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通劝导活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1 13:3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明交通劝导活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明交通劝导活动总结

篇1

按照xx市文明委《关于调整xx市文明旅游工作联席会议组成人员的通知》(XXXXXX号)要求,为提升市民文明旅游意识,营造和谐游览氛围,结合xx县实际,现将工作开展汇报如下:

一、加强游客宣传教育力度。

假期前,县xx局录制了十多条文明旅游宣传倡议,用音响广播的形式在xx公园、xx文化园内12小时轮流播报。并在公园交通要道显眼处,设置了文明旅游宣传栏。内容如:“小草青青,足下留情”、“文明市民,文明游览”、“垃圾不落地,环境更美丽”等,直观且有效地提升了市民旅游素质。经公园管理人员反映,很多市民听到了语音播报,不仅没有把垃圾乱扔,还捡起了其它地上的垃圾,环卫工人相较往年,轻松了许多。

二、集中整治公园基础设施。

在xx公园、xx文化园内充分调研,并做好记录,发现有些宣传栏上有被张贴小广告的现象,一些休闲椅日晒雨淋油漆脱落,很不美观,在假期前,集中进行了粉刷补漆。

篇2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传承雷锋精神,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在校内形成“奉献、进步、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主题

学雷锋,我们在行动

三、主要内容

(一)深入开展雷锋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围绕活动主题,通过组织观看电影、撰写心得体会和征文、组织演讲比赛、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和签名仪式等形式,缅怀雷锋,感悟雷锋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将雷锋精神融入学习生活实践中,增强认知认同,做到知行合一,提升雷锋精神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责任主体:院团委,各系团总支(至少开展一项以上宣传教育活动)

(二)集中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以各班级团支部为单位,以“看雷锋日记、讲雷锋故事,谈雷锋精神”为主题,引导团员青年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各具特色的团日活动,分享雷锋故事、践行雷锋精神,传递雷锋正能量。

责任主体:各班级团支部(全院团支部均要开展)

(三)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各系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动员志愿者力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1、大力开展建设文明校园志愿服务。积极开展文明进学校、美化校园等志愿服务活动,纠正陋习,增强道德意识与文明修养。抓好校园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定期组织前往教室、教学区(含图书馆)和宿舍、食堂等学生生活区开展文明引导工作,引导学生严格校规校纪和大学生行为准则。

2、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根据市文明办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实际,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引导、联点共建、社区服务、送文艺和送文化进社区等志愿活动,为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柴加火”。

3、大力开展关爱自然志愿服务。利用 “312”植树节、“322”世界水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提倡低碳生活,鼓励垃圾分类,倡导资源节约,参与节水节电、义务植树、公园绿地和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等活动。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深入背街后巷、社区楼院、公共场所、城乡结合部等,清除卫生死角,营造优美环境。

4、大力开展送温暖志愿服务。深入敬老院、福利院、特教学校和社区等地方,广泛开展敬老爱幼、送温暖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五保户以及城市高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送去关爱,注重精神方面的关怀,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责任主体:院团委、各系团总支(开展志愿活动不少于两项)

(四)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根据各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参与学雷锋情况,系统总结活动成效,评选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公开通报表扬。

责任主体:院团委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宣职人在行动“志愿者服务月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团员青年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径。各系团总支要切实提高重视程度,积极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篇3

一、教师是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原创者

《浙江省普通高中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指出: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以校本自主开发为主。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既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成熟固定的套路,教师必须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课程资源和探索合适的方法。他们变成了课程开发、建设、实施的主体,由以往的配角变成了主角。那么,我们在自主开发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资源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呢?总的来说,教师应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三条线索开发课程资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关注时政,抓住社会热点、焦点事件

学生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了解社会事件的途径很狭小,而时政恰恰又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实际”来搜集时政资源,让新鲜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浓厚兴趣。如在我市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之际,我们及时开展了“垃圾不落地”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如2012年事件时逢纪念“九一八”事件81周年,我校推出了“我们如何理国”的问卷调查实践活动;再如2012年随着新上虞精神“崇孝守信、务实创新”出台,我们开设了“上虞人看上虞精神”的调查宣讲实践课题;还如随着十的召开,我校开展了针对青少年主题的“民生热点问题”调查、针对虞北地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现状的“别样的童年――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实践活动。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关注地方的经济发展与特色产业

深化课程改革鼓励学校与社会机构联合开发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特色产业的形成往往在当地人民群众中会有很广大的基础,社会实践类课程的开展很容易找到实践基地,并得到技术支持。比如,崧厦的伞业经济已是全国有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缝伞。我校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就与这一特色产业结合起来,联系了离校较近的几家大型伞厂作为我校的“伞件制作”实践基地,并开设了“伞面设计”等学生有兴趣、家长很支持、企业很欢迎的实践课程。又如上虞以“九县通衢”的交通优势为凭借,以鲜果采摘、农家体验、山水鉴赏、文化陶冶为内涵,打造“上虞四季仙果游”这个宜品宜养宜游宜娱的天然旅游品牌。我校很多学生家长自身就是种植水果的专家,通过成立调查兴趣小组、聘请家长作为校外指导教师,我们开设了“葡萄种植”“西瓜种植”等实践课程,并进行了“上虞四季仙果游”的经济学思考等调查探究课题的研究。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结合地域,关注现实自然生活环境

经济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使环保成为现实生活中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水资源污染、白色垃圾、企业大量有害气体的排放……只要留意观察,每个学生都可以感觉到这个问题的存在,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我市地处曹娥江流域,又集中建有大型的化工园区,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大矛盾是当务之急。曹娥江流域水质污染的调查、虞北地区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垃圾分类情况的调查、食盐中含碘量的测定实验探索、低碳生活你我见等都是我们学生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中很好的调查研究类课题。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关注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

每一块土地都有属于她的悠久历史。上虞属河姆渡文化圈,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先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舜会百官、哲人王充、梁祝传说、东山再起、竹林七贤、唐诗之路、越窑青瓷、春晖聚贤等故事都源于上虞。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以开发成很好的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我校开发的《崧厦霉千张制作技艺 乌金纸制作技艺》实践基地被命名为上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经济支持。我们在假期中通过参观非遗基地、资料查找、寻访专家等手段,了解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集名人典故、传说典故、地名典故、成语典故等,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爱乡社会实践活动。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充分挖掘校园已有的资源

校园是学生的生活圈子,是值得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大大开发的一块宝地。每所学校有自己的优良传统、办学理念与特色。充分挖掘自身校园文化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我们定期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科普节、辩论赛、班级体育活动对抗赛、校园吉尼斯纪录挑战赛、主题团日活动、书香校园系列阅读、征文活动、校园走廊文化、草坪文化的布置设计、社团成果展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融入青年学生的时代气息

据调查,在学生最愿意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者服务、支教支农和公益服务等占了不小比例。这说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乐于通过自身实践为社会作贡献。我们组建了班级志愿者队、校志愿者队,定期参加校内的“我为校园环境做贡献”“赛会志愿服务”活动;校外的“低收入农户青少年结对”“医院导医志愿服务”“保护母亲河,节水环保宣传”“假期社区学校课业辅导志愿服务”“交通劝导”等活动,学生也踊跃参加。

二、教师是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开设过程中学生的参谋、顾问

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核心,这就使教师在指导具体实践中面临不能不管又不能管得太多的问题。

我们要切忌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放任自流型。教师只简单提供实践活动的主题,要求学生最后上交实践结果,对学生实践过程没有任何指导。他们认为这样是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却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的能力,导致学生茫然不知自己该从哪里入手。二是包办型。从实践课程主题的选择、实践方案的制订,到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形成成果及交流成果,一系列活动都由教师替学生策划好,学生只要到实践单位露个脸,最多动动手就行。这样既没有给学生任何自己选择的机会,又扼杀了学生小组合作、团队协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结果导致学生对社会实践越来越不感兴趣。这种情况完全背离了设置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初衷。

在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应担任以下角色:

(一)学生选课的导师

关于学生选课,我校采用举办学生社会实践选课现场交流会的形式,教师统一制作展板展出,将开设的各门实践类课程详实地介绍给每个学生,包括该课程的三维目标、活动课时及活动形式等;学生从教师开设的课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的实践课程。我们力求每一位选修实践类课程的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个别建议与指导,以保证他们的选课符合自身的发展和需要。

(二)实践活动的参与者

在调查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出课题,确定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与方案等,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和研究报告的形成。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帮助学生联系、协调学校及社会相关部门。在实践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检查、督促学生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活动情况作比较全面的了解,并给予适当的调整意见。

(三)实践活动的促进者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和闪光点,看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与专长,将参与实践者的智慧集中起来。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对学生的活动作出积极性评价,不断给学生以鼓励,使他们获得体验活动的快乐。

三、教师是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评价的组织者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深化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重过程、评价主体多元化、淡化量化评定,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我校在本课程的开设中,教师采用成长档案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和实践单位的评价等资料,建立每一个学生的社会实践类课程学习成长档案袋。

学习成长档案袋的内容包括实践活动安全问题说明书、实践活动方案、实践日记、实践活动总结(包括证明材料)、实践活动鉴定表(包括实践单位鉴定意见、自我鉴定、指导教师鉴定等)、实践成绩考评表(包括自评、家长评定、学生互评、校社会实践考核小组评定)等。

这种档案袋反映了学生在社会实践类活动中成长发展的轨迹,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学会了什么以及在这段时期内的努力、进步、成就,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察和较为全面的评价。通过成长档案,教师可对学生一学期的成长记录材料进行一次整体评价。此时,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唯一评价者,而是评价过程的组织者和审核组的成员。

(一)考评成员的多元化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十分重视让学生主动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活动经历作出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使评价过程本身也成为学生学习、体验、发展的过程。我校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的过程中,首先制订了详细的评价细则,并在实践活动开始前向学生公示,在活动成长档案上交后,再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指导教师互评,最后由社会实践审核小组评定学分。

(二)评价侧重过程

完整的课程评价应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把活动最后的成果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但更强调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活动中,充分关注活动中学生的策划、参与、组织、体验、表现、感悟等情况。

(三)考评形式的多样化

我校教师采用社会实践成果展、优秀社会实践交流会、社会实践队QQ群等多种方式方法分享、交流他人的实践经验与成果,为开展学分认定奠定基础。

(四)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