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1 16:5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万能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万能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实训教学 项目教学法 模拟排故机床

一、项目教学法介绍

1.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处于领头羊的地位。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随即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蔓延,引起一场职业教育的“革命”。它的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强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各种能力的锻炼。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而是起着引导、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学生则占据了主体地位。

2.基本含义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完成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一点说,就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简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强化“怎么干”“怎么才能干得更好”,淡化“是什么”和“为什么”。

3.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法一般可按照下面五个步骤进行:

(1)确定项目名称:首先由教师布置项目,并且解释项目含义;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项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习的是哪方面的知识,练习的是哪方面的技能;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2)学生制订计划: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制订工作计划,进行合理分工,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评估计划的可实施性,做适当提示,以便改进。

(3)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及时向教师汇报完成的进度;教师则观察、记录、答疑、指导。

(4)检查阶段:学生自行检查项目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

(5)总结评价阶段:小组成员先自我评价,各组再实现互评,交流心得;教师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予以评价,对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纠正,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项目的完成,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二、项目教学法在学校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实施背景

学校在调研和吸取兄弟学校的经验之后,研究决定在机电应用设计专业中率先实行“项目教学法”教学。并且学校成立课题小组,校长亲自任课题组长,电工教研组负责具体落实,选定一个有40名学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班,选择5名双师型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分三个阶段来实行。

2.时间安排

(1)2010.9―2012.9(第一阶段):项目课题的调研工作,确定项目名称和设计方案。

(2)2012.9―2013.9(第二阶段):普通车床、摇臂钻床、平面磨床、卧式镗床、万能铣床、桥式起重机床六个维修电工模拟排故实训台项目的研发制作。

3.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课题组成员先在浙江、江苏等地部分中职学校的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进行调研,学习和借鉴他们的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成功经验,然后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名称和具体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

①教师布置项目任务:模拟普通车床、摇臂钻床、平面磨床、卧式镗床、万能铣床、桥式起重机床维修电工排故实训台的制作。

②成立项目小组:由3名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30名学生组成:分成6个项目小组,5名学生为一组、每2组配备1名指导教师,分别完成6种模拟排故机床的制作。

③实施阶段:教师给出各机床电气原理图;各组组员进行具体分工:1名学生负责模拟机床外框设计,2名学生负责机床原理图、安装图的绘制、排版、打印,2名学生负责机床电路所需电器元件及材料的购买,5名学生都参与电路的安装和调试。

④学生分组展开制作,教师做指导、记录。

⑤评价总结:6个小组先自评,再实行小组互评,然后由指导教师分别做总结,填写评价表,给出成绩。

⑥评价总结:2个小组自评,再实行小组互评,指导教师分别做总结,填写评价表,给出成绩。

4.评价总结

我们制定了一张项目教学法评价表,作为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后评分的依据。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名称:X62万能铣床模拟排故实训台

小组成员:杨鑫、王晓平、赵海杰、于洋、李恺强

指导教师:胡建华

1.项目设计目标

(1)参考相关资料,对万能铣床模拟排故实训台进行外框架和安装图的设计。

(2)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电气原理图,然后进行安装接线。

(3)根据指导教师要求,设置线路故障。

(4)完成万能铣床的通电试车调试和故障模拟调试。

(5)填写项目评估表。

2.项目设计

(1)电源设计。采用三相四线制电源:电压380V±10%,频率50Hz±5%,实训台上装有电压型漏电保护装置,强电输出若有漏电现象,即报警并切断电源,确保实验进程的安全。控制面板上装有电流漏电保护器,控制面板若有漏电现象,漏电流超过一定值,即切断电源。

(2)外框架设计。外框采用尺寸分别为195cm×100cm×30cm的不锈钢材料和绝缘板,划分为三块区域:上端区域放置万能铣床实物照片和本电路的原理图;中间区域安装电路,将电器元件安装在4mm厚的绝缘板正面,接线和故障设置在绝缘板背面,从而保证故障的隐蔽性,设置了一块用于放置电工仪表、电工工具的搁板;底部搁板用于放置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底座采用4个定活两便的滚轮。

(3)电气安装图设计。安装图左侧放置万能铣床的实物照片,指示出铣床各结构的名称,右侧放置万能铣床的电气原理图,用红色数字标明走线顺序,并对原理图做了一些改进,添置交流接触器分断动作的信号指示灯。在安装区,我们先测量断路器、熔断器、控制变压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圆形工作台工作转换开关、行程开关、按钮等元器件的实际尺寸,再进行电脑排版,将动作指示灯设置在面板正中下侧,圆形工作台工作转换开关设置在面板正中位置,行程开关设置在面板左侧,按钮设置在面板的右下侧,电源和电动机的接线用接线端子引出,最后打印并贴在绝缘板正面。

3.项目实施

(1)万能铣床维修电工模拟排故实训台成品。

(2)检查。根据万能铣床电气原理图,分别检查电路的接线是否正确,接地通道是否具有连续性,检查热继电器的整定值和熔断器中熔体的规格是否符合要求,用兆欧表检查电动机及线路的绝缘电阻是否良好。

(3)试车、调试。试车在指导教师监督下进行。接通电源后,我们先点动控制主轴电动机、进给电动机、冷却泵电动机的启动,检查各电动机的转向是否符合要求,再通电空转试车,观察KM1、KM2、KM3、KM4、KM5、KM6、KS、YA、FR1、FR2、FR3等电器元件的吸合和M1、M2、M3电动机运转是否正常。试车成功后,再逐个把故障开关打在断开位置,通过观察各电器元件和电动机的状态来判断设置的故障是否达到指导老师提出的要求。

四、经验总结

学校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环节的掌握、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精心策划、研究,收获了许多经验。

1.学生能力提高

在项目各环节中,以“学生占据主体地位”这样一个主旋律贯穿项目始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项目设计环节,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和利用信息这一系列过程起到培养学习方式转变的作用,即从原来的接受性学习变成自主研究性学习;项目小组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分享与合作的乐趣。

2.订单式教学

开展项目教学法以来,我们发现这个班学生的专业课鉴定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在2010年维修电工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中,合格率只有70%左右,而2011年、2012年、2013年这三年的合格率却逐年上升,2013年已经达到95%。

学校的机电应用设计专业2010年被评为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实训场地被评为杭州市市级示范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拥有各种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便于组织学生开展机床维修实战演练,将项目教学法的理论成果付诸实践,相当于提前实习上岗,这样毕业生一进入用人单位后就能立刻上岗操作,受到了多家用人单位的青睐。

本学期学校与杭州某电炉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招收了一个以企业名称命名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班级,运用项目教学法来实施教学,实现订单式教学。

3.存在的不足

项目教学法的开展其实还需要编写一系列配套的项目教学法教材,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争取把项目教学法实施得更加完善,为学校其他专业以后的实施提供参照。

参考文献:

[1]许长斌.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09(3).

篇2

【关键词】职业院校;实践教学;钳工实训

钳工实训,是职业院校模具、机制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教学具有灵活性强、要求高等特点,且以手工操作为主,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錾、锯、锉等操作技能。如何系统地应用科学方法传授知识、技术,使学生在实践中开发智慧,积累经验,快而有效地掌握技能,更好适应社会需要,是职业院校相关教师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基础训练,重在启发引导学生规范操作行为

职业院校的学生,较多的存在着初中文化掌握不够,入学成绩偏低,综合素质差异较大的特点。因而,有些学生对钳工实训不感兴趣,认为成天锯呀锉呀,既脏又累;有些学生对钳工学习的认识不足,以为钳工只要拿把锤子敲敲打打,没啥技术。为提高认识,促进训练,实践教师首先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用大量成才典型的事例阐明钳工实训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启发引导学生提高训练意识,激发训练热情,促进安全操作和完成训练计划。

钳工实训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全面掌握操作技能。要取得长足进步,较快地掌握技能,必须保持学习兴趣。一般初始训练的学生思维单纯,积极性较高,对学习技能有着渴望和新鲜的感觉,好像到了一个向往的地方。但是,只要几天的训练就会遇到困难,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脆弱的心理会受到打击,连续训练会觉得枯燥乏味,一股渴望学习的积极性开始下降。例如手上起泡、锤子敲在手指上、训练质量达不到要求等,都是影响积极性的因素。因此,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及时做好辅导工作,并从训练计划到教案编写,从课题分析到训练方法等各个方面,结合学生特点,由浅入深,不断提高,使学生在训练中较易接受,逐渐产生兴趣,从而使被动的执行训练,逐步做到主动分析、自觉训练。

在训练中,钳工錾、锯、锉姿势有其规范要求,尤其是锉削等摆动方式具有科学性,正确掌握既能达到锉削要求,又能降低劳动强度。但是,有些学生对动作讲解和示范要求不能按部就班、正确响应,而是随意变换自己的一些姿式进行锉削。究其原因,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协调,训练中只观察示范的现象,不重视分析,致使模仿动作的不合理,这就引起不规范、不协调的锉削方式反而不适应、不自在。所以,教师在基础训练的讲解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示范,并将示范要求参插理论,演示动作连贯协调。例如锉削中人体站姿,左膝弯曲的作用,摆动角度为何稍加前倾,如何借力才能协调自如等。这样启发引导学生规范操作行为,可让学生易看懂、易理解,逐步适应,不断提高。针对巡检中的个性问题,教师要单独分析,逐个解决;共性问题则要集中讨论,不断纠正,经常总结,使学生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再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正确方法,不断深化学习内容。

二、技能训练,重在启发引导学生掌握锉削技巧

技能训练中经常提到锉削技巧,何谓锉削技巧?它是在掌握锉削技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实践认识,经验的反复积累过程中,获得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锉削方法,它带有创造性和专业性。

学生的锉削训练,尺寸难以控制,往往出现超差现象。表现为:(1)一味追求锉去多少余量,无意中失去了修正尺寸的有利时机。(2)为了保证公差,在余量较多的情况下,过早地进入精锉修整,缺乏控制尺寸公差的能力。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传授学生掌握平均值锉削方法。训练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锉削力大小和锉刀的选择情况,有目的地掌握自己锉削过程中每组锉削次数(每组锉削次数可分为10次或20次),然后均匀锉削平面。锉去余量的多少,可通过测量,计算出每次锉削的平均值。计算方式:

每次锉削平均值=

例:工件锉削前为51mm,工件锉削后为50.8mm,一组锉削次数为20次,即每次锉削平均值0.01mm。这样进行控制锉削练习,掌握了平均值锉削方法,可按照锉削规律,进行分段、分层次的锉削与修整,从中领悟方法,逐步做到熟能生巧,它不仅能减少锉削过程中的检测次数,节省时间,而且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做到有效控制精度要求。技巧的掌握,可使学生懂得,实习不是单纯的加工与操作,它是多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正确加工的方法必须是理论联系实际,才是技能的体现,平时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勤学苦练,才能有所认识,有所体会,只有在训练中学,才能在学中有所收获,掌握技能、技巧。

三、综合练习,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钳工技能训练中,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达到有效掌握技能的目的,需要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以往的做法是学生接受讲解步骤、加工方法,然后遵循顺序进行练习,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思考能力和智能的发挥。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逐步懂得操作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疑问,插入对重点和难点的思考,并通过对加工方法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对不同课题反映出来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解与掌握,领悟加工步骤,抓住要点编制工艺,确定加工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讨论,积极动脑,提高兴趣。

例如,在教授“燕尾三角形组合镶配”技能中,我就采取提问讨论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图所示为燕尾三角形组合镶配。

根据技术要求,燕尾三角形组合必须达到对称换向配合,错位量≤0.06、间隙≤0.04等,课题重点是以孔为基准的三角形3-60°±4′展开,如何加工,我提出应考虑的几个方面供学生分析讨论,提高认识。

篇3

下面以电气自动化设备与维修专业的典型课题一照明线路的安装与维修为例说明。

一、传统实训课程模式的问题

传统的电工实训课情景为:学生在实训专业的木板上安装照明电路的各种电器,并完成导线连接,这种实验性质的课程在教学功能上至少存在以下先天性不足:

第一,整个教学停留在“模糊教学”层面,与行业规范、实际工艺要求等元素脱节。

第二,实训教学是某个技能点的练习,由于没有系统的工作过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工作的整体规划,最终将被自动化的生产机器所取代。

第三,实训室的环境与实际生产环境差异很大,实训室较安静干净,给人一种较舒适的感觉,而实际生产环境,噪声大,尘土飞扬,这种强烈的反差甚至成为学生第一次参加工作后跳槽的最重要原因。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组织

如何才能将学习任务进行工作化处理,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呢?下面仍然以“照明电路安装”课题为例,举例说明。

1.教学活动1:明确施工任务要求

教师将全体学生组成若干施工小组并派发“照明线路安装”工程任务单;明确此次任务,教师指导学生解读任务单以及施工图纸。

2.教学活动2:勘察施工现场

教师指导学生列举勘察施工现场的项目内容;学生携带工具到套房进行现场勘察,丈量套房的实际尺寸以及元器件安装位置的尺寸。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学生记录勘察数据,核对实际勘察数据与施工图样的数据,必要时依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由教师组织汇报本勘察数据及修改意见。

3.教学活动3:制订施工计划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或资料库等途径查找各种资料;根据工期要求,小组讨论分析施工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各施工小组汇报制订的施工计划,师生共同点评,并改进。

4.教学活动4:F场施工

各施工小组到仓库领取施工工具,根据施工要求准备施工现场;各施工小组按照施工计划与分工安排,按施工图样施工,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完成线路安装后,使用万能表自检电路,并送电检查。自检合格后,拍摄或绘制电路竣工图,待日后维修用;施工完毕后,做6s整理(清点工具、收集剩余材料,清理工程垃圾)。

5.教学活动5:工程验收

由教师扮演公司工程部人员,对施工项目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单;如果验收不合格,施工小组将结合工程部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正。

6.教学活动6:工作总结,评价与反馈

每个小组完成施工任务书,并向全体师生汇报;教师结合任务完成情况,提出拓展项目,鼓励学生能自行设计并完成拓展。

三、工学结合的学习模式的优势

照明线路安装的学习工作站是由砖墙和水泥混凝土天花板、地板等构成的毛坯房,学生在这套房子中完成照明线路的布局设计、材料准备、施工与验收等完整的工作过程。这种工学结合的学习,能较好地解决上述传统实训课的弊端。其优势体现在:

第一,学生的学习经验可以直接化成工作经验,轻松完成从学生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用学生的话来说是“学习有用的实在技术”。

第二,由于学习中注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化,学生能更好地接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工作策略,为其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体会到环境的特征,自然而然地佩戴安全帽、防尘口罩和防噪声的耳塞。通过这些措施,学生自然而然地适应环境,提高了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个人理财规划;课程;实践教学

个人理财规划课程是高职院校财经类的主干课程,主要针对金融专业或投资理财专业的学生,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理财服务理念和投资风险意识,掌握个人理财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理财理念,灵活运用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个人投资理财产品的理财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从事个人理财规划岗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完成银行产品理财、证券产品理财、保险产品理财、房地产投资理财项目的学习,学生能运用银行产品理财、证券产品理财、保险产品理财、房地产投资理财,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理财规划。

1.个人理财与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实践教学

1.1 认识和感受资金的时间价值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对资金的时间价值进行计算;知识目标能进行复利的计算,年金的计算,贴现率的计算。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复利现值和终值的计算;②演示:年金计算: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③演示:贴现率的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各小组计算的资金时间价值。

1.2 个人主要理财产品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分析、保险产品进行分析;知识目标层面要知道常见的理财产品,如:金融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债券、基金、保险、外汇等;实物理财产品:创办经营实体、黄金、房产、邮币卡、艺术品等。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比较:风险;②比较:收益;③比较:流动性。可展示的结果是各种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与流动性。

2.银行产品理财

2.1 认识银行理财产品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认识储蓄存款、银行卡、外汇产品、纸黄金等理财产品;知识目标层面了解银行产品种类:储蓄存款、银行卡、外汇产品、纸黄金。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分析:储蓄存款的收益;②分析:纸黄金的收益。可展示的结果各小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

2.2 银行产品投资效益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对银行产品的收益进行计算、分析哪些银行产品值得投资;知识目标层面知道银行产品的收益如何计算、了解哪些银行产品值得投资。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活期储蓄存款利息计算;②演示:定活两便储蓄存款利息计算;③演示:通知储蓄存款利息计算;④演示:定期储蓄存款利息计算;⑤演示:教育储蓄存款利息计算;⑥演示:凭证式国库券利息计算;⑦演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各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

2.3 银行产品理财的动机与信用管理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阐释储蓄动机,实施合理的投资行为;知识目标层面知道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避免信用问题带来的损失。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讨论:分组讨论银行产品理财的动机;②讨论:银行信用的利弊。可展示的结果是总结银行理财产品的动机与信用利弊。

3.证券产品理财

3.1 认识证券产品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认识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和种类;知识目标层面知道当前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和种类。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认识:股票;②认识:证券;③认识:基金。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展示不同的证券产品。

3.2 证券投资基本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进行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知识目标层面知道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方法及变量体系。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宏观经济分析;②企业所处行业分析;③小组作业:选取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投资的基本分析。

3.3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进行K线分析、趋势分析、均线分析;知识目标层面掌握K线分析、趋势分析、均线分析。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K线分析;②演示:趋势分析;③演示: 均线分析(利用证券交易软件进行演示)。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K线分析。

4.保险产品理财

4.1 认识保险理财产品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认识保险的重要性和产品的种类;知识目标层面把握风险与风险管理手段。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全班同学分组进行讨论:保险理财产品的重要性;②各小组进行发言。可展示的结果是各小组能总结保险理财产品的重要性。

4.2 商业保险投资品种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能掌握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的品种,商业保险用来进行哪些风险防范;知道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的品种以及商业保险用来进行哪些风险防范。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分析人寿保险;②分析财产保险。可展示的结果是展示人寿保险与财产保险的差异。

4.3 投资型寿险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进行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不同寿险产品比较分析;掌握、万能险、投连险、不同寿险产品比较分析。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分析分红险;②分析万能险;③分析投连险。可展示的结果是展示不同投资寿险的差异。

4.4 商业保险实务操作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进行购买保险的实际操作?知晓购买保险应注意的问题?出险后如何理赔?知道如何购买保险?购买保险应注意的问题?出险后如何理赔?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如何购买保险;②演示如何理赔。可展示的结果是展示保险的购买流程与理赔流程图。

5.房地产投资理财

5.1 房地产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对房地产投资收益进行计算和风险分析,对房地产投资进行有效控制;掌握房地产投资收益的计算和风险,理解房地产投资的有效控制。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房地产投资收益的计算;②分析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可展示的结果是:展示房地产投资的收。

5.2 房地产投资策略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掌握如何对住宅投资、对商铺投资;掌握房地产投资的种类,特点和投资策略。掌握房地产投资的种类,特点和投资策略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讨论房地产投资策略;②认识房地产投资的种类。可展示的结果是:能针对具体的房地产,提出投资策略。

5.3 房地产投资操作实务

在能力目标方面,能够掌握房地产投资操作流程,熟悉房屋买卖合同,房屋租赁合同设计的事项;在知识层面掌握房地产投资操作过程中的流程,交易税费,筹资方式。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是:①演示房地产投资操作流程;②演示房屋买卖合同;③演示房屋租赁合同;④小组作业:撰写一份房屋租赁合同。可展示的结果是:展示房屋买卖与租赁合同,小组作业汇报等。

参考文献:

[1]张旺军.投资理财——个人理财规划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07.

[2]张旺军.投资理财——个人理财规划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07.

篇5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major problem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approach,and analyzed their root cause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on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hoping to get better ideas of the reform of teaching in future.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实施;问题;策略

Key words: Project-based Teaching Approach;implement;issue;strategy

0 引言

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始终是高职教育一直且长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项目教学法的引入可谓给高职教育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使得职业教育者普遍认为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魔法”。但是,项目教学法真如大家所想的那么理想吗?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对多所实施项目教学法的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虽然项目教学法经过了多年的探索,也在高职教育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项目教学法仍被困于现实环境之中,面临着诸多难题。

1 项目教学法实施现状分析

什么是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共同围绕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实施的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的开发,由教师对项目分解并示范,然后由学生对该项目讨论,协作学习,教学任务完全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完成的,并最终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1]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接触到实际工作内容,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很有针对性,因而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应用领域,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师生访谈,调研了9所实施项目教学法的高职院校,其中,四川5所,重庆1所,深圳3所,在这9所院校中有5所是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其中,2所是综合性高职院校,4所是工科类高职院校,2所是文经管类高职院校,1所是其它类高职院校。这些院校的项目教学法实施现状如何呢?总体来说,这些院校的项目教学法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都取得了较大成功,主要表现在:

1.1 普遍将项目教学作为主体教学模式,认可度高 从这些学校的介绍、领导讲话、学院规划、受访师生的感觉和教学计划等可以看出,被调研的9所学校都强调项目教学法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主体教学模式,而且效果普遍反应良好。项目教学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大有改观,由过去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的状态;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会了沟通、做事的技巧,增强了自信心,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1.2 项目教学法的架构基本形成 受访院校中,对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至少有1年以上,很多院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本架构和规范。在培养规格、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有统一的认识;实习实训基地、师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规模,并普遍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项目教学法的架构基本形成。

1.3 推进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被调研学校都强调,要实施项目教学法,走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因为项目教学中的项目,只有从企业中挖掘或与企业共同合作,才具有实践性、价值性,才能真正体现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因此,有的院校成立了专门的产学结合机构,并制定有专门的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多数院校普遍实行了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铺开了大道。

2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实施问题及原因

整体而言,高职院对项目教学法的重要性已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但现在各院校也正处于尝试应用阶段,其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从调研情况发现,目前无论从师资队伍、学生素质、项目的质量等方面都存有一定差距,使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与挑战。

2.1 对项目教学法的认识存在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老师把项目教学法当成万能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用项目教学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法,这存在很大的一个认识误区。项目教学法强调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传统教学法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在教学实践中二者要结合起来,不能对立起来。

2.2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项目教学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大法宝。而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的问题。从所调研的学校来看,有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很高,甚至达到70%以上。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学校的教师并没有实际的职业经验,他们评“双师型”所要求的证书,也无非是通过了某些考试而已。这些教师,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因为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岗位需求相比相差甚远。有的学校外聘了教师,而且数量不少,但实际上,外聘的教师多数都是其它学校或已退休的教师,真正聘请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上课的少之又少;即使聘请到了少数的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校上课,管理上也成问题。他们流动性大,归属感不强,责任心较差,难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3 项目实施的外部条件有待改善 项目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参与实践,因此对项目实施的条件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有自己的要求。然而各学校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受到了很多束缚。①实验设备的限制。很多学校的实验设备数量不足,或器材老化等原因致使难以满足项目教学的需求。②缺乏针对性的教材。从调查的9所实施项目教学法的高职院校来看,他们使用的教材基本是高职高专教材,但这些教材多数内容仍然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项目教学法要求的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迁移不相符合,体现不出高职培养目标的特点;尽管部分实训教材也突出实践性,强调操作步骤,但所选项目结合实际岗位需要的少,有些课程采用的项目是若干年不变。比如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项目,从受访的院校来,几乎都采用很早就已经纳入教学的“学生选课系统”,反映不出市场岗位对该门课程的要求。不少学生反映,他们实训了相应的内容后到实际岗位上仍然不会,影响了项目教学法的效果。

2.4 学生自身素质 项目教学法能否顺利实施,其中一个关键因素还在于学生自身素质。纵观我国的高职生源,通常是高考无法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二线选手”,[2]无论从文化基础、还是学习积极性、自信心方面都与项目教学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影响了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2.5 教学评价存在问题 从受访的高职院校来看,教学评价不全面是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院校采用对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即课程一结束,通过教师对学生实训的结果来评定成绩;有的院校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实训结果,期末成绩采用上机或笔试来考核;这些评价方式的主动权都在教师手中,学生无法参与到评价中来,而且评价只检查项目结果的话,太单一,无法考核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的情况,也就无法做到全面、客观、公平、公正,无法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也就容易流产。

3 解决方案

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境,是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职教育的日渐成熟,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必然可以突破眼前的困境。具体而言,破解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困境,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编订校本教材等途径解决。

3.1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这可以从几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在职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锻炼,学校或企业给予一定报酬,或者规定每位在职教师必须到校内、外实训室(或实训基地)锻炼一年;二是在引进相关教师时,将原来的“三高”(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政策,变成“三重”(重经历、重经验、重技能)政策;三是想办法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一线技术员到校兼职任课,建立专门的外聘教师管理规章制度。相信通过学校从真正意义上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并采取一定措施,经过一定时间后教师的实践能力将有很大提高,保障了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3.2 注重教材的选择和建设 从项目教学法的内涵看出,教材的选取必须注重实用性、价值性。广大教师应该及时总结项目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编写符合项目教学特点的、实用型的校本教材,且教材的编写必须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单靠教师一方是无法达到要求的。另外,教材的编写也要结合国家的相关职业技能标准和本校、本地区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编写教材,才有利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和推广。

3.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作为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其实施的关键。从上文中我们分析了高职学生的特点,主要存在基础差、自信心缺乏、学习主动性低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以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手法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确立在项目教学中的主人翁意识。

3.4 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学生最关注的环节,进行成绩评定一定要做到全面、客观、公平、公正。学生参与是项目教学法内涵的真正体现,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除了教师评测学生之外,还应该开展学生之间的互评,组内评价、组间评价。评价方式采用阶段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最终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体现以过程为主,不仅关注学生成绩,而且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既关注自我评价,又关注他人评价,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学会反思,学会发展。

总之,项目教学法体现了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课程特点,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确实做到了“教、学、做合一”。但是,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手中所发挥的效果是不同的,我们广大职业工作者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把项目教学法的最大优点和特长发挥出来,培养更多的“层次高、水平高”的高职学生到社会中去,这才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为此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先做后学、一体化教学

职业教育中电子技术基础是电类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生普遍认为难学、难懂、难做的“三难“课程。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我们对”教材“和”教法“进行了创新改革,以现阶段学生基础为出发点,研究学生的动、静特点,把实训中的”做“置入课程前段,用”做“去引领实训,构造出完全的一体化电子技术模式,把现有的教材内容中的理论、实验、实训部分进行整合,用任务驱动法编排教材,使电子技术的学习能够完成三个任务:

一、做一个电子产品

让学生把电子技术融入生活中,使学生明白自己可以做”一个有用的电子产品“。增强自信心,提高成就感,这是非常的开课序幕,达到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电子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深奥、抽象,难以掌握,特别是面对职业学校的学生,理论学习难度太大,尽管近年教材的不断删改,为一体化教学服务,但仍缺少一个最关键的知识“结点”,这就是“做”。实训课题中的”做“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难以形成一个链。学生实训后的内容是一个电子垃圾,达不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关键点是”做“不的不是一个产品。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采用”先做后学“的倒置式教学模式。在实训课程中做一个产品。教学实例:

(1)在半导体二极管整流及滤波电路的章节中,我们把它改为成品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并将这个电源用在后续的电路中做电源。首先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教学要求,对照电路图进行元件安装。(这个过程可以是照猫画虎,只就工艺进行讲解,不讲工作原理)。安装完成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试。通过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完成电路的测量。这个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在此,学生们看到了交流电和直流电的不同,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整流。在此提出电子技术中的第一个知识点,半导体结构及半导体二极管的作用,使学生在看不到二极管的内部结构特征的情况下,一下子就看到二极管的应用过程。从使用的角度告诉学生二极管、电容的元件参数选择和代换方法。(这是职校学生应当认真掌握的内容),并可作为知识的拓展,讲一下”二极管的家族“。其他的内容是作为知识点提出来,在后续的课程中完成。通过”做“和”调“,学生总结出”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和它的V-A关系。这样做,学生有”劲“,兴趣”高“,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制作了一个成品稳压电源,获得了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

(2)我们设计了一个分立元件构成的对讲门铃电路,它采用三级放大,第一级采用固定分压式偏压电路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第二级采用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第三级采用OTL功率放大电路。这个课题是从学生对语言通话的好奇和关注度入手,印刷电路板由老师设计,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级安装和焊接,在“装“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侧重对器件的介绍。安装完成后,首先是让电路要能够”传声“,使学生产生兴奋感和成就感。然后老师再进行低频小信号电压放大电路的分级讲解,晶体三极管的作用,性能和特征,静态工作点的作用,负反馈的作用,功率放大电路的特征。在知识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三极管的特征,理论分析及电路的定性计算方法,在此通过示波器对电路波形进行测量,让学生真是的看到什么是”放大“。然后当把上偏置电阻去掉后,在无偏置的工作状态下,三极管又如何工作?在调试的过程和老师的演示中都能够充分展的展现出静态工作点设置的重要性。针对这个问题,过去学生很难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为什么要设置静态工作点?什么是交流电路?什么是直流电路?什么是负反馈?功率放大电路的作用等等问题在”做“的过程中一目了然了,学生通过”做“能够懂其理、悟其性。重要的是这个课题的设计,让学生收获了一个电子对讲门铃,是他从学习电子技术的困惑中走出来,可能自己的产品不是那么完美,但每个学生都非常高兴,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十分羡慕,这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教学上的收获。其实这样的教学实例很多,我们把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都通过”先做后学“的电子实训模式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课改。最后通过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比实试,其结果十分满意。

二、教学实训课题的设计

这是课改最难的一道题,面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都是一章一章连续进行的过程,而先做产品就必须是一个全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所以在本次课改中,没有学到的元件怎样处理需要老师认真地取舍,对于新器件,可以粗讲也可作为黑匣子来用,会用就行,以后再讲,或者留为作业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去学习,但是一个产品必须要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为教学服务,还要有用,有用才有趣。

“做“的产品又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有趣。有趣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在教科书上有很多例子,但都是为理论知识学习服务的,缺少一个“趣”,这对中职学生来说变成了“读死书”,形成了三难“老师教起来难,学生学不会难,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更难”。要做到有趣,就必须跟生活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找例子。模拟电路中,“有源功放的制作”非常适合于功率放大器的学习;“无线话筒”和“无线遥控”能够同振荡电路配合进行教学;“晶闸管技术应用”在电压调节和触摸开关中都能够很好进行结合;“声光控楼梯开关”在数字逻辑门电路中是一个很好的综合课题;“D触发器组成的电路在家用分级切换开关”很实用;“4017计数器”是一个万能电路,可以组成彩灯控制器等多种功能,并可以引导学生去创新和开发;“555”“4093”在数字电路中都是多用途的电路,能够展开学生飞翔的翅膀,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创新”的成果和喜悦,但是作为课题的设计还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难度不能太高,调试过程不能太难,否则电路设计中的缺陷和元件的离散性都会造成“产品”的不成功,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兴趣,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其二是“有用”,每个实做的课题都能够是一个电子产品,而不是一个电子垃圾。我们现在有的实训教材是为练习而实训,“做”变成了一个过程,这样学生就缺乏兴趣,做的是一个“图”,做完后又成为了一个电子垃圾,所以“做”要为用服务,使学生通过“用”来产生兴趣。其三是“实用“,有用和实用并不矛盾,实用是有用的升级,是配合教学、完成教学内容后设计制作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可以使知识的综合,技能的提升。把电子一体化教学在“有趣”、“有用”、“实用”的课题中得以融合,这就是职业教育中电子技术课应达到的最大目标,这样的教学是通过“做”去掌握电路的原理,了解电子元件的性能,完成教学的任务。反过来,电路理论知识在“做”中得到提高,一种电路多种功能,一个功能又可以由多个电路来完成,使学生从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敢于去创造。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先做后学”是教改。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应创新和改革。在“做”前,有条件的话,应当是让学生进行电子线路仿真,先让课堂动起来,这时老师可少讲或不讲仿真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在“做”中,要严格工艺要求,按照工厂生产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干净、整洁的环境,防静电的保护措施,规范的操作工艺都应做到一个“严”字,为今后学生走向岗位而培养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在“做”后要调试,要总结,“做”有成功也有失败,要通过总结来完善学生的学习,通过调试让学生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掌握电路的工作状态,工作波形,使学生看到的不是一块孤立的电路板,而是在仪器上闪烁着波形的具有生命力的包含着特定功能的产品。这个结果学生看到了,电路就读懂了,理论知识也就掌握了,甚至还会在“做”和“应用”中获得更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教学方法的改,重点是把知识的传授变成实训指导,作业改为总结,分析电路成为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从理论走向实用,是职业教育的中的必有之路。面对生源的减少和变化,只有从做入手,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才能够使职业教育的电子技术课永远充满活力,培养出具有崇高的职业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创造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兰清.数字电路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2]施迎春.“六阶段教学法”在中职电力拖动实训课程中的探索与应[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3]刘建华,伍尚勤.电子工艺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9.

[4]黄士生.电子专业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5]朱国兴.电子技能与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本课题在“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项目(项目编号:HN201007)支持下完成。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课程教学 教学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221-01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把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但是对于现在的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知识点大部分掌握不好,这就意味着中职教师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现状。2008年6月,学校专门成立了课改小组,设计了十二个项目,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互为独立的方式,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校本教学,于2008年秋季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教学项目的设计

项目教学法强调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项目的设计上应重点突出。在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明确项目在该专业学生未来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科学地设计能包含典型岗位主要技术内涵的技术技能内容作为项目。项目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在设计上应考虑是否能调动学生参与项目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学模式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的兴趣,增强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落实到所给出的完整项目电路教学中去,这样使分散的内容具有针对性,给出的项目突出综合性。

2教学项目的实施(以“TDA2030有源音箱制作”为例)

能力的训练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要通过有效的程序才能达到真实的效果,在教学的基本程序训练中我们按“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五步训练法组织教学和训练。

(1)课程的单项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熟悉有源音箱的电路组成、原理;熟悉有源音箱里相关元器件、电路参数意义。技能目标:通过制作使学生掌握有源音箱里相关元器件的测试、选择方法;掌握常用仪器仪表测试、调试功放电路参数的方法;掌握低频功放电路板设计和制作基本方法。(2)任务。某一电子厂家获得一份为多媒体电脑配套的小型有源音箱的生产合同,该有源音箱的技术要求如下:双声道,每声道最大输出功率大约8w;具有音调控制功能;输出功率(音量)的大小连续可调;非线性失真:小于6%;频率响应:20Hz~100kHz。(3)准备。教学项目分解:一般的音响系统由电源电路系统、控制放大系统和扬声器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有源音箱的制作分成三个子项目:(1)总原理图及元件清单(教学参考)。利用多媒体播放有源音箱的工作原理图:TDA2030功放原理图因元器件的不同形式多样,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减或者修改部分电路。(2)电源电路的学习(教学参考)。制作的这个TDA2030功放用的是双电源。(3)扬声器与音箱的基础知识(教学参考)。功率放大器把音频信号放大后必须通过扬声器才能发出声音,给学生展示并讲解各种扬声器的优缺点。(4)行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绘制项目电路原理图,并熟记原理图结构和各部分所实现的功能。元器件清点、识别测试。各小组参照绘制原理图,对照下列元器件清单将所有元器件分类、归类并测试(原理图不同的情况针对其发放元件)。各团队根据元器件的外形尺寸,在坐标纸上(自制方格纸也行)设计出电路布线图,由小组长向教师汇报本小组工作完成情况、小组疑难问题,教师审阅后适当进行指导,提出建议。教师指导学生以团队形式在万能版上电路的装配。对装配好的电路板进行测量和调试,填写实验表格。(5)评估。项目结束后,要求认真及时地撰写测试报告。测试报告是项目完成情况的总结和反映。为了加深学生对本项目内容的理解,还提出结合当次实验内容的思考与讨论题,课程项目全部完成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全面总结,并完成学科的总结报告(图1)。

3项目教学的实践总结

(1)教学效果。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了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会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认真细致的态度去完成项目工作,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实现在团队中的自我价值。当第一次把项目教学法引入到课程后在08级学生中做了问卷调查,学生反映较好。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146张,实际回收问卷144张,可以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有效问卷有140张,有效率97%。调查结果:在学生建议这栏中,大都表示对项目教学法很感兴趣,通过参与实际“项目”,了解了企业运作模式,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增强了专业能力,希望学校继续进行。(2)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加强教材方面的建设:教学过程编写了《电子技术综合应用》教学任务书与指导书等教辅材料,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仍存在不足,今后还应编写具有中职特色的教材,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项目教学法的引入同时也是对教师水平的考核,在课程开发实验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力争将传统理论教学的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二为一,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

4结语

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最关键的是在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征。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车工工艺 技能训练 一体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72-01

1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机械专业最常用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它涉及的专业理论基础内容较多,概念有抽象、专业术语较多等特点,传统的教学的模式是采用“理论+实操”的形式进行教学,理论课只讲基础理论知识,而实习课只讲机床的实训操作,两者严重脱节,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只能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学生初学起来还有兴趣,但随着知识的进一步深入,这种沉闷的课堂教学会导致学生无所事事,感到枯燥无味,并可能产生厌学情绪。而实习教学往往都比较滞后,等到实训教学时因与理论教学相隔时间较长学生对知识早已遗忘,再加上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可能由不同的老师,课程进度也可能不统一,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融入一体,将教学的场地融入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了实习车间,使书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实物,在这种真实的环境里,教师一边讲解一边亲身示范,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及时动手练习,使教学变成了生产过程,使学习变成了工作任务,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基本解决了教学与实际生产“零距离”接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亲身体验工作过程,通过实践操作使书本中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得到连接和掌握,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使技能操作得到提升。它打破了以往教学上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

下面以为转动小滑板法车削圆锥为例进行一体化教学过程说明。

2.1 教学场地一体化

让学生进入实习车间上课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教学过程一体化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回顾与新课引入。

①展示作品,复习旧识。

通过上一节课的作品台阶轴的展示,肯定学生对已有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

②通过案例分析,引出工作任务。

通过观看一组锥体动画,从学生掌握的旧知入手,在观看过程中自然引出本次的学习任务。

(2)理论讲解。

①通过观看钻孔工具麻花钻的实物,启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讨论归纳出锥体的特点及应用,给出锥体的概念。

②以会用、够用为原则,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讲解,直接告知锥体小端直径及圆锥半角的计算公式,使学生掌握公式的应用。

③通过观看锥体加工及小滑板转动角度的控制视频,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课件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的加工方法和步骤。

(3)操作演示。

现场一边亲自给学生操作演示锥体的加工方法及步骤,一边反复讲解,在操作示范时老师对主要的动作、重点、难点一边讲解一边反复示范或放慢动作,力求让所有学生看清、听懂;利用套规和万能角度尺进行现场检验教学,教学直观生动学生一看就懂。

(4)分组训练。

①学生分组。

本班共52人,分8组,6~7人一组,学生通过自己推举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成员,在完成整个学习任务过程中,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各司其职,组长要做好相互协调和沟通工作。

②任务的下发及工作计划的制定。

每组一套量具、刀具及相应的工具材料,下发工作任务,给出加工图样及加工要求,学生拿到工作任务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查找资料进行分析,编写出加工流程。

③学生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各组长记录本组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老师进行巡回指导,解决学生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不规范的动作、行为。

(5)验收及评价。

①各组学生总结发言。

②各组之间进行相互答疑。

③各组上交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④老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并进行总结。

(6)学生再次实践。

学生通过总结,分别以组为单位对工作任务再次进行操作练习。

3 实施课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想法

(1)配套教材的建设。

根据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结合我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有课程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对其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做适当的调整,编写一套理实一体化教材,使教材充分体现学生将做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

(2)教师的要求。

负责教师应为双师型教师,既熟悉理论教学又要会进行操作加工。

(3)教学场地的建设。

为了给学生一个企业现场的真实感觉,实习车间应模拟企业生产车间来布置。实训设备做到3~5人一个岗位,以适合学生地学习和操作,在一体化教室安装多媒体。

参考文献

[1] 李军.“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型高技能教学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8):39-40.

篇9

【关键词】TQXDB-1A;继电保护;实验实训;改进

1.引言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搞好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它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就业和职业生涯,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想尽办法来加强实践教学设备及环境的投入,很多高职学院的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随着实践教学硬件条件的改善,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实训设备的功效及使用效率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针对TQXDB-1A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培训系统(以下简称继电保护实验系统)在高职电力技术类专业继电保护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应用进行研究,在分析总结实践应用方法及效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部分改进设想,以期能开出更多的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的训练项目,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提供更好的平台,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继电保护实验系统的构成及功能特点

2.1 基本构成

“TQXDB-1A型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培训系统”采用实验台结构,实验台主要由TQWB-III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装置、常规保护继电器、成组保护接线图、信号源、控制回路模块、按钮开关、万能转换开关及直流电源、信号灯、蜂鸣器等附件构成。

2.2 能完成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

该实验系统能完成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有常规继电器特性实验(8大类型)、常规继电器组合后的成组保护实验、10KV微机线路保护实验(具备三段式电流保护、电流电压联锁速断保护、反时限电流保护、低电压起动过电流、复合电压起动的过电流、自动重合闸、低压减载等功能)、具有事故灯光控制的断路器控制回路实验、闪光继电器构成的中央信号实验、冲击继电器构成的中央音响信号实验等,基本能满足继电保护等电气二次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需求。

3.实践教学应用分析

3.1 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展情况

TQXDB-1A型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培训系统自2009年底投入使用以来,从实验室使用登记表的记录情况看,主要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气二次回路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开展了部分实验实训项目。其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主要开展的实验实训项目有单个继电器的电气特性实验、常规两段式电流保护实验、方向性电流保护实验。电气二次回路课程主要开展的实验实训项目有事故灯光控制的断路器控制回路实验、具有防跳功能的断路器控制回路实验、冲击继电器构成的中央音响信号实验、闪光继电器构成的中央信号实验。

3.2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2.1 实验培训系统自身存在的不足

(1)实验培训系统生产厂家没有提供完备的设备技术说明书,不利于实验设备的维护;

(2)生产厂家提供的实验指导书中部分原理接线图有错误、部分项目的操作步骤不清楚(比如整个实验台有多个电源开关,其操作顺利及功能作用等没有介绍),不利于职业素养的养成及新教师的培训使用;

(3)电磁型电流继电器(或电压继电器)的2个线圈引出接线端子只有1对(被厂家设计为串联连接方式),不利于通过对继电器两个线圈进行串联或者并联的定值调整设计训练;

(4)电磁型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时间参数测试没有配备测试仪表,无法准确测量;

(5)一次系统模型部分没有配备相应的测试仪表,无法监控一次系统电压、电流等电气参数;

(6)一次系统试验电源电压直接接三相交流380V电源,没有被三相调压器控制,因而无法控制一次系统模拟短路故障后的故障电流大小(设备安全保障性不够)。

3.2.2 实验实训项目的应用开发问题

由于设备生产厂家提供了较详细的实验指导书,所以多数任课教师直接利用指导书中的实验项目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目前主要开展的是单个继电器的特性试验、利用特性实验信号电源进行单相两段式电流保护模拟试验,并没有模拟出线路故障后保护跳闸断电的真实效果,与工程实际脱节较严重,在校内举行的学生继电保护技能大赛中可以证明这一点。比赛中,多数同学对采用两相两继电器式电流保护接线方式完成电流III段保护的模拟实验要(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状况)没有感觉,仍按照平时上课时训练的接线方式(单相式接线原理)去完成,其结果可想而知。显然,该实训设备的功能作用远未充分发挥,整体利用率并不高。

4.综合应用开发及改进设想

4.1 实验系统改进设想

针对常规继电保护实验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以下几点改进设想:

(1)实验系统中使用的三相交流电源先经过三相调压器后,再由三相调压器的输出端接入实验系统中,达到通过控制一次系统电源电压来限制输电线路模拟故障后短路电流大小的目的,以保障相应实验设备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

(2)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的两个工作线圈分别引出2对接线端子,以便学生充分理解两个线圈串联与并联后动作值的变化关系。

(3)特性信号实验电源部分的电流源输出因为调节旋钮损坏无法调节大小的问题,采用新增独立的电流源来代替原有电流调节方式,从而提高电流调节的可靠性。

(4)利用微机保护测试仪代替实验台的部分辅助仪器设备来完成如方向继电器等特性试验。

4.2 综合应用开发设想

基于本实验台的功能结构组成特点,结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气二次回路等课程的教学标准及目标要求,重新编制与工程现场操作步骤及标准要求更贴合的工学结合实训指导书,多开发、开设综合性更强的实训项目,减少单一的特性实验。举例如下:

(1)继电保护课程设计:《35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学生完成方案配置及相应的整定计算后,就可以利用本实验系统中的器件完成最后的保护装置设计并演示动作效果。

(2)各类基本的传统保护模式跳闸综合实验。从一次系统运行方式模拟、故障参数的计算、保护的原理接线、故障模拟等全过程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与真实工程现场的线路保护装置基本一致。特别是电流互感器及断路器跳闸控制回路方面真实感很强。

(3)微机线路保护的基本训练。主要是熟悉微机保护装置的参数设置、故障信息查询等综合应用方法,与传统保护的训练重点不一样,微机保护装置从实验接线来说更加简单。

参考文献

[1]TQXDB-1A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培训系统[Z].湖南长沙同庆电气信息有限公司.

[2]张亚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2版)[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篇10

关键词:单片机 实操 Proteus 仿真 课程设计 C语言 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单片机作为电气专业高技层次的专业主干课程,对全面培养在校生的专业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行的适用教材几乎都是一样的组织架构,即按硬件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接口技术的顺序展开教学。教师如果按照教材内容展开教学,往往只能介绍基本硬件结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内容,最后再草草编一个“流水灯”就结束课程。这种形式的教学,势必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技校生,他们缺乏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往往坚持听讲几次课后,就会因为听不懂而放弃课程学习,转为睡觉、玩手机。哪怕坚持到最后的那部分学生,课程结束后,还在困惑:到底什么是单片机?它有什么用途?我能用它做什么?

笔者在几年的单片机课程教学反思后,认为该课程必须改革,经过几个学期的尝试、实践,逐步形成了基于Proteus仿真与实操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思路,并在高技班试点。

二、改革思路与实践

1.以实操为主,仿真为辅

技校学生引以为傲的是具备过硬的实操技能,而非扎实的理论知识。技校必须注重对学生实操技能的培养,一方面动手做比听讲“更有意思”,另一方面实操也是学习单片机的捷径。在实际操作中,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现成的学习板,二是使用万能板进行焊接电路板。考虑到学生在先修课程和实训中,已掌握了一定的焊接技能,因此笔者认为,使用万能板让学生自己进行焊接电路,学习一个模块,焊接一个相应电路,并实际操作、验证,能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单片机系统的设计,并能从“电子技术”课程平稳过渡到“单片机”课程。

在每个模块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当前十分流行的单片机仿真软件Proteus开展仿真教学。利用Proteus软件,可以虚拟真实的设计过程(软件名称:From Concept To Completion),完成从基本的原理图绘制―程序设计―仿真调试等全过程。通过软件仿真,可以产生直观的现象,学生可以获取直观的认识,并逐步熟悉单片机系统的设计流程。

2.以C语言作为编程语言

单片机程序设计语言有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机器语言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使用,但对人类而言,则难以理解,因为它全为0、1代码。汇编语言能够直接对底层寄存器进行操作,对深刻认识和学习单片机原理很有帮助,但其实质上是机器语言的“符号化”,依然显得“深不可测”。以此编写简单的小程序还行,若是进行项目设计,会使很多学生头疼,且开发周期长,维护困难。因此,采用高级语言进行单片机开发,自然成为大多数单片机工程师的首选。

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语言,按模块化组织程序,具备丰富的运算符和数据类型,可以直接访问内存地址,进行位(bit)操作,实现对硬件的编程操作,既有高级语言的功能,也有低级语言的优势。采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用户只要大致了解单片机的基本结构、相关部件的结构和特殊功能寄存器即可进行开发,用户如果有需要还可以通过反汇编等手段学习汇编语言,因此C语言获得了广泛的使用。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笔者坚定认为技工院校的单片机课程必须采用C语言,而非汇编语言。实践证明,由于C语言的简单、易学,学生虽然没学过《C语言程序设计》,但结合项目的案例讲解分析,不断总结,大多数学生均能较好地掌握C语言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单片机程序设计。

3.以模块化整合教学内容

传统的单片机教材脱离实际操作,侧重对单片机内部结构的讲解,未能突出实际应用。而且教材中有不少内容,陈旧过时、技术上还沿用几十年前的思路。因此,笔者大胆对教材进行改革,结合学生理解、接收实际,整合出以下单片机教学模块(见表1)。

通过上述模块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可以掌握单片机的基本操作、简单的程序设计,并能够形成单片机系统的认识,熟悉单片机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如此,单片机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

4.以课程设计全方位考核

通过各个模块的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单片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可以自行搭建最小系统,诸如发光二极管、按键灯的简单外设。但这只是相对独立的各个模块,无法真正形成应用系统。因此,在教学安排上,笔者建议安排1~2周时间开展微机控制课程设计。这也是对教师、学生综合、全方位技能的考验。

在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时,笔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避免过于复杂、难度大的题目,而偏向于总体难度不大,但具备一定综合性的题目。以笔者的实际经验看,经过1~2周的设计、调试,当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形成“作品”后,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是自豪的。下面是笔者给出的几个课程设计题目,每个课题给出相应的控制要求、设计指导,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行选择设计课题(见表2)。

三、小结

技工院校以“技”立身。笔者结合教学经验、项目经验、技校学生特点,提出一种单片机教学改革思路,并积极探索实践。通过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改革是可行的,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资料检索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爱钧.单片机原理实用教程――基于Proteus虚拟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