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识图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8 15:3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设备识图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建筑设备工程;教学
《建筑设备工程》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及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建筑给水、建筑消防、建筑排水、建筑采暖、建筑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程科目。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暖电系统的基本知识、识图及施工方法,为将来从事建筑工程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打好基础。为了达到上述的教学要求,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笔者对《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教学内容
首先,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设备投资在建筑总投资中的比重日益增大,从而社会也需要更多了解建筑设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前高职教育规模虽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建设却相对滞后。从现有的教材来看,大多数教材的内容陈旧、与工程实际脱节、实用性不强,学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另外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对这门课要求的差异,学生基础又各有千秋,要求所有高职院校的学生都使用统一的教材,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选用合理的教材,然后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可适当增加课本上没来得及更新的内容,让学生熟悉最新设计、施工验收规范,了解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以及环保、节能的产品,以满足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其次,建筑设备涉及的专业较多,而各专业、各系统之间又互不相关,不论是基本理论知识还是专业内容都差别很大。如何选择建筑设备的教学内容,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应根据建筑设备在建筑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确定授课的重点、次重点、一般了解和选学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本着“必须、够用、会用”的基本原则,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如: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照明进行重点讲解,同时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施工图识读。对教材上那些已经过时不用的内容则不讲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
第三,建筑设备工程应以工程应用为重点,重视培养建筑设备识图能力。识读施工图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因此通过建筑设备水暖电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同时能够按图计量计价以及按图进行工程监理,将设计图纸内容转化为实际工程。在《建筑设备工程》这门课中,识读施工图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图中,除详图外,平面图、系统图上各种管路用图线表示,而各种管件、阀门、附件、器具等一般都用图例表示。所以,对于给排水施工人员必须了解建筑设计规范、施工图集,熟悉建筑设备、材料和工艺,以及工程施工图中常用的图例和符号,才能有效识图,否则,在识图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学生要想提高识图能力,必须熟悉设计规范、施工图集,牢记施工图中常用的图例和符号,勤学多看、熟能生巧,并做到及时总结。
2 教学方法
2.1 黑板、挂图和多媒体相结合教学
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这就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运用以黑板为主,挂图和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利弊共存的,我们不能只用黑板或只用多媒体,应该相辅相成。黑板教学是最传统,有时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重点的授课内容和难点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思考、记忆和讨论。建筑设备教学中挂图也是不可或缺的,挂图的图像和图例比手绘的清晰、规范,便于演示。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在于形象直观,可以通过文字、数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形象地勾画出建筑设备的真实情况以及与建筑的配套关系,更便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设备各系统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如果采用黑板、挂图和多媒体并用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2 实物演示
《建筑设备工程》这门课中所讲的很多知识都是抽象的,老师难讲,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可多采用多用实物构件作为教具,如:阀门、管材和管件等,书上介绍了其构造、特点及其连接,并有相应的构造图,可学生仍觉得很难理解。若老师借助于实物,把各种阀门、管材和管件的实物拿给学生看,让学生先有个直观的了解,再对照实物讲解它们的构造、连接方式、优缺点以及应用场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现场教学
教师应该利用学校的各种条件,采用现场教学法。比如带学生去尚未吊顶的施工现场去看给水管网的布置以及敷设方式,带学生到消防泵房去了解消防给水系统的构成,带学生到教学楼、多功能报告厅去看消防设施,带学生去图书馆顶楼参观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等或者将学生分成小组安排他们到建筑设备市场了解常用的管道管材、水表、阀门、卫生洁具、自动空开等。学生可根据现场实地观摩和市场了解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讨论各类建筑设备安装与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实例教学
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例题和作业选题上,要结合工程实例。例如,教师在讲授建筑给排水这一章节时,应提供某一建筑物的给排水施工图,然后结合施工图纸讲授建筑给排水图纸的内容、图例、符号以及具体识读方法,并讲明图纸上管道管线等的位置及其布置方法,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绘制和阅读房屋工程图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能学会如何将图纸变成工程实际。
3 师资队伍
一方面,从事教学的大多数教师都是从校门进校门,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因此任课教师应该轮流或利用寒暑假到施工单位实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水平,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聘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或专业技术人员来为学生授课、做专题讲座或现场演示,介绍当前实际施工中所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以及实际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介绍他们宝贵的施工经验等。同时学校也应该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到施工现场实地观摩建筑设备的系统形式、管材管件连接、器具安装等,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而且印象深刻。
4 课程考核方法
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期末考试(50%)与过程性考核(5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期末试卷内容着重放在考核学生对建筑设备安装及其工作原理的了解、水电识图能力等;过程性考核包含上课出勤率、到工程现场观摩时的表现、听专业讲座的次数及其习题集作业完成情况等。
5 结语
从事建筑类各专业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对现代建筑物中的给排水、消防、供暖、通风、空调、供配电、建筑照明等系统和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功能以及在建筑中的设置应用情况有所了解,才能在建筑和结构设计、建筑施工、室内装饰、建筑管理等工作中合理的布置,这就对《建筑设备工程》的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建筑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虽然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探索改革,但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毕业生在短期内还是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为此,我院建筑工程系在制订2004年教学计划的同时,成立了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题研究小组。为使研究结合实际,符合社会的需求,我们聘请当地建筑业界有名的专家(21人),成立了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对研究小组进行阶段性的指导。笔者就我院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谈几点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认识。
一、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面向社会,突出与市场的结合,根据社会需求确立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由此,我们的工作思路确定为: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编写专业教育标准确定课程体系编写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制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专家论证定案。
首先,我们从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对所在郑州、南阳两地的部分大中型建筑企业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使我们对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作内容、专业能力等有了全面了解,掌握了一些基础资料,了解到企业的急需和我们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调研也使我们了解到企业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他们更愿意接受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吃苦、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下表为调研情况的大致分布:
需要说明许多企业的老技术员、老质检员经验非常丰富,但没有学历(综合归为建筑工程中职毕业),另外,由于高职是近几年才出现,许多技术人员的第一学历都是中专,建设监理专业出现得也较晚,监理员大部分也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
根据调研情况,建筑工程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应是现场技术员,扩展的岗位群是质检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和监理员。根据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等,其职业能力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结构分析可见下图。)由此,建筑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确定为:具有一定的综合职业能力,具备建筑工程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具有一定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以能力为依据,加强课程体系改革职业教育是一种技术教育,是以突出技术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一类教育,其课程设置就要紧紧围绕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不能单纯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按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合课程,设计课程体系新晨
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我们对其进行了知识结构分析(见下表),把教学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能力的要求和“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我们把理论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理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扩展知识四个模块。压缩了传统课程的教学课时,对一些相关连的课程进行了整合,例如,在《建筑结构》中减少了理论性较强的论证和计算;在《建筑设备》中增加了建筑电气的一些基本知识,删减了《建筑电气》这门课程。同时,为扩大学生就业面和现代前沿知识,在专业扩展知识这个模块中增加一些课程,如《建设监理概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法规》等。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是我们制订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三个模块、四个层次来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三个模块是指知识技能实训、操作技能实训和技能证书实训。知识技能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实训熟悉或掌握基本理论的一种实训或实验,如:各种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操作技能实训是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实训,如:建筑施工各工种基本操作技能;技能证书实训主要是学生通过考核取得各种证书的实训,如:CAD证、预算员证。四个层次主要是指基本技能实训(建筑识图制图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等)、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房屋构造实训、建筑材料实验等)、专门技能实训(建筑测量放线实训、工程预决算实训、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和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模拟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等)。
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为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我们一方面构建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另一方面改革某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性教学管理。主要通过以下方法:
篇3
【关键词】工程造价 学期项目 实践和反思
【中图分类号】TU7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254-02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实行工程监理制和项目经理制后,工程造价就更加突显其重要性,受到业内上下和建设方的高度重视。为了适应大规模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和招标与投标制度的施行,我国从98年起开始推行造价工程师资格制度。工程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在90年代中期以后才在本科院校逐渐增多,工程造价专业高职层次的人才在2000年后才在高职院校逐渐开设。目前该专业的人才是供不应求。
虽然工程造价专业的整体就业形势较好,通过三年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具有熟练从事建筑、安装及高级装饰工程预、结算,以及工程投标报价与招投标的能力,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这对工程造价专业培养设计在教学上要求学生在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从事本专业生产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为此在教学课程安排中,采用“理论+实践”,增加了大量的实践环节,很多专业课教师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中,作了大量的努力,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实践环节教师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实践课程被作为课堂的补充,以教师为主,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很少;另一方面实践环节分散在各个课程中,是离散的,学生的实践是虚拟的,没有实用价值。故在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安排上采用学期项目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通过二周的时间,让同学组成一个个团队,把所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实践能够使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高职高专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一、学期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造价专业的学期项目教学是参考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来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是一所工程应用型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的项目教学方法是NYP区别于其他院校的特色之一。NYP项目教学以项目主导学习与科目主导学习相统一,将项目、理论、研讨和实训有机结合,以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贯穿于学生各阶段的学习中。学期项目是NYP项目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学期项目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项目目标,分成几项具体任务来完成的,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竞争力。
学期项目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中心,整合课程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项目为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学期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晴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学期项目的教学实践
造价专业的学期项目是针对造价专业岗位中某一发展阶段的能力要求设计的综合实践课程,是课程模块的运用载体,是工程中未有的成果,是学生创新思维、主动学习以及工程实施能力的载体,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4个学期项目分别在前4个学期实施,分别在前二学年每个学期的期末,为其两周,注重构思与设计两个环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思维,综合运用课程模块知识,分别为项目调研、工程项目图纸绘制、工程项目工程量计算和工程项目清单计价。整个的学期项目周包含以下步骤:提出选题申请、下达学期项目任务书、项目实施、项目检查、项目报告及答辩、项目总结评比。学校为了更好的完成学期项目,特此建立了学期项目实践系统。学生和指导老师在系统中操作整个实施过程。
1 提出选题申请和明确项目任务。由多个学生组建项目设计团队(人数限制4-6人,学生填写姓名、班级、学号等基本信息,设组长一名),组长填写选题申请表。明确而适度的选题是学期项目是完成效果的良好前提。学期项目题目的在项目选题时,应当根据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结合造价专业的特点,按照现实性、知识性和探索性的原则,选题项目的设计要求涵盖整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并且具有可操作性,既能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选题完成后,由专业负责人审核课题及调整该课题学生名单,专业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将课题分配给指导老师。
2 下达学期项目任务书。任务书提出前,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完成该项目所需的知识。教师在安排项目任务书时,任务书应力求简明扼要,任务书内容要包括项目任务的目标、实施的步骤、项目成果的要求等。由指导教师在学校的学期项目实践系统中填写任务书;专业负责人审核任务书,审核通过后系统会将任务书自动下发。
3 项目实施和检查。首先让学生要学会资料查阅。学生根据所接受的项目任务广泛地查阅资料。学生可以借助图书资料、专业书籍、网络、数据表、图纸、实物等采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将有用的信息筛选整理出来。查阅资料的目的是借鉴他人的思路和想法,为完成任务积累经验,避免大的错误,这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前期重要过程,也是深化学习理论的过程。
学生对所接受的任务经过分析、查阅,提出具体的方案并按方案实施。这是最重要的过程,是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过程。学生填写计划进度表、进度报告和中期报告;由指导老师审核;专业负责人进行查看并监督。指导教师每周必须与学生进行交流以进行指导,并了解其工作进度,加强进度管理。在质量控制上,通过学校的学期项目管理系统,由指导教师指导进度与学生项目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也通过期中检查,对学期项目运行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馈,从而规范学期项目的运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能否付诸实践,正确与否,都只有通过任务的实施来最终加以验证。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再提高和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4 答辩及评估。学生将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学期项目报告(word)、项目汇报(PPT)、图纸及相应活动照片等在系统里提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成果给出细致的评判,指出哪些方面可取,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最终指导教师审核项目报告,评分及录入评语内容作为学期项目的最终物化成果,也可以做成实物图片或实物展示视频。学生通过这一过程不但了解了自己的任务完成等级,而且通过教师的评判讲解也感觉受益匪浅。答辩一般由3名以上教师与企业人员组成,通过项目团队的项目总结、项目运行、答辩等形式综合评价学期项目的答辩成绩,并根据小组互评成绩、指导老师评定成绩与答辩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三、学期项目教学效果及评价
与传统的项目教学相比,学期项目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具体体现在:
1 “教与学”结合
教学之前,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孤立的、离散的,很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老师和学生的学科本位意识很强,知识的关联性不强。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接受者,而应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期项目中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着眼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将项目需求与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等引入学期项目的理论课堂中,打破了教学中相关专题理论在科目教学中无从开展的瓶颈,实现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统一、“教与学”结合的项目教学模式。
2 “学与练”结合
学生普遍感觉造价专业课难学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而采用学期项目教学后,将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整合成学期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分解,以项目的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而且充分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整个学期项目实施的过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确保实践项目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在项目完成后进行项目答辩,既是一种经验分享,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次全面评价。
“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经历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培养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综合能力;以项目为动力,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与练”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反思
实践证明,通过两个年级的学期项目教学的成效是显著的,它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学实、学活。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 指导老师的综合实践素质有待提高
学期项目中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对指导教师要求除了有精深的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我们造价专业指导教师有的是从大学校门跨进校门,专业理论知识很扎实,但实践能力较薄弱,没有生产实践一线经验,有的虽然有几年的现场经验,但是和现在所从事的课程与方向不一致,为了适应学期项目等现在新的教学模式的需求,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机制,以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2 产教结合是当务之急
现在的造价专业的学期项目的训练还大多停留在模拟项目上,和实际的项目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务之急是依托行业企业,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利用企业的项目来操作,现场“用兵”,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3 流程管理有待改进
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大,加上实践教学本身比较灵活,虽然有学期项目管理系统进行流程操作。学期项目启动是在学期初就开始了,每学期的学期项目是根据那个学期的课程来设定的,如第三学期的“工程项目工程量计算”这个学期项目,涉及的课程有《建筑设备安装与识图》、(健筑工程预算》、(健筑工程资料编制》和《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学生对这些课程还刚刚接触,选题就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选题的深度游偏差,对指导老师和专业主任的指导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另外从学期初开始到真正开始做项目,差不多有三个月时间,战线拉的太长,虽然指导老师和专业主任一直进行过程进度的控制和监督,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4 学生的“搭便车”现象
由于学期项目采用的是团队协作完成,难免出现“搭便车”现象,就如在三个和尚的故事里,就用两个人抬水取代了一个人挑水。有些学生就不肯做,坐享其成,“搭便车”现象会造成团队效率的低下,团队的每个团队成员的真正贡献难以区分,相互推诿,也会挫伤认真的同学的工作积极性,虽然可以通过最终的答辩和个人的绩效评估能抑制“搭便车”现象,从根本上还是很难避免。
- 上一篇:安装工程计价实训总结
- 下一篇:企业沙盘模拟实训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工程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