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联盟活动后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20:2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材联盟活动后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材联盟活动后总结

篇1

由最初的坐销时代、产销时代、经销时代,家居建材市场现已全面步入行销时代、品销时代。市场动作也在逐渐转变,从坐销产品到营销、招商,再到深度营销,市场竞争急剧加速。

在此背景下,2015年家居建材市场如何发展?企业如何做好布局?这些都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通过对2014年家居建材行业营销现状的反思总结,找到2015年的策略发展方向。

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2014年的家居建材市场可以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在经历了2012、2013年的洗牌期后,进入了深度调整期。2014年市场经历开门红后,便急速下滑,并持续疲软。3月市场全线飘红,5月后市场客流锐减,6-8月大量厂商销量同比下滑,9月后市场没有大家期待的好转,依旧平淡,11月后的家具市场也并没有红火,整体略显惨淡收场。

具体来说,2014年家居建材市场两极分化明显,而品牌从行业品牌正式走向消费者品牌的转型。其次,行业的分水岭越来越明显,竞争的格局已经开始出现分割。设计方面,精装房的比例上升速度迅猛,模式变革势在必行。陶瓷、卫浴、地板等行业从原来的主动粗放式营销走向精细化服务化营销,家具、墙纸、窗帘、木门等行业从原有的坐店等客快速走向立体营销。区域市场促销活动频繁,可以用“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团购,天天有特价”这3句话来形容。

对于2014年家居建材行业的营销状况,我有几点想跟大家分享:

1.联盟多样化发展,砍价会大势已去。2011、2012年砍价会无比疯狂,到2014年已经人迹罕至。反观联盟,从大联盟到商品品牌联盟,再到各种各样的形式,已经是眼花缭乱,泛滥成灾。

2.2014年是家居明星的死灰复燃年,明星再次成为企业营销的嘘头,一众过气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亚洲小姐、模特悉数登场。

3.2014年工厂发起的全省统一团购会、工厂团购会、乃至全国型统一促销的强势出击让市场更加精彩。厂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可谓绞尽脑汁了:玩文字游戏,各种离奇主题,模式虽然多样化,但效果却越来越差。

4.各大卖场通过一场接一场的活动来强力拉动市场,但依然势高人少。2014年家居建材行业全民进入疯狂竞争年,各大卖场绞尽脑汁做活动,可是准备很充分,顾客却不买单。我记得2007年在华商卫浴的年会上提到,未来几年内家居建材行业的竞争将以十倍速提升,现在看来,是一语成箴了。

5.售卡成为风潮。企业开始一味强调售卡,员工疲于奔命,天天卖卡,假卡成灾,客户成交率很低!完不成任务各种物质和精神的处罚折磨,可谓痛苦不堪。

由此可以看出,2014年市场已经愈发难做,面对难以捉摸的消费者、非理性的竞争、贪婪强势的终端、急速锐减的门店客流、难以把握的渠道、房市、股市、物价等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令人担忧的行业颓势等激烈竞争状态下的营销困境,很多企业开始担忧,甚至迷茫,但寒冬极致必然孕育生机,我们要做的就是看清局势,把握市场,优化企业的营销建设。

九大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理性增长时代的到来,中国GDP贡献最大的房地产市场也将从原来的高速发展变为理性市场化发展,作为房地产的关联产业,家居建材行业的趋势将出现以下变化:

1.市场淡旺季模糊,理性消费时代来临。随着各地房产市场的松绑,2015年春节后家居建材市场会有一个小阳春,但不会持续太久。这个时代叫“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市场原有的淡旺季划分将越来越不明显,理性消费越来越主流。

2.大家居时代来临。圣象成都建立第一个全屋家居体验馆、东鹏成立大家居部、生活家巴洛克地板都成立了全屋家居部……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大家居,行业整合的速度快速提升,家装整体方案解决将是服务主流。

3.O2O将迎来快速发展的一年,传统渠道将进一步接受挑战。网络只是一个销售平台,不会是销售的主流渠道和通路,未来市场的决胜点是客户体验,这一体验将会促成大量模式的诞生。所以线上线下的结合将是2015年的主流,在这一大潮下如何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如何实现O2O与经销商运营模式深度结合,是我们要快速思考应对的。

4.行业竞争将进入全面深度的主动营销年,这对于传统家居建材企业是个沉重的打击。虽然家具相对建材卖的多是成品(定制除外),所以服务环节相对简单,但家具行业的客户数量多,消费分流大,如不主动出击,深度营销,这两大“硬伤”将成为家具企业发展顽疾。

5.价格战将会进一步凸显品牌的系统竞争能力。2015年的价格战将会更加猛烈,价格的杠杆作用就是把那些发展劣势的品牌和竞争能力低的经销商筛选淘汰,让发展成熟、有竞争能力的品牌和企业生存坚持下来。

6.中小品牌的生死存亡关键年。中小品牌的竞争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所以经销商必须从源头把控供应链――选择优秀的品牌经营,依托品牌已有市场基础,做大做强。

7.核心通路营销走向“全面通路营销”。家居建材市场营销通路众多,家装渠道、零售渠道……每一条通路都是一场竞争,我们无法避免竞争,但可以创造有利战场,进入全通路营销也是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多一条道路。

8.消费的两极分化更加明显。“价格”与“服务”成为消费者购买时的两极需求,所以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除了不断提升、完善自身产品的产品外,更应该注重服务,在服务上有所创新并有效延展,整合成完整的服务体系,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最有效途径。

9.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建立服务营销的模式将会给企业带来竞争力,这也是服务链的增值。

整体而言,2015年家居建材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上面九条。所以企业要想实现营销破局,必须实现七大转变:从粗放式(粗暴式)营销走向精细化营销;从泛客户营销走向精准客户营销;从门店销售走向消费者体验式营销;从初级联盟到多种深度整合模式;从卖产品走向卖整体空间效果;从核心通路营销走向“全通路营销”;从重视服务向服务营销!产品大战、营销大战的时代已经来临,能经受住市场考验的才是胜者!

最后,有4句话与大家共勉:

不是市场不好做,是因为该做的你都没有做!

以前赚钱靠运气,现在赚钱靠实力!

篇2

现今展会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形式多样,数量众多,例如:房产展会、汽车展、留学展、服装展、家电展、塑料展等等,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展会经济时代”让你“想逃也逃不掉”。既然“天下大势”如此,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充分了解展会营销的特点,掌握展会营销的操作要领与驾驭技巧,借展会之机,加快自我的蜕变与腾飞,实现销售与品牌的双丰收!

众所周知,欲驾驭之,必先知之,做展会营销也是如此。

一、通过分析发现大部分展会营销具有8个特点

1、通过展会采购,已被消费广泛接受

2、准客户数量众多(以中低端为主要),易于签单

3、有利于提升品牌的认知度与知名度

4、展厅位置、面积与内部布局、出样与签单数量关系密切

5、费用投入较大,只要缜密策划,完美执行,产出大于投入

6、促销力度比平时大10-20%左右为佳

7、配合小区推广、异业联盟、团购等多种形式效果明显

8、现场造势与终端拦截十分重要

二、展会分类

展会分类众多,如按照品类可划分为建材展、家电展等;按照地域可划分为国外展、国内展;按照季节可划分为秋季博览会、冬季博览会;按照其目的可划分为招商(如:广交会)、销售(如:汽车展、家装展)。在这里重点阐述如何在以销售为主要目的的展会上实现销量与品牌的双丰收。

三、展会4127营销法则

4127营销法则即4个步骤、12个环节、7个关键点。

第一步(2个环节):展厅布展(展位选择、展厅布展);

第二步(3个环节):活动策划(活动主题、活动力度、活动宣传);

第三步(5个环节):活动执行(气氛营造、终端拦截、人员培训、人员激励、人员分工);

第四步(2个环节):活动总结(活动总结、后续报道)。

只要紧紧围绕好4个步骤12个环节开展工作,时刻抓住7个关键点(展位与布展、主题策划、活动力度、气氛营造、终端拦截、人员培训、人员激励)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实现销量与品牌的双丰收。

(一)展厅布展(展位选择、展厅布展)

1、展位选择:展馆一般按行业分区展示,所以在人流量最大的主通道交汇的展位或主通道入口处为佳。

2、展厅设计:在预算范围内,展厅设计尽可能做到新颖和凸显品牌特色(可找专业的展览公司、装修公司负责设计)。好的展厅设计犹如鹤立鸡群,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激起客户进去一看究竟的欲望。

3、展厅布展:尽量按真实的商场进行设计与布局,尽可能多的设置洽谈区和气氛营造区。可现实中,发现有很多参展商的展厅绝大部分都是展品,洽谈区少得可怜,结果是展厅进进出出的人很多,留下来洽谈的很少,成交量自然也就屈指可数(原因分析:大部分客户是因为没地方坐,无法承受长时间的“站立之苦”,不得已而离开,要知道订单是坐着签的,站着签的寥寥无几)。

(二)活动策划(活动主题、活动力度、活动宣传)

1、活动主题

最好采用直白式效果比较好,如:火炬计划500万到宁波,展会期间优惠高达30%(欧派厨柜,2009年4月宁波家博会活动主题);冠军联盟联合惠演直降20%,联盟折上折再降5%(2009年6月福州家博会,冠军联盟展会主题);石破天惊7999元(方太厨柜,2009年4月宁波家博会活动主题)。

当然这种直白式的表达方式对品牌也存在一定的损害,不用担心,我们可以通过软文(阐述优惠的理由)或现场说明(活动物料与活动话术)进行规避或转化,化弊为利,为我所用---提升品牌与销量。

2、活动力度

比平时零售大10-20%效果佳;活动对象以中、低端消费者为主;内容设计要兼顾团购客户、交预约金客户、交全款客户、特价客户。(备注:在此之前须制定针对前期已购买客户的解决方案,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3、活动宣传

通常分为前期宣传与现场宣传两个阶段。展会营销以现场宣传重点,辅以前期宣传。现场宣传费用相对较小,效果明显,如入口处网架广告牌、门票广告、临促等大量运用能创造更多销售机会。前期宣传,对品牌传播与提前进行客户拦截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消费者对展会的高度关注(通过各种媒体主动获取与展会有关的信息),进行品牌传播(软文+硬广的效果最佳),通过宣传让客户先到你的展厅,您就成功了一半;同时,这样做的好处还能给竞争对手制造障碍---竞争对手的导购就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对客户进行重新“洗脑”,这样单位时间成交率就会明显下降。(别忘了,展会上时间十分宝贵)。

(三)活动执行(气氛营造、终端拦截、人员培训、人员激励、人员分工)

展会上人流量大,加上人都有喜欢向人多的地方聚集的习惯,好的现场造势能吸引人群进入展厅,增加展厅人气(有人气才有财气),例如烤面包、抽奖、发放小礼品、成交锣(鼓)、文艺表演(魔术、人体彩绘)、LED广告宣传片+活动主题播放、拍卖等。因展会是众多品牌聚集在一起“打擂台”,进行终端拦截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展会期间,要做到及时掌握竞争对手动态(确保1-2小时更新一次)并迅速做出调整。如聘请临时导购在展馆入口处、竞争对手展厅附近派发单张与举牌游行进行拦截效果十分明显。

有关活动执行的相关事项,具体见《促销活动的2个环节与7个关键点 》在此不一一赘叙。

(四)活动总结(活动总结、后续报道)

篇3

――访贸促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副会长 胡幼奕

《中外会展》:请总结2004年全国建材装饰行业发展的相关情况。

胡幼奕:我认为2004年建材装饰行业产品的发展趋向高档化、重环保、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同时向节能、可回收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新的产品和高档次的产品也应运而生,这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的。这些高档次产品主要是通过玻璃、陶瓷、水泥等一些传统的建材产品逐步提升自己的附加值(减少能源消耗,增大资源利用率)来实现。一些新的建材装饰材料如多功能涂料,除了要环保、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同时具备呼吸功能;镀膜玻璃既能保温又可以防止紫外线的照射;新型地转不仅具备美观时尚防滑功能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近两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掀起房地产的热潮,从而导致了市场对建筑装饰材料的热需,同时增加了建筑装饰材料应用的附加值,降低了资源的消耗。以前建筑行业曾出现大量的资源消耗,自从国家提出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后,建材装饰行业产生了很大变化建筑材料生产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外会展》:目前,建材装饰类展览会是我国举办最多的行业展览会之一,每年全国各地举办大大小小的建材装饰类展览会不计其数。请分析评价这些展会的质量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区域性的建材展该如何发展?

胡幼奕:建材行业、建材展览会的繁荣发展与国民经济和人类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装房产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公共设施的需求增多,我国的建材装饰类展览会也随之火暴起来,由于展览会与居民的生活十分的贴切,加之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全国各地的建材展就越办越多。虽然建材装饰类的展览会非常热,但发展现状很混乱另人担忧令参展企业和观众无所适从,从建材行业来看建材展区域性展览会居多,这些区域性展览会的办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规模和效果上不能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大型建材展相比。由于建材的品种非常多,因此一些不规范的组展公司在频繁更换展览会主题上就比较容易,这些组展公司打着较大的旗号或是谎称自己办的展会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来进行招展,而建材厂商对目前较多的建材展认识不够,盲目参展的情况比较普遍。目前许多建材展存在主题不明确涉及范围太广太乱的问题,主办方往往为了招到更多的参展商参展而扩大招展范围,因此这样的展会定位不准,参展商的参展效果也不理想。为什么会建材展这么乱呢?关键是由于建材市场大的需求量给不规范的展览公司提供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区域性的建材展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办出自己的特色成为规模大的建材展的有益补充。

《中外会展》:我国的建材展览会还能热多久?我国究竟需要多少建材展览会?主办单位应该如何办好建材展?

胡幼奕:我国的建材展确实很热,但这个热要看你如何去衡量它,建材展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太多太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大型建材展起到了规范引导建材展发展方向的作用。从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改革开放的程度上看,我国的建材展在一定的时期还会继续热下去。我认为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建材展览会是必不可少的,而我国其他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区域每年还是需要定期地举办建材装饰展览会,因为需求决定市场。主办单位在办建材展的时候应该切实为广大参展商的利益着想,尽可能地提供完善的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展前、展中与展会的相关服务。应加大对主办单位的监督力度,对于出现问题的主办单位要坚决给予曝光。建材分会应该起到指导参展商参展、为促进建材行业发展服务的作用。

《中外会展》:我国各地的建材装饰类的长期展销会也有很多,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展销会?建材市场是否需要这样的展销会?参展商该如何选择参加展览会?

胡幼奕:这样的展销会在一定阶段是大型建材展的有益补充,它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方便了当地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展销会更趋于区域化发展,但当社会群体日益专业化之后,这样的展销会可能会逐渐消失。

参展商参加展览会首先要弄清自己产品的销售对象和销售区域,其次要弄清楚主承办单位以及该展览会的相关背景,一般情况下有规模的大型展览会的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是一致的。参展商还要对展览会的招展情况有所了解,知道同行业企业是否参加,多与其他参展商多沟通了解哪个展会更适合自己参展。

树立市场概念 打造会展品牌

――访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副主任 熊淳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改变,我国建筑建材市场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于是建材展会的发展成为反映建材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建设部的指导精神中曾提到,在2020年我国的建筑居住房屋中要达到65%的节能。目前建材展会上所展示的相关产品主要体现了节能、环保的主题,这一主题也反映了目前国内市场对此类产品需求的情况。2004年建材展会体现的另一重点就是趋向于营造人文生存环境,摒弃了以前单纯地为了生存而使用的产品,展会上展示的产品趋于人性化。

我国目前建材展会比较多,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建材市场十分发达的现状。行业的发展必将带动相关行业展会的发展,同样,建材市场的发展及需求量的增加也可以促进带动建材展的发展。建材行业展会与其他行业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专业、科技含量相对比较低一些,比较贴近人们的生活,也就是办展的“门槛”比较低,所以类似的建材展会会多一些,再有就是市场的需求量比较大。无论是建材行业或是其他行业,它的兴起和发展都要以市场为依托,与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理念相结合,只有市场盘活、兴盛才能带动建材会展行业的发展。

熊淳说,目前我国建材装饰展会遍地开花,在全国范围内几乎达到每天一个的频率,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未成型的建材展。从表面上看,这是我国建材市场一个鼎盛局面的体现,但进一步看,建材展不只是体现了多,体现了热,更多的是目前的建材展是比较混乱,许多参展商都不知道该参加哪一个展会合适。在如此多的建材展中不乏有一些是假冒展会主办单位的展会,这使得我们的参展商和观众的利益受到损害,熊淳说:“就我个人了解在北京市四环以内可以承办这种展览的公司不下50-60家。”对于如何去辨别、预防这些假冒的展会,熊淳说,目前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无奈,参展商只能提高自己的警觉性。其次,展览会的管理比较混乱,从某一角度来说也影响到了建材展会的信誉问题。对于此类问题,除了靠市场规律进行调节,同时还应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但目前我国展览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并不是很健全,政府部门应该加强这方面政策的出台。

同时建材会展涉及到了行业规范的问题。展览行业需要成立自己的行业协会。熊淳本人对这一提法相当认同,熊主任表示在韩国、德国等一些展览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已经成立自己的行业协会,同时对准备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查等多方面的认证,并且遵循市场淘汰原则。虽然类似的行业协会在我国也有,但是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需要呼吁各界来关注这个问题。

对于记者提出的08年奥运会以及2010年世博会带来的商机,熊淳的看法还是很冷静的,虽然两大世界性的盛会在中国举办对建材业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这种影响将持续多大多久,一切还都要以市场的走向而定。

同样,遵循市场规律,优质的服务以及会后对参展商的跟踪、汲取经验,展会中安排的特色活动是建材装饰展览会十年来的成功经验。

在采访最后谈到建材会展发展方向的时候,熊淳仍然强调要依托建材消费市场的重要性。市场需求决定商家的一切,这也是所有行业中一个恒久不变的真理。此外熊淳还表示,不光是建材会展的发展,任何会展行业在迎合市场发展的前提下还要围绕政府的相关经济政策为中心。

展览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展览业的发展仍然需要去解决,去探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对于展览这样一个朝阳产业,一定要依托市场、以大众的消费水平和理念为准绳,树立出全新的市场概念,打造精品建材展会品牌。

建筑业展会成熟,过热空间不大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信息咨询委员会 田万良

《中外会展》:请总结2004年全国建材展的相关情况以及建材行业的相关情况。

田万良:2004年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方针指引下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总体水平仍处于增速过快的状态。以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市场发展为例,2003年全国建筑装饰工程产值为8400亿元左右,初步统计2004年全国建筑装饰工程产值已达9700亿元左右。其中家庭装修为5000亿元左右。市场的持续发展为建材市场。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这其中包括传统建材:砖、瓦、沙、石、水泥、钢材、建筑构件等,但更多的市场需求是装饰装修材料和饰品。因此建筑装饰材料展览的市场空间比较大。也是导致全国建筑材料展览会过多过滥的原因之一。

《中外会展》:目前,建材装饰类展览会是我国举办最多的行业展览会之一,每年全国各地举办大大小小的建材装饰类展览会不计其数。请分析评价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展览会数量之多是否反映出建材装饰行业发展繁荣?

田万良:展览业在全球各行各业都受到高度重视,因为它是市场的风向标,是科技创新的窗口,是市场交易平台,是信息情报渠道,因此它有无限的生命力。

北京的奥运,上海的世博会,给区域性经济注入了活力,在一定的时空内给地方带来的蘩荣与发展,对上述两地的建筑业有一定的拉动,但从建筑业的展会来说并不会带来过热的空间,因为这个行业的展会已经很成熟,特别是建筑装饰业材料市场渠道是十分畅通的。

工程甲方和乙方之间的商务沟通更是水到渠成,绝大部分工程在未开工之前就被众多的材料供应商所包围,加上各大城市中建材市场多如牛毛,超大型建材市场、家居超市已成为工程甲方、乙方客户群体经常光顾的采购基地。

《中外会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购房并装修的家庭越来越多,北京奥运会以及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在大大地刺激了建材装饰行业的发展,展览会也随之火暴起来,您认为建材会展能热多久?

田万良:展览业是信息服务业。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竞争,都应允许竞争。中国的展览业有它的特殊性,计划经济时期展览行业基本上由各级政府,特别是贸促会系统长期垄断。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生大批展览公司,大量新型展览是很正常的。随着市场的成熟,优胜劣态最终形成主流市场和品牌展会。国际上也是靠公平竞争实现市场的净化,没有竞争的市场是不健康的、不公平的市场。特别是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也决定了市场的问题只能由市场自身来解决。真正对中国展览市场的威胁来自国外市场品牌影响巨大的国际品牌展览公司。因此把国内展览市场平台搭建好,树立一大批品牌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是当务之急。人为的设想、规定某一个行业要做多少展会是不适当的。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相信并将严格遵循市场调节的原则。如何使展览业健康发展特别是建筑装饰行业的展览,我认为真正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化。比如每年初春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召开的《中国国际门业暨门业五金展览会》《中国国际壁纸壁布博览会》《中国国际窗饰遮阳系统及配套设备展览会》以专业化强专业观众素质高,买方性质突出、场面热烈、成交量大而闻名全国。已经为专业化发展树立了榜样,上述展会已成为该行业专业的龙头品牌展会,汇聚了专业精英和品牌企业。

《中外会展》:作为主办单位您认为我国的建材展应该如何走?如何定位建材展的发展?

田万良:全国大兴建材超市之风,为各地建材流通和市场选材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了很好的作用,并将在今后长期发挥作用。但市场过多,竞争过度也给各地建材市场带来不少困难,据调查,全国80%的建材市场处于亏损状态,赢利的建材市场基本上是各地龙头品牌市场。

建材市场与建材展览共存的局面会长期存在,因为他们是起着不同的市场功能,是缺一不可的。从发达国家的历史和现状看也是如此。建筑装饰行业展览的市场作用有两方面功能。

一方面是供需见面商务洽谈,满足市场需求,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科技交流、技术开发与合作、加快产业更新换代、促进产业链联盟和区域合作。

我们提倡三个代表的思想,而展览业的精髓就是:代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展览业是最能体现三个代表要求的朝阳产业。

《中外会展》:您认为参展商该如何选择参加建材装饰展览会?

田万良:参展商应如何选择展会呢?我认为选择展会的标准首先是展览的专业化程度高,主办机构专业化程度高,主办机构商业信誉好,展会的相关配套文化产业水准高。特别要高度重视展会需方代表的素质和数量,换句话就是要选择买方性质强的专业展会。

建材会展 “热”起何方

北京中仕达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周桥

建材展会在中国发展已有10年的历史,但近二、三年这一领域的令人瞩目的快速增长依然是未曾经历的新景象。据我们自己的行业观察和第三方的资料,建材装饰行业的展览会数量在京、沪等中心地区增长了近50%,相当数量的二级城市从无到有地举办了本地区的建材装饰展。总数竞占到所有展会的30%。仅就此一项也可称作“建材会展热”了。这仿佛突然的变化究竟是“缘起”哪里呢?

“朝阳产业”

会展业被称作“朝阳产业”是在于其潜在的高效益和成长性。与发达地区会展经济占GDP 1% - 5%相比,我国占千分之四五的现状显然暗示着巨大的成长空间。因而各地政府几乎都致力于推动本地会展业的发展。除了制定政策、创造条件外,有的地方也亲自操刀会展项目。本地会展专业人员不足,京、沪、穗专业会展公司以人力资源外包方式承办地方性展会,为各地政府发展会展业的努力做了最好的诠释。同时,因为在众多行业中建材装饰与各地快速发展的城市公共设施和住宅建设关联最为紧密,几乎必然地成为会展业中的热点领域,反射出建筑装饰业的繁荣。另一方面,建材行业会展服务及其进入“门槛”低的特点,直接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加入进来。此外,奥运会、世博会也是建材会展热的重要“催化剂”。

“奥运效应”下的建材会展热

奥运会的筹办从两方面“加热”了北京地区的建材会展业。直接的方面是总额1800亿元人民币的场馆、道路等公共建设现实需求“大蛋糕”对建材装饰企业的有力吸引。份额的争夺使企业加强了营销活动,这为建材会展开辟了更大的业务空间。间接方面是基础设施、社会环境的改善和乐观心理预期的建立使经济趋向繁荣,为城市建设注入长期活力。我们相信,间接影响为建筑装饰业创造的潜在需求远大于奥运场馆及相关建设形成的直接需求,因为它的影响更广泛和长期。会展公司的回应是:更多的专项展、更多的综合展、更多的可以想象到的新形式等等,不管从“深度”还是“广度”甚至“重复度”上都大大增加了会展数量,使得北京的在全国性的“建材会展热”中算得上是一个“热点”了。

“发烧”还是“发热”?

“热”是明显的,这是因为长跑后的体温升高还是病毒感染?

建材会展对于资深从业者而言是不那么“新”的新兴行业,不少公司都有1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但今天这样“全国开花”的景象还属首次。这种情况自有社会经济持续向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这一背景下的合理性一面,特别是在建材展新兴地区,建材展会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但在“热点”地区,不合理的一面也显而易见。概括的说可以叫做“低水平重复建设”。如上面说的,建材展作为新兴产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利润以及其现阶段进入“门槛”低的特点,同时也缺少行业协调。不乏以“捞一把”为想法者操纵各种“短平快”项目临时招聘社会自由招展人员一窝蜂地加入混战。题材相同、规模相似、展期相近的建材装饰展不断出现。应该说这种对市场资源的使用是破坏性的。在分流客户、降低行业利润以外,并不带来会展服务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积累。面对“热点”的乱局,作为从业者,有合作之需;作为行业主管者,有调控之责。因为不管是“烧”还是“热”,最终总是要“退”的,发烧过后是虚弱,发热过后则是成长。

会展公司的机遇?

负责任和有远见的会展公司会将建材会展热视作发展的机会而不是投机的机会。利用会展热扩展客户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培养专业人员,附加客户价值才能够提升自身的价值是应当之选。建材会展业在现今是高度市场化发展的,自然也会经历起步、爆发和整合升级的过程,其中有泡沫也有金子。“追逐泡沫者得到泡沫”,追逐金子的呢?答案是:不一定得到金子。但毕竟在其中发展壮大,获得大利的机会只属于那些有价值的公司。

展商: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因惑?

不提参展商对建材会展热的贡献是非常不公平的,事实上参展商是会展热的支柱之一(如果不是最重要的话)。为数众多的展会为展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主动权和议价能力,这是好的一面。另一面,大量同质、同期展会也必然为选择带来困惑,有限的经费投向何处才能达到最好效果?事实上,同质化的展会数量越多,平均的参展效果就越低,形成了任何选择都不是最好的尴尬局面。那么参展商应如何应对建材会展热这一新变化呢?我们的建议有两条:

1、 信任资深的会展公司

资深的会展公司通常能够更好地理解参展商的参展目的,同时其手中往往有积累下的行业资源并能够据此为参展商制定详细的参展方案,使参展商可以在展前对参展效果做出正确的预期,据以制定合乎实际的年度参展计划。并且,有经验的合作者还可以降低参展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风险。

2、 将会展公司纳入到参展项目中

参展商可以同会展公司的项目经理一起将参展目标进行分解和量化,并将会展公司的项目经理纳入到计划的执行团队当中。通过逐步落实每一个步骤,确保预期效果的实现。

市场需求决定建材展升温

北京华港展览有限公司市场部副经理苗立刚

《中外会展》:作为主办单位您认为我国的建材展应该如何走?如何定位建材展的发展?每年我国究竟需要多少个建材装饰类展会?

苗立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建材行业同样得到迅猛的发展。建材行业展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断涌现出来。这其中既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大型综合性建材展,也包括一些专业题材的如陶瓷展、石材展等建材展和在各地举办的以满足本地市场所举办的中小型建材展会,此外在各地还存在着打着(国际)建材展旗号名不副实的展会。衡量一个展会成功与否并不一定仅仅以展会的规模为标准。展会的成功还必须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规则。只有当一个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举办一个展会提出了需求后,才有可能举办一个成功的展会。有些地方出于各种原因盲目的举办了一个展会,可等到展会快开展的时候才发现该展会在当地并没有多少市场空间,不得已只能采取一些欺骗的手段和虚假宣传把众多展商和观众吸引过来,结果可想而知。对于中国的建材展会市场,每年全国性的大型综合性建材展市场空间在3-5个,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举办。对于针对本地销售市场的建材展,每个省会城市和地区重点城市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另外专业题材的展会应注重国际化,每年在国内的举办数量在3个以内。

《中外会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购房并装修的家庭越来越多,北京奥运会以及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大大地刺激了建材装饰行业的发展,展览会也随之火爆起来,您认为建材展会能热多久?

苗立刚: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短期上确实能对建材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这两项大型活动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对建材的需求量都会有成倍的增长,许多建材展会都把这作为展会的一个热点和概念进行炒作。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厂家才能从奥运工程和世博会工程得到实际的订单。对于大多数生产厂家来说,其主要的客户还是日常的商业建筑和家装市场。建材展会的冷热与否主要还是受这两个市场的影响更大一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构成了对中国建筑和装饰业的巨大市场需求,进而带动了建材行业的不断发展。因此建材展会还将在一定程度上继续热下去。

《中外会展》:目前,建材装饰类展会是我国举办最多的行业展览会之一,每年全国各地举办大大小小的建材装饰类展览会不计其数。请分析评价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展览会数量之多是否反映出建材装饰行业发展繁荣?

苗立刚:建材行业的发展对建材展会提出了市场需求,因此建材展会在全国遍地开花。展会的总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行业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另外展会的繁荣也反应出建材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厂商需要不停的参加在各地举办的不同展会以期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而且生产厂商还需要不断的更新产品的款式和品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展会正是为这些生产厂商构建了一个其展示产品和了解市场需求的平台。

《中外会展》:据了解,目前许多室内展厅长期办建材装饰类的展销会,您认为在建材展遍地开花的形式下长期举办这样的展销会是否需要?这种长期的建材展销会该如何走下去?

苗立刚:长期的建材展销会和我们所说的建材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观众的构成上看,由于是长期的展销会,必然不可能象展览会一样能在3-4天的时间里集中各生产厂商的领导和主要销售人员以及各经销、用户的决策人员到场。另外,展览会集中展示企业形象、展示最新的产品、市场调研等几大功能,而展销会主要以销售为主。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有些展览会的组织者由于种种原因把展览会办成了展销会。这些所谓的展览会也将很快被市场淘汰。

《中外会展》:您认为参展商该如何选择参加建材装饰展览会?

苗立刚:作为参展商每天都会接到很多建材展的宣传资料,而且几乎每个展会的组织者都会把自己的展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大宣传。展商在选择参展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展会的主办单位是谁?2、往届展会的一些数据;3、已经报名的展商。选择有实力的主办单位,无论是展会本身的质量,观众组织以及现场服务都会得到保障。少数主办单位根本就是为了骗展位费而举办某个展会,根本不会考虑展会的效果如何。展商如果不幸参加了这样的展会根本无法得到任何补偿。参考一些往届展会的数据,会从侧面了解到该展会的好坏,以决定参展与否。

建材展商访问

访卡尔・凯旋木艺品有限公司 市场部经理张琦

卡尔凯旋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中韩合资企业,位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生产各类木制品室内装饰门及配套产品。

张琦介绍说参加建材展的目的就是希望以展会的形式为窗口,让更多的客户认识并接受卡尔・凯旋这个品牌。

关于参加建材展览会的情况,由于公司发展需求的安排,很多地区的展会我公司都是以当地商的形式去参加,秦皇岛的总公司给予一定的支持。而对于参加北京建材展会的效果张先生给予了肯定。对于目前建材展的弊病,张琦为:建材展举办的太多太乱、现场管理秩序不到位,而且大多数建材展主题不明确,划分的类别过于广泛,同行业的参展商比较少,参展效果不明显,客户订单也比较少。对于哪些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建材展,张琦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大型建材展都非常有影响力,而一些区域性的建材展的参展效果就相对较差。我认为大型的建材展不要太多,每年有两到三个大型展会就可以了。对于区域性的建材展每年一届也够了。

德国Kronoply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 孙树琴

我公司每年都要到北京来参加建材相关行业的展会。对于今年的展会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对于参展商的参展效果来说,得到的效果不会是立竿见影的,我认为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参加展会的目的主要就是要中国的广大客户认识自己的产品。对于建材展的选择我们直观的概念是参加中国最有影响的建材展。但从建材展目前的情况看许多建材展的资源和客户都是比较分散的。由于目前中国的建材展太多太杂,我们不可能参加每一个建材展,我们只希望参加更专业、分化细致的优秀展览会。其实对于综合性的展销会,我认为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2008年奥运会将给中国的建材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将逐步增加,建材展将可能会有一定的升温。对于目前建材展览会的现状,我还是希望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加强管理,完善规范一些不正规的展览公司。对于一个展会的成功与否还是要取决于展会在观众的口碑,还是靠市场决定一切。

篇4

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总面积17191.2平方公里,人口1124万人,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下辖3个市辖区和9个县。作为山东省地级市,临沂是鲁地东南中心城市,消费能力在整个山东地区排名靠前。

从消费意识上来看,近两年临沂地区的净水市场正在上涨。而从公司所安吉尔净水品牌的发展态势来看,也与整个市场大环境保持同比上涨趋势。

这种上扬的涨势与2008年初做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超前的意识开拓市场

2010年,作为从基层走出来的商,当时整个临沂地区的净水市场尚未启动。而正是这一年,我们开始接触安吉尔品牌和净水产品。当时的角色只是一名二级分销商。

当时无论是消费市场的大环境还是整个地区的商群体,对净水产品的意识都非常模糊。与全国绝大多数地级城市一样,饮水机依然在饮用水市场占据主流地位。作为一名80后的创业者,当时我们的想法十分简单,就是对净水产品充满兴趣和信心,并对这一行业未来的发展抱有笃定的态度。

在这样的意识和心态下,当时我们将净水市场的年销售额做到了40万。

2013年,我们正式接盘安吉尔在整个临沂地区的净水市场。开始更大的铺盘建设――“争第一”。

目标定下来之后,首先需要占领的是临沂的主流终端,通过在客流量更为集中场所的全面亮相,强化品牌形象;通过频繁的自办和参与卖场活动,进行消费教育。当时进入临沂市场的净水品牌并不多,也以自然销售为主。安吉尔进入终端之后,在品牌和产品上双重发力,一方面将整个临沂净水市场向前推动了一大步;另一方面,就我们自身而言,也取得了非常丰厚的市场回报,实现了“争第一”的既定目标,在本区域净水市场终端占有率达到50%。

2014年,安吉尔开始转型,我们也开启了另一段转型之路,而这次,依然是一次华丽转身。

启动下一轮渠道建设

得益于这几年净水市场和消费意识的觉醒;同时品牌转型之后,无论从产品、营销还是市场上的指引,更为具体和细化,填补了很多过去市场上的空白,加上近几年我们在市场上的沉淀、包括在终端选位、推广宣传和大力主推,临沂净水市场环境比过去几年改善不少,尤其在市区,表现更为抢眼。

2016年,厂家对市场提出了新的规划和要求,除了传统渠道之外,开始着手拓展建材、异业带单、专卖店等其他渠道的拓展,这也是过去我们忽略的市场。可以说,这些渠道目前在临沂,净水品类涉足的较少,处于渠道空白阶段,加以线下活动的推动,必然蕴含更大的机会。

对于下一轮的渠道建设和市场推进,首先,在优势终端一如既往的保持活动的密度和力度,活动不能停。

今年年初,全年活动既已出炉。每个大的节点活动均以规划,从3.26活动开始打响第一炮;进入4月份即刻备战五一;5~6月份举办全城联动大型活动;而7、8、9月则是全年活动的重要节点......可以说,整个2017上半年,活动频率比以往更为密集。尽管临沂净水市场目前已经度过引导期,但消费市场的开发深度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而对于净水产品来讲,活动是带动终端销售最有效的方式,在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现阶段,更多的潜在用户和新用户值得我们花大力去挖掘。

第二,推进异业渠道的拓展速度。

工厂今年在建材、异业联盟以及专卖店上提出新的要求,也给予了较为明确和具体的指导。这对于我们挖掘除了终端卖场消费者之外提供了更多的市场空间和机会。实际上,终端的优势在客流集中,但在这些特殊渠道,目标消费群则更为集中。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更有针对性,也更容易产生和促成销售。

但实际上,对于这些特殊渠道,我们尚处于摸索阶段,也寄希望于此,通过交流学习下大力气拓展新项目,期待成为下一轮增长亮点。

第三,全力辅助下级市场的建设。

对于下级市场、尤其是乡镇市场来讲,一直以来都是渠道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说,目前绝大部分乡镇客户还是以夫妻店的形式经营,无论从意识、实力还是行动上,推进节奏比较缓慢,尤其对于专卖店的建设,这部分客户很大程度上需要看到效益,而且需要时间短且成本不高。今年我们乡镇市场的建设规划是进行优化和淘汰。前两年,重点在于先把门店开起来,过于追求数量,质量并不高,优质门店的实际比例在30%左右。

今年我们则把工作重点放在提升门店质量、提高单店产出上。乡镇市场客户对活动执行力较弱,也欠缺活动的整体规划能力,这些都是需要提升的地方。

乡镇市场开发有难度,不仅在于较大的成本投入,还在于对当地商家和消费者意识的唤醒。实际上,在目前诸多家电品类中,净水产品是利润相当可观的品类之一,产品可操控性非常强。唯一需要的是操控市场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活动规划、执行力,还有信心和决心,而这种热情,在更多80、90后员工和分销老板身上,体现的更为淋漓尽致。

缔造一支敢想 敢拼的年轻团队

目前,我们遇到最大障碍在分销渠道的推进,对于更多的分销客户来讲,主动推进市场的意识和尚待挖掘。而在与下级客户接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对于80、90后的创业老板,这一群体和我们当初一样,具有超前的意识和超强的“战斗力”。

专卖店系统目前的组成结构既有公司直营,也有下级市场分销客户自营。过去,临沂远郊专卖店每个月的销量在15台左右。一次内部门店PK,一名89年的年轻店主带领门店4天时间实现销售126台,仅一人通过向亲戚、朋友等各种方式尝试销售,最后成交80台。也就是说,无论在市区、郊区还是下级市场,“士气”非常重要。

目前,公司内部组织构架比较健全,最重要的是,我们团队清一色的年轻员工,平均年龄不超过30周岁。带领这样一只年轻的团队,让我们无论从市场反应速度、执行速度还是推进速度上,都能够“快人一步”,包括与同样年轻的经销商客户合作,一次“赌约”成就了双方共赢。

一直以来,临沂的安吉尔团队就把“力争上游”、“争第一”作为团队信条。2016年底的“大惠战”,同样采取本部和客户打PK的模式,即临沂本部专卖店和平邑专卖店的一次竞赛,将年底“大惠战”推向了。

本次惠战,公司本部直营门店的目标是350台,第一次动员会,大家主动报领任务,将目标推向400台,这在临沂市场中是一个接近“奇迹”的销售目标。

平邑客户同样是一名80后的年轻小伙子,专卖店采取建材“店中店”模式,刚刚经营两个月左右。听闻本部的惠战任务后,也报上400台的销售任务。

双方的报领任务公布后,激发了公司的斗志,二次动员会将保底任务飙升到450台。而且两方阵营甚至下了“军令状”,赌约为8万元。

下了“军令状”,达成了“赌约”,一场轰轰烈烈的安吉尔年终大惠战在山东地区拉开了帷幕,工厂也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在团队全体的动员下,销售部队分两路进军,一路是电话销售为主,一路以地面推广为主。

实际上,我们的活动以常规手段为主,方式也并没有特别标新立异,最大的特点在于团队的敢想、敢拼。过去俗语说“人有多大胆,就有多大产。”,只要建立在客观、理性的市场分析之上,加之科学有效的方法推进,全力以赴,理想既成现实――本次PK赛,公司本部销售业绩为509台;平邑客户408台,除了开玩笑的“赌约”,成就了一场双赢的竞赛。而本次惠战的战绩,在安吉尔品牌内部居于榜首。

篇5

(一)体制改革工作平稳推进。积极稳妥地开展食品职能划转和质监体制改革工作,顺利完成了市、县两级机构人、财、物的交接和食品监管及检验检测职能的划转交接。积极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最大限度的争取政策,12名交流干部及8名长期借调人员都得到妥善安置。市级财政通过预算保障市局人员工资和支出,各县级局也都争取到了县财政保障经费,改革工作得到平稳推进,做到了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监管不软。

(二)质量强市工作持续深入。目前,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2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企业1家、个人1名、个人提名奖1名,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4个,累计127个产品获得过山东名牌产品,19个单位获得过山东省服务名牌。今年又共有17个单位的19个产品申报山东名牌产品,8家单位申报了省服务名牌,2家企业和3名个人申报了省长质量奖,1家单位申报了优质产品生产基地。认真组织开展“质量月”宣传活动,对92名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了首席质量官培训,开展了质量服务进社区等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妥善处置央视报道武城电动车质量隐患问题,向市政府提报了《关于规范我市小型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报告》,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三)执法与监管不断强化。一是加大执法打假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农资、汽配等产品专项整治,查获假冒农资货值43.52万元。妥善处理职业打假和质量申诉23起,行政复议13起,从严打击了假冒伪劣行为,保护了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维护全市市场经济秩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二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认真学习贯彻《特种设备安全法》,强化对电梯等重点产品和人员密集场所、重点企业特种设备的监管,及时消除隐患,保障了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共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430家。三是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指导帮扶企业取得各类许可证书259张,其中新增许可证书129张、换发生产许可证130张。认真开展安全资质大检查活动,组成10个督导组,对全市各县级局、直属单位及相关企业进行了督导检查。深入开展机动车安全大检查,检查汽车零配件企业29家和机动车安检机构18家。加强对重点产品的质量监督和证后监管,后处理企业30家,提高了监管的有效性。2014年,全市没有发生一起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四)服务经济发展扎实有效。一是以标准引领能力提升。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6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1个、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11个,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111项,实施联盟标准1项,采用国际标准产品400余项。2014年,禹城有机蔬菜、被确立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禹城市政务服务中心申报了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全市共申报地方标准8项,办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复审109项。二是以计量夯实经济基础。目前,全市已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26项,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345项,每年可满足全市50余万台件在用计量器具检定工作。今年以来,督促54家重点用能企业直报用能数据。开展了全市出租车计价器整顿行动,检查出租车计价器560余台。三是以认证认可规范发展。组织开展了建工建材类资质认定实验室专项监督检查,检查实验室13家,下发整改通知书13份。加强了强制性认证产品的证后监管,组织3C认证检查7家次,有效地防止了认证违法行为。四是以检验检测服务产业集群。鲁北质检中心一期工程国家棉花标准样品研制基地顺利通过验收,对制作棉花标准样品的6个种类约80吨籽棉进行了加工成包,棉花标准样品将在全国发售。二期工程综合楼投入运行,特检院、特种设备协会、质检所、衡器所分别入驻,检验能力大幅提升。宁津电梯检验中心初步达成协议,省局张宁波局长亲自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篇6

【关键词】 事业单位改革 科技资源整合

2012年4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中确定了2013年完成事业单位分类,2015年完成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任务的目标,这也标志着新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在此之前,新疆已有部分科研院所完成了事业单位改制工作,由事业单位转制成为国有独资企业或股份有限公司等。虽然这些科研院所完成了工商注册,实现了单位身份转换,但在改制前后所暴露出的问题也随之突显。

1 新疆科研院所资源现状

新疆科研院所大多数创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截止2010 年底,新疆共有121个独立科研机构(包括中央驻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研究机构20个),主要分布在农业牧业、资源矿产、能源、交通、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建筑、建材、粮食、煤炭、电子、医药和环保等几十个行业。其中绝大多数为公益类和农业类科研机构(共104 个,占总数的86%),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数量较小(只有17个,占总数的14%)。

经过近30年的发展,虽然新疆各个科研院所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飞跃式的发展,但仍有以下诸多不足之处:(1)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滞后、研发机构底子薄、装备差,研发能力不足,基层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能力依然相对薄弱;(2)科研机构在市场经济中自身的作用依然未能完全发挥,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空间还很大;(3)科技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全区科研人员为5.86 人/ 万人(全国为17.16/ 万人),排在全国第27 位;(4)科技人员评价缺乏市场机制,致使科技力量进入市场缺乏核心驱动力;(5)科研机构长期积淀的包袱沉重,许多单位生存压力大,人才外流严重,科技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6)农业类、信息类、质检类科研机构重复设置、资源分散;(7)科技中介机构数量少,能力较低,资质较差。

2 新疆科研院所改制情况

科研院所改制,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遗留的一个历史问题,牵涉的院所数量多,分部行业广泛。目前科研院所改制工作已全面开展起来,第一批改制单位已完成了改制工作,在17个技术开发类院所之中,共有6个改制成为科技型企业,1个进入企业集团,3个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37个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也正在推进其内部机制的改革。总结这些单位的改制经验不难发现改制工作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弊端。

第一,新疆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除科研课题,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等主体业务之外,还承担有部分行政职能、行业服务和社会公益职能,主体业务与其他各项职能相辅相成,互为倚靠,非经营性资产一般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何处理这部分无形资产也是摆在改制单位面前的一道难题。而在改制过程中主体业务与其他职能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良好的调整和配置,而是采用了“一刀切”的野蛮方式。如此一来,从前可视为科研院所优势资源的部分职能转嫁到改制企业身上后就成了无形的包袱,严重阻碍了改制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与上述情况类似,新疆部分科研院所是倚靠政府赋予的部分行政职能,经由自身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才发展到今天集行政职能、科研课题、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于一身的规模。在改制过程中将这一类科研院所直接转换为企业单位,政府势必将从前赋予它的行政职能统统收回,从而导致这类科研院丧失发展动力,最后逐渐消失于市场经济的之中。

第三,尽管改制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改革方案过于侧重企业的经济效益、人员身份的转换和激励机制,相应缺乏对科研管理创新、科研学术成果考核以及科研人员贡献的准确评价,造成了重经济效益和应用型研究、轻社会效益和基础研究的片面发展格局。改制后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研究院的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整个研究氛围发生了偏移,研究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削弱。

3 整合科研院所优势资源的建议

第一,政策导向。充分发挥新疆科技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相关的法制建设是保证科技优势资源持续发展的保证。科学理性的推进科研机构改革是强化新疆科研院所优势资源的基本保障,而分类是改革的过程也是改革的前奏,科学分类是科研机构改革成功的关键。

作为科研机构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新疆政府应系统考虑,整体推进。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全方位考虑每个科研机构的特殊性,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改制方案,特别注重整体谋划,统筹推进。

第二,综合性科研院所。在科技资源整合过程中, 新疆科技平台的建设, 应从新疆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出发, 密切结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 以提高新疆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国际竞争力为目标, 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多方共建”,“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制度先行、强化管理”原则, 采取“优化整体布局、实施共享战略、调整投入策略”三大战略措施。

具体说来,在科技活动日益复杂, 规模越来越大, 投入越来越多, 实验设备日益大型化等趋势下,整合同行业或行业间的科研机构,建立一个综合性科研院所, 从而达到科技资源共享或互补、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科研成本的目的。

其具体可以参照重庆市和广东省的改革方式为例,2008年底,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等10个中央和地方属研究院所重组成立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并新建重庆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研究中心等9个事业性质的研究中心,构建起研究中心、转(改)制院所和公司的三级体系,分别承担研究开发、中试和产业化三重任务,实现了事企并存的“一院两制”管理运行模式和“三级”科研与开发服务体系。

广东省2009年出台了《关于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意见》,将科研机构进行重组、整合,形成工业、农业、自然科学、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主体科研机构,实行集约管理。新成立的广东省工业研究院,核心科研列为公益一类,下属20多个研究所划为公益二类,工业研究院下设一个科研孵化器,产生的收益反哺公益一类的核心科研。

第三,法定机构试点。法定机构试点是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经验,深化科研机构改革,从深层次上解决制约科研机构发展体制机制问题的有益探索。法定机构的特点是政府把部分的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通过法律授予给法定机构之后,法定机构按照市场化、企业化运作,不断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准。法定机构在形式上表现为“一机构一立法”,但其实质重在内部管理运作模式和制度架构。

以广东省为例,2011年广东省编办出台了《关于在部分省属事业单位和广州、深圳、珠海开展法定机构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法定机构试点工作在广东省全面展开。深圳市城市规划发展研究中心是广东省第一家法定机构,自2008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已运行三年,并取得初步成效。首先是吸引并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城市规划专业队伍,中心高级职称以上30人,占32.6%;研究生以上46人,占50%。其次是高质量、高效率地履行了法定职责,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心城市规划编制甲级资质,这在目前全国同类机构中是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

篇7

煤炭物流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说,煤炭物流体系包括煤炭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原煤开采、洗选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环节。狭义上说,是指以原煤开采为起点,中间经过销售、运输、配煤加工、港口中转等程序和环节,最后移交到终端用户的流通过程。本文主要对煤炭从供应商的产煤坑口到用户炉口所涉及的采购、销售、加工及运输等环节进行研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煤炭产业的运输物流研究已经有30多年。RobertD.Miles&KumaresC.Sinha(1981)[1]指出,如果影响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煤炭物流成本已经成为重要因素的时候,为了使运输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煤炭物流成本得到降低,一定区域内的煤炭物流体系需要形成专业的运输网络,采取煤炭联运并且要增加煤炭水路运输等方式进行优化;OsleebJ.P.etal.(1990)[2]证明并分析了煤炭物流系统的综合性,它包含一系列的因素,可以通过提高运输能力、储存能力和港口的现代化水平等方式加以优化;LiuHenryetal.(1998)[3]在比较煤炭铁路、公路运输的单位成本后得出,传统的煤炭运输方式费用除了资金和运营成本之外,还包括运输投资者所得到的利润,在这种分析下,煤炭的管道运输方式应逐步得到采用;Bahar(2004)[4]指出,成立专业的公路运输队伍,使用GIS选择合适的路线,煤炭物流公路运输体系可以实现优化,煤炭运输风险也将会大大降低。中国对于煤炭物流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张军、马慧敏(2002)[5]总结了中国传统煤炭储运行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传统煤炭储运企业应转化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可大大降低煤炭物流成本。于妍(2011)[6]在总结煤炭物流概念及存在问题的同时,主张煤炭企业应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发展煤炭绿色物流,加强供应链管理等,这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煤炭物流优化的研究在中国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煤炭供应、运输及信息化等方面。程炜(2006)[7]在分析中国煤炭资源的质量和分布情况后,按照某钢铁公司的实际情况,指出煤炭运输应该通过增加运输通道,并在沿海选择合适的港口作为煤炭中转基地的方式实现优化。赵媛、丁鹏(2007)[8]根据中国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分布的空间错位性,总结出煤炭物流应在完善煤炭铁路和公路运输通道的同时,大力提高水路煤炭运输能力,并从长远考虑重视发展管道运输系统。韩广、夏英伟(2007)[9]认为,应通过煤炭物流信息化的特点,把握信息化建设方向,提升中国煤炭物流信息化程度,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白小平(2008)[10]针对神华煤炭物流系统在企业快速发展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实现物流体系一体化的优化思想。吕涛(2009)[11]针对中国煤炭供应链具有节点多、路线长、受资源赋存影响大等特点,认为应通过微观协调机制和宏观协调机制,打造安全、高效的煤炭供应链系统。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国外的研究大多针对降低成本以及运输风险等具体的煤炭物流优化问题展开的,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阐述煤炭物流的概念、现状特点、建议以及具体煤炭企业的优化研究,对如何系统地构建煤炭物流体系缺乏进一步的研究。

2中国煤炭物流业发展现状

2.1煤炭物流占全国物流比重高煤炭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长期占据主要地位。中国煤炭商品化产区主要集中在以山西为中心的北方产区,以山东、两淮为中心的华东产区,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产区以及东北、西北产区,而煤炭的消费地大都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和南方地区。除了东北产区的煤炭自给自足外,其它产区的煤炭都要进行省际间外运,每年煤炭从西到东,从北到南运输量达几十亿吨。据统计,中国煤炭运输占全国铁路年货运总量的52%左右,煤炭物流在中国流通领域占据重要位置。

2.2煤炭物流市场混乱且成本高中国煤炭物流市场中,煤炭经营单位过多过滥,中介机构过多,煤价层层加码,层层盘剥,交易成本过高。同时,中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而煤炭消费重心在东部和南部,从而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煤炭运输距离长,环节多,且空驶率高,流通市场分布不均也提高了交易成本,流通过程中运输和交易费用大幅增加,造成煤炭运输在煤炭价格中的成本比重也比较大,大约为40%。

2.3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少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煤炭企业长期以来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双方分工并不合理,本应由社会物流承担的职能却由企业物流承担着。目前,煤炭企业以及煤炭需求企业大部分都是实行自营物流,越来越多的大型国有矿投资建设煤炭运输通道,并加紧对煤炭运输通道的控制;越来越多的大型用户自己组织车队、船队等运输力量来完成中间运输环节。相对之下,我国煤炭物流中独立的第三方专业运作企业的比例不足5%。

2.4没有形成完整的煤炭物流供应链煤炭物流企业对供应链管理认识了解程度不够,缺乏对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深刻理解与领悟,供应链管理缺乏实施运作基础。并且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淡薄,企业之间过分看重自身的利益,仅仅考虑利用对方或从对方那里获取最大利益,难以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致使现有大多数煤炭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运输、铁路计划落实、储存、装卸等传统业务内,相关的加工、配送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物流企业自身的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第三方物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只有极少数企业可提供国际流行的物流监测、订货管理、存货管理、供应链金融等服务。

2.5煤炭物流企业管理人才匮乏中国现有煤炭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大部分是从技术类、理工类专业或从党政工作岗位转进企业管理的,对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敏感度不够,而普通煤炭物流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能力素质不高,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更是知之甚少。现实中煤炭物流企业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偏少,人才培养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煤炭物流行业发展的障碍。

2.6煤炭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目前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信息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旧不健全。许多煤炭企业仅将计算机应用于部门办公和单项事物管理,没有建立起符合企业实际的物流数据库,煤炭物流行业没有实现网络化,整个煤炭物流行业还存在信息壁垒,数据传输无法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信息孤岛”处处可见。

3现代煤炭物流供应链设计

煤炭物流供应链是以煤炭物流企业为核心,以煤炭生产企业为上游供应商、以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企业为下游客户的链状结构,涉及煤炭生产、储配加工、销售、运输等环节的参与主体以及参与主体间的链接关系。主要是由煤炭生产企业、煤炭物流企业以及煤炭消费企业组成的“供应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用户”三级链条。包括三大环节:上游煤炭供应、中游煤炭流通、下游煤炭消费。上游煤炭供应来自国内外两条途径,国外煤炭供应即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口煤炭,国内主要是在我国境内通过勘探、开采、洗选等环节从而得到的煤炭。中游流通环节主要通过煤炭物流企业提供煤炭仓储、洗选、配送、运输等流通服务,下游消费主要是指的煤炭消费企业,主要为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企业。

3.1中国煤炭物流供应链结构中国煤炭物流供应链结构为网链状模型,是1个以煤炭物流企业B为核心企业的动态模型(见图1、图2)。该供应链模型的核心企业不变,上下游节点企业(煤炭生产企业A1、A2、A3和煤炭消费企业C1、C2、C3)是动态变化的。煤炭物流企业既是整条煤炭物流供应链的组织者,又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枢纽。来自供应链下游节点煤炭需求企业的需求信息传递到煤炭物流核心企业之后,核心企业经过分析处理,把分解后的需求信息发送给其上游节点煤炭供应商。供应链上游节点供应商把煤炭开采出来之后,核心企业按照客户要求,经过选煤、配煤等环节,通过专业运输工具将煤炭运送至客户。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煤炭物流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通过各自相应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促使供应链上的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流动,实现供应链的增值功能。通过提供以煤炭为载体的各种增值服务,并集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三种服务,更好满足客户的需求,使煤炭具有更高的价值,煤炭物流从而也将获得以货币为形式的服务增值产生的价值增值。

3.2煤炭物流供应链的运行

3.2.1煤炭供应链体系建设特别强调客户管理这是因为煤炭销售具有大宗性、长期性的特点,对煤炭物流企业来说,客户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信息和宝贵财富。在整个煤炭物流供应链中,处于中间环节的煤炭物流企业要想在供应链中掌握主动,只能通过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做好客户关系管理,构建良好的供应商与消费者关系,建立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新型管理机制,并实施于煤炭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等与客户相关的领域。这就要求煤炭物流企业必须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模式转移。煤炭物流企业通过与客户间的互动,可以提高客户价值、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并拓宽市场渠道,发现新的客户,提高客户利润率,最终实现煤炭物流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应推广应用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和技术,将最佳的煤炭物流实践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一对一营销、销售自动化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为煤炭物流企业的煤炭销售、客户服务和决策支持提供业务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3.2.2增进供应链协同降低供应链交易成本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煤炭物流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将作为核心企业的煤炭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是一种为煤炭物流提供资金和防范资金的专业化、一体化解决方案,使煤炭物流企业逐步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商务活动高度融合。煤炭物流企业应从供应链本身出发,研究出适合供应链的金融产品,解决煤炭物流贸易资金不足难题,最大限度减少煤炭物流企业的资金占用,规避资金风险。煤炭物流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必须要与银行紧密合作,银行给予动产或货权质押融资,煤炭物流企业负责物流并受银行委托监管货物。

3.2.3加强集运体系仓储配送体系以及信息服务体系技术为煤炭供应链运行提供硬件支持和保障

a)煤炭集运体系.煤炭集运体系主要由骨干铁路、地方支线铁路、煤炭集运站以及企业铁路专用线组成。煤炭集运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上游煤炭资源分布、煤炭集运基础设施的布局、现代化水平、合理维护和有效管理等。煤炭集运体系建设应根据上游煤炭生产企业的需要,提供其所需要的煤炭铁路运输及集中发运服务,整合上游资源,实现集中统一发煤,以实现煤炭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快速运输。这就需要加强国家骨干铁路、地方支线铁路、集运站等相关设施的建设,注重集运设施与设施之间的快速有效衔接,采用现代化手段对集运设施进行控制与管理,实现安排计划、站台停靠、装车、运输的智能化安排与操作,确保煤炭集运的正常进行;

b)煤炭仓储配送体系。煤炭仓储配送体系是煤炭物流供应链的的增值环节,主要包括煤炭仓储配送中心、港口煤炭中转集散中心以及汽车短途配送运输。煤炭储配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仓储配送中心(基地)的布局、配煤的种类、长期和中期的储配煤量、现代化洗选配设备的使用以及储配设施的合理维护和有效管理。为实现煤炭仓储配送中心(基地)的合理布局,需要优化煤炭选配中心选址,决定煤炭选配的种类与数量,并按照市场客户需求及时配煤,满足市场客户对煤炭品质的需求,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能力,使煤炭物流企业的价值链得到有效延伸。在建立煤炭大型生产基地的同时,应在铁路干线重要战略装车点、沿海港口等地建立国家级的煤炭储配基地,完善煤炭储配设施布局网络。针对煤炭的储配管理,可以将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库存管理方法应用到煤炭的储备管理中,科学确定煤炭储备规模,实现对煤炭的库存控制。对煤炭的分类管理可以采用ABC分类法,分类后可以针对不同品种的煤炭来进行管理,采用不同的采购和库存策略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c)煤炭物流信息服务体系。煤炭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是整个煤炭物流供应链的数据存贮与交流平台,同时也是煤炭物流供应链的战略支撑平台。煤炭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是面向全社会煤炭物流交易方的平台。

煤炭物流信息具有以下特点:

(a)煤炭物流是1个大范围的活动,具有信息源点多、信息量大的特点;

(b)煤炭物流信息动态性强,信息的价值贬值速度快;

(c)煤炭物流信息种类很多,除去煤炭物流本身的信息,还与其他行业(比如钢铁、发电等)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煤炭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必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来支撑。煤炭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必须实现整个社会的信息共享,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炭企业的库存,优化运输线路,并降低车辆运输过程中的空载率。煤炭物流信息系统应该包括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供应库存、配送、煤炭仓储、运输、销售等主要功能模块以及面向全社会的综合信息查询、供应链管理服务、财务管理、运输线路优化、实时货物查询、货物跟踪以及系统维护等辅助功能模块,实现物流、资金流、数据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在平台中还可以建立交易模块,使全社会中的煤炭生产、消费及物流企业能够在平台中有关的煤炭需求、供应信息,以及运输企业的运力、运价等。构建煤炭物流的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要充分利用GPS、GIS、RFID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立体的物流信息网络。在煤炭物流整个供应链上,利用GPS、GIS、RFID技术搭建的信息平台,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实时跟踪,实现缩短物流作业流程、增大配送中心和港口集散中心的吞吐量、信息的传送更加可靠等目标,帮助煤炭物流在运作过程中能够制定最佳路线组织运输。

4现代煤炭物流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4.1政府层面

4.1.1加大煤炭物流资金投入力度发挥政府资金的聚合、引导和放大功能,引导专项资金向物流领域倾斜。出台政策支持煤炭物流项目的建设发展。鼓励煤炭物流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资金。积极为物流企业和投融资机构搭建对接平台,促进银行与企业合作。

4.1.2改造完善煤炭物流市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引进先进设备、加强现代管理,进一步提升现有煤炭物流发展水平,促进煤炭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严格煤炭物流经营许可证制度,按照经营规模、物流能力、服务功能等标准,鼓励专业的第三方煤炭物流企业的成立。加大对煤炭运销经营中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4.1.3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国家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重点解决制约煤炭物流发展的收费、重复计税等问题。支持更多煤炭物流企业纳入全国物流企业税收改革试点,培育专业的第三方煤炭物流企业,并积极为煤炭物流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消除交通主通道车辆梗阻现象,进一步清理向货运车辆收取的各种行政性收费和罚款项目。支持大型煤炭物流项目列入各省重点项目建设规划,优先保障项目建设用地。

4.1.4加快铁路体制改革解决运输瓶颈根本解决煤炭运输瓶颈,需要大力建设铁路运输通道。而铁路线路建设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铁路建设企业负担重,铁路体制改革应尽快落实,让煤炭企业资本加入铁路干线、支线等的建设,使铁路企业与煤炭企业合作,实行煤炭运输基础设施投资体制的变革,满足煤炭运输市场需求。除了煤炭上下游企业战略合作投资建设铁路外,还应该提高煤炭运输比价,或者采取部分区段季节性的浮动运价,以加大铁路对煤炭运输的适应能力。

4.2企业层面

4.2.1大力发展煤炭第三方物流大型煤炭货运企业、煤炭营销企业和储运企业在完善自身服务的同时,应树立现代物流的系统思想,认识到第三方物流所具有的强大的成本和差异化优势,实现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转变,强强联合,组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煤炭物流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还应该根据市场特征,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发展拉长煤炭物流服务价值链,除了在运输环节上提供一条龙服务外,还可根据客户需要,提供金融、配煤、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搭建信息平台等各种增值服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4.2.2积极推广实施供应链管理推进煤炭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煤炭物流企业应在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的支撑下,重组采购、选配、销售等环节的业务流程,实施企业内部供应链物流一体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缩短整体供应链的长度,从而实现整条供应链成本的控制以及服务能力的提升。加快煤炭供应链联盟建设。以煤炭物流企业为核心,通过强强联合、并购、重组、参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将地方铁路、煤炭发运站、储煤场、配煤中心、专用码头等公司,从战略上进行整合,在煤炭企业内部实现物流一体化的基础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加快区域化物流仓储配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形成供应链联盟,形成完整的产、运、销一体化供应链。

篇8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凭着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方便快捷的特点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人们在享受这一灵活便捷、成本低廉的消费模式的同时,也遭遇到了网络诈骗、网络虚假宣传、消费者售后服务无法保障等违法行为的损害。笔者试图从网络团购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强化网络团购监管一、网络团购的现状

一、网络团购的现状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的《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国内初具规模的网络团购企业数量已达1726家,随着搜狐、腾讯、新浪等互联网巨头的加入,使这场被媒体戏称为“”的电子商务大战在无声无息中硝烟弥漫。

(一)网民参与团购的原因分析

团购网站是一个交易平台,而网络团购是一种电子商务,即一个购物团队通过团购网站向商家采购商品,其吸引消费者最核心的元素是价格,团购价格比单买普遍要低40%左右,中国IT消费市场3•15年度调查显示:高达61.5%的被调查者曾经有网上团购的经历,谈及参与团购的原因,62.9%的被调查者认为价格便宜,21.4%的被调查者认为方便快捷。

(二)网络团购的商品分析

网络团购的商品五花八门,食品、服饰、建材、五金、家电等应有尽有。据了解,嘉兴本地的团购网站实物类以销售女性用品、家居用品、服装为多,消费类则大多是餐饮、娱乐、美容、体检、健身等消费券,每天的销售量在20单到500单不等,但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网络团购的商品已经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电脑、家电、金银饰品等大件物品,都可以从团购网中搜罗到。

(三)网络团购的人群及组团方式

参与网购的人群主要是20-40岁的中青年,他们大多是办公室职工、中高层管理者、学生和自由职业者。目前组团网购的方式大致有三种:消费者自发组织的团购、职业团购行为和商家自己组织的团购,以后两者居多。

二、团购网站存在的问题

(一)网站经营者主体身份难以识别

团购网站在商家与消费者间起着一个中介的作用,而这个“中介组织”的主体资质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网络交易主体真实身份无法界定,交易各方的责权利将无法界定,保障网络交易安全、维护网络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也就无从谈起。目前大多数团购网站主办者是自然人或注册资本较小的公司法人,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资金的短缺,经营理念的落后没有意识到公示主体身份的重要性或者抱着赚一票就走人的思想,仅在网站上载有经营者的电子邮件地址,手机号码,银行账号等,至于负责人姓名或公司工商注册登记情况等则避而不写。这导致了消费者无从得知网站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对网站产生信赖感,影响了消费习惯的形成。同时也会使得网站经营者存在侥幸心理,逃避应该履行的义务和责任。

(二)网站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由于团购网站门槛较低,网站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也由于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脱颖而出的领军企业出现,因此大多重经营而轻管理,对规章制度的建设没有整体和前瞻性的思考,包括交易规则、交易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没有系统的总结和施行。整个行业缺少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以制度促发展,以制度求突破的良好氛围,基本处于无序的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中。

(三)消费者权益保障不利

由于团购网站上丰富的商品品种,加上低到令人瞠目结舌的价格,极容易促发消费者购物欲望。但是团购网站其规模和资源都很局限,品牌知名度不高,导致在与商户的合作中议价能力低,协商能力弱,在权责划分时处于弱势地位。一旦发生消费纠纷,由于其权责划分不明确,导致网站拖延售后问题的解决时间,合作商户怠于承担责任,造成团购网站和商家互踢皮球,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四)在线支付流程存疑

目前国内多数团购网站采用先付款后消费的交易流程,消费者在团购了产品或服务后,通过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把款项支付给团购网站。对于团购网站而言,预先收取消费者的货款是确保团购成功的前提,同时,也是团购网站赢利模式之一。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确认订单只是消费的开始,只有到商家实际消费或收到产品后才算团购结束。一旦消费过程中出现问题,消费者要求退款时,不规范网站往往借口拖延,有的甚至莫名消失。不健全的支付机制让这些不规范网站钻了空子,给消费者支付的资金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五)遭遇诚信危机

团购行业形成千团大战的格局,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行业诚信机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团购网站由于信息透明度较低,运作中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诚信问题,如网络欺诈,虚标价格,哄抬团购人数造成热抢假象以及暗箱操作等。这些都增加了消费者的不安全感,降低了网络消费的频率,最终会制约网络团购市场的发展。同时网站合作的商家诚信方面也可能出现问题。比如有些商家以极低甚至亏本的团购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但在消费者实际消费时,采用搭售其他商品、限定服务种类等形式诱使消费者超额消费,从而达到弥补团购产品亏损甚至获取暴利的目的。

三、工商部门的监管对策

团购网站作为网络商品交易的重要平台,是网络商品及有关服务集中交易的场所和空间,网络交易平台交易秩序是否规范、有序,直接关系到网络商品交易能否健康发展。2010年7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颁布实施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是工商机关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重要举措。工商部门必须积极履行国务院新“三定”方案赋予的“负责监督管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的法定职责,深刻领会《办法》的精髓,把握“两个促进”“两个维护”的原则,探讨如何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努力建立起一个规范的、诚信的、有序的网络团购市场环境,促进我国网络团购行业健康快速地成长。

(一)完善法制建设,实行登记备案管理

虽然,目前工商、商务、银行、公安等管理部门颁布了一些规范网络商品交易的管理办法,但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团购网站的经营行为,因此,亟待出台针对团购网站经营行为的法律和规范,完善网络团购的法律环境。此外现有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概念模糊,相互衔接不良的情况。如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证制度。而申请经营许可证的条件之一,要求经营者为依法设立的注册资金大于等于100万元的内资公司,这一规定说明团购网站的经营者必须是独立的法人,而不能是自然人。而按照《办法》的有关规定,团购网站应属于网络服务经营者中的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网站经营者,但对于网站经营者是法人还是自然人没有明确界定。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导致了国内大部分团购网站并没有办理经营许可证,没有进行工商登记。根据这一现实情况,笔者认为目前工商对团购网站实行登记备案制度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对有条件的、规模较大的团购网站鼓励在办好经营许可证的前提下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对条件不成熟的网站则引导进行工商网上备案。

(二)以网管网,实施亮照工程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公示经营者真实身份是交易相对人信赖的基础。工商营业执照在传统商业活动中具有公示经营者信息的作用,是交易相对方辨明经营者身份的重要依据。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开放性和跨地域性,决定了在线经营主体的公示是确保在线交易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工商监管的重要措施。因此工商部门对于团购网站的监管必须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和手段,“以网管网”,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工商登记数字化或电子化,利用现有工商平台建立的市场主体数据库,为各类团购网站免费、方便、快速地办理营业执照网上标识(即工商红盾标识),实现网上亮照经营。涉网主体领取营业执照网上标识后,挂在其网站的首页,任何人点击网页上“红盾”后就会亮出个性化的“网络工商”页面,其中有该市场主体营业执照的全部内容。这些信息与工商市场主体认证数据库相连,内容动态更新。

(三)成立行业协会,健全规章制度

工商部门可依据《办法》第九条的规定,鼓励、支持团购网站成立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指导各成员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其网站上予以公示,最大限度的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行业自律约束机制来督促团购网站履行经营者的法律义务,从而更好的维护团购各方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维权机制,改进支付流程

网络交易消费者的权益是网络交易环境下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依法享有受法律保护的权利。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有九项权益,包括知情权、安全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知权、结社权、人格权、获赔权和监督权。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传统消费者所享有的九项权利同样为电子商务消费者所享有。只是由于消费环境不同,网络交易消费者权利的内容、实现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针对网络团购维权机制欠缺的现状,工商部门应该引导网络团购行业建立维权机制,推进团购网站施行先行赔付、消费保证金、无理由退换货等制度。对与团购网站不合理的支付流程,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支付机构,把交易双方的资金先打入第三方账户,当消费行为完成后再将资金汇入网站和商家的账户,从而避免了未消费已付款或消费不满意后无法退款的情况产生。此外要求团购网站在主页面上链接12315的网络交易投诉举报中心,构筑起工商部门与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的沟通新渠道,督促网站对消费者的投申诉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在网站予以公示。

(五)引入信用认证,探索信用分类监管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当前制约网络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信用体系的缺失。工商部门可考虑引入经权威部门授权的信用认证和评级机构,针对团购网站的诚信资质进行认证和评级。该认证和评级应该包括三方面,第一是考察团购网站经营企业的工商登记情况,对其存在的真实性进行核准;第二要考察其履约能力,即公司实力评价;第三是其开业信用记录,包括交易记录、交易规模。通过社会信用机构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企业的诚信履约意识。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可借鉴已有的成熟经验,探索制定“网站信用管理规范指引”和“网站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团购网站实施信用分类监管。通过相应的制度规范、运行系统、运行机制的建设和信用评价活动的开展,实行褒奖守信,惩戒失信的奖惩制度。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发起成立网站信用联盟,通过信用联盟的典型示范作用推动网站信用建设。

篇9

在2012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美术分论坛暨首届全国艺术院校产学研合作论坛召开之际,本刊记者对一些参会院校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并结合当前国内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等艺术院校产学研实施情况,试对当今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进行梳理。

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鼓励和支持文化科技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搭建产学研战略联盟。这一政策的提出,为高等院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提供了宏观的导向,加之高等教育过去那种以课堂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如今,4年的高校教育很难完成学生真正应该在大学接受教育的任务。正如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翁震宇所说:“一个学生在大学学习4年后,其实大学的教育行为并没有真正完成,学生只有到社会、企业实践,达到其目标定位以后,这时的大学教育才算完成。我们往往关注的是教育的整个过程,然而学校只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只有在岗位上达到专业定位目标时大学教育才算完成,这样我们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定位就发生了变化。”可以说,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诞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学校教育模式的不足。

既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又有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各大艺术院校纷纷与相关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共建产学研创新示范基地。这样的举措,无论对于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还是对于企业的人才吸纳、科研储备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如果这样的模式能够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那么最终获利的将不仅仅是学校、企业和学生,而是整个社会。且看国内一些高等艺术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实施现状:

北京大学设立影视戏剧研究中心。2011年,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成立,其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4月10日的北京大学戏剧研究所。北京大学以其悠久深厚的人文传统和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在影视戏剧等艺术领域积累了科研硕果。据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成立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其目的就在于推进电影、电视、戏剧的学科、人才整合,推动与新兴媒体、新技术的整合性研究,进一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中心成立后,将整合北大艺术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等院系的影视戏剧研究力量,聘请海内外影视戏剧方面的专家学者、艺术家担任顾问和研究员,把影视戏剧艺术学与美学、影视文化与产业、电影电视剧戏剧创作研究等作为学科发展方向,积极展开纵向和横向的课题研究,为地方广电体制改革、经营策略及影视基地建设进行策划咨询,为影视公司或影视戏剧作品进行市场调查与产业分析。

北京电影学院签约北京宏福集团共建中国影视动漫游产学研基地。2011年,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与北京宏福集团·温都水城董事长黄福水签署北京电影学院入驻宏福教育产业园区暨双方共建中国影视动漫游产学研基地项目合作协议。签约内容主要涉及高校建设、人才培养、机构孕育、实体运作等几个方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为代表的二级院系入驻宏福教育产业园区。有业内人士分析,北京电影学院此次与北京宏福集团共同打造中国动漫影视基地,从产业布局和结构上看,中国动漫影视基地仅仅是打开了该区域规划在影视发展上的第一扇窗。随着2011年中央戏剧学院总部的进驻,该区域在影视制作、影视人才培养、院线繁育上影响力将逐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的10—15年间,一个类似于美国“好莱坞”的具有地标性质的文化集结地将在此孕育。据介绍,本次北京电影学院与北京宏福集团的合作,将致力于中国影视动漫产业的人才、平台、资源等的有效结合。

国家音乐基地落户广州科学城。作为3个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之一的飞晟国家音乐基地落户广州科学城。据介绍,音乐基地计划建设门类齐全、功能完整、特色突出、多元发展、上中下游产业链贯通的音乐专业服务平台,集聚海内外的音乐人才和产业资源。创造一种以音乐原创、演艺、岭南文化、培训和交易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新模式,成为拉动广东和全国音乐产业链的创意源头、服务平台和传播中心,以及广大市民和旅游者的创意旅游目的地。该基地将与星海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实行产学研共建合作,搭建歌手与音乐制作人的合作平台,打造中国音乐剧之都,以期成为培训音响、灯光、舞美、化妆、布景、舞台设计等现场演出产业人才的“黄埔军校”。

上海音乐学院创建东方数字媒体艺术研发中心。东方数字媒体艺术研发中心创建于2006年,是一所设立于上海音乐学院内的产学研合作性质的以数字媒体设计为研究核心的教学科研机构,也是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的筹建单位。中心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教育资源,拓宽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为教育研究、数字媒体艺术项目研发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6年来,通过每年至少一部大型艺术原创作品的艺术实践,逐步提升团队的研发能力,凝聚了一批国内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领域的教授和学者,并与业内知名品牌和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走高起点和国际化的产学研一体道路。作为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教育研发部门,近年来,通过校府合作、校企合作和校际院团合作等方式,加快数字媒体技术研发步伐,整合国际优秀教育资源,为拓宽新兴学科艺术交叉领域专业和支持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搭建了平台。

中欧国际集团、复旦视觉艺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诞生于2005年,作为以新体制、新机制办学的新型独立学院,一直致力于探索贴近产业、融入社会的开放办学模式和产学合作、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中欧国际集团与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合作签约,就中欧奔驰房车内饰设计的合作将是复旦视觉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尝试与探索,也是积极推动上海市产学研工作的具体体现。强强联合后,两家单位将组建联合研究团队,工作目标主要集中在就房车内饰设计及其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和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房车内饰设计等核心课题上,围绕核心课题做长期持续的市场研究、方案设计和相关产品配件设计等专题项目。协议签署后,“中欧国际集团——复旦上海艺术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也正式开始运作,这也标志着中欧国际集团即将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莘莘学子们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学院环艺系结合浙江省教科研课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高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把加强校企合作放到了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新模式。他们与杭州中冠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安士丹建材有限公司、上海东园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专业教学和专业实习开拓了新的途径。企业成了学生最佳的实习课堂,学生参与设计与施工的全过程。通过实习期间的实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企业对学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优秀的学生自然成为企业准备录用的对象,这样的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进入角色,学习与就业基本上实现了零距离。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到社会,提高学生的职业生存能力,并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建人才信息库,学生的就业率得到了保证,有不少学生能进入先进的企业就职。正是由于企业长远的眼光和积极的合作,学院产学研的路子越走越宽。

综合以上各高等艺术院校在产学研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从微观方面讲,产学研模式已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养成提供了保障,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可以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有效衔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适应企业的要求,进而为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对接起到了桥梁作用。从宏观方面讲,产学研结合对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可以说,推动艺术类院校的发展,是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基石;扩大产学研合作,是提升艺术院校文化艺术品牌化形象的重要途径;通过产学研合作来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应是如何服务社会的发展,而艺术院校产学研合作是服务社会发展很好的切入口。

关于艺术院校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李异文提出了艺术设计市场学的概念,这是现在的设计学科非常需要的内容。他说,艺术设计市场也就包括了产学研的思考方向,而且设计的属性是更加市场化、社会化,它服务于人的活动,服务于社会的状态。如果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就可以接受到这样一种概念,也不至于他们只是学到了一点点技术,走向社会时却对艺术设计市场这样一个概念一无所知,还要去为一些成型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做帮手,再慢慢成长。

就如李异文所总结的,很多艺术设计教育到了最后阶段,往往是虚拟一个东西,它可以天马行空,是很抽象的、很理想主义的,但应该强调的是有的放矢,强调真实,要有一种实际演练的做法。云南艺术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学院以云南的一些州、市为背景,与地方政府合作,展开城市创意工作,使得这项工作更宏观、更具体、更广泛、更真实。到现在为止此项活动已经开展9年,举办了创意腾冲、创意喜州、创意富民、创意石林、创意鹤庆、创意瑞丽等主题设计活动,将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该活动在产学研一条龙的探索上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无疑,云南艺术学院产学研结合的做法,切切实实地为云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做出了贡献。但是高等艺术院校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将产学研合作作为一个突破口来提升学校整体水平,还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不能否认,这种教育模式在朝着良性发展轨道前进的同时,尚存在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张道森说:“现在教育有一个问题,为了和市场、社会接轨,为了培养一些实用型人才、帮助教学评估,学生在学校里创造一些产品,然后到社会上创造价值。这个问题有时候偏重。也就是说,在培养人才方面我们更关注了技术性的问题。有的学校聘请一些企业的老板,或者一些社会上某方面专业创造能力较强的人授课,这当然好,但是,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对人才培养情况来说,我们艺术教育太重视技术性,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我国的文化创业、艺术创业很多,但自己创造出来的服装、动漫较多是模仿西方,有的等我们做出来又落后了,这说明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自主创造性基础打得不好。所以我建议,把艺术作为文化去看待,在重视技术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这样才能培养出人才,才能使学生成为有发展潜力的符合新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篇10

关键词:招投标;工程项目;措施

招标投标制度作为建筑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际国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已广泛实施。长期以来,我国建设工程领域中的项目管理都是采用单纯性的由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规定的模式。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重点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逐年扩大,建设市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竞争却渐趋激烈的今天。因此,为了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降低建设工程造价,同时能达到以科学合理的资金投入,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对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将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招投标工作纳入了法治化的轨道,加大了管理力度,并相继出台了《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力求使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工作日趋有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但是,在实际的履行和适用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的实际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施工单位虚假中标现象严重

在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有些施工企业自身不具备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施工资质及能力,但却通过一些非常手段获取资质或者通过挂靠以具备资质的企业的名义参加投标。而建设单位也缺乏必须要的信息时,将导致不符合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中标,就会造成“高资质投标,低资质进场,无资质施工”的现象发生。这种虚假中标现象已成为目前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一大弊病。

2.建筑单位施工合同管理与投标管理脱节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管理有着密切的内部联系,它是有效控制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资金投入的法律性文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招投标中“经济标”“、技术标”编制与管理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管理分属公司内不同职能部门及工程项目组。一旦投标中标,施工合同与甲方签订后,此“合同”只是以文件形式转给项目经理部,技术交底往往流于形式,最终使得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严重脱节。

3.施工单位不正当竞争

施工单位出现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如弄虚作假、收买贿赂。或挂靠高资质企业,伪造企业发展状况、经营业绩、经历等,骗取中标。有些施工方收买建设单位领导和工程负责人、参与评标的专家评委、招投标单位等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等,合谋中标。有的出现围标、陪标、串标或分包、转包谋利。投标人相互串通,组成临时联盟,一家投标,几家陪标,事后再进行利益分配。有的企业中标后即将工程分包、转包,从中收管理费或赚取差价,以致一级企业中标而实际施工的企业资质却很低。还有的施工单位靠低价中标,中标后通过设计变更来获取利润。

4.机构行为不规范

招标机构的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由于工程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方式,已由审批管理依法改变为过程监督,依法登记备案和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招投标工程的操作都由招标机构来完成。由于我国招标业务起步晚,招标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健全,致使一些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律,步入误区,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助业主选择有倾向性的中标单位。其次对于机构的工作成果,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可操作、量化的评价标准。而且机构的业务水平不够,难以给招投标双方提供满意的中介服务,导致招标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问题成因

1.地方保护主义干预中标

在一些大型的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中,不管是公开招标,还是邀请招标,总是能看到有些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地区或行业的施工单位.他们中有的虽然实力不如其他众多的投标单位,但却总是要为他们保留一些标段或者强制别的中标单位把其中的一部分工程来分包给指定的施工单位,有的地方还出现要求外来的施工单位降低自身的资质等级来进行投标,以保护和扶持本地的施工企业。这些现象说明在我国的建筑市场领域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并未完全实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2.有形建筑市场不够健全规范

从实践来看,存在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在招投标阶段,招标制引入并没有实现工程招投标过程的贯彻“三公”原则,对有形建筑市场的运行和管理无法可依;同时对应当进入有形建筑市场交易的建筑工程项目而不进场,尚无制约和追究的法规;再者有形建筑市场的信息服务、场所服务、集中办公服务三项基本功能还不到位,没有形成信息网络平台。以上这些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有形建筑市场在规范招投标行为、遏制腐败等方面的作用。

3.建筑产品信息不对称特性

从理论上说,建筑工程作为期货商品,商品品质的预期性特点引起需求者对商品品质的

不确定性担忧,因而商品需求者(招标人)更为关注的是商品生产者(投标人)的资信、业绩及可信度。现实中,项目法人主体在层层情况下,建筑商品这种特性给人“寻租”提供了很好的籍口。一般性建筑产品(主要指变更设计)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由于一个承包合同清单项目众多,工程实施及结算具有一定伸缩度,且工程成本控制及账务处理较具弹性,存在着“黑色利润”空间,这个空间提供了工程项目招投标“暗箱操作”物质基础。从而使建筑市场形成过度竞争的局面。

4.管理体制不完善

建筑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监管力量不足,虽然有些地方设立了独立的监管机构或者由其他职能部门代管,但人员配备不足,经费不落实,使招标投标监管难以到位。同时现行招标投标管理体制,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管由多个部门负责。这种多部门管理的格局,有利于发挥各有关部门在管理方面的优势,但是也造成了多头管理难以避免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使招投标当事人无所适从,降低了依法行政的效率。

三、完善我国现行工程招投标制度的思考

1.建全高效、权威的统一招投标平台

为规范建筑市场交易行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保护招标投标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招标公告、资格审查、筛选、评标办法、专家选择、合同签订、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流程的制度规定,真正建成一个高效、权威的统一招投标平台。

2.强化职能建设,严格监督执法

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个招投标过程中,都应依法接受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纪检监察组织在参与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监督职责,必须依据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使用正确的方法,掌握尺度,还要注重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开展监督工作,严格遵守建设市场的规则程序,强化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意识,规范招投标各方主体的行为.其主要职责包括:配合业务管理部门开展有关法规制度的宣传和专项执法监察工作,参与有关制度规定的制定和完善,监督检查有关政策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对工程项目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负责接受招投标当事人的投诉举报,对违纪违法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等。

3.规范行为,建立招标行业自律机制

严格招标机构的资格认定,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和资格标准、审查认定招标机构资格,严格招标的市场准入,通过建立招标机构信用档案,强化招标机构信用意识,强化信用管理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和促进企业守信经营,优化建筑市场环境,通过招标机构资格复审,加强对招标机构的市场行为监督,对不符合资格条件的招标机构或在招标过程中弄虚作假,接受投标单位委托招标业务,串通投标等严重违法违规的招标机构,坚决清理出去;加强对招标从业人员的业务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招标机构的工作水平,建立和完善招标行业自律机制,由招标投标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和行为规则,通过行业自律,维护招标活动的秩序。

4. 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现行招投标制度中,但无论是业主编制标底,还是承包商编制报价,在计价规则上均未超出定额规定的范畴。这种传统的以定额为依据、施工图预算为基础、标底为中心的计价模式和招标方式,因为建筑市场发育尚不成熟,监管尚不到位,加上定额计价方式的限制,原本通过实行招标投标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却没有完全起到竞争的作用。对于市场主体的企业,应具有根据其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其产品价格的权利,而原有工程预算由于定额项目和定额水平总是与市场相脱节,价格由政府确定,投标竞争往往蜕变为预算人员水平的较量,还容易诱导投标单位采取不正当手段去探听标底,严重阻碍了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化运作。把定价权交还给企业和市场,取消定额的法定作用,在工程招标投标程序中增加“询标”环节,让投标人对报价的合理性、低价的依据、如何确保工程质量及落实安全措施等进行详细说明。通过询标,不但可以及时发现错、漏、重等报价,保证招投标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还能将不合理报价、低于成本报价排除在中标范围之外,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又可改变过去“只看投标总价,不看价格构成”的现象,排除了“投标价格严重失真也能中标”的可能性。

5.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标定标办法

要体现招投标的公平合理,评标定标是最关键的环节,目前国内还缺乏这样一套评标办法,一些业主仍单纯看重报价高低,评标过程中自由性、随意性大,规范性不强;评标中定性因素太多,缺乏客观公正;开标后议标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把公开招标演变为透明度极低的议标。必须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建立起一套公正合理、科学先进、操作准确的评标定标方法来与之相适应,这样才能杜绝建设市场可能的权钱交易,堵住建设市场恶性竞争的漏洞,净化建设市场环境,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促进我国有形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结论

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是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中一项极为重要的、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的管理过程。由于我国的建筑市场由计划经济时代过渡到市场经济时代的时间较短,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尽完善,种种历史的原因和人为的因素造成了建筑市场运作的不规范性。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提高交易过程的透明度,加强建筑市场招投标工作的监督力度,加强建筑市场的立法建设和执法监督外,建立科学、合理的招投标体制势在必行。招投标管理工作除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不得规避招标,招标投标活动不得受到非法干涉外,还应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进行科学地招投标。我们应将科学的方法应用于招投标管理工作中,建立目前适应我国国情的招标模式,公开、公平、公正地选取最佳投标单位,以确保建设工程投

资、质量、工期三大目标的实现,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国内招标体制。

参考文献:

[1] 宁素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