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17:1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潜能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潜能培训总结

篇1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验式培训;行动式学习;企业教练

中图分类号:F241.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074-02

拓展训练也叫拓展培训,还可以称之为体验式培训。体验式培训形式广泛,比较流行的主要形式有户外体验式培训、沙盘模拟、行动式学习、企业教练等。

拓展训练有其深刻的内涵及其独特性。它并非简单的体育加娱乐,而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提高素质和能力已经不再仅仅是参加各类课堂培训班,或是获取各种资格证书和文凭,而在于在何种情况下能使有限的知识和技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如何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您身上,而您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力量。知识和技能只是有形的资本,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和无限的力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人们进入工业化社会,很多社会人和管理者经常会遭遇到与落水水手同样的境遇,日益加快的工作节奏和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氛围,往往会造成很多社会人的情绪焦躁、精神压抑,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人承受不了压力会做出极端的行为。这些现象无疑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很大的损失。于是,发源于“二战”期间的培训模式――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被保留下来,并被逐渐推广,训练对象由当时的海员扩大到学生、军人、管理人员等各类群体,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人格训练、管理训练、团队精神训练等方面。

拓展训练将生活工作的同类事情提升为典型性、游戏化的活动,让受训者在这种精心营造的活动中,在趣味盎然的“玩”当中,在潜移默化当中,灵魂深处受到冲击和洗礼,将获得的体验迁移到工作生活当中,行为得到改变。这种从灵魂深处爆发的“革命”,带给人们行为上的改变是长远的、持久的。通过拓展训练可以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拓展训练在几经演变之后,适应了现代人提高素质、完善人格和回归自然的需要。因此,拓展训练已成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团队建设和支持终身教育培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拓展训练的主要内容

拓展训练的课程内容主要有拓展体验课程、回归自然课程、调战自我课程、领导才能课程和团队建设课程。其主要训练形式为水上、野外和场地训练。水上训练包括游泳、跳水、扎筏、划艇等;野外训练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伞翼滑翔、户外生存技能等;场地训练是在专门的训练场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如高架绳网等,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题及攀岩、跳跃等多种心理训练活动。

拓展训练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昀学习方法和培训方式。培训教师针对不同的学员团队设计专门的培训课程,小组成员在相互配合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活动,从而达到磨炼学员的毅力、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学员战胜困难的勇气、启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学员自身潜能的目的,培养学员的组织领导能力、管理策划能力、协调配合能力、果断决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整体意识、集体责任感、团队精神,使学员充分认识相互信任、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让学员充满自信地、更加达观地面对工作与生活的挑战。

二、拓展训练的功能与作用

拓展训练的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综合性。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地投入。

2.挑战极限。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它所要求的跨越“极限”,更多不是体能的极限,而是个人的自我设限、心理极限。

3.集体中的个性。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

4.高峰体验。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学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

5.自我教育。教练员只是在课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员讲清楚,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更不强行灌输,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即使在课后的总结中,教练员也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学员自己来讲,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拓展训练的目的

拓展训练所要达到的目的体现在两个方面:提高个体的环境适应与发展能力、提高组织的环境适应与发展能力。

1.对个体方面而言,是使受训人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进自身形象;克服惰性心理,磨炼战胜困难的毅力;调试身心状态,更加达观地面对工作与生活的挑战;认识群体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谀与责任心;启发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人际关系,融洽与他人的合作。

2.对参加培训的组织而言,是明确和认同组织目标,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培养相互配合的精神,树立团队的整体意识;掌握沟通技巧,改进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开发管理潜能,提高分析、谋略、应变、创新、任贤等领导才能;构建学习型组织,从容、有序地面对各种变革与挑战。

四、拓展训练的形式与特点

拓展培训与传统培训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在培训方式上,把单向灌输式的教育变自我教育、自我感受,是“寓教于乐”的最好诠释;在培训场地布局上,把课堂直接延伸到大自然中,把教具由黑板、课桌椅、多媒体设备变成了活动的模拟道具;在培训主体上,把学员由被动的接受者转换成主动的参与者、教育者。每一分钟都会牢牢抓住学员的思维神经,使其心灵产生深刻的共鸣。

拓展培训是典型的户外体验式培训,强调学员在“做”中学习,通常有四个重要环节:

1.建立团队与团队热身。在培训开始时,团队热身活动将有助于加深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紧张,以便轻松愉悦的投入到各项培训活动中去。

2.个人项目。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每项活动对受训者的心理承受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3.团队项目。以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项目,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

4.回顾总结。回顾,将帮助学员消化、整理、提升训练中的体验,以便达到活动的真正目的。总结,使学员能将培训的收获迁移到工作中去,以实现整体培训目标。

通过拓展培训将学习转换为一个实效性的过程,一个依赖于体验,层层深入现实的连续的过程。通过拓展培训将学习转换为在真实场景中,感受原本朴素道理的震撼,和发现长久蛰伏的思维惯性的过程。通过拓展培训将学习转换为调动一切感官和情感,对世界重新适应,重建领悟的过程。通过拓展培训将学习转换为通过行动的力量,来实现个体与他人,群体与群体沟通和整体提升的过程。通过拓展培训将学习转换为在真实的喜悦和痛楚中,将情感因素转化为变革的意识,最终实现行动的过程。

五、拓展训练与企业发展意义

企业以人为本,企业在追求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有共同愿望和使命感;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系统;要有全体员工相互间的关爱和合作的团队精神;更不可缺少集体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因为这些都是构成团队工作动力系统中的最重要的元素,是企业生命的核心,拓展培训可以协助企业为有效地达成重组核心资源的目标而设计训练课程。

1.通过拓展培训,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挖掘潜能、增强自信。当今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也同样面临巨大的改变,企业仅仅依靠资金、规模等传统竞争方式,已无法据竞争优势地位。许多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都是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挖掘员工的发展潜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拓展训练正是以开发受训者潜能,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为宗旨。拓展训练中的许多活动项目鼓励员工跟自己“较劲”,向自我挑战,促使员工在大自然和集体中展现出一个“新我”,并且认识到这个“新我”所具有的巨大潜能,从而产生出前所未有的自信。通过拓展训练把每个员工蕴藏的巨大潜能挖掘出来,将会对企业建设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2.通过拓展培训,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克服惰性,磨练意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一支有强烈进取心,勤奋、志力强的职工队伍。通过拓展训练,人为地设置超越正常心理极限的活动项目,使受训员工在活动中自我突破,克服心理上的浮躁和恐惧,主动迎接挑战,达到培养员工意志品质以及应变能力的目的。

3.通过拓展培训,可以帮助企业部门间取长补短,加强合作。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是现代企业对每一个成员提出的基本要求,只有形成团结、文明、高效的团队,才能保证现代企业的稳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拓展训练通过开展系列团队活动项目,使每个受训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加融洽地与别人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成就事业。通过拓展训练,改善员工间的人际关系,熔炼了团队,使员工领略到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拓展培训可以为企业实现以下培训目标:

第一,使新员工尽快地适应其工作岗位;

第二,提高和改善员工提升绩效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提高员工的价值,为承担更多的工作和更大的责任做好准备;

第四,提高和增进员工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团队的稳定性;

第五,促进团变革与发展,使团队更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篇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专业在近二十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计算机专业是2013年毕业生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之一,人数超过10万。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是否适应社会需要,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该何去何从?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我们现在的教学,只是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层次,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往往没有加以实践、应用,实际工作中往往感觉力不从心。

(2)考核制度依然是“分数为主”,造成学生只是惯性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什么是创新性教育?对计算机学科而言,创新性教育并不是期望学生进行发明研究,而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地讲,就是培养出既有相应的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自学应变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怎样实施创新性教育?首先要创建面向本科教学、系统完善的、多层次多方向的、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和创新人才的新型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其次,要建立多层次、跨平台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最后,建立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是指大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课外从事学习、研讨、实践、创造的活动,它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院每年开展科技节活动,学部每学期组织学生申报和实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计算机系由专职教师担任潜能导师指导各个大学生学习与创新团队。在开展这一系列科技学术活动的同时,注意把思想教育作为有形的载体,渗透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担负起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

(2)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从学生“个性化教育”和计算机专业创新素质培养的角度来看,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的开展是课内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补充,具有课内教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3)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优秀的人才不仅能扎实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灵活运用知识来进行创造性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起着桥梁和指导作用的正是学生的课外科技学术活动。

2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

2.1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

学校的教育、氛围、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我们可以尽力多提供一些良性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这个环境就是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它包括学校的各类实践环节、各种科技竞赛活动以及各种技能培训和认证。平台的硬件支撑是学院、学部两级的实验室和大学生课外科研基地。

2.2做好支撑平台的各环节工作

各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因此,学校要重视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践教学涉及到许多方面,首先要制定好实践教学大纲,这也是本课题组研究内容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完成实践教学,本课题组拟定了《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在该规定中对实验教学的管理制定了详细的细则。实验室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基本场所,如果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场所,强调创新是一句空话,国内外的许多著名的科技成果都是从实验室诞生的。实验室要向学生开放,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到实验室做深入学习,跟老师做项目。为此课题组提出建议,草拟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试用)》。大学生课外科研基地是学生科协管理的群众科技练兵场所,它为学生提供了平等讨论问题的环境,它有更加灵活的开放方式。近年来,学校给予了许多支持,比如下拨经费,购买服务器、空调、桌椅等。一年来,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科研基地的管理办法,同时制订了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科研奖励办法。学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全面实施“潜能导师制度”,在总结实施该院“个性化教育”经验基础上,各院系对如何全面实施潜能导师制度进行了顶层设计。

(1)组建学部潜能导师指导委员会,学部领导担任正副主任。

(2)对低年级和高年级潜能导师工作重点进行了划分。一年级潜能导师重点是启迪、发现学生自身亮点、优势和潜在能力。具体做法是,进一步优化一年级潜能导师方案,每个新生班设置1~2名潜能导师,采取潜能导师与辅导员相结合、面上学生与重点对象相结合、座谈交流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的3种结合方式,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发掘自身优势、兴趣和潜能。高年级潜能导师重点根据学生自身亮点和感兴趣的问题,设计若干潜能培育平台,采取项目实施或者专题研究等形式,吸受、引导学生去挖掘、培养、激发、提升个人潜能。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进入上述平台,根据专业特点,给进入上述平台的学生配备潜能导师,并在潜能导师的指导下,挖掘、培养、实现、提升个人潜能。

(4)学生进入上述平台,取得相应成果,可计入个人总学分。

(5)学部采取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担任潜能导师。

3金字塔培养方式是有效途径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我们主张金子塔式的教育,底部为普及层,中部为培养层,顶部为精英层,针对各层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分类组织,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在实践创新平台下,通过逐级培养,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1学生课外的各种基础培训

(1)普及层:主要面向新生普及知识,包括机器拆装、应用软件使用、网页制作、C语言编程等,使学生提早了解计算机。

(2)培养层:主要面向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同学,老师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使参与的同学掌握一定的开发能力,主要内容涉及面向对象开发工具(如VB、VC、Java)、数据库应用(如SQL、Oracle)、电子方面(如单片机、数字电路)、网络编程(如ASP、WinSock)。

(3)精英层:主要面向在计算机方面有特长、有潜力、有兴趣的同学,进行深入理论知识的培训。

3.2学生科技立项

学校和系部每年都有一些大学生创新实验与科研资助项目,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或实验项目计划,促进学校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增强高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学校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项目的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申请、项目实施、项目变更、项目结题等事项的管理,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学生要及时终止。学校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组织学生项目评审、备案并对外公布。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验收结果中,必需材料为各项目的总结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

3.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

学院致力于发掘学生潜力,组织开展一系列围绕科技工作的竞赛,其中包括APP设计大赛、基础应用能力大赛、ICPC软件技术大赛、ITAT全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选拔大赛、“思科杯”网络技术大赛、多媒体制作大赛等一系列科技竞赛。每年学院有350人次参赛,占全计算机专业学生总人数的70%左右。学科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在学校取得了较大的影响。除了以上校内竞赛之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技术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网络与信息技术竞赛、全国高校SuperMap杯GIS大赛等,通过这些比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撰写技术报告、学术论文的能力。

3.4组织各种专业认证考试培训

随着计算机方向日益多元化,各大国际知名的IT企业开始推广其企业的技术认证,这认证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微软公司的MCP认证、思科公司的CCNA/P认证、SUN公司的SCJP认证等,通过认证学习和考试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广泛的被各种企业所接受,对学生的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这类认证的费用很高,学院积极与相关的培训机构洽谈,力争通过开放实验室、引入大学培训计划等方式帮助学生减低费用,切实服务学生。目前已经成功引入思科CCNA/P认证、RedHatLinux认证培训、工信部的ITAT认证考试,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拓展相关培训和认证。

3.5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积极开创校内外实习基地

我们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包括与软件开发设计第一线的IT企业的合作以及行业内部的企业的合作。一方面通过引入企业的高级技术主管、项目主管,使他们直接参与计算机课程教学,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方向)与武汉烽火科技公司、誉天教育集团、NIIT(上海)公司合作,成立N+1特色教学班。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IT前沿知识,和企业单位的生产实践相接触,也为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提供更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企业也获得了人才与技术支撑。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和研究多种形式的合作,比如学分置换、考证、合作培训和参与大学生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就业竞争力。每年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到产学研合作单位顶岗实习,实习形式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毕业设计与岗位工作相结合,实行双导师制,给学生配备学院教师与挂钩单位业务人员组成的指导教师;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接收优秀实习生,或出具就业推荐书;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加大学生现场实践力度,避免传统实习环节中走马观花的缺陷,使学生在专业学习后期就有面向实际问题的机会和利用专业基础技能解决问题的驱动力。

3.6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

近几年随着学院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和教育厅各类科技项目的成功,有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可以供学生参加;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由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鼓励学生在科研领域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撰写学术论文,提高学术研究的水平。另外,通过承接横向合作课题,并让学生参与系统的研发,使学生在“真刀实枪”的训练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4措施建议

1)选修课计入学分,对于在参加科技项目、学科竞赛和开放实验中表现突出并具有创新性成果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学校设立的创新学分。

2)重视师资队伍培养和稳定。实验师资队伍是从事实验(实践)教学工作的主题,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有效开展实验建设的根本保证。为此,在独立院校中我们需要利用有限的条件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实验人员素质并落实稳定实验队伍的各项措施。

5结语

篇3

近年来,乡镇农村信用社加大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整体素质较以前有很大提高。但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和城镇、银行相比,差距还在拉大。目前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员工结构不尽合理

年龄结构上,员工老龄化严重。一是职工年龄普遍较大。据对寻甸县调查,30岁以下的年轻员工只占职工总数的39%,其中40-50岁的中老年员工占50%左右。衡量一个金融企业后没有发展后劲,职工的平均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信用社职工的平均年龄较高,就决定了农信社未来可利用的人力资源面临匮乏。二是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寻甸县农信社共有员工781人,其中真正是全日制脱产的本科毕业生只有30人,大专生32人。有的档案上虽然填报的是本科或大专,但有许多是党校、函授、夜大获得的证书,实际水平非常一般。三是中高级职称人数较少。县农信社获高级职称的只有一人,中级职称的130人,其占比远远低于专业银行。四是微机人材、写作人才更为缺乏,专业人才占比也大大低于城镇专业银行。五是高级管理人才学历低、起点低、水平低,不适应现代金融业管理的内在要求。六是缺乏专门的理论研究人才,对各项业务的发展变化趋势缺乏前瞻性、预见性、预测性。

1.2 薪酬管理体系僵化,激励作用不明显

第一、薪酬水平和结构不合理。现行农村信用社薪酬设计主要依据职务级别、工龄划分不同档次。同级别员工薪酬水平相同,不能对同一级别不同类别的员工实行差异化管理,体现不出岗位差异、学识和能力的价值,未能体现人才的价值水平。不同级别员工的薪酬档次距离较大,不能体现工作量、责任的差异。

第二、薪酬形式单一。农村信用社一直沿用“基础工资+绩效工资”的薪酬模式,一味追求物质报酬,忽视员工对非物质性报酬的需求,而且绩效工资上浮空间有限,激励作用不大,不能刺激员工努力工作,取得更大业绩。

1.3 人才培训机制相对滞后

农村信用社在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内部培训机制不健全。由于农村信用社员工岗前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培训,边工作边学习,所进行的培训开发依然是“传、帮、带”模式,只要求员工能够熟练本岗位业务操作,对员工理论水平的提高没有严格的强调。

其次,在培训队伍方面,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熟悉业务的高素质培训师,大多数培训是请自己内部的一些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应付培训的多,认真钻研的少,师资现状与改革发展要求不相符。

2 优化农信社人力资源结构与管理建议

2.1 塑造自身文化,树立远大愿景

农村信用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文化设施进行教育、宣传,充分展示员工的精神风貌、群体合力,塑造自身文化,并将农信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作为引领员工素质提升的重要助推器,激发员工向上奋进的内生动力。

2.2 优化员工结构,充分发挥员工才能

第一、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存量,充分发挥现有员工的潜能。为员工开辟学习新知识、新业务的空间,通过对他们职业生涯的设计,努力营造优秀人才、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从内部培育一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满足现在业务开展需要。

第二、吸纳人才,优化人员结构。首先,有计划地聘用本科生,打破传统的高封闭招工模式,扩大对外招生的比例,重视从学历和能力两方面进行考核,提升农信社员工整体人才素质、法律、管理等专业人才,调整专业结构,科学分配岗位,使各专业人才能人尽其才。

2.3 建立灵活多样的薪酬体系

从管理学角度,约瑟夫?J?马尔托奇奥在《战略薪酬》一书中将薪酬界定为雇员因完成工作而得到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奖励,并将薪酬划分为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内在薪酬是雇员由于完成工作而形成的心理影响,外在薪酬则包括货币奖励和非货币奖励。可见,完善的薪酬不仅包括企业向员工提供的经济性的报酬和福利,还包括为员工创造的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本身的内在特征、组织的特征等所带来的非经济性的心理效应。

根据以上理论,农村信用社在薪酬体系建设中可以在以职位为基础的工资体系基础上,根据任职者的差异,建立知识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工资体系,既体现出不同专业、不同岗位间的差异,又有利于员工在薪酬激励下发挥自己的潜能。一是完善职级工资制度,对工资构成进行优化。实行“一职一薪”,拉开差距,工龄津贴按工作时间长短拉开档次。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对考核目标进行量化管理,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实行日跟踪、月小评、季总结、年终公开述职,将考核结果真正与个人的职务晋升和经济利益挂钩,增强工资制度的生命力。同时,薪酬形式要多样化,付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充分发挥非货币收入报酬的作用,非货币收入报酬主要包括工作保障、对突出工作的认可、分配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培训学习、改善办公条件等。

2.4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第一、要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内部培训体系。农信社系统要在内部形成省、市、县三级培训管理层级,在每层级的培训管理中建立培训规划及培训档案管理,结合劳动用工制度,对员工按照岗位规范,严格进行定期培训,加强教育,以此来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以及干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人才竞争中优胜劣汰,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有利局面。

第二、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培训方式和内容的选择是相辅相成的,其基本出发点是要满足培训的目的。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采用易于培训对象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近年来,互联网培训、情景模拟、管理游戏等新的培训方式不断发展,这些方式比传统的方式更为行之有效和实用,因此农信社系统在实践中要及时引入这些先进的培训方式,从而增强培训的效果,提高培训的效率。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日常管理和运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注重业务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培训,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

篇4

关键词 素质拓展训练 潜能开发 高职

高职学生素质现状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通过对高职学生的潜能开发,实现成功素质教育,是德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素质拓展训练是具有针对性、能被学生普遍接受的一种有效的成功素质教育手段。

1 在高职院校推行潜能开发的必要性

1.1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现状

随着高考考生数的逐年下降,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也一再下降。在文化分下降的背后,是生源素质的整体性下滑: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成绩参差不齐,个性差异大、目标感不强、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缺失、自卑心理较重、承受能力较差,集体观念薄弱、忽视团队精神,韧性和毅力不足,组织纪律性差、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思想、道德、行为、动机、兴趣与情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失和不足,道德观念、价值观的养成也明显滞后,急功近利,有的甚至自暴自弃。高职学生普遍素质较差的这些特点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要完成高职教育目标,依据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对高职学生进行潜能开发就成为极其重要的课题。

1.2 潜能开发的目的及意义

心理学上将潜能解释为个人在将来有机会学习时可能在行为上表现出的能力,是一种潜在的、指向将来的能力倾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无限丰富的创造性和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构成了潜能的重要特征和魅力。大量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在能量,已有许多资料表明大脑和双手的学习潜能极为丰富,并且还能在教育这种特定的人化环境中得到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2 素质拓展训练的概念及意义

2.1 素质拓展训练释义

素质拓展训练又称拓展训练或外展训练,是一种注重体验的学习方式,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造成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于是,有人创办了培训学校,以实战演习的方式训练年轻海员的体力和意志,提高他们的海上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自救技巧。二战结束后,这种训练方式被保留并逐渐推广开来,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人格、管理训练等方面,培训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工人、学生等多类群体。当前的素质拓展训练,简单地讲就是把学员置身于特定情景之中,通过专门设计的课程,利用种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使团队和个人经受一系列的挑战和考验,磨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2 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特征

第一,素质拓展训练强调的是一种学习过程,而不只是结果,学生只有通过质疑、反思与实践才能成为主动学习与发展的主体。第二,素质拓展训练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学生都是带着一定的经验进入学习情境的。第三,素质拓展训练是运用辩证方法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学生既需要积极体验,更需要反思观察。第四,素质拓展训练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第五,素质拓展训练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体验式学习的关键在于实现社会知识与个人知识之间的转换。

2.3 高职院校应推行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注重挖掘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拓展训练所设置的项目和采取的形式,对人的心理、智慧和体力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严峻考验。每一名受训者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念驱使下,自身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特别是对高职学生来说,如果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类似空中单杠、毕业墙等拓展项目,就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认识到在竞争的社会中不进取就无以生存,从而生发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强大力量。

素质拓展训练对改善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现状具有良好的针对性。通过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有利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的改变,对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相互关爱、相互信任等优良品格,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素质拓展训练能有效针对高职学生素质现状,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实现成功素质教育,因此高职院校推行素质拓展训练当属势在必行。

3 素质拓展训练组织与实施

3.1 素质拓展训练模式构建

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潜能开发的效果。拓展训练虽然从表现形式上与游戏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其具体项目又包括了不同的内容,并且不同的活动又都在不同角度体现了不同的活动要点,因此内容的选择对学生的刺激程度和方向也各不相同。训练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是提高高职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基本素质训练以户外训练为主,可以将目前社会拓展训练的一些培训项目移植过来,如信任背摔、穿越电网、空中漫步、空中单杠、胜利逃亡、合作过桥等,还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设计新的项目。基本素质训练的时间一般可安排2天,适宜设在新生进校军训之后进行。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高职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户外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综合素质训练适宜安排在大二或大三,时间安排以穿插在1周时间内完成为宜。

素质拓展训练的完整过程应包含活动体验环节和思考分享环节。作为素质拓展训练的主体部分,体验环节更多地承担着目标实现的功能。从前期的团队建设,到活动过程中的情景选择、活动设置、项目操作每一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体验。正是在各种交叉体验的共同作用下,学生才能活动素质拓展训练中的各种感受。然而,能使这些感受得以升华为对潜能的开发,而不是把活动仅仅停留在游戏层面上的,是对体验环节的后期回顾引导,让参与者思考在体验过程中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迁移到实际生活场景中,升华为感悟,与他人分享。这就是思考分享环节。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有的放矢巧迁移,画龙点睛出感悟,团队分享共成长,此环节最忌教师代为总结感受。

3.2 素质拓展训练的师资建设

素质拓展训练中每个项目如同一个小游戏,教师很容易掌握项目的规则。重要的是教师要能把握拓展训练的精神本质,对项目的训练目标和回顾要点进行学习和掌握,能顺利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在团队经验分享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否则,不够专业的师资,将会使素质拓展训练停留在游戏加娱乐的错误层次。

因此在开始拓展训练之前必须对师资进行培训。教师首先应该掌握素质拓展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通过有关资料的学习,了解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和内涵。然后到社会上的拓展训练培训机构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了解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训练过程和组织方法。在初步了解拓展训练后,应有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将社会拓展训练培训机构的训练方法与高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另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尤其要加强素质拓展训练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拓展训练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分享体验、交流体验环节,教师必须要有主持人一般的语言贯穿、引导、归纳、提炼的本领和掌控全场、调节气氛的能力。一个好的拓展过程过程一定离不开深入、到位的分享交流体验环节,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将行为意识和感性体验升华为理性认识,也是体验式培训区别于其他培训且让受培训者感受颇深的奥秘所在。目前部分已经开展了拓展训练的高校,源于拓展训练的体能性、户外性的特点,将拓展训练交由体育教师组织实施。而限于体育教师的专业习惯,在其实施过程中,往往会有偏重体验环节,弱化思考分享环节的情况,使素质拓展训练的成果大打折扣,不能有效实现潜能开发的目的。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已配备有一支专职辅导员队伍,将素质拓展训练的任务交由熟悉学生思想状态、具备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专职进行思政工作的辅导员来组织实施,可以将素质拓展训练的潜能开发价值充分体现,实现成功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沈春英.相信自己做最好的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崔建祝,杜峰.高校如何做好学生素质拓展训练[J].经济研究导刊,2010(3).

[3] 糜志雄.拓展训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5).

篇5

[关键词] 高效 新员工 入职培训 机制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凸显其重要性,而培训正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国际知名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都十分重视,把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任务,自觉地将其纳人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因此,企业的新员工培训是员工培训的重要环节。

现代企业中人员流动非常频繁,随着某些员工的离职,及时补充新鲜的血液成为人力资源部门的日常工作。相对而言,新员工对工作更有热情,但是在着手投人工作时,却往往因为对工作环境不熟悉和对公司了解不够而无所适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对新员工进行充分的培训十分必要。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表所示。

如何通过培训,让新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由社会人转变为公司职业人,迅速适应本职工作,是企业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的经验,总结了新员工培训的几点策略。

一、提高新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个人仅仅会做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工作的意愿(动机),即要主动自发。所谓主动自发,不是一个口号、一个动作,而是要求新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增强自身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做好。从新员工心理出发,新员工完全具备主动自发的意愿基础,只要加以引导和激励,这种意愿将会在培训中放大。刚进公司的新人,总想借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这时不要压抑,给他机会表现,并给予肯定和适时激励,那么其工作干劲将放大。即便他们存在不少问题,其改正意愿也是很强烈的。

此外新员工除了需要外部驱动力(培训考核),还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如成长的需求,自我改变的需求,团队中归属感、自尊、成就感的需求等。

二、新员工培训要与企业发展阶段相匹配

企业的性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新员工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也应不同。对于创业期的企业,应侧重企业发展目标、岗位技能的培训;对于快速发展期的企业,应侧重岗位职责、企业战略、核心技能、行为规范、产品知识的培训;对于成熟期的企业,应侧重企业文化、岗位职责、发展战略、行为规范与礼仪、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对于衰退期的企业,应侧重危机管理、企业文化、核心技能提升的培训等。

三、要以战略视角审视新员工培训

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战略视角来思考新员工培训。使新员工培训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认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掘每一个员工的创造潜力,不断提高其工作技能、促进其态度根本转变。能不能从战略的视度来看待,制订并实施新员工培训计划,是企业新员工培训成败的关键。

培训目标是新员工培训计划的灵魂,其决定了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等一系列的内容。同时,培训目标又是培训考核和培训评估的依据。所以,培训目标要具有一定前瞻性,应该准确、细致并可测量。因此,新员工培训的目标必须适应于企业战略的发展。

四、培训内容要有选择性

通过新员工培训,让新员工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树立企业的核心理念、达到统一的行为规范,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企业归属感,使其按照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完成本职工作。新员工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性培训和专业性培训。基础性性培训可以对新员工集体进行,而专业性培训则需要按其所在部门、专业的不同分门别类进行。

五、培训方式要有灵活性

在培训形式上,可以结合新员工的年龄、教育背景、从事工作特征和培训内容等不同。采取灵活的方式。主要包括:拓展训练,主要是培训新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挖掘新员工的潜能;专题讲座,请公司的有关领导进行专题讲座,使新员工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增强职业信心;现场参观,通过参观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经营单位,增强新员工对公司总体经营生产的感性认识;座谈交流,使老员工与新员工充分接触,相互交流,促进新员工的健康成长;撰写培训总结,在培训结束前,撰写一份培训总结,可以让新员工谈对培训的收获,对企业的感受。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整合活动,促使新员工转变角色,从一个局外人转变成为企业人。

六、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反馈及评估体系

培训重要的就是应用,如何应用、应用效果怎样,这些都需要加强对培训的追踪评估。新员工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培训效果的评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学员的反应、学员的学习成效、学员的行为有没有明显的变化、组织的绩效有没有提高。

对于新员工整个培训效果评价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合适进行评定,可以组织受训者进行讨论,从中了解受训者对课程的反映;第二阶段,主要评价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可采用考试的形式进行;第三阶段,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受训者的工作表现来评价培训的效果。可以找受训者的上级主管了解受训者的工作表现,从而对培训工作的效果加以评定。

参考文献:

[1]周燕武:新员工培训[J].人才望,2003.10

篇6

【关键词】 品管圈;质量;管理

品管圈(QCC):Quallty Control Circle,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形式,是以人为本的品质管理,注重员工个性潜能的激发和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品管圈”通过发挥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营造民主团结的集体氛围,从而达到人人自觉参与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的目的。我院今年举行护理“品管圈”活动动员大会,供应室也积极参与“品管圈”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面对本圈活动进行总结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科共有员工16人,护士9人。

1.2 确立圈的成员和圈名、圈微、圈义 采用报名或推荐方式产生8名圈员,自主选出1名圈长。护士长为辅导员,确定圈名,圈微,和圈义,圈名通过投票表决,CSSD成立了“助力圈”。圈长职责:负责整个活动的开展,主持圈会,制造出全员参与,全员发言的氛围,领导品管圈进行各项活动,圈组活动的工作分配及追踪,关心圈员并协调好人际关系。

辅导员职责,指导圈组如何开展工作及达成目标,掌握品管圈,活动全局,辅导圈组,提供技术和资源的帮助,参加圈会,参与讨论,圈名、圈微、圈义的确立能够增加活动的趣意和凝聚力。

1.3 活动计划 包括主题选定,拟定活动的计划表,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原因分析)对策制定和审批,对策事实及检讨和成果确认,活动标准化,成果报告与发表。

1.4 实施 进行对策实施和检讨。

1.5 确认 进行对策效果后确认,无效再进行解析,对策拟订,实施和确认。

1.6 处置 检讨与改进,并制定标准化。

2 讨 论

2.1 计划

2.1.1 主题选定 圈员会议中提出问题,包括对工作中关注的,感兴趣的,有疑惑的,想学习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共汇总记录了5个主题内容,涉及工作的各个方面,有减少无菌物品发放误差,提高清洗质量,减少借条漏登问题,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减少纸塑包装袋的浪费,主题选定即根据主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根据评分总分高的可选定为本次圈活动的主题―降低无菌物品发放误差,见表1。

2.1.2 拟定活动计划表 确定活动期限,确定每个步骤活动内容,每个圈员分工进行活动进度的监控。

2.1.3 现状把握 绘制工作流程图,任务圈员自制表格数据收集,每天记录无菌物品发放情况,本次品管圈改善的重点是如何减少无菌物品发放误差(包括发错无菌包或发放无菌物品未记录)。

2.1.4 目标设定 有科室圈员共同制定,讨论目标达成的可能性,是否为能力所及,是否能在活动期限内完成,以达成的可能性约为50%值为目标。

2.1.5 解析 解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圈员充分讨论,剖析透彻,追查原因运用QC手法,绘制鱼骨图,根据所有原因进行员的评分,按照原则选定了以下原因:无菌物品从无菌柜取出时,未核对,回收物品时核对不清,回收物品交接不清,发放无菌物品核对不仔细,发放物品交接不清,人员培训不够,无菌物品标识不清楚。

2.1.6 对策拟订 原因确定后,头脑风暴讨论,踊跃提议各项可实施的对策,全体圈员就每一对策评价项目,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指标进行对策选定。

2.2 实施 实施前进行了全科人员的学习,包括非品管圈成员,使相关人员了解具体实施和进展,实施小组密切关注实施状况,收集数据、措施,包括总结整理回收物品需核对事项,回收交接注意事项,总结发放无菌物品核对事项,发放交接事项,无菌物品架上醒目标志,无菌物品发放记录,加强科室人员培训项目,并纳入科室人员总培训,实施阶段要做到全体圈员参与和关注。

2.3 效果确认 从实施措施以来,效果显著,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品管圈活动,对品管圈手法、解决问题能力,圈员学习积极性、科室凝聚力、个人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2.4 检讨与改进 品管圈活动结束后,需以品管圈活动为步骤为基础,讨论活动过程中每个步骤进行时所发现的优点和缺点,所有意见提出时需取得全体圈员的共识,活动后“残留问题”也需列出,以便持续追踪,再列出下期活动为主题,进入下一期品管圈活动。

2.5 成果会 通过品管圈活动,为全体圈员提供相互学习与观摩的最好交流机会和场所,增强了圈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圈员的质量意识,也发挥团队精神,激励鼓舞士气,促使圈员们还想继续开展活动。

篇7

一、完善培训实施机制

鉴于我国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实施机制还不完善,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建立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机制。了解知识经济条件下新型员工的特点,根据新型员工的特点和需求,建立一套内容丰富、灵活应变的培训信息系统,汇集培训所需信息;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机制和顺畅的沟通渠道,实现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实现经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提供方便;与客户保持沟通,了解客户对企业及其员工的反馈信息,作为国有企业培训的依据;关注其它企业的培训,借鉴它们在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为以下进一步开展培训做好前期考察的准备。

第二,建立科学的培训决策机制。这主要包括:通过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机制来确定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在制定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计划时,如果需求分析显示员工士气低落,就要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从激励机制不健全、员工存在的不满和工作氛围不佳三个方面来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建立科学的培训决策机制,确定要开展的培训类型,达到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目的。这种通过科学决策确定的培训计划才能更容易被员工接受,培训的效果也才会更好。

二、完善培训评估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培训评估的重要性不亚于培训实施本身,培训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而培训评估能够检验培训的目标是否达到。因此,培训评估是一个检验培训结果的手段,起到对培训的事后监督作用,同时它能发现培训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利于完善将来的培训,促使企业培训进入良性循环。要建立和完善培训评估机制,要做到:

第一,明确评估项目,制定评估标准。对于评估项目中可以量化的指标要加以量化,使评估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实施全方位培训,评估不仅要涵盖培训的所有方面,还要使评估主体多元化,既要有经营管理者,还要有受训员工对自己评估,也要有其他员工的共同参与,使受训人员接受全面的检查与监督。

第二,保证评估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地进行。淡化国有企业中的人彩,剔除评估过程中影响公平公正的主观因素,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公开,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及时纠正出现的偏差。

第三,把培训结束后的即时评估与日后在管理生产活动中的长期跟踪评估结合起来,两者评估结果的一致才说明员工在培训中学到的东西真正地被掌握了,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徐凯成等(1999年)提出一个人力资源培训系统模型,如图一示。

以上模型表明,培训是为了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则培训的选择就要作细致的具体分析了;而设置培训目标降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循的框架,但必须注意与企业的宗旨相容!要现实可行,起培训结果要应是可以测评的,培训计划的拟定实际上就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培训活动的具体组织者与企业的规模和结构关系很大;依据企业规模设置的教育和培训职能机构和人员的选择而不同,一项培训是否有效;我们一般都要对其进行评价,在企业培训的某一项目结束后,一般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一次总结性的评估或检查,找出培训到底给企业和人力资源效率带来哪些收获或提高。

现代企业中的员工,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很强烈,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生存的手段,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他们十分看重工作中个人的发展前景。培训则能够有效地开发员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是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从而激发他们对企业的忠诚感和归属感。因此对队员工进行培训,从根本上讲,是企业经济、技术进步和员工发展的必要条件。

篇8

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小区现场品质巡查,及时发现管理与服务中的不足,尽可能的去改进服务,促进管理服务质量的不断创新与提高。作好业主投诉接待与处理,认真分析业主的意见,积极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以积极的姿态正视业主的各种投诉,不断反省自我,让物业服务落实到实处,让业主满意度得到提高。

第二、加强团队建设和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各项综合素质。

提升团队和核心竞争力,扩宽对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招聘渠道,通过培训、授权、使用、考核、晋升等方式提高团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和人才梯队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执行力。

第三、自身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费用管控和能耗控制,建立起全员节约意识。

强化对小区的科学管理,通过人力的合理利用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现有人员充分发挥潜能并作到一专多能,确保组织结构的精简和运转的高效。大力提倡开源、节约的思想观念。

第四、加强工作计划性和执行力,完成公司考核指标。

将考核指标分解到各部门,要求各部门提交工作总结及计划,并对完成情况进行监控,将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落实。

篇9

培训是给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正确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可知,职场正确认知的传递效果才是决定培训效果好坏的根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英语教师培训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英语教师培训总结范文1为期5天的英语培训即将落下帷幕,在这紧张、充实而又快乐的5天里,我感受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培训的内容给了我教学上很大的帮助,听了的___和___的理论指导,也观看了一些教学实例,亲身体验了一些活动,让理论联系了实际,使得我更深刻、更透彻的领会了老师所讲的内容。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重新认识了自我

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英语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英语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英语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英语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

二、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听___教师讲的一些教学技能及他课堂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感悟,我对英语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英语课以语言为对象,强调以任务入手,放眼看周围世界,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个就是知识点。

在教学总体目标上注意兴趣,体验成功和培养自信;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创造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注重参与实践和创新发展;在语言教学的目标上,注重培养语感和交际能力;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和多元评价。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技能,给英语教师指明的努力的方向,明确了作为一名合格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这次基础知识专业的培训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收获。语音、听力、口语、写作对我的英语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促进。尤其是___老师的语音课,由原来不知如何正确发音到现在基本标准,且较清楚地了解如何教学生的英语发音,真是大有收获。

语言学习只有在有意义和有目的的活动中才会发生。通过专家教师的精心讲解,让我了解了如何较好的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我们的英语教学法让学生有较沉重的压力,而不会感到学习的快乐,事实上每一项能力的教学都可以教得非常有趣。

优秀教师的做法让我很受启发。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不愿开口说英语是因为没有安全的语言环境。强调词汇和语法知识使教师经常当众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觉得很尴尬,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愿当众用英语交流了。

因而,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语言环境。在安全的语言环境,教师注重交流的内容而不是词汇和语法的正确性。利用自我纠错能力,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就能提高听说能力了。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学生的口语能力才会不断的提高。

四、对教材的把握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作为一线教师,我知道了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不泛包括师生互动,学生主体等,但我觉得关键还有对教材的把握,通过培训,使我明白了,我要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围绕课标可删可增,另外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课堂中,Pairwork和Groupwork部分不但要练,还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勇于张口,使课堂气氛活跃而有秩序,让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正喜欢上英语课堂。

作为一线英语教师,通过这次培训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非常感谢教育局领导能给我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会加倍努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尽早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

初中英语教师培训总结范文2这学期我参加了对新教师的新课程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了一下几点认识。首先,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教学环境中的教学。要想有效的实施英语课堂课程资源的开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明确目标

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改变英语教学方法

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

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有准备的讨论交流,才可能是高质量的交流。

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实物、自制教具来使课堂形象生动。

3、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

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束缚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完善的内在资源。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4、创造性运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独立学习转向了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

初中英语教师培训总结范文3作为一名教学经验尚浅的英语教师,我很荣幸的获得了这次极其宝贵的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机会,参加了这期培训班的培训和学习。这短暂的的学习是紧张而忙碌的。但是学习增加了我们的文化底蕴。课堂上,面对富有趣味和一定难度的问题时,你必须有足够的勇气站起来去争取练习口语的机会,然后用流利的英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你必须对美国的历史、政治、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这些都不允许你在学习期间有丝毫的松懈与放松。然而,这种紧张而忙碌一点也没有减轻洋溢在我心中的快乐和幸福。我终于战胜了内心的怯懦与自卑,我仿佛又一次回到了三年前快乐美好的大学时光。坐在熟悉的课桌前,经历相似,感受却更为深刻,我深深的被耳畔这种优美的语言的魅力所吸引,所陶醉。

其实,我们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英语口语,西方文化常识,我们还学到了本国英语教师有待提高的东西,包括教法,授课方式,以及评价学生等等,都是让我们大开眼界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这次培训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感受和成果!

一、赏识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还记得在一次听课时,我有些紧张,尽管我读大学时有过用外语聊天的经历,但是毕业三年多了,那种感觉早已被平时繁琐的教学消磨得一干二净了。于是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我怕开口时其他老师的大笑声,怕我的中国式英语外教会听不懂。但这一切都只是我的担心而已。不但其他老师没笑我,外教还夸奖我。我真的很感谢_老师,是他给我的英语口语练习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再也不担心在Freetalk上说英语了,甚至还可以积极去参与了。

所以在今后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其主动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二、激情课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们上课我们都很喜欢,在他们充满热情的课堂上,你想分神都做不到。他们利用原汁原味的、纯正的英语和我们进行交流。在课堂上,时而歌声四起,时而偏偏起舞,时而情境对话,时而游戏互动,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没有影响我们的进度,反而更有利于我们的英语交流。这样我们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们的学习兴趣得到限度地激活,在“乐学”中学会“会学”。使我们的口语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严松有度,促进老师的提高

老师们给我们营造一个纯英语的学习环境,培养我们的英文惯性思维能力,我们在课堂上只讲英语,每天都在一个全英文的环境中实践与提高,这样大脑每天不断在接受纯正、地道的英语的冲击,再加上老师的耐心的指导,这样正宗的英语思维习惯就渐渐形成了。

记得在一次听课的时候,由于这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中学一年级的。所以助教要求用汉语帮学生翻译进行辅助教学,但老师坚持用英语教英语。并且说用英语教英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用英语教英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说英语的示范,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从一开始就只用英语组织教学,学生可能不习惯,也听不懂,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片、动作、表情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迅速适应一个全英文的环境。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只要坚持,学生就会逐渐提高听的能力,不懂的句子渐渐听懂了,不熟悉的话语渐渐的熟悉了,不清楚的词语渐渐听清楚了。听力理解力提高了,开口说英语就有了依据和保证。没有足够听的实践是不可能开口说的,所以关键是教师一定要坚持说英语,用英语教英语。

最后,衷心感谢这次培训活动的举办,并盼望以后能有更多、更广泛的继续学习的机会让我们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推进整个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初中英语教师培训总结范文4这学期我参加了对新教师的新课程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了一下几点认识。首先,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教学环境中的教学。要想有效的实施英语课堂课程资源的开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明确目标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改变英语教学方法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

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有准备的讨论交流,才可能是高质量的交流。

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实物、自制教具来使课堂形象生动。

3、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

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束缚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完善的内在资源。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4、创造性运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独立学习转向了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

5、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怎样能使学生动起来。

初中英语教师培训总结范文5暑期,带着学校的信任和自己的期望,我很荣幸的获得了这次宝贵的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机会,参加了这期培训班的学习。我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在英语上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升华自我。在一天的学习中,我接触了当今英语教学方面的新知识,新发展,也对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无论是在教学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上,我都收获了不少,能够说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我这次学习的一点体会:

在教学理论方面。我们听了专题报告和讲座。这些理论知识很多都是我们以前从没听说过的,也都是专家和教授给我们讲授。如《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现状与展望》,《英美中小学英语教学简介》,《突破语言层面的外语教学,开创外语创新教育》等等,这些知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理论水平,使我们学习到了当前英语教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我认识到;一、教学过程不单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这就需要我们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二、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主要形式。只有在课堂上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效果,才能一步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如:利用值日报告,坚持每一天的口语练习,利用课堂中的多种活动。

如游戏设计环节中要设计出高层次的活动,教师要本着让学生全面参与的原则。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透过游戏,学到实质的东西。因为语言学习只有在有好处和有目的的活动中才会发生。三、在教学评价上应重视个性指导原则。因为每个学生不同的潜能决定了他们独特的发展可能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肯定个性,赏识评价,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潜力的提高。

感觉到张老师知识真的很渊博。可能这是我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老师要教好学生,没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不行的。所以上课之余,我利用了很多空余时间书店买很多相关的书籍,我想,这次培训完之后我要好好刻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大脑!

篇10

    通过长期、大量的实践活动,我们深深感到,有效的培训开发工作应具有多种功能:①能使企业的员工丰富专业知识,增强业务技能和改善工作态度,使员工的素质符合企业的期望和要求。②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培训开发,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③通过培训与开发,能扩展员工的技能范围,提高企业运作的灵活性。④作为激励手段之一,通过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来吸引高品质的员工,使之获得更大的工作满足,并赢得更高的回报。⑤培训和开发能够刺激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⑥通过增加对变化原因的理解,帮助管理者适应变化,并给人们提供适应新情况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防止企业各个层次人员工作技能的退化。在实践中我们还总结出,企业进行培训开发有几个明显的特征:

    其一,培训开发的经常性。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培训,可以使员工持续不断地获得新技能、新知识。由于及时的充实和长期的积累知识和技能,能使企业员工保持技术上的先进地位,获得最大的开发潜能。

    其二,培训开发的超前性。区别于以往的传统,战略性方式的培训以一种长期的眼光来看企业需要什么技能、知识和能力的员工。虽然超前性的培训可能很难像以往的操作训练那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能很难用投人和产出的量化比较来评价培训价值,但超前性培训的作用是渗透到从战略决策到产品开发等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时期,更大范围和更多样性的成效可能是无法估量的。

    三,培训效果的滞后性。

    员工培训的收益主要表现在受训者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质量的精益求精方面。这种收益有时是比较明显的,如各种操作性技术培训;有时则是迟发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如工作原理的培训、文化知识的培训等。只要认真培训,或迟或早都会开花结果,受益良多。其四,培训开发的连续性。培训不应被认为是简单地提供短期和孤立的课程。学习和提高是一个连续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种新产品、新办法、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培训也应推行持续发展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队伍的素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功能和特性,决定了企业必须对这一系统工程进行连续的投放。我们认为,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不是一项无回报的开支,而是一种有丰厚回报的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在某些单位,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一些决策者)对人力资源培习}l开发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尤其是某些管理者的想法和计算工具,经常使他们过于偏向将资金和物质成本视为比智力成本更为“真实”,从而导致对人力资源投资的不充分。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现象呢?首先,准确测量人力成本价值有很大困难。如果涉及到对人力成本投资的回报,则比其他类型的投资回报更难量化。限于管理者的水平,提及人力成本的投资(相对于其它形式的投资来说),更容易遭到管理层的反对。由于没有从思想上根本解决问题,即便研究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也只是应付而已。其次,很多部门都面临着证明培训开发的最后效果的日益增加的压力。这可能使管理层更不愿愈决定做那些对于精确计算收益或反馈期更长的培训投资(尽管这种培训的长期收益远远大于预期的效果),他们更偏向于投资到最快反馈或最容易有反馈的简单培习。

    第三,在一定程度上,很多企业都视培训为一种负担性开支或一种员工福利,根本不认为它是一项战略性投资。培训预算常常落后于经营战略计划。在经济效益好的时候,可能没有区别地给职工培训拨付款河北省地勘局工程勘察公司刘晶辉圈项,但当效益不佳的时候,企业往往为压缩开支首先砍掉的就是培训经费,而把培训资金划拨到经营和生产部门。这是一种极其“近视”的行为。在我们认识了培训开发的功能、特征并分析了培训开发决策的误区之后,作为企业主管员工培训开发的人教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我们的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大力宣传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现实和长远意义。要运用尽可能具体的数据和典型事例,说明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所带来的员工素质的提高和企业生产经营及经济效益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经常宣传、反复宣传、不断宣传,努力提高企业决策层对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重视程度和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