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06:2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组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组实训总结

篇1

那么,如何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呢?搞好会计实训无疑是提高操作技能的“关键”。在多年的会计教学实践中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逐渐出会计实训教学的“五步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五步法”就是指:第一步,再现相关知识;第二步,布置实训任务;第三步,实训操作训练;第四步,分析评估;第五步,总结体会。

1 再现相关知识

就是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每次实训之前,引导学生复习本次实训相关的知识,为实训做好准备。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会计工作场景,拟合会计工作流程,利用提前制作好的会计工作的录像或者动画,生动形象的再现会计工作的实际内容,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差旅费用报销”的实训,先组织学生观看费用报销业务的视频。首先,分清剧中角色,哪个是业务员,哪个是出纳员,谁是财务科长,谁是厂长?他们各自的职位和分工以及在报销这个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责任。然后,总结在此活动中涉及到的财务知识以及涉及到的相关凭证,如住宿发票、车票、差旅费报销单等,然后带学生以不同的身份进入角色,从而引出要布置给学生的任务。。

2 布置实训任务。演练结束后,开始布置实训任务。必要时教师亲自进行示范,同时加上简明、准确的讲解

包括:(1)学生的分组及分工;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水平划分成若干小组(2)发放必需的用品,如各式凭证、单据等。(3)操作步骤和规范,要求学生一次性完成,把凭证不要当作是模拟的资料,而是要当作真实的会计资料来做,不给犯错误的机会;(4)操作完成时间,对学生的操作时间要作出明确的要求,否则学生会磨蹭浪费时间,降低课堂效率,把时间也纳入考核范围;(5)成绩评定方法,每一次内容都要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标准,让学生明确的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能含糊其词。

3 实训操作训练

实训操作训练是整个实训的中心环节。实训的操作过程是练习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由“知”到“会”的过程。老师在实训中融入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这些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所以老师在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巡回指导主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纠正错误的操作,尽可能地使学生顺利完成实训。重点讲解就是针对实训中出现的共同问题,老师给予重点的提示和说明。本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动态信息,作好记录,为今后的技能教学做好准备,并且注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意发现人才,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具体做法:在会计实训教学环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实行小组负责制,每个小组都会选出一个组长,小组成员对小组长负责,小组长直接对老师负责。经过分组,可以大大减轻了实训老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训效果,如果不分组,老师要回答每个学生碰到的问题,这样,一堂课下来,实训老师通常被搞得筋疲力尽。分组以后,我们只需要对小组长解释,有不懂的直接由小组长解释给各个组员,而且,有时候学生对学生的讲解,有时候更能容易沟通,小组内部还会有分工,每个人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会承担不同的角色,把会计流程学习到位,

4 分析评估

分析评估包括两个阶段:教师的分析评估和学生自己的分析评估。教师的分析评估是根据实训操作的规范标准,把操作要点进行分解并量化积分并制作评分表,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成绩评定,划出等级,如优、良、中等;同时针对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划分问题的性质;共同针对实训中出现的问题,是内容错误还是技巧问题等等。教师评估完成后,选择不同问题的范本交给学生自己评估。每个小组评估不同的范本。由学生根据实训的规范对范本进行分析评估,并记录出现的问题。这样使学生对实训的规范、操作要领和知识的重点、难点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和掌握。让学生互相检查所做的实训成果,在互相检查中,发现自已和别人的不足,从而引起大家的注意,避免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错误。我们会评出最优秀的一组,评选的结果由各组长和老师共同决定。这样不仅能团结每组的协作能力,也让他们能够真正的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提高他们团队能力,也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和情感交流。

5 总结体会

总结同样是一个重要环节,我的总结经常这样进行:首先,将上一步各小组分析评估的结果予以汇总,针对实训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并予以纠正。同时对优秀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点评,以达到表扬优秀激励落后的目的。最后,由每个同学写出实训总结体会,要细致写好操作体会,分析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指导教师的建议等等。

总之, 教无定法,我们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仔细观察,积极积累,及时总结,根据实训内容的特点,实训的要求等因素,采用最合适的实训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篇2

关键词:建构主义 物流实训 实训课程结构

0 引言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斯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在物流实训中创设情景可以使实训的内容贴近实际,学生作为任务主体中有代入感,具有主人翁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训中的同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可使学生共享彼此的认知,有利于认知的广泛迁移和深化提高,完成意义建构。下面笔者就物流教学实训活动,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物流专业实训模式”,从课前准备、课程展开、课后评价和课程考核四个方面,阐释物流实训活动的开展和组织过程。

1 课前准备

教师在开展物流实训教学活动前的课前准备不同与传统教学的备课,要求更加细致。教师要事先准备好相关物流实训资料,设计好实践操作步骤,考虑好各环节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别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作好各准备工作且完成课程设计后,才能顺利地开展物流实训教学,使物流实训教学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1.1 明确实训教师的地位 在开展物流实训活动前,教师应明确其在物流实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训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参与者、指导者。实训教师只有参与各个小组的实训活动,才能了解各小组的进展情况,了解他们的疑惑和难题,给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指导学生在实训中快速成长,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

1.2 设计教学情境 物流教学中各项目的实训环节中存在很多的角色,如业务员、供应商、入库管理员、出库管理员等,所以开展教学前需要设定好实训活动的背景,让学生基于这个背景来开展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使学生基于岗位角色考虑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如在仓储规划与设计模块中,设定的背景:无锡市新区某仓储企业需要建设一间流通型仓库,假定学生是仓库的管理者,让学生对仓库进行规划设计。

1.3 准备实验实习材料 物流实训环节中会用到很多的实验实习材料,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人数、分组情况、角色类别等情况确定需要准备的材料的类型和数量。

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有:①实验实习相关知识点。教师要把该项目模块的知识点汇总,进而形成该实训课程的校编教材。②实验实习相关案例、练习。实训教师要事先准备好教学用的案例和练习。如进出口通关教学中,教师要事先准备好各组需要使用的相关报关材料和报关单证等材料。③实验实习设备。物流实训各模块使用到的物流设备不尽相同,如仓储设施设备模块中需要各式仓储设施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库项目中需要自动化立体仓库。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前,要事先检查和调试相关物流实验设备,做好课前准备。④实验实习耗材。在物流实训某些项目中,需要一定量的实验实习耗材,以满足物流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使用。如仓储包装过程中要准备好纸箱、胶带、胶带切割器等实验实习材料。同时,要确定严格的实训耗材管理制度,物流实训课程开展前和开展后要及时清点相关耗材,登记记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耗材使用不足时应及时请购。

1.4 设计实训操作步骤。要将物流实训操作细分,分成一个一个步骤,步骤要清晰,描述要准确,易于规范学生的操作。且每个步骤的名称要简短,便于学生记忆。如商品入库操作步骤如下:①货物入库准备,②货物接运,③货物存储货位的确定④装卸搬运,⑤检查验收,⑥入库登记。

2 课程展开

实训教师做好了上课前的准备,要进入物流实训教学环节了。要上好物流实训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习,一个完整的物流实训课程应该由以下结构构成:

2.1 情景创设。可以设立教学背景,确定工作岗位,让学生基于这个背景、岗位来开展活动,也可以通过案例导入物流实训教学。

2.2 任务驱动。指导教师应该利用探讨性的问题如“我们来实训的目的是什么?”、“实训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等问题提问学生,提出任务。通过任务让学生了解一个模块要完成哪些任务,进而确定实训目标,由任务驱动学生完成实训操作。

2.3 知识点切入。按照实训课题,以知识点的形式讲授物流实训中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如:在仓库平面布置规划中,教授仓库平面布置的知识与方法。

知识点切入环节中主要使用到的教学方法是集中指导法。教师对全班或全组的学生,对将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教师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前瞻性,预期和解决实训中会发现的问题。同时在集中指导过程中,还要对以前的实训进行总结。

2.4 教师示范技能操作。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把理论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这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的示范操作要做到步骤讲授清晰,动作准确。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按要求重复操作一次。

2.5 学生分组及分配角色。根据学校现有的物流实训设备和仪器,组成实训小组,以4-8人为宜,并确定组长。组长负责小组的全局,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分组完成后,教师应以书面形式,下达任务,分配岗位。分配任务和岗位时,要做到分工到人、记录清楚,明确任务,便于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岗位。在任务安排中要做到因人而异,由组长组织组员自行分配岗位,按岗位分配实训任务,并分配实训所需的工具、仪器、设备、元器件、材料等。下发小组工作表和个人工作表,便于实训完成后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考核。必要时可对每位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时间上的要求。

2.6 情境模拟操作。学生在接到任务并分别进行操作练习后,即进入情景模拟操作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学生通过练习,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分配好了角色,各组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就位,进行实践操作。各组应演练多次。第一遍演练时,教师可以按步骤,一步一步完成的方式,控制学生操作节奏,找出失误操作,及时纠正。第一遍完成后,应再多演练几遍,巩固教学效果。

情境模拟操作环节中,物流实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个别指导法和巡视指导法。

个别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位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实训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要领,规范操作步骤。

巡视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各实训小组及学生的实训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检查学生的操作步骤和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性问题采取个别指导。

3 课后总结

物流实训课题结束后,教师指导应通过物流实训报告内容的填写,对各实训小组进行总结,肯定成绩,交流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供反馈信息,综合提炼感性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加深认识理解。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个体的独立性,课后总结要注意小组总结和个人总结相结合,分别形成小组评价表和个人评价表,便于形成学习信息的反馈和评价。

在进行信息反馈时要注意,提出批评前应有肯定,并让学生有机会答辩和说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越具体越好、越明确越好,宜细不宜粗。提出意见的处理重点要集中在可以改进的方面。

4 课程考核

物流实训不同与传统教学模式,即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有实践操作环节,且各项目之间相互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根据物流实训教学的特殊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4.1 根据各项目的完成情况,从小组和个人表现两个方面,分项目对学生进行考评,得出各项目的实训成绩,再按各项目占整个实训课程的比例计算出本学期的综合实训成绩。

4.2 期末应对各项目模块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即知识点,进行笔试,得出本学期的理论成绩。

4.3 教师应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出平时成绩。

4.4 总评应采取满分制,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按理论知识、综合实训、平时成绩三部分,30%、40%、30%的比例得出总评成绩。

4.5 考核应采用“理论技能双控制”。即实训操作考核达不到60分(按比例为30分),期末理论考试卷面成绩达不到60分(按比例为18分)者,无论总评成绩是否达到60分,均视为该课程考核不及格。

以上仅为笔者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些许经验,物流实训的课程结构及其教学方法还可以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推广应用。总之,实训教学中,教师应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有效地利用实训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实训教学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向东.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及考核评估实务手册[M] .石家庄:河北音像出版社.2004.

[2]陆丽霞.电工实训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方法[J].职业.2006.

篇3

关键词:企业深度参与;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

随着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测量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对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但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课内实训和综合实训普遍存在实训内容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智能建造背景下测量新仪器、新技术涉及较少、实训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企业需求,无法达到基层一线技术骨干的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技能,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筑企业深度参与,通过校企合作成立的生产教学公司,开展了课程内容对接工作内容、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研究,经过实践取得了实效。

一、基于“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建工专业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施“夯实专业基础、岗位分流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的“三段递进式”教学组织方式。对标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胜任力,构建能力递进的“三阶段、四模块”测量课程群。第一阶段(2、3学期)通过模块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模块二建筑工程智能测量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基础测量能力,夯实测量基础。第二阶段(4、5学期)针对分流后的施工测量岗位,通过模块三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培养学生高阶测量能力。第三阶段(6学期)企业实践培养,通过模块四测量岗企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测量岗位综合能力。针对第二阶段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全面提升学生测量能力的要求,综合设计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项目。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依据建筑工程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1],基于真实在建工程开展“教学施工一体化”教学实践;引入职业岗位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开展基于成果的校企“双导师”评价,以利于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系统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展技能强化训练

(一)基于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能力任职标准进行课程设计

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对标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职务工作标准,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职务能力要求,融合智能建造中的测量技术要求,开发测量岗位能力标准,编制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标准。坚持基于真实工程、理实一体的改革原则,整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取消内容陈旧、滞后于实际测量工作的需要知识,增加RTK测量技术、Cass软件应用、测量机器人应用等新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发实训项目

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针对某一个专业岗位,根据岗位职务、岗位职责要求,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建工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施工管理岗、施工测量岗等专业岗位,通过校企合作“三段递进式”系统化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专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针对施工测量岗位分流强化阶段人才培养要求,联合行业、企业测量技术人员、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过程的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形成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全过程、系统化测量实训项目,包括八个施工阶段,对应十个实训项目,以及三十一个与实岗能力对应的工作任务,详见表1。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基于施工过程的十个施工测量工序、三十一个工作任务,涵盖了施工全过程典型测量工作,使学生进行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系统性训练,充分体现出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要求,真正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

(三)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强化训练课程涉及建筑工程完整的测量工作任务,需联合多个不同施工阶段的在建项目,包括开工准备、基础施工、地下室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砌体工程施工等完整的施工过程,进行实训项目高效穿插,实现全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通过课前准备、现场组织实施、课后总结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课前准备阶段,校企教师共同编制实训任务书,收集工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据实训目标进行实训内容分解,包括如下实训任务: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制定、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及检核。二是实训资料收集。联系在建项目测量主管,收集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施工区高程控制点高程数据等资料。三是测量方案编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工程资料编制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方案及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测量主管作为企业指导教师与学院教师审查各小组测量方案,进行总结、点评,形成适合在建项目的测量方案。学生根据测量方案,为基于真实项目的现场实践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第二,实训现场组织实施。一是班前安全交底。表1 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实训项目设计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在建项目之前检查学生安全帽、劳保鞋及服装穿戴情况。进入施工现场前由安全主管进行班前安全教育,明确施工现场危险源,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二是实训任务实施。由企业测量主管、测量员和学院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业区域,分配实训任务。首先,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施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后视点,使用水准测量方法在建筑物三个角点测设±0.000标高,并做好标志。其次,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用钢尺沿结构外墙,由建筑物三个角点处±0.000标高线向上竖直量取设计高差,在施工层柱子钢筋上做出0.5米线标志。测量过程中钢尺下端配重,保证钢尺铅锤。用水准仪检核施工层的三个标高点,其误差应≤±3毫米。合格后以其平均标高作为该层的0.5米标高。若建筑高度超过一尺段(30米或50米),可每隔一个尺段的高度,精确测设新的起始标高线,作为继续向上传递高程的依据[4]。第三,课后总结评价。完成实训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次实训内容、工作流程、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制作汇报资料。并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汇报,企业指导教师和学院指导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并进行提问答辩及考核。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以真实工程为载体,开展“双导师”指导、“双场地”教学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校企双师全程参与,理实紧密结合,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测量综合能力。

(一)“双导师”指导与评价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联合项目测量主管、技术骨干与学院专业教师,组建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企业教师与学院教师全程参与密切配合,实训前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提前确定实训项目,及时提供现场实践作业面,审查学生测量方案;实训中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后的课程考核由企业导师和学院导师进行“双导师”评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权重各占50%。通过测量知识考核、核心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二)“双场地”教学

基于真实工程,开展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双场地”教学,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双场地优势。根据真实项目工程进度,灵活安排课程实施计划,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紧密而有效结合,使现场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实战演练场。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

(三)“双制度”管理

学院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学生在校内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进入企业施工现场,需明确企业规章制度,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四)行动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开展基于施工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充分体现课程实践性。每个实训任务设计工作要根据测量前期准备、测量方案编制、班前安全交底、测量任务实施、测量工作检查、工作总结评价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测量工作,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5]。

(五)强弱结合,团队协作

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为使每位学生测量技能得到全面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强化,教师应分析学情,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进行分组,形成强弱结合的合理搭配,以利于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选派小组组长,明确责任义务,强调合作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团队的积极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会分析、总结、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全过程、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学生通过系统化训练,对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有了全面认识,建立起系统化测量工作思维,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进入企业便能够独立承担一般建筑工程测量放线工作,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于桂阳,等.服务生猪产业链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实践——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五丰现代畜牧产业学院为例[J].湖南畜牧兽医,2022(1):40-43.

[2]魏静,林华.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162-163.

[3]翟翊,等.提高“现代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2):109-111.

[4]王丽,杨文军,葛科.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1):139-140.

篇4

本文在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上,根据中职“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课程特点总结出“展示—分析—实践—总结—拓展”五个教学环节,重点介绍了这五个教学环节实施步骤、注意事项等。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

0引言

项目教学注重“做中学、做中教”,符合现代中职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思维模式,是当前中职教育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对一些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帮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巩固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掌握电路图的分析、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几年来我们通过对项目教学在“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出“展示—分析—实践—总结—拓展”五个教学环节的“五步项目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我们以“555振动报警器的安装与调试”为例详细介绍项目教学法的在“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教学中的应用。

1实施步骤

“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教学中应用“五步项目教学法”可用表1进行简单的描述。

1.1创设情境展示实物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不但能使项目任务具体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动机。“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实物来创设情境,教师要亲自动手做好教学用的电子产品,切身体会产品制作过程的难点。要重点展示实物的功能和特点,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要明确实训项目的重点及实训的正确结果,使实训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在实物展示过程中要创设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参与回答,和学生进行互动,打破单调的教师展示教学格局,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本实训项目可以创设的问题有:报警声是怎样产生,怎样做到振动报警,还可让学生例举些其他的报警装置等。

1.2言简意赅分析原理

项目实物展示后,在任务的驱动下,进入分析问题阶段,主要是分析电路的原理。电路原理的分析要突出整体、抓住关键,可忽视细节部分的分析,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为后面的调试工作做好知识的铺垫。教师在讲解原理时要多提问、多引导、多启发,师生互动。555振动报警器的整体工作原理:555构成单稳态触发器,TQ9561形成报警电路,报警电路的工作与否受VT2的直接控制。当水银开关SW受振动接通后,555的3脚输出高电平,VT2导通,报警电路工作。报警时间的长短由R1和C1决定,也可直接按复位按钮使555的3脚输出低电平,VT2截止,报警电路停止工作。要引导学生分析VT1、VT2起什么作用,使学生清楚VT1、VT2不同作用,也为调试时为什么可短接VT2的C、E极做好铺垫。

1.3动手操作实践任务

分析原理后,就是动手操作环节。在实际的安装与调试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主要起引导、答疑、监督作用。实践操作一般包括元器件的清点与检测、安装、调试三块内容。学生常常会轻视元器件的清点与检测这一环节,领到器材后迫不急待地去安装,这既不利于学生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也极易为后续的安装调试埋下隐患。教师一定要使学生理解元器件的清点与检测的重要性,要告知学生若在安装过程中才发现元器件有缺少或损坏,要学生自己负责解决。教师要重视巡查,督促学生认真踏实做好清点与检测工作。在正式安装前,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该产品安装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少走弯路,做得顺做得畅,提高课堂效率。本项目主要要提醒学生:TQ9561安装时要用导线或电阻的多余引脚将1、3、5焊接加长引出;水银开关可先不安装,在调试过程中再安装;复位按钮不能直接装在电路板上,要用导线引出,并注意导线的长短。调试是实践操作中的重中之重更是难点,教师一定要在学生进行调试前集中讲解调试前要检查什么,调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出现故障要怎样排除这三方面的内容,避免学生无头绪的瞎搞,使学生在调试的过程中也有章可循。本项目调试主要方法:报警部分调试时,将VT2的C、E极间短路一下,若有正常的报警声发出,说明报警电路工作正常,若不正常,应重点检查TQ9561上的振荡电阻是否安装可靠;555单稳态电路调试时,调试时用短接水银开关两焊点的办法来模拟,当工作正常后,再焊上水银开关,具体水银开关位置怎样安装,要根据报警器实际安装方式确定,保证水银开关的状态平时应为断开,而有振动时开关能可靠接通。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多巡视,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适时指导,对典型的问题要及时向全体学生进行讲解。要重视课堂秩序的管理,不能管得过严,使整个课堂缺乏活力,也不能放任学生,造成课堂秩序失控,保证学生在轻松、有序的环境中完成项目任务。在学生分组实训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项目,发现有“请人做”、“搭便车”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引导。为更好地体现教学过程,方便后面的总结评价,教师应设计一些教学用表,如元器件的检测表,电压、波形测量记录表,调试评价表等。

1.4师生互动评价总结

总结评价是项目教学重要的环节,任务完成后一定要对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评价的重点要放在学生项目成果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上,将能力、素质、知识的考核评价融合于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之中。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关注学生项目完成的情况,还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不仅能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等,还可提高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等,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全面发展。教师总评一方面要对学生个体进行项目评价,帮助学生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路和行为,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内化;更要对学生实训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难点进行高度的梳理和概括,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1.5完成报告拓展任务

现在很多的中职生都觉得专业实训课后无作业很正常,学生觉得实训课就应没有书面作业;教师是觉得现在的中职生知识能力水平普遍较差完成不了实训总结报告。其实这些想法是不对的,只要教师设计好实训报告的规范样本,选择学生学过、做过、碰到过的报告内容,降低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实践证明学生能完成较高质量实训报告。一般的报告内容可主要包括简述电路工作原理、调试步骤、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测试记录、拓展任务等,不同的实训项目报告内容要略作调整。实训报告中测试记录的具体要求由教师确定,如“555振动报警器的安装与调试”的测试内容:电路不报警时555集成电路2、3、6脚的电压和VT2的B、C脚电压;电路报警时555集成电路2、3、6脚的电压和VT2的B、C脚电压,555集成电路3、6脚的电压波形等。拓展任务要求学生搜集一种555集成电路的其他应用电路或其他的报警器,并简要分析原理,促使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提高能力。最后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实训总结报告,点评完成情况,并选择几位拓展任务完成较好的学生在下次课堂中进行介绍,使实训报告真正起到总结经验、固化所学、拓展提升的作用。

2注意事项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理实一体,学做合一”,各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合理选择项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项目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能否有效开展,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中职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的项目要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和能力水平多考虑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工作紧密联系,与国家专业技能鉴定更好衔接的项目,突出项目的适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忌盲目追求“高大上”。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把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要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既能应用已知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2)要小组合作竞争。尽管中职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都是每个学生一个产品,但还是有分组的必要性。只是这种小组应当是学生互补搭配的组内互助小组、组间竞赛小组。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沟通合作、协调互助、待人接物的能力。小组间要营造一种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想学、愿学,使学生在良性循环中感悟竞争给自己带来的进步和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3)要成立兴趣小组。要成立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兴趣小组,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个专业技能交流与再学习的平台。通过对教学项目的实践,结合课余兴趣小组的自主学习与活动开展等,拓宽兴趣小组学生学习范围,提高技能水平,再通过这些学生带动班级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促进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3结束语“五步项目教学”因其“教、学、做合一”,体现了《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教学》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以培养“职业素质”为核心的专业课程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专业、职业能力全面提升。当然,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我们广大职教工作者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发挥项目教学法的最大作用,提高教学的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品德良好、技能过硬的中职生。

作者:钱东方 单位:绍兴市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M].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5

关键词 软件专业;实践教学;课外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3-0044-02

Software Professional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Contents and Methods Exploration//Pan Li

Abstra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oftware, but practice in the 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good or bad, thinking the softwar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mmer vacation time for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way,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s of several students training effect testing, greatly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he effect is good.

Key words softwar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Author’s address Nanya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Software College, Nanyang, Henan, China 473000

1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迅速的发展。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践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是关键。好多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改革和尝试,提出一些技能培养方案:突出面向市场、岗位需求,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这些方案在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有着许多条件的限制,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软件类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过程中出现极大的矛盾:一方面,软件企业需要的大量软件开发人才难以招到;另一方面,软件类毕业生抱怨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矛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模式难以与IT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步。尤其是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2 软件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软件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传统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匮乏、枯燥无味,学生难以掌握需要的职业技能;二是类似培训机构采用完全案例教学,结果证明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也不理想。

2.1 理论和实践脱节

实践和理论安排间隔过长导致知识的脱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内容和操作得不到及时的训练。

2.2 实践教学方式单一

实践教学采用传统的课堂实验方法,缺乏其他有效方法的结合,过于单一。

2.3 创新能力培养被忽略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整块时间和综合项目来实现,软件专业学生学习年限短,课时比较紧,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训练,没办法做到就业的“零适应时间”,缺乏创新能力。

2.4 教学中忽略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软件职业教育的关键内容,尤其是软件工程素质。由于各种原因,院校在教学中忽略或不重视软件工程等素质教育,导致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3 课外实训内容与方法

针对软件类专业综合动手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组织教师和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综合实训,对软件专业学生综合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进行培养。

3.1 课外实训目标

课外实训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文档书写等工程意识。具体对学生的要求是:参与软件开发整个流程,按照软件工程基本思想,进行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软件及数据库设计、编码实现及最终的软件测试,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撰写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主要阶段相关文档;掌握软件开发的每个阶段使用的主要工具,并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相关工具,了解代码审核方法;建立规范化编码的概念,学会书写注释,并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开发工具,理解软件构建方法和构建过程。

3.2 课外实训内容、方式和时间分配

课外实训的主要内容是以实际应用开发项目为背景,模拟软件公司的开发过程,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学生分饰不同的角色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编码、测试和实施,以及文档的书写。由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指导和评价学生的分析、沟通、演示的能力和代码及文档的质量。同时,教师对学生在职场中实际应变能力进行培养、强化,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

实训方式采用学生实现和教师指导结合,每次教师先点评具体任务,然后由学生实现,过程中教师不断指导、监督,每两天检查进度一次,所有分组必须按时按量完成任务,不能完成的小组取消下一个阶段实训资格,并且保证小组每个成员都会做,如果小组完成但小组中有人不会的,取消下一个阶段实训资格。

课外实训时间要相对集中,所以选择暑假进行,实训时间5周,下面是具体阶段和时间划分。

1)需求分析阶段(1周):串讲软件工程基本知识,对要实现的软件项目进行介绍,自由结合选定题目,划分小组;分小组进行项目需求调研及分析,了解详细的项目需求;串讲项目计划书和需求文档的书写;学生根据需求调研情况,列出项目计划书和需求分析文档;教师组织阶段评审,评出优、良、一般和差几个等级,适当奖励;学生根据教师点评和指导进一步修改项目计划书和需求分析文档。

2)设计阶段(1周):串讲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及数据库设计知识(1小时);学生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案例方式演示说明相关设计文档格式(1小时);学生参照设计文档格式及需求分析文档,形成初步的设计文档;补充数据库设计工具的使用,利用设计工具进行数据库设计(1小时);阶段评审,评出优、良、一般和差几个等级,适当奖励;学生在初步设计文档基础上,根据教师指导,进一步细化完善,形成最终设计文档。

3)编码和测试(2.5周):串讲编码和测试的基本知识(一些规范,1小时);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开发工具的知识;学生分模块进行编码,并进行单元测试;组装代码,进行系统测试,形成初步的软件;阶段评审,评出优、良、一般和差几个等级,适当奖励;根据评审结果和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代码,进行测试,形成最终的可运行软件。

4)项目实施及总结(0.5周):串讲项目实施相关知识和软件打包工具的使用(1小时);分小组实现程序打包封装,配置安装环境,形成安装程序;串讲软件使用说明书和总结的基本内容和格式说明(0.5小时);学生书写软件使用说明和项目总结;分小组对各个阶段的内容进行汇总;项目评比,评价出优、良、一般和差几个等级;学生根据点评最终完成软件的封装、部署、软件使用说明书和相应的总结等内容。

3.3 实训基本要求

为保证实训质量,对实训实行考勤、签到等制度,并组织及时沟通,及时组织小组会议。

1)对学生具体要求:严格考勤,实行签到制,每天上午3小时,下午3小时,有事履行请假手续,不能无故缺席;学生过来后先签到(每班一个签到本,由负责任的学生掌管),不能代签,一旦发现,严格处理;无故缺课3次以上取消实训资格,经常迟到、早退的学生取消资格。

2)及时交流沟通:遇到技术难题和不懂的问题及时和其他学生或教师沟通,并做好记录;每两天组织一次小组间的沟通交流。

3)小组会议制度(每两天至少一次或两次,视进度和工期而定):每个人报告上段时间完成哪些工作,遇到哪些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如何进行解决的,下一步准备怎么做;项目组长要详细记录,形成文档。

4)总结和成果分享:做完自己工作后,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经验体会跟小组其他成员沟通,以便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其他内容,实现资源共享。

5)进度检查:每两天至少检查一次,没按要求完成的小组责成其尽快完成,并推迟下一阶段的任务。

6)遵守相应的规范:方案设计、代码编写、测试、文档书写等遵循相应的规范。

3.4 验收考核

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实训题目的要求、实训计划及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等给出学生的实训成绩。实训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评定。具体评价标准综合考虑软件界面、结构、功能、操作是否方便、文档质量、格式、创新性、实训综合表现等方面。最终依据评价标准和实训的总体完成情况和最后的实训报告进行评分,优秀的小组给予物质奖励,在以后工作中项目推荐、工作推荐优先考虑这些学生。为切实避免有些人做有些人不做,在每次验收过程中要求每组每个学生都要进行陈述,或者随机指定陈述的学生,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现场实现。

4 结束语

在我国大力发展IT产业的新形势下,面对每年100多万软件人才的缺口,培养全新型的软件专业人才,提高、加强软件专业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和素质势在必行。课外实训形式不仅适用于软件相关专业,对其他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学生的变化,不断探索课外实训形式,才能提高实训的水平,达到专业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宪宁.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软件工程师,2009(10):58-60.

[2]范林.高职教学方法改革浅见[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9(3):59-61.

[3]叶文盛.浅谈实践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7(35).

[4]余勇.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7):277-278.

篇6

关键词:高职;实训教学;任务驱动;考核

“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显著特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在工作任务引领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团队协作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实训课程教学既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关注学生职业经验的积累,以及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等诸多非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精心设计任务

任务的设计,要做到与学生当下学习进度一致;要有层次性和连贯性,能让学生顺着任务主线把知识点连贯起来;任务的设计既要贴近工业应用,又要能在本校现有实训装置上实现。能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任务环境里学到知识;在完成任务之后,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条件与需求,可以由任务中的“可扩展点”做进一步的发挥与完善。

为了选取能用于化工单元过程实训教学并贴近化工企业生产实际的工作任务,我们与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以及本院专业教师组成课题团队,研讨分析本实训需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确定来自于企业的真实或经改良的工作任务引领整个实训教学。例如化工单元过程实训中的精馏操作,我们选取将15%的酒精水溶液提纯至93%为实训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了解装置的工艺和设备结构;设计各小组实训方案;熟练掌握精馏装置开停车操作;分析操作过程中不正常操作现象、原因,并进行及时处理;掌握精馏塔各个参数和产品质量控制。这个任务既体现实际生产过程,又适用于学校实训装置;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操作;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强教师的指导效能。

二、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学习,这很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任务驱动下的实训教学模式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让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使学生成为任务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都要求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去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作用为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学生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务对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兴趣,促进他们自主进行探索式学习。通过任务的完成,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成为他们更积极学习的动力。例如在传热模块的教学中,通过讨论各小组设计出解决任务的最佳操作方案,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对观点进行阐述,在全班范围内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倾听者、激发者、引导者和主持者,学生是主角,在激烈的讨论和思想碰撞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综合能力。

三、实训组织形式的创新

在实训前我们将全班学生分编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每个小组教师指派1名组长。然后教师分配给每个小组需完成的单元过程实训任务,对每个小组提出相同的要求。在一个好的团队里,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获得小组成员的认可,从而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积极、自主的良性循环。另外在团队分工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培养出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很好的团队组织能力。

四、过程考核内容及评价方式

(1)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包括阶段性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成果展示和完成的任务的综合情况。具体为对装置操作、事故处理、实训产品、表达能力等进行考核。另外针对现有实训考核方案中考核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的问题,可以增加工艺流程图的作图、操作方案的设计、数据曲线作图和解释、个人提问、人为扰动、事故处理等项目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职业素质,包括实习态度、遵守实训纪律、团队协作和遵守职业操作规范的情况。其中在对团队的协作进行考核时,可以对团队组织、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进行考核。另外针对化工操作中物料往往易燃易爆易腐蚀的职业特点,我们特别强调职业操作规范的遵守情况的考核,例如操作安全措施是否规范,废弃物是否随意乱丢,操作场所是否保持清洁、工具摆放是否到位等。

项目完成后的教师总结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任务驱动下的教学结果不仅仅是完成操作任务,还要有好的操作过程质量或者好的产品。如果教师将完成任务的结果看成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将评价只是看成教师打分,将评价内容固定在过程操作控制质量或学生表现上,则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这种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在过程考核实施的过程中,应该首先要让学生表达、分享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项目教学活动对他们的意义。教师最后的点评更是重要,教师应该对每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对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作出解答。任务完成后的综合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的结合。

五、教师的指导

实施的过程中,不是忽视教师指导作用,而是教师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或教师作用的降低,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任务实施前,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提醒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可能的突发故障。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好团队工作进展和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监控整个过程,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任务学习的每一个阶段中去,确保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军.“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型高技能教学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8):39-40.

[2] 方凯.浅谈任务驱动教学在电工电子实训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2):424-425.

[3] 王风茂,张婷,刘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2009,4(19):20-23.

篇7

鉴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其实训教学多半只能采取模拟方式,这就要求尽量提供仿真的环境。首先是要提供开展实训教学的硬环境,如专门实验室、测试场所等,这些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其次是要提供仿真的人力资源管理人际环境。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无论是招聘、绩效考核还是培训,都强调人际的互动,比之于其他实训,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有着更高的人际环境要求,而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单靠实训教师是无法提供这样的人际环境的,这是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其三,在教学组织中遇到的其他困难,比如工作分析、薪酬调查等必须深入到企业中去,就很难执行到位,其最终成果也不可避免地有想当然的成分。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指导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的指导思路是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岗位要求为依据,针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协调能力等进行实训演练。因此,在课程实训体系的构建上,应以职业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为目标,以创设仿真的人际环境为宗旨,综合考虑各模块的内在联系,精心选择实训模块。模块一:组建实训小组;模块二:新建小组培训。由任课教师模拟培训师进行新员工培训;模块三:制定小组绩效管理方案;模块四:组织结构设计;模块五:工作流程分析实训;模块六:工作分析实训,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作评价与薪酬设计;模块七:模拟招聘面试;模块八:职业生涯设计;模块九:小组绩效考核。实训课程将专业知识、课堂控制和成绩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设计

1.前期准备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调查分析,系统地制定实训教学大纲,编写实训操作指导书并制定合理的实训考核方案等。

2.实训分组

指导教师按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公司,以5~7人为宜,在磨合期内,教师可对每组成员进行微调。每组实力相对均衡,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员的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又要考虑他们的职务、性别、性格、兴趣等因素。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角色分工

各小组选出负责人,拟定公司名称,设计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在每个模块的实训演练中,每人都要按各自扮演的角色分别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如小组的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汇报员等。其中组长要求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意识;汇报员要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4.模拟情境

模拟情境的设计要最大限度地再现企业的真实环境:要有仿真的办公环境,如办公桌椅布局、企业标志的张贴、企业文化宣传栏等;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要把自己当成企业的员工,无论是在讨论、发言,还是书面报告时都要使用职业性的语言。

5.制度建设

教师事先设定好任务,小组成员依据实训指导书要求,了解工作任务和业务流程,并进入实际操作。教师要给各组制定统一的奖惩制度,规定各组做好过程记录,指导各组做好最终考核。教师可选2~3名学生作为助理,由教师和助理对实训各个环节实施考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有效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如此亦会大大减轻教师维护教学秩序的压力,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专业的指导上来。

6.软件支持

教学中尽量选购企业广泛使用的管理软件,充分、合理地利用模拟软件或沙盘技术来提高实训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的考评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态度。学生在实训过程或结果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老师应及时评价并加以肯定,因此对学生实训成绩的考评可采取过程性考评和总结性考评相结合的方法。

1.过程性考评

通过反映实训中表现效果的过程表或反映实训成果的质量表来评定,表格制定内容包括组织水平、学习态度、团队协作、创新、时间控制等,并赋予不同权重,过程性考评强调实训过程、强调实践技能的养成。

2.总结性考评

实训项目结束后,各小组要撰写实训报告并进行汇报,最后成绩以小组计,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当然,教师还将根据每组成员的分工和参与程度,如组织者、设计者、内容执笔者、上台讲解者、补充讲解者、资料收集者等,在各组综合得分的基础上进行分数调整,以区别不同成员的的贡献度。

3.教师要做好点评工作

一方面,学生希望自己的付出和表现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不足之处能得到教师悉心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也有助于学生的交流与思考。适当的点评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

五、结束语

篇8

    改革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主要用于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一般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开设,设置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开发实践项目,使学生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掌握就应用计算机进行实践开发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具有适应计算机行业需求的职业素养,提升就业能力。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关系到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已经逐渐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进行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方法改革,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不断完善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选择有效的、可行的实训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更好的发挥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的重要作用。

    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主要采用理论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课程主要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训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训练与实践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并不意味着不再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依据实训课程的性质、目的,项目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综合考虑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项目内容等方面,本文将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相互融合,提出了一种适合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基于情境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

    (一)什么是基于情境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上的先进教学方法,它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支持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自主权和中心地位。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即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基于情境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创设情境,布置实践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在情境和项目引导下进行小组协作实践来完成项目。基于情境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地位,教师是引导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篇9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超星学习通;计算机基础实训一

一、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学习是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混合,是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的混合,是真实的教室环境与虚拟的网络环境的混合,是师生之间线下交流与线上交流的混合。目前,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流。

二、超星学习通

超星学习通是国内一款基于神经系统原理打造的知识传播与管理分享平台。它利用超星20余年来积累的海量的图书、期刊、报纸、视频、原创等资源,集知识管理、课程学习、专题创作为一体,为读者提供一站式学习与工作环境。截至目前全国500多所职业院校引进超星移动教学平台,各高校利用该平台凭借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等先进技术手段和教育理念,在推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实现职业教育的生态化发展。

三、应用超星学习通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

笔者选用计算机基础实训这门公共课程作为应用超星学习通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院校定位为通识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个人的信息素养,该课程以学生实操为主,主要通过实训教学来完成,组织实训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应该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本课程特点,我们主要进行了如下流程的设计。1.使用超星学习通作为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计算机基础实训课程的建设。(1)课程章节按照所使用计算机基础教材课程章节在超星学习通电脑版中建立课程章节。明确各章节中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课程章节中有相关课前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线上学习。(2)课程资料根据学生反馈,在课程资料中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基础学习参考书籍清单文档,计算机基础在线学习资源参考(如课课家网站等),以及其它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各种案例,完成案例所需素材,步骤文档,演示讲解视频等),用来延伸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3)考试试题库教师可建立课程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库,考试通知能到学生手机端,教师能设置在电脑端口或手机端口进行考试,设置具体的考试时间,设置学生试卷题目顺序不同,选项顺序不一样等;学生在线完成考试并提交试卷后,超星学习通平台能自动改卷,并记录分数,老师可根据平台提供的学生考试成绩数据,以及学生考卷答题情况等,动态跟踪学生掌握知识情况,适时的进行试卷的讲评,并决定是否允许学生重考等。(4)主题讨论超星学习通平台的主题讨论提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助学习或者针对某一主题有组织的讨论,加强了老师和学生的联系,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5)问卷调查利用超星学习通的问卷调查功能,设置问卷调查发放到学习通中的教学班级,收集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体验等数据,根据相关教学反馈来进行新一轮课程教学设计,让教学更人性化,接地气,更能符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而提升教学效果。2.课程班级群聊。师生登陆超星学习通本课程即可进入到课程班级群聊,进行线上交流讨论。教师设置课前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并设置课前测试检验学生预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在课程班级群聊中留下待解决问题,并寻求同学或老师帮助。3.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讲授,老师布置好课堂任务,并给学生发放任务文档及所需素材后,学生即可自行通过学习通观看示范讲解(可以通过手机端,也可以通过电脑端),边观看演示边自行完成操作任务,每个学生都能够自己控制观看老师操作示范的进度,避免了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间过长,造成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白白浪费时间却一无所获,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不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软件的使用操作技能。4.严格把控实训质量。实训前一个班级要按座位分布情况建立几个学习小组,选定把控实训质量的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检查本组成员的作业完成质量,在组长检查作业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已经通过作业检查的成员须变身为质检员,协助组长检查其它成员的作业。建立实训日志作为实训档案材料,小组长每天要在实训日志本上记录本组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本组成员的出勤情况等。实行了这些措施以后,几个学习小组长成为了带队实训教师的得力助手,既能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又能加强了学生实训作业的检查力度及检查到位情况,使得一些原本想偷懒做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的学生也不敢怠慢,认真对待实训任务,认真完成实训作业,认真应用实训检查,认真做出实训成果,改变了做南郭先生的不良思想,自己通过踏实的努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5.实训总结的创新。实训期间,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写一张100字以上的PPT心得体会,每天都要把心得体会PPT作为附件发到自己的邮箱保存,待到实训结束,再从邮箱取下来汇总,别外加上三张有关“信息素养”感想的PPT(每张也是100字以上),还要把第一张PPT设置成实训总结的封面,贴上自己的照片(要求不戴帽子,不戴面具,一眼就能认出是学生本人的,学生可以从QQ空间将自己备好的照片截图等方式获取)。按这样的方式做实训总结,既锻炼了学生学会保存和获取信息的技能,熟练使用电子邮箱和百度等搜索引擎,又能让学生有意识地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争当信息时代的排头兵,为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添彩。6.文件提交规范化。实训期间要求学生先将每天完成的作业打包保存到自己的邮箱,待到实训结束时,再分别从邮箱取下来,按每天一个文件夹的形式将所有作业存放到一个自己姓名加学号后两位命名的文件夹提交,提交之将必须经小组长或本组其它成员审核,确认全部完成作业才能提交到教师机。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学会养成整理自己文件的良好习惯,也能培养了部分学生(如学习小组长等)做老师助手,做同学们辅导员的能力,从而提升了班级的自我管理能力。

篇10

高职院校物流仿真项目制教学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需求:表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缺乏大量的技能型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且在整个人才培养结构中,技能型人才所占的比例较低。因此必须将培养更大规模和更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建立现代高职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操作基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但如何在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设计中实现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本文以flexsim物流仿真实训为例,分析并研究项目制教学对学生物流技能的培养,以具体项目为操作载体,通过立体形象展示、小组讨论方案、方案建模和模型优化,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项目优化能力。综合运用物流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提升物流综合技能的目的。

一、物流仿真实训软件简介

本实训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习领域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物流过程中仿真技术的应用和使用仿真软件建立工序流、创建模型、输入数据、查看动画、以及分析输出结果的各个步骤的一门的专业技能实训课程。该实训以flexsim物流仿真软件为操作平台,Flexsim 仿真软件是一个面向对象的模拟仿真软件。

Flexsim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并具有三维显示功能。建模快捷方便和显示能力强大是该软件的重要特点。该软件体供了原始数据拟合、输入建模、图形化的模型构建、虚拟现实显示、运行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对结果进行优化、生成3D动画影像文件等功能,也提供了与其他工具软件的接口。

应用flexsim软件建模步骤为:(1)构建模型布局,即将方案中所需要的实体从实体库中拖至3D视图的适合位置;(2)定义对象流程;(3)编辑对象参数;(4)运行仿真模型;(5)分析仿真结果。Flexsim软件鲜明的3D界面和数据分析图形非常直观的呈现模型及运行数据分析,可以不断改善。图1是Flexsim软件及其构成模块的结构图。

二、项目制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突出运用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总结知识与传播知识能力的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推行项目制教学改革,实施“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改革。笔者尝试在物流仿真实训课程中导入实际项目,在教学中按4~6名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小组,自行选举组长,并由组长进行项目分工。以第四学期物流仿真技术课程为例阐述下项目制教学的过程。

1.项目导入

每小组建立一个学院仓储中心模型,面积为10M*50M,库内分区为:货物6个区、办公区1个、设备暂存区1个、验收区1个,部分使用堆垛机作业,并模拟出出入库作业流程。 仓储中心平面图如图2所示。

2.项目运行

每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使用flexsim仿真软件进行模型建立并改善。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设计该项目能够充分调用所学专业课程,综合物流相关知识,在实践项目操作中提升物流规划设计能力。两个小组设计出的模型如图3所示。

3.项目汇报

在小组项目完成后,项目小组进行项目成果展示,通过PPT汇报项目构思、项目实施、项目改善、项目总结等方面的内容。指导老师予以评价和打分。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