经验“创业军规”这个可以有
和李开复一样受年轻人和创业者们追捧、敬仰的导师不在少数,拉卡拉电子支付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陶然也“不小心”成为了其中之一。
虽然在做自己的支付实业,但最近两年里,孙陶然也肩负了更多创业导师的角色。2012年年初,20年来6次创办和联合创办企业的他干脆出了一本名为《创业36条军规》的书。
孙陶然还记得,最早是在2010年8月,一批创业者要到拉卡拉的公司参观,他们想听他讲一些创业实务。孙陶然答应了给他们讲一堂课,于是,在准备PPT的时候,他就一条一条地列了下来,把自己当初从有创业想法到怎么去创业,组建和管理公司一直到上市,如何经历的,都做了分享。
最后一总结,孙陶然整理和完善出了整个企业生命周期里应该注意的36个原则。
与此同时,孙陶然也慢慢注意到,在很多行业,一些创业公司想一年创办、两年发展,三年上市,最后全部都失败了。很多人在第一次获得风险投资后容易搞多元化,制定特别宏伟的战略,把发展速度、指标定得特别高。
他深感惋惜:“其实企业发展是有自身规律的,现在新技术和新经济模式的出现可以加快企业的成长速度,但快是有一个极限的,完全不遵循发展规律、拔苗助长,最后欲速则不达。”所以,就这个意义上讲,创业是亟待一些指导、规范化的。
孙陶然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予创业者们以指导。于是,他正式把自己的《创业36条军规》发表出来,以飨众创业者。
与此同时,孙陶然也开始活跃于各创业服务机构现身说法。在他看来,自己企业做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去分享和回馈是必要的。
在孙陶然看来,创业可以分享的是经验、教训。
作为创新工场孵化的第一个项目,点心(北京风灵创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创业服务的获益者。点心CEO张磊从百度出来自己创业之后,也是机缘巧合认识了李开复,在艰难的创业初期,点心的办公室就设置在以前的创新工场的办公室第三极大厦。而后,创建7个月的点心即获得了金沙江创投的千万美元融资,之后,点心又几经转型。这缘于张磊的思考,离不开创新工场的助力。就在记者截稿前,点心正在进行B轮融资,传闻或被百度收购。创新工场的“长子”也算得上“功德圆满”。
实际上,据记者了解,另一个一直默默做事的创业者,也就是在朋友的撺掇下参加过一次创业大赛之后,才获得了风投的青睐的。正是那笔资金,帮助他在如今的路上更加如鱼得水。如今,他收了心,不再参与各种创业秀和活动了,只是时常学习那些创业导师们的思想方针,鞭策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坦承,这已经足够了,“融到资金凭借的是运气,经验才是长足的财富”。
孙陶然的看法也类似,创业者们从他人身上,从创业服务机构里互相学习和总结经验是可取也是必要的。
不能复制的是路径百转千肠各不同
经常受邀请担纲创业大赛评委的孙陶然在2012年的下半年也开始纠结。
他也见到了太多的创业者,一创业时就进入到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孵化器里,最后变成了向国家申报基金,向政府申报补贴,反而忽略了市场。他也看到一些创业者一忙创业比赛忙得就是大半年,大家热情高涨、斗志激昂之时,创业服务里真正好的模式不多,仅有的已经开始过火。
“我想我应该有所拒绝。”孙陶然说。创业服务如何商业化运作,这其中的度实则很难把握。如何才能真正帮助到创业者,在且行且看的同时,他在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温室里面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所有的参天大树都是在荒郊野岭长出来的,温室孵化对企业成长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如果温室过于安逸,这个企业就会被扼杀,孙陶然对我们说。在他看来,创业服务业有必要存在,但是过度的创业服务对创业是非常有害的。
而且,现如今,创业选秀、孵化真正成就的企业少之又少。创业与孵化之间并非百分百对称,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点像男女之间的恋爱,“很难说按照计划孵化一批,其中10%计划成为10亿规模企业最后一定会达成,创业服务本身带有特别大的变数。”孙陶然说。
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本来是想做中国的Y Combinator。可是李开复退步了,他发现,在国内,孵化器模式并不像大家设想得那样美好,国内的创业、投资环境和大洋彼岸完全不同,成功不可能大批量复制。而且,当他单纯地成为了一些人质疑的“复制师”、“误导师”,也偏离了自己想要的方向。
实际上,各类创业服务能够提供给创业者的经验和裨益十分有限。和理论上的创业导师相比,国内创业者需要更多的是自身的实践经验和阅历。各类创业服务机构云集,创业者们真正的创业过程还得自己去实践。各类创业选秀层不出穷,若创业者能偶尔参与一下也尚可,但如果把大量的精力倾注于此,便是得不偿失。
当年复制美国的创业选秀类节目,《赢在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也掀起了不小的风浪,但实际上,最后成就的成功者少之又少,很多人质疑,《赢在中国》其实捧红的是一众明星评委。
纵览中国商业史,几乎没有哪个创业者不是历经摸爬滚打才历练出来的。孙陶然就指出,创业者一开始就得自己去跑,去经历,去感知创业的苦,包办,复制从某种程度上是宠坏了他们。更何况,每个人,各个行业其实也各不相同,即使能搭得一桥少走几步弯路,但真正每个人做的事情,身处的行业,时机也都各不相同,需要创业者自身去担当,去体味。
成功不能复制。小米公司创始人兼CEO,同时也是天使投资人的雷军一语道出创业服务里投资环节的真谛,他在选择投资时更多的是看人,而不是看项目。因为,创业项目可以复制,但每个公司的创业路径各不相同,每个人的创业特质各不相同,机遇、环境也都各不相同,要想成功变数太大。
复制师、魔鬼催化剂需要卸妆的创业秀
现如今,仍然有无数的创业者们争先恐后地涌入创业的大军。
除了寻找各个复制导师,参与各种大赛之外,如今火得一塌糊涂的创业咖啡馆似乎也是他们的好去处。因为,在创业咖啡馆里,有很多投资人常驻。
而在被称之为车库的创业咖啡馆里,我们不可以忽视的也有这样一种景象:推开厚重的大门,迎头而来的是数双贪婪,关切的目光。
咖啡馆里没有咖啡香,很多创业者们在做着急于证明自己,或者急于收获一笔投资的美梦。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很多人都和和马丁·路德一样,有着一个梦想。不过,关于创业的梦想,有人是为了理想,有人则是为了财富。很多人都在想着通过创业一夜成名,在某一艳阳天遇到一个颇具慧眼的投资人,潇洒地投给自己丰厚的money。因为价值观的导向,他们把自己装入了自己想好的一个模式里,就等着“一朝成名”。
可当越来越多有志于创业的人们在创业选秀的舞台上侃侃而谈,他们得到的就不是更多的机会,而是更加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
张明是李开复的崇拜者之一,大学还未毕业的他就梦想着要创业。毕业之际他根本不去找工作,而是跟父母软硬兼施要过来了10万元,几经折腾花光之后,他也没再找工作,如今终日在家打游戏混日子。别人问起,他最多说一句,自己选的项目不好。
张明的确看到了自己同伴们的成功,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之下,创业确实显得容易得多。一些创业者,单纯地凭借一个APP的或功就能够叱咤风云。在速度至上、快者为王的互联网行业里,他的不少同行们笃信创业的真谛在于押中下一股台风将在哪里刮起,并早早地占好位置,积极去寻找导师们、投资人的关注,期待着那天一起被带上天。
但是他却不明白,成功也需要梦想和坚持去铸就,成功也需要机遇,如今的市场有着高度的复杂性,创业并非简单复制,复制其实和创新相去万里。更多踏踏实实创业的人并不热衷于各种创业选秀和拜见各位创业导师,他们是真正把培训营、孵化器当作自己的一个家、一个圈子,促使自己去粗取精。
张明也不清楚,很多人已经把天使投资变成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天使投资人王啸就对我们直言,所谓的创业培训,创业选秀大部分都是为了找项目。“最终确实能增加一点成功率,从大的范围来讲,比如在资金流显得重要时得到些帮助,应该怎么设置,通用的规律还是有用的,但是具体的业务方面很难说,只能是在一些股权设计、行业搭建,普遍规定上听一听。”
为项目找到通道,这其实是眼下创业复制工厂、创业培训营、训练营的终极目的。
在此目的下,其实中国的创业服务业也必须得历经“成长的烦恼”。创业导师不是“复制师”,天使投资人的助力更不是“魔鬼催化器”。
尽管,中国的创业环境已经越来越好,全新的创业服务产业正在准备蓄势而发,从创业选拔到孵化,培训,到对接创业与投资,大家都在摸索中以求得更长远发展,但这一产业链要完善还显得任重而道远。
篇3
【关键字】教师 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路径
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家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从教育教学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要求;2016年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国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则从教师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了法律保障。可以看出,双创主线已然确定,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而提升人才总体质量。
本文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能力培养若干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致力于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推动和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主导,担任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指导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因而,教师应成为专业领域的技术能手,能够胜任创新创业导师角色。结合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现状,影响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知识技能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培养。
(一)教育教学理念转变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适应需求、面向人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明确指出了要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高职院校必然要围绕国家战略发展要求,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培养适应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强学生通用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融合。因此,教师要深入理解和I会高职教育理念,要从单纯传授专业知识的理念转化为培养具有创新与创业精神人才的理念,从根本上重构教学理念与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知识技能提升
教学知识技能包括基本职业素养、专业教学能力和岗位实践技能。职业素养是从教师的人格出发,规定教师要具备的能够感染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以人格培育人格;专业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和研究能力、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要求教师能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前沿应用知识,对区域经济发展动态分析和把握,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并组织实施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修正;岗位实践能力则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专业知识与岗位实践操作的结合,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以研促教,以研带教;具有创新学习能力,从实践出发不断调整丰富知识结构,总结经验创新解决方案。
(三)服务社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双重工作任务,在双创教育目标下,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和胜任企业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的双师队伍成为时代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有社会服务能力,而且要有能把社会服务成果转化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有认识到影响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与素质。
二、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一)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1、依托产业开展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要紧跟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以多形式的校企合作着力打造专业。院校要立足实际,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贯穿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全过程,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
2、倡导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创新推动“一体化课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做用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灵活应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强化学生学习和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融“教学做用”为一体,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举办创新创业教学大赛,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热情。
(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打造专兼结合的多元教师队伍
1、集聚创新创业优秀师资。加强师资队伍总体规划建设,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全员参与机制,设立专属部门和指导委员会,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从学校内部挖掘优秀教师资源,成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或指导教师,让亲身参与过创新创业的人走进校园、站上讲台。
2、采用灵活方式引智培智。通过 “引进与引智相结合”、“大师与团队相结合”等引智模式和国际交流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培智模式,逐步培养一到由专职教师、企业家、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3、实施创业导师培训计划。采用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相关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等举措提高教师能力;引进创业培训认证体系,培养专职创业导师。
4、鼓励教师团队传帮带。树立创业典型,鼓励创业导师和学生将创业成果及时转化为科技成果,探索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经验。通过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新教师、教师创新带动学生创新创业、老生创业带动新生创业,形成创新创业教(上接116页)育的良形循环。
(三)打造教师创新创业平台,丰富创新创业实践
1、依托产学研项目,搭建实践平台。以产学研结合为载体,促进教师队伍建设、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方联动。例如,邯郸高职院校以丛台区政策构建的“一街四园一中心一基地”(邯郸创业街、大学生创业园、文化创意园、科技孵化园、邯郸金融中心、创新创业基地)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锻炼师生的实践能力;唐山工业职业学院建有与专业群对应的多个校内外实践基地和国家行业企业培训中心,为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平台;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搭建“信创商城”电子商务平台,为师生提供创业平台,并提供各种创业支持和保障。
2、成立双创教育中心,开展创业活动。由创业教师团队负责创新创业理论研究、课程研发与教学、组织与指导创业大赛,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并对学校创业园区和创业实训基地进行日常管理,定期开展专项创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训。
三、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保障
推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活动良性运转,需要政企校共同搭建平台保障实施。
目前,W界、业界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已形成共识,一些地方、行业先试先行,相继出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关法规和制度,鼓励教师创立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岗位技能实践与服务、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如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出台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和管理办法》、《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办法》、《岗位评聘管理办法》、《科研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构建了海外培训、国内培训、校内培训、企业挂职四位一体的教师培训体系。明确规定专任教师每两年必须去企业顶岗挂职半年,并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明确了学院三大科研导向,一是解决区域行业企业技术难题或服务,二是智能家居与电子商务,三是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导师,教师也可在企业担任技术员和技术顾问,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通过政策引导,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执行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总结经验,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在完善和提升基础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创新学习和锻炼,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实现创新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国家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文,2015.05;
[2]《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
[3]“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2期;
篇4
一.基本情况
三穗县有在外务工青年32235人,占青年劳动力53.7%,返乡创业青年1352人,占青年劳动力2.25%。在返乡青年中,从事种养殖业386人,占返乡创业青年28.55%;从事农产品加工业152人,占返乡创业青年11.24%;从事个体交通运输业258人,占返乡创业青年19.08%;从事餐饮服务业365人,占返乡创业青年27%;从事其它商业行业191人,占返乡创业青年14.13%。在从事不同行业的返乡创业青年中,小学文化18人,初中文化1184人,高中(中专)文化137人,大学文化13人,分别占返乡创业青年的1.33%、87.58%、10.13%、0.96%。
二.主要做法
1、积极帮助协调青年创业资金困难。为充分发挥好共青团组织助手后备军作用,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创业青年解难,我县共青团组织按照团省委与省直部门联合下发的四个文件要求,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帮助创业青年协调创业贷款资金,为其解决创业过程中资金不足困难。一年来,我县共青团组织共为我县创业青年协调创业贷款36人272万元(其中:信用联社193万元,农行74万元,邮政储蓄银行5万元)。
2、积极为创业青年争取政策帮助和扶持,根据国家政策对不同行业的支持力度,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为创业青年争取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一年来,共从农业、畜牧、水利、扶贫等部门为创业青年协调创业无偿扶持资金19.1万元,从共青团系统争取4.7万元。
3、积极为创业青年搞好技术服务协调工作。一年来,共协调涉农部门为我县青年创业基地免费提供技术服务260余人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近10个。
4、积极创造条件,为创业青年开展创业培训工作。一是积极聘请三穗籍成功企业家和优秀创业青年为我县创业导师,免费为创业青年开展创业培训;二是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免费输送我县创业青年在省外学习培训;三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利用其部门培训资金聘请专家为创业青年进行技术培训。一年来,我县礼聘创业导师16人,共为我县创业青年免费开展创业培训5次,受益青年近200人次,共争取各种资源免费输送创业青年到省外学习培训3人,共协调部门培训资金1.6万元,培训创业青年500余人次。
三.取得的成效
一年来,在国家政策鼓励下,我县创业青年日益增多,创业整体成效明显,涌现出了一批青年创业成功示范典型,如创办桐林六合门业肖高寿、吉洞养殖场养鸡大户杨偈浡夫妇、长吉乡半坡养殖场养猪大户姚发德、台烈颇洞种养殖场种养殖大户杨再友等,他们的创业成功榜样,掀起了我县青年创业热潮,为促进我县更多青年创业起到积极有效推动作用。
四.存在的困难
1、部门协调工作困难,部分部门因对青年创业重要性认识不够,省里相关支持返乡青年创业文件要求到县里难以全面兑现和落实。
2、单位人少事多(编制4人,在编3人,在岗1人,另两位同志抽调到州里学习),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和交通工具,给工作开展带来很大困难。
3、创业青年申请创业贷款难。虽然省里联合下发了多个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贷款专门文件,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些具体问题与文件存在难以完全统一的情况,使部分青年创业所需贷款难以得到具体落实(如:大学生创业贷款,因与农行签署的合作协议是指农业户口,另外如联户担保在我县一直没有开展)。
五.下步打算及建议
1、加强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团组织的汇报,进一步为青年创业争取政策扶持,为返乡青年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2、进一步做好与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最大限度争取各部门对返乡青年创业资金、物资和技术等方面支持,帮助创业青年最大限度地解决资金、技术困难。
3、进一步提高共青团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水平,为创业青年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努力践行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根本宗旨。
4、正确引导,不断提高创业青年正确定位所创产业目标方向,提高创业成功率。
篇5
本文作者:张志坚工作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三双一突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三双”是指“双主体、双课堂、双导师”,即“发挥学校与企业两个办学主体的作用,将校内常规教学实训和企业经营实践作为主要课堂,以校内专业指导教师与校外实习实训老师为导师”,全面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其目的在于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着力提高学校服务地方行业企业发展的能力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从运行管理、利益驱动、风险共担三方面,促进校企共同建立人才共育、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长效合作机制。“一突出”是指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尤其注重培养工作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培养体系的核心在于针对当前高职教育教学如何较好地与企业行业实现全方位的结合等实际,解决校企结合的体制、培养环境、教育主体和服务目的等问题,构成内外相互依存的开放性体系。在这一框架下,校内教育教学活动注意结合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经营及岗位技能需求,校外实习实训注重“做中学”,实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课堂化,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的各自优势,形成企业进课堂和课堂入企业的“双课堂”培养人才环境。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注重校内专业指导老师与校外实习实训导师优势互补,促进专业课程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把“双导师”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主体和主要方式。总而言之,该体系的建立目的是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校与企业形成互为依存、互相促进的内在共享共赢关系,缩短企业用人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的距离,最终使学生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实力,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摸索出一条切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路子。
1.确立校企育人“双主体”地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项目合作为载体,引进企业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形成校企育人“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从2008年开始,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就着手探索与企业共同开设专业人才班以全面推进企业与学院合作办学工作。首先在旅游管理系相继开设了“中天高尔夫人才班”、“喜来登酒店人才班”,由此,境内外各类企业和教育机构团体纷纷来校考察洽谈,组建各类专业人才教学班。2011年9月,学院与海南光明会计人才优配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光明会计班”,未来3年,海南光明会计人才优配管理有限公司将投入45万元作为办学的辅助经费,并为该班学生选配行业企业能手和优秀管理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和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在这些“人才班”的建设上,校企双方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改革、教材编写、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改变传统高校闭门办学的局面。同时,学校发挥专业教学科研能力优势,主动为企业培训员工、诊断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双方共赢。积极稳妥推进校企合作,关键是从制度层面完善运行管理机制体制。对此,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1)寻找校企利益切合点,形成利益驱动机制。由于校企合作未能找到利益的结合点,实现双赢,因此,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与意愿并不高。为此,学院在推动校企合作时,十分重视建立利益驱动机制,学院主要为企业输送高素质职业人才,提供培训服务、技术支持等,企业主要是吸纳学院毕业生、提供实训实习基地、参与教学方案制定等。2010年,学院与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等地方龙头企业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等方面展开合作。(2)加强校企制度建设,形成风险共担机制。从2010年开始,学院针对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训、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委托学校培训员工等校企合作的重要事项研究制定并出台相关制度,明确双方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时,积极协调促使政府职能部门尽早建立职业教育返税制度,把企业接受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挂职、学生实习以及吸纳毕业生就业等作为享受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3)以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着手筹建“政校企外”理事会,通过建立吸纳政府、学校、企业与境外教育团体参加的合作办学理事会,健全运行管理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2.以“双课堂”为抓手,形成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通过引进企业行为规范,再现企业真实的经营情景,构建“双课堂”,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其职业素养。(1)将企业行为规范引进校内课堂、宿舍和教材,按照企业经营环境和具体岗位工作流程来设置课程,从而形成真实的企业经营情境,加强学生对企业行为规范的学习理解,使得学生在企业特定情境中受到熏陶浸润,得到教育,强化了环境育人的效果。(2)要求所有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从环境布置、设备操作、师生着装、岗位要求、安全防范等方面,尽可能地按照现代企业标准执行,展现职业情境和文化环境,让学生在技能学习中体验职业氛围、接受职业熏陶、增强职业认识、确立职业取向,培育良好的职业情怀。(3)通过营造企业真实经营情境,植入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尤其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促使融汇优秀企业文化精神的育人环境的形成,使学生受到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有机统一的教育以及职业品格养成,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职业人才。3.发挥校内校外“双导师”作用,加强教育教学改革(1)修内功,建立校内专业指导师制。在每个专业每个年级都至少配备1名从各专业骨干教师当中挑选出来的专业背景深厚、行业知识丰富,并熟悉专业就业工作的优秀教师担任校内专业指导师。要求在3年内,指导教师应跟踪了解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协助他们制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技能,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在创业就业方面予以跟踪指导,随时提供服务。(2)引外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导师制。通过推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课堂化,建立起现代学徒制,为每一位学生在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时选配一名企业人员作为工作实践导师,帮助其尽快进入岗位角色和掌握岗位技能。2008年,学院还在海南省高校中率先实行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制度,聘请海南知名企业成功人士担任学生的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并邀请他们定期到校举办专题讲座或召开座谈会,面对面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意识,寻求最佳职业发展方向,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促融合,调动校外兼职专业导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职业经验和熟练把握专业工作流程的优势,吸纳他们参加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堂实训,形成内外导师共同研究参与教改的良好局面,促使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更为贴近实际,吻合企业以及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4.强化职业能力“一突出”要求,培养职业人才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所在。在坚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着重培养三种能力,即工作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1)以工学结合为载体,培养工作能力。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坚持“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在教学形式上,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式,实现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工作岗位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场所上,校内实训教学采取情景化,校外顶岗实习完全企业化。(2)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培养创业能力。首先树立其创业意识,其次传授其创业知识,最后培养其创业能力。同时,建立起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指导机构,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自主创业指导和后续服务。从创业规划、工商登记、融资渠道等方面提供相应服务。通过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对创业意识强、创业创意新、创业思路好的学生予以大力支持。(3)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培养创新能力。联合海南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共同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广泛开展岗位练兵。通过技能大赛的洗礼,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学院通过认真总结经验,将大赛要求的关键知识、技能和作业标准、作业流程、场地设备标准作为专业建设的科学依据。同时,逐步建立校企合作与技能大赛良性互动的机制,把技能大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来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积极探索构建“三双一突出”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一是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二是学生技能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三是学生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显著增强。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2―0096―03
[作者简介]张国良,浙江林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谈判与沟通。(浙江临安311300)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是构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与核心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虽已今非昔比,但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仍较缺乏。特别是一些拥有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对转让技术持谨慎或封锁态度,使我们处处受制于人,无法从根本上形成竞争优势。从根本上说,光靠引进、买专利也不是上策。只有激发千千万万个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真正把自主创新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才能使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为此,广大中小企业要切实增强自主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二)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特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包括产品(服务)创新和工艺创新、研究与开发、技术转移等,既有大量的产品(服务)和工艺创新,也有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原始创新成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中小企业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与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更侧重于对原有技术的革新与改造,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所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相对较大,涉足的产业领域较多,涉及的部门和地区较多,创新成果分布的领域与影响的范围较广。“十五”以来,浙江省中小企业已经累计开发新产品4万多项,省级以上新产品6000多项,比“九五”期间增长了两倍多。在全省183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34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大头,技术进步在中小企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近50%,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浙江省自主创新体系中一个重要环节。
(三)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在许多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在一些传统产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这些产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这些产业的重振和发展。在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新兴产业中,如计算机、程序控制仪器、软件等,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加活跃,占有明显的优势,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在大众消费品市场,由中小企业开发和经销的产品占了80%以上。此外,由于机制的优势,中小企业创新的效率也是较高的。据对浙江全省372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通过技术创新,有91.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94.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拓展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
二、构建中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主要障碍
尽管近几年来浙江省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历史和体制机制的影响,浙江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自主创新人才。浙江省从事科研开发的科技人员虽然60%在企业,但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企业,在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人员很少。目前,浙江省中小企从业人员中享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仅占O.40%,中级技术职称的仅占0.91%,初级技术职称的也只有2.58%,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国有企业平均水平,人才短缺的状况十分突出。
二是创新资金来源不足。造成资金紧张的最重要原因是融资渠道不畅。由于证券市场发育滞后,广大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融资。民间借贷目前还处于体制外,既缺乏法律保障,且融资成本高、风险大,满足不了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中小企业信用状况普遍较差,从金融机构贷款十分不易。由于融资难,使很多企业因资金缺乏而无力搞技术创新,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也较低。
三是研发投入杯水车薪。一方面,浙江省中小企业R&D投入的强度还很小,全省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的费用投入不足,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到O.6%,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也只有1%多,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是企业投入资金不合理,重设备引进,轻消化吸收,基本上是引进花10块钱,消化吸收仅花1块钱,存在“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由于投入不足,消化不畅,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尚未进入良性循环,总体跟不上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难以显现自主创新“马赛克”的亮色。
四是创新服务能力较弱。已有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产品少,服务面窄,服务缺乏深度和广度,部分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弱。全省由中小企业产业集聚构成的604个块状经济区,建有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的仅占37%。2003年以来,为加强行业自律而创建的14个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大多没有推出面向本行业的技术服务项目。多数科技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层次比较低、服务内容比较单一。
五是税收优惠政策的目标不明确。税收政策是国际上通用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经济杠杆,但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缺乏系统性和指导性。具体表现在:究竟通过税收优惠来支持和鼓励哪些方面的科技发展,缺乏导向性;在协调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和传统技术改革等方面缺乏清晰的目标;导向性的科技税收优惠措施不足;针对具体的科技开发活动及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不够。
三、构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对策
要解决阻碍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中小企业创新机制为重点,通过建立七大支持体系,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一)建立政策支持体系,引导中小企业建立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机制。一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联合研究开发。二要加大研发投入,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由现在不
足O.6%,提高到2%左右,坚持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并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三要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参与分配,对业绩突出的技术骨干给予股权、期权等奖励或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称;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二)建立服务支持体系,完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服务机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中介机构广泛参与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共性技术服务中心,解决企业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强化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提倡和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创办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博士后流动服务站、博士或硕士实验基地。同时要根据行业的分布情况,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建立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行业自律,切实维护中小企业的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建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基地,在区域经济内形成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发挥集群力量,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区域间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
(三)建立技术支持体系,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吸引机制。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人才队伍。一是要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吸引机制,开辟人才竞聘“绿色通道”,鼓励和吸引科技人才加入中小企业队伍。近几年,金华、余姚等地采取关系不转、户口不迁的柔性用人机制,吸纳数千名“侯鸟教授”、“飞行博士”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研发服务,绩效明显,值得借鉴。二是要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机制,大力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职工的教育培训经费,应按工资总额的1.5%至2.5%足额提取,并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三是要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对在自主创新中业绩突出的企业员工给予表彰奖励。
(四)构建创业孵化体系,形成创业的育成机制。一是创新用地制度,建立适应不同创业群体的孵化体系。着重加快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建立科技孵化器或创业园,分别解决农民和留学回国人员、科技人员的创业空间问题。对人驻企业实行创业优惠制度,对落户创业的企业给予三至五年的房租补助或优惠。二是在乡镇工业功能区和各类工业园内划出一定的用地指标,为创业企业提供标准厂房。三是建立创业育成机制。为人驻企业提供如创业融资、技术咨询、经营诊断等方面的创业育成服务。四是建立科学的企业成长性评价制度,对成长型企业实行资源配置倾斜政策。要创新共性技术服务机制,发挥产业集群的综合优势,整合现有分散于各企业的研发资源,建立共性技术服务中心,帮助解决一家一户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建立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各种中介机构的合作机制,鼓励产学研联合培养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自主创新队伍。
(五)积极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形成创业的教育机制。把创业教育纳入教育的各个阶段,使其成为整个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才能形成推动民众创业的长效机制。一是在中小学渗透创业教育。借鉴德国、美国等国的经验,在中小学渗透创业知识、创业文化的教育,传授创业知识,从小培养创业精神。二是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开设创业系列课程,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知识的培养与创业技能的训练,引导有条件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培养创业种子。三是在社会上加强创业创新精神的宣传。倡导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宽容创新失败,积极营造鼓励创业创新的舆论环境,使民众的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出来,创业活动蓬勃开展起来。
(六)构建创业辅导体系,形成创业的指导机制。一是实行创业培训制度,对首次申请创业和准备创业的人员实行免费创业培训,加强创业指导,探索推动新创业的新路径;二是全面推行以咨询诊断为核心的创业辅导制度,为新创办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探索创业服务的新模式;三是建立创业指导师培训制度,建立一支热心公益事业、结构合理的创业指导师队伍;四是组织编写创业教材和本土化创业案例,使创业辅导切合实际,提高和增强中小企业创业活力。
美国的经验证明,未接受过创业辅导的小企业,4―6年内失败率高达55―65%,而接受过创业辅导的企业失败率仅有为20%。从根本上说,中小企业怎样正常有效地获取资源,是关系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我国小企业的平均存活期为3.25年,低于发达国家的5.5年,这跟我国小企业不能正常有效地获取资源要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积极组织开展对小企业特别是初创型小企业的创业辅导,以提高小企业创业的存活率、成功率和成长率。
1.以点带面,提高创业辅导的普及率。开展创业辅导,既要从长计议,又要稳步推进。现阶段,要在继续抓好试点的基础上,以典型案例,促进面上创业辅导活动蓬勃开展。鉴于创业需求甚广,各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也要参照省局的做法,从高等院校、中介机构和知名企业家队伍中聘任一批创业指导师,建立创业辅导服务中心,使之形成服务网络,做到层层有人抓,服务更到家。在实际工作步骤上,应将初创型、成长型小企业作为重点辅导对象,着重做好“幼儿园”、“学前班”的培育孵化工作,通过解剖麻雀,总结经验,促使创业辅导工作在点上开花,面上结果。
篇7
联动激励
让大学生村官创业有激情
大学生村官创业实际困难多,个人顾虑比较多,创业的愿望和热情普遍不高、不强。针对这个问题,市县乡村四级坚持教育引导、政策激励、典型带动三管齐下,首先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一是教育引导。市县通过岗前培训、集中宣讲、创业演讲、巡回报告等,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正确认识创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同时,整合各部门资源,与人事劳动和扶贫部门联合开展SIYB、阳光工程、二人一技、现代农业知识等培训活动。几年来,累计组织大学生村官到陕西杨凌、山东寿光、河南新乡、上海九星、江苏华西等地考察培训10余次,累计培训3700余人次。
二是政策激励。市委组织部协调相关部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出台一系列激励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优惠政策。尤其是2013年把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活动作为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年“七个一”行动之一,专门研究下发《关于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活动”的通知》,要求县建基地、乡抓典型,村定项目、村子给方便、部门搞服务。明确提出在大学生村官中发展党员、评先评优、推荐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以及选拔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要把创业富民成效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三是典型带动。通过评选表彰“十佳创业大学生村官”、“十佳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开展创业设计大赛,编印《大学生村官创业集锦》等,选树一大批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大力宣传报道,用身边的人和事,影响和带动大学生村官积极投身于创业富民活动之中。
链式帮扶
让大学生村官创业无阻碍
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各种实际困难,市委组织部从场地、项目、技术、资金、证照等各个环节上提供链条式帮助和服务。
一是运用产业布局,引导创业项目。全市普遍以产业布局建基地,引导大学生村官合理选择创业项目,以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带村民,助推产业发展。如:安泽县按全县区域特点划分产业片,大宁县围绕苹果种植、大棚蔬菜两大产业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侯马市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孵化基地,洪洞县建立大学生村官小微企业创业园,笑笑。
二是帮助拾荒利废,解决场地困难。创业场地是不少大学生村官在创业开始就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市乡村两级积极协调利用荒废的旧厂房、闲置的旧站库、滩涂改造地和荒沟荒山,解决大学生村官创业场地困难。目前,全市创业的大学生村官中,有利用废弃的旧砖厂、旧煤场养猪养蝎的,也有利用倒闭的小工厂搞加工的,还有利用闲置多年的旧粮库养兔的,等等。
三是协调职能部门,优惠证照办理。市委组织部通过联席会议,协调工商、税务、财政、金融、人事劳动等部门,出台优惠政策,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开通各种证照办理、代码登记、税费减免等绿色通道。洪洞县还创办大学生村官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专门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进行政策解答、协助办理、潜力评估等服务。
四是建立扶持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市委组织部自2010年起,协调市财政局和市信用联社,由信用联社保证大学生村官创业小额贷款,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拿出100万~200万元,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贴息。截至2013年9月,全市已帮助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688万元,发放贴息资金52万元。201 3年,市财政又拿出200万元,成立临汾市大学生村官创业促进会(YBC办公室),进一步拓宽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资金支持渠道。
五是组建导师团队。跟踪指导服务。市委组织部门与市创业就业促进会联合招募185名导师志愿者,组成大学生村官创业导师团队,实行跟踪指导,结对帮扶,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技术指导、智力支持、政策咨询、项目推介、人才引进和用工管理、法律援助等全过程服务。
多元促进
让大学生村官创业能持续
临汾市委组织部在教育引导、服务帮助、激励推动的同时,十分注重调研发现、总结指导和探索培养,使大学生村官创业形式由一开始的单一性,逐步呈现出多样性。目前,全市大体有六种创业形式:
一是个人办小厂(场)吸纳闲散劳力型。尧都区女大学生村官、刘村镇北卧村党支部副书记宁慧,家庭经济能力较强,经过广泛市场考察后,她利用村边一处闲置的旧工厂,一次性投资400余万元,办起万丰建筑模板加工厂,吸收村里闲散劳动力19人,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产品远销内蒙古一带。大学生村官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着手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吸收周围劳动力是多数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主要形式。
二是联合村民助推产业型。安泽县冀氏镇把设施农业作为本乡镇的主导产业,但农民不敢投资,大学生村官宋书云联合几户村民,与外地客商签订协议,带头承包大棚种植旱地辣椒,每棚一年纯收入达6000余元,带动本村新建大棚30多个。
三是加盟企业带动村民型。襄汾县景毛乡奥格姆公司是当地一家食用菌生产企业,全乡大学生村官加盟该企业,学技术、学管理,回村示范指导村民。其中大学生村官新城庄村党支部书记康杰在企业挂职学习后,回村示范种植,带动周围村民发展300亩食用菌,年利润达180万元,人均增加纯收入1000多元。
四是与专业户联手创业型。侯马市新田乡牛村大学生村官安涤新与村里一养殖专业户合伙,签租3亩土地扩大养殖,当年出栏一万只肉羊,收益3万余元。
五是依托基地联合创业型。浮山县张庄乡创建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组织权俊明等7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创业贷款等途径筹资70多万元,带头发展设施农业,影响带动其他村官和周围群众先后建起蔬菜大棚31座。
篇8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摘要:为提升学校的实践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在分析了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并详细介绍了基地的构成、功能、课程设置,最后,提出了该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创新创业基地;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07—03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吉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工商管理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收稿日期:2013—12—30
作者简介:尤月(1979— ),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
王艳华(1968— ),女,黑龙江勃利人。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指出,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要求各高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因此,实践教学是大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
二、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一)学生对某些实践教学手段的参与性不高
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很多案例教学的环节,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人数较多等原因,往往是教师介绍案例情况,学生进行简单的分析思考,不能完全投入到案例的整体思考和系统分析过程中,使学生的应用能力无法真正得到锻炼。
(二)不能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只在某一门课程进行时或者某一个阶段学习结束后才能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一来,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中,而实际问题往往是需要多学科知识共同应用才能解决的。因此,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不能全面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头脑里缺乏系统的思维模式,不知如何将所学的课程知识总结、归纳为整体的知识系统。[1]
(三)实践课程的开设比例不高
目前,在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实践课程的开设比例并不合理,不能有效实现学校培养复合型、实践型本科人才的目标。从课程体系的设计上看,注重理论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很多理论过于晦涩和深奥,使学生难以将理论很好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另外,针对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所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充分,或是流于形式,使学生对实践过程仅仅是泛泛了解,掌握的深度远远不够,往往脱离实际。
(四)与学生就业脱节
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只是为了提升学生对于某一门课程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而没有将实践环节与学生就业紧密连接起来,没有将现实工作中的很多实际情况渗透到学生的实践环节中。因此,这样的实践教学对学生就业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无法促进学习环节与就业环节的有效衔接。
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一)基地简介
对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如以财会模拟账实验室、商品学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经济计量实验室等实验教学资源为依托,以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ERP沙盘模拟经营协会等组织机构为实践阵地,以学院创业导师资源为人力资源,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基地可以通过开展定期的创业知识技能培训和创业项目实训、孵化等实践培训,提高大学生对课程实际应用的认识,了解实际工作的过程和要点,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竞争力。另外,基地可以结合全国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主要赛事,为参加赛事的同学提供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创业项目答辩、参赛等方面内容的培训,使学生在参加比赛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能力。
(二)基地功能
1.培训功能
以学生在课堂所学习的理论课程为核心,以创业策划、创业能力培养等课程为辅助内容的实践培训,对实践环节进行科学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帮助他们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并且帮助学生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通过小班授课、体验式教学、拓展式培训增强培训效果,加深大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2.实践功能
以KAB俱乐部、ERP沙盘协会等实践阵地为依托,通过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用友杯”ERP沙盘模拟大赛等赛事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深刻理解理论课程的内涵和实际应用方法。
3.孵化功能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课程实践的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设计一些重点的实践项目,并对重点创业项目进行创业指导,配备一名创业指导师,进行跟进式帮扶和指导。同时,根据项目的需要,协调校内的创业园资源,积极推荐大学生创业项目入园孵化,并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方面的相应扶持。
(三)能力培养及课程设置
1.专业理论培训
对于应用性较强的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如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应全面、细致地传授给学生,为其今后的实践学习以及毕业后处理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素质拓展培训
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同时,为了提升学生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开展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素质拓展培训。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在运动中增加学生对于团队合作的体验和感悟,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3.企业实践训练
为增加学生对于企业的了解,培养其处理问题的能力,丰富职场经验和技能,帮助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可以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的机会。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使学生通过实际工作进一步深入体会和学习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技巧,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
4.沙盘模拟训练
通过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诊断点评于一体,具有参与性、互动性、实战性、竞争性、体验性特点的沙盘模拟培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综合运用企业经营战略、产品研发、人力资源、市场定位、品牌建设、财务管理、团队协作与沟通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处理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度记忆,并尽快将学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践与运用。
5.综合素质训练
以企业实际经营为核心,帮助学生设计和操作孵化创业项目,为学生举办系列讲座,讲解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大学生申办个人企业流程、大学生创业项目进驻学校创业园的流程以及省政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的优惠政策等内容,指导学生了解企业申办、运营及管理的具体过程,使学生在亲自管理创业项目的过程中,切实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丰富管理工作经验。
四、保障措施
(一)紧密结合大学生实践环节,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1.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重视课程体系的调整,将理论性过强但实际操作性较弱的课程取消或减少学时,结合用人单位对于管理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进一步充实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从而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真正建立能够体现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原则的课程教学体系。
2.开发与学生实践环节相匹配的实践教材
为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应将课堂所学各门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实践性教材,从企业工作活动这个系统工程出发,设计职业岗位、日常管理工作、制订企业发展战略等课程的模块,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实践环节相配套的教材必须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实践教材的研发有助于实践性课程模式的设置和运行,也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实践环节的功效。
(二)组建能够引导大学生进行基地实训的师资队伍
实施实践教学的主体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因此,组建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师资队伍是成功实施实践教学的关键。学校应将原有的理论型教师逐渐转变为能力型教师,组建“专家型”、“双师型”、“创业型”师资队伍,通过“外培内养”的方式培养出一批技术应用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开发能力强的教师资源,组建专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另外,还可以大力吸收企业中优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这些都是实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有效保障。
(三)进一步完善基地管理的制度建设
学校应该进一步完善基地的管理制度及办法,从基地管理的总则入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计合理的职责分工,制订进入创新创业培训基地的具体要求以及退出创业团队等方面的相关管理办法,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以不断完善基地的科学管理,提升基地的实践功能。
(四)不断完善和拓展基地的硬件建设
为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应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并不断完善和拓展基地的硬件建设,加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学校可以遴选、建设一批成效显著、受益面大、影响面宽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在加强内涵建设、成果共享与示范引领。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区域性资源优势,主动与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等有关部门组织合作共建,形成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同时,也要依靠地方政府,争取项目经费来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2]另外,还可以以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共同组建校内导师工作室和企业工作站,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个主体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工作室和工作站。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训练、技能培养,参与导师的教科研课题,加强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3]
(五)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实践能力的考核机制
为切实掌握学生经过实践环节之后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应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考核方法,如口头与书面问答、技能测试、课程实践作业、实习报告等形式的课程考核方法。建立由督导组、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测网络,实行学生打分、教师同行测评、督导组及教学管理人员听课的综合评教制度,准确、科学地评价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4]而且,每一次考核或测试应尽可能地全面覆盖多种相关能力要素,这样,既能够使学校客观地掌握学生经过实践环节之后的动手操作能力水平,也能够为今后完善和改革实践环节提供客观依据。[5]另外,将实践环节质量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实践环节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实训内容和技能要求与企业岗位要求的吻合程度,提升学生对于社会企业工作的适应能力。
五、结束语
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供一个贴近实际的操作平台,使教学计划充分服务于市场需求。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环节,使其了解处理企业经营各种典型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将学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践与运用,并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度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理性决策能力、洞察市场机会的能力、系统的思考能力等,最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社会提供合格的管理人才。
[
参考文献]
[1]刘升福.工商管理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2(62).
[2]莫鸣.完善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
[3]于晓萍,王斌.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工作室和企业工作站的构思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
篇9
关键词:职业教育;线场;线场育人
2019年,“职教二十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两种教育类型,从此我国职业教育进入类型教育时代。[1]为探寻类型教育的一般规律,河南机电职业学院10年来聚焦产教融合育人模式进行理论创新、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的、破解类型教育的线场育人模式。王本亮等人认为,线场育人是基于企业生产线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企业生产线场再融再造,形成能吃、能住、能学、能训、能研的线场教学点,在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中,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实现学习,进而培养技能人才的教育活动形式。[2]从构词上看,线场育人由“线场”“育人”两个词语构成;“线场”又由“线”“场”两个字组成,“线”是指生产线,“场”是指场景;“育人”是指培育人才。因此,线场育人是指深入挖掘企业生产线等产业因素中的教学因子,并通过在其真实场景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实现学习,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活动。
一、线场育人的指导理念:面向地方与立足产业发展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产”是技能形成的场域,也是技术技能人才养成途径。基于此,职业教育须全面贯彻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理念,面向“产”办学、联合“产”办学、培养“产”所需人才。历经10年办学实践探索,并经过市场调研、专家研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形成了“立足产业”的育人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培训产业发展所需人员为目标。学校二级学院与区域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按照“生产性实训基地+线场教学点+研究院+众创空间”的建设范式,在产业园区建立“产学研创”综合体,打造“产学研创”生态圈,实现共建实训基地、共培师资队伍、共同开发课程(线场课程)、共构教学课堂(线场课堂)、共管培养过程、共同评价人才。
二、线场育人的组织形态:实施线场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创”综合体
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促使教育教学等因子互动,进而实现特定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线场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需进行线场体制改革。线场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三权分置”,即资产的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的分置,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实现资产国有、学校管理、企业使用的校企合作机制。经过线场体制改革,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区域龙头企业合作共建线场教学点、“产学研创”综合体,打造“产学研创”生态圈。(一)建立线场教学点经过线场体制改革,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行业企业在产业园区共建“能吃、能住、能训、能研”的线场教学点,在产业链上建专业,在企业生产线、理论学习线场、技术研发线场、创新创业线场建立“产”“学”“研”“创”四个教学场景。在“四导师”指导下,在“产学研创”四个场景中,学生开展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学习,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为提升线场教学点教学质量,校企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管理相结合、教师企业员工和学生一体化管理为原则共同制定完善的线场教学点管理制度,包括线场教学点机构管理制度、线场教学点教师管理制度,线场教学点教学管理制度、线场教学点学生管理制度等。(二)建立“产学研创”综合体,打造“产学研创”生态圈经过线场体制改革,校企在产业园区共建“产学研创”综合体,打造“产学研创”生态圈。“产”即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生练习技能的生产场景;“学”即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是学习知识的教学场景;“研”即研究院,是培养批判思维的研究场景;“创”即众创空间,是弘扬和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场景。“产、学、研、创”四个生态圈互相促进,其中“产”生态圈是基础,“创”生态圈是目标,最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服务郑州市以华南城为依托,打造中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商贸物流基地的目标。云商学院2018年走进郑州华南城办学,依托华南城商业环境,与酷众、华顺共享产业园等企业合作,通过融商业场景、融学习场景、融研究场景、融创业场景,构建混合所有制学院、智慧学习工场、智慧创业生态部落、商业研究体系,形成有生气、有温度的“产学研创”生态圈,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三、线场育人的关键抓手:开发线场课程,建立线场课堂
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课程建设质量影响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开发坚持职业本位理念,开发基于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关注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技能、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实践知识、学习者职业发展的产学研创高度融合的课程,并在企业生产线和生产、经营等场景中建立具体学习任务的课堂场景。为与企业携手开发课程。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成立课程与培训学院,每个二级学院配备一个课程开发主任,课程开发主任和学校专业教师与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企业实践专家(优秀技术工人、工程师、部门技术主管)组成课程开发团队。通过企业实地调查、工作观察等方式分析职业(工作);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研商、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具体工作任务(学习任务);课程开发团队设计具体项目,开发出基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清单、具体工作任务清单、项目清单的校本课程。为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学习任务),建立线场课堂。在线场教学点,校企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线场、建设线场、管理线场、提供服务线场、技术研发线场、创新创业线场,搭建“产”“学”“研”“创”教学场景。在“产”场景中,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工程师的指导下学习产品生产技术,完成产品生产任务;在“学”场景中,学校教师指导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研”场景中,在企业工程师、部门技术主管指导下,学习技术研发的方式方法;在“创”场景中,在创业导师、企业家指导下,学会如何创新创业、如何做人。
四、线场育人的实践方式:开展线场教学,构建培养培训
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高等教育具有三大职能,即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其中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需格外重视教学和社会服务功能。为此,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一方面构建“三场”课堂体系、开展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育教学;另一方面,建设线上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育培训,构建培养培训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一)构建“三场”课堂体系。学习技能靠实践,学生只有在一定的场景中进行技能实践,才能成长为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职场是实践场所,也是学习场所,人类需要在学校和职场中学习,为此,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线上和其他生产经营等场景上叠加教学功能,构建能学习、能训练、能实战的“道场”(学习岗)、“靶场”(训练岗)、“战场”(实战岗)既功能完备又高度融合的课堂体系。(二)开展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线场教学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研究、开发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的、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的教学计划、设计工作页(活页教材),按照职业学习规律设计教学资源,采用“任务-完成、问题-解决”,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综合任务完成情况、岗位达标情况、对标职业标准,实现过程考核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云商学院根据郑州华南城“产学研创”生态圈办学,形成了“真场景”“真实习”“真项目”“真绩效”的“四真”教学场景,培养了大批创业型、知识型、技能型“三型”新商科人才,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和持续发展的方向。(三)建立“培养培训一体化”线上学习平台。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各行各业对技术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大规模的技术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工作。为构建培养培训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建立“线场课堂”在线学习平台和“课双培”学习平台,以线场课程带动企业培训,以培训促进学校人才培养。1.建立“线场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线场课堂”在线学习平台以“问题—解决、任务—完成”行动课程体系为导向,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异步”“随时随地”的移动互联课堂。教师在线上建立课程,将教学资源与教学互动融为一体,打通教学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四个阶段,形成完整的教学环节,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课程教学动态化、资源获取便捷化、教学管理透明化。由于“线场课堂”在线学习系统实时记录了教师授课过程,因此亦可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化评价。2.建立“课程培养培训”学习平台。为满足线场模式的教学需要,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建立“课程培养培训”学习平台。“课程培养培训”学习平台是以线场课程为抓手,以培训、培养一体化为目标,集课程、培训、培养、运营于一体的智能信息平台,通过构建“一企一学校”“一生一课表”“一生一空间”“一生一导航”,实现智能选课、智能学习、智能评价、运营推广。
五、线场育人的师资保障:建立“四导师”教师团队,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任何成功的教育改革,均需高水平教师队伍保驾护航。教师队伍质量决定线场育人改革的成效,基于此,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四导师”教师团队。“四导师”教学团队是指“产”场景下的优秀技术人员、企业工程师;“学”场景下的学校教师;“研”场景下的研究员;“创”场景下的企业家、创新创业人员。“四导师”团队分别在“产”“学”“研”“创”场景下,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促使其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培育“四导师”教师团队,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该校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在“引进来”战略方面,一方面,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优先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企业家或在某一领域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提升其实践能力;常年招聘具有博士学历、副教授职称或学术带头人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建立高层次人才使用机制。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学校制定高层次人才传帮带机制,引进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学校教师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通过“手把手”的传授提高学校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在实施“引进来”战略的同时,该校重点实施“走出去”战略。学校一方面鼓励教师到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轮训、定岗实践;另一方面动员教师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学校教师不仅掌握了行业前沿技术、而且提升了专业技术水平。
六、总结与反思
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职业教育线场育人必须突出育人功能,在立德树人根本宗旨下完成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线场育人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线场育人的前提是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线场育人是职业教育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结果,是校企积极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结果,职业教育要“积极吸纳整合行业规范、企业精神、工程伦理和创造文化等资源要素,将其深度嵌入专业规格、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效果评价等具体培养环节”,[3]培养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创业型、知识型、技能型人才。2.线场育人的关键是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在真实场景中完成每一项真实工作任务后,学生收获极少,但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后,学生会获取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快速提升实践技能,因此影响线场育人成效的关键因素是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3.线场育人根本保障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线场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机制、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系统变革,其中最为根本的是师资队伍建设。因为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最终都需要教师具体落实,线场模式改革也不例外。线场育人改革的根本保障是建设一支真正明晰线场育人内涵、认识到线场育人重要性和坚定进行线场育人改革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
[2]王本亮,刘继广.线场模式:职业院校办出类型教育特色的系统改革[J].教育与职业,2020(16):30.
篇10
【关键词】高职 职业指导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54-02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普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做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同时提出各高校要提升就业指导课程质量和咨询指导水平,系统性、个性化地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对大学生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并不仅是为应付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各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开设就业指导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稳定性不足等问题还很突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对学生共同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高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质量。
一 校企合作对高职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需求
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不仅贯穿于学生的成长全过程,还注重和社会、企业的合作,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顾问,为学生开设如何适应职场需求的课程,将企业管理的知识列入就业指导。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整个培训过程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进行,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稳定性。我国的校企合作虽然开展时间不长,但已经开始积极地探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2.高职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力保证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从事的职业或职务及其相继历程的一种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一生的学习与成长目标,以及对职业或职务的成就和贡献期望。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现在我们不能再倡导“先就业再择业”、“骑驴找马式”的就业模式了。学生在就业、职业发展规划中应该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走相关的职业发展之路,或者经过自我探索后及早明确方向,另谋他路。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不能脱离社会需求、脱离企业岗位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理念进课堂,学生尽早接触企业文化,了解企业需求,才能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才能让学生少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多一份脚踏实地的职业谋划。
3.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
由于我国各地区高职院校的发展不平衡,政府支持性政策和资金的缺乏、企业效益的要求和学校办学能力等多方面的不利因素,校企合作形式上表现为形式化、简单化,校企合作停留在浅层次和松散型的合作探索阶段。现在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企业往往招不到合适的人或留不住人。通过对企业的调查走访发现,90%的企业主反映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职业稳定性不高,频繁跳槽现象严重。企业反映有些学生没有长期规划,为了几百块的工资差额就可能跳槽,都希望学校能在这方面加强教育。应该说这是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和普遍问题,也需要企业参与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指导。企业通过现身说法,告诉学生企业的用人原则及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让学生看到希望,有利于学生树立与企业同成长共进步的理念,避免短视和盲目行为。
二 校企合作中如何对高职生开展职业指导教育
校企合作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件学生、高校、企业三方共赢的好事。将学校育人标准与企业的用人要求相结合,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由之路。
1.校企结合开展系统化、全程化、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教育
目前,高职教育大多采用“2.5+0.5”或“2+1”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缩短,所以从大学一年级新生入校开始就要进行系统化、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分阶段、有针对性地确立目标任务,以我院采取的模式为例(见图1)。
大一:职业生涯意识唤醒阶段。第一学期开展职业生涯觉醒和自我探索教育,目标是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校园学习生活,了解本专业及今后将要从事的职业,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第二学期开展外界探索和决策规划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场,学会使用SWOT法制订个人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该阶段依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实施者以高校教师为主,企业兼职导师为辅。
大二:职业素质养成阶段。第一学期开展创业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创新能力。第二学期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择业技巧,做好走向职场的准备。该阶段依托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实施者以高校为主,企业为辅,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更清晰的定位。
大三:职业能力提升阶段。利用进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使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场适应能力得到提升,结合实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相应的调整。该阶段以企业为主,结合学校老师的个别职业指导,学生能制订出适合自己的短、中期发展规划(以5~10年为宜)。
2.校企合作加强职业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服务机构,按照“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和社会化”的“四化”要求,打造一支以“校内专职教师为主、企业兼职导师为辅”的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校内专职教师除了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辅导员,还要有具备专业背景的专业课教师,这样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才能更有针对性。为了提高职业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每年都进行培训,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一是“走出去”,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像专业课教师一样,要求职业指导教师到企业挂职,熟悉企业文化、人才需求状况。二是“请进来”,通过从合作企业聘请人力资源专家作为兼职职业指导师,定期开展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讲座,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对劳动者的要求。
3.校企合作优化职业指导教育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
高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听取企业意见,并与企业合作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职业规划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安排。我院从2011年起对所有大二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指导必修课,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不是鼓励所有学生都去创业,而是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国家也鼓励高校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两年以来,我们对全院学生做过一次抽样调查,有14.14%的学生专科毕业后会选择直接创业,55.48%的学生表示先就业有机会再创业,可见学生的创业热情较高,同时也比较理性。在课堂内容设置方面,学生比较渴望学到的是市场营销知识、财务知识、团队管理知识(见图2),通过调查有利于改进我们的创业指导教育。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安排方面可以尝试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尝试按照企业模式进行教学,比如将班级班委任命为公司管理层,引入企业管理考核制度,让学生感到新奇的同时,还能有利于建立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三 结束语
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对高职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能够提高职业指导质量,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并对高职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值得进一步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新少.职业生涯规划与高职大学生就业[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6)
[2]王艳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