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16:0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编程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编程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目的内容 教师指导 总结评估

受聘中职学校数控实训教师之前,曾在武汉某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实训中心担任实训教师近5年。在连续指导了多个班级的数控实训教学后,感触颇深,现将数控实训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异同综述如下:

1.实训目的

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的数控实训目的差异主要便现在:中职学校办学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所以实训的目的也就围绕着这个思路,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编程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高职院校办学目标是要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实训的目的强调除了提高动手能力之外的创新和管理等各方面能力,还要为学生就业、择业和创业打下了基础。两者相比之下,高职院校实训目的更加广泛,要求也相应更高。

2.实训内容

3自行编程校验

4预约上机实操

5实训总结大会

在中职学校,学生多为初中文化程度,甚至有的学生连初中学习水平都还达不到,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论基础差,所以在进行数控实训时,第一周要进行编程学习,实训老师在担任实训教学的过程当中无形地担任了编程理论教学的任务,加重了实训教师的负担,减少了学生实操的时间。

高职学院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严格分开,理论教学考虑课程的连贯性和顺序性,理论课程学习完毕后再进行数控实训,实训分为4步:首先进行数控编程理论课程,其次数控操作实训,然后在熟练操作后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实训,最后综合应用掌握的实训技能进行毕业项目设计,达到一个最好的教学效果。

3.实训教师指导

教师在实训过程中的指导方式根据实训对象和实训内容的不同也有所不同:

中职学校数控实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计划,编程授课,软件教学,操作指导,成绩评定;高职学院数控实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计划,分配任务,引导设计,操作指导,成绩评定。

从上面的实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差别:中职实训教学是一个“被实训”的过程,高职实训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实训,积极参与实训的过程。

4.实训总结

中职数控实训这个环节比较随意,学生完成实训后由老师根据整个实训过程和实训成绩总结实训,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后心理上也比较放松,很多学生抱着完成任务甚至是敷衍的心理,并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激起求知欲。在高职学院,数控实训结束后,会专门安排半天时间进行一个实训总结会,每个参加实训的学生上台发言,总结数控实训的过程和收获,让学生作为实训总结的主角,同时也锻炼来了学生演讲和表达能力。

5.实训成绩评估

中职学校数控实训结束后,对实训成绩的评估一般由以下成绩组成:实训理论考试成绩、安规考试成绩、数控仿真软件成绩、实操成绩、平时成绩五个部分组成。学生对实训的评估主要通过实训报告本加上实训小结的形式进行,这样的评估模式的特点是具体、量化,直观,衡量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高职学院在数控实训评估一般采取等级制,不采取记分制。根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设计零件的难度、设计过程、完成情况、实操表现来进行“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学生对实训的评估主要通过总结会发言的形式来进行。

以上五点是本人在长期数控实训中的一些感受,我认为,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受企业的欢迎。在此本人着重为中职数控实训提出以下建议:

1) 增加中职学生数控实训上机时间,增加机床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机床使用率和设备完好率。

2) 建议编程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采用一体化教室教学实训模式,将传统的理论授课教室搬到实训基地,边讲边看,边讲边做,做到眼到、耳到、思维到、手到。

3) 重新审视实训成绩的评估模式,因为实训的目的在于过程而不是在于结果,建议采用实训成绩等级制度,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完成零件的情况量化,最后实训成绩按照分数段分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让学生提高信心减小差距。

篇2

关键词:实训;编程;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Research of Collaborative Programming Methods in Project Training

Han Yutao

(Xinx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Xinxiang453000,China)

Abstract:In the software project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ost of the projects need for group's cooperation programming.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collaborative programming efficiency,team work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ability,collaborative programming method based on Dillenbourg principle is presented.The practice proved that this method has a good training effect.

Keywords:Training;Programming;Collaborative

一、引言

软件协同编程具有多种可能的形态,可以表现为将一个简单任务分割给两个开发人员协同开发到复杂项目的紧密团队合作。最简单的协同编程是将任务分为两个子任务,并且子任务之间具有清晰的边界,子任务和子任务之间具有最少的内部耦合,不需要程序员进行很多的交流。但大多数情况下,软件开发人员面临的是较为复杂的软件项目,设计人员很难定义子任务之间的清晰边界,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开发人员进行比较紧密和深入的交流。如何有效的进行协同编程是软件工业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在现代软件开发过程中,大多数情况程序员需要彼此协同地进行程序设计,因此,在项目实训环节中,使学生提高协同编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计算机教育中,如何引导学生具有与其他程序员合作开发程序的能力是重要的课题,如:规范的编码习惯、团队合作意识、合作学习能力。但是,目前据多数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往往缺乏协同编程能力,不适应团队合作开发工作。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illenbourg原则[1]的协同编程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协同编程能力。

二、相关研究

针对如何有效的进行协同编程和培养学生的协同编程能力,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协同编程方法的研究大多围绕如何进行分组、如何有效的开展组内活动、如何监督和指导组内协同行为等方面展开。

文献[2]指出软件项目是需要多个工程师合作完成的,其中包括:代码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架构设计、测试方案等。他将协同编程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进行研究,对成员的专心度、对团队的忠诚度、大局观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献[3]综述了协同编程教学的主要方法和工作,并指出程序协同编码的过程中会产生认知的重叠,我们应教授学生更加细化和抽象的知识点。但过于细化和抽象的知识往往脱离真实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文献[4]总结了合作学习教育研究的两个问题:(1)如何使学生有效的协同工作;(2)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具有的共同属性。其中一个重要属性是制定练习的解决方案时,需要参与者共同参加。文献[5]分析了多种协同编程分组方案,包括:(1)学生自由选组;(2)利用软件工具随机分组;(3)依据编程能力分组等。

最为著名的是Dillenbourg在文献[1]中提出的四条协同编程原则来定义协同编程环境。主要包括:

(1)初始条件设置。本阶段教师要确定分组的具体信息,包括分组规模、分组的成员构成方式、分组的实验室位置安排、共同使用的编程工具等。

(2)建立基于角色的协同编程规则。本阶段需要给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并控制不同角色访问信息的权限。

(3)确定交互媒介和方式:本阶段包括制定协同成员面对面的交互规则和确定协同交互的软件工具。

(4)监督和规范成员交互:本环节主要确定监督和规范成员交互的方式,如教师直接管理或使用软件工具进行监督和规范。

本研究依据Dillenbourg准则的四个环节,结合高职院校项目实训的具体情况,给出了基于Dillenbourg原则的协同编程方法,如下节所示。

三、基于Dillenbourg原则的协同编程方法

考虑到目前高职高专软件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较少有关注学生协同编程能力培养的课程,因此本论文所采用的方法将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本研究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个人自信、协作自信、灵活应用知识为目的。以下我们将尝试建立了基于Dillenbourg原则的项目实训协同编程方法框架。

(1)初始条件设置。从具有项目实训的学期开始,教师首先分配任意两个学生为一小组,假定学生没有任何的编程经验。

(2)建立基于角色的协同编程规则。首先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独立完成不同的编程任务。子任务完成后,两个人将共同完成一个相对复杂的编程任务(两人已完成任务的扩展)。依据最后的表现,确定两个人的角色。

(3)确定交互媒介和方式。小组成员在完成独立编程任务时,不允许进行交互。如果其中一个成员提前完成了独立任务,并且另一个成员也希望得到对方的帮助,则通过教师允许,可以将为未完成的任务片段分配给提前完成任务的成员,但必须将分配出的任务片段进行登记。

(4)监督和规范成员交互。每一个大组由15个小组组成,即30名学生。必须有两名教师进行监督和答疑。

应该强调的是,每个相对复杂的任务是基于两个子任务的扩展。两个独立子任务具有相同难度和相同的知识点,扩展任务应比子任务的难度较高。以下给出在实际项目实训中所设计的子任务和扩展任务的例子,见表1。

表1:子任务和扩展任务示例

子任务1 子任务2 扩展任务

使用递增循环计算n的平方,如for(i=0;i0;i--) 计算n的平方,必须使用递增循环和递减循环

for(i=0;i

for(i=n;i>n/2;i--)

写一个程序,输入10个姓名和学号,并打印 写一个程序,输入10个姓名和年龄,并打印 组合两段代码,使其能够输入10个姓名、学号、年龄并打印

具有协同编程经验的学生一般能快速的组合两段代码。但如果发现组合困难时,应让学生首先检查各自子任务是否存在问题,然后再进行组合。没有协同编程经验的学生往往将子任务和扩展任务看作两个独立的工作对待,从而不太容易进行子任务合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规范学生的编程习惯和提高他们的协同编程意识。

结合我校情况,每个实验室共60个学生,即30小组。共有指导老师4名,每次实训为2个小时。以上配置能够满足教师对协同编程实训的监督和答疑的要求。

四、结束语

针对软件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协同编程能力和合作意识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软件项目实训的特点,本文提出了项目实训中基于Dillenbourg原则的协同编程方法,并给出子任务与扩展任务制定的示例以及简要的应用情况。

目前,该方法已成功应用在我校JAVA课程的实训项目中,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彼此信任和团队合作意识。经观察,该协同编程方法特别有利于提高缺乏编程经验的学生的编程能力,更为可喜的是,该方法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多协同合作的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协同编程的练习。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协同编程方法的研究,使该方法能够扩展到多类课程的项目实训中。

参考文献:

[1]Dillenbourg P.Collaborative-learning:Cognitive and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M].Oxford:Elsevier,1999

[2]Whitehead,J.Collaboration in software engineering:A roadmap[C].2007 Futur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Washington:214-225.

[3]Brusilovsky,P.,Kouchnirenko,A.,Miller,P.,&Tomek,I.Teaching programming to novices:A review of approaches and tools[C].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Vancouver:103-110

篇3

【关键词】工作过程 PLC 案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10-01

一、案例呈现

教材《PLC技术基础》任务:电动机连续与点动单向运转继电器控制线路改造为PLC控制。

1.案例背景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PLC技术基础》为任务驱动式理实一体化教材,该教材将PLC编程的指令运用、编程方法、编程思路与问题解决方法都融汇在每一个实训任务中,做到边做边学、边学边提高。

学生前期已经学过《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掌握了电气控制中的各元器件的工作原理、符号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对电气控制的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也熟练掌握,并通过实训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

2.基于工作任务的PLC实训教学

以PLC课程中的一个实训任务为例,说明应如何开展工作任务式的实训教学。

(1)改造要点:

1)明确控制元件(如按钮、开关等)。

2)明确执行元件(如线圈、指示灯、蜂鸣器等)及工作电压。

3)通过对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进行分析,明确设备的工作过程,列出控制要点,建立编程的思路。

(2)详细分析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

(3)改造后与PLC I/O端相接的控制元件与执行元件

1)接PLC输入端的控制元件。

常闭按钮SB1停止控制; 常开按钮SB2连续运行启动控制;

常开按钮SB3点动运行控制。

2)接PLC输出端的执行元件。

交流接触器线圈KM1电动机主电路运行触点控制。线圈额定工作电压:DC36V。

(4)控制要点

1)能实现连续和点动两种运行方式。

2)连续运行用常开按钮SB2控制,点动运行用常开按钮SB3控制;停止用常闭按钮SB1控制。

(5)电路安全要求

1)保证控制电路与主电路的电隔离。

2)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6)将电路改造为PLC控制的工作步骤

1)PLC的I/O分配与接线。

2)电路的安全设置

①PLC输出负载电源由变压器低压端供电,变压器一次侧加装断路器,作电源控制与变压器漏电、短路保护;变压器二次侧装熔断器,作输出负载短路保护。

②电动机过载保护的热继电器触点FR,可以接到PLC输入端,通过PLC程序来实现过载动作,一般称为“软保护”。也可以直接与线圈KM1串接,在发生过载时切断线圈电源,一般称为“硬保护”。

3)PLC程序的编写与传送

对继电器电路进行PLC改造时,不能简单地将继电器电路直接翻译成PLC梯形图。如果梯形图程序,完全是由继电器控制原理图直接翻译的,在程序执行时不能实现点动控制。直接翻译的梯形图程序逻辑是正确的,问题出在PLC的工作方式上,所以还是需要根据控制要点建立编程思路。用辅助继电器常开M和一个点动触点X并联来分别实现自锁和点动功能,将两个功能分开实现,且点动时不用停止控制,显得更为合理。

4)程序的执行与调试

请用实训装置的指示灯HL1代替线圈KM1,接在PLC输出端Y0上,并接上DC 36V电源,按编写好的PLC梯形图程序,传送到PLC,并进行调试。

(7)结果评价。任务完成后由学生自我评价,然后小组间互评,再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8)总结交流。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或者状况以及自己能力的表现发表心得,与其他同学进行总结交流。

二、案例分析

1.本课注重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逐层推进,自始至终,并未直接介绍PLC指令和梯形图,而是把功夫放在继电器符号与PLC梯形图符号的对应关系上,当学生掌握继电器控制电路所用到的元器件符号对应PLC梯形图符号时,并且理解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PLC梯形图程序设计自然迎刃而解。

2.在教学中一直坚持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教师就不去干预。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迁移知识,为迁移而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我管理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互助和交流能力。

三、案例反思

所谓的“授之以渔”,教师工作的重心从“教会知识”转向了“教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开展工作任务式的实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今后的职业特性和职业要求,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对今后的就业充满信心,为学生在今后激烈竞争的职业生涯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2+0.5+0.5;实训体系;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00年6月16日,由东软集团、大连软件园、东软股份共同投资创建,虽然建院时间不长,但凭借深厚的企业背景、优势的教育资源以及大连软件园的环境优势,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逐年提升。2003年,我院成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几年来,我们积极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提出了“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二年级进行专业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理论、基本技能,三年级先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半年的专业综合实训,然后到校外企业实习半年,完成毕业设计。本文就校内综合实训环节的设计加以阐述,供同行参考。

1综合实训在实训教学体系中的位置

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形式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实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地构建实训教学体系,是实现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任务。

我们所构建的实训教学体系包括四个层次,分别是课程实验、课堂实训、课程设计;课程综合实训、实践课、职业认证课;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专业综合实训建立在学生两年专业学习的基础之上,是强化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工作实践能力,以较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重要环节。

专业综合实训模拟企业的工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环境。通过实际开发项目,强化学生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及系统网络构建技能,使学生在实战过程中提高编码熟练度及调试技巧,增强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实战,训练学生熟练使用常用开发工具,熟悉项目开发文档和表格的撰写,适应企业的要求;通过实训,训练学生按照IT项目管理的要求,参与团队开发,理解、掌握软件开发思想及技术,体会项目开发的完整流程,积累工作经验。

2实训的设计

(1) 实训项目的来源

为了使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环境下进行项目实训,我们采用企业的实际项目按照教学的需要加以改造作为实训项目。如我院学生进行Java项目实训的题目为“东软在线大学学习平台NETP”,该项目是我院实际使用的系统,可以支持同时5000名用户在线,是一个企业级应用软件,源代码行数达到12万行。

(2) 实训教学资源包

要想得到理想的实训效果,配套资源的开发非常重要,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完成了java、.net、嵌入式软件3个方向的综合实训教学资源包,包括以下内容:

 网上考试系统

 实训前专业知识复习资料

 实训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技术参考资料

 实训练习项目及参考代码

 实训项目及参考代码

 实训项目文档模板

 项目管理平台

 学生学习及交流网络平台

 实训教师用教学课件(含视频)及讲义

纸质教材、电子参考资料以及信息化网络平台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了实训的需要,为实训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 实训的组织形式

将学生分成项目组,每组30人,由两名实训教师指导,项目组进一步分为六个项目小组,每两个小组完成一套完整的实训项目,每名学生均负责系统中一个或多个模块,按照开发计划进行开发。学生分组以自愿为主,男女混编,能力高低搭配。

(4) 实训的流程

整个实训历时20周,从周一到周五全天进行,实训流程如下图所示:

首先进行基础知识测试,便于指导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指导重点。

然后进行实践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的复习、开发环境搭建、开发技术和规范的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编程练习。该阶段为期5~6周,主要目的是为进入项目开发做技术上的准备。

接下来进入项目实践阶段,该阶段为期约14周。项目的开发按照软件项目开发流程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系统测试和系统总结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均要形成规范的项目文档,由指导教师组织进行评审。

最后2~3天的时间进行实训的总结工作,包括综合考试、实训效果的反馈调查、实训总结和个人总结,最后为通过考核的同学颁发实训结业证书。

纵观整个实训过程,安排非常紧凑,可以说环环相扣,使学生一进入实训就紧张起来,迅速地进入角色。

3实训的指导方法

校内实训既不同于课堂教学,也不同于真实的项目开发。参加实训的同学虽然经过两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综合运用能力不足,缺乏实践经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差。这就要求实训指导教师承担双重角色,既是教师,教授知识和技能,又是项目经理,指导和监督学生完成任务。下面对实训中使用的指导方法加以总结。

1) 以教学的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企业级编程中的常用技术,及必须掌握的难点、重点;

2) 以教学的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企业级编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在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位置,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实训教师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及项目开发流程,以项目组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开发实战,让学生充分了解整个开发过程,在过程中掌握实用技术及方法,增加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及经验;

4) 尽量为学生组合分配可涉及不同知识点的实训模块,使学生通过实训,既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又掌握了开发技术,同时获得了多方面的技术使用方法,增加了工作经验;

5) 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更多的功能,提高学生编程的熟练度;

6) 严格按照企业开发要求进行管理,教师通过学生提交的日报、阶段性成果,个别指导、统一讲解,解决和规范学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学习及查阅资料方法;

7) 设置不同阶段的考核,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确保在一个项目完成后,为学生建立完整的开发思想;

8) 设置主流技术专题讲座,保证学生实训后,进入企业可以尽快熟悉环境及技术,满足企业的要求。

4实训实施的效果

2007年我们对软件技术专业部分学生进行了校内实训试点,所有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实训项目的开发,人均编码量达到8000行,编程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集中高强度的专业综合实训,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应用技能和快速学习能力,加深了对软件开发过程的认识和理解,积累了项目开发实战经验,获得了职业岗位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部分学生进入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后,其工作能力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5总结

在综合实训中我们引入了企业的项目,采用了企业的项目开发过程和管理方法,完成对人才的培养。通过实训,拉近了学校和企业的距离,实现了学历教育与就业岗位的对接。从实训的效果看,还是比较理想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实训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有三个保障,首先是校内实训基地的设施要完善,能够为实训提供硬件上的保障;其次,要有满足实训教学要求的配套教学资源,为实训提供软件上的保障;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有一支具备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师资队伍,为实训提供师资上的保障。这三方面的保障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培养急剧变化的市场所需要的多样化人才的必然趋势。我院机电系“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我院对该专业进行了定位,将核心能力与基本能力的培养明确地分为两个方向,即CAD与CAM,每个方向均有适当的市场定位,以专业综合改革为中心,以实训环节为重点,以有机渗透为特征,通过产学研合作途径,优化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课程体系,构建与完善新的育人环境。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建立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完成实训很不容易,因此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构建适当的专业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就成为本专业教学改革的中心。我院与首钢型材轧钢厂进行的产学研合作教育项目推动了CAD方向教学内容的改革,校内CAM实训基地的建设及与相关单位的合作推动了CAM方向的建设。

明确的专业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专业方向的定位十分重要。我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建立及以后的发展均得益于广泛的市场调研及专业委员会的指导,得益于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得益于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及技术服务。

2001年3月,我院与首钢第一型材厂签订了研制首钢第一型材厂图纸管理软件的协议书,为该厂的全部图纸建立了数据库结构,并对50吨剪头曲柄飞剪机组的图纸(蓝图)进行了AutoCAD格式的转化。在此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2001年7月,我院又进一步与首钢第一型材厂签订了对该厂其他图纸进行转化的第二阶段协议。2002、2003年,我院分别在计辅001、002、003班毕业实训中,结合此科研项目进行了《图纸转化及数据管理》课题的实训,同时将相关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中。

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科研项目使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得到锻炼,总结经验,同时完成《高职CAD专业“图纸转化与管理” 教学中产学合作实践》教研题目,通过教研题目的完成,明确专业的CAD方向及相关课程的主要内容。

2005年,我院成功地建设了数控加工实训基地,有力地促进了专业CAM方向的发展。

我院明确地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分为两个方向:(1)CAD方向。核心能力:二维绘图、三维实体造型、CAD技术应用与开发等,要求能熟练地使用相应软件进行绘图、造型并能进行图纸的数据管理。专项能力:CAD技术的应用开发与图纸数据管理。(2)CAM方向。核心能力:三维实体造型、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与编程等,要求能熟练地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实体造型,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技术,能在数控机床上进行操作,有进行数控编程的能力。专项能力:三维实体造型及数控加工。

结合实际的课程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学生不但要具备综合职业能力,还要在动手能力方面有突出的表现。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及开展产学合作教育与技术服务,逐步使专业方向得到了明确,实现了专业教学计划及主要课程的内容与生产实际的密切结合。

专业能力(1)机械设计与制造基本能力。(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基本能力。(3)进行数控编程与操作的基本能力。(4)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文字录入速度。(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外语能力。(6)对材料、热处理工艺、各种标准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7)对于CAD方向,应能针对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需求进行相应软件的二次开发;对于CAM方向,应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技术。

主干课程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计算机绘图、数据库基础、程序设计、三维实体造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CAD应用与开发、数控编程与仿真加工等,主干课程的设置围绕专业的核心能力。

主要课程的内容以“CAD应用与开发”课程为例,要求密切地联系工程实际设置课程内容,例如“图纸转化与管理”项目涉及如下问题:(1)读图:读标题栏及明细表、名称、图号、装配图号、件号、材料、比例、重量等,了解本图与其他图的关系,能对材料进行转化;能基本读懂图形的形状、尺寸、公差、粗糙度及技术要求等;能对公差、粗糙度、技术要求等进行转化。(2)转化中的技术问题:掌握材料、技术要求、公差与配合、粗糙度、螺纹的新旧画法。(3)图纸数据的管理:自定义标题栏、明细表、附加栏及样板文件。定制“表格”,产生BOM,产生“设备清单”、“标准件清单”,合成为一个项目(机组)的管理系统。“CAD应用与开发”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CAD基本知识(CAD/CAM原理及应用、CIMS基本知识、PDM基本知识);自编图纸管理软件(使用Access自编多媒体数据库);AutoCAD应用与开发、CAXA EB开发(AutoCAD应用、基本定制、自定义命令、菜单的定制与开发等);图纸管理(CAXA、PCCAD〈MCAD&PDM〉的图纸管理);图纸处理系统(Vpstudio 6.75、UnisCAD软件使用)。

实践环节服务于专业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环节的安排应服务于专业方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项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践环节体现在专门的实训课程和课堂教学中。

主干职业技能训练(1)金工实训:使学生了解金属的主要成型原理与加工方法。(2)机械CAD:使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机械装配图与零件图设计,使用Word等软件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使CAD应用水平得到提高。(3)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掌握数控编程的方法及调试手段,掌握常见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了解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与输入方法及加工零件的工艺过程,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4)专业实践:针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课、职业技能选修课进行与本专业方向相关的社会实践。(5)毕业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三维实体造型、数据库基础、机械检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数控编程与仿真加工、CAD应用软件、液压与气动技术、CAD应用与开发等,所有课程均安排实验及作业并多数在计算机房上课,采取边讲边练习的方式。

毕业实训(1)实训的目的: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掌握的机械CAD/CAM技术、三维造型与数控加工技术为工具,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与实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训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得到锻炼。以就业为中心,鼓励自主选择实习单位,由指导教师准备实训题目及指导在外实训。(2)实训的效果: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基本能力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学生根据兴趣所找的实训单位与所选的多数题目与本专业相关,CAD技术应用(图纸转化绘图、图纸管理与图库、机械设计等)题目占47.33%、三维实体设计题目占5.33%、数控加工与应用题目占20.66%,其他题目占26.68%;学生在实训单位的表现多数是较好的。

几点思考

实训分题方式结合就业联系实训单位,毕业实训的题目较分散。按名单学号顺序对学生进行分组,各组中的题目也较分散。因此,我们对03级学生进行了相对集中的管理与指导。

论文从论文质量上看,有与实训内容不附及“克隆”的现象。可考虑改为“实训总结”,取消外文翻译。论文与实际相差太大,谈实际的内容应该多些,改为“实训总结”可以做到这一点。对论文页数的要求也不应太多,10页左右即可。

实训指导因为题目分散,导致实训单位的题目不能使学生得到系统训练,因此可要求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应的内容。

实训与就业的关系以就业为主,要处理好实训与就业的关系,应尽可能地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上得到系统训练。

能力培养实训集中反映出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加工基本知识的欠缺。对土建图应有适当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有多种,就“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而言,进行现场实训有一定的困难,理想的方式应该是CAD方向去设计院跟随工程师学习画图,CAM方向去机械厂跟随技术人员学习操作。如果能与某设计院、机械厂长期合作则比较理想。

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应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或技术服务,参加毕业实训指导,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社会对专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及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使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生产实际。

以加强科研与技术服务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使之服务于生产实际,可使培养的学生就业后“上手快”,实现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这样的专业改革才能有生命力。我院自03级后实行的学分制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自主性,体现了专业分方向教学的优越性。

篇6

关键词:互动式;数控加工编程;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123-02

传统本科院校在数控机床类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对数控编程及加工技术只是作为一个章节,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要求不高,学生对编程理论及编程方法的理解也不够深刻,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我院以应用型本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试图探索一种适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方向应用型本科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旨在培养时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数控加工编程这门课程正是数控方向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数控加工技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控车、铣、加工中心及线切割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数控刀具的选择和数控工艺分析的能力,为后续数控系统原理及应用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互动式理论教学方式

互动式理论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为基本前提,以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交流为基本特征,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教学载体,最终达到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相互启发中消除疑惑的目的。

互动式理论教学方式的实施步骤为:课前预习——抛出问题

——引导式回答——引出式讲授

——间歇式发问——讨论式作答

——总结陈述——课堂小结。下面以讲授“数控立式加工中心钻镗循环”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抛出问题并作引导式回答。在已经对加工直线快速进给指令G00和工作进给指令G01熟知的前提下,抛出所示图形(如图1所示),加工图中所示的1号、2号和3号孔。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中所示数字的顺序思考作答。

得出孔系的加工路径如下:1(G00定位1号孔)——2(G00下刀到安全高度)——3(G01切削加工)——4(加工完成,G00退回)——5(G00抬刀到2号孔安全高度)——6(G00定位2号孔)——7(G01)——8(加工完成,G00退回)——9(G00定位3号孔)——10(G00)——11(G01)——12(G04暂停,光整加工)——13(加工完成,G00退回)——14(G00返回初始点)。根据这样的路径,学生就可以按照比较清晰的思路用G00和G01指令不断地切换达到加工目的。但是,这样的加工方法对于数控系统来说读取时间较长,加工缓慢,而且程序冗长,与数控程序简单、明了的目的相悖。

其次,引出式讲授穿插间歇发问。提醒学生回忆以往的学习内容:参照数控卧式车床编程的一种方法——固定循环指令——是不是有一种指令可以将几个程序段合而为一呢?如果可以,怎么合?哪些路径可以合起来?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进而对钻镗固定循环指令展开详尽的讲解。

再次,讨论式作答并作总结陈述。以提问的方式请学生对刚刚讲述的指令对号入座:采用简单钻孔循环指令加工1号孔,采用深孔往复排屑钻孔循环指令加工2号孔,采用孔底有暂停的钻孔循环指令加工3号孔。得出的最终加工路径:1(定位1号孔)——2——3——

4(用一个指令G81完成)——5

——6(定位2号孔)——7——8(用一个指令G73完成)——9(定位3号孔)——10——11——12

——13(用一个指令G82完成)——14(返回),使原来要用14个程序段完成的指令用5个程序段完成,大大简化了编程。

之后还可以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陈述。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并掌握概念,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同一个表面的加工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但是考虑到现代加工的经济性问题,则必须选择一种最方便快速的方式。

目标式课后实验

每一种类型的机床编程方法讲述结束之后,都会安排3个课时的机床实验环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所学的编程方法作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仍然以图1所示的零件为例来简要说明实验过程。

在实验时,先将学生分成3~4人一组,每组学生拿到的只是一个长方体的毛坯零件。学生拿到毛坯件之后,可以分工合作。首先,分析零件图纸,看清设计基准、技术要求、精度要求等内容,观察加工对象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机床及刀具材料与类型。同时,也要对拿到的零件毛坯的工艺性做简单分析,确定毛坯余量是否充分及均匀,毛坯件如何定位装夹等。

其次,要对零件做更详尽的工艺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工序的划分,工步的安排,走刀路线的确定,切削参数(切削深度/宽度、切削速度Vc、进给量f)的选择等。需将这些内容细化之后填写数控加工的刀具卡和数控加工工序卡。

再次,在编程之前还需进行数值计算。主要根据每个工步的加工路线确定基点及坐标值,在图样上画出走刀路线。然后就可以根据事先安排好的加工路线加入刀补之后进行加工。因为实验的机床都具有刀具补偿功能,此时,可以根据零件轮廓进行编程。

最后,将以上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安装毛坯,保证毛坯的安装精度;安装刀具,进行对刀操作;输入所有的程序及刀补参数,对车床试运行加工。在粗加工时或空走刀时,尽量选择大的切削用量和加工速度;精加工时,则选择较高的主轴转速和较低的进给速度,以保证加工精度。

经过一个零件完整的编程实践,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编程不仅仅包括程序编制,编程之前的工艺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程本身的认识,同时也强化了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联系,为后续的专业课程设计奠定了实践基础。

拓展式实习实训

正常的教学环节结束后,还会安排为期4周的CAD/CAM实训,内容包括两周的CAD/CAM软件实训和两周的加工实训。两周的软件实训主要运用UG进行三维造型设计,通过UG软件的CAM功能,按照图2所示流程完成图纸的仿真模拟,可以根据模拟结果修改加工参数。两周的加工实训则是对实验的补充,可以满足每名学生都能上机操作的要求。同时,进行宇龙仿真软件的实训,将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等机床的实际加工操作,以虚拟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真正实现仿真与实操的结合,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另外,课余时间,我院还鼓励学生参加数控中级、高级培训,为学生的就业添砖加瓦。目前,我院机械系2010、2011两级学生已完成了数控中级工的培训和考核,部分学生已顺利拿到了数控中级工证书。

结语

教学、实验、实训三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构成一个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愿意主动去操作、去练习。辅助的考级考证培训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控机床操作的积极性,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很好的实践。由于此类课程的专业性,讲述内容相对枯燥,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搜集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形象地接受所学内容。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不应该只重视编程能力的培养,在对内容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应自行设计伺服系统,并在普通机床上进行数控化改造。

参考文献:

[1]孙德兴,谭羽非.“交流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2]聂秋根,陈光明.数控加工实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王继焕,徐伟民.机械基础课程群多维诱导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2009论文集,2009.

[4]张伟,陈俊华,等.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实践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针对独立学院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实际编程能力无法达到用人单位要求及就业情况不太理想的问题,分析目前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级仿真实训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的重要性,说明独立学院计算机类专业企业级仿真实训的构建原则、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探索新途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类专业;企业级仿真实训

0 引言

独立学院是民办的高等教育学校,其发展历史很短,并且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模式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并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模式应从理论、技能和创业3个方面考虑,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真正需要的合格人才。

计算机专业技术性强,应用面也很广,但近几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造成了培养人数多而就业难的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无法达到市场的要求,缺乏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结合独立学院的特色背景,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就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都得到系统的训练,便可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因此,如何根据独立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合理构建实训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实训教学的关键所在。

1 独立学院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学习自觉性不够,但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因此不能照搬一本和二本院校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1.1 课堂知识刷新速度不及技术更新速度

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以软件开发技术为例,软件开发平台从字符界面到可视化界面;软件开发语言从汇编语言、C语言、C++、Java到C#;软件开发体系结构从单机版、C/S结构、B/S结构到N层架构。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应用软件都在不断升级与发展,而在有限学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新技术的讲解仅仅只是点到为止,学生无法获得系统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1.2 基础较弱的学生面对难度较大的课程力不从心

很多学生刚开始对计算机的学习热情是很高的,但随着专业课难度的加大,他们往往难以保持学习热情,出现了畏难的心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基础较弱,而计算机技术的难度较大,学生实在是力不从心。软件开发又是一项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的系统工程,采用一种编程语言来实现,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学生无法在实际操作中予以应用。

1.3 知识转换为能力的速度跟不上知识市场化的速度

目前在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理论和实践教学也与社会生产存在脱节现象,用人单位所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应该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Java课程为例,企业并不看重学生这门课程的最终考试成绩,而是考查学生能否根据项目的需求编写Java程序。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经过实际项目的训练,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项目,达不到就业市场的要求。

2 企业级仿真实训教学探索

通过企业级仿真实训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该实训教学不同于理论课配套的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主要是为了熟练掌握某种技术而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让学生早点接触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并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生产实践联系起来。

2.1 企业级仿真实训的构建原则

1)重视理论,以理论作指导。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才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应该学些什么、怎样学习以及学习效果如何,因此在企业级仿真实训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教师指导加学生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企业级仿真实训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ACM、AIS和IEEE-CS计算机学科教学计划研究小组所给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在应用程序等11个方面、59种能力的不同要求,重点强调了开发、设计与实现。因此在企业级仿真实训过程中,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编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计算机技术发展更新快,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此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用新的思路和见解去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在企业级仿真实训过程中要着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尽可能扩宽他们的知识面。

2.2 企业级仿真实训的安排

计算机类专业软件设计类的课程通常都会开设相应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阶段采取“时间集中、人员集中、小班指导、一人一题、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模拟应用项目的设计与编程的能力。

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前期学生有过课程设计的基础,但仅仅是参与程序代码设计,对于企业中大型项目的整个开发流程无法深入了解,更难了解企业的内部管理。而除了实际编程设计外,学生还需要了解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管理措施、产品质量保证的各项措施、售后服务管理的流程和内部管理措施等。因此在后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更接近企业的多种工作岗位要求与真实工作情境的方式进行,即在校内进行企业级仿真实训,让学生在校内模拟企业中具体真实项目的开发过程,培养学生获得不同工作岗位协同合作的实际经验。

企业级仿真实训是从企业的实际项目中选择有代表性并符合当前主流开发技术的内容作为实训内容,再根据每个班学生的人数分成3~4个小组,每个小组6~8名学生,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水平申请并被指派不同的工作岗位,如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产品经理、软件测试工程师、程序员等。目标是让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程能够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当地计算机公司的工作奠定基础。

2.3 企业级仿真实训的教学内容和过程

根据当前计算机技术的流行趋势,主要针对J2EE应用开发和。NET应用开发这两门课程设计了企业级仿真实训教学,由两个方向的骨干教师在计算机房对学生进行指导。参加企业级仿真实训的学生每若干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个组完成一个独立的企业实际项目,而小组成员有着不同的分工角色(如项目经理、程序员、软件测试工程师等),因此每个小组成员要求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

在企业级仿真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企业级仿真实训项目中的各个功能模块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及实现目标,在学生完成每一个功能模块前,教师可先讲解、演示一个示例,而且讲解的示例所用到的核心技术与该功能模块相似,讲解完后学生可根据所演示示例的实现方法来完成相应的功能模块。通过这样的引领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让学生在拿到项目后可以很快上手,充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此外,针对学生工作经验匮乏的特点,在企业级仿真实训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和企业员工一样遵守企业作息时间外,还要求学生和员工一样编写工作计划,每天写工作日志,每周写工作总结,每周分组分专题组织学生进行技术交流和探讨,每天指导教师也会召集每组的项目经理开会,对一些他们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企业级仿真实训结束后每组需要上交在实训过程中完成的完整作品,并对项目功能及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从而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动手能力的转化,使学生在毕业之际能够达到就业市场的期望。

2.4 企业级仿真实训小组的设定

整个企业级仿真实训是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名学生。为了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首先让参加企业级仿真实训的全部学生进行考试,然后根据每位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搭配。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每个实训小组的能力水平平均,第一要保证有一个技术扎实的学生做项目经理,第二要保证每个小组能够独立完成企业级仿真实训,让编程水平和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因此在企业级仿真实训之前所举行的考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必须要把它与平时的理论课和实践课考试区分开来,因为有一些学生可能并不擅长理论课程的考试,却有很强的动手和编程能力,而这一部分学生在企业级仿真实训中往往能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所以在考试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软件企业招聘和面试的方式,并选取了一部分经典的面试题目。

2.5 企业级仿真实训成绩考核评价方法

成绩考核也是企业级仿真实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考核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训分小组进行,因此在最终成绩考核时应以整个项目组的完成情况和小组成员对该项目的贡献度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

此外在考核过程中也参考了学生提交的实训文档、软件以及最终小组答辩的成绩。通过提交的实训文档我们可看出学生撰写文档的水平以及总结和概括能力;软件则反映出了学生的实际项目开发与应用能力;而通过小组答辩教师可对每组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以及每位学生的工作能力作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

由于企业级仿真实训有着很强的交互性,教师也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对每位学生进行评判时应综合考虑这个学生的基础和起点、在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与进步幅度,应鼓励和激发学生对企业级仿真实训的参与兴趣,不要一概而论。

2.6 企业级仿真实训的教学效果

根据上面提到的企业级仿真实训教学模式,经过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专业3届学生的实践后,受到了学生的高度赞扬,学生普遍反映有收获,为日后就业提供了工作经验。而且通过企业级仿真实训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多数学生变主动学习为被动学习,动手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到企业从事计算机开发方面工作的学生人数比前几届有了明显提高。2008级的一位学生在实训总结中写道:“通过本次实训,让我觉得计算机编程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同时也让我具备了项目分析、设计、开发与测试的能力。”2009级有些学生申请到专门的培训机构(如软帝、中软等公司)进行实训,回来后通过与校内实训的学生进行交流,感觉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学到的东西一点不比在公司学到的少。

3 结语

独立学院的教育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完全脱离社会实际只注重于理论教学肯定是无法达到此目的的。因此在强调理论教学重要性的同时需要加强实训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所收获。

近3年来,通过在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实施企业级仿真实训,已经获得一些成果,在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甚至平均月薪较往届学生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等赛事时也多次获得不错的成绩,充分证明该实训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但也必须看到在实施企业级仿真实训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项目的选取,每个小组由于做的项目不一样,指导教师需要给不同小组寻找难度和规模相近且合适的项目;其次,这样组织实训教学大大增加了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组织管理难度,要对学生进行筛选和分组,同时还要通过多方面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不过从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企业级仿真实训还是成功的,以后也将延续下去并进一步对该教学体系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划[M].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8:142-144.

[2]白鲜霞.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7(13):51.

[3]高鹏.关于计算机实训教学的几点构想[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7):71-72。

[4]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EB/OL].[2013-03-24].http:∥/.

篇8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dition of implemen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NC programming and operation course, taking Bin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for example.

关键词: 数控编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实践应用

Key words: CNC programming;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pedagogics; practical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267-01

0引言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机械加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方面的技能与知识。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应用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于数控实训课程当中,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1],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1.1 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技能、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部部长在会议报告中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功能和定位,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拥有一技之长形成一专多能的受社会欢迎、企业抢手、家长满意的合格、特长的毕业生。高水平的技能需要在有意识的实践和培训中,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巩固和提高[2]。

1.2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本身的需要现许多教育机构纷纷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目前可以说基本满足了量的需求。然而,要推动数控技术的发展,推动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光有数控技术人才量的供应是远远不够的,还须得使供应的人才有质的飞跃,方能使数控工业应用技术有蓬勃的发展。

2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条件

2.1 硬件环境

2.1.1 保证有足够节点的数控仿真系统的实验室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这就要求作为课堂的实验室要有相应的硬件设备,首先需要的就是要有足够的实习场地和较完善、较先进的实习设备。

2.1.2 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建设在高职院校外部,依托与高职院校有合作关系的校外企业和社会资源进行建设,主要承担学生生产性实习和岗位见习任务,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的公司、企业,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学习生产型与实战训练平台,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和必要条件[4]。

2.2 软件环境

2.2.1 推行一体化教材理实一体化教学,也要求相应的配套教材能够跟上,要打破以往一门学科一本教材的老模式,推行理实一体化专业教材,有实训教师根据实训项目编写大纲,每个实训项目里要分解具体的学习目标、实训任务、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点。

2.2.2 双师素质型的教师队伍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必须具备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实践技能。此类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实际操作技能技巧训练的指导者[5]。同时,教师还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还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否则教学方案难以出台,教学过程难以控制[6]。

3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中的实践

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应用于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我们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譬如情景模拟、任务驱动、案例评述、软件操作、分组讨论、企业参观以及多媒体电化教学等等。下面以几种典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来说明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环节的紧密配合。

3.1 任务驱动教师先举出一个在企业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始学习和思考,然后将完成这个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加以整理。

3.2 情景模拟由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的情景,将学生从书本知识引到实践情形当中。

4实施效果分析

笔者所在学院最近两年对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实施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这种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认为这种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极大的增强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数控编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数控操作的能力。通过情景模拟、任务驱动、分组讨论、企业参观以及多媒体电化教学等等教学方法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从接收我院毕业生的相关企业的反馈结果来看,他们对这些毕业生的数控编程知识和机床操作能力也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5小结

总之,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我们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我们教学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对学生来说好处多多,所以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这个教学改革。只要我们方法得当,一定会培养出到社会任课的高技能人才。当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没有定论,也没有照搬照套的公式,既不能像德国那样,也不能像英国那样,需要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走自己的路培养出更好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禹禄君.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2]吴映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06,(06).

[3]刘红月.“理实一体化”之误区[J].职业技术教育,2006,(34).

[4]陈玉华.校企合作建设学习生产型校外实训基地.中国高等教育,2010,(07).

篇9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教学设计;SQL SERVER 2005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一个项目的不断拓展和块块相连来带动课程的学习。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中,又以项目的一个实训案例不断驱动课堂教学的开展。由教师引导学生,从一个可以实现的实训项目出发,再将该项目不断改进功能、实现条件或输出内容等过程,通过实现不断提出的任务自然地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按照这种方法实施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设计,教学效果良好。

1.教学过程实施

1.1实践教学设计

在实践课程教学中,课程就通过学生的网站建设为实训项目,对SQL SERVER 2005的数据管理和开发技术进行介绍。以案例为主要分析,将案例的数据库的后台开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案例的数据库的后台管理系统分解为独立的任务单元,精心提炼和组织教学内容。完成各任务单元学习的过程,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1.1.1基础准备

由于SQL SERVER 2005是一种网络数据库,所以网络是基础,数据库是核心,这两者缺一不可。学习数据库的最终目标是完成一个管理系统的开发,那么就需要前台开发工具的支持,比如 、ASPNET或JSP等。要开发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学生就必须学一些前台的开发工具知识。

1.1.2项目训练

实训项目内容设计非常重要,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应加强课内实验环节,将实训项目交给学生后,教师以“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出现,学生以“程序开发者”角色出现,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教师侧重检查项目完成情况,并要适时为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开发技巧和语法知识。

1.1.3课程设计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一个课程设计的完成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巩固、测试和验收。本阶段的实施一方面是对《SQL SERVER 2005》课程的总结提高,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软件项目开发文档的撰写能力。

设计结束,学生应提供完整的项目文档,由于SQL SERVER 2005是网络数据库编程语言,所以设计开始就要求学生要按照国家软件开发文档中关于《项目开发进度开发规范》、《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编写规范》、《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等要求进行系统开发。并在设计结束对项目进行答辩。通过程序、文档和答辩实现来检验本阶段的教学效果。

1.2理论课堂设计

在理论课程教学中,为了使整个授课过程和学生实训过程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理论上采用“细化过程”、“量化考核”的方法,逐步完成各任务单元学习。细化过程主要指精心设计实训项目、布置项目任务,量化考核主要指加强总结提高、分组设计。

1.2.1精心设计实训项目

图1

在课堂上,案例项目要能够体现课程的核心内容,还要有很强的扩展空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螺旋式滚动向前的教学方法,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扩展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评价和优化。

精心设计实际应用的项目案例,通过一个个实训项目的层层推进,告诉学生该项目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一堂课中的实例可以作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的扩展。横向的扩展将课程中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纵向的扩展目的在于一步步引申和切入到完整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显著,课堂活跃,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上面图1中的十个实训项目囊括了《SQL SERVER 2005》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1.2.2精心布置项目任务

布置任务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训项目,给出确切的实训目的、实训要求、实训内容,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完成。使每一个实训项目都与课堂上的实例密切相关,各个实训项目之间又密切关联,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有一个比较实际、可以动手的出发点;同时按照课堂上案例步步深入的方法,对每一个实训项目的每一步进行扩充,最终自然地形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

1.2.3加强巡回指导

由于课内实验及课程设计是教师课堂演示过后的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存在的问题就会显现出来。比如动手能力、课堂内容的接受情况、学习主动性等。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训环节上,教师要通过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编程情况,根据《实验实训平时考核测评表》,认真考核测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实训环节操作熟练、进度较快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考核奖励。

1.2.4分组设计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结合《SQL SERVER 2005》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列出要实施的几个项目方案,成立项目开发小组,设立项目组长来负责每个小组软件开发过程,确保项目开发进度。项目组长是软件设计的总指挥,教师要求项目组长对本组同学进行项目层次分项,让每个同学负责一到两个小项目。在教学中把全班分成若干个项目组。任务实施上要细化到人,根据学生平时实验实训的情况,让每一位学生溶入项目设计的全过程,学生根据教学进程分工合作地去完成各自任务。

2.教学设计效果

2.1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由于讲授的过程是采用一个递进驱动,项目牵引的授课方法,设计的案例能够采用横向与纵向扩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从一个比较容易解决的熟悉内容进入到新知识点的学习中,所以学生的参与程度非常高,对教学效果反映良好。

2.2实训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以开发实际项目“EasyBuy电子商城”数据库的后台管理系统为驱动,将该项目的实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将后台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分解为独立的任务单元在项目实训中分步实现,让学生步步深入,最后通过课程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开发项目,形成较强的软件编程思维。

由于采用了项目递进驱动教学法,可以顺利实现项目拓展。每一项任务都可以在前一项任务的基础之上进行,形成了教师授课环节递进,学生实训操作递进,最后通过课程设计融会贯通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对此种授课方法反映很好。

【参考文献】

[1]余芳.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管理与开发[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2]刘志成.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与实训[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7.

[3]刘厚增.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篇10

[关键词]数控车 数控实训 撞刀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042-01

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技术也变的越来越普遍,在机械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对数控车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这就促使职业院校加大了对数控车实训设备的投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从数控车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在操作数控车床的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撞刀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数控车操作过程中发生撞刀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减少撞刀事故的发生。

1 撞刀原因分析

撞刀是指刀具(包括刀架、拖板等)在移动过程中与工件、卡盘或尾座发生意外碰撞的机故。数控车床操作初学者,容易撞刀,撞刀是数控车床操作新手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一旦发生撞刀事故,轻者影响机床精度,重者造成机床损坏,使机床的加工精度丧失 , 甚至造成人身事故,必须引起操作者的高度重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操作数控车床时容易撞刀,导致学生不敢碰机床。撞刀原因很多,大致可归纳为操作机床不当和编程时考虑不周全所造成的撞刀。本文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撞刀的各种因素。从而让学生实训时,减少撞刀几率。

1.1 机床操作不当造成的撞刀

数控机床操作不当会造成刀架或车刀与工件、主轴卡盘或尾架发生碰撞。主要从以下各方面分析:

(1)工件没固定好。工件在加工时候,长的工件,会引起甩尾,震动引起撞刀。

(2)安装刀具错误。在安装刀具时一定要使刀位点对准主轴中心线,即刀具安装好后试切工件右端面,切完右端面后刀位点应在工件右端面中心。

(3)刀架或车刀与尾架发生碰撞。回参考点或退刀时,应该Z向使刀架或车刀远离主轴,避免发生碰撞。

(4)试切法对刀时走刀过快或背吃刀量过大。刀具在加工工件时,一定要注意加工的背吃刀量,如果过大,会造成刀具和工件的撞刀。粗加工应优先选用较大切削深度,一般取2-4mm,精加工一般取0.3-0.5mm。

(5)对刀不准确造成的撞刀。

(6)机械零点坐标与绝对和相对坐标一致。校验程序完毕后要回参考点, 在校验程序时机床是锁住不动的,而刀具相对工件加工在模拟运行(绝对坐标和相对坐标在变化),这时的坐标与实际位置不符, 需用返回参考点的方法, 保证机械零点坐标与绝对和相对坐标一致。这一环节有时不注意在校验程序后没有发现问题就进行加工操作,会造成撞刀现象。

(7)数控车床执行程序正常加工过程中,由于操作者误操作使程序停下来,如果操作者按“RESET”复位后,立即进行循环启动,此时容易造成刀具与工件发生碰撞。因为运行的默认值与程序的设定值发生变化,按“RESET”复位,则把数控系统复位到初始状态,清除了保存在DRAM内的预读程序信息,会改变刀具移动指令及主轴转速。在自动运行程序过程中,如出现误停车导致程序停止运行,此时将模式改为编辑方式,按“RESET”复位程序,再重新运行程序。

1.2 程序编写不当造成的撞刀

程序编制是数控加工最重要的环节,提高编程技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碰撞安全事故,总结并在以下各方面分析:

(1)G00坐标设置离毛坯太近。一般编程时候在工件右端,1mm。

(2)换刀时,未使用G00指令远离工件。换刀需要用G00,远离工件。以防止车刀与工件产生干涉。

(3)加工螺纹时误把导程(F)当作进给速度,如:G92 X40 Z-20 F2写成 G92 X40 Z-20 F80。

(4)程序坐标值编写或者输入有误。

(5)加工完零件退刀时先走Z向,远离工件,再走X向。

2 撞刀常见现象解决方法

经过以上总结和分析,根据常见的撞刀原因,结合实际操作经验,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编写的程序需要仔细检查。系统较老的机床,需要输入标点符号,更需要编程人员仔细认真。

(2)检查好的程序需要在机床程序里面校验图形。利用数控机床的图形校验的功能可以检验程序的轮廓,减少错误率。

(3)装刀长度出错。刀具长度不够,刀具的刃长不够,都会导致干涉现象,另外刀具的装夹方式有误,也能导致撞刀。需要刀路轨迹模拟,明确加工部位。按程序单上的刀具进行选择和复核是否正确。

(4)正确对刀并设置刀补,Z方向试切对刀时,必须注意对刀使用的Z向零点应与编程使用的Z向零点统一,避免因工件坐标系设置不统一而造成撞刀。

(5)在调试程序加工第一件工件时,一定要仔细检查程序,试加工时单段运行,随时控制进给率,随时看剩余行程,加工前应模拟运行一次,单段运行,再正式加工。看看有没有意外的刀具路径出现,一旦出错,迅速急停,特别是初学者,要注意急停按钮的应用。

(6)将刀架移动到安全位置,按下锁住机床和空运行键进行空运行操作,主要观察运行轨迹是否正确,且仿真运行后要回参考点校验。

(7)如果加工时必须使用尾架,安装刀具时必须考虑到在X 方向电动刀架与尾架不发生碰撞的极限位置,在Z方向拖板与尾架不发生碰撞的极限位置。

(8)建议在计算机上用模拟软件模拟程序,进行检验,再把程序拷贝到机床上可以减少错误。

3 结束语

要避免数控车床撞刀事故的发生应以预防为主。机床操作者首先应熟悉数控系统的各种操作,掌握系统功能键,达到熟练操作,减少失误,将误操作的概率降至最低点;其次在编写加工程序时,应根据工件特点进行,按工件的形状及加工位置确定退刀和回零的顺序是先退X向,还是先退Z向;再次应注意机床的保养,在平时加工后,丝杠,导轨应擦拭干净,避免切屑等杂物夹在滚珠丝杠和导轨内,造成加工出现误差,损伤导轨,影响加工;同时,操作人员还要掌握一些异常情况发生时紧急处理方法。如按暂停、急停及切断电源等来最大限度的减少碰撞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郝新成.实习中数控车撞刀事故的防范[J].实践与探索,2011(3):266-267

[2] 袁锋.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周保牛.数控车削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3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