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12:0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客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素养,世界各国政府均把其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校教育教学变革的需要――在“创客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做”中进行的,需要做出具体的设计,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然后得出新的结论,再应用于探索创造中,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研究意义
前瞻性、推广性――“创客教育”有利于培养发现问题、鉴定问题、解决问题、自我指导、社会责任感、民主协商等能力。
实践性、指导性――在创客空间里,突破“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实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结合,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
创新性、探索性――“创客教育”所引发的课程内容改革,必然也会导致评价机制变革。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理论依据:做中学――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在制作中学习――建造主义。
政策依据: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三、核心概念界定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
创客培养――为希望成为创客的人提供一切条件,促使其顺利成为真正的创客。
模式――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
四、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比较多,从不同侧面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支持。但是,还没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就“中职学校创客培养模式”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本课题开展的“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培养模式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一)本研究的创新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 是较前沿的研究方向,有效促进学校教学变革。
(二)重要假设
中职创客培养模式与大学等创客培养模式应该是不一样的,当前还没有成熟的可供复制的中职创客培养模式,当前中职学校创客培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使更多中职生成为真正的创客,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满意度;培养一支基于“互联网+”的优秀“创客教育”师资队伍; 研究并开发出一批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教育”教学资源及教材; 研究并制定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众创空间建设标准及建设方案;研究并制定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培养方案。
(二)研究内容
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众创空间”建设实践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中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优秀“创客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教育”资源开发研究,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具有招生资格的普通中专、职业高中的创客培养方式、方法和途径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范围
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众创空间建设标准的制定。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主要思路
“调查研究、理清现状,构建模型、典型先导”。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九、研究计划及步骤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6年4-8月):酝酿、调查、论证,确定课题的申报,完成并提交申报材料。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8年5月): 学习培训、调查分析、实证研究、总结推广。
课题研究结题阶段(2018年6月―9月),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结题资料,申请结题。
成果推广阶段(2018年9月以后):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在中职学校进行推广。
十、预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研究报告、研究论文。
(二)使用去向:在CSSCI上发表5篇以上系列论文。
十一 、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建立组织: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出成果,成立专家顾问组、课题领导组、主研组,并建立完善课题研究责任制。
研究成员分工:姜迪辉负责课题领导、协调及经费保障,李云负责课题设计、制定开题报告、实施方案和研究报告,张建川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廖瑞兰负责成员的培训工作,李绪寨负责撰写阶段总结。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本课题经费预算20000元。
总之,我们将严格按照《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细则》的规定,认真做好课题的管理和研究工作,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参考文献:
篇2
在人们一贯的思维认识中,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有馆藏、图书借阅、参考咨询等内容。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图书馆中引用了一些新型技术,使图书馆用户的行为习惯正悄然发生改变。特别是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带动下,海量的共享知识通过开放的网络就能轻易获取,比方说讲座资料、视频、PPT课件、期刊文献等都可以借助主流引擎或者一些专业平台进行检索、下载、上传以及保存等操作,这就成了图书馆之外用户存取信息的新的方法手段。此外,很多公开课程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上课学习的目标。但是,一些个人的想法、灵感以及创新意识等,是无法在互联网上找寻的,高校的图书馆想要满足用户获取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就不得不进行业务功能方面的创新,不能再坚持旧的业务运作方式。寻求新的服务增长点就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变革的新兴命题。通过构建移动创客空间,就能很好地满足高校图书馆新业务功能方面的拓展与延伸,能够为用户提供经验交流、创意共享、协同合作和快速制造的平台,实现更接地气的服务模式。同时,现如今的高校图书馆内外部环境都已出现创新驱动、技术引领及深度信息化等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转型、升级与时展潮流相适应,是当代高校图书馆的理性选择。
1高校图书馆移动创客空间的概述与研究现状
11 移动创客空间概述
“创客空间”是这个时代的新兴产物,对行业拓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理解“创客空间”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创客”是新兴名词,是指将各种创新、创意转变成为现实的人,也可以理解为创意的实践者,他们努力付诸实际行动,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互联网时代,创客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是指利用开源软件以及互联网,把更多的意念转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其次,我们在理解“创客”含义的基础上再来理解“创客空间”一词,“创客空间”是指将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相互的合作、交流以及活动。相同的兴趣爱好主要是科学、技术、数码、艺术等方面的兴趣爱好,创客空间通常也被称为“黑客空间”,各用户能够一起自由分享自身各种知识与经验、软硬件相关知识等[1]。由于创客空间是时代的新兴产物,所以全球创客空间的数量还是十分有限的。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的创客空间只有1 000多个。我国首个创客空间是2010年9月在上海成立的,取名为“新车间”。到2014年为止,我国创客空间的数量为30个左右。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创客空间会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移动创客空间主要是指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使创客空间能够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服务。大多数成功的移动创客空间实例的应用,一直得到各用户的赞赏,所以这也能够表明人们对创建移动创客空间及开展相关创客活动的需求与兴趣。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是满足师生学习知识、经验交流以及成果分享等方面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也逐渐成为高校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为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产生提供了有利契机。
创客空间所重视的既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创造,又是目前文化走向及思维导向。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主要目的是为师生提供一个舒适沟通的创新平台及平等交流的平台。如果我们能将移动创客空间引入高校图书馆,必将不断扩展与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与服务体系,还可以为当下传统的高校图书馆转型注入新的活力。借助当前的创客空间平台,不但可以让众多创客设计的大批新设备与新技术实现较好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应,而且还有助于各类型的师生实现快速经验交流。
12 高校图书馆移动创客空间的研究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文献统计来源,截至2016年10月20日,以“图书馆”和“创客空间”作为共同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176条结果;而再用“高校图书馆”和“创客空间”作为主题词,检索结果仅有41条,这就表明我国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大多在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研究上面,针对高校图书馆如何构建创客空间的研究还很少,对于高校图书馆移动创客空间的构建研究更是廖寥无几。在这为数不多的相关高校图书馆创客研究理论中,学界研究的角度与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如马莉丽提到创客空间的概念,分析国内外创客空间建设现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的意义及方法[2];陈艺论述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建立“创客空间”的概况和相关建议,以及高校图书馆引入创客空间对学校教育的相关意义等[3];张亚君提到美国科学与工程图书馆开展创客空间实践成功的原因研究,同时分析了国内高校创客空间发展的现状,最后提出开展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的各种建议等[4]。
2高校图书馆移动创客空间的构建分析
高校图书馆移动创客空间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较强的工程项目。该项目的构建需要按照一般的步骤进行,主要包括前期的调研与准备、中期规划与部署、后期的总结与优化等三个步骤。在制定高校图书馆移动创客空间策略时,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构建移动创客空间的动机及其是否与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战略相契合;二是图书馆移动创客空间的创建是否得到在馆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工作人员是否愿意接受新的服务模式以及相关业务;三是构建移动创客空间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是否准备充足,是否能确保建成后的正常营运等等。上述问题都需要经过详细、认真仔细的调查与分析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实例研究还很少,所以可借鉴的研究理论方面的参考、文献非常少。我国移动创客空间的构建一般都要参考国外的相关研究理论成果以及参考文献来进行。国外相关学者指出创客空间的形式主要分为协作型、集中开发部署型和创业型等三种不同的模式[5]。首先,协作型创客空间在构建过程中,由于自身资源禀赋的不足,需要引入外部设备、资金等各类资源保证创客项目的可持续性,合作方在协议框架内实现项目的共建共享。其次,开发部署型创客空间一般是总分馆体系选择的构建方案,软件和硬件设施较好,便于资源的统筹协调和集中管理。最后,创业型创客空间最具挑战性,主要由独立团队全权负责项目的启动、运营和维护,并允许开展经营性业务[6]。通过上述对三种模式的简单分析,学界普遍认为,高校图书馆移动创客空间的构建应该选择协作型和开发部署型两种模式,二者结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取长补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方面的压力。下面对高校图书馆移?哟纯涂占涞墓菇ü?程进行分析。
21 载体与资源的选择
选择空间载体及配置相关资源设施是构建移动创客空间的首要任务[7]。空间载体的选择方案可以视创客项目的特点、社区成员的需求和高校图书馆的经费预算等情况而定,坚持安全性优先、兼顾实用性的原则,以便于运输、操控和置放为具体的遴选标准。移动创客空间与传统的固定创客空间有所不同,它会受到载重性能、空间大小等各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支持各式各样的不同类型的工具与机器设备。因此,高校图书馆策划团队的第一要务是确定适合于移动创客项目的软硬件设施及其配套资源,设备、工具引入或者采购一般应遵从小巧、轻便的原则。像体积以及重量比较大的台式锯、钻孔机等大型设备就不便于装配及移动。在国外的亚罗海得图书馆系统中,移动创客空间的构建设备主要包括3D打印机、画架、迷你iPad、灯箱、笔记本电脑、积木套件、电路板、麦克风、剪贴簿盒、缝纫机、单元电路组件、三脚架、闪存驱动器、摄像器材等等[8]。此外,还需要保持环境清洁与安全,容易产生废料、废屑及有害气体的设备、工具不宜引入,加装通风系统往往不太现实或可行性较低,因为这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而且只适用于较大的车载空间。
22 创客项目策划及组织
创客项目是构成整个移动式创客服务体系的核心要素,设备、工具等资源的引入是前置条件,但若不能成功策划、展演和组织好创客项目,将使前期工作功亏一篑[9]。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实施主体,需要统筹协调好各方力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制订个性化的移动创客项目实施方案。可以借鉴一下美国图书馆的各种实践案例,他们的移动创客项目各具特色。如:罗格斯大学图书馆已连续举办多届“可食用图书节”、节日贺卡制作和数字多项式方程比赛,并将预算、评奖、志愿服务和宣传视为四项核心任务。这些项目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并不需要太多的财力投入,也容易协调。蒙蒂塞洛高中移动创客项目由图书馆实习生主持,每个星期四他们都会带上移动创客箱子奔波于本地中学之间,为守候在图书馆的学生们提供创客项目。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图书馆的归属感,使图书馆员成为创客项目的协调员和促进者。伊隆大学移动创客空间团队利用社区聚会的机会,面向社区成员现场演示创客项目,社区为移动创客项目提供协调和赞助,在公寓大厅为学生提供真实体验,有助于提高创客项目的外部影响力和用户的现场体验感及其参与积极性。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两大要点:一是用户需求调研与分析,根据调研结果确定活动方案的立意、内容等核心要素;二是硬件、软件以及各类人员的配备,相关工作没有权威性或者标准化方案可供参考,策划人员需要根据项目的功能定位和用户反馈做出设计与优化。
23 安全保障及相关知识培训
安全对于创客活动来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高校图书馆应在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安全防护等方面执行严格的培训方案并提供操作引导、使用指南及必要的保障措施。在创客活动开始之前,所有参与者都必须经过安全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保持着装与穿戴规范,熟悉操作规则与流程,正确使用设备和工具,保持环境整洁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物归原位,尤其是要注意避免飞溅、灼烫、有害气体和金属切割,参与者在受伤或感到不适时要及时上报、就医。为避免发生意外并起到防范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员可在设备、工具上贴上安全小提示,提供个人安防设施,如面罩、护目镜、手套和耳塞等[10]。同时,由于创客活动的天然属性,高校图书馆还需要考虑到为正式的创客、导师、馆员以及其他参与者和重要的设备、工具购买保险,高校图书馆也可以要求参与者签订相关的免责协议。考虑到移动创客空间的特殊性,高校图书馆既要保证硬件资源在移动之后保持正常的可用状态,也要确保其在展演和放置时不会丢失,如选用车载工具,应当考虑安装GPS导航与定位系统,车门、车窗考虑使用透明的安全玻璃以便于可视化监管。
24 经费规划保障
高校移动创客空间的构建,经费是必须重点考虑的对象,它对项目的构建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实现高校图书馆移动创客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获取足够的项目启动资金及做好长期规划成为直接关系到项目构建成败的关键性因素[11]。移动创客空间有其特殊性,除了常规的启动成本、运营费用和收益外,必须考虑到运载工具在汽油、保养和维修上的开销,还需要将保险费用考虑进来。国外图书馆移动创客空间的构建都得到了相关部门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我国高校图书馆移动创客空间在创建时,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成熟经验与做法。比方说,美国的图书馆协会等专业组织在创客空间经费保障上提供了很大支持,同时社会力量也在资金供给方面提供很多帮助。
25 绩效评估及反馈
建立绩效评估及反馈机制是创客空间战略规划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而这对于移动式创客服务的调整、部署与优化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考核馆员工作业绩的参考标准。高校图书馆移动式创客服务绩效的评估方式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1)正式的评估方式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民意测验。为了获得实质性的及时反馈数据,问卷的内容设计应当尽量采用递进式量值,不宜简单地设置“是”与“否”等选项。另外,对校外少儿用户的家长或监护人进行访谈,是获得可靠反馈信息的另一有效途径,同时也能获得社会力量的有效支持。对这种课外活动的潜在支持更为正式的测量工具是技能阶梯评估法,即在创客活动前后两个阶段对参与者提出相同的问题,考察用户在参与创客活动后各项素质的成长水平[12]。2)非正式评估方式要相对灵活一些,实施主体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因地制宜的测量与评价工具。如在创客活动中对用户的交谈进行现场采访,提出跟进式的问题并做好笔记以便后期总结。为创客搭建在线沟通与交流平台也是接收反馈内容的方式。如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建立高校校园QQ讨论组、借助于朋友圈的用户交互机制等获得最真实的动态反馈信息,以促进移动创客活动的改进和完善。
篇3
“作为创客,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创新,利用互联网+,抛却旧有的服务模式,为顾客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服务。”8月13日,在六师、五家渠市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内,汽车保养创业项目的创客菜果果刚刚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和顾客达成线下上门保养汽车的服务意向。
进入2015年,大量“创客”群体出现并活跃在不同行业的各个领域,而由“创客”所代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然成为当下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活力引擎。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兵团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工作,坚持创业创新,在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更加注重解放社会创造力。7月29日,兵团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当前经济工作时重点指出,创业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兵团当前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要认真落实国家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形成新优势。
在兵团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经济发展方式由传统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兵团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推动兵团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让职工更加富裕
8月的清晨,天还未亮,四师六十二团职工姬建玲就早早地来到正在装修的门面房内,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从土地经营的旧圈跳出,看准团场的建设和发展,我选择了与团场发展息息相关的建材生意。现在,已有7名团场职工在我这里就业。”姬建玲说。
在四师六十二团,像姬建玲这样自主创业的职工比比皆是,他们将目光投向如何增收致富、如何拓展增收空间上,抢抓团场城镇发展机遇,纷纷投身于餐饮、建材、装修等行业,创业热情空前高涨。
同时,六十二团党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以加快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要路径,以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三年攻坚计划为抓手,不断拓宽增收渠道、优化收入结构、提高收入水平。通过制定严格的多元增收考核管理办法,选树致富能手、培育典型致富项目等方式,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职工的扶持,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引导更多职工实现从一产转移到二产、三产,促进职工多元、快速和持续增收。
作为兵团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缩影,四师六十二团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已经在兵团形成一种新的潮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兵团经济发展工作当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5年7月,兵团召开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工作总结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在总结表彰2014年度和去冬今春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工作,部署当前及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时,着重强调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为职工群众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加强创业培训,完善公共服务,在调动增收积极性和提高增收参与度上提档升级。
推动兵团经济发展,要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职工多元增收。围绕“三化”建设,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旅游、运输、家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和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和规范师、团劳务市场,为职工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托各类园区和职工创业园,集聚创业要素,发展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不断深化职工多渠道就业和多元增收。要鼓励职工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从事个体商贸、住宿餐饮、社区服务,拓展就业创业空间。要加强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发挥“访惠聚”工作组作用,帮助职工群众提升就业创业技能。
让“小微”放飞梦想
2015年3月2日,科技部召开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2015年,中国将迎来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各方面在研究、出台发展众创空间的措施和手段,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在之后的几个月时间内,兵团各师、市开始陆续尝试建立“创客”基地,六师、五家渠市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和十三师“红星创客基地”在兵团首次掀起创客潮流。
为创客搭建创业平台,创造“创客”经济,为兵团非公有制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六师、五家渠市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2000余平方米的办公区内,近百个工作岗位上坐满了年轻的创客,这群涌动着创新激情的年轻人,正在努力奋斗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放飞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电子商务具有创业门槛低、创业成本低、创业风险低的优势。六师、五家渠市大学生孵化基地旨在为广大创业青年提供优质的办公空间和经营管理、咨询等创业项目孵化服务,同时在融资渠道上为创业者提供帮助,多层次、全方位鼓励和支持青年创业。”五家渠青格达晋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展介绍说。
7月在十三师皇后天街商业中心广场成立的“红星创客基地”,成为十三师及哈密地区首个创客基地。
“红星创客基地”坚持“众创、众筹、众智、众赢”理念,充分发挥政策、产业、生态、服务等优势,与中盟房产并肩携手,倾力打造“红星创客”品牌,在大数据、大文化、大教育、大旅游、大餐饮、“互联网+”等重点领域,为创业创新人士搭建平台,着力将“红星创客基地”发展成为涵盖创业培训、创业引智、创业孵化、创业融资和创业服务的综合体,全力为大众构建一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由创客发动,带动非公有制“创客经济”,正在成为当下经济发展潮流中的新词。而由“创客”代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推动中小微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像“创客”团体类型的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重视抓好中小微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企业讲道德、重诚信、循法治、守契约,推动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创新文化,打造兵团人重诚信、重信誉、重质量的良好品牌,引导中小微企业把发展重点放在创业创新上。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中小微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职工就业增收致富结合起来,探索将面向团场和职工的兴边富民资金、扶贫资金和有关项目资金等作为国有资本金或职工投资,入股各类中小微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微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资金投放,保障金融服务需求。
同时,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把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建设纳入“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快制定和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商贸”、“互联网+金融”等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
让连队充满活力
近年来,随着兵团经济不断发展,为实现兵团特殊体制和市场机制相衔接,兵团积极探索发展连队经济。
走进五师八十四三连怪石峪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职工马军虎正忙着喂养黄粉虫,2012年,八十四团引进了拓普生物科技昆虫养殖产业项目,一些职工利用连队废弃住房发展这一项目。
近年来,合作社在原连队的宅基地上开展畜牧养殖,并配种红枣、开展育苗产业,吸引了像马军虎这样的大田转移劳动力和山区禁牧转移牧工近百户。在解决连队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同时,有效促进了连队经济的发展。
连队与职工共同出资、共同参与经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经济组织形式,使连队经济更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在为职工群众带来收益的同时,成为了兵团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成分。
积极探索发展连队经济,突破基层连队职工群众的发展瓶颈,依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立足实际探索发展连队经济,采取团连合办、连队和职工合办、连队和地方企业合办等形式,发展职工合作社、连队公司、连队企业等,积极挖掘和支持各类能人领办经济实体,从而增加连队积累、提高职工收入、增强连队活力,为连队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机会和条件,让连队党支部有更多资源、更大能力、更好条件开展工作、做好服务。
篇4
摘要: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是一项新兴事物,将逐渐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为此,文章从馆藏资源开发、业务模式创新与流程的软件开发、图书馆出版服务与开发、图书馆的创客空间服务、馆藏及读者信息数据发掘分析与智库服务、建立全国文创工作资源共享平台等方面着手构想如何开展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项目,以期使图书馆文创工作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10-0066-03
1背景
近日,文化部等4部委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已由国务院转发,就图书馆如何开展文创产品的开发工作给出了指导意见,对充分挖掘馆藏资源,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将会极大地促进图书馆文创工作的发展。这也要求图书馆集思广益,努力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文创项目。文创产品是指源自文化的产品设计思路,通过文化器物自身涵盖的丰富文化底蕴,加以整合、分析、设计、重构后,形成符合现代生活信息的形式,并探求产品使用后其对人们精神文明的提升与满足[1]。文创产品是图书馆文创产业的基础,能起到延伸图书馆服务职能的作用[2]。因此,图书馆文创产品的开发需要紧紧结合图书馆品牌、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资深图书馆员业务技能等要素,根据市场消费的需要,研发质量上乘的适合不同类型用户的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图书馆的工作。
2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项目
2.1馆藏资源开发
2.1.1馆藏资料整理。图书馆文创工作的实质是深入发掘馆藏资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明。因此,文创工作首先要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如:国图下属单位“国家典籍博物院”,其主要文创产品就是古籍资料整理,包括典藏与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华医藏,充分发掘馆藏;珍贵馆藏的礼品制作;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开发古籍修复方面的设备研发[3]。这些项目都是将馆藏资源加以整理、发掘,从而创造出新的馆藏资源衍生品。
2.1.2可以借助互联网+模式,大力加强馆藏的数字化建设。馆藏数字化不仅包括馆藏数字资源,还包括它的存储、管理服务系统。为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充分发挥馆藏的作用,图书馆可以将馆藏资源特别是古籍、地方文献类资源整理、分类,将其数字化,并且围绕文献内容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
2.1.3利用馆藏资源及业务技能进行深度开发。如:利用古籍修复人员的业务技能开办业务培训,增强修复能力,培养技能人才,可以在社会上的装帧修复市场寻找商机。又如:绘本阅读的延伸服务,可以在读者阅读的基础上开办兴趣培训班及学习辅导班。武汉图书馆成立的武汉图书馆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其学员按年龄层次、特征划分,主要分为对初高中生的语数外等文化课进行的课外辅导、在岗人员的职业技能、外语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培训、针对室内装潢、注册会计师、教师资格、影视动漫等职业培训班[4]。
2.1.4开展文化旅游。结合馆藏优势,图书馆可以选用不同方式来开发文化旅游。作为旅游行程的一部分,可以在图书馆设立地方文化资料室;在景点开办馆藏宣传点,介绍景点文化;公共图书馆拥有大量的阅读空间,可以供游客休息和阅览;创办特色的文化休闲旅行社,吸引高品质游客参与文化休闲游,打造一条独特的文化之旅。图书馆通过挖掘、整合和建设数字化旅游文献资源,提供给旅游行业及用户,既让显性知识得以增值,也让隐性知识得以挖掘,实现了知识的传播价值[5]。特别是针对各地都有图书馆的独特优势,可以建立图书馆文化旅游地区联盟,针对品质游客开展特色文化旅游业务联网服务,会有力地促进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2.2业务模式创新与流程的软件开发
2.2.1利用科技力量实现图书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是各试点单位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创新服务模式,同时开发相应的管理流通软件,如APP开发、微信服务等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并形成相应软件产品。创意离不开技术支撑,近年来图书馆在空间模式重构、框架模式搭建、技术资源整合、项目活动策划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图书馆创意服务的巨大潜力[6]。特别是互联网+为图书馆的文创服务提供了充足空间与无限可能,图书馆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创新服务模式,开发相应产品,既有利地帮助兄弟馆开展创新服务,又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2.2.2图书馆工作模式的创新是开发文创产品的重要来源方式。如:“大杭州中心馆―总分馆”模式的创新服务,以杭州图书馆为中心,区县(市)图书馆街道、社区三级图书馆为总分馆,统一调配文献资源,统一服务标准,运行效果大幅提升[7]]。这种工作模式的创新使原有配套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要加以改进升级,因此也给文创工作创造了机会。图书馆可以利用业务优势结合科技力量,开发适合新的工作模式的文创产品。
2.2.3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是深圳图书馆利用自身的业务技能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是为信息的数字化提供服务的优质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讲,除了馆藏开发、工作模式及相应软件、设备与创新是图书馆文创工作的重点,ILAS应属典型文创产品。又如:河南省图书馆采用互联网+思维,利用大数据分析,将图书馆采访工作流程的书目收集、整理、分类、剔除、书目排序等工序,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采访功能,研发出一套图书馆智能采访管理系统,能够减轻采访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省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及馆藏质量。该系统还可以完成馆配各项数据分析、他馆馆配对比、电子书纸电同步、院系专家及读者荐购、馆配商管理等服务功能,将科技力量与图书馆业务智能完美地结合起来,并形成新的文创产品。
田利: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项目的构想*2.3图书馆出版服务与开发
在20世纪早期,商务印书馆与它所创办的东方图书馆通过出书、藏书相辅相成成为馆社一体化的典范,是图书馆出版的雏形。另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依托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拥有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对馆藏资源重新发掘并加以整理出版,也成为馆社一体模式的典型。目前,很多图书馆已经将服务领域扩大到学术界,相当于承担了学术出版的工作,图书馆出版也会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创开发产品[8]。
2.3.1自出版。自出版是指作者在没有第三方出版商介入的情况下,利用电子图书平台自主出版图书或多媒体产品,也称为“原生电子书”[9]。图书馆自出版服务是指图书馆为作者在自出版的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图书馆自出版服务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书号问题、质量掌控问题、读者使用问题、营销问题等\[10\]。自出版虽然能够获得更多的报酬,但同时也意味着要经历图书出版的所有过程。而图书馆自出版服务是为了让作者能够专心写作,帮助其完成除了写作之外的其他出版工作。
2.3.2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出版。其方式包括建立开放存取资源的导航或整合平台如南开大学图书馆的开放获取资源导航、开放存取知识库出版如北京大学期刊网与清华大学机构知识库、开放存取期刊出版如《知识管理论坛》、资助开放存取出版如高能物理期刊开放出版计划(Sponsoring Consortium for Open Access Publishing in Particle Physics,简称SCOAP3)、指导开放存取出版如清华大学机构库的开放存取政策等\[11\],为文创工作参与图书馆出版服务与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2.4图书馆的创客空间服务
创客空间与图书馆具有内在的战略相关性,能够促进图书馆功能转型与角色重塑。图书馆发展创客空间应该践行坚持公益、体现平等、量力而行和旨在创新教育等原则\[12\]。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规划与实施策略主要包括空间选址与设计、经费预算与管理、政策法规与协议、馆员与用户培训、安全防范与教育、活动策划与组织、外联活动与伙伴关系、宣传推广与营销以及效果反馈与评估\[13\]。
目前国家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等不少图书馆都开展有创客空间服务,如:上海图书馆的“创新空间”颇有特色,通过“阅读区域”“IC共享空间”“创意设计展览空间”“专利标准服务空间”及“全媒体交流体验空间”等5大区域的配合,培养创客动手精神,拓展了服务领域。图书馆通过开办创客空间,除了原有的公益服务功能外,更主要的是可以发挥创客空间为文创工作服务的作用,由仅提供平台服务转变为积极参与,尽快融入创客空间的工作氛围,体验真正市场环境下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了解经济实体的发展状况,并通过有计划地引进科技型公司、艺术设计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等未来与文创开发有关联的经济实体,在创客空间中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让图书馆的文创开发水平尽快提高。
2.5馆藏、读者信息数据发掘分析与智库服务
图书馆通过数据分析发掘,可以详细了解馆藏借阅种类分布,通过对读者群体类型以及读者借阅行为分析,总结资源购买规律,便于科学采购。其分析结果也有助于出版发行部门的内容整合、选题研究、营销方向。这种分析系统可以使图书馆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合理安排资金,也可以向发行部门提供分析数据,创造文创的经济价值。在智库服务方面,国家图书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在智库服务方面走在了前列。中国国家图书馆下设的立法决策服务部,被称为隐形的国家智库\[14\],后发展为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平台,已经成为成功的图书馆智库案例。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通过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和社会调查数据库,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广泛的收集获取渠道,结合各方面需求,为国家、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各类项目提供智库服务,以利于科学决策。2014年,该馆承担了广东省佛山市“知识定制服务打造知识城市”的调研课题,为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制定方案,有效地促进了资源与地方文化发展的深度融合\[15\]。图书馆智库服务采用的人才模式是由行政人员、图书馆员、知名学者组成,其中行政人员和馆员作为专业化的辅助人员,知名学者为智库研究团队核心,作为常驻研究员。智库服务主要为图书馆文创工作发展提供政策咨询;以智库产品和智库人才输出为目标,搭建图书馆新型文创工作交流平台;为国家和地区科技政策发展提供建设性方案等\[16\]。由此可以看出,图书馆文创工作若能提供智库服务,不仅能够收获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层次,真正利用了图书馆资源,发挥了图书馆文创人员的聪明才智,也体现了文创工作的重大意义。
2.6建立全国文创工作资源共享平台
资源共享平台是信息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信息的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等独特的资源优势可以成为较大的竞争优势。各级图书馆馆藏各具特色、种类繁多,文创工作需要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才能使馆藏资源互通有无。通过平台可以了解各馆馆藏特点及品种、种类,以便开发个性或共性产品,同时可以在全国建立销售网络系统,便于产品快速占领市场,使平台共享的各试点单位合作共赢、共铸辉煌。
3结语
图书馆文创工作是图书馆服务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其运行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图书馆事业体制的制约与影响。一方面要求图书馆文创工作在推进文创产品开发的同时,也要注重优秀的文创专业人才的培养\[17\],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从开发、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打造一支全面适应市场化的人才队伍,从而实现文创产品和图书馆整体事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图书馆需要平衡好免费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与文创产品开发的关系,只有在做好图书馆基本服务的前提下,才可以研发众多的文创产品项目,才能符合《意见》的精神要求,为图书馆延伸服务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姜玲,王丽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益分析: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6(4):176-183.
[2]张紫馨.博物馆文创实践:首博文创开发与思考[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3(27):144-152.
[3]周渊.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N].文汇报,2016-07-10(001).
[4]邓攀.发展优质文化产业之路:以武汉图书馆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的发展为例[J].图书与档案,2008(24):604-605.
[5]郑红京.区域文化发展背景下的图书馆旅游信息资源数字化管理与优化研究[J].图书馆,2015(8):90-93.
[6]梁亮,冯继强.城乡统筹的中心馆――总分馆模式研究:以杭州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9):12-14.
[7]]冯继强,唐 晴,李玲丽.“万众创新”背景下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11):1-4.
篇5
随着“创客”一词首度进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创客形式开展创意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议题。近年来,清华大学的创客教育蓬勃发展,建设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客空间,成立了清华大学创客空间协会,开展了全球创客马拉松、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国际创客教育论坛等系列有影响的活动,开出了“创业导引课一一与创业名家面对面”等系列创新创业课程,初步建立了较为系统化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学校为使创客文化在清华获得更广的受益面和更深的受益度,从去年开始,已将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定为“清华创客日(Tsinghua Makers' Day)”,即清华创客们的节日。创客教育已成为清华大学“三位一体,以学为主,通专融合,多样成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2015年4月15日,清华大学倡议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发起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2015年4月25日,响应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倡议,
由清华大学众创空间i.Center牵头的创客墩育基地联盟先期成立。
2015年年初,《现代教育技犬》杂志邀请我做专栏主持人,围绕“创客教育”这一议题策划一组文章,以期反映国内外创客教育领域的最新进展。经过与学校里热心创客教育的各位领军教师沟通,大家积极响应,分别从创客运动与科技教育、众创空间与生态建构、美国高校创新教育实验室和社会创客空间发展、国内创客空间运行模式、清华众创空间建设实践等选题成文。我们深信当创客运动与教育发展结合碰撞,一定会迸发出教育创新的火花。我们希望通过探索实践与分享交流,能够与兄弟高校及社会各界携手,共同推进高校创客教育实践,共同推进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创新型国家转型。
摘要:全球创客运动的兴起使得众多人士开始将创意通过实践变成现实,这一过程在大学校园中更具有独特的内涵。该文以清华大学i.Center为例,阐述了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创客活动的内容和精神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过程,介绍了挑战式系列教学活动及相关创客信息平台的建设情况,探讨了开展个人实践与团队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活动所需的必要条件与制度保障,为高校开展创客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众创空间;清华i.Center;学科交叉融合;创客活动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05-0005-07【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5.001
一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美国率先开展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相互借鉴中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清华大学一直引领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SRT项目、学生科技竞赛项目、挑战性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学生科技兴趣团队、X-Lab、清华创客等,以不同形式、层面和角度形成了较为系统化的创新教育体系。创客运动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其核心内涵强调将想法变成现实。近年来,清华大学在校园中开展与创客相关的课内外教学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承担项目任务的独立意识、以目标为导向的契约精神以及对自身负责的企业家精神。
1996年,清华大学整合校内工程实践教学资源,组建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全面负责和协调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和其他实践教学工作。2008年11月,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转变为实体单位,统筹规划、具体实施全校工程实践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2014年,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开始转型升级为i.Center,“i”的内涵包括工业级(Industry)、学科交叉(Interdisciplinary)、创新型(Innov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al)和以学生为主体(I)等。1.65万平方米的物理空间里配置着上百台数控车床、机床、铣床以及3D打印机、三维扫描仪等工具,供创客们使用。未来,清华i.Center还将有望向校外开放,汇聚北京乃至全国的创客。
二 清华i.Center开展的活动
2009年10月,i.Center建设机电工程创新实验室,全面向学生科技活动和科技赛事开放。
2010年9月,学生社团创新社入驻i.Center。经过几年的发展,产生了创客明星王昊及其创业公司幻腾智能。
2012年10月,校团委创业训练基地入驻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产生了创客明星王世栋及其创业公司紫晶立方。
2013年1月14日至17日,围绕创客活动,工业工程系顾学雍在i.Center开设“跨学科系统集成设计挑战”课程。学生组成团队后,围绕特定挑战任务主题,从提出方案、产业调研,到原型设计、宣传推广,最终进行项目展示。通过短时间高密度的挑战任务,学生可以亲自体验真实项目开发过程中会接触到的大量实用工具和方法。课程中引入专利管理模式、市场交易模式、法律模式等,让刚刚接触项目开发的学生就能够体会创客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课程至今已举办四届,参加的学生来自工业工程系、精密仪器系、新闻传播学院和美术学院等20个不同院系。该课程已经成为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的必修课。
2013年9月初,清华大学学生社团“创客空间”开始开展创客活动,12月通过审批正式成立。该社团目前有近300名学生会员。
2013年11月4日,以“创客交叉融合空间的构建”为主题的“清华大学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分会一一创新实践教学研讨会”在i.Center举行,重点关注以创客为代表的创新实践和教育模式。“清华派・创客功夫”驻校创客项目同时启动,包括全球创客空间运动发起人米奇・奥特曼(Mitch Altman)在内的10余名国内外顶级创客入驻清华。
2013年11月8日,来自校内外22支创客团队的100余名学生汇聚由清华美术学院付志勇发起的全球创客马拉松大赛现场,连续54小时进行设计与科技相结合的产品开发,角逐3万美金创业大奖。
2014年3月26日晚,陈吉宁校长来到i.Center,与学生创客团队和指导教师进行交流。
2014年4月24日,i.Center获批并授牌“北京高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北京市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是“十二五”期间市教委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4年5月6日,“共筑梦想一一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作为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亮点之一,其目的在于增进中美两国青年的相互了解,深化彼此友谊,推进中美人文交流的发展。清华大学作为本次大赛承办方,负责预赛、决赛相关活动开展,包括大赛整体策划与过程实施、赛制流程与规则制定、品牌形象设计与运营、活动网站与数字内容设计、团队选拔与培训等。
2014年8月,清华大学6名教师组团前往波士顿、纽约、旧金山等地考察美国高校创新实验室及创客空间建设。考察团先后考察了麻省理工学院、帕森设计学院、纽约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以及波士顿Artisan's Asylum创客空间、奥克兰The Crucible社区创客空间、Autodesk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等,与相关机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详细了解了创客空间的建设理念、运行机制、课程体系和物理空间等情况。
2014年10月22日,以“回馈母校助推创业”为宗旨的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成立大会暨创新创业论坛举办。会上举行了一系列签约仪式,其中之一为基金与i.Center共建创客咖啡和孵化空间项目。
2014年11月20日下午,国务委员王勇到访清华大学,并专程视察了北京紫晶立方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由清华大学创客学生自主创业的3D打印公司,该公司系今年新《公司法》颁布后的首家注册企业,获得了北京市首张新版营业执照,编号为00000001。
2014年11月29日,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创客日”(Tsinghua Makers' Day)活动并决定将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定为“清华创客日”。首届清华创客日活动包括国际创客教育论坛、国际创客教育基地联盟研讨会、创客马拉松启动仪式、创客空间体验、学生作品路演等内容,旨在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可持续的交叉学科创新、可重组的人才团队参与机制等问题的探讨,以及项目驱动的成果展示,探究创客运动如何创新教育实践,塑造大学未来,并进一步让创客文化融入大学教育实践。
2015年1月,i.Center组织教师前往深圳,分别访问了清华深圳研究生院i.Space、柴火创客空间、Techspace、深圳DIY、前海大家咖啡、大疆公司等,对深圳的创客生态进行了详细调研。
2015年3月3日晚,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主楼东阶教室为清华300余位同学带来主题为“什么样的人应该创业”的讲座,这是全校性选修课《创业导引――与企业家面对面>的首次课程。课程开设的初衷是让学生与创业名家面对面,感受创业名家的魅力,激发创业热情,培养企业家精神和首创精神,为拥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提供创业通识教育。
2015年4月24日~27日,i.Center组织承办“创客教育基地联盟成立暨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构建高端论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60余所高校、10余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创客教育基地联盟。
三 清华i.Center建设理念
i.Center实践教学基地完善的硬件设施为全校学生提供了一般创客空间无法比拟的制造加工场所,这些工业级的加工设备及相关技术支持让学生创客可以提前接触到高水平的制造技术。此外,i.Center所开设的机械制造和电子制造实课程,随着先进数字化制造设备的不断更新,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当今最前沿、最主流的数控加工、3D打印、激光加工等,为日后规划设计产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团队进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便利。
i.Center通过聚合学校相关创新实践资源,联合美术学院、工业工程系等院系以及校团委,进一步完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创客交叉融合空间。清华i.Center正在形成的实践资源支撑平台和社区网络,已经从团队组建、设计思考、原型制作和产业资源对接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有力地支持了多学科背景团队开展的创新实践活动。创客活动与我校已有学生“三创”教育活动具有许多互补的特性,尤其在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空间的建设等方面,创客运动所提倡的创客空间建设模式与创客马拉松活动模式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其创造力具有明显的效用。
i.Center结合自身资源和优势,开展了一系列融入创客文化、以创新方法结合项目实践的教学活动。教师注重在各个教学环节通过学生实践加强学习效果。创客主题相关课程的设计,强调短时间、跨学科、重成果。活动主题通常选取机电类产品设计,例如自动化物料配送系统、低成本纳米显微镜、物联网产品等,学生围绕相应主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制作原型产品进行演示。
总结以往与创客主题相关的教学活动实施经验,探索将创客精神融入教学活动的i.Center建设。在理念上,致力于“让学生做梦想的实现家”,以志趣为导引,以创新实践活动为手段,理工、人文、社会学科相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协调发展,充分释放学生巨大的创新潜力。在体系上,通过建设开放的创客活动服务平台和教学体系,面向全校学生,提供孵化场地、技术培训、产品开发、加工制作、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支撑条件,让同学们了解并运用最新的技术工具及创新方法,实现跨领域合作,鼓励不同学科的同学进行思想碰撞,运用和发展现有的开源和学术研究成果将想法变成现实。在模式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客活动作为开展创新思维教育、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教育模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创意、创新、创业氛围。在规模效益上,通过一系列的i.Center基础建设以及常态性的“三创”活动,让全校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直接参与符合创客精神的正式学习活动。这些正式的创客学习活动以创造实物、服务或内容系统为导向。在机制上,形成开放的建设机制,通过学校相关院系、教师、学生、国内外企业以及全球创客社群等的主动参与,激活清华校园成为一个更具创造力的学习空间,让清华首创的创客教学模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仿效的对象。
四 清华i.Center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1 课程和活动
创客教育围绕着创客空间展开,需要开发一系列创客教育导引课程,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i.Center课程建设特点是综合化、跨学科和挑战性。综合化和跨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宽阔的基础、专业视野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挑战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主动获取新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在完成挑战性任务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培养沟通、合作和创新等能力,需要对全校学生开设以下四种风格独特但内容与形式互补的跨学科系列课程:
(1)短暂而密集的跨学科导引课:让不同学科的混合团队,以完成一个复杂而紧迫的共同目标为学习任务,体验交叉学科的工作方式。在过程中引入各种团队与社会协作的思维工具以及可支持跨学科、跨地域、跨时区的数字协同工具。
(2)挖掘具体知识内容的实验室探究课:让同学们依照个人或团队的兴趣,在校内外寻找可以提供具体解决方案的技术来源或学科专家,以访谈、参观等方式,探寻本学科所不具备的专业知识及工作方法,用以拓展新的学习内容及合作对象。
(3)针对个人生涯发展需求的战略规划课:以个人为单位,从家庭、职业、社区、地域经济等周边机会逐步展开,带领同学们一起规划并调整个人的生涯发展战略。同时,组织跨学科的学生团队,以不同的视角解读时事新闻与产业战略分析报告;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的范围之外,经由学科组织或专业网络平台,寻找合作伙伴。
(4)以产品为主轴的系统设计开发课:基于前述几门课程的知识与人脉累积,针对特定产品(可以是内容、服务或实体产品)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可以在经过具有相应经验的社会人士或者学术领域专家的审核后立项。依照各项目的合理开发进程,同学们可以组成跨学科的项目团队,依照个人贡献程度,获取相应的学分或者能力认证。
创客教学活动将覆盖创客讲座、创意工作坊、团队研发项目等,主要举措包括:
(1)开设创客教育导引项目,大力宣传创客文化。目前,“创客”、“创客空间”的概念并未被大多数同学所熟知。通过展示各类创意产品和3D打印机、开展某些典型数字制造工具的入门培训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了解和体验数字化设计、3D打印等高端技术,接受创客开放、分享、创新的理念,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享受i.Center提供的资源和服务。
(2)建立在线平台,鼓励创客交流。i.Center是技术、资源的分享地。为了鼓励同学们进行交流,i.Center不仅可以提供实体空间,还应该提供在线论坛这类虚拟空间,满足同学们的多元需求。在这个论坛上,同学们上传自己的设计原型与他人交流,通过深层次的互动,设计者不断受到启发,原型不断得到完善。通过构建在线平台,能保证这些宝贵创意的保存和开放获取。
2实体空间和在线平台
创客教育是学生在i.Center自制创意作品的学习活动中,在创意作品的制作、开源和分享、设计及产品化的过程中,通过跨年级、跨领域的学习,体会创造快乐的一个过程。i.Center可以被看作开源社区创客聚集在一起分享知识、创造新事物的实验室,任何同学都能成为i.Center的使用者,一般提供以下服务:提供各种工具和技术;方便小组交流、分享知识和资源;提供一个空间让个人做项目;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来表达创造力和创新力。
实体空间围绕创客主题所开展的相关教学活动,是未来空间设计的重要依据。融合创客文化与工程文化所设计的清华i.Center,将为未来创客活动提供场地支持,体现灵活、开放、促进交流、展现历史和可持续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
(l)“空”间:实践教学、挑战式学习、创客马拉松等创客类活动的一大特点是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此外,创客类活动主题往往瞄准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和社会热点议题进行设计开发,每次活动都会融合独特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基于这些特点,创客交叉融合空间的主体即为完全可变的空余面积,可以快速重构,通过多样化地布置不同类别的家具,来满足不同活动格式的需求。
(2)创新制造坊:创客的核心精神是将想法变成现实,因此创客活动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加工制造环节。结合未来数字化制造平台的建设,包括全校师生在内的未来创客群体,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地访问各类先进制造加工资源。在空间举行的创客活动中,参与者可以进行诸如结合以制造为导向的制造资源设计等综合性开发,训练跨学科思维并培养企业实战经验。
(3)展示演示厅:不同内容的碰撞与交融,是创客社群内容产生并持续迭代演进的动力。尤其是在群体协同学习、创客马拉松等活动中,内容的展示与交流会在整个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因此空间会向创客提供便捷的内容展示平台,为学生锻炼信息传达与表达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4)文化与交流区:清华创客活动不仅要强调内容的充实性、挑战性,还要突出文化氛围和团队可持续性。为此,i.Center将开辟专门区域,为创客进行人文交流提供条件。在技术内容开发之外,文化交流区可以促进提升团队文化品位,并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创客跳脱学科专业的独立视角。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化系统导入基础设施,打造在线业务平台,是构建智慧环境、建设智慧资源、实现智慧管理、提供智慧服务的必然选择。在线平台包括:
(1)创客课程在线平台:在挑战式课程、创客马拉松、创业认识与实践等课程中,积蓄了大量的过程模式、标准流程等内容。这些课程资源需要进行系统化的集成开发与整合,从而形成一套具有不断演进能力的可持续课程体系。创客群体利用这些模块,结合具体项目内容,快速迭代开发出挑战式学习课程主题、创客项目主题或创业实践主题,从而形成循环往复的可持续课程内容生产体系。
(2)创客团队项目管理平台: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中,团队必修的技能包括一一设计思路形成初期需要进行已有知识产权的调查;中期资源外包需要签订合约进行交易,并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后期产品推广需要媒体内容的生产与等。因此,i.Center在线平台将通过模板、标准作业流程等形式,结合先期创客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技能,为项目逐渐走向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3)创客活动管理平台:清华校园内产生的由多师多生参与设计、筹备、执行的创客类学习活动,一部分将作为资源进行公开,并邀请校内外各层次人士参与。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轻量化的讲座、工作坊,还可以包括课程系列、专题开发项目等。创客活动的、组织、反馈等过程,由在线管理平台引导进行,可以帮助组织方更为高效地工作,并为过程反馈提供便利。
3 创客教学活动运行机制
清华大学i.Center以“动手实现,奇思妙想,学科融合,乐于分享”为宗旨,采用课程导引、演讲讲座、创意周末、创客马拉松、项目产品化、参加校内外创客活动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的引导与释放学生创客们的创造热情,同时通过网络与海报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出“想法当实现”的创客氛围,让更多的师生理解科技与艺术,乐于创新与制造。
i.Center的运行模式将开放运行与统一管理相结合,遵循“交叉、实现、分享”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力求做到规范化、人性化管理,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保证满足学生创客社团的活动需求。学生社团作为创客内容生产者的主体,与空间运行团队协作,探索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
i.Center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创客活动需要以下三类技艺精湛并且激情洋溢的教师来引导:
(1)驻校创客:聘请国内外的知名创客、专家、企业家担任驻校创客导师。按照学校的课程需要,让知名的创客在校园中以3-6个月的时间,在校园的创客空间中与同学们共同参与创造产品系统的各项工作,同学们可以在这些创客的指导下近距离观察国内外知名创客的工作方式。
(2)跨学科课程协调团队:鼓励学校各院系的教师,结合专业特点,组成交叉学科创客导师组。在校园中遴选愿意组织跨学科教学课程的教师,作为联系各种不同专业教师或是技术人才的课程协调与课程设计者。
(3)技术服务人才:学生在执行具体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各种技术服务,对特别复杂或是具有危险性的器材,现场需要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操作仪器。此类服务人才应依照相应基础设施的数量与工作性质,长期聘任。
篇6
9月19日晚,“创响中国”贵安站创客嘉年华暨第十届亚洲青年动漫与数字艺术“泰豪杯”大赛颁奖仪式在贵州师范大学举行,标志着“创响中国”巡回接力活动正式进入“贵安时间”。
9月20日,“创响中国”贵安站巡回接力活动暨2016贵安大数据创新创业创客汇开幕式在东盟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创新创业”的大旗穿越全国12个双创示范基地,历时4个多月后来到贵州贵安新区。
开幕式上,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陈海峰在致辞中提到,“希望贵安新区以此次接力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的各项优势,全力提升服务创业创新的水平和能力,把贵安新区建成创业创新的沃土,建成全国大数据创新创业首选地,大创意产业转化目的地和大学生实习实践集聚地,让创新创业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长青表示,新区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立区之魂,把创业作为立区之本。希望贵安这一站不是临时停靠点,而是动力的补给站。期待来自贵安的实践给双创发动机注入新的能量,让双创引擎动力更加强劲。
2016“创响中国”巡回接力系列活动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指导的全国“双创活动周”的预热活动。“创响中国”贵安站将集中展示贵安新区双创建设成果,进一步推动“大数据+大创意+大学生”发展模式,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全力推进贵安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夯实“全国大数据创新创业首选地、大创意产业转化目的地、大学生实训实践集聚地”战略基础。
梳理“新”脉络
培育“创”沃土
作为全国第8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贵安的成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新区的工作就是一种创业。今年5月,贵安新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8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贵安新区积极探索“大学城+大学生+大数据+大创业”模式,制定出台支持大学生双创系列政策,大力建设双创孵化器,积极引进双创领军团队,为双创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加快形成创新创业的发展高地、创新梦想的成长沃土。
抓政策扶持,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相继制定出台支持大学生在贵安新区创业落户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的政策文件,并配套制定四个政策兑现管理办法,明确操作路径和具体流程。
抓活动培训,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积极打造“一周一论坛、一月一赛事、一季一嘉年华、一年一大会”的创新创业活动交流平台,成功举办了以“创新改造世界、创客会聚贵安”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贵安创客创业大会,成立了贵安创客联盟。
抓平台建设,助力企业团队成长壮大。积极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成功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的孵化体系,建立覆盖“创业培训、创业引智、创业孵化、创业融资、创业大赛和创业服务”的创新创业扶持体系。
抓生态体系,构建双创发展微生态。成功引进了7家基金投资公司和11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设立了赛伯乐基金和贵州省电子商务发展基金,引进了贵州银行贵安创客银行,引进了贵州省科技厅信息中心科技专家库,实现专家库的共享共建。今年7月,双创中介服务超市正式运行;9月,贵安双创线上服务平台开通运营,依托搭建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优质的全方位服务。
截至目前,贵安新区孵化园面积达3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93家,培育市场主体7000余家,创新创业生态初具雏形。
移植“新”骨髓
激活“创”细胞
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的选择。成立三年来,贵安新区按照国务院关于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战略定位,以及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等试点要求,狠抓招商引资和市场培育,突出“贵”在生态、“安”在群众、“新”在产业、“特”在风貌、“活”在机制,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千方百计兴产业、强功能、做环境、聚人气、促创新、抓形象。
规划建设了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两大人才基地,大学城由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组成,现已建成8所;职教城由贵阳幼儿师范学校、贵州省建设学校等16所职校组成,现已建成8所,两城现有师生近20万人。
以全球化的视野建设国际化新城,围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文化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吸引电信、联通、移动三大南方云计算数据中心落户贵安,在地理空间大数据领域率先完成数据归集,启动建设智慧城市等大数据基础平台,引进高通、富士康、微软、IBM、华为、浪潮、中德西格姆、联影医疗、福爱电子、贝格数据、北京电桩、五龙电动汽车等一批绿色新兴产业项目。
围绕建成“全国大数据创新创业首选地、大创意产业转化目的地、大学生实训实践集聚地”的“三大三地”总体目标,贵安新区将通过实施五大任务、出台十九项政策举措、建设六大重点工程,加快推动创新型企业成长壮大,带动高质量的创业就业,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推动双创组织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创客经济,打造“贵创”品牌,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径。
随着各类世界500强企业以及科技创新企业的聚集,贵安形成了产业规模突破130亿元的大数据应用创新示范基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看到发展空间和巨大市场,纷纷入驻,不断汇聚国际资源、前沿科技、高端人才,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引入“新”思维
释放“创”梦想
作为“创响中国”的第13站,“创响中国”贵安站以“智汇黔中、数创贵安”为主题,紧扣贵安新区发展实际,举办21场各有特点的活动。
政策宣讲切实解读国家和新区“双创”政策内容,推广项目成功经验和申报流程,提供咨询服务为大众答疑解惑。一系列成果展成为参会领导、嘉宾和市民了解贵安的窗口。
5场高端论坛吸引了张燕生、王胜江、梅萌、袁岳、刘政、林都迪等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创客导师、企业家代表、天使投资人等齐聚贵安。
创新创业引导后发地区绿色跨越发展高端论坛,围绕后发地区如何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实现绿色跨越的新型赶超为主线,从双创主体、创孵体系、投融资等多个视角展开研讨。
“数创空间”大数据创新创业专业论坛围绕资源整合、技术互助、模式优化、项目落地、迅速成长等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与硅谷创客连线,讨论最新创服话题。
大数据背景下的贵州创新创业与精准扶贫专业论坛,研讨基于贵州大数据战略背景下,如何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桥梁,对创业企业进行精准扶贫,形成高效、良性创业创新生态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业论坛,9大改革主题贵安论道。围绕高校创新创业宏观环境、改革方向、改革思路等重要议题展开研讨,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孵化体系培育与创新专业论坛,构建孵化独角兽生态平台新路径。围绕创新创业生态发展进行探讨,深入剖析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中各个重要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梳理创新创业生态链条、构建良性创新创业微生态。
创投A+汇主题活动建立优质项目与孵化土壤融合的长效机制,以获得A轮投资为代表的优质项目进行路演,由知名投资机构选出最好的十个项目,现场投融资对接。启动成立“A+联盟”,促成优质项目落地。
篇7
【关键词】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创新创业;系统构建
0 引言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这个文件中第一次指出了建设众创空间的原则意见。至此,建设众创空间的浪潮在全国掀起。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对于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和大众创新创业活力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
1 众创空间及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特点
1.1 众创空间的内涵及特点
2015年1月,在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具体研究并制定了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这是在中央文件上正式提出“众创空间”这个概念。“众创空间”这个概念并没有在国外出现。这个词是国家科技部在研究总结北京、深圳等地新型创业服务机构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个新词,是国外创客空间中国特色化的一个产物。
众创空间主要是为早期创业提供服务的重要载体,能够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与企业孵化加速器、产业园区等一起组成了创新创业的孵化链条。
根据《指导意见》的描述,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
1.2 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主要特征
众创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创业生态系统,也有其自身的生态系统特征。首先,在众创空间中聚集的创客数量众多、生物种群更加丰富;其次,在众创空间内的创业项目多是小微项目,创业团队人数较少但是却更加灵活、富于弹性;第三,众创空间内的创新创业者们具有较强的创客精神,普遍以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为主,使得众创空间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创新性。
众创空间还具有“无边界、自组织、客户化”等特征。无边界是指众创空间可以认为是一个实体的创客聚集的空间,集中式或分布式布局与城市各个位置和区域。另一方面,众创空间也可是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通过网络与其他商业主体发生联系。这种商业网络能够进行无限拓展,因此,众创空间在互联网+背景下具有了巨大的社会空间辐射和创业动力。自组织指在众创空间内实现自然选择和优胜劣汰,生态系统内的各生物群落自发的组成网络、动态演进。众创空间必须基于用户化进行价值创造,创业资源的生态圈服务于创业项目的用户化。
2 众创生态系统的构建
众创空间是由不同的行为主体构成的,包括企业、政府、科研机构、投融资机构和中介机构等在内,这些主体之间的互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创业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费用和运营成本,而且还促进了相互间的创新及合作,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水平,因此,众创空间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可以被视为促进创新和创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1 创业主体
众创空间中的直接主体包括创业企业及众多科技人才、大学生创业者等。在创新精神驱动下,好的创意和初始创业才干在创业生态圈的养分滋养下开花结果。众创空间内众多的创新创业者互相联系形成广泛的生态网络,这种网络结构更有利于新知识吸收和创新力的形成,能够帮助创业项目的快速成长。
政府、大学及科研机构、投资机构(银行及各类风险投资机构等)、中介机构(会计和律师事务所)及其他主体构成了众创空间的间接主体。大学及科研机构是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的提供者,能够把科技创新要素转化为科技成果,主要由开展科技创新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成。投融资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风险投资公司等,主要为科技创业企业和个人提供所需的研发或创业资金。科技中介机构主要为企业获得场地、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创新创业条件提供服务,包括人才市场、技术市场、融资担保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
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和提供基础设施等条件支持和扶持创业企业的发展。通过协调国家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创新创业的资源,鼓励科技人员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2.2 创业环境
2.2.1 文化
相关研究发现,每个创客空间根据所在城市和创始人的个性而呈现不同的气质。本质上,在某个地域生长发育的创客更多受到的是所在区域制度、环境和精神层面上的滋养,因此营造创新创业的“软环境”是众创空间的重要功能之一。《指导意见》中也提出“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通过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来吸引更多的人或创新企业进入到各个众创空间,形成一种创业网络,以利于创新协同并创新创业水平。
2.2.2 市场
众创空间的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一个创新成果是否有价值、一个企业是否能成功创业都必须最终由市场决定。众创空间一方面通过提供各种中介服务来引导创新企业的方向;另一方面,由于众创空间本身有很多的内部企业具有丰富的市场信息与资源,可以提供给其他内部企业,为他们创业成功提供早期客户。
2.2.3 制度
政府应通过制定各种利于促进个人或企业创业的各项政策,创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为创业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例如可制定企业在工商注册、办公设施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制定一些引导众创空间发展的财政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一方面给众创空间内的企业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利于在整个社会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2.2.4 其他支持要素
众创空间必须要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基本的办公或生产场所,并能提供所需的设备,同时还需具备众创空间的运营及管理职能。利用国家的各种财政补贴为创业者提供低房租和网络费用或公共软件等满足创业要求的良好硬件平台。
同时,众创空间也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概念,场所只是硬件,更多还是需要为创客们提供更利于碰撞、实践、发展创新技术、完善创新产品的集聚地;为创业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运营上需要重视创业企业所需各种资源的整合,构建一个平台化的创业生态圈。否则,众创空间为创新、创业服务的目标的实现会大打折扣,自身也难以有很大的发展。众所周知,创新才是成长性的创业企业的基础,推动创客们进行创新而不仅仅是帮助他们创业,才是起源于“创客”概念的众创空间区别于普通创业基地的独特之处。
3 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策略与建议
3.1 构建并完善区域协同创业生态系统
一是,建立基于“区域协同”的创业生态系统。面向区域产业状况,以产业集聚和高新区为依托,合理布局并建立包含创业企业群落、科研院所、科技服务平台、金融机构、创业服务机构等在内的创业生态系统。
二是,要加强众创空间“创新主体要素”的构建。支持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一起联合参与国家、省市的重大科技项目。依托区域优势产业,结合国家大力发展的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搭建基础材料、核心元器件、关键设备等公共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完善 “科技加金融”的配套服务体系。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引进科技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加强对创业企业的科技及金融扶持,以利于系统创新能力的提升。
3.2 提升创业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
一是,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形成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机制。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深化网上政务改革,实施精兵简政。健全法制建设,制定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管理系统,建设公平的商业环境,促进创业创新要素的加速集聚。
二是,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促进创新要素在系统内的自由流动。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引导基金健康运行,为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加强“科技政策”创新,重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改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分配方式等,加快推进科研院所与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效率,提升整个创业生态系统的创新内生力。
3.3 促进创新创业要素的集聚与自由流动
一是,加强信息平台的基础建设,形成创新创业网络,促进创新要素的聚集和自由流动。重点加强“物联网、智慧城市、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数字内容产业、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平台的研发与应用推广。通过互联网完成创新创业企业的虚拟集聚,将众创空间内企业的集聚模式有实体几句转变为虚拟集聚。
二是,建立互联网+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升级,有效连接互联网上的数据、信息、人等,整合、汇聚创新要素和创新信息资源。
三是,构建和谐的网络生态系统,为中小微网商提供法律、技术、融资等综合,推动互联网产品和应用服务的方式创新。
3.4 创建持续创新的创业生态系统文化
一是,构建与完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鼓励创办创业型大学和创业型社区学院。鼓励高校将创业创新教育融入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面向社区大众积极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实施全民创业培训制度、为创业活动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和创业导师。
二是,建立鼓励创业创新的价值导向。倡导创业创新的价值观,激励创新创业;聚焦创业创新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创新创业价值理念的宣传;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树立创新创业人物标杆,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推动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
三是,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激励创业”的人文氛围,集聚创业创新人才。建立向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众创空间,为他们提供大量优质的公共服务,良好的教育、居住、交通等配套,实现低成本创业,吸引大量国内外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嵩.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
[2]戴春,倪良新.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的众创空间构成与发展路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5(12).
篇8
行政推动 系统设计
加强顶层设计。按照“超前规划、分层推进,示范引领、均衡发展”的原则,我们制定出台汉中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划方案》和《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等文件,明_了教育信息化推进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
搭建应用平台。汉中市教育局牵头与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汉中分公司三家运营商签署了“互联网+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采取校企合作、企业先建、购买服务方式,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目前,全市学校宽带接入率和教学点数字资源覆盖率均达到100%,“班班通”覆盖率达到92%。各县区结合实际,采取政府投入、结对帮扶、社会捐助、企业参与等形式,有力有效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发展。
强化督导考核。我们坚持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县区、学校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多次召开信息化应用工作推进会议,更新理念、深化认识、推动落实。坚持每年组织教育督导室、电教馆对县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对各类学校进行常态化抽查,确保各项任务顺利落实。
培训带动 整体提升
项目带动,全员培训。以“国培计划”“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培训为依托,组织全市教师及教研人员开展各类信息化培训。近三年,全市累计培训3万多人次。西乡、洋县按照“全员培训、注重实效,分层考核、奖惩挂钩”的原则,将教师信息化培训纳入全县整体培训规划,出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把培训考核分为初级培训、高级培训两个认证等级,并颁发相应等级培训合格证书。
典型示范,培养骨干。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展示交流培训活动,遴选在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中的获奖教师上示范课,聘请各级教研专家评课,参训教师研讨交流,分享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打造素质高、能力强、应用快的信息化骨干队伍。坚持每学期组织全国大赛获奖教师深入山区、学校进行示范课巡讲,引领和推动山区、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全面开展。城固、汉台、勉县、略阳等县区以聘请专家、外出学习、示范课展示等形式,分层次开展以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微课制作、录播技术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培训,有效提升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特色培训,融合创新。组织开展创新课堂教学特色培训活动,联合中央电教馆在汉台区西关小学举办了“基于融合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混合研训活动。通过移动学习、大数据统计、远程观摩教研等新技术新媒体开展“创课”活动。汉中老师利用iPad在互联网一对一环境下进行“创课”,并与全国35个地市进行远程观摩、交流,实现了利用互联网开展大数据分析和创客活动。联合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在洋县南街小学举办了“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研讨交流培训”。通过聆听专家报告,现场观摩北京教师和汉中教师“一对一”环境下iPad示范课,两地教师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研讨。我们组织的教师培训已不仅仅停留在听报告和讲座,而是走进课堂,深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感受最前沿的教学理念与技术的融合及创新,不断开拓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竞赛促动 扩大成效
开展竞技比赛。坚持每年组织中小学师生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大奖赛”“全省微课大赛”“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大赛”等信息化各类竞赛活动,汉中刘玉梅、袁晓明等一批教师获一等奖。据统计,从2009年参加全国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大赛以来,累计有368名教师的教学课例荣获全国奖励,先后有69名获全国一等奖的教师应邀赴沈阳、合肥、洛阳、西安、福州等地为大赛做现场上课及说课展示。在全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应用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我市西乡县白龙塘镇碾子沟村教学点肖日隆老师作品获一等奖,全国仅12件,全省唯一。
强化教学应用。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教育部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全市成绩喜人,共评选出188节市级“优课”,229节省级“优课”,52节部级“优课”,汉中市教育局荣获省级“优秀组织奖”。为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竞赛,各县区制定了许多好措施、好办法。例如,西乡县提出教师信息化应用“四率”达标(学科覆盖率、课时覆盖率、课件应用率、课件设计制作率),倡导教师人人有资源文件夹、逐步积累完善学科资源;坚持将学校教师参加信息化各类竞赛获奖情况纳入教学常规进行考核,要求各校要将“四率”考核结果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存查。勉县把教育信息化应用竞赛情况作为教育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建设有目标、工作有落实、应用有考核,应用工作在教育工作年度综合考核中占到20%的分值。
科研驱动 深化融合
加强课题研究。坚持每年开展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以区域为单位,紧紧抓住立项评审、中期评估、成果评选、结题评审“四个环节”,做到有方案、有过程、有成果、有总结、有推广,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使我市中小学教师不但是教书匠,而且成为研究者。“十二五”期间,我市信息化教育教学科研取得丰硕成果。组织开展研究国家级课题《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的研究与实践》;中央电教馆课题《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课题《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及省教育厅电子书包试点项目课题等,多次被评为国家、省级优秀科研成果。
注重创新教育。面对创客教育、机器人时代,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大胆实践,在创新教育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国家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支持下,我们选择汉师附小、洋县南街小学、西乡县莲花小学等5所学校作为创新实验校,开展机器人课程应用及研究,培养了一批勇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勉县实验小学、陕飞二小、汉台中学等学校多名学生在世界机器人大赛等多项比赛中荣获优异成绩。宁强南街小学等多所学校也都建有机器人、VR等创客教室,全市中小学创客教育蓬勃发展。
篇9
一、2017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推进创新创业,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新新引擎。一是积极推进双创工作,营造创新发展大环境。结合区情,研究制定了《XX区推进众创空间载体建设五年规划暨行动计划(2017-2021)》,明确了“到2021年建成30个总计139万平米众创空间载体,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聚集和服务创客1万人以上”的五年规划,已经区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印发执行;制定出台了《XX区促进众创空间发展的若干政策》,从硬件建设、服务能力、投融资等多方面对创业者创新创业给予奖励支持;每月组织召开1次“逐梦XX”?创业行活动,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与辖区众创空间负责人、创业者代表及有关服务机构开展座谈活动,了解和掌握创业者的成功经验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区级相关部门配套提供政策支持,畅通创新创业通道。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建成众创空间载体14个,投入运营面积为24.47万平方米;入驻企业或团队392个,吸纳创业人员2411人;2017年新增企业和团队189个,新增就业人员1342人;获得专利158项,在孵企业获得融资320万元;辖区众创空间举办创业大讲堂、创新实践大赛、项目资本对接会、创业导师座谈会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累计143场次,参与人数达到1万余人次,在全区营造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二是强化计划项目管理,持续培育科技创新主体。组织推荐辖区科技企业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帮助企业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截至目前,推荐辖区企业争取各级各类科技支持资金1057.53万元,其中:5家企业列入“2017年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获得支持资金210万元;5家众创空间列入“XX市小微企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第一批计划项目”,获得支持资金570万元;27家企业列入“2017年XX市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奖补资金320.91万元(其中:2家企业获得“社会发展引导计划项目”80万元;17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奖补项目”165万元,8家企业获得“科技金融结合业务贷款贴息项目”75.91万元。)持续培育区级科技小巨人企业,严格按照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程序,筛选评审本年度拟支持的科技企业小巨人项目,今年经专家评审等一系列严格程序考察筛选后,拟确定5个项目列入区级科技计划予以支持。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前已向市科技局推荐认定市级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13家,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22家,做好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配套服务支持,今年拟对17家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创新奖励补助。加强已列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对2014年列项的15家区县小巨人项目进行项目验收,邀请区财政局进行全程监督。三是细化服务企业工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合作,与XX科技金融中心共同举办金融产品推介会3次,联合区金融办举办培训会2次,帮助企业了解科技金融政策,争取市级科技金融结合信贷业务贴息,今年我区拟对8家科技企业实施科技金融结合贷款贴息。加快完善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时更新科技综合服务、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等模块相关信息,进一步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四是深化知识产权工作,营造鼓励发明创造的法治氛围。制定出台了《XX区专利资助与奖励办法(试行)》,对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进行奖励补助,拟定了《在商品流通领域开展企业专利保护制度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举办知识产权专题培训会1次,开展专利执法专项检查2次,检查并登记专利产品100余件,围绕“3.15”、“4.26”和XX青博会等大型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4次,在大明宫XX购物广场设置知识产权宣传栏,定期投放知识产权宣传资料,形成长期、固定的知识产权宣传平台。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科学文化素养。一是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科学氛围。3月份组织了以“科技引领美好生活”为主题的XX区第二十五届“科技之春”宣传月大型宣传活动,9月份组织策划了以“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全区30余个部门及各街办广泛参与,面向群众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绿色节能、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劳动者创业等方面的宣传培训活动,营造了浓郁的科普宣传氛围。二是不断丰富科普宣传载体,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投入10万余元资金,在全市率先建立了2个社区科普e站和4个社区科普信息化管理平台示范点,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科普宣传,大大提升了社区科普智慧化、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能力,解决了科学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9月20日,XX区2017年社区科普大学分校第二学期开课暨社区科普e站、社区科普信息化管理平台示范点授牌仪式在电子城街办西京社区举行。举办了中国科协流动科技馆XX巡展活动,组织辖区20余所学校师生和1500余名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参加巡展体验活动,切身感受科学魅力。加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管理,全年开展科普讲座、社区第二课堂活动等科普进社区活动380场次,让市民在家门口与丰富多彩的科普知识“零距离”接近。三是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普工作,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组织开展了XX区第三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选出212项优秀作品代表我区参加全市、省、国家级评选,获得市级奖共187项,其中一等奖33项;获得省级奖项32项,其中一等奖7项;区科协获得省、市优秀组织奖;有3个项目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开展了机器人创客讲座、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创新创客校园科普行”系列活动。组织参加了第十七届陕西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市赛和省赛,承办了陕西省2017年"大手拉小手-弘扬科学精神"科技体育夏令营示范活动暨XX区青少年科技模型比赛。四是积极争取科普项目,着力打造科普工作示范社区。驾坡街办阳光社区、大XX街办翠华北路社区获得XX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分别获得3万元资金扶持;XX社区获得2017年陕西省“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先进集体,获得6万元资金支持;我区获得2017年XX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资金16万元,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市级项目资金7.2万元,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市级项目资金5万元。全年共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40.2万元。
(三)完善防震减灾体系建设,不断增强辖区地震综合防御能力。一是全面部署,积极落实全市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任务。制定下发了《XX区落实XX市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及时跟进督促各成员单位扎实落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有效提升数据监测水平。认真做好台站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与省、市地震局台网中心实时传递地震信息数据;制定了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方案,及时更新全市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按时报送PDA灾情系统信息,认真做好东晁、绿叶园2个强震台看护工作。三是积极落实抗震设防要求,切实推进震害防御能力建设。规范防震减灾各项行政审批行为,制定办事指南,绘制办理流程图,扎实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目前区内新、改、扩建建设工程备案6项;新建了长安大学附属中学1所区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配备了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宣传资料,指导205所社区、黄渠头社区积极申报市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四是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综合处置能力。开展了XX区2017年度地震应急准备自查工作,强化应急日常准备工作管理;对区内2000?以上的应急疏散场所情况开展了调查统计,新建了205所社区Ⅲ类应急避难场所1处,与XX美术学院积极接洽拟建立1处Ⅱ类应急避难场所;联合区教育局、区红十字会在长安大学附属中学组织开展XX区中小学地震应急演练;举办了地震应急管理工作培训班,全区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街道群测群防人员、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和区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共50余人参加了培训。五是广泛开展宣传,不断提高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充分利用“5.12”、“7.28”等时机,广泛利用社区科学大学、科普宣传栏、科普e站等宣传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法》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九寨沟地震后,为了使辖区群众消除恐慌情绪,及时组织策划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等系列活动,有效增强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二、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及措施
科技工作:
1、加快推进众创空间载体建设。落实各级扶持政策,跟踪美苑楼尚、大都荟等大型项目打造亮点,突出特色,以各街办、鱼化工业园、XX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基地、小寨商圈为重点,摸清辖区闲置楼宇情况,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开展招商工作,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打造众创空间载体。
2、加快补齐创新转化能力短板。按照《XX区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加快补齐“十大短板”工作方案》要求,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围绕区级领导走访高校、院所、企业情况,抓好有关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方面工作的对接,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加强与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区金融办合作,搭建科技企业与金融单位的桥梁,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3、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按照“分类划档,扶优助强”的原则,继续培育科技企业小巨人;广泛宣传《XX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继续做好政策、信息服务工作,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辖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4、继续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积极落实《XX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和《XX区专利资助与奖励办法(试行)》;结合“3.15”全国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开展点面结合、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在商品流通领域选择1-2家企业开展流通领域保护专业试点工作;选择2-3家重点企业做好有针对性的特色专利服务,开展小巨人企业专利提升工作。
科协工作:
1、广泛组织科普宣传活动。积极策划组织“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普日、学术金秋等全区性重大科普活动,开展形式新颖、特色鲜明、氛围浓厚的科普宣传活动,全年深入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40场次,努力打造全区科普宣传品牌。
2、不断提升科普阵地水平。以创建科普示范社区为抓手,积极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打造1-2个省级和市级科普示范社区;加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管理,新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2个,全年开展社区科普讲座活动300场次。利用陕西自然博物馆科普宣传阵地组织参观体验活动,开展经常性科普宣传活动。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科普宣传。继续做好科普中国V视快递落地应用工作,并向有条件的社区拓展延伸,扩大全区科普信息化网络化宣传覆盖面,选择有条件的社区新建2个社区科普e站和4个社区科普信息化平台,大力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的精准度。
4、着力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载体,举办我区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推进青少年主题科技实践活动,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大手拉小手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青少年科普夏令营、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
防震减灾工作:
1、全面落实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任务。以积极推进创建工作为抓手,深入实施XX区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全面提升辖区地震综合防御能力。
2、切实增强震害防御能力。加强台站和台网运行管理和维护,强化震情监视,提高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科学性;创建1个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1个市级防震减灾标准化社区。
篇10
一、工作的整体回顾:
也是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唯一保证,一个企业赢利是第一目标。一个部门的工作也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来做文章。客房部做为一个服务性部门,做好清洁给客人提供一个清洁、恬静、舒适、温馨的休息环境是首要工作,但同时我还担负着为企业创收、节支的责任。一年来,经过全体员工及部门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有经营指标的局部都完成了山庄领导在去年工作会议上给我下达的任务。努力创收的同时我也不忘节约,部门全年把节约工作贯穿始终,保证工作质量、不影响对客服务的前提下,尽最大的努力降低本钱,深知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集团的利润。
二、年我完成了以下工作:
1.学习、规范岗位的服务用语。针对我自己对各岗位服务用语存在不熟悉、不规范现象,同事中、负责本集团客房的主管经理的培训中学习岗位的服务用语,进行留精去粗,而后吸收为已用,做为我对客人交流的语言指南。自自己规范服务用语执行以来,对客交流上有了显著提高。以致在工作的任何时期,好东西贵在坚持,贵在温故而知新,将对此加大学习应用的力度。
2.开源节流。从点滴做起。客房部是公司的主要创收部门,本费也很高,本着节约就是创利润的思想,和同事们本着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杜绝一切浪费现象,主要表示在①回收客用一次性低值易耗品,如牙膏可做为清洁剂使用②每日早晨要求对退客楼层的走道灯关闭,夜班六点后再开启;查退房后拔掉取电卡;房间这样日复一日的执行下来,能为公司节约一笔不少的电费。
3.为了做好客房的卫生和服务工作。针对存在问题,管区领班级以上人员专门召开会议,对存在问题加以分析,对员工进行重新培训,纠正员工的不良操作习惯。也利用淡季不时实践,认真打扫和检查好每一间房,通过考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房间卫生质量提高了查房超时现象少了
4领导采取对员工集中培训、专项培训、个别指导培训等方式。服务理念进一步深化,有声微笑已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对什么是个性化服务,从感性到理性已有了形象的认识,整个集团形成了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客人满意”良好氛围。从而加深了员工对前期的岗位培训、部门培训、班组培训从理论到实际的全面梳理和提高。
三、由于各种原因。
高兴时热情周到不高兴时有所怠慢:
1.容易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以后在工作中尽可能克服这种情况,思想中真正树起:顾客就是上帝的意识。
2房间和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各个岗位的服务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
4.设施设备维保计划未落实到位。
5.交接班时由于考虑不周。致使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生,塾不知小事易酿成大错,今后一定严加防范,以免出错。
四、关于明年。
1认真做好每一天的每一项工作。
2细化服务措施。
3加强教育培训。
4规范管理。
5加强市场营销。
6认真做好上门散客的销售工作。
7做好旺季的合理预定。
8规范留言服务。
9多学习其他东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实践证明。客人选择酒店余地增多,要提高酒店“营销竞争力”首先应革新观念,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和政策,优化和设计自身产品,使战略求新多变,经营政策按不同季节,不时灵活推陈出新,才干使客房入住率在严峻形势下继续坚持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