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培训课后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03:4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商培训课后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商培训课后总结

篇1

微信是一个即时通信的免费社交程序,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并为用户提供终端服务,包括即时通信、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传输等,此外还具有基于空间定位的社交插件,如摇一摇朋友圈公众平台等。据腾讯官方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 年4月,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 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 亿人。

微商是一个经济体概念,微商是利用微信开展网络营销的小型个体,是网络经济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社会化电商模式,是电商销售渠道又一新的突破,具有成本低、风险小、开店快、精准营销、售后可靠等特点。微商就像一个可移动的商铺,人到哪儿营销就到哪儿。当然,做微商首先要有实物产品,必须建立在诚信经营的基础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微商的自律也很重要,否则容易陷入传销、直销。实物、诚信、守法、自律已经成为微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二、大学生微商创业的现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9 号)强调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健全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服务。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拥有充足的人脉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创业热情,千万大学生们的创造力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引擎动力,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时代赋予大学教育的重任。

麦可斯研究《2014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3 年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3%,比2012 年、2011 年分别高出0.3%和0.7%。2014 年曾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当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27 万人,选择创业的人数比例为2.9%,约21 万人,其中5.3%的大学生选择了电商领域。2015 年高校毕业生为749 万人,选择创业的人数比例为6.3%,约47 万人,大学生选择在电商领域创新创业将成为主流趋势。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让大学生毕业不失业,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政府从国家战略高度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大力支持,高校创业教育、创业课程逐步开设,大学生各类创业大赛火热举行,创业思想引导及各种政策的惠及,让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不断萌发,创业自主性不断增强。

社会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言行。伴随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微商已经成为社会化移动电商运营新载体。微商具有成本低、风险小、传播广泛、方便快捷等特点,加之月入上万元的巨大可能性,必然会受到大学生们的追捧,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大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创业的自我内驱力已经非常明显。他们思维活跃,接受和运用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并有足够的精神力、行动力和创造力,他们渴望成功,渴望机遇,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的时间相对灵活,可以满足消费客户的需要。如今,大学生微商创业的新闻、广告、代购、产品如雨后春笋,微信营销已经成为校园创业中的新亮点。大学生选择微商,一方面可以获得丰厚的收入,另一方面对体验创业、学习管理模式、积累电商运营经验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大学生进行微商创业也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和现实问题。

1. 资金困难。资金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即便是微商创业,前期的资金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学费来源主要依靠家庭收入,生活费、交友费、购书费、培训费及其他开支大都需要父母支持,原本就不宽裕的经济条件,如何筹集资金投入创业,且成功与否尚属未知,这令许多大学生对创业望而却步。大学生创业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前期的积累(勤工助学、业余打工、创业体验)以及坚定的创业意向,缺少任何一项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2. 角色转换。大学生涉世未深,在父母、教师的呵护和关受中长大,在纯洁的校园友谊中成长,经历过的失败较少,没有真正进入社会,且如今市面上产品假货横行,创业项目选择稍有不慎,轻则无利可图,重则血本无归,这样的失败必将打消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甚至使大学生改变价值观念,误入歧途。此外,对于微商创业,朋友圈中的刷屏广告极易引起同学们的抵触和反感,商务发圈的方法、技巧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从学生到创业者,如何转换角色,需要高校给予创业大学生更多的政策支持,教师给予正确的方向引导和方法指导,也需要大学生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

3. 学业影响。大学生选择微商创业,同时还要以学业为重,所以得承受双重压力。从表面上看,大学生的时间比较灵活,但大学的学业任务并不轻松,对于微商经营真正投入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兼顾学业和创业的过程中,能否承担重负,应对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实践报告、培训考证、期末考试等学业任务,能否克服因创业对学业产生的消极影响,面对客户的询问和要求能否做到及时、有效解答,这些都是摆在创业大学生面前的重要难题。

三、大学生微商创业的思想引领

微商是时代的产物,接受、适应、运用,才是智者之举。高校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绝不能只做表面文章,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做出实绩。首先,鼓励一部分教师创新创业,让教师走下讲台,深入企业,学习优秀企业一线的生产管理知识,积累创新创业成__败的实践经验,然后将学习心得、经验总结分享给学生们,为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创业提供最有价值的理论教育和方法指导。其次,高校应对参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予以肯定,并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支持参加创业活动的大学生们,同时给予相应的创新学分奖励,可以申请部分课程免修,减轻他们的学业压力等,真正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随着微商经济的崛起,大学生微商创业必将引领新一轮电子商务发展的浪潮,但大学生投身微商创业不能盲目乐观,不能单纯追逐利益,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和营销技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容易形成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念,失守诚信的底线,游走于灰色的法律空隙地带,这些行为都是非常危险的,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

因此,高校在大学生微商创业的思想引领中,需要清楚认识大学生的创业境况和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引导大学生们将爱国、守法、诚信、友善、敬业的价值理念融入微商创业的实践过程,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大学生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价值取向,树立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型模范,促进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让大学生们心怀创业梦想,勇于实践,努力打拼,靠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辛勤付出赢得尊重,创造财富。

四、大学生微商创业的策略

大学生微商创业不能停留在想象的层面,需要有合理的方法策略并付诸实践。微信中的朋友圈可以用来记录自己的心情,生活中的趣事,维系朋友间的感情,当用朋友圈来做微商时,也应保持这样的心态,让产品融入自己的生活,让朋友们知道自己在坚持一份事业,以此赢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1. 选好项目,全力以赴。微商创业初期,选择项目很重要。有些产品适合微商平台,但必须经过市场的调研和评估,当然自身体验很有必要,这样可以深入了解产品的质量、功能以及售后服务。选择适合微商、有注册商标的正规产品,为微商创业之路打好坚实的基础。心态决定投入,投入决定产出。大学生选择微商创业需要强大的行动力,唯有全力以赴才会收获成功。

2. 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大学生微商创业,选择好项目后,就必须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微商的经营不是发一发朋友圈就会有效果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微商创业,有些大学生坚持一个月后就选择放弃,有些大学生坚持半年后放弃。只有少数在微商创业路上多坚持了那么一点点时间的人,才会最终熬过风雨,见到彩虹。

3. 先舍后得,赢得尊重。大学生选择微商创业切不可只看重眼前利益,要胸襟广阔,懂得舍得的道理,懂得让利分享与搭配销售,懂得利用网络裂变倍增的威力,不纠结于单品的利润空间,树立自己在朋友圈良好的声誉和形象,这对长久的经营非常重要。微商经营是一个互利互惠的过程,市场空间无限大,在分享和共赢中赚取合理的利润才是长久之计。

4. 自我成长,耕耘收获。大学生微商创业需要自我成长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源自对创业梦想坚定的信心。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大学生微商创业需要具体有效的方法,如微商发圈的技巧、语言组织与营销产品的巧妙结合、配图的技巧等,需要大学生用心钻研和琢磨,只有付出努力才有机会成功。

篇2

【关键词】高中物理微课程教学研究

“微课程”(Microlecture)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教师将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整合成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五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五个部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物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为了将物理规律简单、明了、准确地表达出来,我们需要有特定的物理情景。与此同时,它的概念性强、习题类型多、变化大。因此,运用微课程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微课教学模式之间的互补。

一、在新授课上微课的作用

第一,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課,为新课做好准备。

第二,新课导入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

第三,知识理解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

第四,练习巩固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第五,小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

说明:以上环节可单独或联合使用微课。

二、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其优点有一下几点:

第一,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第二,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

第三,适应不同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课一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

第四,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三、微课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一,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第二,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

第三,微课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好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四、微课程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反思

1.增强内容规划,搭建良好的物理学习平台

在高中物理微课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成果,必须做好物理微课整体规划工作,在确立方案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建设体系和规范,从而避免物理教学无序开发和重复利用。物理教学内容规划根据新课程具体要求,正确使用教材,在组织一线科研人员和教研人员确立各个知识体系的同时,征求相关老师以及学生代表意见,支持学校与老师进行有选择性的开发研究,从而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同时,物理微课堂作为一门区域性很强的学习领域,在微课资源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丰富微课教学内容。在日常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满足微课要求,在管理、建设的基础上,将物理教学充分应用到微课研究和应用中去,进而形成集应用、管理、建设、研究为一体的微课学习服务环境。

2.注重物理教学微课的开发与交流应用

根据微课的教学理念,从微处入手,重视引导工作的要求,在高中物理微课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基础知识与掌握能力、学习能力为导向,注重微课开发。由于物理微课开发是一门系统复杂的工作,建设模式通常面向老师本人以及项目开发单位结构,所以在区域性资源建设中,必须努力做好技术培训、宣传活动、课例拍摄、选题设计、在线报送、审核反馈、评价、后续加工等细节环节,从而进一步保障教学质量和应用效益。

在微课交流应用中,我们应该结合物理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融入微课,通过专家评价、综合展播以及交流共享等方式,向广大学生、老师展示、推荐优秀获奖物理微课作品。通过定期进行老师微课库学习、观摩、评课、研讨、反思等活动,进一步推动高中物理区域网和本研究区的教学实践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学习成果。

总之,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开展微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对微课程的教学加以研究并不断进行实践与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微课程的优势,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建伟.对高中物理微课程设计和制作的思考.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z1)

[2]商俊博.创新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微课程理念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物理教学探讨,2015(4)

[3]孙晓华微课程在物理实验及教学中的使用方法探究.教育教学论坛》,2014(21)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规律,PPT应用

0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是以课程建设为引领,课程建设是“三教”改革的聚焦点。本专题的教学实践是在新业态形式下的课程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已成为消费供应链的“数字新基建”,以新业态助力外贸克难前行,必须更大发挥电商独特优势,培养更多电商人才,满足产业新业态的需要,这也是聚焦本专题教学改革的一个原因。

1教材内容

本专题内容选取了《信息技术》演示文稿部分。为了让演示文稿效果更加优化,本专题对授课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与重构。重构后的教学内容依据教育部刚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1+X证书《网店运营推广》相关的岗位任务为依据,以网店运营推广的学习内容为载体,建构新的PPT网店运营知识模块,形成了符合学生专业发展与岗位需求的新型教学方案。本专题将PPT教学按照网店四个部门的工作任务进行重构,根据网店培训部、客服部、市场部、运营部岗位工作要求提出PPT制作任务。教学内容的重构,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PPT制作知识点,还能学以致用完成电商各个部门岗位的工作任务。教学内容重构的作用。(1)通过不同的任务、对象、作用,了解电商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标准与要求。发挥PPT在各项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认清PPT技能在专业中的重要性。(2)以项目为引导,由浅入深,节节相扣,通过完整的PPT技能学习过程,完成学习目标。(3)通过不同的模板应用,配合字体、色彩、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配色、构图、动画等基本设计理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学生学情分析。本专题授课对象是中职学生,他们愿意挑战有难度的任务,乐于小组合作和表现自我,具备基本的完成演示文稿的能力。通过测试,学生在SMART图的应用、视频交互应用、图表动画等方面实践操作欠缺,审美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对电商专业知识的了解仅局限于兴趣,对其岗位标准缺乏了解,需要系统的学习了解岗位职责。整体教学目标。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学情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教学重点)掌握PPT中图片及多媒体对象的编辑操作,学会动画设置方法,学会SmartArt图形、图表等的操作的格式设置,展示个性化的风格特点,制作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画面美观并具有动态展示效果的演示文稿。(2)能力目标:能创建主题幻灯片,对幻灯片进行美化、动画效果设置等,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合作精神。(3)素质目标: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对职业岗位的敬畏,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创业、信息社会责任等综合素养。教学策略。(1)学习平台,资源共享。以云班课和智慧教与学平台为载体,将微课、微视频及网店运营相关数字资源上传,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效果良好。(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微课及任务单;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提交练习;课后学生完成作业上传平台,师生及企业专家对其作品进行评价。

2课堂教学的实践与评估

以项目引领,通过模块化学习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产教融合课堂。(1)教学实施。①课前:将本节课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和重难点解析的微课在智慧教与学平台、云班课进行;通过问卷星对学情适当调查;让学生课前预习。例如在《模板助力网店运营培训》一课,让学生将1+X证书《网店运营推广》的课前学习内容以文本方式提交,提前学习网店运营相关知识、了解岗位任务。②课中:采用项目引领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作品、评价作品、知识小结来进行知识的建构学习;使用云机房教室,电子教鞭等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③课后:分层次布置作业。将学生作品进行编号加密,发送到问卷星以无记名方式投票选出优秀作品。邀请企业专家共同评价学生作品,给出点评意见,视频上传云班课,学生观看专家评价了解岗位标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量表,运用线上线下混合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过程、方式、方法、手段等环节进行全方位评价。线下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自评、互评、组评、师评、专家评价;线上借助智慧教与学平台、云班课、问卷星和网上大数据评价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对知识技能、能力、综合素质进行多元化评价。每课有选择地使用多元评价量表进行评价。教学成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切感悟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语渗透励志、家国情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合作能力。(1)产教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有效提升。学生在PPT制作过程中,真实体验电子商务专业的岗位情境,以网店运营内容为载体,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对专业和本课程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乐于主动探究。(2)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达成教学目标。以项目引领,驱动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提升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作品展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顺利达成学习目标。(3)还原电子商务岗位工作内容,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将校内电商体验店的岗位需求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用PPT制作的客户服务、产品宣传、营销数据分析等体现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真实场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4)信息化手段的合理运用,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课堂教学从传统的讲授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模式、生生合作式,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特色创新。(1)重构教学内容,实现书证融合。结合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新课标,将1+X证书《网店运营推广》内容融入PPT制作知识模块,以项目助学习,将授课内容与网店运营的岗位任务结合,实现书证融合。(2)贯彻立德树人的宗旨,渗透思政教育。在教学中融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每节课的教师心语中解读,将本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3)多元智能评价提升学生素养。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进行多元化智能评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参考企业的评价方式和内容,将项目任务的完成度、完成效率、完成质量和创新度作为评价标准,引入行业、企业的直接评价,产生良好效果。

3结语

本专题是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探究中职学生PPT应用的专题教学规律,结合岗位要求和专业能力发展需要,着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岩.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

[2]李红.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上推行项目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3]尹维伟.项目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0.

[4]苇丽梅.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篇4

摘要:财务分析是财会类、金融类专业的主干课,这门课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要实现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对财务分析教师在知识技能储备、课前准备、教学实施、课后总结阶段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的教学志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从事教研的努力,学校组建教师发展中心和规范制度建设,系(部)教研室营造教研氛围,都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关键词:财务分析 教师教学能力 实习能力 教研能力

一、引言

大学本科财务分析课程是财会类、金融类专业的主干课,这门课综合性、应用性很强,一般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开设,这时学习财务分析所需的先修课程已经学完。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效果,实现财务分析教学目标,很多高校教师从不同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对财务分析教学进行改革和研究,提出和分享了很多教学实践经验。张先治(2007)指出保障财务分析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全方位、立体化财务分析教学系统。刘析(2009)指出财务分析课程的教与学都要依托互联网,采用网络导向教学法。陈卫军、徐文学、陈平(2012)指出财务分析课程可利用上市公司网上资源作为实践材料,进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许秀梅、王秀华(2013)对财务分析课程整个授课过程进行设计以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张莉芳(2014)认为开展开放式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财务分析教学效果。高娟(2015)构建了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践-考”四维交互递进式教学模式。这些财务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都是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满足其今后工作需要。要实现这个目标,还必须高度重视财务分析教师教学能力所起的能动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最直接、最明显、最具效力的因素。本文主要关注财务分析教师教学能力问题,探讨财务分析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能力并对提高其教学能力提出建议。

二、财务分析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财务分析课程性质

财务分析是为培养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的财务分析人才而开设的专业提高课程之一。财务分析是财务分析主体为实现财务分析目标,以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分析对象的财务活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门具有独立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经济应用学科。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区间不断下移,各类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渐发生变化,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考验着企业的承受力。为了提高决策效率,财务分析信息成为企业的各类投资人、债权人、经营管理者、材料供应商、产品购买者以及国家行政管理和监督部门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筹资、经营管理、宏观管理等方面决策的依据。财务分析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和撰写财务分析综合报告的能力,为利益相关者做出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信息。通过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按照一定程序和步骤,对有关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根据财务分析结果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绩效,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寻求降低成本和获取收益的可能途径。

另外,为了培养人才,提高学生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后续的职业发展能力、学业发展能力,笔者对应届生求职网进行了调查,与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发现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很广,用人单位在任职要求中除了提出专业技能要求,比如财务分析能力外,绝大多数单位提出毕业生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共享精神,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计划执行力,财务工作者更要强调职业操守和责任心。这也要求教师在选择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组织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获取,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

三、财务分析课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寓于整体教育过程之中,是教师专业能力中最主要的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能否通过教学活动优质高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素养。要实现财务分析教学目标,对财务分析教师在知识技能储备、授课前准备、课堂实施教学、课后总结等几个阶段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知识技能的储备阶段:学习能力和教研能力

1.教师要有学习能力。(1)财务分析课程有边缘性特点,其基本理论体系与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学、金融学、统计学等都有一定关联,要上好财务分析这门课,教师对这些学科理论都要有所了解。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很多学科理论在发展更新,所以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完备并且不断更新。(2)财务分析课程是财会专业提高课程,其先修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统计等课程,财务分析教师授课时要能把这些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介绍。(3)财务分析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着重训练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在进行报表分析时,要从一些金融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等网站获取公司的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需要利用EXCEL、SPSS、EVIEWS进行数据计算、处理和分析。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掌握现代财务分析技术,才能达到课程教学要求。

2.教师要有教研能力。(1)研究新的教育理念,采用适合财务分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研究财务分析的基本应用领域,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比较多,尤其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介入到金融活动中,他们做决策时对财务信息各有诉求。只有教师了解财务分析的基本应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针对特定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授课时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

(二)课前准备阶段:教学选择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1.教师的教学选择能力。为进行财务分析教学设计,要事先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料,教师要加以选择加工整理,还要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必须从网络上或其他媒体上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选择加工整理,使之契合课程内容。

2.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财务分析教师要根据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了解学生属于哪个专业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然后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编制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过程。要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安排实训教学,进行实验课时分配,设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考核方式,还要为学生提供和推荐参考资料。

(三)教学实施阶段:组织教学能力

1.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多给予积极的鼓励。授课不能满堂灌,给学生留出时间和机会去自主学习,让他们有机会训练财务分析技能,有时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习效果。

2.能利用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助力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可以使课堂时间利用率提高,从而扩大信息量。

3.能进行网络教学。网络功能强大,学习资源丰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大量公司财务报告数据和案例资料都可以从网上获取,所以教师要具备浏览和搜索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沟通功能,与学生借助qq、微博等工具进行交流,释疑解惑。

4.进行案例教学。财务分析课程必须采用案例教学法,一般教材上提供了大型案例来介绍整个财务分析过程,还可以从网上选择时效性强的或是比较经典的案例帮助关键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行业企业或根据今后的就业取向选择某个公司作为实验教学的案例。

5.组织团队学习。在进行案例教学或实训教学时,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公司财务分析整个过程:搜集整理财务分析信息、企业战略分析、财务报表会计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基本因素分析、财务分析综合评价并形成财务分析报告,然后做成PPT,在全班进行讨论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选好得力的小组长,然后做好动员、激励、督促、解疑、总结等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得到增强,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计划执行力得到锻炼。

6.教师要当好引路人。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可能不太清楚从哪里获取和搜索公司财务分析信息,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渠道。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和学科论文时学生也会存在困难,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财经类期刊等。

(四)课后总结阶段:反思能力

课后,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就财务分析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检查、评价、调整、总结,在总结时,可以向同行探讨和学习其教学经验,可以向学生了解其需求,这样教师教学能力得以螺旋上升。

四、多方助力提升财务分析课程教师教学能力

要实现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有赖于财务分析教师是否具有指导学生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有赖于财务分析教师是否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学校、教研室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都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一)教师自身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1.教学志向与教学准备。如果教师喜欢从事教师职业,能从教学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自然会做好各种教学准备,致力于改善教学效果的各种努力。

2.教师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中指出:“人们逐步认识到,教师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财务分析教师不仅要更新和补充财经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财务分析技能,会利用Excel进行财务分析,能建立模型,利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3.教师从事教研的努力。教师做财务分析教学方面或专业方面的研究,就要从财经类网上、期刊上参阅很多的参考资料,以了解同行在做什么工作,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沿,掌握现代财务分析技术,把握财务分析的应用领域,这样财务分析教学像注入了活水一样,延展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二)学校、系(部)教研室营造氛围助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规范各种制度,助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对教师准入、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的制度要进行规范和完善。对于财务分析课程而言,鼓励教师到知名高校参加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或参加访学项目,网上MOOC也是很好的学习渠道。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课堂教学设计、课堂讲授技巧、网络教学技术等方面加以重点培训和把握。

2.系(部)教研室建立财务分析课程组,在教师之间形成相互探讨的学习机制。该课程组成员主要是财务分析主讲教师,还可以吸纳一些学生参与。课程组主要任务是进行财务分析课程建设,如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研究、师资队伍培养、课题研究等。课程组可以定期组织有学生参与的教研活动,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诉求,从而调整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分析教学资源系统建设的尝试[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2.刘析.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网络导向教学法研究[J].财政监督,2009,(11).

3.陈卫军,徐文学,陈平.基于上市公司网上资源的《财务分析》实训教学探讨[J].财会通讯,2012,(1中).

4.许秀梅,王秀华.基于分析能力培养的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环节设计[J].财会通讯,2013,(6中).

5.张莉芳.《财务分析》课程开放式案例教学法[J].财会月刊,2014,(1下).

6.高娟.《财务分析》四维交互递进式教学模式浅探[J].财会通讯,2015,(1).

7.韦雪艳,纪志成,周萍,陆文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7).

篇5

一年前,捷迈(Zimmer)和邦美(Biomet)完成合并,而后捷迈邦美(Zimmer Biomet)成为了肌肉骨骼行业的创新领导者。合并不但代表业务上的扩张,也意味着人才和资源的融合。捷迈邦美认为“人才和业务同等重要”,始终在有限的资源中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营造优渥的学习环境。

高层领导的重视,学习与发展团队的强大执行力,以及员工们的支持和配合,使这家公司拥有了业内高度认可的口碑与影响力。

“由于组织架构的差异,我们或许无法做到特别大规模的培训体系,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侧重点。”捷迈邦美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范利(Teresa)表示,“作为一家中型企业,最大化地利用资源来培养员工,一直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产品特性决定培养方向

一家公司的产品特性、客户类型、业务模式,会直接影响其员工的培养方向。捷迈邦美的业务聚焦于骨科产品,业务人员必须具备辅助医生进行手术的专业能力,不仅应熟悉公司产品,还要清楚了解需用到的止血带、植皮刀等专业手术器材和使用流程。公司的培训课程设计直观地体现出这些产品的特性,着重培养员工对于产品了解的专业程度。同时,捷迈邦美的客户包括商、医生等,根据不同客户的特质,公司在培训中会加强员工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转化资源 从专业技能入门

“和大规模的企业不同,我们的投入与资源都是有限的。但既然内部资源有限,我们就想到了利用外部资源。迄今,无论内外,我们都能获取比较独到的学习资源。”Teresa细数了公司内部专业的市场部和医学教育部,以及外部的业务伙伴等资源。捷迈邦美的业务伙伴和客户大多是一些医生和专家,他们身上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捷迈邦美的员工去学习。因此,捷迈邦美和业务伙伴们之间不仅是业务层面的联系,还建立了一种长期合作培养人才的默契。

最初,医学教育部的培训目标群体是捷迈邦美的客户,教授客户如何使用相关产品,帮助他们了解目前在骨科行业比较前沿的知识。从2015年开始,市场部和医学教育部开始将这些资源投入到公司内部的员工身上。

新进员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产品知识,了解公司的产品特性是什么,应该用于何处。他们之后需要与医生共同进入手术室,配合、支持医生完成手术,因此在培训当中也有让员工自己动手参与的过程。例如,捷迈邦美为员工准备了骨科模型,可以在操作中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的产品如何施用于模型。

在学习销售技能之前,新进员工都会有三个月的时间系统学习骨科专业知识。比如,对于创伤部门的员工,第一个月,从医学知识入门;第二个月,研究骨科、骨植入;第三个月,讲授骨折、创伤的原理和应用。为不同的部门,公司会量身定做相应的学习内容。“我们这个行业的产品需要在病人身上动刀、动手术,会直接改变患者的人生。因此,我们的培训必须非常严格、落地、有针对性,保证有效。”捷迈邦美中国及香港学习与发展负责人李云燕(Lilly)表示。

基于业务模式开发销售技能

了解产品之后,员工的销售技能培养便提上日程。捷迈邦美会安排员工到每个销售区域去观摩实际的销售工作如何进行,为每人配备导师,定期进行反馈。

在推行销售培训的过程中,捷迈邦美和亚太区总部、美国总部都会先深入沟通,基于业务模式确定员工所需技能。欧洲区域开发了一套名为“ZEST(Zimmer Essential Sales Training)”的销售培训课程,而中国区基于全球战略和自己的销售胜任力模型,也有一套独特的销售模式。该模型对于销售的胜任力及其对应的行为都有较为清晰的描述和指引,捷迈邦美目前主要按照这套体系培养和挖掘销售人才。

销售认证 掌握初阶技能

从2015年10月开始,捷迈邦美与亚太区合作,在中国的业务部门尝试导入“销售认证项目”(Sales Certification Program)(见图表1、图表2),旨在帮助新入职的初阶销售人员系统准确地掌握必备知识和技能,高效自信地在新工作岗位上应对挑战,创造佳绩。该项目与新员工融入流程紧密结合起来,并且作为试用期通过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项目最初由亚太区总裁提出,中国区在导入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地化。例如,考虑到销售人员遍布全国各地,中国区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添加了教练的角色,帮助学员答疑解惑;另外,当教练不在学员身边之时,让所有学员的直线经理和学员进行一对一沟通。

在新员工学习期间,他的直属主管(经常可能为异地)、学习与发展部、自己部门精通专业知识的同事都会提供紧密的支持与反馈,而远在澳洲负责组织发展的同事也会得到定期分享和反馈,从更高的组织层面给予支持和帮助(见图表3)。

该项目得到了学员和主管的良好反馈。Lilly表示,今年捷迈邦美会继续在其他业务部门中推行该项目。同时,会开放更加便捷和更利于互动的线上平台,集中整合专业资料,方便在全国各地的新销售同事学习研讨。

定制培养 完善晋升之路

从销售代表到销售主管、销售经理,再到大区经理,捷迈邦美为这条晋升道路上的每一级别都提供了定制化课程。不同级别的岗位所需能力不同,学习与发展部门会结合公司的实际需求,为每一级别匹配相对应的课程。

例如,在2016年的经销商管理和行动学习项目中,学习与发展部门会和所有学员一对一电话跟进,询问落地的项目进度,和主管沟通的程度;之后,再和学员主管进行一对一访谈,让主管给予学员一定的支持,多和学员探讨。在访谈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发展部做出报告,涵盖了“项目中学员的收获和主管的反馈情况,学员和主管在态度和行动方面的优缺点,对于下一次实施项目有何建议”等内容,并且和业务部门负责人据此讨论,为今后的培养项目做好准备。这种更有针对性和定制化的项目,比起标准化课程,效果明显很多。

培养未来领导者

“在对员工做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员工的销售能力增强之后业绩愈发出色,很自然地,他们会从一名个体贡献者升到一个领导岗位,成为经理人。这时候,带团队的管理能力就迫切需要提升。”Lilly说。

从基础到高阶

捷迈邦美总部、亚太区、中国区,都非常重视领导力管道的搭建,以及各级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整体而言,不同级别的管理者在每一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学习路径。比如新任管理者会首先接受基础领导力技能培养,过了两三年之后接受情境领导力、变革管理等课程;到了部门主管级别,其所需的视野和技能会大不一样,公司会为他们提供更具深度、更加开阔视野的各类学习发展项目。

基层领导力 教授核心理念与技巧

在捷迈邦美的美国总部,制订了一个“基础领导力技能(Essential Leadership Skill)”的培养计划,这是总部层面对公司所有初阶管理者的培训课程。该课程结合通用理念与捷迈邦美的企业文化、价值观、绩效和反馈环,教授给新任经理人核心的理念和技巧,并且和公司的系统、流程、工具紧密结合,落地性很高。

中层领导力 客制化导入课程

中国区选择了与DDI合作培养中层领导力,送自己的员工参加认证讲师工作坊,再将DDI的管理课程带回来,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客制化导入,同时与亚太的框架保持一致。上课的讲师均为已经接受过认证的专业老师,以及熟悉业务的销售经理、业务部门负责人等。

高管领导力 拓展全球视野

针对高管领导力发展,捷迈邦美在全球有一项“领导力加速发展计划” (Accelerating Leadership Program),获得提名的学员会通过360测评增强自我认知,在美国总部与来自全球的其他同事一起,获得学习和分享机会。随后,在外部资深教练的辅导下,学员将通过重新审视而获得对自身的深度认知,回到工作岗位上做项目,获得启发和改变。同时,学员也有机会与全球高管进行互动,从中体会到公司高层是如何看待公司的,增加员工对公司的认可度,提高敬业度,并扩大自己的视野――不再是只局限在部门里看待公司,而是了解公司从全球层面而言,整体的发展计划和侧重点是什么。

为了支持这些高价值员工的学习,捷迈邦美还导入了CEB线上学习发展方式,即自动推荐、设定目标行动与跟踪进度的平台。调研显示学员认为这个项目在提升领导力方面很有帮助。中国区还与亚洲排名第一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在校园中和教授们学习探讨,拓展视野。比如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如何制定决策;结合行业和公司现状,如何激发与提升创新能力。

在标准框架体系之外,中国区会结合需求访谈的实际情况、业务发展情况,提供符合本土需求的各类学习发展活动。如经销商管理行动学习项目,财务职能知识,各类软技能学习等。

挖掘高潜人才

捷迈邦美同样注重高潜人才的筛选与培养,以及继任计划的开展。在体系上,公司给予了人才发展实实在在的支持――当有管理岗位空出时,优先考虑内部人选,该比例达到65%。

从2015年开始,捷迈邦美的绩效管理体系变得更加注重未来发展和员工潜力的开发,而不是盯着过去的业绩和不足。

每年,所有员工都要做绩效回顾,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做的是去教练和反馈,而不是只盯着分数,并且要把教练和反馈的工作落实一整年。HR会和业务部门的负责人逐一访谈,甄选出该部门不同层级的高潜人才,培养他/她沿着合适的路径往上走。到了一定级别的时候(成为职能部门主管),捷迈邦美会采用CEB SHL的标准测评工具,来量化评测高潜人才的潜力,看他们对于胜任当前的岗位还有哪些能力需要改进与加强,并给到落地的支持和发展。

合并之后的文化融合

近年来,资本重组与融合的现象屡见不鲜,各大公司合并的新闻接踵而至,然而资本与业务的重组背后,还隐藏着组织架构、人员、文化三方面融合的命题。

职能的增加

合并之后,捷迈邦美拥有了更大的平台,其组织架构、各种职能都在扩大。增加的职能也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2016年,捷迈邦美新增了“大客户(key account,KA)部门”。过去,公司的销售自己在做大客户方面的工作,并没有独立的部门。合并后,新增的KA部门可以帮助所有区域部门去开拓市场。KA部门的团队也是由捷迈邦美内部的人才调动组建,他们以前只承担销售,现在有了更具挑战的任务――大客户开发。这对于员工自身能力的提升和促进都有很大帮助,在整合过程中,员工也可以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提升和所需承担的责任比过往更多。

文化的塑造

“我进入捷迈邦美后上文化课的时候,会有一个文化模型――两个圈,一个圈代表捷迈文化的优势和弱项,另一个代表邦美的。”Lilly回忆,“合并了之后,重叠的那部分文化优势应当是我们想要的。”

Teresa也表示,从合并之初,捷迈邦美就开始不断提出过去两家公司文化的问题。“我们会给员工做相关培训,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文化到底是什么。”

自2014年开始,捷迈推行了文化塑造(culture-shaping)项目,2015年又开始为邦美的员工开展了类似培训。和从上至下宣贯企业的任务、愿景、价值观不同,文化的具体定义不是由公司来定义,而是由员工在两天的工作坊中自己去发掘。捷迈邦美中国区的每个部门几乎都开展了这个工作坊,完成后,会发现每个部门的侧重点都不一样。但只要是有利于该部门业绩达成、团队合作的文化,对于那个团队而言就是最好的文化。

Teresa以中国区的重要文化为例进行的介绍和总结:中国区管理层的领导者根据目前业务的需要,以及自己对组织的认知,讨论得出了对支持团队和推动整个中国区业绩有帮助的文化。第一,责任感;第二,团队精神;第三,做最好的自己。

每个部门通过两天的工作坊得出所需的文化特质之后,公司每月都会向员工宣传这些好的文化,挑选一些员工代表来分享他们对该文化重要性的看法,以及相关亲身经历(见副栏1)。

充满感染力的学习文化

整个公司从上至下对学习的支持与重视,以及管理层和员工学习与发展经历的积淀,塑造出了捷迈邦美引以为傲的学习文化。

管理层:培训多多益善

“公司管理层对于培训的要求非常多,始终希望我们多做一些,再多一些。”Teresa说,“这也是我们不断去挖掘新的学习资源的原因之一。”

每一位管理者对于团队培养都很投入,提出的想法也很多。除了提出具体的培训需求,他们也很关心自己可以如何打造团队,更好地支持公司战略业务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的“企业领军”人才发展项目当中,每位高管需要抽出四天的时间,从各地飞往苏州进行封闭式培训。

在学习与发展团队和各位管理者的访谈当中,也可以发现管理者对团队中的关键岗位和关键员工非常上心。对于他们的培训需求,当市面上的培训课程无法满足时,捷迈邦美也需要内部量身定做相关课程。

有些课程需要高管参与讲授,人人均是义不容辞,即便是像总经理这样忙碌,也非常愿意每个月都给销售同事亲自讲课,毫无保留、非常耐心又不失风趣,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销售同事们也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及时了解到最新的课程内容。

员工:自发地热爱学习

捷迈邦美的员工对于专业知识的求知欲非常强烈,市场部门定期会将新的学习资料发给销售职能的员工,浏览专业平台的最新信息等。他们不停地在外寻找学习新知识的机会,然后和内部的员工进行分享。“我觉得很感激很开心的是,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非常愿意自我学习,对新知识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无论是销售代表为主体的工作坊,支持职能部门,还是高管的领导力课堂上。”Lilly说。

在捷迈邦美,对学习意识的强调无处不在。甚至是管理层会议上,总经理也会要求每个部门分享自身领域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帮助全体了解到行业中的每一个发展趋势。学习文化,不仅是通过一场课堂的培训、一些书籍的阅读来传递,还有每个员工互相的交流与反馈。

“安静,看重专业度,喜爱研究,待人友善,热爱学习”,这是Lilly感受到的捷迈邦美同事的性格特征。他们主动分享最近阅读的书籍,对于公司即将开辟的图书馆充满期待;他们会把握每一个外出学习的机会,对外积极交流并建立联系;他们时刻注意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公司特别准备的影像室中一遍又一遍地观摩学习手术过程……

在“以专业服人”的捷迈邦美,主动学习永远是最主流的文化。

多种平台交互

增强员工敬业度

在融合的过程中,捷迈邦美将企业文化和敬业度区分出来,文化被定义为员工工作的方式,如前文所述,通过高层管理者的推动,全体员工的建言献策,落地推动。敬业度则被定义为员工对工作方式的看法。在捷迈邦美,有以总经理为代表的管理层的投入,加上HR强有力的支持协助,推动敬业度和文化的融合与提升。

员工的敬业度对于绩效表现有着直接的影响,捷迈邦美深知这一点。他们定期举办town hall meeting(“市民大会”),邀请总经理和所有员工分享公司业绩和业务的情况,以及将来数月里公司的工作重点。生日宴会、动员会议、团队建设等活动在捷迈邦美也一样不缺,公司希望能够在活动中增加员工对于整个团队乃至整个公司的敬业度。

除此之外,通过多个平台的交互,也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的敬业度。

微信与互联网

MarCom部门运营的微信平台,帮助员工更及时地看到公司信息,加快了公司信息分享的速度,同时会收获很多“点赞”,带来更多鼓励。

也有员工希望借用微信平台推送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解决学习地点无法统一的问题,增强线上互动性。

捷迈邦美也拥有在线培训的网站,以产品知识为主,点进去之后不仅能看到PPT,还有老师的讲解。对于刚进公司的新员工,也许还没有到课堂培训的阶段,他们可以先在线学习产品线的知识,进行初步学习;对于上完课的员工,如果不太清楚某个部分的知识,也可以到线上重新学习。

线下不可或缺

管理类的软技能依旧需要线下的课堂学习。有些员工在课后仍需要教练不断地辅导和反馈,才能有所提高。

除了实体培训班等课程,捷迈邦美也会参加中国骨科年会(COA)这样的骨科行业盛会加以学习。他们邀请美国的大牌医生向员工分享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讲述自己的人生经验,包括他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期望合作的同事需要具备怎样的技能等。

篇6

这位身材消瘦的80后光头小伙便是邢帅,他以自己的名字网络学院命名。他靠在QQ群教Photoshop软件起家,之后转战YY教育7621频道,已开设平面设计、网页制作、影视后期、三维建筑、三维动画、电子商务等32门技能类课程,打破在线教育不赚钱的怪圈。2010年营业额只有100万元,2011年做到3000万元,2012年直接跨越到60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亿大关。

邢帅一直觉得软件培训这事儿能做成,因为学员每天都在增加。与YY上其他培训机构不同之处是:邢帅第一天就收费。尽管每人培训费用只有10元钱,但在“互联网免费”时代,一旦收费就会被当成骗子对待。于是,邢帅每天琢磨怎样提升讲课能力,让学员更加信任自己。不断思考如何在讲课过程中提升学员留存率、引导用户付费。

那段时间,邢帅每天早上8点起床开始讲课,YY频道只有一个学员也得坚持。一般讲到晚上12点,下课后经常备课到凌晨四五点钟,休息3个小时继续上课。这个过程中,生活相当拮据,半年时间每天啃2块大饼,买包泡面都算奢侈。一年下来做了3万多元培训费,刨去运营和人力成本,基本不赚钱。

其实,最初在YY做培训的不止邢帅一家。绝大多数属于小打小闹,未进行品牌化运作。很多机构为了笼络客户群直接免费分享课程,团队在没有收入状态下很快丧失作战能力,逐渐淡出YY。或许正是邢帅网络学院等少量草根品牌在YY的崛起,让YY CEO李学凌觉察到在线教育这块肥缺。2011年6月,“YY教育”正式成立,教育频道成为独立于YY游戏和YY娱乐的第三大重点品牌。之后,华图、中公、华政、新东方在线、沪江网、海词等机构相继入驻YY,期待能从在线教育领域分得一杯羹。而不为人知的是,当时邢帅账面上已经有上千万元现金流。

想收费真的很难。目前YY上有近千家培训机构,除了新东方在线等少量传统教育品牌靠卖视频盈利外,能盈利的草根品牌少之又少。经营一段时间后,不少机构认为YY上的用户过于草根,跟原品牌人群定位不符,直接放弃。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邢帅的技能培训却做得有声有色。“他们做不好关键是因为缺乏经验。”邢帅总结。

用户是丝,老师也是丝

邢帅,又名啊憨,憨厚、朴实的山东小伙子,自称丝一枚。2003年,奔往云南就读于某二流大学计算机专业,成为舍友们心中最为节俭的同学。在校期间沉迷于图形图像制作、广告创意类软件。因报名学软件导致没钱交学费,大二时被迫辍学。于是靠看家技能做起平面设计师,并成立啊憨工作室,承接零散的设计活儿,“不愿意读书的另一原因是不太喜欢学校的教育氛围”。

一间房一台电脑,邢帅选择传统教育公司不愿涉及的冷门――软件培训。“大学教育所学知识往往与现实就业技术需求脱节半年到一年时间,当时看到电脑技术的网络培训市场一片空白,教学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培训费用还比传统教育便宜,想着未来应该有市场。”

“20岁的小孩做Photoshop培训,根本没人瞧得上眼。”邢帅当时所谓的“网络培训”,也只是非常粗浅地在QQ群教网友学Photoshop软件。当时QQ群最多只能容纳200人语音同时在线,音质不稳定容易卡,经常需要打字沟通,根本没办法扩大学员规模,辛苦抓来的学员流失非常严重。邢帅生意很快遭遇瓶颈。一直撑到2008年,才有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付费学员,大约100人。

一次偶然机会,学员推荐YY语音给邢帅。这是一款容纳1万人同时在线的语音工具,能同时给上千个、上万个人解答问题。但绝大多数都是游戏玩家和娱乐玩家,做教育有点另类。2009年,邢帅带着学员来YY语音教学,正式成立邢帅网络学院。当时团队只有14个人,除去邢帅和合伙人是全职外,其他人均为兼职。

因为很多学员压根没听说过YY,更不会使用,因此从QQ到YY平台转化过程中,客户流失率高达20%。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毕竟付费概率也只有10%左右,还不包括讲课等其他过程中的损失。

对此,邢帅开始模仿相对成熟的YY音乐和YY游戏,每天派美女主播轮流值班接待,从最基本的修改马甲格式开始讲起,引导用户熟悉YY产品。直到现在,邢帅依然采用QQ跟YY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每个QQ群是一个班级,最高管理者为班主任,承担销售职责,负责将QQ群里的潜在客户转化到YY平台付费学习。起步阶段时只有几十个群,一年能带来几万名潜在客户。“现在班主任们已经建立了3000多个QQ群。”QQ群成为邢帅不可或缺的营销工具。

邢帅经常挂小号,到YY频道其他培训机构潜伏。哪怕去只有十几个人、不成规模的小公会也能有所借鉴。他发现一些公会为彰显师资权威,喜欢给老师挂“专家”或“教授”头衔。邢帅承认,这些专家或大学教授确实讲课内容质量高,但存在一种怪相:专家、教授一张嘴学员就跑掉。长此以往,可能原本200人公会逐渐变成100人甚至更少,学员流失率居高不下。“80后、90后网民们思维活跃,其实非常抵触‘专家’、‘教授’这些字眼,大学教授们真hold不住场面。”邢帅发现教授们喜欢用传统教育的思想套在线教育。

“即便一些新东方的老师以幽默著称,但来到互联网也容易失灵。”邢帅毫不客气地说。线下现场教学时的幽默可以带有肢体性语言,而进入互联网,尤其在没有视频的情况下,幽默成分必然大打折扣。光有幽默还不够,老师应该能跟80后、90后这代人的节奏感、幽默方式、互动方式保持一致。而事实上,丝、伤不起、hold住、我勒个去等网络流行词汇,往往距离中规中矩的主流老师很远。

“讲完知识收不回学费,这种老师只适合做传统教育。”邢帅要的是有周立波口才、懂技能、会互动,又不清高的老师。“清高的老师没人愿意买账,网民们只会为你的幽默埋单。”之所以很多教育机构做不起来,是因为对待教育过于严肃。其实,互联网教育应该寓教于乐,没人愿意接受枯燥的知识。“讲课过程要让网民产生充分信任,让他们感觉我们是同一阶层。娱乐能靠美女主播产生冲动消费,但教育消费者相当理性,必须得到实惠才愿意掏钱。”

“有能力做网络教育的老师非常少,好老师都是被骂出来的,被上千万名学生骂过才能变成好的互联网讲师。”在谩骂中始终保持从容淡定,邢帅就是在这种恶劣的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老师教得差,学员会立马投诉。在邢帅网络学院,被学员投诉过多的讲师直接下岗。这些老师们有强烈紧迫感,每天备课,可能讲一小时备课三小时。跟一些大学老师几年备一次课的方式完全不同。“软件版本会更新,我们的课程也得跟行业接轨。”

其实,他们的讲师多是内部招聘而来。所有高管都是从学员到班主任,再一步步成长为科目负责人。课酬采取底薪加佣金制,平均月薪1万元。明星讲师薪资不菲,月收入能有10万元。某天,一名讲师对院长说:“我准备买车买房了。”邢帅才意识到这位20出头的小伙子已经步入年薪百万行列。

月收入10万元的讲师起码有10多万名粉丝。如果讲师带着学员另起炉灶办学怎么办?“我从来不担心明星老师被挖走。”之前,YY曾经做过尝试,交给粉丝众多明星老师们很多权限,鼓励这些老师独立创业。但最终的结果是:粉丝逐渐消失。

“讲师们没有营销能力,招生渠道掌握在学校手上。”邢帅网络学员通过强大的推广渠道和400多人的销售团队、校园、微博营销等方式,保证有源源不断的生源输送到学院。这导致老师对平台依赖性特别强。“其实我们的讲师没有过高期望,甚至给口饭吃就能满足。”在这个平台上,基本上讲一两年便能成为优秀讲师,经验非常重要。

在讲课内容上,先把老师的心理调整过来,传达正能量。因为讲大道理不会留有任何印象,他们给每个老师添加带有正能量的学习段子。在讲课、沟通、聊天过程中将正能量传递出去。他们会告诉学员:在大公司工作薪水高,不过基本上没有晋升机会,但进入小公司却有很多机会。通过长期观察,用工单位给邢帅的反馈是:学员基本不会跳槽。

你看不懂的丝付费模式

传统的教育企业把互联网教育理解为视频点播式,依靠点播系统赚钱。邢帅的调查结论是:买完视频课程的人很容易放弃学习,且不容易产生重复购买。“这意味着一个人的放弃直接感染身边朋友放弃,这个很恐怖。”曾经一组数字显示:某机构线上卖掉2亿元视频。邢帅认为这种单纯卖视频的方式相当于把未来的市场做死。

在邢帅看来,在线教育的优势强调实时直播、实时互动。在邢帅网络学院,讲师会根据不同需求讲解不同案例。每天早10点到晚10点,值班讲师通过视频、电话、QQ或其它通讯设备解答学员疑问,晚上在线人数最高时能超过2000人。这些方式都强化互动教学,以增加学员黏度。“互联网教育应该做好服务,视频点播失去互动性,再优秀老师的视频课件让学生看上5集到10集都会睡觉。”

招生难,也困扰着很多做在线教育的企业。

有朋友建议应该将盈利的20%打电视广告。“那会出现一帮老头老太太来学PS软件,我得疯了。”邢帅开玩笑说。他的言外之意是应该做精准营销。

“我们的用户隐藏在软件教程下载的地方。”在优酷中搜索关键词“PS教程”,会惊人地发现:播放次数排前10名的视频均来自名为“蓝水河y”的用户上传,且多数视频点播率多在400万~600万次。“蓝水河y”其实只是邢帅网络学院的一名普通班主任。在邢帅网络学院,类似“蓝水河y”每天到处推销视频的班主任达400多名。邢帅网络学院的销售团队已渗透到有潜在学员的各个角落。

当用户点击排行榜上一个视频,名称为“Photoshop下载 、PS教程 、PS调色、PS抠图、PS教学、PS实例、PS可以从事哪些工作”的免费视频教程开始播放,教程中始终显示邢帅网络学院某QQ群号。网友们加入QQ群,便能来到邢帅网络学院的一个班级,成为邢帅的潜在客户。

为了更好地发展客户,邢帅将部分熟悉业务的内部学员转化成销售。这时,有同行开始到处发帖诋毁邢帅网络学院在YY平台搞传销。这让邢帅哭笑不得。

一般人认为,YY上的游戏、娱乐玩家付费习惯好,且客单价高,属于优质客户。同行也极为好奇:在YY平台上从未看到邢帅网络学院的广告。他们号称的30多万学员到底来自哪里?其实,邢帅曾经尝试转换游戏和娱乐频道中所谓的“优质客户”,最终发现很难。“让那些玩家来听课会直接骂娘,很难拦截游戏、娱乐的流量,因为那些人的需求跟教育不一样。”邢帅慢慢明白,人生不同阶段用户需求必然有所不同,可能10多岁沉迷游戏,20多岁痴迷音乐,工作后才会想到提升技能。

经过4年多时间累积,邢帅网络学院发展过来的客户成分极其复杂。从年龄来看,80后、90后人士居多,90后能占据40%~50%比例,50~60岁占比20%。这些用户群中,大学生用户基数最大,但付费率不高。整好符合二八定律,约20%的付费人群贡献80%的营业额,贡献额度最多的是已工作人士。

这些学员中,有些并非专为学习。一位学Photoshop的“学生会主席”已50多岁,开网吧之余来邢帅网络学院帮忙管理学生。“他退休在家比较孤独,整天跟年轻人混在一起,心态也变得年轻。在这里不仅学技能,还能跟孩子们玩得很好。”

这些人群中,基数庞大的大学生引起邢帅关注。他们付费习惯不好,喜欢下载免费视频;加之校园网网络环境不好,一直未成为主打用户。但现在,这个群体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就业难迫使他们急需获得一技之长。为此,邢帅开始加大校园的推广力度。现在他们的学校已经有5000家,培训科目达100门以上。

“如果不研究消费者心理会败得很惨。”80后、90后网民多是独生子女,可谓“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中”,有时还会自以为是。邢帅曾经遇到一位学员,一直埋怨老师讲课太烂,在群里无休止捣乱。等慢慢走近才发现这是一位心理扭曲的学员。邢帅这时意识到:“教会技能的同时还得修正他们的心理,否则让心理有问题的学员一旦走向社会非常危险。”

邢帅的付费用户都是丝人群。他们没有过高的社会地位,有晋级压力,迫切想通过一技之长改善现有工作和生活条件。其实,邢帅网络学院培养出来的都是技能型学员,其中有些做电商。“被小公司聘用的概率非常高,倒是很少听说学员进某大公司。”

“一般‘高帅富’对我们这种技能教育不感冒。反正草根更愿意付钱。从草根口袋里掏钱,那绝对是个艺术活。”不同于YY娱乐和游戏中的冲动消费,教育平台上的用户一开始可能是冲动性消费,会忽然感觉某位老师讲课好而报班。一旦冲动过后,坚持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为此,邢帅给学员设置学习障碍,并非有钱就能直接报名学习,必须听完试学课程完成作业,才能获得半价名额。

学员中途放弃学习对培训机构来说很可怕。邢帅认真研究用户心理,在调研就业情况、学习效果后发现:学费在10~500元钱价格区间时,学员感觉放弃成本低,容易终止学习。“当我们提高至1000元甚至更高价位时,形成无形制约,再也不需要费劲督促学员交作业、按时上课了。”

因此,邢帅一直认为互联网教育搞免费模式是个错误选择。“网络教育一旦廉价,学员容易懈怠,瞬间放弃。以前我们的学费低,很多学员抱怨学不会,等学费一涨高,学习效率也就跟着高起来了。”邢帅就是要让学员有肉痛的感觉。现在学员的客单价一般在3000元左右。即使客单价1000元,如果做到1000万学员,就有100多亿元收入,这对邢帅来说并非天文数字。

篇7

 

在这样物流行业发展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要如何进行专业建设,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物流人才呢?作为专业带头人一直在不断思考这个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总体思路应该是:从里到外,先改“心”,再改“肉”,最后改“皮”。

 

“心”——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注重专业建设团队成员的思想要更新,行动要创新。需要学校支持我们“走出去”,多听、多看、多问、多学、多分析,多思考;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更新观念,深化“互惠互赢校企联动”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确定正确的专业建设发展方向。将这个“心”作“实”。

 

“肉”——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要随着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不断更新改革;课程的设置教学安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互联网+”的职业教育技术大环境,革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向社会输送高品质的物流人才。将这个“肉”作“厚”。

 

“皮”——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制度、实践条件、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制度建设是专业建设顺利实施的保障,要不断完善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则是需要在较大的地方整合扩大现有实践条件,使其形成规模;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要不断提高,扩大影响力。将这个“皮”作的既坚硬又美观。

 

具体实施应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完善“互惠共赢的校企联动”合作机制

 

在哈尔滨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框架下,依托现代物流产业部,吸收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炜伦申通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中央红集团超市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成立物流管理专业理事会,全面负责校企合作相关事宜。制定了《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章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施细则》、《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管理办法》等制度。通过校企合作,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进行有效沟通,对“互惠共赢校企联动”的合作机制的建立及时进行总结和完善,提高校企合作质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将该校企合作机制形成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在物流管理专业群内将该模式进行有效的推广,共同推进学院全面发展。企业要发展,需要学校为其输送合格的人才,学校的发展也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与市场的有效接轨,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在“十三五”期间,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规模将逐年扩大,针对当地及全国各类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分析物流毕业生就业岗位、年龄、人数等数据,再对物流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各岗位需求特点确定专业方向,将随着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向快递及配送中心运营管理方向有所侧重,突出国际物流及货代、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特色物流知识的传授。进行专业定位即为“本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基本的现代物流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物流采购及供应、仓储管理、配送组织管理、运输及调度、信息采集及处理等职业能力,面向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中的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业、商业企业的物流作业和物流管理岗位,从事仓储、运输、配送、采购、市场开发、报关报检、信息处理等物流工作岗位服务及管理需要的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继续创新实施“工学交替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内涵建设,纵深发展,打造高层次、国际化、应用型的“工学交替双循环”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首先,把握高层次、国际化、应用型物流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物流教育将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包括自学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未来的物流业竞争是全球性竞争,物流市场也必然是世界一体化。重新构建突出高层次、国际化、应用型特点的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对国际化物流人才在素质、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模块、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模块、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模块。在三大课程体系模块中分别结合地方性物流行业特点的设置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其次,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利用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使物流教育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一)“情境教学法”。以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为平台,让学生担任企业中的虚拟角色,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企业运作的复杂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

 

(二)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典型案例或真实案件的“诊疗”过程中,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辩论教学法。教师作为辩论的主持者、组织者和总结者,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四)主题发言教学法。教师提供主题发言题目及资料,随机抽查学生做主题发言。

 

(五)“读书会”教学法。成立读书会,由教师指定书目,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阅读、交流并写出读书笔记,最后由教师检查、评阅、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最后,建立适用的教学资源库。在“互联网+”的职业教育技术革新时代,教师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学生输送可开展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翻转课堂式”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把那些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点设计成多种表现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表格、 PPT、图片、动画、视频讲座、游戏、微课等等,吸引学生课后自主完成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即工作任务。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四、“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一)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

 

依据学院教学团队建设战略,在整个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通过严格的教师聘任制度,完善的师资培训制度,定量考核、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全程管理,保证教学团队建设的良性发展。通过五年的建设,加大专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专业改革与建设影响力,以及课程开发能力, 培养更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达到100%,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一半以上。

 

(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始终围绕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这一主线,在结构上注重专兼结合,加大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以上。引导和鼓励教师主动到企业实践,到企业兼职,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设备改造、技术创新等项目。增加青年教师比例,计划在 “十三五”期间再增加物流青年教师两名,通过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以老带新,言传身教,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确保青年教师每年至少有2个月的时间到企业实践锻炼,使其懂技术、知流程,了解本专业岗位及岗位群对生产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完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上岗实习制度,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三)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从行业企业聘任多名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使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提高。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不仅承担校内教学任务,指导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更要与专任教师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共同编写校内外实训教材、共同开展教科研活动。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依托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依据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原则,与企业深度融合,建立混合所有制的实体企业,突出“前厂后院”,围绕“校中厂”的两大校内实训基地,即自动化配送中心和快递运营中心,扩大原有规模,整合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国际物流实训室、物流3D模拟实训室和仓储配送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室及校内实训基地资源,引入“企业化”运营模式,使教学方式一体化。抓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内涵建设,结合企业实际运营情况,打破原有实践教学环节的传统做法,让学生的实践锻炼与企业的实际运营相结合,制定合理的实训教学实施方案、编制相应的校内实践指导书。与企业协商,共同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创新学生校内实践运行管理模式、制定校内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管理办法、做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和教学实施过程的资料档案整理工作。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继续与现有合作企业深入合作内容,增加合作项目,完善各项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建立可供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和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制定实习标准和实训指导书,建立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六、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一)开展社会培训

 

与企业紧密合作,针对企业实际需求,面向物流从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城乡务工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结合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部及行业协会等部门的资格认证要求,开展物流师、仓储管理员等职业资格认证及技术技工认证的培训。

 

(二)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

 

加强校企合作,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专业建设团队成员参与企业物流各方面的建设方案制定与实施,参与搭建服务于省内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与企业合作进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升级、物流作业流程整合等技术研发项目。鼓励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物流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增强教师教学科研研发及实践能力,作为“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及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社会辐射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引领带动及辐射作用,多开展省内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交流会议,利用先进的实践实训设备设施,针对省内部分兄弟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设备等欠缺,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现状,为兄弟院校及中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及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培训。在原有对口支援院校的基础上,增加对口支援院校数量,共享教学资源。

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教学;思考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介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国际贸易、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必考课。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对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学好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特点在于,它既有很深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既要能分析国际贸易形势,又要能进行实际业务操作。只有了解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这些特点,学生才能在学习、考试、工作中获得良好的成绩。但学生往往容易忽视这些特点,从而使得自己在学习、考试、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进而收获甚微。

2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重实践、轻理论

如前所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特点在于既要求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的安排上,先从古典贸易理论入手,发展到现代贸易理论,最后以实务部分结束。但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更感兴趣实务部分,对于理论部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往往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上课前,不提前预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不认真听讲;下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敷衍了事。最后结果导致考试时,理论基础薄弱,对于实务的分析显得单薄。

2.2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弱

大学教师经过多年的理论知识学习,本身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十分扎实,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得得心应手。尤其是教师一般会研究某个领域中的某个方向,因此,对于自己所熟悉的领域,教师的理论素养都十分扎实。对于实务部分的学习,多数教师也是从书本知识开始的,通过多看不同教材,比较不同教材的差异,总结出系统的实务知识。所以,多数教师的教学知识都来自于书本学习,来自于企业的很少。即使有时教师做和企业相关的课题,这个课题的最终运用也很少再回到企业。因此,教师缺乏和企业的有效沟通,也缺乏对于企业实际操作中具体问题的认识。

2.3学生的实际操作课少

大学学生上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实际动手的操作课比较少。各个高校的实验室建设良莠不齐,试验基地建设也鱼龙混杂。大学生每学期的课程,都在六七门左右,每个学期一共十七八周,每门课程都要先讲授理论部分,才能安排实践课程,所以,能分给实践课的时间本身就有限。再加上大学本身的实验室、试验基地数量有限,通归到最后学生实际能享受到的实践课就是有限的。大学最后半年的毕业实习,也多流于形式。多数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多数只是为了应付毕业实习报告,实际并未真正用心实习。本科毕业论文也多数以网上查找资料为主,实际动手操作几乎没有。

2.4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形式单一

大学课程一般以教师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学生讨论为主,其它形式运用得较少。学生学习时,也多数是以课堂听讲、分析案例、和同学讨论为主,其它形式运用得也较少。这种形式相对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容易使得学生只学会书本知识,不懂得如何运用,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2.5教师、学生心浮气躁、急于求成

受快餐文化的影响,教师、学生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教师有评职称的压力,定期、申请课题,教师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使得教师忙不顾暇。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也只浮于表面,从高中的紧张学习中解放出来,学生更想释放自己的自由,对于课程的学习只求能够拿来应付考试,不求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想法,使得多数学生心浮气躁,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拿个文凭,不求真正学得知识。

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实践的建议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既有理论知识学习,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的课程,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又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操作中,缺一不可。只有深入掌握理论知识,才能融会贯通,指导实践操作。要想做好实践操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理论知识是前人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适用范围很广的,有效地指导相关实践的思想。学好理论知识是学生做好实践操作的前提,只有学好理论知识,才能正确地进行实践操作,才能事半功倍。基于前面所述,大部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淡薄,教师应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多种形式引起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好理论知识。

3.2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高校教师多数是从高校中培养出来的,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十分牢固,但是跟企业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导致教师自身对于实际的操作过程,也显得陌生。高校应多提供企业实习机会,让教师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每隔几年,教师应去企业实习一段时间。高校之间可以建立相互交流机制。教师自己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多接触企业。

3.3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训练

学生每学期需要实践操作的课程比较多,高校的实验室、实验基地比较有限,再加上学生还要保证一定课时的理论知识学习,所以,学生能够用于实践操作的课时就比较有限。怎样在有限的课时中,有效率地进行实践操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学好理论知识。如前所述,理论知识是进行实践操作的前提。学生前期将理论知识学得越扎实,后期进行实践操作课时,就越有效率。其次,学生相互之间可以模拟一些实际场景,进行实践训练。第三,教师可以多进行几次课下实践训练。

3.4教师、学生多种形式互动

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可以多样化。现在的网络、软件十分普遍,教师和学生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可以多采取现在比较流行的形式,这样,教师学到新技能,学生学到新知识。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形式,教师都可以进行尝试。这些新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事半功倍。

3.5教师、学生沉淀知识

社会日新月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知识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教师、学生生活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难免要受影响、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大家都接受快餐文化,短时间学习,短时间见效,短时间转入下一学习过程,没有了沉淀的过程。作为教师、学生,应该转变思想,静下心来,制定一个长期计划,不能投机取巧。知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王瑞荣,魏艳秋,覃琴.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调查报告———以浙江省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分析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6,(25).

[2]胡军伟.基于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实践的探析———评《国际贸易实务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6,(8).

[3]黄燕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国际贸易术语章节的教学设计[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4]徐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对外经贸,2013,(8).

篇9

关键词 图书馆战略 管理创新 数据管理 数据服务 社会媒体 信息共享空间 图书馆联盟 知识发现 学科服务 用户研究 图书馆服务推广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庆 变革PRDLA

2012年11月4-6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庆典之际,“变革与走向:重新定义大学图书馆的未来”国际会议暨环太平洋数字图书馆联盟(PRDLA)2012年年会成功举办。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波兰、印度、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大陆地区的高校图书馆界代表24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研讨了6个当前图书馆界最关心的领域,分别是:战略规划与管理创新;数据管理与数据服务;社会媒体与共享空间;联盟、合作与共享;知识发现与学科服务;用户研究与服务推广。

1 战略规划与管理创新

当前图书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了应对挑战,图书馆需要重新定位、需要进行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康奈尔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等纷纷率先探索和实践,力求抓住机遇,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哈佛大学副校长玛丽·肯尼迪报告的主旨是“哈佛图书馆的现在和未来”。为了应对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上的变革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哈佛大学图书馆在2010至2012年采取了一系列变革举措,包括建立统一的虚拟门户、与其他图书馆及更广泛的机构发展合作关系、支持创新和领导力的发展、对更多用户提供开放权限等,核心目的就是为哈佛大学乃至全世界的用户提供无可比拟的卓越资源和服务。肯尼迪副校长还强调,无论当今还是未来,图书馆员始终是师生和研究人员不可缺少的资源和服务提供者,图书馆员要与用户积极展开合作,以创造更多优秀的成果。截止到2012年夏天,哈佛大学图书馆已经成为一个高度整合的机构,有超过950位员工,能为11所学院及1所研究机构的20000多位用户提供服务,并在集中提供用户服务、整合所有关键要素以及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战略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变革的目标初步实现。最后,肯尼迪副校长还展望了哈佛图书馆今后两年的发展目标,包括改变管理结构以更加符合哈佛大学的需求,建立共享服务以增强对用户需求的反应能力,更加注重资源采集、数字化建设和创新以提供更加卓越的服务等。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指出变化是图书馆发展的主题。当前无所不知的搜索引擎导致人们怀疑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进而出现了“图书馆消亡论”,这其实是忽略了图书馆发展史上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图书馆员,图书馆员顺应时代创新求变,在数字时代将成为信息导航员和知识服务者。互联网产生20年来,图书馆发生的变化远超过之前100年,可以想见未来图书馆还将发生更大的变化。朱强馆长认为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自助服务、泛在服务、软件工具及其服务、用户数字素质教育、用户共享空间、保护隐私和知识产权、联盟化是图书馆的应对之道。他具体提出北京大学图书馆未来发展的7点展望:(1)空间、家具和设备将更加具有组合性、伸缩性、移动性和体验感;(2)服务前移,学科馆员变身教师助理;(3)深度挖掘和关联读者数据与馆藏资源,提升个性化服务;(4)逐渐加大数字资源经费占比,优化结构,加强合作和共享;(5)开展科研数据监护,参与E-Science、E-Scholarship,提升对科学研究的服务能力;(6)持续重视和加强各种技术的应用;(7)建设智慧型图书馆。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馆长安妮·R·肯尼认为当前大环境发生了很多改变,主要表现为“经济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数字霸权,大规模的数字化,高等教育的全球化以及研究、教育和学习模式的变化”,此外还有图书馆和出版商的关系的变化,开放获取运动的兴起等,这些因素导致图书馆的收藏从实物到过程也都发生了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图书馆员也有了新的角色,这些角色如采访和法律顾问(部分原因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问题,需要信息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法律专业知识),教学合作伙伴,信息使用者和生产者的观察员或者人类学家,系统建设者(这个角色主要是设计和构建物理空间,如信息共享空间、虚拟空间等,它还包括指导学者如何出版他们的手稿、文章等),内容制作者和传播者,机构组织设计者,机构间的协调员。安妮指出当前图书馆员为研究者的信息需求提供支持所最为匮乏的9个技能是:(1)能够对研究结果的保存有所建议;(2)有对包括采集、发掘、获取、宣传、保存和便携性在内的数据管理、监护和保存提出建议的能力;(3)知道如何帮助研究者遵守资助者的各种要求,包括开放获取的要求;(4)能够对各个学科或者主题中可能使用的数据处理工具有所建议;(5)能够对数据挖掘有所建议;(6)能够对元数据的使用提出建议;(7)能够对项目记录,如来往信函的保存有所建议;(8)知晓研究资金源以帮助研究者找到潜在的资助者;(9)有能力针对各个研究项目提出元数据大纲,并对学科/项目标准和实践提出建议。针对这些技能的匮乏,图书馆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应对:(1)图书馆需要更多地关注数字人文领域;(2)图书馆学硕士(MLS)或图书情报学硕士(MLIS)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图书馆学教育需要应对变化;(3)图书馆新职位所需要的资格需要被很好地定义和明确;(4)图书馆需要对不常见的数据进行监护或保存;(5)图书馆需要重新安排或培训现有员工。安妮也介绍了康奈尔大学的一些具体做法,如建设移动图书馆、虚拟空间等等。而且在目前的形式下,图书馆和教师的合作也是势在必行,关于合作,安妮介绍了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项目,认为HathiTrust很可能改写未来的数字图书馆,截止到目前,HathiTrust已经有60多个成员组织、10万册数字化的图书,该项目以各馆生产的元数据为基础,正式提出了长期保存的方针,按图书馆一贯的保存、品质、读者权利以及获取等价值观为导向。可以说它是由图书馆自己建设的、并为图书馆服务的数字图书馆。最后,安妮介绍了图书馆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工作,并提出未来的图书馆将是更多的虚拟和个人参与的图书馆,是全球范围经营和合作的图书馆,但最重要的是,图书馆要保持可信的、持久的、并与学术高度相关的成功。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陈丽霞从环境、技术、用户以及图书馆的管理介绍了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如谷歌时代图书馆的位置在哪里?如何保证资源的增加又能控制经费?图书馆需要为移动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和服务?读者有的精通技术,有的熟练运用多种媒体,有的不爱主动学习等等,图书馆应该如何服务于各种各样的千禧年后出生的读者?图书馆员如何提升自己以适应新的角色?面对种种变化,陈丽霞从收藏、服务、空间、技术、合作以及图书馆员6个方面提出了图书馆应该履行的使命,即,要有高质量的收藏,要提供面向用户的多方面的服务,如将资源嵌入课程,融合各种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等。从空间来说,图书馆不仅仅是自习的地方,而是集学习中心、知识中心、多媒体中心、会议中心、文化中心、电子学习中心于一体的地方。将领先的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如云计算、移动服务、开放源码等。要和潜在的各种机构合作,包括学校的各个部门、其他学术图书馆等。为了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必须提升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重新定位图书馆员的工作岗位。

南加州大学图书馆凯瑟琳·昆兰从资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和图书馆管理3个方面介绍图书馆的一些变革。在资源发现方面根据读者调查意见做了很多改进,将与资源发现无关的服务和收藏都隐藏起来;增加了对IOS移动设备的支持。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重新定位图书馆的信息技术部;将图书馆的整个数字基础设施都基于云计算;建立机构知识库;与大学其他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研究所等建立合作关系。在管理方面教育馆员擅于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招聘有能力和愿意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领导图书馆的管理者,更新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以适应图书馆新的需求。

可以看出,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变革措施,包括重新探讨图书馆的定位、制定新的战略规划;转变图书馆员的角色、深化图书馆员的创新服务能力;加强与各领域包括图书馆、学校信息中心、院系、研究机构、出版商和IT领域的合作,共享知识与技术成果;改变图书馆管理模式,将图书馆服务前移,拓展图书馆的服务空间,不断顺应读者的最新需求。正如康奈尔大学安妮·肯尼所指出的,图书馆要保持可信的、持久的、并与学术高度相关的成功。

2 数据管理与数据服务

近年来,数据管理成为国内外图书馆研究和实践的新热点,其中尤以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表现最为活跃。目前数据管理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数据管理的技术、策略和政策;数据管理中心所起的作用;全球数据管理的发展环境等等。相关的数据服务则主要包括数据保存服务、数据共享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科研数据搜集分析服务等。数据管理一方面使图书馆从单纯收集科学研究的终端产品,发展为介入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一方面又有利于数据的收集和共享。

会议围绕数据管理与服务主题的报告以介绍个案为主,同时涉及数据管理的发展背景、数据管理软件、数据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关用户调查等内容。在讨论数据管理兴起的背景时,台湾大学图书馆的陈光华和印第安纳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XiaJingfeng分别阐述了“大数据”(Big data),陈光华从产生方式上分析了“大数据”的各种类型;Xia Jingfeng则认为数据科学的核心是“大数据”,它需要保存策略、获取能力、分析工具等,并且涉及技术、行为、社会和文化、分析、法律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关于大学图书馆从收集科研最终产品到关注、参与科研过程,收集科研数据的转变,陈光华认为,大学图书馆现在的服务,所有的努力都与研究者的最终产品有关,很少致力于研究数据的收集。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图书馆的数据图书馆员Daniel C.Tsang则指出,现在许多大学图书馆开始处理教员产生的研究数据,这对目前流行的图书馆服务以及研究的观念提出挑战,大学图书馆开始更紧密地与教员合作;在研究项目开始的时候介入,或者参与整个研究过程。

在数据管理实践方面,Daniel C.Tsang和武汉大学图书馆的丁宁分别介绍了各自图书馆的数据管理个案——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图书馆的科研数据管理和武汉大学图书馆承担的CALIS项目“高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前者主要介绍了加州数字图书馆为研究者在填写申请资助时需要资金管理计划而设计的DMPTool,EZID、DataUp、Merritt等数据管理工具,追踪数据全过程的软件Colectica,此外还介绍了爱丁堡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研究数据管理政策,最后还对图书馆开展研究数据管理提出了10个建议,包括对项目申请者的数据管理计划的支持,参与元数据和数据标准的制定,设立数据馆员职位,积极参与机构研究数据政策的制定等内容。后者是中国第一个跨学科跨学校的数据管理共享平台。丁宁主要介绍了项目前期调研,特别是问卷调查的情况,以及前期准备、工作流程等项目建设情况,同时还介绍了国外科学数据管理平台Scorpion space的情况作为参考,最后介绍了“高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主要功能以及推广情况,并总结了该项目建设中的经验与不足。另外两个数据管理的个案分别是Xia Jingfeng介绍的印第安纳大学社会科学数据管理研究和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关于外文期刊的调查研究。前者主要是对2005年以来IASSIST工作招聘网站关于图书馆和非图书馆数据管理人员的招聘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了他们对于学历、技术背景、工作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发言人认为对这些信息的分析研究可以为图书馆员和数据职业提升技能、知识和职责来满足图书馆和学术机构变化的环境的需要,为图书馆学教育者调整课程,为图书馆管理者调整对数据管理员的预期等提供参考。后者对2003年到2012年复旦大学图书馆27700多个文献传递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用户需求最多的前30种外文期刊,以及读者外文期刊需求的学科分布。针对复旦大学图书馆纸本外文刊的低利用率的现状,指出需要调整外文刊馆藏,所调查的文献传递中需求最多的30种期刊和需求超过25次的149种外文期刊,图书馆应该考虑进行采购。

在通过数据管理与服务进而支持科学研究方面,陈光华所在的台湾大学图书馆提供的e-Reserch服务,其核心也是数据管理。根据他的分析,该服务包括五个组成部分:数据监护、知识发现、数据分析和运算、合作研究环境、研究资源管理,其中数据监护处于核心的位置。他根据一项2010年的调查,指出一般研究人员在研究数据存储方面的忽视和不足,而大学图书馆在数据监护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尽管图书馆很少努力采购研究数据,但它在获得研究的最终产品方面具有长期的很好的经验;图书馆在数据组织、信息获取、收藏管理和机构知识库等方面都非常专业,同时,图书馆员是经验丰富的数据专家。对于建立数据管理系统,陈光华建议,应采取开源软件,并对DSpace与Fedora Commons两个开源软件进行了比较。最后,他介绍了采用Dspace 1.8构建的台湾大学e-Research的特点。希瑟·托德介绍了昆士兰大学图书馆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支持,包括2008—2013的历程和计划;昆士兰大学官方机构知识库UQ eSpace;昆士兰大学的数据收集模式;昆士兰大学的研究管理软件Q index;图书馆的教学服务、研究信息服务、学术出版和数字化服务等等。她还介绍了昆士兰大学图书馆为研究者设计的个性化的网站,给研究者配上学科代码;通过学科代码发送内容,通过快速链接等建立最喜欢的数据库、期刊、网站等。此外,昆士兰大学图书馆还积极与研究机构合作,推动学术出版,提供研究评价,并在数据管理方面提供帮助。

可以看出,国内外在数据管理和服务方面均已有具体案例,国外和台湾地区的项目已经取得实际的服务效果,但国内的数据管理和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着重在项目调研、平台搭建和工作流程等方面。从相关案例的用户调查来看,科学研究者对于数据管理有着迫切的需求,但他们自身却相对缺乏数据管理的技能和经验,这就使在数据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较好硬件基础的图书馆参与数据管理大有可为。本次国际会议报告中所涉及的建设战略、用户调查、开源软件、管理平台,以及经验教训等内容,将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管理服务提供很好的借鉴。

3 社会媒体与共享空间

正如芝加哥骆越拉大学图书馆的罗伯特·西尔所指出的,大家广泛接受了现在新的信息共享空间模式,图书馆都在建设信息共享空间,出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共享空间。而在社会媒体方面,现代图书馆更加重视与读者的沟通与联系,通过读者调查发现和收集读者的需求来不断改善图书馆的服务。

芝加哥骆越拉大学图书馆罗伯特·西尔、香港大学图书馆尹耀全、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施达理和刘丽芝对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定义和实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他们强调信息共享空间赖以存在的基础有:学习共享、研究共享、计算机共享、技术共享等。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社交网络的出现以及信息共享的发展,越来越准确地定义图书馆是这样一个场所:能够提供计算机技术、教学服务整合、协作空间和专家级的帮助,加强研究、创新知识、有助于学习的地方。图书馆需要提供如研究助手、培训与指导、技术帮助、数字媒介服务、笔记本电脑的借阅、工作空间使用等全方位的服务。用户希望图书馆的服务能够更加方便、自助,可以迅速、有效无缝访问图书馆资源、及时更新技术、互联网登录、剔除馆藏。

因此,他们认为信息共享空间的特点是:

(1)技术与设施的支持:提供教室分配、研究指导、获取信息、综合创新知识等的工具,提供各种相关的设备如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视频会议的设备、电子书阅读器、以及更多信息共享空间中需要使用的设备;

(2)协同工作的空间,提供小组学习区、大桌子、教室、足够的舒适桌椅等;

(3)满足学生的社交需求:设置咖啡厅,强调休闲和随意代替了安静的图书馆,图书馆允许甚至鼓励讨论或者交谈,支持学生的社交需求,如一对一的讨论、同学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以及学生和科研小组之间的合作。

芝加哥骆越拉大学图书馆针对新的需求实施新的方案:强调第三空间即信息共享空间,调整图书馆原有布局,新增700多个座位、咖啡厅、工作空间、教师讨论区或其他讨论区、研讨班等来满足用户新的需求。

香港大学图书馆参照读者调查结果重新规划现有的馆舍空间,将现在服务不再需要的家具从馆舍内移出,比如目录柜、装订刊、一般参考书、长柜台等,新增了讨论室、研究包厢、食物和饮料、无线网、更多舒适的家具、电源,提供24×7的服务。将大开间设置成可随意调整、组合的空间,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设置了5大功能区、每个区域均可通过预约系统预定:安静的学习区(44张带隔断的桌子、带储物柜的小单间29个等);合作区域;技术区域(能够提供白板、电视、笔记本电脑、80台计算机、4台打印机、14台扫描仪及各式家具);多用途区域(全部的桌子椅子都是带轮、可移动的、可进行隔断,配备可供广播、演出、记录的多媒体设备)、休闲区域(报纸、期刊、电影、电视、酒吧和信息服务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认为需要将空间和服务转变为教与学服务,使学习变得精力充沛、更加简单、提高学习效率。它的学习花园由如下几个方面构成:IT区:40台电脑、苹果电脑、多功能打印机、笔记本、无线网、LED等设备;协作学习间:2张s型长台,可以开会、讲座和研读;研讨室:可容纳20-30人,家具随意组合;研究型共享空间:专门为研究生或研究人员而设;学习室:多个;学习性活动:组织读书会等;流动服务:繁忙时间内图书馆员主动在这些区域为用户服务。

除了上述三个已经实施的信息共享空间案例,北京大学图书馆也介绍了“面向校园的图书馆第三空间设计”,参照用户需求调查得到的迫切需求信息,即增加电源、便利店、带绿植的休闲区、小组讨论区和笔记本服务区等,图书馆对现有的馆舍布局进行调整,不久将实施的东馆改造工程会把图书馆楼宇现有的“出”字型布局改造为“田”字型布局,增加现有馆舍面积,重新布局馆舍的功能区域,利用绿色环保型的能源、增加分馆、增加个人学习空间、小组学习、学术研讨和休闲学习区域,专门设立古籍文献图书馆。图书馆将成为除了宿舍、教室之外的第三空间,用户可以学习、阅读或者查找、讨论以及休闲,享受在图书馆的时光。

图书馆对于社会媒体的利用方面,波兰雅盖隆大学信息与图书馆学系的Agnieszka Dlugosz和Magdalena Wojcik针对波兰研究型图书馆的社交网络专门做了调查研究,选取了波兰研究型图书馆88家,分公共馆和私立馆,按照网站上web2.0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其中“询问图书馆员”高居首位,“即时消息”位居第二,而表单类的使用量很少。“社交网络服务”位居首位,博客、social video、微博、social photo紧跟其后等。调查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选择标准:多种多样的表单、定期有规律的沟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受用户欢迎,调查结果表明排名靠后的图书馆多使用交互式网页而不用社交媒体,因为年轻人更喜欢用社交媒体,希望图书馆提供这些沟通渠道。华盛顿大学图书馆专注联系,提出服务新模型的三要素是:协作、沟通和创新,加强教育和学习,增加对教学和研究的服务。根据用户调查结果,对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进行新的设计,包括:满足科研人员对研究空间的需求,图书馆可以成为促进学科间交流沟通的中心、研究支持的中心、实验的、灵活和可扩展的区域、研究成果展示和陈述/演讲区;图书馆能够扮演多重角色,可设计成符合各种需要的区域如研讨区、教室,实现正式使用或非正式使用的平衡,临时和正式使用区域的分配;通过协助研究生教育(比如开展专题讨论会)、增加工作区域、将经验变为课程、数据服务(发现数据、可视化数据和数据管理计划)等来加强图书馆的专业服务,毕竟专业服务是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关键因素;将图书馆专业服务植根于研究或学习过程中,增加对大学创建、管理、保存数字化资源的图书馆专业服务,提升图书馆专业服务在用户内容管理、改变研究和学习实践方面的多样化,增加营销、教育、法律、技术等更多的专业技能;将图书馆功能在校内区域扩展和延伸;组建数据服务团队,由采访专家、编目专家、文件专家、区域技术协作馆员、信息资源评估馆员、地理信息数据馆员、数据服务协调者、系统管理员组成。

1987-1988年间美国密歇根州杰克逊社区学院率先建立了学习共享空间,可以说是一个萌芽;1992和1994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图书馆分别建立了信息拱廊和信息共享空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信息共享空间陆续遍布北美、英国、德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韩国、印度、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信息共享空间在十几年时间里经历了一个起步、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香港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建设,陆续有资讯坊、信息坊等建成,2007年香港还举办了“信息/学习共享空间”国际研讨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那次会议。本次会议上香港两所大学所展示的共享空间充分体现了香港地区在该领域的发展成效。中国台湾地区以2005年台湾师范大学数位学习共享空间为标志纷纷建立共享空间。中国大陆地区以2007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多媒体共享空间为标志,其后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纷纷建立了LC或IC。信息共享空间已经成为图书馆共同的建设目标,对现有的馆舍布局和功能做改造和调整,是图书馆面对读者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新的教学和科研需求而采取的最佳应对策略之一。4联盟、合作与共享

数字图书馆时代的特藏资源建设是很多图书馆和联盟机构都非常重视的,这个领域的合作与共享也早已达成共识。合作共建数字特藏资源,相关的费用由各合作方共同承担,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又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当今信息资源剧增的时代,任何单个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加工能力都是有限的,要想更好地满足用户日益广泛和复杂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必须实行资源共享,这样以有限的投入建设起来的特色馆藏资源就可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在数字特藏建设方面,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景祥祜介绍了“韩文经典选集索引”项目,站在中韩文化交流的高度,结合实例介绍了韩文经典选集索引全文数据库项目的实施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重点展现了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与其校内中国文化中心、韩国济州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以及出版商景仁文化社等机构之间在项目实施中所进行的合作,认为通过这样一次实践不仅可以扩展图书馆的资源收藏,还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全文查阅相关资料的便利。

美国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沈志佳介绍了“中文古籍合作数字化项目”,重点强调他所在的图书馆与台湾“中央图书馆”合作开展项目的成功经验,包括项目的实施阶段、任务分工、工作流程、所用设备、进程报告、访问和共享途径等,此外还总结了中文古籍数字化过程中在珍本保存和筛选、资金支持、合作模式、工作流程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对馆内其他特藏资源相关项目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北京大学图书馆聂华介绍了“CHAIR项目”的目标、实施进程、IR软件以及所取得的成果。CHAIR是CALIS三期机构知识库项目。聂华强调一个集中的中国学术机构知识库的建立有赖于寻求各种政策支持、鼓励在不同范围和层面上进行深入讨论、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清晰界定存储范围以及全体建设人员的积极参与。

在联盟与共享方面,CALIS管理中心姚晓霞分3个部分介绍了CALIS的一体化服务使命,首先介绍CALIS的目标、发展阶段、服务网络、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用系统;继而重点讲解CALIS的7项服务,包括e读、e得、e问、联合编目服务、外文期刊服务、引进数据库管理及培训认证服务;最后介绍CA—LIS对未来发展的一些考虑,主要涉及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整合资源及服务、重视高科技的应用、对资源和服务进行科学评估、促进国际合作等几个方面。

由于全球化和资源建设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书刊文献和数字资源建设变得简单,只要经费充裕,图书馆可以更容易地建设起各种馆藏资源。这样必然会导致不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趋于雷同,特色化、独有性不再突出,单个图书馆的竞争力下降,同时还会造成非常大的浪费。而今,独具特色的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成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核心基础,是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享中体现优势和竞争力的价值所在。因此,数字特藏资源的建设日益成为图书馆重点关注的领域——机构知识库、特色库(尤其是针对共同资源范围的、多馆合作模式下的特色库)、传统特色资源的深度发掘和利用等都成为很好的建设模式。同时,为了应对全球化趋势和来自其他各种信息提供机构的激烈竞争压力,联盟与合作、共享成为图书馆的必然选择,包括特藏资源在内的任何一种信息资源建设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信息共享。在这方面,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无疑是高度成功的案例,它对中国高校科研事业的支持和高校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正在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和美国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与相关的高校、高校图书馆、文化研究机构乃至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共建共享具有一定影响和优势的特色数字资源,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成功案例。实际上,图书馆在建设特藏数字资源的过程中可以、也应该与政府、社会媒体等更多的对象进行合作,这样不仅有利于筹集更多的建设经费,还可以将最终使用资源的用户范围扩展至图书馆之外,提升和延伸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5 知识发现与学科服务

知识发现是从数据集抽取和精化新的模式的过程。它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是经济、工业、农业、军事、社会、商业、科学的数据等,数据的形态有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基于数据库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KDD)是知识发现研究的主体和热点。数据收集与维护的最终目的是供人们使用。人们所需要的是对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和抽象处理过的、对各类决策有指导意义的知识,它能够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数据整体,形成具有价值和竞争力的资源。图书馆不断购买新的资源,让用户面临着不是资源匮乏、而是难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的难题。传统的图书馆集成系统无法满足用户对于精准、快速获取资源的需求,受到Google等搜索引擎的强烈冲击,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机。图书馆引进新一代的发现获取系统,提供能够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精细化的知识发现服务便成为不二选择。

普林斯顿大学唐纳德·E·斯托克图书馆南希·普雷斯曼·利维列举了其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的很多资源,对于用户来说却是陌生的,因此,很多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学生更喜欢使用Google或是Google Scholar这样简单的搜索工具,但也经常面临无法找到所需资源的情况。她以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购买的新的发现系统为例,介绍各种类型资源的检索,同时她对图书馆未来的规划做了相关的介绍,包括要着重解决的主页改版、用户调查和燧石图书馆改造等问题。她指出当前的现实情况是图书馆面临新的用户,他们不同于以往的用户群体。主要的难题是工作流程的改变、系统维护和评价。斯托克图书馆的解决办法是用Summon进行发现,用Intota重新定义图书馆管理系统,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她提到的独特的解决方案是:统一的智能化工作流程、建立知识库、评价体系、内部可操作性、Serial Solutions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支持。一种更好的途径需要系统、过程和人员的配合。对完整功能的重新定义:以知识为中心,对其进行选择、获取、描述、发现和完成的循环。他们的经验是:抛弃原来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一定会使图书馆在各方面都受益,如:统一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决策和分享数据;节约经费等等。

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图书馆YiYu从图书馆系统的视角看新一现系统的发展,主要从新一现系统的定义、目前存在的问题、图书馆/图书馆员应扮演的角色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她提到,“下一现”的内涵远远超出“下一代目录”的范畴,发现的目标不只是局限于传统图书馆目录提供的资源,而是延伸到包括各种类型的非印刷型资源。因此,发现是一个动态的、全方位的、无限的探索过程,将发现视为整个系统中的一个过程。近年来,“发现服务”的流行,使其成为下一现的代名词。这种存在于图书馆自动化、计算机化时代的新型发现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发现的范围更广。打破了地理位置的局限,扩展到网络资源;(2)发现的深度更深。发现的结果不局限于传统的OPAC数据,超出MARC记录的范围,还扩展到很多网络上的元数据;(3)发现的内容更多。包括图书馆目录、电子期刊论文、数据库、新闻报道、电纸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灰色文献、参考文献、报告等;(4)发现变得更加容易。新一现主要存在以下3方面的问题:(1)集中索引方式;(2)相关度排序;(3)Google式搜索。图书馆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游戏高手。在当今的商业社会里,图书馆员往往不是解决技术难题,而是进行商业决策;(2)新环境下的实践者。图书馆员不仅直接参与新发现的发展,还能够对新的发现工具提出改进的建议;(3)对未来发现的前瞻性。包括:定制化和个性化、发现平台、智能发现。她认为图书馆员在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发现服务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李海鹏重点介绍了“中医药数字化项目”,该项目包括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和中药标本资料库,且全部都是可开放获取的。该项目由包括中医药学专家、具备中医学学科背景的图书馆员、图书馆系统部的工作人员等组成的团队合作完成,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据Google的统计数据,自2011年6月以来,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有来自155个国家的876345次的访问量,中药标本资料库有来自125个国家的134884次的访问量。该项目旨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以及辅助教学、科研工作,千余种药用植物的高品质图片都附有中英文注释,便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作业对该类资源的查找和获取。同时,加强了图书馆与学术机构的紧密合作。图书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扮演了参与者、创新者的角色,在团队中的被关注度得以提升,团队合作进一步增强了辅助教学、科研的能力。该项目可以说是图书馆面对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一种服务创新尝试,图书馆从阅读、教学、研究和服务等方面对科研团队进行全方位的支持,除了提供传统的服务,还与学术团体、项目及其发展紧密合作,调动一切必要的资源。

北京农学院图书馆孙晶岩介绍了知识发现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她首先介绍了知识、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知识发现的模式和过程,然后就知识发现的主要技术和手段做了简要说明,在回顾和分析了学科服务的历史和现状后,重点介绍了知识发现在学科服务方面的应用,为教学、科研提供更有利的帮助,向大家展示了知识发现系统的应用平台、数据结构和代码工具,该学科服务系统可以实现公共信息传播、学科资源、读者培训、学科咨询、面向高端群体的VIP服务以及系统管理等多种功能。

知识发现是从数据中识别有效的、新颖的、有潜在价值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常规的过程。知识发现的概念最早于1989年提出。自2001年起,知识发现研究开始应用于图书馆领域,目前已经有多个成熟的知识发现系统成为多家图书馆的新一代服务平台。以中国大陆地区为例,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引进了Summon(分别命名为“未名学术搜索”、“求是学术搜索”和“思源搜索”)、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均引进了Primo(分别命名为“水木搜索”和“思源探索”)。也有图书馆使用其他知名的发现系统例如WorldCat Local、EBSCO Discovery Service、Innovative公司的Encore等,目标都是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知识发现和获取服务。此外很多图书馆也应用开源的知识发现软件或其他平台进行知识发现和服务。知识发现服务能使图书馆更好地融入教学科研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科馆员能够真正成为教师的科研助手、学科服务能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通过知识发现服务图书馆才能够准确预测资源发展方向、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才能探寻用户的行为规律、多维拓展服务形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才能加快知识管理进程,进行自主创新。

6 用户研究与服务推广

为了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提高服务效益,需要进行用户研究,包括用户调查、用户数据管理和分析、用户心理和行为研究等。同时,图书馆也需要进行营销,需要宣传自己的资源和服务。如何吸引师生前来图书馆和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是用户研究与服务推广领域共同的研究主旨。

在服务推广方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加里·斯特朗介绍了图书馆如何吸引教师和学生到图书馆的研究空间。斯特朗将这个“研究空间”描述为:一个由强大信息技术构建的具有合作性、跨学科性的研究共享空间,师生可以通过远程的各种方式聚集到这个空间;它对研究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支持;可以用到广泛而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和数据;能够捕捉和记录整个研究创造过程中的版本、快照,以及最终的成果。斯特朗以图书馆在“看日出以了解洛杉矶文化”这个研究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为案例,指出图书馆在这一活动中构造了一个跨设备、跨系统的平台,让用户可以与馆藏资源动态交互,高效探索和发现用户所关心的类似的相关内容。他们研发了很多基于移动系统的小应用,比如,一个叫“Stashd”的小应用可以让师生在线或离线保存研究内容,一个叫“Scannr”的小应用可以保存并上传移动设备摄像头拍摄的照片、视频等,一个叫“Course Q/A”的小应用可供师生提问、回答、对问题进行投票评价以及搜索Q/A知识库,检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的OPAC等等。斯特朗最后总结指出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为:将师生带到研究共享空间来做研究并创造新知识;加大了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开发了一些学生会用到的移动终端应用;吸引学生到图书馆的研究共享空间。此外,图书馆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这个平台覆盖了图书馆创建的电子资源,并能从特藏资源、国际合作资源中抽取出师生想要的资源;平台的所有活动基于公开的标准或协议,所创建和保存的内容都采用的是符合内容标准的文件格式;提供数据保持和监护工具以满足师生的需要。

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Sylvia Yap报告了吸引读者参与图书馆服务的案例,其经验大致有几个方面:一是打破图书馆传统的边界以展示图书馆的存在。比如,组织写中国农历新年的对联来宣传推广与中国书法相关的图书、通过文化竞赛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来搜集学生关心的话题和存在的问题,等等。二是加强与利益相关各方的联系。比如,通过“瞬间”主题摄影比赛来与学生社团建立联系,进而允许图书馆使用学生的图片来充实图书馆欠缺的图片等;通过图书和旧书甩卖来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等。

加利福利亚大学默塞德分校图书馆Emily Lin报告了其图书馆正在实施的“下一代图书馆技术服务”的基本情况。这个项目的规划起源于“为避免文献积压和让读者在需要时找到所需的信息”这样一个构想和期许。大致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作馆藏开发;二是合作技术服务;三是合作数字试点;四是建设可进行合作的财务和技术基础设施。在对整个规划实施的基础上,Emily Lin对图书馆遇到的问题和紧要的事情进行了排序和总结,她认为下面一些方面是需要图书馆优先考虑的:(1)馆藏记录的标准;(2)扩展和调整共享编目计划;(3)系统自动排架;(4)全部基于系统采访以简化流程;(5)贯彻“多产出、少费劲”原则并自动支持存档人员工具箱的使用;(6)全部基于系统的数字资产管理基础设施;(7)全部基于系统的馆藏专家和馆员服务模式。相应地,在实施的时候,组织架构也要相应调整,以便员工能一起工作。Emily Lin介绍说,自2011年4月至今,该项目在实施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图书馆的共享编目已经采用非常高效的方式在运行。除上面提到的之外,Emily Lin特别提到了他们在实施“下一代技术服务”后有一些可与其他图书馆分享的经验:一是在实施之前制定充分的计划对于共享服务的成功非常关键;二是及时沟通可以让每个参与者步调一致,也有助于阐明报告机制;三是稳定的经费对于任何共享服务的持续是非常必要的;四是对共享服务的管理的成功取决于行政支持,不仅是经济方面的,还有精神、文化和政治方面的支持。

德州农工大学图书馆杨正晔试图通过一个典型的个案研究来提醒其他图书馆关注“是否真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该个案介绍的是2012年4月德州农工大学图书馆对图书馆的文献传递、资源共享等方面所进行的细致的调查,调查报告涉及的问题如:你是如何找到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使用文献传递服务的频次;用户希望文献传递到手的时间;对于目前的文献传递时间的满意度;应以什么形式给用户所需的文档;喜欢电子的还是纸本的;请求最多的资源的类型;请求的东西有用吗;文献请求后,会不会购买;是询问图书馆工作人员,还是到图书馆的FAQ页去;文献传递系统是否满足了需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