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带头人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20:5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致富带头人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致富带头人培训总结

篇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致富带头人;网络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6-0085-02

在新农村建设中队伍中,农村致富带头人发挥着重要的乃至是关键性的作用,其靠自己的辛勤努力与聪明才智,为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探索了新路子。然而,由于其自身文化科学素质以及实际经济技术技能的限制,使得其经营与个人发展出现徘徊,且难以持续提升的现状。通过网络技能培训加强其农业技能,在提高其自身文化素质的同时也为新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其最理想的选择之一。

1 农村致富带头人网络技能培训对提高其个人能力的作用

网络的普及与计算机基本应用知识的掌握,为现代农民学习各种知识与技术技能提供了很多便利服务。但是由于农村致富带头人多数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他们对网络技能并不能完全掌握,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例如各级农委、劳动保障部门以及相关的高校等,可以根据国内、省内或各县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在对农村致富带头人做出基本摸底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开展针对他们的网络技术培训工作。根据以往类似活动的开展及其成效来看,农村致富带头人网络技能培训对提高其个人能力,有着巨大的内驱推动作用。

1.1 提升其基础文化素质

从当前针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实践来看,无论是采取什么形式的网络培训,都会直接提高他们的基础文化素质。一是系统的网络视频学习。这样的学习,一般都是某高校相关专业的专家或教授来实施,以专家们的高知识水平,只是单纯地网络听课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基础文化素质。二是系统的网络文章学习。在相关的培训网站,无论是网络培训学习的组织者还是相关的教师,都会公布一些相关的专业文章,让致富带头人们在网络视频学习之余,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地学习。通过这样专业文章的学习,会从文章本身的文化素质来影响与改善他们基础文化素质。三是系统的网络交流学习。当然,在培训中也在既定的网站建立论坛等,让学员自由地讨论、发帖或交流等,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也会建立专业性QQ群,让大家加强相互的交流学习,在相互的了解中增强大家的文化素质。

1.2 开阔其经营视野

尽管这些被培训的学员,无论在地方民间还是在官方统计中,从家庭收入总量、经营业务增值量上,可能都是货真价实的致富带头人,然而,其毕竟是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的一切,由此也就决定了在他们思维中的经验决定论,进而限制了他们去接受新鲜的事物与技术技能等,因而,通过培训提升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开阔其视野成为必要的手段。开阔其经营地域视野。不管他们的成就有多大,毕竟就限制于一个地区或者只是很小的县市内,通过这样的培训,无论是授课教师的讲解还是其他的专业文章,以及与类似行业其他地区带头人的交流,会让他们对全国各地或者本省市内的该行业经营情况有着了解,开阔其地域视野。开阔其经营方式视野。立足在上述学习与交流基础上,可能每个人的经营方式由于所在县市或地区的情况不同等而产生差异,也或许每个经营方式都孤立且不可复制,却可以对他们产生启发,多多少少地获得借鉴。开阔其科研发展水平视野。虽然是在农村开展各种经营活动,但任何经营都需要立足在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其中不仅有原来成熟的科研理论指导,也有着他们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当他们在相互交流实践经验的时候,会对他们产生更多的高质量启发。

2 农村致富带头人网络技能培训对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性影响

根据对部分农村致富带头人的访谈得知,他们获得的相关知识,除了当地农技或者其他致富能人带动外,就是自己的摸索与自学,不仅在时间与金钱上消耗巨大,甚至其自己的研究或实验成本也相当昂贵。在他们创业之初也希望获得各种支持,尤其是相关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支持,然而,却不知道该去找谁学习。这种针对性的培训,让他们好像找到了久违的靠山,对他们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莫大的激励作用。

2.1 激励农业经营创新

在国家各种惠农政策铺天盖地的时代,政策只会给他们指出发展的方向与政策优惠的可能性,而要变为现实性,只有广大农民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制作出来更大的“馅饼”。因而,这种培训为广大农民的创业与创新经营,准备了先进的理论与灵感。经营理念创新。在以往的农业经营中,靠差价或者政府支持与补贴等来获得更高的农业收入,这样的经营理念已经严重制约农业发展。只有让他们积极行动起来,立足新时代的市场需求去创新农业经营,才能创造更广阔的市场。例如当前各种专业合作社等,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创新实践。经营模式创新。同样,在经营的模式也发生了质的转变,原来都每个家庭独立的经营,农民们按照自己的特长或者喜好等实施农业经营活动,往往出现生产过剩甚至投机的现象,“蒜你狠”、“糖高宗”等都是不能科学规划生产经营的负面现象。随着人们对于市场的研究深入,一些农企合作、农超合作模式,为保障农民的利益探索了一条心的路子,不仅保障的农产品的质量,也为农产品的营销开辟了新途径。

2.2 推广农技普遍提高农业经营能力

通过这种培训,发挥这些致富带头人的作用,让他们在自己的经营中,去推广自己所学习的农技知识与相关的技术技能等,切实地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业经营能力。首先,提高产品安全性。只有切实提高与改进农技,才能真正地从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上实现双丰收,避免一些二重标准的农产品出现,例如山东的生姜种植,农民自己吃的是绿色生姜,而销售的则是用高毒性农药种植的。解决这种问题,还是要从农技上来实现突破。其次,创立农产品品牌。在品牌化质量体系化的时代,不能再持着有产品不愁卖的思想来开展经营活动,必须立足市场强化特色创立品牌,才能用品牌的效应打开更加长远与广阔的市场来。例如一些冠以富硒概念的农产品,或者被认证为绿色食品的农产品,首先,从品牌上让人们认可其质量,继而去收获营销两旺的良性循环。再次,打开产品市场。在广告时代,即使是皇帝的女儿也会出现愁嫁的现象,作为一种产品,你只有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你的优越特色才能为大家所接受,在面对各种选择的时候,会把各种因素加以甄选,进而以特色适合性来决定其选择性,由此为农产品打开市场。

2.3 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内原动力

新农村与农业发展的动力源发于三个方面:国家的支持,科技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相对于前两者而言,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属于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前两者都需要掌握相关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农民的学习、消化与运用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而,这种培训活动会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内原动力。提高生产能力。尤其是现代化机械的运用,不仅极大地节约了农业经营的各种资源,也提高了生产经营的效率,为抢农时、优化生产结构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技术技能。农业原本是要靠天收成的。随着各种科技设施的运用,例如农业滴灌技术等,让农业不再局限于天气。再者,各种技术的支持,如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提高,与广大农民的新种植、养殖等技术结合起来,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自然条件的影响,甚至能转为农业发展的动力等,进而提高农民发展信心。

新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网络技术培训工作,以立足于新农村发展、农民成长以及农业发展改革的实际,在提高其专业管理素质、专业技术技能素质、专业市场营销素质的基础上,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搭建了更加高效的平台,为新农村的发展奠定了人文素质基础、技术技能持续提升基础、创新发展的基础,进而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好了前瞻准备。

参考文献:

[1]谭英,蒋建科,凌莲莲,等.基于网络媒体的农民技能培训效果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9):53,58,113.

[2]谭英,蒋建科,高嵩.基于网络媒体的远程农民技能培训效果分析——以北京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农民接受远程技能培训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5):35-38.

[3]程高峰.关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11(7):99.

篇2

一、深化“巾帼科技星火工程”,提高农村妇女科技致富能力。

历时5年的“巾帼科技星火工程”是对全市25万名农村妇女骨干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从而带动全市广大农村妇女学习科技、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一项民心工程。今年,市妇联加大工作力度,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搞好各项协调工作,并加强督导,稳步推进巾帼科技星火工程的开展。

1、加强指导与监督,促进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巾帼科技星火工程”开展两年多来,市妇联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强化与督导。4月份,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对两大重点工程进行了调研。实地查看了部分省级、市级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和巾帼科技培训基地,并对“巾帼科技星火工程”的培训档案、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和“巾帼信用致富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督导,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搞好专家帮扶模式,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市妇联在两年多的培训工作摸索中非常重视科技专家的作用,建立完善了“专家+基地”、“专家+带头人”的帮扶机制。不仅有自己的专家库,有详细的专家帮扶档案,而且及时地动态管理,使专家和示范基地、致富带头人结对帮扶,充分发挥专家的资源优势。对在帮扶过程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帮助解决,确保帮扶效果。专家帮扶制度对妇女尽快掌握技术起到了直接作用。我市畜牧局高级畜牧师马保全、路德成两位专家定点帮扶文峰区高庄乡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牧峰养猪场,通过定期讲课、电话及时了解养殖场的生产经营情况,从市场、品种、疫病、饲料等方面进行指导。得益于专家的悉心指导,牧峰养猪场在规模、品种、效益上都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受其影响,邻近乡村村民的养猪积极性也大大增强。

为更好地发挥专家帮扶的作用,今年市妇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首届“农民喜爱的好专家”评选活动,经过农户的推荐,村、乡镇的初评和各级“双协”小组的综合审定,共有24名专业水平高、服务态度好、帮扶效果明显的专家被评为20*年度“农民喜爱的好专家”。7月31日召开了全市“巾帼科技星火工程”专家帮扶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对当选的“农民喜爱的好专家”进行了表彰。会上,市政府副市长*对专家们的帮扶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要求专家们要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深入到农村第一线,积极进行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帮助农村妇女脱贫致富,使全市广大农村妇女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推动者、受益者。这次评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专家帮扶的影响范围,激励专家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进一步推动“巾帼科技星火工程”的深入开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巩固项目、建设基地,搭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平台。

为帮助农村妇女发展特色农业,走以规模促效益的增收之路,我市妇联积极扶持建立“妇”字号科技示范基地,巩固发展特色致富项目,为农村妇女搭建增收致富的平台。汤阴县韩庄乡妇联在韩庄乡工官屯村率先成立了鑫泰食用菌基地,有效激活了周围群众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目前,全村形成以鑫泰为中心的食用菌公司6家,科技园区150亩,从事食用菌种植600多人,年产以金针菇为主的各类食用菌350万袋,年产值1500万元,利润150万元,全村人均增收600元。食用菌生产在全村乃至全乡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4、培养典型、示范带动,促进农村妇女共同致富。

市妇联注重挖掘和树立新典型,先后树立“养猪标兵”、“养鸡标兵”、“种棉花示范户”等各类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152名,通过表彰、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广泛宣传她们的典型事迹,有效发挥了女致富带头人的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市杨*村的曲朝霞,通过妇联组织的各种培训后,投资50万元建成了一个汽车配件厂,并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40多名。“巾帼科技星火工程”使广大农村妇女提高了科技素质,增强了致富能力,

5、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妇女转移致富。

一是各级妇联在引导和扶持农村女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汤阴县妇联依托县城乡妇女劳动技能培训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妇女1200人,先后为汤阴健丰饼厂、汤阴纺织有限公司、永达等本县企业输送女工84名,为郑州“三全”食品、河北廊坊中纺兰雪绒时装有限公司输出女工120余人,有效地实现了农村妇女的有序转移,拓宽了她们致富增收的途径。

二是对滑县国际劳工组织“预防以劳动剥削为目的的拐卖女童和青年妇女项目”进行督导。3月4日,滑县妇联启动“中国预防拐卖女童项目春雨行动”,促进妇女安全就业。现场发放印有防拐知识的手提包6000份、小扇子7000份,扑克牌10000份,深受群众喜爱。

二、实施“巾帼信用致富工程”,为农村妇女科技致富提供小额信用贷款

20*年9月,市妇联和市农信联社联合在全市启动了“巾帼信用致富工程”。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通力协作,采取多种措施,对我市农村妇女进行贷款扶持,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市已发放小额贷款1356万元,扶持1500余户妇女进行了项目投资或扩大再生产,为广大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建设注入了实力和活力。

1、通力协作,全面启动。

全省“巾帼信用致富工程”动员会议之后,市妇联党组及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同时主动与市农信社联系,于20*年9月下发了安妇[20*]55号文件《*市妇联省农信联社*市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广大农村妇女中实施“巾帼信用致富工程”的意见》,专门成立了此项工作的领导小组,制定出*市“巾帼信用致富工程”联席会议制度和办公室主要职责,明确市妇联和市农信联社专人负责。9月21日,市妇联联合市农信联社在新大地宾馆召开了“巾帼信用致富工程”动员会暨启动仪式。各县(市)区妇联主席、分管主席、农信社主任、有关乡镇妇联主席和致富带头人代表共百余人参加了会议。市政府市长助理李峰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市妇联主席李志弘就实施好“巾帼信用致富工程”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要求各县(市)区妇联要注重培养一批巾帼信用致富户,促进建成一批妇女发挥作用好,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辐射作用的巾帼信用致富村,从而带动全市广大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这次动员会为我市全面启动“巾帼信用致富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营造氛围,以点带面。

我市动员会议之后,各县(市)区妇联和农信部门密切配合,迅速行动,层层召开动员会,下发联合文件,成立领导小组,并要求各乡镇妇联干部和村妇代会主任深入到试点乡、村和农户家中进行宣传,同时利用当地电视、广播、小喇叭等宣传媒体,印制宣传单等方式宣传信用贷款发放等有关政策和规定,使农村妇女对这项工程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了全市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巾帼信用致富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市妇联对接受过“巾帼科技星火工程”培训已掌握了致富技术,选定发展项目的妇女农户进行贷款扶持,培养了一批巾帼信用致富户。如滑县万古镇张营村秦素君接受巾帼信用贷款10万元后,她的土布加工作坊规模逐步扩大,新上机器6台,新增项目制作床上用品、和服、睡衣、布鞋等,目前,已在濮阳、新乡、*开了三家连锁店。喜获贷款的妇女,或积极参与家畜养殖和蔬菜大棚种植,或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3、措施得力,力求实效。

为推动“巾帼信用致富工程”扎实深入地开展,市妇联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室同志深入到五县(市)区示范乡、村和农户家中进行实地调研,并及时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北关区彰北办事处冯家庙村申德娥有致富愿望,想依靠大棚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青椒、西红柿等,通过培训已掌握了一定的新技术,但苦于没资金。市妇联及时与市区农信联社协调,帮助贷款6万元,使她的大棚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目前她用在大棚中赚的钱通过引进纳米技术开始种植果树,经济效益达万元,带动了同村及周边妇女种植的积极性。

通过调研,市妇联在全面了解全市实施“巾帼信用致富工程”的具体情况之后,对每个县(市)区的实施力度和存在问题进行通报,让大家相互学习交流,促进工程顺利开展。

三、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妇女创业热情

一是利用“三八”妇女节时机,对涌现出的各类典型进行表彰。“三八”节期间,各级妇联都召开了形式多样的庆祝会和表彰会,滑县妇联还举办了“妇女创业与新农村建设”论坛,共有200余名女企业家、农村女支书女村长、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县乡村妇联干部参加。县种子公司经理赵秀珍,城关镇康庄村党支部书记吕存梅,国丰农药公司董事长游彩霞,万古镇“故道家纺”负责人秦素君以妇女创业与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和成长的感受,给广大妇女传授鲜活的“创业经”,切实激发了广大妇女的创业热情。

二是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4月23日,由市妇联联合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计生委和师源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在文峰区宝莲寺镇杨家井村开展了一次科技、卫生、法律“三下乡”活动,共为群众送去农业种植、养殖类书籍500余本,发放防治艾滋病、优生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资料近20000份,邀请科技、计生专家、女律师20余人进行了现场咨询,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各县(市)、区妇联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科技宣传,发放了培训资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3

根据省、市、区的文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致富需要带头人的精神。XX街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各职能部门的帮助下,培养了一大批科技致富示范户。这些示范户在本身的发展前提下,带动了大部分农户发家致富,为全街农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取得了决定性的作用。我街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科学技术是发展的要务。全街认真组织各类学习、讨论会,参加学习的人数达600多人次,增加了科技示范户的科技含量,真正做到学科学、用科学。

1、今年三月份,在街道和区林业局的组织下,对种植示范户和各村种植大户进行果树、雷竹等林业技术现场指导和培训,现场解答农户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农户得到科技实惠。

2、在区委、区政府和科技局组织双孢菇和白灵菇的培训会后,为了认真落实这一产业在街道的崛起,组织全街所有种植户和部分村一行30多人到徐古学习,现场听取徐古领导和种植户对双孢种植的体验和具体种植的科技新方法,同时指出我们种植存在的缺点,为今年全街双孢菇的生产打开了科技致富的大门。

3、发展街道的特色蔬菜。根据区委、区政府建设蔬菜百里长廊,街道组织相关村的书记和蔬菜示范大户,到嘉鱼县、双柳街学习别人的特色种植和好的经验,使全街的蔬菜生产上一个新台阶。

4、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根据街道的实际,组织全街比较大的畜牧养殖和示范户进行集中、分散地学习培训、指导。积极推引新品种,新的养殖方法,使全街的畜牧业生产更大、更强。

二、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头作用,辐射全街广大农户,使广大农民增产增收。全街在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上,重点发挥科技致富带头人的能力和影响力。通过他们以实际行动增加自身收入的形式,使广大农户看得见、摸得着,看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可观收入,从而带动全街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全街有一大批可歌可敬的示范户。章程村的程XX书记以自己发展猪业的生产(建森庄园)、发展和带动全村,以致其他村的养猪大户,以结盟的方法,形成了品种、养殖生产、防疫、销售,以建森庄园为依托的一条龙养殖模式。胜英村的洪香成,根据丘陵岗地的实际,大力发展柑桔的种植,在他的带动下,整个丘陵地区柑桔种植达10多户。还有梅店村汪XX的养鸡,带出了全村20多个养鸡大户,站桥村的周XX、张XX以自己的优质蔬菜种植带动了全村蔬菜的发展等等。还有很多示范户,为了全街的农户增收默默地耕作。

三、全街通过发放科学技术资料,稳步发展老产业,积极推进新产业、新品种。全年在各职能部门的帮助下,全街发放各类资料1千多份,发放书籍500多本,其中:

1、发放优质稻、油菜书籍200多本,稳/!/定了粮食生产,推广了新的油菜品种,如“一菜两用”技术和华油10号的品种。

2、在双孢菇、白灵菇生产上发放书籍100多本,大力发展了街道的新产业。

3、在蔬菜和畜牧上发放书籍200多本,为全区的百里蔬菜长廊和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篇4

关键词:农村妇女;基地;活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2)02-00102-04

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探索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科技传播、农民素质提升上发挥了典型示范、总结交流、科技成果转化、辐射带动、信息集散、学习培训、人才培养的作用。面对农业女性化、男工女耕的生产模式,各级妇联组织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与妇女发展结合在一起,创建了“妇字号”基地,全国“各地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竞争能力强、示范带动面广的各类‘妇字号’基地20余万个,取得了发展一个项目,带动一方经济、带领一批妇女增收的可喜效果”。但是,相对丰富的实践探索,我国针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研究不多,对“妇字号”基地的研究更不多见,这与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的贡献以及妇联组织发挥的作用不成正比,与农村妇女实现全面发展的需求和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有一定距离,鉴于此,总结实践、提炼经验,研究“妇字号”基地创建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大“妇字号”基地创建工作力度具有指导意义。

“妇字号”基地是妇联组织为解决一定区域内农村妇女参与农村经济发展、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社会地位、提高主体意识和群体意识,辐射带领更多农村妇女适应市场、自主生产、相互学习、共同致富为目的,以妇女领办、创办,并担任主要负责人,以新技术培训、生产示范、科技推广、信息传递、带动妇女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活动场所,是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实践活动中探索出引导农村妇女参与现代农业,提高农村妇女组织化的重要基础和途径。

广西来宾市妇联创建“妇字号”基地工作虽然在全区中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好、创建工作规范、融资平台搭建较好,各县区发展均衡、县乡村各级覆盖面广,在传播技术、沟通信息、联结农户、开拓市场、组织营销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创建”妇字号”基地建设中走在了广西前列。截至2011年6月,全区有“妇”字号示范基地3812个,其中来宾市创建“妇字号”基地945个,占24.8%。

1.“妇字号”基地创建模式

1.1根据成长方式不同探究“妇字号”基地模式

1.1.1从无到有培育“妇字号”基地(见图1)在基地创建初期,来宾各级妇联根据当地经济主导产业发展、外地科技种养基地的发展经验以及农村妇女的需求,在培育“妇字号”基地中主要发挥五大作用:一是组织有发展意愿、带动能力、有一定文化水平、敢想敢做的农村妇女外出学习考察;二是整合培训资源,组织农村妇女学习农业种养新技术;三是为想创业、想发展的农村妇女提供资金支持,如妇联发放小额信贷,协调党委政府扶持资金、协助联系金融组织贷款等;四是及时宣传党委政府发展的主导产业,发动引导农村妇女参与生产,寻找致富门路。如兰小莉2005年成立的合山市东亭大棚蔬菜基地,就是合山市妇联带动有能力想干事的妇女到百色田东、田阳县参观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后,兰小莉就开始种植小圣女番茄,接着妇联又协助兰小莉把想种植的农户联合起来,成立了东亭村小圣女番茄、葡萄种植联合体和销售联合体,并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以“一帮一”形式,促进全村妇女共同发展。又如来宾市象州县、忻城县将桑蚕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区,来宾市妇联在自治区妇联主导下,深入开展“桑娘兴业”活动,大力发动农村妇女种桑养蚕,在建立桑蚕基地的基础上成立了以种桑养蚕为主的桑蚕协会,形成了从育苗到饲养、收购蚕茧、蚕丝加工、绸加工完整的产业链。

1.1.2从点到面发展壮大“妇字号”基地(见图2)来宾市妇联在带领农村妇女参与发展中,根据当地经济主导产业发展、外地科技种养基地的发展经验以及农村妇女的需求,着重发现挖掘农村女性科技种养专业户,帮助、引导其发展壮大,在从点到面发展壮大“妇字号”基地中,妇联组织主要发挥四大作用:一是发现挖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妇女种养专业户;二是整合培训资源,组织女能人不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和管理经营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三是为女能人基地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如妇联发放小额信贷,协调党委政府扶持资金、协助联系金融组织贷款等;三是了解女能人基地发展壮大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生产发展中土地、房屋等问题。如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陈利新,2000年11月创建蘑菇基地种植巴西菇600m2。2002年10月,扩大规模,种植巴西菇和双胞菇约3000m2,2007年再投资100万元建成了蘑菇大棚3万m2,年产值达234万元。在其基地发展壮大过程中,妇联组织向基地发放15万元贷款,并组织发动周边农村妇女参加培训,推广和宣传基地先进模式,目前陈利新已注册成立了康正菌业有限责任公司,带领妇女广泛种植蘑菇,并致力使蘑菇成为全县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又如覃应萍在金秀成立的女子食用菌合作社,与香港老板合股、福建技术人员参股,已注册“福和”绿色商标,与农业部门合作,引进具有培育食用菌最先进技术,产品直销深圳、香港,其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链,是当前较成熟的”妇字号”基地。覃应萍由宜州落户到金秀,得到了党委和妇联大力帮助,如协调公司征地,发动80%瑶族妇女参加种菇技能培训,对农村妇女开展诚信教育,与老板共度市场风险,帮助其做强做大。在妇联的影响下,覃应萍有个“玫瑰梦想”:要带动当地农村妇女都富起来,打造瑶山“菇谷”,做强广西食用菌品牌,以成熟的产供销一条链辐射、影响全区“妇”字号食用菌生产基地,带动更多农村妇女当地就业、发家致富。

1.2根据“妇字号”基地带头人不同探究“妇字号”基地模式

1.2.1女能人创业形成规模户带动 该模式以女能人为核心,通过她们创业发展形成规模户带动周边妇女参与相关生产活动。如兴宾区南泗乡南泗街女能人卢玉良,通过参加科技培训班掌握了饲养二元杂母猪技术,在村里办起种猪场。她不但免费提供技术,还与贫困户接对子,并成立“玉良养猪合作社联合体”,与周边500多户的群众结成一体,呈现出“一人带富一方”局面。

1.2.2女干部、女党员带头带动 该模式注重以农村优秀女干部特别是女党员为核心,通过培育一批农村女党员致富带富典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如忻城县城关镇社区党总支书记林界英组织当地女能人发展生产,率先在本社区创建妇字号种鸽养殖示范基地、育肥牛示范基地、脱水加工金银花示范基地,并通过基地进一步带动农村妇女参与经济生产活动。忻城县北更乡塘太村女党总支书记黄英光担任该村种桑养蚕协会会长,与村妇代会主任蓝绍会一起建立“妇代会+桑蚕协会+小蚕共育基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使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100元增至3500元。

1.2.3妇联组织(妇代会)及妇联干部责任带动该模式注重发挥妇联组织特别基层的村妇代会组织的作用,通过妇联干部带头、引领,组织妇女群众参与生产劳动。如合山市河里乡河里街妇代会主任程专光担任果蔬流通协会副理事长,将本村种植的台湾大青枣、台湾小圣女番茄远销广州、深圳、香港。忻城县妇联创新实施“农村妇女新发展――爱心传递”项目是妇代会+农户模式,忻城县城关镇妇联获得镇党委、政府的启动资金1万元,每年扶持5名农村妇女发展养殖业,每位受扶持的妇女可免费获得价值2000元的种兔28只,并帮助她们建立妇字号养兔示范基地,通过自繁自养,不断扩大规模。一年后,第一批得到扶持的农村妇女把学到的科学养殖技术和28只种兔无偿传授和赠送给另一位农村妇女养殖。该项目在妇联组织的引导下,以“关爱农村妇女为抓手”、以发展生产为目标、以爱心传递为主线,以无息借支扶持的方式,为有志创业的农村妇女提供项目启动资金。目前来宾市80%的妇代会主任都有致富项目,在带领妇女致富中,她们还以自己已有项目和诚信度为其他妇女担保贷款,为基地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

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2.1活动领域窄,开拓市场的功能比较弱

农村妇女的服务带动基本局限于产中过程,市场营销、加工增殖能力都不强,有的仅有服务功能,不能真正担当起带领农村妇女占领市场的重任,经不起市场风险的考验。

2.2组织体系不够健全,社会服务滞后

来宾的基地目前处在初步发育阶段,大部分属于松散型,运作不规范的状况,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管理经验等,孕育着一定的内在风险。

2.3社会对之了解不深,发展环境不够优化

“妇字号”基地对于妇联系统以外的部门比较陌生,这与妇联的宣传以及对妇女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关,基地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仍较低,从而缺乏社会各界系统扶持。

3.对策与建议

3.1明确指导思想,加强指导管理

一是提高认识。今后一个时期,是广西加大对外开发,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妇联组织必须明确加快农村妇女组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把提高农村妇女组织化作为农村妇女工作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把创建“妇字号”基地作为提高农村妇女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增强对其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二是形成社会化工作格局。妇联组织在带领农村妇女发展过程中,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积极协调各部门支持,形成“党政重视、妇联牵头、各方支持、女能手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格局。三是规范管理。在农村妇女组织化由起步阶段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要分期分批对妇联主席、基地负责人及生产、营销大户进行培训和交流,引导基地创建步入规范,使基地建设与农村妇女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吸引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形成效率更高和稳定性更强的组织载体。

3.2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壮大基地带头人队伍

一是建设一支发展农村经济的女能人队伍。通过引进、培训、引导、挖掘出一批带领妇女种、养殖的,懂经济、会经营的村级经济的带头人,把她们组织起来,要通过成立女能人协会、女经纪人队伍,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督促政府落实阳光工程中40%的农村妇女培训比例。对农村女劳动力开展分层次、分专业、分类型的实用技术及技能培训,使她们掌握2~3门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建立以各农业、科技教育及劳动部门培训基地、师资为依托,各级妇女教育活动阵地为补充的妇女培训网络。三是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手段,大张旗鼓地对积极带领农村妇女团结致富的女能人进行宣传,要通过层层宣传、评选、表彰,激发广大妇女的荣誉感、成就感,引导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经济组织,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

3.3找突破、抓重点,推进“妇字号”基地发展上新台阶

从来宾实际出发,努力实现三大突破:一是组织主体要突破一个种养能手为主牵头的局面,加快形成全部由农村女能人牵头,种养、贩销大户、加工、贸易企业等多个市场主体参与格局;二是组织方式要由松散型联合向紧密合作转变,从以生产者身份参与向以资金、技术、土地、设备、品牌等其他形式参股转变,真正形成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三是组织服务功能要突破单纯技术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综合配套服务拓展。

篇5

一、主要成绩

各级妇联努力在培养人,凝聚人,塑造人上下功夫,呈现出“乡乡有协会,村村有能人,姐妹互相帮,妇女齐致富”的工作局面。*市妇联于1989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女能人协会,截止*6年6月,全市八县一区有县区级女能人协会15个、妇女农业科技专业协会29个、科技指导中心4个;全市有76个乡镇,建立各种农业技术协会89个,拥有会员3637人;全市有657个村居委会,共有妇女带头人12461人,建立种养业示范基地33个,辐射带动农户12519户。在全市妇女带头人中,年总收入上百万的有36人,上千万的有9人,上亿元的有1人;妇女种养业基地和协会联系带动妇女最多的有500人,最少的有10人。参与各类基地和协会组织的农村妇女*5年最高收入3万元,最低收入600元。

*市妇联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性特色及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加强与“双学双比”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协调配合,依托妇女学校(妇女之家)、党校、技校等阵地,组织妇女参加农函大学习,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科技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通过全市各级妇联的努力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妇女之家469所、培训基地228个。五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2428期,培训妇女人数121万人次,其中:妇联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960期,培训妇女28万人次。全市90%的农村妇女掌握了一门以上生产实用技术,有8924名妇女获得了农函大证书,13877人获绿色证书,2901人获得女农民技术员职称。全市获得县区级以上党委、政府和妇联以及“双学双比”领导小组表彰的农村妇女有1492人,其中:获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提名奖和全国“双学双比”女能人荣誉称号获得者11人,获得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荣誉的3人,获省级“双学双比女能人”称号的有18人,市级表彰的有203人,她们已成为引领农村妇女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骨干队伍。到*5年底,全市妇联系统共创建巾帼科技示范村70个,其中省级12个,市级10个,县级58个。创建“三八绿色基地”11个,面积为3876亩。创办农村妇女为主的经济实体289个。创建巾帼社区服务中心8个。输出妇女劳动力14258人,年人均增收9296元。其中市妇联*1年创建的“巾帼社区服务中心”,每年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0余人就业。建立“美在家庭”活动试点30个。全市有7万多户五好文明家庭受到各级各部门的表彰。*市妇联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协调单位。

二、主要特点和经验

多年来,*市妇联通过抓能人,建协会,创基地,带农户,促发展,使“妇联+能人+协会+基地+农户”的工作模式已逐步完善。

1、以女能人为着力点,培养妇女带头人。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和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各级妇联组织在对农村妇女开展普遍的文化、技能、法律等知识培训的同时,发现农村女能人是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精英,她们在农村勤劳致富的行为具有榜样作用。为了发挥她们的带动作用,我们以农村女能人为着力点,把培养女能人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吸引一批、扶持一批、服务一批、树立一批”的原则,努力把她们培养成为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一是政治上关心,提高她们的思想觉悟。通过向她们宣传党的知识,动员她们入党、加入女能人协会,激发她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二是强化学习,提高素质。针对发展需求,加强培训,组织参观考察,为提高她们的创业能力创造条件。三是热情服务,积极支持。各级妇联发挥“双学双比”成员单位的优势,为她们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支持,扶持女能人发展。四是表彰先进,推广典型。各级妇联以“三八”节为契机,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她们的先进事迹,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倡导广大妇女学先进、赶先进。

2、以协会创建为平台,组织妇女增收入。

为了提高农村妇女的社会化参与程度,各级妇联建立了女能人协会,支持女能人创建各种基层妇女科技协会,通过协会网络,联系广大农村妇女,调动积极性,发挥主力军作用。各级妇联积极争取政策、协调资金,为各级各类协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发挥能人效应,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来,各级妇联积极争取、协调投入工作经费262.45万元。投入项目资金2819.54万元。创建巾帼科技示范村、基地、协会、实体等587个。各县区已形成了女能人协会带动农户发展的各类工作模式。

“女能人协会+品牌+农户”模式。市妇联为支持女能人发展,协调经费32万元帮助农村妇女李丽春创建了高仓妇女花卉协会,扩大优质鲜切花种植面积,创出“中阳”知名品牌。建立科技推广基地,辐射带动周边400余户农户种植花卉。基地由30亩发展到123亩,年收入达到120万元以上。高仓村已成为花卉种植的“巾帼科技示范村”。李丽春也获得了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提名奖。澄江县妇联扶持提古“妇女蔬菜协会”,引导妇女种植反季蔬菜,促进了妇女增收。

“女能人+培训基地+农户”模式。通海县女能人董琼的“通海县碧琼刺绣厂”是妇联的巾帼社区文化项目培训基地。该基地不仅负责周边妇女的刺绣技术培训,还创造了“学员加工+刺绣厂收购”的通海模式,使广大妇女不离乡、不离村,利用闲暇时间增加收入,为生活宽裕创建了条件。江川县妇联创建的“巾帼标兵联谊会”,扶持罗四焕、杨江萍创建林果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带动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峨山县大龙潭乡在全国“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的影响下,又创办了橄榄甸、以他斗两个“巾帼科技培训基地”,带动全乡种花椒376亩。

“女能人+协会+公司”模式。华宁县妇联支持下岗女工张丽琼创办了“宁州香”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又依托公司建立了草天箐妇女养殖协会,大力发展妇女养殖业,既为公司提供了绿色食品加工原料,又带动了27名养殖女能人的发展,形成了女能人之间大带小、上带下、层层带动、多方互惠互利发展的华宁模式。

“女能人+协会+项目”模式。新平、通海、元江三县妇联实施“巾帼社区文化”项目,依托女带头人和项目,挖掘妇女民族民间巧手工艺,吸引了2万余名妇女参与民族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促进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就地发展,增加收入。三个项目点的妇女人均月增收100元以上。

3、以小额信贷做支撑,帮助妇女创产业。

在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市妇联针对女能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大量的生产原料。农村妇女增收致富需要解决生产周转资金,需要产品销售渠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妇联牵头运作了农村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为女能人和农村妇女搭起了信息沟通、技术支持和产品销售的桥梁。链接了生产一条龙的每个环节,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两年来全市累计运作资金1600万元,使2081户、8743人直接受益。

易门县浦贝乡妇联依托女能人李素仙创办的云南易门恒源食品有限公司,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用小额信贷帮助当地妇女种植辣椒、大豆,由公司统一收购、加工销售。该企业每年带动500余户农户种植辣椒、大豆,成为能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引领妇女走定单农业路子,既促进了当地豆豉产业的发展,又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还保障了小额信贷资金的安全回收,降低了资金运作风险,创造了妇联小额信贷链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工作模式。

4、发挥女能人效应,促进社区创平安。

家庭的文明、和谐是社会文明、和谐的基础,是妇联的传统工作,也是妇联发挥作用的优势所在。各级妇联在平安创建中发挥女能人和妇女自治组织的作用,组织动员全市女能人协会积极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救灾、修路、关爱弱势群体、促进公益事业开展,用行动回报社会。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市女能人为公益事业投入资金高达193.7万元。

篇6

“要想富,种柳树,竹柳是个发财路。”这是流传在安徽蒙城一带的顺口溜。种植竹柳发了财的农民都不会忘记致富带头人王子成。

今年47岁的王子成,平时爱好植物花卉,也酷爱速丰竹柳这个新树种,他原来从事保险工作,后来辞去保险公司经理的职务,一心钻研竹柳育苗技术。

王子成涉足竹柳种植行业纯属偶然,他家里原来有几亩低洼地,常常积水,种庄稼长不好,就改种杨树,杨树售价低,又改种红叶杨树,红叶杨树是用材、观赏兼得树种,王子成受益不少。尝到了甜头的王子成感觉到育苗发展速生树种是条致富门路,在一次出国旅游时,他发现了种植竹柳这个诱人的大商机。竹柳的主要特点是可以高密度栽培,长势快、树干直,耐水淹,特耐盐碱,材质好、用途广,不落飞絮,是绿化、用材兼得树种。

为了掌握竹柳在我国南北方的适应性,王子成冬天飞到海南省、夏天跑到黑龙江,分别在几个地方建设了竹柳育种试验基地。他说,竹柳是高档板材原料,也是上等的造纸用材,投资回收期短,种植竹柳会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开发意义重大。

道路是曲折的,创业是艰难的。王子成起初在大田里育苗,把竹柳段扦插到田里,由于浇水量不好掌握,树苗成活率低。他翻阅资料,通过多次试验,采取连浇3遍“定根水”的办法,使扦插苗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

有一次,他看到朋友家的水培花卉长得不错,就萌发了竹柳在水中育苗的想法。问了几个教授之后,他们都说没有成功的例子,而且指出,木本植物是国际上水育苗的。王子成决心打破常规,通过3年的实验摸索,使竹柳在沟塘中能够自然生长,且不用打药治虫施肥,不用任何管理,省工、省时、省心,成本极低,如今,竹柳在湖南洞庭湖滩涂烂泥地里生长良好。2011年9月18日,央视农业频道《绿色时空》栏目播出了王子成水中育出竹柳苗的专题片后,他接到了全国近千人次打来的咨询电话,王子成一一解答了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篇7

一、三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2016年,全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福建省人民政府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入市、县长的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三明市农业局也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入对各县(市、区)农业局的绩效考核内容,各级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地政府专门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结合当地实际,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按照产业的从业人员情况、规模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制定新型职业农民遴选标准,确定培育对象。农业部门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建立部门之间工作协调、上下级之间工作推动机制,统筹发挥政策联动作用,全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面对新形势,全市各级有关部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工作思路,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整体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立足于科教兴农,创造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发展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二)挖掘培训资源,发挥培训机构作用

各地加强沟通协调,发挥农广校培育的主阵地作用,同时调动农业学校、农业科研部门和公办培训机构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地农业行业协会、学会等机构参与培训作用;鼓励农业学校利用各地农民田间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作为培训场所和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培训,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促进农民创业,实现农民致富。

(三)落实认定任务,出台当地扶持政策

各县(市、区)在开展培训的同时,抓紧研究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农民及时予以认定,按照年度工作计划新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并将各地认定情况、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四)加强档案管理,及r上报培训信息

各县(市、区)认真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认定全过程档案管理,登入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上报培育人员信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信息数据录入上报工作。各地在加强培训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培训对象遴选,培训教材的选用、培训专家教师的选定,把已确定的培育对象,及时录入培育对象库,及时把培训、认定、跟踪服务等相关信息上传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培训一期即录入上传一期、认定一批即录入上传一批。

(五)建好教师队伍,完善培训上课教材

各地加强师资库建设,在12316专家库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科研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入库。各地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把农业系统的专家纳入专家库。同时,选择一批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供培训选用。

(六)加强项目监管,做好内业资料整理

各县(市、区)严格按照“福建省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管理办法”和“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做到培训对象明确、台账明晰、培训明白、认定明快、成效明显。培训机构建立完备内业资料和台账;强化对培训机构组织培训情况的检查验收,准确掌握每个班次的培训情况及成效,确保每次培训班的内业资料完整,及时存档备查。培育任务的进度及年度完成情况考核以各地上传到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为准。

(七)总结项目经验,扩大先进典型影响

各地及时上报培训信息,指定人员撰写并上报到三明农业信息网,在尤溪电视台等媒体专题宣传报道新型职业农民先进事迹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效。各地加强经验总结,发掘典型,及时上报各地开展培育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营造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的实效

(一)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三类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

从培育模式上看,各县(市、区)探索和建立了政府办牵头,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农办)、林业局、供销社、团县委、妇联等多部门参与,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合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新机制;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主线,按农业生产重点环节,分阶段安排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实现产业周期全程覆盖。

从培育环节上看,各县(市、区)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环节,突出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把规范管理作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重要手段,以素质能力、生产规模、经营效益、带动作用为重要参考要素,分产业制定认定条件和认定标准,开展认定工作,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把政策扶持作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重要保障,支持职业农民创业兴业。

从培育对象上看,各县(市、区)坚持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等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兼顾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

各县(市、区)普遍开展了以教育培训、政策扶持和认定管理为重点内容的培育工作。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

(二)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产业带动、农民主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格局

2016年全市各县(市、区)作为农业部和福建省农业厅、省财政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县,成立了机构,制定了县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各县(市、区)政府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和出台了扶持政策,明确相关部门责任,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各地农业部门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扶持政策,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认定工作的深入开展。一大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主动参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生产经营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产业带动、农民主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良好工作格局。

(三)初步形成了“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2016年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主体作用,吸纳涉农中等职业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初步形成了以农广校为主体、多方资源积极参与的“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各级涉农中等职业学校(包括农广校)等机构承担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专门职能,负责需求调研、学员遴选、认定管理、跟踪服务等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直接承担或组织了大量教育培训任务,是职业农民培育的主导力量,承担着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

篇8

1.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主要成效

1.1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实用人才 农业科技培训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技术明白人、发家致富带头人和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

1.2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优化,促进了农民增收 通过创新农业科技培训形式、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进程,提高了农民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的能力和生产水平,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了农业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3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通过对农民开展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文化层次,丰富了其知识,使农民学到了致富的本领,促进农民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1.4转变思想观念,推动了农村文明进步 农民经过培训后,不仅提高了科技文化水平,转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还陶冶了农民的情操,在农村治理“脏、乱、差”,“弘扬传统美德,倡树社会新风,争做文明公民”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没有农民这个主体的现代化、知识化,要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只能是空谈。要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在农业科技培训上,必须抓好“三个对象”,突出“四个重点”,创建“五个机制”,做好“六项工作”。

2.1抓好“三个对象” 在深化农民科技培训过程中,要抓好“三个对象”培训。一是抓好村、组干部的培训。村组干部是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对村组干部的培训工作,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动员村组干部参加农广校学历教育及农函大专培训,全面提高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二是抓好存量农民的培训。对存量农民,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提升他们在种植、养殖业方面的科技水平。三是抓好增量农民的培训。重点面向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青年,抓好新增劳动力培训,增强其自谋职业的本领。

2.2突出“四个重点” 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农民向工人的转变,今后,农民培训必须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突出职业性和专业性。要根据农民的自愿,量身定做培训教材,师资送教上门,使农民接受所需专业培训,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二是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要注重实际,强化实践性教学,增强培训的直观性和操作性,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三是突出针对性和系统性。让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成为授课骨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农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四是突出制度性和规范性。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实行学籍管理,进行严格考核、跟踪管理。

篇9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城乡统筹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以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双学双比”和“美德在农家”活动为载体,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__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村庄,全面推进和带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二、主要任务

(一)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丰富,任务繁重,妇联组织要以项目化的运作方式,把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引领广大农村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为着力点,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培训。一是加强对农村女能人的示范培训,引导女能人创办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发挥她们的“二传手”作用,辐射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强对普通女农民的普及培训,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等普及型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率,促进科学种田,使妇女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她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2、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收致富的目标,引导、组织广大农村妇女以__村的养殖、果蔬为主导产业为中心,发展体现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创建1个示范作用强、带动效果好的示范基地,发展1个具有地方特色、妇女特点的“妇字号”生产经营项目,培养树立一批依靠科技致富的女带头人。

3、以城乡统筹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大力开展订单培训,提高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把扶贫帮困与劳务输出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对该村贫困户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收入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送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民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自觉遵守各种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努力用服务搭建转移平台,用品牌打造输出强势,用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用维权促进公正公平,着力培训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带头人和劳务经纪人两支队伍,搞好岗前培训、职业介绍和权益维护三项服务,畅通就地转移、就近转移、跨省跨地区转移等渠道,探索建立上下互动、城乡互动、内外互动妇女劳务协作新机制,有效调动和保护农村妇女参与“打工经济”的热情,五年内力争使80的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外出就业,形成转移就业的规模优势和群体效应。

(二)以“美德在农家”为载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作用,在__村深入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风尚,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1、抓好家庭美德建设主题活动,拓展文明家庭创建领域。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广泛开展“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科技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组着力培植1个文化中心户,组织全村妇女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吸引家庭成员广泛参与,引导家庭成员增强学习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道德意识、人口意识,让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科学致富、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深入人心,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抓好“零家暴”示范村创建活动,共同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该村建立“零家庭暴力”示范村创建工作协调小组,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反家庭暴力队伍,及时介入调解有倾向性的家庭暴力事件,努力为妇女创造一个和平安宁、没有暴力的世界。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科学考核。县妇联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将工作任务日程化,实行目标管理、目标考核,确保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广泛动员,精心部署,通过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和新农村建设的 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引导和动员广大妇女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篇10

【关键词】一村一名大学生 信息素养 培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带头人、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也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使农业高等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通向农村,教育部于2004年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依托高等农业院校和职业院校培养一线农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其培养方式包括非脱产和全日制两种。其中,《信息检索》作为种植类、养殖类专业的选修课之一,着重介绍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检索的知识和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

1 “一村一大学生”的特点

1.1学员基本情况

1.1.1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虽然都具备高中文化水平(含中专、职高或同等学历),但因多数学员脱离学校教育时间比较长,入学后不太适应课堂教育,表现坐不住、跟不上、注意力不集中等。对信息的内化能力比较弱。

1.1.2学员年龄差距大。学员从18~42岁不等,其中大部分学员已成家,有些还在村里担任实职,既要在校学习,又要落实本村的政务,还有家庭的牵挂,可谓“一心挂三头”,缺勤现象普遍。

1.1.3学员理论基础薄弱,实践经验丰富。部分学员本来就是农村致富带头人或技术骨干,有的拥有自己的产业,在农业生产、管理方面经验丰富。但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知识体系不全面等问题。

1.1.4学员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知识、信息检索技巧、信息道德素质欠缺。“一村一大”学员主要来自农村地区,网络基础知识相对匮乏,不了解和使用网络数据库、搜索引擎、学科网站等;上网时常出现“网络迷航”现象。同时,也有部分学员对不良信息的判断和克制能力较弱,浏览不健康网站,在信息利用中对知识产权问题认识模糊,有论文“剽窃”现象。

2“一村一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措施

2.1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开设为公共必修课,为学生信息素养提供课程保证。传统的文献检索课作为选修课课时量少,教学方法单一,对目前以互联网为中心、动态的检索系统的理论总结较为薄弱,学生上机实践少,导致检索理论与检索实践相脱节。

2.2将信息检索课与专业课程整合,加强专业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不是任何一门独立学科的学习目标或学习结果,而是一种累积式的结果。而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信息素养的培养要在各种学科的学习中开展,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促进自学能力,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信息检索、加工、利用和交流技能,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3在实践教学中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一村一大”的课时安排上,实践教学比例在50%以上,主要的教学模式是校内理论学习为主加校外实习、锻炼为主的形式,可以设置参观、考察、实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并利用撰写学习体会、小论文、参观记录、课堂讨论、实训实习分析报告(实验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技巧、网络数据库的利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2.4根据学生层次,举办如信息专题讲座、数据库的利用、检索技巧的培训等各类型的培训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相关的培训内容,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5WebQuest教学法。WebQuest的意思是网络探究,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探究为取向,由教师引导,通过大量的学习资源和协作交流,以一定的目标任务驱动学生对某个主题自主地进行建构和探索的学习活动。通常包括情境与问题、目标与任务、资源与过程、评价和结论等模块。它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协从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模式,以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行动为基本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由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没有专用教材,大部分课程的教材主要选用高职高专教材,甚至个别课程采用本科教材,而“一村一大”培养的都是本土人才,教材缺乏针对性。因此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增加或删减。通过WebQuest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补充教材资源的不足,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地创造各个学科的有机结合,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2.6加强“一村一名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部分“一村一大”学员在信息利用中不是很清楚自己的行为是合理利用还是侵权行为,是参考还是剽窃,因此关于网络知识产权、网络隐私等知识需要在教学中给学员们讲解,使学员们树立遵守信息法规的意识,自觉抵制违法违规的信息,做到合理、合法、安全、可靠地获取和利用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道德修养 。

3结语

一村一名大学生,是农村基层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农民、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多种角色,其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农业科技的吸收和接纳,影响着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技术在农民中的传播。“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至今,全日制培养方式已经暂告结束,非脱产培养方式仍在进行中。如何为农村培养“具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的农村实用带头人和综合素质好、管理能力强的农村基层干部”,仍是高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在组织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文英,李定国,姚安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全日制班教学现状. 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