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15:3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啦啦操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牡丹江地区 啦啦操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211-01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使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得到快速的发展,牡丹江市啦啦操运动也在此期间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其发展形式主要依靠高等院校运动训练队和课堂体育教学。目前牡丹江市高校对舞蹈啦啦操运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参与舞蹈啦啦操运动项目的科研人员不多,有关舞蹈啦啦操项目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僵乏阶段。因此本文通过舞蹈啦啦操运动在牡丹江市高校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深入探讨舞蹈啦啦操运动在高校校园开展的现状,以及开展的院校状况、优势、存在的不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给出解决的建议,并结合牡丹江市高校的实际情况给出解决的对策,为舞蹈啦啦操运动在牡丹江市更多高校的开展和普及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参加2011年全国啦啦操等级规定套路黑龙江站培训班的5所高校的教练员和2011年黑龙江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啦啦操(院校组)比赛的近5所院校的运动员进行调查并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学校: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大学,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书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通过百度、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检索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期刊、专著、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查阅了关于舞蹈啦啦操运动的相关文章,同时参考健美操等较为邻近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分析和总结,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参加黑龙江省啦啦操课程培训和比赛与牡丹江市权威的舞蹈啦啦操教练员与裁判员就有关舞蹈啦啦操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与分析。从中找出适合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模式的准确资料。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设计了针对高校舞蹈啦啦操教练员、运动员的调查问卷,在设计调查问卷前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做好了充分的理论准备,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如表1)。
问卷效度:问卷效度检验。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设计了针对高校教练员、运动员的调查问卷;并通过专家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检验,剔除了相关与本研究无关的问题,确定了最终的调查问卷。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2000软件对所搜集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频数分布与描述统计,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2 结论
(1)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队参赛数量较少,现有舞蹈啦啦操队伍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并且存在参赛队伍地区过于集中化和各高校间舞蹈啦啦操运动开展不均衡的现象。
(2)牡丹江市各高校之间啦啦操场地条件存在不均衡现象,更多高校因训练场地设施的因素在舞蹈啦啦操训练中不到达到最基本的训练要求。
(3)牡丹江市大部分高校舞蹈啦啦操队平时不训练,普遍采用赛前集中训练的方式,仅个别高校能保持长期、系统的训练。
(4)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教练员主要来自健美操专项的老师,整体师资力量薄弱,具体体现教练员队伍年轻,带队训练年限短,缺乏带队经验,参加相关培训机会较少,但整体教练员学历、职称情况较乐观,牡丹江市高校教练员队伍整体水平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5)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队运动员基础薄弱,后备力量不足,运动员主要来源是体育专业学生和有舞蹈基础的普通大学生,大部分高校的舞蹈啦啦队都是由没有啦啦操基础的普通大学生组成,男女运动员比例出现严重偏差,存在女多男少的现象,运动员大多为大二、大三的学生。
(6)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领导重视程度、训练经费投入、师资力量配备、动员的来源与储备、参赛队伍地域过于集中、宣传手段等因素。
3 建议
(1)牡丹江市各高校领导应加大对舞蹈啦啦操运动的重视程度,全面分析舞蹈啦啦操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形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2)牡丹江市各高校主管部门应加大对舞蹈啦啦操训练队经费的投入,加强和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优化高校啦啦操运动训练场馆环境。
(3)牡丹江市各高校应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制定符合牡丹江市高校实际情况的短期和长期培训班,并定期组织培训。
(4)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加强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以高校为主力军,重视啦啦操运动在中小学的开展。
(5)提高竞赛质量,改善竞赛规模,增加比赛次数,促进各高校间的交流,积极开展高校啦啦队市场经济,并多渠道的自筹资金。
(6)加大宣传力度,多种途径宣传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运动,应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媒体、校园广播站、网站、校园报刊、电台、板报、宣传栏、标语、建立校园啦啦操网页等作为宣传渠道。
篇2
本学期,结合我校工作计划,我校音体美工作在坚持以多彩教育为基础,以品质课堂为核心,以爱校如家为遵循,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集萃李小”特色为抓手,全面落实“学校发展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学习有特长”的办学理念下,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一、教学常规工作
1.在音体美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同时,也要重视音体美特长生的培养。
2.加强音、体、美学科教师的专业培训。积极组织我校音体美教师参加区市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使我校音体美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技能等各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3.关注学生身体素质发展,重视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出与本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相应的实施计划。开学初,体育组全体教师与班主任相互协调,开始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监测的相关工作,让学生有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愿意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会基本的锻炼方法。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在12月,按照上级单位规定的时间,顺利完成信息录入、上报工作,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达到99%。
4.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进一步规范日常工作,使课间操、眼保健操及学校的京韵操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统一步调,形成制度,成立评价小组,由教师和学生每天进行检查、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学校每周的明星班级评选中,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全校学生每人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夹,及时的整理收集自己的艺术成果,记录学生每学期的艺术发展状况,每班评选出五份最优秀的成长档案夹,对学生进行奖励。期末对全校学生进行艺术素养测评,并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及时了解学生发展情况。进入12月份,积极开展全体师生冬季趣味长跑活动,利用有限的操场空间,每天的大课间操场都口号震天、全员参与,全体李小人都在此次活动中磨炼出刻苦耐劳的顽强意志,品尝到长跑锻炼的好处
5.注重兴趣小组的训练。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合唱、京胡、啦啦操、京剧、剪纸、彩绘、篮球、足球社团,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兴趣进行选择,社团活动保证每周最少活动1次,学生参与达到全校人数的40%。
学校京剧团作为引领学校特色发展的中流砥柱,五个班的学生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训练,并于2018年10月中旬参加了青岛市中小学生“新时代 戏动城乡”优秀戏剧展演剧目进乡校专场演出,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体育方面,继学校足球队之后,本学期9月份我校组建了男子篮球队,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们了解足球、篮球,让学生们对足球、篮球产生兴趣,和班主任做好沟通工作,尽量不要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增强学生的竞技水平,树立学校的形象。并于李沧区实验小学、弘德小学进行了校际间的友谊赛,共同提高技术水平,通过比赛,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及时发现足球队和篮球队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不足,积极训练,以求再次突破,训练一批有自己特色的足球队。
美术方面通过参加书画展形式展示学生的美术天赋。结合学校京剧特色,继续注重脸谱绘画和剪纸艺术培养,争取有更好的作品展出,获得更好、更高的成绩。
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本学期我校音体美及科技四方面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音乐方面。参加李沧区第二十届中小学艺术节展演,先后获得了戏剧一等奖、啦啦操二等奖、器乐二等奖和声乐三等级奖的成绩;参加青岛市第二十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健身操啦啦操比赛,获得一等奖;参加2018年山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荣获一等奖;参加青岛市送戏下乡活动,我校的京剧戏剧《情深深海蓝蓝》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体育方面。首次组队参加2018年李沧区“区长杯”篮球联赛,荣获小学男子组冠军。2018年李沧区“区长杯”足球联赛男子乙组第5名。
美术方面。2018年李沧区第二届“彩虹杯”中小学生书画作品大赛——绘画组一等奖1名、三等奖2名;并参加了2018年青岛市中小学生“生命至上、健康成长,安全乘梯、和谐万家”动漫作品比赛。青岛市“我美丽的家乡”仁爱启明书院绘画大赛, 特等奖一人,一等奖2人,二等奖19人。
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广大师生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同学间及师生间增进了相互的信任和了解,班级体的荣誉感在活动期间得到集中体现。为了集体的荣誉大家拚搏、呐喊、感受着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为集体加油!身心得到了积极性放松。平时紧张的学习和工作造成的身心疲劳得以缓解,为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新的动力。每个同学的个性得以张扬,青少年活拨好动的天性展露无疑,校园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四、工作下步打算。
1.音体美教师必须树立起责任感和事业心,要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成败得失,要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脚踏实地地开展好各项工作。
篇3
一、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我市秉持“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办学理念,鼓励学校特色内涵发展。具体操作如下:
1.构建如下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①根据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②参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学校特色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③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
2.重新划分了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收缩了国家硬性规定的成分,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弹性,让辖区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
3.通过外出培训和校际交流,使教师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不断开发本土化、乡土化和校本化的课程。在市教育局统一部署下,各县都能够从本地文化特色出发,开发整合编制校本课程,并开展校本课程教学。如:南靖二中目前共编制校本课程32个,其中《趣味数学》《足球》《书法》《合唱》《土楼的建筑艺术》《文化遗产——竹马戏》等深受学生的喜爱;龙山中学结合社团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该校陶艺课程及书法课程参加漳州市2018年中小学精品校本课程评选活动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湖美中学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大型课外文化、体育活动,如太极拳、啦啦操、土楼文化研究等,其中啦啦操获2018年漳州市中小学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土楼文化研究参加漳州市2018年中小学精品校本课程评选活动荣获三等奖;比如南胜中心小学的“晨诵午读”校本课程初具系统化,并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柚都周报、漳州日报均有报到我校一系列活动,前年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该校《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评价研究》获得了漳州市二等奖。并且以《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评价研究》为题申请通过福建省第二批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
二、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实施情况
1.建立基本架构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开好。各中小学重视国家课程开设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各部门协同的国家课程开设领导小组。分头负责课程的编制,教材的选用和实验的开展等具体事宜。领导小组坚持贯彻执行有关国家课程开设情况的政策和规定,召开专门会议,总结先进经验,解决课程开设和实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学期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报学校领导班子讨论研究,最后定形课程方案、人事安排方案、落实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对于小学课程安排,所有学科进行了教师“专职化”调配,哪个教师对哪个科目比较专长,就安排去教那个学科。而且根据班节数适当跨班跨年段上课。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科学、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数学、语文、校本课程等所有学科都有合适的教师上课。改掉以前一个班级功课两个老师瓜分的模式,有效防止挤挪功课现象,保障开齐开足课程。
2.关于课程的设置
各县各中学各年级周课时均为34节,小学为30节。各校严格按照省颁课程编排功课,学校课程设置符合国家要求,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计划开全了课程,开足了课时,未发现任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现象。
篇4
关键词:有氧健身课程;有氧健身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2-0103-04
21世纪,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担当者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建设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之一,它既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任务的中心环节,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如何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建构与当代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及高等教育相适应的新的体育课程体系,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环节,是我们高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而有氧健身课程体系的建设即是符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的要求,又是满足大学生对体育课程改革要求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
1 有氧健身课程体系的理论建构
1.1概念界定目前,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来看,可将以下运动课程列为有氧健身课程:如“游泳、自行车、定向越野、跳绳、快走、慢跑以及有氧健身操、轻器械健身操、体育舞蹈、瑜伽、普拉提、排舞、有氧搏击操、有氧踏板操、芭蕾形体和啦啦队等”。这也称为列举式概念,但各普通高校对概括式概念众说纷云,莫衷一是。
作者以山东省《有氧健身》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通过综合大量国内专家学者的观点和对国内、外相关资讯的搜集,把“有氧健身课程”界定为“具有有氧运动特点的、以发展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体育与美育完美结合,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终身体育为目的的体育课程”。而“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则界定为“依据体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以实现有氧健身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对有氧健身课程的课堂教学、课外群体、学生社团、训练与竞赛这四个层面和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评价七个模块进行建设的具有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
山东省有氧健身精品课程的建设着重把有氧健身课堂教学、课外群体和校外竞赛等体育活动与大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使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把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锻炼和校外竞赛活动纳入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建设中,形成课内外、校内外的有机联系体,为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体精神,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创造环境;在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培养与考察的同时,为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体育素养搭建平台。
1.2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建构的理论意义在实施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21世纪,体育课程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所在,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基础工程。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体育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及发展趋势,决定着高校体育是否能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有氧健身运动发展成为高校的有氧健身课程是一个客观的必然的进程。将各种有氧健身运动项目科学化、理论化、课程化使得高校的有氧健身课程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也符合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因此,在现行体育课程体系的宏观指导下建构顺应时展的、科学的、具有创新理念的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对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3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建设案例的经验与特点
1.3.1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为了进一步配合本科生教学改革,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素质教育,探索开发有氧健身课程新的开课形式与内容,改革有氧健身课程现有考试制度和评教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构有氧健身课程体系。把原有以单一教学内容为主的健美操课程,经过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改革,从2005年起历经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健美操》精品课程、山东大学《健美操》精品课程和山东省的《有氧健身》精品课程,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1.3.2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建设的特点开放的管理机制。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根据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三学期制”教学改革的总体方案,实行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和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的“三自主”教学选课制。
多样化的课程结构。有氧健身课程分为必修课、通识课和第三学期课。必修课为有氧健身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实行“阶梯式”教学,即基础入门课程、中级课程、提高课程与运动训练综合课程,通识课和第三学期课将面向全校的学生(包括研究生),采用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群体、校外竞赛相结合的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丰富的课程资源。把原来单一的健美操课扩展到现在的有氧健身操、轻器械健身操、体育舞蹈、瑜伽、普拉提、排舞、有氧搏击操、有氧踏板操、芭蕾形体、啦啦队和定向越野等十几门有氧健身课,引进并开发了当代学生所喜爱的极具时尚、富有活力的系列有氧健身课程。
科学化的网络系统。《有氧健身》作为山东省级精品课程具备一套科学的、健全的、完善的网络系统,如申报网站、课程网站等。自2007年,山东省有氧健身精品课程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使学生不但把网络作为学习的第三课堂,进行查阅、观摩、咨询与沟通,同时还使学生在网上完成选课、教学评估、体质测试预约与信息反馈、多媒体教学和学生成绩录入与管理等工作。
山东省有氧健身精品课程网址:。
综合的学生评价体系。结合课堂教学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指标对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结合课外群体、竞技训练等内容对学生的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进行评价;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为评价方式,做到“以学生为本”,评价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r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
科学化的教学监控机制。学生可以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工作量等业务素养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实施网上评价。这样既提高评价工作效率,又避免了抽样误差,还可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
2 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1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当前,随着国家教育部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的颁布:“终身体育”、“以人为
本”、“健康第一”等理念便引领着高校体育改革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逐渐走向深入并日趋完善。高校学生对体育的需要也皇现多元化态势,主要表现为健身需要、娱乐需要、健美需要、个性化需要、终身体育需要和多样化需要。在此背景下由“娱乐体育”、“大众健身”、“休闲体育”倡导下的一系列社会新兴的、流行的、代表当今时尚的有氧健身项目也迅速地走进高校体育课堂。
作者通过对国内大量资料和文献的查阅与对比,发现我国普通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健美操课程的教学内容显得繁乱而肤浅。如2-3个学期中,健美操的教学内容会包括有氧健身操、轻器械健身操、体育舞蹈、瑜伽、普拉提、排舞、有氧搏击操、有氧踏板操、芭蕾形体和啦啦队等有氧运动项中的2-3项,而且大多数属于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对单独开设以上个别有氧运动项目的学校,其课程资源匮乏,内容单一、师资薄弱、缺乏统一性。
作者在调研问卷中还发现,高校的教师与学生均出现对有氧运动的概念和健身效果混淆不清的现象,对有氧健身课程没有提出过具体的界定概念,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建设尚在摸索与整理中。
2.2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有氧运动”的健身理念未得到重视随着体育教学改革在普通高校的不断深入,针对体育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内容,全国的普通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革。但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何为“健康第一”?如何贯彻“终身体育”?它们的指导意义何在?什么样的运动能给人带来健康?什么样的运动属于终身体育范畴?这些字面下的隐性问题是否得到了我们所有体育改革者的重视?因此,“有氧运动”、“有氧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有氧运动与终身体育的关系”、“有氧运动与有氧健身课程的关系”等等的概念与理念,同样也没有得到我们部分高校的重视。
2.2.2有氧健身课程的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内容不全面、教学大纲不规范、评价体系不健全及相应教材;建设与更新滞后的现象存在于部分高校中在普通高校中健美操的课程建设比较规范,相应的教学文件也比较齐全。然而,在高校中主要以健美操来替换有氧运动却是偷换概念。首先,经网上和文献资料的查阅,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均以《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的1~4级内容为主体,而有氧健身操、体育舞蹈、啦啦队、排舞、瑜伽、普拉提、轻器械操、有氧搏击操、有氧踏板操、街舞健身操和形体训练等众多有氧健身运动项目,只出现在了健美操课程的介绍、热身和整理部分中。而在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等少数普通高校已经单独开设了体育舞蹈、啦啦队、普拉提、瑜伽、有氧搏击操、有氧踏板操、街舞健身操、轻器械操、形体训练、游泳、自行车、慢跑和定向越野等具有有氧健身运动特点的部分课程,其教学文件也相应齐全,但相应的教材建设与更新确略显不足。
2.2.3有氧健身系列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课外群体活动脱节现象严重根据不同特色的有氧健身系列课程,指导学生开展与参加相应形式的表演、联赛、团体操等多种课外群体活动。通过课外群体活动与校外竞赛的开展,同时又能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课堂教学与课外群体、校外竞赛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大部分普通高校的课外群体活动仍然开展的不规范、不系统,仍没有形成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整体结构。
2.2.4由于我国有氧运动兴起的时间尚短,各类新兴有氧运动项目在师范院校和体育院校中还没有被列为独立的专修课程,如瑜伽、排舞、普拉提和街舞等因此,普通高校中承担教授有氧健身课的教师紧缺,开设的有氧健身系列课程有限。而在各高校的俱乐部中也只有少数的有氧健身项目得到了关注。所以在高校工作多年的体育教师和新毕业的体育教师对有氧健身项目的培训与再学习,急需得到各高校的重视与支持。具备雄厚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水平学生的前提,是贯彻“终身体育”与“健身第一”理念的基础。
3 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有氧健身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为了建立一套适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当代大学生体能特点的、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形戒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实现强身健体与终身体育锻炼相结合;全面提升大学的综合素质,构筑“课堂教学”、“课外群体”、“训练与竞赛”、“健美操协会”四大支撑保障体系,实现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普通高校体育特色的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有氧健身课程体系。
3.1课程目标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课程目标。从社会学科及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有氧健身课程的理论基础,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课程目标应详细的划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3.1.1总体目标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和提高体育素质。总体目标将体质与健康分开叙述,阐明了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国想,增强体质依然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3.1.2具体目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有氧健身课程目标划分为两个层次、五个领域。
在层次上,高校有氧健身课程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面向全体、体现个性教育的原则,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目标的设置上体现出了科学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有氧健身课程目标划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两个层次。前者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反映了课程目标的强制性;后者则是针对部分学生有所长又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体现了课程目标的自由度。
在领域目标上,将有氧健身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情感领域对体育课程的特点进行扩展,使有氧健身课程目标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等五个具体目标。
3.2课程设置
3.2.1以学生为中心探索开发有氧健身课程新的开课形式与内容,在各项制度健全的情况下,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既考虑了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考虑了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把有氧健身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完成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总体设计。
3.2.2以学科为中心根据有氧健身运动项目知识内在的性质和逻辑结构,以有氧健身必修课程为核心课程,实行由低到高的“阶梯式”分级教学。课程内容主要以大众健美操、有氧搏击操、有氧踏板操、啦啦队、瑜伽、排舞和芭蕾形体等;而在通选课和任选课中,可设有基础的普拉提、体育舞蹈、有氧踏板操、有氧搏击操、街舞健身操、定向越野、游泳、自行车和慢跑等课程。普通高校可根据本校特点灵活多变地组织有氧健身课的教学内容。为实现有氧健身课程目标,有氧健身课程应注重课堂创编教学与学生社团合
作,使课外有氧健身项目的群体活动、校外的大众健身活动、竞技比赛和大型团体操等体育活动相结合,使学校融入社会,让社会走进课堂,形成具有课内外与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氧健身课程结构。
3.2.3最后以社会为中心有氧健身课程整体设计是从四个方面、全方位地展示学生积极参与有氧健身活动的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效果体现在学生能自觉地通过有氧健身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生活态度积极乐观,能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有氧健身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在课堂上的创编教学过程中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通过有氧健身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担负对社会的适应或改造能力。有氧健身课程设计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在培养高素质、全方位的新型高校人才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图1)。
3.3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构建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是有氧健身课程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普通高校对有氧健身课程的评价应以课程的结构建设为主体,借鉴布卢姆的评价体系把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作为达成预定教学目标的序列手段,结合课内外的教学、群体、训练等指标在学生学习的不同时段实施以促进预定行为目标的达成。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性评价(图2)。
有氧健身课程评价体系应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突显教育评价的发展,脱离以往教学考核评价的定位和定式,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能。发挥培养体育爱好的积极作用。考核评价应做到课内、课外并重,注重健身过程的评价和健身能力的评价,把体育爱好的培养,作为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促进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4 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建构途径
4.1观念更新、勇于突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健美操的英文原名(Aerobics),意思为“有氧操”,从含意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健美操运动的基础和实质是有氧练习,是有氧运动的一种。那么,我们就要树立健美操与有氧运动的概念互融,形式互通的新理念。开发有氧运动项目在高校开课的潜力,使学生接触、接受和掌握更多的有氧健身运动项目,为他们提供“终身体育”的健身方法,以此实现“健康第一”的教学目的。
4.2注重案例分析,关注示范效应,培养优秀典型体育教学改革在普通高校中仍处于不断深入与探索的阶段,任何一个好的典型与案例,对新理念的树立与形成,对于改革者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这将使普通高校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建设有据可查、有章可依,在借鉴与总结示范者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加快改革进程,使普通高校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建设更加合理与完善。
4.3有氧健身课堂教学内容应与各普通高校的课外群体活动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源泉,与学生社厨活动相结合,组织学校各级别的与有氧健身项目相关的各种类型的团体操表演、各类有氧健身项目的联赛,集中展示课堂教学成果;并通过比赛选拔优秀运动员进入学校的运动队,代表学校参加校外竞赛。
4.4搭建网络互动平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普通高校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具有独天得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网上科技资讯,使普通高校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建设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5 结论
有氧健身课程建构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有益尝试和勇于实践的产物。一方面,它紧密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体现着时代的特征,是体育课程体系的创新;另一方面,它又是在继承传统体育教学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建构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体育课程的全盘否定,而是以丰富和完善现有教学及课程体系为突破口,以满足新形势对大学生成才需求为目的,以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的。
5.1转变传统观念,更新体育理念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着新一轮改革热潮,无论是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还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甚或是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的创新,都对体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体育课程不被沦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短板”,就方须转变某些传统观念。比如转变以竞技体育为主干设置课程的观念,以传授技能为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等。将体育真正作为育人大系统和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体育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再造。
同时,必须更新阶段性体育的理念,向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的现念转换。构建具有民族性、社会性、国际性、系统性和终身性的有氧健身课程体系,切实筑牢“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新的体育理念。
5.2尊重体育规律,规范课程评价体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充分尊重体育规律。包括体育运动规律,体育育人规律,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特别应遵循“体育手段与增强体质的一致性规律”和“体育过程与增强体质目标一致性规律”
篇5
1.1工作质量不高效
医院护理工作向来十分繁重,头绪较多,由于人员分工欠合理,个别护理人员质量意识淡化、责任意识淡薄,导致制度难落实,自我要求标准不严格,使护理工作质量不高、效率较低。加之个别护理管理者执行力不足,对护理质量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具体工作任务难以有效完成,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无法落实到位,影响了护理工作整体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1.2床工比例不匹配
国家卫生部规定三级医院病房床护比例为1∶0.4,而我院床护比例仅为1∶0.31,明显低于国家要求的标准配置比例。导致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工作任务繁重,甚至超负荷劳动,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工作中注意力难以集中,出现巡视不及时,观察不仔细,服务不到位,相应的安全环节难以控制,易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1.3培训机制不完善
医院护理培训工作主要通过院内集中培训、科室分散教育、个人自学等形式开展,形成了拟定培训计划、完善培训内容、明确时间节点、组织考核总结的固定模式,培训力度、深度与广度相对滞后,对培训计划的实用性、内容的完整性、考核的严肃性缺乏科学论证与有效监管。培训机制不完善,培训计划不科学,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打折扣、走过场、摆花架子现象突出。同时,医院地处边疆,外请专家及外出培训机会较少,没有外来护理文化的冲击与碰撞,护理工作难以在创新方面有所建树。
1.4护理记录不详实
医院等级评审发现,护理记录普通存在“三不”现象:一是护理记录不全面。患者入院时的宣教记录不全面;入住外科并发多种内科疾病的患者,内科要求护理的记录不全面;护理复合伤患者的多部位疾病时,往往避重就轻,对部位数量、大小、深度等记录不全面。二是护理记录不及时。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时,护理记录不能按照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h内完成,责任心不强,采取回顾性方式记录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护理记录不客观。对一些不能进行主观性描述的护理记录,不能用客观事实去描述与记录,客观性的护理记录过于含糊、不真实。如记录术后排尿,往往只写小便自解,没有对时间间隔、尿液量、尿液颜色等作真实、客观记录。
1.5监督能力不到位
医院虽成立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各科室有质控小组,每月底进行护理大查房,每天由值班护士长夜查房,但查房与质控工作质量不高,对科室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不能主动发现,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护理质量、工作能力,没能进行及时督导和指导,导致规章制度难落实,监督管理难深入,从而阻碍了护理工作全面、持续、高效的发展。
2评审对护理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
2.1健全完善制度,坚持从严管理
评审结束后,护理部针对部分规章制度不全面、不实用的情况,及时进行梳理,组织管理与技术骨干队伍补充、修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各项应急预案。把重新修订完善后的规章制度及时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平台予以执行,坚持从严管理队伍,强化护理管理内涵建设。并根据评审标准和临床实际,修订完善了护理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在对护理单元的绩效考核中,启动一票否决项目和动态重点指标管理,推进了护理团队管理由末端向环节、由重点向随机、由主观向客观方向转变,有效克服了以往凭经验管理、问题管理的弊端与短板。
2.2规范工作流程,注重细节把控
依托医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平台,加强了对护理工作细节的把控,进一步细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目标及措施,规范了各专科护理操作常规及并发症预防护理流程;制定了83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注重护理文书记录的规范性、及时性与真实性,采取统一文书记录、统一编号管理、统一定点存放模式,把护理工作流程标准化,使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一个规范、标准的工作程序。
2.3完善人员配置,稳定护理队伍
医院重新对护理人员编制进行了核定,对护理人员岗位进行重新调整,保证了在临床一线的护理队伍人员配置达到95%,医院床护比由原来的1∶0.31提高到了1∶0.43。医院广泛开展交流谈心活动,摸清护理队伍人员结构现状、护理人员工作需求及兴趣爱好,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充分满足护士的合理心理需求,每年“5•12”护士节进行优秀护士及优质护理先进个人评选,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加强专业理论及技能培训,每年举行护理技能操作比武,增强护士自信心,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积极组织文艺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啦啦操比赛等,使护士有机会展示自己,释放内心压力,并尽可能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使护士能愉快地完成工作,从而保证工作质量。
2.4完善服务体系,追求质量效率
医院完善了健康咨询服务、技术支撑服务与护理专业评价体系,每月开展一次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及时跟进,持续改进护理服务工作作风;每季度开展一次伤病员座谈会,广泛听取对护理服务工作意见建议;每半年开展一次护理服务大检查,及时查漏补缺;每年开展一次护理服务专题总结表彰会,褒奖优者,鞭策后进。通过开展微笑服务、亲情服务与人文关怀活动,深化了护理温馨服务与护理优质服务内涵,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已成为提升医院社会与经济效益的重要砝码。
3体会
篇6
【关键词】健身腰鼓 天津市 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西方国家的很多体育项目开始传入中国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如跆拳道、肚皮舞、健美操、啦啦操等。在这些丰富的项目中,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发展相对缓慢。健身腰鼓是在全民健身纲要指导下,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身新形式新内容的极大需求,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遵循科学健身原理,经过反复研究,专家论证而大力推出的群众健身项目。腰鼓是一种民间的群众娱乐活动,又是一种传统的民族民间体育运动,在近千年的传承当中,深受不同层次的人群喜爱,并且适用于国人健身。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天津市健身腰鼓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健身腰鼓的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 实证分析法 访谈法
3. 研究内容
3.1传统腰鼓的历史渊源
古人每年都会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来以此表达对上天的恩情,感恩一年的好收成并祈求来年的平安无事。而腰鼓由于其独有的威武气势和流传的广泛性也逐渐被列入了这一大型活动之中,成为了祭祀的重要的一个过程。
3.2健身腰鼓的发展历史
健身腰鼓是一个集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一种新兴体育健身项目,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腰鼓衍生而来的,它正以欢快的节奏,简易的动作、伴着热闹的气氛呈现在广大市民的面前来。健身腰鼓的发展历史虽然不是很长,但根据它独有的特定,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一定会受到更多群众的喜爱。
3.3健身腰鼓的发展演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经济实力和国民素质也相对提高,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体育项目又重新脱颖而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腰鼓,也成了重要的发展对象。腰鼓运动简单易懂,不太受天气、场地、器材等外界因素的限制,所以练习起来较为方便。健身腰鼓贴切生活,互动较多生动有趣,不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还可以让练习人员保持高度的热情。说到健身腰鼓的音乐那更是节奏鲜明、振奋人心,激发人们心中的昂扬之情。
4.结果与分析
4.1 健身腰鼓的推广价值
健身腰鼓能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优秀中国民间文化,具有健身价值和传承价值,健身腰鼓还具有娱乐价值、表演价值,审美价值。
4.2 天津市健身腰鼓的开展现状
在随机调查的100名受访者中,其中参与过健身腰鼓的人数的38%,没有参与健身腰鼓锻炼的占总人数的62%。从数据中可以得出天津市健身腰鼓普及程度不高,还处于推广阶段。
4.2.1群众对健身腰鼓的认知及兴趣
经过调查和实地访谈,群众对腰鼓的印象都还停留在传统豪放的西北安塞腰鼓,对新兴的健身腰鼓并不是很熟悉,了解健身腰鼓的群众都是通过周围的健身腰鼓爱好者才接触了这项运动,群众认为健身腰鼓是一个很好的团体活动,练习健身腰鼓能够提高集体意识,增强队员间合作、协助能力。
4.2.2 参与锻炼的群体特征及规模
健身腰鼓是我国老百姓脍炙人口的民间传统艺术健身项目,参加的群体以中老年人居多,尤其是退休人员,大多都是在早年受传统腰鼓的影响下开始进行现代健身腰鼓的运动。经过调查和实地访谈,发现天津市的健身腰鼓普及和推广力度一般,所以锻炼人群的规模不算大。
4.2.3锻炼形式与内容
目前我市健身腰鼓的锻炼形式与群体锻炼为主,内容都是在传统腰鼓上经过修改进行的,国家体育总局也推出了一系列腰鼓套路,丰富健身腰鼓的教材。健身腰鼓也容易掌握,让市民简单易懂,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4.2.4天津市健身腰鼓指导员的职业素养
健身腰鼓的参与人群在不断扩大,腰鼓队伍迅速产生了膨胀现象,每年参加腰鼓比赛队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比赛成绩不能达到最佳的分数状态。据此现状总结是因为他们缺乏专业的腰鼓指导教练。
4.3 组织开展形式
随着健身腰鼓的普及与范围日益扩大,对健身腰鼓队伍的管理和技术改造需逐步加强重视,这不仅成为了健身腰鼓组织的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健身腰鼓相对于传统腰鼓来说一再的降低了技术难度,更便于普及和推广,但是健身腰鼓在创新发展的同时,不能丢弃了传统腰鼓的技巧,而要在发展的基础上保留传统技术动作,以保持它的独特艺术魅力不被磨灭;既要把腰鼓的传统技术体现出来,又要体现出时代特色,让健身腰鼓在不断认识、改进和发展中更加丰富多彩。
4.4制约健身腰鼓在我市推广发展的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影响腰鼓在天津市推广有很多,其中运动项目自身的特点、缺少组织和管理、缺少专业指导等因素占主要,其次是经济因素和场地限制。归根结底还是政府重视不大,宣传力度小,市民不能很好的了解健身腰鼓相关知识,导致运动项目的普及效果不是很好。
5.结论
健身腰鼓在天津市的普及推广程度不是很好,市民对健身腰鼓的了解程度不高,学习健身腰鼓的途径较为单一,大多数健身腰鼓指导者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队伍缺乏专业指导,因此整体练习水平不高;参与健身腰鼓的人群集中在老年群体,大多为退休人员,活动场地多在公共性体育场地;影响天津市健身腰鼓推广的主要因素是缺少组织管理和专业指导,对项目宣传和推广不够。
【参考文献】
[1]赵冬刚.安塞腰鼓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性[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4).
[2]朱秀芳.安塞腰鼓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赣州师范学院报,2007.(4).
[3]郑婕.健身腰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7).
篇7
体育组的档案管理就是对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归档、好有一系类体育组的相关工作。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体育活动总结,请笑纳!
体育活动总结1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身体健康水平,以此促进学校校风、学风更加健康地发展,我校在__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中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用制度保证__体育活动顺利实施
为了保证学生__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__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体育老师为副组长,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组成的__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并且细化了各自的职责和具体要求。学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以及相应的活动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
二、打造健康文化,传播健康理念,用理念引领阳关体育活动开展
为使每一位师生都能自觉地参加到阳关体育活动中来,充分享受运动带给生命的快乐。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大力宣传阳关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让“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特别注意开展丰富的教师体育娱乐活动,用教室带动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以此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__体育活动中。
三、强化规范管理,丰富活动内容,用内容彰显__体育活动的魅力
1、我校严格落实常规的要求,认真执行课程计划,真正做到了开齐、开足、开好每节体育课,确保全体师生每天体育活动不少于一小时。
杜绝了挤占体育课时的现象。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按计划参加体育活动。
2、精心设计安排大课间活动,突出特色。
目前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调动、正和现有资源,利用大课间开展以空竹项目进行锻炼,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锻炼。活动过程中,班主任积极配合做好学生的运动辅导及安全监护,确保每天的锻炼安全、有序、高效。
四、遵循科学规律,明确活动主题,用主题催动__体育活动的全面发展
为使我校__体育活动科学有序的进行,我们按照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推行__体育主题月活动,如冬季__长跑、冬季三项运动和拔河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提高了锻炼质量,同时也拍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总之,通过系列__体育活动,我校广大师生深深地体会到了“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的内涵,进一步树立了全民体育、天天锻炼、终身锻炼的意识。__体育活动不仅有力地促进我校体育工作,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磨练了学生的意志,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体育活动总结2本学期,我校的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诸位老师的配合下,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开展得十分成功。
首先,我们辅导教师思想一致,积极参与教改,认真钻研业务,人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工作塌实能干,不等不靠,任劳任怨。
其次,在开展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中,我们做到:学期初根据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制订出科学地、切实可行地教学计划。在训练中因材施教、因人因地而宜,科学地训练队员,使学生的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许多。另外,我们除了坚持正常的训练时间外,有时还牺牲个人的节假日。为了更好的训练学生,我们和学生达成一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树立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勇敢、坚强、不怕苦不怕累、奋力拼搏,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同时,我们还细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他们的反常现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由于我们教师在训练中身先士卒,训练效果立竿见影,十分显著。
此外,我们还成功地举行了校长跑运动会。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本期我们所带领的队员在参加全镇举行的小篮球和冬季长跑运动会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四位长跑运动员有两位代表镇里参加了全县的冬季长跑运动会,并为县体校输送了一批苗子队员。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再接再厉,扬长避短,乘胜前进!
一学期的时间又过去了,这一学期我们的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有序的在双周四下午第四节课开展活动。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喜悦,学生们在活动中让我们看到他们的另一面。现将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天真、活泼好动,很喜欢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要利用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有利时机,为学生身心的发展打好基矗通过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体力,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优良品德,陶冶美的情操。
二、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的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使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另外,活动内容全面、具体,教师提前备课,活动时扎实有效。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掌握较快,每次都达到了较好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一定发展。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1、内容多样化。
本学期主要以任务完成型完成,还有集体活动型,教师讲解型。任务完成型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问题能力,集体活动型可以集中全组学生的智慧,使问题的解决更灵活、更全面。
2、针对性教育。
活动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发挥他们的长处,补足他们的短处,教师要分类指导,指定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活动有时比较缺少目的性,学生不知如何学习。以后要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和管理学生,要形成正规的管理模式,制定良好的纪律来规范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我会继续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在首位。为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更好的园地。
体育活动总结3时光飞逝,转眼一个学期即将结束,院学生会的工作马上就要全面结束了,让我们不得不叹息时间的无情,美好的时光在稍不留意间就悄悄溜走,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学院学生会各部门都开展了各种活动,我们大学部在这一学期中也开展了各种活动和工作,下面我就本部门本学期开展的活动和工作进行简单的总结。希望可以总结出我们工作中的优点和弊端,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我们学院大学部开展了纳新工作,这次的纳新有很多的大一新生报名,通过初试和复试,选出了九位相对优秀的干事,为大学部吸收了新鲜的血液,更有利于大学部的发展。而我也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融入了体育部这个大家庭。紧接着,我们体育部各方面的工作就逐渐展开了……
不久后,我们迎来了第一个“挑战”——“新生杯”篮球赛。我们负责去各班宣传和发报名表。作为大一新生,初来乍到的,这的确是一个挑战。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去宣传。总算,第一份工作做了下来。虽然最后我们学院的球队都没有出线,但是毕竟,大家都争取过,都拼过,而且我们也学到了很多,这就够了。
“新生杯”篮球赛结束后,就要准备运动会的事儿了。同样,这也需要我们去宣传报名,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们就不再那么拘谨了。因为学院报名的人数很多,但运动会限定的名额又有限,所以我们又开展了运动员的选拔工作。之后就是忙着运动员陪练的事儿了。运动会的时候,每个学院在运动会入场时都需要一个方阵,而我又是方阵的一员,所以,每天还必须抽出两个小时去训练方阵。期间,我还参加了定向比赛。
在这同时,又进行了“新生杯”排球赛,从运动员的选拔、训练到比赛,又是一段忙碌的时间。而我又是男子排球队的领队,要安排和通知队员训练,而且每场比赛都必须到场。有时候实在抽不了身,就只能请同学帮忙。在这方面,我们体育部的柳静同学帮了很大的忙,我真的非常感谢她。更加令人激动的是,虽然困难重重,不过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取得了“新生杯”排球赛的冠军,我为我们的运动员骄傲。
而后,期待已久的大学第一次运动会来了。因为我们平时方阵训练的很多,所以我们学院进场的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开幕式后,我们就忙着陪运动员去检录,让他们能及时的到达比赛场地参加比赛,为学院,同时也为自己争取荣誉。经过这次运动会,我看到了一个团结向上的公管,哪里有我们的运动员,哪里就有我们公管的呐喊声。最后,我们取得了女子组第四名的好成绩。不过,这次运动会也让我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有一点慌乱。不过有了这次经验,我相信,下次我们一定会准备的更加充分,进展也将更加顺利。
运动会后,为增进各部门间的联系,我们与生活部进行了联谊活动,在我们享受快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强了部门间的友谊,也为以后各部门开展活动奠定了基础。
然后,我们就着手组织“公管杯”的各项赛事和“女生杯”篮球赛了。我负责的是“女生杯”篮球赛。同时兼任“女生杯”篮球赛啦啦队队长以及做好必要的后勤工作。在开展公“公管杯”各项赛事时,我也有到场帮忙,担任裁判的工作。但是,由于甲流的原因,“公管杯”篮球赛不得不推迟到下学期。
至此,学生会的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总的来说,这一学期里,体育部的工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进展的也比较顺利,不过不足之处我们还是要加以改进。比如我们在各项活动和赛事的宣传方面还可以更加到位,各部门间的联系可以更加紧密,在各方面人手的安排以及活动的前期工作上面可以更加的充分。我们也意识到,即使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离高素质的部门还有一定的差距,毕竟,体育部成员工作经验都还不够丰富,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坚持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一定能取的更大的进步。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体育部大体的工作也就这么多,虽不战果累累但却也有一定的成绩,不惊天动地却也实实在在,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做得更好,将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我也将一如既往的保持这份热情,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努力,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最后,我想说,我在体育部过的很愉快。
体育活动总结4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自己的收获是加深了对体育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意义的理解,成功的地方不多,但值得总结的是我对待工作的热情和时刻未改变的干劲,这也许是体育工作者的共同特点吧!
尽管我们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备较好,但我还是和本校的几位体育老师共同协商,尽可能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还有在教学内容上“因地制宜”设置一些简单跑、跳、双杠、单杠等组合型的游戏,通过快乐体育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训练的态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提高了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的体质。
教师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目的是要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或体育训练的态度。在过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只片面地对学生体质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型化的教学模式,使整堂体育课处于一个枯燥无味的情境当中,造成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逃避的心理,这也是传统的教学所带来的后果。快乐体育则需要体育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一切有益于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的手段,使学校体育更好地实施,以达到其目的。比如:中学生广播体操学生普遍感觉较枯燥,做操的兴趣不大。我就要求学生不在原地做操,不按老模式做,而是到某节操时变个队形,或变向或在行进中改变位置等。这样就会使一套广播操能有多种队形变换,能组成多种图案,在音乐节拍下做出各种精彩的广播体操动作。这样便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练习效果也就大不一样,使广播操以另一种新奇的形式展现出来。
教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如我在单足跳的练习中,可允许学生换一次脚,这样就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在上课方面:
1、按《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材,做到课前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
2、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以及每个教学环节前后,都要求学生做准备或放松活动练习。
3、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4、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5、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6、注意每堂课运动量曲线的预计,防止身体过渡疲劳。
7、积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领导和老师,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钻研教学大纲,努力地培养体育尖子,辅导差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总之,从这一学期的体育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较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体育训练,培养更多的体育优生就很艰难了。
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
最后,我在教学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体育活动总结5遥望回首,所有的意想历历在目。 我们感怀过去,我们期待着辉煌的明天……
回顾这一个学期的工作历程,有收获,有遗憾,有疲惫,有欢笑。今天我要把我想到的,经历的都写下,希望能对我们体育部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弹指一挥间一个学期过去了,这学期的工作基本上已接近尾声。回顾这学期,我们机械系学生会体育部在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与广大同学积极协作,顺利走过了它第一段旅程。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体育部的目标与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尽我们的全力,办好各项体育活动。积极认真的贯彻学校的各项政策方针、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紧密围绕学校的学生工作,在学风建设、制度建设、文体活动、日常管理等诸多方面,都积极开展了各项工作,不仅加强了自身建设,而且不断的进行自我超越,为同学构筑了一个服务他人、锻炼自己的舞台,为了学校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在系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在广大同学大力支持与鼎力协助下,经过全体学生干部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体育部完成了学期初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就对本学期本届学生会体育部的工作做一小结。
一、日常活动
1.正常组织早操、早点名。
早操口号、跑操质量、跑操流畅程度、队列纪律不断提高。
2.按时召开体育部例会,不断改进和完善体育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体育部组织以及参与的活动
九月里,我系成功的举办了“金鹰杯”辩论赛。在此期间进行了参赛队《以班级为单位》、和主持人的报名、并且进行了培训,拉拉队组织、后勤服务等工作,保证了比赛的正常有序进行。
十月里,学校举办了 “迎新杯”篮球赛。在此期间进行了队员报名、拉拉队组织、后勤服务等工作,保证了比赛的正常有序进行。
此次活动活跃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好的团结全系师生,增强我系师生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学生体质。
在这几场比赛中,经过多场对决,队员们在场上顽强拼搏,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把永不言弃的精神贯穿了比赛的始终,克服了赛程紧密等各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比赛任务。
总之,在这个学期的工作中,我部所有成员合力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不断改善我部的工作。成员在组织同学参赛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自身修养、增强了个人素质,锻炼了自我能力,努力服务于同学,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在体育部成长起来。我们培养了这样品质:
一、众志成城,精诚团结
二、努力学习,争做楷模
三、积极肯干,吃苦在前
四、服务同学,甘于奉献
五、大胆创新,打造平台
精诚合作,各方联系,周密安排,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十足的努力投入其中,无论是从过程还是结果来看,我们都有所收获。我们会继续发扬风格,克服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续前进。
在本学期的所有赛事中,我系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体现了我系同学的团结一致,发扬了机械系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经过这次的,希望我部门全体成员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励以后的工作做的更好.
所以,我们更需要为每项赛事制定好详细的计划,做好充分准备,积极组织训练,根据比赛现场的环境及时作出应变,事后积极总结经验,写好总结,为下一次的比赛积累经验。下一学期,我部会一如既往的为全系师生举行各种体育运动,为丰富大学活多献一份计,多出一分力。
我认为我们应该立足我系特色,开拓创新,开展一系列有特色的活动。比如,阳光体育知识竞赛。.由我部组织十人进行知识问卷.让我们认识了自身体育知识的不足,明确了弥补方向.
展望未来我们会不断努力,共同进步,更好的去配合和推进我们系学生会工作的顺利发展,并使我系的学生活动越办越精彩。
篇8
1.1护理记录不详实
医院等级评审发现,护理记录普通存在“三不”现象:一是护理记录不全面。患者入院时的宣教记录不全面;入住外科并发多种内科疾病的患者,内科要求护理的记录不全面;护理复合伤患者的多部位疾病时,往往避重就轻,对部位数量、大小、深度等记录不全面。二是护理记录不及时。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时,护理记录不能按照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h内完成,责任心不强,采取回顾性方式记录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护理记录不客观。对一些不能进行主观性描述的护理记录,不能用客观事实去描述与记录,客观性的护理记录过于含糊、不真实。如记录术后排尿,往往只写小便自解,没有对时间间隔、尿液量、尿液颜色等作真实、客观记录。
1.2监督能力不到位
医院虽成立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各科室有质控小组,每月底进行护理大查房,每天由值班护士长夜查房,但查房与质控工作质量不高,对科室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不能主动发现,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护理质量、工作能力,没能进行及时督导和指导,导致规章制度难落实,监督管理难深入,从而阻碍了护理工作全面、持续、高效的发展。
2评审对护理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
2.1健全完善制度,坚持从严管理
评审结束后,护理部针对部分规章制度不全面、不实用的情况,及时进行梳理,组织管理与技术骨干队伍补充、修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各项应急预案。把重新修订完善后的规章制度及时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平台予以执行,坚持从严管理队伍,强化护理管理内涵建设。并根据评审标准和临床实际,修订完善了护理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在对护理单元的绩效考核中,启动一票否决项目和动态重点指标管理[2],推进了护理团队管理由末端向环节、由重点向随机、由主观向客观方向转变,有效克服了以往凭经验管理、问题管理的弊端与短板[3]。
2.2规范工作流程,注重细节把控
依托医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平台,加强了对护理工作细节的把控,进一步细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目标及措施,规范了各专科护理操作常规及并发症预防护理流程;制定了83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注重护理文书记录的规范性、及时性与真实性,采取统一文书记录、统一编号管理、统一定点存放模式,把护理工作流程标准化,使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一个规范、标准的工作程序。
2.3完善人员配置,稳定护理队伍
医院重新对护理人员编制进行了核定,对护理人员岗位进行重新调整,保证了在临床一线的护理队伍人员配置达到95%,医院床护比由原来的1∶0.31提高到了1∶0.43。医院广泛开展交流谈心活动,摸清护理队伍人员结构现状、护理人员工作需求及兴趣爱好,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充分满足护士的合理心理需求,每年“5•12”护士节进行优秀护士及优质护理先进个人评选,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加强专业理论及技能培训,每年举行护理技能操作比武,增强护士自信心,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积极组织文艺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啦啦操比赛等,使护士有机会展示自己,释放内心压力,并尽可能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使护士能愉快地完成工作,从而保证工作质量。
2.4完善服务体系,追求质量效率
医院完善了健康咨询服务、技术支撑服务与护理专业评价体系,每月开展一次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及时跟进,持续改进护理服务工作作风;每季度开展一次伤病员座谈会,广泛听取对护理服务工作意见建议;每半年开展一次护理服务大检查,及时查漏补缺;每年开展一次护理服务专题总结表彰会,褒奖优者,鞭策后进。通过开展微笑服务、亲情服务与人文关怀活动,深化了护理温馨服务与护理优质服务内涵,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已成为提升影响医院社会与经济效益的重要砝码。
3体会
篇9
一、主要工作与成绩
1、开展“职业规划” 讲座和职业规划大赛。通过召开团总支大会做《大学三年四年定位与规划》、《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等讲座,提倡以职业目标为中心作为职业与就业规划,强化就业中心意识。要求每个同学利用假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然后进行个别指导,通过举办职业规划大赛团总支初赛检验和交流规划心得,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认清职业方向,树立就业目标,重点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2、常抓学风建设。落实上学年制定的各团总支和各支部学风建设行动方案和具体计划。学风良好,英语本科支部的平均绩点为3点多;国贸专业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52.6%;软件工程支部四级一次通过率约80%;英语本科专业专业四级一次通过率达100%,等等。
3、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工作。新生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明确成才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做好人生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以往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难点问题的思考,结合当前学校发展形势和中心工作,我积极探索,在06级进行新生教育创新试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今年又在08级新生进一步试验和改进,以“适应,共性”为中心,实现在主体、内容、形式、方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08级国际贸易专业目前情况适应很好,学风优良,班级凝聚力很强。
4、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就业讲座、个别谈心、简历修改、就业技巧博文、组织参加招聘会等方式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5、学年评优工作和国家“三金”评定工作。评定奖学金、助学金上,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初评公示、复评公示、确定公示三重把关,保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争取将国家、学校的每一项政策切实的落实到最需要的贫困生手中。对有问题的同学一一进行民主评议,对个别同学进行个别谈心,稳定情绪,最终评出真正优秀和符合条件的同学。
6、干部选拔、培养与任用工作。我在新生入学后一个多月里的工作重心是选拔和培养好第一届团支部、班委、学生管委会和团总支委员。大一通过助理班主任的了解,选择有班干经验的二至三人担任各班临时负责人或叫做召集人。军训期过后,进行团支部、班委、学生管委会和团总支委员干部选举,制定《团总支、学生会选举办法与运作架构》,按照规定组织、选举、确定学生管委会和团总支委员成员,形成06、07与08级的帮传带工作团队。干部确定后,与经管系第二团总支和计算机系第五团总支联合举办了“干部意识”、“干部心理”、“干部工作技巧”等培训讲座,对全部干部进行正规培训,明确职责,责任到位,对学习、工作方法、干部素质等提出要求。
7、08级特色团日活动。081举行了以“呼唤人性的回归”为主题的特色团日活动,通过这次团日活动,不但提高了支部成员对时事的了解和认识,而且也增强了本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082班举行了主题为“爱の家”特色团日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不但表达了同学们的“知恩、感恩、报恩“之心,更促进了团支部的凝聚力。
8、利用网络和飞信拓展师生交流平台。开通qq群、博客、飞信等,与学生进行非面对面的非实时的交流,开展重大措施的吹风会、重要信息的通报和学生关注的问题的探讨等,由于不是面对面,学生敢于直言说出心里话,效果很好
9、通过聚餐制度,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我利用每天中午与一个学生宿舍一起在饭堂吃饭的机会,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重大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大会重要议题和素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10、继续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其中有中韩交换生(卢志轮)、中美交流生(卢慧冰、周丹丹、郭钊如),参加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服务(郭钊如),奥运啦啦操(陈雅琪),创业设计大赛(黄新毅),春运广州火车站志愿者(黄杏贤),英俱理事长(项依凡、周婉倪、蔡天涛),职协副会长(梁宜锋),动漫社社长(黎菲菲),70%的同学参加了社团活动。
11、切实开展特色党支部建设活动,加快入党积极分子、入党推优与党员发展工作。我支部“一二三四五工程”特色党支部活动获得华南师范大学党建工作创新成果奖。大二下学期是发展党员的攻坚阶段,根据党委要求,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大力发展学生党员。10年发展党员四批,共62人。 1
12、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研项目。校级项目:章金淳的《广州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就业率的调查研究》,院级:谢秀萍的《英诗汉译的可译度研究》,指导校区科研立项课题06金融的张嘉琪《80后爱国思想及其表现行为的调查 -----以广州地区的80后为例》,软件工程专业吴浩然等人的项目入选学校挑战杯作品。
13、组织同学积极参加校内的各项活动和比赛。开展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第二十届学生科技学术节之诗文朗诵大赛和读书报告会的初赛活动,组织首届商务谈判大赛,组织南海校区篮球赛、羽毛球比赛,组织同学们参与第二届舍歌挑战赛和第五届diy制作大赛,首届职业形象大赛和演讲答辩赛等。各支部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秋游活动、圣诞活动等等,同学们积极参加校内的各项活动和比赛,为团总支赢得了不少的荣誉,同时展示了同学们的才能,更激励了同学们再一次参加活动和比赛的热情。其中团总支获第二届宿舍公寓文化节优秀组织奖,范小旦同学荣获校区首届职业形象大赛季军,吴海阳等同学获演讲答辩赛三等奖。
14、开通了“大学生成长互助坊”博客和就业互助五个q群,构建思想和精神家园。利用网络和飞信拓展师生交流平台,除了利用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新生教育外,还开通qq群、博客、飞信等,与学生进行非面对面的非实时的交流,开展重大措施的吹风会、重要信息的通报和学生关注的问题的探讨等,由于不是面对面,学生敢于直言说出心里话,效果很好。特别是本学期我开通了“大学生成长互助坊”博客,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大学,到底读什么”、“大学,究竟什么读”等一系列专题,对近期出现的问题和热点也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的参与面很广,积极性也很高,这个博客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精神家园,每天上我的博客成为一种习惯。就业互助五个q群开通当天就有500多名毕业生申请加入,经常在上面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资料,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思想工作和顺利就业。
我个人也通过与学生探讨问题,深入思考和研究发表了《论辅导员队伍管理模式的创新》、《试论辅导员的管理素质》、《论仪式教育与学风建设》、《浅谈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价值理性的追求与人文关怀的回归——对辅导员量化考核问题的合理性反思与探讨》等五篇学术论文。[nextpage]
二、工作创新与工作体会
1、在教育主体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工作组调整契机,调动和发挥了06、07与08级新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教育内容上,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拓展相结合,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相结合,大学适应教育与大学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精神传承相结合。引导学生“以职业目标为导向,以构建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对自己的大学规划和人生目标进行深入、广泛的思考,加强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激发学习动力为之奋斗。
3、教育形式上,既利用现代化信息传媒手段,以声、图、文并茂的形式,又保留传统的面对面的谈话式、互动式交流方式进行教育引导。特别是本学期我在新浪、网易、百度空间上开通了“大学生成长互助坊”博客和就业互助q群,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大学,到底读什么”、“大学,究竟什么读”、“如何获得幸福”、“就业心态”等一系列专题,对近期出现的问题和热点也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的参与面很广,积极性也很高,这个博客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精神家园,每天上我的博客成为一种习惯,博客开通三个月点击数达XX0多点,日点击高峰时达1000多点。
二是保留传统的交流方式,通过班会制度和聚餐制度,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我利用每天中午与一个学生宿舍一起在饭堂吃饭的机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重大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大会重要议题和素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篇10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培养;团队精神
一、团队和团队精神
团队是一个为实现共同目标或完成共同任务而紧密结合、相互高度依赖的组织。团队精神是一种集体意识,是团队所有成员都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是高绩效团队中的灵魂。简单来说,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协调意识“三识”的综合体。反映团队成员的士气,是团队所有成员价值观与理想信念的基石,是凝聚团队力量,促进团队进步的内在力量。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每个成员的兴趣和成就,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目的是最大程度发挥团队的潜在能量。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好虎架不住群狼”、“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这些世代相传、众所周知的都说明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的必要性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多数家中一个孩子,大部分娇生惯养,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或做买卖,导致有的学生家教欠缺、个性较强,表现在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存在着责任感不强、组织纪律性差、承受能力弱、团队合作精神较差等问题,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很难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不受企业欢迎。
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是21世纪的人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对企业中的员工来说尤其非常重要。当今社会,个人能力确实很重要,但集体的力量更是无穷的,团队合作往往能激发出团体不可思议的潜力,集体协作干出的成果往往能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正所谓“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一直以来,各行各业对自己的组织的团队精神都越来越重视。一些知名企业在选拔精英时必不可少的一个要求就是被选对象必须具有团队精神,这一精神要比其他素质都重要。但凡团队精神好的团队,领导层与员工都能众志成城、克服困难,兢兢业业地勤奋工作,完成好各项任务。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将成为企业的员工,更需要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到一个新的集体,只有热爱这个集体,心属于这个团队,行动上以大局为重,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为这个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职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主要途径
高职体育教学基本上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最后阶段的学校体育教育,是衔接社会体育的桥梁,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职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除完成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任务外,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体育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渗透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是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加强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集体性是体育课区别于其它课的一个显著特征。体育教学如果抛开了集体,体育教学的绝大多数内容将不复存在。
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如站队、齐步、跑步、做操、做游戏等都需要整齐,要求必须有集体意识,一个同学站歪了、走错了、跑快跑慢了、做操做不齐都影响全班整体效果。尤其在教学比赛中更能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年轻的学生们好胜心都很强,比赛中也很在乎输赢,引导他们用集体力量和智慧去赢得比赛。如我们北方高职院校的学生最喜爱的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运动项目是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众所周知,不管篮足排哪项球类运动在比赛中集体配合都是非常重要的,单凭一两个球星的表演是赢不了比赛的,恰恰相反,如果球星单独表演过多还可能调动不起本队球员的积极性,而导致比赛的失败。即使可以单打的乒乓球和羽毛球也有双打配合,双打时特别需要两个队员的默契配合,就是单打时也离不开教练和队友平时的教导和陪练以及比赛时的指导和鼓励。在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中,如拔河、接力等都可以适时地、很好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哪怕是没上场的啦啦队呐喊助威也要有组织的,团结一致的。因此,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特别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主要途径,是其它学科的学习所不能替代的。
四、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要体现在体育课的各个阶段,包括课后组织的体育活动中都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潜移默化地培养。
1.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学生面前起到榜样作用
教师也要不断总结经验,经常在一起交流讨论,及时学习新知识、新理念,讲案例。教师在学院组织的教工比赛中或上体育课与学生一起参与比赛等都要表现出团队精神。不要忽略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和准备活动时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要教育同学有集体观念,如果有一个同学迟到一分钟,那么四十个人的班级总共要浪费四十分钟。报数时一个同学报错,整排都要重报。做徒手操时有一个同学快了或慢了,整个队伍就不整齐了。
2.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游戏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1)分组背摔,。方法是背摔的人站在60公分的椅子上,下面有三对面对面站着双手互相扣着的男生接着做背摔的人。要求做背摔的人要充分信任下面接自己的队友,要放松、自然、舒展地倒下,要求接的队员精力集中,对摔下的队员负责。
(2)篮球运球。把一个班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方法是在离起点二十米处有个障碍物,按照一定规则运球绕过障碍物返回在起点处交给本组下一个队员,以此类推,哪个组在不犯规情况下用时最短,哪组获胜,用时最多一组为失败,每个队员做二十个俯卧撑。有的同学自己做时不很认真,懒惰,但一分组游戏就特别认真,为团队争光,自己全力以赴,尽最大努力。
(3)足球足弓射门。讲课前提好要求,规定比赛规则,分成两组,每组二十人,每人推射一次,每队选一名守门员,在对方队员射时守门,看谁进的多,进球多者获胜。输者背赢着走二十米。这样每节课都这样分组,这样同学们回去都非常刻苦地训练,争取自己不给团队抹黑,课后练习踝关节力量,练准确性。
3.有目的地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
体育活动和比赛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增进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了解,更能培育出具有团队精神的班集体。如我院每年十月份和十一月份都组织以系为单位的新生的男生篮球赛和女生排球赛,每年四五月份组织各系之间男生篮球女生排球赛,有的系里自己每年都组织纪念一二九,以班级为单位的绕操场两圈的接力赛等。在这些体育活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合作、团结拼搏,加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精神。
总之,体育教学对团队精神的培养有着非常优越的条件,很多运动项目都是以集体竞赛的方式出现的,体育游戏、课外活动更是培训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些项目的成功必须依赖每个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创新合作、统一行动,不断的灌输、磨练使学生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包括中学生在内的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种价值取向,其培养责任应当延伸至各行各业。既然中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那么,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利用体育教学的学科优势,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和企业及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卢俊,陈爱国.《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6(3):48-50.
[2]石建忠.《模拟团队训练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52-153.
[3]张富洪 《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