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7 11:45: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总结

篇1

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正式展开,望各团支部积极组织、协调本班级的社会实践团队,及时统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实践成果及其他团队信息,以便于我院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展开。接学院领导指示,现强调以下几点,望各团支部及各社会实践团队能够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重视起来。

一.安全工作:社会实践过程中,安全问题乃是重中之重,希望各团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够注意队员的人身安全,提前预测一些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想好应对措施。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在岗位体验团队中,队员务必穿着长裤、运动鞋或皮鞋,确保人身安全;所有团队应确保不食用路边小摊和非正规餐馆的食物;如需在企业或单位外留宿,要到正规旅店或宾馆;不乘坐无证无牌车辆,实践过程主动索要正规发票,以上几点各团队务必牢固贯彻,防患于未然。实践过程中,成员外出必须给带队老师及队长请假,严禁单独行动或未经请示批准行动;在社会实践结束后,队员到达目的地要给队长发信息报平安、队长也要及时和没有报告安全信息的队员联系。

二.宣传工作:各团体应加强宣传意识和成果意识,在活动过程中自觉、主动、恰当地对实践团队进行宣传。具体要求如下:1.策划好活动内容形式,突出活动特点,制定全程宣传方案。2.主动和新闻媒体取得联系,争取媒体对实践活动进行报道,积极向校内校外媒体投稿,以系列化的题目组织内容以便获得更好地宣传。媒体进行录像采访的,尽量拿到备份录像带或备份光盘。3.与当地政府、企业领导接触的过程中,可以主动邀请对方题词或寄语。4.实践团队在实践过程中应该保存活动照片。条件允许的团队可以拍摄DV或录像。5.在实践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发现先进事迹和个人,树立典型,及时宣传。

三.实践活动:各团队在社会实践的活动中,要带着问题参与到社会实践过程中,在活动全过程,要积极地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实践对象各方面资料,提高活动的针对性,使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变得更有意义,杜绝只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发生。要注意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之余,各团队可积极开展针对当地的志愿服务活动,树立机械学子奉献社会的形象;其次,可以安排一定长度的时间组织队员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或当地先进人物事迹,借此契机培养社会实践队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感;再次,各企业见习团队可以联系该企业的学长或企业领导开展座谈,了解企业人才培养等问题。各团队在开展以上多种形式的活动时,应注意分开投稿,已获得最大效果的宣传。

四.实践报告:社会实践过程中,所有团队应注意深入观察、细致了解,做好记录和分析总结工作。实践归来,需要提交的报告:1.总结报告:记录团队行程,有哪些发现,解决了哪些问题,切忌记成流水账,也不要是个人总结的拼凑,要求不超过5000字。2.调研报告:形式不同于总结报告,要求更关注调研本身,多总结对于项目的认识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他材料将由社会实践部另行通知。

篇2

1、社会实践的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获得直接感受和问题解决的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

2、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校内实践活动:主要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校园规划和校园环境整治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可以以郊游或远足的形式,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

社会生产劳动和社区建设活动:指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商业性活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等)等,还可以参加社区的政策调研、政策宣传甚至于政策制订,参与企业策划等。

科技性实践活动: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是学校提供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结合。学校为学生提供两个、三个或多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

3、课程管理组织形式

1) 组织机构

1. 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2. 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实施,在学校德育处、教科室、教务处和总务处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德育处负责社会实践课程的规划,教导处、总务处等积极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德育处要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年级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分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

班级成立学术委员会,实施对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的自主管理。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完整的活动方案,要告知班主任和家长并征得班主任和家长的同意。班主任和家长要在活动方案上签字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要求班主任和家长对该活动方案提出详细、具体的活动建议,以确保活动能安全、顺利在进行。指导教师也要就活动的开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军训作为特殊的实践活动项目,要严格按照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实施。

4、课程配置与时间安排

军训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共一周时间,完成者得2个学分;学校设置一个“社会实践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次主题活动,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完成者得2个学分;其他2个学分由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兴趣爱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得到,可集中安排进行某一主题活动,时间不得少于7日,也可分散安排多项活动,时间累计也不得少于7日。分散进行的活动要尽可能多样化,以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收获。这2个学分的认定时间为高二第二学期末。

nn40.com 5、活动实施的过程

5•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制,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5•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5•3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5•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的总结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5•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进行初步的学分认定,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专家小组进行学分确认,教导处完成学分登记。

6、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6•1、评价原则

贯彻三结合评价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6•2、评价内容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2)活动的选择与活动设计评价;

(3)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4)活动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评价;

(5)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

6•3 评价方法

实施档案袋评价。学生建立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袋,里面应装有能反映小组和个人活动过程的种种记录和其他证明材料,并提供核实方法或途径(如实践单位的地址和电话,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在进行考评价时,活动小组和学生个人提供如下考评依据:

军训评价。军训评价由出勤情况、学习或训练态度、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考核情况、个人军训日记或小结等方面构成。

附军训评价表

主题活动评价。详细的小组活动方案和个人活动计划,小组社会实践报告与个人活动小结,活动记录与活动证明,主题活动的成果,相关单位的评价和学友的评价材料。

分散组合活动评价。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各项活动的单位证明、各项活动的计划,各项活动的过程记录与小结等。

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级()交流及互评——导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学校综合实践专家小组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得分90分以上的为A等,75分——89分为B等,60分——74分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

7、奖励与重修

篇3

关键词:“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工作体系

一、从实践背景谈“三下乡”社会实践意义以及宣传工作的重大作用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富足,当代许多大学生在校园生活里难以接触社会实际,加上自身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导致当代大学生对许多社会现象漠不关心,社会氛围也呈现冷淡的情况。尽管大学生们学习了丰富的知识,却大多因为缺乏社会经历而无法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便是应运而生的优秀社会实践活动之一。“三下乡”一方面让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生活,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知识运用才干、发挥知识技能的优势,另一方面也为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多个高校每年都组建相关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全国各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志愿者的形式深入农村,传播先进科技和文化,体验农村民众生活,调研基层社会现状,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同时,也帮助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在实践中成长。宣传工作体系的精确建立,即是“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项。随着“三下乡”实践活动在全国范围各个地区的开展,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切实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对扩大“三下乡”团队的影响力,实现各支“三下乡”团队的发展目标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要达到磨砺自身,提高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能力的目的,同时服务基层民众,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团队切实勤恳地完成活动任务,也需要一个优秀的宣传体系,将实践团队和当地双向联系起来:一方面,将团队在实践活动中的所作所为真实及时地报道出去,获得更高的社会关注度,从而扩大该活动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好的宣传体系可吸引社会的资金资源和人脉资源,让有志于服务基层群众和贫困地区的人更多地了解贫困地区实情,从而伸出援手。

二、从实践带来的反馈谈

“三下乡”宣传工作体系中的问题我国高校“三下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校前期宣传工作不到位,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有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从未有机会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其中近三成是因为所谓的“人数限制”而没有机会参加,并且在许多已经参加了“三下乡”活动的同学中,仍有三成以上同学对实践活动内容不了解,导致其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得十分被动。可见“三下乡”实践活动常因其前期及活动过程中的宣传不足而影响学生参与度和体验。二是宣传工作缺乏规划,无法及时、精确地展示“三下乡”活动的特点。由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中人员的流动性,导致每一年从事宣传工作的同学充满不确定性,许多第一次接触社会实践报道的同学无法做出合适的宣传工作计划,对实践活动中的突发状况缺乏应变能力,导致无法准确宣传出“三下乡”实践活动中的特色。调查显示30%以上的学生对“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总结和成果展示持中立或负向评价,这与许多高校重出征轻总结的情况相符,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团队社会实践活动落实情况不佳,而是宣传工作规划不够科学、实践活动的对接不合理甚至没有对接,导致外界不够了解团队实践活动的付出和巨大成效。三是许多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都存在宣传手段单一的问题。新闻稿的撰写和发表作为及时传递团队“三下乡”实践内容的重要手段,往往是多数高校集中关注的方面。由于许多团队对宣传工作不够重视,普遍高校团队对宣传工作的理解局限于通过及时上交新闻稿和简单的拍摄工作来报道团队工作内容。在形式和内容上,由于忽略了现今大热的新媒体宣传方式,致使宣传工作无法与数字时代对接,从而使得“三下乡”宣传呈现工作年年如旧,家家相同的情况。

三、建立合理的宣传体系,达到有效宣传的目的首先应建立和完善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人员招募机制。其中,为建立完善的宣传体系,应在招募人员环节有针对性地招募有宣传特长的学生,如有相关宣传工作经验、对宣传工作充满热情、在宣传方面有独特见解的人。宣传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即是及时真实,而从诸多高校团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宣传工作的成效来看,将不具备相关特点的同学调用来做宣传工作会影响“三下乡”实践活动过程中宣传的时效性和优质性。其次要整合优质人力资源,不断提高“三下乡”宣传体系的工作效率。团队领导要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宣传工作予以重视,在经费、设备及人员分工方面进行合理安排,提供支持,保障“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工作顺利开展。出发前团队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宣传小队,并召开相关会议对团队活动中的任务分配等方面进行统筹计划,力保宣传工作能井然有序进行;在活动中安排宣传小组成员切实跟进其他小组,用媒体手段及时向外界发送团队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况,并与外界形成一定的互动;在当日活动告一段落后,及时地撰写好新闻稿并投递给当地新闻媒体、全国三下乡官方网站以及其他新闻媒体,以达到第一时间向外界报道团队实践成果的目的;实践项目结束后应由团队带队老师和成员总结实践成果、落实总结报告工作,重点对团队此次实践活动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必要时将活动中团队收集的资料写成于相关网站,以供来年团队学习。此外还应实现多团队间的高度配合,力求完整得出实践活动中全部亮点。在诸多高校团队中,各成员普遍认为“三下乡”实践活动中的宣传工作仅仅是宣传组的工作,与其他分队无关。这种观念存在一定的偏颇。宣传工作的进行离不开优秀的宣传工作者,同时如果“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工作要全面准确而富有特点地进行,各分组也要与宣传组积极配合。如各小组开展实践活动时,派遣一名宣传组组员同行,力保实践过程中能保存住优质的影像资源,洞悉现场情况;各团队应充分及时整合当日工作中生成的有效资源,切实与宣传组同学进行对接,以便进行当日的新闻稿撰写工作和多媒体交流;团队负责人可以加强对“三下乡”宣传工作的指导;往届“三下乡”团队的优秀队员也可以召开相关的会议,在会上对新团队的宣传组成员进行指导,传授投稿途径、宣传大纲的撰写、实践活动中宣传重心的寻找等方面的经验。

四、结语

总之,宣传工作是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建立完善妥当的宣传工作体系是探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新思路、新方法的重要举措,是发动更多大学生参与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团队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建立适合团队的宣传工作体系,并在一次次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使宣传工作体系愈发完善。

参考文献:

1.沈长霞.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06).

2.何月桂,王珍.暑期“三下乡”活动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暑期“三下乡”铜川区之行[J].新西部旬刊,2016(12).

3.姚萍.以志愿者服务为载体的大学生朋辈教育———以上海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为例[J].才智,2013(27).

4.陈超文.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体系的构建———以湖南理工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2(02).

篇4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 暑期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133-01

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针,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专业性。院系是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力量,本文以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为例,就“如何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开展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个问题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坚持发展的原则开展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要义。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用发展的观点指导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断完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十余年来,也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总的说来是比较顺利的,但期间也遇到了众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为此,学院每年都召开一到二次专题研讨会,邀请有关领导、专业教师、政工干部、校外单位人员、学生等共同查找工作中的长处,反思工作中存在的弱点,并不断加以改进。每年都设定新的工作目标,并努力争取实现,使工作做到稳中有进。

(二)力争使社会实践活动有所创新。创新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保持吸引力的重要元素,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也就没有生命力。多年来,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牢牢把握育人的宗旨,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实践内容和形式,先后在校内开创了“实践超市”、“组建跨学院的综合性实践团队”、“校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等的先河。

(三)用发展的眼光解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对待困难,一是要有充分的信心,要有足够的勇气,二是要做好战胜困难的准备。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常年都受到台风、酷暑等极端天气的影响,也出现实践地通讯能力较差等各种临时性难题,但全院上下不慌不乱,沉着冷静,积极应对,有效地排除了这样的困扰。

二、开展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追求人的彻底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崇高目标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开展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应服务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需要、活动、能力、社会交往关系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应让大学生充分地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为此,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建立了“实践超市”,每年都为大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暑期物品”――可选择的实践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但大学期间选择的实践内容不能重复。这样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参加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他们受到的实践锻炼也是全方位的,这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大学生,主导者应该是指导教师。只有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实践活动才有更有水平,效果才会更加显著。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长期以来实行“学生自主申报”的实践模式,变学生被动为主动,给每个实践个体或团队配备二至三名指导老师,其中一名为校外人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促进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和总体要求,体现了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方针。院系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合理安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组成要素,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人员安排、经费支持、宣传报道、安全保障、考核激励等,认真做好活动策划、活动过程组织、活动总结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不出纰漏。为此,必须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注重优质社会实践基地的选择、建立和使用。这里的优质指的是能免费提供学生实践必须的食宿条件、能配备至少一名专业指导人员、能提供一至两个月时间的稳定的实践学习机会、能给实践的学生一定数额的出工补贴。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根据下设专业的特点,将大部分社会实践基地设在总部设在农村的畜牧兽医行业龙头企业,实现每个专业均设立对应数量的实践基地,另外设立一批以思想教育、志愿服务类的实践基地。

四、统筹兼顾,扎实做好院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的发展是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运动,事物如果离开了协调有序、兼顾各方,就是畸形的、片面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停顿或倒退。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运用辩证法认识和处理社会实践中的主要关系,就是既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兼顾全面,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事关师生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在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着重协调学校和实践单位的关系、参加实践的学生和指导老师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若干意见.中国教育报[N].2005-3-22.

[2]张磊.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N].广州日报,2008-11-5.

[3]杨飞龙.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

篇5

一、 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内涵与依据

(一) 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定义

何谓实践?各学科因研究领域不同,视界有别,对“实践”的解读也有所不同。从哲学层面看,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一切实际活动”。基于教学论的视点,可把“实践”理解为:由学生亲历的旨在作用、影响于人或物的包括实验、展示、表演、调查、访谈、角色扮演等在内的种种操作活动以及学生改善、优化自身(含道德行为践履)的种种外显形体活动。所谓社会实践活动,是指课堂实践活动之外的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社会调查,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访问社区和各种社会人士等活动。

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将课程、教材中设置的活动教学主题,转变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实施。

(二) 小学德育课程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依据

1.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儿童成长的内在要求。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以及有创意、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亦是对其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关键阶段。儿童向往成人的社会生活,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拓展德育课程教学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儿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

2. 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对德育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德育课程必须深化素质教育,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3. 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彰显小学德育课程性质的需要。新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性质时指出: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无疑是彰显小学德育课程性质的应有之义。

二、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基本模式

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如何实施?一般可采用“四环式”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第一步,聚焦问题制订计划。针对学生或教材文本中提出的问题,经梳理、归纳后聚焦成中心问题,然后引领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并制订出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计划,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与要求,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步,在社会实践中探究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想一想等方式,去探究问题的奥秘与意义。

第三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学生亲历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探究、体验和反思,明确问题的本质,达成既定的目标。

第四步,总结与交流。一般在学生回校后进行。主要是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等形式,让学生总结、交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获,相互分享彼此的体验与感受。

【案例】“爱惜每一滴水”教学写真

第一步:聚焦问题,制订计划。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的问题是:自来水管里流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它是“自来”的吗?自来水来得容易还是不容易?师生针对这个主题,制订了实施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计划。

第二步: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探究问题。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参观自来水厂。学生察看自来水的源头,原来水是用动力机从江河提取,再通过管道输入厂中。在厂内的沉淀池,学生留意观察江河水中的泥沙经过沉淀后已经沉到池底。依次到了过滤池,学生摸一摸水体,比较过滤前后的水,后者更透明。在看消毒装置时,学生请教:“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工人叔叔说:“用于清除水中的有害病菌,让水变得更纯净。”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用摄像机记录了丰富的影像资料。

第三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学生亲历水厂,通过观察、访问、探究、体验和反思,认识到自来水来得十分不容易,要尊重工人的劳动,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第四步:总结与交流。

参观完后,教师和学生集中到工厂的休息室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学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倾述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有人说:“过去以为自来水就是自来的,我好无知。”“妈妈教我用完水要拧紧水龙头,我总是听不进去,还反驳说,‘不就是一滴水嘛?’现在我明白了,一滴水要经过这么多的工序,真是来得不容易啊!”“我看到了水厂工人忙碌的身影,我们每时每刻能喝到干净卫生的水,与他们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有的还激动地说:“水龙头流出的一滴一滴的水,需要花费一滴一滴的油,需要工人付出一滴一滴的汗,今后我一定要节约用水。”有同学趁机补充说:“是呀,节约用水,也是节约能源,是尊重工人们的劳动。”同学们既言说,又倾听,充分地分享彼此的收获。

教学的辩证法证明,德育教学讲求深度,有赖于德育教学宽度的拓展。借助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有利于孕育儿童丰富的、真切的、深刻的体验。

三、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基本路径

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一般可采用三条路径实施。

(一) 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实施

所谓“走出去”,就是带着既定的学习主题,走出学校大门,直接进入事先所选定的社会情境中,包括社区、农村、工厂、企业、军营和各种专设场馆去进行教学。采用“走出去”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所到之处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以丰富、拓展和提升教育主题的教学品质。如教学“日益富强的祖国”,教师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教材中“从农村到大都市”、“西部大开发”等教学内容,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另一方面又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去参观总部设在湖北宜都的著名高新企业――湖北三峡鲟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从事鲟鱼驯养繁殖、饲料加工、鲟鱼制品加工与销售的私营企业。经过16年的艰苦创业,这家公司开发创新了循环水工业化养鲟模式,生产出了品质最优的鱼子酱和品种繁多的鲟鱼深、精加工产品,远销到欧美和中东国家。这家公司不仅注重自身高速发展,同时还带动公司周边的2900个农户养殖鲟鱼,年产鲟鱼6700吨,实现产值3亿多元,年户均增收3万元。同学们边听管理人员介绍,边在公司创办的“世界鲟鱼博览园”参观,亲眼目睹循环水工业化养鲟的壮观景象,欣赏流线型的硕大鲟鱼游弋水中的优美姿态,对“博览园”中琳琅满目用鲟鱼的肉、骨和各种器官制作的各式各样的罐头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以及用鲟鱼皮制作的精美皮鞋、皮带、皮包等产品,同学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比一比、问一问、评一评、夸一夸,既满足了感官需要,又激活了思维,还有了深切体验。有的同学感动地说:“三峡鲟业公司真了不起!他们的产品既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还能帮助农民致富。”同学们收获一次感动,就会有情感的升华,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这种在社会课堂里经受的心灵洗礼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经验的积累和认知上的收获,一定会终身铭记在心。

(二) 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实施

德育基地包括各种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居、青少年教育野外训练基地以及由学校自行与有关乡镇、社区、街道、企业、单位共建的实践基地等等。

小学德育课程依托实践基地教学,大致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学了某课后,立马到相应的实践基地去亲察、亲历、亲为。如学了《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就带领学生到清江彩印公司的印刷车间,先听公司负责人介绍印刷历史及现代印刷技术变革的最新信息,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当一当彩印工人。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看到新书一页页从机器中印刷出来,成就感油然而生。这种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既让学生了解到中华印刷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到印刷行业的变革和创新,同时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第二种,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品德教育主题寓于其中。实施策略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学校统一安排,主题教育渗透,学生经受磨砺,催升生命体验。”

1. 学校统一安排。如湖北宜都市各级小学主要是依托宋山青少年野外训练基地实施的。那里除了有较好的营地、比较多的活动设施和完善的安保措施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该基地已经开发出了诸如“让红旗高高升起”、“徒步登山不畏难”、“走访宋山脚下农户”、“野炊进行时”、“篝火晚会展才艺”、“徜徉在花木虫鸟的世界”等颇有特色的野外训练“18课”。学校在一个学期内安排一两次赴校外“基地”活动,时间两天。主要是让学生离开父母,主动去接受生活的挑战,以此锻炼学生不畏困难、敢于拼争的精神,磨砺其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

2. 主题教育渗透。小学德育学科主要是让学生把学习《别把花草弄疼了》、《我和春天一起玩》、《夏天的小虫》、《秋游回味》、《我不胆小》、《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让危险从我身边走开》、《我们的合作》、《我要攀登》、《我是独生女(子)》 (以上均为苏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课题)等课的所知所得,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加以确证,并实现进一步地提升。

3. 学生自我磨砺。这种在大自然中上的“18”课,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很多教育主题彼此呼应、相互沟通。依托社会实践基地进行野外训练,有利于学生自我磨砺,促进他们知与行的统一。

4. 催升生命体验。课外实践基地的训练科目是开放的、鲜活的、多彩的,富有“野味”。学生满怀激情地参与其中,会不知不觉地顿生心灵的感悟,迸发出富有个性的生命感言。

【案例】

宋山笑面岩下,我们架起了炉灶,野炊活动开始了!对于我们这些独生子女来说,这是最具挑战性,又是最富情趣性、最有吸引力的一课,被同学们戏称为“自己动手,丰富餐桌”。

这次野炊活动,暴露了我这个独生女的弱点,在家能说会道,而离开父母,自己切菜做菜时,却成了一个“弱智”。在生活适应和提高生存能力方面我真得加紧学呀!我的心头重又浮现出《我是独生女(子)》这课中“我们的宣言”――“独生子女将会越来越多,创造中国未来的重任就落在我们的肩膀上,我们决不能成为一代‘中国小皇帝’,我们一定是最有希望的一代。”通过这次在基地锻炼,深感这不应是纸上的东西,它应成为我生命的宣言。

由于“基地”营造的是与都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等多种生活情境完全不同的“田野”风格,学生在实践中亲历亲为,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情思,引发其生命的感悟,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在“基地”孕育的生命性体验,即使通过千百节品德课堂教学都是难于获取的。学生在课堂上孕育的精神种子,可以借助在“基地”的实践锻炼,绽放出耀眼的花朵。

(三) 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加以实施

伴随着国家编制、审定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学校一般都编制、开发了德育学科校本课程。校本德育课程的内容大多以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主。如配合《我的家乡》的教学,湖北宜都陆城一小开发了《家乡探宝》校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走进中国谜语第一村》、《到蜜桔之乡走走看看》、《参访守敬故居》 (杨守敬,湖北宜都陆城人,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书法家、金石学家、古籍收藏家)、《遨游奇特的潘湾石林》等。这本校本教材,以家乡探宝为主线,以引领学生走出校园,直接到美丽的大自然和社会课堂中去亲历、亲为、亲验为特征。学生以品德学科校本课程为载体,到“故居”,与家乡名人“对话”;到桔乡,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富饶以及“金果果”给农民带来的“小康”家境和幸福;到民俗村,体验流传上千年的谜语、谜诗、谜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奇妙和精彩;到石林,品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家乡江山的壮美。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学生接触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走进了农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感,真可谓收获多多。总之,品德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无疑为实践活动扩宽了渠道,增添了新的魅力。

四、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 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包括分析学情,熟悉社会实践活动的环境,收集相关资料,联系调查访谈的单位(人),以及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等。

2. 制订好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要针对社会实践活动场域的特点,并结合教材中相关主题教育的要求,制定好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目标、实践内容和活动步骤。

3. 教师要动态地把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况和变化,对活动随时进行指导。在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录音、摄像、照相等不同方式作好活动过程的记录。

4. 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师生应围绕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进行总结、交流与分享。

五、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评价

篇6

【摘要】文章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社会实践活动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并对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对策

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基础知识体系和文化课程成绩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的知识素养和认知水平。社会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未与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很好的结合[1]。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个重要载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强二者的融合,使核心价值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践行、检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社会实践活动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是指高职院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地带领和指导学生深入社会,参与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实践中去。这是促使高职学生了解社会、历练本领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通过实践检验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高职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贡献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深化理性认同

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的认知都来源于实践,也是认知得以发展的动力所在。只有通过实践得到知识,再把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从而进一步提高认知,学生才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内心的认同感。因此,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身心的体验感悟,学生才能够认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才能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生、社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要求,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社会实践的检验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价值观念中存在错误的、肤浅的、偏颇的内容,从而破解困惑,树立起正确的理想追求。

(二)有利于加强情感认同

情感是一种基于理性的反映,同时又能够强化理性,调节自身的行为。以情感为导向的价值观教育,比以理论为导向的教育更容易获得认可,它使人更加倾向于接受一种观念、一种价值体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激发的友爱、爱民、爱国之情,使其深深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与科学性。这是因为,只有在实践中,诚实的品质、友爱的情感、公平的环境、自由和谐的关系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其获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的动力。

(三)有利于行为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取得被教育者的行为认同。在理性与情感认同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度融入其内心世界,化为其行为准则,在行为中,必然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衡量自己的思想、言论与行为,从而不断反思反省,使自己的行为始终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靠拢。在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学生切身体会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被肯定、褒奖,而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被反对,被批判,这就使他们更加清晰地明确自己的价值选择,从而在实践中身体力行[2]。

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知行合一是社会主义核心r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利于强化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用,要把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生活及学生实践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强化其知行合一的能力。

(一)争取社会多方力量支持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作为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德育目标任务,构建科学完善的德育体系。要在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形成连续性、不断深化的教育链条,形成实践育人的社会体系。要鼓励引导各类社会机构参与到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为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平台,创造空间,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场所、资金、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

(二)构建高职院校协同育人体系

首先,要重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改变传统社会实践活动在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不足。把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确立、活动设计、规划实施和活动评价等因素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去。要学习和吸收社会实践活动的先进经验,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在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与切入点[3]。其次,对社会实践活动课堂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在课堂教学中,开设社会实践指导课程,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专业性的指导与理论的支持。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注重价值观的引领,改善组织管理模式并改进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中架起桥梁,使二者有机融合,形成了解、认知、培育、践行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再次,为学生打造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平台。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通过独立建设、合作建设等方式,使学生有足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空间。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职业生活规划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

(三)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

1.科学设计活动主题

在活动的主题设计中,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将其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紧密结合。开展爱国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系国运并通过社会实践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开展形势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不受复杂信息的干扰,从实践中认清国体、政体的正确性、科学性与必要性,进一步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开展道德素质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实践为“镜”,使学生能更清晰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并能从中进行思想反思,摒弃思想中错误的、偏颇的思想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2.强化活动指导

在活动立项中加强指导,保证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可行性与效率性,把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作立项的重要依据。加强理论指导,从思想动员、行为规范、成果取得等方面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来开展指导教育。

3.开展典型教育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选择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强、活动质量高的项目作为示范项目,对这些项目,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从设计活动、安排人员、筹措资金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形成一批质量高、效果好、影响力强的品牌项目。

4.加强宣传与引导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引导团队和个人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总结中提升,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活动辐射到社会各个层面,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5.注重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类的社会实践活动,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内核,而且此类活动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四)努力提升学生自身的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高职学生,同时,他们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价值观念得到了检验,也深入了解了社会,积累了社会阅历,把思想意识与实践效果紧密联系起来。这对学生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高职学生要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习的目标和践行的准则,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时代脉搏,体会民生百态,反思人生得失,践行正确的价值准则,努力成长为有益于社会、国家和人民的人。

三、结束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总要通过各种途径和载体来实现。其理论层面的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宣传教育活动来实现;而实践层面的教育,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实际上,每一种价值观念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是紧密相连的,也是一体的两面。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社会化为视角的教育活动,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的路径之一。其内在原因在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最终的目的是参与和融入学生内心的价值构建,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又无一不是与社会实践互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分析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并促进二者的融合发展是必要的,又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1] 张清.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129-130.

篇7

【关键词】思品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1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强调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思品课必须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相结合。

一、社会实践活动在思品课中的重要性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传统的思品课堂教学是教师按照"封闭式"的旧教学方式进行照本宣科,忽视了学生积极道德态度、道德能力和道德人格的培养和指导。有些学生把思品课只是作为"学习任务",甚至为应付考试而学。就这样,担负着从正面向学生"灌输"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政治课并未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单靠课堂上的认知性思想品德教育,而忽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体验与参与,这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同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思想品德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只有把思品课教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把知识传授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才会达到思品课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实现社会课的教育功能。现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思品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思品课中,道德内化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德育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实践出真知",教育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思品课中的社会实践较之其他学科的活动课有着更深刻的教育功能。它有利于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有利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思品课提出的要求,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思品课的内容都是以我们的现实生活为例的,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有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进行思品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增加社会实践内容。

二、思品教学中实施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就当前思品课的实践活动的开展状况看,发现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一方面,全面开展活动的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农村学校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开展活动的次数、范围、效果等各方面都存在大量的问题。另一方面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无法结合起来,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在活动中感悟,从而使情感无法得到升华。那么怎样才能使社会实践活动在思品教学中达到其实效性呢?

首先,在思品课教学中实施社会实践要有明确的目标性。我们经常发现由于教师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开展的活动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实践活动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在课堂内可以采用讲故事、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交流心得体会等形式,课外我们可以组织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劳动,举办演讲比赛、辩论会,写小论文等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让学生事先了解周围熟悉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生存环境,为《珍爱生命》的教学奠定基础,让他们了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课后又通过让学生调查一中生物的生存状态,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这就是对《珍爱生命》的延伸。"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这些实践活动,都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的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是在强化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塑造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行为实践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再次,我们在思品课的实践活动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的表象带有强烈的感彩,他们正处于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时期,自主观念增强,独立意识强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性、探索性、实践性的学习模式,解决一些"德育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程度。同时在实施整个活动中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着眼于学生的人格、人生态度的养成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提升自身素质。

最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当相应地提供活动建议,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争论。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协调好任务分配,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还应及时做出总结和评价。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既不能放任学生自流,也不能代替学生完成活动。教师必须是适当地引导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才能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即是小社会,社会才是大课堂"。我们应该把思想品德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社会中,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符合实践性教学原则,才会使思想品德教学更加充满激情与活力,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在规定性,离开了学生的内心感悟和亲身体验,思想品德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让学生充分投身于社会,在各种活动中参悟思品课的知识内涵,发挥自己的机智,展现自己的才能,才能引领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会分清是非善恶,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并且为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篇8

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一

一、活动名称

做一回交警,宣传一次道交法——我也当一回交警

二、活动背景

伴随着《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的出 台,浙江省志愿者活动也将进入规范化、法规化轨道。浙江工业大学(注册)志愿者协会是浙江省爱心组织的主力军。我们法学院分会将秉承“爱心铸和谐,青春暖 人心”的理念,热情地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新《道路安全安全法》的实施,带给交通系统一些变化,有待我们大学生去学习。

三、活动主题

同在一片蓝天下,志愿者在行动——“我也当一回交警”活动

四、活动意义(目的)

法学院(注册)志愿者协会致力于以自身所能服务社会,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本着自愿的原则,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展现大学生的风采,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社会和谐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次活动以此为主旨,组织大家做好的活动,充分展现大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展现法科生活力新青年的形象。同时志愿者们也可以利用本次机会锻炼自身能力,在活动中充实自己,使得活动得以有效地展开,提升本协会的影响力和声誉。

五、活动时间与地点

活动时间:11月2日至6日

8:00----9:00

16:00----17:00

活动地点:留下镇十字路口(具体由留下交警中队指定)

六、活动对象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志愿者

七、主办单位(组织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注册)志愿者协会法学院分会

八、活动流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法学院(注册)志愿者协会将进行宣传工作,倡导法学院各志愿者积极参与此次系列活动

2.联系留下交警中队,洽谈合作等相关事宜

3.由协会内部人员联系各志愿者,让其自主报名,并做好统计工作,同时做一份宣传单,介绍本次活动并招募志愿者

4.确定志愿者名单,并确定安排时间,将每个志愿者的工作时间通知本人并进行确认

5.充分准备好此次活动所需的物品工具,确定保管物品人员,并将志愿者服及时进行交接

6.活动当天由负责人统一发放志愿者帽和志愿者服装并对志愿者的活动进行监督

(二)、活动举办阶段:

1.每个活动时段,将安排10位左右的志愿者,坐193路车前往留下,在交警指挥下协助进行交通疏导工作。

(三)、活动后续阶段:

1.活动后清点物品工具(包括志愿者服装、横幅和宣传板)

2.进行工作总结,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制定更好的方案

3.与留下中队取得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改进

4.征集志愿者的感想,积极听取志愿者的建议

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二

一、设计思路:

为了开拓幼儿的视野,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植物的成长过程,走进田野感受农家的乐趣。我班组织一次“相约春天、走进自然”的摘草莓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3日(星期六)上午9:00

三、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植物的成长过程。

2、培养幼儿积极动手、相互协调的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亲子、同伴间的交流,充分体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喜悦心情。

四、活动地点:

通富北路草莓园

五、参加人员:

报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幼儿和家长

六、活动流程:

1、全体集合,教师谈话交代一些安全事项。

师;整个活动过程请大家首先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已的孩子,并服从集体安排,不得中途单独行动。

2、摘草莓活动开始

家长向幼儿介绍草莓的知识,指导幼儿采摘熟透的草莓。

3、送草莓

宝宝请爸爸妈妈吃自己采摘的草莓,增进亲子感情。

篇9

【关键词】深化 社会实践 促进 大学生 成长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14-02

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1.1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广义的社会实践指按照高等教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在校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历,使大学生通过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达到学习社会生活经验、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同时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最终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动机的目的性角度出发,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可分为6类:1)教学辅助类;2)勤工助学及有偿类;3)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类;4)科研能力培养类;5)国防、军训类;6)社会经验类。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2.1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与行动统一的载体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是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知识远离生活等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弥补了大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全局意识、缺乏创新意识等不足因素。活动过程中,队员们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独立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并逐步掌握如何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执行工作实务等一整套处理日常工作的方式方法。这将加速知识的消化,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1.2.2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

近年来,在人才市场机制与竞争规则的有待进一步健全的前提下,部分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式下显得束手无策。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提前了解和适应机关、企业和社区的工作规程,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使其认清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以便做好从学习角色到工作角色的转变,实现大学生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

1.2.3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的现实需要,促进大学生认识社会、认清国情,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大学生们走出校园,下农村、到西部、访军营、进企业,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1.2.4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具体要求,作为“象牙塔”内的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促进自身独立性和个性发展,提高创新与就业竞争力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将不仅是时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2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形式,能使大学生在校园外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但是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长足发展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学生参与缺乏广泛性

各高校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校级、院(系)级重点社会实践小分队上,而对广大学生只是一般的号召、要求,缺乏具体有效的组织和指导。除为数不多的这些重点团队外,其它团队实践形式普遍比较简单,主要是发放调查问卷、参观企业、或三下乡劳动等。因其本身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管理又比较松散,形式主义较浓,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

2.2 组织指导缺乏规范性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做法是将社会实践活动当成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专门工作,一般是通过学校共青团组织发动,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学校普遍重视校级、院(系)级重点团队建设,而且集中组队的规模不大、数量不多。活动中对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的问题,未能及时进行辨析与答疑,这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的效果。

2.2.1 实践结果缺乏实效性

由于把社会实践看作季节性的社会活动,为了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必然会强调活动的声势和新闻效应,使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实际意义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近年来,有些高校一味把社会实践“搞大”,追求轰轰烈烈的出发场面,追求轰动效应,对社会实践的规模、主题、形式宣传多,对社会实践的过程、收获、效果宣传少,给人产生有名无实,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

2.2.2 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高校长期以来采用以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实践教育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有的只重视校级、院(系)级重点团队的成果或简单的按学生实践登记记录情况来简单考核。在评估过程中,大多数仅仅依据团队的调查报告、实践报告,然而部分学生以抄袭来应付,实践能力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2.2.3 指导老师缺乏积极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大多提倡应与所学专业相结合,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指导将会极大提高社会实践的意义。但由于没有对社会实践教学及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编制、培训,使社会实践的教学、管理队伍处于临时应付、流动性强的状态,缺乏工作的连续性、积极性。

3 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探究

在国外,实践教育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些经验有助于国内社会实践的发展。国外大学的实践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的认识实践和以课外活动为依托的操作实践。国外大学在实践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归纳有以下几点:

3.1 注重课程改革,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他们认为,大学必须根据人们的需要,迅速地适应各种变化,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增加实验课、习题课、见习课的学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开始就讲授课程内容,而是先介绍课程内容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鼓励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方案或实验报告。

3.2 高校与社会联系紧密,鼓励学生创业

在创办科学院,加强与产业界联系的过程中,大学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创业活动。学生创业活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学生创业设计竞赛,如计算机软件设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二是直接创办公司、企业,如惠普公司是由斯坦福大学的两名研究生惠莱特和派卡德构思和建立起来的,比尔・盖茨创办微软公司更是大学生创业的典范。

3.3 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国外大学课外活动之多、范围之广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这些课外活动有学术活动和非学术活动,有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常见的学生活动有讲座、沙龙、俱乐部、学生模拟法庭、演讲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弥补了课堂的不足,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才干,增添了情趣,是学生实践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4.1 加大宣传、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机制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加大社会舆论的宣传,建立健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考核、奖励等制度,保证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

4.1.1 加强社会实践管理的规范化

学校应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规划,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做到既有学校的统一管理又有教师的具体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党政明确社会实践管理部门(如学生工作处、团委、各院系团委及社会实践社团)的作用,抓好学生骨干的选拔和培训,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动作用,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4.1.2 整合社会资源

学校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有关方面协调配合,是保证其育人效果的社会基础。通过校政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积极发挥实践活动的桥梁作用,把学校的科技育人资源与地方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把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化整合,建立起高校和地方的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发展。

4.1.3 做好实质性成果的指导

诸多调查表明,学生对于社会实践兴趣很高,但许多学生对社会实践如何开展十分茫然,甚至不少学生不知实践报告、科技论文如何写作。因此社会实践中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有必要开设社会实践方法讲座,组织社会实践宣传队,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着力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

4.1.4 合理处理硬性要求与弹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保障社会实践质量建立必要的和规范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实践活动有规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有内容可考,保障实践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践内容安排进行学分制,要求学生每年至少完成一定次数的课余时间和暑期专题内容的实践活动。

二是与评优挂钩。规定只有获得当年实践学分并且时间考核优秀的学生才有资格评优,并把它作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条件之一。有价值的实践成果,可争取学校和社会的特别扶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4.1.5 完善社会实践网络信息化

该系统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激励体系、信息反馈系统等,实现社会实践信息的网上运作,加强社会企业与学校的联系。学生能够通过上网了解社会实践的有关文件、制度、基地情况,查询实践岗位;教师通过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科研项目,寻求合作对象。

4.2 围绕专业、社会热点问题,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取得实效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就必须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在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4.2.1 强调全体学生的广泛参与

通过动员、学习、讨论逐步使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做好学校、院系、班级三个层面上的宣传发动,组织学生认真讨论,让学生从被动式参加到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活动后,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汇报实践结果;组织总结交流,深化教育效果。

4.2.2 深入挖掘传统活动的潜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要着力挖掘传统活动(如三下乡、义务支教、社会问卷调查等活动)的潜力,在原来的基础上,充实新的内容,创新形式,形成新的亮点,赋予其新时代的特色。在保持原有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更加务实、更加深入、更贴近群众焕发新的活力。

4.2.3 更加注重与专业的结合

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双重作用――实践中的思想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学习。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和运用,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其中,促进“教”“学”相长。

4.2.4 活动的开展深层化、多样化

根据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活动:一年级组织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相结合的实践环节;二年级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切入点,开展以“三下乡”为主、社会调查、挂职锻炼相结合的实践道路;三年级结合专业实习、就业实践、创业计划大赛等,开展社会实践、科技活动与职业训练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活动。

4.2.5 注重活动的时效性

社会实践的实践主题必然要符合于社会发展的潮流,并以符合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所需为追求目标。今年,全国各地,围绕北京奥运、改革开放三十年展开了热情的奥运文化、改革之风宣传,可谓形成了一种非常好的氛围。将大学生手中的知识和文化更好地带进人民之中去,真正实现社会实践的社会公益性。

参考文献

[1] 蔡景华.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运行机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2] 陈超,邓可.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

篇10

针对成都大学组织的大学生2010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活动过程最后评比活动的看法,以及协助团委志工部促进及改善工作我们对参赛的十九支队伍进行了调研。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成都大学图书馆报告厅随机选择暑假社会实践队的100名同学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场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49份,回收率49%

三、调查时间

2009年9月22日

四、调查内容

此次调研主要调查成都大学暑假社会实践十九支队伍在这次活动的成长历程,及在最后的活动评审会中参赛者(十九支志愿者队伍)对志工部组织这次评审会的评价。

(1) 如果再给你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你会选择哪方面的实践活动?

A.农村普法、科教方面(6%) B.偏远的方的支持工作(60%)

C.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13%) D`医疗、卫生方面(14%)

E`民生问题方面(6%) F`其它 (1%)

由此问题可看出,大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程度,对偏远地区教育问题的重视,但大学生对医疗方面志愿者的工作支持率不高,所以希望提高大学生对医疗、卫生的认识,同时志工部可以在这方面多开展一些活动,增加同学们对医疗事业方面的重视度。

(2)在社会实践中你最关心的是?

A`队友(17%) B`活动的对象(37%) C`自己能力的提高(33%) D`其它———(12%)

这个问题从侧面体现了一个大学生实践的最终目的,他们的团队意识不足够强烈。我想大学生对实践的意义应该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更加注重团队的凝聚力 。不过与此同时也可看出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在。在以后社会实践的注意提高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多开展集体活动,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特别是志工部的服务队比较多,在服务队开展的户外活动也应注意这个问题。

(3)你预定的目标与结果是否达到一致在?

A`是(92%) B 否(8%)

这个问题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还是比较到位,也说明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同时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非常有意义。

(4)你是更注重社会实践的?

A 结果 B 过程(77%)

对于这个问题,回收问卷中77%的同学是为了体验实践过程,可见,此次实践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为引导青年大学生服务社会,推动灾后重建,构建和谐社会,对参赛者产生了一定影响。此次实践活动为大学生们指明了服务社会,报答人民的奋斗目标。

(5)你认为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社会意义是?(多选)

A 对民生问题的认识有很大的提高(67%) B 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57%)

C 课堂教育的延续,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47%)

D 对新世纪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见证(8%)

这个问题统计的结果是67%的同学认为活动是教育与实践结合的具体表现,57%的同学认为其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47%的同学认为其能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而34.7%的同学通过此活动深刻的了解了社会,8%的同学希望以此改革教育体制,但对于此问题的题支,并没有涵概主题“关爱灾区群众,重建美好家园,服务地方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以至选项与题设并不匹配,题设为社会的意义,但选项却给了对个人能力的提高,不得不说在此题上是我们的忽略。

(6)这次社会实践中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A 帮助到灾区人民 (26%)

B 可以集体出去工作一次(24.5%)

C 让人民看到和了解了多彩的大学生的生活(22.4%)

D 在活动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20.4%)

通过第6题的调查26%的同学认为帮助到灾区的人民是他们最为骄傲的事,24.5%的同学认为可以集体出去工作一次,22.4%的同学认为可以让人民看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20.4%的同学在活动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虽然此题问法比较肤浅,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对待社会实践的态度。

(7)你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地人民的响应程度?

A 非常积极(69%) B 一般(31%) C 不关心

调查显示活动过程中69%的群众非常积极配合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受到社会的积极接受与鼓励的。大学生的义务在实践中得到了具体体现,而大学生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活动可以得到积极开展及提高。

(8) 你认为本次评奖大会的评分标准是否完善?

A 完善(37%) B 基本完善(53%) C不完善(10%)(具体写出:-----------------)

就本问卷的10题而言,53%的同学认为大会评分标准基本完善,说明在大会中有值得志工部和调研部总结的地方。

(9)你对本次评奖大会的工作效率持何种看法

A满意(43%) B 基本满意(57%) C 不满意(0%)

由C的百分比为零可看出此次大会开展得比较成功。同时,因为AB比例基本相当可以看出这次大会既有优点又有不足,其中某些不足是:志工部接待人时有怠慢的,话筒不能及时供应,会场纪律有些差。当然也有很多优点:整个流程比较好和顺利,PPT不错,志工部成员工作积极充分到位等等。希望志工部发扬优点 改善缺点。

(10)在本次社会实践中,你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你是怎么解决的?

大家反应的问题主要是1 对居民的调动性不高2 当地物资条件缺乏。 3经费不足4 与居民的交流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家实践所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实践客观环境问题上,学院一定要在之前做好资金的充足准备,加强与当地政府的交流。当地物资条件缺乏是以后社会实践应该考虑的问题,往往大家不太注意这个问题,它的过度缺乏,往往对同学的积极性产生很大影响。

(11)你认为暑期社会实践对你个人的意义

1提高自我能力2认识社会3体验社会4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大家对参加本次实践的意义非常明确,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主要集中在能力锻炼方面,社会实践与理论结合方面,大家都对本次活动比较满意.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真的学到了不少,对社会的理解也在活动中加深了。实践中学到其它知识,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努力学习好各种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到校园外的社会去锻炼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对复杂社会的进一步了解,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我们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成都大学成都校团委调研部

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问卷

为调查暑期社会实践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实际意义,为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指明更先进的方向。为此,校团委调研部制作了这份问卷,请你认真填写。谢谢合作!

1. 你来自-------------------------学院,你的年级:---------------------------

2. 你是更注重社会实践的------------?

A 结果 B 过程

3. 如果再个给你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你会选择哪方面的实践活动?

A 农村普法、科教方面 B 偏远地方的支教工作 C 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

D 医疗、卫生方面 E 民生问题方面 F 其他----------------------

4 你认为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社会意义是?(多选)

A 对民生问题的认识有很大的提高 B 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C 课堂教育的延续,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D 对新世纪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见证

E 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一种基础

5 在社会实践中你最关心的是?

A 队友 B 活动的对象 C 自己能力的提高 D 其他-------------------------

6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A 帮助到灾区人民

B 可以集体出去工作一次

C 让人民看到和了解了多彩的大学生的生活

D 在活动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7 你预定的目标与结果是否达到一致?

A 是 B 否

8 你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当地人民的响应程度?

A 非常积极 B 一般 C 不关心

9 你对本次评奖大会的工作效率持何种看法?

A 满意 B 不满意

10 你认为本次评奖大会的评分标准是否完善?

A 完善 B 不完善(具体写出:---------------------------------------------------------------------------------------------------)

11 你认为本问卷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A 问卷长度 B 问题的深难度 C 问题是否有意义

D 其他(请具体写出:-------------------------------------------------------------------

--------------------------------------------------------------------------------------------------)

12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你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你是怎样解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