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7 18:5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展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展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会展;全真实训;教学设计

会展专业是一门“学中干、干中学”的实用性极强的行业,由于会展项目涉及调研、策划、营销、组织、服务、管理各环节,筹备时间非常长,企业对实训学生的容纳量有限,客观上难以与教学上的任务的时间人数要求衔接,因而,目前高职业会展教学存在实践教学的不足,特别是真实环境下的仿真或全真实践教学的缺失的情况,不利于培养会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筹经费、自主办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教学设计分析

(一)课程设计思路

“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涉及筹展全过程,教学目标为:第一,职业知识目标,能综合运用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会展管理、会展营销、公共关系、现场管理、活动策划、财务管理、公文写作、消费心理等必修课程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筹展办展的具体问题,而且要从总体方案规划、生命周期到风险管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加以考虑会展项目的可行性。第二,职业技能目标:熟知展览策划的一般流程和基本内容;能设计调查问卷、能胜任宣传资料的编印工作、熟悉会展新闻管理工作,具备会展文案写作能力;能进行业务面谈、现场管理和展后跟踪分析。第三,职业素质目标:培养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有坚韧的心理素质,敏捷的应变能力和诚信的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为达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目的,会展专业教师经过调查走访会展企业,明确了会展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职业能力;采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黏合知识的方法来形成本项目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案设计

会展专业在项目设计模式上采取“分段式”的方法,根据工作任务界线,划分整体项目为以下阶段,各阶段由不同工作任务形成的小项目组成。

(一)第一阶段——计划、组织阶段

学生通过分析校园市场需求及参展商的要求,确定展品范围是服装、化妆品类、文化用品类,能考虑人流量,把办展场地点确定在宿舍区。第二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认为借学院形象提高展会档次更重要,把展览地点从宿舍区定在校园标志性区域。第三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会展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得出了“就业是2010年的一大市场需求”的结论,并在展会上增加了“校园招聘会”专场。在筹办展会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财务知识计算盈亏平衡点、经营安全系数,从而确定展位营销和招商招展指标。

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要求学生对展会的基本框架进行评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六个问题:展会展品的范围所在产业是否能举办如此规模和定位的展会;展会的名称、展品范围与展会定位之间匹配与否;展会举办时间、举办地、办展频次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展会定位与展会规模是否有冲突;办展机构对展会所在产业的熟悉程度;办展机构需要的筹展时间。教师给出标准格式,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立项策划书。要求报告篇幅适中,结构完整,编排合理,措词准确、明白易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向学校提交了“综合实践计划书”、“场地审批”、“可行性分析”、“展览场地测绘图”,并到学校各部门争取支持政策。这一过程自然仿真了展会举办的申报流程。

(二)第二阶段——运作阶段

会展专业学生成功地组织了会展设计大赛、开幕式、现场表演、商业宣传、参展商联合大优惠等活动,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附加服务,从而提高展销会的形象和档次。在招商招展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把康师傅、比亚迪汽车等著名品牌引进了展览会上,招聘会上仅会展行业协会就组织了十多家企业参加,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从业热情。

展销会的服务工作贯穿于整个展销会,服务工作包括对参展商、参展观众的服务,服务工作要做到细致、耐心。对于展销会的供应商,如对于展台搭建商、运输商的选择标准是优质服务和价格合理。一个展会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就是现场服务质量的好坏。一定要做好现场的服务工作,这样对于整个展会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在展会现场中,同学们在忙碌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从水电设备安装到舞台搭建、从全安巡视到餐饮供应、从天气忽变到客户纠纷处理,他们始终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很好地负起了自己的责任,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本次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完全符合了一名职业人的要求;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一些与同学、其他部门的沟通技巧,为以后融入社会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转贴于

展销会总结的目的是检验展销会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组委会通过对所有参展商的问卷调查和参展观众的抽样调查进行展销会的评估报告,并针对调查结果,总结出展销会取得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以提高下一次展销会的举办水平和质量。

展后总结围绕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的四个阶段流程介绍此次展销会的台前幕后,并通过收集大量图片和文件为读者了解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提供便捷。同时,也为下一届展销会的举办提供一个可直接借鉴的资料库。

三、实训的组织形式

本项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承担指导者或辅导者,同时又是实训活动具体组织者和观察员。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资料,布置任务,进行必要指导;及时答疑纠错,控制实训进度。

(一)教师工作

在本项目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有:

1、实训前做好实训教师分工:根据教师专长不同,分管招商招展、宣传公关和现场管理、活动设计、形象策划等不同实训项目,制定并提出项目的实训计划和项目任务书,在实训开始前由会展教研室组织审定。

2、实训中组织好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角色分工和轮换,分析讲解具体引导项目(实例),分步骤指导项目进展,项目进行中解答学生疑问和过程考核。

3、实训各项目结束后的总结点评和项目考核。

4、实训全部项目结束后的总结提高,包括实训引导项目(实例)的完善,实训组织计划的补充修改,以持续改进实训方案、计划和实训手册。

(二)学生组织

由于是全真实训,所以在实训过程中,采用学生自愿报名、教师指导的形式,由学生组成“展览会组委会”和各级工作人员,并自行制定规章制度和部门职责。

四、考核与评价

综合实训项目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学生考核分数A,由操作考核成绩B和作业成绩C两部分组成,操作成绩占的比较相应增大,权重比例为6︰4,即A=B×60%+C×40%。

(一)操作考核方式

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时的积极性、独立性、完整性、创新性、理论运用熟练程度,考核模式采取公司普通运用的360℃绩效考核模式。如果被考核人的岗位为“普通员工”,其成绩由本人自评D、部门内同学互评E、部门经理打分F、指导老师打分G组成,权重比例为1︰1︰3︰5;假设有n名员工参与评价,考核公式为:

E=∑(a1+…an)/n

B=D×10%+E×10%+F×30%+G×50%

(二)作业成绩

实训结束后,学生必须上交实训手册,手册内容要填写以下内容:实训项目描述、主要岗位任务、每个模块的实训记录及个人感受,2000字以上个人实训总结等。综合评定由各项目成绩综合组成。

参考文献

1、马越,王文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学习评价与案例[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徐国庆.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2

关键词:项目导向;会展策划;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高职高专会展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高技能、应用型、专门化会展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以岗位“工作过程”为逻辑线索设置课程,课程教学过程统一于岗位工作需要。会展策划课程是会展专业的核心和理实一体化课程,为了建立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素质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得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基于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实施会展项目工作流程,使学生掌握会展策划方法和程序,具备会展项目策划能力,符合会展策划岗位要求。

一、高职高专《会展策划》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教学现状

会展策划课程是会展专业的核心和理实一体化课程,高职高专会展专业一般在第二、三学期开设本门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会展立项、招展招商、会展现场、会展服务、相关活动以及客户关系的策划和管理工作能力要求。课程教学现状如下:会展专业学生前期对会展策划的相关知识掌握少、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厚、应用能力不强,教学内容偏理论、实操项目少而单一,项目导向教学法流于形式,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课程实训条件差。基于上述现状,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好。

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系统性,过于理论化,操作性不强。由于会展策划课程的高职高专适用教材很少,且很多教材的内容没有及时随着行业发展进行更新,教材实用性差,基础内容多而庞杂、内容不系统、实训项目可操作性不强。

(2)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灌入式教学方法,实践条件限制,课程实训项目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没有完全应用在教学中。

(3)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课堂缺乏吸引力,企业实体项目少、虚拟项目多,导致项目导向教学过程缺乏适用性。

(4)教学手段:现有教学手段单一,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软件、实训条件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实操项目需求。

(5)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单一,以结论性考核为主,形成性考核操作起来有困难,行业和企业没有参与课程效果评价。

(6)课程内容体系庞杂:涉及策划、项目管理、营销等知识,学生知识储备不充分,掌握起来有难度。

(7)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缺少实践经验,项目策划实操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二、会展策划课程教学模式

1.课程教学目标

《会展策划》课程是会展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会展策划人员应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课程以“需求导向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针对会展专业学生在项目实践操作能力上的欠缺,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建立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素质培养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做”结合,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培养学生具备会展策划岗位要求的项目策划能力。

2.基于项目导向的《会展策划》课程教学模式

依据岗位能力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做到理论和实际结合、突出重难点、体现针对性,将教学过程延伸到生产岗位,校内外实训结合,在学生具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模拟会展项目策划,使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

三、基于项目导向的《会展策划》课程改革模式的应用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以一个企业的真实案例为教学项目,由学生进行现场咨询诊断,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学习和掌握每一环节的基本知识和了解所需的必备能力,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任务完成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掌握技能。

1.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项目的导入,即以一个真实的项目或任务为主题组织和实施教学,根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原则,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步骤:布置任务、计划安排、实施工作、展示成果和总结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成“项目为根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以“项目为根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课程教学,教学课程中引进会展企业的真实项目或者案例,校内外实训项目结合让学生有真实的教学环境,按照会展项目的工作流程使得教学内容流程化、模块化、阶段化。

3.构建多元化的课程实践教学条件

优化教学设计,对课程设置模块化、目标化。首先,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如会议室、展览室、接待室、仿真室等校内实训室,仿真工作环境模拟会展项目,有条件者甚至可以完成校内实体展会项目的策划与运营。其次,利用专业深度开发的校外实训基地,为课程创造一个项目模拟或真实训练的实训环节,也可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定期开展课程指导、项目合作开发、学生创业技术支持等。

4.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已有直接讲授法基础上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结合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情景实践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模拟教学法,将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能单元,每个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实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在教学手段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情景模拟、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得教学手段丰富。

5.形成“校、企、学生”评价和考核教学质量的体系

依托行业和企业,构建“行业专家、企业能匠、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全参与、全过程、全方面的对教学模式改革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提升,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成果可以通过课程项目教学参与程度、职业技能展示认证、教学效果来评价。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展旅游 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徐维东(1974- ),男,重庆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展管理和会展旅游。(重庆 40005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38-01

会展业的蓬勃发展给会展周边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旅游作为会展业的重要受益产业之一,在各地区迅速发展,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行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大量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会展旅游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契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展旅游”作为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会展旅游策划、管理、服务、接待能力的任务,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我们对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会展旅游”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希望能为高职课程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一、“会展旅游”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1.“会展旅游”课程教学内容缺乏综合性。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会展旅游课程体系安排上,不仅要突出特色,还要加强旅游基础知识的配置,在“宽口径、厚基础”上下工夫,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因此,课程体系要向综合化发展,整个课程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专业课程的涉及面要广,使学生能够适合展览、会议、节事活动、奖励旅游等会展旅游产业领域。

2.会展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会展旅游应用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技能,目前的会展旅游教育比较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显得较为薄弱。未来会展旅游人才必须突出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会展旅游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解决会展旅游专业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的矛盾,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

二、“会展旅游”课程改革的措施

1.明确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零距离培养应用型会展旅游人才”是我们的目标。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的特色,课程改革首先要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体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特点。我们通过对重庆海蓝云天会议酒店、重庆青年旅行社、重庆火锅文化节组委会等十多家会展旅游策划与服务企业的实地调查研究,与从事会展旅游工作的员工的深入交谈,分析出会展旅游管理岗位人员应该具备的具体能力,明确了“会展旅游”课程基于能力的教学目标:了解会议旅游、展览旅游、节事旅游、奖励旅游的运作模式与经营管理情况,具备会展旅游的市场分析、产业链分析及会展旅游产业链打造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会展旅游项目策划与策划书的撰写能力;能够对会展旅游市场进行合理的预测,具备会展旅游市场分析和营销能力;具有较强的会展旅游的综合服务能力,能够胜任会展旅游导游服务工作;具备进行会展旅游合同的拟定、危机管理和纠纷处理的能力。

有了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以后,我们具体分析教学内容,会展旅游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会展旅游活动的主要环节和产业链,掌握设计活动的主题应考虑的因素;熟悉会展旅游的宣传推广方式,了解常用的宣传媒介及其特点;掌握进行会展旅游的广告宣传和公关营销;掌握会展旅游市场营销,熟悉常用旅游合同的撰写,熟悉会展旅游策划书的编写技巧;了解会展旅游危机处理和纠纷处理的原则、方式和技巧,掌握会展旅游过程管理中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各个环节的技巧和方法。

2.开发注重能力培养的实训教材。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由于我国现有的会展旅游教材都只是停留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会展实训教材领域一片空白。为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和会展旅游行业专家共同开发会展旅游实训教材,积极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适应高职教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实践课程教学提供有力的教材支撑。

在教材的编写上,我们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找准会展旅游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首先,为教材准确定位。教材应服务会展旅游的职业岗位,尽可能以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编写时注意与职业基础内容的衔接,突出以职业性内容为主、学术性内容为辅的特点;编写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实用性、针对性、简约性、及时性、新颖性和直观性。其次,培养形成高职教材建设观。要坚持面向学生、职业岗位群、社会,教材编写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可能,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从学生的就业和岗位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职业教育教材,真正实现从学科本位向学生职业能力本位转变;教材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形成基本职业素质的知识和技能。再次,体现教材实践操作性。根据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和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及教学特点、教材功能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需要取舍教材内容,细致加工,及时补充会展旅游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新技能。在选取案例上,主要选用重庆地区会展旅游活动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3.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工作岗位实作能力。“会展旅游”课程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安排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为加强教学实训和项目训练提供基本条件,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使会展专业的学生加深对会展旅游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利用多种会展旅游管理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校内和校外的实训环节中,都应该选择具有一定资质的指导教师。在校内实训中,我们专门聘请了一些具有从事会展旅游第一线工作多年经验的专家作为指导教师,保障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在校外实训中,我们与重庆比较知名的会展旅游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参与到会展旅游活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了解会展旅游各个环节的工作,成为企业的准员工,接触生产第一线的真实场景,总结实践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对职业岗位有直观的认识,进而更加明确学习目标。我们对学生每一次实践教学活动都会进行效果评估,全面地分析实践环节教学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实践环节教学,因此我们组织教师定期进入会展旅游企业锻炼,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再将在实践中掌握的操作技能带到课堂的教学中,解决教材理论与实务操作脱节的问题。通过到企业锻炼可以使教师获取到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掌握第一手教学资料,提高专业教学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运作模式,加强与会展旅游企业的交流和合作,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4.采用更为合理的能力鉴定方法。为检验“会展旅游”课程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中,在课程能力鉴定上,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更加实用的能力鉴定方法。可以采用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团队合作完成作业,考查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每个学习单元结束后,可以布置书面作业,让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考查学生对该单元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文案写作能力、创造能力等。根据“会展旅游”课程特点,可以设计对应的职业岗位情景进行考核,如会展旅游市场营销、导游服务礼仪等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肢体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还可以对模拟成果和模拟过程进行鉴定。其中,模拟成果的鉴定主要是针对在实际工作场所无法再现的内容进行模拟技能展示,如模拟会展旅游危机等情况的处理。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表现等都纳入考核范畴。通过综合的能力鉴定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宇.浅议会展业发展与高校会展人才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7).

[2]刘大可,张文.美国会展旅游管理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旅游科学,2003(1).

篇4

关键词:会展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学做一体

1《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简介

1.1课程主要内容与目标

本课程是利用项目管理的一般原理,结合会展项目的具体特点,对会展项目的启动、计划、实施、控制、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项目后评估等内容进行学习,使学生了解会展项目管理的流程,掌握会展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策划能力、项目管理和组织能力、项目现场掌控能力等),方法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评价能力、自学能力等)和社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控制能力等)。

1.2课程地位与性质

《会展项目管理》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核心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对《会展概论》、《会展实务》、《会展营销》、《会展策划》等课程的综合应用,在整个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上起着关键性作用。

2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本课程以市场化运作的校园展会活动为载体,采取项目管理方法,由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策划并组织一个真实的会展项目,并以此贯通《会展策划实务》、《会展营销》等专业核心课程。

2.1学生主体原则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只负责理论指导和答疑解惑。在项目启动阶段,根据任务设置了宣传推广、招展、招商、现场管理与服务、物品准备五个小组,之后,民主选举了项目经理和五位组长,之后,每位组长招兵买马,建立了自己的队伍。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同步完成了校园展会项目的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等一系列工作,真正实现了学做一体。

2.2情景真实原则

与其他课程的课内模拟实训不同,本课程的实训是在真实情景下完成的,在操作过程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按计划到教室做宣传,却发现教室内学生不多或者对宣传内容不感兴趣,因为是真实的工作,他们就需要想办法应对这些意外情况,这种锻炼是课内实践不可能实现的。

2.3能力本位原则

一方面,会展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从教育理论角度出发,学做一体也是理想的教学模式,早在1900年,杜威就提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所以,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目标,采用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即先在课堂上介绍相关理论,然后让学生去完成相应的工作,遇到困难后再回头学习相关理论,寻找对策,然后付诸实践,解决问题。

2.4技能与素养并举原则

根据我们对会展公司的调查,他们对员工的期望,除了业务操作能力外,还包括良好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学做一体的项目分组操作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大一开设《会展实务》课程时,已经举办过一次校园展会,当时主要是训练展会操作的相关技能,本届展会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展会业务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主要训练学生项目管理的技能,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展会在第十六周成功举办。

4课程实施总结与反思

4.1小组长的重要性

经同学们民主选出的小组长们各个尽职尽责,善于开拓、创新,为展会的圆满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4.2学校的大力支持

学校及系部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精心指导,协调相关部门为展会提供了场地、水电、医疗、安保等便利,从而为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完善的外界环境。

4.3合理安排人员的重要性

篇5

关键词:河北省;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维

引言:会展行业是一个集合了商品展销、经济洽谈、信息交流、文化交往等大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经济产业。然而由于河北省会展行业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相关的教育项目和培训体系都不够完善,所以,专业会展人才一直都很匮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河北省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性。伴随着河北省会展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的加大,目前河北省的一些高校已经设立了相关的专业,但因为尚且处于初始研究阶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不完善,而专业人才的质量仍需提高。因此积极探究河北省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维,对会展行业的综合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河北省会展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河北省会展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具体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一)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晰。会展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综合性行业,设计到许多方面的内容,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决定了会展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必须是多方面的,多元化的。目前,在河北省会展行业的发展隐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以至于许多省内高校纷纷设立了会展专业及其相关专业,但是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够清晰,认识也不够准确,反而这种集体设立会展专业的状况,必然会严重影响会展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是有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提,而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够清晰,则会对会展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造成严重影响,进而阻碍河北省会展行业的发展。

(二)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系统性。会展人才的培养是会展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应该注重适应河北省会展行业的需求,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但是现阶段省内高校的会展专业学科尚未具备统一性,所以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并未达成共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高校会展专业的课程体系的不健全。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课程设置虽然相对完善,然而与会展人才的培养目标却出现脱节,尤其是片面追求课程设置的全面化,缺乏细节化,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呈现出一种大概都知道,具体不明了、不理解的现象,使得人才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三)会展教学模式缺少务实性。就目前河北省部分高校而言,许多专业的设置虽然新颖独特,但是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通病,也是一直以来困扰专业教育的关键问题,所以现在许多高校都在追求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学生在经过几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无一不晓,然而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不知从何入手。现在河北省正在处于会展行业发展的高峰期,而相关技术却仍旧处于初始阶段,尤其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河北省在会展培训方面仍旧局限于管理层上,太过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许多人才对于会展行业的了解也不深入,这就严重影响了河北省会展行业的全面发展。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会展教学模式务实性的提升,为市场培养出具有综合实力的会展人才。

(四)会展职业培训严重不规范。我国推出的会展行业相关证书已有十多种,在河北省的会展行业中证书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教育界和会展行业的专家总结出,虽然现阶段河北省的会展教育培训已经获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人们参加会展职业培训活动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进行信息交流,而实际上培训活动的具体问题表现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相关证书、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并没有真正地满足市场对会展人才的需求。会展职业培训的内容严重不规范,缺乏系统性,大多都是以专家的名义,开设了许多繁杂的课程,却一直没有形成专业的、系统的理论内容结构,这对会展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太大的帮助,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河北省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为了改善河北省会展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做的就是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会展人才。

(一)注重专才和通才的有机结合。所谓专才就是指专注于某一专业领域的人才,注重的是深度。而通才是指关注领域相对较宽的人才,知识面和见识度相对较广,注重的是宽度。一般情况下,会展行业的支持型人才和辅助型人才都在固定的岗位上实现工作,是为会展活动提供专业服务的人才,自然需要具备专业人才的特质。但是会展的核心人才应该要有掌控全局,全面了解会展行业的现状和发展的能力,而通才则就占据了优势地位。所以河北省在培养会展人才的时候,应该做到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进行具体培养,才能为会展行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和高质量的人才。

(二)坚持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河北省会展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参考国际会展行业惯例的要求进行河北省会展人才培养,或者是将相关人才送到国际会展的院校中参加培训。还有就是有些培训机构会聘用一些国外的会展专家对会展人才进行相关培训。然而本土化是由河北省省内的高校或者会展行业的相关培训机构,根据河北省的会展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会展人才培养。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会展行业开始与世界接轨,河北省会展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应该朝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方向创新发展。

(三)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相融合。河北省高校以及相关培训机构在会展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的会展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会展行业在本质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因此在进行会展人才培养的时候,应该加强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融合,培养出具有实用性的人才,为市场提供更多综合实力较强的人才,进而有效促进河北省会展行业的全面发展。

三、河北省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河北省各高校为了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会展专业人才,正在努力实现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以下是笔者提出的几点创新发展策略。

(一)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河北省会展行业现阶段所呈现出的市场人才需求现状来看,核心关键人物主要是会展策划和运作人才,其次还有辅助人才和会展支持性人才,省内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优化和创新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现阶段,河北省的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正在进行调整,主要趋向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会展行业的人才需求为标准。虽然河北省会展专业的人才紧缺,但是这反而提高了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省内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过程中,要切实依据市场的需求,培养出不同类型和不同结构的会展人才。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制定属于自身的具有独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市场需求导向和行之有效的培养目标,这主要还是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所以一定要完善基础专业课程、专业素质课程以及实践实训课程的安排,建立健全的考评机制,注重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合理设置评价标准。

(二)深化会展专业校企合作。在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应该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省内高校要做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实训平台,然而,在河北省的部分高校中,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种过于注重灌输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这种过于单一的教学形式,严重忽略了对会展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现在部分学校开始尝试与企业合作,实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共赢。高校应该选取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实力较强的会展企业进行合作,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建立集专业教学、职业培训等为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创建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此同时,高校也要及时更新会展专业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和会展行业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切实掌握会展的实践操作流程、先进的会展管理理念,指导学生准确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市场人才需求,提高会展专业人才的综合实力和专业素质,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保障河北省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始终处于创新前进的状态。

(三)提高会展人才外语实力。目前,虽然在河北省的高校和培训机构的会展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中有专业外语的相关课程,但是这并不足以应对会展行业的外语需求,依旧存在着相当大的空白,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会展人才的外语实力。而且现代化会展行业具有理论专业性强和对外交流活动频繁的特性,高校和相关培训机构应该更加重视培养既熟知和了解会展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使用专业外语的综合性会展人才,尤其是在国际性的会展中,外语是进行沟通交流的基本工具,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保障会展顺利进行的前提。所以实行外语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会展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能够为国际会展的有序开展提供巨大的帮助。当然有坚实基础条件的高校和培训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重点培养会展人才的同声口译能力。

结语:总而言之,河北省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一直在有序进行,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发展过程。在当前会展行业市场需求的引导下,会展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对于培养人才的高校而言,由于实际情况的不同,自身的培养目标也大不相同,因此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并优化,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会展人才培养模式,为河北省会展行业提供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促进会展行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1.会展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背景

一方面,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开始朝着信息化和电子化的方向发展。作为一种典型的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会展实务的教学要求大量的情境和案例,由于有巨大的信息需求,建设完善的教学平台和信息资源数据库显得尤其必要。另一方面,立足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教学信息系统以及会展产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想要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必须实现会展专业教学系统与会展产业管理系统的相互对接和融合。

2.会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功能分析

(1)会展管理教学资源的整合。整合会展管理教学资源时要坚持可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要求,会展行业属于信息密集型行业,加上其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特征,案例众多,在实务操作环节会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它以电子文件或者实体资料的形式存储。会展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是通过相应的网络平成上述信息的有机融合,进而实现两个基本的功能:一是提升教学资源信息的查询和服务效率;二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融合,提升对于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持良好的专业建设竞争力。

(2)校企对接,提高会展服务能力。会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可以为会展企业与会展教学系统的对接提供相应的网络平台。根据教学以及生产的实际需求,建立信息资源库可以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通过校企合作,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同时,平台还可以设置专门的产业服务模K,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科研团队的优势,为会展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科研支撑。构建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库的形式可以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人次需求的相互对接,达到共赢的效果。

3.会展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1)建设内容。信息资源库包括了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支持系统和产业服务系统三个主要的教学服务平台。其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包含的 内容众多,一是课程建设,二是团队建设,三是实训基地。

(2)信息资源库形式。信息资源库中存储的信息包括了实物资料和电子信息资源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实物资料可以细分为杂志、文件、书籍、图片、模型、标本等;电子信息资源包括了图片、音频、视频、电子课件以及虚拟现实软件资源等。

(3)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库的开发建设采用了比较典型的Client/Server结构,在Windows 8平台上进行开发,选择的开发工具包括Oracle数据库和Delphi2010。Oracle数据库本身就具备较强的数据存储管理能力,数据查询速度快、备份的恢复操作相对安全,而Delphi2010开发语言可以对人机用户界面进行快速开发实现,而且得到的数据库应用软件可以针对结构化的属性数据进行有效操控。通过两者的相互结合,能够实现对软件原型的快速开发,在使用过程中逐步完善,从而保证了良好的软件性能。

4.总结

在校企对接的背景下,文章针对会展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系统建设方案。从实际运行效果分析,资源库的存储容量大、反应灵敏、操作简单,数据的更新方便及时,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系统同时具备了开放性和用户共享性的特征,可以为会展专业教学的有效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前言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2015〕36号文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总体目标明确指出自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要取得重要进展。在主要任务和措施中提出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求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迫在眉睫。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是现代教育改革重要举措。

创客概念起源于美国,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群体,其特征是创新、实践与分享。国内创客教育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杨现民、李冀红认为创客教育可以分为创客的教育和创客式教育。前者是指为培养创客人才;后者是指运用创客理念与思维对目前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后者比前者影响更广。创客式教育是指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为一体,契合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以课程为载体,融合各学科知识,在本质上深化了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由此可见创客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部分。

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学科。通过专业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创客教育与高职会展专业教育更易融合,其融合路径对其他应用型学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创客教育与高职会展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条件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高职在校生个性各不相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个性张扬、好奇心与创造力较强,但耐心不足;第二类踏实认真,执行力较强,但新奇想法相对少一些;第三类既无新奇想法又不肯踏实认真。

通过对创客群体分类,可以分为创意者、设计者与实施者。创意者是创客群体中的精灵,具有善于发现问题,并找出改进的办法,将其整理归纳出创意和点子,从而不断创造出新的需求;设计者是创客中的魔法师,可以将创意和点子转化成可执行计划;实施者是创客中的剑客,具有强有力的行动力,能够按照设计计划与图纸将创意变成现实。

大学生群体富有创造激情与热情,想象力丰富,具有共同的知识素养与兴趣爱好,拥有共同语言,合作关系更为稳固。通过群体创客文化与群体影响力,能够实现以小群体带动大群体,以小部分人带动大部分人,以第一、二类个性学生带动第三类个性学生,实现不同类型个性大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实现创客创作。

根据不同学生个性特征,结合创客群体类型在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会展专业学生进行分组分类:创意者、设计者与实施者。这样做的目的是运用创客教育将专业学习变成一项创造性活动,要大胆突破、尊重个性,充分挖掘学生亮点,发挥其特长,激发起内在潜力,协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的精准定位,将传统枯燥的专业学习努力变成充满趣味性、创造性的活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二、创客教育与会展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构建

专业教学是会展专业教育核心部分。创客教育与会展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核心就是运用创客理念与思维,根据会展专业学生个性特征类别,结合行动导向与新建构主义理与项目化教学法开展会展专业教学,真正体现“创意变成现实、做中学、乐于分享、协作学习、跨学科”等创客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创客教育与会展专业教育融合路径主要分为四步,具体路径见图1。

第一步学生根据各自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活动内容,成为创意者、设计者或实施者。这一步中教师起到协调指导的作用,主要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教师不要过多干涉。

第二步教师在充分理解创客理念前提下与学生共同制定创意者、设计者或实施者职责,创意者的主要职责是随时记录自己创意火花,为会展活动不同阶段提供新奇创意;设计者主要职责是将创意转化为可执行计划,设计者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联系创意者与实施者的关键环节;实施者是创意最终执行者,主要职责是将创意与点子落地,变成现实。

第三步是整个融合路径中最关键的一步。选择真实会展项目按照项目化教学方法组织创客小组成员根据各自职责与特长相互协调,爆发出巨大创新活力,从而保障整个创意最终变成现实。专业教师将某一个教学项目分解成若干个独立子项目,每个独立子项目要求创客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

创客小组的具体操作步骤:首先创意者根据每项任务给出创意与点子;随后设计者联系沟通创意者与实施者,将创意点子变成可执行计划,可执行计划既要保证尊重了创意者创意又能够立足现实使实施者能够进行实际操作;最后在创意者与设计者共同参与下,实施者做出创意成品。

在此步骤中值得注意的是创意者工作过程中并不是不需要设计着于实施者参与的,而是以创意者为主,设计者与实施者共同参与。在设计者与实施者执行过程并不是墨守成规遵循毫无创新而言,而是在创作过程中进行不断创新,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创新重点有所不同。创意者创新创意在于新奇点子与想法,设计者与实施者创新在于在实际操作中涌出新的想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步是创意者、设计者、实施者自我评价、彼此评价以及第三方评价,不断创新、实践、分享。

三、创客教育与会展专业教育融合路径实证分析

以我校会展专业校内综合实训课程专业教学过程为例,对创客教育与会展专业教育融合路径进行实证分析。我校会展专业校内综合实训是不同年级会展专业学生共同参与的,从展会活动策划到招展招商、展会营运现场管理以及展后跟踪服务一系列活动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一项校园综合自办展。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6届,从最初的公益性小范围的校园展变成现在市场化运作营利性展会项目。

第一步,专业教师向学生介绍创客教育理念,创意组、设计组与实施组组员应具备的特征与素质(具体见表1),不同年级学生根据自己各自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组别,互相切磋、相互协作。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以适当引导,但不能过多干涉。过多干涉会侵犯学生的自主权,从而影响其内在潜力的发挥。

第二步,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细化创意组、设计组、实施组各自的职责。在这一步骤也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不同组别有不同的创新任务与职责,沟通协作完成整个展会活动。其具体职责见表2。

第三步,将校园综合实践展会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与具体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让学生边学边做,知识的学习与问题解决同步进行,由不同年级组成的各创客组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具体见表3。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创客组是由不同年级学生组成的,其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储存量不同,但其创意水平不受储备知识的影响。因此为避免高年级占主导影响低年级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任务1中创意组只提出展会活动创意,设计组制定出大致可执行方案,接下来再根据不同不断阶段不同任务内容制定细致完善执行方案。在随后的任务中设计组实现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引导,加强创客小组内部交流,通过老带新从而增强其创造力。

第四步,根据创意组、设计组与实施组任务完成情况,采用多方评价机制进行评价总结。具体包括各组自评与相互评价、展商评价、观众评价、专业教师评价与校外资深创客评价,各组自评与相互评价指标专业学习兴趣度、团队协作性、做中学结合性、分享性;展商与观众评价指标具体包括对本届展会满意度相关方面指标;校外资深创客评价指标包括项目创新性、创新链完整性、成果应用可转化率;专业教师评价指标包括三部分即各组自评与相互评价指标、校外资深创客评价指标以及展商与观众对展会满意度评价情况。

四、总结

篇8

关键词: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项目化教学体系;教学措施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职学生素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学生已难以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再加上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使得毕业生更难以适应企业实际岗位的需求。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和在校生课堂反馈情况表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换句话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标准之间存在较大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就是参照行业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生产实践中典型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科学合理的行为导向法则开展教学,实现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1]。项目化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学科化的知识体系,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发,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组建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行动为主的自我建构过程,以完成工作化的学习任务为基础,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获取知识和训练技能[2]。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企业实际工作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将真实工作场景导入项目教学中,以让学生能够胜任具体工作岗位群为教学目的。项目化教学的意义在于其教学体系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其知识表征方式有利于学生工作能力的形成,有利于高职院校优良学风的形成。从目前来看,项目化教学改革尚处在起步阶段,不少学校将项目化教学理解为案例教学,其实质尚未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再加上缺乏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不佳;另一种情况是项目化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相脱节,学生缺乏职业体验,导致很难系统地去掌握操作技能与方法,让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岗位相衔接[3]。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项目化教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机械设计、运输等技术性较强的某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方面,从专业的角度研究项目化教学的文献较少,并且,高职教育专业项目化教学研究缺乏科学的逻辑体系,倾向于实践教学的经验总结。鉴于此,本文将以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会展专业)为例,以教学论为指导,在借鉴课程项目化教学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会展行业实际,构建会展专业项目化教学体系。这对于新兴会展专业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专业项目化建设和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展专业项目化教学体系的特点

项目化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探究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项目化教学过程运用“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能力训练。项目化教学体系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行动导向、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体系相比,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创新性

专业项目化教学体系取代专业学科课程体系,工学结合、校企互动取代课堂灌输、重理轻实的教学模式,项目工作逻辑取代学科知识逻辑的教学思想。在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基于工作过程的主要学习领域及每一个领域包含的项目体系,明确每一个领域在本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项目的教学方案设计,在项目标准中给出教学项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专业项目化教学采取虚实结合的教学手段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会展专业项目的设置应注重会展理念的引入,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心理认知和职业成长规律。以培养学生的会展服务、策划、营销、运营与管理能力为项目化教学体系构建主线,以学生的会展服务能力培养为逻辑起点,逐步提升会展营销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升会展策划与管理能力。

(二)职业性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够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它与本科教育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突出的职业性。会展专业项目化教学内容必须依据职业岗位群实际工作任务需求而定,突出典型工作情境下真实工作任务的职业性特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并有利于学生考取会展策划师、营销师、会展职业经理人职业资格证以及将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项目内容要体现实用的特征,项目实施要体现工作过程中的岗位工作任务。

(三)开放性

专业项目化教学内容不能是封闭的知识体系,而是要随区域会展业的发展变化及学生需求进行不断地调整,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组织实施。首先,在教学时间分配上与传统教学不同,项目化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更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教学项目的探究;其次,在授课地点上,会展项目化教学不局限于教室和实训室,而是扩大到大型会展现场及会展企业办公地和生产工厂;再次,教学内容和过程目标既要符合学生的一般适应性,也要符合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的递进性,还要及时反映现代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的应用;最后,开放式教学还体现项目体系考核方式给学生较大的选择余地,例如会展在线实训项目资源库自学自选考核。

(四)实践性

专业项目化教学是将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工作岗位需求有机整合,将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有机整合,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关照专业实践,项目化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项目实践的过程。专业项目化教学体系具有双元制特征,分为企业和学校两部分,校企资源优化整合,企业工作的完整性和校内学习的重点性相结合;企业教师的经验传授和校内教师系统知识传授的虚实训练相补充;企业环境的适应性和校内模拟情境的体验性相互补;企业工作流程的优化性和校内学习的规范性相呼应;企业工作的历练性和校内学习的引导性相促进。教学项目需要的设备就是实体教材,授课的企业教师就是企业项目经理,教学环境就是企业文化和氛围,教学纪律就是企业的管理制度,项目运作就是企业的核心工作任务,多媒体及纸质文档就是设备的使用说明,学习小组就是企业工作团队,成绩评定就是企业绩效考核[4]。

(五)交互多元性

会展专业项目化教学体系设计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阶段性认知特点,创新设置学习领域,按照各个学习领域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互相衔接、彼此连续的项目化教学体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学习小组分任务完成单项工作任务,共同完成总体工作任务,学生之间的交互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常为学习小组的荣誉而努力。他们在项目完成过程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和交流过程中增强信心,激发创意,顺利达到预期目标。交互的方式还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资源平台,进行在线问答、测试和交流。在个体或小组间的交流中,讨论可以活跃气氛,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探究、实践,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充分想象[5]。

二、会展专业项目化教学体系构建

(一)构建思路

立足区域会展经济发展、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满足学生个体职业规划,以培养会展业第一线所需的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策划与管理人才为目标,以解构会展运营与管理类岗位主要业务和普适基本素质内容为基础,以企业工作岗位为参照,提取典型工作任务。以“会展服务、会展营销、会展策划、会展运营和管理”四个岗位群为中心,以博览会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重构逐级递进的学习领域及其教学项目体系。教学项目序列按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规律进行排列,这样既遵循了工作过程逻辑,同时也弥补了传统教学体系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缺陷。

邀请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分析企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提炼会展企业岗位群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拟定会展项目工作基本流程。聘请行业专家,组建教学团队,开发、建设、完善会展专业项目化教学体系。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大中型展会实践和校企联合办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情境虚实融合,教学项目考核质与量结合,实施过程考核,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构建内容

会展专业项目化教学体系是以会展实操平台建设为基础,师生在教与学互动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所建立起来的各教学要素全面整合的教学框架和教学程序。通过教学内容的立体化、交互载体和呈现形式的立体化、应用服务的立体化,向师生提供全套的教学解决方案,借以发挥整体教学活动的作用及各要素内部的功能[6]。项目化教学内容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教学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课程顺序从知识逻辑为主线转向职业活动为主线[7]。

根据会展职业及学生就业岗位特点,结合会展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以及会展项目开发与运营过程的逻辑秩序,以项目教学论为依据,设计形成8个学习领域、51个学习项目、8项职业能力,2158个学时。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逻辑,分别安排在1至6学期开展项目教学,从而建立起以行动为导向的会展专业项目教学内容体系,具体情况见图1。

(三)教学模式

以项目教学基地为基础,以博览会为载体,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会展专业项目化教学体系将知识、技能进行重组,引入会展企业的岗位工作业务流程和管理规定,采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践行“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思维、技能训练流程,引导学生独立或团队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

项目化课堂教学,首先由项目指导老师介绍项目背景,提出项目目标,分析项目任务,而学生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项目需求分析;然后,在“项目一任务一知识点”的分解过程中,理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并整合其他相关项目内容,学生建立起项目之间知识点的关联,构建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化知识网络;最后学生提交、展示设计成果并答辩,教师进行点评总结[8]。在具体教学中,要对不同的项目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主要的教学情境有:(1)以融入职业角色为主,了解职业环境、职业要求、规章制度,认识企业架构、管理模式等必备的内容;(2)通过简单典型的工作,掌握职业流程、基本工作环节、职业规范、职业内容等[4];(3)通过开发和运作展会,让学生初步掌握会展策划、服务、运营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学生进入会展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指导老师以企业项目经理的身份指导学生,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参与会展项目策划与运作,并按照会展公司实际工作定岗,定期轮岗,以方便学生感受不同岗位的需求,而学生在参与项目策划与运作的过程中完成专业综合训练。

(四)教学组织

项目化教学组织不仅表现为教师、学生、教学项目、教学时空等要素的组合,而且是一个由教学要素多重叠加形成的网络复合体。主要包括:为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交往形式和互动结构;教学内容及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展开的步骤和秩序;教学主体和教学资源在时空中的组合结构。三重结构以不同的线索链条相互嵌入、共同作用,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组织形式[9]。

项目化教学组织除了利用好和改进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外,还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作为项目化教学的重要补充。一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网络学习体验室,通过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完成教师讲授、师生同步互动问答、生生同步交流讨论,改变课堂空间布局结构,扩充教学信息含量,丰富教学展现方式;二是实施个别化和项目小组教学,注重对学生因材施教,发展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团队意识,注重课堂外博客、微博、微信、QQ等方式的运用,从多方面构建多元化、个别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三是构建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利用其实现辅助教学可以是课前发送授课信息,课中针对不能参加课堂互动教学的学生,可将授课信息及时编辑发送给学生,实现移动课堂教学,课后可将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把握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0]。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实施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与反馈,也是对教学项目设计有效性的验证,是一种以教学质量控制为目的的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该环节要求学生整理档案资料、完成个人总结、完成个人自我考核和团队内互相考核、形成个人学习报告书、团队集体展示汇报任务。同时,教师要结合实施过程考核、学生考核和对成果展示的集体考核,形成项目综合考核成绩[11]。

项目化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所执行的六步工作任务流程,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或团队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决定项目化教学的成果,可以是静态的书面报告,也可以是动态的现场展示。以能力本位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1)评价标准立足职业岗位需求,做到项目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接轨,实现项目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相协调;(2)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校教师、企业指导老师、家长和学生都参与评价[12];(3)评价过程注重落实学生自评、互评和企业指导老师评价,建立评价规范程序及方法体系;(4)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更集中表现为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评价。

三、实施会展专业项目化教学的措施

(一)加强项目教学基地建设

项目教学基地是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场所,包括学校日常教学使用的教学基地、企业生产性工厂和校企联合建立展会项目平台三种。第一种主要建设内容有会展综合训练中心、会展项目策划实操中心、会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室、会展招商招展和宣传仿真教学中心;第二种主要是跟会展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会展企业产品生产和服务工厂直接参与项目运作和服务;第三种是通过采取校企联合开发与运作展会的方式建立项目教学平台。

项目化教学要求教学场地由传统教室或普通的多媒体教室转移至专业项目化教学基地。因此,需要学校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购置先进的专业教学仪器,创造一流的校园项目教学条件,大力推进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引入企业管理制度和教学资源及其共同搭建新的市场化教学项目平台。按照真实的训练项目、真实的项目角色、真实的工作过程、真实的工作条件和真实的工作压力五个方面真实的企业环境标准建设项目教学基地,让学生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职业氛围[8]。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项目化教学团队,不但要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与领导艺术,能很好地组织与控制项目教学进程,跟踪学生对项目任务完成的动态,而且还要有很强的项目开发与运作的能力。因为项目化教学是建立在项目基础上的实践与理论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但要对项目设计过程与内容了如指掌,而且要熟悉项目与项目知识的关联性,这样才能很好地将项目理论与项目实践融为一体[8]。这种教学方式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可以采取外部引进、内部培养、企业经理兼职、教师企业挂职的方式,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懂学科理论与专业操作、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13]。

由于项目化教学体系具有双元特征,所以项目实施团队应具有以下特点:双师结构(学校教师+企业经理)、双面结构(教学教师+学生素质导师)和内容与手段(授课教师+项目设计师)等。教学团队在从技术到项目、从教法到学法、从目标到培养过程、从宏观课程设计到微观具体教学都有明确分工的同时,还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校本项目、共同备课、共同授课、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共同科研,最后教师个体将成长为既懂理论又掌握实践技能、既能把握学校教育规律又熟知企业职业发展的“双师型”教师[4]。

(三)加强项目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根据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需要,依托区域行业背景,科学设计资源库模块是专业项目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关键。以网络为支撑平台的专业项目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可分为四个模块[14],即教学模块、学习模块、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模块、通用网络教学资源系统支持模块。其中后两个模块属于资源库技术支持范畴,主要由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实现,而前两个模块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点和核心。

教学模块建设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即项目教学标准库、教学素材库(文本类、图片类、视频类、音频类、虚拟素材类等)、电子课件及教案库、校本项目库、专业试题库和专业教学资料库(专业相关电子书、项目教学资料、专业技能培训资料等)。在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需设立教学指南,用以指导教学团队成员对教学资源的使用,方便教学过程的实施。学习模块包括七个部分,即专业标准库(从业岗位、业务流程、人才规格)、教学案例库(项目策划方案、项目组织和运作过程视频、项目事件、项目最新研究成果等)、学习资源库(项目任务书、专业电子书、项目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项目考核标准和精品项目等)、学生优秀作品库、自测试题库和行业标准库(国际、国内和地方会展相关文件)、信息资源库(行业动态、行业介绍、企业介绍、学术研究信息、就业信息、企业链接等)[15]。此外,学习模块中还需设置“技能资格证考试专区”和“在线互动”两个功能区。

(四)建立项目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专业项目化教学质量监控可以通过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动力模型来实现,它不仅可以评价教学质量,还可以预测教学质量的发展趋势,模拟不同政策下教学质量的发展趋势,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决策支持[16]。根据这一模型,可以通过对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改革来实现专业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首先,从教学物理环境和教学心理环境两方面改善教学环境质量。前者着重是加大教学硬件资产投入、建立现代化教学资源平台;后者是学风教风建设和校园职业文化营造。其次,将人才培养目标和项目化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管理中,制定合理的项目教学计划,改革教师考核制度,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加深教学团队对专业项目化教学的理解,激发教师潜能,提升教学水平。再次,激励教学团队创新研究和开发教学项目和教学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优化教学组织队伍,促进教学资源平台的高效利用,建立项目团队特色教学体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组织质量。最后,建设教学梯队,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注重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专业发展,推动项目化教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 丁琦,汪德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J].职教论坛,2010,(2):45-46.

[2] 姚正武.对项目化教学课改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9,

(8):30-31.

[3] 胡春芳.关于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析[J].职教论坛,

2012,(5):32-33.

[4] 王京,吕世霞.基于职业成长轨迹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4):155-156.

[5] 施新生.浅谈职业培训中的“项目探究性”教学及教学

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9):35-38.

[6] 张汝根.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

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21-22.

[7] 李昆益.基于创业过程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1):30-32.

[8] 曾明星,周清平,王晓波,等.软件工程专业项目化教

学实施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5):

158-163.

[9] 李永刚,何云峰.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在机理及择用

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9):12-14.

[10] 王星,杨文正.网络教学组织形式优化发展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3,(1):50-53.

[11] 齐洪利,董玉菊.荷兰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借鉴与应用

[J].教育与职业,2011,(25):97-99.

[12] 刘长英.能力本位教育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顶目化教学

研究[J].广西教育,2012,(3):48-49.

[13] 王涛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

革[J].大学教育科学,2009,(1):17-18.

[14] 杨威.关于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以服

装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

2011,(5):92-93.

[15] 姜泽东,陈保国,史维琴.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下

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职业时空,2011,(3):

30-31.

[16] 冯芬玲.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

篇9

关键词:饭店管理;实训体系;设计应用

饭店管理是一项集知识性、专业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本科院校《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开发就是为了弥补本科阶段《饭店管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其应用可以使学生了解饭店服务和管理实际的重要渠道,是促进《饭店管理》教学理论联系实践、校企沟通、工学研联动的重要纽带。

一.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总体目的和要求

本科院校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对饭店管理过程的情形模拟和设计,通过教学、示范、参与和研究,使学生完成从态度到认知、从知识到能力、从学习到研究的转变,提高学生对饭店行业的认知度,培养学生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严谨化的服务、管理意识和能力。同时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使学生能针对不同服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辨别、分析、解决和研究方案,胜任岗位要求,并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饭店管理》课程的实训必须与饭店企业的现实和经营战略、人才战略相结合,体现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教学需要。《饭店管理》课程的实训应包括实践技能、管理能力和行业认知三个方面的内容,以“模块化 + 情景化”为体例,依托实训基地和实训实验室,以“训前提示 + 现场点评 + 训后总结 + 专题研究”为结构,进行的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

二.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内容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们形成了《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3A模式。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基于胜任特征的教育,包括实践技能、管理能力和行业认知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形成了有效良性循环。

(一)3A内容模式

《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实践技能、管理能力和行业认知三个方面的实训内容。其中,实践技能的实训指向的是饭店管理人才胜任特征的外部表现形式,管理能力的实训是内在的理论修养,而行业认知的培训则是一切实训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提高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原始驱动力。

具体说来,实践技能的实训包括基础技能(知识)实训、岗位技能实训和扩展技能实训三个方面,以实践性操作为主,以使学生能够胜任具体的工作为目标;管理能力的实训包括管理理论实训、管理工具实训和管理方法实训三个方面,以理论的实际应用和管理、研究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而行业认知的实训则包含饭店职业规划、岗位认知、职业道德的实训等内容,以态度培养为目标。这三个实训内容的目标,归纳起来分别是实操(Application)、管理(Administration)和态度(Attitude)三个维度,依据其英文表达,可以被缩略为3A模式。这些胜任特征维度最终构成了学生在饭店业内可持续发展的胜任特征模型,也是《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主要内容结构。

(二)3A循环

本科阶段《饭店管理》实训课程内容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充实的动态循环过程。它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以及行业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并演进循环。其演化是由行业认知(态度)开始发起推动,以管理能力的提升实现质的飞跃,以实践能力的增强来完成一个循环,并激发起学生的成就感和对行业新的、更深一层次的认知从而进入新的一轮。这就形成了3A循环。

3A循环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模式。每一次循环完毕,学生的服务技能、管理能力和行业认知就得到一次增强,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胜任力也将上一个新的阶梯。3A循环确保了《饭店管理》实训内容的顺利完成。

三.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方式

《饭店管理》实训课程采用的是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战略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全方位实训方式。

(一)认知性参观实训

“认知实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饭店企业的一般性知识,充分利用饭店文化氛围、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和经营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实际操作中,应主要采取主题参观和和专题报告两种形式。

(二)日常模拟实训

日常性模拟培训主要利用自身的校内实习基地、设施和环境,通过模拟客房、餐厅、前厅等服务环境,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增进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紧紧突出和围绕着教学的演示及学生的操练来进行,其教学环节是以演示――练习――校正来重复进行的。

(三)不定期的顶岗实训

不定期的顶岗实训是饭店为学生提供临时的实训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进行短期顶岗实训。这种形式的实训对学生实行“零距离”培养,使学生在一种“学校+企业”模式的教育氛围下,直接参与实际岗位工作,熟悉饭店基本运作和对各个部门进行一定的了解,掌握所在实训岗位的操作技能,并逐步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四)研讨性实训

这是本科层次的《饭店管理》实训课程有别于职业学校同类课程的重要表现之一。研讨性实训是指在实训过程中,以饭店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某一实际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双方进行的开放性研讨活动。其具体形式可以是案例学习、实习报告、情况说明会等;可以是按照实训大纲准备好的专题进行,也可是临时增加的主题活动;实训活动的发起者既可以是教师、学生,也可以是饭店管理人员;试训的场合可以在校内实训课堂上,也可以是在饭店实训现场。

(五)毕业实习实训

毕业实习实训是指饭店安排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直接参与饭店主要部门的服务或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只要有可能,就应要求学生多接触一些岗位,努力掌握每个具体岗位的技能和工作要领,亲身体会和感受企业文化和精神,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时顺利达到直接上岗并且胜任岗位的要求。本科层次的《饭店管理》毕业实习实训往往还跟学生的毕业论文相关联。

四.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基地建设

本科院校的《饭店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按功能性质,一般可以分为练功性实习实训基地和模拟性实习实训基地。练功性实习实训基地是为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任务而设置的,如餐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礼仪形体训练室等。模拟性实习实训基地是模仿在职业环境中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而设置的,如模拟客房、模拟中餐厅、模拟西餐厅、模拟酒吧、模拟厨房等让学生进行日常模拟实习,这些基地都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保证。

(二)校外实训基地

为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不足,本科院校应努力建立起了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实现互惠互利。选择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是,国际化管理的五星级饭店或一些声誉良好的高星级本土饭店。原因是这些酒店一般管理较为规范,特别是一些世界酒店联号属下的酒店更能让学生学到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也一般具有人才发展战略。

随着旅游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旅游人力资源的配置也呈现出国际化趋势。为了增强竞争力,顺应旅游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饭店管理》实训课程还应抓住机遇,走出国门,在国外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习生在国外独立顶岗工作,适应国外竞争环境,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方式,可以取得了在国内实训达不到的成效.

五.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教师建设

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实训教学的重要保证。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对教师的资格都有严格的要求。例如,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的学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0%),并且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美国社区学院的专职教师一般要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基础理论与其他基础性较强课程的教学;兼职教师可由社区内的高级知识分子如学者、教授、企业家、某一领域的专家以及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各类专业人才组成。

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制定合理的师资引进计划,引进具有一定的酒店从业经验、技能扎实的实训教师;其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计划地组织现有教师到旅游企业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习轮训,使其熟悉现代企业运作;再次,还应邀请饭店管理专业的一些专家、行业资深人士以多种形式给老师传授经验和技能,还邀请其中的优秀者加入本科院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或来校做兼职教师,有效加强实训教师的“双师型”转化;最后,如果条件允许,还应利用海外实习的机会,组织外语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的对口专业进修与考察,让教师可以接触到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以便建造一支了解先进的专业知识和实训教学技能、能够适应全球化需要的教师队伍。

六.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环节与教材建设

基于3A内容和3A循环模式的《饭店管理》实训课程,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训方式,才能顺利实现预定的课程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套系统流程,分为“制定实训大纲(Planning)+ 实施现场培训(Implementation)+训后总结研究(Research)”。为方便使用,简称为PIR实训环节。

其中,实训大纲包括实训整体大纲和单项实训大纲两个种类。实训整体大纲负责描述《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整体安排,单项实训方案类似实训指导书,侧重单一目的的实训项目的完成。我们的现场实施的方式包括训前提示、现场点评、示范、演练、校正、模拟、讨论、竞赛、游戏、多媒体演示、讲述、情景压力设置、案例讨论、考核和团队项目等。训后总结研究包括现场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两种形式。

七.结语

饭店行业是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型分支产业,《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组织实施,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办学思路的具体体现,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明显的作用。这样的做法既有利于学校保证专业的办学方向,也有利于校企共同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研究,保证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产学研结合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毕业聘用提供了方便条件。

参考文献:

[1]胡迪.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课程设置的启示[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2]罗燕,王珑,屈曙光.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下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分析[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04)

[3]穆林.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系统研究[J]. 职业. 2008(20)

篇10

【关键词】英语教学 职场情境 IT英语 实训课程 考核体系

IT行业与英语密切相关。一个IT专业毕业生如果看不懂英文代码注释,不能用英文来介绍一个项目,那就不能体现出他的计算机专业水平,更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所以作为从事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提高其自身IT英语水平刻不容缓,否则将成为职场发展中的绊脚石。

许多人学了多年英语却不能学以致用,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英语的应用环境。高职英语课程要以职场交际为目标,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在职场环境中的英语听说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创建适合英语教学的职场情境。作为IT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必定会从事相关的软件开发项目的立项研究,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等相关工作流程或者与IT行业密切相关的商务接待,商务会议,合同洽谈,商务出行,商务会餐等工作情境,因此创建与此相关的职场情境,并在此情境下进行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有效缩短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到企业就业的适应期。 所以IT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在IT英语教学中就显得至关重要,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够顺利适应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的瓶颈对接。

IT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首先应该基于学生毕业后所将要面临的职场环境;其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设计的实训课程要适合课堂展示,以便于能够做出合理的评价,学生能根据评价更好的掌握所需要的英语技能;最后为使实训课程成为提高学生英语职场应用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还要制定合理而有效的考核体系。

一、IT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要基于职场情境

IT实训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适应所要面临的工作岗位,因此高职IT英语实训环节设计应基于相关岗位群所具备的能力,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基础英语、商务英语和行业英语三大模块,提高高职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在实训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场核心技能,本着培养“听、说、读、写”的英语基本应用能力的前提下,以职场情境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在职场情境下的综合素质能力,做到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又提高IT行业背景下的职场技能,以及与此相关的分工合作,展示自我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学校中经过相关的职场实训课程后,能够顺利地实现学校与职场之间的对接,缩短瓶颈期,并有效地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应用到职场当中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取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是在实际的操练活动中获取的,而学生是操练活动中的主体,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其主体地位,使其身临其境,才能更加有效地获取相关的英语语言技能与职场技能。实训的主要过程为“给出任务―任务指导―任务实施―任务评价”。此过程的核心便是任务实施,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则起辅助作用,给出工作任务,并对相关的任务实施进行必要的指导说明,最后做出总结评价,而主要的工作任务实施过程则由学生独立完成,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操作能力,体会真实的职场情境。

三、实训课程应该适合课堂展示,以便能够做出合理的评价

由于实训环境,实训条件,实训时间以及师资等限制,很难将设计的职场环境真正地带到企业现场的工作情境当中去实施,而实训室的使用也有一定的人数或使用时间的限制,所以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最好能适合在课堂上来模拟,利用现有教室里的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设施来模拟职场工作环境,将实训直接搬到课堂上来进行,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展示整个工作流程,教师可以请企业的工作人员亲临课堂对学生工作流程的展示做出评价与指导,提出意见,以便于能使实训课程的设计更加符合真实的职场环境,使学生获得更加实用的职场技能。

实训课程的设计适合课堂展示可以让实训过程的实施更加便捷。教师在讲授了相关的IT英语知识以后,可以随时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工作任务,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工作情境,并对任务做出相关的指导,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如何去准备实施此任务,如何利用教室里的条件去模拟职场环境,而教室就是实训室,就成了一个模拟的职场工作环境。教室可以演变成接待室、机场等候厅、会议室、餐厅等真实的工作环境。课堂的多维化教学得以实现,也使实训课程的实施更加便捷和有效。学生在准备任务时因为有现场环境作为参考,使任务的准备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准备任务的效率。

在课堂上展示实训过程,可以邀请IT行业的工作人员来到课堂观摩学生的展示过程,并对实训过程的实施作出评价与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包括实训环境的模拟,以及学生展示的职场技能与真实的职场技能要求所存在的差距,学生可以现场根据专家的要求作出相关改进,重新现场演示。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职场化,课堂就是职场,职场就是课堂。

四、在设计实训课程时,还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体系,保证实训课程的有效实施

整个考核体系分为小组自评,各小组之间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企业工作人员的评价四部分组成。其中小组自评为小组长对小组成员在整个工作任务的参与情况进行的评价,比例为30%;各小组之间的评价为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做出评价,比例为30%;教师的评价是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在课堂上的展示情况做出的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语音语调,肢体语言,职场英语能力,工作任务的系统合理性等,比例为20%;企业工作人员的评价是企业工作人员根据每个小组在课堂上的展示是否符合企业中的职场情境做出的评价,比例为20%。最后给每个小组成员打出分数。

整个考核体系既考虑到了小组成员间的差异,又充分强调了整个小组的整体性。小组自评考虑到了个体成员之间的差异,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工作人员评价则是对整个小组的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发挥自己的专长,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进入职场后,也必须学会展示自我,学会在团队中如何分工如何合作,而在课堂实训的过程中,这些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