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16:0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声乐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微格教学;高职 ;声乐表演教学;
在高职院校新一轮教学改革大潮中,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专业建设中的核心问题——课程建设与改革,我们声乐教学团队以微格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取得了大家的共识,在声乐表演教学(歌曲的声乐表演)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微格教学的应用对于我们,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尤其是如何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在微格教学时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待于我们思考和探索。
一、微格教学的概述
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又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在1963年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师资训练方法。微格教学的创始人之一爱伦(W·Allen)说它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英国的布朗(G·Brown)说:“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我们认为,微格教学法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充分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学习者训练某些职业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它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充分利用这个系统,学习者有可能集中训练与提高某些特定的职业能力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目前微格教学法也大量用于音乐、体育等技能型课程教学中。
二、声乐表演教学应用微格教学法的意义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课程是本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胜任舞台表演的声乐演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技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声乐表演人才,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受到诸多制约。因此,运用微格教学法培养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声乐表演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表演技能的训练,充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声乐属实践性的艺术学科。声乐表演和其他表演艺术一样,是以语言(音乐化)和形体动作来进行表演的。就声乐艺术而言,形体语言(动作)是歌唱语言直观化、具象化的媒介,是歌唱着内心世界“外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形体语言的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声乐表演歌唱来说,形体表演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的运用来实现。实际微格课堂教学中,,我们把声乐表演技能及技巧有机的分解为多个单一的表演技能,使之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便于细致、反复地观察,易于学习、操作和掌握。同时,微格课堂的设计是真实的表演情境,受培训的学生容易进入角色,他们可以专心地进行某一两项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同时还有指导教师和角色中(观众)的同学的协助,能够能够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微格教学的反馈控制系统,通过新的信息记录技术——录像(录音),更能使被培训者站在“旁观者”的位置上,直接清晰地观察自己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这种带有针对性的鲜明、形象的反馈评价,其教育意义远比简单的批评指教效果好得多,它消除了人们对抗别人意见的“自我辩解”的心理定势,轻松愉快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并能积极分析弊端,找出改进训练的方案,让学生学会“表演”,乐于“表演”。
从微格教学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旁观者(评价者)”与“学习者”的角色始终处于不断换位的状态,这种换位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刺激学生从“学”的角度来审视“演”,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表演”。另一方面能进一步培养受教者的声乐表演能力,提高受教者的声乐理论水平,促进受教者声乐鉴赏修养,强调审美体验,使多种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能力。
3、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申,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
由于当今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使用的进一步普及,使微格教学录像在存储、上传、播放等环节,在技术上已是相当便利,这很有利于学生课后反复观看教学课件、录像,进行开拓性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课堂教学得到有益的延伸,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凸显。而艺术源于生活,艺术表演的规律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去体验生活中的各个细节之美,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提高艺术水平。这样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演,能让学生在学习表演的同时也学会做人,进而让学生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正含义。其次,微格教学中,教学课件中典型的教学示范、观摩,既使受培训者产生强烈的好奇性,自觉、自主地渴望进行创新性的尝试,又起到“潜在意义”的教育作用,从而使他们感知到新知识和自己的认知结构之间存在着距离,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与练的积极性,强化其学习动机,而课后时间的相对宽裕,给学生们的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反复练习提高,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此外,微格教学的模式充分给被培训者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特别是在声乐表演二度创作(角色扮演)过程中,能使他们积极思考、亲自体验,同时自主地进行表演的更新和创造,从而被培训者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其主动性的进一步发展。
三、声乐表演教学应用微格教学法的途径
依据微格教学原理以及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学习现状,结合声乐表演教学的特点,选择二、三年级学生在声乐微格教室进行微格教学培训较为适宜,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一般从以下七个步骤进行微格教学:
第一步,确定受训人员
组成4人专业程度相仿的学生构成微型课堂,其中一人为声乐表演者,进行声乐表演艺术实践,其余3人为观众,声乐表演者针对一段教学内容(一首歌曲)演唱实践进行表演技能学习。
第二步,选定演唱曲目,确定培训技能。
首先,根据声乐表演者(学生)的演唱能力选定演唱曲目,其次依据表演曲目的艺术要求确定培训技能。
声乐表演技能中的形体语言运用主要由两大模块构成,即面部表情模块的运用和肢体语言模块的运用构成。面部表情模块运用包括:(1)眼睛的运用、(2)其他器官 的运用(嘴与牙齿、眉毛);肢体语言模块的运用包括: (1)身体姿势、(2)步法、(3)手势。我们通过把声乐表演技能及技巧两大模块有机的分解为单一的表演技能,在训练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训练何种表演技能。每次训练只能集中培训一两个技能,以便学生容易掌握。再由指导教师分析这一表演技能的功能、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使学生明确这一表演技能的概念和学习要求。
第三步,提供示范辅导
微格教学由于是单元式或片段、环节式的教学,通过制作音乐课件(名家演唱录像)、实际角色扮演进行示范讲解,运用视、听手段和建立情境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第四步,角色扮演
在声乐表演者(学生)明确演唱歌曲的艺术要求前提下,教师通过创设演唱情景,播放影碟的伴奏音响资料或进行现场钢琴伴奏,在有现场观众的真实演出情境中,让声乐表演者(学生)对选定歌唱曲目进行二度创作(演唱),整个过程要全程录像
第五步,评价反馈
当演唱结束之后,为了使受训者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充分利用声像设备的全放、慢放、暂停、重放等功能再现真实的教学情景,大家一起观看,以进一步观察、评价达到培训目标的程度。这一过程包括:①自我评价。即演唱者要进行自我分析,检查教学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所培训的教学技能,学生是否掌握。②同学讨论与客观评价。即作为观众的其他同学从各自的观点出发加以评价,并帮助其找出不足。③ 指导教师评价与总结。即指导教师根据受训学生的角色扮演(演唱)行为,结合评价标准进行总结评价,指出其努力的方向并打出成绩,使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给合。
第六步,修正错误,进行二次训练。
声乐表演者(受训学生)根据分析的结果和建议,加上自己演唱后的体会,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并重新修正表演方案(细节),教师再次创设演唱情景,播放影碟的伴奏音响资料或进行现场钢琴伴奏,声乐表演者进行第二次演唱表演实践。
第七步,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本是简单扼要的,但在微格教学中是一个重要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受训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课后作业。我们一般是下次课(回课)除了检查声乐表演者(学生)课后练习情况,还要对观众(学生)进行相同曲目的声乐表演训练,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充分利用课时,通过良性竞争,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能。所以在结束教学时,老师一定要对下一节课的安排和计划布置给学生,以便在下一节时,学生有充分准备,积极配合。
以上几个方面是“声乐表演微格教学”的基本教学过程。但是因为每堂课都有不同的内容,且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特点,声乐教师在实施声乐表演微格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主观能动性,大胆想象,敢于创新。
四、实践成果
我们通过微格教学在声乐表演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首先是改革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形成积极、探讨互动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其次是创新声乐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传统的声乐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在声乐表演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6年以来,我们声乐教学团队辅导学生获奖3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项;广西区级奖项6项;市级学院级奖项27项,成功举办学生毕业音乐会18场,其中一场在市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区内新闻媒体(报纸、电视、网络)对众多学生获奖及音乐会的成功举办进行了相关报道,肯定了微格教学在声乐表演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在区内形成一定影响,社会反响良好,扩大了学院的影响。
篇2
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当今对学生教育的要求。导致对学生的培养缺乏层次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许多大专院校目前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仅仅是照搬了高等院校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从而忽视了教学的对象之间的差异和客观的环境,高等音乐院校对学生培养的模式虽然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正确的教学模式,但是这套教学模式对大专院校基础差、教学的环境和硬件设备较差的学生来说,并不利于对大专院校学生的教育。长期以往,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再次,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创造性的发挥。很多大专院校在声乐教学中并没有一套较系统的适合学生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仅仅停留在依照大纲和教案对学生输入知识,要求有计划和跟进度的教学并不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还单单是理论上的指导,纸上谈兵,并没有与实践课相结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二、将大专院校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
相统一的途径第一,不断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各大专院校在对新教师的考核中要严格把关,并对新进教师和在职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指导,不断加大大专院校在师资力量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做好各院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第二,要做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逐渐提高整个院校学生的声乐素质。大专院校的学生和高等音乐院校的学生相比,声乐的知识基础和对声乐文化的了解情况都较弱。但是,这些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强,对实践课程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要增加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声乐的反复训练次数,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让学习的知识能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保障学生对声乐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掌握。第三,大专院校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也要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大纲和声乐教材。改变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也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做好教学评价,为学生做好学习成长记录,了解每一位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表现,做好对比性的工作,使学生学会反思与总结经验,逐步看到学生的进步。同时,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不仅仅包括学生自身的评价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参与和学生之间的集体合作,不断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采用恩威并施、奖惩分明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提高对舞台表演的兴趣。
三、结语
篇3
首先,师资力量水平不高,大专院校的科研和学术氛围不强。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和自身知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水平,尤其是对于声乐教师而言,不仅要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还要做好教育者的工作,既要与良好的声乐教学理论性构建,又要有充足的实践经验,有能力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所面临的的问题。
其次,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当今对学生教育的要求。导致对学生的培养缺乏层次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许多大专院校目前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仅仅是照搬了高等院校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从而忽视了教学的对象之间的差异和客观的环境,高等音乐院校对学生培养的模式虽然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正确的教学模式,但是这套教学模式对大专院校基础差、教学的环境和硬件设备较差的学生来说,并不利于对大专院校学生的教育。长期以往,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再次,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创造性的发挥。很多大专院校在声乐教学中并没有一套较系统的适合学生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仅仅停留在依照大纲和教案对学生输入知识,要求有计划和跟进度的教学并不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还单单是理论上的指导,纸上谈兵,并没有与实践课相结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2.将大专院校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途径
第一,不断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各大专院校在对新教师的考核中要严格把关,并对新进教师和在职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指导,不断加大大专院校在师资力量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做好各院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二,要做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逐渐提高整个院校学生的声乐素质。大专院校的学生和高等音乐院校的学生相比,声乐的知识基础和对声乐文化的了解情况都较弱。但是,这些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强,对实践课程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要增加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声乐的反复训练次数,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让学习的知识能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保障学生对声乐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掌握。
第三,大专院校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也要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大纲和声乐教材。改变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也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做好教学评价,为学生做好学习成长记录,了解每一位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表现,做好对比性的工作,使学生学会反思与总结经验,逐步看到学生的进步。同时,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不仅仅包括学生自身的评价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参与和学生之间的集体合作,不断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采用恩威并施、奖惩分明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提高对舞台表演的兴趣。
3.结语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声乐教学 问题 解决办法
前言: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便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后对于工作岗位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真正实现技能加教育的双向培训。在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之中,除了注重学生声乐理论教育之外,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声乐实践教学。高职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深入培养,毕业之后既拥有很好的舞台把握能力还具备了适应各种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正是高职院校办学所重视的,他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从而保证每个学生毕业之后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可以很快适应工作要求。
1.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声乐简而言之就是声带发生震动而产生有节奏的音律,它是根据乐谱的旋律来吟唱从而使人产生美感的一种艺术表达。声乐不等同与唱歌,它是将音律音色等系统化调节从而发出声音的,这便需要有扎实的音乐功底。因此对于声乐的教授而言,便具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当下在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1声乐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尤其是对于专业水平要求高的声乐教师而言,他们的专业知识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声乐教学同普通的课程教学相比,除了要求教师有较好的教学能力以外,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通常要比其他课程更高一些。目前,一部分的教师是从音乐类院校毕业经过笔试面试之后在学校任教,他们由于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通常对于声乐类的理论知识较为熟知,但是在实践经验上却有所欠缺。而另一部分教师则是那些具有多年登台经验的演唱者,他们没有接受过科学系统的教育,通常是通过发掘自身的天赋从而不断练习得带的经验,对于教授学生而言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这两者便给教授学生声乐带来一定的阻碍。
1.2声乐教学缺乏改进和突破
由于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性,往往容易忽略掉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突破。而高职院校之中,教学方法往往经过各个教师的反复议论拍板决定使用一套教学方案之后,整个教学环境便大致相当,课堂教学没有太大的创新和改变。同时,对于课本教材的选定也比较单一。学校对于声乐的教育过于强调学生的反复练习,长此以往便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缺乏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声乐教学的课程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
1.3声乐理论缺乏重视
对于高职院校中的音乐教师而言,他们很大一部分毕业于音乐类院校。他们拥有较强的文化理论能力,但由于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具体培养学生过程之中还会出现一些经验方面的欠缺和不足。但是最为严重的是其中一部分教师认为声乐教学是实践教学从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这样单一的强调专业知识而忽视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及其不利的。它会严重阻碍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影响学生声乐能力的养成。
2.对于正确培养学生声乐知识的学习采取的主要措施
2.1提高声乐教师的整体授课能力
声乐教师作为高职院校之中注重知识理论和实践的教师而言,他们的综合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汲取知识的效率。学校加强对于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拥有较强理论知识的教师要加强他们对于教学方法的探索,同时加强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交流,从而吸取一些合理教学经验,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加工改良投入到现实教学之中。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而保证发现教学问题及时改正,学生提供的一些良性的反馈也可以作为教学目标调整的参考。对于那些理论知识欠缺的教师可以使他们定期的参加培训,从而不断增强专业知识,为更好的更系统的投入到教学之中做准备。
2.2教师有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案
乐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更加注重学生的特点从而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由于身体条件的不同,声带的大小厚度都不同,这就需要声乐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同时为每个学生制定一个教学目标。从而让学生在一个阶段之中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声乐练习。这样既可以将学生至始至终的声乐练习又一个明确的目标,又可以参照学生不同阶段的适应能力来适当的调整训练方案,从而保证学生在一个适应阶段中逐步完成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声乐训练的阶段性顺利进行也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沿着正确的轨迹稳步前行,切实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样有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案既可以突出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从学生出发的特点,又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声乐基本理论学习,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歌唱教学能力。
2.3改变教师授课模式
高职类院校最大的特点就是教授学生学以致用,因此在课堂之上,也要求我们的声乐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由于声乐类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精简知识,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实践,教师在一旁做好点拨指导工作。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学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登台机会来锻炼自己。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节目的策划、排练、演唱等训练方案,活动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归纳总结,从而不断认识自己。
参考文献:
[1]张风华.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变奏”——从作品的创作及演唱风格看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J].北方音乐,2011,(12).
[2]王鹏远,方景明.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为例[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06).
篇5
【关键词】美声;教学法;音准;呼吸;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I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52-01
美声唱法又被称之为“柔声”唱法,是从古罗马时期教堂音乐中的“圣咏”、“唱诗”和“朗诵”起源的,这期间,有合唱、独唱、朗诵及歌唱等诸多形式。比较著名的有《格里高利圣咏》,即公元590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编订的《唱经本》,所以说音乐起源于欧洲,美声起源于教会音乐并不为过。
到了中世纪(13-17世纪),美声音乐的发展以单声部创作为主,辅以齐唱、有领唱的合唱、吟唱等等,全部都是跟教会思想紧密相联的,服务于教会的主流思想,是宗教的附属品。从18世纪之后,美声才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壮大起来,声乐不再仅仅是教会思想的服务者和附属品而开始拥有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再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声乐作品就有了诸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韦伯的作品,勃拉姆斯和舒曼等人的声乐歌曲、套曲也接连出现,更好地推动了美声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下面,我将就以下几个问题作出分析,探讨美声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环节。
一、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基础训练
一般来说,学习美声唱法都得等孩子过了变声期,也就是男孩子在十四五岁为宜,女孩子在十三四岁比较合适。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不像其他器乐种类的学科,学声乐的极少有童子功的。在我国专业的声乐训练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一般都是以走专业路,考取各大音乐院校或是综合类大学的音乐院系为主的,在基本功训练方面,很多时候做得都不够完善。
学习美声唱法很看重基本嗓音条件和气息,学生的悟性也很关键,如果基础训练不好,刚开始学习时基本功打得不扎实,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呼吸换气不科学、演唱缺乏流畅性、身体管道打不通等等。这需要在正确教授学生发声、咬字、呼吸换气、横膈膜的支撑和运用等方面下大功夫训练。
美声训练的呼吸务必要由横膈膜来控制,吸气,支撑,让横膈膜和丹田充满力量,自由掌控气息的流动,同时在咬字、共鸣位置的把握、音乐节奏与音准的掌握等方面尽量做到尽善尽美,这样演唱出的声音才能是饱满、充实、流畅的,不会出现“挤压”的感觉。美声的发声原理是通过气管流经的气流带动喉头中声带的振动发声,声波经过咽部、口腔、鼻腔等位置,最后带动头腔共鸣发声,在整个头腔中声音进行振动和共鸣,产生出圆润、美丽的音色。
二、教学中对发声细节的训练与掌控
在美声教学中,如前我们提及了呼吸的训练,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如起始的发音、声区的划分与定位、声音线条的连贯、音量的适当控制与掌握、声音弹性的掌握与音质音色的优美,最后,还有泛音的运用。声乐最忌“大白嗓”,没有技巧,嗓音条件再好也没用。
首先来说,歌唱最基本的就是呼吸的技巧,正确的气息运用是稳定声音的基础,要做到收放自如,保障良好的发声。正确的起始音发声,可以一开始就给人一种明亮、愉悦的感觉,好的起声是圆润而准确的,拥有良好的起音可让美声的歌唱更富弹性和韵味,不消耗过多的体力,为后续的演唱做好铺垫。
在划分声区方面,是非常有讲究的,不论演唱者自身是高、中、低音,是男声还是女声,都要分清自身不同区域的发声,如头腔的高声区、胸腔的低声区及两个区域间的混声区。以高音为例,一般来说在小字二组的A时,是男女声高音的换声区,一连串的歌唱音高在从中音过渡到高音时,控制不好就会有明显的音色变化,甚至于“破音”,做好声区的过渡,才能歌唱出完美、漂亮的连续音高变化。
再来看歌唱中对音色、音量的控制,外行人来听演唱,一般都会看唱的“响不响”、嗓门儿够不够“大”,这其实就是演唱中音量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对学生各种演唱技巧的培训,如练声时科学、系统地练习跳音、连音,用音阶或琶音来训练,不同声区都可以采用这些练声方法训练声带的韧性,在保护声带、嗓子的前提下做到完善的音色及音量掌控。
篇6
当前的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严重的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一些学生虽然具有很好的先天条件,声乐基础知识也较为扎实,但在登台表演能力方面却存在着严重不足,无法在舞台上展现出应有的技术水平。这也是由于高校音乐教学设施的缺乏,学生参加的表演活动极为有限,自然很难培养出良好的表演能力,学生学习声乐专业知识更多的也只是应用于自己玩乐。因此,作为学生成才的摇篮,高校必须认真总结当前声乐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的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完善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制度,为学生成功的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
目前,我国高校声乐人才培养方式主要分为专业院校和普通院校两种。其中,专业声乐院校对人才的培养较多侧重于学生的演唱技能与表演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而普通高校在声乐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主要是依据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学生的实际声乐学习情况不容易被及时了解反馈,从而使教学收效甚微,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声乐知识。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大高校对声乐人才的培养普遍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过分的强调学生演唱能力与表演能力的重要性,忽略了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价值与审美能力,使得声乐表演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声乐表演的学习更多的只是依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模仿,不能够深刻的认识了解到声乐的本质与灵魂,严重影响了未来声乐教育的发展。
(二)声乐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当前,各大高校在声乐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由于过多的强调声乐教学的表演价值,片面的追求“贪多贪大”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基本声乐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教学内容便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性,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方向上与所学内容产生偏差,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存在严重不足。另外,传统的内容设置模式使得声乐教学形式多为理论教学,学生较少有机会参与到声乐实践中去,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对声乐教学内容的接受。
(三)声乐教学模式不科学
目前,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仍较多的沿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教学方式落后,教学针对性也不强。教学过程不能够结合学生声乐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学,对当前一些较为流行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和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还不够完善。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很多学生对声乐课程的学习停留在单纯的唱歌模仿上,失去了对声乐学习的主动和创新意识。高校在课程模式设置上对学科间关联性的不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声乐教学的局限性。由此可见,声乐教学模式的不科学性严重影响了高校对声乐人才的培养。
(四)声乐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不足
作为高校的声乐教师,不但是声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还是一名优秀的声乐表演者,其自身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由于高校对声乐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很多声乐教师很少有机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专业培训,导致其在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上存在严重缺陷。
三、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与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只有正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保证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高校在制定声乐教学与培养目标时,就应坚持专业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尽可能提高学生对声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声乐表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声乐表演技巧与方法的传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加对声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声乐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高校还要不断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声乐教学实践,使声乐教学目标尽可能的符合现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
(二)制定合适、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只有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可以保证声乐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高校需要选择适应当前学生学习特点的声乐教学内容,并提高相应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教授声乐课程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演唱与表演方法,还要深入了解到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与环境,全方位的把握作品信息,并将其准确的传达给学生,增加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感受力与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声乐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使一些较为难懂的声乐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只有这样,声乐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改革声乐教学模式
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师和学生融入学习的氛围中,也是有效声乐教学的保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好地知识传授功能,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些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这时就需要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根据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在传授声乐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进行“一对一”教学模式,还可以利用现代较为便捷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将相关教学资源传递到学生面前,进行多种渠道的沟通与交流;还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个别课”、“小组课”或“集体课”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的进行声乐教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的发挥集体教学模式优势,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不断地交流与学习中开拓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四)重视声乐实践教学
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多唱多练”才能够较好的掌握声乐教学中的演唱与表演技能,因此,高校在设置声乐教学课程时,必须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声乐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找到表演感觉。另外,高校还应尽可能的提供和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实践中去,并引导学生对经典歌曲进行创新与改编,激发其创作意识与创作灵感,进而提高自身综合音乐素养。如此,既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创作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声乐课程学习的自信心。
(五)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篇7
回顾分析近些年国内一些地区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实际情况,确定诸多幼儿师范学校效仿高师音乐院校或大学的教学体制、培养模式等,致使声乐教学现状不佳,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因幼儿师范学校的特殊性质影响,所开展的声乐教学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声乐演员来展开的,而是要培养延长能力与幼儿教学能力相并的音乐教师,以便音乐教师能够在幼儿园或小学学校之中良好的教授幼儿声乐知识、素质、情感等方面。但是,通过对国内一些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实际情况予以分析,确定声乐教学没有制定适合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学目标,通常是以声乐方面内容传授为主要目标,这使得声乐教学中忽略了与幼儿沟通、交流、教学技巧等方面的教授,这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所以,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目标制定的不合理,势必会影响声乐教学的良好展开,相应的教学要求及人才培养的目的就难以实现。2.教学内容多样性不足。教学内容多样性不足也是导致当下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现状不佳的问题之一。之所以这么说,是既然幼儿师范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优秀的小学或幼儿园音乐教师,那么声乐教学的内容就要具备多样性的特点。而通过对我国一些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声乐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与技巧,却不注重专业化技能教授;或在选曲上侧重于美声类的歌曲,不注重其他元素歌曲的融入等。如此过于单一的、片面的声乐教学,无法全面教授和培养学生,进而抑制学生全面化发展,不利于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3.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实施,可以了解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而合理规划教学活动,以便有针对性教授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但是目前一些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所制定的教学评价机制并不完善,大多依靠考试评价,也就是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来测评学生学习情况,并没有对学生课堂表现、学生素质、学生能力、平时学习等方面予以考量,致使教学评价不准确,并不能真实的、准确的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情况,相应的按照教学评价所调整和优化的声乐教学的有效性不高。
二、提高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水平的对策
基于上文一系列分析,确定当前国内一些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不佳,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声乐教学。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对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予以优化调整,提高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水平。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及自身工作经验总结,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适合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相关调查研究表示,很多教师都认为当前的幼师课程体系和幼师音乐教学大纲已经很难适应当下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学需求,并且远远滞后于幼儿园声乐教学改革。所以,要想改变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现状,就需要建立适合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1)注重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声乐教材的编写。教材作为声乐教学的依据,其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声乐教学是否有效。出于培养优秀音乐教师的考虑,科学合理的编写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声乐教材很是必要。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声乐教材的编写,应当在专科声乐教材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深度,以便全面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层次。与此同时,还要展开学生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外国歌曲,选个思想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民歌及外国歌曲编入到教材,以便学生能够对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予以了解和把握。另外,还要注意加入适合的儿歌演唱教学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过早的接触到幼儿教学。(2)以幼儿歌曲为重点,强化声乐教学。幼儿教师通过正确的范唱可以使幼儿较快地体会到音乐的美感,所以在幼儿园的声乐教学中,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拥有较好的儿歌范唱能力。基于此,在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儿歌范唱能力及其他儿歌教学技巧及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幼儿歌曲教学的不同重点,合理规划声乐教学内容。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声乐方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侧重于声乐基础方面的传授,从歌唱的发声方法开始,配合幼儿歌曲进行连续,逐渐使学生正确发声。2.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为声乐教学指明方向,以便声乐教学活动能够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展开,这对于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当然,要向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坚持为幼儿园服务的原则,做好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并且将声乐教学的重点放在幼儿歌曲讲解,声乐方法传授上。其次,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分析和探索幼儿声乐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与能力。最后,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正确的教学理念,以便声乐教学能够以幼儿的实际特点为主,树立为幼儿服务的教学原则,合理规划声乐教学活动,从而良好的教授和培养学生,逐步提高学生教学能力和经验。3.提高教师声乐教学水平。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具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所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声乐教学水平很是必要。也就是对声乐教师进行严格的筛选,保留爱岗敬业、教学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尚的教学人才来任职声乐教师;详细了解声乐教室的实际情况,对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技能、教学水平等方面予以评价,进而明确声乐教师存在的不足之处,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或教育活动,良好的培训声乐教师,逐步提高声乐教师的整体水平,为使声乐教师能够专业化、合理化、科学化的展开声乐教学奠定基础。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幼儿师范学校内幼师专业学生长期在远离职业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所学知识与幼儿园教学相脱节,那么未来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工作可能会出现“学非所用”的现象。为了提高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有效性,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就是:(1)为学生创造深入体验幼儿教育实践机会。也就是幼儿师范学校应当与当地幼儿园联系、沟通,让幼儿园能够为学生创造亲自体验的机会,如此学生可以到幼儿园之中,了解幼儿园音乐家教学,观察教学特点、体会教学要领等,这对于提高学生自身教学经验有很大帮助。(2)提供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机会。也就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学业展示活动,如让学生进行声乐展示、舞蹈展示、儿歌表演等,由资深教师予以点评,以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发展自我;学校举办才艺展示、声乐技能比赛、校园卡拉OK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演唱能力、表演能力、自信心、素质等,同时积累舞台经验,为使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基于本文一系列的分析,确定当前我国幼儿声乐教学现状不佳,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声乐教学的效力未能充分发挥,如此势必会影响学生成为的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针对此种情况,应当通过建立适合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师声乐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荀雅丹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敬高翔.浅谈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研究和思考[J].北方音乐,2015,(5):132-132.
[2]刘栩含.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研究和思考[J].现代交际,2014,(12):150-150.
[3]曾亚平.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的声乐教学[J].南风,2015,(29):135.
[4]魏玮.幼师声乐教学现状研究-以长春幼儿师范学校为个案[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篇8
一、关于对高校声乐流行唱法教学的现状概述
我国的声乐教学主要分为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以及美声唱法三大类型,通过不同的特色和风格特征将音乐以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出来。而对于传统声乐教学来说,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学习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另外再增加一些关于对美声以及吐纳的练习,以确保声乐学习的专业学生能够在对基础乐理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上更好地学习演唱方法和技巧。虽然说,声乐教学在整个音乐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就整体的声乐教学来说,在声乐教学中的目的、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上还应该有所改善,以提出合理的实施途径,从而使得声乐教学的整体模式更加规范化。在当今音乐发展现状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对于拓展声乐流行唱法的教学与实践,已经是目前高校声乐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高校声乐流行唱法教学,所应用的方法是为学生提供类似小型演唱台、音响设备,让学生以现场模拟演唱的形式进行练习,老师则在一旁对学生演唱的技巧与吐纳方式进行专业角度的指正,学生们通过教师的指点进行反复练习以此来提升个人的演唱能力。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声音的变化,同时教育者和学生又可以轻松地度过课堂时光,所以,这种模式已经被全国各地几乎所有从事音乐教育的高校所采用。不可否认,这样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高校对音乐人才的培训力度,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由于学生长时间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造成在正式演唱时,出现紧张感以及依赖指导老师的现象,这就极大地减低了学生们的整体演唱水平,并且该教学方法无法发挥出流行唱法的表演性,在舞台上缺少即兴以及与观众的互动性,只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唱功上,降低了整体的表演效果。流行唱法需要表演性和现场即兴的配合,从而将音乐的感觉深入到观众的内心深处,如果只是注意演唱功底,就完全发挥不出流行唱法的重要意义,所以在高校声乐流行唱法的教育中,应多采用符合实际现场演唱的教学模式,从而让音乐人才真正地在艺术方面得到提高。
二、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的简单概述
现代人们对于音乐的追求有所不同,因此,声乐的发展和教学模式也要引入全新的模式,将流行唱法引进声乐教学中将成为声乐教学的一大特色。流行唱法在声乐教学中也称为通俗唱法,通过以自然甜美的声音以及细腻真实的感情而将音乐更好地去表达情感,流行音乐在音乐风格中广受广大青年的喜爱。声乐教学中的流行唱法主要将音乐、形体、表演、舞蹈等元素,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声乐表演艺术。然而声乐教学中引入流行唱法的教学模式仍旧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首先,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因为通俗唱法更接近于现代化,所以在教学目标上存在着模糊不清的状况,很多专业学习声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明确学习的根本目的,从而只懂得盲目学习。因此,在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使得专业学习声乐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明确学习的任务,从而能够更好地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以学习到更好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在教学观念上要有所创新。作为声乐教学中的流行唱法,在演唱教学观念上,要与时俱进,广泛吸取其他各个方面的知识点,从而能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使得声乐教学中的流行唱法能够在不断的创新与改进中获得新鲜血液,以满足和适应我国流行唱法的新观念,符合现代人对于音乐的追求;最后,在教学选曲上要灵活,传统声乐教学模式选的曲目陈旧而缺乏新意,不利于专业的声乐学习者跟随社会潮流,使得学生的学习曲目仅仅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曲目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选择教学曲目要灵活,跟随社会潮流,符合当今社会的风气,使得学生在学习声乐的基础理论上能够紧随社会潮流,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必要趋势,对传统的声乐教学进行一定的改进和完善,使得声乐的流行趋势更加符合当今的社会需求,使得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忙碌之余,能够听到更多关于流行音乐的曲谱,从而缓解工作压力,提高我国声乐教学在社会中的实际地位。
三、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的实践与意义
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在我国音乐界是一种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需求与人们对于音乐的追求,声乐教学中引入流行唱法是一种必要趋势。流行唱法中的声乐教学与传统的声乐教学相比更加潮流化,它的存在更加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的声乐教学虽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以及演唱技巧,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流行唱法的存在,即便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演唱形式,也使得人们听起来更加轻松,能够使得他们的心情得到共鸣。因此,相比之下,引进流行唱法能够使得声乐教学更加普及化,使得音乐能够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篇9
一、高师声乐教育的教材分析
目前高师使用的教材种类繁多,基本是沿用专业院校的一些曲目。常用的书籍如:《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全八册)》【中国作品1-4册外国作品1-4册】;《意大利歌曲集》;《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等各类的声乐教材。从选用的教材来说,高师将学生的专业声乐技能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来进行大学阶段的强化与培养。但实际上却盲目跟从专业院校“高精尖”的模式进行对学生的培养,忽视了高师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培养复合型音乐师资的。同时也是与当下中学教材唱歌内容相悖的。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家王耀华先生曾指出高师音乐教育“一是不以求其‘专’为目标,而求其‘全’……二是不以求其‘深’为目标,而求其‘正’……”。1因此从高师教材选用来看,我们并没有做到广泛性即‘全’,与实用性即‘正’的高师声乐教育。
二、中学音乐教育的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2可见当今义务教育的音乐课程标准与高师声乐教育状态呈现没有交集的现象,这本身出现方向与服务目标的偏差。笔者究其现象将现行中学音乐教育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所发行的两版中学音乐教材进行“唱歌内容”版块的教材分析。尝试从中学教材所要求的声乐方面内容来窥探高师声乐教材的选用是否可行来进行分析。如图所示:
通过以上教材关于“唱歌内容”曲目的总结,可以看出在中学的音乐教材中单从中学生声乐角度的培养上其曲目类型与风格呈现多样化的状态。其中包含了校园歌曲,中国古诗词歌曲,现代京剧,地方戏曲,中国二三十年代歌曲,中国民歌,外国民歌,中国歌剧片段,合唱类歌曲,流行歌曲这些方面的歌曲。其覆盖内容之广泛,类型之多样。
因此高师培养的学生能否承担起中学音乐教材中对中学生声乐培养的职责,在当下高师音乐教育声乐教材的选用与学生的培养上来如何更好的为将来就业做准备提出了发问。那么高师声乐教材的改革与实施措施的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高师声乐教材的改革与探索
1. 优化编排高师声乐教材,完成中学教材与大学声乐教材的无缝对接。
高师声乐教材呈现的专业院校要求的“高精尖”状态要及时调整。调整并不是放弃“高精尖”而是要根据师范特色向我们所服务的中学生对象靠拢。适时的在大学声乐教材中添加中国及外国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如中国古典古诗词歌曲,中国二三十年代艺术歌曲,外国民歌,合唱等各个领域的经典作品。从作品的背景,人文,艺术特质来了解作品气质,才能更好的将作品内涵完整,准确的表达出来。
2.完善变声期时期中学生声音训练的教法及相关培训教材。
中学生的变声期大多处于十一岁――十五岁期间,这时候中学生的声音都脱离了幼年时期童声的状态,声音大多会出现嘶哑甚至是难听的音色(男生的变声期声音较为明显)。因此即将成为老师的大学生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演唱技能,更需要了解变声期时期的声音训练方法。首先,要了解变声期的生理特点,因材施教的合理选择教材,切不可照搬自我训练的方式来训练处于变声期的中学生。不可盲目追求音量,音域,过分拔高学生声乐水平从而导致学生声带受到损害。其次,在基础学习阶段要训练并加强学生科学的使用气息,让学生多去感受、辨别,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循序渐进的进行声乐的学习。再次,尊重学生处于变声期时期的心理特点,由于可能会在训练中出现难听的音色,学生会出现畏难甚至放弃的心理,此时需要我们的学生要积极的鼓励中学生敢于表达与演唱。
3. 调整高师声乐教育的课程设置。
在高等师范院校里一成不变的课程模式中,很少开设中国地方民歌、戏曲、京剧等有关声音艺术的课程。众所周知,中国这些艺术门类历史悠久,其门类,内容也是博大精深的。单就京剧,地方戏曲来说,种类就极其繁多。扎根于地方土壤与本土文化的艺术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驾驭的。因此高等师范院校是否能请一些戏曲专家,民歌歌手来大学开设一门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些专家可以从教材的背景,唱腔,身韵来让学生了解。同时开设的这些课程也是中学音乐教材对唱歌内容所要求的必备声乐技能。所以不仅是传承中国优秀戏曲文化,更是与中学音乐教材很好的接轨。
任何学科从开始到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出现问题。高师声乐教育的发展也不无例外会存在不足。无论过去我们的高师声乐教育“一对一”模式如何努力的提高其教学水平,所教出来的学生大多数都会无法摆脱面对今天丰富中学音乐课的尴尬局面。高师所使用的声乐教材让大学生们无法招架除此之外的艺术声音形式。所以,面对这种状况与新时期人才需要的挑战上我们不仅要改善高师的培养模式,更应该从最根本的教材上进行思考与探索。期待从教材这个角度上能给高师声乐教育带来另一个改善的空间与前进的方向。
课题项目: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12批
篇10
声乐课堂组织技能是声乐教师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当前,我国正处于文化艺术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声乐教师的需求也持续增加,但我国师范类艺术院校声乐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匮乏、教学实效不佳等问题[4],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声乐教师人才培养的严重后续乏力。因此,十分有必要将微格教学法引入到师范院校声乐组织技能教学中,充分发挥微格教学法集中、高效、适应性强等的教学优势,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创造声乐课堂组织技能教学的“奇迹”。
(一)师资力量缺乏
艺术类师范院校师资的缺乏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是由声乐教学自身特点及我国艺术类师范院校发展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一方面,声乐教学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学科,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师生之间“一对一”的教学指导,但当前的实际情况是不可能满足这一教学要求的,这就使得艺术类师范院校师资始终都处于缺乏状态;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声乐艺术及声乐教育事业都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期,艺术类师范院校因需求增大而进行了大幅度的扩招,师范生数量的骤然增加使得本来就显得缺乏的师资力量显得更为薄弱。微格教学模式下,主要以学习小组形式开展教学,通过组内观摩示范录像、组内优秀学生示范、小组互助学习等策略[5],达到有效缓解师资缺乏的问题。
(二)办学条件有限
当前,我国艺术类师范院校办学正处于亟待发展的关键阶段,虽然各院校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实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普遍问题。一方面,大多数院校都属于事业全额拨款单位,严重缺乏自主筹集资金的能力,需要国家或地方财政拨款,艺术类师范院校的办学经费十分有限;另一方面,艺术类师范院校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各方面工作都亟待改进,但大多数学校都选择将资金投入到硬件建设中来,如增建校内建筑、改善校园环境等,学校软件方面的建设也就有所滞后。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微格教学模式所必需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相对普及或可以被其他造价较低的机器所替代,如摄录机、计算机、手机等,投入少而效率高,是一种适应当前现实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缺乏实效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师范类院校声乐课堂组织技能教学效率比较低。具体原因是,首先,师范类艺术院校的“艺术性”较“师范性”更为突出,甚至普遍存在着专业课成绩优异者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的错误观念,这使得声乐课堂组织技能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次,声乐课堂组织技能属于一种技能型学习,需要一定的实践平台,但教育教学资源的有限,很难为每一名学生都提供充分参与技能训练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师生对于课堂组织技能教学的热情与期待,使其始终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微格教学是专门针对技能型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也是微格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6]。微格教学关注师范生技能学习和实训的整个过程,通过影像观摩、个人录影、小组评价等方式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接受充分的指导与练习,改变了声乐课堂组织技能教学效率低的局面。
二、微格教学法在声乐师范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实施步骤
当前,将微格教学引入声乐师范生课堂组织技能专业中还是处于试行摸索阶段,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其教学理论及规律,解决现存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微格教学在声乐师范生培养中的潜力,切实提高师范生声乐课堂组织技能,为培养出优秀的声乐教师人才做出积极的努力。根据微格教学法的教学规律以及我国师范类声乐生培养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以下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对象分组、构建评价体系、建设资源库等实施步骤开展微格教学。
(一)对技能训练目标进行科学分解
在微格教学模式下,第一个教学步骤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具体到声乐课堂组织知识和技能教学上,即对课堂组织技能进行分解,使之各部分既独立又能有机联合。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可以将其分为课堂教学导入、指导、评价等若干单元,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技能教学和实训。如在声乐课堂导入技能教学单元中,教师首先为学生进行导入教学示范,然后由师范生组内讨论声乐课堂导入技能的技巧与要领,并对师范生个人的模拟导入演示进行录像,最终进行组内评议,强化学生对这一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整体教学目标分解之后,单元教学的目标更加清晰、明确,难度也适当降低,师范生更容易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相应的专业技巧。
(二)对班级内的师范生进行合理分组
将师范生进行有效分组,是微格教学的第二个步骤。如前所述,微格教学的实质就是细致分解教学目标和合理分散教学对象。随着艺术类师范院校的逐年扩招,声乐师范生数量不断扩大,在多数时候只能以“集体课”形式开展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实施微格教学,教师应严格按照“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分组标准,将师范生分为若干学习组,这样既尊重了师范生的个体差异,便于组内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又为组际之间开展公平竞赛提供了可能,如开展声乐指导技能案例的评价,对课堂组织技能学习心得的分享,等等。在实施微格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指导是十分重要的,但教师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教师在分组时还应兼顾到对班级内部优秀学生的合理分布,在组内充分发挥优秀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量。当然,如果组内其他师范生已经基本掌握技能,也应当为他们创造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促使全组、全班师范生的共同进步。通过小组活动这一形式,教师实现了对整个班级教学的有效控制,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三)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是微格教学的第三个步骤。在微格教学中,评价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师生共同讨论、评价的过程,也正是师范生不断深入思考并提升的过程。师范生因仍处于学习阶段,其思维水平及业务能力仍处于有待提高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仍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因此,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需要改进的,什么是富于创造性的,什么是有待商榷的。教师还可以为师范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关键词,如生动、形象、高效、准确等,引导师范生掌握如何去评价以及如何去表述自己的评价的方法。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师范生也能够从师评、生评、自评等多种角度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能更多、更直接地使师生获取视频反馈信息,更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观念和行为,更快地提高学生掌握课堂组织的技能。
(四)建立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