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1 21:5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检验科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检验科培训总结

篇1

关键词:不合格生化标本;拒收原困;分析;沟通与培训

样本无法检测或检测后结果不可信,统称为不合格标本或质量有缺陷的标本[1],也就是在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及转运过程中没有按照临床操作规程正确地实施而产生的不合格标本。不合格标本数量的多少影响检验效率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以及临床对检验科的满意度、信任度及临床诊断的准确度等[2]。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高质量检验结果的前提和基础[3]。国内外临床检验中误差分析显示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总误差的50%~80%。随着检验科诊断手段和水平的提高,医生越来越依赖于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当检验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符时,医生通常会怀疑是检验科做的不准,而忽略了检验标本前的准备工作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随着因检验结果的不准确而发生的医疗纠纷已经影响到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给检验科及医院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现就我院检验科的不合格生化标本加以分析、总结,供医护人员从中得到借鉴,以提高对标本正确采集、运送的重视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不合格标本记录表所记录的不合格住院生化标本。

1.2方法 通过观察血样外观、检测分析、抽血复查及联系临床医、护人员等途径发现和确定不合格标本。

2 结果

2.1生化不合格标本总量及不合格率,见表1。

2.2不合格生化标本常见原因,见表2。

3 讨论

在所有的原因中,溶血、输液侧采血、未及时送检、餐后采血给检验科造成极大困扰,使得检验结果与临床可能有较大出入,而检验科人员又容易麻痹,因此可能发出一张没有备注的错误的报告。所以,首先应加强检验科内部人员的培训,让人人都知晓不合格标本如何影响检验结果,不断保证检验科与护士的规范的血液样本采集,让检验科的结果有利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4]。

样本的正确采集对检验的效率及结果至关重要,“对质量不合格的样本进行检测不如不进行这项检测”是一条重要的原则[5]。采用不合格标本将导致检验结果的失真,不仅浪费人力和物力,甚至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6]。为了杜绝上述现象发生,应拒收不合格标本,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分析前的实验误差,解决容易被忽视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即分析前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而保证检验结果的高质量。

检验人员要特别重视对样本的验收和检查,收到样本后先观察样本的采集量是否符合检验要求,标本离心后,应观察有无脂血、溶血等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样本要及时与临床医护人员取得联系,解释不合格标本情况及重送标本的必要性。

定期与护理部联系。分析前的检验标本质量问题是检验和护理工作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是一普遍存在,但又未引起重视的现实问题[7]。要把好分析前检验标本的质量关,需要检验科与护理部共同协作,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进行标本采集的岗前培训,对于检验科有特殊要求的标本或者新开展项目的标本,应上门对各个护士站进行培训和讲解,建议护理部进行品管圈活动,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8]。对每月不合格标本按照临床病区进行分类统计,并将结果反馈临床科室,帮助临床科室查找出现不合格标本原因。为保证临床医生能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提高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是重要前提,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牢记这一点,正确执行血液样本的操作规程和保存方法,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续微,赵旭,单洪丽.等.3051份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5):587-589.

[2]夏礼军.重视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5):473.

[3]张静.拒收不合格标本是减少临床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关键[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3):311.

[4]白洁,张全华.生化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5):253-255.

[5]程红革,李金万,韦卉,等.凝血试验分析前影响因素及其标准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3):298.

[6]袁慧,曾小丽,将朝晖,等.2003~2006年北京安贞医院检验科标本不合格的特点分析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6(6):692.

篇2

POCT血糖仪由于操作简便、快捷、不受场地限制、报告及时等优势,已经被临床科室广泛应用,医院内几乎所有临床科室均备有POCT血糖仪。但目前临床上血糖POCT检测的操作者主要为当班的护理人员和部分临床医师,均为非检验专业人员,如果在应用过程中缺乏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很容易导致POCT不合格报告的发出,给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带来错误的信息。因而对POCT血糖仪进行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现将本院2013~2014年POCT血糖仪质量管理措施及前后情况作一对比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17台POCT血糖仪来自于本院各个临床科室,分别为罗氏卓越型血糖仪、CareSensN血糖仪,试纸条、质控品为各厂家配套产品,有效期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贝克曼AU5800生化分析仪,生化试剂原装进口,质控品:BIO-RAD质控品,有效期内使用。

1.2方法

1.2.1完善制度设备科、护理管理科、医学检验科共同成立POCT血糖仪管理小组,制定了《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制度》、《便携式血糖检测仪标准操作规程》、《便携式血糖检测仪比对流程》等制度和操作规程。文件统一装订成册,每个科室下发一本,存档。

1.2.2培训授权护理管理科与医学检验科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方案,并组织全院所有需操作POCT血糖仪的护理人员严格按计划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规范学习,如《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2)POCT血糖仪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和院内管理制度;(3)POCT血糖仪标准操作规程,如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仪器维护和保养规程、标本采集、血糖仪检测的操作步骤、室内质控及比对管理;(4)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并正确报告、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培训后护理管理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岗前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授权上岗,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合格性。

1.2.3加强室内质控管理本院《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每台血糖仪均应当有质控记录,应包括测试日期、时间、仪器的校准、试纸条批号及有效期、仪器编号和质控结果;每天血糖检测前,都应当在每台仪器上先进行质控品检测,至少包括高值、正常值两种浓度。当更换新批号试纸条、血糖仪更换电池、仪器及试纸条可能未处于最佳状态时,应当重新进行追加质控品的检测。护理管理科负责对临床各科室内质控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1.2.4做好室间质量评价本院每年均参加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血糖仪检测室间质评活动,对质评反馈结果分析总结,持续改进检验质量。

1.2.5定期比对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中附件《血糖仪与实验室生化方法比对方案》方案二进行比对试验:空腹状态,临床护理人员先取指尖末梢全血用血糖仪进行测试,记录结果,随后立即采集静脉血标本送检验科,15min内离心分离血浆,30min内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血浆葡萄糖测试。每台血糖仪需比对50个标本,<2.8mmol/L标本2个、2.8~<4.2mmol/L标本8个、4.2~<6.7mmol/L标本10个、6.7~<11.1mmol/L标本15个、11.1~<16.6mmol/L标本8个、16.6~<22.2mmol/L标本5个、≥22.2mmol/L标本2个。当血糖浓度小于4.2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偏倚应在±0.83mmol/L的范围内;当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4.2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偏倚应在±20%范围内,按该标准判断POCT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偏倚是否符合要求,如符合要求判为合格,反之判为不合格。检验科发现不合格的仪器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弃用,并更换新的血糖仪重新进行比对;合格仪器检验科下发比对合格报告。

2结果

2013年全院17台POCT血糖仪中有14台比对合格,3台比对不合格,合格率为82%。2014年全院17台POCT血糖仪全部比对合格,合格率为100%。2013年起本院对POCT血糖仪实行统一管理,两年来管理前后状况对比,见表1。

3讨论

篇3

关键词:检验 预防 感染

一.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成为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几年来,医疗有关部门已加大了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力度,各级医院都形成了相应的感染管理科室,但个别医院组织领导和规章制度仍不健全或敷衍于检查,未认真执行管理。

二.目前检验科预防感染工作的现状

目前一些基层医院检验科防护设施不够,硬件上检验科房屋紧张,更谈不上布局的科学,造成作业流程不合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不能明显分开,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不清,有的甚至工作区与生活区同在一个区间,从而就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如不重视、忽视此现状,都易造成感染的发生。

三.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负责感染病人相关化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向临床医师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反馈,并向全院公布。

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负责医院感染控制培训中相关微生物学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制度,按照国家法规要求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

负责医院感染科研工作中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院长、主管医疗副院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针对检验科如何做好预防感染工作的几点建议

1健全组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 检验科应设1名生物安全负责人,并实施责任问责和追究管理,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程序、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等系列相关文件,持续性改进并逐步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更好的预防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检验科主任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各实验室设1名生物安全负责人,并实施责任问责和追究管理,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人员培训考核制》《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等相关文件,持续性改进并逐步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更好的预防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2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 。 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等有关专业知识,提高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3提高检验人员个人防护意识 。检验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范和措施,把预防医院感染作为自己永久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防护能力和防护水平。(1)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加强手消毒,日常工作中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按照标准六步法洗手,操作前、操作后,上下班前后,均要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有资料表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病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所以控制好手的卫生,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4)严禁在实验室内饮水、进食、会客、吸烟,禁止在实验室的冰箱存放食品。尽量减少可能导致感染的危害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求检验人员定期在本院或上级医院体验和接种,并有应记录,对意外遇到职业暴露,锐器损伤以工作人员应及时处理,上报专门机构如医院预防保健科备案,定期追踪观察。

4建立检验人员的健康档案 关心检验人员身体健康,定期进行职工体检,建立检验人员的健康档案,必要时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对意外遇到职业暴露,锐器损伤的工作人员应及时处理,上报专门机构如医院预防保健科备案,定期追踪观察。

5改善实验室工作环境 医院领导应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室的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加自我防护设施(如感应水龙头、烘手机等),勤通风换气,改变工作流程,样品集中处理,减少污染机会。增加业务用房,检验科要科学合理安排科室布局,将实验室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分别进行管理。改善环境必须领导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正规化设置,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并分别进行管理,增加自我防护的有关设施。

6加强检验科消毒管理 检验科各类培养物、化验检查残余物、废液中均带有致病性微生物,必须加强消毒与管理,每天对室内空气、墙、门窗、工作台面、地面进行消毒,包括门及柜把手的定期消毒,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验器具摆放留有空间,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如有污染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对于实验器具及时清洗并用高效环保消毒剂进行消毒,要严格金属器械、塑料橡胶制品和贵重仪器的消毒。要注意检验报告单的消毒,这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至关重要的措施。

7严格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废液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注射器、吸管、试管、加样器吸头,各种废弃标本、培养基、酶标板等经含氯消毒剂消毒或高压灭菌后分类放入黄色医用垃圾袋扎紧,贴好标签,由专人回收,集中送交医用垃圾处理站,对针头及损伤性废弃物必须用防穿透的利器桶盛放,并做好各类垃圾回收的记录及交接工作,由双方签字。通过对上述各项措施实施和制度的不断改进及完善,使每个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危害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过程和消毒方法,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和因素,从而更好的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让每位职工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危害的重要性。并不定期组织学习有关预防医院感染各类知识,自觉提高自我防护知识,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和因素,对各项措施和制度不断完善,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检查安全化、检测常规化,从而更好的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篇4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源性感染;控制;检验科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297-0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检验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越加重要。检验医学为临床医疗提供科学的诊疗依据。检验科是一个很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科室。检验人员每天不仅要直接采集标本,而且还要与患者血液、体液、分沁物及排泄物等接触,时有被锐器刺伤及面临传染源喷溅的事件发生,且经常进行搅拌、震荡、离心、敲打等操作,这些操作均可产生大量的微生物气溶胶,并随空气扩散而污染实验室空气,容易造成检验人员的工作环境的污染,导致医务人员罹患各种经血传播疾病。为降低检验科医院感染发病率,提高检验科的安全性,文章结合近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对如何加强县级医院检验科管理,提高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确保环境的生物安全等问题探讨如下。

1检验科医源性感染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1.1淡薄的防护意识:由于基层医院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检验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不足,导致检验人员医院感染的意识不足。部分检验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不强,对检验标本的生物危害性认识不足或者存在侥幸心理,检测后标本随意处置,在有传染源的工作场所进食、饮水、吸烟,甚至穿着工作服进入休息间。尤其严重的是个别检验人员在工作中不按消毒隔离制度操作,不戴工作帽、口罩和手套工作,经常在工作中用接触传染源的手接听公用电话。

1.2领导重视不足:目前,有些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以至有些综合基层医院尚且流于形式。县级医院由于经济原因和设计水平的原因,有的检验科工作用房面积不足,没有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房屋布局往往不规范,设计不科学,采光通风欠佳;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很差,检验科往往只有1台生物安全柜,缺少洗眼器和紧急喷淋设备,以致遇到职业暴露时难以达到科学的防护;还有的医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不规范等。

1.3规章制度不健全:医院感染知识教育滞后,检验科内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无论教科书或是实习教学中,均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导致检验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匮乏。

1.4预防感染意识薄弱:发生职业暴露时应急措施不当,如遇到标本漏洒、表皮破损、标本污染面部、眼部、溅入口腔时,忙乱中往往忽视了伤口的消毒处理,如为传染性血清标本,则很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在门诊检验科,抽血窗口十分繁忙,往往给前一例患者抽血后手套上沾了血迹,没有洗手又去给下一例患者抽血,这也是容易引起医患纠纷的一个薄弱环节。

2检验科医源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探讨

2.1相关领导应提高重视制度组织建设力度:医院领导应切实加强全院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建设,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科,任命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担任检验科的感染监督员,负责监督和管理科内的医院感染工作。配置必备的消毒灭菌设备,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制定规章制度、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和应对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等,形成医院感染的制度和组织管理网络。

2.2改善工作环境: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改善检验科工作环境,明显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并张贴公示各区域的工作职能;加强实验室通风换气设施,保持空气流通。严禁在工作区进食、饮水、吸烟。各室固定清扫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2.3加强检验人员的自身防护:由于检验科人员直接与患者接触,有接触传染源的可能,因此,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要求工作人员上班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口罩、橡皮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工作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严格实施六步洗手法。检验师对患者静脉采血必须实施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手指采血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例患者操作前必须用消毒剂或泡沫消毒剂洗手,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和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对疑似艾滋病、性病、传染病患者应严加防范,其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封闭式进入隔离区,工作人员穿隔离服、戴隔离帽和口罩等进行操作,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将疫情尽快上报上级机关,对传染病患者的排泄物应及时、就地无害化处理,以免扩散。

2.4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院领导组织检验科员工反复学习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废弃物管理条例》、《废弃物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规,对所有新职工实行医院感染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应定期对全科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教育,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预防职业性接触性感染的发生。

2.5严格按消毒隔离规范操作:选派专人负责消毒隔离工作,负责消毒隔离的布置、检查与落实,包括消毒液的配制与定期更换的时间,当事人应签名确认。每日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办公用品如计算机键盘、鼠标、电话等物经常性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化验单尽量用电脑统一规范化打印,或与病区联网,实施无纸化办公。

2.6医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对一次性医疗用品(注射器、采血针、吸管、试管、医用手套、加样器吸头、反应板等)和其他医用废弃物应建立处理流程,并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医用废弃物使用后经高压灭菌、焚烧、消毒剂浸泡,由专人回收,集中统一处理并登记,未经无害化处理者严禁流入社会。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别存放,医用垃圾用黄色塑料袋,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包装,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

2.7对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检验人员工作中容易被锐器、针头、碎玻璃刺伤,引起感染,如遇到上述情况,要立即挤压伤口、排出血液、清洗消毒,必要时根据污染物携带的病毒及细菌种类,及时注射相应的抗病毒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加以预防。并及时填写表格,上报预防保健科存档,定期复查,观察职工是否受到感染。

2.8计划免疫:在检验科岗位上工作,是 HBV、HIV、TB等

病原体感染的高危人群,均应注射疫苗。通过上述的各项预防措施与管理方法,提高了检验科人员对医源性感染的认识,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检验科内医源性感染,保障了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放心的检验条件。

参考文献

[1]姜雷.检验科质控管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2007,2(25):67-68

[2]刘江虹.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7(4):300-301

[3]詹磊.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7):752-754

篇5

[关键词] 血站检验科;质量管理;关键环节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c)-0154-02

血站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对献血者捐献的血液进行规定项目和方法的检测。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血液的安全性认识也越来越高,所以对血液安全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血站检验科能够对血液进行相应的检测工作,保证医疗用血的安全。在临床输血中由于受到血液的感染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例子还存在,所以加强对血站检验科检测前,检测中和检测后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确保检测结果可靠、报告及时,确保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才能够保证医疗的安全,降低病患的生命危险[1]。血液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加强血站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提升血站检验技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在现代血站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办法。

1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血站检验科的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着许多漏洞,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其主要表现在:①血站检验科的管理人员在进行血液的检测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操作,检测技术人员对管理体系不熟悉,最终导致血液检测质量不符要求;②目前有些血站检验科的操作流程还不太规范,在血液的质量要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能够建立切实可行的规范性的管理体系。所以在这样的管理下就不能够保证血液的安全性。

1.2 设备管理不规范

在进行血站设备的管理时由于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欠缺,从而导致设备的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尤其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时展的潮流,仪器设备已经成为血站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血站检验科在对设备的使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一般管理人员都会比较重视血液的质量检测环节,从而忽视了对设备的检测以及维护,导致设备的故障率偏高。仪器设备不仅是检测血液的重要工具,还是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设备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血液检测,如果不能够对问题设备进行及时的保养、维护,将会影响检测的效率。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检测还有可能导致血液检测的结果出现错误,最终将会影响血液的安全。设备管理条例中的相关操作方法及内容不完善,工作人员不够细致,这也会对整体检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1.3 标本采集管理不完善

血液标本的采集管理对整体的检验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该环节的工作大多数是基于实验室外,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①献血者当前的身体状态及饮食结构,如部分献血者在进行检测之前有过较为激烈的运动,这将对多数项目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同时高蛋白、高脂、高糖的饮食也会引起患者体内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变化;②血液检测工作人员可能会将血液试管标签贴错;③血站外部获取的血液检验标本在送往检验的过程中,会由于时间、运输温度等方面因素发生质量问题。

1.4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设备和医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所以检测人员的相关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血液检测的需要。血液的质量会关乎所使用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其检测设备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技术要求也就提高,尤其是一些血液检验站引进先进的设备后,检测人员专业素质问题就更加突出,检测人员不能够熟练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流程,不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最终会影响血液检测质量。除此之外,检测人员对国家所确定的相关标准不够了解,也导致一些问题血液在检测过程中没有被及时发现。

1.5 没有做好检测记录

对于检测人员来说,不仅需要做好血液检测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检测数据的记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保证血液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一些检测人员没有做好检测的原始记录,导致血液数据出现问题。

2 提高管理的方法

2.1 建立健全血液检测质量体系

要想保证血站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需要建立健全血液检测质量体系,并严格实施和持续改进:①检测人员要严格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职业责任意识,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②要对操作流程文件化、制度化,质量体系一般都是由四部分组成,即质量手册、操作流程、程序文件、质量记录等,由此,要想保证血液检测制度能够被真正的执行,就要将其程序文件化,对操作人员的行为作出严格的规定,明确他们的行为准则;③要将检测制度程序化,即对检测人员的操作程序进行科学的安排,画出相应的流程图,明确展示各个环节工作人员所要进行工作,从而保证血液的质量。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检测质量,提高我国医疗水平[2]。

2.2 提高设备管理意识

在对设备进行管理时,首先应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要对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其次,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测,对试管以及设备进行及时的清洗,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提升血液检测质量,最终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设备管理人员还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对设备的控制应该掌握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其使用状况进行相关的记录,如果发现设备运行异常,要及时进行汇报,并且对问题设备进行及时处理[3]。第三,管理单位要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效率,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3 提高检测人员责任意识

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就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强化他们的质量安全意识。相关单位要对每一位员工的血液检测质量进行规定,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管理的程序以及管理的技术,从而保证血液的质量[4-5]。培训时需要结合检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检测工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单位还需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让相关人员能够掌握专业的检测技术,尤其是要加大对先进设备的使用培训,让他们能够很好地处理相关的血液检测问题,面对重大问题时能够及时做出判断,提高血液检测的安全性[6-7]。另外,还应该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进行培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操作流程意识,进而保证操作质量。做好相应的检测记录,确保检测的血液质量符合医用要求,最终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2.4 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想提高血站检验科的管理质量,就必须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保证血液的质量。对于血站检测方面来说,它与许多临床医学以及基础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它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除此之外,血液监测站的仪器一般都比较先进,而且仪器的操作也比较复杂专业,这就导致许多的操作人员无法进行正确的操作,最终会导致血液检测质量问题,所以要想提高血站检验科的检验质量还需要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要对检测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县级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不断满足当前我国医学发展的需要以及设备发展的需要。其次,要不断拓宽检测人员检测的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检测技术,从而保证检测的质量。同时要将资格化培训和岗前培训相结合,在提高检测人员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树立检测人员终身学习的意识,有计划地规划自身的培训,提高自身的检测水平。而血液检测站也要有组织地进行培训,增强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水平,从而提高血液检测站的检测质量。

2.5 做好质量记录

检测人员在进行血液检测后还学要做好相应的检测记录,从而保证血液数据的准确性。其中,质量记录包括设备的确认记录、检测中的原始数据、室内质量数据记录以及试剂确认记录等。除此之外,在进行相应的记录时还需要确认检测试剂和检测设备的数据,做好相关记录。对于检测的项目、检测使用的试剂、试剂的生产厂家、试剂的生产日期、检测的方法、试剂的批号、检测的日期以及检测标准和检测人员的姓名等都要做好记录。同时,还要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得在原始记录上进行涂改,如果发生笔误则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修改。这些原始记录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发生血液质量问题时能够从中找到相关数据,提高血液检测站的检测质量。

3 总结

综上所述,血站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将会影响到血液的质量,从而影响使用血液的患者健康,所以保证血液检测质量能够促使我国医学事业更好地进步与发展。提高血液检测质量不仅需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还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规范设备管理,从而提高检测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王艳清,陈素君,廖丽梅.环境设施与献血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9, 4(19):128-129.

[2] 覃克文.浅谈血站检验科质量分目标的更新与实践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3):89-90.

[3] 李瑞丽,张颖.血站检验科档案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39-40.

[4] 张红艳,张子海.浅谈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J].健康大视野,2012,20(9):28-29.

[5] 程长春.血型鉴定影响因素分析及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09,6(8):1274-1273.

[6] 李永福.血站检验和采血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6,22(19):1561-1562.

篇6

【关键词】 显微镜检验技术;基层;检验科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1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94-02

显微镜是基层检验科工作中常用设备之一,是临床诊断及生物学检查的重要检测器械,对疾病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进行治疗患者的新鲜晨尿80份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显微镜检验技术和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其宗旨为加强显微镜检验技术在基层检验科的应用提供数据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进行治疗患者的80份新鲜晨尿(血尿)20ml作为研究对象,且均经肾脏病理检查确诊为肾小球血尿。

1.2 方法 对所采集的新鲜晨尿平均分为两个试管,一试管采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并严格参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检验,另一试管采用光学显微镜检验技术检验,具体操作如下:将标本采用离心机,以1500r/min速率离心5min后,去除上清液,取底部0.2ml带沉淀的液体,将保留液充分摇匀后均匀涂片镜检,高倍镜下将RBC和WBC分为20个视野进行观察,以平均数为统计量,低倍镜下对管型分为10个视野进行观察,以平均数为统计量。双人双盲法计算平均值,尿液标本在收集后2h内检测完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检验方法对红细胞形态检验结果及与肾脏病理的符合情况。

1.4 评价标准

1.4.1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 参考Hyodo提供的参考标准:①非肾小球性血尿,80%红细胞前前向散光射强度(FSC)≤84ch,呈均一性红细胞;②肾小球性血尿,FSC≤126ch且84ch,呈非均一性红细胞;③混合性血尿,FSC介于两者之间。

1.4.2 显微镜检测 镜下血尿为每高倍视野均可见≥3个红细胞。①肾小球血尿,畸形红细胞80%,呈非均一性红细胞;③混合性血尿,介于两者之间。

2 结 果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对80份血尿标本进行检验并与肾脏病理比较,其光学显微镜肾小球血尿检出率为83.75%,明显高于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67.5%,两种检验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先进检验设备逐渐应用于检验科,其自动化水平高,可简化操作流程,降低检验污染率,快速有效为临床提供检出结果,但因受干扰物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假性结果或漏检,而应用光学显微镜检查,因其观察检验标本具有直观、简便、特异性好等优点,可显著提高检出率,具有较高临床检验价值。

本文研究中,收集临床数据资料作为加强显微镜检验技术在基层检验科应用的依据,分别采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对80份血尿标本进行检验并与肾脏病理比较,其光学显微镜肾小球血尿检出率为83.75%,明显高于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67.5%,结果提示,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血尿标本检查起到筛查作用,而显微镜检查相对来说才是“金标准”。尽管显微镜检查操作繁琐且操作要求较高,但临床检出率较高,为此临床应加强显微镜检验技术在基层检验科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由此,本文将加强显微镜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①加强对显微镜技术的重视,基础检验科检验人员应正确认识显微镜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积极临床意义,由于显微镜下形态学涉及血液、体液、微生物学及免疫学,为此工作人员应熟悉掌握检验医学各个亚专业及特点,如对高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诊断中,显微镜下直接涂片后即可做出初步诊断,并将分泌物进行培养检验,即可发现致病菌株,对临床针对性用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②摒弃对显微镜检验消耗时间、人力、精力的错误观点,使其认识到显微镜检测阳性细菌结果明显并其他先进仪器检测更为准确等优点,定期开展显微镜临床应用知识培训,正确引导使用显微镜的技巧,积累工作经验,以此加强检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检验技能,并提高显微镜检验准确率;③医院及检验科领导加强对检验科质量监督,要求检验人员严格遵守显微镜检测流程,对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等先进仪器检验后,再应用显微镜技术复查,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显微镜检验技术是基层检验科不可缺少的重要检验工作环节,积极加强显微镜检验技术的应用,促进科学、规范化显微镜检验,对提升医学形态学检验水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雪,王帅,翁亚光,等.基层卫生院政府配送设备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基层检验科为例[J].现代预防医学,2011,13(01):147-149.

[2] 潘秋亚.显微镜下尿液沉渣的临床检验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6(1):183-185.

篇7

[关键词] 检验科;差错;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55-02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与其息息相关的检验学也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期,检验医学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为临床提供了更为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1]。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对检验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每一项检验的得出都要经历从采集标本到出报告的诸多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差错,造成不良后果。为了提高检验科工作效率,降低差错发生率,笔者对所在科室常见差错进行总结,并提出预防意见,现报道如下:

1 检验科常见差错及发生原因

1.1 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面存在的差错

①标本采集不准确:未按检验标本采集要求进行标本采集,由于所采集标本混入杂质、采集量不准确等导致检验标本达不到要求而造成检验误差或错误。例如抽血时,由于抽血速度太快等原因,致使血液红细胞变形、破裂等,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②标本预处理不当:由于一些检测的特殊性,标本采集后要按要求进行预处理,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例如有些检测需要在标本中加入抗凝剂,检验人员常因为忘记放入抗凝剂或者因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严格按操作标准和程序放入抗凝剂,而直接影响检验结果。③检验操作不规范:由于某些检验操作对标本、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检验仪器操作繁琐,检验人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检验差错,包括实验参数设定不准确,操作次序颠倒等。例如:血糖测定未及时分离血清,红细胞内糖酵解作用使结果降低。

1.2 检验设备问题所致差错

①设备操作中易出现的错误:为了适应临床要求,检验科新设备不断出现,检验人员对所购置的仪器各部位性能、工作原理及显示信号的含义不清楚,导致错误操作。有时还存在未使用仪器说明书中指定的试剂或更换不同厂家所生产的试剂时,没有依据要求改变参数,导致差错。②设备保养中易出现的错误:没有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正确保养,例如每一次实验完毕,未按要求正确冲洗管道或冲洗时液体量不足;仪器内部零件的老化、磨损未及时发现或发现了未能及时更换,引发结果不准确。由于工作量小,试剂开盖后放置时间过长失效,导致结果错误,或者所用试剂与仪器设备要求不符,有时会对仪器造成一定的损害。

1.3 检验人员素质低和责任心差所致差错

由于检验科工作人员粗心,导致的差错也较为常见,常见的有检验报告中存在错报、漏检、漏报,没有严格执行核查制度。

2 防范措施

2.1 重视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一环,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要求,正确采集标本,避免使标本中混入杂质,确保所采集标本符合检验要求。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对所采集标本进行预处理,并确保预处理的质量。例如:尿常规检查标本应新鲜,主动询问患者检查期间是否服用药物,以免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粪便标本不得混入尿液或其他物质。应取黏液、脓血等病变部分,送检时间不得超过1 h。隐血试验应连续检查3 d,要及时检验,以免降低敏感度。

2.2 防范因检验仪器和试剂原因造成的差错

检验仪器操作者在上岗前,应首先接受系统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测定方式和方法,各种信号显示的含义以及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选择与设备要求相适应的实验试剂,更换试剂时,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根据要求重新设置实验参数,切勿使用不合格试剂。按照要求对设备进行保养,避免因设备老化和设备灵敏度下降导致的检验差错发生。

2.3 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及心理因素导致差错的防范措施

工作中,检验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严谨、认真、负责,以确保检验质量。当发现问题时,应积极分析,主动查找原因,并重新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一定要克服劳累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做到对每一份标本负责,为每一位患者负责。

3 差错管理

要根据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检验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为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提供文件依据,使检验过程标准化、程序化。检验科应建立严格的质量自查体系,确保每份检测报告的准确性。

医院质量管理小组要根据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和检验质量管理的要求对科室的工作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对发现的缺陷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及时改进,防范医疗缺陷发生[3]。

重视检验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与严格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严密的组织、高素质的工作群体,才能确保高水平的医疗质量[4]。基本技能培训方面,要把重点放在对各种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所选择的方法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如何正确设置仪器的参数、如何校准和熟悉仪器敏感度等的培养上[5]。此外,还可通过开展科室知识讲座、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外出进修学习等多种渠道对工作人员进行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学习兴趣,使检验人员的素质满足医院发展和医学教研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魏青.检验医学发展设想[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2007,13(15):2256.

[2]秦家濂.189份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统计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 47(33):89-90.

[3]杨永刚,康云平,李新征.临床检验工作中的纠纷与防范[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9,10(6):362-364.

[4]崔凤玲,翟福英.检验工作中常见差错问题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0,8(4):112.

篇8

论文摘要:介绍三级医院评对实验室的要求,包括科室任务、科室管理、实验室管理、室内及:三问质控、组织机构、技术水平、教学科研、实验室防护等方面来考核实验室的综合能力以及编写全科的管理性文件系统(GOP)和各专业标准化操作文件系统(SOP)到各种制度的落实记录的过程,目的是将医院等级评审作为科室工作的动力,切实提升检验科的标准化质量管理和服务质量体系。

我院检验科下设5个临床检测专业实验室,在院领导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和科室全体成员团结一致的努力下,依据甘肃省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及临床实验室质量督查细则的相关规定,终于通过了省卫生厅医院等级评审组的评审。现就我科在这次评审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介绍如下,以与同仁分享。

1甘肃省二、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临床检验部分从科室任务、科室管理、实验室管理、室内及室间质控、组织机构、技术水平、教学科研、实验室防护等方面考核实验室的综合能力,从而评价能否达到三级医院对实验室的要求。

1.1技术水平的仪器设备方面,我院在2004年为检验科增添包括HITACH7080全自动生化仪、法国梅里埃细菌鉴定仪及德国LUMINU化学发光仪等大型仪器,从而在硬件方面完全达到了考核要求。

1.2科室管理中,我科编写了全科的管理性文件系统(GOP)和各专业标准化操作文件系统(SOP),其中GOP包括急诊制度、标本管理制度、预防医院感染制度、仪器管理制度、试剂管理制度、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与临床沟通信息反馈制度及事故登记制度等共2O个文件,并且每个制度有落实的记录。SOP包括每台仪器、开展的每个项目都有详尽具体的标准操作,而且不断根据具体情况做改进和更新。每月进行两次与临床科室随访及征询意见工作,并在每月的总结会中分析解决,并分为三级:A当前立亥4能改进的;B通过努力可改进的;C通过努力不可改进但在以后的发展中才能改进的。对A事件责任到人,当即改进并向临床通报;对B事件在规定的期限内责成相关人员协调解决并在改进后通报临床;对C事件向院领导及相关部门报告,时时关注改进的可能性,在条件允许后改进并通报临床。

1.3实验室管理中,我科从人员资质、科室各专业分组管理、仪器试剂的性能评价、检验报告单的审核、标准化及发放、质量控制等方面人手,遵循“高标准、精技术、优质量、亲服务”的精神。特别是在质量控制方面,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建立健全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及人员职责、检验质量抽查制度、质量控制失控处理程序等16个管理文件,切实落实室内外质控工作,对科内开展的各个项目,有商品质控物的项目使室内质控成为每天报告结果真实可信的基础和前提;对无商品质控物的项目以试剂标准校准仪器或进行定期的室间比对监测措施,从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篇9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检验科分析仪器的质量管理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仪器的相关记录; (2)建立仪器的操作程序文件(3)建立仪器的检定与校准程序; (4)完善仪器的比对实验

【关键词】分析仪器 质量管理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of analytical instruments,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four areas: (1) the establishment of equipment-related records; (2)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strument operation program files (3) the establishment of instrument test and calibration procedures; (4) improve the ratio of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Keywords】analytical quality control instrument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各样的自动化分析仪器应用于临床检验, 使临床检测样本的分析更灵敏、快速、准确,这给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科发展的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及更多有诊断价值的检测结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对检验科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检验科管理的核心,而搞好检验科分析仪器的质量管理则是实现检验科的全面、系统和科学的质量管理的关键。如何搞好检验科分析仪器的质量管理?结合临床实践,我们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 建立仪器的相关记录

检验科做为临床实验室应具有和所开展的项目相适应的检验仪器,应该保存每一台仪器对临床化学检验有重要意义的记录,用于监测并证实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都处于正常功能状态。所建立的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仪器或设备标识。 仪器用途。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或其复印件。仪器的工作条件。仪器接受时的工作状态(新购置的、使用过的或曾修理过的等)。 仪器的适用范围。建立仪器维护、保养、使用档案,各种仪器由专人负责日常的维护、保养、校正,并做好记录。

2 建立仪器的操作程序文件

操作程序是将过程及其相关资源和方法用书面文字规定下来,确保操作过程的规范性的书面文件,它明确规定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如何去操作分析仪器,使报出的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信。由于检验科各种分析仪器原理各不相同,工作人员掌握分析仪器的操作过程也需要时间。

因此我们根据不同的目的,按说明书的要求,建立分析仪器的操作程序,对不同的操作人员要进行相关程序文件的学习和培训。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操作程序实施。所建立的操作程序文件要符合实际工作情况并为操作人员所熟悉和遵守,以便保证仪器良好的运转状态, 减少分析仪器故障的发生率。延长仪器的使用周期。

3 建立仪器的检定与校准程序

检定与校准程序对于检验结果在规定的范围内的准确和可靠是非常必要的,检验科的相关仪器如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量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其它测定仪器等要定期按要求进行检定和校准,如对自动化分析仪、分光光度计的摩尔吸收系数ε的定期校准。所有校准和检定都应有时间、结果、变更和频度的记录和说明。

检定与校准程序除非在各个专业的要求中注明可以不做外,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生产和注册登记的仪器,检验科应使用制造商规定的校准方法校准,并确认结果符合制造商规定的要求。(2)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生产和注册登记的仪器,检验科可以建立自己的检定与校准方法。如有可能应建立溯源性。(3)至少每六个月以及分析仪器进行过一次大的预防性维护或者更换了重要部件时;质控出现了异常波动或偏移,或者超出了实验室的可接受限,采取一般性纠正措施后,不能识别或纠正问题时,必须进行一次检定与校准。

4 完善仪器的比对实验

对具有两台以上同类仪器,并有相同检测项目的实验室,应进行仪器间的比对实验,以确保结果的一致性。仪器比对是保证实验室报告一致性的重要方法。至少3个月进行1次,并有详细记录,方法是:首先选择一台本实验室内技术性能最好的仪器(尽可能是用配套校准物校准的仪器) ,其他仪器分别与该仪器进行比对。一个完整的比对实验包括接受比对任务后的准备工作、接受样品后的实验前期工作、模拟比对实验和比对实验四个步骤。仪器比对试验效果是一个实验室技术管理水准和操作水平能力的综合体现,比对工作完成后,要根据参加比对的记录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汇总,做出比对总结报告,总体内容包括:比对实验情况说明、分析仪器的重复性、仪器精度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等方面。

总之,检验科的质量管理不仅仅包括技术,而且分析仪器的科学管理也是关键,实验室要树立全面自动化、全面安全化、全面弹性化、全面标准化和全面开放性的观念。搞好分析仪器质量管理除了做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以外,还要不断学习、借鉴更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只有这样,检验科的质量才能不断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检验科才能跟上现代医学迅猛前进的步伐,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 田亚平.关于改进生化检验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101.

篇10

而检验医学在健康鉴定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是基础性学科。因此检验医学技术的完善、设备的更新、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的提高都会对特勤人员疗养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一是随着检验技术不断更新,大型仪器设备的引进,被检项目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较过去有大幅提高。以往不易被检出的罕见疾病,及处于早期或潜伏期的疾病的检出率也同时增高。为下一步医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检验数据。降低了不再适合从事特勤工作的特勤人员继续带病工作的可能性,有利于部队的安全稳定。二是检验医学的准确性、检验范围、检验项目也逐渐增加。使检验结果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特勤人员的健康状况,为特勤人员健康保健、疾病预防、治疗、控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间接地减少了特勤人员因病减员的数量,增加了各类特勤人员的服役寿命,为部队节省了一部分人力、物力资源。

2检验医学在特勤疗养中的探索

2.1检验医学对特勤人员疗养的重要性检验医学是临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门发展迅速、多技术、多学科交叉具有独特应用目的的学科。正是基础医学的发展与临床医学的密切结合,使检验医学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检验工作已经渗透于临床的每一个环节,为特勤人员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提供更直接的科学依据。检验医学已经成为特勤人员疗养期间健康鉴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2.2联勤体制下检验医学发展的新思路近年来,随着我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对特勤人员的生理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训练强度的不断加大,各类特勤人员容易发生特有的职业性疾病日益显现。作为检验医学的实践载体,检验科应转变思想认识,及时更新相应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增加与特勤人员易患疾病密切相关的检验项目,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由初期的一般检验项目普查向特殊项目筛查转变,针对不同特勤人员种类,职业特点,生理上的差异,相应增设不同的检验项目。紧紧抓住质量控制管理不放,不断提高检验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下一步医生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2.3加强检验医学在特勤人员方面的研究根据各类特勤人员的职业特点、生理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业务知识研究和专业技能学习。在日常工作做到勤于观察、敏于发现和善于总结工作的一般规律和特殊现象。并围绕特勤人员健康鉴定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撰写科研文章。不断借鉴中外期刊中优秀文献的宝贵经验和先进的检验技术方法,从而达到在工作中学习研究,在学习研究中提升为特勤人员服务工作能力的目的。

2.4针对特勤人员加强疗养院检验科的自身建设近年来,检验医学发展迅速,检验科实验室更新了仪器与设备,改善了工作环境,增加了检验项目,在特勤人员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健康检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单克隆抗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实验技术向小型化、简单化、床旁化发展,提高了实验室工作效率,作为部队疗养院检验科,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发展优势,加快发展,更好的完成卫勤保障任务,为特勤人员做好健康鉴定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是加强检验科实验室建设,提高检验项目的准确性和医技质量的稳定性,建立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全方位满足各类特勤人员健康鉴定的检验要求,重视检验项目对各类特勤人员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二是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