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1 08:5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选调生培训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选调生培训个人总结

篇1

1. 答题模式化型考生---

在面试情景演练时,不知道大家是受网络上的面试技巧影响还是其他原因,考场礼仪上,像个机器人。有这样一个学员,答案内容很好,就是回答每题前都不忘来上一句:考生思考完毕,请求答题!(让我想起了卫星发射现场!)结构化面试中有一道组织协调题,让你说说如何组织一次培训,或者是宣传、会议、参观、检查等等。一般说来,考生都说要先做一个工作计划或方案,这没错,可一个班15个人,7个全用同一句话来开场,开头都是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句话引用得不错,不过大家也要想想,既然您能在网上看到,别人也可以,这样一来您再用这句话,是不会博得考官的认可的!类似的答题模式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2. 答题不够谦虚或不切实际型考生---

在问到一个学员:向领导提建议,领导不接受怎么办?学员答:我反复劝说,相信领导一定会接受的。如果领导仍不接受,我会向上级部门和领导反映,直接到他接受为止!

只是一个建议,又不是发现你的领导有违法乱纪的行为!这么处理太不切合实际了。

3. 答非所问型考生---

如果您的同事老是失信,您该如何是好?

正确的回答应该是分析失信的原因,然后大度地对待,帮助他讲诚信。

有些实在的同学回答:离他远一点,不和他玩了!还有人回答:一定要让此人认识到失信是一种严重的危害党、危害国家、危害祖国和人民的违法犯罪行为。这也太吓人了吧!

4. 口误型考生---

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其实我们的意见是,如果不说或许没什么效果,这样的大家都知道的话不说也罢,不会影响您的分数。反而说错了,给人印象不好。毕竟面试中很关键的一环是赢得考官的好感。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我从来都是告诉学生答题思路是什么,如何去表现不同,其实方法很多,为什么大家都偏偏雷同呢?

5. 不了解社会型考生---

有这样一道题一些市区报废的机动车流入农村,一些学校用来接送学生,怎么解决?

这题有一位同学答:发动当地群众,每天早上埋伏在这些车的必经之路上,抓住一辆废掉一辆!相信大多数看到里的同学都会笑吧!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呢?建议大家:

第一、面试要参考技巧,但是不能照搬照抄,要答出水平和高度。每位考官手里有一个记录答题要点的题本,但是只要你的答案符合实际,有可行性,再有点儿新意和深度就可以得高分。

第二、模拟考场。最好能多找几位朋友模拟成考场的样子,如果有专业的辅导老师就更好了,一字排开,选取一些面试真题问你,多练几次。

第三、心态的调整。尽量提醒自己,不要当做是参加考试,能把自己当成是老师在讲课或者是在聊天最好。

篇2

一、工作体会

回顾这一年多的工作,我有以下三方面体会:

首先,要摆正位置,正确认识角色转变。选调生作为组织部门从高等院校选调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可能是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可能每个人的头顶上多多少少戴着些炫目的光环,但是从我们离校的那一刻起这些光环都已成为过去的成绩。我们必须抛弃在校时的优越感,一切从零开始;必须克服骄傲自满、心高气盛、自以为是的倾向,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长处,又要对自己的缺点不足有清醒地认识。只有摆正位置,扬长避短,才能促使自己尽快成长,在工作中少走弯路。

其次,要学无止境,正确认识知识更新。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当今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身处这样一个社会,要提高素质,就必须加强学习。不学习就要落伍,不思考就要被时代所抛弃。特别像我们从“象牙塔”步入社会,就更应勤于学习,勤于思考。要通过学习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谋事的水平。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十分有限,学得更多的是专业理论知识,而今后更重要的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今经济社会在飞速前进,科学知识在迅猛发展,学识和能力是不能一劳永逸的。处在这样一个大时代,我们必须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时刻保持与时代同步。作为一名公务人员,为了能胜任本职工作,还要注重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认真学习周围同志的好思想、好作风、好方法,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汲取营养。

最后,要扎根基层,正确认识基层锻炼。在基层学习、工作和生活,是个人难得的成长机会。我们郑重地选择了选调,正是要在基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基层,我们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困难,但有人曾告诉我:“每一份苦难和磨砺都是自我成长的一份财富和资本。”这样的一份宝贵的财富怎能轻言放弃呢!在基层岗位,面对的可能是更多琐碎的事情,但无论事情大小,我们都要沉下心来,踏实肯干,从眼前的小事做起,从最底层的岗位做起。

二、工作收获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锻炼,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经验,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觉得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我相信这种思想和理念必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对自己人生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1.全身心投入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我深深体会到,要切实地得到锻炼,干好工作,不负众望,就必须安心、专心、静心,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虚心学习的姿态,主人的意识,真心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在这方面,办公室的同事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快节奏的工作方式以及对工作情况的透彻掌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办公室的同事们不计个人得失,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精神一直在鞭策着我,鼓励着我。

2.熟练掌握情况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工作情况,才能理出路子,想出点子,推进工作。工作期间,我对和平区的一些情况,一些资料,要争取做到比较深入的了解,为自己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三产业发展、楼宇经济、招商引资,这些词语的背后,蕴含着大量的调研工作,只有查询更多的资料,才能获得真实客观的情况。

 3.坚持学习是做好工作的保证。办公室的工作涵盖面很广,为我打开了一片新的视野,也使我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贫乏。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刻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以适应新工作的需要。一方面从工作中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平时多听、多看、多想,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另一方面要学习同事们身上的发光点,虚心请教,将别人从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为我所用,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加以运用,使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一年多的学习锻炼还没有结束,但所学所得已经标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今后我会把这些经验继续运用到工作当中,做出新的成绩。

1.要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夯实基础。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优胜劣汰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不学无术的人终将遭到社会的淘汰。因此,必须通过学习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基层信息相对要闭塞得多,通过外部环境主动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弱,选调生下基层后,不坚持学习,很快就会失去优势,只剩下身处他乡的劣势。一是学岗位业务知识。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是立足之本。二是学政治理论知识。既是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与工作接轨的必要,又是备战常有考试机会的现实需要。三是学专业知识。专业精通会成为工作中的一大优势,也是必要时候的谋生手段和重新创造生活的重要资本。四是学法律和市场经济理论知识。依法行政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是必然趋势,不懂法必将被公务员队伍淘汰;不懂市场经济,难以领导一方在经济发展大潮中是施展拳脚。五是学电脑和英语。电脑是二十一世纪的必备技能;英语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和关键时候的后备技能。六是坚持读报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共2页,当前第1页1

2.要加强锻炼,培养能力,锤炼意志。作为年轻的选调生,只有把自己的成长过程看成是前进性和曲折性、上升性和回复性统一的矛盾的运动过程,才能不骄不馁地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进而从幼稚走向成熟。古今中外伟大的成功者莫不经历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煎熬和困惑后,才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澄明境界的。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大量事实也证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要想在未来担当重任,事业有成,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卓绝的奋斗精神是不可能的。要不断地锻炼,培养过硬的作风,磨练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来勇敢地面对可能出现的挫折和失败,百折不挠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3.要勤于思考,理顺关系,开拓创新。治学有“学而不思则罔”,工作只一味做事而不思考总结规律也会陷于机械做事的怪圈。既要埋头赶路,又要抬头看天。工作中,要常常思考总结其中的规律性。一是要思考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我们下基层后,应敢于把尽快成长为基层领导作为自己的目标,基层领导处理问题的艺术一般高度凝练了他们多年基层工作的经验,要用心揣摩。凡事只有经过思考消化,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二是要把握人际交往的规则。选调生到基层后,要很好的开展工作和进行生活,尽快融入到当地群体是至关重要的。这不是世俗,而是工作和生活的必要前提。即要把握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为”与“有位”之间的辩证关系 、思想活跃与行为稳健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三是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融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等要素于一炉的实践,是一切工作能否取得进步的关键。做事缺乏创新,最多只能把一件事做对,而不能把一件事做好。作为年轻的基层干部,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势,更新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创新是工作思路创新的基础,年轻基层干部必须充分发挥思维的创造性,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但是,创新不等于蛮干,不等于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不考虑效果。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做到创新与务实相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不机械地执行领导决议,不盲目地照搬他人经验,不僵化地死守教条。创新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地制宜。否则,好心很可能要办坏事。

篇3

组织部和党校领导有针对性地为我们安排了许多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公务员制度、公务员行为规范、公文写作与处理,党校老师丰富的知识阅历,精彩的授课方式,使我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刻的记忆。通过学习公务员制度,我们了解了国家关于公务员的法律和法规以及建立公务员制度的重大意义;通过学习公务员行为规范,使我明白了公务员行为的正确与否,不但关系到国家行政机关工作绩效的高低,关系到政府机关在民众之中的形象和声誉,而且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具有重大的影响;公文写作与处理是公务员的必修课,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仔细聆听,格外认真,掌握了一定的公文写作方法和技巧。通过培训,使我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和素质,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感觉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当然我们不能把学习的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要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扎根社会,服务社会,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听取了以前选调生的工作经验介绍,通过他们的工作经验交流,使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学到了许多好的工作方法,比如基层工作中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工作中要学会抓重点抓关键;工作中做好计划,并及时的进行总结。这些方法为以后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老选调生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都是在各自的岗位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佼佼者。他们成功的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第一、要做好基层工作必须坚持不断学习。学习启迪心志、学习净化思想、学习陶冶情操,学习开化境界。面对今天这样一个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时代,如果不学习,肯定要落后于时代。自己应该保持一种谦虚好学的心态,由大学里的一个大学生变成社会上的“小学生”,从零开始,从头做起,把学习作为人生永恒的主题,不仅向书本学,更要向前辈学习,向同事学习,从实践中学习,真正做到“学习助工作,工作促学习”。二是正确对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基层中的许多情况都是我们以前所未经历的,很多事情处理起来需要一定的智慧、勇气和耐心,否则就会棘手,这时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在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与挫折是正常的,关键还是看自己如何去解决,只有学会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成功与挫折、赞扬与批评,将挫折看成走向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及时汲取经验教训,才能在基层工作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出成绩。三是培养自己坚韧的品格。“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一个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有持之以恒的品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多数人在做事情时往往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或者是浅尝辙止,或者是在即将成功时放弃了,功亏一篑。我们时常羡慕别人成功时的鲜花和掌声,但不应忘记思索成功背后的付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绩,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版权所有

二、找出自身的不足与差距,分析原因,今后工作中努力完善。

在党校期间,部里和班委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与别人的交流,我看到自身与别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处理事情不够果断;二是做事情“稳重有余,魄力不足”。很多事情因为自己考虑的太多,过分的求全求稳,在行动上就畏手畏脚,结果很多好的机会都没有抓住。今后工作中一定要勇于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一切的标准,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敢于实践,成功了可以作为经验,失败了作为教训,总之不会两手空空。

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今后工作的一点打算。

篇4

从学历方面看,高学历毕业生似乎应该更具就业优势,但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是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高学历不一定等于高就业率。从毕业生实际就业率看,专科生由于工作期望务实,反而成为就业大战中的赢家。同样,普通高校的就业率不一定弱于传统强校。以我市唐山学院为例,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市属综合性院校,虽然一直面临着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但多年来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就业率。统计数据显示,学院2014届毕业生共计3809人,截至2014年9月,已就业人数3528人,总体就业率92%。其中,协议就业1851人,占48%;升学495人,占13%;其他形式就业1182人,占31%。这使得在高校生源逐年减少、很多院校为生源问题而苦寻对策的新形势下,确保了学院入学提档线和入学人数得以逐年同步提升。简言之,就业率就是唐山学院的“金字招牌”。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背后,是一系列扎实工作和优异数据给予的有力支撑。多年来,唐山学院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实践培养、招聘安排等方面,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就业市场需求,着力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收到良好效果。2014年,学院各系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力度,新增机械、电子、商贸等就业基地18家;加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举办了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服务校园行”专题讲座、组织SYB创业培训等一系列就业创业培训及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从用人单位反馈情况看,92%认为该院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85%认为该院毕业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和信息能力等职业素质优秀;83%认为该院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方式的变化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式。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以既有条件为基础,确立发展方向,提供奋斗的方法和步骤。这可以把社会职业需求和个人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很好地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设计好成长之路。因此,将要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要扎实做足准备工作。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人生价值,设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先有大目标,再完善小目标。其次,在做职业规划时,不能只给自己描绘美丽蓝图,一定要将现实客观因素考虑在内。例如,有些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一旦遇到风险,很多人无力承受失败和资金损失等后果。

2.保持就业渠道畅通,实现就业方式多元化。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一般有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三支一扶等。其中,比较热门的大概有四种:一是选择报考公务员和选调生。成为国家公务人员,工作较为稳定,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二是选择报考“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和“服务西部”志愿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基层去,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服务大众。三是选择自主创业。到农村发展特色农业、养殖业和旅游业等,或者在城市靠专业特长创建公司。四是选择参军入伍。既有不错的收入,还有锻炼成长的机会,选择退伍再就业又有政策倾斜。但是,报考公务员受专业、户籍、是否党员等多种因素限制,学校推荐岗位一般要求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这些只适用于少数人群。而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讲,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但这并不能完全满足毕业生需求。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变化

依据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形势,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广大毕业生要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彻底摆脱落后的划分行业高低贵贱的陈旧观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先就业再择业,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创造一片天地。

1.就业群体定位的变化。过去,很多大学生把自己定位于“知识分子”,认为应从事比较体面的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现在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逐渐趋于理性,认为大学毕业后也是普通劳动者,工作平台适合就行。当然,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的大学生也占有一定比例。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不得不走向现实。

2.对薪水收入和福利等期望值的变化。调查数据显示,7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的底薪应在1000~3000元水平,22%的同学认为应在3000~5000元左右,6%的同学认为应在5000元以上,1%的认为在1000元以下也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从整体看,价值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期望值过高和过低的7%的同学,并没有给自己一个合理定位,从而较难找到合适工作。

3.面对竞争时的态度选择上的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下,70%的人选择态度是努力改变,但还有30%的同学并没有调整好心态,回答将以听之任之的态度去面对,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

4.面对竞争寻找因素主动提升自我的选择变化。在自我认知方面,能否客观看待自己、正确认识不足是成长进步的基础和前提。统计数据显示,在谈到欠缺因素时,38%的同学认为自己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有所欠缺;32%的同学反映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需要提高;16%的同学认为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需要提升,还有14%的同学找出了很多个人因素,可见大部分同学能够看到不足,但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地做出相应改进,不断克服缺点不足,提高综合能力。

5.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理念多元化。过去,有很多生源地为县域或农村的大学生,不愿意去基层或回家乡。如今,随着就业市场形势的紧张,大学生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只有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式才是最好的就业出路。此次调研中,学生的选择多种多样,普遍愿意从点滴做起,用知识和双手去开创未来。

篇5

关键词:地方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F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116-02

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限,地方院校就业压力突出,基层岗位已成为吸纳地方院校毕业生的重要渠道,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是地方院校缓解就业压力和提高就业质量的现实需要。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加快引导和鼓励地方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已成为破解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途径。

一、地方院校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理性分析

通过对作者工作区域的10所地方院校进行调查和分析,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归类分析如下:

1.政府对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宣传力度大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后,在宣传上也下了很大功夫。调查显示, 47.2%学生是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了解我国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达的;71.7%学生表示了解或了解一些国家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76.5%学生认为这些优惠政策很有或有一定的吸引力,只有18.4%学生认为没有吸引力,另有5.1%学生明确表示无所谓;58.2%学生愿意参加选调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

2.地方院校对大学生下基层就业的教育工作重视

地方院校是对学生就业宣传的主渠道,学校对就业信息的传播和工作的重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调查显示,32.9%学生认为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对于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14.7%学生是通过学校开设的就业课了解的, 12.5%学生是通过就业专题报告了解的,19.0%学生是通过与老师学生交谈了解的;对于我国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优惠政策,13.5%学生是通过学校开设的就业课了解的,21.0%学生是通过就业专题报告了解的, 14.4%学生是通过与老师学生交谈了解的。

3.地方院校毕业生择业方向逐渐趋向理性

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选择与基层人才需求有着明显矛盾。因此地方院校毕业生比较客观地分析就业于基层的现实性,在选择基层就业趋向理性化,基本上能清醒地认识到基层就业符合社会现实需要;也理解到各个基层单位缺乏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意识到基层就业有广阔发展空间,风险竞争压力小,适合创业。调查显示,81.9%学生认为基层比大城市更缺人才,其中47.8%学生愿意到基层工作是为了学以致用和回报社会,该部分群体认为在基层后续发展空间广阔,更适合锻炼和磨炼意志,仅有5.9%学生是迫于无奈或被动到基层就业。

二、分析影响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

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面向基层就业表现较为理性,在对各种问题的回答中多是正面意见占多数,但也显示出毕业生对去基层就业还存在顾虑,究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待深刻转变

高等教育趋向大众化,大众化教育就带来了就业压力,导致地方院校部分毕业生求职期望出现调整,受限于传统世俗观念、社会舆论等复杂影响因素,无法摆脱安稳就业谋求发展的观念。通过数据观察,有34.8%毕业生愿意奔赴基层发展;有52.5%学生表示视情况而定;有6.6%学生表示被动接受,另有6.1%学生表示无所谓;其中有46.6%学生表示在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前提下会考虑到基层工作;从农村来的学生中有近60%学生都表示不愿意下基层就业。

2.就业环境削弱基层就业积极性

面对就业环境变化,毕业生趋向于建设和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大中型城市,对于建设投入力度匮乏的基层,在文化生活、人文氛围、社会交流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毕业生个人技能和特性发挥容易受到限制,特别是基层教育资源和环境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毕业生未来子女的教育发展。调查数据显示有10.3%学生认为基层的文化生活乏味;13%学生认为基层发展机会少;20.2%学生认为地方院校毕业生去基层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工作环境。

3.社会需求未能引领专业设置

地方经济建设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应该是地方院校专业设置的重要标准。目前,地方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同化现象,专业特色优势和影响力差别较大,个别学校无法及时调整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导致部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严重过剩或严重不足,地方院校强调政策执行,但也缺乏实践调研,更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地推进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案落地,特别是对于基层人才的后续培训教育。

三、地方院校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服务的途径

从地方院校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地构建服务体系出发,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科学就业显得尤为迫切。

1.立足市场需求,培养人才

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方院校的专业设置,地方院校专业设置对经济的适应情况,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高等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服务社会,服务基层,就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坐标,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课程设置上力求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为目的,将办学与地方经济建设实际结合起来,为毕业生到基层增设辅修专业,加强实践教学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 增强学生在应用、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实际能力,提升学的生基层就业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社会,从而顺应经济建设和人才市场的要求。

2.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就业指导服务

要努力实现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的和谐发展,从更高层次上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强化服务职能,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地方院校要重视毕业生在就业中的思想教育工作,并要贯穿教育的全过程,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强化四年一贯制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业观和成才观。 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合理确定就业目标,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结合自身实际,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

3.抓好就业基地建设,促进就业良性循环

地方院校应当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就业基地,打通基层就业渠道,依托就业协会,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强化学校与地方政府相关联系以及基层单位沟通交流,大力开拓就业基地,完善相应配套措施,不断巩固和稳定就业市场,形成一批有发展活力和吸引潜力的就业基地。在就业基地建设过程中,要理顺各个环节和各类关系,有规律地促进基地建设长效机制,减少就业成本,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可以通过各类就业、职业发展服务社团开展毕业生自我指导服务;通过与基层各个单位的交流,逐渐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4.开展社会实践,树立基层就业信心

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充分保证毕业生真实了解基层就业情况,清楚基层职业发展规划,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或者途径来实现,社会实践能更好地保证毕业生充分了解基层实际,并结合自身特点和取向,主动思考和自觉行为实践。地方院校应该有效运用这一实践认知途径,主动邀请基层单位合作交流,组织实习生招聘会、交流会,为毕业生牵线搭桥,切实体会和感受基层人才发展空间,并通过形式多样的实习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加强基层适应能力培养,坚定基层就业信心。

5.培养毕业生适应基层就业的健康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决定了毕业生能否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和社会的需要,能否顺利接受考验,能否果断处理矛盾,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毕业生择业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毕业生在基层就业后,面临角色、人际关系、环境的变化,都需要毕业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通过有效形式进行教育,可以培养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要的健康心理素质:①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自信心;②坚忍不拔的进取心;③对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④良好的挫折承受能力。

6.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基层就业氛围

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大校内舆论宣传力度,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①建立舆论激励机制,就是强调思想上的正确引导,通过思想教育、媒介宣传等多种舆论广泛教育,使毕业生充分认识到基层就业;②建立活动激励机制,就是要统一组织毕业生开展、参与基层交流、知识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和氛围;③建立榜样激励机制,就是要建立和畅通基层就业毕业生与学校的联系机制,做好跟踪服务,树立典型,交流经验,展示楷模。

要推进地方院校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工程,要在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院校的主导作用,继续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培养积极理性的基层就业观,倡导以基层就业为全新模式的就业观念,必将开拓扩大就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新医改 医科 大学生 职业规划

[作者简介]邱勇强(1971- ),男,广西陆川人,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广西 百色 5330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90-02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只有站在职业生涯规划的高度上,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从容不迫地应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正因为如此,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立足于医学发展的基础之上,与时代特点相联系,与现行政策相结合,才能更科学、更合理、更可行。结合当前医药卫生行业所进行的新医改,来规划医学生三至五年的大学生涯及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是明智之选,能够真正做到社会需求与自身发展的有效匹配、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新医改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要求

我国从2009年开始的新医改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原则,包括了全民覆盖将全体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倾向基层方便城乡居民求诊就医;均等化降低城乡居民患病风险;吃药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用药需求;治病提高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等几个主要方面,在这个背景下,国家将把资金、项目、人才政策长期向基层倾斜,为医学生服务百姓、报效祖国、建功立业提供广阔天地和新的机遇。基层将成为医学生们职业生涯起步的新起点,也将是他们施展才华、成长成才的大舞台。顺应基层就业的潮流,要求医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也应结合新医改的内容而行。通过对新医改基本内容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了新医改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要求:

1.实现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设覆盖城乡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最重要的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具体而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既要成为医学生医德培养的基础,也应成为医学生职业规划的立足点。医学生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刻铭记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誓言,从心底里把服务基层民众的健康工作当作自己事业的核心部分而给予高度重视,培养关爱病患、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才能够把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才会为今后的职业发展认清方向。

2.服务基层的功能定位,要求医学生树立基层大有可为的牢固信念,使有能力者脱颖而出。乡镇卫生院在政府主导、农村居民参与以及县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乡镇卫生院的资源为基础,以农村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等弱势人群为重点,为全体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的服务。乡镇卫生院应该具备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卫生行政管理三种职能,这种功能定位对无论哪种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们,都多多少少提出了类似于全科医学模式的要求,就是说他们需具备本专业的扎实基础的同时,还应具备预防保健、卫生行政管理的基本素质。所以更要求毕业生们在综合素质方面要有所提高。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基层的发展正是其发挥才华的广袤舞台,应更多地鼓励他们勇于积极进取,敢于有所作为。同时,解决好基层缺人的首要问题,就是政策导向要好,留人机制要完善,给基层工作的医学生们提供较好的收入和待遇的同时,为有能力者提供重用和晋升的机会和出路。再者,就要看医学生们能否具备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能力了。

3.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要求医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精益求精,不断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实力。基层医院和医疗机构,要想获得老百姓的信任,必须要在医疗技术和服务方面过得硬。一方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实行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制度,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有效解决医患关系的紧张问题,是基层医院需要逐步建立和解决的制度问题。另一方面,完善医护人员以专业技术能力、医疗服务质量、业绩成果和医德医风为主要标准的考核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这必然对医学生的理论、实践技能与实际工作能力都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政府只有加大医疗投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生待遇,医院、医生不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把精力投入到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上,辅以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

二、医学生目前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盲区

1.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导致前途看不清。不少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没有真正认识清楚,总觉得那是毕业前找工作才要面对的事情,而非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始终。加之有的学校老师对这方面的指导不到位,也使得医学生们对前途感到迷茫,无所适从,只是觉得就业越来越难,但如何明确方向,如何应对就业难的问题,就不会客观分析了,也没有长远的设想和打算。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更是找不到出路,不会设想或者设计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严重地影响自己的发展信心和决心。

2.职业生涯规划不科学或定位不准。不少医学生在择业就业中或好高骛远,或井底观天。很多医学生采取主观臆断来判断就业形势和职业发展前景。从而造成一部分人会有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另一部分人又只看到行业发展中医院、医疗卫生机构等很小一部分行业,不了解与医学行业相关的众多新职业和新渠道同样具有的广阔前景,从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结果。同时,没有运用科学评测方法和工具对自身情况及其身边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评估的习惯和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对职业走向及合理定位也就没能很好地考虑清楚。

3.对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不重视。一方面是唯文凭论,认为只要毕业拿到文凭就万事大吉,不愿意多钻研一下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方面,不少医学生认为就业就是看关系。有一定关系的沾沾自喜,没有关系的也只剩下悲观失望、毫无自信的自怜自艾,结果都同样是在学校里混日子、混文凭。所以无论哪种,都只是把外部条件的影响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忽略自身的主观努力,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才是以后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这样必然对自身职业发展极其不利。

4.无提高职业转换能力的意识。如何指导医学生们有效地科学规划大学学业生涯及其以后的发展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充分发挥特长,开拓眼界,提升能力,拓宽职业发展所需的各方面条件和综合素质,既是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必由之路,也会成为他们职业转换能力强弱的不同表现。强者在面临择业时足够自信,无论临床工作或者宣传、管理等行政工作,还是营销工作等,其能力都能拿得出手,把握得住。即使是自主创业也同样有信心做下去,而弱者只会选择医院等单一的部门,无其他择业就业的回旋余地。

三、新医改背景下的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1.医学生规划生涯规划要符合时代要求。一是要充分了解新医改及就业政策的最新趋势和内容,有目的地抓住有利的政策和时机来规划自己的未来。如新医改的基本内容,国家有关鼓励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五项政策和五大计划。同时还有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选调生等其他政策和计划,甚至是对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必要条件、实施步骤的了解等。通过这些与自身发展相关的政策扶持,为自己的职业起步寻求合适的发展出路,这也是医学生毕业后面向社会和了解社会的一扇窗口。二是要确定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医学生要实现人生自我价值,既需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才学智能,更需要加强自己人格的锻炼和道德品质的修养。大学生在确定职业目标时,不能只考虑眼前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而应注重考虑是否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职业的发展。

2.医学生规划生涯规划要突出专业特点。一是突出职业认知,即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目标、职业要求、职业特点、职业道德等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从而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寻找自身条件与职业要求的差距,从而有效地规划职业生涯。二是培养职业意识,即根据职业发展趋势及前沿而进行的规划着重锻炼医学生们提前了解职业、探索职业,并有目的地进行职业实践的职业准备的过程。

3.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体现自我发展。一是强调自我认识的重要性。每位医学生虽然以后从事的大多数是医疗卫生行业或相关工作,但因每个人的性格类型、个性品质、爱好特长有所不同,可利用的自身资源也有所不同,加强自我认识能够为进一步提高职业兴趣,克服不良习惯,挖掘职业潜力,提升职业能力打好基础。二是强调自我发展的需要。每位医学生的家庭背景、发展环境都有所不同,加之对职业的认可又都不一样,所以学会把控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才能有效做好职业规划,不因他人的质疑而放弃自己的坚持,走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使职业发展符合自己的内在需求,及早结合所学专业恰当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经过前期的正确分析、评价后,初步确定与自己特质、能力相匹配的职业是什么,即自己能做什么;通过对环境的分析,提出自己竞争的优势和实力在哪里;同时,看清该职业要求和发展趋势,进而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职业起点、目标行业、目标单位、实施步骤等。

4.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确保切实可行。一是具有科学性:运用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理论和测评工具,以自身认识为基本出发点,科学规划与自身情况相一致的发展目标。二是具有计划性:计划周详,论证严密,包括对职业认知、自我认知,不遗漏任何职业发展过程中必要的因素,以综合和全面的规划为准绳。三是具有可操作性:每个不同时期和阶段所确定下来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实施目标过程和指标上要具体和可行。四是具有层次性: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区分专业层次、阶段层次、内容层次等。专业层次主要针对本专科学生而言;阶段层次是针对大学期间所在不同年级和时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规划;内容层次是针对在校期间的学业规划或在职期间的发展规划而言的不同规划,如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工作实践能力、考取各种资格证等素质拓展内容等。

医学生在新医改的背景下,结合新医改的基本内容做好职业生活规划,更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能为自身提供优良的发展设计,使医学生更加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为将来的工作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苟加明.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思考[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8).

[2]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05(5-6).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风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699(2016)01-0115-05

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成长,关系到独立学院的健康平衡发展。通过分析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现状的形成原因,对建立和加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风建设相应制度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促进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专业学生减轻压力、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和学习环境,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照依据。

一、调查方式与调查内容的设计

本次调查的调查工具为自编的城南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风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形式采用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调查对象为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艺术设计专业11-14级在校学生,学生总人数为462人,问卷调查共发出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27份,有效率为94.89%。本次问卷设计前,通过对相关学生的开放式访谈、文献查阅、上网调查,结合我系开展学风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本着聚类分析原则,将问卷内容分为基本情况、生源质量、学习现状、教与学的现状、教学秩序的管理、学生毕业意向等几项。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基本情况

独立学院学生学费相比一本、二本每年每生要贵一万多元,并且学习艺术设计专业要求高价格(如配置高的电脑等)或者易耗(如水彩颜料等)的设计工具。我系参与调查的学生,67.68%来自城镇,32.32%来自农村。在“家庭经济能否负担本专业学费及其他学习开支”问题中,来自城镇的学生中30.45%认为勉强能,2.08%的认为很难能;来自农村的学生中29.71%认为勉强能,5.07%的认为很难能。而所有学生因为要补贴学费及其他学习开支而长期会兼职的比例达到11.27%,经常会兼职的达到16.90%。不难看出,不管是来自城镇家庭还是农村家庭的学生群体,有30%左右的学生存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这必定会使这些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影响学习状态。另外,这些学生中因为又有接近30%的利用课余时间长期或经常兼职,一定程度上占用自学时间,影响学习效果。

(二)生源质量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回答“开始学习美术的时间”问题中,高达72.83%的学生是高中期间,在回答“选择艺术专业的原因”问题中,高达79.62%的学生选择了“家人期望”、“升学需要”等非兴趣、爱好的原因。这些学生对专业概念认识模糊,对专业学习既没有兴趣又没有天赋(这在学生回答“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和效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问题中选择“自己没有兴趣学”或者“自己学不会”的比例达25.98%中也可以体现)。可见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风建设困难较大。

(三)学习现状

在“对待大学学习的态度”一题中,只有7.74%的学生选择了“随便混混,都无所谓”,不难看出,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态度是比较端正的。但是43.32%的学生选择了“只求及格,不挂就好”又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我要求不高,读书只是为了获取一个文凭的现实。因国家招生评价体系的倾斜,艺术类考生在报考大学时,文化成绩要低于普通专业学生,加上社会上繁荣发展的艺术科考前辅导班,流水线的辅导方法,让一些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通过应试辅导在短期速成“艺术生”。这类学生不可避免地专业基础薄弱,文化课学习有畏难心理和抵触情绪。所以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高达35.37%的学生选择“专业课、文化课都不满意”;对艺术感兴趣而选择本专业的学生,又因为长期偏重专业学习,轻视文化课的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个体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窄,综合素质较低。所以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专业课满意,文化课不满意”;以11、12级为例,11级(大四)截至到目前(大四二学期)的英语过级率(主要是英语三级)达到36.57%,12级(大三)截至到目前(大三二学期)的英语过级率(主要是英语三级)达到35.25%。这与大三、大四学生中有27.85%觉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有必要英语过级和8.86%觉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看个人情况要英语过级的数据基本相符。同时,经过查阅08、09、10级截止到毕业时的英语过级率(08级仅为5.88%,09级为19.59%,10级为27.63%)对比发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英语过级率逐年级增高,一定角度地反映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越来越重视文化课尤其是英语学习的趋势。问题“是否会主动参加各类专业竞赛”,结果见图1;问题“是否会主动参加各类专业讲座”,结果见图2;问题“是否愿意参加专业相关的协会、社团”,结果见图3;问题“是否愿意参加专业相关的活动”,结果见图4。以上四个问题学生的选择可以启发我们,其实大部分学生观察力、创作力与动手实践能力较强,愿意参与专业竞赛、讲座、专业相关的协会、社团、活动等。这些内容又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风的发展。但是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保持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高效的获得高质量的知识内容,是我们运用这些载体促进学风建设时应该重视的。问题“是否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自学”,结果见图5;问题“认为有无必要在外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果见图6;问题“是否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结果见图7;问题“是否会主动地去了解和积累其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结果见图8。调查结果反映,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大部分学生有一些想法和积极性、主动性,但是欠缺有效的方法或实践途径,没有完善的学习计划,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打游戏、网聊、看电影、睡觉上。因此我们开展学风建设,对学生在这些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是学生最需要的。

(四)教与学的现状

学风不仅是学生的学风,还包括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从专业方向设置上看(见表1),我校城南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近几年总是在改动,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11、12级是根据专业课和文化课的综合成绩排名选专业方向。有些综合成绩不高但专业课成绩较突出的同学往往被迫调剂到第二、第三志愿自己不太感兴趣或者不太擅长的专业方向中学习。学校的艺术学院在云塘校区,而城南学院的设计艺术系在金盆岭校区。两个校区的分化,凸显的问题是金盆岭校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从08级大三开始各班才有自己的专业教室,学生才不再抱着一堆的材料东奔西跑地到不同楼栋、不同教室上课。但目前仍旧普遍存在着专业教室过小、教学硬件设备滞后、诸多教学材料空白得不到解决等问题,非常影响学风建设开展的效果。一直以来,学校统一订购的教材,大量的过时或者不实用,更有任课老师讲此教材没有用处,或者学生可以7.5折自己到书市买到。目前每个年级的学生对教材问题意见非常大,对学校开展学风建设不解决学生切身问题非常不满。根据调查结果,高达59.72%的学生认为在学校的专业课堂上只有少数课能或者不能学到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4.03%的学生在“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和效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问题中选择了“老师教得不够好”、“老师水平有限”和“老师责任心不强”。根据平时学生的反馈,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无任何意义;部分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职称偏低,普遍缺少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专业强的有些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学术研究和个人发展上,开公司、开工作室等,本职的教学工作却放在非常次要的位置;还有的老师责任心不强,迟到、早退,学校的上课安排让学生在课堂自习或者要学生不用来上课(美其名曰让学生在寝室学习,但是老师不会到寝室去辅导)已经是家常便饭。这些师德、师风不高的老师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跟学校大力开展学风建设的主流背道而驰。

(五)教学秩序的管理

问题“我系开展的学风督察上课签到有无必要”中,46.37%的学生认为“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28.10%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从这一组数据结合“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和效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问题有53.40%的学生选择“学习氛围不够好”或“课堂纪律不够好”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大学的学习中有一个有力的督促和管理,有一个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这是符合“‘90’后大学生成为当今大学学生的主流群体后,强调个性,但自我管理能力下降,自我控制能力差,责任感不强”的总体特征的。而针对我系学生的课堂管理,42.39%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课堂管理者是任课老师,44.96%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课堂管理者是辅导员。这个答案可以启发我们,在课堂管理促学风方面,任课老师与辅导员能有效配合工作的话,效果会非常地好。

(六)学生毕业意向

在问题“毕业以后是否想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中,仅37%的学生选择了“是的”,达到23.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的”;在问题“你毕业以后是否会选择考研、出国等继续深造”,10.54%的学生选择了“是的”,48.25%的学生选择了“不是的”。根据了解,一部分学生入校后对专业不感兴趣,在校期间只要能够毕业,以后将选择其他岗位,从而失去了学习专业的主动性,这种思想会影响到班级的其他迷茫同学;根据对往届毕业生情况的追踪,毕业后转岗的学生达到60%以上,这些状况会一定程度地传递给在校学生,对学风产生冲击;今年开始学校开设艺术专业的专硕,这个利好的形势激励了我系相当一部分学生确立考研究生继续深造的目标,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学生认真学习,促进优良学风。

三、对策思考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风建设,我们不仅要有学风建设的常规措施,更要根据其特殊性和调查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一)尽最大“作为”,减轻家困生压力

一方面,通过“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自述”等材料、班级同学对家困生在校勤俭情况投票、与家长电话沟通等形式,尽可能准确地把握每一名家困生的家庭经济困难实际情况和在校衣食住行的生活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一方面,大力宣传国家、校院等的助学政策,帮助家困生通过有效途径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压力。并且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展好学生兼职教育,请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协调好学习和兼职的关系,帮助低年级学生找到合适的兼职;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实习、实践,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缓解经济压力,及早熟悉社会,参与到社会建设当中。总之,尽可能地让家困生同学在学习专业时不会因为家庭经济问题产生太大压力,进而影响学习,影响开展学风建设的步伐。

(二)分年级加强学生专业学习,促进优良学风

一方面,新生军训结束后,就安排一系列高年级学生评价高的专业知识讲座,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培养学生对艺术专业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联系校友、外校学生交流、举办画展、参加设计竞赛等方式,加强专业的学习;鼓励学生到工作室实习,从中得到锻炼和培养。要以这些为切入点,发掘自身教育资源与邀请高水平专家双管齐下,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分年级加强学生的专业学习,促进优良学风。

(三)“多管齐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有组织地、有老师指导地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省市级的设计比赛,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竞争中发现与弥补自身缺陷,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心;由专业老师和学工办老师带队,成立专业协会、社团辅助学生的专业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为学风建设服务;利用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解决学生很难自己顺利找到合适的专业实习、实践的问题;由任课老师带队或系学工办组织我系学生去施工现场进行实践学习,做出好的有深度的设计作品,帮助他们对市场情况、客户需求、实际空间深入了解;积极为他们搭建各类特色活动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深化教学改革,优化管理制度

通过培养方案更新与制度改革,和谐促学风。科学设置专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并保持一定年限的稳定性,做到“为改而变”、“变中求稳”;在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条件上,根据实际情况更加“合理合情”的设置;客观实在地对金盆岭校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资源情况开展调研,责任明确、力所能及地解决目前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实际问题;从学校的层面统筹教材科购置教材与老师、学生实际需求教材的关系,做好老师、学生的服务工作,避免因为这些因素“因小失大”影响学风建设的效果;从学校的层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学风建设全面化。教师队伍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因素,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具有示范功效;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大教学创新力度,建设学生乐于接受的精品课程,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和知识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促进学风转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科内容前沿化等标准,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促进学风建设。

(五)任课老师、辅导员形成合力,发挥教学管理促进学风功效

课堂质量(氛围、纪律等)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而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在教学管理中对学生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两者要增加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把通过教学管理促进学风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六)以就业教育为抓手,减少学习迷茫

通过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帮助学生制定目标,增强学习自主性,减少盲目性;适当开展考研经验交流会、就业形势报告会等,帮助学生将学习动力建立在毕业后的就业发展深造需求上,减少迷茫;考虑到学生毕业就业方向有所改变,从事非专业工作的学生比例较大,鼓励、指导学生在校考取研究生、公务员、选调生、会计资格证等,帮助学生增强在大环境中的竞争力;组织督促文化课较好的学生加强对外语的学习,提高三级、四级、六级的通过率。

参考文献:

[1]武莹.高校艺术生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大红鹰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为例[J].音乐大观,2014,(1):96.

[2]刘敏.新时期影响高校艺术类专业学风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中改革与开放,2014,(2):67-68.

[3]谭娇艳.如何加强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学风建设[J].华章,2014,(27):137.

[4]杨江龙.艺术类院校学风建设的瓶颈与对策:以华侨大学美术学院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6):202-203.

[5]高姝佳.关于新建民办高校中艺术生学风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为例[J].才智,2013,(27):136,147.

[6]蔡相国.高校艺术专业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临沂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为例[J].林区教学,2012,(11):105-107.

[7]周于莞.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类专业学院学风建设工作[J].中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11):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