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4 02:4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1

一、积极参加区中心教研组的活动,认真学习领悟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理念。

本学期,中心教研组组织开展了六次教研活动。每次我都能按时积极地参加,认真学习省综合实践暑期新教材培训指导思想,认真领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认真听课评课,认真参加综合实践课例交流。特别是在第二次教研活动中,我就上一学期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向全区综合实践教师和相关的信息技术教师做了经验介绍,获得大家的好评。

这学期,三、四年级都开设了综合实践课,我能和刚接手这门课程的教师加强交流和沟通,能和年级组内其他教师加强联系,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增加了与家长的联系,将这门新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尽个人的领悟做好宣传工作。

二、认真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实践活动,将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理解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行动中。

资源包中安排了四个单元的实践内容,我根据每周一节课的有限课时,根据学生的需求,确立了“漫话交通工具”和“与书为友”这两个单元为本学期的实践活动内容。我制定了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方案。在组织每一次的活动前,做到有引导;在活动中,做到跟踪指导;在活动后,安排展示交流。实实在在地落实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体验,获得感悟。例如,在“漫话工具王国”这一单元,学生有去修车铺去调查自行车、摩托车的部件、构造的,有去公交车站点看路牌、调查公交车线路的;有去搜集交通安全标识的……当学生个人或是以小组的形式展示成果,获得奖励时,真正获得了参与实践的情感体验。

三、建立综合实践网站,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本学期,在区中心教研组的要求下,我在组织实施选定的“与书为友——学会读书”这一实践内容时,建立了综合实践网站。带着“新课程要求学生在每一个学段都要有一定的阅读量,3-4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落实课程标准,仅仅在课堂阅读是不够的,必须要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如何在阅读中获得收益,这要有阅读的方法,才能产生量和质的突破,才能获得真正的情感升华。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是要使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阅读方法。”这样一个设计意图,我确立了实践活动目标(1、学生在“热爱中华文化,博览群书,使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提高人文素养”主题思想的影响下,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在亲历亲为中丰富知识,学会读书的方法,提高读书的质量。2、学生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安排了主题实践活动内容(读书调查、摘抄欣赏、名人读书、读书名言、读书剪影、课文资料、读书心得、实践体会),认真地落实活动实施的每一步。比如,学生全部注册,经历了近一个学期的过程,学生登陆二千多人次,发文篇数达到近1500篇。

四、取得的成绩、反思。

通过建立的综合实践网站,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即使元旦放假在家,有的学生还自发的上网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如,学习并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通过上网下载、链接,扩大了阅读量,学会了一点对资料的收集处理的知识,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得到明显提高。从情感体验上,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认识。本次在区综合实践网站评比中我校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篇2

讲究活动的趣味性

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设计上,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安排了“外国小朋友来学校参观、访问。”这一环节吸引学生。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外国小朋友来我们的学校参观、访问,我们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在充分肯定学生谈到的有关礼仪、语言文明、环境布置等方面后,结合小品,很自然地引出,我们现在要做的最要紧的是了解我们的学校,那么,对于你想了解有关沈四小的哪些内容?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了。参观活动结束后,我们又安排了“由外国小朋友组织召开座谈会”这一环节。使整个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氛围。

突出活动的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综合性,让他们在“动”中学。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参观学校的意识,心中有了那么多的问题,自然是那么迫切地想去参观我们的学校。由此,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用什么方法去参观我们的学校?参观时该注意什么?怎么参观?……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通过看小品找到答案。说真的,上课之前,我还有些心中无底,一年级的学生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课后,我也深深感觉,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有更强的问题意识,有了初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竞选组长的过程中,教师看到了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以及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自信。虽然他们的理由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语言是那么的词不达意,但他们毕竟是才入学一个月的孩子,又有哪位教师会太挑剔呢?在启动课中,我安排了三个小品,虽然只有几句台词,学生们演得也不那么精彩,但下面的小朋友却看的有滋有味。因为这些小品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课堂上的小品表演为表演学生提供了表演的机会,多少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也激起其他同学的表演欲望,下课后,有学生纷纷跑来,“老师,这样的活动下次还搞吗?”“老师,我也想排小品?”“老师,下次也让我排排小品好吗?

重视活动的实践性

在《我们的学校》活动设计中,我们努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了解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活动中,我至始至终引导学生用眼睛看一看,用嘴巴问一问,用脚走一走,用心想一想……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一组参观了电脑室、实验室、会议室等,看到了学校日新月异的教学设施和设备;一组参观了教师办公室,他们还像模像样地向老教师了解学校的过去,和现在的沈四小产生强烈的对比;一组参观访问校长室、教导处、大队部,他们煞有其事的采访校长,了解学校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学生的这副认真劲,难道不让你欣慰吗?在第三课时的交流座谈会中,每一组的学生将了解到的有关沈四小的方方面面娓娓动听地讲来。看到此景,你不会不翘起拇指夸学生们几句。而学生们在此次活动中既饱眼福,又饱耳福,还得到了班主任教师的夸奖,得到同学的称赞。这样的活动又何乐而不为呢?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篇3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卓有成效,如《公益广告》、《诵古诗品古诗》、《走近屈原》、《我们的班级》等,学生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社会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并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社会综合实践、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解决问题等能力。活动中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2、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如xxxx年上海世博会等我都纳入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活动成果:

1、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培养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克服了各种困难,用我们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了解学校、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增强了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能力、观察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地发展。

2、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对实践过程的记录。他们在调查、采访、体验的过程积累了大量的记实材料,学生们能够很好地利用简单的辅助工具使自己的实践活动留下痕迹。

3、研究任务基本能独立完成,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都得到极大提高。如幻灯片制作,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的写作等大部分是学生自己或合作完成的,少量是在教师辅助下完成的。

4、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将再接再厉,培养学生的能力。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二】

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考察、访谈、网上查找资料、讨论等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能力,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积极的个性品质。

本学期的教学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篇4

根据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确立的课程目标,为体现校本化的观念,我校确立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三个目标,同时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现就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如下:

一、结合学科特点,利用本校有利资源,引领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

二、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走向社会,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使文化课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社会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篇5

一、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困惑

(一)、教师理念的缺位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不是缺乏投身课改的热情,而是缺少理念的指导。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上什么内容?该怎么上?它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成熟的教材,没有专业的指导。大部分教师普遍感到无从下手。尽管本人于2012年参加了乐清市进修学校举办的第一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90学时的培训,然而匆匆忙忙的几天时间,我们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理解还很肤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不是得心应手,更难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行中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行者。

(二)、家长和社会的不支持

我上学期上过一节以“塑料袋大行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前需要学生:1、调查,了解生活中使用塑料袋的情况,统计塑料袋使用数量,了解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以及人们对于使用塑料袋的态度等。2、访问。可以去超市、农贸市场等塑料袋使用最多的地方对收银员、顾客做相关的访问,了解塑料袋的使用情况。3、讨论。讨论如何解决塑料袋污染问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的阻力。首先是来自家长:许多家长认为,这方面的知识是大人的事情,孩子主要把主科学好,这些活动无益于学习成绩提高。其次是来自社会:农村家庭家中有电脑的还不多,要调查这些资料,就是到店家去打听,可店家一看是小学生来打听,影响他们的经营,不但不予理睬,还把他们赶了出来。还有我们学校领导和教师也有顾虑。让小学生自己外出寻找资料,大家都非常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万一出了事谁也负担不起这个责任。如果由教师把资料直接呈现给学生,那么实践活动课的作用就会大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地降低。

(三)、课程本身的欠缺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专业的教师队伍,缺乏成型的教学模式。再加上小学农村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了解比较少,不明白综合实践活动与传统的班队活动,与语文、数学、科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各学科中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有什么区别?认为在一节语文、数学或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实践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各种感官的不同体会,就算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于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滑入课外活动、班队活动、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的泥沼中而不知。其实综合实践活动是融合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这四大领域进行的。势必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种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学习手段。再加上农村学生许多家庭大多数没有电脑,对于有关网络、有关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大多数是一知半解。因此就很难与其他领域进行有机的融合。这也制约了这门课程的推广与普及的范围、速度。更谈不上常态的实施和校本化实施。

二、 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困惑的对策

(一)、转变教师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观念的转变需要专家的引领,可以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制度专项,培训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使教师充分认识开展、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教师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因此,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应做到:一是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查资料,收集丰富详实的资料以便在指导学生实践活动时收放自如,游刃有余。二是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用宽容、乐观、幽默、坦率、尊重,为学生们营造出创新的氛围。学生轻松、快乐,思维自然活跃,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三是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我,“有创新之师,才有创新之生。”教师本人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人格特征,就有可能在活动中采取相应的策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保质保量。

(二)改变家长及其他人的态度

家长的态度常常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和教师应该开发一些学生喜欢,家长认同的课程内容,使家长、社会都能看到它的功效。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子女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后,独立性增强了,处得大方了,待人有礼貌了,在家里爱劳动了等等。同时还可以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预期效果。使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学会科学地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让学生能走出课堂到大自然和社区中去学习。通过有效的活动将家庭、学校、社会联系在一起。可以说,社会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

(三)、开发课程资源

篇6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课程评价

一、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国家规定、地方指定、校本开创的一种新颖的课程形态,反映了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新时代要求。本文主要从城乡结合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并试探性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

二、对课程内容的评价及设计

(1)如何评价一个课程内容的好坏,可从以下几方面衡量:①课程内容的过程与结果是否统一;②课程内容是否科学、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具有普遍性;③课程内容是否具备可教育性;④内容要素是否综合、全面、合理且具备典型性,是否涵盖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⑤内容能否与学校硬件资源相符合,是否与学校师资相匹配,是否符合社区需要,是否有利于促进学校及教师水平的发展;⑥内容是否具备普通的适用性。

(2)另外从内容的设计上面也可从以下几方面衡量:①活动设计:可衡量的因素有:a能否使学生产生兴趣;b能否使学生获得各种经验;②文字设计:可衡量的因素有:a是否严谨、规范,有逻辑性;b措辞是否通俗易懂,易于让小学生接受;③图表设计:可衡量的因素有:a使用是否严谨、规范;b对文字是否具备辅助作用,与文字内容是否一致;④版式设计:可衡量的因素有:a是否美观;b是否与课程目标一致。

三、城乡结合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

虽然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积极推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要求,但由于该课程是校本开创的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模式可以参考,长期通过照本照纲讲课的教师对此会感到难以适从,与语文、数学、英语这类客户的常态化实施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针对城乡结合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

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重点还是学校课程的管理。其一,学校需要对制度进行完善建设,才能给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奠定夯实的土壤。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成员可以以学校领导层的人员为主,制定出台相关的实施方案。

例如,某城乡结合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从课程目标的选择、课程的管理与组织、课程的实施步骤、课程的原则、课程的开发及课程评价等六大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则和要求,为课程的实施和开发提供相应的发展框架。

2.动员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

综合实践的活动课程,多指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综合性学习,它与一般学科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与其他课程也能够相通。由此而言,教师是整个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和领导者,师资队伍的组建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化的基础条件。因此,综合实践课程的培训是极为重要的,学校应该采用“全员指导,一人负责”的师资模式。只有让教师们建立起新的知识观、课程观和学生观,才能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式,从而良性推动课程的发展实施。

3.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校级教研和年级教研两级教研制度

只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开发、管理、评价等问题得到了解决,才能从宏观上调整和管理实践活动的进程。如果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得由校级领导组成的调研小组进行调研和管理。年级调研小组多以一个年级为单位,根据每学期的活动内容为主题,整合不同年级学科的老师和邀请学生家长一同参与到活动中来,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和学习主题等问题开展相应的探究研讨。

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争取家长的有效支持

学校在重视学生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家长的资源,可以通过相应的家长会,或其他联系方式等,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中来,配合和支持学生们的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家长会,对学生家长的信息进行整合成一个资源库。家长会可以作为学校与社会联络的机构,为即将走入社会的学生铺路搭桥。学校还应建设综合实践课程专门的志愿组织,号召有能力的家长作为学校的辅导人员。只有学生家长大力支持和领导甚至与学生一起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才能形成更为强劲的推动力,让课程更好的实施。

例如,有一些热播的影视剧,对于学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能够在这些影视剧中吸取营养,从而扩展自己的知识脉络。教师可以从这些节目与影视剧之中筛选一些优质的推荐学生去观看,帮助学生扩展第二学习课堂,鼓励学生主动的去接触课外资源,而家长也需要相应地给予支持。

5.加大投入,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由于国家只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领域,并没有规定其具体的学习内容,因此,学校应该不断完善硬件设施,为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硬件保证。

例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科学与探索》、《道德观察》、《国宝档案》等一系列的科普节目,这些节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百态,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的了解生活,丰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6.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责任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往往不止在校内进行,学生需要走入大自然,走入社会当中。因此,学生的安全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学校应该提前做好安全教育的普及和相应的防范工作。带队老师也应该时刻观察本队学生的走向,学生的人身安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唯有学生安全,家长才能够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其中。

四、总结

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尽量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给以正面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兴趣,激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动力。

参考文献:

篇7

活动前集中强调相关安全要求,使学生有秩序的进行参观实践。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请笑纳!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1在这一学期中,我校认真贯彻县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多角度

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系列化

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教师选聘、培训制度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把教师竞聘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力求通过竞聘,择优录取优秀教师,在培训方面,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每人写出指导手记,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听评课制度:

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2本学期,三年级综合实践课程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目标构建知识,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健全的、创造的人格发展。

一、活动主题的选择

1、我引导学生从“劳技教育”“环保教育”“人与自然”等侧面提炼主题。

让学生在“劳动中学劳动”,树立劳动观念,学习劳动技巧;让学生“在考察中学环保”,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实践。让学生“在自然中学自然”,丰富科学知识,经历探究过程。如:研究性主题“美化班级设计”,他们就围绕这个主题,通过实践活动、布置班级、动脑活动,了解班级布置不易,也就热爱班级了,起到一举两得之功效!

2、要让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

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如:开展的“我的成长”活动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学生了解自己姓名的由来和其中蕴涵的父母的殷切期望,体会父母对自己深深的关爱。从而使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二、活动开展方法的尝试

学生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和活动手段,刺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如:“美化班级布置”就是综合运用了各种方法手段;学生经过对过去教育布置的回顾,和家庭的一些有益的做法,提高了学生和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的护班意识。学生在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活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3为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进一步落实__市中小学生大课堂文件精神,自__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启动以来,我学校积极响应区教委号召,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在社会课堂中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在校园内、教室里学不到的知识。随着几次活动的组织教师和学生随着社会大课堂活动的开展而不断成长。

1.成立领导小组。

因为是近几年第一次组织这么大规模的学生群体活动,为了使活动能够稳步开展,活动前,我校成立了以校长孟宏任组长,副校长刘春华任副组长,各校德育主任、班主任、学生及家长代表为组员的社会大课堂领导小组。公布小组成员的主要任务及分管职责。

2.召开预备会议。

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召开领导班子、学生、家长、教师代表研究会议,下发每个学生人手一本社会大课堂读本,积极向广大师生、学生家长广泛征集参观活动资源单位地点及组织参观学习的人员范围。根据征集、研讨,确定每一次参观的资源单位。根据学校隶属山区,学生眼界较狭窄、参观外出时间较少这一特点,大胆尝试让全校每名师生都进行参与,确保每次活动的全员性,对实际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进行单独协调、解决,达到共同教育的效果。通过后面的几次活动发现我们这一大胆的举动是成功的。

3.进行全面沟通。

确定每次参观地点后,我们都会与每位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召开家长座谈会,及时与家长沟通,赢得家长支持。学校领导小组成员还要通过电话、网络查询、实地考察等形式与资源单位进行联系、预约,准确确定每一次参观学习的准确内容及时间,避开参观、交通高峰时段。和用车单位领导进行电话沟通,将参观时间与地点准定告知,以次保证学生每次出发和返回时间。

4.进行安全教育。

认真制定《社会大课堂参观安全预案》,召开校会、班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将参观的具体时间、地点告诉学生,提出乘车、参观的注意事项及要求。及时下发社会大课堂参观实践——《致家长的一封信》,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要求学生统一着装,戴好小黄帽,便于识别;要求班主任、副班主任始终不离开学生,不能以组、个人为单位进行活动,以防学生走失;要求学校校医带好医疗救助箱;对学生突发伤害能够做到及时救助;要求各学校带好相机留下学生活动的痕迹;要求学校带好扩音器即使聚集追踪学生的行踪。

5.整合教育思想。

我们将社会大课堂参观的内容和相关学科联系起来,让这样的活动不是仅仅德育主任的事,是班主任的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把社会大课堂与语文、科学、社会、美术、科技、综合实践等学科充分进行整合,由具体的学科教师进行负责。结合参观内容各相应学科教师提前都要搜集相关资料,上一节参观活动课,这样整合了我们的教育思想,使学生对所参观的资源单位提前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每一次参观过程中学生都会带着问题,带着思想去参观,避免了参观的无目的性、盲目性,热热闹闹去,稀里糊涂回来,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现象发生。

6.掌握各校信息。

每次活动我们都会以校、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每个班级配备副班主任一名,每个年级配备带班领导一名,参观中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区将每校、每个班级学生的联系电话、具体坐哪辆车、车里坐几位教师都做了统计,以保证在出发、参观过程中出现问题,学校领导能够准确掌握第一手学生信息资料,及时进行处理。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4很高兴能有这样的一次机会!今天我去了我们市的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进行社会实践,在那里我和几名同来的朋友为那里的老人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工作,之后又陪老人聊天,我们知道,老人最缺少的就是关爱,最害怕的市孤单和寂寞,最希望的是可以在幸福和安逸的环境中享受自己的夕阳红。

今天一大早,准确的说是20__年2月26日,早上还下着雪,我和几名同学约好一同前往位于市郊的敬老院,我们带了一些水果怀着很兴奋的心情一路直奔目的地。令我们很意外的是有几位老人正好在正门外,我们上前去问,原来他们早知道有几个大学生要来看望他们,这样的事情令我们受宠若惊。

我们随同老人们一起进入了里面,进入里面的娱乐室,整个房间里坐满了人,和我们之前想的完全不同,老人们见我们来了很高兴,我们做了自我介绍之后,便按照事先的安排为老人们表演了几个简单的小节目,说实话这几个节目用我们的话来说是惨不忍睹,但老人们还是高度赞扬了我们弄得怪不好意思的,老人们也不示弱,有为满头白发的老爷爷给我们唱了一小段京剧,那架势。丝毫不逊于我们看过的正规京剧演员的表演,之后我们才知道,这位老人十分喜欢戏曲要不是条件不允许,早就成了正式演员啦,这水平真是了不得。

后来,我们又和老人们聊天,从这些聊天中,我有很多感触。通过聊天,我们了解了老人们日常的生活。老人们有些是在家呆不住,子女工作繁忙,有些是被子女送过来的。虽然有的刚刚不太习惯,不过时间长了逐渐习惯起来。老人家在这里都过得很开心,他们有时间的时候会在楼下的树阴或者是楼上先房字里看一下电视或玩一下麻将,也有是到楼下做一些简单的锻炼的。因此,老人在这里也可算是可以晚年安康。

下午1点多,等我们吃完饭,一般这时老人们都出来散步和锻炼身体了。敬老院有个很大的院子,里面有很多锻炼身体用的运动器械。有相当多的老人们在散步和锻炼身体,看见我们来了.就和我们一起玩些小游戏。

通过这次跟老人家的聊天,是我们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他们的辛劳,明白他们对他们儿女的记盼,更明白他们对我们的希望。

通过今天的实践,我懂得了很多,我以后希望有更过这样的机会!总之,今天很开心!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5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根据国家教育部与厦门市教育局要求,社会实践的数量和成绩是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的重要要件之一,学校非常重视,按计划、按要求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现总结如下:

1、精心准备:

由政教处发起组织,各年段认真规划好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主题,各班级积极动员,做好布置,分组进行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与日常教学、德育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2、积极组织:

各年段以村为单位,划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各组负责人能进一步明确活动意义,加强指导,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教育,并做好协调、组织工作,确保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3、及时总结:

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班主任按时组织学生填写《厦门市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卡》,并经接待实践单位或部门提出鉴定意见评定成绩并加盖公章,之后汇总送学校政教处存档备查。班主任还及时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登记在《厦门市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考核登记表》,并将此表送交教务处,做为审查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和升学考试报名档案的必备材料。各年段还认真写出总结报告,及时总结经验。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活动 作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它是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素质提升的一种教学形式。可以说,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包含了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需要动脑、动手、动口的操作活动,它是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途径,因此实践活动要体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特点,这是我们教师在设置实践活动时尤其要重视的一个问题。下面笔者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有价值、有意义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一、实践活动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又将应用于生活,这说明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即首先根据数学知识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要想使小学实践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运用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就不能使实践活动脱离教材内容,否则学生将不会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用途,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前,要将活动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实践活动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内容都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此外,需要我们教师注意的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谋划者。教师在活动前,应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方案,在活动方案中,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前知识技能的铺垫,实践活动工具的准备,活动开展的步骤,活动后科学、合理的评价等。

其次,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指导者。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特别是长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融入到其中,不时地给学生拨正方向,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在学生活动取得一定成绩后,及时鼓励、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生成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最后,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总结者。每次活动后,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取得的活动成果要给出恰如其分的总结。如评选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个人,最有创新意识的活动者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多开展开放性的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方式、活动过程和结果、评价均具有开放性。因此,一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时间是开放的,根据内容的需要,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将时间安排为一周、几周,甚至一个月。其次,空间是开放的,不一定必须在教室完成,可以将活动的范围扩展到校园、家庭、社区……再次,活动的方式方法是开放的,学生可以上网搜索资料,在家里或社区调查数据,可以实验、计算,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宣传,可以设计……可以在活动中不断生成。

活动形式的开放性,活动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活动结果的不可预见性,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完全不同于学科教学的素质要求。所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更多的是活动实施过程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发现性学习,保护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共事的态度和技巧,努力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从而将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实践才能出真知”。总之,让实践活动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才能把枯燥、单一、被动的学习变为有趣、丰富、主动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轻松理解书本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能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数学实践活动是我们教师新的教学实践、新的教学反思、新的教学感悟,我们要更新观念,不断摸索、创新实践活动,给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侯乐斌.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小学,2012(8).

[2]姚兴明.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5).

篇9

[关键词] 实践活动课;教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63-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就是学生实践。它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没有学生的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如何有效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有以下感触:

一、从生活中发掘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在每天亲历的生活中,他们对许多人和事,对许多现象和情景都会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就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一门课程,我们尤其要注意让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大自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情景中实践、探究、反思,这样就能激发探究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地尝试实践和创新。因此,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生活,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实践中,笔者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告诉他们: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边有很多知识等待我们去发掘,学生们通过实践:弯腰寻找,低声交流,积极思考、探究分析,认真记录……一个个十足的探险家。之后,笔者再组织大家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颇丰。

二、亲历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让学生亲自实践,体验活动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认识,提升观念,发展探究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要防止浅尝辄止,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过程,在实践尝试中培养探究的品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笔者给予学生亲身经历时空,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探究并及时总结。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化”的倾向,获得实际的感受和认识。课堂上只要学生说说和要他实际去做,效果完全不一样?课堂上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和探究的环境。说和做,相差甚远,只有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创设真实的环境,让学生亲历活动过程,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才会有细致周到的考虑,才会有到位的指导。所以,要让探究能力在现实中着陆,只有一个办法,带着学生去“做”――亲历活动过程。

三、在实践活动中教给学生探究方法

实践中,教师要扮演好“帮助者”这一角色。教师必须发挥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的作用,必须发挥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情况的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感到疑惑时给予适时的指导帮助,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如活动主题的确定,学生的思考往往是肤浅的,这时,教师就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协助选题,让学生学习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探究主题的方法。如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往往只局限于一种探究方式,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主题,围绕目标,采用实验、调查、考察、服务、技术实践与劳动实践等多种形式,采用综合性的活动方式达成探究目标,使学生在多种方法的尝试实践中懂得要多角度探究,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教给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种方法整合探究的方法。又如,在活动总结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写研究报告对于他们是很困难的事,这时教师就要给予“雪中送炭”式的帮助,和学生一起查阅一些报告和有关资料,指导学生写出草稿,帮助学生进行修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给予指导和帮助,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

四、在评价中树立学生的探究自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和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那么,学生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调查过程、探究过程、运用前提形成假设的过程、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推理和判断的过程、使用技术手段的过程等都成了评价的内容,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把学生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即使有些与预定目标不那么符合,也要给予支持与肯定。教师在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中,还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教师还应重视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说一说他们的探究过程。教师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能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篇10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 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 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 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a、 编组、选题;

b、 聘指导教师;

c 制定活动方案;

d 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 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 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

g 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例附后)

三、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 社会参观活动。

2 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2、 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市区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市区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市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市区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8)小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9)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 0)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我市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2004年7月4日

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布置暑假社会实践工作。

2004年7月5日——7月9日

2004年7月10日—8月23日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04年9月5日前 各班向行政办提交下列社会实践总结材料: < br> 1、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2 、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每班4份,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3、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4、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2004年9月初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具体时间待定)

1 、 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板报、专刊、网页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3、 评选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