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2 15:3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科研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认清形势,转变观念
只有重视和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实验探索、理论论证和开拓创新的先导作用,注意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我们的教育才会获得成功,取得更大的成就。
1.转变科研观念,增强科研意识。长期以来,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这两块领地里存在着分工:从事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是那些专门研究人员,而从事教育实践的则是第一线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搞教育科研是那些“脱离实践”的专家们的事情,他们不能“越俎代疱”。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不开展必要的教育科研,使得许多好的教育经验自生自灭,得不到及时总结,多种多样的教育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脱离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往往显得高深莫测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脱离教育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长期囿于低层次经验摸索,有些甚至常年在原地绕圈子,教育质量提高缓慢,违反教育规律的事屡见不鲜,严重地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转变教师的观念,使教师在认识上把教育科研看作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育科研是每个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使教师增强开展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人。
2.确立科研观念,掌握科研理论。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不少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针对这种想法,就必须在确立科研意识上下功夫,消除对教育科研的模糊认识,确立科研就在身边的意识。教师身在教育第一线,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恼,这就为科研课题的选择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在教学第一线,所以进行教育调查、组织教育实验就十分便利;也正因为在教育第一线,所以就更容易将自己的研究落实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注重学习,提高素养
加强学习,确保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科学性,从心理学角度看,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是人类意识发展的最直接原因。由社会经验总结成的概念和理论较之个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直接印象的经验要丰富得多,广泛得多,对现实的反映也深刻、全面、完善得多。教师欲求得对教育活动的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仅有感性的、实在的、具体的教育活动的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才可以获得关于教育现实的复杂的完整的有意识的印象,才可以丰富和完善个人经验。
首先,教育科研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而且需要广博的教育理论知识,较高的理论素养。人们对教学的认识,较早和较快地用的是关于认识论的思想。教学论在不断发展、深化,这种发展是得力于方法论的改进。教学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一条基本途径,自然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问题,这就涉及到伦理学问题。教师教学实践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学是一门艺术,看来,教学与美学也挂起钩来……
其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实质上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教师缺乏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就不能深入领会教育的实质,就不能从教育哲学的高度分析,评判自己的教育行为,就不能发现教育实践中有价值地问题,更谈不上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了。可见,当务之急是丰富和调整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三、循序渐进,点面结合
教师刚开展教育科研时,水平低一些,理论深度浅一点都很正常。如果要求过高,教师达不到就容易形成失败定势,挫伤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所以,起步阶段应该要求教师选择一些反思性的经验研究课题。
所谓“点面结合”就是学校要以一部分科研骨干为重点,抓重点课题,对他们重点扶植,重点帮助,使他们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以带动其他教师。同时,学校也要注意面上的普及工作,对全体教师普遍提出要求,把教师科研队伍建设的“点”和“面”结合起来,用“点”上的事例带“面”上的发展,用“面”上的发展促“点”上的提高。
四、注重方法,提高实效
1.抓住一个“学”,即组织教师学习文化知识、教学大纲、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教育方法等。通过学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增强科研意识。
2.体现一个“导”,即对教育中存在畏难情绪的教师进行疏导,对业务不熟练的教师进行指导,对学校教改方向和学科教学思路进行引导。
3.突出一个“研”,即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针对部分教师整天埋在作业堆中,不善于研究、总结和提高的现状,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导处的导向作用、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有效性。
4.做好一个“结”,即把教师中点点滴滴的工作体会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教育论文评比、教育质量分析会、教改经验交流会等,认真总结,积极交流,以推动学校教育、教研和教改工作。
五、完善制度,保C运行
1.理论学习制度。不断引进教育科研新信息,把讲座与学习结合起来。
2.课题申报制度。教师首先依据各自实际自选课题,学校统一调控,论证立项。
3.科研奖励制度。通过层层推选,逐级推荐,对成果显著的课题给予奖励。另外,学校每年还要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诸如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院、师范院校等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培训机构要不断完善培训功能,要改变过去仅限于教育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训,要重视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科研培训项目,为教育科研尽力。
通过制度的完善,提高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合理性,使教育科研工作产生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作者简介:
篇2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一)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组织机构。
桦甸市教育局重视教育科研的组织建设,随着教育行政领导的变化,及时调整了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和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成立了科研室,并配备专职科研主任,有效地承担起了本校教育科研的领导、管理及指导工作,为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制度。
随着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修改完善了《桦甸市教育科研工作条例》、《桦甸市教育科研课题及成果管理办法》、《桦甸市教育科研工作量化评价标准》、《桦甸市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等,从而确保了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形成了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
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首先须建立一支懂理论、能实践、会研究、善总结的高素质教育科研队伍。目前,全市共有教育科研专职人员8人,职称、学科、年龄结构合理,从基层学校业务领导、骨干教师中聘请兼职研究人员45人,教育学会发展团体会员3000余人。这样一支专兼群三结合的研究队伍,有效地承担起了全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对桦甸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广大教师的科研热情不断高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科研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育现象,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中,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实践中。“十一五”期间,有18项省级课题,25项市级课题,186项县级课题立项,比上个五年计划增加了21%,课题在村完小以上学校和骨干教师群体中的覆盖率为100%。此外,实验教师还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经验总结、编写校本教材,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积极性。
(五)独辟蹊径强化课题的管理与指导。
一项课题能否善始善终,并达到预期研究成果,重在过程管理。为此,桦甸市教育科研所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题管理与指导模式。即“四会一课”模式。通过教育科研工作会、课题阶段成果交流会、科研主任调度会、课题鉴定观摩会和课题优质课评选等活动,适时掌握每项课题的运行情况,及时改进课题研究中的问题,相互交流,集思广益,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课题研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在课题指导过程中采取了责任包保制。根据每位研究人员的学科特长,分题到人,各司其责。并采取“同类分组调研,定点跟踪指导”的方式,深入基层学校,深入课堂跟踪指导。通过“两听一看”,即:听汇报(课题主持人汇报课题实施情况),听课题课(研究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看资料(研究过程材料的积累及管理情况)。与课题组人员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达到了“以研促教,以研导学,学研结合,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六)成功地开展了“课题研究课”评优活动。
为了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样的课题研究活动,教育科研部门每年都组织一次课题课评优,教师从主持或参与的课题中选择课例,采取“说课―讲课―展示”的方式,评出教育科研课题优质课,为教师搭建课题研究活动的平台,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七)开创了教育科研培训和课题鉴定验收新模式。
在总结以往教育科研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为使培训收到最佳效果,将培训对象由原来的学校领导转为课题研究者,培训方式由原来的大型集中转为深入学校面对面互动,由原来的研究人员单项灌输转为教师提出问题按需解答,还不定期的聘请省市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专家讲学,消除了广大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畏难情绪,帮助教师找到了适合自己工作实际的研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教师了解教育科研,走进教育科研,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推动了全市课题研究扎实有效的开展。
此外,还创设了“三位一体”的课题鉴定验收模式,即:把鉴定验收、科研培训、成果推广三项工作一并完成。主要让教育科研兼职研究员,学校科研主任,同类课题负责人,相邻学校的实验教师列席鉴定会,亲历课题鉴定验收全过程,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研究经验,了解驾驭科研程序,规范和提升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发挥优质课题的辐射示范作用。
(八)坚持“双写”教育,进一步打造桦甸教育特色。
“双写”是桦甸市教育局为解决小学生写字、写文存在的问题,全面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在“十五”期间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96年通过省规划部门验收。成果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推广。通过培训教师,编写教材,课程设置,校外教育以及举办一年一次的全市中小学“金城之秋”书法竞赛活动,全方位,立体化的大力推进了该项工作的开展,使小学生不良书写习惯得到有效矫正,写字质量大面积提高。学生阅读积累量大大增加,文化底蕴不断提升,“双写”特色已然形成。
(九)加强校本科研,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
“十一五”期间,全市校本研究已有一定规模,一大批校本科研实验校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学校从教育研究的角度,认真总结和分析本校的现状,深入挖掘学校的各种潜在资源,扬长避短,在创建学校特色、学科特色 、教师特色、学生特长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苏密沟中心校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创新工作思路,规划了“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学校核心课题创特色,以科研小课题促课改”的整体工作思路,针对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落实课标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着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的普遍现象,确定了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具有操作性、前瞻性和实效性的综合性学校课题。开展了大型的“发现问题-主题学习 -课例研讨”为流程的研修活动和小型的课题主题论坛活动。在整体上形成了校长宏观调控,科研室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网路,达到了以点代面,以骨干带动全体,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采取抓典型带动群体,以校级课题提升市级课题的策略,层层推进,以课题的深入研究,促进课改的深入实施。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三检一评制度。在制度管理的同时,注重人文性的内驱力调动,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专业素质。
临江小学在校本研究中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载体,诠释了“注入人文精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孩子;分层教学,为孩子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劳动课特有的技能培养,在劳动课上教他们学习编织、学习烹饪、学习手工制作,孩子们各个跃跃欲试,自己动手,在课堂上多次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手艺,品尝自己包的饺子、自己做的饭菜,真正实现了课堂人性化,教学人性化,为孩子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创建了广阔的空间。
永吉小学的校本科研让教师在备课中,改进教学行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课例研讨中,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对话交流中,学会反思、学会合作、学会研讨;在竞比活动中,点燃激情,促进成长,获取成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不断地丰厚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塔建了良好的平台。
新华小学《整体推进校本科研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临江小学《夯实校本研究追求育人特色》、苏密沟中心校《立足校本在创新中发展 研修实践在探索中提升》、第六中学《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等经验成果在吉林地区校本科研工程现场会上进行了交流。
(十)教育科研成果斐然。
由于各级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五年来,取得一大批教育科研成果,截止2010年底,全市有100余项课题通过各级相应部门的鉴定验收,其中省级课题15项,市级课题22项,其余是县级课题。
市教育局《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进修学校《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第一中学《研究型教师培养的研究》、第四中学《校本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常山中心校《弘扬传统文化创办特色学校的研究》等课题,都从教育改革与发展重点、热点问题着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被省市、专家赞誉为在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几年来,桦甸市重视发挥教育科研的服务功能,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先后召开课题成果推广现场会或鉴定观摩推广会50余次,使一大批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教育的现实效能,为教育行政部门或基层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在地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800多篇,在各级会议交流或获奖论文搭4500余篇,参编教材或学材料50余种,开发校本教材70余册。先后50 人被评为吉林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40人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1人聘为省教科院兼职研究员,2人被评为吉林市教育科研专家,教育科研所连续四年被评为吉林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09、2010先后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院评为“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先进单位”,2011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回顾“十一五”桦甸市教育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在有些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一)有些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担心搞教育科研会影响教学质量,这种错误认识,阻碍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二)从全市范围看教育科研工作发展还不平衡。
有些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成效都存在一定差距,课题研究缺少创新,成果平平,效果不明显。
(三)有些学校或教师一定程度存在功利思想。
有些学校为了名誉或迎接检查,教师为了晋职升级个人利益做课题,不是从发展教育科研事业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着想。有的立项时满腔热情,积极性很高,中间过程却疏于管理和研究,结题时东拼西凑草草收场,还有的课题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四)课题管理不够规范。
由于有些上级非教育科研部门滥派课题,迎合了一部分学校和个人图虚荣、满足个人利益的思想,致使一些旁门左道的课题充斥其中,损害了教育科研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给教育科研及管理工作造成了混乱。
教育科研如何在今后工作中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再上新台阶,其对策是:
(一)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
各级领导应认真学习中央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决定》,明确自己对教育科研工作负有的领导责任,切实地把教育科研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努力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提供各方面的有利条件。
(二)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水平。
努力采取措施提高专兼群教育科研队伍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使教育科研真正发挥服务功能和先导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力度,争创优异成绩。
加强科研工作管理,特别是加强对课题的管理与指导,同时瞄准更高目标,更新的领域选题研究,争取更多更优秀的科研成果。
篇3
【关键词】教育科研 课题研究 教学研究
教师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实践、不断研究才能做好的工作,教师除了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知识,掌握教学技能外,还要在实践过程中研究教学、改进工作、完善自我。“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现时小学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教育研究应成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推动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教师的能力可以分为从教基本能力和促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科研能力。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优劣是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速度快慢的晴雨表,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薄弱点”是教师科研能力不足。若不突破此瓶颈,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含金量”将遭到质疑。
我校语文组教师通过对保定25个县及市区乡校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从语文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与科研经历、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自我评价、语文教师的科研活动形式与科研方法、语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困惑与需求等方面入手,分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现状、影响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起步与发展的原因,从中找到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对策,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保定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现状分析
1.对教育科研认识上存在误区。虽然当前对于小学教师能否参与教育科研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一部分小学教师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教育科研是大学、研究所、专家学者的事,小学教师无须也无法开展教育科研的观点仍有一定的市场;有些教师认为自身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无须开展科研也能搞好教学。
2.教育科研理论素质不高,缺乏研究能力。缺乏研究能力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学校财政支持、资料占有程度、科研方法掌握程度、科研经验、科研时间。
二、解决对策
从培训者的角度看,农村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培训需求有所不同,各项培训计划从农村教师专业能力水平和培训需求的实际出发,避免“一刀切”。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普及与提高培训、应急培训、专题培训等培训形式,分层要求,按需施训,以满足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
作为培育机构,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本着以点带面、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原则,利用继续教育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等时机,制定专题,普及科研知识。首先,为学员精心准备培训资料和培训教材。在资料和教材的准备上,既考虑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又特别注意到科研能力与方法方面的教材优先充分提供。在课程的开设上,还聘请著名专家学者,为学员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使学员开阔视野,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同时聘请教育方法论专家,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使学员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知识。另外专家授课时还言传身教,讲述自己教学研究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自己在平时思考到的科研课题供学员参考。
教师进修学校指导农村小学教师通过教学自我反思,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客体来考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调节。一个教师一旦具备了这种对语文教学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性,就具备了一种自我监控能力,能及时调控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中,进行教学案例的撰写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方式,它不仅可以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吸取教训,还可以锻炼学员思考教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这是教学研究的开始。教学反思还可以通过学员的教学观摩课展开。一节观摩课上完后,及时组织学员进行研讨,对教学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客观的总结讨论。这对学员的进步会很有好处,同时还能把一些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碰撞出问题研究的火花。还可以通过指导学员写教后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反思。一个教师应养成写教后记的好习惯,这不仅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好处,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积累资料,为以后的教育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学会教育科研方法使学员逐步掌握各种教育科研方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做课题的实践中由易到难逐步完成。通过开题报告的撰写,查找大量资料,学会文献查找法;通过教学案例的撰写,反思教学行为,学会行动研究法;通过对课题研究现状及有关教学情况的调查,学会调查法;通过教育试验的具体开展,学会实验研究法。而在运用这些方法的同时,学会比较研究的方法,使学员的研究水平逐步从直觉观察水平提升到探索原因水平,再提升到迁移推广水平,最后达到理论研究水平。
篇4
1、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省级“十五”美育课题的成果总结和结集工作
为了更好地总结我校江苏省“十五”立项课题《多方位加强普通中学美育的实验研究》的成果,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推动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学校组织、落实了“传是文集”第三辑“美育文丛”的编撰及出版工作。为保证编撰工作顺利开展,学校组成了由陆琪校长、宗甄副校长为主任的编撰委员会,领导此次编撰和出版工作。教科处负责了具体的组织和落实工作。
计划中的“美育文丛”由七本书(题目暂定)构成:
《美育论丛》主编:陆琪 洪敏 约20万字
这是学校开展“美育”课题研究的成果总结。包括对学校三个“五年计划”中美育课题研究的概述;“十五”课题美育研究的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学校在办学目标、教育教学管理中渗透美育的做法总结;教师撰写的在德育、课堂教学、环境建设中实施“美育”的论文,教师撰写的以开展审美教育为主题的教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美苑漫步》编撰:王积庆 约15万字
这是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校本教材,分美学概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四个专题,共10-12讲。
《三贤诗文选读》主编:徐俊良 约15万字
这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养成美好心灵和人格的校本教材。
《昆山咏赞》主编:宗甄 鲁德俊 约15万字
这是让学生感受家乡历史传统、文化底蕴、美好人文环境的校本教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论文集》主编:姜红珍 徐永琴 朱小英 约20万字
这是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法和成果的专题总结,主要包括案例、调查报告、活动方案及学术论文。
《昆中植物志》主编:徐俊良 约10万字
这是我校打造绿色校园、美化校园成果的反映。此次编撰的主要工作是充实、修改。
《美苑撷英》主编:俞菊明 殷金方
这是展示我校师生审美、创美能力及成果的画册。要求编撰者在已有的师生文学作品、摄影、书法、绘画作品中筛选或进一步征集优秀作品。
为了保证“美育”课题顺利结题以及校本课程按时开设,本文丛将在XX年暑期出版。各分册编者将在六月底拿出初稿,七月份修改并定稿,八月份印刷并出版。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学校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3月9日,学校召开了全体组委会成员会议,要求各分册主编认真制定、落实编写计划,明确分工,把好质量关和时间关,如期完成编撰工作。教科处也已经多次下发通知,在教师中征集有关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众多教师的积极响应。
此外,我们还在师生中组织了第二次美育摄影比赛;在“涵青班”青年教师中组织了美育摄影创意比赛和以美育为主题的教学比赛。
2、教科处召集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为了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培养学校的教育科研骨干力量,教科处向学校推荐了教育科研骨干人选,并于4月6 日召集了由他们参加的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教科处主任洪敏向与会者介绍了近几年江苏省参赛获奖论文的写作特点以及给予我们的写作启示。宗甄副校长对与会教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多读书、勤反思,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切实发挥带头作用。陆琪校长到会并作讲话。他指出,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投入教育科研既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他要求与会者在教育科研方面确立目标、勇挑重担、多出成绩。他表示,学校将会为教育科研工作和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并优先给予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
今后,教科处将继续组织他们学习、研究和交流,力求使他们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突破教育科研方面的瓶颈,更快地发展,为壮大学校优秀教师群体作出贡献。
3、认真编辑《昆中教育》、《昆中教研参考》等教育科研刊物
本学期,教科处编辑了《昆中教育》第44期,并对版式进行了改进;编辑了《江花》第六编第5、6期;编辑了以“美育”为主题以及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昆中教研参考》第5、6、7期;编辑了《传是》“杏坛论语”版第25-26期。这些刊物已经成为昆中教师发表教育科研成果、开展学习的良好平台和园地,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
4、认真做好“导师制”工作,青年教师培训及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重视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树立教科意识、改进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条件
本学期,XX届“导师制”工作将告一段落,我们按照惯例组织了14节由“徒弟”开设的汇报课,并进行了认真的总结。通过三年的师徒结对,这些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的不少老师已经能够承担并胜任高三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还有部分教师在省级论文比赛中获奖。共2页,当前第1页1
本学期“涵青班”青年教师培训继续进行。为了切实提高“涵青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在上学期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认真组织了“3+1”比赛,即板书、演讲、美育摄影创意及学科教学比赛,进一步实现“引领思想、规范行为、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的目标。为了使学校“美育”课题研究能够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我们特别要求他们在教学比赛中贯穿对学生开展美育这一主题,并专门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评课表。目前,这些比赛已经全部完成,评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通过一学年的培训,“涵青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学生的成绩和学生的评价上,都显示出了良好的表现和发展势头。在昆山市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中,有3位“涵青班”青年教师获奖,其中一位还荣获了特等奖。
5、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竞赛,力争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
根据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要求,教科处先后下发了有关课程改革研究成果评比、创新教育论文和个案评比、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评选、教育技术研究论文评比的通知。在学期结束之际,我们还将下发有关省“五四杯”、省“师陶杯”等论文比赛的通知,要求教师利
用假期认真学习、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心得和成果,积极参与这些赛事。
6、布置教师撰写学期专题总结
上学期,我校教师专题总结的撰写率急剧提高,而且大多数老师的专题总结符合要求、质量较高。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少数教师用工作总结代替专题总结,有的教师的专题总结字数不够,有的教师用以前的文章代替专题总结,甚至有的教师的专题总结是全文“借鉴”来的。我们将针对这些情况,在通知中重申并进一步明确要求,并提醒老师们认真对待这项工作。
7、认真执行已由学校教代会通过的《江苏省昆山中学教育科研常规工作考核条例》,从常规工作和成绩成果两个方面对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全面、合理的考核,教师反响良好。
篇5
教育科研管理是遵循教育科研的规律,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科研工作,有效地发挥人、财、物、时间、信息等重要作用,完成学校的教育科研任务。
一、组织机构:
教育科学研究由教科室负责,教科室主任由教导主任兼任,教科室副主任具体分管,教科员协助,指导全校各学科和全体教师搞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二、任务:
1、制定全校教育科研规划、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全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服务。
2、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开展科研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把转变教育思想落到实处,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3、负责校内各层次课题的筛选、论证、确立和实施。负责课题的逐级申报。重点抓好校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开题论证、阶段评估结题,鉴定等环节确保课题圆满完成。
4、结合学校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和教科论文写作指导,提高教师提炼教育科研成果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5、制订奖励办法,组织学校先进教学经验、优秀教科论文和教改先进个人的评选,并形成制度。
6、总结本校的教改成果,并及时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
7、宣传本校、本地区的教改情况和成果、经验以及有关先进事迹。
8、做好教科资料的收集、筛选和建档工作。
9、提出教科经费计划,管好教科经费。
10、完成上级教科机构交办的有关工作,积极参与上级教科机构组织的教育科研活动。
三、教科室的管理
学校教科室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教科部门的指导,主动配合、及时完成上级科研管理机构的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有关工作,就其自身建设,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1、计划管理
遵循教育科研和学校教育规律,每学期初应制订单列的学校教育科研计划,并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之内,每学期应写出学校教育科研的工作总结,应按要求每年写出主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报告分送在相应级别的教科机构。同时为使教科室的工作正常运转,还应制订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2、课题管理
主动承担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集中主要力量完成承担的课题任务,还要指导学校、年级组和教师个体的课题申报、立项、实施、结题等工作,形成学校内多层次、多领域的科研局面,充分调动学校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通过科研实践的探索和锤炼,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3、成果管理
组织学习和宣传教育政策、教育理论。重视科研骨干力量的形成,发现和培养科研积极分子。在课题研究中,要加强成果意识,提高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肯定教师在科研中付出的艰辛劳动,表彰优秀的研究成果,按学年度把校级以上的各类科研成果评奖情况记入学校的教师的业务档案。
4、档案管理
学校教育科研运行中,要积累大量的材料,必须做好资料的搜集、分类和归档工作。教科资料在形成、积累、归档时,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要注意材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建立档案时要注意科学性和适用性。一般地讲,学校教科室至少应把以上门类的材料归档,再按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分卷建档。
(1)计划总结性资料
学校的教育科研规划、计划、总结等,在市级以上教育科研部门立项的申请书、批准通知、实施计划等。并指导有关人员做好班(组)及个人的科研计划、总结等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2)过程性资料
研究者的观察记录、调查材料、检测统计等,各学年课题研究进展报告,向有关领导、专家及上级教育科研人员的咨询记录等。
(3)专题性资料
每个课题的研究方案、调查报告,阶段与终结的有关报告和成果、专家鉴定意见等,专题讲座、专题研究等资料。
篇6
XX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更高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认真做好这一年的教育科研工作,将对承继“十五”成果,开创“十一五”学校教科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学期,教科处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和学校XX年工作意见,坚持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自主发展”为宗旨,以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为重点,坚持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努力做到“研教结合,同步相长”。
本学期,教科处将进一步提高教科管理水平,进一步落实教育科研的群众性、示范性和实验性,实现教师在参与教育科研的广度上有新的突破,教科研究在深度上有新的突破,努力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建设健康和谐校园、为学校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作出贡献。
二、重点工作
1、认真做好“十一五”学校主课题的立项准备工作,为该课题的顺利立项奠定坚实的基础。
(1)向全校教师及校外专家广泛征集学校“十一五”主课题的选题,召集专门的会议论证并确定课题。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定稿。
(3)按照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和课题指南,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4)筹备“十一五”立项课题的开题活动。
(5)协助有关课题负责人做好苏州市“十五”立项课题的结题工作。
(6)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加规范,我们将拟订课题研究指南和考核办法,进一步落实课题组长负责制和考核制,加强过程管理。
(7)积极参加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五次教育科研成果评奖,积极参加上级教科组织的课题成果和课题方案评选,力争取得好成绩。
2、认真做好“导师制”工作,青年教师培训及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重视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树立教科意识、改进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条件。
(1)本学期,XX届“导师制”工作将告一段落,我们将按照惯例组织“徒弟”开设汇报课,并进行必要的总结。
(2)为了实现“引领思想、规范行为、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的目标,继续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我们将邀请昆山市的特级教师、教育教学教科研骨干与我校青年教师交流。我们将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我们还将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专题讨论和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评比等活动。
(3)拟订“学校教育科研骨干培养条例”,组织教科研骨干开展学习、研究和交流,优先组织其外出学习和交流,力求使他们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突破教育科研方面的瓶颈,更快地发展,为壮大学校优秀教师群体作出贡献。
(4)推荐学校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参加昆山市第七批学术带头人的评选,协助做好昆山市第三、五批学术带头人重新评定工作。
3、开展对课程改革的研究,继续为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1)组编一期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昆中教研参考》。
(2)协助学校组织开展课程、教材、教法和评价的研究和研讨活动。
4、重视教育科研平台的构筑。
(1)努力办好《昆中教育》,使之进一步成为我校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本学期,我们将编辑一期《昆中教育》,编辑两期《昆中教研参考》,编辑四期《传是》“杏坛论语”版,编辑两期《江花》。
(2)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竞赛,力争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本学期,我们将重点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争取在获奖层次上取得新突破。同时,我们将重点组织好我校第三次青年教师(不满三十五周岁)教育随笔征文评比活动。
(3)畅通对外交流的渠道,为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展示自我实力和学校形象提供条件。
(4)开展一次全校教师参加的论文活动,组织撰写出较高质量论文的教师与教师交流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心得。
(5)拟编辑一本“江苏省昆山中学优秀教育论文选(1996-XX)”,争取正式出版,向校庆六十周年献礼。
5、组建一支编审队伍,负责对教师每学期撰写的专题总结及其他论文进行审稿和修改,并负责向《昆中教育》推荐、向外推荐发表或参评。编审人员一年一聘,由学校下发聘书,教科处负责管理并安排有关工作。学校将给予编审人员一定的经济报酬。
6、每学期认真宣传并执行已由学校教代会通过的《江苏省昆山中学教育科研常规工作考核条理》。
7、认真完成上级教科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其他处室做好工作,积极参与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校外教科培训、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并加强同教科先进学校、学术刊物的联系。
三、成员分工
洪 敏:全面主持教科处工作,协调处室内外关系;对外联络与宣传;处室工作安排;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教师教科考核;编辑《昆中教育》、《昆中教研参考》、《传是》“杏坛论语”版。共2页,当前第1页1
殷金方:青年教师培训;“导师制”工作;教育科研骨干培养工作;组织“江花”文学社活动和编辑《江花》。
陈炳飞: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昆中教育》、论文评比的审稿、修改工作。
缪 苗:教科处的对外宣传报道,编辑、校对工作,学校网页教科部分内容的充实更新,材料发放、收交工作。
四、具体安排
二、三月份:
1、制定学期工作计划。
2、高级职称论文送审工作。
3、收交教师学期专题总结,并请编审对有质量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见。
4、青年教师培训。
5、草拟学校教育科研骨干培养条例。
6、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7、编辑《昆中教研参考》第10期。
8、教科橱窗内容更新。
9、充实学校网站教科部分的内容。
10、考核教师上一学期的教科研工作和成果。
11、“江花”文学社成员充实。
12、《江花》XX年第一期组稿。
13、推荐学校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参加昆山市第七批学术带头人的评选,协助做好昆山市第三、五批学术带头人重新评定工作。
四月份:
1、组织XX届“导师制”满师汇报课。
2、青年教师培训。
3、召集“十一五”学校主课题规划会议。
4、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5、上学期教师教科常规工作及其成果考核。
6、《江花》XX年第二期组稿。
7、组织部分青年教师外出学习。
8、协助有关课题负责人做好苏州市“十五”立项课题的结题工作。
9、参加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五次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参加上级教科组织的课题成果和
课题方案评选。
10、编辑“江苏省昆山中学优秀教育论文选(1996-XX)”。
五月份:
1、《昆中教育》第46期组稿。
2、青年教师培训。
3、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4、邀请校外专家来校举办教科研培训。
5、组织XX届“导师制”满师汇报课。
6、编辑《昆中教研参考》第11期。
7、撰写、修定学校“十一五”主课题研究方案,向上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申报课题。
8、组织学校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会。
9、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
10、组织学校教育科研骨干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六、七月份:
1、青年教师培训。
2、“青炀班”、“涵青班”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评比。
2、组织第三次青年教师“教育随笔”征文评比活动。
3、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4、编辑出刊《昆中教育》第46期
5、撰写教科处学期工作总结。
6、布置教师撰写学期专题总结。
7、教科处材料整理、归档。
8、组织“江花”文学社成员参加暑期夏令营。
篇7
一、思想观念滞后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育管理者对教育科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大多数学校领导认为教师搞不搞教育科研问题并不大,只要认真搞好教学工作就可以了。虽然迫于形势需要,他们有时在口头上也大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但行动上却不愿对教育科研投入过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始终没能把教育科研落到实处。
2.教师存有思想障碍。不少人片面地认为,中小学教师的视野和能力有限,不能担当教育科研的任务,或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一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教育科研工作;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课,教育科研是非常神秘和高深的,是大学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
二、管理体制欠缺
因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造成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体制不健全:许多中小学还未成立专门的教科室,工作由教务处分管,不能有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部分学校即使成立了专门的教科室,也无专职教科研员,很难全身心投入;部分学校尚未形成常规化、经常性的管理形式和手段,影响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效果;部分学校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研究结果好与坏都是一个样,极大地挫伤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三、科研能力低下
1.教育科研知识贫乏。大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高度,不知道科研的实质和意义,不明白科研的基本步骤和程序,不了解科研中最基本的概念,不懂得科研的常用方法,甚至不明确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2.课题研究操作不力。选题抓不住有价值、切实可行的课题;不会制订研究计划、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和阶段性总结;不能采取科学方法实施计划、收集、分析、整理资料。
3.敬业精神尚需加强。部分研究人员刚参与时积极性好,立项后便束之高阁,或知难而退、或半途而废。部分教师本没有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意识,但为了在职称评审、晋升聘任、提拔评选等活动中占得先机,便仓促上马。刚立项便想结题,不想研究,就想尽快拿证以备使用,课题研究功利心较强。
四、科研成果低劣
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都有科研成果,但由于大部分研究教师缺乏语言功底,文字提炼、概括、归纳能力差,对拥有的材料缺乏分析、整理、加工等能力,对结题成果的阐述偏离方向,或内容挖掘不深、可行性差等,导致这些科研成果的档次、水平、质量不是很高,缺乏有影响力、有较强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教科研成果。
五、成果转化不力
在农村中小学,立项、结题课题很多,但这些课题能够提升成为经验,进而推广转化为成果的不多,产生不了实际效益,教学和科研存在“两张皮”现象,不能互相指导、相互促进,以至于很多人对教育科研有了错误认识,认为课题结题就是科研活动的终结,这种现象的存在制约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限制教育科研作用的发挥。
明确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现状后,在今后教育科研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部门的引领作用,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具体操作措施如下:
1.转变教育观念,助推科研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科研工作,树立教育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观念,把教科研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强领导责任,明确职责范围,做好教科室建设和完善教科研网络,逐步完善教科研制度建设、过程性管理等各项工作。
2.建立评估制度,完善管理体制。根据《教育科研工作量化评估实施细则》,定期对中小学进行量化评估,作为评选教科研先进学校和教科室的主要依据。另外,在每年学校综合督导评估中加大教科研工作分值,以此督促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推动教科研工作发展。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研水平。定期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教科研培训会议,通过知名教育理论专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举行报告会等形式加强教科研骨干教师和省、市级课题负责人的理论培训,培养一支优秀的教科研教师队伍,一批优秀的教育科研学校,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和带头作用,推进课题研究,引领教师成长,提高科研水平。
4.创新管理机制,发挥示范作用。为整合教育科研资源,凝聚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力量,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促进教育科研工作快速发展,可以在县教育局教科室的组织下,成立虚拟教科室,协助教科室广泛开展教科研工作。
5.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研究质量。规范课题研究流程,严格课题管理工作,根据课题管理的要求组织课题的选题立项、中期管理和后期提升等工作,加大课题管理力度,强化过程落实,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另外深入做好成果转化工作,增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6.加大培养力度,打造科研名师。加大名师培养力度,确立明确的培养对象,在课题研究、外出学习、经费自助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量身定做科研课题、定期组织外出学习及举行专家报告会、科研论坛、经验推介等方式为名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打造一流名师,提高师资水平。
总之,教育科研工作是一项关系教育教学、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重要工作,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要以教科研为先导,立足大教研大科研,求真务实、坚持不懈、奋发进取、勇于实践,为促进县域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巨大贡献。
篇8
现阶段,影响小学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界因素,主要是学校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对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够重视,重点在于语文和数学学科,认为德育是副科,无需重视,对德育教师的要求也不高,开展好教学工作就可以,对其教育科研能力不关注,平常也极少组织德育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寻找课题进行科研。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因素,现阶段,在小学教育活动中,不少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而是其他学科教师在负责,对教育科研能力重视程度一般,并且还需要负责其他学科的教学,能够用于教育科研的时间有限,很多教师都不愿意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教育科研中,没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重视的是如何开展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但是没有意识到教育科研课题也是来源于教学或生活,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来说意义重大。
二、提升小学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策略
1.转变小学德育教师的德育观念
提升小学德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首先小学德育教师需要转变德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与坚定的德育教育理念。小学德育教师在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之后,在具体的德育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德育素养与自我道德修养,真正的实现“教书育人”,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与价值。小学德育教师在提升教育科研素养时,需要注意自身的的教学过程,在传统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在德育课堂上照本宣科,只是纯粹的讲解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这样的德育教学模式无法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也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下,强调小学德育教师应该树立现代化的德育观念,由于道德源于生活,并且在生活中能够体现,因此,小学德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生活教学,在生活中发现科研课题,然后开展科研活动,提升自身是教育德育能力。
2.提升小学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小学德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其德育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德育素质决定了教育科研能力的高低,并且关系到德育教学质量。虽然在教学大纲中要求学校重视德育教育,但是专业的德育教师并不是很充分,小学德育课程往往作为一门副科,其地位与语文、数学学科相比较低,并且有的德育课时还被其他学科所占用,教学效果一般。作为一名小学德育教师,在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需要拥有良好的德育专业素养,学校需要给德育教师设定一定的资格门槛,加强职前、之后培训,提高小学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让小学德育教师拥有一定的教育科研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善于发现教育科研课题,然后对课题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课题的不断科研,逐渐培养和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3.提高小学德育教师的反思能力
小学德育教师在培养和提升自身教育科研能力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反思,因为很多科研课题都来源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因此,小学德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并且贯穿于整个德育教学活动中。小学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反思,发现细节,总结教学不足和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然后可以和其他德育教师一起针对这些不足或问题组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为目的,重点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不足与问题。小学德育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宝贵的教育科研资源,通过课后的自我反思,不仅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还能够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三、总结
篇9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科研的困境
1.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为:(1)校际间的教育科研工作发展不平衡。我们对本地区7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调查,从“‘十一五’期间课题研究”和“教师”两项统计中发现,有些学校平均5.4个教师就有一个课题(含省、市规划课题,教育学会课题和教师专项课题),而有些学校立项课题还是空白;有些学校教师年平均或获奖达1.8篇,有些学校教师年平均或获奖还达不到0.5篇。调查反映出有些学校教科研虽然基础较差,但发展势头好;有些学校教科研基础较好,但发展迟缓;有些学校教科研基础较差,发展也不快。(2)校内教师的教育科研发展不平衡。调查表明,部分教师能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反思和探索,积极参加各项教育科研活动,并在研究实践中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而有部分教师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缺乏科研意识,科研素质相对低下。
2.氛围不浓厚。
主要表现为:(1)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比例偏低。调查中发现,近三年中有38.5%教师参加过课题研究(包括规划课题、教师专项课题、校级课题),39.7%教师没有参加课题的研究,但撰写了论文,21.8%教师既没参加课题申报又没撰写论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程度偏低。(2)普遍缺乏参与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调查中发现多达43.6%的教师认为应“组织有能力的教师参加教育研究”,33.3%教师认为应“自愿参加教育研究”,只有23.1%教师认为应“人人参加教育研究”,说明大多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自觉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和使命感。
3.成效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1)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还没显现。教育科研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还是两张皮,还没有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2)有影响、有特色、有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还没凸现。反映在精品课题少、高质量论文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少。(3)教育科研的应用推广还没实现。重科研轻推广、重成果轻应用的状况普遍存在,多数学校的教育科研还停留在开题、结题上,不少教育科研课题一结题就束之高阁,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总结、推广和应用。
以上情况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这是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教育科研困境形成的原因分析
形成以上困境有多种原因,涉及多个方面,我们运用管理学和批判性思维原理从认知、机制、实践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1.从认识的程度看,对重要性和内涵认识不足制约着教育科研的常态化开展。
(1)领导层面:有些学校和行政部门领导没有真正确立教育科研要先行和科研出质量的观念,把教育科研当作是“锦上添花”,当作嘴上讲的、经验总结里写的口号与成绩,“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往往成为一个口号,缺乏支持教科研发展的环境、措施与行动,不按教育科研规律办事,使教科研成为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可有可无现象。(2)教师层面:虽然教师普遍能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大多数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目的是为了自身职业的顺利发展,出于对评职称、评先进和经济的需要,功利性强;有些教师把申报课题和论文写作与教育科研画上等号,没有将教育科研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及教育教学改革联系起来。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作用、内涵,教科研工作才会有目标、方向、动力,教育科研才能成为一种常态工作。
2.从机制的角度看,机制不完善制约着教育科研的深入推进。
篇10
【关 键 词】民办学校;高中教师;课题研究;调查;问题;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17-02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很难有学校的创新发展。”培养并拥有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将是切实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法宝,面临激烈竞争的民办学校尤其如此。为有效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实效提供依据,我们对民办学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座谈、口头访问、网络聊天等方法,调研对象为诸暨市某民办学校高中教师。有效的研究对象共129人,其中男教师73人,占57%;女教师56人,43%。
一、民办学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 课题研究参与率较高,但高级别的参与率较低。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有75%的教师参与过课题研究,其中参与县级及以上课题的占25%,校级课题研究的占50%,未参与过课题研究的比率为25%。
2. 熟悉或使用的研究方法多样,但停留于低层次的水平。教师熟悉或者经常使用的科研方法,比例最大的前三位依次为文献研究法26%、经验总结法21%、调查法16%,合计占63%;教育观察法15%,教育实验法12%,不熟悉的占5%,其他方法占5%。数据表明,教师使用的研究方法多样。但另一方面,民办学校教师对更适合基层学校教师使用的,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方法如叙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却不熟悉或不经常使用。这表明教师采用的研究方法停留于低层次的水平。
3. 没空搞研究、不会研究占较大比重。调查显示,三成多教师“难以抽出时间”,近三成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展研究”,四成的教师认为“研究与教、学工作分离,帮助不大”。可见,没空搞研究、不会研究占相当大的比重。
4. 研究式偏重于观摩交流,撰写教育反思的比率偏低。对教师发展的作用最大的活动方式,排前三位的依次是,观摩同事或其他人员的课堂教学27%,与同事(同伴)交流、商讨24%,参与课题研究15%,三者相加占66%。这表明在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种基本力量中,教师们更偏重于相互交流与沟通。调查显示,教学(教育)反思撰写指向上,半数教师(55%)是围绕问题解决情况撰写的,近三成教师(26%)是“围绕教学目标撰写的”。表明,教师们撰写的教育(教学)反思实践应用性较强。但比率偏低,教育反思在教研方式中的比例仅占14%。
二、民办学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原因分析
1. 动机偏差: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较浓的功利色彩。“您参加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因”,比例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依次是:评职称(50%),提高教学成绩(15%),提高自己(14%)。“通过与同事交流,您认为同事承担或参与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因”,比例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依次是:评职称(61%)、提高自己(23%)、提高教学成绩(6%)。教师对自身和同事参与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因,各类别的比例虽然略有不同,但总体上趋于一致,即均集中于这三项,而且排第一位的评职称的比例远远高于第二、三者。这表明研究的功利色彩较浓,动机有偏差。
2. 教育教学及其他任务的繁重是缺少研究时间的主要原因。在“您认为缺少研究时间的原因是什么”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个人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较重”、“学校的其他任务太多”的比例各为38%,合计共占76%,将近八成。
3. 学校培训指导不力与教师自身不学习进修是造成教师不会研究的两大原因。调查显示,学校方面的原因,“没能组织专项的培训”占34%,“缺乏学校或上级部门跟踪指导”占19%;教师自身原因,“没有学习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占32%,“没有读书不了解当前的教育现状”占12%。
4. 教师方面是课题研究难落实的主要原因。“选题不当或不知道如何进行研究”占34%,“为了结题证书”占23%,“教师的惰性”占17%,“缺乏必要的信仰”占4%,四者相加占81%,可见教师方面是主要原因,包括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科研知识与技能薄弱,研究动机不端正,教师个性上的不足。制约研究质量的原因上,“不知道如何进行研究”占32%,“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分离”占26%,“难以选择恰当的课题”占14%,“写作和总结能力不高”占11%,“过程根本没有落实”占9%,进一步印证了教师科研能力方面的薄弱。
三、促进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措施
充分考虑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诉求是学校能否制订并有效落实措施的重要依据。为此,以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诉求与希望为分析视角,提出促进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措施。
1. 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包括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引导教师转变教育科研观念,破除教师心中的教育科研“无用论”、“神秘论”、“负担论”、“无条件论”等等偏面的或不正确的认识,增强教育科研意识,想方设法留给教师较多的教育科研时间。
2. 宏观引导,微观自主。关于“你认为学校或教师如何真正做好课题研究”,教师们认为“学校确立重点课题、各学科组承担相关子课题”占41%;“教科所确定重点课题、各学校研究相关子课题”占35%;“主要领导参与、有面有点的进行”占16%。“如果今后您需要参与课题研究,您希望课题的来源”,近一半的教师选择由教科所或学校提供选题(教科所编制课题规划指南,按照指南选题占25%,学校提供选题占23%)。可见,学校对课题研究进行通盘考虑,设立重点课题、龙头课题,统领全局,同时又进行细化,编制子课题,分工到各处室、各教研组承担研究。也有35%的教师选择“自选课题论证”,提示教师要在学校和教研组的指导下发挥主动性、能动性,有效选题,扎实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