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训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20 07:2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实训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实训体会

篇1

 

小学生对于实训的心得体会

 

早上我们坐着大巴,不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朝着实训的地点出发,到达的时候才知道那里——灿坤,我们的实训地点,只知道在那里将要过上整整的一个月,却不知那里将是苦涩还是欣喜。待我们整理完以后,我们就开始参观厂里的一些工序,也许是第一次接触的原因,感觉很好奇,也很好玩。

 

第二天醒来,我们开始了我们的第一天实训。到了生产线,班长就给我们安排了工作,那就是重检。重检的整个过程则是拆箱子→摇筛→检测电压→全检→擦拭→包装→装箱,而给我安排的就是擦拭,悲剧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厂里有这样一条规定就是工作期间不能坐椅子,第一次从早上站到下班,八个小时啊。而这其中,却是不好过的,中饭吃的不习惯,现在连下班后都不知道要吃什么。真的可谓是吃不好,睡不好,连工作也是不好的。第一周就是在站着擦拭中过完的。

 

不过在后面的几周里,我们这组十个人却成了救难队的,可能是人少的原因,又或者是已经开始习惯的原因,哪条生产线来不及,我们这条救难队的就会伸出援手帮忙到底。其实我们更喜欢这样跑来跑去的,一则工作不发味,二则可以接触的更多。也因为这样,我们的一个月实训中,我们这组的班长就换了五个,相当的雷人。不过在厂里班长们都对我们相当的照顾,在对其他的员工就特别的凶,在厂里每周一都会开一次例会,也就是总结上周的工作情况,而我仅仅喜欢的是它的最后一道程序——爱的鼓励,短短的几个节拍却是能鼓励着大家一周的工作,然后接着就会开小会,开小会时班长第一句就会大声的对大家说“大家早”,我们就会很大声的说“早”。接着就会说,经营理念:团队、诚信正直、创新专业、感恩和经营方针:品质第一、不断创新、克勤克俭、永续经营。然后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了。

 

总而言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训过程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让我们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在这次实训中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班长和其他员工的教导,让我受益菲浅,这也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训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学习、工作中和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大学生对于实训的心得体会

 

实训,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是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时间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卡可以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学到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时间。而且中国的紧急飞速发展,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是,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号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好药不断充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短短两个月的工作过程是我受益很大。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最主要的是懂得了如何更好的为人处事。

 

第一要真诚:你可以伪装自己的面孔,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记得第一天来这里时,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知道老板怎么样,应该去怎么做,要去感谢什么等等。踏进大门后,之间几个陌生的人用莫名而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微笑和他们打招呼,尴尬的局面理科得到了缓解,大家都很友善的微笑欢迎我的到来。从那天戚,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好。

 

第二是激情与耐心: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法。

 

第三是主动出击: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在实习旗舰,我会主动的协同同事工作,主动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会几级的寻找合适的时间跟他们交流,心得体会《实训心得体会》。谈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通过这些我就同事们走的很近,在实习中,他们会教我怎么做事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使我觉得花的了很多收获而且和他们相处的很愉快。

 

第四是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距离: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在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么做人,,移提高自己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学学搞笑,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个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得去面对从未面对过的一切。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只是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是的就能完成一线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的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是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总算是社会的一部分,这是不可佛人的事实。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四年大学念完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了。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多接触社会是很有必要的。

 

回顾实训生活,感触是很深,收获是丰硕的。

篇2

在工作一年多的时候,能够有幸参加此次培训班我感到十分荣幸,也非常的珍惜这次机会。此次培训主要围绕提高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提高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参训学员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等内容开展学习教育,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传授、座谈研讨、现场参观等形式向学员们传授经验。通过紧凑的课程学习,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感悟到了很多,自己的眼界得到了拓展,心灵受到了启迪,自身的境界也得到了提升。

一、聆听教诲,拓宽思路,开阔眼界

北京农学院的史亚军教授、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师王建平老师、北京亲农耕创意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红波等经验丰富的老师,都站在讲台上向我们传授了他们的经验和收获,他们耐心细致的教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新领域的大门,将知识的宝库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和思路,也让我产生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参加此次培训的大学生村官大部分都和我一样在村官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平日里都在为村内的大事小事忙碌,也都认为自己对所任职的村有一定的贡献。但是,在此次学习之前,很多人对于自己能对任职的村子有多大的贡献,能够为村子创设多大的效益却很少思考。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大学生村官创业等有关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了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个个成功案例的经验,获得了创新发展的思路;通过深入实地参观农业体验基地,也更是感叹拓宽自己的思路和应用发散思维的重要性。

二、结交朋友,寻找差距,自我提升

此次培训共有来自17个区县的102位村官参加,为了便于交流,共分成了4个小组。我们顺义的村官有幸可以和通州、延庆的村官共同组成了第四小组,每天晚上七点聚在一起,共同探讨、研究关于新农村建设与创业的各种问题,交流过程非常顺利,而随着讨论的深入,在交到不少朋友的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不断思考提升自己。

没有比较,就不知道和别人有多大的差距;不学习,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的欠缺。在案例与分析的讲座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筛选我们了解到,在座的102位村官中已经有十几位村官有了创业的思路或者已经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一一听了他们的创业方向与未来设想,在感叹别人勇于实践的同时,也未尝没有听到自己曾经有过想法的创业方向。小组交流学习过程中,几位有想法的村官大胆的向大家陈述了自己的方向与目标,每一位村官发挥自己的专长,交流自己的感受,为有创业想法的村官建言献策,这种团队协作共同向上的氛围,让我受到了感染,坚信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感想并且敢做,依托现有资源,大胆创新,每个人都可以挥洒出自己的精彩篇章。

三、学以致用,创业兴业,谋新敢为

听过老师们讲授知识、参观了农业体验基地、村官们相互交流了心得体会,整个学习过程让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了一些思考。未来农业的发展要向现代农业转型,想要谋划农村发展也要结合村内实际,依托现有资源进行规划,而谋发展的前提便是建立健全基础设施,为发展提供牢固的基础。在看过了培训所在地韩村河的发展和农业体验基地之后,我也相信虽然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但是只要能结合各地的实际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并不是没有机会。

篇3

关键词:新形势;阳光体育;大学生;社会化;关系;

1.前言

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高等教育质量要全面提高,加快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社会学者、留美博士袁岳认为:中国的大学是大学生真正社会化的开端。[1]因此,这种期望也就不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等传统的教育要求,更多的是对引导大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型与关注。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进一步为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提供了宽阔的舞台,这种体育舞台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有关校园内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行为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补充。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阳光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有着突出的契合点。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云南省几所高校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大量的有关与阳光体育运动和大学生社会化相关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2访谈法 对有关专家进行了访谈。

2.2.3调查访问法 针对云南省几所高校学生进行了访谈,收集相关的资料。

3.结果与分析

3.1阳光体育与社会化的定义

阳光体育的定义: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简称阳光体育运动。[2]

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将一个自然人转变为一个能够掌握一定的社会文化,学会参与社会生活,履行某种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即一个人取得自立于社会的能力,取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生理、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高校体育文化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与社会沟通的渠道,在大学生健康成长,逐步从“边缘人”成长为“社会人”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3.2大学生的社会化

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在学生自进大学起,能动地学习知识、掌握行为规范、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成为祖国有用人才的过程。在本定义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化无论是对大学生本人还是对我们社会的发展都具十分重大的意义。有些学者把大学生社会化称为我们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意义就在于此。[4]

3.3阳光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的社会化

3.3.1阳光体育运动可传授大学生生活技术与技能。

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手段是身体练习,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都是人类生活技术、劳动技术、军事技术的提炼和综合,他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大学生处于青年期,他们参加了体育运动不仅发展了自身身体素质,学会了各种运动技术和技能,而且还有利于形成了他们有机体健康的良好态度。

3.3.2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社会规范意识的培养

社会规范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矩、社会活动的准则,其本质是对社会关系的反映,也是社会关系的具体化。当今大学生的通病是社会规范意识比较薄弱,如还不加以强化,将来必会成为社会秩序影响的隐患。阳光体育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具有强烈的直接参与性,对抗竞争的激烈性,提供了频繁的人际交往,以及活动内容的多样性,是这一文化活动的鲜明特征,这就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规范教育的场所和实践社会规范的模拟机会[5]。

3.3.3阳光体育运动有利于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

阳光体育运动是许多儿童少年和青年追求的生活目标,尤其是对于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应该珍惜的权利,社会就要尊重他们的这一权力,也有义务在他们结束运动生涯的时候。及时引导他们选择新的生活目标。[6]体育目标的确立有助于他们今后职业的选择、家庭的建立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这是因为在参与阳光体育的过程中有助于训练大学生更高的独立性和自立能力,有利于形成与社会相一致的价值观念体系。

3.3.4阳光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社会角色的习得

所谓阳光体育运动中的角色,也就是指个人在由体育而结成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这种地位尤其权利、义务和相应的行为要求。获得角色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因此大学生在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学习场景必须以每个人机会均等为原则。通过经常参与阳光体育活动,还可以是学生体会到经过个人努力是可以成功扮演各种角色的,从而体验出人的主观努力是改变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也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在社会上“角色倒错”可能造成的危害。在现代社会里,这一点尤为重要。

3.3.5阳光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理素质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锻炼与陶冶,逐步形成的观念、态度、习惯与行为。首先是自我意识,大学生在参与阳光体育运动中,不仅有身体、智力、情感和行为的参与,而且要求大学生有较高的体力荒废技能的投入。其次,是群体约束力。群体所具有的促进个性形成的重要功能能促使个体积极地进行自我提高。每个群体常常要对个体的行为做出评价,有时予与肯定。最后,是主体的积极性。大学生在参与阳光体育活动中,既要接受来自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又可以进行自我意识到调整,更加积极、自觉地参与,以达到体质增强和技能提高的目标[8]。

4.结论

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大学生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加强彼此的思想交流和互相配合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增进友谊。同时,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角色期待”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体会附着于角色之上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获得一种集体归宿感,满足社会交往的心理需求,使同学之间产生一种强烈的情绪共鸣和心理相容,增强个人的社交意识。在阳光体育活动过程中,在不触犯运动规则的前提下,大学生要敢于竞争,敢于拼搏,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进一步为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提供了宽阔的舞台,这种体育舞台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有关校园内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行为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补充。当前形势要求大学生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能培养大学生乐观开朗、坚毅顽强、勇敢果断、坚定自信、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良好品质,而这些优异品质正是现代社会人应具备的性格特征。总之新形势下,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能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参考文献:

[1] 树旺.社会学视野中我国学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介入[J].体育学刊,2008,8.

[2] 教育部,等.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EB/OL].新民网,2007-04-26.

[3]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雪莲,施大伟,李艳.闲暇体育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6] 这边,美国那边――81个对话透视中美差异[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

篇4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02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适应工业界对创造能力强、素质高的工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逐步实现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的综合创新型素质教育转化。创新能力其实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表现,不仅需要相关的专业工程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素养,还需要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创造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因此,高等院校都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怎样培养、如何培养却没有形成一种较为有效可行的长效机制。目前许多高校都借助机械创新大赛这个平台来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综合技能大赛、中南地区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广西区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等。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学生对创新方法没有概念,缺乏研究实际设计案例的经验,最终导致创新设计行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其实,不加任何指导地放手让学生去做并不是创新教育,真正的创新教育是需要一个教学体系作支撑的,并且应该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与之匹配。这种教学体系应包括创新方法、现代设计方法、现代加工方法、创新案例等一系列因素。为了适应创新教育需要,我们把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金工实习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进行了改革,同时把金工实习的课程名称也改为机械工程训练。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建立“基础训练+目标训练”的教学新模式

机械类专业机械工程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实习时间一般为连续3~5周(我校实习时间为4周),在实习时间内对学生进行车、铣、刨、磨、钳、铸造、焊接、数控车、数控铣、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心等机械制造工艺的训练。这种实习模式对学生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学生实习完后,对各种机床的操作有一定的掌握,但对产品从设计到加工,再到装配调试的整个流程却一无所知,这样不利于学生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掌握机械产品从设计到加工,再到装配调试的整个流程,只有让他们亲自参与产品的设计制造,通过亲身体会,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把4周的实训时间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训练阶段,共3周时间,主要对学生进行传统的车、铣、刨、磨、钳、铸造、焊接、数控车、数控铣、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心等机械制造工艺方面的训练,通过实训,让学生理解机械制造的工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部分为工程目标训练阶段,时间为1周,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实训内容,实训结束后中心实行开放管理。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分组自己设计加工制作一件具有一定功能的作品,作品可以是机械产品,也可以是具有一定功能的部件,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机械产品从设计到加工,再到装配调试的整个流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参加各类机械创新大赛打下基础。

这种“基础训练+目标训练”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金工实习“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提高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结合大赛内容,建立目标训练项目库

学生在目标训练的过程当中,能自己设计项目并加工出来,固然很好,但我们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现,大二的学生由于知识面较窄,大部分同学要想设计出创新的作品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设计的作品往往过于简单,诸如简单风扇、抽水机之类,达不到工程训练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目标训练项目库,给学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目标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项目,对于基础不是太好的同学,可以给他们项目库里原有项目的3D图,再要求学生根据3D图设计出装配图和零件图。项目的来源以历届机械创新大赛的内容为主,并引进企业的产品和功能部件,将学生的实训与各类机械创新大赛和企业的实际生产结合起来,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只有这样,学生设计加工出来的作品,才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满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教学需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目标训练,学生对传统的车、铣、刨、磨、钳、铸造、焊接、数控车、数控铣、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心等机械制造工艺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三)建立科学的成绩考核评价体系

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式要适应教学改革的变化,考核评价应引导学生发展全面的素质能力、创新精神,成绩评定对学生起激励引导作用。考核内容包括应知应会、技能操作、图纸和工艺设计、装配调试、成本核算等内容,其中基础训练占60%,主要包括应知应会和技能操作等内容,由指导老师直接评定;目标训练占40%,主要包括图纸和工艺设计、装配调试以及成本核算等内容,考核方式可以形式多样,如作品展示、答辩等。

二、改革效果

机械工程训练是我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模具、材料成型等4个专业的实践环节。通过教学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各类机械创新大赛结合起来,既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近几年的各类机械创新大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全国机械创新大赛和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获得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在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赛区中获得一等奖10次,二等奖9次,三等奖6次;在中南地区港澳特区大学生机械设计与制造创新赛中获得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工程实训,学生的三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是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经过贴近实际工程的工程实训,对实际工程的整个工艺流程有了亲身的体会,包括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

篇5

一、精准扶贫的背景

1.精准扶贫的背景与意义.顾文思意,精准扶贫就是粗放扶贫的对立意思。精准扶贫通过优化整合资源,一改以前政府的“漫灌”式的扶贫工作机制,地方优化扶贫整合资源,实行精准扶贫,切实将扶贫开发工作摆到更加重要,更为突出的位置上。从国务院的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中提到:“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的一系列政策旨在对不同的贫困地区的环境、不同的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真正达到精?史銎丁>?准扶贫能做到正对性强,通过有效合理的办法将扶贫的物资精准送达扶贫对象的手中。

2.以贫困地区的会计实训课程为例,实现精准教育扶贫.对贫困地区的会计实训课程,主要是以贫困地区的企业为基地,对贫困地区的学生进行会计实训,通过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真正拥有一技之长。对有条件的基地,可以对学生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方面进行培养,对于没有条件的学生,以手工计算为主,比如在点钞,装订凭证、珠算、假钞鉴别等。这个实训培训能达到一举多得的成效。首先,让贫困地区的企业的提供实训基地,在培训学生的过程中,企业不仅能获得一定的劳动力,学生也获得了提升自己技能的机会。如果学生能够表现优异,就可以留在企业任职,这样贫困地区的企业能够解决人才短缺的大问题,还可以解决当地贫困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员工,企业也不用担心人才流失的问题。从精准扶贫的角度讲,通过会计实训对贫困地区的贫困地区的大学生进行教育扶贫,这样的实训还能够节省国家资源,提高实训的效率。国家在提供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实训的过程中,贫困地区的大学生也在不断地成长,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己的技能。比起一般的精准扶贫,这样的教育扶贫方式更有意义。

二、教育扶贫的意义

1.教育扶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问题。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我国整个扶贫计划中重要的一项计划。常言道“学习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因此,积极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鼓励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种导向是非常成功的。从本质上看待问题,“教育好一个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此,教育扶贫是一项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重要决策,也是需要坚持不懈的重要民生工程。近些年来,随着很多高校的扩招,贫困地区的大学生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这也导致贫困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成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很多农村的群众也更加坚定读书无用论。对贫困地区的大学生而言,毕业也意味着失业。这让很多学生也对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失去了原有的判断。通过教育扶贫,首先就要让贫困地区的学生和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扶贫的目的并不是让每个学生能够上大学,而是让每个学生能够接受到完整,系统的教育,让每个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而更多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习,拥有一技之长,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公民。

2.通过教育扶贫提供贫困地区群众就业岗位。就目前而言,很多贫困地区的群众没有接受过,或者是很少接受过教育,生产能力和自身的素质低,导致他们没有机会获得较好的工作岗位。因此,如果能通过教育扶贫,让这些贫困地区的群众有一技之长,就能解决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教育扶贫通过给每个人提供取得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受教育机会,并向他们传授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劳动技能,技术水平,为他们取得一个较好的竞争岗位的起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这样的措施能为他们增加一生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扶贫,能让孩子们精神上受到熏陶,有更多的见识,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有了希望和梦想,在对抗贫困的道路上有精神支柱。

三、会计实训对接精准扶贫的措施

1.明确对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大学生的会计实训目的。理论源于实践,是对实践工作的理论总结,但理论最终要回归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工作。对贫困地区的大学生的会计实训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实训过程,提高贫困地区的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这种技能。会计综合实训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基本目的:首先,通过基础的会计实训,能够让学生了解会计主体为主的经济业务,能够掌握基本的经济业务涉及的原始凭证的种类、格式,并且能够对这些原始凭证代表的经济含义进行解释。其次,还要通过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实际操作,了解原始凭证的一般性传递程序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管理的实际意义。除此之外,熟悉建账的方法,掌握现金日记账,多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也尤为重要。贫困地区的大学生首先应该快速系统地学习和完善会计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其次,通过在贫困地区的企业实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已经系统学过的《基础会计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作为一名会计师,基本的职业素养也非常关键。通过基础会计实训,要培养作为一名会计师应有的风险意识,良好的工作作风,沟通和自我释放压力的能力。

2.实训内容与贫困地区企业的需求相适应。最基础的会计实训内容,应该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日记账的登记、账目的汇总与处理程序。即使是相应教育扶贫的会计实训课程,也要力求实训的内容完整性。在实训之前,就要跟管理实训的教师传达好实训的内容和意义,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训课程是每个进入工作岗位的贫困地区的大学生所必须经历的,通过在企业的实习让贫困地区的大学生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这为学生的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百闻不如一见”,经过学生的切身实践,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做出课堂,投身实践”的必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避免让学生的认识片面化,让学生真正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积极完善实训室的建设规划,在有条件的企业中,尽可能完善会计实训室,一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标准的电算化实训实验室应配有一定数量的电脑,有相关的最新计算机系统软件和会计应用软件,多媒体会计仿真模拟软件会计电算化模拟练习软件等,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会计电算化正在逐步取代手工记账,应该尽可能的对贫困地区的大学生进行电算化方面的培训。

3.?e极完善实训考核机制。实训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实训的考核结果来评价,因此,在实训结束后应该由当地的企业和管理实训的教师一起对参加实训的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将学生的工作热情也纳入到考核的内容中。“爱岗才能敬业”,只有热爱岗位的职员才能够真正的完成岗位的工作。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岗位热情,让学生懂得珍惜,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对这份工作真正做到“懂、会、做。”并且,会计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

篇6

 

一、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普遍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与素质培养,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性与创造性。针对这三大现实问题,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作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积极创新第二课堂活动,构建并完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含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通识课等学生自主选择的理论课程体系,完善以创业为导向的实验实践教育体系,搭建学生创业平台,实行“一年级创业意识培养、二年级创业实践导向、三年级创业知识渗透、四年级创业平台搭建”等“四位一体”的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一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为目的。学生一进校,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习公共基础课,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如参加创业论坛、企业家传记阅读、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企业或政府有关部门见习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创业意识。

 

2.二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进入二年级,实行由校内导师和外聘导师组成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习专业基础课(含相应的实验及实践课)与此同时,按照实践环节教学安排,定期到创业实习基地实训。每位学生由一位校内导师和外聘校外导师共同指导,而每位导师(包括校内和外聘)指导的学生限制在10人左右。外聘校外导师从企业不同管理层次、不同管理部门和岗位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导师侧重于加强实践与所需的理论知识的交融及结合。

 

3.三年级主要是充实学生创业知识。在创业实习基地实训之后,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习专业主干课。与此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训体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学习相应的专业选修课以及通识课,并辅以相应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和能力,充实学生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

 

4.四年级主要是为学生创业实践搭建平台。学校及学院筹资设立创业基金,资助创业设计大赛优胜者进行创业;开办校内创业园区,让有具体创业项目的学生免费入驻;建设校外创业基地,推荐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在企业的帮助下进行创业。与此同时,学生根据教学计划要求继续选修专业选修课及通识课。

 

(二)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实施“四位一体”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可概括为:以试点开始,积累经验,由点及面,循序渐进。首先,在一年级工商管理类专业中选拔成绩较好、创业意识较强的学生,组成一个标准班级,以之为试点,试点成功后,可在工商管理类某一专业所有班级再行试点,运行一段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可以在工商管理类所有专业全面实施。

 

(三)二年级校外创业实习基地实习实训的考核

 

1.考核方法:学校制定学生校外创业实习基地实习实训的计划、目标,并设置相应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由校内导师和外聘导师组成的“双导师”制考核方法。

 

2.考核内容:根据事先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外聘导师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营销能力、理财能力及时间管理能力,校内导师主要考核学生的创业兴趣、创业精神及其知识应用能力。

 

3.考核方式:采用学生书面总结、口头自述与校内导师提问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定期(以月为考核周期)对学生实训效果进行考核。学生根据每一阶段的实训计划、目标,提出自己实训中的心得体会及其困惑,校内导师据此提出相应的问题,并总结每一阶段的实训经验并解决学生相应的困惑,为三四年级的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参考。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外聘导师的考核成绩,确定学生的每一阶段创业实训成绩,给予创业实习实训学分。

 

二、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一)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先决因素。“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校内实践实训导师的引进与培养。首先请师德佳、业务强、育人有方、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融入优秀教学团队。其次,定期以研讨会、交流会的形式组织教师就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最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力求提高青年教师在钻研教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实践演示和操作能力的专业实践技能。第三,加强对骨干专业教师的培养,鼓励现有专业教师到创业第一线兼职或者直接参与创办企业实践。第四,通过导入培训和开展对外科技服务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确保其适应课程改革及专业培养的要求。

 

二是,多渠道外聘实践实训导师。多渠道积极聘请各种类型企业的知名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担任学校学生实践实训导师,直接参与学生创业指导,甚至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或研究工作。不过需注意:首先,外聘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企业家,他们具有理论和实践,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办自己的公司和工厂。其次,定期举行外聘导师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研讨会,以提高实践实训导师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第三,聘请各种类型企业的专业实践实训导师对学生进行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如何创业的针对性教育,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将创业与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挖掘本专业应有的创新性、创造性教育内容的同时,融入或渗透有关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丰富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创业意识和工商管理专业知识。

 

(二)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强调以创业冒险精神为核心向管理职能活动的渗透,并结合新创企业特性与已有企业特征而形成基于创业导向的具体课程内容,在实现培育学生识别和把握机会、承担风险、迅速整合资源、创新交革等企业家能力的同时,教授学生应付不同实践需求的特定技能。其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思路为:基于”四位一体”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一年级打基础、培养创业意识,二三年级定专业及专业方向、提高创业技能、充实创业知识,四年级开展创业实践”的培养模式,根据“一般技能、商业技能和创业技能”三大模块来构建并完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表1),旨在培养学生这三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三)实施创业导向的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实施创业导向的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创业实验环节的教学。在现有实验教学安排的基础上,强化创业实验(案例)教学。一方面注重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及主持形式的多样化。在案例教学中除由任课老师直接主持课堂讨论外,还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邀请学生主持案例课堂讨论,或以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主角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完成案例讨论。另一方面创立新型的案例讨论组织形式。如按照“个人完成案例书面作业——小组讨论——小组发言代表参加班集体讨论——讨论意见返回小组——讨论意见返回个人——案例讨论最终成果”的案例讨论组织形式。这样可大大增强学生创业的感性认识,极大地激发学生创业热情,进行自我创业设计。

 

其次,开办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在创业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按照班级、学院、学校等三个层次,举行创业设计大赛,并在学院、学校分别设立创业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三层次获奖的同学。基本思路为:学生们以团队(3-5名同学)形式进行创业方案设计,由创业导师进行辅导,由企业家和学者组成的评委团进行评审,最后由知名企业家对获评优秀的几个创业方案进行公开答辩与点评。具体做法是:首先以班为单位举行班级创业设计大赛,选出优胜团队参;其次,各个班级优胜获奖者代表各个班级参加学院创业设计大赛;最后,各个学院优胜获奖者代表各个学院参加学校创业设计大赛。

 

第三,举办具有特色的“创业论坛”。每年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在学院为在校大学生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教育活动月”,与大学生们一起分享创业征途中的酸甜苦辣;向大学生们传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验心得;为大学生们指点创业中的困惑迷津;评价大学生们创业方案的优劣得失;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理念,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

 

第四,加大力度建设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立足于本省市,面向全国,选择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建设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实习基地。

 

(四)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

 

注重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实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式、项目推演式、现场观摩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法,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把学生吸引到创业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创业知识,通过体验提高创业能力。同时开放课堂,吸引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通过不同行业创业精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分享理论联系生产和社会实际的经验,拓展视野。

篇7

1 前 言

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9号),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意见》明确要将加快构建众创空间、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等作为重点任务。进而把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特性,使得其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将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创业教育与实践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有效途径。

2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与实践的一些做法

2-1 注重过程教育,构建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1-1 课程设置从无到有,从有到精

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将整个创业课程体系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起初,只是设置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在教材选择、教学大纲、学时要求及师资配备上并未有明确的要求,对创业教育也未提及。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逐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建设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自编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制定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学时及学分,并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投入,并将大学生创业指导作为一个部分以“探索创业之路”编入了就业指导教材,但当时的创业教育仍然是侧重就业指导。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不断重视,学院及时更新观念,通过教学实践,树立创业是就业的有效途径、创业可以有效带动就业、创业是更高质量的就业等新型创业教育观念,根据学院办学特色和学生的特点,编撰三本教材组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丛书,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教育。大一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侧重职业规划教育,大二开设《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侧重培养创业意识和激发创业激情,大三开设《大学生就业择业指导》侧重职业能力培养及就业择业技巧传授。至此,创业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被列入教学计划,并且配有专门的自编教材及相应的师资、设备、场所的投入。

2-1-2 教育过程从全员到部分,从部分到精英

通过教学实践,学院在创业课程教育过程的设计上,形成了“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实践” 的递进式、层次性的创业教育过程体系,即由全员参与的创业通识教育,到部分集中的创业培训教育,再到精英的创业实践指导与帮扶,分别实现由“基础层”到“操作层和提高层”再到“实践层”的递进式转化。对全体大二学生进行《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的创业必修课程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一步集中进行创业模拟培训,通过组建模拟公司、确定公司架构、模拟经营业务等模块化实训环节,让学生体验创业过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创业操作技能,培养创业风险意识及应对风险的能力;对于进一步有创业实践需求的同学,进行更专业的创业导师指导与帮扶,并在学院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孵化。

2-1-3 师资力量专兼结合,注重实践

学院注重创业师资指导队伍的建设,为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提供技术保障。成立创业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创业教育教学与管理、创业师资培训与管理、创业指导与服务等工作。组建大学生创业指导教师库,每年选派多名教师参加省市级创业讲师培训。定期组织师资开展经验交流研讨会,将学生的反馈、教师的感悟和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讨。组织学院创业指导教师技能大赛,选拔优秀教师参加省级创业指导教师技能大赛,以赛促建。聘请包括政府、教授学者、企业家、杰出校友等社会各方面专家担任兼职创业指导与咨询导师,通过各种形式定期为创业者提供咨询、指导和帮扶。

2-2 注重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供保障

2-2-1 设立大学生创业园,不断推进创业基地建设

为便于大学生更好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学院于2009年11月设立大学生创业园,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2013年11月被认定为“苏州市校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014年10月被遴选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目前学院创业园已整体搬迁至学院产教园(大学科技园),拥有3500平方米的可支配面积,36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

2-2-2 建立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室,引入创业模拟实训网络创业平台

与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建立了就业创业指导站,与苏州市创业指导中心合作建立了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室,开设创业模拟实训培训班。使参训学员通过组建创业团队、选择创业项目、建立模拟公司、确定公司架构、分析经营环境、尝试经营业务等模块化教学与实训,体会真实的商业环境和商业行为,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合格学员还可获得学院公共选修课2个学分,并且在苏州创业凭证书可享受苏州市有关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平均每年开设约10期创业模拟培训班,每期40人以上。2013年3月被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高校创业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2-3 建设产教园和大学科技园,政、企、校合作共同拓展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学院与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共建苏州现代服务业产教园(苏州经院大学科技园),并列为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引企入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实战经验;加强与社会科技创业园联系,建立互通机制,对孵化成熟的创业项目推荐进入社会科技创业园,打开学院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空间。

2-3 注重创业教育与实践载体的建设和拓展,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1)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团结和组织全校的创业兴趣者,共同围绕创业的话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创业者的创业素质。面向全体大学生定期举办金点子大赛、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创客沙龙、创业讲座、启明星交流等活动,培养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以激发更多人的创业激情。

(2)借助各种创业大赛,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同时挖掘创业项目。学院每学期组织新创业项目的入园(入驻创业园)评审,聘请专家组对各二级学院推荐的创业项目进行逐一评审,择优进行项目指导并允许进入创业园进行项目孵化;对已经入园的项目,每学期聘请专家组进行项目评估和指导;组织全国、省级、市级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如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苏州市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竞赛等,并借机向全体师生宣传政府及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重视,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3)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经验。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一大主要因素就是缺乏工作经验和实战经验。学院要求每位大学生在暑期都要深入企业、行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把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作为个人综合素质考评的一部分。为此,学院创业就业服务中心、院团委及各二级学院都在努力开拓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开拓社会实践的空间并提供实践机会。

3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实践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1)努力寻求资金支持,或者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学生创业意愿往往是因缺乏创业资金而打消,因此为大学生创业寻求更容易获得的资金支持将激发更多的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实践。尽管学院有一些创业帮扶基金、政府也有一些小额信贷扶持政策,但若想真正获得这些资金,手续和过程都非常烦琐。因此建议在资金支持方面再多做些思考,将会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开展。

(2)打造新型创业服务平台,降低学生创业实践的门槛。响应国家号召,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观念,探索和构建一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实践平台,如咖啡吧、创客空间等。

篇8

[关键词]创业训练;能力培养;内容构建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88

实践性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C结合,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而设置。作为实践性教学方式之一,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目的在于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高校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1项目背景和内容介绍

11项目背景简介

2016年6月,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此次论坛以“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为主题。作为创新、创业和科技领域首屈一指的全球性盛会,总理指出要借助改革创新的“东风”来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 “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两会”期间,总理再次提出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国家鼓励,学校支持,老师出力,学生愿学的大背景下,我们市场营销专业的同学组建了大创项目团队,通过模拟一个运营项目,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达到此项训练的设定目标。作者所辅导的“天津城建大学生售楼实训中心创建与运营”(以简称“城建售楼实训中心”)属于此类项目。

12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

学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大力支持。项目组部分成员课余时间在不同项目售楼处从事渠道开发工作。第一指导教师从事市场营销实践性工作多年,从事创业管理、消费者行为学等多门课程的授课工作。第二指导教师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学生组织和管理能力。项目成员和导师训练时间的保障。团队成员对具有挑战性的新的知识和新的环境的兴趣。知不如好,好不如乐。兴趣是一个学生获得知识的动力,挑选有创新意识和挑战意识的学生是项目成功开展的基础。

13项目的研究内容

项目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真题真做”,将项目售楼处设立在学校内,使得学生就近实习,进行理论与实践交叉学习。申报项目包括项目运营平台的设立和实践训练两个部分。

项目运营平台设立主要内容:

第一,建设售楼实训中心。按照公司组建的模式,模拟构建天津城建大学生售楼实训中心,真实模拟售楼中心的组织架构、职能部门、员工管理等运营管理。

第二,社会实践。学生通过参与天津城建大学售楼实训中心一系列的组建和运营过程,学习公司创建和运营的技能,提高专业技能。

实践训练部分主要内容:

主要是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售楼活动。主要内容包括:销售人员的职业要求;语言表达能力,与客户接触、交流、达成购房意向的技巧;与发包方在广告、业务发展等方面的合作技能;开发客户的基本能力;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适应的能力。

14项目的成果管理

(1)学生实践性活动总结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楼盘的广告设计、客户渠道开发的相关手段等总结;学生实训情况总结;此类训练对于参与者创新和创业水平提高的影响总结等。

(2)实训中心运营总结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中心成立的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与仁爱团泊湖项目发包方的合作情况;中心模拟运营的情况;公司运营人员创新和创业的水平提高程度;公司运营过程中系列管理文件等。

2项目的阶段性总结

由于项目正在进行过程中,对项目的全局还不是很全面的掌握,所以,只能对项目进行阶段性总结。

21项目的主要创新点

培养岗位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导向开展创业教育,同时,在校内构筑具有转化、提升、孵化功能的专业创业工作室、学院创业中心、学校创业园三级联动创业教育实践载体,为学生免费提供创业实践场所。同时,在校外利用本地优势多渠道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天津各地房地产建设校外大学生岗位创业实践基地,从岗位创业意识培养、岗位创业能力培养以及岗位创业实践三个层次,培养学生成为在所从事的岗位工作上能够发挥专业特长又兼具创业精神的岗位创业人才。

为了弥补原有的通过理论授课、软件模拟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不足,设立一个实际楼盘的销售,将学生放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销售真实的产品,增加市场营销训练的真实感。以往学生只有在实习公司才能接触到的营销机会,我们在学校给其一个平台,运营实训中心,使得学生真实体会公司创建和运营过程。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管理学、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营销等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运用网络销售,开发客户,提高销售业绩。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预备”训练。

篇9

关键词:高职高专;心理课堂;团体实训;教学方法

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需要与渴求,心理健康素质与能力对成长中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创业与人生中的不可或缺和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促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丰盛餐桌上一道营养美味的大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与发展得到了学生、老师、学校和教育部门,乃至社会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但也给我们的心理课程建设尤其是心理课堂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不得不激起新的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 心理课堂特性与现代教学观念描述

1.整体性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课,在内容设计、目标设置、评价指标等方面,不仅涉及一定的科学知识,还包含学生建构经验的活动和经验的增长,知、情、意、行的统一。

2.动态平衡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心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实际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把握好教师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活动建构经验之间的平衡,在心理健康课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

3.体验性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课应让学生充分体验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师借助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促使其去探索、体会和感悟,从而促进其反思自我,建构自己的经验,提升其心理品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目标---自助。

4.生活性

在心理健康课的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选取学生自身或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教学材料,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资源,即充分体现出生活性,学生们往往会对此十分关心和感兴趣,将会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情境中通过自主认知、体验、反省来提升其心理品质。因此,笔者认为,一堂好的心理健康课的主

题,应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最后又回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实践中提升其心理品质。

* 好的心理课堂教学的标准与学生课堂心理需要反馈调查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或者叫心理健康活动辅导课)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呢?

在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处理中,我们不难发现,好的心理课堂必需包涵如下内容与环节,也是心理课堂教学的标准--

一. 心理教学目标明确,心理特色明显专业;

二. 心理知识讲解适度,心理技能训练到位;

三. 心理活动设计合理,心理体验恰到好处;

四. 心理参与全员受益,心理感悟心灵放飞;

五. 精彩开头满意收尾,旋律优美节奏分明;

六. 亮点突出前后呼应,气氛和谐效果良好。

在调查问卷归纳的第7主题项目的选择中我们也发现了学生对心理课堂的团体实训的教学方法最受欢迎有5种,这也是我们多年来心理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的比较实用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方法。

* 高职高专心理课堂团体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探讨与提炼

一.心理课堂专题游戏法

心理课堂专题游戏法,是在心理健康活动辅导课课堂中针对要学习和训练的心理知识技能,设计和选择相关的简短的游戏,为突出主题并为主题服务的教学方法,游戏的内容应该是心理专业性强,心理特色浓,目的是让学生在主题心理得到体验与感悟,形式上要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可以分为群体游戏,小组游戏;表演示范游戏,对照PK游戏。游戏要有设计准备阶段、实施体验阶段、感悟交流阶段和总结提炼阶段。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心理课堂团体实训教学方法。

二.心理课堂主题角色扮演法

心理课堂主题角色扮演法,是心理健康活动辅导课课堂中为心理主题设计一个或几个生活与交往情景,让学生去扮演特定的情景人物角色,通过表演者对情景人物的矛盾激化与化解的内心表白、情景对话与行为表现,来引起学生的共同情感共鸣,从中体验、感悟心理成长历程,学会心理调节与自我提升,这种方法的设计与实施,要求了解学生,正确选拔角色扮演对象,并让扮演者对主题和表现目标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最后老师要渲染人物表现与作品意义,以达到为课堂心理训练目标的和谐完成。

三.心理课堂实训团体心理拓展法

心理课堂实训团体心理拓展法,是心理健康活动辅导课课堂中常用团体心理拓展训练,要求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团体参与,团体拓展,全员体验,全员受益。团体心理拓展可以设计成为团体同一性参与活动,也可以设计成为团体多向性参与活动。同一性是所有成员都做同一样的活动,比速度,比正确,比标准,比效果;多向性是分配不同的人做不同的步骤,比反应,比技巧,比协调,比创新。心理课堂实训团体心理拓展法,要严格控制纪律和时间,要注意团体活动后的讨论、总结与提升。

四.心理课堂心理测试自我评价法

心理课堂心理测试自我评价法,是穿插在心理课堂中用于学生自行测试与评价的教学方法,相对于其他的心理团体训练方法来说,此方法在课堂上表现为比较静态,让学生自己动笔动脑,回忆自己以往经验、表现和实际情况来完成对表格题写与选项,在老师的指示语与暗示下顺利完成,因为是群体全员同时参与完成,它也是心理课堂团体实训的一种相对安静的教学方法,很多心理课堂不可或缺,而且效果很好,学生测试完先自行评价或与小组分享,然后老师引导性解读一些典型个案或者挑选个别例按分析讲解,达到教学心理训练目的。

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知能力,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观念,养成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与有效学习、和谐交往、快乐生活、成功创业与幸福人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我们力图通过不断实践试验,探讨、总结与提炼出心理课堂团体实训的科学实用、学生喜欢、课堂活跃、教学轻松、寓教于乐的灵活多样与趣味盎然的教学方法与形式。让知识更有趣,让学习更期待;让气氛更活跃,让学生更可爱;让课堂更轻松,让教学更精彩。

参考文献:

篇10

创业教育是一门融合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强调了创业的知识基础、理论依据、能力的建构,整个教育过程让学生深层次掌握:1.是什么?――准确定义概念,阐明基本知识;2.为什么?――恰当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只要原因;3.怎么做?――着重掌握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创业教育必须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创业教学生态系统”上,随着现今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创业教育不仅包括课程和课堂中理论知识,还需要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创业实践基地及创业指导团队等,让学生在校内及校外进行企业孵化,为学生走向社会后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国际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发展趋势,它的目标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并符合国家战略经济结构调整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而推进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塑造潜在的创业者、服务就业创业已经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研究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发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

创业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培养自我谋职的教育活动,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及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促发创业活动,最终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面,缓解大学生就业的总体压力。我认为,创业能力是指将自身或他人的成果或创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具备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而创业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应以创业环境为基础,学生自身的创业意愿作为前提,创新能力为保障,创业教育为核心。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抽样评估及问题分析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必修课,普及创新创业知识,从而更好的辅助学生未来的就业。为了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看法,对本校学习完《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学生在创业认知、创业意愿、创业能力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了400份,收回386份,有效问卷381份,有效率为98.7%。下面对抽样调查进行统计,并对现状进行分析。

(一)学生的“创业认知”

创业认知是从事创业的前提,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把创业作为自身职业生涯的选择。从数据统计来看,对于“如何认识创业”的问题上,有3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不现实”,16.3%的学生认为创业是没有好工作的时候才会选择,44.7%的学生认为创业可以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有接近半数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可行的,能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但也有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创业是没有必要的。在回访中,学生误解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虽然教师对课程做了介绍,并特别强调了课程的目的,学生依然认为这门课程只为创业服务,而忽略了课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竞争激烈的现状下,优胜劣汰的社会法则是不会改变的,你要生存,你就得与时俱进,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全面的知识储备。而学生观念需要我们来纠正,只有抱着坦然接受的平常心,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所学知识的潜能。

(二)学生的“创业意愿”

对“你会在大学期间或者毕业后选择创业”这个问题,有25.2%的学生认为“会”,39%的学生认为“先工作,如果找不到好工作会考虑”,35.8%的学生认为“绝不创业”。按照数据统计,有近四成的学生不愿意去创业。在学生实习期进行走访企业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跳槽是因为工作太累、太脏、时间太长、条件太差,而在有关薪酬方面的问题,学生没有提什么要求,只要够花就行,这些问题直接反应出,学生怕吃苦,缺乏忍耐力。这也直接回应了为什么有四成学生不愿意创业――怕吃苦。

(三)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由于课程的普及因素,对于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程度,92%的学生选择“有一些”,8%的学生选择“很多”。而在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关注程度上面,只有35%学生选择“比较关注”。在课程中由于有创业能力测试,有68%的学生缺乏“沟通与交际能力”,78%学生缺乏“企业运作管理”方面的系统知识,90%的学生缺乏融资、经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这也说明了学生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创业动机。在校期间,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虽然学校加入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但这还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学校必须加快完善大学生综合能力开发和培养的步伐。

(四)学生自身的“创业处境”

与社会其他群体不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在校生。学校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在校内设立了大学生创业街,而租金及水电费只是象征性的收取,而学生的处境呢?53%的学生认为“缺乏启动资金”;38%的学生认为“怕创业失败”――自信心不足,心理素质不够强;42%的学生认为“没有人脉关系”――找不到合适的货源,造成商品成本太高;18%的学生认为“家人不会支持”――学生本质上是消费群体,没有家人支持,创业只能是梦。在校内创业,学校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而“消费者”这个身份本身,已经限制了学生创业的前进步伐。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发与培养

我国现今的创业教育还不成熟,尤其是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中,由于教师团队经验不足,我们无法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一种需要学生在大学教育中获取的意识和行为特性。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占到20%―30%,而我国大学生创业人数不到毕业数的1%。我国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毕业生的首选是报考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这类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而树立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越来越显得至关重要。创业是一个“知道、悟道和行道”的过程,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把握创业的科学规律。那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发与培养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做的是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观念。而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只有提升教师团队本身的质量,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从而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平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时的给教师充电,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学习方法、实践检验方法;多收集创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以便给学生做出分析;熟练掌握创业的评估手段,给学生做出最正确的指导。平时在校外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介绍最纯正的创业经历,感同身受的体会到创业中的酸甜苦乐,以便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从抽样调查我们发现仅仅依靠《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不足,这门课程偏向实践,理论知识必须切合实际运用才能获得认同。

1.创业课程改进。创业能力依据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来界定,我们必须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做出不同培养方案,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学生。创业课程必须融合知识、理论依据、实践相结合,教材编著成通俗易懂,课堂拥有宽松的环境,课内生动活泼,让学生欣然接受。在这门课程之外,加大企业认知(校内与校外)实训的力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创业为什么需要团队协作能力、企业管理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领导力、忍耐力、统筹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开设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讲座,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

2.创业者筛选。经过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熏陶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的创业意愿和个人创业能力分布图,从而遴选出初步“创业者”。

3.创业者“孵化”。对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让学生对创业的认知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做”,让学生深刻体会创业的全过程。通过SYB培训,学生能够掌握怎么删选出自己的创业项目,通过怎样的方式弥补自己或团队的不足,怎么预测自己的启动资金和销售,初步判断自己的“企业”能否生存,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怎么解决。

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仅仅靠理论基础、实训、创业模拟、强化培训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切切实实的实践,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这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学校的技术支持与实践场所的支撑。

(一)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了激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活起来,如兴趣小组――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让学生体会兴趣的重要性、团队协作能力必要性;如社会实践――体验生活,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学习用发现和包容的角度看待社会中形形的事务;如项目园――亲手缔造自己的“孩子”,品尝自己的“果实”,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发现自己的不足处;如校内创业计划大赛――学会展示自己的“企业想法”,通过比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如校外创业计划大赛――跳出自己的“圈子”,学会欣赏、学会进取,比赛现场有投资方,如果遇到可行的创业计划,会进行投资。学生在校期间还可以自行组建创业社团,以便热衷于创业或有创业倾向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

(二)创业基地、创业街、跳蚤市场

在奠定了理论基础以后,我们需要付诸实践。创业街完全模拟社会的经营模式,如果你想创业,可以通过校内创业计划大赛的筛选而入驻,学校收取一定的租金和水电费,店主自负盈亏,从店面设计、进货、销售、财务等都由创业者自行完成,入驻周期是一年,最长不超过两年,以便校方创业工作的延续开展。跳蚤市场是个自由贸易市场,可以交换物品,可以销售自己的物品,可以作为创业街的促销手段。创业基地在校外是实实在在的企业孵化器,业主的项目必须跟自己的专业相关,通过校方的遴选后可以入驻,凡是入驻的项目必须申领公司营业执照,入驻的前三年有租金优惠,五年内(含五年)必须撤离创业基地,方便校方创业工作的延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