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与计价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2 13:2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量与计价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量与计价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 双项目 职业技能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In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Project"Teaching, on the Reform of

Construction Work Measurement and Valuation Training

FEI Liyuan

(Guangxia College, Dongyang, Zhejiang 322100)

Abstract Construction Work Measurement and Valuation is a cor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t's divided into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raining two teaching systems, the theory of teaching system for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services, training teaching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training for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but hard to do", in the reform of the measurement and 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work of curriculum reform, at the same time make efforts to reform training.

Key words double project; professional skills; take working process as leading

《建筑工程计量计价实训》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项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能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识图能力;掌握两种计价模式下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步骤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量清单编制及报价的技能。这一教学环节直接影响学生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一个很明确目标就是“实习即就业”,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顶岗实习就能上岗,就能就业。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求有很好的岗位上岗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除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外,如何安排与课程相配套的实训也是至关重要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 项目研究国内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运用DACUM方法(即developing a curricu lum的缩写,其直译的意思是教学计划开发,而它的本质是一种分析和确定某种职业所需能力的方法)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时,主要是偏重于岗位技能,而忽视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人们也发现,由于将“以就业为导向”狭隘地理解为“就业教育”,将“弱化理论、强化技能”简单地理解为“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从而在课程结构和内容组织上仍然是学科型知识体系的压缩和简化。因此,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围绕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践模式。

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通过增加专业技能、综合实训等环节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但大部分仍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导致学生无法尽快适岗。尽管在不断的总结中也逐步有了相对综合的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系列技能型规划教材――由肖明和柴琦主编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却只是按照国家和山东省颁布的有关新规范、新标准编写而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浙江省内高职院校,还是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还应该积极结合实际的工程情况,国家和浙江省颁布的有关新规范、新标准进行编写。

2 改革之前的情况

以笔者任教的班级为例,在改革之前,课堂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按照相关的教材给学生上课,比如讲到土石方工程的时候,先逐条讲解土石方工程定额说明、工程量计算规则,然后举一些小的案例,讲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直接工程费的计算,没有考虑是否与培养目标一致,不太能够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在为期一周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过程时,学生拿到一套完整的图纸,有两种不良现象。一种是没有思路,茫然无从下手;二是不看图纸,不看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拿起图纸就算,在计算过程中,由于对图纸定额不熟悉,经常丢三落四,不是漏项就是重复计算。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点学习分散,缺乏系统性所致。

为适应培养职业能力的教学主线,教学理念应该是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以技能为核心。它与现有的专业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就是打破了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理论肢解分配到各个技能模块中去,而把学生暂时用不到的理论知识大刀阔斧地砍去,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为技能服务。

3 改革后课程设计思路及课程内容安排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在教学中,实施基于造价员工作过程的双项目并行的课程教学设计,通过分析五大员的相关岗位工作过程从熟悉施工图纸、编制招投标文件到工程竣工结算,确定其四大职业技能即计算建筑工程量、计算直接工程费、编制工程量清单、计算综合单价,从培养其职业能力出发整合选取教学内容,设计两条线路的课程体系,即定额计价模式、清单计价模式。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的原则,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的项目化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正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在实施“双项目”教学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理论实践强化的过程体现。

按照教学过程中的“双项目”并行的教学思路,老师讲“项目一”――学院培训楼,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练“项目二”――宏祥手套厂2#厂房。每一分部讲解时,老师以项目一学院培训楼为例讲解该分部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及清单组价,在该分部的最后一次授课时,简单讲解项目二宏祥手套厂2#厂房的思路,要求学生课后完成项目二的各单项考核项目,并按时上交考核成果,对于存在的问题,学生能通过讨论自己解决的,就由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课代表汇总,上课时间由任课老师统一讲解。

比如在讲解土石方工程,采取PDCA教学环节设计:第一步,教师以项目一学院培训楼为例,布置土石方工程的相关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查阅相关基础知识,熟悉图纸;第二步,教师围绕土方工程的施工工艺:平整场地――挖土方――基底打夯――土方回填――余土外运,分析任务,定额计价模式下完成土方工程量、土方直接工程费的计算,清单计价模式下完成土方清单编制、土方综合单价计算,学生熟读“项目一”图纸紧跟老师思路在相关工作表格中完成“项目一”土方任务。第三步,学生完成项目一的土方任务后,引入项目二的土方任务,分析任务,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二的土方任务,完成自评、互评,并上交成果。第四步,教师审核项目二土方的成果,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反馈总结,对于项目中没有涉及的知识点,教师穿插小的案例进行讲解,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学生修改补充项目二的任务。

4 实训的组织安排

在“双项目”并行的教学模式下,为让学生真正掌握技能,我们把实训安排在第四学期,并与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招投标实训合并一起实训三周,先要求学生完成某职工宿舍楼工程量的计算:然后要求学生编制该套图纸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技术标:最后,该项目进行投标报价,编制商务标。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相关的,就是计算工程量,编制商务标。由于有了教学中“双项目”的训练,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训时,面对一个全新的实际工程项目,大致思路可以很清楚了,老师只要将注意事项指点一下,学生即能进行实训任务,因此作为指导教师来说,实训指导任务较以往要轻松许多。

每个班级可视具体人数进行分组,每组5~6人,由教师选一名负责任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内人员实训考勤、监督工作,组长要切实负责,保证组内成员能有一定的计算速度,指导程度稍好的同学帮助个别速度较慢的同学,以便能跟上计算进度,每天能抽一定的时间检查其他同学完成的工作量,确保小组实训任务的圆满完成。要求完成该工程建筑物的建筑工程及装饰装修工程部分的工程量计算,并编制工程量汇总表。主要分部工程如下:土石方工程、砌筑工程、钢筋及混凝土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装饰工程楼地面、墙柱面、顶棚工程、门窗工程、施工技术措施项目(脚手架工程、垂直运输机械及超高增加、混凝土模板工程等)。完成手工算量之后,学生利用品茗计价软件,进行报价,并编制商务标。

实训过程项目化,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实训过程工作化,使学生在实训中表现出较好的适岗能力。所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的效果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课程建设,影响到学生真正的适岗能力,影响到整个高职教育能力强化体系的执行力。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是要强调操作技能,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情况下,只有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和造价文件编制的能力,才能在大批本科院校毕业生,甚至是有过工作经验的人员面前显示出竞争优势。我们需要将实训课程纳入到相关专业的课程要求和考核中来,更好地为培养工程一线的各类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针对学生实训时反映的“听得懂但动手难”的情况总结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在已将“双项目”教学贯穿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不断调查、总结,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引领学生算量及报价,提高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实际应用能力。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生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使学生达到毕业即可顶岗就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实用型人才。

该论文为院级课题以“双项目”教学为背景,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的改革研究的科研成果。课题编号(2011027)

参考文献

[1] 徐涵.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对教师的新要求[J].教育与职业,2007(5).

篇2

为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11级、12级、13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遇到问题的研究,采取将课程合并的方式,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对14级学生进行实践认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调查研究;课程合并;课程标准

0引言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大部本专业的学生学习此门课程比较困难。为了能够让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学好本门课程,课程组成员研究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提出将《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两门课程合为一门课程的新思路,进而进行一系列教学文件的编制,对14级经管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例认证。

1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学生跟教师反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不好学、学不会,并且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这种情况。在2012年,课题组成员便对在校经济管理专业的11级学生进行了初步调查,然后分别在2013年、2014年对在校经济管理专业的12级、13级学生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采取分级研讨的方式。首先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总共分为四组。第一组的学生是学得最好的学生、第二组的学生是学的较好的学生、第三组是学的一般的学生、第四组是学的最差的学生。其次与每一组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学不好《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的原因”,每组讨论结束后,总结原因。将四组讨论结果归纳如下:第一,教师的课讲得不好,对学生不负责。第二,由于经济管理专业是文理兼招的专业,几乎有一半的学生是文科生。文科生觉得学习本课程感觉很吃力,即使是很努力也听不懂。第三,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前面所学的《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已经基本忘记,当《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师提到相关内容时,毫无印象。第四,无法识读施工图。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四组学生均有此问题。

2就上述遇到的问题进行课程改革研讨

课题组成员对学生归纳的四个问题进行研讨,采取解决方案。具体解决方法如下:①针对第一个问题:“教师的课讲得不好,对学生不负责”。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增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减少外聘教师的数量,便可解决此问题。②针对第二个问题:“由于是文科生,学习本课程感觉很吃力,即使是很努力也听不懂”。转变文科生的观念,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与学习数学是不同的,不意味着“数学”学不好,计量与计价也学不好。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由浅入深逐渐递进的方式。首先让这些学生产生兴趣,然后让学生觉得可以进入本门课程进行学习,最后让学生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全部学会。学生能够走进来,通过逐渐学习,能够独立进行计算时,自己的成就感就建立起来了,有了成就感就爱学习了。千万不能让学生一入门,就让学生体会本门课程很难,无法学会。③针对第三个问题:“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前面所学的《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已经基本忘记,当《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师提到相关内容时,毫无印象”。实际上教师上课的时候也发现此问题。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讨,大家提议可以将《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合为一门课程,但是需要担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师能将两门课程实现完美融合还是有些困难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任课教师需要课前准备工作很多,不仅要掌握《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的全部知识,还要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上课的时候能够能将二者更好的融合。如果采取此种方式上课,要提高师资水平,需要培养至少两位能够按照此种方式任课的教师。④针对第四个问题:“无法识读施工图”。识读施工图是做预算的基本工。很多学生会说,“老师规则我都懂,但我就是不知道该看什么图算”。学生在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之前,学习过先导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识图与构造》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建筑构造,一部分是识图。先学习构造,再进行识图,总课时90学时。虽然课时不少,但内容众多、繁杂,教师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会全部的识图。识图是一个逐渐积累的的基本工。只有通过不断的识图,识的图越多遇到的问题才会更少。经过课题组成员讨论,识图在进行每一分部工程计算时,首先应该讲解图纸,图纸看懂后,再进行计算。通过一、两个项目的训练后,逐渐摆脱识图烦恼。

3实施课程改革

首先,进行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研读《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书籍。第二,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教师成员负责按照教学改革,编写初步的课程标准、整体设计、教案、课件。教师成员配合企业成员选择课堂土建实训图纸,编制实训计划、工程量计算书、建筑工程预算书、工料机分析表、材料价差调整表、费用计取表。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负责编写教学课件更能胜任。企业成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丰富的课堂资料可供选择。但是他们不了解学生的情况,所以教师成员配合企业成员选择既实用又适合学生的图纸。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对教案的编制,教案编制花费了课题组教师的很多心血,也是本次教学改革实施中的一个亮点。教案采用两节课为一个单元进行编制,细化到每一个内容所需要的时间。这样可以避免教师讲课的随意性,又使教师在内容限定的条件下尽情发挥自己的特色。第三,按照上述编写的初步课程标准、整体设计、教案、课件以及课堂实训图纸,对经管专业14级学生进行实际验证。在验证中对首先对教案的内容、课时的设定、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修改,期末修改整体设计,整体设计修改好后修改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特别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类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应该主要让学生动手,而不是教师讲。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着觉得很简单,可是自己一动手就算错。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教师觉得很容易的部分,而有时候学生的感受会有所不同。教师预留10分钟课内实训时间,可是结果发现学生20分钟还没做完,这样在教案中要及时修改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完全掌握一个知识点。另外,对课程中较难部分,教师要考虑所任课学生的层次问题,如果学生普遍接受能力不好,教师可以不讲。先让学生学会简单的部分,难点可由学生开拓学习。这样就避免了讲解太难的部分,学生认为本门课程太难,打消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4教学改革遇到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知识的整合方面还有很多不如意之处,还需继续思考怎么将知识结合才能恰到好处。第二,14级学生订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两本教材,所以学生总是拿错教材。所以需要教师不仅要整合知识,还要整合教材。如果在下一级教材没有整合的情况下,可以只订《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一本教材,教师把《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知识穿去,做好笔记即可。第三,课堂实训图纸还是教师发图,学生私印的状态,如果将其整理成册,更为方便。

5研究结论

5.1学生学习成果

通过对14级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的实例认证,有90%的学生能够学会本门课程,特别很多是文科生以及基础很差的学生。其中有20%的学生非常喜欢学习本门课程,并且工程量计算及定额套价准确;希望将来能从事相关的工作,对职业前景乐观。70%的学生能够喜欢本门课程,能够按照施工图的要求进行工程量计算及定额套价,工程量计算及套价基本准确;希望如果有机会也可以从事相关的工作,对职业前景有所期待。5%的学生虽然喜欢,但是懒惰、不爱动手、老师督促才肯学的学生,能够按照施工图的要求进行部分工程量计算;对于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过考虑,但是具体能干什么没有想过。5%的学生是不学习的学生,无论教师怎么督促、怎么讲解也不爱学习的学生;对将来就业没有考虑过。

5.2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及格率为73%,与往届学生及格率50%比,学习成绩已有大幅提升。

作者:安冰姝 郭素芳 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丽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3]武建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3.

篇3

关键词:高职建筑类专业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课程 教学模式

1 调研的基本情况

1.1 调研目的

根据高职建筑类专业建设的需要,调研小组于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期间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研。本次调研的目的是: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与建设情况。④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效果评价。

1.2 调研安排

此次调研以实地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电话、邮件等形式相结合。分别调研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鞍山科技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4所院校。发出问卷调查表数30份,收回调查表21份。

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开发思路

2.1 课程培养目标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造价员是与本门课程对应的核心岗位。通过调研搜集造价员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等信息,召开企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讨论各部门造价员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岗位技能,分析确定了造价员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工程算量和工程计价。培养学生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计量与计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掌握计量与计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理解工程对象的计量与计价的依据、范围和要求,以便在所从事的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施工成本分析、造价咨询服务等技术活动中做到:

①正确地采集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信息、资料。

②正确地运用国家工程造价方面的法律、规范、标准、和造价软件。

③正确地界定计价范围和选用计价方法。

④正确地分析不同结构类型、不同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特点、组成、计算内容和计算结果。

⑤正确地进行工程经济评价。

2.2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到,各院校通过整合改造课程内容,以构建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以鞍山科技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情况为例,该院结合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时效性、地域性、实用性、先进性的特点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在时效性方面,该院在教学中,在每一个情境教学模块中,以清单计量计价为主,辅以定额计量及计价。及时调整和补充最新版本的定额和清单计价规范内容。

在地域性和实用性方面,该院结合辽宁省实际工程项目,采用2008版《辽宁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200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及标准图集等有关资料开展教学。

在先进性方面,该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机房资源,购买“广联达”、“鲁班”多网络节点版造价软件,使学生成为手算点算双能手。

依据职业能力要求,将行动领域经过系统化的教学处理转化为学习领域,形成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任务。该院本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原则,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成6个学习情境, 14项工作任务(详见表1)根据工作任务安排相应的教学单元及课时,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

3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施与建设情况

3.1 课程实施情况

3.1.1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据调查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都本着以行动为导向的原则实施项目化教学。他们以学生为主体,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开展教学。

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过程中,以实际项目为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项目教学。组织项目教学内容时参照施工图预算编制、清单编制、清单报价文件编制实际的工作过程,以该项目为载体,导入教学,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训练,完成项目任务。安排两周集中实训,要求学生利用软件进行计量与计价。并与手算结果进行比对。找出实际操作软件时注意的问题,并总结软件计算与手工计算各自的优势所在。整个教学整体设计遵循“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的原则。缩短课堂教学和毕业生职业生涯之间的距离,缩短毕业生的职业适用期,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真正实现上岗就能顶岗。

3.1.2 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模拟现场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该院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将学生按小组扮演招标、投标、造价咨询三方,让学生根据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清单报价文件、编制施工图预算书等,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3.1.3 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该学院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采用项目评价、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结合提问、作业、平时测验、实训操作及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突出过程和能力考核。

3.2 课程建设情况

3.2.1 建设与课程相配套的实训基地带动课程建设

所调研的几所高职院校均配备了专业的造价软件机房,安装了在建筑行业被广泛应用的最新版本造价软件。学生在进行造价软件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将来工作岗位技能的培养。校内基地模拟工程结算现场和招投标开标现场设置。采用角色扮演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校外方面,各高职院校都有多家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所。

3.2.2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带动课程建设

被调研的四所高职院校每年均会安排老师进行“双师型”技能培训。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具有 “双师型”(含双师素质)139人,占教师总数的31%。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已发展成为高职教师“双师型”培训基地。同时在合理分配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各学院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生产实践。

3.2.3 积极编写出版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校本教材带动课程建设

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政策性很强、区域性强的特色,特别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热点模式,因此多所高职院校均编写了与本门课程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校本教材,以此带动课程建设。

4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效果评价

据调查,所调研的四所高职院校中,近年来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下,学生的职业技能有了很大提升。以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年学校组织的造价员考试通过率能达到90%以上。造价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达到80%以上。从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通过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一就业对口比例有了明显的提升。目前能占到该校造价专业毕业生的一半以上。由于课程教学效果明显,目前该学院已成为全国建筑类一级资质培训机构。同时,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该校学生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金巧兰.浅谈《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J].河南建材. 2010(04).

[2]翟丽旻.如何改进《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J].考试周刊.2008(36).

[3]李江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浅谈[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2).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理实一体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0-0031-02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本课程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在工程造价工作岗位及相关岗位上具有建筑工程定额预算编制能力、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建筑工程投标报价文件的编制能力,即培养“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操作能力强”的造价人员。

一、设计理念思路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调研结果,明确课程所对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招标标书编制、投标报价、工程预算、工程结算、造价审核等;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工程造价编制依据、原理、方法、步骤等专业知识,熟练编制施工图预算,具有身心健康、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职业素质。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依据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工作过程,造价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制订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工程造价员资格考试考纲要求,培养职业技能,完成工作任务,选取、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并组织开发课程教学所需的各类教学资源,包括:自编教材、自制课件、工程实际案例、工程图纸、习题集、试题库、课程实训任务书及指导书、学生学习网站等,以满足课程教学需求。

企业行业经验丰富的造价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制订考核标准,并参与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实现教考分离,构建课堂抽查、项目考核、面试答辩、作业考核等过程评价与技能考核、综合测评等相结合的总结性评价模式,突出能力,客观、全面、动态地考核评价每一位学生,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校企合作,企业人员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根据企业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

二、教学设计内容

(一)教学模式设计

本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认识规律及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出发,教学设计体现了完整的工作过程,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根据造价员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将实际工程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根据项目总体要求,以完成实际项目工程造价工作为目标,把相关造价知识、技能融入完成项目工作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采用分部工程典型案例和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围绕完成项目工作任务展开教学,把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融汇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学习过程中实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以项目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

(二)教学内容组织

1.课程教学内容组织

以造价员岗位工作为导向,构建项目课程整体框架。以二个典型结构工程(框架结构工程、砖混结构工程)为载体,使用真实的施工图纸,进行12个单项训练,1个综合训练,完成二个项目任务。

2.项目教学内容组织

依据编制建筑工程预算书的实际工作过程,项目教学中设计了6个学习领域:计量与计价概述,土建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计量与计价,装饰装修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计量与计价,措施项目费用计算,其他项目费用、规费、税金计算,工程竣工决算。引入大量实际工程案例,实施案例教学。

3.学习领域教学组织

根据学习领域的专业能力目标和工作任务的要求,按“引导学习指导学习完成任务评价讨论”顺序来进行设计,实施教学。

(三)教学内容设计

打破传统教学大纲模式,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设计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一体化的课程内容,具体如表1所示。

(四)考核评价革新

课程考核评价以教师、学生、企业技术人员作为评价主体,以自评、互评、师评、业评作为评价方式;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出勤、团队合作、计算方法、计价实效、理论应用、技能技巧等作为评价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为核心,导入工程计价规范、预算定额、施工图和职业资格考试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社会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三、结语

本课程紧密结合专业岗位的培养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在对行业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理实一体课程设计、开发,也就是说,造价员实际工作怎么做、课程就怎么上,技能就怎么训练。

[ 参 考 文 献 ]

[1] 何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模块改革的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82-84.

[2] 刁静,冯桂云.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J].科技信息,2010,(15):219.

[3] 徐广舒.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设计[J].长春大学学报,2010,20,(2):102-105.

篇5

关键词 课证岗赛融合;工程造价专业;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1-0016-04

课证岗赛融合是指结合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竞赛要求,注重“课程体系与内容―职业资格考证能力要求―岗位能力―专业技能竞赛能力要求”的相互融合,使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高度契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过程中,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解析岗位能力,引入广东省工程造价员考证要求与内容,借鉴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算量大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工程造价专业技能竞赛内容,开展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基于课证岗赛融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学校工程造价专业明确了以“培养精通建筑、路桥业,熟悉轨道交通业,具有‘铺路石品格’的工程造价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定位,基于课证岗赛融合划分了三大专业技能,即工程预结算编制与审核技能(核心技能)、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技能(核心技能),以及工程施工、监理、资料整理及测绘综合技能(相关技能),构建了以培养“三大技能”为目标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1. 解析工作岗位技能,融入工程造价考证、技能竞赛等综合任务,形成专项能力

深入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施工企业、招投标()公司等进行工作岗位调研,工程造价专业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造价员(主要核心岗位),招投标(或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核心岗位),工程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测量员(相关岗位)。造价员这一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包括:工程计量,工程计价,编制和审核建设工程(概)预(结)算或最终清算;编制招标控制价(或标底)、投标报价、合同管理(工程变更、签证、索赔)、设计成本和施工成本控制、项目的投资决策与经营管理、项目评估等。基于这些具体的工作内容,融入工程造价考证、技能竞赛综合任务等,归纳出工程造价专业核心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核心技能和相关技能,总结出对应岗位所需的能力和具备的素质并形成专项能力,见表1。

2. 依据教学规律,形成学习领域的专项能力,确定三大技能对应的学习课程和实践环节

将工作岗位的相同或类似专项能力进行合并,如造价员工作岗位、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作岗位均有“编制招标(底)控制价”、“合同管理(工程变更、签证、索赔)”等专项能力,可以进行合并,形成学习领域的专项能力,从而确定三大技能对应的学习课程和实践环节,见表2。

(二)改革专业课程内容

1. 专业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分析

在工作岗位调研基础上,对工程造价三大技能所需专项能力进行分析,结合造价员资格考试大纲、造价技能竞赛指南对上岗能力的要求,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确定学习领域的专项能力,从而建构工程造价专业技能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直接对应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工程领域的造价员、施工员、资料员等工作岗位及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同时将最新的国家(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如最新颁布的《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广东省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引(2013)》等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将职业资格考试大纲、造价技能竞赛指南与现行课程标准相融合,使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吻合。

2. 课程内容组织

以一个单位工程(如一栋楼的建筑装饰工程)作为一个项目,整合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紧紧围绕项目导向,逐步分解成几个学习任务来组织展开。将一个项目分解成“量―价―费”三个主要任务。

“量”即工程量,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包括工程计量、建筑构造和混凝土结构等课程),按建设项目施工顺序(包括建筑施工课程等)这根主线进行组织教学。

“价”,主要是人、材、机价格确定,定额基价和综合单价等概念及组成(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经济及概预算等课程)。

“费”就是量与价结合,主要讲解建设项目费用构成及定额应用和换算,招投标艺术、合同管理等,最后形成工程造价(包括计价与控制、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施工项目管理、造价专业软件应用等课程)。

3. 任务分解与核心课程内容构筑

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有六门:《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及算量软件应用》《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与套价软件应用》《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公路计量、计价与造价软件应用》。对应的实训或实践教学有四个环节:《工程计量课程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课程设计》《招投标文件编制课程设计》《造价软件综合应用课程设计》。

以《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及算量软件应用》的“土石方”一章为例,引入行业标准,结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造价员资格证考试大纲,造价技能大赛竞赛指南等确定这门课的学习内容,见表3。

(三)编制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服务大土木行业决策、施工、经营、招投标及竣工决算,掌握工程预结算编制与审核技能为核心的“三大技能”,胜任造价员岗位、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等核心岗位,以及工程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等相关岗位。引入最新国家(行业)标准,再融入造价员资格证书、造价员等岗位能力要求,嵌入模拟真实工作任务的造价技能竞赛指南,建立课证岗赛融合的、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即6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对应的4个实践教学课程标准。

二、加强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突出技术技能培养

(一)专业实践课程内容设计理念

专业实践课程内容设计理念见图1。

(二)开设全方位校内外实践课程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融入造价员资格考试和技能竞赛关键能力的培养要素,改革课内实践、综合项目实训、专项技能训练、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等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做法包括:设定专业实践课程;选择真实工程来设置综合实训工程项目(案例),表现形式一般为图纸,也可开发设计三维仿真项目模型;将设置的一个或几个综合项目(案例)融入多门课程的教学,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并安排3~4周综合项目实训,从而改变原有针对单一课程进行项目实训的做法;根据行业发展、企业需求动态设计专项技能训练项目,通过实操半年实训(校内实训),实战半年实际项目(校外10周顶岗实习),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等。

(三)强化校内实训

工程造价专业须突出“概预算编制与审核”核心技能培养,学校工程造价专业设计了五大校内实训项目来强化专业核心技能培养,见表4。

(四)积极参加全国算量与造价软件应用大赛

学校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算量大赛和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造价技能竞赛,在学生中形成了争优参赛的良好氛围。学生为了代表学校前去参赛,往往自己先组成团队,带头学习技能知识。近年学校参赛学生获得了众多优秀成绩。

三、建立“项目课堂”,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一)“项目课堂”教学体现基于行业标准的课证岗赛融合

在教材的选择上,如专业核心课程《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采用笔者主编的教材,教材通篇以真实的某中型建筑工程为项目任务,还要求学生购买使用最新国家(行业)标准作为教材,如《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广东省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引(2013)》《广东省建筑与装饰工程综合定额(2010)》,以供课堂使用。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特点,选择一个或几个真实工程项目作为工程案例,实施项目教学法,将大的项目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中,有效融合岗位能力要求、考证内容、技能竞赛关键能力要求等,并在课堂上查阅最新行业标准,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使得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落地,也体现了基于行业标准的课证岗赛有效融合。

(二)“全真”项目、“仿真”项目相结合,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相结合

推行教学做一体化、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对工程造价专业而言,计量、套价、算费是基本的三大课程内容,也是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为此开展课程教学项目、仿真实训项目、真实工程项目等各类综合项目的训练,将“全真”和“仿真”的建筑装饰项目融入课程教学。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上参照企业生产模式,以项目组作为开发团队,学生体验不同项目角色,培养学生协作、沟通、项目管理、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等职场必备的关键能力。

四、课程教学改革成效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课证岗赛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在广东省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考试中,近年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考试通过率排名均保持在广州高校的前三名,如2013年,广东省通过率近20%,而学校通过率为58%,在广东高校列第一。2008年以来参加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举办的全国造价算量大赛,每年都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在2013年、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第一、第二届造价技能大赛中,学校均取得省一等奖。2005年第一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以后逐年攀升至99%以上。

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属性,注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1]。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颁布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GJT250-2011)》,涉及了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等8个岗位职业标准,但尚缺少造价员职业标准。该标准“适用于建筑业企业、教育培训机构、行业组织、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人才队伍规划、教育培训、评价、使用”,“为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相关专业人员规定了所应履行的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2]。所幸施工员职业标准的岗位职责里有“参与现场经济技术签证、成本控制及成本核算”等造价管理的描述,弥补了缺少造价员职业标准的缺憾。下一步,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将参考该标准,进一步探索实践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融合对接,深入开展课证岗赛融合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促进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和市场化之路。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院校教研课题“凸显核心能力培养与课证岗赛融合的工程造价专业综合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编号:2013-Y-12,主持人,李茂英)

参 考 文 献

篇6

一、 当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现状

当前各大院校财务会计的教学存在的几种做法:

(一)知识点本位观

此种做法以传统本科高等院校的为代表。其做法是以以会计要素为框架,以知识点其起点,设计案例。其结构一般先为总论,再到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最后为财务报告的编制等。总体上内容层次分明,理论知识条理清晰、严密,由点及面,由于案例是根据知识点而设计,便于掌握知识点,理论较扎实,对于通过各类考试有所帮助。但是通常过于强调单个会计要素,忽视各个会计要素时间在计量属性等方面存在的内在联系,学习起来感觉比较枯燥。

(二)岗位导向观

以应用型本科和部分高职院校为代表。提倡模块化教学改革,对财务会计涉及到的知识点按岗位模块进行划分,以岗位核算要求为起点模块设计案例。通常是与具体目标或者职责来组织教学,注重教学做一体等。思路还是由会计要素到会计报表。由于案例是按照模块来设计,可读性较强,便于操作与掌握。但是对于理论的把握不强,相关概念理解不到位,导致知识更新时适应不强。

(三)资金运动观

以部分高职和中职院校为代表。其做法是参照基础会计里按照资金运动对知识点进行划分,设计案例。通常结构分为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最后是财务报表的编制。由于思路和基础会计相同,便于学生接受,但在授课的时候难度不容易把握,部分课程和基础会计重复,或过于强调会计核算,忽视基本理论体系。

《中级财务会计》的任务在于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范,掌握各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原则、程序和方法,获得编报和理解财务报告的能力。无论是知识本外观、岗位导向观还是资金运动观,其思路都是由会计要素到会计报表,只重视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报表存在或多或少的忽视,学生对问题的本质缺乏把握。

二、 基于财务报表观下的《中级财务会计》渗透式教学设计思路

(一)在课程体系上以财务报表观为核心,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改变由会计要素到会计报表的单一思路,由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简单介绍、各个报表之间的关系及表内各要素计价方式,到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再到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以及财务报表的分析,以财务会计报告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会计活动的导向为财务会计目标,基于财务会计目标要求下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制约着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经济与事项的复杂性,会计计量属性的多样性导致了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复杂性。会计计量属性则表现为财务会计报表具体项目的列示。在开始阶段介绍财务报表以及各个项目的计价方式,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各项会计要素的计量,符合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把财务会计报表渗入到各知识模块的教学中,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本质。实务中有“新会计看分录,老会计看报表”的说法,便是很好的证明。

(二)以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搭建课程的基本框架

《中级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教学任务之一使学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来进行会计核算。企业会计准则侧重于财务报表观中的资产负债表观,认为收益仅是资产和负债变化的结果,并要求收益的定性与定量都要服从资产负债表中对资产、负债的要求。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金额即为其账面价值。某项会计要素账面价值的确定基础就是计量属性。会计的核算过程即为确认、计量与计价,实质上是计量属性的选择过程。由此可见,以账面价值和计量属性为基础搭建课程框架,让学生在此框架开展学习活动,既有助于学生有效率的掌握学科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展开自主探索,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在基本概念的教学时,应采取小步快跑、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核心的概念既要统筹,也需分阶段重点突破,使得学生掌握其本质。在安排内容的时候,也可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可以把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各章节放在一起,在掌握这一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加深资产负债表观的理解,在此基础过渡到其他计量属性及相关核心概念的介绍。

(三)通过会计核算的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核算程序进行介绍,使得学生强化基本概念,提升职业判断能力

如果一味过分强调基本概念,课程必定枯燥无味。通过具体经济业务实践和练习,进行会计分录,作出账簿记录,能够使学生理解交易事项的会计含义,掌握该会计时间的本质。但是,一味过于强调账务处理的程序,其后果显而易见。一是容易陷进大量的细节当中,教学过程容易变成灌输过程。二是学生容易侧重账务核算程序,因为没能深入思考,职业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不同会计要素账务核算程序时,应讲解其背后涉及到的处理方法。有助于其掌握本质,提升职业判断能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实际工作的应用联系起来

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结合起来,使得报表编制在不同的经营决策的环境中衔接起来。如在讲投资性房地产的时候,将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和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作比较,让学生理解收益质量问题。采用多视角讲述会计核算,增强学生学科兴趣。

三、采用多种辅助手段将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

(一)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模式下,学生参与率不高,听课容易走神,教师应由浇灌者角色向编剧、导演转变。可采用“项目―报表―情景―任务”结合的方式,可将需要讲授的每个内容设为一个项目,在每个项目讲解的时候,可以用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加以说明,讲实际工作等中的情境搬到课堂上。

篇7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工程造价专业 模块化

模块化教学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学习者特定的需求,从学习的单元库中选出合适的学习单元组合而成的。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教研组在深入企业调查和师生充分研讨的基础上,一致认为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首先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大模块化,以工程造价专业来说,我们将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分为五个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工程图纸识读模块、工程量计量模块及单位工程计价模块。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将这些模块分割为若干个小模块进行教学。下面将逐一探讨这五个模块。

1.公共基础模块。在这一模块中我们将进行高等数学、英语等公共必修课的课程教学,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一个宽的基础平台。在这一模块中将由基础课的专业教师们对每门课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而不再进行小模块化的划分。

2.专业基础模块。在这一模块中,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这一模块分割成三个子模块进行教学。分别为建筑制图与绘图模块、建筑构造与施工技术模块以及工程造价基础模块,而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又将三个子模块划分成若干个小项目,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化教学。项目一:某三层砖混结构房屋建筑图纸的绘制。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必须学会建筑投影原理,在此基础上了解并掌握建筑图纸的绘制原理,并能绘制该房屋的建筑平面图。项目二:某三层框架结构办公楼构造做法及施工技术。依托此项目学生掌握一般民用建筑物构造做法以及其建筑施工涉及到的各类施工技术,在此基础上拓展工业建筑及高层建筑的各类构造做法及相关施工技术。项目三:工程造价基本知识。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必须掌握定额的相关概念、组成以及工程造价的组成方式方法。

3.工程图纸识读模块。本模块中,我们分割为以下四个子模块,分别为建筑工程图纸识读模块、装饰工程图纸识图模块、水电工程图纸识读模块、市政工程图纸识读模块。考虑到工程造价专业的特征,识图是后续工程计量的基础,没有好的识图能力就没有好的计量能力,故此模块中为专业的核心模块之一。针对每一个子模块,收集典型工程图纸进行汇编成册,对应的图纸集有:建筑工程图纸集、装饰工程图纸集、水电工程图纸集以及市政工程图纸集。依托图纸集开展教学工作,改变传统的浇灌式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开展这类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引导和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展开,通过实践,这种方法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取到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

4.工程量计量模块。本模块将全部在专业教室或实训室开展。在学生熟练识图各类工程图纸的基础上完成各个项目的任务。根据专业特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模块下设置五个子模块,分别为:建筑工程计量模块、装饰工程模块、水电工程模块、市政工程模块以及强化训练模块。以工程图纸识图模块中应用的工程图纸为基础,每个子模块从中选择一到两套图纸,利用三至四周的时间,完成该图纸工程量的计量。在此模块开展教学过程,老师给出引导性讲解,由学生自主动手完成工程量计量,在学生计量过程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辅导和答疑,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学生任务检查,引导并督察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任务。在前面四个子模块完成后,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在前面四个子项目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进行强化训练模块。此种模式的开展,一方面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教授式教学方式,紧紧依托项目开展教学工作,将教室变为工作室,真正做大了紧贴市场需要,实现了零距离培养的职业教育宗旨,实习了真正的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

5.单位工程计价模块。本模块紧跟工程量计量模块,在完成各项目工程量计量后,进行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模式的应用性训练。根据工程量计量模块,本模块针对性地设计五个子模块。在每个子模块中,学生根据已有的工程量完成各个单位工程的计价。在项目实施过程,学生掌握定额的应用及计价方法以及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计价方法,并掌握专业软件的应该。实际证明,通过此模块后,学生能将前面所学知识全面连贯起来,最终完成各个单位工程的计价,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对专业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以上是我们对工程造价专业模块化教学的课程初步探索。笔者认为这种模块化教学的改革至少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的目标面向职业岗位群,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基本要素。模块中项目的引入,通过下达任务的形式进行针对性教学,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

2.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生进校后,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再进行项目教学,对用到的知识进行针对性讲授、项目的完成则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需要得到满足,逐步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3.增强了专业教研室和广大教师参与行业联系和技能提高的紧迫感和积极性。该体系的实施,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和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研室主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进行充分调研,关心市场变化;使职业方向模块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满足行业需求。项目的提出必须和企业中实际问题相一致,不能只仅仅是空泛的理论性推导。专业课教师必须主动参与行业实践;关心学生的就业情况;必须有明确的专业定向,逐步从能上一门课向能上一个职业方向课的要求转变。

4.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规范教学管理。该体系正确处理好了稳定性和变化性的关系。公共文化基础模块相对稳定,职业方向模块灵活多变。这样既便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又能使教学管理规范有序。

5.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灵活的扩展模式。克服教学内容陈旧、更新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的内容,使课程体系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交互状态之中。

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建设是在总结许多高职院校多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改革思路,是传承中的创新。当然,在实施模块化教学中可能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少教师可能难以适应。原有课程体系可能要发生很大的变动,无固定的教材进行每一个项目教学,备课工作量大等。当然,还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但只要认真总结经验,动员更多的教师热情参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相信这项改革措施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传统土建类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天行.高职专业设置影响因素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04).

篇8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经济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国家的工程投入越来越大,工程建设事业告诉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同时,为满足社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必须在各大高校开设工程造价专业,并且要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以突破传统的工程造价教学模式。实施“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以为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效果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时期下,为满足我国工程造价发展的要求,必须创新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工程造价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此,在工程造价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全新的“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模式,以保障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质量。这种工学结合模式是我国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产物,具有先进性,有利于实现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所谓的新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采用的是三段式教学方法,而在第三学年则只分为两个时段的学习。而且在每个学年的最后一个学段都要让学生进行校外实训,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能,并且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积累一定的工程造价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与相关企业协作配合,实现有效的企校合作,从多方位、多角度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实践技术。总而言之,“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造价专业中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解决。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主要有这些问题:第一,工程造价专业因地制宜,具有较高的地域性,在教材的选择上具有局限性。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针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或是一些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单位,工程造价专业所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主要服务于以上工程项目建设企业。而在工程造价的课程教育中,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未能充分发挥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所采用的教材都是由各个地区字迹编写的,部分地区的教材编制并不够规范,缺乏合理性,学生很难理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就目前而言,教师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过程中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是,实践能力未能得到提高。

三.工程造价专业中应用“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一) 丰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重新调整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工程造价课程活动,建立健全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在构建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而事后,可以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项本岗位标准为依据,以确保课程体系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采用“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模式之后,所制定的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可在课程中融合企业工程造价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以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造价中的任务,将工程造价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传授于学生,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工程造价专业中大概有十三门课程的学习,在教学模式改革之后,可将这些课程进行重组,将其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既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又要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可在建筑工程计量、计价和工程清单计价等课程中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应用课程交替工作。另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资格证的考核内容,使更多的学生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证的考察。

“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模式的而开展,需要学校在课外建立相配套的实训基地,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工程造价工作的流程和每个岗位要求来选择合适的企业来展开教学合作,以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看,从而提高我国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质量。例如,某市一学院与当地企业工程造价主管部门达成协议,通过合作来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在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学校可以派遣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工作实习,可引入高级工程造价师来为学生讲解工程造价的内容。在讲解专业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企业的某案例来为教材,由学生来辅助教师完成相应的工程计量、计价等工作。

(二) 创新工程造价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其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创新。在工程造价的实训教学部分,不仅要由校内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重视校外即企业中导师的考核评价。可在工程造价教学评价体系中引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来开展指导工作和评价工作。在总结评价的时候,学生首先要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学校和企业导师对学生做出实训评价,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进行评价,以确保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更为客观。

(三) 采用订单式培养方案

采用订单式培养方案,是工程造价专业“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模式中的必然要求。例如,某市学院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由企业提供相应的资源,并为这些学员提供份工作岗位。这种订单式培养计划,不仅能为学校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实训机会,也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双赢局面。签订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既能受到校内教师的指导,还能接收一线工作人员的经验教育,从而可提高工程造价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其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渴望有更多的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投入于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中,尤其是工程造价人才更是珍贵。鉴于这种情况,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则显得愈发重要,颇受教育学者们的关注。因为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实践性比较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实际生活中。在工程造价专业中应用“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模式,有利于改善现阶段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状况,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工程造价 建筑结构基础 零距离 教学改革

一、把握课程定位,精选教学内容

(一)、根据专业的岗位特点,把握课程定位

工程造价专业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分工越细化,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支出来的一个专业,其核心岗位是造价员,其核心能力是工程计量计价与投资控制。建筑结构基础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有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制图与构造等课程,其后修课程有建筑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概预算及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等专业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的准则,将原来《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和结构施工图(含平法识读)的识读部分整合成《建筑结构基础》。该课程内容多、符号多,构造规定多,涉及国家规范也多,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重点突出,精选教学内容。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上主要是学生要具备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所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一基本能力模块,主要涉及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二是单项能力模块,主要涉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模块、地基基础模块、砌体结构模块及钢结构模块,又根据目前学生就业岗位重点放在钢筋混凝土模块,通过这样的模块让学生从材料性能、结构组成、简单受力分析及构造的规定等方面对每个工程有系统掌握。三综合能力模块,主要涉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综合提升学生的识读能力,为工程计量计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根据本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建筑技术规范应贯穿于整个教

学过程,只有给学生树立建筑技术规范意识,才能给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证。且本课程涉及到的规范很多,而各类规范随时在改进,教材的建设滞后于各类规范的执行。如在08年新版《抗震设计规范》在老规范的基础上做了调整,在多层砌体房屋结构体系应符合的要求中,增加了“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在多层粘土砖房抗震构造措施中,对“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做了较大调整。所以要随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一)运用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是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向学生传达知识信息。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有教学内容枯燥、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效的联系,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师又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体力写板书、画示意图,教学效果不理想、效率低等弊病。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现场观摩、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仿真与模拟功能将理论内容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使用多媒体技术让教学内容更充实、形象且更具有吸引力,增加了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与直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钢筋混凝土梁板内钢筋时,先进行现场参观认识,再用多媒体采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各类钢筋进行演示教学,让学生能根据图纸想象整个构件或结构的钢筋骨架图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采用对比法、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去思考、总结和归纳。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多,基本概念、构造要求等都很多,运用对比法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对受弯构件计算部分,对矩形截面与T形截面、对矩形截面的单筋与双筋进行对比教学;在框架结构这一节,首先对比各类节点处钢筋构造要求的不同,然后再对比各节点在抗震和非抗震下的不同,让学生明白了在不同情况下的节点构造,能根据具体的条件确定节点的具体构造要求。

(三)采用分组讨论、小组自评、互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在进行平法结构施工图的综合实训时,以具体工程的真实图纸为载体,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布置任务,小组各成员共同完成,各小组先自评,然后各小组互评。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的综合识读能力大大提高。

三、形成考评内容、方式多样化的全过程考核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为后续专业核心课奠定基础,其核心能力是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原来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已不适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必需采取考评方式多样化、考试题型多样化、考核内容多元化、成绩评定多元化等措施,实行学习阶段的全程性考核。如识图综合实训占20% ,而这20%又由小组自评5%、小组互评10%和老师评定5%组成。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课程教学改革的环境下,必须要改革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全过程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丁天庭 主编 《建筑结构》。

[2]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李萌、杨倩 浅谈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2009

作者简介:

张小军(1975-),女,讲师,主要从事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

篇10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教学 实践教学 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类专业一门核心能力课程,也是一门相对完整、独立,并可考核能力的课程。该课程集“做、算、绘”于一体,技术含量高,实践操作性强,直通职业资格证书,对培养从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简称,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要求理论知识讲解精炼,而且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训练突出可操作性,理论和实践教学二者相互协调并重发展。通过知识讲解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按照就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实现理论课、课内实训课和集中实训课融为一体。师生在教学中交流互动,理论和实践交互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建筑工程测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

1.课程设计理念

首先针对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提出了“一个导向、一条主线、一个总目标”的设计理念。即“快速适应生产一线岗位”为导向、“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总目标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教学体系,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局面,采用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适应与实践能力。

其次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一方面课堂上讲解测量基本知识、仪器的基本构造、测量的方法和数据处理以及成果报告的编写;另一方面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单项实训任务、集中实训任务、技能大赛以及社会服务。例如学习情境二水准测量,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讲授测量的理论知识、仪器的基本结构和仪器操作的步骤本及注意问题,然后紧接着安排课间实训课,学生在本教材和老师的指导下实际认识和操作仪器,如下表所示:

最后学校与企业相融合,提升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和实用性。学校负责理论教材的编写、理论教学以及学生知识考核评价,而企业负责实训指导教材的编写、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能力考核评价。

2.实施条件和实施环境

首先师资队伍应该具有“双师”素质,其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课程组老师应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入校企合作企业,吸取生产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其次课程设置了专业教室和实训基地,理实一体化教学集理论与实践教学于一体,我校设置了测量工作室,具备多媒体教师的功能,以测量小组的形式安排座位,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近距离接触仪器,比起以往教师讲解更加形象和直观,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技能训练,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校园数字化实训基地,可以仿真学生工作环境,学习就是在工作,从而能够毕业后快速适应生产一线;最后实训设备必须充足,目前我校具备了GPS接收机及全站仪在内的所有测量仪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要求教学方法也需要较大的改变,要以学生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讲授方法。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采用了六部教学法,主要是教师通过多媒体直观的讲解测量理论知识,然后学生针对老师布置的测量任务设计方案、论证方案、外业数据采集、成果检核、整理报告以及质量评价。同时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课程网络资源库、仪器仿真模拟软件以及仪器操作视频等。

4.课程考核

《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该课程是新生入学后开设的一门核心主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实践性较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仅采用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已不能满足该课程教学需要,因此打破原有的建立在学科型教学体系基础上的以期终一次性终结考试成绩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建立适应职业岗位工作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分层次实行过程的控制与考核,在加强能力考核的同时更加重视素质考核。

三、实施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淄博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12级土建类专业的两个班级P12建筑工程技术1班与2班进行了实验,实验前,对两个班级的入学成绩和上一年级P11建筑工程技术1班和2班进行了对比,结果基本相同。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后,知识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均有大幅提升。通过向旁听的其余班级的10位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表明90%的同学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大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技能更有效。由于理实一体教学不是以传统讲授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系统性不强,20%的同学实践成绩明显优于知识考核成绩,过度的重视实践,忽略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这也是以后改革深化的方向。