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21:0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制图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职;国际商务;实训平台;建设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广西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通过以服务贸易带动货物贸易和投资合作,打造中国―东盟经贸信息合作平台,全面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国际贸易的地位在广西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随着广西加快了发展14个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步伐,广西与东盟经贸来往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大幅增加,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幅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队伍现状分析》提出:广西目前缺乏能开拓国际市场、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情况的国际化外贸人才。
近年来,中职学校在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教师素质、教学资源均取得了明显的增长,特别是明确了把培养“技能”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学生命线后,各个职校的实训基地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先进,使中职学生的培养出现了一个质的转变。
但是随着实训上升到一个高度后,一些新的瓶颈问题也出现了:(1)实训毕竟是实训,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跟真实的工作岗位仍然有差距,如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训,可以提高技能水平,却无法深刻体会因为填单的一个小小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2)大部分学校的实训都是各专业独立存在的,缺少完整的、系统的实训环境,以商贸专业为例,市场营销、会计、物流、国际商务等专业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只有对整个企业的运作流程有个完整的实训,认识到本专业岗位和其他专业岗位之间环环相扣的联系,学生才能充分认识本专业承上启下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使得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提升一个台阶,也为学校的专业教师提供一个科研的平台,本课题欲探索构建一个以学生作为主体、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监督指导、完全按照市场化经营运作的综合实训的实体企业,探讨出一条全新的、真实的实训体系,使中职的实训能突破瓶颈,真正实现校企“无缝连接”。
二、平台建设的功能目标
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谋求的是一种可替代真实的工作环境,重点在于搭建一个综合性、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的平台。将分散的实验资源整合为专业化的实训基地,降低实训建设成本,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为老师科研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培训场所,并在商务经营实现收支平衡,保证实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岗位实践实训动手能力,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职业能力人才,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2.职业道德培养目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各岗位、各流程或涉及物品、或涉及现金、或涉及服务顾客等,实习学生团队成员在实训过程将受到职业道德的实战熏陶,从而培养出更有职业道德水准的适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
3.多专业多岗位综合实训目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以国际商务专业为核心,辐射到物流、市场营销和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实训室综合岗位实践实训,将亲身体验商场收银员、会计核算等十多个工种的岗位角色,熟悉从商品的采购、上架、销售等到商场的资金流、物流、人员岗位的管理及会计核算等系统的商品零售企业运作流程,熟悉各工种的岗位技能,为今后学生与相关职业的无缝对接做好充分的职前训练。
4.课程改革目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实训课程融合国际商务、物流、市场营销和会计等多专业课程于一体,将涉及的课程有《进出口贸易实务》《收银员》《商务礼仪》《会计基础》《财务核算》等,根据实训室的岗位需求,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程。
三、平台建设的过程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遵循“调研―计划―实施”的研究要求和路线,提高研究实效,以求达到建设预期效果。
1.通过校企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根据建设需要进行人员和时间安排,开展针对性的学校和社会调研,通过访谈、调查问卷、挂职锻炼等手段,对相关企业在人才需求、岗位设置、设施设备、企业氛围、文化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2.校企共同论证,形成建设方案。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建设方案,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岗位能手,召开建设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校企论证会,对建设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形成完善的、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3.完成平台建设,发挥实战功能。以建设方案为依据,构建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并整合分散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资源,形成综合实战平台,制订全新的管理和运作制度,通过平台的运作,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改革,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实战平台和一套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完善的教学、实训、管理、评价制度,学生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四、平台的运作方式
1.出台相关制度。实训平台管理制度既要体现企业特色,也要融入学校的规章,大力营造出企业工作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进入实训平台自己既是企业员工,也是学校学生。
2.成立由企业专家和本校国际商务、物流、营销、会计等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为实训平台的日常管理、运作以及学生实训进行指导。
3.打造学生核心团队。学生核心团队从各专业中遴选优秀学生组成,核心团队的学生既要有较强的技能水平(通过培训能单独胜任所在岗位),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他们是实训平台正常运作的中流砥柱,在实训平台中的身份是中层管理人员。
4.打造学生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这一团队由技能水平尚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和新生组成,他们通过努力可以晋升为核心团队成员,从而实现了实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5.明确岗位职责。实训平台分岗定人,每个岗位都形成“教师+专家―核心团队学生―第一梯队学生―第二梯队学生”组成的金字塔模式,各岗位间根据教师掌握的情况可进行轮转,从而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多掌握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6.定期召开会议。通过会议的方式解决运作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和员工精神,奖罚分明。
五、建设成果及成效
1.为学生提供了校企无缝对接的实战锻炼平台。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是一个以学生为主的经营性的实体,是一个真实的企业,摆脱了传统模拟实训的束缚,把复杂、抽象的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使得学生在解决许多在实训中无法接触到的工作问题,还可以掌握专业内各岗位承上启下的关系和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提高各自的业务技能。
2.提高了实训平台的资源共享功能。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实训过程中涉及国际商务、物流、市场营销和会计等多个商贸类专业,我们通过研究专业群的共性,根据它们的共性进行合理配置,搭建一个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的共享平台资源,改变了过去实训室分散且各自为政的局面,减少了实验、实训室建设中不必要的重复投资,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更加有效合理地使用和管理教育资源。
3.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三个对接”。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实现了“三个对接”: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具体做法是:以实战平台为核心,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确定培养目标、制订课程计划,依据职业标准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然后,把企业的生产过程真真正正地转化为我们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通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使学生在校就对国际商务行业有全面和相对深入的了解,掌握实战的综合操作技能,为今后学生与相关职业的无缝对接做好充分的职前训练。在学校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运作的全真环境,运用与企业实际业务操作相同的实训设备,让学生得到与实战性的技能训练,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篇2
关键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建设;高职特色
1 AutoCAD制图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用来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外部工具和手段,也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
Auto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制图是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制工程图,是各类工程制图课程的后继课程,是制图课程的必要补充。
高职AutoCAD制图教材即要符合高职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又要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加强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联系;加强制图课程与CAD课程的联系。
2 高职AutoCAD制图教材目前的现状
目前的AutoCAD制图教材存在着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高职”特色 目前使用的高职AutoCAD制图教材主要分三种:一是高等教育本科、大专院校一直沿用的教材;二是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讲义;三是针对高职教育院校专门编写并正式出版的教材。大多高职AutoCAD制图教材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基础理论分量过重,使得教材内容以讲述软件的各命令的使用为主,而且AutoCAD软件版本滞后严重,不能及时反映软件所体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2 缺乏大学科的融合特性 目前高职的AutoCAD制图教材和相对应的制图课程联系紧密的教材少,各门课程所使用的AutoCAD制图教材内容自成体系,缺乏相互沟通衔接,缺乏与各种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融合。
2.3 与实际结合力度不够 目前AutoCAD制图教材以理论为主, CAD制图实训教材编写力度不够,和实际结合的就更少了,没有从根本上体现以应用性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观念。
2.4 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衔接 “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但目前高职AutoCAD制图教材的编写与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制图员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缺乏有效衔接。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CAD教学经验编写了《AutoCAD2008工程制图与实训》教材。
3 AUTOCAD制图教材的编写
在《AutoCAD2008工程制图与实训》教材内容编写过程中,围绕贯穿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条主线进行阐述,谋篇布局,力求相关计算机理论从简,突出CAD为工程制图所应用;贯彻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不断深化、完善编写思路和内容,以打造精品教材的目的来精心编写,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从目录编写到课程内容的确定 首先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同类教材中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编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创新,取长补短编写出教材的目录纲要,再不断逐章逐节地编写、充实、创新。全书内容分九章进行阐述,内容包括:AutoCAD2008的界面和基本功能;AutoCAD基本命令;精确绘制综合平面图;文字、表格及尺寸标注;图案填充、块及设计中心;工程图样的绘制;三维实体造型;图形的输入/输出与Internet功能;实训。我们觉得这样的编排、由浅入深、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更好的贯彻教材的教学目标,所举实例要典型,讲解要详细,操作要具体,而且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的一般规律,并能做到主题明确、条理清晰,符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认知规律,且努力使教材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突出特色。
3.2 教材进行了整合 AutoCAD制图相关对应的制图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图、建筑制图、电气工程制图等,为此在编写之时将机械制图、建筑制图及电路图中的一些典型例题作为CAD制图的绘制实例,既有效的将CAD软件与对应的制图相结合,又将相关的工程制图通过CAD融合到了一起,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且与实训进行了有效结合,加大了实训力度,突出了高职教材的创新特色。
3.3 教材基于企业相关人员的编写 《AutoCAD2008工程制图与实训》编写目标就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并且为了使教材在编写上能够体现最新的职业动态且具有前瞻性,实现学生走向社会后使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无缝对接,我们在教材编写中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对本行业发展有充分了解的资深企业人员参与编写,使我们的高职教材紧跟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的最新技术。
3.4 教材的课程内容与职业证书相结合 当前在职业教育中要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将国家职业资格的技能要求融入到职业教育的教材中,使学校教育真正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在编写《AutoCAD2008工程制图与实训》教材的内容上与我国的制图员职业资格认证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学生在毕业前顺利地通过中、初级制图员资格认证。
4 编写AutoCAD教材的思考
教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各个学科问题,又涉及教育心理领域;既有理论探索问题,又有实践问题;既包括教材的自身建设问题,又牵扯整体学科建设问题;既有教材的研制问题,又有教材的出版发行问题,为次编者认为在高职教材编写过程中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1 在编写层次上,要针对高职学生层次,以育人为主题,面对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结合职业要求,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与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鉴定标准衔接。在编写教材的内容和体系上要有所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编写纸质教材,还要有附带网络课件、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案、试题库等基于互联教学网站等教学资源,以方便教学。
4.2 编写教材需要支持,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对教师编写教材应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承认编写教材的工作量;并且从教材立项、调研、组织人员编写、开编审研讨会到出版、发行都需要一定的支持。
4.3 要发挥出版单位的优势,出版单位应积极配合学校、教师开展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广泛从优选择作者,利用好行业专家资源,积极优化作者队伍;主动为作者搜集信息资料、出主意、想办法,组织作者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监控教材编写、出版的质量,自觉抵制出版短期行为。
参考文献
[1]余祖文,谭维奇,张鹏顺.关于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
[2]杨延.学分制、弹性学制下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3,(353).
篇3
关键词:教学改革 项目教学法 测绘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48-01
近几年来,在国家教育质量评估活动的开展和推动下,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均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测绘实训为例,就项目教学法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
1 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不按照传统的模式,教师不再一味的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手把手的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而是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发掘出学习乐趣,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达到了自我评价还锻炼了相应的技能。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真正做到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
2 项目教学法在测绘实训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中项目的选择既要具有实际的意义,又要具备一定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们选择了在《机械制图》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的识读和绘制方法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系统的讲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对学生做全面的技能训练,即零部件的测绘,它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
2.1 项目任务
(1)测绘实训题目: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测绘。(2)测绘实训目的:①熟练掌握零部件测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②提高画零部件草图、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技能;③熟悉零件图上尺寸标注、形位公差标注的方法;④正确使用参考资料、手册、标准及规范等;⑤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3)测试实训任务。零部件草图5张:轴一张、齿轮轴一张、大齿轮一张、上下箱体各一张;正式图纸3张:装配图A1号一张、齿轮轴A4一张、大齿轮A4号一张。(4)测绘实训要求:①明确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特点;②弄清楚组成零件的数目、名称和种类;③明确各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配合类型、连接方式等;④确定清晰的表达方案,注意主视图的选择;⑤图面要求整洁、清晰,同类图线的线宽保持一致且光滑。
2.2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及分析
2.2.1 了解测绘对象
对减速器进行全面观察,将减速器上箱打开,了解减速器内部结构,确定各零件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和装配关系,同时确定出哪些是标准件、哪些是普通零件。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可简单讲述减速器的工作原理,便于学生了解各零部件的功能。
2.2.2 拆卸减速器
学生分成项目小组,各小组分工协作拆卸减速器。首先确定拆卸顺序,然后按顺序将零件逐个拆下,并对各零部件进行编号(过盈配合的零件可以不拆)。在拆卸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减速器的结构特点,以及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和相互位置关系等。
2.2.3 画零件草图
徒手绘制零件草图。每个零件只需一个简明标题栏,写明该零件的名称、材料、比例和数量。在此过程中,各项目小组成员需分工协作,且自行学习相关知识,最后由小组长向教师展示工作内容和草图,可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可采取答辩的方式批阅草图,这样可使学生直接得到指正而印象深刻,如出现与理论内容相关的知识,教师只引导学生看相关内容,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完成自己的图纸。
2.2.4 绘制正式零件图及装配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草图的修改后,学生即可绘制正式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并进行尺寸、公差配合等标注。各项目小组之间可进行交流与讨论;教师巡视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或纠正图纸上出现的错误内容。
2.2.5 项目评价
各项目小组可以选择一套完整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在教室进行展示,让教师和其他项目小组的同学做出评价。评价项目有:零件表达方案的优劣,尺寸标注是否正确、完整、清晰、合理,技术要求是否符合零件工艺性能,分析装配图能否较好地反映部件装配关系、工作原理和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等。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检查图纸,一起分析问题。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团队及自己的工作过程和结果。先由学生讲解图纸的各项内容,总结测绘实训的意义,找到自己在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问题。教师检查评分,并指出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评估中得到提高。
3 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总结
3.1 学生方面
在《机械制图》测绘实训的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了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会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认真细致的态度去完成尺寸测量、查阅资料、绘制图样等项目工作,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实现在团队中的自我价值。由于是团队学习,独立作业,除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绘制图样的综合表达能力以外,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和沟通技巧、表达能力。在项目学习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新情况,需要学生发挥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去解决,因此项目教学法能较好地培养现代企业所要求的多种关键能力。
3.2 教师方面
项目教学法的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提高技能,因此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发挥其引导、指导的作用时要把握好一个度。如果学生有问题,教师应该给予启发性、提示性的指导,这样学生不但对提出的问题印象深刻,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体力也得到了锻炼。同时,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以最先进的知识智能装备自己,把握教学改革的动向,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改革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得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锻炼了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杨卫辉,谭梅.高职机电专业项目实践教学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92-95.
[2] 刘宇静.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3):110-112.
篇4
[关键词] 先进教学模式 机械制图 教学质量
《机械制图》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生入校后涉足工程领域的第一门课,人们将其称为未来技术人员的启蒙课,也被誉为“工程界的语言”。它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工作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经过本教研室全体成员几年的努力,分析并总结多年来教学过程中碰到问题,我们将AutoCAD、UG、PRO/E等CAD/CAM/CAE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努力提高其绘图技能和计算机绘图速度与质量。改变了黑板和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以培养学生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为主线,制订实训项目,实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2、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读图实训和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减速器测绘综合实训项目,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
3、将教室、实训室融为一体,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程的特点是即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在讲授投影理论部分,更多地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讲授机械图部分时,在课件中,更多利用立体模型、三维动画和三维CAD软件进行演示,以增加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技能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探究机械制图课的教学规律和特点,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与讨论相结合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具体内容的讲述过程中,注重空间分析、投影规律、表达特点和方法步骤的归纳总结,使学生分析问题有思路、解题作图有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引导式教学法:制图课程的绪论通过拆装减速器在制图实训室进行,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设备的构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练结合教学法:在学习投影作图基础部分中,教师理论讲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且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学生动手进行绘图及读图练习,使学生掌握正投影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地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读图、画图能力。
3、讨论、启发式教学法:在学习机件的表达方法时,通过课堂上大家讨论,方案分析比较,确定最佳表达方案,正确、完整、清晰、简洁地表达机件。
4、任务教学法:在读图实训中,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机械产品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5、项目教学法:减速器测绘实训项目中,教师布置实训项目,学生制订计划,通过测绘,确定表达方案,完成整套图纸的绘制,实现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机械制图是比较适合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采用的是模型和挂图的方式,来解决直观问题。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可以在课件中建立立体模型以帮助学生想象空间形体,也可以采用三维CAD软件进行现场解析机器或部件的装配、拆卸过程的教学手段。
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过程中老师通过挂图教学,是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读组合体视图,要求学生充分掌握线面的投影特性和基本体的投影特性,有时还要利用捏橡皮泥的方法或利用白萝卜切割制作实物,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对于复杂形体这样就很难了,而教师借助AutoCAD进行建模,不管形体有多复杂,都能方便迅速地制作出三维形体,制作后的形体能清晰表达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各个面、线的实际形状以及各部分的投影关系,还能对局部或整体进行自由缩放,从而使学生看清重点部分或局部细小结构的形状;还可以将形体自由旋转,观察形体在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上的连接关系,用三视图的知识分析形体,然后画出三视图。并将三视图与立体图对比,三视图想象立体图,立体图想象三视图,如此反复,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因为AutoCAD可将二维图形通过“建模”命令生成三维造型,这对刚接触机械制图的学员来讲可增加他们的立体想象能力。在设计过程发现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可以通过“实体编辑”命令对设计的零件进行修改,可以一直修改到符合设计要求。设计完成可以将三维立体图自动生成三视图并进行尺寸标注。学生还可以利用AutoCAD中图块的功能,把多个三维实体块装配在一起形成装配体,并对装配体进行模拟装配。学生一方面能通过零件模型看到每一个装配体的真实形状,另一方面,通过装配体能看明白各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动力传动路径,从而分析出各个零件在装配体中的作用等。通过在多媒体教室的演示教学,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空间物体的认识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进行零、部件模型的测绘,提高学生想象与动手同步进行的综合能力。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形象,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为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在制图研究室教师们的引导下,成立了制图协会,该协会完全以学生自我管理,从高年级的学生中,精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并进行强化训练后,组成一支优秀的辅导团队,在课后,帮助新学生更好的学习机械制图和AutoCAD,新学生想不出来图形,通过AutoCAD、UG、PRO/E等CAD/CAM/CAE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画出立体模型。同时高年级的学生也得到了更大的收获,而且制图协会每学期自发组织机械制图大赛和AutoCAD大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的特点,我们分两个学期来完成课程任务,采用的考核方式是:第一学期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再结合成为总成绩;第二学期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50%,计算机绘图占总成绩30%,再结合成为总成绩。
最后通过不断地开发、完善多媒体课件,保证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增大教学信息量,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篇5
关键词 :高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实施;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68-03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高职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在企业的施工、监理和预算岗位就业,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图能力和基本制图能力。这就要求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中,必须以“理论够用,实践为主”为指导思想,重点培养学生的识读施工图能力,缩短课堂与现场的距离,从而缩短学生在企业中的适应时间,实现“零距离”上岗。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由课堂教学、工地参观和期末课程设计三部分组成。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给水排水各系统的分类、组成、布置、敷设及水力计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80%以上。在课堂教学期间,任课教师会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学生到2~3个工地参观,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学期末安排1~2周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环节,可强化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并掌握基本的水施图设计与识图能力。在高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理论课时占比大,实践课时不足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随行业的发展,其内容越来越丰富。目前,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实行的是“2.5+0.5”或“2+1”学制,最后一学期(或学年)在企业顶岗实习。这就导致了专业总课时大幅压缩,本课程自然也受到影响。而在这些课时中,理论课时占的比例又很大,以一学期20周记,扣除最后2周安排考试,1~2周安排课程设计,1周工地参观,剩余的15周全部用来进行理论授课。学时有限,理论课时又占大部分,使得学生在识图与制图这个环节花的时间不够,到课程结束,学生对图纸的识读能力还是很差。
实践指导不足 多数学校在课程分配上都是实行一门课程由一名教师负责,从理论授课到课程设计都由同一名教师完成。但是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性环节中,由于学生在独立进行设计实践时碰到的问题复杂多样,任课教师难以一一进行指导,辅导时间有限,效果不理想。
课程设计效果不佳 由于在前期的教学中以理论为主,学生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图纸和设计操作程序认知不足,在期末的课程设计中,容易出现学生一开始不知如何入手、空耗时间的问题。加上学生缺乏工程经验,在管网布置中需要不断进行修改与调整,花费大量时间。到课程设计时间快结束时才真正进入设计状态,部分学生进度慢,积极性不足,最终为提交成果,往往抄袭别人的作品。
制图基础薄弱,识图能力差 随着CAD辅助设计软件的普及,多数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都开设了CAD课。一般采取先制图后CAD的形式开设课程,第一学期开制图课,第二学期开CAD课,由同一个教师授课。由于教学条件改善,多数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部分负责制图授课的教师依赖电教设备,只通过PPT演示和CAD进行制图教学,学生完成作业和最后的实训都采用CAD制图完成,忽略了手工绘图环节。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夯实基础制图能力 强化制图环节的教学,将制图课与CAD课剥离出来,明确制图的任务,在制图教学环节上,要求任课教师在学生手工绘图环节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制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而在CAD教学环节上,除了讲授CAD软件应用知识外,可通过期末停课实训周,要求学生用CAD抄画给排水轴测图,在培养CAD绘图能力的同时,为后续“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保证理论教学,强化识图能力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可分配5课时/周,考虑到高职学生也需要理论基础,可安排2学时进行理论讲授,上课地点在多媒体教室;安排3学时讲授识图与制图(设计),在机房或实训室上课,主要进行识图与设计训练。理论讲授以传统方式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图片、仿真演示和视频。在学期第一周,带学生到工地参观水电、消防系统,以增强学生对建筑给水排水涉及项目的认识。理论教学中应突破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现场直观教学。在理论知识点的教学中,可采用“项目教学”、“可视化教学”等职业教育常用教学方法。理论环节的授课一般是分系统进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一般分为给水系统、消防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和热水系统,教学中可把各系统作为大的项目,在大项目里进行小项目的分配。识图与制图(设计)教学配合理论教学进行,在学期开始前教师应选择一套内容齐全、识图难度适中的水施图,最好为当地在建或已建的多层建筑,作为理论授课和识图环节的必要材料。进行识图训练时,教师应布置系列识图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识读图纸,在课堂完成部分任务。教师可就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或督促学生学习,以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的身份完成教学。
通过设计练习,加深学生对图纸的理解 通过识图训练,学生对建筑给水排水系统有了一定的认知,掌握了基本的系统要素,就可以进入设计练习。设计练习分系统进行,在各系统教学中分阶段实施。如给水系统的设计,可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将给水系统分阶段以小项目的方式组织完成。在具体实施中,给水系统可按周完成以下项目:(1)给水方式的选择;(2)建筑平面管道布置及系统图初步绘制;(3)卫生间布置与大样图绘制;(4)设计说明、图例、材料设备表编制。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把3学时的机房上机时间进行细化分配,如前20~30分钟可进行小项目或小细节的讲授,在中期或课程临近结束时就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出错误,纠正错误,总结知识点。
课程设计项目分解,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作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课程设计可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识图与设计能力。要完成一个完整的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停课1周或2周进行课程设计,时间往往不够。可以在开学初就把课程设计的任务布置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必需的资料和指导书。在学期课程教学中,将课程设计任务进行分解(如表1所示)。如在进行给水方式授课时,学生可以结合课题,选择一个合理的给水方式,并及时与教师沟通,最终确定方案。到期末进行课程设计时,学生需要做的是把各系统的内容进行整合,只需对方案进一步完善,将系统和大样图进行修改和细化,并对各系统的设计说明和设备材料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水施图。把大项目分解为小项目,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完成,可以降低课程设计的难度,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在课程设计完成后,可以增加一个简单的答辩环节,让学生展示设计成果,说明各自的设计思路,在使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有必须独立完成任务的压力。同时,在准备答辩的时候,也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并加深对图纸的理解。
强化课程设计管理,完善监控评估体系 课程设计能培养综合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调研能力。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正确使用图集、规范,正确选择设计方案,合理布置管线,正确进行水力计算并将结果表现在图纸上,图纸表达应清楚准确。教师必须在课程设计中加强指导,实行过程管理,在各项目实施中及时把关,针对各部分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化大问题为小问题。针对如表1所示的任务分解,要求学生针对各个小任务分别提交成果,经教师审阅后,给出本阶段成绩,然后进行下一任务。在课程设计阶段,必须把各项任务在短时间内(1~2周)完成,这对学生的能力强化效果明显。课程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如表2所示。
进行施工图识图与会审实训 在学生离校前一学期,可安排2~3周时间进行施工图识图与会审。学生以代入施工员角色的方式,对图纸进行识读,并在最后一天进行施工图会审模拟,通过这个环节的练习,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熟悉建筑工程在施工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从而获得一定的职业体验。识图与会审实训可采取团队教学的方式实施。组织具备建筑、给水排水、暖通、电气、燃气等教学能力的教师分别指导各自领域的内容,根据专业侧重点的不同分配识图时间,如对于给水排水专业的学生,注重水电施工图的识读,可分配1~2周进行水电图的识读。其他专业图纸则主要通过各专业教师讲解要点、学生识读并提问来完成。最后,要求学生总结识图过程中的问题和图纸的错误,在模拟会审环节以施工方的角色提问,教师以设计方的角色解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
加入地区性给排水协会,获取行业信息 教材的部分内容一般会滞后于行业技术的发展,本学科不断有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更新,而教材无法及时吸纳新信息。任课教师可以加入给排水协会,借此参加专业年会、交易会或专业研讨会、专家讲座等活动,从而学习行业的一些新理念和前沿的科技信息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教学中更能言之有物,使学生对行业发展有所了解,提高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加强企业实践,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 学校可安排半年到一年时间让教师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岗位实践。教师在企业的角色定位应为企业员工,接受企业的工作安排,进行设计、预算或施工管理。这样可以让教师在工程实践中获得成长,并结合工程实践和教学内容对授课方式、手段及课程重点进行思考、整理。通过下企业实践,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群祥.德国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模式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2(15):54-55.
[2]李科.德国双元制教育对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教学改革的借鉴[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3):141-142.
[3]陈鲲,陈李洪.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1(6):225-227.
[4]陈锋.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协论坛,2012(4下):165-167.
[5]张林军,王宏.《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86-88.
篇6
一、数控加工技能的构成要素与关联性分析
数控加工是通过加工程序对数控机床的自动化控制,实现机床对工件的自动化加工制造。数控加工技能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加工程序的编程能力和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加工程序的编程能力是指把自动化过程写成程序的能力,是思维能力;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是指人对机床进行控制的客观行为,是行动能力。加工程序的编程能力和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是组成数控加工技能的两个重要因素,两种能力属性截然不同,但两者关联紧密。加工程序的编程能力是基于意识形态的思维能力,与人认知理解知识的维度和深度有关;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是基于客观实际的行动能力,与人的情感、态度、责任心等状态有关。一方面,人的行为是生理机能的客观表象,意识形态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支配性;另一方面,人的行为感知是思维的信息源,对意识的形成与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在常规教学中,教师会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通过实训教学固化学生的职业行为,形成相关职业技能。常规教学模式把数控加工技能二要素分隔开实施教学,使实训课程教学局限在行为能力的单一要素上,导致教学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数控加工技能关联的主要要素有哪些?笔者从数控加工概念入手,对数控加工技能要素进行了细化分析。从数控加工概念来看,主要关联要素指向加工程序、数控机床、工件加工要求。从数控加工过程来看,首先关联的是对工件加工信息的认知和确定加工方案,其次关联到加工程序编写,最后关联到数控机床操作,实现工件自动化加工制造。工件加工信息的认知和加工方案是对数控加工知识的运用,前者是对制图知识的运用,后者是对工艺知识的运用。制图知识是系统性的科学知识,《机械制图》是制图知识的学科课程,应在课堂教学中预先完成学习;工艺知识大多是经验的科学总结,《机械制造工艺》是学习各种工件的工艺经验与理论。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项目化,即是把工艺知识融合到数控技能训练中,形成项目化实训课程。
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项目化平台分析
笔者认为,通过理解理论课程的要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数控加工实训课程要素。理论教学是传统教学活动,教材是理论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室是理论教学活动的主体环境。那么,我们如何理解数控加工实训项目课程?笔者建议,从实训项目课程内容载体和环境载体入手。数控加工实训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从内容属性分析、归类数控加工实训内容,可将内容分为操作和认知两类。从数控加工实训分析内容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深入理解知识后,又促进和提高学生操作熟练水平。数据加工实训课程项目化的目标是将关联的两种内容融合到一个项目中,学生通过实训课程项目,有效形成数控加工能力。数控加工实训内容的不同属性和关联性告诉我们,实训课程项目内容载体在形式上与教材一样,但其本质不同。传统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而实训项目课程“教材”是任务的载体。而项目课程的任务可能是关于操作的表述,也可能是关于认知知识的阐述,内容间不具有系统性。这种任务的文本称为工作页,是数控加工实训课程项目化的内容平台。
篇7
【关键词】中职建筑;理论课;实训课
一、如何上好理论课。
理论课相对于实训课来说有些枯燥,但理论知识是对专业知识的高度概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如果缺少上理论课的环节,直接上实训课,就会缺乏基础知识,知识就会不系统,同时还会出现仪器操作不当而损坏仪器或安全事故。要上好理论课,首先要求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必须要有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学生。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它是一种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段进行授课的教学形式,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媒体有机地结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是通用的、比较常见的,授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比较贴近学生,学生也可动手演示,能够激发学生更多的感官。
3、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4、启发法 。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这种教学方法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举一反三。
5)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展现学生的知识运用情况,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同学们掌握重难点知识。
二、如何上好实训课。
实训课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实训课的优势是学生亲自参与、气氛活跃、锻炼动手能力、加强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技能等等。但是对于教师来说,上实训课并不是那么轻松,因为我们要思考很多问题。
1、实训准备。物质上:每一次实训课前,实训老师应列出实训材料清单,包括仪器和工具等,按清单准备好各种材料,做到有条不紊,为实训打下基础。思想上:要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熟练掌握各环节的要求。分组准备:分组时应做到合理搭配,使每一个小组实训时能够团结合作,做到动手能力强的能带好动手能力差的,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效果。
2、实训精讲及实施。实训时,根据专业的特点,首先必须对学生强调安全事项,以及在实训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操作程序即按照什么程序去做也就是第一步应该做什么,第二步应该做什么……。怎样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实训班的学生少,实训的场地又宽的话,那么所有学生可以同步进行,老师教一步,学生跟一步,或者老师先示范,然后学生全部一起做,在学生做的时候,老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那些跟不上的学生可以再单独辅导。如果实训班的学生多,实训的场地又窄的话,那么实训老师就可以先培训每一个小组的小组长,把小组长培训好了以后,各小组组长再回到各小组进行本组的培训,小组培训时实训老师要到各小组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小组培训完以后,所有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并要求每一个学生能独立地完成每次实训任务。
3、实训检查、总结。实训课中,实训老师可以抽查3-5人或按小组每小组抽查一人,抽查时注意高、中、低搭配,以便掌握各层次学生对本次实训课的掌握情况。并对本次实训掌握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提高实训效果。每次实训课结束前,实训老师要用5至10分钟的时间去总结本次实训课的情况,总结本次实训课同学们对本次实训内容掌握情况。
4、清理实训场地,巩固实训效果。每次实训课完后,实训老师要及时组织学生清理实训场地,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实训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填写《实训日志》,其内容包括:实训题目、任务要求、实训过程、实训总结等。填写《实训日志》时,应改变以往单纯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点评等方法,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己实训中的不足,也为指导教师改进实训教学提供了依据。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训课。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文化水平相对差,但动手能力较强。既然学生喜欢实训课,我觉得凡是能开设实操的内容都要尽量开设,作为教师,想法设法使学生成才是我们的职责,学生满意就是对我们教师工作的肯定。
1、认识建筑的基本构造。中职生刚接触建筑专业,直接灌输理论或要求学生动手是非常难的。上课之前可带学生参观学校的建筑物、实验室、实训场,或结合课程内容到工地进行见习,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也应购建各种建筑构造、结构构件实际模型,以便学生认识建筑的基本构造。
2、模型制作。建筑物是三维立体的,各种构件也是三维的,且有多种层次,结构构件或材料组成往往是被隐蔽的,在实际建筑成品是不能直接观察,学生在教学中接触的教学内容多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现,这大多是二维平面形式,不容易形成立体形像,空间想象能力难于得到煅炼,模型制作恰可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可把教学中的各种构件、系统要求学生画出图纸,制成立体模型。材料可用硬纸板、铁丝、线、软木条、薄胶合板,经济且利用剪刀、美工刀、钢尺、大头针容易制作。如建筑制图中的三维空间、基本形体、组合形体可用硬纸板制作,建筑结构中桁架用软木条制作,梁、板、柱用铁丝作钢筋、纸板作为模板,甚至整个结构体系也可制作模型。
3、开展AutoCAD与建筑制图组合教学。建筑制图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研究如何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研究在平面上解决空间组合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在建筑行业中,计算机绘图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早已取代了手工绘图,使用AutoCAD专业软件绘制建筑图形,可以提高绘图精度,缩短设计周期,还可以批量生产建筑图形,缩短出图周期。
篇8
您好!
首先我衷心地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查阅我的求职信。
我叫XXX,是XX学院高速铁道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我想应聘的职位是车辆检修,愿意为贵公司的兴盛繁荣尽微薄之力。
专业方面,我学的是高速铁道技术专业动车组方向。学习的理论课程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动车组构造、机车电力电子、C语言、计算机制图、动车组牵引与控制、动车组制动系统、动车组辅助设备、动车组电机与电器等专业课程。
这些知识让我对动车和车辆的了解更深刻、更专业。同时我也上了大量的实训课,如电子技能实训、传感检测技能实训、机械设计实训、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计算机制图实训、车辆结构认识等。通过实训我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自己的技术知识转化成技能。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我也注重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坚持着不放弃的理念,主动认真学习,在工作上能吃苦、负责任、办事有条理、仔细认真,在班集体中能团结同学为班集体争光。
个人与工作的寻找是一个双向认证的过程,贵公司车辆检修的职位需要的是一个对自己岗位认可,动手能力强,能吃苦耐劳,能对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办事细心、有条理的人员。同时在工作单位中能以全局为重,服从组织领导。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适合这个岗位。
求职信不是广告词,不是通行证。但我知道:一个青年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可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尊敬的领导,如果我能喜获您的赏识,我一定会尽职尽责地用实际行动向您证明:您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但您的未来,我愿奉献我毕生的心血和汗水!
我若能被贵公司录用,我会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学习新的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我也会与同事们相互团结,服从组织的领导,为贵公司和社会服务。
最后再次感谢您阅读完我的求职信!
此致
敬礼!
篇9
多年来,笔者在技工学校主要从事机械类专业的教学,长期担任普通车床与数控车床实训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和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在这门课程的技能训练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素质外,主要与这门课程的特点有关,该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实践性强
这门课与生产关系极为密切,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为主,相关理论在生产实践中有很大的灵活性与综合性。这对于缺少实践锻炼和系统理论知识不完备的技校学生来讲,学习起来难度确实很大。
2.理论性较强,新名词新概念多,内容繁杂
该课程要求学生初高中阶段的数学、物理、几何等基础知识扎实,又具备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如金属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加工工艺学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每一章节均涉及到大量的新内容、新概念和新名词,这也给初学者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3.操作中危险性大,安全系数低
普车技能训练对于从来未接触过机器操作,更没有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初学者来说,从心理到肢体的适应及过度,都存在很大差距。另外,由于车床结构的复杂性、外露零部件多、高速旋转零件多等因素,其危险性在所有切削加工工种中是最大的,安全系数是最低的。
4.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系统性强,结构严密,前后内容密切相关
学生要学好这门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要领,就必须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要经过刻苦勤奋、大胆细致、艰苦长期的动手训练。也只有这样才能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熟练操作技能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学部门及实训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教材、教学设施、教学手段的不断研究,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与合理应用,才能上好这门实操训练课。
二、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协调各课程进度
由于该课程涉及的专业基础课程比较多,所以编制教学课程时,在上普车实训课之前应优先安排学习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如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等课程。在实训课讲切削基本要素、刀具知识、工件的切削性能时,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材料学知识,明确被加工对象的性质,才能正确地选用刀具,合理地确定切削用量。否则,在具体的操作中,不能正确理解实训指导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可能会在上机操作中做出错误的判断与选择。又比如机械制图课,教学内容多,不可能在短期内上完;学生普遍的几何知识又欠缺,零件图的内容一般在课程的后半部分讲授,这样学生进入普车实训阶段时,轴、孔、盘、轮类零件图知识可能还没有讲授,致使他们看不懂基本的图样。而车削工艺却要求学生能按照图样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正确选用刀具并刃磨,合理确定切削用量,这说明两门课程的衔接出现了问题。所以机械制图课教师,可以考虑调整教材授课顺序;在讲解最基本的制图知识后,先讲解回转体类零件的画法与识图知识,为实训课学习打好基础。
《车工工艺学》与《车工技能训练》课互为依托与促进,前者是理论与基础,对操作有指导作用;后者是实践与运用,对理论有验证与补充作用。所以,在安排课程时,要求两门课同步进行。我们认为这样做还不够,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在教学中,工艺课与实操课最好由同一实训指导教师担任,二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协调好两者的进度,并使工艺课稍超前于实训课。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实训指导教师在讲授工艺课时,能将实训课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错误做法及时在课堂中反馈出来,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反过来,在上实训课时,将工艺课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实操训练中,既能有效指导学生实训,又有利于学生对工艺课的理解与运用。另外,同一实训指导教师也最容易自我协调两课程的进度,使两课相得益彰,起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使两者真正成为一体化的专业课程。
三、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树立文明生产意识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永恒的主题,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始终。麻痹大意及轻视安全是企业的大敌,技工学校学生进行的所有生产实习训练更是如此,尤其是在车工技能训练课中更加重要。在机械加工制造行业中,广泛流传着一句谚语:紧车工,慢钳工,轻轻松松做电工!一个“紧”字不仅是说车工劳动强度大,工作节奏快,更重要的是说明车工生产的危险性。我们知道,在所有的切削加工中,车削加工是最不安全的工种之一。车工的手、脑、身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之中,工件在高速旋转,刀具在不停运动,车床外露旋转运动的零件也多,车削加工中的伤亡事故概率也最高,这被企业生产实践和实训教学中大量血的教训所证实。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文明生产意识。
1.加强日常安全教育
因为不安全因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时刻在威胁着人身与机器安全。这就要求师生始终保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和意识,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每天在进入操作之前,教师都先要不厌其烦地讲解安全知识,讲解本次训练在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回顾上节课所发生的任何不安全现象及事故,切忌空谈一些安全口号,多讲解现实中的一些事故实例;在操作车床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时刻注意工件、刀具、车床相互位置的变化,是否进入加工危险区域范围内;在训练结束前,要认真总结本次实训中出现的大大小小的事故,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形成天天讲安全、堂堂讲安全、时时讲安全,把日常安全教育制度化、常规化。
2.突出几个特殊环节的安全教育
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车削实训教学中,有几个特殊训练环节事故概率较高,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1)学生刚进入普车实训的初期,尤其是进行铸件毛坯的粗加工时,学生因对车床结构还不熟悉,操作要领还没有完全掌握,加之毛坯的夹持表面不规则,最易出现撞刀或工件飞出事故。一旦有学生在该阶段出现事故,就会表现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造成恐惧心理,直接影响后续实训课乃至整个实训的训练效果。
(2)在车削孔、锥体类工件时,刀具最易越位而发生撞刀现象。如果退刀不及时或误操作,轻则损坏车刀,重则撞坏刀架,更严重则出现人身或车故。尤其在以手动小滑板法车圆锥体训练中,学生容易忘记回程中使小滑板回位,经常发生卡盘撞击滑板事故。
(3)在车削螺纹类工件时,若螺纹的导程大,又选用高速车削时(不少学生因好奇喜欢选用较高速度车削),要求操作者技术相当熟练。在加工中如果在螺纹收尾处不能及时迅速地退刀,难免出现撞刀或更为严重的事故。在以上几个特殊环节上,要求实训师生在具体操作中必须高度重视,防范事故的发生。
3.因人施教,进行差别化指导
从各技校机械专业学生组成结构来看,具有年龄小、个头低、农村学生多,而且每个班级女生所占比例在10%~15%左右的特点,这就给普车实训课安全操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尤其是多数女生及少数胆小的男生,从心理上对车床操作具有畏惧感,经常表现出不敢大胆上车床操作的情绪,就是勉强上去,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出现事故,因而造成心理的过度紧张或焦虑。当一旦发生小事故时,他们就惊慌失措,不是果断地压下安全按钮或采取停车等措施,而是手足无措大喊大叫,或者逃离操作平台,头脑迷蒙误操作,往往将一个小事故演变为一个大事故。这就要求实训指导老师要多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因人施教,进行差别化指导,除了多对他们手把手地传授操作技能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训练与指导,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镇静和有必胜的意志品质。
四、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在基本操作训练中,尽量采用现场课堂教学形式
认真做好组织教学、讲解、示范和讲评等教学环节,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突出实操重点,重视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的能力,并将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理与归纳,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2.严格规范化教学
学生在车间实训相当于工厂的学徒工,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任何工种都有操作要领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实训指导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动作进行示范,避免误导学生,以免他们将一些不良习惯与作风带入企业。规范化教学,不是要扼杀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因为任何操作规程都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并无数次被实践所验证的制度,不是随意能违背或改变的。对于学生在实训中的一些新奇想法,教师要给予正确的评价与引导。
3.在进行复合作业课题训练时,教学过程最好与企业合作
选择一些典型产品零件进行教学,以便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工艺流程、产品质量检测等程序,使他们真正得到实战演练,综合实操能力得到提高。在基本训练中,要求学生学会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正确的检测、分析、判断,熟练正确运用各种检测方法与手段,树立重视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及成本的观念和意识。
4.直观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无论是工艺课还是实训课,尽量采用实物教学方法,便于学生形象、直观、生动地接受知识。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充分运用教具、实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条件的话,可组织现场教学和参观工厂等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
篇10
1.教材内容基本以CAD软件操作为主,不适合室内设计专业的CAD教学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教材是针对室内设计专业编著的,但由于图纸过于老旧、制图没有统一标注、教学案例不符合目前的室内设计审美标准、图纸没有针对性和没有亮点、内容冗长等缺点,难以使学生快速利用CAD软件和室内设计制图标准、室内设计专业知识绘制图纸。
2.学生制图速度较慢,课程量不够
一些学生时间观念比较差、做事拖拉、不喜欢动脑分析和总结制图技巧,导致制图速度缓慢。教师上课时可以采用CAD快捷键制图,两手同时进行制图操作,鼓励学生针对同一图形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图,总结出既快又好的制图方法。除此以外,CAD室内设计制图课程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实践练习,而高职院校一个学期的课程量不能深入地对室内施工工艺和基本表现原则进行全面剖析,造成学生对CAD室内设计制图认识不够,对课程教学认识不充分。因此,教师需要增加实训课程巩固和提高学生利用CAD软件的室内设计制图水平。
3.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高职教育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毕业之后能马上胜任自己的岗位要求。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在短暂的课程时间中是难以实现的,再生动的讲述也只停留在表面上,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到企业、工地、材料市场,多学习、多考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明白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目标、自己存在哪些不足,自主学习,以实践教学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增加施工工艺的实践教学,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
二、CAD制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1.根据专业需求,对教学内容安排进行改革
针对目前教材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结合专业自身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做到针对性讲解,省略与专业没有太大关系的部分,满足室内设计制图的需求即可。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同时缩短了CAD软件的学习时间,使室内设计制图与CAD制图充分融合,提高学生室内设计制图的规范性、专业性。同时,教师在教学案例上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际项目作为教学案例。
2.采用项目教学法,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CAD是一门软件操作课程,但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认为CAD是一门软件课,而是应将软件操作结合室内设计制图标准的规范进行绘图,使学习的趣味性由软件的操作性扩展到专业性。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现在所学的这门课程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公司的绘图部,了解CAD课程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案例上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际项目进行教学,即采用项目教学法展示施工现场照片,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参观施工工地,这样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3.组织学生参加建筑专业高级绘图员考试
室内设计专业学生需要参加高级绘图员考试,学生考证是否合格将直接影响到能否顺利毕业。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关题目的指导,并布置每周任务,学生需要按时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任务目标明确,可以提高学生的绘图速度,使他们了解建筑专业的相关制图标准。
4.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