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8 07:0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们以××公司为实训资料,通过用友软件建立一套系统管理,对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子系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之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都是跟着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会与不会连自己都评判不了,而这次实训则截然不同。打开《会计电算化实训教程》,目录的上篇就是用友软件的的实训部分,也就是我们要求实训的内容。总观目录,其内容分为十六个部分,如管理系统、基础设置、总账初始化、凭证处理等。凭着这些文字及其解释,我们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单枪匹马上阵还真是为难,错误百出。首先,是会计科目。开始时根据资料增加和修改会计科目,等到填制凭证时才发现要新增会计科目,更换操作员再进入“基础数据”,然后更改。增加的明细科目,会把总账科目的金额过渡到明细科目中。第二,在录入凭证时,有的关系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会计科目的使用,则会出现该“科目系统受控不能应用”。这时我们应该调出会计科目然后找到该科目修改此科目把受控系统去掉,这时就能使用了。出纳签字时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凭证审核后,进行出纳签字时出现了“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原来是因为在定义凭证时没有设置该项内容。第三,输入银行对账单时,日期不是超出范围就不符合要求,经过老师指点才发现,进入时没有选对日期,所以银行对账单总是出问题。最后,在生成报表时遇到的问题更多,很多数都不平,我们只好逐笔查找错误并对正明细账,发现确实错了后不得不进行反记账、取消审核取、消出纳签字进行修改。然后再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再查看报表中的数据是否正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自身实践,重新过滤了一遍所学知识,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不会体验到的知识。并且,经过自己的研究和老师的指导后,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颇丰。同时对于一向都比较粗心的我来说,也更深刻的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并非我以前想的那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细致严谨。
总之,此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跟紧科技步伐的重要性。作为新一代会计人员,不仅要求手工记账,还要求掌握会计电算化,并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训培养了我们分析经济业务,并根据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电算化制单、记账、成本核算、报账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电算化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加强了我们的分析经济业务并进行正确核算、成本计算等实际会计操作能力。使我们真正具备会计岗位所应具备的分析、判断和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体系;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体系作为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一直是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和关注的焦点,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十分完整的教学系统,主要包括实训教学考核体系、实训教学实习体系、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训教学辅助体系四大组成部分和功能模块。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处理系统的快速发展,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教学,需要根据会计实务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发展变化。
一、实训教学体系的辅助系统设计
1.实训教学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质量能够对学校实训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也是决定实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我国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教材数量较少,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这就要求学校在选择教材时进行细心的挑选和甄别,主要方法为:首先挑选出一套质量较高的会计手工模拟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实现电算化操作与手工操作之间的有效转换,即将手工教学教材转化成为电算化教学的教材,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教师可以在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自行编制一套符合教学目标,质量较高且易于学生接受的电算化教材。
2.实训教学软件的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ERP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时加入这方面的内容,同时,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学校教学内容的扩展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基于WEB技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这些技术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经济和管理领域,同样,这些技术的发展在给学校实训教学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简单便捷教学软件的开发提供了可能。
3.教学支撑平台的建设
现阶段,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并将其作为重点建设学科,也成立了电算化实训系统和实验室,然而实验室的使用效果和实验能力却参差不齐。因此,各个高校应不断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从而为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开展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同时,在校园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学校还应对现有的电算化实验室进行改造和扩建,更换和升级计算机教学系统,使其能够满足教学和实践的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主体系统的设计
实训教学体系可以划分为综合模拟实训、岗位模拟实训和单元模拟实训三个主要部分,教师在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完成以后,可以选择课内实验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而综合模拟实训和岗位模拟实训可以在期末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集中检测。
第一,单元模拟实训。单元模拟实训课程需要通过课内实验的方式来分段完成,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时,主要采取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在会计软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实际的案例来让学生认识到会计软件的具体使用方式和操作方法,利用会计软件来教授单元模拟实训课程,从而实现所学知识的阶段性教学和测试,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例如,教师可以首先利用两个学时的教学时间来为学生讲解多媒体软件处理财务凭证的方法,然后,再利用两个学时的时间来让学生了解单元实训案例分析中,如何使用会计软件来处理财务凭证,最后,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情况进行全面的检验。
第二,岗位模拟实训。教师可以选择集中一周的时间进行岗位模拟实训的教学,根据会计电算化岗位模块的划分,实现岗位模拟实训的分组教学。在企业发生一项经济活动时,学生需要以不同的经济身份来利用财务软件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分工协作的工作目标。学生根据经济身份的不同来处理不同岗位的业务,承担不同内容的会计工作实务,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掌握对于各个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以及实际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让学生进行定期的工作岗位轮换,以充分了解不同岗位的不同工作方式和能力需要,尽量减少学生适应工作所需的时间。
第三,综合模拟实训。这部分是指在单元模拟实训和岗位模拟实训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企业整个的会计周期的工作流程,对会计实务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并利用专门时间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模拟实训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行业的不同进行安排和划分,主要包括商业企业、工业企业等,其中工业企业是主要的学习对象,通过模拟小型企业的形式让学生处理该企业的所有常见经济活动从而形成一个工业企业作为主体,其他企业作为辅助的学习系统。综合模拟实训还要以电算化和手工的不同形式来进行会计管理、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再比较分析电算化业务处理与手工业务处理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对电算化业务处理和手工业务处理的差异有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并从中体会到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学和实践的重点放在学生的上机实践上,从而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时间。另一方面,学校还应注意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能够又好又快地完成学习目标和实际工作。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训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实际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也能够使学生更加自如地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是高校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贺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会计之友,2010(09):123.
[2]桂玉敏.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0(02):95.
[3]赵晓煜.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235.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当前会计电算化开始广泛的应用与普及,使得其实践性也逐渐增强。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怎样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受到领导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人才,需要人才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掌握科学的会计技术和方法,能够从事财务以及会计核算等工作,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会计电算化,学生会掌握一定的财务会计学、会计电算化、税法、审计、财务以及成本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1]。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也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遵循的原则
要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以培养人才为教学目标,使知识的传播、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升集中起来,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一)科学原则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以学科和课程建设为标准,通过实验室开展多样化的实验教学[2]。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使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系统性原则
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需要将电算化操作与手工实验有机结合,结合单项实验和综合实训,将传统工商业与新兴服务业的实训、校内与校外实训、分散、集中实训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渐进性原则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多种实践课程构成的,实践课程之间是一种渐进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建设需要坚持以任务驱动、能力递进式培养为主。
(四)可操作性原则
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时,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师资力量以及社会需要相结合,使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途径
(一)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
在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需要以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为依据,科学的进行课程的设置与课时分配。将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相整合,实践教学的课时需要占到总体课时的50%以上[3]。为了进一步促进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如果要修改教学内容,需要保证其操作性,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训,促进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二)实现一体化、混合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要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岗位需要,明确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从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了解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科学的进行实践课程的划分,明确实践课程的内容、目标等,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实训室以及教师之间的混合教学,形成混合型的实践教学体系[4]。
(三)构建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训基地
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将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实践教学中,在学校内部建立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教学,让学生在学校中就可以了解企业中的工作内容,从而更加针对性的开展会计电算化学习。
学生的实训不能依靠学校的实训基地,还应积极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互动交流,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习训练,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校外的实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将大量的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实习,还可以将学校中的专业教师安排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的计划,了解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全面了解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情况,了解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由学校教师或者企业的工作人员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和帮助。实习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发表自己的心得,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实践学习效果的提升。
(四)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评价
在以往的教学中,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常是以试卷的形式来进行,但是当前实践教学的内容逐渐增多,考核的方法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保证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实践教学的教学评价是比较复杂的,考查的主要有过程和结果考查两种[5],教师与学生在最初阶段需要适应一段时间,这一时期就可以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为辅。根据学校实训的具体情况,明确学生教学评价的内容,例如可以将会计电算化中的总账、报表、工资等作为考核的标准,实现量化的考核,保证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当教师与学生熟悉这种考核模式后,就可以以过程考核为主,使学生能够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
(五)提高教师素质能力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教师的素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应努力提升教师的素质能力,这是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使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给学生的实践教学给予专业化的指导。邀请企业的成功人员到学校担任客座教授,将自己在企业中遇到的问题讲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专业需要,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比较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实践性的会计电算化教学。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要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培养出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逐步完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转变教学方式,从而真正培养出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艳青,马向梅,安林丽.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5:162-163.
[2]杨琴.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 2012,02:153-154.
[3]张靖.试析如何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 08:100-101.
[4]吴宗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14-15.
篇4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手工账务处理; 同步; 中职; 专业业务技能; 实训
1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已经在各行业普及,要求财会专业学生要与时俱进,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方法。要实现上面的要求,就有必要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将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
(1)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步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说,掌握了会计知识,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不等于掌握了电算化账务处理。所以,会计工作人员有必要从两种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去全面掌握。
(3)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最后会计综合实训课教学中,较多进行手工化账务处理的教学,不大重视同时进行电算化综合实训,电算化只是作为一门学科另行教学,而没有真正纳入到最后的综合实训课中。因此,就会使学生在对这两种方法产生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只要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学了电算化知识,就能两手都会。或认为,普及电算化了,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已无必要。可见,在综合实训教学时没有对手工和电算化同时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掌握和运用这两种知识与技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今后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时,有必要对两种账务处理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① 处理的对象是相同的; ② 处理的内容都主要围绕账、证、表三大内容进行;③ 处理流程基本类似: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所不同的是手工账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理,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系统由过去单一的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因此,应将两种账务处理实训同步进行,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利弊,让学生了解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升华。
通过实际的对比操作,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技能,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它对实现电算化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电算化的强大优势,体会到实现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做到两手都懂,做好两手准备,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实施
要实现两种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综合教学,首先,要做好相关的组织、计划工作,包括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教材、实训财务软件、专业指导教师等。实训教材资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据会计综合实训教程的要求组织确定。其次,做好实训前的动员,让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总体安排、要求、措施,明确责任、任务、进度等情况,使学生感到仿佛处在真正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在具体教学中,要随时注意两种账务处理的相互比较,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共性和区别,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通过同步实训对比,使学生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传统手工化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会计核算仍然要经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基本过程,其核算结果应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 运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以算盘或计算器为运算工具,以笔墨为书写工具,通过纯手工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慢、准确率、效率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和财务软件为媒介,通过人、机对话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准确度高。
(2) 数据处理过程不同。手工会计的技术方法虽然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但其基本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都没有本质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由于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算速度快,整个核算(运算)过程形成了一体化,是在传统手工会计基础上实现的一次技术飞跃。
(3) 信息存放方式不同。手工会计是将会计信息数据以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为载体进行书面记录并保存,占用空间大,需要重复抄录,容易出错。在会计电算化中,除原始凭证以纸质文件保存外,其他均是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作为存放会计信息数据的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而且,数据只需录入一次,杜绝了重复抄录产生的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4) 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应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种账簿,即通过先将原始凭证的数据填入到记账凭证,再将记账凭证的数据逐笔登记到账簿的方式完成。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的内在功能和应用软件,将会计信息序时存放在凭证库中,最终完成信息的组织过程。
(5) 数据处理起点不同。手工会计条件下,数据处理的起点是原始凭证;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是以记账凭证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起点。
(6) 账务处理核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环境中,账务处理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环境中,账务处理转变为数据处理,将手工处理过程简化为将有关数据从“凭证临时文件”转移到“流水账文件”中存放。
(7) 查询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查询方式通过手工完成,查询速度慢,查询结果单一,特别是扩展和延伸的分析查询几乎难以实现。而会计电算化则不同,查询过程简单明了,查询速度快,查询量大,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综合运算查出用户所需的各种指标数据结果。
3小结
将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综合实训教学,比只进行传统手工账务实训教学会遇到更大的困难,需要安排较多的教学时间,但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是可以实现的。运用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耀武. 会计电算化[m]. 修订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篇5
0 引言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我国社会上很多的企业输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会计电算化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跟上时展的步伐,重点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但是,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来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理念不明确,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科学,课程设置合理性不足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重要性,不断重新设计教材,建立ERP教学平台,并加强对学生的实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1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特点
1.1 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指的就是集计算机学科、管理、会计学为一体的交叉型课程,它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知识课程。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讲授会计电算化专业之前,应该首先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会计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依次讲解ERP等课程内容。
1.2 实践操作性强
针对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来说,它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要求都非常强的课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会计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熟记信息技术安全保密的法规制度,从而成为一名实用性极强的会计人才[1]。
2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培养目标都不明确
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来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理念不明确,而且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从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如果高职院校一直采用这样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那么就会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由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都不明确,导致了学生没有熟练掌握会计实际业务处理的流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
2.2 教学内容不科学,课程设置合理性不足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内容设置不科学,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性,同时,在具体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沿用了之前传统的教材内容,教材缺乏新意,并且实用性不高。另外,由于课程设置合理性不足,从而使得实习课程的整体效果不好[2]。
2.3 缺乏实践机会,不能满足教学岗位训练的需要
目前,由于资金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缺乏实践机会,从而使得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与此同时,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没有给学生争取实习基地,而且,高职的实习机会和实习基地也缺乏连续性,不能满足教学岗位训练的需要。
2.4 师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普遍低
众所周知,教师的综合能力直接关系着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都缺乏深厚的会计理论教学知识,而且部分教师都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本身的吸引力就不足,很多优秀的会计专业教师都不愿意进入高职院校中,同时,由于经费有限,学校没有给教师继续深造的机会,导致了师资知识结构不合理[3]。
3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措施
针对以上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就应该不断总结以往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经验,充分认识到会计专业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并建立ERP教学平台,重新设计会计电算化有关的教材内容,从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效果。下面具体论述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措施都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3.1 重新设计教材,建立ERP教学平台
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新设计教材,制定完善的培养目标,增加实践课程,从而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具体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专业教师可以采用增加ERP教学、编制系列教材等方法进行培训。实践教学主要是结合案例和技能培训设计来完成的,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进行编写,比如,系统应用功能、财务案例等。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编制会计电算化新教材时,可以聘请一些相关专业的专家或者理论研究人员来莅临指导,并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教材。一般情况下,学校在编制新教材时,一定会花费很多成本,所以高职院校可以和其他的院校进行合作,取长补短,从而减少编制的使用成本。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建立ERP教学平台,定期对市场做一个整体的调查,吸收一些大型企业的先进管理技术,从而建立完善的、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4]。
3.2 加强实训机会的整合,完善课程体系
会计电算化实训对于所有的学校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要求非常高的综合学科,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时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校外实习、校内实训等。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应该安排学生到附近的大型企业进行实习,如果没有合适的企业,那么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会计专业相关的调研,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也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能够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学习:
第一,在具体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高职教师应该把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内容融入学生的课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实训基地,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积极性;第二,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来说,它主要是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案例分析法、习题练习法、问题研究法、录屏演示法等;第三,高职院校还应该重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不断加强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能力,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其中包括电算化的实训、会计软件的操作实训等;第四,学校还应该根据企业的会计工作来安排学生实训,具体的步骤是配置相应的公章、结算凭证、会计报表等,让学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扮演不同职位的工作人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5]。
3.3 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实践教学测评体系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根据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就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提前适应优胜略汰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应该建立实践教学测评体系,定期让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并要求教师参加考试,从而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在考核问题上,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并对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模块和工作特点进行考评,从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综合能力。
篇6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问题;建议
人类社会中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会计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现今的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会计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作为当前会计工作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电算化正在促使会计核算方式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操作转变。为了能够使会计从业人员适应会计工作的这种改革,必然要求对其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培训。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培训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初级、中级和高级。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进行的会计电算化教育是以培养合格的初级会计实务人员为目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也成为了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中职学校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普遍都比较重视,表现在购置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和硬件、配备专业教师等方面。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中具体存在着什么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善?笔者作为一名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一线教师,来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电算化软件种类多样,教材不统一。
据统计,目前市场上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大概有上千种之多,既有正规软件公司编写的商业化软件,如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也有各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需要而特别定制的软件。软件的种类多仲多样,每一种软件的界面设置各不相同不同,操作的方法也不相同,这些情况给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设置了障碍。同时会计电算化的教材也是五花八门。有些教材是以用友企业财务与管理软件为基础编写的,有些教材是以金蝶会计软件为基础编写的,教材的不统一也影响到了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进行。
(二)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不够合理。
会计电算化教学要求学生首先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和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但是一些学校却没考虑到这一点,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将电算化课程安排在会计基础课程和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前,或者是将这些基础课程和会计电算化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进行教学,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不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另外一些学校过分注重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对于实训课时安排较少,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无法进行独立自主的电算化操作。
(三)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其实是将传统的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融合为一体的一门综合学科,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中大多数是会计专业出身,并没有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在工作中无法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与研究,而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没有系统的财务专业知识,也适应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制约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开展。
(四)会计电算化教学环境不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说没有足够的上机练习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但有些学校由于资金等条件限制,没有办法配备足够的专业机房和正规会计电算化软件,只好以在教室理论学习为主要形式,无法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不能够满足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
二、 改善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现状,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一) 教材的选择应注重实用性。
要想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教材的选择也非常重要。面对多种多样的会计电算化教材,选择时应注意教材的实用性。实用型的教材应该包含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广泛应用的会计软件的使用说明等内容。另外可以开发校本教材,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由专业教师开发合适的教材,加入会计电算化实际操作操作案例,从而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二)推进教学改革,实现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都有要求,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在中职一年级时安排计算机课程和会计基础课程,使学生做好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可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并且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安排上应偏重实践课,更好地体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师资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学校应注意加强对教师进行电算化培训,提高财会专业教师的电算化水平。还可推行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实习,这样可以拓宽财会教师的知识层面,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
(四)改善教学环境,加强实训室建设,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基地。
为了达到满意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中职学校应该加强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配备正规的应用广泛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如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高仿真度的实践基地。
(五)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多种现代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
由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传统的教室理论教学方法并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可以综合应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法、任务设置法等现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我校为例,会计电算化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由教师在教师机上进行授课,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实践操作,并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中职学校作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初级培训主体,更应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创新、完善,为社会培养处更多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作者单位:郑州市财税学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会计电算化实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已经普遍采用各类信息系统来处理日常经济业务,具备一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已成为企业对财务人才最基本的要求。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活动应如何设计及开展,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和综合工作技能,成为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的内容不但广泛,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目前,大部分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理解并掌握企业经济业务在ERP环境下的实际操作。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主要是采取整个班级一起上课,全部教学过程都在电算化实训室进行,教师边讲授理论边操作演示,学生随后按照教师要求进行相关软件操作,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能够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但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第一,课时有限,实训效果不佳。笔者所在院系会计电算化课程使用的是用友ERP系统的U890版本,课程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一学期约64课时,一周4课时。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需要掌握系统管理及初始化、总账、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UFO报表、应收应付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多个模块。由于学习模块较多而课时有限,边讲边练的方式使得课堂内完成教学任务时间非常紧张,许多实训任务都是作为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这样使得教师无法监督学生是否独立完成实训,学生出现疑问也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第二,课堂难以解决学生差异化问题。笔者所在院系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安排上是先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主干课程后再学《会计电算化》课程,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理解能力不同,一年的专业课学习时间已经使得学生的专业基础存在了一定的差异。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跟不上教师进度,而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可能兼顾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学习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期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
第三,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的组织仍然以单机版系统为主,学生单独完成全部岗位实训,缺少基于网络环境的分岗实训环节,学生不能体验实际工作中的业务流程与职位分工,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沟通协作的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需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相互融合,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新的教学模式整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弊端,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2 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简介
2.1 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教学模式
近两年,来自美国的“翻转课堂”,即通过简短视频重构学习过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国人的热议和追捧,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也开始了翻转课堂本土化实践尝试,开发了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改变了以往教与学的方式,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利用视频课下自学的学习方式,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讨论互动、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任务来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 ERP 软件的操作,运用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软件的操作过程和步骤通过录屏软件保存下来并制作成教学视频供学生课下学习。目前学生是伴随信息技术成长起来的90后,是“数字的原住民”,他们接收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很强,但要让他们盯着电脑屏幕专心学习,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教学模式要想在会计电算实训课程中落地生根,还要经过一定改良。
2.2 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网络视频等学习资源,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进行会计软件的操作,在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但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否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计和推送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依据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培养目标,针对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学生缺乏实践技能的问题,汲取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精髓,让学生通过操作会计软件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培B学生信息化条件下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养成敬业、协作、创新、负责的职业素质。
3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实施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模式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中职、教学
2000年之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覆盖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领域里,特别在财务管理的范围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普及率很高达到80%以上,急需大批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因此全国中职院校也相应的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是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毕业生难就业的现象。我做为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谈谈自己在教学和实操、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观点。
一、规范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为学员打好会计基础知识和电算化操作本领,所学内容能够融汇贯通
(一)增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授课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
1、会计电算化包含会计知识和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现在的大多数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60、70前出生的,对计算机比较陌生,不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谈何教学生,会计教研组的中老年教师多数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知识,在青年教师中,也存在着知识老化的问题。可是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年轻人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也是会计教师计算机知识水平低的一个主要原因。这样教出的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财务软件一旦更换后就无从下手。
2、对专业课教师个人来讲,学习的主动性比较高,但缺乏积极引导和学习交流机会。学校可以加强在职培训,让专业教师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教学内容应以计算机基础操作、计算机故障处理、办公软件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维修、网络应用等实用技术为主。重点培养年轻专业课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参加国家、省、市计算机和会计各种等级考试,造就一批复合型专业教师。
(二)教学课程的设置
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主要有:会计电算化的起源、目标、概念、研究对象、任务、意义、英语、语文、数学、证煌蹲省⑹谐∮销、会计法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等辅助课程占用课时较多,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学校应该精简、整合一些辅助课程,给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腾出更多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电算化模拟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实施,通过老师的编排和指导以电算化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利用,并和手工业务做比较,相信这会更好的促进教与学。其次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故障处理和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在办公软件中重点 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把excel用到财务管理分析计算中,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这非常实用让毕业学生受益匪浅,在对毕业生的回馈信息中已经得到证实。
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训练,为以后毕业学员到工作岗位上实现无缝对接
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教学中,模拟教学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注重平时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集中的、实用的、专门的强化训练,对那些在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补缺补差,把毕业实习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一节,从中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和纰漏,完善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实用性。
实际账目模拟案例教学,就是直接取某一个企业的案例,由专业教师提出要求和目标,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扮演企业财务科室人员,按财务流程相互配合分别进行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账目处理,让学生对比两种方法的效率,教师检查模拟操作结果、点评、总结。这就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理论知识与训练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教学与学员互相配合,学员与专业相融合,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思维、动手能力、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了的主动性,为学员发现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指明了学习方向,并为学员到企业实习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三、加强校企合作,把拟毕业学员送到企业财务岗位,增强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培养。双赢策略使学校方面可以及时反馈社会近几年对本专业需求量和专业技能的调整,增强专业的适用性;对企业方面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知名度、社会效益、吸纳储备专业人才。校企合作主要实施方法:
1、和有财务资质认定单位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样学生毕业时就可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和各类企业合作。例如:商业、加工业、服务业等让学员接触多种类型的财务账目。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及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需求,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实训。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教案,按教案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训,零距离地参与实际岗位工作。加强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操作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3、外聘实习指导教师。学校可以聘请一些在企业或软件公司、鉴定部门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来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
篇9
首先,优化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课程体系。财政部曾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指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不同于社会上会计人员的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但是,它又不能不考虑社会的需求。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首先应当能够熟练操作各种会计软件,并具备一定的会计软件的维护技能。针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这一目标,会计电算化教学课程设置应在以会计理论知识课程为基础的前提下,从电子计算机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程序设计基础、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及网络会计基本知识等方面出发,在让学生学会对多种会计软件的操作与维护的同时,还应当让学生学会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选择与评析,掌握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核算,计算机安全控制等重要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应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目前,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一般为70-80学时。而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涉及前面所提到的若干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又包括实践技能,这些内容也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因此,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
第二,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加强自身实际操作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大部分教师比较注重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往往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加强。基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育在会计教育中的定位,只注重理论教育而不注重技能培养显然是行不通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就必须具备较好实践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目前,我国会计正与国际会计接轨,会计理论正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作为该专业的教师应定期参加会计理论知识的继续教育,更新完善自身理论知识,树立会计新理念,不断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同时,也应该多参加相关财务软件公司组织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多进行自身实践技能的培养,利用课余时间多上机操作,提高自身的专业操作技能,以防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等问题的出现,更好地适应教学,服务教学。
第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正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强,因而需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既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也符合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高职院校可将会计案例教学法大量应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以CAI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相应商品化财务软件,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确定应采取的解决措施与办法。可以通过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实践、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其他各院校建立校际联系,收集积累教学案例材料,建立教学案例库,丰富教学资料;可以利用CAI形式,把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或教学软件,通过计算机、投影机、影碟机、音箱等先进视听设备进行展示或示范教学,让学生直观、全面的接触掌握知识;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在一系统中设计数个案例,避免原会计案例片面、孤立的教学情况,使各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强化系统性;可以运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进行案例实训,让学生同时担任不同操作员,完成一套账的全部工作,也可对学生分组进行协作教学,让学生对一个系统各自分工、协作进行,最后合作完成,从而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流程的全部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成就感。
第四,建立完整的会计实验室,配备较好的实训条件。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建立两个会计模拟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另一个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即会计专业专用机房,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维护,在实验室中备有相关商品化财务软件,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学生在此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的各项功能和教学案例,进行电算化会计的实际操作。一般情况下,学生应先在手工模拟实验室,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账本、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进行手工模拟实训,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然后再通过电算化模拟实训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又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完成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期末处理、输出会计报表等工作。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有手工模拟实验室,配备了相应设施,以供学生进行手工模拟实训,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却没受到普遍重视,只是在进行相关电算化课程教学时,安排机房上课。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对会计实务进行体会、了解的场所,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应加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逐步将手工会计实训与电算化会计实训在时间和实训内容上相结合,为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即能适应财务管理电算化工作要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还应注重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21世纪的世界已进入了知识时代,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体结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既要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课堂上耳濡目染,课堂外身体力行。只有让学生二者同时具备,将来其在自己的岗位上才能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成为合格的会计人员。
篇10
(一)教学实训形式的单一。教学实训作为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主要还是按教材的章节展开逐步进行的,缺乏对于职业综合操作能力的锻炼,显得较为分散。作为教学实训应该是在实践中对于教材所学知识进行的验证,在学生真正走入工作岗位时,需要做出职业判断,应对许多综合经济业务。目前的教学实训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需要。同时,教学实训主要以作业形式展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生考核方式的不科学。目前,在许多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生考核方式主要还是以应试型为主,缺少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技能操作过程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也很难真实的评价出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必定会影响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会计电算化是与实践教学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其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对于会电的综合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在教材的使用上,为保证教学质量,会计电算化教材的准备应以“学校教师自编为主,校外购买为辅”。学校应积极联系企业提供会计相关岗位,组织会计电算化任课教师分批次深入企业单位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再鼓励教师结合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编写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实训教材。
(二)加强对于会电师资队伍的培养,积极建设具有“双师”资格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应该多对教师们进行关于会电的系统性培训。通过组织教师到权威性的高校进修、下企业锻炼或到会计师事务所体验、鼓励教师们多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考取“双师”资格等方式,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学校骨干型教师;学校还可以多聘请会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来给教师们举办技术讲座;聘请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及软件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实际参与教学等,通过多方面途径,提升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师资力量。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训,实现从课堂教学到岗位需求的零距离。会计电算化实训应突出其仿真性。在会计基本理论掌握的前提下集中实训,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和所练的内容。ERP沙盘教学就是很好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进行ERP沙盘对抗训练,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ERP沙盘对抗训练,就是将学生分组,每组7到8人,然后设定一家已经经营若干年的工业企业,每一组学生各代表有一个虚拟公司,互相竞争。在这个训练中,每一个成员分别轮流担任公司中的各种重要职位。让学生亲自体会,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公司如何保持不断成长和成功。通过沙盘模拟训练,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知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和岗位需求的的密切结合。
(四)建立积极有效的学生考核方式。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学生的考核方式应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应对能力为目标。在考核中,应以过程考核为主,结果考核为辅。能力考核为主,知识考核为辅。指标应尽量量化,力求公平,并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指标考核体系,提高学生对于实践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